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大循环计划

2024-05-10

教学大循环计划(精选8篇)

篇1:教学大循环计划

循环农业项目计划书

循环农业符合国家农业发展路线设计思路,通过建立农业经济增长与生态系统环境质量改善的动态均衡机制,将农业的经济活动与生态环境要素视为一个整体加以统筹协调,形成了依靠提高要素生产率而不是靠增加生产要素投入量的集约型内涵增长方式。

2016年9月28日,《农业综合开发区域生态循环农业项目指引(2017-2020年)》由农业部办公厅、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发布,自2016年9月28日起施行。积极推动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和生态保育型农业发展,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标准化生产水平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

具体循环农业项目点的设计思路从两方面思考1寻找供给侧循环农产的设计,根据项目所在地的现场具体环境设计符合天时、地利与人和的亮点2客户需求侧符合市场价值规律入手。

一、项目的简要介绍

按照完整的循环农业链条进行项目设计,项目建设原则上须包括 1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2农副资源综合开发、3标准化清洁化生产这三部分内容,同时兼顾资源利用的多样化和废弃物处理的不同方式,每个项目地点根据自己实地的实际情况,农场特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设计发展适合自己农场自身特点的循环模式。

二、项目的内容

1、立项依据:循环农业通过建立农业经济增长与生态系统环境质量改善的动态均衡机制,将农业经济活动与生态系统各种资源要素视为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加以统筹协调,它改变了传统农业依靠增加生产要素投入的粗放外延型增长方式,形成现代农业依靠要素生产率提高的集约内涵型增长方式。

2、项目意义:循环农业是现代生态环境的需要,未来提高生产效率的生产方式。

3、项目的内容

循环农业定义是:在循环经济指导下,以生态农业为基础的一种新型农业发展模式,是农业资源减量消耗,农产品多级利用,农业有机废弃物资源化闭合循环生产模式的工业性农业。要按照完整的生态循环农业链条进行项目设计,生产时要达到清洁生产不污染环境,项目建设原则上须包括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农副资源综合开发、标准化清洁化生产等三部分内容,同时兼顾资源利用的多样化和废弃物处理的不同方式。在具体项目设计时,项目单位可根据区域和自身条件,围绕关键环节、关键措施、关键技术,进行选择和搭配,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4、循环农业发展的模式类型

(一)基于产业发展目标的循环农业模式类型

1、生态农业改进型,以现有生态农业为基础,从资源节约和高效利用的角度出发,改进生产组织新式和利用方式,通过种植业、养殖业、林业、渔业和农产品加工业及消费服务业相互结合,相互作用,构建良性循环的农业生态系统,实现农业优质、高效、可持续发展。高效利用的角度出发,改进生产组织新式和利用方式,通过种植业、养殖业、林业、渔业和农产品加工业及消费服务业相互结合,相互作用,构建良性循环的农业生态系统,实现农业优质、高效、可持续发展。

2、农业产业链延伸型,以公司或集团为主导,以运销或加工企业为龙头,实现企业和基地农户有机联合,企业通过技术改进提高效率,提高了附加值,有效保证了农产品的质量和效益。

3、废弃物资源利用型,以农作物秸秆的资源化利用,牲畜粪便能源化利用,通过做为反刍动物饲料和食用菌基质料和生产单细胞蛋白基质料,通过作为生活能源和工业原料提高资源利用率的途径,提升农业运行的效益。

4、生态环境改善型,注重农业生产环境的改善和农业多样性的保护,将其看作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二)基于产业空间布局的循环农业模式类型

1、微观层面—以单个企业、农户为主体的经营模式,以龙头企业和专业大户为对象,以科技创新和技术带动为纽带,引导企业和农户发展清洁生产,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减少污染排放为目标,形成产加销一体化链条。

2、中观层面—生态园区型模式,以企业之间产业之间的循环链建设为主要途径,以实现资源在不同企业之间和不同产业之间充分利用为目的,构建二次资源的再利用再循环的经济体系。

3、宏观层面—循环型社区模式,以区域为整体单元,理顺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和农村服务业的耦合关系,通过合理的生态设计及农业产业化升级,构建区域闭合的循环农业经济圈打造全体人民参与的循环农业经济体系。

循环农业的驱动力是经济效益,要延长产业链,实现工、农、商之间的交叉利用和共同发展。农业产业化体系是是实现循环农业发展的具体形式,我们可针对公司已建成的农业项目,按照循环农业的设计思路,把它们交叉组合在一个循环型区域经济圈内—循环区域的农业开发构想,从宏观社区层面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和农村服务业耦合关系入手,思考中端生态园区各循环农业企业处于循环链的位置设计思路,到微观单个循环体的内部循环设计,构建发展区域循环农业经济的思路,设计好中端循环农业经济链中各循环体如何搭配构建成可以相互利用的构建生态园区类型模式,其中可引入公司已经建成的田园园综合体,观光农业,特色农业,现代农业,等已经建成的项目,同时加入健康板块药食同源的中草药种植基地,设计一个企业内部建设项目的循环经济圈的系统。

三、项目发起人、股东方、管理和技术支持

1、项目发起方的背景: 华夏五维企业集团

2、项目发起方的业务,包括近三年的财务报表: ⑴项目发起方的业务情况 ⑵项目发起方近三年的财务报表

3、项目发起方的主要股东和管理人员的简历。

四、市场和销售安排

1、市场的基本情况: ⑴该产品的主要用途 ⑵本地、国内和出口市场的目前容量、增长率,价格变化等。

2、该项目的生产能力、生产成本,单位销售价格、主要销售对象,和预计市场份额: ⑴生产能力及生产成本 ⑵单位销售价格、主要销售对象 ⑶预计计划份额

3、产品的客户情况,销售渠道的安排: ⑴客户情况 就客户的情况进行说明。⑵销售渠道 介绍销售渠道的安排情况。

4、目前市场竞争情况: ⑴其他现有生产厂家 列举出其他生产厂家的情况,以及最具有威胁性的地方。⑵计划新上的类似项目,替代产品的情况 列举出这些厂家的类似项目,替代产品的具体情况,指出其对现在项目的潜在威胁。

5、影响产品市场的主要因素: 就能够影响产品市场的因素进行详细的分析。

五、技术可行性、人员、原材料供应和环境

1、项目计划采用的生产工艺:

2、与其他公司合作的安排:

3、项目的人员培训和关键技术的保证: ⑴人员培训 就人员培训进行阐述。⑵关键技术的保证 就关键技术的保证方面作出阐述。

4、当地的劳动力和基础设施状况: 就通讯、交通、水源、能源和电力供应等方面进行详细说明。

5、生产成本和费用的分类数据:

6、原材料供应的来源、价格、质量:

7、计划生产设施与原材料供应、市场、基础设施的关系:

8、计划生产设施与规划与现有同类生产设施的比较:

9、生产设施的环境因素和应对措施。

六、投资预算、融资计划和效益分析

1、项目投资和资金安排:

2、项目的资金结构: 就股东的股本投入情况、股东贷款情况以及银行融资数额进行阐述。

3、希望国际金融公司与银团的参与方式,股本、贷款或两者兼有:

4、项目的财务预测: 就生产、销售、资本和负债、利润、资金流动、效益的回报进行预测。

5、影响效益的主要因素。

七、政府支持、管理和审批

1、当地政府的产业政策和投资方向对项目的影响:

2、当地政府对该项目可以提供的鼓励措施和支持:

3、该项目对当地经济的贡献:

4、该项目需经过的审批手续和时间。

八、项目准备和进展的时间表

1、进行项目分解:就项目的实际情况将项目分解成几个比较小的模块。

2、里程碑事件:列出该项目可能经过的几个里程碑情况。

3、时间安排:就项目的具体时间安排进行分配。

4、经费安排:就项目的每个周期以及分解情况进行经费的分配。

5、人员安排:在各个项目模块以及时间段的人员安排情况。

篇2:教学大循环计划

关于印发《谢集乡2010循环经济工作计划》的通知

各村委会、乡直各单位:

《谢集乡2010循环经济工作计划》已经乡党委扩大会议研究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谢集乡人民政府

2010年3月12日

谢集乡2010循环经济工作计划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全乡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全乡的综合经济实力和人民生活水平都有了较大提高。但在经济发展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1、经济结构不尽合理,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有待转变

2、资源供需矛盾突出,资源利用效率不高

3、环境容量有限,生态环境形势依然严峻

4、土壤污染较为突出

三、循环经济规划设想

要解决以上问题,就要我们进一步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逐步建立具有我乡特色的循环经济体系,现结合我乡实际,制定我乡2010年循环规划:

(一)指导思想

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为主线,以科技创新为动力,遵循市场经济规律与生态规律,将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融入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之中,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努力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二)发展目标

到2010年底,初步形成循环经济发展的推进机制,资源消耗、污染物排放水平要有明显下降,资源利用效率明显提高。产业结构趋向合理,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显著提高。

(三)发展重点

一是建立立体种植、养殖模式。大田作物主要进行轮作复种或间套作,并与养殖业结合,通过过腹还田、直接还田、沼气发酵等途径,提高秸秆的综合利用效率,完成农业生态系统内的物质循环利用,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量,杜绝秸秆焚烧,控制面源污染。

二是建立种养加一体化与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模式。以种养结合为基础,种养加一体化开发为重点,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为纽带,实现系统内物质循环利用,全程防控,减少污染,提高效益。

三是建立有机农业开发模式。积极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的生产,建立生产基地,有效减少化肥、农药等农用物质使用量和使用强度,降低土壤重金属和有害、有毒物质的污染程度,改善种植业生态环境,提高农产品安全质量。

篇3:2015年循环经济推进计划

一、总体要求

以资源高效循环利用为核心,着力构建循环型产业体系,推动区域和社会层面循环经济发展;以推广循环经济典型模式为抓手,提升重点领域循环经济发展水平;大力传播循环经济理念,推行绿色生活方式;加强政策和制度供给,营造公开公平公正的政策和市场环境,进一步发挥循环经济在经济转型升级中的作用,努力完成“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的循环经济各项目标,以及《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及近期行动计划》提出的目标任务。

二、加快构建循环型产业体系

(一)深化循环型工业体系建设

1. 推行绿色开采。

以提高矿产资源开采回采率、选矿回收率和综合利用率为目标,研究制定煤炭、铁矿石、有色、稀土等矿产绿色开采行动计划;推行绿色矿山建设标准,完善充填开采计量和效果评价等技术标准,加强先进充填工艺、装备的研发和应用。组织实施《煤层气勘探行动计划》,建设沁水盆地和鄂尔多斯盆地东缘煤层气产业化基地,推进煤矿瓦斯抽采利用规模化矿区建设,鼓励采用煤与瓦斯共采方式,推广低浓度瓦斯发电,提高煤层气利用水平;2015年,抽采量达到179亿立方,利用量达到83亿立方。(国土资源部、能源局按职责分别负责)

2. 推动资源集约利用。

推进高耗水行业节水改造,加快建设非常规水源利用示范项目,深入实施雨水收集利用和再生水利用示范工程。发布高耗水工艺、技术和装备淘汰目录。(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工业和信息化部、水利部、质检总局)加强土地集约利用,推进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抓紧制定节地技术和模式的激励政策。(国土资源部)在大中型矿区内,鼓励以煤矸石发电为龙头,利用矿井水等资源,发展电力、建材、化工等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合理利用内蒙古中西部和山西北部高铝煤炭资源,推行定点集中利用,构建煤—电—铝—建材产业链。(能源局、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实施高效利用森林资源工程,鼓励森工企业技术和装备升级,开发木材节约和高效利用技术,提高木材出材率和综合利用率。(林业局)

3. 推进资源综合利用。

实施资源综合利用“双百工程”,重点开展赤泥、磷石膏、尾矿、冶炼和化工废渣等产业废物综合利用,培育一批示范基地和骨干企业。开展大宗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基地建设评估和验收。进一步推进战略性稀贵金属回收利用试点工作。继续做好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建设,适时出台分行业、分地区的绿色矿山建设标准,积极推动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区建设,构建绿色矿业发展长效机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土资源部、财政部、能源局按职责分别负责)

4. 抓好重点行业循环经济发展。

开展工业产品生态设计企业试点;制定重点产品生态设计评价标准,选择家用洗涤剂等产品开展生态设计产品评价试点;制修订电力、造纸、光伏等重点行业的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以京津冀、长三角等区域以及资源消耗大、污染防治任务重的行业为重点,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实施清洁生产技术改造。在十大重点行业推行循环经济典型模式,构建循环经济产业链,推进企业间、行业间、产业间共生耦合。(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展改革委、环境保护部、能源局按职责分别负责)

