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之美在微笑中作文

2024-04-14

和之美在微笑中作文(精选14篇)

篇1:和之美在微笑中作文

和之美在微笑中作文

城市的节奏快了,我们的神经绷紧了,无论男女老少神情总是那么的严肃和漠然。抬眼看天,灰色的比例又重了。我们,已不懂什么是微笑了……

“嘟——”电话挂了,妈妈走进我昏黄的`小屋对着我说:“你奶奶身子骨不大好,今年放假我们要回去看看……”第二日,我的东西就收拾好了,一袋衣服一袋书。车上,我晕沉沉地睡去,心中只有平静。“孩子。醒醒!”是妈妈在叫我,我睁开眼坐了起来,顿时,我被眼前的景象震惊了。绿油油的水田一望无际,田间还有一两头健壮的牛老实地站立着。陌上楼房没有机器的轰鸣。窗户也开了,清新的风带着扑鼻的香气迎面而来。天空披着淡蓝色的薄纱,还飘荡着几朵棉花云。我迫不及待地下了车,心脏有力地跳动着。这儿少了城市里高楼大厦冷硬的线条,有的是铺满天与地的自然和温润。妈妈也很高兴,她神采飞扬,淡淡的微笑不知何时被挂上了,眼里流露着的是怀恋。这儿的一切都感染了我,我有些雀跃了。

轻松、惬意、快乐充满了我的心房,乡间小路的两旁生长着路边草,洁白的路边草随风摇曳着。来到奶奶家,老人家正坐在院子里殷切地等着我们。见到我们,她的脸上荡起了笑意,眼里漾着满足。“回来了呀。”老人轻柔地说。我有些心疼,大声应道:“奶奶好!”老人的笑意更浓了,激动道:“哎,好好好。”老人脸上泛起了红晕,虽皱纹无数,但那绽放微笑的脸庞却使她显得她显得那么有活力!微笑的悄然绽放竟有这样的魔力……

出了门四处走走,但不论我遇到谁,他们脸上的笑容都是阳光灿烂的,这使我感到一股股的暖流流过心间。闭上双眼,我轻嗅着淡淡的花香,触摸着阳光的温暖,聆听着莺啭燕啼……

啊……和之美就在这悄然绽放的微笑中…微笑是人间最美的一朵解语花,它的悄然绽放,给世界带来和之美,使人间每个角落充满活力、温暖与快乐。使人与人之间的冰墙化作一江春水,给世界以爱与希望。

篇2:和之美在微笑中作文

谁不喜欢那甜美的微笑?像蓝天上的一朵浮云,像夏日里的一阵徐风,像鲜花轻轻地点头。

清晨,朋友的一个微笑,会使你一整天都充满信心;夜晚,母亲的一个微笑,能让你睡得更加香甜。

我总在寻觅,寻觅令人陶醉的微笑。

一间温暖的屋子里,孩子正低头向母亲认错。是的,他不应该犯下这样的错误,现在他只能等待着母亲大发雷霆,然后叹息而去。出乎意料地,母亲笑了,母亲露出了舒心的微笑。她轻轻地抚摸着孩子的头,微笑着说:“知错就改,还是好孩子。”孩子哭了,抱着母亲感动地哭了。

一个明亮的教室里,两个男孩追逐奔跑着。突然,“咣当”一声响_一位女同学的文具盒被他们碰倒了,铅笔、橡皮撒了一地。我知道,一场急风骤雨即将来临。可她捡起文具,微笑着说:“没事,你们继续玩,只是别在教室里玩了。”那两个男同学点点头,羞愧地跑出了教室。

一辆拥挤的公共汽车上,人们肩挨着肩,脚碰着脚,挤得透不过气来。又上来一位满头白发的老爷爷,他拄着拐杖,摇摇晃晃地站在那儿。“爷爷,您请坐。”一个梳着羊角辫的小女孩微笑着站了起来。全车人向她投去敬意的目光。她微笑着站在那儿,一站又一站。当我目送她下车时,竟发现她的脚有点跛,我感到她的微笑更甜美了。

呵,微笑,你就在我身边,为我所拥有,为我所呼吸。

呵,微笑,因为有了你,生活更美好,世界更美好。

最美丽的微笑

善良是一根接力棒,传递着丝丝温情与暖意;爱心是一道火炬,流淌着莹莹溪水灌溉心田;微观世界,笑更是一种美丽,点燃着热情与关爱的红烛,刹那间在对方心中定格,成为一种珍藏……

今日,又是一个同样的雨天,雨凄凄然地下着,不由得令我想起多年前那个同样雨水泛滥的傍晚。妈妈当时起早摸黑地工作,而我又小,需要家长接送。放学铃声响了,教室里的同学陆陆续续被接走,最后只剩下我一个。任性和茫然中,我竟选择了冒雨回家!于是,幸运和悲凉注定要一齐与我碰头。

出了校门,才知反悔。雨势汹汹,泪水夹杂着雨水,我顿生无助和绝望。“妈妈……妈……妈!”我抽泣着喊,没喊出半句又被雨水堵塞了。我就这么跑着,跑着,不知何时,有人拍了我的肩膀。“妈妈……”我失声哭了出来。“你是哪家的孩子呀,淋成了这个样子,真可怜呐!”传来的是一位陌生女子的声音,只见她怔怔地立在风雨中,旁边牵着一个小男孩——显然是她的儿子。她连忙把那把花伞也与我同遮,有些怜惜地打探:“怎么,找不着妈妈了吗?来,别怕,我们陪你一同找。”说着,那个陌生阿姨就将背包一拎,一手带着她的儿子,一手带着我。雨依然是淅淅地下着,迸溅的水花也涌上了我们每个人的面颊。但是,我的心却温暖如阳春,对,是那个善良的阿姨用爱心与热心为我编织了美好心情!

走到了一个超市门口,我们就站在那块避雨区里避雨,凝望蓝天。不一会儿,汽车的笛笛声打断了我的思绪,这下,“真妈妈”来了,我不禁喜极而泣,妈妈搂着我,我把这一切都告诉她了。“傻孩子,你真运气,你是碰到了好心人了,以后你也要这样做人!”我抹了抹脸,笑了,好像雨点儿也在为我雀跃。

正要走之时,我无限留恋地回头看了看起市。我恰巧碰上了那陌生阿姨恬美的笑容,那真是世界上最美的笑容,我想。我一遍遍地回味着、感慨着,仿佛它在我心底已是一种珍藏。

不错的,善良,爱心,微笑,都是美的使者,因为它使许多人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教师的微笑

有一种面部肌肉的轻微运动叫做微笑。它是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是一种朴实的精神动力。微笑是关注,使人觉得在你心中有地位;微笑是赞许.能给人以不夸张的肯定;微笑是友好。预示着我们之间没有任何心理距离;微笑是激励。表达着我们可以共同努力;微笑是关心,似乎在对人说“你好吗”;微笑是宽容,好像在对人说“没关系”。微笑是微微的一颦,是轻轻的一笑。微微一颦。使人顿觉放松,远离紧张,远离心虚;轻轻一笑,偿人倍感动力,走进悦纳,走进理喻。微笑不是一种技术,而是一种心境。微笑不只是纤纤女子的含蓄,也是粗犷男人的细腻。善于微笑的女子惹人怜爱,善于微笑的男人招人喜爱。

