寓教于“动”构建和谐课堂

2022-12-03

教学中贯彻学生主体性原则, 是实现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基础。如何在教学中贯彻这一原则, 需要我们教师也用创造性的方法对待教和学的矛盾, 将教学内容通过巧妙设计融入学生的课堂活动中, 并且是立体多方位的活动, 而不仅仅限于听和看引起的被动思维活动。创新教法不是完全抛弃传统教法, 两者的差异在于传统教法注重照本办事, 书上怎么讲, 教案就怎么写, 很少有发挥的内容。创新教法要求教案的内容设计不完全照搬书本, 而是根据教学对象的需要, 结合创新素质的培养对教学内容进行重组, 并及时补充鲜活的内容, 扩充知识信息。在讲授方法上, 创新教法除了采用传统教法的讲授法、讲练法、演示法等, 更多的采用对培养学生创新素质有利的教学方法, 如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式、发现法等。

新世纪, 新情况不断涌现。为构建和谐的教学环境, 适应社会对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要求, 工程图学课程内容和安排也必须以新形式出现。由于近年来高等教育快速实行大众化, 逐年的扩招导致学生入学层次下降。为与国际接轨, 机械制图国家标准的内容也作了大的修改。客观条件要求工程图学教育必须不断探讨和总结。因此本系开设的工程图学课程内容无论从范围还是程度等方面也都进行了浓缩, 使课程内容具有针对性、实用性、整合性, 不再过分强调知识的完整性、系统性。为实现针对性、实用性教学目的, 在教学内容里增加了与专业直接关联的看图资料, 让学生提前了解本专业特点, 并熟悉本专业工程图。工程制图课的教学组织上同样应该充分把握学生主体性原则, 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 在思维活动、操作活动、交往活动等全方位的刺激下, 拓宽信息输入渠道, 提高信息接收效率。

1 动脑——逐步引导, 使学生主动去想, 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

在工程制图课堂教学中, 学生从制图教材中获取的不应仅仅是制图知识本身, 而是制图知识经过消化与学生融合之后的一种能力。回想我们自己从小到大学过的书本知识无数, 现在能够想起来的知识又有几何。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我们传授给学生的知识可能会被遗忘, 会过时, 但培养的能力却会伴随学生们一生。只有课本知识内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才能够被灵活运用。工程制图课程除了教授学生如何绘制符合工程要求和国家标准的工程图样, 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并且这也是能够绘出图的关键。但被动地思考和满怀兴致地探索式的思考同是动脑, 思维的效率和效果确是有着天壤之别, 所以备课时精心设计组织教学内容至关重要。通过引出, 设问, 线索引导, 探索讨论等方式的运用, 对学生先引兴趣, 继而发问, 给出方向, 自由思考。在激发学生积极思考的同时, 培养他们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 讲授尺寸公差时, 多媒体屏幕上显示一根减速器主动轴及其零件图, 师问:加工出来的主动轴直径会是图纸上标的尺寸吗?学生答:合格零件应该符合。多媒体屏幕显示车床加工主轴的动画, 师问:每个零件以及同一零件不同部分在加工过程中, 车床自身的工作状态和周围客观环境相同吗?学生答:不同。教师让学生重新思考第一个问题, 学生答:不可能完全一样。师问:那实际加工的零件全都不合格吗?有学生答:安装在减速器上能用就行。师问:如何知道安装在减速器上能工作?一个一个试吗?学生答:给个尺寸范围。 (学生自己想到用尺寸公差来解决实际问题, 自然引出公差概念) 师再问:加工手表和自行车时, 其零件能用相同的公差吗?学生答:不能, 手表零件要求高。师问:手表外壳和内部齿轮的公差要不要一样?学生答:外壳要求可以低一些。师说:看来不同行业的零件以及同一机器的不同零件, 公差要求都不一样, 我们是不是应该给公差划分一个等级。 (引出公差等级概念及其实用意义) 在激发学生的动脑活动中, 学生通过对问题的分析、猜想、探究达到问题的解决, 培养了能力。同时学习、内化了与问题相关的知识。

