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面试技巧之教学技能篇:讲授技能

2024-05-22

教师面试技巧之教学技能篇:讲授技能(通用8篇)

篇1:教师面试技巧之教学技能篇:讲授技能

教师面试试讲技能之讲授技能:讲授形式

讲授的基本形式

讲授通常有讲述、讲解、讲读和讲演四种基本形式。

如果用一句话简单地说就是:讲述是陈述知识;讲解是分析知识;讲读是读解知识;讲演是发挥知识。

1.讲述

讲述是指教师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教学内容进行系统地叙述或描述,从而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的讲授方式。

(1)讲述按照使用方法,大致分为以下几类:

①概述式,就是对人、事、物的特征或要素作粗线条的概略介绍,或进行提要性,强调性的叙述。如介绍故事梗概,说明某个物品的使用方法。

②例证式,就是用事实或数据说话,用以调动学生的经验储备,增强说服力。③比喻式,当学生的感性经验不足,直接的描述不足以促使学生理解某些抽象的概念或原理时,可以通过比喻唤起并组织学生的表象。

2.讲解

讲解是指教师对教材内容进行解释、说明、阐述、论证的讲授方式,通过解释概念含义、说明事理背景、阐述知识本质、论证逻辑关系,达到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的目的。与讲述不同的是:讲解不是讲事,而是讲理,侧重于发展逻辑思维能力。

讲解包括以下几种方式:

(1)解说式。运用学生熟悉的事实、事例,引导学生在情境中接触概念,以感知为起点对概念进行理解,或者把已知与未知联系起来,说明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基本特征。如对古文、外语、专业术语进行准确的翻译,对疑难词语给出恰当的解释等。这种方式一般用来讲解无须定量分析的理论知识,多用于文科教学。

(2)解析式。解释和分析规律、原理和法则,是基础知识教学和基本技巧训练的重要方式之一。主要有归纳和演绎两种途径。归纳是通过讲授分析事实、经验或实验,抓住共同要素,概括本质属性,综合基本特征,用简练、准确的语言作出结论,再把结论用于实践,解决典型问题,最后对相似的、易混淆的内容进行比较,指明区别和联系;演绎,即首先讲解规律、原理和法则,再举出正反实例,加以应用。

(3)解答式。以解答问题为中心,具有一定的探索性。在事实中引出问题,或直接提出问题,明确解决问题的标准,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进行比较、择优,进而找出论据,再开展论证,通过逻辑推理得出结果,最后归纳总结。解答式包括原理中心式和问题中心式:

a.原理中心式:以概念、原理、规律、理论为中心内容的讲授。方法是从一般性概括的引入开始,然后对一般性概括进行论证、推理;最后得出结论,又回到一般性概括的复述。教学案例如下:引入:大家见过鱼,吃过鱼,也可能养过鱼,那么什么是鱼呢?论证:要认识什么是鱼,需要分析一下鱼有什么特点。鱼是动物,在水中生活,有鳞、尾和鳍……例如,海中的黄花鱼,河、湖中的草鱼,供人玩赏的金鱼都有上述特点。可是鲸鱼是鱼吗?鲸在水中生活,有尾和鳍,但用肺呼吸,不是鱼。鳄鱼是鱼吗?鳄鱼在水中也在陆地上生活,有鳞无鳍,用肺呼吸,也不是鱼。泥鳅是鱼吗?泥鳅生活在水中,有尾和鳍,无鳞,用鳃呼吸,它是鱼。通过分析,比较可以看出,用鳃呼吸是鱼的特有属性,在水中生活,有鳞、鳍、尾的动物是鱼的一般属性。结论:鱼是有尾、鳞和鳍并用鳃呼吸的水生动物。

b.问题中心式:从事物或事理中提出问题,然后围绕问题,步步引导,最后解答问题的讲授方法。所提的问题,是有意义的,对于理解教学内容至关重要,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或者能够举一反三。问题为中心的讲授常常有一定的探究性,讲解时要善于启发引导,善于利用迁移规律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既要注重结果,也要注重过程,还要注重方法。

问题中心式具体的操作步骤是:引出问题一明确标准一选择方法一解决问题一得出结果(结论)。促进理解。教学案例如下:一位地理老师这样描述中国冬夏季风流向的特点:夏季风像个体形肥胖的小脚女人,姗姗来迟,走起来摇摇晃晃,走三步,停两步,喘口气,在艰难地向前迈几步……冬季风却像个短小精悍的小伙子,他一来,犹如猛虎下山岗,一泻千里,席卷大半个中国……

(4)形象式。对一些一般的甚至抽象的叙述,给以具体形象的描绘,激发学生的形象思维,促进理解。

(5)进程式。按照事物的发展过程、步骤、操作程序或层次结构,步步推进,条分缕析。如讲述某个地域的地理景观、人文特点,或是对历史事件发展过程进行的描述。

讲述按照表达方式,可以分为:叙述式讲述和描述式讲述。

①叙述式讲述在文科教学中用于叙述学习要求、政治事件、社会面貌、时代背景、人物关系、故事梗概、写作方法、历史事实、地理状况等;在理科教学中用于叙述学习要求、数量之间的关系、自然现象的变化、物体结构和功能、生物种类和遗传、实验过程和操作方法等。

②描述式在文科教学中用于刻画人物、描绘环境、介绍细节、渲染气氛、表达感情等;在理科教学中用于描述与课题内容密切相关的科学家或发明家的经历或业绩。

叙述式和描述式的相同之处在于:都是说事,而不是说理。其不同之处在于:叙述式的语言简洁明快、朴实无华;描述式的语言细腻形象、生动有趣。

3.讲读

讲读是在讲述、讲解的过程中,把阅读材料的内容有机结合起来的一种讲授方式。通常是一边读一边讲,以讲导读,以读助讲,随读指点、阐述、引申、论证或进行评述。这种讲授方法语文教学中较为常用。

讲读主要有五种方式:

(1)范读评述式。一篇课文由教师或学生分段范读,边范读边评述。

(2)词句串讲式。在讲读课文时,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下分析文中词句,筛选重点词句并板书。

(3)讨论归纳式。读课文时遇到容易使学生困惑、起争议的地方,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待学生发言后,教师作小结。(4)比较对照式。读完课文后,比较文中的人与人、事与事、物与物,在同中求异或异中求同的过程中讲授知识、指导学习。

(5)辐射聚合式。联系先前学过的文体相同、主题相近、写法相似的课文,对二者进行分析比较,综合概括,找出联系与区别,形成知识规律。

4.讲演

讲演是讲授的最高形式。它要求教师不仅要系统而全面地描述事实、解释道理,而且还要通过深入地分析比较、综合概括、推理判断、归纳演绎等抽象思维手段,作出科学的结论,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形成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篇2:教师面试技巧之教学技能篇:讲授技能

一、提问的概念及作用

(一)提问的概念

提问是教师运用提出问题,以及对学生回答的反应的方式,促使学生参与学习,了解他们的学习状态,启发思维,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发展能力的一种教学行为。提问技能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方面有着特殊的重要作用,是解决问题最有效的教学行为。

(二)提问的作用

对学习者来说,学习过程实际上是一种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师巧妙的提问能够有效地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并为他们发现、解决疑难问题提供桥梁和阶梯,引导学生去探索达到目标的途径,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也增长了智慧,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有经验的教师,几乎每节课都要精心创设各种问题情境,编拟不同水平、形式多样、引人深思的问题,选择恰当的时机进行问答。课堂提问的主要功能如下:

1.激发兴趣,产生学习动机

提问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产生探究的欲望,迸发学习的热情,产生学习的需求。

2.启发思维,主动学习

提问可以把学生引入“问题情境”,使他们的兴趣和注意力集中到某一特殊的专题或概念上,产生解决问题的自觉意向。宋代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提问是教师对学生学习的一种支持行为。学生的学习是以学生的积极思维活动为基础的,学生的思维过程往往又是从问题开始的。提问能帮助学生复习巩固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提示教学重点,分散难点,促进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记忆等。

