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11-20各数的认识》的教学反思

2024-04-08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11-20各数的认识》的教学反思(精选6篇)

篇1: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11-20各数的认识》的教学反思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11~20各数的认识》的教学反思

11―20各数的认识,它既是10以内数的认识和延续,又是100以内乃至更大的数的认识的基础,同时也为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学习打下算理基础。课前了解到,学生基本上已经会数数到20,也已经认识11~20的数,因此我设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通过摆小棒的实践操作,逐步理解“10个1是1个十”,掌握,1个十和几个一表示十几。

1、通过数苹果的问题,让学生摆一摆11根小棒,要求:怎样摆就能让大家一眼看出是12?学生出现了几种摆法……通过学生讨论,教师点拨,引导学生认识到一边10根,一边2根的摆法更容易看出是12。为了更方便,我们可以把10根小棒捆成一捆,表示1个“十”。从而突破10个一就是1个“十”这个难点。这样,让学生动手操作,亲身经历数的概念产生,形成过程,不但可以充分展示才能,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而且使不同层次的学生获得不同程度的成功愉悦感。

2、在认识了10个一是1个十后,引导学生用1捆小棒和2根小棒摆成12,并说出1个十和2个一合起来是12的数的组成。再让学生选择喜欢的数字用小棒摆一摆,说一说,既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又使学生加深了对11~20各数组成的理解。

3、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学生在活动中逐步形成了“1个十”的概念,教师针对性地进行了小结,并把学生的思维引入生活,以学生日常接触过的实例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知识“1个十”在生活中的应用与便捷。

篇2: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11-20各数的认识》的教学反思

【学习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例

1、例2 【课程标准描述】

在现实情境中理解万以内数的意义,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能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学习目标】

1、通过猜一猜、数一数、摆一摆等方法,会读11-20各数,理解数的顺序、大小、并学会数数。

2、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了解10个一是1个十,学生能够说出11-20各数的组成。

【学习重点】正确地数11~20各数。【学习难点】了解10个一是1个十 【评价活动方案】

1.打乱11-20各数,让学生用小棒摆一摆其中几个数,读出并说出数的顺序,教师进行观察正确情况以评价目标一

2.让学生说11-20各数是怎么组成的,根据说的情况评价目标二

【学习过程】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一)导入

1.小朋友,小明妈妈为他准备了许多学习用品,你看,铅笔就买了这么多。(教师拿出放有12枝铅笔的笔筒)

2.猜一猜,有几枝?

3.到底几枝?你有什么好办法?(数一数)怎样数? 4.再拿出另一个放有15枝铅笔的笔筒,问:这里有几枝?肯定比12枝多,到底有几枝?(数一数)

提问:一枝一枝地数,你感觉怎么样?(结论:慢、麻烦)

(二)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尽量快地数出12根小棒,把多余的推到一边。(学生通过摆一摆的方式数小棒)

(三)揭示课题

二、操作观察,探索新知

(一)提出问题

请小朋友想一想,这些小棒怎样摆让别人也很快地看出是12根?

(二)摆小棒,了解“十”。1.动手操作、摆一摆。

2.同桌交流,看看别人是怎样摆的? 3.全班交流。

(1)你是怎样摆的?上台展示 可能出现的情况:

a.| | | | | | | | | | | | b.|| || || || || || c.| | | | | | | | | | | |

d.| | e.……

(2)比较:你认为哪一种摆法就能很快看出是12根?为什么?

若学生意见不统一时,用课件演示每幅画面出现的2秒后消失,问:有几根小棒? 1.| | | | | | | | | | | | | | | | | | | | | 2.|| || || || || || || || || || | 3.| |(3)现在你喜欢哪一种摆法?那就用我们自己最喜欢的方法再来摆一摆刚才的12根小棒。(ppt展示第3种)

4.理解10个一是1个十。问:(1)9根小棒再添上1根是几?(学生进行思考)(2)捆在一起好不好?(学生进行操作)

(3)这一捆有几根?(10根)也就是10个一,几个十?(1个十)

小结:10个一是这一捆,1个十也是这一捆,所以我们就说10个一是1个十。

(三)摆小棒,说组成,学读法。1.师摆13,边摆边说。

1个十,3个一组成13。反过来也可以说13是由1个十,3个一组成的。2.生摆15,并说说是怎样摆的?

