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论 小学数学教师教学技能

2024-05-05

概论 小学数学教师教学技能(精选8篇)

篇1:概论 小学数学教师教学技能

概论 小学数学教师教学技能

一、小学数学教学技能的含义

1、教学技能是活动方式

2、教学技能是教师的教学行为

3、教学技能是教师的教学行为和认知活动方式两者结合而成的系列

4、教学技能是教师在教学中表现出来的动作技能、智慧技能、认知策略等一系列程序性知识

二、小学数学教学技能的特点:智慧性、个体性、情境性和组合性

三、双专业化性:既不仅要具有所教学科的专业知识,而且要具有传递知识、培养能力的专业技能。专题一 教学准备技能(上篇)模块一 研究和处理教材 研究和处理教材,是教师分析领会、组织教材,以便有力于教学展开的一种实践活动,是一件牵涉到整个教学准备的头等重要的工作。问题诊断

1、照本宣科,机械照搬

2、随意改动,偏离教材

3、解读不透 不得要领 操作指导

1、前后联系,整体把握

2、一课三问,深入思考

3、先入后出,用教材教 思考与拓展

1、随着新课程的发展,教师应建立怎样的教材观? 答:陈旧的“本本式”的教材观已不适应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了。我们必须确立一种新的教材观--“材料式”的现代教材观。

“材料式”的教材观认为,所谓教材只是根据教学目标来组织的呈现了一定的教学内容和信息的供教师展开讲述、阐释、演示等活动和学生展开阅读、视听、操作等活动的材料。凡是承载教学内容和信息的物化的材料,如文字印刷材料、电子音像材料、实物材料等,都要视其为教材,甚至有人把教具也包括在教材的概念之内,因为教具是非常直观化的教材,是教材的物化部分。从这个意义上说,教材的含义是很广泛的。这就是“材料式”的现代教材观。这种“材料式”的教材观是一种大教材观。“材料式”的教材观把教科书看做教学中最主要、最基本和最常用的教学材料,但强调它不是唯一的教学材料。那么,教科书又是什么样的教学材料呢?可以说它是供师生进行“教学对话”的“文本材料”。这个问题可从以下两个方面来理解。

首先,教学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据此,现代教学论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把教学过程定位为交往,是对教学过程的正本清源。它不仅在理论上超越历史上的“教师中心论”和“学生中心论”,以及现实中的“学生特殊客体论”和"主

高教学效率。教学设计必须把学习和学生作为焦点,以帮助每一个学生有效地学习为目的。因此我在教学中把了解学生的兴趣、动机作为分析学情的突破点。(1)了解学生的兴趣、动机动机是激励人去行动,以达到一定目的的内在因素;而动机又产生于人的兴趣和需要。课堂教学的对象是活生生的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会学生学习,是教学活动的核心;教师所追求的语文教学的目的要求,必须通过学生的学习活动来实现。因而,语文教学要获得成功,就要认真分析、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想方设法启动学生的内驱力,并采取各种有力措施,把学生的兴趣和需求纳入合理的轨道,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将外在的教学目标系统转换为学生的心理需要,成为学生的学习目标,使学生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只有当学生对所学的内容产生了兴趣,形成了内在的需要和动机,他才能具有达成目标的主动性,教学目标的实现才有保证。(2)分析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是学生达成目标的基础。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规律,符合学生的知识建构。教学成功的关键是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学习,能够有效地吸收和运用。教学设计要研究学生的知识起点,能力水平,要考虑学生的可接受性,把握学生学习语文的“最近发展区”。力求使教学内容和教学水准适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心理特征,使学生能体验到“跳一跳摘到桃子”的滋味。针对本节课或本单元的教学内容,确定学生需要掌握哪些知识、具备哪些生活经验,然后分析学生是否具备这些知识经验。可以通过单元测验、摸底考察、问卷等较为正式的方式,也可以采取抽查或提问等非正式的方式。如果发现学生知识经验不足,一方面可以采取必要的补救措施,另一方面可以适当调整教学难度和教学方法。(3)了解学生的认知倾向认知倾向也称认知风格,指学习者个体在认知即信息加工和组织过程中,表现在认知方式方面的稳定的独特倾向,表现在学习者个体对外界信息的感知、注意、思考、记忆和解决问题的方式上。学习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对信息的加工、处理、存储的过程。不同认知倾向的学习者对于信息的加工、处理方式是有差异的。主要表现为独立型与依存型,冲动型与沉思型等。教学活动中,教师应结合考虑学生的认知倾向,根据学生的认知差异不断改进教学法方法和教学策略,课前检查 操作指导