作为教师,微笑有着无穷的教育魅力。教师微笑着面对学生,能给学生一种宽松的师生交往人际环境,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理解、关心、宽容和激励。教师的微笑是腼腆学生的兴奋剂。使他们得到大胆的鼓励,敢于去表达自己:教师的微笑是外向好动学生的镇静剂。使他们得到及时的提醒,意识到自己的言行需要控制和自律。教学工作中教师的微笑能够活跃课堂氛围,活跃学生思维,活跃学生的情绪;德育工作中教师的微笑是对不良行为的理解和宽容,引起学生的自我反思和觉醒,是对良好行为的鼓励和赞许,激励学生不断努力和进取。教9币的微笑和严厉同样重要,但二者相比,微笑更平和、温和,更可亲、可爱。严厉的教师令学生敬畏,微笑的教9币令学生喜爱。善于在严厉中不时渗透会意微笑的教师。则令学生敬爱。

教师微笑着面对同事,校长微笑着面对教师,有利于构建合作性的同事关系。有利于营造一种积极向上。追求卓越、团队学习的发展型组织。用微笑去赞美教师和领导,用微笑去化解误会和

冲突,用微笑去谋求合作和合力,用微笑去交流思想和灵感,你会体验到教育的巨大幸福,你会少许多焦虑、困惑和无助。多许多理解、支持和帮助。

教师的微笑应该是善意的、会意的,发自内心的,而不应该是装出来的、无奈的。只有心中装着学生的教师才会有甜美的、会心的、善意的微笑。

在如今的中小学教育中。微笑成为一种极易忽略、甚至稀缺的教育资源。

篇3:和之美在微笑中作文

关键词:细节,真实,锤炼,形象

在布置一篇题目为《美丽, 在细节中绽放》, 出题意图是为了让学生能够重视作文中的细节描写, 让细节描写成为作文的亮点。

我先总结了一下学生写作的现状。绝大部分人有“四不”细节:不典型、不突出、内容不够充实、不够具体。因此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步骤:一、感受细节中的魅力;二、展示片段;三、总结方法;四、集体修改;五、学生自改这样五个教学环节, 让学生在读写结合中感悟和提升。

这里我展示三个片段升格:

原文一:

这就是我的奶奶, 和我有永远说不完的话。她的个子中等, 脸上有几块老年妇女都有的雀斑, 额头上还有斜刘海, 显得稳重、端庄。奶奶的头发上爬上了些许银丝, 那些银丝都是她为我日夜操劳的见证。

升格指导:

1.肖像描写不符合人物的真实情况。真实的描写才能打动人, 不要刻意粉饰。奶奶是一个农村妇女的形象, 应该用朴素的文字去刻画更能打动人。

2.形象不突出, 没有刻画出奶奶的典型形象。

3.词语锤炼, 像稳重、端庄这样的词语用在奶奶身上不合适。

升格段落:

这就是我的奶奶, 和我永远有说不完的话。奶奶穿着一身洗得发白的旧棉衣, 丝丝银发乱蓬蓬的耷拉在头上, 许是被风吹的。饱经风霜的脸上刻着道道岁月的皱纹, 一双苍老的手总是在做着做不完的活。我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如此细看过奶奶。爸爸妈妈常年在外打工, 奶奶成了我生活上的“爹娘”情感上唯一的慰藉, 奶奶为我实在操劳了太多, 我心里泛起一阵酸楚。

原文二:

第一天, 妈妈挑选了一首只有四句的古诗, 采用领读的方式, 一句一句不厌其烦地带着我读。她用她那略显得不熟练的普通话轻重缓急地读着, 并且要求我跟着她一句一句有感情地念:“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起初, 我只是依依呀呀地跟着她哼, 但是过了两天, 我开始沉醉于她那不太标准的普通话中, 渐渐地, 我喜欢跟着她一起念, 尤其是到了高潮部分, 我们便会相视而望。也许在别人眼里我们俩的这个动作看上去只是母女间一次偶然的对视, 对但对我而言她是我学好古诗的基础, 对妈妈而言或许只有这样才说明她的努力起了作用。

升格指导:

1.起笔呆板, 所叙事件缺乏质感, 出彩段落的选择应该放在开头、高潮和结尾。本段叙事开头平淡, 应淡化时间点。

2.抓住细节, 表现妈妈教“我”读诗时的声音、神情、动作等, 还可以适当加入“我”的表情和心理, 具体展现读诗画面, 这样人物形象会更加立体和丰满。

3.生动抒情, 段落的最后部分不能仓促收束, 要用凝练的文字, 通过深情的文字引发读者的共鸣。

升格段落: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宛转悠扬的读书声勾起了童年妈妈教我读诗的回忆。那时的我并不能领悟诗中的内容, 只是跟着妈妈哼哼呀呀。我只记得她满脸陶醉, 一字一顿的朗读声里带着浓重的地方口音。和煦的阳光下, 不标准的普通话和童稚的声音在回荡着。或许是她见我摇头晃脑的读诗的可爱模样, 脸上荡漾着温暖的笑意。渐渐地, 我被她带入了诗的世界, 迷恋上读诗的感觉。我喜欢跟着妈妈一起念。每每读到高潮, 妈妈就会用她那双温柔的手轻轻抚摸我的头, 像是在触摸一个未来。每次回想起那段美好的时光, 温暖幸福感溢于心田。

原文三:

“快上床, 你看你的手, 都被冻红了!”父亲用略带愤怒的声音, 抓起我的手说到。我如同兔子见了老虎, 急忙钻进了被窝中。父亲也来到了床头, “把手给我, 我来给你取暖。”说着, 不等我同意, 伸手探进了被窝中。

升格指导:

1.突出形象, 把父亲从表面的令人害怕的、暴怒的形象上升到一个外表刚硬, 内心柔软的父亲形象, 这个形象的刻画是该段落的关键所在, 人物形象的饱满凸显是细节描写的关键所在。

2.巧用修辞, “兔子见了老虎”这样的比喻出自初三学生之手显得比较幼稚, 需要修改。

3.锤炼词语, 抓住“父亲帮我捂手”这一情节可以展开一系列动作, 他又是怎样的眼神?你的内心情感发生怎样的变化?可以通过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和展示自己的内心的波澜。

升格段落:

父亲也许是不经意的, 留意到我冻得红紫得的手, “快上床, 你看你的手, 都被冻红了。”父亲的言语中带着丝愠怒, 用力握住我的手说道。我如同得到了一道赦令, 迅速地钻进了被窝, 寻求些许温暖。这时, 父亲来到床边, 不由分说的, 用他那双大手再一次握住我的手, 紧紧地攥在手里, 似乎想要把所有的温度都传递给我。刹那间, 我的心被狠狠地触动了, 情感变得如羽毛一般丰盈。瞬间, 父子之间的温情弥漫了整个房间。

篇4:在教学中挖掘和探究数学之美

关键词:小学数学;美;挖掘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8-209-01

数学之美充满了整个世界,它结构的完整、图形的对称、布局的合理、形式的简洁,无不体现出数学中的美的因素。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教师应通过生动的语言,优美的图形,严密的推理等审美示范,创设情境,培养情感,把数学美的简洁、对称、统一等特征融贯在整个教学中,让学生在美的数学世界里获得知识,理解知识,掌握知识。正如古代哲学家、数学家普洛克拉斯断言:"哪里有数,哪里就有美。"数学美的功能在我们的小学教育中占有很大的份量,是我们的文化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不但有智育的功能,也有其美育的功能。数学美深深地感染着人们的心灵,激起人们对它的欣赏。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要善于挖掘数学中蕴藏的美的因素,创设美的数学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率,完成教学目标。