5. 促进生物质能发展。

制定《促进生物质能供热发展的指导意见》,加快出台成型燃料、成型设备、生物质锅炉、工程建设和锅炉排放等标准,实施生物质成型燃料锅炉供热工程,在京津冀鲁、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建设120个大型先进生物质锅炉供热项目,替代燃煤锅炉供热;在粮食主产区有序推进生物质热电联产,鼓励对常规生物质发电实行热电联产改造,到20l5年底热电联产机组容量超过100万千瓦。(发展改革委、能源局、财政部)

(二)积极推进循环型农业体系建设

1. 强化总体部署。

研究出台《关于加快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意见》,明确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战略,提出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探索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开展农业循环经济试点示范工作。(发展改革委、农业部、林业局)

2. 加强农业节水节肥节药。

大力推广高效节水灌溉,加快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建设,研究提出现代化灌区改造建设指标体系,选择部分灌区试行项目安排与监督考核结果挂钩机制,到2015年底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53。推广旱作农业技术,提升土壤蓄水、保水能力,有效利用自然降水。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调整化肥使用结构、改进施肥方式,提高有机肥使用比例,强化农企对接推进配方肥进村入户到田,主要农作物肥料利用率提高1个百分点。实施高毒农药替代项目,推广使用低毒低残留农药,给予适当补贴。继续推进国家级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实施区化学农药施用量下降20%以上。(水利部、农业部按职责分别负责)

3. 深化农林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起草并报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工作的通知》,重点在京津冀等大气污染防治区、粮棉主产区等区域构建秸秆收、储、运、用体系,到2015年底,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0%以上。推广应用厚度不低于0.01毫米的地膜,开展可降解地膜试点示范和对比评估;在试点省份推进废旧农膜回收利用,给予适当补贴。推动规模化标准化养殖业发展,引导规模化养殖场、养殖小区建设粪污收集、储运、处理利用设施;在有条件的地区探索建立分散养殖粪污的回收处理体系。推动林业三剩物和次小薪材原料化、基料化、能源化利用,开展废旧木材回收利用。(农业部、林业局、发展改革委按职责分别负责)

4. 开展农业循环经济示范试点。

推进现代生态循环农业试点、循环农业示范市、现代生态农业基地、有机食品生产基地和林业循环经济示范企业(产业园区)建设。在洱海流域、三峡库区、太湖流域、巢湖流域等典型流域实施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示范区建设。选择具备条件的国家木材加工贸易示范区开展循环化改造。(发展改革委、农业部、环境保护部、林业局按职责分别负责)

(三)稳步推进循环型服务业体系建设

1. 商贸流通业。

开展绿色流通试点,推行绿色供应链管理,引导企业绿色采购。编制发布绿色商场标准,建设集门店改造、节能产品销售、包装物与废旧电子产品回收于一体的绿色商场。创建绿色饭店,发展绿色物流,引导服务企业提供绿色服务。(商务部)

2. 交通运输业。

继续推进废旧沥青混合料、废旧轮胎、建筑垃圾等在交通工程建设中应用。继续实施高速公路服务区清洁能源和水资源循环利用试点项目。抓好连云港绿色智能港口建设与运营、长白山鹤大高速公路资源节约循环利用和陕西西咸北环线高速公路生态环保等示范项目的组织实施。启动港口船舶油气回收利用相关技术研究,制定《码头油气回收设施建设规范》。组织开展水运能效、岸电应用、LNG应用和油气回收等试点示范项目。推进码头油气回收工作的开展。(交通运输部、发展改革委)

3. 旅游业。

加快修订《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和《绿色旅游饭店》标准,提高节能减排要求。推广景区内风光互补照明、新能源车使用,引导游客低碳出行、绿色消费。推动农旅相融,实施乡村旅游富民工程。(旅游局)

4. 绿色印刷。

继续在中小学教科书和票据票证领域中实施绿色印刷,逐步扩大绿色印刷实施范围。发布第一批4个绿色印刷标准,启动制定第二批标准。印发《绿色印刷自我声明管理办法》和《绿色印刷标准管理办法》,加强对自我声明产品的质量抽查。(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

三、大力推进园区和区域循环发展

(一)开展园区循环化改造

制定发布《园区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中期评估及考核验收管理办法》,完善园区循环化改造评估标准,对已实施循环化改造的部分园区进行中期评估;开展25家左右园区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出台《园区循环化改造指南》,开展园区循环化改造专家巡诊活动,组织召开园区循环化改造现场会,推动各地开展园区循环化改造,力争实现50%的国家级园区和30%的省级园区循环化改造的目标。(发展改革委、财政部)推进国家低碳工业园区试点,完善评价指标体系,加强低碳工业园区建设指导。提升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水平。(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展改革委、环境保护部、商务部按职责分别负责)

(二)促进区域循环化布局

把循环经济要求贯穿到国家实施的重大区域发展战略中,京津冀地区重点推动大宗废弃物循环利用及产业与生活系统的循环链接。长江经济带、珠三角地区要以园区循环化改造为重点,把“一带一路”作为国际大循环的突破口,提高资源的循环高效利用水平。对东北等老工业基地加大园区循环化改造力度。研究制定循环经济示范市(县)建设管理及验收规范,开展2015年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市(县)建设工作。(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工业和信息化部)

四、推动社会层面循环经济发展

(一)构建再生资源回收体系

1. 完善社会回收体系。

落实《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中长期规划(2015~2020)》,推动建立多层次、多渠道、多元化的覆盖城乡的回收体系,选择部分有条件的地区开展废电池回收试点工作。继续推进全国公共机构和中央国家机关废旧商品回收体系建设。积极推动垃圾分类回收。(商务部、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国管局、环境保护部)

2. 探索回收新方式。

推动和引导回收模式创新,探索“互联网+回收”的模式及路径,积极支持智能回收、自动回收机等新型回收方式发展。鼓励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信息管理公共平台等现代信息手段,开展信息采集、数据分析、流向监测,优化网点布局,实现线上回收线下物流的融合,搭建科学高效的逆向物流体系,推动企业自动化、精细化分拣技术装备升级。(商务部、发展改革委)

(二)提升再生资源利用产业化发展水平

1. 建设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

制定出台《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中期评估及考核验收管理办法》,对部分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开展中期评估。开展第六批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建设。(发展改革委、财政部)

2. 规范报废汽车拆解利用。

加强报废汽车回收拆解监管工作,促进老旧汽车淘汰,做好老旧汽车报废更新补贴政策有关实施工作,引导报废汽车回收拆解企业完善回收网络、拓展服务功能,探索建立相关激励机制,促进报废汽车有效回收。修订完善汽车产品回收利用技术政策,加强与再制造回收体系的衔接。(商务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公安部、工商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

