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程教学计划20

2024-05-09

小学数学课程教学计划20(共15篇)

篇1:小学数学课程教学计划20

《11-20各数的认识》在整个数的学习体系中具有比较重要的地位,它既是10以内数的认识和延续,又是100以内乃至更大的数的`认识的基础,同时也为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学习打下算理基础。在本节课教学中我设计了一系列动手操作和练习的活动,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体会到数学学习是一件很快乐的事。

一、通过充分动手操作,帮助学生熟练数数,掌握数的组成。

研究表明,小学低年级学生必须借助图象、操作等形象的感知才能在大脑中形成相应的数学知识表象,然后通过表象的中介作用建立起相应的数学概念。教学中,我让学生自己摆小棒,在摆的过程中观察、掌握数的组成。这样的操作情景,使学生的“思维发端于动作”以动诱思,以思促动,“数形结合”、“情理互促”帮助孩子们在操作中体验,在操作中感知。

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方式。

建构主义的学习观认为,学习不是简单的信息积累,更重要的是新旧知识经验的冲突以及由此而引发的认知结构的重组。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基础出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方式。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运用以前学习10以内数的方法,自主学习11—20数的顺序和大小比较,一方面培养学生类比迁移的能力,促进学生自主建构数学知识;另一方面加强了生生之间的互动,培养学生的相互合作能力。

总之,整节课中,我倡导主动探索、合作交流与动手实践的学习方式,在关注学习过程的同时,帮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自信心,增强上进心。培养学生的创新人格,促使学生富有个性地学习,享受学习的乐趣。并在数学学习中获得更大的发展。

篇2:小学数学课程教学计划20

今天上午第三节课我讲授了《11~20各数的认识》这一节课,在讲授完这节课后,总感到有些不如意的地方,特反思如下:

1.在讲授并演示完11的组成后,应把数的组成及时板书在黑板上,让学生形成一种定向思维。如:11是由一个十和一个一组成的,或者以填空的形式板书。

2.讲授完11和12的组成后,在学生动手摆小棒之前,教师应和学生一起数出10根小棒并捆成一捆,让学生认识到一捆小棒就是10根。这样老师再说数让学生摆小棒表示数的组成会更好。

3.学习数的组成时让学生多说,可以先齐读数的的组成,再找学生读。

4.出示完直尺让学生按顺数读完数后,借助学生排队做游戏区分11~20各数的大小时,老师应明确让学生怎样站队,站完10名学生后,每多站一名学生,就应结合数字比较大小,例如:11比10多1,10比11少1等,应起到游戏的效果。(也可根据学生的接受程度来决定是否做这个游戏,学生已经知道哪个数大哪个数小。就可直接出示后面的练习。)比较数的大小可借助摆小花或者用黑点子比较,每多摆一朵花就比较数的大小,这样就很直观,便于学生接受。

5.低年级教学在课堂中应用课件进行教学会起到很好的作用。

6.多关注每一位学生,及时发现学生的亮光点。

篇3:小学数学课程教学计划20

1.对小学数 学教师的 综合素养 提出了新要求 。

在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形势下, 小学数学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显得尤为重要。小学数学教师必须具有综合性的知识结构。在新课程体系开展的过程中, 小学阶段的综合性课程也有所增加,因此小学数学教师需要不断提高修养,开阔眼界,尽可能与其他学科知识实现互通,进而满足课程改革的各项要求。

2.对 小 学 数 学 教 师 的 教 学 方式提出了 挑 战 。

新课改要求小学数学课堂以人为本,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教学方式应该更多元化,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实现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应该明确教学目标,充分借助信息技术和情趣教学、情境教学,吸引学生目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实现课堂教学优化。

二、优化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措施

1.注 重 培养教 师 先 进的 教育理 念 ,加大综合培养 的 力 度 。

新课改对于小学数学教师的要求, 不仅仅停留在新课程的熟悉及新教材的使用上, 而是要求教师应该积极转变教育理念,在新的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大胆引入新的教育手段及教育方法。与此同时,教师还应该不断提高自身总结经验及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对于课程的开发及整合能力,能够将信息技术与教学进行有机整合,广泛利用课程资源、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能力,等等。

如:要树立新型的师生观。由于小学生对小学教师的依赖性较中学生强, 因此, 小学教师在小学生心目中是绝对的权威。不少小学教师习惯于以传授者、管理者自居。师生形成了“我讲你听 ,我管你从”的不平等关系。长此以往 ,当学生进入大学或参加工作以后,明显带有被动学习的特征,难以适应新的环境。

2.综 合 运 用教 学方法 ,优 化 小 学 数 学课 堂 。

(1)教学方法运用要灵活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 教师要用心准备好每一节课的教学安排,只有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体能动性,才可以有效地、积极地开展数学教学任务,在教学中,运用各种灵活实用的教法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教学能力。通过有效、灵活的教学方式,让课堂变得活跃起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营造更高效、活泼的小学数学课堂环境。

如: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加减法运算的教学中,可以通过分组口算、比赛的方式进行数学教学,通过比赛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增进团队友谊,对于成绩第一的组别,适当给予奖励。这个过程中,学生之间的沟通得到了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增加。学生在这样的过程中,自然而然领会了知识,避免了抵触心理的产生,强化了数学课堂教学效果。

(2)合理引入多媒体技术

小学阶段的学生好奇心强,对于新鲜事物勇于探求。教师应该抓住这个心理特点,并充分利用这个心理特点,实现教学效果的强化。简单地说,针对学生的兴趣,投其所好,学生的好奇心被调动起来,教学任务就成功了一半。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将充满趣味性的情景引入课堂,学生在情境中体验丰富的教学内容,兴趣盎然,会积极进行思考,其自学能力也得到培养。