1、明确目的,辅助教学

2、合理选择,组合应用

3、准备充分,及及时预演 思考与拓展 模块五 教学预案的撰写 问题诊断

1、机械照搬,简单移植

2、过程统一,实效不强

3、过于简单,随意性大 操作指导

1、博采众长,贵在借鉴

2、因人而异,讲求实效

3、详略得当,纲举目张 思考与拓展 专题三 课堂教学技能(上篇)模块一 教学导入 问题诊断

1、耗时过长,喧宾夺主

2、形式呆板,淡而无味

3、脱离实际,导而不入 操作指导

1、简约明快,迅速切入

2、形式多样,引人入胜

3、契合主题,符合实际 思考与拓展 模块二 教学讲解 问题诊断

1、谈讲色变,排斥讲解

2、讲解不当,事倍功半

3、手段单一,缺少变化 操作指导

1、准确认识,合理应用

2、讲解精炼,突出实效

3、形式多样,情趣并重 思考与拓展 模块三 教学小结 问题诊断

1、虎头蛇尾,失之随意

2、简单再现,缺乏提升

3、形式单一,千篇一律 操作指导

1、画龙点睛,自然妥帖

2、结构完整,注重升华

3、形式多样,注重变化 思考与拓展 模块四 教学板书 教学板书是指教师通过设计和运用写在黑板或投影图片上的文字、符号、线条、图表、图像等向学生传递教学信息的教学行为方式。问题诊断

1、烦琐冗长,主题不明

2、平庸呆板,乏味无趣

3、杂乱无章,结构涣散 操作指导

1、简洁概括,主题鲜明

2、生动美观,引人入胜

3、系统条理,结构清晰 思考与拓展 模块五 教学媒体的运用 教学媒体分为传统教学媒体和现代教学媒体。传统教学媒体主要指黑板、挂图、标本、仪器、教科书等;现代教学媒体主要指教学上使用的电子技术媒体,包括电影、录音、录像、投影及计算机等。问题诊断

1、舍本求末,弱化功能

2、教学封闭,互动性差

3、技术至上,淡化思维 操作指导

1、强化认识,发挥功能

2、加强交互,开放课堂

3、合理搭配,协调作用 思考与拓展 专题四 课堂教学下篇 模块一 教学提问 教学提问是指教师运用提出问题来促进学生学习,了解学生学习状态,启迪学生思维,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发展能力的一种教学行为方式。问题诊断

1、频率失当,数量失衡

2、随意性大,内涵不足

3、形式单一,缺乏变化

4、只顾提问,忽视引导 操作指导

1、把握节奏,疏密有致

2、精心设计,内涵丰富

3、注重变化,显实践性,命题中安排动手操作题;培养创新性,命题中要增加开放性试题。

2、数学测验的组织。评价方式的多样;评价主体的多元;评价结果的分析;1)及早批阅试卷,发至学生手中。2)做好有关数据统计3)收集重点题以及错误率高的各种答题情况。4)组织讲评课进行补救。上好讲评课要做到:按类别讲评,讲评要有总结和提升,讲究讲评方法。5)教的反思与调整主要涉及两个方面:一是试卷编制的本身,二是单元教学情况。思考与拓展 专题六 教学研究技能 模块一 数学微型课题研究 问题诊断 教师研究现状暴露出的问题有

1、为了门面而研究

2、为了任务而研究

3、为了研究而研究 操作指导

1、体会微型课题研究

2、把握微型课题研究的特质

3、生成好的微型课题研究

4、经历完善的微型课题研究 思考与拓展 模块二 课堂观察式听课 问题诊断 听课中存在的误区

1、机械型听课;

2、模仿型听课;

3、自省型听课;

4、评判型听课 操作指导

1、课堂观察前——确定观察的目的和规划

2、课堂观察中——进入课堂及记录资料

3、课堂观察后——资料的分析与结果的呈现 思考与拓展 模块三 教学反思 问题诊断

1、格式单一,流于形式;

2、隔靴挠痒,内容空洞;

3、缺乏方法,成效甚微 操作指导

1、掌握方法,灵活运用;

2、开放视角、取长补短;

3、不拘形式,及时记录 思考与拓展 模块四 数学教研文章的撰写 问题诊断

1、害怕写;

2、应付写;

3、凑合写 操作指导

1、选题与选材,科学可行,力求新颖;观点新、视角新、例证新、结构新。好的选题来自:教材的钻研、教学的实践、听课的赏析、争鸣与碰撞、思考与探索。

2、立纲与撰写,彰显特质,简练生动

3、修改与定稿,审视立意,斟酌细节

篇2:概论 小学数学教师教学技能

由于数学大量使用形式化的数学语言,容易使学生造成表面上的形式理解,造成具体与抽象的脱节、感性与理性的脱节。因此,在数学的教与学中,逐步通过从具体到抽象的概括,透过表面形式不同的问题,去伪存真,抓住问题的本质,概括出解决问题的规律和方法,真正掌握数学知识,不只是掌握形式化的数学结论,而更重要的是掌握其中所蕴含的丰富思想方法。所以,数学概括能力是学习数学所必需的能力,必须重视数学概括能力的培养。

