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CA 循环在口腔临床护理实训课程教学中的效果评价

2024-04-19

PDCA 循环在口腔临床护理实训课程教学中的效果评价(共8篇)

篇1:PDCA 循环在口腔临床护理实训课程教学中的效果评价

PDCA循环在口腔临床护理实训课程教学中的效果评价

高薇,刘洪,孙静

(盐城卫生职业技术学院,盐城,224006)

摘要

目的:研究PDCA循环在口腔临床护理实训课程教学中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49名护理专业(口腔护理方向)学生作为实验组;51名学生作为对照组。实验组《口腔临床护理》实训教学依据PDCA循环理论开展教学,对照组采用传统方式进行教学统计分析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平均项目操作技能考核与学期综合技能考试成绩问卷调查结果。结果:实验组的平均项目操作技能考核评分与学期综合技能考核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学生认为学习兴趣、实践操作能力、学习主动性、教学质量四个方面认为有明显提高的比例的明显高于对照组,并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口腔临床护理》课程实训教学中通过引入PDCA循环能够有效的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关键词:口腔临床护理;实训课程教学;PDCA循环;教学质量

《口腔临床护理》是护理专业(口腔护理方向)重要的专业课程,通过对这门课程系统的学习,能够使得护生熟练的掌握无菌操作技术、口腔器械消毒技术、口腔四手操作技术、口腔用材料使用技术等多项操作技能,从而为护生能够适应口腔护理的多个岗位打下坚实的技能基础。以往我院对《口腔临床护理》实训教学采取传统的教学方法,也就是教师和实验师首先对实训项目的过程进行讲解,然后学生完成实训内容,书写实验报告。但是传统的实验教学方式不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往往被动、应付式的完成实训项目,教师也对学生实践能力也是知之甚少[1]。传统的教学方式一方面导致学生实践能力达不到开设实验课程的要求,另外一方面教师也不能对实训课程的质量进行有效的控制。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高实训教学的质量,我院从2011年起《口腔临床护理》实训教学中引入PDCA循环理论控制教学质量,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实验对象

随机选取我院2010级护理专业(口腔护理方向)2班(合计49人)作为实验组,1班(合计51人)作为对照组,实验组《口腔临床护理》实训教学依据PDCA循环理论开展教 作者简介高薇,女,副教授,主要从事护理教育和研究工作

学,对照组采用传统方式进行教学。对照组和试验组使用相同的教材、相同的训内容,由相同的教师进行实训教学。1.2 实验组教学方法

在开展实训教学时,首先按照临床科室把《口腔临床护理》分为口腔外科、口腔内科、口腔修复科和口腔正畸科4个模块。每个模块按照疾病分为若干个项目。以口腔内科模块为例,分为牙体病、牙髓病、根尖周病、牙周病和口腔黏膜病5个项目。每个项目按照PDCA循环开展实训教学。

1.2.1 P(Plan)评估、制定计划在开始每个项目的实训教学之前,对护生进行基础实践技能测试,通过测试了解护生对该项目护理的基本情况,了解护生接受能力、操作能力、沟通能力等,结合口腔护理特点研究制定出适合的教学计划。

1.2.2 D(Do)执行计划通过实训项目的内容设计案例,进行利用案例教学将护生分组,每3 人1 组进行实训,采用角色置换教教学,每组3名护生互为医生、护士和病人,模拟真实的诊疗场景,完成所学项目的实训操作。同时为了让护生熟练掌握口腔临床护理操作技能,确保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培养护生自我管理、自我学习的能力,在课后开放实验室,同时把实训操作过程制作成视频,让护生对照反复练习,实验老师轮值指导。

1.2.3 C(Check)效果检查每次进行实训项目训练时,教师通过视频采集系统观察护生的操作流程是否正确、操作手法是否得当,通过课后检查、批阅实训报告等方式及时对护生做出评价,对不足之处进行指正,并记录为平时成绩。每个项目实训课程结束后,进行技能操作考核1次。每次考核后, 对护生操作存在不足之处进行指正。每个学期结束后,进行综合性技能操作考试,对护生的操作过程、操作手法能内容进行详细的评价每个模块的实训教学任务完成后,举办进行阶段性操作竞赛,每组护生3人,进行相关内容的操作,其余护生和教师一起观看护生操作。操作结束后,使用百分制进行评分。在一个实训模块完成之后,教师立刻发放调查问卷,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让护生对老师的教学安排、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评价。