3. 提高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利用水平。

对《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目录》进行跟踪评估,研究改善基金补贴方式。制定废弃电器电子产品资源化利用相关标准,规范废弃电器电子产品资源化利用行为。开展电器电子领域生产者责任延伸试点工作。制定发布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技术政策,加快制定废旧铅酸电池回收利用管理办法。(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环境保护部、工业和信息化部按职责分别负责)

(三)积极稳妥推进再制造

1. 实施“以旧换再”试点。

开展2015年再制造产品“以旧换再”试点,适时扩大试点范围。启用“以旧换再”管理信息系统,对购买再制造产品并交回旧件的消费者进行补贴。(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商务部、质检总局)

2. 深化再制造试点示范工作。

对部分汽车零部件、机电产品及再制造服务业试点进行验收,继续推进各类再制造试点,加快再制造产业示范基地建设。鼓励废旧轮胎翻新。加强石油、矿山、铁路、办公设备等领域再制造技术交流和产品推广应用。加快实施高端再制造、智能再制造、在役再制造。(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按职责分别负责)

3. 研究完善再制造产业相关政策。

研究制定促进再制造服务业发展的意见,研究落实保险领域支持再制造产品推广的政策机制。复制推广上海自贸区全球维修经验和方法,探索开展部分品种可再制造部件的进口。进一步完善再制造行业管理制度和标准体系。(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商务部、环境保护部、海关总署、质检总局、保监会)

(四)推进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

制定出台《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试点中期评估及考核验收管理办法》,对部分试点城市开展中期评估。开展第五批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试点。推动公共机构餐厨废弃物处理利用,实施中央国家机关餐厨废弃物就地资源化处理利用项目。(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环境保护部、农业部、国管局)

(五)加强污泥处理处置设施建设

继续开展污泥资源化利用工程示范,实施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示范项目评估,推广污泥经厌氧消化产沼气或好氧发酵处理后资源化利用,按照国家有关标准用于土壤改良、园林绿化等。(住房城乡建设部、发展改革委)

(六)开展生产过程协同资源化处理废弃物试点评估

选择部分已进行协同处理的水泥企业开展试点及评估工作,研究制定水泥窑协同处置废弃物行业规范,明确技术路线。(工业和信息化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发展改革委、环境保护部)

(七)实施绿色建筑行动

1. 推进建筑节能降碳。

在政府投资的公益性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绿色建筑标准强制执行范围。提出城镇建筑能效标准提升路线图,完善分地区、分类型的建筑能效指标体系及节能量核算办法,推动建立覆盖全国的省级公共建筑能耗监测平台。开展高标准建筑节能示范区和超低能耗绿色建筑试点工作。力争完成北方采暖地区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面积1.5亿平方米。(住房城乡建设部)

2. 推进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

研究起草《关于加强建筑垃圾管理及资源化利用工作的指导意见》、《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试点方案》。开展建筑垃圾管理和资源化利用试点省建设工作。鼓励各地探索多种形式市场化运作机制,创新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领域投融资模式。(住房城乡建设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

3. 积极开展墙材革新工作。

印发《关于加强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管理的通知》,研究修订新型墙体材料目录,加强分类指导,引导新型墙体材料健康发展。研究推进“十三五”墙材革新工作思路。(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农业部、国土资源部)

(八)推进全面节水

研究提出落实节水优先战略的意见。编制“十三五”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推进节水型城市、企业、公共机构节水型单位、节水型小区建设。完成第一、三、五批37个国家节水型城市的复查工作,指导各省做好国家节水型城市创建工作。加强第一批和第二批105个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的监督管理,印发评价标准和管理办法。推动建筑节水、雨水利用与中水回用,推进海绵城市建设。修订《城市供水管网漏损控制及评定标准》,加快对使用年限超过50年和材质落后供水管网的更新改造,督促用水大户定期开展水平衡测试,严控“跑冒滴漏”。制定终端用水装备的节水设计规范,推动水效标识管理,加快出台《用水效率标识管理办法》,实施水效标准提升计划,推广节水器具。(发展改革委、水利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质检总局按职责分别负责)

五、推行绿色生活方式

(一)传播循环经济理念

1. 开展节俭养德全民节约行动。

继续办好“俭以养德节约之星”专栏和“节约之星”发布厅。开展“循环经济推广行动”、“建筑节能行动”、“低碳节能绿色流通行动”、“人人节水行动”、“交通节能行动”。通报表扬节俭养德全民节约行动先进单位和个人,推广成功经验做法。(中宣部、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水利部、商务部、交通运输部)

2. 推动循环经济进校园。

在全国高校开展第二届公共机构节能宣传作品征集活动、2015年节能宣传周活动。开展全国中小学节水教育社会实践基地建设和节水辅导员培训,在中职德育课程中进一步强化循环经济教育内容,指导高校结合实际制定评价办法,将学生日常节俭、环保行为作为学生评奖评优的重要参考。鼓励高校设置循环经济相关专业。组织2015年全国青少年科学调查体验活动。(教育部、中国科协、发展改革委、中央文明办、团中央)

3. 建设国家循环经济教育示范基地。

开展第三批教育示范基地试运行考核。组织第五批教育示范基地建设。(发展改革委、教育部、国管局、财政部、旅游局)

(二)推行绿色采购

发布《公共机构节能节水技术产品参考目录(2015)》,严格执行强制或优先采购节能环保产品制度,制定相关实施细则,提高节能节水再生利用产品的比重。组织党政机关和公共机构带头购买新能源汽车,推进办公区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财政部、环境保护部、国管局、发展改革委)

六、强化组织保障

(一)完善法规规章

研究完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相关制度,营造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法制化营商环境。研究起草《餐厨废弃物管理与资源化利用条例》,明确餐饮企业、回收和利用主体的权利义务,严格执法,杜绝“地沟油”、“垃圾猪”。研究起草《节约用水条例》,全面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建立健全覆盖省、市、县三级行政区域的用水总量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指标体系。完善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方面的相关制度,加强对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管理,规范报废机动车零部件再制造。研究出台《强制回收的产品和包装物名录及管理办法》,构建押金回收制度,提高价值低、难回收再生资源的回收利用率。(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商务部、水利部、法制办、工业和信息化部)

(二)健全标准和认证体系

制修订工业、服务业领域取水定额国家标准和用水产品水效国家标准。继续开展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工作,编制循环经济标准化示范实施方案,探索循环经济示范工作。开展园区循环经济绩效评价、固体废物分类及利用、水的分类使用、废气综合利用、能源梯级利用等方面标准的研究制定。加强对循环经济相关领域的检验检测、建立认证评价服务体系,夯实质量评价技术基础,支撑循环经济产业创新发展。(质检总局、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