3、清理思路,把握知识间的内在逻辑

每一科目的教学内容,其各个组成部分之间都相互联系,并以一定的方式关联在一起。提问可以为学生理清思路,把握学习内容之间内在的逻辑关系,实现教学内容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平稳过渡。

4、为学生提供参与机会

提问是课堂上的一种召唤动员行为,是集体学习中引起互相活动的有效手段,提问给学生提供了一个流露情感、发表看法、与老师和班级其他成员沟通交流的机会。学生通过聆听他人对问题的回答,展开争论,从而开拓自己的思路,便于对学习内容进行梳理、理解、记忆。提问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参与教学过程的机会。

5、培养能力、提高能力

提问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提高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课堂提问能引起学生的认知矛盾并给学生适宜的紧张度,从而引发学生积极思考,引导学生思维的方向,扩大思维的广度,提高思维的深度。学生在回答问题时需组织语言,以便能言之有理、自圆其说,锻炼口语表达能力。同时,在与教师和其他学生探讨问题、寻求解决问题途径的过程中,培养与他人交流、沟通的能力。

6.反馈信息、促进交流

教师通过提问可以了解学生对某一方面的知识或某一个问题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可以了解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课堂提问是一种最直接、最快捷获取反馈信息的重要渠道,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答问及时调整,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和调整进度。

7.创造和谐的教学氛围

提问可以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创造和谐的教学氛围,吸引学生的注意。提问是维持良好课堂秩序的常用手段之一。课堂提问的类型

提问是通过师生的相互交流作用,检查学习、促进思维、巩固知识、运用知识、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种主要课堂活动形式。在教学中,需要学生学习的知识是多种多样的,有事实、现象、过程、原理、概念、法则等,对这些知识有的要求了解,有的要求理解,有的要求掌握。学生的思维方式也有不同的形式和水平,这就要求教学中所提的问题不能是千篇 一律的,应包括多种类型。

提问类型的分类由于标准、角度的不同,可有不同的分类。我们从认知层次和提问技巧两个方面进行分类。

(一)根据认知水平分类

1.低级认知提问

低级认知提问用于检查学生的知识,一般只有一个正确的答案。学生用所记忆的知识照原样回答即可,不需要更深入地思考。教师判断学生的回答也较容易,只简单地分为正确与错误。包括知识性提问、理解性提问、应用性提问三种。

(1)知识性提问。这类提问是考察学生概念、字、词、公式、法则等基础知识记忆情况的提问方式。

①二择一提问要求回答“是”与“否”的提问。这类问题比较简单,要求学生对教师的提问进行迅速的反应。例如“植物的生长是由于细胞的分裂使细胞的个数增加,以及细胞的长大两方面原因,是吗?”学生回答:“是。”也可以把问题改成:“植物的生长是由于细胞的长大,是吗?”学生回答:“不是。”

②要求用单词、词组或系列句子作回答的提问。这类问题要求学生回忆已学过的事实、概念等,所回答的句子一般要求是和教材上的表述相一致的。例如,“遗传物质有哪两种?”学生答:“DNA和RNA。”“DNA和RNA有何区别?”学生答:“DNA含脱氧核糖,RNA含核糖。”“DNA和RNA有何关系?又是怎样控制生物性状的?”这种由一个单词到包括系列句子的提问,是向较高级提问的过渡。知识性提问是一种最简单的提问。对于这类提问,学生只需凭记忆回答。一般情况下,学生只是逐字逐句地复述学过的一些内容,不需要自己组织语言。简单的知识性提问限制学生的独立思考,没有给他们表达自己思想的机会,因此,课堂提问不能局限在这一层次上。在知识性提问中,教师通常使用的关键词:谁、是什么、在哪里、什么时候、有哪些、写出等。

(2)理解性提问。这类提问是用来检查学生对已学的知识及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情况的提问方式,多用于某个概念、原理讲解之后,或学期课程结束之后。

学生要回答这类问题必须对已学过的知识进行回忆、解释、重新组合,对学习材料进行内化处理,组织语言然后表达出来,因此,理解性提问是较高级的提问。学生通过对事实、概念、规则等的描述、比较、解释,究其本质特征,从而达到对学习内容作更深入的理解。在理解性提问中,教师经常使用的关键词是:请你用自己的话叙述、阐述、比较、对照、解释等。理解提问一般分为三个等级:

第一级,一般理解。是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对事实、事件等进行描述。例如,你能叙述光合作用的过程吗?你能说说根毛吸水的过程吗?

第二级,深入理解。是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讲述中心思想,以便了解是否抓住了问题的实质。例如,你对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如何理解的?你对生物的适应性是如何理解的?

第三级,对比理解。是指对事实、事件进行对比,区别其本质的不同,达到更深入的理解。例如,三大遗传规律有那些区别和联系?存在于三者中的最本质的东西是什么?

(3)应用性提问。这类提问是检查学生把所学概念、规则和原理等知识应用于新的问题情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水平提问方式。在应用性提问中,教师经常使用的关键词是:应用、运用、分类、分辨、选择、举例等。例如,运用所学的历史知识分析陈胜、吴广农民起义的起因。

2.高级认知提问

高级认知提问是在学生的内心引起新知识的问题。通常不是只有一个正确的答案,学生需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对问题进行分析、综合、概括等组织加工,才能得出正确的答案。教师判断时,主要根据提问的意图,判断答案是否有道理、有无独创,或者在几个答案中比较哪一个更好些。包括分析性提问、综合性提问、评价性提问三种:

(1)分析性提问。这类提问要求学生通过分析知识结构因素,弄清概念之间的关系或者事件的前因后果,最后得出结论的提问方式。学生必须能辨别问题所包含的条件、原因和结果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学生仅靠记忆并不能回答这类提问,必须通过认真的思考,对材料进行加工、组织,寻找根据,进行解释和鉴别才能解决问题。这类提问多用于分析事物的构成要素、事物之间的关系和原理等方面。在分析性提问中,教师经常使用的关键词是:为什么、哪些因素、什么原理、什么关系、得出结论、论证、证明、分析等。

(2)综合性提问。在进行综合性提问时,教师需要学会分析综合与推理想象两方面。

①分析综合,是要求学生对已有材料进行分析,从分析中得出结论。例如,森林对人类有什么意义?破坏森林会造成什么后果?这就要求分析树木的光合作用能给人类提供氧气,保持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平衡,根对于土壤有保持水土的作用,森林与人类生活的关系等,从而预见到破坏森林可能给人类带来的恶果。

②推理想象,是要求学生根据已有的事实推理,想象可能的结论,也就是由已知推未知。比如知道亲本的基因型来推断后代的基因型及表现型。综合提问的表达形式一般如下:根据……你能想出问题的解决方法吗?为了……我们应该……?如果……会出现什么结果?