二、质疑释疑,培养解决问题能力。

新课程理念强调,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课堂上如果采用以往“老师提问学生回答”的模式,老师事先准备好的问题,限制了学生的思维,也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和提高。这时应该把课堂让给学生,使学生能够充分表现自我。老师只出示必要的信息,让学生自己观察动脑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学生心里有问题,说明他对这部分知识学习的比较透彻;能提出问题,需要动脑筋来组织语言。因此学生能够逐步学会抓住重点、关键来提问题,要知道“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然后,由提出问题的同学指名同学回答,回答问题的学生肯定会想:我怎么能被同学的问题难倒呢?那不是太没面子了吗?所以他也会在脑中迅速搜集相关知识来解答。最后评价的权力再交给提问者,他就需要认真听同学发言,而且可以检查自己提的问题对不对,有没有不完善的地方,更何况作出正确的判断,也需要动一番脑筋。其他的同学这时可以针对问题或回答来发表自己的看法。

三、巩固练习,培养实践创新能力。

篇3:浅谈小学数学教师的课改教学技能

一、数学情境创设技能

情境创设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 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学生认知水平, 有效地创设具体、生动、形象、有趣的情境的一种方法。情境创设有如下方式:

1. 生活式情境。《数学课程标准》指出: “创设情境应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 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事物, 创设鲜明的问题情境作为学习素材, 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动机。”如教学“应用除法解决问题”时, 教师为学生创设了“食品屋”的生活情境, 学生拿着钱到“食品屋”选购商品。老师呈现信息“我带了20 元钱, 想买饼干……”引发学生提问。学生之间拿着钱互相提问, 解决问题。这样原本枯燥乏味的解决问题教学, 变成了一个个富有情趣的数学活动, 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很好培养。

2. 质疑式情境。质疑是发现问题的信号, 解决问题的前提, 形成创新思维的起点。有了质疑, 学生就不再依赖于既有方法和答案, 打破思维定势的束缚, 力求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和判断, 发现新问题并提出自己的独特见解。如教学“圆柱的认识”时, 教师创设了如下的质疑情境: “上下两个圆面一样大的就是圆柱体吗?”学生结合实际例子提出:“腰鼓上下两个圆面一样大, 但它不是圆柱体”, 从而加深学生对圆柱特征的认识。

3. 探究式情境。精心创设探究情境, 让学生动手操作, 自己去探究、去实践, 能使学生深刻地理解数学知识。如教学“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时, 教师要求学生用事先准备好的三根小棒, 与同桌合作摆一摆。操作中学生们很疑惑: 两边之和8 + 2 = 10 ( 厘米) 不是大于第三边5 厘米吗? 怎么围不成三角形呢? 在学生处于静思默想之中, 有一桌的同学有了新的发现: 8 + 2 = 10 ( 厘米) 虽然大于第三条边5 厘米, 但5 + 2 = 7 厘米却小于8 厘米, 这两根小棒加起来也不足8 厘米, 所以不能围成一个三角形。

4. 开放式情境。开放性问题要求学生从多角度、多方面分析问题, 打破常规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 使思维活动具有独创性。如教学“十几减几”时, 教师创设了“各小组借书情况”的情境, 让学生根据提供的数学信息提出问题。这样的开放情境能使学生主动探索, 在探究性问题中表现自我、发展自我, 真正理解知识, 提高解题能力。

二、合作学习指导技能

合作学习是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的一种组织形式, 是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 按照明确的责任分工进行的互助性学习。在教学中既要倡导学生自主探究、独立思考, 又要重视学生互助合作。指导学生合作学习要做到以下几点:

1. 建立交流机制。展示交流是小组合作学习的主要环节, 是形成正确认知、发展创新思维能力的关键所在。变一言堂为群言堂, 让学生具有向教师或同学交流自己的思想、发表不同见解、表达学习体验的机会。因此在各小组各自合作的基础上, 教师要给足学生发言、补充、更正、辩论的时空, 让各小组充分展示成果, 通过充分交流、相互启迪, 加深学生对问题本质的理解, 归纳概括结论, 得出解决问题的最佳策略。

2. 教会学生倾听。合作学习是师生、生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 是师生、生生之间的动态信息进行相互交流, 相互补充, 形成共识、共进的过程。所以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喜欢听, 更要让学生会听, 听出别人说的重点, 加以思考, 采纳他人意见, 达到优势互补, 共同提高。听同学发言, 不打断、不插嘴; 听别人发言要点, 收集他人发言重要信息;听后作出思考, 提出自己见解。