1.2.4 A(Action)处理每个实训项目完成之后,教师都要对学生实训内容、操作能力进行评价,同时针对护生在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的反馈给护生,让护生及时的、有针对性的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处理。同时教师也要在实训项目完成后,对实训教学进行总结和反馈,并且及时的修正和完善教学计划,并把成功的经验和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案作为推动下一PDCA 循环的动力和依据。1.3 对照组教学方法

对照组按传统的方式进行教学,首先由授课教师详细讲解实训项目的目的、操作方法、操作步骤、学生进行分组实验(方法同对照组),并且撰写实验报告。教师平时批改实验报告,并且分别在项目结束时和学期结束时进行实践操作技能考核。1.4 观察指标

统计分析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平均项目操作技能考核与学期综合技能考试成绩,同时在学期结束时设计调查问卷,分别比较一个学期后学习兴趣、实践操作能力、学习主动性、教学质量4个方面的变化,每个问题有明显提高、一般提高和无变化三个选项。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 for windows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0.05作为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

2.1 实验组和对照组平均项目操作技能考核与学期综合技能考核成绩比较

实验组的平均项目操作技能考核评分为(79.48±15.48)分,而对照平均项目操作技能考核评分为(70.59±13.61)分,实验组的平均项目操作技能考核评分成绩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05,P<0.05)。实验组的学期综合技能考核评分为(83.31±18.54)分,对照组为(74.23±17.52)分,实验组的学期综合技能考核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56,P<0.05)。

表1 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报告和实验考核比较(实验组 对照组 T P

平均项目操作技能考核 79.48±15.48 70.59±13.61 3.05 <0.05

±s)

学期综合技能考核 83.31±18.54 74.23±17.52 2.56 <0.05

2.2 实验组和对照组调查问卷结果比较

通过对两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学生认为学习兴趣、实践操作能力、学习主动性、教学质量明显提高分别占83.67%、77.55%、81.63%、75.51%;而对照组分别为45.09%、55.10%、35.29%、29.41%。实验组在上述4个问题认为有明显提高的比例的明显高于对照组,并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实验组和对照组调查问卷结果比较

实验组

明显提高 一般提高 无变化

学习兴趣 41 6 2 23 20 8 16.17 <0.05

实践操作能力 38 6 5 27 14 10 6.69 <0.05

学习主动性 40 7 2 18 25 8 22.07 <0.05

教学质量 37 10 2 15 16 20 25.39 <0.05

对照组 明显提高 一般提高 无变化

2

P 3.讨论

在我们传统《口腔临床护理》的实训教学模式中,教师的主要功能在于传授实训的目的、内容、方法和步骤,学生在进行实训课程教学的时候,往往是机械的接受教师的讲授,以完成实训内容、撰写实训报告作为实训课程的主要目标,教师和学生对于实训教学质量的反馈甚少,通常教师仅仅通过学期末的实训考试才能了解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这样的教学模式使得教师不能掌控教学质量,不能够及时的发现学生在实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且加以反馈、帮助学生找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其结果就导致了学生在实训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能及时的得到解决,阻碍了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并且因此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我们通过在《口腔临床护理》实训教学过程中引入了PDCA循环理论试图控制实训教学的教学质量,我们研究的结果表明,引入PDCA循环理论的实验组的项目操作技能考核与学期综合技能考核成绩较采用传统教学方式的对照组有着明显的提高,并且差异具有显著性;同时我们还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来比较护生对这两种不同的实训教学方式的主观评价,结果表明,实验组的护生认为引入了PDCA循环理论开展教学后,能够明显的提高实践操作能力,进而提高了实训教学的教学质量,并且能够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

PDCA循环又叫质量环,是管理学中的一个通用模型,最早由休哈特于1930年提出,后来被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博士在1950年加以改进,运用于持续改善产品质量的过程,并且被引入国内用教学质量的监控[2]。它是全面质量管理所应遵循的科学程序。全面质量管理活动的全部过程,就是质量计划的制订和组织实现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按照PDCA循环,不停顿地周而复始地运转。PDCA循环有评估、制定计划、执行计划4个主要的步骤,并且形成一个循环[3]。PDCA循环的主要内容就是不断的总结一个循环内出现的问题以及解

决问题的对策、并且在下一个循环中加以解决[4]。我们的研究结果同样证明,引入PDCA循环后,学生实践操作技能考核较传统模式有着明显的提高,并且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并且较传统的教学模式更加有效的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我们的研究表明,在《口腔临床护理》课程实训教学中通过引入PDCA循环能够有效的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

邓华菲, 成春英, 李雪飞, 等.“学导式”教学法在生理学实验教学中的探讨.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07,(02):89-90.[2]

魏碧蓉.基于PDCA循环的护理本科毕业论文过程管理.中华护理教育, 2010,07(6):264-265.[3]

张献珍, 李艳利, 吴小红.PDCA循环理论在口腔专科护理临床教学中的应用.临床医学工程, 2010,17(8):156-157.[4]

孙秀玲, 王玲勉, 薛晓英.PDCA循环在护理质量控制中的应用.护理研究, 2010,24(2):163-163.