如:《分数的认识》一课,教师将《熊出没》动画片中的卡通形象“熊大”和“熊二”的多媒体图片展现给学生,这个动画片非常受孩子欢迎。在看到这些形象的时候,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一下子被激发出来,而这个时候教师找准时机立即出示8个蜂窝,然而使用儿童化、生动性的语言提问:“这8个装有蜂蜜的蜂窝,怎么平均分给熊大和熊二呢? ”学生实际上早已被这个情景的所吸引,思维一直跟着教师走,提出问题后,学生自然会进行思考,大多数学生可以立即回答出这个问题。然后教师使用动态的画面, 展示第二个问题:“4个蜂窝平均分给2只熊呢? ”引导学生继续思考,学生更踊跃,这说明说明几乎所有学生都会被这样的课堂气氛所带动。进入了这个教学情景,这个时候应该提出关键性的问题:“1个蜂窝平均分给2只熊该怎么分?”这个问题难住了大部分学生,因为学生未学过分数,对分数没有任何概念。不过个别成绩好的能回答出正确答案(二分之一),此时引出课题:分数的认识,引领学生带着兴趣投入到新课学习中。可见,多媒体情景教学,不仅丰富了课堂内容,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有效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从而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3)借助情景教学法

小学生的特点就是活泼好动、对于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因此思维非常活跃,但是相对而言,他们的生活阅历却十分浅薄,在开展情趣教学法的时候,必须从学生熟悉的东西入手,模拟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这样才能够引发他们的思维活动,积极思考。

如:在进行“两位数加两位数”这个部分教学时,教师就可以结合学生曾经参与过的植树活动, 首先说:“同学们去参加植树活动的时候, 需要乘坐车辆, 但是我们的学校只有两辆车,每辆车可以坐80个学生。我们一同需要四个班级,一班有33名学生 ,二班有33名学生 , 三班有34名学生 , 四班有36名学生,那么现在就需要同学们来解答,我们如何乘车去植树呢? ”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在讨论之后,学生会争相回答问题,总结之后共有三个解决方法:

首先,一部分学生认为要让一班和二班同学共坐一辆车,三班和四班的学生共坐一辆车。

其次,一部分学生认为要让一班和三班同学共坐一辆车,二班和四班的学生共坐一辆车。

最后,一部分学生认为要让一班和四班的同学坐一辆车,二班和三班的学生共坐一辆车。

在总结了这些答案之后,教师进一步开发学生的思维,并让学生想想:“哪一种办法是最合适的? 并说明理由。”创设了这样的情境,学生既熟悉又可以很好地思考,从而对“两位数的加法”有了更深的认识,学生之间相互讨论,彼此争论,增添了课堂的趣味性,使数学课堂不再枯燥无味。

摘要:小学数学是非常重要的基础学科,数学教学不但能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形势下,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非常必要。本文对小学数学课堂优化建设进行了分析和探索。

篇4:小学数学课程教学计划20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程改革;数学教学

随着这些年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青少年是国家建设的未来与希望,承担在为国家长久发展的重任。因此青少年的成长显得较为重要;但由于青少年的成长与成才与其所受的教育密不可分,可以说关注青少年的教育对其成才有密切的关系。小学教与是青少年接受教育的起始阶段,也是青少年成长的起始阶段。可以让青少年接受良好的小学教育有助于其成长。小学数学课程是小学阶段必须学习的主干课程,也是重要课程。在小学阶段学习数学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及创新能力的养成,可为其在后期接受其他学科奠定良好的基础。本文就如何深化开展小学数学课程改革,优化小学数学课程教学展开了讨论,为后期小学数学课程教学提供参考。

一、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当前我国在大力提倡课程教学改革,部分方面已取得一定效果,但由于受到很多传统因素的影响使得部分改革措施不能有效落实导致效果不明显。纵观目前小学数学教学现状,其主要问题存在以下几点:

1.当期小学数学教学方法过于简单,教学目标不明确导致教师教学没有目的性,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小学生由于其年龄及思想的原因使得学生对学习的概念不够明确。同时,小学数学教学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起步阶段,处于其年龄的考虑,教师讲授内容应该切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及性格取向,否则将对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数学课教学的质量产生较大影响。但采用适合学生年龄的教学方式不意味着教师任务的简单化,而是对教师的教学方法及理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次,新时期的孩子由于过早的接触了更多的新事物,其个性化明显变强,教师若依然沿袭以往的教学传统,遵循教师讲授、学生盲听的惯用形式,不懂得创新容易使学生进入误区,本是充满新奇的数学课程变得枯燥乏味,使学生丧失兴趣。再者,数学学科本应注重学生思维能力和解题能力的培养,但教师如在课堂授课中不能及时听取学生反馈意见,长期势必会对教学质量产生影响。

2.教师专业知识及教学技巧缺乏,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基于学生年龄的影响,教师在讲课内容设置上主要以通俗易懂为主,但这种方式容易让学生走入教学内容浅薄的误区。虽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对教师的教学水平及技巧要求较低,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在不具备专业知识及实际经验的情况下对数学教学内容进行讲述,否则将会导致教师无法应对教学过程中的突发情况。再者数学属于逻辑性较强的学科,举一反三是学习数学常用的方法,但如果在讲课中教师没有做到举一反三,难免对教学质量和教学目标产生大的影响。同时,教师在专业知识方面欠缺的情况下,不利于学生上课积极性的提高。其结果将会使最终教学效率降低,对学生的成长不利。

二、关于深化小学数学课堂改革,优化小学课堂教学策略的思考

这几年,我国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与完善对数学教学产生了较大的冲击,其意义是显著的,作用也是巨大的。新课程的改革使得小学数学教学从教学方法及教师自身技能培养方面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对数学教学质量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意义。

1.教师在教学中加强教学技巧的应用,紧抓教学目标对学生实施讲述。数学属于基础自然学科,学生就问题及时询问,注意听讲是保证学习效率的基础。新课程倡导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引导为辅的教学理念应逐步引入数学教学。首先,教师在讲课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主体,灌输式的讲课方式应逐渐退出课堂;另外,对课程时间的安排应保证学生拥有独立思考時间和空间,同时对于知识点的讲述应以例题为主,教会学生举一反三的技巧,还应观察不同水平学生的反应情况,根据不同学生的反映情况及时对课程进行调整,实施多元化的教学思路,力求能够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其次,根据教学大纲及课堂学生学习情况,明确教学目标,教师在讲课中应围绕大纲要求对知识点对学生进行讲述与讨论,并不断强化教学目标,使得学生更好的掌握数学学习知识。

2.加强教师自身专业技能提高。教师专业知识与自身技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通常,专业知识并不光指教师的知识程度,还包括教师综合素质及忍耐力。这些基本素质都是小学数学教学必不可上的内容,也是影响课堂教学质量与学生学习质量的因素。另外,教师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不断拓宽知识面,防止在教学课堂中束手无策的情况发生。

3.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也是主要的关键因素之一。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是学生能够精心听讲的基础。目前在传统教育方式下,由于授课的单调枯燥性使得学生对学习丧失兴趣的案例较多,其后果也极为严重。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加强对学生的了解与掌握,做好与学生的沟通与交流。教师可以通过给学生讲述数学经典故事或进行数学实践活动的方法使学生清楚数学学习的乐趣。

三、结语

数学教学是学生学习其他知识的基础,也是学生成才的基础。学好数学应从小学开始重视,目前各个学校在关于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提高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其成果也是较为显著。但通过目前的教学情况看仍存在不少问题,因此,目前数学教学应逐渐深化教学改革,优化课程教学,促进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王林.小学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实践与思考[J].课程·教材·教法.2010(09).