3. 建立评价机制。评价是合作学习不可缺少的部分。为了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兴趣, 教师要更多采用正面评价, 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团队精神进行客观恰当的评价。做到对每一个学生的实际水平与在小组中的表现作出深入的了解, 对学生合作过程中的情感、态度、表现等进行恰当评价, 以此肯定成绩、找出不足、指明方向, 促进学生合作水平的不断提高。

4. 建立竞争机制。有竞争才有提高, 针对小学生好胜的心理特点, 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要从强化观念入手, 引入竞争机制, 使小组合作学习更具实效。如经常开展“最佳小组”评比活动, 把小组合作中的成果具体量化; 通过选出最佳组长、最佳组员, 让基础好的学生感到提高自己成绩的同时, 还必须尽力帮助组内其他成员, 让基础较差的学生认识到小组的成功取决于每个成员的努力, 变压力为动力, 使小组内出现互助、互勉的局面。

三、数学课堂观察技能

课堂观察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计划地观察学生的课堂学习行为。《数学课程标准》指出: “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观察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学习主动性、解决问题能力、合作交流能力等情况。”为实现有效观察, 可从以下方面入手:

1. 观察思维状态。学生动脑积极思维的程度如何, 是衡量教学成败的关键。教师要观察学生是否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见解是否有独创性, 敢于提出问题, 问题是否有挑战性。

2. 观察参与程度。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是学生能否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前提。教师要观察学生是否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主动探索, 认真思考, 合作交流, 直抒己见, 倾听他人的数学表达。

3. 观察情绪状况。学生的情绪直接影响课堂气氛, 是学习行为的重要观察点。在教学时, 教师要观察学生能否自我调节学习情绪, 能否控制自己的学习情感, 有无适度的紧张感和成功后的愉悦感。

4. 观察交往行为。课堂教学过程实际就是师生交往过程, 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交往。对课堂交往行为, 教师要观察课堂上是否有多元、丰富的信息交流与信息反馈活动, 课堂上的人际交往是否有良好的合作氛围。

5. 观察生成状态。新课程的课堂教学具有随机生成性, 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情况与状态随时调节教学进度。在教学时, 教师要看学生是否都各尽所能, 学有所得, 对后继学习是否充满渴望, 感到轻松和自信。

篇4:概论 小学数学教师教学技能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师 课堂观察 技能培养 策略

课堂观察是课堂研究广为使用的一种研究方法,是指研究者或观察者带着明确的目的,凭借自身感官(如眼、耳等)以及有关辅助工具(观察表、录音录像设备等),直接或间接(主要是直接)从课堂情境中收集资料,并依据资料作相应研究的一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1]。有效的课堂观察能为教育研究提供真实的第一手资料,并成为其有效的起点。目前,小学数学课堂观察存在一些问题,课堂观察过于简单化和表面化。下面探讨小学数学教师课堂观察技能培养的策略。

一、根据课堂观察程序,按照科学完整的步骤进行观察

(一)课前会议

课前会议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明确观察内容,了解观察任务及方法。课前会议的召开使得每位参与观察的教师对自己将要观察什么,怎么进行观察有了清楚的认识。

课堂观察并不是需要简单的一支笔和一个听课本就行了,而是要求观察者带着观察的任务有目的、有计划地走进课堂。每一位观察者要对观察内容、观察方法、操作步骤等做到充分的了解。准备越充分,观察者就越能从课堂情境中收集到更多有用且详尽的资料。

(二)课中观察

课堂观察的主要目的是感受课堂,诊断教学。在实践中,我们发现课堂观察与传统的听课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存在区别。

一是观察的范围与对象存在差异。以往教师听课极少使用课堂观察量表,更注重反映课堂真实全貌。而引进定量观察后,由于观察的指向明确,目的性、针对性强,在观察范围上更聚焦局部,观察的对象也由原来单一的教师向师生课堂行为转变。

二是记录方式也有所不同。以往听课,我们要一边记录教学过程,一边写下即时评价。而课堂观察则需要根据观察事件的类别、观察对象选取相应的记录表格与记录方式,不需要记录教学过程,更加关注的是教学过程中的即时评价。

(三)课后会议

课后会议的主要作用在于汇集经验,启迪智慧。先由执教老师从设计目的是否达成、该如何调整等方面进行教后反思;然后,观察者个人对观察信息进行汇总与分析,在此基础上小组成员进行讨论,交流;最后,各组派一名观察者简要报告观察结果,分析其中的优势与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二、依据小学数学学科特点,从不同角度确定观察视角