(3)评价性提问。这类提问是一种要求学生运用准则和标准对观念、作品、方法、资料等作出价值判断,或者进行比较和选择的一种提问方式。评论性提问,需要运用所学内容和各方面的知识和经验,并融进自己的思想感受和价值观念,进行独立思考,才能回答。它要求学生能提出个人的见解,形成自己的价值观,是最高水平的提问。在评价性提问中,教师经常使用的关键词是:判断、评价、证明、你对……有什么看法等。例如,通过《项链》这篇文章的学习,你怎样看待法国各阶层人民的生活?你怎样看待少女贞德的牺牲精神?你是赞成这个结论还是反对这

篇3:教师技能之教学设计的几点思考

一、对教材的静态计设方法

对教材的静态处理是基于对教学内容的“教学理解”表述的, 是指教师对学科内容 (包括学科知识逻辑结构和学科思维方法等) 的认识和把握情况。 对教材的静态处理, 可以很客观地体现教师对教材的理解、专业水平及教育理念。 一般来说, 主要表述下列五块内容:

1.教材地位和作用

设计者应该站在全局的角度把握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一是阐明所设计的内容所处的“地理位置”及安排意图 (体现教材的整体观念) , 具体说来, 它应该包括:1教材已安排了哪些知识作为该内容的基础;2本课有哪些内容, 这些内容之间有何内在联系;3该内容与后续学习内容有怎样的关系。 二是该课的学习对学生的后续学习和终身发展有何重要作用。 重点表达出知识的内在联系和它的系统性、 整体性及体现其承上启下关系等。 这点上用几句话 (四至五行) 概述。

2.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是基于对教材分析来表述学什么及学到什么程度的内容。 新课程标准下通常学习目标分成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呈现。 它们是一个目标体的三个维度, 知识与技能是关于“是什么”的维度, 过程方法是关于“如何获得是什么”的维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在如何获得是什么的过程中或之后并内化为自己相对稳定的东西。当然, 课时目标应该是具体的, 不一定机械地都按这三个维度陈述, 应从整体上思考学习目标。

在叙写学习目标时, 应明确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与表现程度。 行为主体是学生而不是教师, 规范的表达应该是“学生应该……”, 书面上可以省略, 但思想上应牢记住, 注意不能用“使学生掌握……”。 行为动词是用以描述学生所形成的可观察、可测量的具体行为, 如写出、列出、说出、辨别、比较、对比、绘制、背诵等。 行为条件是指影响学生产生学习结果的限制或范围等, 如“根据图示”、“看完全文后”、“在课堂讨论时, 能叙述……要点”。 表现程度指学生对目标所达到的最低水准, 如“能说出二种……的措施”、“能正确说出……”、“能规范地……”。 学习目标总体来说即学习什么、掌握什么, 用具体的、可操作的、可评价的词语界定目标属性。

3.教学重点、难点的确定

教学重点是指有共性、有重要价值 (包括认知价值、迁移价值和情意价值) 的内容。 这些内容的学习不仅有利于知识本身的系统化, 而且有利于学生能力水平的提升。 在叙写教学重点前, 设计者必须明白为什么是重点? 在教学设计时不必写出为什么是重点, 但作为设计者必须明白。 如化学学科的教学重点知识主要包含核心知识 (基本概念、基本理论、重要的元素化合物知识) 、核心技能 (化学实验技能、化学用语书写技能和化学计算技能) 和核心的思想观点 (微粒观、运动观、分类观等) 。

教学难点就是学生难以理解、掌握的内容。 同样教学设计者不必叙写为什么是教学难点, 但一定要心中明白。 难点的确定主要有: 一是学生对本课学习没有知识基础或者知识基础很薄弱;二是学生原有的 (生活、认识) 经验是错误的;三是学习的内容需要转换思维视角 (如从宏观到微观, 文字到图像等) ;四是所学的内容抽象、过程复杂、综合性强。 这些内容通常在教学上被确定为教学难点。

4.教材的深加工处理

对教材进行加工处理是教学设计体现创新的手段之一。教材是由专家编写供教师、学生使用的, 不同版本的教材其内容基本相同, 但编排体系、呈现方式及文本案例是不同的。 如何使用教材来施教取决于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 高水平的教学设计者常会根据对课程标准的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学校的现实条件和学习目标, 对教材中的内容进行适当的加工和改进。 处理教材的策略主要有:增、删、换、合、立。 增是补充情境材料、主题活动、实验;删是去掉重复的、不符合标准的、不必要的内容;换是更换实验方法、文本案例;合是整合不同知识点或不同学科的内容;立是打破原来教材内容的次序, 创立新的框架结构等。

5.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是指在不同的教学条件 (学科课型及内容不同、学生情况差异) 下, 为实现教学目标所采用的方式、方法、媒体的总和。它具体体现在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活动中, 解决“怎么教 (学) ”的问题。根据不同的学科内容、课型和教师自身的教学风格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 是教学设计者呈现合理规划、优化教学过程的重要方法, 也是教师教学理念的具体化体现。 常见的教学策略有很多, 如示范—模仿教学策略 (动作定向—参与性练习—自主练习—技能的迁移) ;情境—陶冶教学策略 (创设情境—自主活动—总结转化) ;支架式教学策略 (搭脚手架—进入情境—探究学习—协作学习—效果评价) ;抛锚式教学策略 (创设情境—确定问题—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效果评价) 等。

二、关于教学过程的动态设计

教学过程设计是在对教材的理解基础上, 针对为实现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难点、体现教学理念而设计的一系列教学活动的总和, 主要包含:目标任务定向 (根据学习目标设置适当情境及相应的问题进行教学切入) ;活动 (开展师生对话互动、探究学习、小组协作、实验等一系列课堂活动) ;反馈与调控 (根据目标任务设计相关问题、训练介质等相应的反馈检测与调控) 。 根据新课程教学理念, 教学的本质是交流、对话。 有学者提出:“新课程理念有效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包括问题呈现、对话交流、情境刺激、科学指导、全面评价等五个方面。 ”2根据教学过程的要素, 我认为用表格的形式呈现教学过程设计, 更能体现出设计者的思路。

表格呈现设计的基本架构为: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预测与对策、设计意图。 如下表:

这种结构设计的好处在于:第一, 这一基本架构, 大体反映了教学逻辑思路, 即做什么———怎么做———为什么这样做, 从而完成一个相对独立、完整的教学同期。 表格式教学设计模式细化了教学过程这一环节, 使设计进一步具体化、精细化。第二, 这种教学设计将学生的活动分析放在了重要的地位。 根据教学内容考虑相应的学生活动内容, 这就要求设计者不仅仅是钻研教材, 并且有了更高的要求———钻研学生。 从侧面可以反映教学设计使课堂教学不仅仅是教师单纯的讲授, 而且注重教师与学生的互动, 在“活动”中完成教学任务, 这在新课程改革下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有重要的意义。 第三, “预测与对策” 这一环节对课堂上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作了比较全面的考虑。 “预测与对策”体现教师充分考虑了学生对教师提出的问题或安排的活动可能作出的反应, 根据学生可能出现的状况所采取的对应措施, 体现了设计者不单对教学过程进行了预设, 并且充分考虑了课堂可能生成的问题及解决的方案。 第四,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 体现设计者对所设计的师生活动理论理解, 使教师提出的问题和所设计的活动有理论的支撑及明确的目的性, 避免了活动的盲目性。

在教学过程设计中, 着重设计好师生互动活动, 重点体现以学定教、少教多学的理念。 对重难点的解决活动设计中主要处理好几个问题: 一是创设与课题内容及学生认知基础相切适, 且贯穿整个课堂的情境。 二是针对学习目标和情景设计好层层深入的一连串精巧问题。 引导学生在对一个个问题的解决中实现学习目标, 同时让教师对教学目标是否实现有很客观的反馈。 三是注重课的结尾设计, 一方面设计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归纳的活动, 一方面设计好因本课学习后而产生的新问题供学生思考。 四是设计有创意的板书或图示。

三、关于设计评价与反思

因为教学设计是预设性的过程, 并非教学实施过程, 所以有关评价是对自己的预设性过程及活动的反思评价。 这种自我评价与反思有利于归纳体现教学过程中的教学理念, 表明了设计者的思路, 也体现了设计者对教学设计的理解水平。 主要从三个方面去叙述:一是简要说明设计该课的思路 (也可图示说明) 及理论依据。二是说明教学设计中的成功之处。如对教材分析及处理有哪些独到之处;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 准备了哪些调控措施;是如何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如何落实对学生学习结果反馈与监控的;在课程资源开发中有哪些过人之处等。 三是教学设计中可能存在的不足或难以把握之处, 具体包括:对教学目标的定位特别是隐性目标 (如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 存在哪些困惑;学生活动中还有哪些难以把握的地方;设计的活动中哪些可能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等。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明确指出:“提升教师素质, 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 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3这对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 当前我国的教师岗位大练兵也有序开展, 基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教学设计越来越被重视。

摘要:二十一世纪新型教师应该具备的能力为会设计、会上课、会研究。教学设计作为教师的一项重要技能, 常被用于对教师的考核、评聘、专业素质比赛等。然而, 许多教师存在对教学设计操作层面上的认识的不足。作者针对比赛型 (限时完成) 的教学设计如何操作提出自己的看法, 以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教学设计,教师技能,静态设计,动态设计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 2010.