(三)构建统计评价体系

进一步完善全国及分区域主要物质资源消费量的测算方法和循环经济综合评价方法,建立以资源产出率、资源循环利用率等为核心的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测算2014年全国循环经济发展指数。(统计局、发展改革委)

(四)增强技术支撑

制定《循环经济科技创新总体方案(2015~2020)》。完成《废物资源化科研成果目录》,发布一批循环经济最新科技成果,推动成果转化应用。征集第二批国家鼓励的循环经济技术、工艺和设备名录。按照深化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的要求,通过优化整合后的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体系支持符合条件的重点行业和城市循环经济技术模式研究与集成。支撑循环经济领域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全面落实,鼓励引进与循环经济相关的先进设备和技术,加强该领域国际合作。(科技部、发展改革委)

(五)加强政策引导和支持

研究完善《环境保护专用设备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节能节水专用设备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环境保护、节能节水项目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推进调整完善资源综合利用产品及劳务增值税政策。(财政部、国税总局、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对符合循环经济发展要求的企业和项目,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规定、市场准入标准、达不到国家环评和排放要求的企业和项目,严格限制任何形式的新增授信支持。鼓励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对循环经济相关领域技术改造等方面的信贷支持。加快研究绿色债券、市场化碳排放机制等正向激励的绿色金融政策。(人民银行)

(六)强化监督管理

1. 示范试点单位验收。

完成国家两批循环经济示范试点验收,总结典型经验,加大推广力度。(发展改革委、环境保护部、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商务部、统计局)

2. 强化监督检查。

篇4:教学大循环计划

近日,浙江省政府印发了《浙江省循环经济“991”行动计划(2011-2015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谋划“十二五”时期循环经济发展路径。发展目标:2015年完成循环经济试点省建设

这份约7000字的《行动计划》提出,浙江省实施循环经济“991”行动计划的目标是,到2015年,全省循环经济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循环型产业形成较大规模,资源利用效率和再生资源利用水平显著提高,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绿色消费理念深入人心,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基本形成具有浙江特色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全面完成循环经济试点省建设。积极争创全国循环经济发展示范区。

《行动计划》给出了明确的目标数据。到2015年,全省资源产出率比2010年要提高15%,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比2010年降低18%,万元生产总值用水量下降到78立方米,单位建设用地生产总值比2010年提高20%。

被誉为“静脉产业”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也将得到全面推进,工业、农业废弃物以及生活垃圾的利用水平将不断提高。《行动计划》明确,到2015年,全省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要达到94%,县以上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要达到95%,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0%,规模畜禽养殖场排泄物综合利用率达到97%。

循环经济“991”行动计划

《行动计划》中提出的“991”,意为发展循环经济九大领域、打造九大载体、实施十大工程。

九大领域包括着力发展循环型工业、加快发展生态农业、引导发展循环型服务业、积极培育支撑循环经济发展的新兴产业等。

打造循环经济九大载体的目标包括:打造一批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和乡镇、建设一批示范基地和园区、培育一批示范企业、枸建一批循环型产业链、创建一批“绿色系列”、认证一批循环经济产品、推行一批典型模式、推广一批适用技术、制定一批标准和规范。

根据安排,浙江省将以杭州市建设全国低碳城市试点、宁波市建设全国循环经济试点城市等为契机,加快推进国家级循环经济试点示范城市建设,着力培育一批省级循环经济示范市、县、乡等;推进绍兴滨海工业园区国家级循环经济试点园区建设,加快推进台州湾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建设。

“十大工程”涵盖节能减碳工程、“城市矿产”开发工程、农业资源循环化利用工程、水资源综合利用工程、产业园区循环化改造工程、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程、再制造产业化工程、污泥和垃圾资源化利用工程、关键技术突破工程、绿色消费促进工程等。

以“城市矿产”开发工程为例,浙江省将以报废机电设备、电线电缆、家电、汽车、手机、船酸电池、塑料、橡胶等“城市矿产”资源的循环利用、规模利用和高值利用为重点,加快推进“城市矿产”基地建设,力争建成若干个国家级和省级“城市矿产”示范基地。

根据《行动计划》,浙江省将进一步健全餐厨废弃物回收体系,通过政府投入扶持、民间融资参与等方式建设餐厨废弃物处理示范工程,积极开展餐厨废弃物综合利用工艺和设备的研发,推动全省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

据了解,为强化保障,建立健全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法规体系,浙江省将制定或修订《浙江省循环经济促进条例》、《浙江省资源综合利用条例》、《浙江省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促进条例》等循环经济领域的地方性法规。

推进循环经济领域体制机制改革也被提上议事日程。未来四年,浙江将加强环保准入和能效标准管理,对达不到环保和能耗要求的产业项目将不予审批;全面推进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宅基地空间置换改革,探索建立低效利用土地退出机制。

此外,浙江还将积极推进居民生活用水阶梯式水价制度,探索建立水权制度和饮用水源生态补偿机制。

篇5:生态循环养殖计划书

一、养殖模式设计

饲料养殖肉鸡→肉鸡粪便处理后加配合饲料养猪→猪粪生产沼气→沼渣培

养食用菌、沼液肥塘养鱼。

二、养殖规模设计

庭院生态循环养殖要注意各种养殖畜禽以及鱼类的恰当比例。据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的研究结果表明:鸡粪养猪,每头猪平均需鸡粪220—250公斤;肉鸡的产粪量,平均每只为3公斤。根据他们三年的生产实践经验:饲养2000只鸡,配养20头猪,兴建20立方米的沼气池和10亩水面的鱼塘,是基本合理的。

三:饲养流程设计

1.养殖肉鸡:农家庭院科学养鸡,是采用家庭密集圈养的办法,和农村传统放养的方法完全不同。家庭密集饲养,是饲养优良的品种,选用优质的饲料,进行科学的饲养管理,在不大的房舍里饲养更多的肉鸡,生产更多的蛋。由于养鸡生产周期较短,鸡生长快,产蛋多,饲料的利用率高,所以庭院养鸡是活跃城乡商品市场不可忽视的经营项目;同时也是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户收入的一条很好的脱贫致富的途径。(具体饲养方法以后再述)1.鸡粪处理后养殖良种猪:鸡粪之所以能够用来喂养猪或其他畜禽,主要因为饲料在鸡的消化道停留的时间仅4小时左右,其中有很多营养物质未来的及消化吸收,就被作为粪便排除体外。据北京市营养源研究所分析,干鸡粪粗蛋白含量为27.25%,真蛋白为13.10%,粗纤维为13.06%,无氮浸出物为30.76%,另外还含有多种维生素,特别是B族维生素含量较为丰富。但鸡粪气味难闻,适口性差;且含有多种细菌,需经过处理消毒处理后才能作为饲料饲养畜禽。(具体饲养方法以后再述)