随着教学研究中课堂观察的逐步深入探索,应该依据课堂观察框架确立具有学科特点的具体观察点。同时,同一学科立足于课堂观察框架,在实际的教学研究中,依据研究主题和内容的不同,又可以从不同角度确定观察视角。

依据小学数学学科特点,可以确定以下观察视角。

(一)从观察课的目标、重难点入手

课堂观察的起点和归宿都是指向学生课堂学习的改善。观察者必须重点观察小学数学学科课程目标的达成水平,立足“四个视点”——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和情感态度,“两条视线”——结果目标和过程目标。根据数学课程标准,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常规中可以设计适当的观察量表。

(二)从观察对象的要素入手

针对不同的观察对象或内容,就从不同的要素进行量表的开发。像观察提问,其要素就可以从“提问的数量”“提问的认知层次”“问题的目的指向”“提问的方式”“学生回答的方式”“学生回答的类型”“教师理答的方式”等方面分析[2]。

在小学数学课程中,应当注重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意识、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和模型思想。为了适应时代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要,小学数学课程还要特别注重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像观察小学生应用意识的发展程度,可以从两方面来开发量表。一方面,观察学生是否有意识利用数学的概念、原理和方法解释现实世界中的现象,解决现实世界中的问题;另一方面,学生是否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涵着大量与数量和图形有关的问题,这些问题可以抽象成数学问题,用数学的方法予以解决。

(三)从观察课的具体情境设计入手

根据观察课的具体情境设计选用与调整观察量表。情境设计的好坏决定着一堂课的优劣,课堂观察更要根据情境设计的改变而调整与选用合理可行的观察量表。数学课程标准第一学段要求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第二学段要求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教师常常会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教学活动(如讲故事、做游戏、直观演示、模拟表演等),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对于所设计的量表要不断地改进。不同的课堂具有不同的情境,普适性太强意味着针对性的弱化。所以,在使用量表前必须根据观察课的具体情境调整原先设计的量表,不能只是简单地为了使用量表而设计量表,避免出现舍本逐末的现象[3]。

课堂观察正逐步进入中小学的课堂研究活动中,成为提升教师专业能力的一条有效途径。根据对当前相关文献的梳理,可以发现当前有关课堂观察的研究在教育实践运用取向、学科内容角度分析等方面有所缺失。本文结合目前课堂观察存在的问题,根据小学数学学科特点,提出定性观察与定量观察相结合的具有实践价值的课堂观察策略,有利于提高小学数学教师的课堂观察技能,使教师更好地理解和诠释课堂,分析和改进教学行为,从而改善学生学习。

【参考文献】

[1]陈瑶.课堂观察指导[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2]Arthea J.S.Read, Verna E. Bergemann.A Guide to Observation Participation,and Reflection in the Classroom[M].New York:The McGraw-Hill Companies,2005.

篇5:概论 小学数学教师教学技能

一、备课和写说课稿

参赛选手在规定的2个小时内,从小学1、2、3、4、5、6年级上册教材之中任意抽取一个教学内容(在参赛选手中任意推荐一个代表抽题,所有选手完成同一个题目),手写一篇教案和说课稿,均一..式二份,上交评委一份(书写好很重要!)。

赛前可以参照相关资源(注意:比赛时间内不能上网)、参考书,但不准带入纸质的完整教案。

同类别的教学内容在教学的过程上有相同的模式,可以形成完整的教案模式设计。比赛时就会省去很多时间思考自己的教学过程,留出的时间可以将教案设计的更加完整。

二、课件制作

90分钟内,完成课件制作和说课稿比赛。参赛选手在规定的1个半小时内,从小学1、2、3、4、5、6年级上册教材中任意抽取一个教学内容完成课件制作和说课稿。(在参赛选手中任意推荐一个代表抽题,所有选手完成同一个题目)

赛前可以参照网络资源,可以提前准备课件模版(注意:比赛时间内不能上网)

课件制作上:应该形成比较好的课件模版。模版的设计一定要精,如果有这样的模版,课件动画制作一定会省去很多的时间,选手有更多的时间美化自己的课件、完善自己的教学设计,效果会好很多。

参赛选手感悟:好的课件制作是说课成功的一半。不要把太多的时间留在教学过程之前,我个人认为4分钟以内为宜。过程中再现课堂应该有8分钟时间,包括过程的再现和设计的意图的阐述在内。说课的理论运用要恰当,过多的理论不好,没有理论也不行。个人的肢体语言运用要恰当。