3.小组内摆一个比10大且不超过20的数,你喜欢摆几就摆几?(1)你摆了几,让其他小朋友说说你摆了()个十,()个一。(2)说说你摆了()个十,()个一,让小朋友猜你摆了几?

小结:要摆一个十几的数,比较简单的方法是先摆一个十,再摆几个一。4.请学生摆出1捆和2根。问:(1)这是几个十,几个一?(1个十和2个一)是多少?(12,读作:十二)(2)请学生摆出1捆和5根。

问:这是几个十和几个一?(1个十和5个一)是多少?(15,读作:十五)请学生摆出2捆小棒。

问:这是几个十?是多少?(2个十,是20,读作:二十)

(四)看直尺,理解数的顺序、大小。

刚才小朋友认识了一些数,这把尺子上也有一些数。1.放到投影上放大,0-10。

2.猜10后面有哪些数?比19大1的是()。顺数、倒数。3.看到直尺上的数,你知道了什么? 如:比12大1的数是13。19的邻居有18和20。14的前面是(),后面是()。……

4.现在你能按一定顺序给这些数据排排队吗? 11、16、13、15、20、10、14、19

三、巩固练习、实践运用

基础练习:

1、填空:

(1)1个十和4个一组成(),读作()。

(2)19里面有()个十和()个一,读作()。(3)一个两位数,十位和个位上的数都是1,这个数是(),读作()。(4)20里面有()个十,读作()。(5)和17相邻的两个数是()和()。

【学习目标检测】

1.请将11-20各数按顺序排列 2.填空

(1)11里面有()个十和()个一,读作()。(2)17里面有()个十和()个一,读作()。(3)16里面有()个十和()个一,读作()。【板书设计】

11~20各数的认识

篇3: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11-20各数的认识》的教学反思

人教版九年义务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一册“11—20各数的认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数出数量在11到20之间的物体的个数。2、知道各数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3、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4、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 养成勇于创新, 敢于质疑问难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学

有一天, 山中之王老虎带着小动动物去漫游数学王国, 他们来到森林车站, 可车上全是数, 小动物不认识数, 不知该坐哪一路车?小朋友, 你们认识数吗?愿意帮帮这些可爱的小动物吗? (出示课件)

除了小朋友刚才见到的这些数, 数学王国里有许多神气的数, 小朋友, 你们想去吗?老师今天就带你们一起去学习11-20之间的数。板书:11-20各数的认识。

二、动手操作, 充分感知

1、启发诱导, 教给学法

师:请小朋友迅速拿出9根小棒, 再添1根是多少根? (10根) 10里面有几个一? (10个一) 把10根捆成一捆, 就是一个十, (学生动手捆) 再添1根一共有多少根? (11根) 11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12呢? (课件演示添小棒, 学生跟着摆13到19之间的数)

师:19根再添1根是多少根? (20根) 仔细观察, 右边有多少根小棒? (10根) 我们可以把这10根小棒怎样? (又捆成一捆) (学生动手捆, 课件演示捆小棒, 然后打散, 帮助学生理解20里面有2个十和20里面有20个一) 。

2、借助小棒, 充分感知

教师说数, 学生用小棒摆数, 并说说是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3、学具拼图, 实现创新

学生选取学具拼成一幅图案, 然后数一数用了多少个学具, 拼完后学生互相参观, 并互相介绍你是怎么摆的。

三、联系生活, 释疑解惑

小朋友的手特别巧, 摆出了自己喜欢的数, 请小朋友回忆一下, 生活中, 你在什么地方见过这些数呢?

1、从生活中引出数

学生汇报从生活中收集的数。

2、写数.读数.比较

师:小朋友了解的数还真不少, 你能把它写下来吗?请在方格中写出你喜欢的数, 小组内互相读一读, 比较大小。

3、排序

在小组内将数字卡片按顺序排列, 然后抽一组贴在黑板上。

师:还有与黑板上不同的数吗?请上来贴一贴, 想一想该贴在什么位置?