[2]马丽君.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的数学思想与方法[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01).

篇5:小学数学课程教学计划20

《11-20各数的认识》在一年级整个数的学习体系中具有比较重要的地位,它既是10以内数的认识和延续,同时也为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学习打下算理基础。本节课是第一课时的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教学中我设计了一系列动手操作和练习的活动,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体会到数学学习是一件很快乐的事。

一,巧妙设计教案,突破难点。

教学中我着重对“十进制”概念的建立。认识11~20各数,是学生数的认识的一次飞跃,让学生建立十进制的概念,理解计数单位“十”是培养数感的基础。围绕“怎样摆放让别人也很快地看出是12根”这个问题,学生自主地动手操作摆小棒,汇报交流,呈现出多种摆的方法,学生各抒己见,无法体会到“10根扎成一捆”的优越性。但“10根扎成一捆”是理解10个一是1个十的支柱,是学生必须掌握的。此时,我巧妙地设计了三幅画面,1根1根地摆,2根2根地摆,10根10根地摆,三幅画图均以出现为2秒钟的时间,马上消失的方法,当学生对“1根1根地摆”、“2根2根地摆”无法说出根数,感到无奈时,而10根扎成一捆的摆法却给学生带来惊喜、兴奋、成功。通过比较体验,让学生真真实实地感受到把10根扎成一捆是最容易看出是多少根,并体会到10根扎成一捆这种方法的优越性。这种无声胜有声的教学设计,突破了10个一就是1个十的难点,从而理解了数的意义,建立正确的数概念,为培养数感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二、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方式。

本节课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基础出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方式。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运用以前学习10以内数的方法,自主学习11—20数的顺序和大小比较,一方面培养学生类比迁移的能力,促进学生自主建构数学知识;另一方面加强了生生之间的互动,培养学生的相互合作能力。

篇6:小学数学课程教学计划20

xiaoxue.xuekeedu.com

11—20各数绝大多数-学生都已经认识,他们会数会写这些数,也知道这些数的顺序和大小。但对于数的概念和数的组成未必都清楚。让学生理解10个一是1个十,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以及数感的发展,是这节课的重点。教学目标确定为:学生能够正确地数出数量在11—20之间物体的个数,知道这些数的组成,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通过数一数、说一说、摆一摆,使学生理解11—20各数的意义,培养学生 的数感、动手操作能力、思维能力以及应用意识。通过创设生动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根据教材的特点和一年级学生的特点,安排了许多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使学生在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中,加深对11—20各数意义的理解及组成,同时培养学生 的数感,集知识性、趣味性、活动性于一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课堂洋溢着愉快的学习氛围。学生不仅获得了知识,更为重要的是获得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有如下的体会:

1.以学定教,培养学生 的数感。

建立数感可以理解为会“数学地”思考,这对每个人来说都是重要的。我们没有必要让人人成为数学家,但应当使每个学生都在一定程度上会数学地思考,数感是人的一种基本素养。培养学生的数感,不是靠教师讲解获得的,而是要结合具体情境,通过数学活动得到感受和体验。学生,特别是一年级的学生,都有强烈的表现欲,因此,我抓住这个契机,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给他们一个舞台,让他们用语言表达和交流数的信息。为此,我适时安排了相应的活动。新课引入时,我就先带领学生复习前面学过的数,接着让学生用我们学过的这些数来数一数我们今天来上课的有多少小朋友。这不仅仅是激发学生学习情趣的一种策略,更是让学生通过数一数的活动,发展数学意识,培养学生 的数感。又如在认识计数单位个和十时,让学生通过同桌讨论有什么办法能让别人一眼就能看出有11根小棒,再通过比较得出以十为计数单位,以及在出示主题图时让学生数一数图上的事物各有多少。引导学生学会应用数去观察事物,表达和交流生活中有关数量的信息,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领会学习数学的意义。

2.抓住重点,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xiaoxue.xuekeedu.com

本课的重点是认识计数单位“十”和数位“个位”、“十位”。在学生用小棒摆出11后,我提出了一个问题:你能不能想一个好办法,让别人一眼就看出你摆的是11根小棒?此问题为计数单位“十”的认识作了铺垫。在学生认识了

11、会写11后,我又提出了一个问题:11里面的两个数字1表示的意义一样吗?学生都回答不一样,说一个表示十,一个表示一,教师接着讲到:“右边的1所对的位置我们给它起个名字叫“个位”,个位上的数表示几个一,左边的1所对的位置我们也给它起个名字叫“十位”,十位上的数表示几个十。借助此问题,学生很自然地认识了计数单位“个位”和“十位”。我们教师在课堂上要善于抓住重点,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学会思考,这样才会节省时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在学习中体验。

篇7:小学数学校本课程计划

为进一步提高小学数学的管理水平和能力,以及数学室材料实现科学化、分类、分档、档案管理,加强数学水平和数学效果,更好、更全面地实施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发展。

二主要任务、目标

按国家教委颁布的教学大纲开齐开足数学教学课程,引导学生基本能亲手完成各个数学教学环节,形成一定数学技能,培养科学的实践,观察能力。

三具体工作措施

1、数学室设专门管理员,即数学员,具体管理数学室工作。

2、数学室管理员任务,目标:

(1)数学员必须拟定数学教学计划,各年级数学教学工作须按计划进行数学教学,完成相应的表格填写。

(2)在进行数学教学前必须准备好数学所需仪器,材料,教师对每组教学有充分准备,精心设计教学步骤和教学过程,方法,写出相应数学方案,以保证数学的科学性,安全性及效果。