建议:按照不同类型的教案,可以制出不同类型的课件模版。如二次函数的图形模板,平移和旋转的动画模板,统计图的模板,概率教学的模板等。

三、说课比赛

每位选手在20分钟内完成。在选手进行比赛的时候,其他未进行比赛的选手在一个地方等待,不准修改自己的说课稿和课件。

篇6:概论 小学数学教师教学技能

一、基本情况

我校青年教师课堂技能大赛,于2014年11月26日至28日三天在我校举行,其中数学组由9名优秀选手参加。这次竞赛活动通过上课、说课、评课的三级活动,活动中充分展示、交流了学校一年来小学数学“在转变教学思想,大胆践行课程理念,转变学习方式,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及教学组织形式”等方面的具体做法和成功经验。

二、活动目的

加强交流,进一步推广我校“主体参与型课堂教学模式”,学习课改以来课堂教学的成功经验和具体做法,研究教学中遇到的一些困惑和共性问题。9节课内容丰富多彩,分散在一至六年级,涉及概念、计算、乘法口诀、解决问题、数学思想方法等内容。这些课都是授课教师和指导教师相互合作精心设计、打磨而成的,是大家智慧的结晶。

三、活动效果

经过这次比赛,收获多多,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参与面广。“青蓝组合”中的青方全部参加,准备充分,思想上重视,行动上落实。创设出浓浓的备课氛围,在蓝方教师的配合下,此次活动得以顺利实施。

2.认真对待:在这9节课中,各位教师精心备课,不弄虚作假,不论讲课教师还是听课教师,积极性和热情都很高,都希望在本次活动中汲取营养,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充分体现了我校教师课改的满腔热情和殷切希望。

3.教学内容密切联系生活,拉近了教材与学生生活的距离。课堂设计注重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突出了数学的工具性和应用性,以此为训练为重点。如谢发强、苏伟、苏宏伟、杨晓燕、赵芳琴、孙洁等几位授课教师的课基本上都突出了这一特点,教师将自己融入学生之中,适时点拨、启发,因势利导、顺势而教。整节课清新流畅,感受到了一种浓浓的教学氛围。

4.课堂中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成为课堂的主旋律。“满堂灌”、“填鸭式”的课题教学越来越少了。课堂教学已从过去的注重教师教,转到了注重学生学,教师以学生的学为主线进行课堂教学设计,如李玉玲、李岩、石绿平、苏伟等教师的课堂注重学生参与和动手手操作,让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生在互动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5.课堂教学更加开放。教师用心营造浓厚的学习气氛。一是创设情境,用语言激趣。如谢发强老师执教的《百分数的意义》。二是以游戏激趣。如孙洁老师执教的《认识整时》。三是把讲课内容编成易记的口诀让学生熟记。如杨晓燕执教的《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和李岩老师执教的《9的乘法口诀》。四是教学过程中注重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巧借多媒体,帮助学生解决知识的重难点。如赵芳琴、石绿平、杨晓燕、苏伟、苏红伟等老师的课。这些都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

四、当然也存在着不足:

1.主观原因:一是有的老师语言表达不准确,有时有说半截话的现象,影响学生操作。二是个别老师普通话不够标准,吐字不清晰。三是有的老师教材内容不够熟,遇到课堂上生成的意外问题就会束手无策,支支吾吾,草草收场。四是一些教师出示的学习目标太繁琐,甚至有个别教师还出示的是教学目标,这些在原来评课的时候也都提到过好几次,应该引起重视。

2.客观因素:像李玉玲的课上突然停电了,她心也凉了,情绪也产生了极大的波动,影响了教学效果。还有我们的学生大多数都是从乡下转来的,基础都比较差,不能很好地配合老师完成教学任务,遇到合作探究的问题,有时候是没法进行的。甚至有些老师只是为了表现形式,匆匆展开,草草收场,教学效果甚微。

总体来说,本次技能大赛取得了预期的成效。通过开展此次活动,不但激发了教师学习各项知识和技能的积极性,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而且还为我校营造出了健康、活泼、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使学校充满了和谐与文明的气息。