一、挖掘数学中的简单美

简单就是美,数学的语言简洁明确本身就是美,数学语言的高度概括性,增一字嫌多,而减一字则感不足,这种洗练的简洁,真可与的诗句相媲美。数学的简单美具有形式简洁、秩序、规整和高度统一的特点,还具有数学规律的普遍性和应用的广泛性。它的妙处还在于用10个有限的数字能记出无限多的数,用加、减、乘、除4个运算符号,就能准确的描述客观世界中四大基本数量关系,是多么令人惊叹的简洁美!在我国春秋战国时代,就已经成为上口成诵的“九九”歌诀,语言的精炼,形式的整齐。再如,众所周知的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的面积公式,形式简洁应用广泛在梯形的面积公式。巧妙的解题思路,无疑是一种美的享受。另外在解答应用题时,当你在迷宫般的数量关系中独辟蹊径,找到一种构思巧妙的解法,你会感到豁然开朗,恰似文学中那种奇峰骤起的飞来之笔,使人领略到一种不期而遇的美感。

二、在活动中让学生体验数学之美

在“数学活动中感受美、欣赏美、体验美”是数学课程标准所积极倡导的重要理念。数学教学要在数学知识和师生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使数学中美的因素得以体现。大家都知道,仅仅凭借对美的事物的感知,所得的美感只停留在表面和潜层,是不深刻的,必须在感知美的过程中产生相应情绪体验,才能通过各种美的体验和品评鉴赏深化对美的形象认识与感知,获得丰富的审美体验。所以要精心的组织好真切的体验活动,使学生体验到数学的美。如在《认识物体》时,我设计了“摸一摸,说一说”的游戏。把操作活动和表达结合起来,让学生摸一个物体并说出它的名称,也可以先给名称再去摸出相应的物体。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表达,学会倾听,发展他们的数学交流能力。通过这种有趣的数学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三、挖掘数学中的奇异之美

奇异美是数学逻辑美的一种表现形式,它往往不只是一种形式,新颖的数学结论、出人意料的反例及巧妙的解题方法都表现了一种独特的令人惊讶的奇异美。例如:新教材中的生活中的数学等虽不是正文,却是教材正文的扩充,实际上是给学生一定的思考空间,让学生更好地自主学习,有助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开阔视野,发展心智,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支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体验了数学思想和方法的奇异和灵巧。诸如此类,好似天公巧设,出神入化,给人一种奇异的美感。

四、挖掘数学的和谐美

对称与和谐都是形式美的重要标志。它给人们一种圆满、匀称、协调、平衡的美感。数量的和谐,空间的协调是构成数学美的重要因素。学生从和谐关系中,真切地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和谐美和结构美。正方形、等腰三角形、圆等,小学数学中的对称美不仅表现在几何图形中,还表现在一些运算和数表中。例如,加法和乘法就具有对称美, a+b与a×b是简单的对称式。正是这种对称美,揭示了加法和乘法的可交换性,从而归纳出重要的运算律——交换律。都是优美的图画。三角形是金字塔的缩影,圆是太阳的象征,圆柱是龙雕厅柱的简化,形象逼真的扇形,梅花瓣样的组合图形,铜钱式的圆中方,更显出几何图形的和谐美。

五、在教学评价中展现数学人文美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对数学学习的评价关注学生学习数学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这种以“人的发展”为目标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与自信心,是值得我们反思和研究的。例如,在平常的教学中,我们要以发展的眼光来评价学生,注意对学生平时表现记载,采用民主评议的方式,让学生评学生,学生评老师,老师评学生,让学生在民主评议的气氛中激励自己。对学生知识能力的检测,我们不光用一张试卷来考查学生,还应当增加一些面试、口试的过程,让学生动手操作,鼓励学生把自己最“得意”的技能表现出来,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促进学生的全面提高。在学生出现错误时,教师不能急于指出错误,而要给学生以足够的时间和机会去发现错误、纠正错误,宽容学生的错误,给学生自我纠错的机会。在学生表达不清或者不能准确表达自己意思的时候,教师的话尽量让学生自觉纠错于无痕之间,凸现宽容,体现人文的关怀。

篇5:在作文教学中追求人性之美

在作文教学中追求人性之美

摘 要: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以学生为主体设计教学是新一轮课改的主要内容。作文教学过程应该以人为本,一切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重视学生的心理感受,立足培养人,从能力的培养入手,在作文教学各个环节中,都让学生真正“动”起来,真正成为作文的主人。这样,学生在参与作文教学实践的过程中,作文能力才能真正得到提高。 关键词: 作文教学 学习主体 写作方法 作文细节 阅读习惯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体现人文特色最鲜明的部分就是作文。 对目前盛行的“伪人文”作文应该引起警惕。正是书写性灵阶段的中学生,急功近利地将屈原、司马迁、李白、杜甫、苏轼、辛弃疾、陆游、文天祥等文人士大夫一次次置于“自蹈黄泉”“求生不得”“报国无门”的境地,作文结尾或轻描淡写或众口一词地称赞其气节。或云遮雾绕或华丽空洞地用其作品搪塞,作文只为分数不讲理想,只求完成不愿感悟。孔子说:“巧言令色鲜矣仁。”鲁迅曾说:“写作,固然要有精熟的技巧。但须有进步的思想与高尚的人格。”文词华美,内容空洞,感悟虚假,长此以往,危害极大。 作文是学生人文素养的最佳体现,写作教学的有效实施必须起到引导作用,因此,一线语文教师应立足课本人文资源,对学生进行写作方法指导和人文熏陶,“授人以渔”,尤为重要。 一、学生参与拟题,尽显主体地位 中学生普遍有强烈的探索心理、当家做主的`意识。那么何不让学生自主命题,以满足其心理需求呢?得到心理满足,他们就会更主动、更有效地参与写作了。因为在选题―交流―再选题的过程中,是学生的意志在起作用,老师不过是个组织者。如果学生成了拟题的主人,文题源自学生,是其心中所爱,自然就能唤起写作热情。 二、充分体验生活,追求人性之美 作文中要让学生做真人、求真知、抒真情、吐真言,就需让学生懂得追求人性之美。古今中外,凡优秀的文学作品,其辉煌之处。常常就是作家人格操守、价值观等人文素养的体现。对于学生来说,在大量识字后,应广泛阅读适合接受的文学作品,养成读书、看报、看电视的习惯,培养学生对社会的关心、对国家的热爱、对别人的关爱、对丑恶行为的憎恨,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人性之美,产生对美的追求。 花草树木、阳光空气、风霜雨露,是养心健身之宝;变幻万千的自然现象,则是训练观察、思维、语言表达能力的极好手段。让学生走出学校封闭的空间,把社会作为课堂,饱览祖国大好河山,领略祖国山河美。深入社区,感受社会变革:采访人物,了解人物思想感情,挖掘人性美;开展调查访问,感受身边的变化,体验社会人文之美。学生有了这些自己对生活的直接体验,在写作时也就不难在文中流露“人”性之美。 三、加强自我反思,进行自我提升 叶圣陶说:“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种种的法则。”自己摸索的方法往往更亲切,印象更深,用起来也更“随心所欲”。中学生自主意识较强,有强烈的自我意识,他们希望自己是评判者。所以每次作文写成后,首先让其自读,使每个学生都成为自己的第一个读者。老师明确提出“自我审视,自我反思,自我评判,自我提升”的目标。这样每个学生都站在读者、欣赏者、评判者的角度审视自己的作文,无形中,他们对自己的要求提高了,面对自己作文的语言、构思等,更能理性地审视,而对自己的长处或者弊端能更加关注。 学生亲自经历发现的过程,获得发现的兴奋感、成就感、不足感,这既能理性地评价自己的作文,又能培养个体的聪明才智,从而增强写作练笔的效果。没有亲身的揣摩、体会、反思,就很难对自己的作文有深刻认识,因为老师的评改有时和学生的想法是背道而驰的。在学生理性的揣摩之后,老师在尊重学生原有构思的基础上提出合理建议,这样,在师生合作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四、张扬作品个性,关注作文细节 现在的作文,它的内容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开放与灵活,它要求写作主体摒弃陈规陋习、条条框框,充分张扬自己的个性,展现自己的人格世界。学生崇尚真实,敞开心扉的袒露正是学生的主体意识觉醒历程。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作文时,要让学生深入生活实际,写自己身边的人和事。在写作训练中,应解除强加给学生的“指导”章法,让他们放开手脚写愿意写的事,以“我”为先,使他们的笔端流露活泼的个性,让他们缘于“情”而作,为“个性”而写。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还应该在细节方面给学生以指导,让学生多关注生活,多注意细节,写出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对历史的感悟、对生命的感悟。教师要指导学生通过合理运用恰当的表达方式来准确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体现自己对生活的独特认识和情感体验。 五、搭建展示平台,尽显个人风采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是爱表现的。恩格斯说:“发展和表现自己是生活的基本需要之一。”老师若能为学生的成功之作或成功之处搭建展示平台,适当宽容学生的写作质量,其成果便可得到更多人的认可和赏识,就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例如,在班级张挂优秀作文,打印作文小报等都是切实可行的办法。有些作文不是很好,但只要在题目、构思、语言等方面有个性就可将其姓名写在黑板上,或将其文题、语言片段、构思形式印在小报报缝,让学生拥有更多的读者,激发学生无限的创作欲望。 六、培养阅读习惯,丰富语言积累 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是当前中学作文教学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问题。那么,课外阅读无疑是丰富学生语言积累的一个重要途径。首先,教师应做好课前和课后知识的延伸与拓展,适时推荐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书籍,推荐与习作要求相关的文章等。其次,教师要充分利用阅读课的时间,定期开展经典诵读活动、读书指导活动和交流汇报活动等,积极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最后,教师要重视课外阅读方法的指导。在课外阅读中,只有教给学生科学的方法和技巧,才能提高读书效率,才能提高作文水平。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是师生教学相长、平等对话、深入探讨的结果。在作文教学中,要整合课本人文资源,提高课堂有效度,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重视引导学生对自身成长和生存环境的关注,让真善美跃然纸上,让人文光彩绽放于字里行间。