2.生产沼气:养猪过程中的代谢物(粪便)可以直接进入沼气池生产沼气。沼气生产不单是生产了沼气,它还对农业生产中的肥料、饲料的生产与利用及农村生态环境的改善具有重大的意义。(具体操作可以与农技部门联系)

3.沼渣培养食用菌:食用菌是一种异养型的植物性次级生产者,它对有机废弃物的转化生产率很高,所以产品产出量大,如100公斤稻草可以经过转化生产

40---100公斤凤尾菇。

4.沼液肥塘:生产过剩的沼液可以直接排入塘中,培肥水质,提高水中有机物质含量,用以生产各种鱼类。

四.养殖效益分析

庭院生态循环养殖是以沼气为纽带,将物质的能量多次利用,降低养殖成本,提高养殖效益的一种养殖方式,实践表明:

1.提高了氮素的利用率。单独养鸡,只能利用饲料中氮素的45%,单独养猪只能利用75%;而经过多次利用后,氮素的总利用率可达93.6%。

2.有机物中的碳素的利用也有较好的效果。猪粪作为沼气原料,碳素的转化率为23.4%,转化甲烷的有效转化率为14.9%。

3.沼渣种蘑菇,每平方米产蘑菇0.45公斤,同用牛粪直接种蘑菇的产量相近。

4.饲料能经过多次利用,从鸡饲料到蘑菇,能量的总利用率为90.4%,比单纯养鸡提高26.274%。

5.沼液肥塘可以培肥水质,增加水中的有机物质,提高水产品的品质。

6.从经济效益来看,单位投资的产投比,综合利用的为1.7,单独养鸡的为

1.21,单独养猪的为0.96。据江苏省来安县的实验,1000公斤玉米经过多次利用,可以转化为鸡蛋500公斤和猪肉200公斤,价值增长4倍;将菌糠饲料加入配合饲料中饲喂畜禽,可节省饲料粮40%。

综上所述,庭院生态循环养殖是一项降低养殖成本,提高养殖效益的好方法,是农民脱贫致富的好途径。

设计人:陈作胜

篇6:呼吸循环内科2013年工作计划

呼吸循环内科在2013年里将积极按照医院工作目标任务的要求来开展工作。认真以“三个代表”和“十八大”精神为指导,认真坚持新时期卫生工作方针,在院长的直接领导下,根据我科的实际情况,突出“抓改革,更观念,转职能,改作风,狠抓实干”为重点,在全科医务人员的努力下,去年已超额完成了科室的本质工作,现将下2013年的工作计划汇报如下:

(一)、医疗服务工作

呼吸循环内科将坚持 “以病人为中心”,开展 “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切实加强“诚信”服务,规范医疗卫生服务行为,提高医疗服务质量;认真加强全科职工的医德医风教育,杜绝收受“红包”、“开单提成”、“回扣”、乱收费等不正之风的蔓延,使广大医务人员树立起“责任重于泰山”的责任意识。

(二)、人才培养工作

我科将继续加强人才培养工作,首先为加速人才培养,优化了人才结构,构筑了人才高地,人力资源配置合理,根据学科建设的需要,积极引进高素质人才两名,吸收1名重点本科毕业的护理人员,使科室达到合理人才梯队结构,“十二五”期间,科室立足后备骨干力量的培养,注重培养专业方向和专业之间的配合,形成了“梯形”人才结构,将计划继续引进本科以上学历的医护人员各两名。为加强技能的培训,提倡积极参加国内和国际学术交流,运用现代化管理理 1

念和管理方式,使科室进入良性发展的现代化管理的快车道。要促进学科带头人专业创新能力和科研管理能力的提高。发现、培养一批有潜力的中青年医师、护师,为科室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做好人才储备。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学术氛围。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积极创造留住人才和人才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并创造条件吸引人才,坚持以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切实稳定医护队伍。

(三)学术工作

本科室将继续外派医护人员到省外知名医院进修学习。通过学习,提高他们的医疗业务水平,他们也将所学的先进理论、先进经验、先进技术应用到实际工作中,也起到了学科带头人的作用,同时使医院的业务收入明显的上升,立足冠脉造影及支架植入术的顺利开展。

(四)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

呼吸循环内科将继续积极组织落实学习核心制度,尤其是首诊负责制、三级查房制度、疑难病例讨论制度、会诊制度、危重患者抢救制度、医生交接班制度、查对制度、病历管理制度、临床用血审核制度等相关医疗质量管理制度。科室对医护人员进行医疗质量管理制度的相关培训。不定期举行全员质量管理教育,并纳入专业技术人员考试内容。对违反医疗卫生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及技术操作规程的人员进行个别强化教育。科室医疗质控小组应定期组织本科的人员学习卫生法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及医院有关规定。医疗质量管理小组定期对各类医务人员进行“三基”、“三严”强化培训,达到人人参与,人人过关。将把“三基”、“三严”的作用贯彻到各项医疗业务

活动和质量管理的始终。医护人员人人掌握徒手心、肺复苏技术操作和常用急诊急救设施、设备的使用方法。质量与安全质控小组每周进行检查,每季度进行一次检查总结,并与绩效挂钩。质量与安全质控小组将不定期考核医护人员核心制度的执行情况,要求加强核心制度的贯彻及监管,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整改。重点对三级查房制度,每月不定期对各科室的工作进行检查,包括处方书写、科室各种登记记录。今年计划诊治住院患者超过两千人次,治疗有效率再增加,无医疗事故及医疗纠纷发生。计划全年的病历书写甲等病历在97%以上,病历归档率达100%,也使我科的医疗质量得到质的飞跃。

(五)、卫生防疫工作

传染病管理在这一年中,我科将认真贯彻了《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急条例》,坚持了门诊登记和疫情自查制度;建立建全疫情报告制度,使我科的传染病工作的登记、报告及时和准确率均达100%;今年我科认真坚持计划免疫工作。在上级业务部门的指导下,继续加强对地慢病的防治工作。