4、小结

篇4: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11-20各数的认识》的教学反思

教材分析: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认识10以内数和已经积累了一些认数经验的基础上,通过数数、认数的活动,认识计数单位“一个十”,初步理解“10个一是1个十”,直观感知11~20各数的大小和顺序。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正确地数出数量在11-20之间物体地个数,认识11-20各数,能正确读出11-20各数,初步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

2.使学生初步了解数的十进制,知道“10个1是一个十”、“2个十是20”。

3.初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初步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获得初步的数感。

教学重点:

使学生在实践操作、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理解“10个1是一个十”掌握一个十和几个一表示十几。

教学难点:建立记数单位“十”的概念。

教学准备:小棒

设计思路:

11~20各数的认识是学生对数的认识的一次飞跃,是为后面学习20以内的加减法和认识多位数做准备的,学生对十位上的“1”表示1个十的理解有一定困难,在教学设计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精心选择学生喜欢的事物和情景,不拘泥于教材提供的素材,从学生喜欢的东西入手,观察老师演示、通过亲自动手摆一摆、捆一捆,来理解十位上的“1”表示1个十,让学生自己摆小棒说数的组成,利用直尺图,帮助学生理解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整个教学过程根据学生年龄特点由具体到抽象,由易到难,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全过程,让每一个学生都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得到充分发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知

师:小朋友们,今天茄子先生又来到了我们数学课中,(课件出示)他还给我们带来了一些智慧星。这些智慧星里还藏着一些数呢!认识吗?一起读:0~10(生齐读)。

师:这些都是我们的老朋友了,其他智慧星中藏着哪些数呢?

师:这些数可都是我们的老朋友了,猜一猜,其他智慧星里藏着哪些数呢?(让学生猜一猜、说一说)

师:小朋友们猜得很对,后面的这些星里藏着比10大的数,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11~20各数的认识。(板书课题:11~20各数的认识)

师:你能读出后面的数吗?(指名读一读)(大家一起读一读)

师:小朋友们真聪明,已经会读了。

【设计意图:小朋友每天都会得到老师奖励的智慧星,用数数来获得五角星,创设从0数到10,再数下去就要用到比10大的数这样一个情境,既贴近学生,又真实自然。】

二、实践操作,探索新知

(一)建立记数单位“十”地概念

1.摆。师:茄子先生不仅带来了智慧星,还给我们带来了一些数学问题.请听第一个问题:你能数出12根小棒,在桌子上排成一排吗?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

2.说。师:谁愿意把自己的摆法跟大家说一说?其他小朋友认真听一听!

(生说)

师:还有与他不同的摆法吗?(师根据学生的说,作好展示)

师:小朋友真不错,想了这么多摆法,咱们来评一评,谁的摆法最好?为什么?(生评)(奖励)

3.学。师:想知道这个小朋友是怎么摆的吗?咱们一起看看!谁说说他是怎么的,你认为他这种做法好吗?为什么?对,我们一眼就能看很清楚,像商店里卖的羽毛球一盒就是10个,一袋火腿肠也是10根,一袋瓜子里面有10小袋……,这样我们数起来也方便。你们也能像刚才这小位朋友一样做吗?与同桌合作绑一绑!

(师顺手拿一捆)问:你们绑的这一捆是几个一根呀?10个一根捆成一捆就是10根,是几个十?我们说“10个一是1个十”。(板书并读一读:10个一是1个十。)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数一数、摆一摆、想一想的经历中,让每个学生数10根小棒捆起来,虽很费时间,但能让学生体会"十"是一个计数单位,自然形成“10个一是1个十”的概念,使抽象的概念在操作活动中变得具体直观,易于接受。】

师:12根小棒,怎样摆就能看得很清楚?你现在能很快摆出来吗?

师:(指对1捆带2根)一捆小棒就是一个十,和旁边的2根合起来就能一眼看出有12根小棒了。谁来说说几捆加几根合起来是12根?

现在老师来考考小朋友们的眼力,你能很快地看出老师摆了多少根小棒吗?

(出示15、17根小棒,说一说是几捆带几根,是多少根?)