篇6:在逆境中微笑作文

微笑总是能帮我度过一个个难关,总是能帮我克服一个个困难。儿时,学自行车,摔倒了,我微笑着从头再来;小学时,考试成绩不理想,我也不气馁,微笑着发奋学习。

我从小就是一个爱画画的孩子,甚至有时达到一种痴迷的状态,从六岁起一直跟着王老师学画画,并且常常得到老师的夸奖,在同龄的孩子中总能排在前面。那一年的暑假,我与几个高中的哥哥姐姐一起画景物色彩,心里自然有着不小的压力,老师却很看好我,我便鼓起信心开始画了。

这是一幅复杂的色彩画,许多地方花起来都需要用心仔细地去考虑。一开始,大哥哥大姐姐的速度就比我快得多,我便开始急躁起来,铅笔握在手里怎么都不舒服,起形的时候就有很多不恰当的地方,整体看起来也不太好。开始上色是,颜色的搭配和调整也不好,便和别人差的越来越多了。当老师讲评我们的画时,严重批评了我,指出了我的画中许多残缺之处,我也虚心听老师的教诲,把错误都一一的改正,虽然我脸上的表情是严肃的,但我的心里却是微笑着的,应为我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即使都是不好的,我也微笑着改正。

篇7:在微笑中成长作文

六年,在我的生命中w快的流逝,瞬g已o影。如今我以I生的身份坐在主席_前,M行著I典Y。所有人都是笑容M面的注著_上。

看著_上的教代表v,我忽然想起了我的老,她不o辛苦的⑽囊荒昙У搅年,我你露o知的孩子得懂事成熟。特e是她那N迷人的笑容。我依稀得,那天我我考不好了,灰心獾模老看到了,便淼轿疑磉pp的:“怎么了?”我低著^不f。“是不是因檫@次]考好?”我@奇的抬^,老怎么知道?看著我一的迷惑老s笑了,那是一抹微笑,一摸O其美的微笑,就像是一束光照M我心深的暗面,我Dr感到一N如沐浴春雨般的舒m感。老]有再f什麽,因於我碚f,那一鼓畹奈⑿ψ阋允刮抑厥靶判模迎接下一次的挑稹

忽然,旁有人推推我,⑽业乃季w拉了回恚原硎撬傈h我I典YY束後要不要一起出去玩骸!耙,然要。”我远ǖ恼f,“必M@估是我上初中前最後一次的聚了,不去怎么行?”“呵呵!”她P起了嘴角,一副我就知道你@么f的表情。其也ΓJR也@么多年了,又是死h,彼此之g一眼神便明白Ψ皆谙胧谗幔更何r是一}的答案?得,每我心情不好r,她是第一lF我的常,K且“死皮”的在我四周徘徊,r不r的o我一吹奈⑿Γ也S是被她的笑容感染了吧,uu地,心^的蹼散_了,太公公也爬上山了。那笑容,能在我o助的r候o我依靠,o予我安慰,我微笑面θ松。

@r,老的`l言Y束了,到家L代表上_v了。著他的l言,我想起了@六年槲冶疾诼档哪赣H。得r,在我的心目中,就是那女超人,什麽都,一有}就可以她,她能o我M意的答案。那r,每我ψ约旱拇鸢覆淮_定r,我便⒛抗馔断,徵求她的意,微笑著肯定r,我便知道自己的答案是Φ摹6我得到的成,或是比得到倮r,o我一微笑,既是ξ页煽的肯定,也是在提醒我不可傲自M。

看著周的老、同W,回想起他o我的或多或少的微笑,我忽然X得我不是在挫折中成L的,而是在那一微笑中L大的,在那一含意不同的微笑中L大的。

篇8:在阅读中感悟诗歌的意境之美

一.了解诗人创作的环境及背景

在古诗文中, 环境除了能表意抒情以外, 对培养健康的人格, 平静、豁达的心情还有重要的作用。壮丽或秀美的自然环境, 能促使作者调整自己的心态, 以积极的态度去面对社会, 并且能够给作者带来不少生活哲理的启迪。

在古诗文中, 自然和社会成了诗人抒发情感的重要对象, 成了诗人情感外化的表现体, 缺少了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作者就无以抒发自己的感情, 无以激发自己创作的激情和灵感, 没有“百川东到海, 何时复西归”的浩瀚气势, 则不能抒发作者“少壮不努力, 老大徒伤悲”的豪情壮志;李清照“兴尽晚回舟, 误人藕花深处”, 没有那亭亭荷花, 惊飞的鸥鹭, 就不能表达她对生活那份执着的热爱;没有“枯藤老树昏鸦, 古道西风瘦马”就不能抒发那天涯孤旅之情, 可以说, 是环境孕育了诗人, 是诗人赋予环境以生命。没有晚唐风雨飘摇时, 当朝的达官显贵依然不顾国家安危, 花天酒地, 醉生梦死, 怎么有“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的悲愤。没有从一国之君到阶下囚的经历, 怎会有“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无尽哀愁!

二.创设情境

诗歌美, 常常表现在诗歌的意境美。意境是作者主观的生命情调和客观的自然景色互相渗透互相交融而成的艺术境界。或移情于景, 得有我之境;或景中藏情, 得无我之境。引导学生根据词语所蕴含的意象展开丰富的想象, 进入诗歌的意境中, 品味深蕴其中的浓郁的诗情, 获得强烈的审美体验, 真正达到陶冶情操、净化心灵的效果。

1、散文描述法

思考能让人变得聪明, 想象能让人加深体验, 不断创新。多引导学生思考、想象, 可以培养孩子们善思乐想的习惯, 使他们的思维变得更加敏锐, 也使他们敢于想象创新。

如《次北固山下》:乘船来到这风景如画、景色秀丽的江南。于是, 将船停靠在北固山下的江边, 欣赏起这里的风光。远方旅客过往的山路曲曲折折, 好像已经跨出了青山之外, 明天也许我就走在这逶迤的山路上, 为前途而奔波。再看长江, 江水浩淼, 那遥远的行船好像飘到了碧绿的江水前边, 就要驶入天际……正是冬未腊月, 就在江边度过了一个冬夜。独在异乡为异客, 往往不能入睡, 黑夜还没有散尽就看到一轮桔红色的太阳冲破黑暗, 从东边海面上徐徐升起, 带来了温暖的气息。这里不光太阳来得早, 好象春天也来得早, 寒冷的旧年还没过去, 春意就来到了长江边上。唉!江南虽好, 却不是我的家乡。想念家乡, 想念亲人, 该写一封家信了。托归雁捎信到洛阳去吧!