(六)、引进医疗设备工作

今年我科计划引进排痰机、床旁多功能监护仪、中心静脉压监测仪、肺功能检测仪多种医疗设备,以便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七)、医疗技术工作

本科室要积极抓住本医院将晋级三级乙等医院的契机,进一步转变观念,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就医需求。工作思路:以医疗为中心,内抓管理,外拓市场,引进优

秀人才,增添新设备,改善旧设施,并以优质高效的人性化医疗技术服务,为勃利县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健康保障。2013年我科的方针目标是:加强医护技能,完善设施设备,提高两个效益为实现目标。主要任务是:加强医护人员的技术培训和管理,加强“三级”“三严”培训和考核。本科室将继续研发新项目,同时继续加大急性心肌梗塞急救新技术的开展,即开展瑞替普酶药物更快速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塞的治疗新方案,并将继续开展严重的心律失常电复律应用工作,加强急性心肌梗塞急诊急救的工作力度,2013年计划引进新活素治疗顽固性心衰病人,还将与上级医院联手开展临时起搏器及永久起搏器的安装治疗工作以及冠脉造影和支架植入技术,以更好的为勃利百姓造福。

总之,2013年的奋斗目标已经确定,任务艰巨,全科医护人员已充分认识到面临的严峻形势,在思想观念要有大幅度的转变,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认真落实各项指标,加强基础管理,完善各项制度,严格监督检查,确保各项医疗技术服务达标,基础资料完整。全科将携起手来,知难而上,顽强拼搏,为实现制定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循环呼吸内科

篇7:循环生态农业园区项目计划书

目录

一、项目概况

二、背景及政策支持

三、项目必要性

四、建设条件

五、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六、经济效益分析

七、说明

八、还款计划

一、项目概况

1、项目名称:循环生态农业园区项目

2、建设性质:新建

3、项目业主:郭小波

4、建设内容:

(一期):

利用现有土地15亩,建设周年生产的标准化出菇棚,以及原料仓库、保鲜库、成品仓库、办公设施等;

(二期):

租用村民闲置土地50亩,建设蔬菜大棚,实现周年生产,同时也将菌渣转化为有机肥,节约了成本、提高了蔬菜的产量与质量。

5、建设地址:四川省宜宾市长宁县双河镇笔架村

6、投资估算(一期):

总投资200万元,固定资产投资100万元,流动资金100万元。

7、经济效益(一期):预计年实现销售收入可达320万元,年获利润100万元。

二、背景及政策支持

我项目地址位于素有宜宾后花园之称的长宁县,毗邻国家级风景区蜀南竹海,这里土地肥沃、气候温和,加之工业相对落后,环境不受污染,为各种食用菌的栽培提供了优越的环境。现在人们已经从以吃饱、吃好已普遍过渡到吃健康的总趋势长宁县食用菌培育基础雄厚,并且技术较为成熟,每年有大量农民自发培育,但市场经营差,没有形成规模优势,所以建设此项目十分必要。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民收入迅速提高,对农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农业要向集生产、加工、销售功能为一体的现代化农业方向发展,做到加工规范化,销售品牌化,产品无公害绿色化。食用菌自古以来就被称为“山珍”,现视作为“绿色食品”。

食用菌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菇类蛋白质的含量高于一般蔬菜,含有人体不可缺少的多种必须氨基酸和多种活性矿物元素。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的食用菌生产技术逐步提高,基本上能实现无公害化生产。新鲜食用菌可在市场上直接销售,也可经过初加工异地销售。我国在十二五对食用菌产业提出了以下发展目标,所以我们要抓住机遇,运用自身科学技术,最大程度的发挥地理优势和原料优势,为食品安全做出自己的贡献。

摘录资料:

根据党中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综合考虑未来五年食用菌产业发展趋势和条件,“十二五”时期要努力实现以下发展目标:

1、食用菌生产保持平稳增长,重点提高单产水平,2015年全国食用菌总产量达到3200万吨,平均年增长率为8%。

2、食用菌品种结构进一步优化,增加珍稀优质品种产量,达到占总产量的15%;贯彻“西部大开发战略”,西部地区产量大幅度增长,达到全国总产量的20%;在提高单产的基础上,产品与产值之比进一步提高。

3、提高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加快推广先进实用技术,科技进步对食用菌增长的贡献率有所提高。

4、对农林废弃物(包括农作物秸秆、锯木屑、修剪下来的树枝、棉籽壳等)的使用量平均每年增加10%,2015年总量达到3900多万吨。

5、食用菌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进一步提高,标准化生产能力显著提升,基本实现无公害生产,绿色产品达到占总产量的30%,有机产品占5%。

6、食用菌出口金额2015年达到17亿美元。

7、大力发展食用菌专业合作社组织。

8、继续深入开展“小蘑菇新农村行动计划”。“行动村”、“示范村”在现有的278个的基础上增加250多个,总量达到或突破550多个。

三、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人们的消费所趋

食用菌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富含维生素、多酶类和无机盐,以及各种多糖体的高级食品,因此,被誉为健康食品或保健食品,更有专家称之为“完美的食品”。食用菌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

食用菌的营养成分介于肉类和果蔬之间。据测定,食用菌所含的蛋白质约为干物质的30.25%,按鲜菇计算,其含量约为4%;常见蔬菜的3~6倍。而食用菌的蛋白质利用率高达75%,大豆蛋白质的利用率只有43%。

食用菌是生产氨基酸的一种十分重要生物来源。它含氨基酸的种类高达19种,人体必须的8种氨基酸也较全,而且都是L-型氨基酸,易被人体吸收利用。除此之外,还含有十几种稀有氨基酸,更有利于人体对食品及氨基酸的平衡利用。

另外食用菌含有较高的各类维生素和矿物质也是人们对食用菌情有独钟的原因。

2、自身的价值体现和致富所需

在三年的大学生活中,大部分时间是在田里摸爬滚打的。本来是生物技术专业的,但是由于我的兴趣和抓住了各种机遇,在农业上面还是学到了一些东西,特别是食用菌的栽培和大棚蔬菜的种植,在校期间就栽培猴头菇、租地种植大棚蔬菜、种植水果玉米和甜糯玉米。我现在就职于内江水稻科技开发中心,从事于水稻品种开发和技术科研。由于国家现在大力发展农业、十二五期间对食用菌提出了具体的指标和要求、我县也在大力发展现代化农业,所以必须抓住这次难得的历史机遇,实现自身价值和创造财富、带动周边农业发展、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提高村民收入、促进社会和谐,于国、于民、于己都是很好的机遇。