[2]何克抗.教育技术培训教程 (教学人员·初级)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3]崔允漷.有效教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 2009.

[4]杨梓生.龙岩中学化学博客.http://blog.fjedu.gov.cn/space/index.php?uid-60.

[5]朱芒芒.新课程理念下的创新教学设计[M].吉林: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篇4:论课堂教学技能技巧之导入技能

课堂教学导入技能导入原则一、导入技能的含义

导入是教师引导学生做好学习新课知识的心理准备、认知准备,并让学生明确教学内容、学习目的、学习方式以及产生学习期待、参与需要的一种教学行为。简言之,导入是教师在一个新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开始时,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的行为方式。它要求教师能迅速创造一种融洽的教学情调和课堂氛围,把学生带进一个与教学任务和教学内容相适应的理想境界。

二、导入的基本功能

1.从学生的认识规律去划分,导入的功能有:再现、联结。

(1)再现。课的导入总是与以前的知识密切相关。它通过对旧知识在新课前的简单再现,有利于学生牢固地掌握旧知识。

(2)联结。通过新旧知识的前后联结,承上启下“温故而知新”,使课堂教学自然和谐,避免新知识出现的突然性和孤立性。

2.从完成教学任务的角度去划分,导入的功能有指向、提示。也就是说,导入应该展示本单元、本课题或本节课教学的方向或目标。

(1)指向。我们接触过的一些开门见山的导语常常这样说:“今天我们学习第……课”;“今天这节课主要讲……”就是给学生指明学习活动的方向。

(2)提示。即从内容或形式方面为教学过程的展开作提示,如教师在上课伊始就在导入中向学生简要地说明新课的主要内容,目标及活动方式(启发性提问、观看电教手段的演示、回答问题以及参与课堂讨论等),使学生能根据教师的提示有重点地理解和学习。

3.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角度划分,导入的功能则可以包括:收心、激情、启思。

(1)收心。即收拢放飞之心。上课了,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也就是平时所说的组织教学。

(2)引趣。即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3)激情。即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或某种特定的情绪,使之迅速进入“角色”。

(4)启思。即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其内在的思维启动机制,使学生直接进入理解课文的紧张思维状态。

三、导入的原则

(一)针对性

导入一定要有针对性,要与具体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相适应。设计导入要从教学内容出发,导入内容可以是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或必要补充,也可以与教学内容具有间接关系。设计导入要以课堂教学目标为依据,脱离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的导入,不管多么别致,吸引人,都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所以,设计导入时,要充分考虑教学内容的特征与教学目标的需求。

(二)启发性

导入应对学生新知识的学习具有启发性。富有启发性的导入能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强烈愿望,调动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促使他们更好地理解新的教学内容。

(三)迁移性

心理学上把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称为迁移。其中,旧知识对新知识的学习起促进作用的迁移叫做正迁移,而起干扰或抑制作用的迁移叫做负迁移。学生的学习是根植于过去的经验和知识之上的,教师的导入应建立在这些经验和知识的基础之上的,找准新旧知识的联结点,顺利实现过渡。

(四)趣味性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果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感兴趣,就会表现出主动、积极的心理倾向,学习时轻松愉快,学习效率自然会较高。

(五)艺术性

教师需要讲究导入的语言艺术,以使课的开始扣人心弦,吸引学生注意,激起思维的浪花。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和思想性是语言艺术的前提。通俗易懂、生动活泼、饶有趣味的导入,在吸引学生兴趣的同时,更给人以深刻的启迪。

四、在教学中常用的导入方法

1.图片导入法。利用教材中的插图或网络图片导入新课,既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启他们的求知欲。

2.复习导入法。复习巩固学生已学的知识,有利于新旧知识间的接,便于教师循序渐进地开展教学。

3.类比导入法。利用与教材内容相近或相似的人或事物进行导入,使学生初步了解相关知识,为新课教学作铺垫。

4.时事导入法。时事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为学生的英语学习提供真实的语境,便于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学习语言,具体形象,易于理解,易于运用,效果显著。

5.实物导入法。把实物带入课堂进行教学,学生觉得新鲜、有趣,而且方便、简洁、语境真实。

篇5:教师面试技巧之教学技能篇:讲授技能

【关键字】安徽教师招考网 招考网面试培训 教师面试培训

【导读】2015年安徽教师招考网面试培训班首选明尚教育,2015安徽中小学教师招考笔试与6月28日结束,笔试成绩将于7月15日公布,成绩公布后,大家就要准备接下来的教师招考面试考试了。下面小编就广大考生最关心的问题给大家总结了一下安徽教师招考网面试培训技巧之教学技能篇(其他学科也可以借鉴),希望对大家参加安徽教师招考面试有所帮助。

教学设计最终要形成实践性教学文本,即写成教学计划,也叫教学方案。写好教学计划是教学设计成果的展示,也是教师的一项基本功。教学计划的类别包括学期或学年教学计划、单元教学计划、课时教学计划。课时教学计划也叫做教案,教案是教学设计的书面表现形式、是教学设计的书面结晶,是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据。

一、教案的内容

教案的内容一般包括∶(1)授课班级与时间。(2)课题或教学内容。(3)教学目标。(4)课型与课时。(5)教学方法。(6)教具准备。(7)教学重点、难点及关键点。(8)教学过程安排及时间分配。(9)作业。(10)板书计划及笔记纲要。(11)教后反思。

教学过程的设计是重点,一般包括∶复习、引入、新授、练习、小结、作业布置等几项。当前,根据课程改革的需要,教学过程中还经常安排自学、尝试、探究、讨论、反馈、操作、实验、演示、质疑等环节。但不管拟定什么环节,都要规划出具体的活动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及板书设计,即“做什么”“何时做”“怎样做”都要计划清楚。

二、教案编写的步骤与要求(一)教案编写的步骤 第一步∶确定目标。在钻研课标、教材的基础上,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第二步∶确定重、难点及关键点。在钻研教材的基础上,明确本节课内容在整个教材中的地位作用,确定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及关键点。第三步∶选择方法 第四步∶选择教学媒体 第五步∶设计教学全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 第六步∶设计课堂练习与课外作业 第七步∶设计板书 第八步∶教后反思

(二)教案编写的要求 教案编写的要求包括∶ 1.实现以人为本

把学生放在第一位,根据学生发展的需要,确立教学目标。2.体现系统化教学设计的理念

教案撰写要把主要精力放在教材把握、学情考察、教法改进、实践反思上,尽量减少费时低效、抄录应付检查的形式化做法。3.具备重要信息

教案包括课题、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的程序与方法、教学媒体的使用、课时安排、作业等,它们是构成教案的基本要素。这些要素的具体写法,允许有个人的特色,不必追求统一的模式,但不管那种写法都要包括这些基本内容。

4.编写教案的要求应因人而异、因科而异,区别对待

从形式上看,教案又可分为详细教案,简明教案和微型教案三种。对于新教师,最好先写一份详案,然后从中缩写出一份提纲式的简案,供上课时作提示和参考用;经验丰富、教材熟悉,学生了解的老教师可写简寒;大多数教师可写介于详简之间的实用教案。对有些内容较多、难度较大的课时无论什么教师都应写出详案。5.教案编写的形式可以多样化

教案编写的形式有这样几种∶(1)教师个人单独编写,体现的是个人的智慧。(2)在个人编写的基础上,展开集体讨论,可以取长补短,提高教学水平。(3)采取集体编写的原则,体现群体的智慧。6.写好教后反思