2、音乐烘托法

音乐是一种非常特殊的语言形式。它不像图画是可见的造型艺术, 也不像电影戏剧那样是可听可见的综合艺术, 而是由声音运动作用于人的听觉引起联想, 从而获得一个仿佛可以感觉到的形象。这种由感觉产生的形象, 正是由人们的想像而产生的。而文学作品是由文字作用于人的视觉引起联想, 激发人的想像, 由此产生出一个个生动活泼的形象。从这一点看, 音乐和文学是相通的。

如《题破山寺后禅院》写寺院的闲雅幽静和诗人的忘情脱俗, 淡泊宁静, 意境幽深寂静, 抒发了诗人寄情山水的隐逸情怀。这样, 可在朗读中配以幽雅、空灵的《空山鸟语》古筝曲, 让音乐走进古诗, 用音乐来诠释古诗, 烘托气氛, 让学生在弥漫着钟磬之声的赏心悦耳的古曲中展开联想, 引入意境, “因为音乐和诗词是同一棵树上的两片翠绿的叶子”。

3、绘画激趣法

情感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 具体的情境可以唤起学生相应的情感。通过图片、音乐等直观教具, 创设出一个优美、清新的自然环境, 尽可能地使学生想象自己置身于这样一个优美的环境之中, 去细心体会大自然带给人的美感, 并且让这此美感逐渐在学生的心灵中沉淀下来, 对自然环境的热爱之情, 也就会水到渠成, 自然而生。

篇9:多少语言和往事 都在微笑中消融

北岛 选编

中信出版社

我们曾遨游山岗到处将野花拜访

但以后走上疲惫的旅程失去了往昔的时光

过去的和未曾过去的,总是让我们不断回望。回望亲人,回望孩子,回望自己。所以,当一年即将结束的时候,最适合读诗。北岛选择了最有想象力的 101首诗,给最有想象力的人——孩子。不过,在读给孩子听的时候,你不妨也静下心来和他一道,去听听诗里那些文字细碎的声响,叮叮咚咚,铿铿锵锵,说的是谁的心事,是谁的青春。

《我爱这哭不出来的浪漫》

嚴明 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理想的功能不是卖钱,是它在实用主义无力的时候,延伸了我们的无言。

摄影的人总是会更加敏感,因为他们要习惯光,发现影,凸显构图。所以看见这样的文字才会有扑面而来的震撼,好像风一下把沙子吹到你的眼中。写这本书的严明,玩过乐队,在最好的杂志做过记者。最终,放下一切投入摄影,关注现实和内心。所以,这本书不教赚钱,不教人如何改变世界,只是告诉你,若干年中,如何不被世界改变。

《惜别》

止庵 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

只是我一向把这当成生活的常态了。就像我们每天行走,站立,未必意识到脚下的大地 ——也许直到有朝一日大地塌陷,我们才能意识到它的存在。

人生中值得记忆的总只有那么几个时刻。大部分时间仿佛只是简单平常得如同每天盛的米饭一样,每天吃那么多,从未注意到几粒是圆的,几粒是尖的,吃到哪口就真的饱了。亲人的爱也是如此。所以,每个人成熟的契机大多来自生离死别。无法倒退的剧情,无法重逢的人 ,让人生骤然冷漠无情到无可挽回,把你推到逼仄的角落里重新看待自己的心。

《蛤蟆的油》

黑泽明 [日 ] 著

南海出版社公司

这老人对我说:“住这样的茅草房,吃这种东西,你一定觉得没意思。可要知道,活着就是有意思的呀。 ”

这是六十八岁的导演对着从前的往事一步步梳理自己的过程。小时候身体孱弱,是个爱哭鬼 ;读书时是个智力发育 迟缓的笨小孩 ;莫名地进入了电影圈,即使在成名作《罗生门》获得大奖的前一天,他还是被人质疑也许就此跌入人生低谷的无名小卒。

这不是一部成功学著作,黑泽明只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 :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每一分坚持,每一分坦然,每一分执着,就是黑泽明,是我们每个人想要而并非那么容易要到的生活的意义。

篇10:在泪水中学会微笑作文

渐渐地,我长大了,也明白了更多的道理。我告诉自己应该坚强一些,学会面对一切,不能总是依靠别人。于是我在小学就学会了自己洗衣服、做饭、涮碗……而这些是我身边多数同龄人不会的。而在那一时期,我有了一份自豪感,也开始学会去发现生活的美了。

进入初中,全新的`环境使我不适应,我又茫然了,来自学习上的压力,来自同学中的矛盾。对于种种事情,我不哭出声,总把泪水流给日记。

一次我偶然看到一篇文章,里面一句话触动了我的心弦:单亲家庭中成长的孩子是那只飞得最高的雄鹰。“对呀,我应该是一只雄鹰,我对自己说过的不能抛之脑后,我不能丢失属于我的那份自豪。”

从此,我又坚定了信念,我想信,自己就是一只雄鹰。我用心去经营我的生活,学会了去面对新的困难。我明白,“雄鹰”面对挫折也要微笑,坦然面对,总有解决的办法的。我的日记中从此溢满的更多是笑声。

篇11:暑假作文:爱在微笑中

暑假开始了,我制定了计划,每天过得充实、快乐而有意义!

今天上午,做语文暑假作业时,要求写一篇作文:找出一组家庭照片,让爸爸妈妈讲照片背后的故事,然后把你最受感动的一件事记下来。我打开影集,找了好大一会儿也没有找到一张令我“感动”的照片。正坐在椅子上发呆时,突然我的目光掠过墙上挂着的“全家福”----有了,就写他!那是秋季时在照相馆拍的,照片上有外公、外婆、爸爸、妈妈、小姨、姨夫、妹妹和我。照片右边第一个是妹妹。

记得那天我们穿戴整齐梳妆打扮的帅气、漂亮去拍照,摄影师帮我们摆好了造型后,准备开拍。我们满脸堆笑,“停,等一下。”原来妹妹没有笑,脸拉得老长。原来是因为刚才她和小姨发生了争吵,还再生闷气呢!外公、外婆赶紧哄她,爸爸、妈妈连忙逗她,我呢,微笑的看着她。终于,她破涕为笑了。

随着“咔嚓”一声,摄影师拍下了最美的一幅画面。看,照片上的我们笑得多甜啊!这种微笑,并不是装出来的,而是发自内心的幸福温馨和喜悦。照片中笑得最甜的`当然是我。原因何在?这得从前不久刚刚举行的秋季运动会说起。小时候,我体质一直不好,家人都很操心。而我从没有参加过也不敢参加学校举行的运动会,在爸爸妈妈的反复鼓励之下,我报名参加了一个项目。从报名之日起,我就苦练加巧练,一天不间断。功夫不负有心人,我一举夺得男子乙组仰卧起坐第一名,还破了纪录呢!!你说,这是不是天大的喜事!当然我要咧开大嘴笑了。照片上其他人的笑容也都像阳光一样灿烂。

篇12:在微笑中成长1200字作文

当困难降临在我身上的时候,我总是用微笑面对着它。有一次在学校的操场上,我和同学们一起在练习“阳光伙伴”的.游戏,为了在比赛中取得好成绩,我们不断地磨练。在跑道上,十几个同学,相互搭着肩,揽着腰,脚绑着脚,在老师吹响口哨的一刹那,我们开始奋力奔跑······

当 我们配合不好,互相埋怨是,老师告诉我们:“要想十几个人、二十多条腿同时奔跑,唯一能取胜的方法便是团结。只有十几个心无杂念、齐心协力,那才是最优秀 的队伍!”听着老师的话,我们思考着······在训练的过程中,我们都在成长,我们懂得了凡是要让自己快乐,让微笑伴随着自己。要懂得互相帮助,要懂得 团结的力量很强大!