数学教研组

篇7:概论 小学数学教师教学技能

期末考试-初中数学 答案

课堂教学有形言语包括体态言语技术、板书言语技术及教学PPT。(判断,3分)对

教学艺术就是教学方法、技能技巧。(判断,3分)错

对 错

审美化教学更加关注教学活动的外在形式美,内在逻辑美次之。(判断,3分)错

对 错

写备忘录时,可以用缩写符号、片语来简记一些重点。(判断,3分)对

对 错

教育叙事易于理解,且具有人文气息。(判断,3分)对

对 错

教育调查报告兼具叙述文、说明文和议论文三种文体的特点。(判断,3分)对

对 错

课堂执教有声言语技术系统包括:(单选,2分)以上均是

单向表达技术 双向交流技术 用嗓护嗓技术 以上均是

教学语气操作技术要控制言语的轻重、高低、快慢和()(单选,2分)间隙

力度 间隙 语调 语气

对于教学体态言语作为教学辅助言语具有的特性描述不正确的是:(单选,2分)生涩

直观 形象 生涩 生动

系统性教学操作技术可分为:(单选,2分)以上均是

平面结构 立体结构 巡回操作 以上均是

教育实验报告的显著特点是:(单选,2分)客观性

直观性 客观性 生动性 简洁性

关于教师角色转变,说法不正确的是:(单选,2分)由理论研究者转变为实践者

由理论研究者转变为实践者

由教授者转变为学习者 由课程实施者转变为课程开发者 由教案执行者转变为教学智慧创造者

中小学教育科研的目标是:(单选,2分)以上均是

解决实际问题 改进学校实践 提升教学水平

以上均是

计划应以事实调查为基础 关于研究计划,说法错误的是:(单选,2分)

计划无关乎参与者的需要

计划应有可行性和操作性 计划应有灵活性和开放性

教师职业语言的特征是:(多选,3分)

规范性 教育性 科学性 生动性 重心力度 重心清晰度 重心厚度 重心集中度 对

错 对 重心教学操作技术的的规程要领包括:(多选,3分)

内部动机相对于外部动机而言,更能有效维持学生的学习活动。(判断,3分)

数学课堂中的教学情境必须是生活中真实的情境。(判断,3分)

错 对

错 对潜能生提前给导读单或帮他一起学习会使他在课堂中更有自信,更投入。(判断,3分)

进行教学案例研究时,教师要有独到的思考。(判断,3分)

几何思维可以说是人类理性活动的正常发展中一定不能省略的阶段。(判断,3分)

在问题展示解决阶段,学生必须完成课前预习导读单。(判断,3分)

作业评价一定要跟我们设计的整个课堂目标高度一致,另外要跟这个任务高度吻合。(判断,3分)

错 对 教学评价仅是指教学活动中的测试、考试。(判断,3分)

错 对

错 内容评价 先导后学 相似的本质就是一个图形的等比例缩放。(判断,3分)

有效上课新思维和新行动的基本模式是:(单选,2分)

先学后导

目标评价

方程离不开()与求解。(单选,2分)

变形

游戏 生活 计算器 实证与阐述 设计的研究 “循环实证”属哪一类研究?(单选,2分)

教育应用性研究

教育基础性研究 行政评价 政府评价 自我评价 第三方评价是指:(单选,2分)

社会评价

基础训练 为了照顾学生个性差异的问题时,采用的训练是:(单选,2分)

分层训练

提高训练 拓展训练 问题 下列哪一项是学生行动的要素:(单选,2分)刺激 训练

思考

下列哪一项属于常模参照测验的前置性:(单选,2分)

摸底考试

分组测验 单元测验 学科竞赛 记忆性 创造性 自编性 让学生出题可以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熟悉度。(单选,2分)

熟悉度

组合考试 代表性评价 档案袋评价 下列评价方式中,哪一项是过程性评价中常用的方法?(单选,2分)

观察评价

书中学下列学生的学习方式中,哪一种获得的是直接知识?(单选,2分)

玩中学 意外学

做中学

自我效能感理论 认知主义取向动机理论不包含下列哪一项:(单选,2分)

推理理论

成就动机理论 成就目标理论 智商低下 教学内容繁杂 课堂教学呆板 导致孩子们在学习的旅途中困难重重的根本原因是:(单选,2分)

缺乏学习动机 教育日志 中小学教育科研的主要表达方式有:(多选,3分)

教育反思 教育叙事 教育案例

精致解读文本内涵 全面分析学生基础 精心设计课堂教学 深刻反思课堂生成 自尊的需求 安全的需求

生理的需求 后“茶馆式”教学备课的改进方法有:(多选,3分)

学生的“自我实现”是学习动机的一个来源,其前提是:(多选,3分)

篇8:概论 小学数学教师教学技能

一、独立进行教学设计的能力的缺失———备课、上课差之千里

现象:随堂听了一位年轻教师执教的“秒的认识”.课后, 翻开这位教师的备课本:导入环节是刘翔的百米跨栏, 有学生的自主探究, 有学生的体验活动, 有课外知识的拓展延伸, 可谓称得上是一篇好教案, 只是备课、上课“两张皮”.