教后反思是教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一次上课结束后,教师都要对自己辛辛苦苦编成的教案,在课堂上实施的情况进行及时地总结、反思,养成写课后心得或课后日记的习惯。教后反思的完成,有利于教师将课堂得失与原来的构想加以对照分析,使教师的实践经验进一步上升为理论,为今后的教学、教研提供珍贵的资料。7.其他

可以用特殊颜色的笔对教案中的重点、关键点,或者自己认为应该引起注意的地方加以勾画,或用特殊符号标出,使其更加醒目、突出。另外,教案还应当留出一些空白,用来补充、修改,或者写一些心得体会。

三、教案的格式

教案是教学设计的文字体现,有相对固定的格式与要求。教案的格式主要包括文字叙述式、表格式、程序式三种。(一)文字叙述式

这是一种基本上全部以文字形式呈现出来的教案形式,在日常教学的应用最为广泛。(二)表格式

2.体现系统化教学设计的理念

教案撰写要把主要精力放在教材把握、学情考察、教法改进、实践反思上,尽量减少费时低效、抄录应付检查的形式化做法。3.具备重要信息

教案包括课题、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的程序与方法、教学媒体的使用、课时安排、作业等,它们是构成教案的基本要素。这些要素的具体写法,允许有个人的特色,不必追求统一的模式,但不管那种写法都要包括这些基本内容。4.编写教案的要求应因人而异、因科而异,区别对待

从形式上看,教案又可分为详细教案,简明教案和微型教案三种。对于新教师,最好先写一份详案,然后从中缩写出一份提纲式的简案,供上课时作提示和参考用;经验丰富、教材熟悉,学生了解的老教师可写简寒;大多数教师可写介于详简之间的实用教案。对有些内容较多、难度较大的课时无论什么教师都应写出详案。5.教案编写的形式可以多样化

教案编写的形式有这样几种∶(1)教师个人单独编写,体现的是个人的智慧。(2)在个人编写的基础上,展开集体讨论,可以取长补短,提高教学水平。(3)采取集体编写的原则,体现群体的智慧。6.写好教后反思

教后反思是教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一次上课结束后,教师都要对自己辛辛苦苦编成的教案,在课堂上实施的情况进行及时地总结、反思,养成写课后心得或课后日记的习惯。教后反思的完成,有利于教师将课堂得失与原来的构想加以对照分析,使教师的实践经验进一

步上升为理论,为今后的教学、教研提供珍贵的资料。7.其他

可以用特殊颜色的笔对教案中的重点、关键点,或者自己认为应该引起注意的地方加以勾画,或用特殊符号标出,使其更加醒目、突出。另外,教案还应当留出一些空白,用来补充、修改,或者写一些心得体会。(2015安徽教师招考网面试培训技巧之教学技能篇:教学方案的编写)

最后,明尚教育祝大家顺利通过考试,走上教师岗位!

篇6:教师面试技巧之教学技能篇:讲授技能

教师招聘考试之面试教师技能篇:教学目标的设计

来源:宁夏教师考试网

所谓教学设计就是在教案的基础之上,加了一些学情分析、教学环境分析、设计的教学思想理念、课后说课反思等栏目。是讲完课之后的东西,是为了给别人看的,不是平日课前的、只是为了提醒自己讲课的、提纲携领的思路方案。即:课时计划,或叫做“教案”。通过对学习内容的分析,确定了完成教学目标所需掌握的各个知识点与技能项目,通过对学习者初始能力的分析确定了教学的起点。至此,教学的内容、对象状态已基本确定,在此基础上,我们应阐明教师通过教学而使学习者在教学活动中所要达到的学习结果或标准,即要确定教学目标,从而使教学工作的结果或标准具体化、明确化,为以后制订教学策略及开展教学评价提供依据。

一、教学目标(一)教学目标的概念 1.目标的层次

在学校教育中,目标可分为三个层次∶

(1)培养目标,是第一级水平的目标,它是相对抽象的、陈述较为宏观的目标,是学校教育努力实现的总目标,也是学校安排开设各种类型课程及课程领域的依据。

(2)课程目标,是第二级水平的目标,具体来说是某门课程要实现的目标,考虑不同的学习领域、学生的发展状况,以行为目标的形式把宽泛的培养目标分解得更加具体,作为课程标准。

(3)教学目标,是第三级水平的目标,是将课程目标分析到操作化的程度,描述具体的行为结果,弓f导教学的展开,因此称为课堂教学目标或学习目标,描述的范围是一个单元或一节课,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需要完成的具体目标,是目标系统中最具体且可操作的单位。

2.教学目标概念

教学目标与教学目的是一种特殊和一般、具体结果与普通要求的关系。教学目标是一种现实,是指在具体情境下,学生行为变化的结果,是可观察、可评价的,是教学目的的具体化。二教学目的是一种理想,是教师教学工作的方向与指针,是普遍的、统一的、抽象的,是教学目标的概括和总结。指定教学目标是在课程标准中规定的知识内容和教学要求基础上,进一步制定出执行课程标准的计划,及其会在学生身上出现哪些变化,学生应该掌握哪些知识,学生的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方面应取得什么发展。因此,课程标准和计划中的目的要求不能代教师资格、教师招聘最新考试资讯尽在宁夏教师考试网(宁夏教师考试交流群:328855302)

宁夏教师考试网

替数学目标,而只能是指定教学目标的依据。

(二)教学目标分类

教学设计工作中所确定的教学目标一般来说有两大类:

1、期待性目标

期待性目标是一种高度抽象与概括的目标,反映的是整体的教育系统任务的基本取向和对学习者发展的一种期望。

2.达成性目标

达成性目标是一种具体的、个别性的目标,能够通过具体的教学活动而使学生确实能够完成或实现。这种目标是对具体的课堂教学效果的最低限度的要求,也是课堂教学过程中所有学生都能够实际达到的目标。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教学目标的确定与许多因素有关,但对教学设计者来说,确定教学目标更应该侧重考虑的任务是教学目标的可操作性。

(三)教学目标的表述

在教学目标确定后,如何清晰、准确、具体地表述教学目标,就成为教学目标设计中的一个关键问题。一个好的教学目标的表述,就是要将一般性的目标具体化为可观察、可测量的行为目标,要说明学生在教学后能学会什么,学到什么程度,说明教师预期学生行为改变的结果,这样才有利于教师在教学时对目标的把握与评定。一般说来,一个规范、明确的行为目标的表述,要包含以下四个要素∶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和表现水平或标准。

1.行为主体

行为主体指的是学习者。

教学目标指向是学生通过学习之后的预期结果,因此行为主体必须是学生,而不是教师;规范的行为目标开头应是“学生应该„„”,而不是“教给学生„„”或“培养学生„„”。

2.行为动词

行为动词尽可能要清晰、可把握,而不能含糊其词。

目标的陈述主要是为了便于后续的评价行为,因此行为动词尽可能要清晰、可把握,而不能含糊其词,否则无法规定教学的正确方向。行为动词用以描述学生所形成的可观察、可测量的具体行为,分为含糊的与明确的动词。含糊的动词有∶知道、了解、欣赏、喜欢、相信等;明确的动词有∶写出、背出、列出、选出、认出、辨别、解决、比较等。为有效提高教学目标的客观性和可操作性,设教师资格、教师招聘最新考试资讯尽在宁夏教师考试网(宁夏教师考试交流群:328855302)

宁夏教师考试网

计者在表述行为目标时应尽可能选用那些意义确定、易于观察的行为动词,避免使用“懂得”、“了解”这类含义模糊、难以观察的动词。因为“懂得”、“了解”这类词是表示内部心理过程的术语,而内部心理过程无法作直接观察,对这些词语的解释就可能有很大差别。例如,在讲授催化剂时,如果把目标表述为“学生能理解催化剂”的话,那么教学活动结束时学生对催化剂到底理解了还是没理解,往往难以明确验证。但如果把目标具体化为“能按给予的条件辨别出催化剂”,“能说出催化剂、改变、反应速率、化学组成和质量、反应前后、保持不变等这些用语的意义”,就比较容易确认学生是否达到了目标。