篇2:PDCA 循环在口腔临床护理实训课程教学中的效果评价

摘要:目的 探讨PDCA循环管理在医院优质护理服务评价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3年1月~2014年12月将优质护理评价标准和PDCA循环模式应用在医院临床护理工作中,比较项目开展前后基础护理、健康宣教、整体护理和患者满意度情况。结果 2年间武汉市汉阳医院共20个病区开展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将优质护理服务评价标准和PDCA循环模式应用于病房管理后基础护理得分为(98.25±0.35)分,健康宣教得分为(98.70±1.23)分,均高于开展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258,-3.387;P<0.05)。整体护理得分为从开展前(94.33±5.06)分提高至(94.83±4.9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06,P<0.05);项目开展后患者满意度得分为(93.70±2.1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在日常护理工作中实施PDCA循环管理模式,可以夯实基础护理,改善护理服务,树立行业新风,促进医患和谐,提高患者满意度。促进医院优质护理服务质量可持续性发展,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满意的护理服务。

关键词:优质护理;PDCA循环管理;患者满意度;护理服务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人们对就医感受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护理质量高低直接影响着患者的就医感受。因此,找出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有针对性地改进护理工作,更好地满足患者的需求是护理人员面临的重要课题[1]。如何运用科学的理论提高护理质量,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是近几年护理管理者们一直思考和努力解决的问题。

2014年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提出在全国二级以上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医院进行为期三年的开展优质护理服务评价工作。

“优质护理服务”是指以患者为中心,强化基础护理,全面落实护理责任制,深化护理专业内涵,整体提升护理服务水平,提升患者与社会的满意度。PDCA循环理论作为开展质量管理活动的一种科学工作程序,日益受到了护理管理者们的关注和重视。为了更好的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工作,提高医院护理质量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我院尝试将PDCA循环管理模式应用于临床护理工作中,取得理想效果,现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开展优质护理的20个病区为研究对象,针对护理质量检查标准每月对各科室进行基础护理、健康宣教、整体护理及患者满意度质控检查,对比采用PDCA循环管理方法前后各项指标的检查结果。两组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PDCA管理方法 根据PDCA循环管理方法对各项护理工作的开展情况进行研究、总结,主要内容包括4个阶段8个步骤。4个阶段为:计划(plan)、实施(do)、检查(check)、处理(action)。8个步骤为:分析现状,找出问题;分析各种影响因素;找出主要因素;采取措施,制定计划;执行制定的措施计划;检查结果;标准化;遗留下来的问题转入下一个PDCA循环。

1.3比较实施前后护理质量及患者评价 以医院护理部制定全院护理质量检查分值为标准,包括:基础护理、健康宣教、整体护理及患者满意度。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录入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实施PDCA循环管理前后护理效果比较:实施PDCA循环管理后临床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讨论

美国著名的质量管理专家爱德华?戴明在质量管理理论中提出了PDCA循环概念,又称戴明循环,它是一个质量管理标准化、科学化的循环系统,是不断循环、不断提高、螺旋式上升的过程[2-3]。采用PDCA循环工作方法进行研究、实施和总结,不断发现,不断整改,持续改进,不断提高。我院将PDCA循环管理应用于临床护理工作及优质护理服务评价中,提高了护理质量,同时患者满意度明显提高,以患者为中心的优质护理服务工作有序开展,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现将PDCA循环管理运用方法进行阐述如下。

3.1计划阶段 总结回顾我院前期优质护理开展的情况,成立4个项目质量控制管理小组:基础护理、整体护理、健康宣教、患者满意度。组织学习PDCA循环管理方法的运用,提出将PDCA循环管理模式运用到后期的临床护理工作中并制定具体实施计划。

3.2实施阶段 高素质的护理团队是实现优质护理的保证[4],计划执行前对全院护理人员进行各项质量检查标准的学习和培训,做到人人知晓,共同参与,责任护士将标准有效的运用到临床护理工作中,为患者提供连续全程的护理服务。