透视:近年来, 年轻教师们的备课出现了一些不好的现象:完全照抄《备课手册》或他人的教案, 或网上“全盘接收”;同年级教师们的备课本基本雷同;教师备课、上课“两张皮”在日常的备课检查中发现, 很少有年轻教师会自己对教材进行合理地重组与安排, 设计出符合班级实际情况的教学预案即使是公开课、观摩课, 有些教师还是过分地依赖于网络资源和他人的力量, 很少独立自主地进行教学设计.长此以往, 他们进行教学设计的意识日趋淡泊, 这一重要的教学技能正逐渐远离最需要成长的年轻教师.教学设计 (这里的教学设计涵盖教师从备课到形成教学预案的全过程) 体现了教师对教材的理解, 体现了对学生的把握, 更体现了教师自身的教学思想和基本功.一篇好的教学设计是一节课成功的前提, 教师只有真正有效经历独立设计教学的全过程, 才能为一堂高效的数学课打好基础, 才能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 才能真正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促进自身的专业成长.

二、说课、评课技能的缺失———说课、评课皆大欢喜

现象:数学组的教师们围坐一起进行说课、评课活动, 执教者对着教案“照本宣科”, 评课的教师们也是支支吾吾, 半天一句, 说的都是些套话、老话.说课教师仅停留在述说教学过程的层面, 不会说课;评课教师明哲保身, 只捡好的说, 评课“零星散打”.

透视:“说课”已不再是一种新兴的教研形式, 它并不是复述教案、再现上课过程, 而是执教者必须站在理论的高度对自己的教学设计作出科学的分析和解释, 从而证明自己的教学设计是有序的、是理性的.“说课”是对教师综合能力的一种考查, 也是青年教师必备的基本功之一.透过说课不仅可以看出一位教师处理教材的能力、独立进行教学设计的能力、语言表达的水平, 还能看出他的教学理念与教学基本功, 因此作为一名数学教师, 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说课能力是非常有必要的.“评课”对于教师来说更为常见, 它是衡量一个教师理论素养、教学基本功、专业底蕴的标准.因此, 会评课、评好课、会说课、说好课, 对于教师自身的专业成长十分重要而教师们长期的处于这种“你凑活, 我敷衍”的教研氛围中, 如何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 如何改进我们的课堂教学, 如何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使用教具、学具技能的缺失———教具学具销声匿迹

现象:听了一节“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数学课, 教师精心制作了多媒体课件, 却并没有准备长方体、正方体教具, 学生手中并无长方体或正方体的实物学具, 光凭多媒体课件的展示, 学生对正方体、长方体的特征认识、比较并不深刻, 没有经历实际的观察感知过程, 没有建立形象化的立体空间观念, 特别是对长方体的特征的理解很不到位.

透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可供使用的教学挂图、卡片、模型、实物等对教学起辅助作用的, 皆可称之为教具、学具.在信息技术教学手段大行其道的今天, 它们仍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在如今更多的课堂上, 教具、学具渐渐失去了往日的重要地位, 教师 (特别是年轻教师) 也没有了使用教具的意识.须知教具、学具的运用, 对实践“新课标”提倡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尤为重要, 它们为学生经历、感悟体验学习的过程, 开展操作、探索、合作提供了丰富的材料.如“计数器”为学生认识数位提供便利;“可展开的圆柱模型”吸引学生去探索它侧面积的奥秘;“会唱歌的钟面”让课堂充满了孩子们的欢声笑语;“口算卡片”让学生信心满满;“可能性指针转盘”让孩子们可大胆猜测……因此, 教师要为学生准备必要的教具、学具, 让这一传统的“法宝”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绽放异彩.

四、设计板书能力的缺失———板书设计寥寥无几

现象:课堂教学评比, 每个人都制作了精美的课件.可是黑板上的板书寥寥几字, 有的只有课题的几个字;有的只挂了几块小黑板;有的只是随心所欲地写写, 总感觉板书不尽人意.

透视:板书是课堂教学的书面语言, 是对教学内容的加工和提炼.板书融会着教者的教路、引领学者的学路、展示教材编者的思路, 搭建着达成课堂三维目标的立交桥.好的板书会帮助我们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使学生对特定的、应该掌握的内容的印象更鲜明、深刻, 理解更清晰、全面, 记忆更牢固、持久.由于多媒体的普遍使用, 很多教师忘却了书写板书, 甚至认为没有书写板书的必要, 使课堂教学缺失了一种该有的“分量”.其实, 多媒体运用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如画面展示的动态性和即时性, 使有些“刺激”只是短时间的强化, 对于中等生和后进生来说, 在理解上会出现“当时清楚, 过后模糊”的现象.因此, 好的板书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对教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有十分重要的辅助作用.

五、试卷命题能力的缺失———试卷命题“江郎才尽”

现象:复习课上, 教师使用的试卷、复习题大多都是从这本刊物、那本杂志上“借”用来的, 很少有教师自己设计的原创习题.在学科教师基本功大赛中, 很多教师也都在“试卷命题”这一环节失利严重.

上一篇:学生学业自我评价下一篇:数据库项目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