(二)摆摆、说说,理解“2个十是20”

师:想一想怎样摆出11根小棒,再动手摆一摆。

(学生操作后进行交流说一说是怎样摆的。再依次摆出13根、18根。)

师:请小朋友们很快地摆出19根小棒。

师:19根再添上一根是多少根?怎样摆就能让别人一眼看出是20根呢?请小朋友们与你的同桌商量商量,再合作摆一摆。

师:19根再添上一根就是20根了,这里是几捆带几根?单根的又满了10根又可以怎样了?现在有两捆小棒,是2个十,2个十就是20。(板书:2个十是20,学生齐读)

【设计意图: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学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充分展现学生各自的聪明才智,在较短的时间里灵活运用已有知识理解了“2个十是20”】

(三)11-20的数序(想想做做第2题)

师:小朋友们这么地聪明,学得又这么地认真,顽皮的小猴也来到了我们的课堂。(出示小猴)他看到茄子先生带来了这么多的智慧星,高兴得手舞足蹈,一不小心把摆放得整齐有序的智慧星打乱了。你能帮它把这些智慧星按从小到大的顺序在尺的下面(出示尺)排放整齐吗?。

师:谁愿意来帮帮小猴?(指名)

师:这位小朋友排得对不对?(真聪明,表扬他)

师:小朋友,看着这尺子,我想到了许多问题:

(1)10的后面是几?15前面一个数是几?谁告诉我!

(2)13和15的中间是几?15和18的中间是哪两个数?

(3)18的邻居是谁?

师:谁也能看着尺子上的数提问给老师回答?(奖励)

师:小朋友们看一看,直线下面的数越往右边越怎样?比10大的数有哪些?

谁能从7数到17?谁能从11数到20?

师:我们今天学过的数在你的文具盒里能找到吗?(尺上)看着自己尺上的数从0读到20。(生齐数)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帮助小猴解决问题的活动中体验并获得11-20的排列顺序,学生学得生动有趣。在观察数轴上数的变化过程中,使数的顺序更加清晰。】

三、巩固练习,深化新知

1.想想做做第4题。

师:小朋友,你们真聪明,很快就认识了11-20各数了,茄子先生还给你们带来了草莓和雨伞呢!

(1)出示草莓图。师:谁能估计一下,这里一共有多少颗草莓?(生猜)

师:到底有多少呢?这么多草莓,要按照顺序数,才不会漏掉,可以从左往右,也可以从上往下。数一个就在这个草莓上做一个记号。(师示范)

师:这么多的草莓,数完以后怎样就能让别人一眼看出一共有多少个了?(指导10个一圈)

(2)出示雨伞图。师:这里还有很多雨伞,用同样的方法,先猜一猜一共有多少把,告诉旁边的小朋友。现在开始数一数,圈一圈,看看数出的结果和你猜的差不多吗?

学生在书上数,汇报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通过让学生估计、数一数、圈一圈,使他们在轻松活泼的氛围中感受了十几的数,培养了学生的估算意识及很快地数出物体的个数的能力。】

3.想想做做第6题。(学生活动)师:我们再来比赛翻书吧。我说一个页数,看谁最先找到。找到课本上的第8页,再找到第15页,最后找到第20页。

师:下面请小朋友在课本上先数出10页,看看有多厚。再数到20页,看看有多厚。

小结:20页书比10页厚多了。

4.想想做做第5题。(生活中的数)师:小朋友,你们已经认识了11-20各数,看看教室里的人和物,你喜欢什么,就去数一数,数到20个就回到自己的座位。

【设计意图:生活是数学的源泉,结合身边的问题,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与交流,深化对新知识的理解和认识,从而体验到数在生活中的实际意义,激发学生对数及数学的广泛兴趣。】

四、全课小结

篇5: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11-20各数的认识》的教学反思

《11-20各数的认识》在一年级整个数的学习体系中具有比较重要的地位,它既是10以内数的认识和延续,同时也为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学习打下算理基础。本节课是第一课时的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教学中我设计了一系列动手操作和练习的活动,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体会到数学学习是一件很快乐的事。