(3)在引导学生进行分组教学时,应要求学生准备好相关的数学材料,以确保学生在数学中有物可做,并指导学生观察,讨论,得出相应的结论,完成数学教学;

(4)指导学生进行分组教学后,应指导学生完成数学教学过程,并认真审阅,引导学生在学习、观察中养成相应的数学能力;

(5)在数学教学、教研方面,以全体数学任课教师为组,进行相应的数学教学与数学教学研究,以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与数学能力。

3、材料归档

(1)每学期(学年)按时将各类材料分类装订后归档,并按时填写相应的表格,完成数学室材料的归档管理,做到科学、规范,便于查阅;

(2)在材料归档的过程中注意材料的质量与数量应答相应要求;

4、数学室器材管理

数学室管理人员除应管理好材料收发、入档工作外,还应管理好数学室的器材及日常工作。

(1)材料(数学器材)的每日发放和收回工作,并作好相应发放,收回记录及损坏,修理等相应记录;

(2)作好相关数学器材的申报,采购,申购等工作;

(3)每周组织学生打扫数学室,并处理好数学室的用电,设备,器具的保管、管理、安全工作,以防意外事故发生。

5、其他相关工作

(1)作好与数学室及数学室管理相关的一系列工作;

篇8: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课程教学

一、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教学的内容及特点

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包括图形的认识、测量、图形与变换和图形与位置四个方面的内容。相关知识以图形的认识为主线, 以儿童的生理心理特征为依据, 把测量、图形与变换和图形与位置三方面的内容均衡安排在六个年级中。具体有以下特点:

1. 重视空间观念的建立。

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是《数学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目标, 也是空间与图形教学的核心目标之一。现代教育理论认为, 孩子在生活中接触的事物与空间观念的建立有很大的关系。孩子是在感知和观察事物的基础上, 通过操作、想象、交流、推理、创作等活动, 结合所学到的空间知识, 努力尝试用准确的语言来描述事物之间的空间关系, 进而形成空间概念。因而孩子空间观念是建立在感知、观察、操作、想象、交流、推理、创作等活动的基础上的。因此, 教材中也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有关空间观念的内容、素材和经验活动, 孩子可以从不同角度认识图形的性质及其相互关系, 掌握它们的变化规律, 为他们的数学思维、创新意识的形成奠定坚实的基础。

2. 与生活经验密切联系, 建立正确的几何概念。

几何形状在现实生活的中无处不在, 因此小学数学教材中的素材大多取材于生活, 使孩子可以依靠生活经验来学习, 逐步形成空间几何观念。但空间几何概念的建立是从具体的事物到图形概念的抽象过程。学生首先要从生活问题中建立几何模型, 然后及时将建立几何模型的纳入所学几何概念中, 逐渐形成新的认知结构, 建立正确的几何概念, 并在此过程中提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关注思维能力训练, 重视学生情感体验。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要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 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数学学习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而空间与图形的教学体系具有逻辑性强、内在有机联系的特点, 是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的有效载体, 是数学思维的发展、创新意识的形成所必需的土壤。同时, 教材中有许多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 比如拼一拼、摆一摆、量一量等。这些有助于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提高其动手实践能力, 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体验数学的乐趣和数学学习的价值。

4. 突显数学的文化内涵。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几何知识的学习不仅可以应用于实际、发展思维, 几何对数学的发展还与人类文明价值、人类生活密切联系。由此, 教材有关于数学的形成、发展和学科的建立等方面内容, 目的是让学生感受数学丰富的文化价值和内涵, 感受到几何的内在魅力, 体会空间与图形及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5. 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数学课程标准》中还提出“重要的数学概念与数学思想宜逐步深入”的重要理念。因此, 教材中关于空间与图形的重要概念与解决问题的数学思想方法, 应采取早期感知、逐步渗透、层层深化、巩固提升的方式, 以灵活恰当的方法与相关知识点相结合, 让学生逐步认识、学习和提高。

二、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的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的教学设计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的主动建构者, 又是情感体验与培育的主体。教学设计应以学生自主思考、自主学习为前提。同时强调教师是学习活动的指导者、组织者和帮助者。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 要采用各种方法和手段, 从学生的个性特征和认知特点出发, 尊重学生的需求, 帮助学生开展有意义的学习活动, 拓展学生思维的宽度和广度。具体而言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的教学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

1. 直观性与多样性相结合。

学生空间与图形概念的形成是建立在感知、观察、操作、想象、交流、推理、创作等活动的基础上, 正确的空间与图形教学应从学生感知入手, 结合操作与推理, 再到概念的一般过程。因此教学设计应遵循直观性原则, “动静”结合, 通过直观的图像和鲜艳的色彩, 多角度刺激学生的感官。通过折一折、拼一拼、剪一剪、量一量、画一画、分一分等多样的“做数学”的过程, 让学生亲身经历学习的全过程, 通过自身的实践活动, 调动各种感官去感受、去体验, 加深对空间与图形特征的感受, 从直观和多样的教学中帮助学生概括和抽象出空间与图形的概念, 解释其本质特性。

如在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中, 让学生参与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全过程, 掌握长、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通过学生全程参与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培养学生感知、操作、探究知识的能力。同学生做游戏, 把12个一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了三种不同的长方形, 让学生回答这三个长方形的面积和周长各是多少?长方形的长和宽与面积有什么关系?相同面积的长方形与周长的关系?

2. 过程性与生活化相结合。

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应根据教材的特点, 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 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结构出发, 用数学化的语言解释生活经验, 把生活问题上升为数学问题。通过日常生活现象或几何图形, 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想象、猜测、推理与求证、解释与运用等活动, 在现实问题的感知与操作过程中体会空间与图形, 在独立思考、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生成新思想, 感知空间与图形意义, 发展空间观念。然后将形成的新思想纳入所学几何概念中, 建立正确的几何概念。

如在平移和旋转教学中, 利用玩风车、升旗、骑自行车等身边丰富、有趣的实例, 让学生充分感知平移、旋转现象, 体会两种运动的不同特征, 使学生感知数学就在自己身边, 从而使学生的产生联想, 联想到生活中哪些现象是平移, 哪些现象是旋转。教材通过“说一说”、“移一移”、“填一填”、“转一转”等活动, 让学生体会平移和旋转的特征, 掌握图形平移和旋转的方法。观察图形的平移过程只需观察该图形上任意一点的平移过程, 从而培养、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还可通过“猫捉老鼠”、“猜猜我在哪儿”等游戏, 将平移和旋转的教学巧妙的蕴涵其中, 使学生在愉快的情绪中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让学生在玩中获得感悟, 从而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教基[2001]17号.