3.行为条件

行为条件是指影响学生产生学习结果的特定的限制或范围。如果没有明确的行为条件,学生最终的学习结果往往就难以评价,因此,在描述课程与教学目标时,通常都说明在什么样的条件下达到何等程度的结果。如“借助工具书”、“无需参考资料的帮助”、“根据周期表”等等。对条件的表述有四种类型∶一是关于使用手册与辅助手段或者不允许使用。如“可以带计算器”或“允许查词典”;二是提供信息或提示,如“在中国行政区划图中,能„„”、“根据下列一组图,能写300字的短文”等;三是时间的限制,如“在10分钟内,能„„”、“通过两课时的学习,能记住„„”等;四是完成行为的情景,如“在课堂讨论时,能叙述„„要点”。

4.表现水平或标准

表现水平或标准指学生对目标所达到的最低表现水准,用以评价学习表现或学习结果所达到的程度。例如,“二十题中至少答对十五题”,“达到90%的正确率”,“完全无误”,“一分钟内完成”等。标准的说明可以是定量的或定性的,也可以二者都有。一般行为标准分三类∶

(1)完成行为的时间限制。例如,三分钟内解决问题。

(2)准确性,即正确操作、运算的百分比或数字。例如,回答正确率为90%。(3)成功的特征。例如∶

①学生在讨论的基础上能说出二氧化锰在下列两个反应中的作用(主体)(条件)(行为动词)(内容)(标准)(内容)②“在3分钟内(条件),学生(主体)能算出(行为动词)至少20道题(表现水平)”。

需要注意的∶

教师资格、教师招聘最新考试资讯尽在宁夏教师考试网(宁夏教师考试交流群:328855302)

宁夏教师考试网

第一,并不是所有的目标呈现方式都要包括这四个要素,有时,为了陈述简便,可以省略行为主体或行为条件,但前提是以不会引起误解或多种解释为标准。

第二,教学目标表达的是基本的共同可达到的教学标准,而不是无法实现的最高要求,陈述教学目标一定要遵照新课程标准中“内容标准”的要求,切不可自作主张、随心所欲。

二、确定课堂教学目标的原则及注意事项(一)确定课堂教学目标应遵循的原则

课堂教学目标至少应分出两个层面,一层是总目标,即课程目标;一层是具体目标,即课时目标。一切具体教学目标的设定,都应该考虑课程目标的要求,课时目标是由教师开发的。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

1.主体性原则

学生是教学的对象,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学的目的就是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未来、为了学生的一切,如果课堂教学忽视了学生的存在,学生没有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没有扮演主角,那么教学目标就不能够实现。教师的职责就是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帮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2.开放性原则

创新是现代教育的灵魂,开放性是必然的表现形式。教学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学生自由的思想、独立的精神,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塑造学生的崇高人格。因此,课堂教学目标一定要目中有“人”。当然,教师的“导”也不应忽视,即使是放羊也应把羊引到水草丰茂处,而不是贫瘠的黄土地,更不是把他们围在水泥场里。“导”就是启发、点燃。

3.多样性原则

教学的终极目标一致,但由于教学内容不同、班级间的差异,每堂课的教学目标自然也就不尽相同。其实,就算是同一堂课教学目标也应是多样的,同样的班级在同一堂课中,不同的学生欲达到的教学目标也不应相同,承认差异,因材施教;因人设标,分类推进,才是科学的原则。

4.渐进性原则

新课改设置的每门学科,都有明确的课程目标,但是这些目标,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一堂课不能定太多的目标,并且也不能太高,也不可能面面俱到。因此,课堂教学目标也有一个由低到高、循序渐进、分类实施的过程,“高大全”式的课必会弄巧成拙。

教师资格、教师招聘最新考试资讯尽在宁夏教师考试网(宁夏教师考试交流群:328855302)

宁夏教师考试网

5.生成性原则

每一位老师在上课前都要反复斟酌确定教学目标,但是“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当他走进那充满生气和变数的课堂的时候,往往会发现有的既定目标是“闭门造车”。因此,课堂教学目标不是刻板的东西,应该适时调整,这种调整便应是灵动、机智的。

6.激励性原则

学生能否在课堂上发挥主体作用,积极参与探究性学习,除了教师的引导,更离不开教师的及时点评和激励。事实上,学生的成长离不开自尊心的保护、自信心的激励,只有遵循既注重结果,又注重过程的基本原则,灵活运用各种科学有效的评价和激励手段,才能保证次目标和终极目标的实现。

(二)确立教学目标的注意事项 1.注意目标之间的纵向、横向联系

要弄清楚教学目标与上位目标的关系,以制定恰当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说到底是要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与它相对应的最上位的是国家制定的培养目标,而培养目标的具体化是课程标准,而课程标准的具体化就是教学目标。即使是教学目标,也有不同的层级∶有学年(学期)目标,接着是单元(主题)目标,最后才是课时目标。由于上位目标决定下位目标,在确定教学目标时,教师必须清楚它的上位目标是什么,否则就无法把握下位目标的基本定位。同时学科之间,或者单元之间,又构成教学目标之间的横向联系。所以,在确定教学目标时,既要使教学目标在纵向上相互衔接,又要在横向上有机地配合,使教学目标产生整体效应。

2.科学合理地确定好三维目标

三维目标是三维一体,不是三足鼎立。新课程提倡教学目标要体现三维目标,这就要求教师既要重视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培养,又要对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指导,更要关注学生的精神状态、心理状态,切实做到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和谐地、全面地发展。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是始终存在的,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整体,是一个、完整的人在学习活动中实现素质建构的三个侧面。三维目标不是三块,不是要在知识、技能上加上情感。不是将一节课分成三大环节,分别完成三个目标。课程标准或者其他研究文章,对三维目标经常分开来讲,这是表述的需要。但在实践层面必须是三位一体。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不应当将他们设计为三个环节并分别操作。

3.要把握好预设目标与生成目标的关系

教学目标表述的是预期的学习结果,也可以说是预设的教学效益的底线,它教师资格、教师招聘最新考试资讯尽在宁夏教师考试网(宁夏教师考试交流群:328855302)

宁夏教师考试网

不是教学结果的全部。真正的教学结果一定是预设的目标(也有可能改变)加上生成的目标。在课程与教学设计过程中,教师考虑最多的是预期的学习结果,而不是生成性的目标,尽管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必须充分发挥教学机智,利用生成性的课程资源,实现非预期的教学目标。但是必须注意预期的学习结果是教学设计时关注的重点,是课堂教学过程的决定因素,是教学效果的最起码要求,是教学效益中可评价的那一部分。如果这一底线都坚守不住,过于重视生成性的目标,教学就有可能走向“无目的”的误区。

4.拟定弹性的教学目标

弹性有两层意思∶一是区别对待。由于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基础是参差不齐的,制,定一个适合全体学生的教学目标是不可能的,所以教师要制定不同水平的弹性目标,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提高、都有收获。班级教学始终围绕一定的教学目标来展开。因此,应当确定教学目标的最低下线,并使目标在一定范围内波动。二是灵活变通。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复杂多变的动态过程,每个教师在课前都不能预测课堂上学生的反映和突发的种种“意外”。而在实际教学中,经常会遇到教师意想不到的突发事件,对于这些教师应该及时调整目标,不要将教学目标视为固定不变的东西。例如,在课前准备了教学软件而课上电脑出现故障或突然停电;课堂上学生对某个问题兴趣盎然,争论不休,不能按教学计划往下进行,此时就需要灵活变通。

篇7:教师面试技巧之教学技能篇:讲授技能

教师招聘考试之面试教师技能篇:教学内容的设计

欢迎来到教师招聘网,中公教师考试网是中国教师第一门户网站,提供历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培训、面试辅导、最新教师考试讲座等全方位教师考试信息,预祝广大考生顺利通过考试。