有成功必要经历过失败,有欢笑曾经就有泪水,光荣的背后不知隐藏了多少艰辛。在训练的过程中,不知有多少次重重的摔 倒,但我们并没有多说一句话,因为老师总是用微笑鼓励着我们,虽然我们痛,虽然我们累,但是我们是快乐的,微笑总是跑出来面对一切,微笑总是藏不住的。虽 然我们在比赛里没有获得前三名,但我们并没有气馁!因为我们知道只要不放弃,只要有恒心,就能在下一次活动中取得好成绩,然而有微笑,就能让我前进,因为 微笑是我前进的起点。

微笑不仅能打败挫折,还能让我快乐的成长,无忧无虑、自由自在。

当我与同伴们一起游戏时,微笑也理所当然的流露在我脸上。

那 是一个风雪交加的晚上,是小雪姐姐的生日,我们在大厅里,在桌子边,在众人的眼前,在热烈的气氛中为她庆祝生日,大圆桌中间有一个大蛋糕,是一个充满快乐 的蛋糕,蛋糕上还有花,这并不是一朵普通的花,而是一朵会唱生日歌的塑料花,我们随着音乐,唱起来了,并且有节奏的拍起手来,脸上有着抹不掉的 笑······庆祝生日在我们的快乐中结束了。

过了一会儿,我们来到了三楼,做游戏。

“哇!好美的雪,好美的景色!”我 情不自禁地赞叹道。哥哥提议我们来打雪仗,我们爽快地答应了。因为有四人,我们就分成了两队,我和姐姐一对,哥哥和妹妹一对。我在雪上滚雪球,滚得好大, 姐姐接过去打他们俩,我也有时打一下,我们知道防守,也知道躲闪,但他们不一样,他们只知道进攻,不会防守,也不知道射守。我团了许多雪球,但也没打中几 个,因此,我严肃地说:“姐,我们开始进攻。”我拿了许多雪球,姐姐也拿了许多雪球,我们开始进攻,有力地向妹妹和哥哥打去。他们俩被我们打得无路可逃, 只有投降了,我非常开心!

我们又开始第二次玩打雪仗。他们俩还是没有吸取上一次的教训,不断地往前攻。趁他俩不注意时,在地上堆了个大雪人,我躲在雪人后面,团团雪球来攻打他们,他们发觉了,打来时,我就躲在雪人后面,“哈哈,他们没打到!”我一边笑一边说。经过好几次的战斗,我们又赢了!

虽然这次他们失败了,但还是露出了高兴的笑容,因为我们共同度过了快乐的一天。

篇13:和之美在微笑中作文

中国拥有五千年的悠久灿烂文明, 在世界文明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中国古代科技也在绵延数千年的发展中, 保持着世界领先地位, 令后人敬畏与景仰。

如何让孩子们更好地去感受中国古代科技之美?如何帮孩子们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 在继承中创新, 在思考中成长?如何让同学们在玩耍中拓展知识视野, 增强能力?北京市石景山区实验中学 (以下简称“我校”) 开发了“文物模型制作”校本课程, 成功申报了北京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围绕“文物模型制作”提高初中生综合实践能力的研究》, 在学校科技教育方面进行了一定的尝试与探索。

一、概念界定

文物:历代遗留下来、在文化发展史上有价值的东西, 如建筑、碑刻、工具、武器、生活器皿和各种艺术品等。

文物模型制作:一种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方式和途径。它引导学生运用生活中常见的材料, 动手制作自己感兴趣的课内外各种文物模型, 在这一过程中开展跨学科研究性学习, 提高信息搜集整理能力、跨学科学习能力、动手实践能力、表达和交往能力等综合实践能力, 在开拓知识视野的同时, 增强对于历史的感悟, 对于学习的理解, 对于科技的思考。

科技:科学技术的简称。科学是人类在长期认识和改造世界历史过程中积累起来的认识世界事物的知识体系。技术是人类根据生产实践经验和应用科学原理而发展成的各种工艺操作方法和技能以及物化的各种生产手段及物质装备。科学与技术是辩证统一体。科学是发现, 是技术的理论指导;技术是发明, 是科学的实际运用。

二、活动源流

“文物模型制作”课程活动源于一件课后小事:2009年10月的一个课间, 同学们在校园一角用泥土和树枝搭建半坡氏族半地穴式小房子。这件小巧的作品, 体现出了同学们对历史真实感知的期待、对历史问题探究的诉求、对历史动手制作的向往, 对传统建筑科技的思索。

实践生成问题, 课程引领未来。学校的多学科教师团队一起设计了“文物模型制作”校本课程, 旨在引导学生在动手实践中, 了解中国古代科技与中华传统文化, 感悟中华文明的灿烂和古代先民的智慧, 用“模型制作”的方式把文物本身体现的传统科技与课堂所学的现代科学联系起来, 激发学习兴趣, 锻炼综合实践能力, 增强对于历史和人生的感悟。

三、动手实践

(一) 陶器文物模型制作

陶器是把粘土成型晾干后, 用火烧出来的, 是泥与火的结晶。陶器的发明是人类文明的重要进程, 是人类第一次利用天然物, 按照自己的意志创造出来的一种崭新的东西。中国陶器的制作距今已有11700多年的悠久历史, 体现了我国远古先民的勤劳和智慧。

“文物模型制作”团队陶器制作组在吕正媛老师的带领下进行了“古陶器”模型的研究制作实践。同学们在制作“河姆渡氏族刻猪纹黑陶钵模型”“半坡氏族小口尖底瓶模型”“人面鱼纹彩陶盆模型”“古希腊陶片放逐法模型”中, 都经历了“信息的搜集整理”“制作方案研讨”“动手实践”“解说词撰写”“反思改进”等五个阶段。在这一过程中, 同学们感悟着我国古代先民的科技智慧。比如制作小口尖底瓶的同学在描述文物价值的时候写道:“小口尖底瓶汲水时, 圆筒状的瓶口自动下沉, 待水装满后, 瓶身重心移动并自动倒转, 口部朝上。它充分反映了当时居民科学知识的萌芽, 也体现了先人们通过长期实践, 对物体的力学原理和平衡原理已经有了初步认识, 是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典型器物之一。”

(二) 古建筑文物模型制作

在五千年的悠久历史中, 中国先民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建筑文化。中国建筑在世界的东方独树一帜。它和欧洲建筑、伊斯兰建筑并称世界三大建筑体系。在中国古代建筑中, 应用了大量的古代科技, 如数学几何、物理力学、斗拱技术、雕刻技术、防腐技术等。