篇9:小学数学课程教学计划20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程改革课程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2-0140-02

一、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当前我国在大力提倡课程教学改革,部分方面已取得一定效果,但由于受到很多传统因素的影响使得部分改革措施不能有效落实导致效果不明显。纵观目前小学数学教学现状,其主要问题存在以下几点:

1.当期小学数学教学方法过于简单,教学目标不明确导致教师教学没有目的性,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小学生由于其年龄及思想的原因使得学生对学习的概念不够明确。同时,小学数学教学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起步阶段,处于其年龄的考虑,教师讲授内容应该切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及性格取向,否则将对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数学课教学的质量产生较大影响。但采用适合学生年龄的教学方式不意味着教师任务的简单化,而是对教师的教学方法及理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次,新时期的孩子由于过早的接触了更多的新事物,其个性化明显变强,教师若依然沿袭以往的教学传统,遵循教师讲授、学生盲听的惯用形式,不懂得创新容易使学生进入误区,本是充满新奇的数学课程变得枯燥乏味,使学生丧失兴趣。再者,数学学科本应注重学生思维能力和解题能力的培养,但教师如在课堂授课中不能及时听取学生反馈意见,长期势必会对教学质量产生影响。

2.教师专业知识及教学技巧缺乏,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基于学生年龄的影响,教师在讲课内容设置上主要以通俗易懂为主,但这种方式容易让学生走入教学内容浅薄的误区。虽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对教师的教学水平及技巧要求较低,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在不具备专业知识及实际经验的情况下对数学教学内容进行讲述,否则将会导致教师无法应对教学过程中的突发情况。再者数学属于逻辑性较强的学科,举一反三是学习数学常用的方法,但如果在讲课中教师没有做到举一反三,难免对教学质量和教学目标产生大的影响。同时,教师在专业知识方面欠缺的情况下,不利于学生上课积极性的提高。其结果将会使最终教学效率降低,对学生的成长不利。

二、关于深化小学数学课堂改革,优化小学课堂教学策略的思考

这几年,我国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与完善对数学教学产生了较大的冲击,其意义是显著的,作用也是巨大的。新课程的改革使得小学数学教学从教学方法及教师自身技能培养方面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对数学教学质量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意义。

1.教师在教学中加强教学技巧的应用,紧抓教学目标对学生实施讲述。数学属于基础自然学科,学生就问题及时询问,注意听讲是保证学习效率的基础。新课程倡导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引导为辅的教学理念应逐步引入数学教学。首先,教师在讲课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主体,灌输式的讲课方式应逐渐退出课堂;另外,对课程时间的安排应保证学生拥有独立思考时间和空间,同时对于知识点的讲述应以例题为主,教会学生举一反三的技巧,还应观察不同水平学生的反应情况,根据不同学生的反映情况及时对课程进行调整,实施多元化的教学思路,力求能够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其次,根据教学大纲及课堂学生学习情况,明确教学目标,教师在讲课中应围绕大纲要求对知识点对学生进行讲述与讨论,并不断强化教学目标,使得学生更好的掌握数学学习知识。

2.加强教师自身专业技能提高。教师专业知识与自身技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通常,专业知识并不光指教师的知识程度,还包括教师综合素质及忍耐力。这些基本素质都是小学数学教学必不可上的内容,也是影响课堂教学质量与学生学习质量的因素。另外,教师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不断拓宽知识面,防止在教学课堂中束手无策的情况发生。

3.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也是主要的关键因素之一。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是学生能够精心听讲的基础。目前在传统教育方式下,由于授课的单调枯燥性使得学生对学习丧失兴趣的案例较多,其后果也极为严重。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加强对学生的了解与掌握,做好与学生的沟通与交流。教师可以通过给学生讲述数学经典故事或进行数学实践活动的方法使学生清楚数学学习的乐趣。

三、结语

篇10: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

娄山关将军希望小学

曾秉华

这是一本相当好的专业书,它是浙江教育出版社所出“课程学科教学论丛书”之一,总主编钟启泉,主编孔企平,皆是教育或是数学教育界中的人物。随录如下

第一章是小学数学课程的改革与发展.它的第三节论及“近年来国际小学数学课程改革的特点”,所归纳的数学觉得完备而合乎我现有的认识,内容如下,一是强调数学的现实性;二是重视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三是与信息技术的结合;四是重视教育过程的个性化与差别化;五是关注与其他学科的综合。P9日本的新数学学习纲要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愉快感、充实感应该是与数学内容有本质联系的。这次数学课程改革应该让喜欢数学的学生多起来。”我也相信,光有快乐没有数学的课堂不是数学课堂.P10谈到教育目标的差别化与教育设计弹性时,阐述极少,可见“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实现之难,当然,这也是个热点、待开发点。

篇11: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

1、课程改革的背景是什么?

2001年1月,教育部在华南师大召开正式启动大会,第八次课程就此拉开,2001年9月全国27个省,38个国家级实验区起始年级(一年级、七年级)展开实验,2002年9月省级实验区500

个县起动实验,占17%。

(1)进行数学课程改革是时代发展的必须要求 ① 科学技术的发展 ② 数学的发展 ③ 教育本身的发展

(2)进行数学课程改革是素质教育深入发展的必然要求

2、数学课程标准的总体框架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是依据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的要求制定的,是国家对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要求。

第一部分:前言,介绍了数学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和《标准》的设计思路。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分总体目标和学段目标两部分,分别阐述各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分为四个方面: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态度。

学段的划分:1—3年级为第一学段;4—6年级为第二学段;7—9年级为第三学段,也即现在的初中阶段。

第三部分:内容标准。分三个学段分别给出。各学段设置了“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课题学习)”四个学习领域。

在内容标准中,每一个内容都提出了具体的目标和教学要求。

第四部分:课程实施建议。分学段提出了教学建议、评价建议和教材编写建议。

第五部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就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提出了一

3、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什么?(1)如何认识数学课程(2)如何认识数学(3)如何认识数学学习(4)如何认识数学教学(5)如何认识数学教育评价

(6)如何认识现代信息技术在数学课程中的应用

4、小学数学课程的总体目标是什么?与2000年《全日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相比,目标有什么变化?(1)改变了传统的教学目标分类形式(2)加强了情感教育目标的内容(3)调整了数学能力方向的目标内容(4)关注学生对数学学习过程的经历和体验

5、课程内容的特点是什么?