四、项目建设的意义

1、开发新型食品的需要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和世界卫生组织(WTO)的要求,新食品资源的开发应符合“天然、营养、保健”的原则,而食用菌就符合这一原则。食用菌具有这三种功能:第一,营养功能,它含丰富的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核氨酸和磷、钙、铁等营养成分。第二、生理功能,食用菌所含的多糖具有抑制肿瘤等功能,一些活性物资能参与人体的代谢,维持、调节与改善体内环境的平衡,所富含的多糖可以作为一种生物反应调节剂(BRM)提高人体免疫力,降低胆固醇,治疗脑心血管疾病,增强人体防病治病能力,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作用。第三,嗜好功能,食用菌可以使用炒、炖等烹调手段,使菜肴色、香、味具佳,口感味道皆好,适口性强,可以刺激食欲。因此,食用菌被人们列入人类除动植物食品之外的第三类食品,既菌类食品。

2、发展食用菌是化害为宝,废物利用的需要

食用菌生产经过几十年的努力,驯化的品种基本上均可采用有机废料生产,特别适合农业生产,可以就地取材,变废为宝,兴菌成业。据调查,我国每年生产

4.5亿吨粮食的同时,也生产5.7亿吨多的秸秆。这些秸秆除25%左右用作饲养外,只有极少部分用作菌类生产,大部分被焚烧还田,造成一定的环境污染。此外,禽畜粪便、部分工业废料、木屑等也可适用于食用菌栽培,这些资源大多没有被利用,不但污染了环境,也是一种资源浪费,若这一巨大的生物再生资源有30%用来栽培食用菌,即可生产出2亿多吨鲜嫩可口、营养价值高、具有保健性的食用菌,其栽培废料可用作肥料、饲料和沼气池发酵料等,一举多得。

五、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一期)

该项目总投资200万元,其中固定资产100万元,流动资金100万元。

(一)固定资产投资100万元

1、土建工程77万元。其中:出菇棚占地面积15亩,建厂房:15亩×3万=45万元;宿舍、办公室、厨房、厕所建设:9万元;道路硬化、水路、电路强化共计5万元;仓库(原料、鲜产品)11万元;菇厂建设7万元。

2、设备投资18万元。其中:设备购置费15.34万元;设备运输、安装调试

2.7万元;

3、其他费用3万元。包括项在建厂期间所需的各种不可预见的费用等。

(二)流动资金:100万元

用于支付工人工资、进购原料等基地运作所需资金。

六、经济效益分析

1、一期经济效益分析

预计年实现销售收入可达320万元,年获利润100万元。

2、二期经济效益分析

利用食用菌栽培所产生的菌渣生产有机肥,用于栽培大棚蔬菜;也可以发酵后直接还土用于大棚蔬菜栽培。这样就有利于蔬菜产量的提高和质量的提高,同时节约了成本、改良了土壤,带来了环境和经济的双重效益。

七、说明

目前项目处于种子阶段,但是形势十分紧急,急需资金投入。

1、通过4个月的基地、设备调研已经确定出适于本区种植、市场前景

广阔、技术成熟的栽培品种。

2、已与销售方进行接洽,基地建设迫在眉睫。基地开始动工即签署双

方合作协议,实行先下单、后种植,确保销售渠道畅通、资金流动

快速。

3、与县、镇领导和农产品经纪人协会进行接洽,目前我县正在大力支

持现代农业,我项目计划纳入扶持范围。

八、还款计划

用款年限:五年

篇8:教学大循环计划

当前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持续推进, 我国能源资源需求将呈刚性增长, 废弃物产生量将不断增加, 应对气候变化压力加大, 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更加突出, 必须加快发展循环经济, 从源头减少资源消耗和废弃物排放, 实现资源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 通过循环发展带动绿色发展、低碳发展, 改变“先污染, 后治理”的传统发展模式, 全面提高生态文明水平。

《发展战略及行动计划》指出, 发展循环经济是我国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 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举措, 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发展战略及行动计划》全面总结了“十一五”时期我国发展循环经济取得的成效, 深入分析了今后一段时期我国循环经济发展面临的形势, 提出了“十二五”时期及今后一段时期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总体要求、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

《发展战略及行动计划》提出, 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落实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 紧紧围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以提高资源产出率为目标, 遵循“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 减量化优先”的原则, 以构建循环型产业体系、推动资源再生利用产业化、推行绿色消费为重点, 健全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加快形成覆盖全社会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提高生态文明水平。

《发展战略及行动计划》提出的循环经济发展的中长期发展目标是:循环型生产方式广泛推行, 绿色消费模式普及推广, 覆盖全社会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初步建立, 资源产出率大幅度提高, 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增强。近期目标 (到“十二五”末) 是:主要资源产出率提高15%, 资源循环利用产业总产值达到1.8万亿元。

《发展战略及行动计划》提出循环经济发展的重点任务:

(一) 构建循环型工业体系。在工业领域全面推行循环型生产方式, 促进清洁生产、源头减量, 实现能源梯级利用、水资源循环利用、废物交换利用、土地节约集约利用。

(二) 构建循环型农业体系。在农业领域推动资源利用节约化、生产过程清洁化、产业链接循环化、废物处理资源化, 形成农林牧渔多业共生的循环型农业生产方式, 改善农村生态环境, 提高农业综合效益。

(三) 构建循环型服务业体系, 充分发挥服务业在引导树立绿色低碳循环消费理念、转变消费模式方面的作用。

(四) 推进社会层面循环经济发展, 完善回收体系, 推动再生资源利用产业化, 发展再制造, 推进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实施绿色建筑行动和绿色交通行动, 推行绿色消费, 实施大循环战略, 加快建设循环型社会。

(五) 开展循环经济“十百千”示范行动, 实施十大工程, 创建百座示范城市 (县) , 培育千家示范企业和园区。

《发展战略及行动计划》还从完善循环经济政策, 健全法规和标准体系, 加强循环经济管理和监督, 强化循环经济技术和服务支撑, 建立循环经济统计评价制度, 强化循环经济宣传教育和人才培养, 加强循环经济交流与合作, 加强循环经济组织领导等八个方面提出了发展循环经济的保障措施。

《发展战略及行动计划》要求, 各地区、各部门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 充分认识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意义, 落实责任, 完善工作机制, 加强协调配合, 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 采取切实有效措施, 确保完成各项目标任务, 全面提高生态文明水平。

上一篇:入党转正前表态发言稿下一篇:优秀毕业论文致谢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