刘爽老师带领的“文物模型制作”团队古建筑制作组同学进行了“古建筑”模型的研究制作实践, 制作了“河姆渡氏族干栏式房屋模型”“半坡氏族半地穴式房屋模型”“河南偃师二里头夏王宫模型”“天坛模型”“前门箭楼模型”“八大处宝珠洞牌楼模型”“八大处灵光寺佛牙舍利塔模型”“圆明园大水法遗址模型”“古埃及金字塔模型”“古罗马斗兽场模型”等。经历了“信息的搜集整理”“制作方案研讨”“动手实践”“解说词撰写”“反思改进”等一系列努力, 一件件精致的文物模型作品呈现在同学们面前。他们惊讶于河姆渡氏族把房屋驾在木桩上的智慧, 赞叹着夏朝王宫地下排水管道的精巧。孩子们在制作天坛的过程中, 绘制着平面图, 计算着比例尺, 对天坛集古代建筑技术与艺术之大成感到震撼。

(三) 青铜器文物模型制作

青铜是红铜、锡和铅的合金, 因为颜色青灰, 故名青铜。由于青铜的熔点比较低, 约为800℃;硬度高, 为铜或锡的2倍多, 所以容易融化和铸造成型。中国的青铜文化起源于黄河流域, 始于公元前21世纪, 止于公元前5世纪, 大体上相当于文献记载的夏、商、西周至春秋时期, 约经历了1500多年的历史。

“文物模型制作”团队青铜器制作组的同学在孙敬老师的带领下, 进行了“青铜器”模型的研究制作实践。他们制作了“商代青铜钺模型”“司母戊鼎模型”“四羊方尊模型”“毛公鼎模型”“越王勾践剑模型”“战国青铜戈模型”“战国鄂尔多斯盘羊饰青铜钩模型”“战国青铜货币模型”等。在这过程中, 同学们锻炼着信息搜集整理能力、跨学科学习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和表达交往能力, 也在感受着中华民族青铜文明的辉煌与古代科技的魅力。例如制作商代青铜钺模型的王子石同学在搜集整理信息时找到了《考工记》中的如下记载:“金有六齐 (金即铜, 在化学上称铜锡合金为齐) :六分其金, 而锡居一, 谓之钟鼎之齐;五分其金, 而锡居一, 谓之斧斤之齐;四分其金, 而锡居一, 谓之戈戟之齐;三分其金, 而锡居一, 谓之大刃之齐;五分其金, 而锡居二, 谓之削杀矢之齐:金锡半, 谓之鉴燧之齐。”学生感叹道:古人真是有智慧, 这件青铜钺充分反映了商代的青铜器制作水平, 具有一定的科技价值;反映了商代的社会状况, 还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

(四) 古代科技作品文物模型制作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发明可以说非常繁多, 英国科技史专家李约瑟博士在《中国科技史》巨著中指出:“中国古代的发明和发现, 往往是超过同时代的欧洲, 特别是15世纪以前, 更是如此, 这可以毫不费力地加以证明。”

“文物模型制作”团队科技作品制作组的同学在王红光老师的带领下进行了“科技作品”模型的研究制作实践。小组同学以中国传统文化中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这四大发明为切入点, 在老师的指导下研究、制作了“地动仪模型”“司南模型”“《三字经》活字泥板模型”“明代火药武器一窝蜂模型”“阿基米德投石机模型”等一系列文物模型作品。通过信息的搜集整理、研讨制定方案、动手实践、撰写解说词、反思改进等环节, 同学们感悟着中国古代劳动者的科技智慧与文化力量, 游走于历史传统与现代科技之间。制作明代火药武器一窝蜂模型的张晗硕同学提出了如下一系列问题:

数学方面:在“一窝蜂”火箭的制作过程中, 整个箭筒为正六边形的结构, 数学上正六边形的画法有哪些?

物理方面:在“一窝蜂”火箭的制作过程中, 箭尾安插有羽毛, 请问刘老师此处的羽毛是何作用?古代火箭的飞行速度与大约可飞行的距离大约是多少?我们正在学习的第六章《功和能》中, 那么火箭的发射是否做功呢?

化学方面:请问老师, 黑火药的化学方程式是什么?为何火箭燃烧时没有烧到四周木质的箭筒呢?

英语方面:“火箭”一词在英语中的读音与写法是什么?“火箭”一词在英语中有什么特殊意义吗?在英、美, 有什么关于火箭、火药、战争……的俚语和说法吗?

历史方面:火药在中国最初发明并投入使用的年代是哪一年?本作品为明代火箭, 请问当初明帝国在世界上火箭的使用情况?在明代时, 外国的火器发展水平怎么样呢?古代的火箭, 射中敌人时, 是仅仅停留于射中对手, 还是燃烧起来?昔日的“一窝蜂”火箭与我国先进军事上使用的武器有哪些关系?哪些是由“一窝蜂”演变来的呢?

学生就这些问题自己查阅了相关资料, 并与老师和同学进行了相关探讨, 开展了跨学科的研究性学习, 独立提出问题、思考分析问题的学习能力得到了提高, 科技意识和科学精神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激发和培养。

多学科教师也围绕“一窝蜂”火箭模型制作过程中同学们提出的相关问题, 从不同的学科角度设计了自己的课堂教学, 在国家课程校本化方面进行着有益尝试。

(五) 古代雕塑作品模型制作

雕塑是以泥、石、木、竹、金属等为材料, 通过捏塑、雕琢、楔刻等方式, 刻画或表现一种特定形象的艺术形式, 借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艺术家的审美感受、审美情感、审美理想的艺术。雕塑既是一门艺术, 也是一门技术, 其中蕴含了很多科技的影子与元素。

“文物模型制作”团队古代雕塑作品制作组的同学在栗国英老师的带领下进行了“雕塑作品”的模型研究制作实践, 完成了诸如“秦始皇陵兵马俑模型”“汉代说唱俑模型”“汉代瓦当模型”“中国古代篆刻印章模型”等一系列文物模型作品。制作过程中, 同学们运用到比例尺、体积计算、雕刻技法等一系列科学知识, 把科技与艺术较好地结合起来, 用双手塑造了自己心中的文物模型作品, 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力量, 也感受到了现代科技知识的重要性。

四、收获与思考

目前学校文物模型博物馆里已有同学们的作品100多件, 多位师生的作品获得市区奖励, 例如孟令子、张予钊、张晗硕、郑梦春、韩久祺和徐佳童等同学的科技论文在北京市和石景山区科技创新大赛中获奖, 王子石同学的作品“商代青铜钺”在北京青少年“我有一双灵巧手”科技制作竞赛中获得一等奖, 手机视频《战国青铜戈的制作》获得北京市第十一届师生电脑作品大赛三等奖。在中国节能减排与可持续发展学校社会行动项目全国第八届表彰会上, 王子石同学作了题为《废纸箱变“青铜器”》的发言, 引起了与会代表的广泛关注, 相关内容被《现代教育报》等多家媒体报道。同学们动脑动手制作的“文物模型作品”还应邀参加了首都可持续发展教育2011年春节团拜会的专题展示。在2011年10月16-18日举办的第五届北京可持续发展教育国际论坛上, 作为五个分论坛展示校之一, 我校以中国传统文化中四大发明的“火药”和“纸”为切入点, 分别展开学校课程教学展示和低碳校园文化展示。孩子们在制作明代火药武器“一窝蜂”火箭模型过程中所提出的多学科问题成为了课程展示部分的核心点, 6个学科的8位教师围绕这些问题进行了国家课程校本化的有益尝试。校园文化展示部分则以“纸”为核心, 举办了绚丽多彩的“纸的魅力世界”的校园文化节。“文物模型制作”作为其中的重要一部分进行了专门的展出。同学们精彩生动的讲解将大家带入了一个古老的世界, 徜徉于古代科技与现代文明之间, 给中外与会代表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文物模型制作”活动的相关研究成果还获得了第32届北京市科技创新大赛科技辅导员创新项目发明类一等奖和北京市第四届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