(1)提倡现实的、有教育价值的数学(2)提倡“自主、合作、实践”的学习方式

(3)提倡在关注获得知识结果的同时,关注知识获得的过程

(4)提倡关注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5)对于重要的数学概念、思想、方法等,标准不主张采用“线性安排,一步到位”的模式,而是提倡“螺旋上升,逐步发展”的教材体系

篇12:小学数学新课程教学法

将军希望小学曾秉华

在《小学数学新课程教学法》绪论中有这样一段话:“小学数学学科教学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最终目的是为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实现三个目标——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我是一名数学教师,深知数学是小学阶段的一门重要课程。对于这段话,我反反复复思考了很久。怎样才能实现三个目标呢?

首先,要让学生认识到学习数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比如:在学习100以内加、减法时,应举一个生活中的事例——商场购物,妈妈带了100元买了18元的糖,37元一箱的牛奶,一共花了多少钱?还剩多少钱?结合现实生活中的事例,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没有数学知识、数学能力是不行的。

其次,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成功。一个人的十个手指还不一样长呢,更何况来自不同家庭的几十个学生,他们之间必定会存在各种各样的差异。因此,我们教师应创造各种机会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喜悦,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比如课堂提出的问题要有不同层次,好、中、差学生都要考虑到,好学生回答难度较大的问题,中下等生回答较容易的问题,每次回答都会得到老师的肯定与表扬,这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才会保持,学习才会不断取得进步。

篇13:小学数学课程教学计划20

步入新时代, 中国的基础性教育仍处于改革时期, 新式课程对于教学工作所提出的要求以及提倡的基本性理念, 让老师的综合性素质以及教学的能力面临着很大的挑战, 同时还对于学校教育提出新要求; 小学时期的数学课程以及教学论这门学科最能够体现老师的教育特色。所以, 怎么样利用新课改的要求来培育老师已是当前的主要任务。

二、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当前的状况

它是由以往的教学法进而发展得来, 伴随教学所进行的一些教育改革, 人们已经深深地认识到这门学科当前的发展已经不能适应当今的学习环境, 根本不能够满足如今的教育发展需求, 因此人们必须要重新对数学这门学科当前的现状加以分析。

( 一) 课程内容过于陈旧, 不能满足新课程实施的需要

1、课程理论的最新研究成果并没有被充分展现

传统意义上的“课程”一般是指学科的教材内容, “教材”几乎已经等同于“课程”, 然而随着人们持续深入地研究, 并且从多个角度重新对课程理论加以审视, 人们对课程有了新的认识: 它是目标、计划, 同时也是经验, 不再仅仅是教学材料。同时, 课程被人们从“理想课程”、“理解课程”、“文件课程”以及“实施课程”与“经验课程”等多个层面诠释, 提出了“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等新的概念, 进一步丰富了课程的内涵, 但是这些最新的课程研究成果却没有被及时反映在学科教学论上, 成为该研究很大的欠缺。

2、“建构主义学习观” 等学习理论的实质没有被充分体现

“建构主义学习观”在近几年得到了普遍的推行, 它体现了学生主动构建学习内容的观念; 这一理论在新式课改里, 有效应用主要体现在新课程学习方式所倡导的“自主、探究与合作”和新课程学习理念所推崇的“发现学生主体对知识的建构”上。但是由于受到以往的教学观念的束缚, 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 教学论忽视了讲授学习理论知识的重要性, 导致教学仍然依靠死记硬背, 这样的做法使学生根本不能主动的参与到教学过程中, 久而久之, 逐渐丢失了本应该具备的探究欲望和创新精神, 甚至是最基本的主体意识。

( 二) 学科自身特色体现不充分

在过去的长时间里, 人们一直过分地依赖于教学论, 并且未将其和自身学科进行互融, 并未重视探讨数学教学的规律, 进而没有体现出数学这门学科的个性; 在研究的视角以及技巧上也没有特性。

( 三) 学科队伍薄弱, 知识结构不尽合理

教学论就是新兴的一门课程, 它发展比较缓慢, 并且各个高等院校也没有对此加以关注, 所以降低了这门学科的层次; 但是这门学科又注重实践和理论之间的互相结合; 不仅如此, 同时它还对老师在理论方面的素养又有着要求, 但是如今的师资团队仍难以符合教学工作的实际要求; 就现实的实际情况来讲, 这门学科的团队能够分成如下几类; 第一类, 缺少实践并且具备一些理论知识的博士以及硕士; 第二类, 缺少理论素养但是实践较多的中学老师; 最后一类是两者均比较缺少。如上几类情况均严重制约了学科的发展。

三、“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课程建设的策略

从新式课程的新理念与数学教学论的当前情况出发, 我们一定要加快“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的建设速度, 并对上述所存在的缺陷同时还要提出一些合理化的解决方法。

( 一) 明确课程性质, 确立新的教学内容

从教学方法慢慢地发展为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 这门学科已经不将传授方法当做核心内容, 它已经发展成为一种应用型理论科目; 它当前的任务就是建立学科理论; 除此之外, 积累实践性经验还是它主要的任务。建立理论知识不但能够反映出目前教学理论的进步, 同时还要根据当前所提倡的教学理论, 结合以往的教学经验, 来集中反映出改革之后的教学成果, 让构建的理论知识可以引导当前教学改革实践。

( 二) 体现学科特点, 凸显学科特色

学科的教学特色作为教学论发展的基础, 只有数学学科具有特色, 才能够形成独具特色的教学论; 所以, 老师要注重突显出数学这门学科的特色。自过去以来, 因为人们始终过分地依赖于教学论, 所以在对理论进行确立的过程里, 一直实行“拿来主义”, 并未能够把教学理论知识和数学学科自身的特点以及教学实践进行结合。揭示数学学科的教学规律就是数学课程与教学论基本的内容。