2 动手——刺激身体的内外部感官同时活动, 使练、思、学完美结合

如果说动脑是一种内隐的、静态的内部活动, 动手则是一种外显的、动态的外部活动。它有时更容易激活大脑皮层细胞, 通过动手活动调动起视觉、听觉、思维等一系列信息交流通道的活跃, 容易使学生进入自己亲身体验的探索、研究式的自学情景。所以在课堂教学组织中还应安排体现学生主体性的动手活动, 制图课堂教学的动手活动, 其主要体现在由观察、探究过程中的操作以及练习和作业等。通过最大限度地激活学生的主体意识、求知欲, 使学生积极自主地完成动手、动口、动眼、动耳、动脑等一系列全方位的感官信息交流。制图课上以往传统教学中的模型尺寸小、数量少、种类有限、观察角度受限、互动性差。我在上课时为学生提供一些胶泥, 首先让学生做出即将要讲的模型。接着多媒体演示模型三视图的形状, 同时学生从三个方向观察自己制作的模型, 并与屏幕对照, 让学生亲身感受空间结构与二维图形互相变换的过程。然后在黑板上画出模型的两视图, 讲授如何找出关键点求画第三视图的作图方法。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中都可以让学生亲自制作遇到的复杂图形所表示的立体结构, “眼过千遍, 不如手过一遍”, 在深刻记忆空间结构的基础上再想象绘出其对应的平面图形, 完成从二维到三维, 再到二维的思维过程。在整个探究式的画图过程中学生的积极性很高, 课堂气氛非常活跃, 充分体现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性原则。

3 动口——交流讨论, 拓展思维, 建立和谐课堂气氛

爱因斯坦在《论教育》中谈到:“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批判的能力, 应当始终放在首位。”在课堂上为学生创造一个师生共同参与、相互交流的多边活动情景, 鼓励每个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想法, 对不同观点敢于质疑, 并组织学生相互讨论。“思辩使人聪慧, 缄默使人愚钝。”通过热烈的思想对撞, 启迪灵感, 开拓思维, 不仅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批判的能力, 把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突显出来, 还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 使之将来自信地走向社会。当然交流活动必须是建立在制图知识基础上, 而不是无边际的活动。在讲授如何读装配图时, 我让学生做如下活动:首先学生自己看装配图, 熟悉装配图的内容。接着利用自己的常识分析图中机器的工作原理, 各零件的作用。然后学生之间分组相互讨论, 比较谁的分析准确。再找学生说出分析结果, 分析过程和依据。找其他同学进行评判, 并说出原因。最后一起总结得出结论。在民主、平等、热烈的气氛中把问题解决, 这样不但可以激活课堂气氛, 同时使教师能够很好地把握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以便教师做到有的放矢地教学。学生之间的分组讨论能够建立起学生之间合作的团队精神。几组之间的讨论能够使学生从不同角度去发现问题, 对知识掌握得更深刻。

通过上述方法在工程制图的教学内容安排和教学组织中积极、巧妙的运用, 使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动”起来, 让学生不仅仅学到了知识, 更是在和谐的课堂气氛中得到了作为人的自主发展, 为他们今后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也为我们的和谐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摘要:解决好教与学的矛盾, 创造和谐的课堂气氛应该抓住教学过程的双向性, 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性, 将教学变成师生相互交流、双向促进、共同发展的过程。通过精心的教学设计, 能够使学生在课堂上动脑、动手、动口、动眼、动耳, 充分打开信息接收渠道, 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回应社会对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要求。

关键词:主体性,机械制图,教学,和谐

参考文献

[1] 湛蓊才.课堂艺术论[M].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 李长民.浅谈教学中构建和谐课堂的几点做法[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7:450.

上一篇: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的问题及策略研究下一篇:浅谈独立学院艺术生党建工作——以广东海洋大学寸金学院艺术系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