在“文物模型制作”活动中, 实验学子开拓了科技视野, 提高了综合实践能力, 加深了对于中国古代科技成就和灿烂文明的认识、理解和自豪, 升华了对于历史的理解和文明的解读, 同时也在体验着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和成长途径。作为“文物模型制作”活动的指导者, 老师们也在扩充着知识领域, 积累着实践经验, 追求着自身的教师专业发展。

关于“文物模型制作”活动, 我们也有着自己的一些思考:

(一) “文物模型制作”是研究性学习的一个平台

学习不仅仅来源于课堂与书本, 同时也来源于实践, 来源于生活, 所谓实践即教育, 生活即课堂。正如著名地理特级教师王能智所说:知识的真正存在状态是综合的, 存在于生活之中, 分科是人为现象。“文物模型制作”其实是为师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提供了一个平台。小小的“文物”本身, 承载了古代和当今大量的科技与文化因素, 具有丰富的学习和探究价值, 而动手制作的方式更是激发了同学们学习的兴趣, 是科技教育的一种探索与尝试, 可以说是小制作, 大舞台。在这一平台上, 同学们健康成长, 教师们实现了专业发展。在成长与发展的过程中, 过程重于结果, 因为有了过程就意味着我们行走在路上。

(二) 科技教育离不开人文关怀

科技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有着举足轻重的重要地位。《国家教育规划纲要》明确强调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指出:“围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以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为重点, 努力造就一批世界水平的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工程师和高水平创新团队, 注重培养一线创新人才和青年科技人才, 建设宏大的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

我们非常认同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也理解其时代性与紧迫性, 我们也同意上海语文特级教师程红兵的如下一些论断:“科学是发现, 审美也是发现。”“创新教育培养创造精神和研究能力的人才, 永远需要摒弃功利主义的价值观, 没有人文的科学, 将最终失去科学;没有人文精神的科学教育, 将最终阻碍科学人才的诞生。”

“文物模型制作”引导学生关注历史、文化、科技与艺术, 力图在科技教育与人文关怀的整合方面进行一些尝试。

(三) 创新离不开继承

科技教育强调创新, 致力于科学知识的普及和创新人才的培养。我们认为, 创新离不开继承, 未来的创造离不开历史与现实。科技教育固然以近代以来的自然科学体系为主, 但也可以从中华民族传统科技与文化中汲取丰富的营养, 植根于中华文明基础上的科技教育在中国才更有生命力。“文物模型制作”课程将在这一方面进行自己的探索。

教育没有止境, 科技教育亦是如此。通过“文物模型制作”活动开展科技教育, 引导学生在动手中感悟科技之美, 我们将不断努力, 上下求索!

摘要:中国古代科技绵延数千年, 有着举世瞩目的成就和价值。笔者和所在课题团队围绕“文物模型制作”活动开展科技教育的探索与实践。活动从古代的陶器、建筑、青铜器、科技作品、雕塑等多维度入手, 通过信息搜集整理、方案制定、动手实践、撰写解说词等多种方式, 带领学生体会中国古代科技魅力, 提高信息搜集、跨学科学习、实践创新和表达交往等多种综合实践能力, 激发团队意识和创新精神, 收到了一定的教育教学效果。

关键词:文物模型,动手实践,古代科技,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史根东, 王桂英.《可持续发展教育基础教程》 (M)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

[2]朱筱新.《文物讲读历史》 (M) .学苑出版社.2006年版.

[3]叶小兵.《运用文物资料, 丰富教学内容——朱筱新著<文物讲读历史>评介》[J].历史教学 (中学版) .2007年02期.

[4]廖国一.《文物在历史教学中的作用及其运用》[J].中国博物馆.1998年03期.

[5]王鹏辉.浅谈文物与中学历史教学[J].西安社会科学.2009年03期.

篇14:教学之美,美在唤醒和体验

惊喜之一,学生的出色表现超出了我的想象。他们对小说七章内容的整合驾驭非常恰当,重点突出,详略适度,教学内容安排合理,他们通过以下环节完成对这七章内容的解读:“小探红楼”,初领红楼之美,分回概括;“灯谜——身世之谜”,揭示小说预示出的人物命运;“红楼诗词鉴赏”,解读《葬花词》,揭示林黛玉身世,初探林黛玉性格;“穿越”,通过现代版情景剧展示并解析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等人物性格;“管窥红楼文化”,以“茶文化”作为一个小切口窥察《红楼梦》作者文化、生活知识积累之丰厚,以及在作品中所体现出来的以一当十的精湛功力与拨云见日的卓越识见,初识《红楼梦》作为一部历史、社会、人生的百科全书的超学科特点。几个环节,衔接自如,前钩后连,既扣住了小说的主要内容,又揭示了内在的含义,同时展现了《红楼梦》的博大精深,对学生阅读也起到极好的引领作用。

惊喜之二,主持人刘青山,沉稳大方,张弛有度,语言简洁,重点明确,像个老牌的教师,令人称奇;而他的语文水平和能力在班里同学中再平常不过。

惊喜之三,学生对《红楼梦》解读的深刻性和丰富性,完全超出了小说描写的内容,更超出了学生自身的年龄和阅历。

我们的学生,真的是不可小觑;给他们一方舞台,他们会给你上演一部精彩纷呈、令人回味无穷的戏剧,每个人都可以当好导演和演员。

于是感慨万千,反观现状其实,学习是不可替代的,可我们总是在代替学生着急,代替学生体会领悟,把该属于学生的体验过程全部揽过来,只给予他们最终的结论,把压缩出来的时间用于无止境的做题训练上。长此以往,学生的潜能被忽视、思维被限制、情感被压抑,对学习失去兴趣和信心,致使有些同学厌学甚至仇视学习。

教育的美在于唤醒和体验,当我们把教学的生硬说教面孔替换成生动灵活的活动,我们的学生变了,我们的教学面貌也变了;当我们把讲台分了一席之地给学生,我们的课堂气氛变了,我们的教学效果也变了;当我们把阳光洒进学生的心田,我们的学生多彩而灿烂了,我们自己,也更富有诗意和智慧了。

教育家怀特海说过这样的话:“当一个人把所学的东西都忘记以后,剩下的就是教育给你的东西。”作为教师,在学生生命的行程中,我们能让学生沉淀下什么?多少年以后,我们还敢保证学生会记住高中课堂学习中的哪些内容?

我固执地认为,学生会记住这样的读书活动,将来再读起《红楼梦》,这些场景或许会历历在目,引起他们美好而深情的回忆;刘青山更会记得他主持的这次“红楼闻香”读书活动,而且这次成功的主持会影响他今后的学习和生活,给他注入信心和力量,将会成为他高中生活中一道永不褪色的风景。

我还相信,在阅读和活动的双向结合中,学生的的阅读兴趣会慢慢被激发出来,他们会在对文字的理解、情节的把握的基础上,将思维的触角伸向小说所涉及到的各个内容和层面上,深入思考探究,而这样的深层阅读,恰恰是我们所一直希望达到的,这对于学生阅读品质的培养,又是单纯讲读课难以达到的。

教育不是一成不变地循规蹈矩,需要我们根据学生的实际,社会的变革,不断调整思路方法,完成对生命的影响和完美塑造;在这严肃、高尚的塑造中,我们的理念、我们的引领,至关重要。

我们愿意通过我们的努力,唤醒孩子们灵动的思维,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有效良好的合作,学会与人和睦友好相处;学会读书,学会思考,学会对人事的正确全面的判断;热爱文化,热爱千年传承的文明;敢于应对挑战,敢于担负责任,敢于在适当的时候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将来,回忆起他们的高中生活,他们会感谢学校,感谢老师,感谢给了他们无限快乐和情趣的语文课。

咦,为教者如此,夫复何求?

作者单位 山东泰安长城中学

上一篇:王敏勤听后感下一篇:从和谐教育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