( 三) 加强学科队伍建设, 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对于研究范式的改革和学科体系的创新和推行, 仍需要该学科高素质教育职工来执行, 因为强大的师资力量才是促进学科发展和建设的必要条件。因为该学科归类于“应用型理论学科”, 它的明显之处在于实践和理论的密切结合。所以, 本学科的所有老师搭建合理地知识框架理当从以下的若干点来着手。第一, 要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 只有根据其学科特点, 才能对学科所特有的教学规律进行探讨, 并确定出合适的方法; 第二, 一定能够把本学科所具有的特殊性与一般的教育概念相结合, 形成自己的教育理念素养; 第三, 学会利用当前的一些现代化教学用具, 能够制作一些相关课件, 懂得现代教育手段以迎合教育化信息化需要同样也是重要方面之一; 第四, 该学科的老师一定要具备一些基础性教育的教学经验以及基础, 以便于适应该学科特有的实践性。

参考文献

[1]刘忠锋.新课改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探究[J].中外企业家, 2013, 22:220.

[2]刘正伟.论学科教学论的范式转换[J].教育研究, 2005, (3) :61.

[3]俞宣孟.本体论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5:19—24.

[4]田世清.浅谈新课改下农村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J].中国校外教育, 2011, 11:81.

篇14:小学数学课程教学计划20

一、“小学数学教学论”课程整体教学的意义

“小学数学教学论”课程中的整体教学既有知识的完整性又有学习的完整性,结合了小学教育学、心理学等理论知识和教育实际,使数学理论知识和现实生活紧密相连,让小学生对《数学》课本上的理论知识理解得更加透彻,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用课堂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素质。教师根据教学经验、教学大纲等,把小学《数学》书本上所有的知识点串联起来,形成相互交织的知识网,使教学贴近现实生活,逐渐将课堂知识和实践能力紧密结合,引导学生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当中去的目的,不断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符合新课标的要求,这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

二、“小学数学教学论”课程整体教学的实施方法

在“小学数学教学论”课程中,整体教学对小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实践能力有着深远的影响,绝对不可忽视。笔者结合多年的课堂教学经验,提出以下几点具体实施整体教学的建议。

1.挑选典型的数学案例。在小学生数学教学论整体教学过程中,选取典型的数学案例作为教学素材十分关键。教师要尽量选择容易看懂且和课堂上讲授的教学知识紧密相联的案例。教师在平时课堂教学中结合数学理论、现实生活布置恰当的习题,在向学生讲授数学知识的同时,也要引导他们主动发现、思考、解决问题,让学生们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把书本上的东西转变为自己实际中需要的东西。例如,脑筋急转弯、数独、魔方等一些常见的益智游戏也应该被小学数学教师带入课堂,以便让学生更好地从多方面来思考问题,拓宽自己的思维。

2.选择趣味的课程材料。课程材料的挑选要尽可能选取适合学生、趣味丰富的教学内容,要让小学生们在数学课堂上体会到乐趣;另外,教师在整体教学中要着重注意知识结构的完整性,把数学学科的各个知识点紧密串联起来,逐步地深化整体教学,尽快达到整体教学的目标。在整体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们自己不断探索,进而学习到更多的知识。小学生在这种引导式的教学模式下,会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很容易把各项数学知识点紧密结合起来,交织成一套完整的知识体系,对他们未来的发展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

3.加强小组学习和多样评价。小学数学的整体教学内容十分宽泛,在学生自己努力的同时,教师也要适时配合。小学教师要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引导学生们建立学习小组,几个人一起学习,对课堂知识进行交流和探讨。小组学习成绩的评定能激发小学生努力学习数学知识的热情。小学生整体表现的评定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各个小组讨论数学知识整体表现的评价,评价标准为数学理论知识的掌握、学习知识的分析把握、课程材料的自身理解、与教师之间的互动情况以及各小组之间相互问答的实际情况;另一方面是对教师教學设计情况的评定,评价标准分为趣味性课程材料的选取是否合理、教学过程是否符合教学目标的要求、实际教学对重要知识点的把握和传授、教学对小学生起到的作用以及教学中对数学知识点的整体把握情况等。

4.注重交流与合作。在“小学数学教学论”课程进行的整体教学过程中,每位教师都要做到和别的教师以及学生之间充分交流。在与其他教师沟通的过程中,要不断学习其他教师的教学经验,弥补自己身上存在的不足,改正教学过程中不好的方式方法,继而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在与小学生的沟通过程中,要及时了解小学生对课堂整体教学的认知、接受程度,以便不断完善自身的教学方式,从而更好地把握整体教学。教师和学生之间通过这种合作与交流的途径,能让整体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论”课程中尽快地得到深化,并拓展开来。

对“小学数学教学论”课程整体教学的全面开展,必须以数学知识的整体性为基础,紧密联系数学知识的整体性和学习的整体性。在整体教学开展的过程中,不能只看到整体课程形式,更重要的是形成整体教学思想,逐步完善小学教师的整体教学的观念,更快更好地完成整体教学的教育目标,培养出更适合当代社会发展的综合性人才。

(作者单位:江西省乐安县申银万国招携希望小学)

篇15:小学数学教学研究课程介绍

一、本课程的性质及特点

1.本课程的性质和教学目的

《小学数学教学研究》课程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小学教育专业(师范类“专升本”)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学员应有专科水平的数学知识,考虑到学员在专科阶段已经学过《小学数学教育学》等课程,因此,本课程从素质教育出发,结合当前中外数学教育发展的需要和现代教育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就当前小学数学教学、教材和教学的改革进行较深层次的理论学习和实践研究,本课程着力于理论联系实际。本课程共4学分、72学时。这门课是建立在数学和教育学的基础上,并综合运用心理学、认知科学、思维科学、逻辑学等相关学科的成果于数学教育的实践而形成的一门综合性的交叉学科。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员系统地获得小学数学教育教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懂得数学教育的特殊规律,并能运用这些理论指导小学数学教学实践。通过各个教学环节,使学生获得数学教育的新思想、新观念,逐步培养学生的教材分析能力、数学教学能力和数学教育研究能力,为成为适应新世纪需要的高素质的小学教师打下坚实基础。