一,巧妙设计教案,突破难点。

教学中我着重对“十进制”概念的建立。认识11~20各数,是学生数的认识的一次飞跃,让学生建立十进制的概念,理解计数单位“十”是培养数感的基础。围绕“怎样摆放让别人也很快地看出是12根”这个问题,学生自主地动手操作摆小棒,汇报交流,呈现出多种摆的方法,学生各抒己见,无法体会到“10根扎成一捆”的优越性。但“10根扎成一捆”是理解10个一是1个十的支柱,是学生必须掌握的。此时,我巧妙地设计了三幅画面,1根1根地摆,2根2根地摆,10根10根地摆,三幅画图均以出现为2秒钟的时间,马上消失的方法,当学生对“1根1根地摆”、“2根2根地摆”无法说出根数,感到无奈时,而10根扎成一捆的摆法却给学生带来惊喜、兴奋、成功。通过比较体验,让学生真真实实地感受到把10根扎成一捆是最容易看出是多少根,并体会到10根扎成一捆这种方法的优越性。这种无声胜有声的教学设计,突破了10个一就是1个十的难点,从而理解了数的意义,建立正确的数概念,为培养数感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二、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方式。

本节课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基础出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方式。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运用以前学习10以内数的方法,自主学习11—20数的顺序和大小比较,一方面培养学生类比迁移的能力,促进学生自主建构数学知识;另一方面加强了生生之间的互动,培养学生的相互合作能力。

篇6: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11-20各数的认识》的教学反思

《11—20各数的认识》的教学设计

学习对象的分析:

小学一年级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好动,喜欢自己感兴趣的事物,童话故事。学生的学习要通过大量的操作活动或其他的数学活动,使所学的新知识不断内化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一年级的学生基本上已经会数数到20,也已经认识11~20的数,知道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

教学内容的分析:

本节课主要使学生掌握20以内的大小和11—20各数的读法和写法。这部分的学习内容在整个数的学习体系中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它既是10以内数的认识的延续,又是100以内乃至更大的数的认识的基础,同时又为学习20以内的加、减法做好准备。教材的编写注意贯彻新课程《标准》的精神,提供的素材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正式教学数数前,教材先给出一幅教师带着学生过马路的生活情景图,在这幅情景图中,一个老师带着学生过马路,马路上还有一些骑自行的人及一些树,使学生在已学过10以内数的基础上数出图中人物和物体的数量。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够数出数量在11~20之间的物体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能够正确、迅速的读11—20各数。

教学设计 新课导入

导入新课:生活中常常会碰到物体个数超过十,今天我们就来学习11—20各数的认识。【设计意图: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情景中学习数学,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让学生数一数,让教师明确学生对新知识的已有水平。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说:影响学习的最重要的原因是学生已经

知道了什么?我们应当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进行教学。只有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现状,才能确定哪些知识应当重点辅导,哪些可以略讲甚至不讲,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新课展开

1.数数 老师这里有一些小棒,请你猜一猜多少根?指名来数一数,你猜对了吗? 探索有什么好主意可以让自己和别人一下子看出小棒有多少根?集体交流:总结出好方法。

数出10根小棒,十个一是(),捆成一捆,一个十是()。接着数到20根,同桌互数,指名数。怎样才能一眼就看出下面物体有多少。

【设计意图:通过猜测根数较好地培养学生的猜测意识,并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大小来培养学生的数感。通过圈10,为以后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的凑10法作准备。】

2.数的组成 摆小棒,说说是十几,这个数里有几个十和几个一 指名说11 添上1根,同桌互说后交流。13-18各数任选一个跟同桌说一说,再交流。摆19说一说再添一根有几个十是几根。

【设计意图:当前的教学改革倡导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实践创新的数学学习方式,在这里,教师给学生提供了直观、形象的学习材料,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激发学生寻找好方法,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供了充分的活动与交流的机会。】

3.数的顺序 直尺上的数,从0读到10,再从10读到20 提问:13的后面是多少?16的前面是多少?11比13大还是小? 17比14大还是小?你发现了什么?指名数数,从七数到十三,从十二数到二十,从十八倒数到九。练习十四,连一连,看看会有什么惊喜?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读数,让学生从多种角度去学习数,知道数与数之间的联系和区别。通过让学生把1~20各数连起来,学生既可以从大到小连,也可以从小到大连,为学生提供了探索空间,真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巩固延伸

1.在我们的身边有哪些东西可以用十几来表示?

2.比一比谁翻得快 找出数学书第8、12、17、20页。介绍好方法,现在往前翻还是往后翻,再翻几张,为什么?数出10张,看看有多厚,再数20张,看看有多厚。

【设计意图:不仅教会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而且让他们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感。】

上一篇:把教学主体还给学生下一篇:野风车的好词好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