教学设计要成为现实,必须具备两个可行性条件。一是符合主客观条件。主观条件应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已有知识基础和师资水平;客观条件应考虑教学设备、地区差异等因素。二是具有操作性。教学设计应能指导具体的实践。对教学内容的研究与分析,是对教学目标确定所要达成的教学活动的终点目标、学生在学习开始时的起点能力转化为终点能力所需要的知识、技能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行比较详细的剖析过程。具体来说,完成研究与分析教学内容任务的过程,也就是教师认真分析教材,合理地选择和组织教学内容,科学地设计和安排教学内容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表达或呈现的过程。

对教材中的知识内容和知识结构,必须经过教师的再选择、再组织、再加工,这个过程中教师的核心工作是激活和活化教材的知识,通过这个激活和活化的过程,使教材中表面上看是死的知识变成教学过程中生动的、活泼的知识,这个激活和活化知识的过程同时也是教师对教材知识的内化过程,即把教材的知识内化成为教师自己的知识,这应该是教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完成研究与分析教材任务的灵魂。

一、学习对象分析

学生是教授的对象,学习的主体。教师要了解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和学习兴趣、学习中思想和情绪、现有知识水平,预测学生学习时可能出现的困难和问题。

(一)学习对象分析的目的

学习过程是学习者主动认识的过程,学习者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学所确立的目标能否实现,关键在于学习内容是否完全针对学习者的特征。作为学习活动主体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以自己的特点来进

公职考试知名品牌

行学习的。分析学习者的目的在于为学习者提供合适的教学内容和选择运用恰当的教学策略。这对教育者来说,可以做到因材施教;对学生来说,可以做到有准备的学习。

(二)学习对象分析的内容

学习对象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学习需要分析、起点能力分析、学习者背景知识的分析、一般特征分析以及认知风格分析。

1.学习需要分析

新课程强调教服务于学,把学生置于教学的出发点和核心地位。教师必须研究学生的需要,了解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与情感,根据不同学生的个性特点和认知水平进行分层教学,从而实现学生全面发展,提高教学整体效果。

学习需要是指学生目前的学习状况与期望他们达到的学习状态之间的差距。只要分别了解期望学生达到的学习状况和他们目前的学习状况,就可得出二者的差距,而这个差距就是学习需要,这个分析过程就是学习需要分析。

设计一∶在送教下乡活动中,根据农村中心校学生已经掌握了自然数、分类、奇数、偶数、约数等背景知识’首先让学生把班级同学的学号数一1~16根据奇数与偶数进行分类。接着让学生找出2~16各数的所有约数,并根据约数个数的特征把这些数分成两类。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尝试概括这两类数的特征,进而在教师的不断追问下,师生共同概括出什么叫质数,什么叫合数。

设计二∶在校际交流活动中,根据县实验小学学生已经掌握的背景知识,首先让学生把班级同学的学号数——1~59根据奇数与偶数进行分类。接着让学生找出1~59各数的所有约数,并根据约数个数的特征把这些数进行分类(应该分成三类)。在分类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独立尝试概括、讨论交流、汇报辩论,揭示出质数、合数的概念,明确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通过对质数与合数_课不同教学设计的分析,我们认识到,正确地分析学习者的背景知识,是进行有效教学设计的重要基础。

公职考试知名品牌

4.一般特征分析与学习风格分析

一般特征是指学习者个体的学习产生影响的心理、生理和社会的特点,包括年龄、性别、知识背景、个人对学习的期望、学习兴趣与动机、工作与生活经历、文化背景等。学习者的一般特征只是影响学习的背景因素,即便如此,这些因素还是对学习者学习新知识起着促进或妨碍的作用,并影响教师对学习内容的选择和组织、影响教学方法、教学媒体和教学组织形式的选择与运用。学习风格是个体在理解、储存、转换和利用信息过程中所偏好的相对稳定的态度和方式。有的学生善于想象、善于逻辑推理,有的学生善于形象思维作为教师要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学生的学习风格。

(三)学习对象分析的方法

1.自然观察法

自然观察法指教师在自然状态下,通过对学生的行为表现进行有目的的观察与分析,从而了解学生基本情况的方法。这是了解学生最常用的方法。

2.书面材料分析法

书面材料分析法是指教师通过阅读、分析有关学生情况的书面材料(包括档案资料、班级记录资料和学生个人作品、作业等)来了解学生的方法。这种方法能够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历史、现状、发展、变化极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3.谈话法

谈话法是指教师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通过与学生口头交谈的方式,了解学生内心活动。这种方法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情况,也有利于师生双方的情感交流。

公职考试知名品牌

4.调查研究法

调查研究法是指借助一定的方法和手段,对学生课内外和校内外的生活环境与各种表现进行有计划的、全面系统的考察,从而了解学生,发现问题并研究解决问题。这种方法有利于深入了解学生的情况,发现各种关系和联系。

5.测验法

通过诊断性(摸底性)测验了解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存在的问题,并对测试结果作出分析。这种方法可以面向全体,也可以针对部分学生和个体。以.上方法可以交错运用,但一定要讲究实效。

二、教学内容的分析

教学内容是为实现总的教学目标,要求学生系统学习的知识、技能和行为经验的总和。教学内容是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解决教什么、学什么的问题。教学内容分析是要根据总的教学目标规定的教学内容的范围和深度,揭示出教学内容中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联系,以实现教学的最优化。教学内容分析的结果需表明∶学习完成之后学生必须知道什么、能做什么;学生为了达到这样的目标,需要哪些先决知识、技能和态度,以及学科内容的结构及最佳的教学顺序等。经过教学内容分析,教师对选择何种教学策略就会心中有数了。

教师完成研究与分析教学内容任务的过程,就是教师认真分析教材,合理地选择和组织教学内容,科学地设计和安排教学内容并在课堂教学中表达或呈现的过程。

(一)全面领会教材

研究教材,不仅要研究每一个具体的教学内容,而且要研究每一个内容在本册、本年级、本学段、本学科中的作用。教师在深入研究时,不能教什么,眼睛里就只看到什么。研究教材,不仅要研究某一个知识在本版本的编排思想、编排顺序,还要研究其他版本教材对此知识的编排思想、编排顺序。选

公职考试知名品牌

择适合学生学习的科学的编排方法。总的来说,首先要通读教材,分析教材的编写特点,了解教材的编排体录,领会编者的意图。其次要学习课程标准,弄清楚应该具有的教学理念,弄清具体的标准和要求这样才能够统观全局、理清主线,避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避免发生一叶障目的问题。

(二)深入钻研教材

教师在全面了解教材内容的基础上,需要进一步研究教材。

1.全方位把握教材内容的,内在特征:

(1)把握教学内容在整个教学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这段教学内容对后续学习的影响’这段教材对形成学生认知结构,训练技能和发展能力,培养品德的作用。

(2)分析知识结构和特征。①分析结构关系,即这段教材与前后教材知识结构的逻辑关系、来龙去脉、层次脉络。②分析类型特征,即分析这段教材所包含的知识类型(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或策略性知识)。③分析教材所涉及的技能和能力(思维价值),一方面指分析这段教材内在地包含哪些技能和能力,另一方面指分析通过这段教材的教学,训练了学生的哪些技能和发展了学生的哪些能力。

(3)教学的具体要求。确定每段教材的教学目的,一方面必须按照课程标准、教科书和学生的实际情况

确走每课时的教学要求。另一方面又要有发展的观点,即同样的内容在不同教学阶段其要求是不断提高的。

2.要正确把握教材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

重点是指课程标准中或由教师根据教学目标而确定的反映在教材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学生应掌握的教学内容。难点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的内容,二是学生易错或混淆的内容。但难点又不是绝对的概念,学生的情况不同,难点也有变化。教师应了解学生实际,精心策划解决难点的教

公职考试知名品牌

学活动。关键点是指教材中起决定作用的内容,掌握了它,如同获得一把钥匙,其余的内容便会迎刃而解。重点、难点和关键点三者虽有区别,但又是相互联系的。有些内容既是难点,又是重点还是关键点。但有的内容只是难点,而不是重点,也不是关键点,因此在教学策略上,要突出重点排除难点∶抓住关键点。常用的解决难点的方法有∶分散难点,各个击破;创设情境,联系实际,激发思维;运用直观方法加强感知。

3.灵活地运用教材,不可过分地拘泥于教材教师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对教学内容有选择性地进行再加工、再创造。

在课堂实际教学中,面对不同的学生,教学重点、难点会有变化。教材内容是教学内容的一个组成部分,但不是全部,教师在设计教案时,在领会教材意图,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下,应该敢于分析教材的不足,敢于调整教学顺序,敢于重组教材内容。对于一些不切合学生实际的教学内容应作调整、修改和补充,不必照搬教材。

《基础教育改革纲要》重点知识80问二

《基础教育改革纲要》是重要的纲领性文件,下面我们就通过《基础教育改革纲要》重点知识80问来深入了解它的的内容与意义。帮助考生们更快的梳理纲要中的重要概念。

6.有效教学的策略是什么?