2.本课程的编制思路和特点

本课程的文字教材依据小学数学教学研究的任务和教学目的为编制思路,将教材分为十三章。第一章---小学数学学科性质及其任务。第二章---小学数学课程的结构与目标。第三章---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第四章---儿童的数学学习。第五章--小学数学主要学习理论与教学模式、第六章---小学数学学习的课堂分析和第七章---小学数学教学组织及其方法;第八章---小学数学的概念学习。第九章---小学数学的运算规则学习。第十章---小学数学的几何学习。第十一章---小学数学问题解决学习。第十二章---小学数学学习评价。第十三章---小学数学统计与概率知识学习。

本课程的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小学数学教学研究是一门综合性、独立性很强的跨学科课程,它需要应用有关学科的基本原理、特别是有关数学、哲学、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的新理论、新方法、新思想去思考并解决一系列教学上的问题。

小学数学教学研究是一门思想性、理论性很强的学科,特别需要唯物辩证法的指导。因此要求我们必须全面、正确地运用辨证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研究和解决当前所遇到的一些教学实际问题。

小学数学教学研究是一门发展性很强的学科,它需要不断充实新鲜的素材和原理。所以要使学生学会利用资料,善于总结。

小学数学教学研究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因此要加强数学教学的实践活动。

3.本课程的学习对象

本课程的学习对象主要是我国边远地区和广大农村的小学教师。他们有一定的工作经历,理解能力较强。他们具有一定的教育教学能力和实际经验,但基础理论普遍欠佳。他们大多处于我国广大农村和边远地区,由于师资力量不足,他们的工作任务一般较重。,他们缺少良好的工作环境,多数学员有家务负担,学习时间非常缺乏,只能利用零碎时间进行学习,很难集中时间坐在课堂里学,因此只能以自学为主。由于这些学员年龄普遍偏大,肩负工作和生活双重重担,造成他们记忆力相对减弱,给学员学习造成很大困难。但是,他们的学习愿望非常强烈,学习目的、学习动机非常明确。他们虽然地处偏远,但他们绝不愿意落后于时代,对小学数学教育领域知识的学习非常感兴趣。这是他们学好本课程的最有力的内因条件。在小学数学教学研究课程教学设计及具体实施中,学习对象的这些实际情况我们都应通盘考虑,因材施教,为他们提供切合实际的学习服务。

二、本课程的教学要求

1.强调对学习过程中的指导

本课程责任教师应根据中央电大小学数学教学研究课程组所提供的各种指导性教学文件,联系实际制定本地的实施性教学大纲、课程教学实施方案;确定本课程的主持教师和辅导教师,教师应介入本课程学习过程的诸环节,指导学员作好学习计划、撰写读书笔记,展开自学、小组讨论,参加面授辅导以及运用远程教育的学习方法和多种教学支持服务手段。

2.强调对本课程内容的学习指导

本课程是一门交叉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教师首先要认真阅读文字教材和相关的进一步学习材料,对本课程的知识框架,重点及难点内容要有深入地了解,适时地组织学习辅导。在学习辅导中要教给学员学习本课程的思路和方法,突出重点、难点的解释和梳理,根据不同学员的具体情况,解答学生的问题,实施个别辅导。同时要将小学数学教学研究与学员本身的日常教学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提高学员的学习兴趣。

3.强调对形成性考核的指导

加强形成性考核是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依据考核说明(含形成性考核)的具体要求(详见考核说明)定期检查、批改学生的作业,帮助学生做好期末复习和考试准备工作。对形成性考核要加强指导,除了完成作业练习外,要思考和研究一些小学数学教学研究中的实际问题,学习和分析要结合当地教学实际,选取和使用所提供的各种教学案例。

三、本课程的学习模式建议

1.自主学习

学员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认真阅读文字教材,要清楚文字教材的结构、思路和学习方法,然后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自己的学习模式。自主学习各种学习材料,认真作好学习笔记;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自学方法和自学能力的辅导时,应要求学生善于提出问题,带着问题学习文字教材,对文字教材应按照学习目标的要求进行学习,善于动脑筋,分析与概括教材的要点、重点,对基本知识、基本理论要做到联系实际学会应用在教育教学工作中。

2.小组学习

小组学习是自主学习的必要补充,这一学习形式决不可少。学员在自学的基础上必须参加小组学习,教师可根据教学要求和当地小学数学教学研究的一些实际情况制定小组讨论题目。鼓励学员以各种形式提出问题,为每个学员提供发言和交流的机会。通过研讨活跃学习气氛、扩展思维空间、提高学习效果。

3.利用多种媒体教材进行学习

为减轻学习难度,一定要充分利用录像教材、综合练习册、网络辅导等助学手段,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学习效果。教师要适时给予指导,在认真分析文字教材、录像教材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启发,开展问题讨论,并进行工作坊和案例教学。

4.利用网络进行学习

在有条件的情况下,积极利用中央电大提供的网络环境和一切现代化手段(如信函、电话答疑、网上辅导、网上答疑、网上讨论、电子信箱、IP课件、网络课程等)进行学习,进一步完善自己的自学能力。

根据以上的主要学习模式,我们可以个体为单位将每阶段的学习进程作如下描述:

四、本课程的学习支持服务策略

1.本课程的媒体资源

考虑到《小学数学教学研究》课程的性质和特点及本课程教学设计的总体目标,在其资源建设上尽量提供不同层次、不同角度的学习资源,使学生有较大的选择空间。本课程确定采用三种教学主媒体:文字教材、录像教材和IP课程。三者密切结合,互为补充,相辅相成。

(1)文字教材:文字教材是学生学习的主教材,是在教和学中贯穿始终的重要依据,是学习的尺度和标准。文字教材是“合一型”的,由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出版。文字教材是基础教学媒体,它承载全部教学内容,是其它教学媒体的主要依据,该教材字数约在36万。

(2)录像教材: 讲解本课程的主要理论与基本知识;分析重点、难点;介绍学习方法;对小学数学教学研究中的实际案例进行分析。它将起到解疑释难、引导方法、指导复习的重要作用,利用它学员将能全面而有效地把握本课程的学习内容。

(3)IP课件:与录像教材相结合,以网络形式进行辅导、讲解。作为文字教材的补充,主要针对本课程的特点,对教学的重点内容及复习要点作系统精讲。

上一篇:军事典型案例1下一篇:四川理工学院 介绍信、实习接收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