答:(1)教学准备策略:教师制定教案时所要做的工作。主要有教学目标的确定叙写,教材的处理准备,主要教学行为选择,教学组织型式的编制,教学方案的形成;

(2)教学实施策略:主要教学行为,辅助教学行为,课堂管理行为,设计自己个性化教学,创造独特的教学风格;

公职考试知名品牌

(3)教学评价策略。评价贯穿整个教学活动的始终。分为学生成就的评价和教师教学专业活动的评价。评价不等于考试、测验。

7.多元智力理论的教学意义?

答:为实施个性化的教学创造了条件。

(1)了解学生:收集学生如何学习的资料,学校建立学生有效的信息交流库(档案袋),有共同的学习方式或有互补学习方式的学生合作学习;

(2)从事项目学习或研究:智力展示、专题作业。(学生智力特征,作品质量、交流、师生一同反思),以多元智力理论为指导的全心的个性化的教学理念和最优的教学方式为我国素质教育的有效实施提供良好的思路。

8.如何理解教育与生活?

答:(1)教育过程也是师生的生活过程。教育是个体生命历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2)生活中蕴含有丰富的教育因素;学生的校内外生活是学校课程资源开发的重要领域;

(3)生活是现实的,具体人的生活,教育必须基于学生的生活,关照学生的生活,致力于完整人的发展;

(4)教育不同于生活,教育不能脱离也不能还原学生的生活,教育必须高于生活,教育的内容和活动是对生活的提炼和对生活的超越。

9.新课程需要的教学观念?

公职考试知名品牌

答:1)整合教学与课程。学生和教师共同参与课程发展,教学过程是课程内容持续生成与转化,课程意义不断建构与提升的过程。教学与课程相互转化、相互促进,彼此有机融为一体;

(2)强调互动的师生关系。教学过程是师生交流、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师生关系是平等、双向、理解的人与人关系,是人道的、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交往的互动互惠的教学关系;

(3)构建素质教育课堂教学目标体系:结构与过程的统一、认识与情谊的统一;(4)构建充满生命力的课堂教学运行体系;

(5)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自主创新探究的学习方式)

10.教育作为文化-心理过程,关注的是理想个体的生成与发展,有哪两个基本的观点?

答:(1)价值引导:教育具有方向和目标的(一切教育活动都是为达到一定的教育目的而展开的);教师对学生的成长负有道义上的责任,教育是投射,蕴含着教育者的主观意趣的引导活动。

(2)自主建构:指受教育者的精神世界是自主地、能动地生成、建构的,而不是外部力量塑造的,通过活动与自主建构,个体的创造力、潜能等得以表征。凝固在活动过程中和活动结果上。通过活动又丰富、发展个体的潜能、素质、素养。总之,这样的教育,学生得到潜能的开发、精神的唤醒、内心的敞亮、独特性的彰显和主体性的弘扬;教师学生是经验的共享、视界的融合、灵魂的感召。

篇8:试论体育教师教育的技能和技巧

每一门学科都有其自身的知识特点、困难和基本认识方法。因此, 体育学科应有其经过深思熟虑的教学与训练方法。教学法知识能使教师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和牢固地掌握科学基础知识以及自然现象和周围生活之间的联系, 能把获得的知识熟练地动用于实践, 能运用所掌握的知识来发展和形成学生的个性。

对学生进行教育和教学训练的有效性, 首先依赖于知识的内部一致性和动作技术的规律性, 依赖于有明确目的智力行动和正确地形成学生对学科作为活动主体的自己的态度。体育教师在自己的教育活动中就不能仅局限于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职能, 还必须善于引导学生的智力活动、调整和指导他们的实践活动。注意培养练习的能力, 在实践活动中提高应变能力, 培养创新精神、个性特点和特殊专长。

在体育教学训练过程中应注意控制学生智力活动的有效性, 不仅取决于调整信息的来源 ( 传授给学生的知识内容和训练方法) , 而且取决于调整学生的智力活动系统。这个系统应能保证学生得到解决具体动作的途径。只有在这样的条件下, 每个学生才能作为自觉的、独立思考的主体而积极实践。

体育教师不仅应掌握有关的知识, 而且还应掌握传授这些知识的技能和技巧。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应善于引起学生的注意, 发展他们的思维并使其形成有意义的、有价值的定向。

体育教师掌握教学的技能和技巧, 使教学能够保证每个学生参加积极的学习实践活动, 是促进学生智力发展的必要条件。体育教师个性对学生个性教育的影响是通过教师的这种职能得到表现和实现的。体育教师还应在所学专业的训练过程中掌握教育活动的技能技巧。

体育教师究竟应掌握普遍教育的那些技能和技巧呢? 其重要内容阐述如下:

1. 信息传递的技能技巧。

2. 教学时把科学材料改编为学科的教材。

3. 分解出基本的教学单元 ( 概念, 技能, 确正) 拟定出这些单元编制的方法及其进一步发展的途径, 并把它们整理成为学生知识和具体实践的一定体系。

4. 应用且发展体育学科所特有的一系列的方法。

5. 运用教学的现代化技术设备, 利用直观教具和各种器械。

6. 运用程序教学的基本原理, 确立动作技术的规律性。

7. 同学生谈话和示范时要通俗易懂, 简洁, 合乎逻辑, 富于表情。

8. 尽可能用简单的图表来生动地表达思想和动用技术过程。

9. 对学生所掌握的知识和动作技术的技能技巧要加以检验, 评定, 校正, 巩固, 加强学生的记忆和动力定型:

10. 结合学科内容, 让学生参加具体实践活动。

11. 引起学生学习动机的技能技巧。

12. 能吸引学生的注意, 使他们形成对学习和训练的稳定的兴趣; 教他们准备训练场所, 利用书本资料, 使用器械等:

13. 教给学生自己运用知识解决实践任务的技能。

14. 领导集体成长, 善于在学生集体中正确地配置力量, 善于组织他们完成各种竞赛等, 善于精确地计划训练, 监督和客观地评定练习情况。

15. 促进发展的技能和技巧。

16. 在教学中运用观察和各种实验。

17. 根据年龄、生理学、教育学、心理学和体育卫生学的材料, 应用到各种各样的教学和训练方法中。

18. 在具体教学训练过程中, 控制学生的智力活动。

19. 在教学过程中创造问题情境, 启发学生的独立思维, 确定现实的对象和现象之间的因果联系和关系。

20. 向学生提出问题, 以便使他们运用自己的知识, 进行比较, 独立推理和积极思考。

21. 发展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22. 引导性的技能和技巧。

教师应依据社会要求和学生的个性倾向性及可能培养学生对体育活动的稳定兴趣, 并在教学过程中, 发展崇高的道德思想, 因为这种思想决定学生的正确的社会定向和职业定向。

教师应掌握策划活动、组织活动和研究活动的技能技巧, 以便创造性地解决有关学生的教学训练发展教养的任务。

上一篇:企业管理培训排名下一篇:北京亮起来了第二课时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