3.3检查阶段 落实三级质量控制:①一级质控:各本区采用“群管模式”进行护理质量控制,发挥各小组护士的主观能动性,增强质量意识,提高管理和执行能力。护士长每天抽查科内各项治疗、护理的落实情况,对护士的工作进程实施全面的掌控,方便于管理和护理计划的完善[5]。②二级质控:每月科护士长带领科内质控小组成员,对分管科室基础护理、整体护理、健康宣教、患者满意度进行专项检查督导,注重环节质量,在督导检查工作的同时,互相学习、促进,为提升医院护理质量的整体水平,创建一个信息交流的平台。③三级质控:在护理部带领下,院级各护理质控小组每月集中对全院各病区护理质量进行大检查1次,各小组对发现的突出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整改意见,护理部对各小组意见进行汇总,形成院护理质量情况小结,对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指导、整改并跟踪效果。同时,护理部主任每月不定时到临床科室现场督导,从日常工作中规范各项护理操作及患者服务质量,对存在的问题,现场给予指导纠正,达到提高的目的。

3.4处理阶段 每月由护理部对全院护理质量检查结果及患者满意度调查情况进行汇总并上传院内公众信息网进行公示,同时在护士长例会上进行通报,对检查中发现的突出问题,进行原因分析,提出改进方法和措施,进入下一个PDCA循环管理监控程序,由各质控小组不定时督导检查,追踪落实情况并进行效果评价。

PDCA循环理论作为开展质量管理活动的一种科学工作程序,实现了既往的“检查结果”的护理管理模式向“产生结果的过程和原因”的转变,体现了前瞻性原则,突出了护理质控的前移[6]。现已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并卓有成效,也日益受到了护理管理者们的关注和重视。本研究将PDCA循环管理应用于医院优质护理评价工作中,从重视对疾病的护理质量转向对患者全方位的护理质量[7],为患者提供优质高效的护理服务,促进了优质护理工作的持续、深入开展,有效提高了临床护理服务质量,患者满意度得到了明显提升。

参考文献:

篇3:PDCA 循环在口腔临床护理实训课程教学中的效果评价

1 基本情况

我院是一所妇产科专科医院。平均每年承担50余名大中专学历护生的临床护理教学任务。鉴于临床护理工作繁重、带教老师缺乏教学经验、护生缺乏自我管理方法等不足, 为此, 护理部自2006年开始, 制定出PDCA带教系统, 将PDCA循环管理应用到护生带教中, 取得了良好的临床带教效果, 现报告如下。

2 方法

2.1 计划阶段 (P)

2.1.1 建立有效的组织管理体系

由护理部主任、助理员、护士长组成管理网络, 每季度召开一次临床护理教学管理会议, 确定各级人员任务和职责, 充分发挥其管理职能, 形成良好的教学管理体系, 保证教学管理的有效、到位。

2.1.2 制定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及教学计划

有效的管理起始于规范和制度的健全, 也归功于规范和制度的落实、执行。根据教学大纲的具体要求, 制定切实可行的专科带教计划并装订成册, 组织带教老师认真学习、贯彻执行, 强化统一管理, 保证临床带教任务高质量完成。

2.1.3 带教安排

带教老师应具备护师及以上资格, 大专以上学历, 有扎实的理论基础, 丰富的临床经验, 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慎独和敬业的工作精神, 其中设1名总带教老师, 定期组织讲课及安排专科考试;护生排班采用跟人及跟班两种形式结合排班, 每个护生指定1名带教老师, 主要由该老师负责带教并检查其专科理论及技能的掌握情况。另外交叉与其他老师跟班, 这样在带教效果上既可责任到人, 又可让实习护士能吸取每位带教老师的优点, 同时还可以带动科室护士工作和学习的积极性。

2.2 执行阶级 (D)

2.2.1 加强带教老师的教育和管理

实习前, 护理部召开全体带教老师动员会议, 提高老师对带教管理重要性的认识, 安排实习计划轮转表, 制定实习总要求, 并做到让每个带教老师能深刻领会并熟练掌握带教工作的各项规定。

2.2.2 严格护生教学管理

2.2.2. 1 岗前培训

进入临床实习前, 护理部采用集中统一培训的方法, 对实习护生进行一周的岗前培训, 即由护理部统一组织教学人员负责岗前培训内容公共部分的介绍与训练, 教学方法采用讲课、视听、示教等多种形式。培训内容包括医院简介、职业道德、工作坏境、护士礼仪、护理风险防范、护患交流技巧等, 帮助护生尽快转换角色, 从而更好的投入到临床的工作和实习中。

2.2.2. 2 指导护生及时填写每周临床实习自评表, 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

自评表的内容以教学计划为指导, 周末总结本周学习的成绩及存在问题, 并列定下一周学习计划, 将本周未完成的学习内容转入下一周学习计划中, 指导护生应用PDCA循环法实行自我学习管理, 提高护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2.2.2. 3 教学讲座

每月组织1次教学查房及1次专题讲座, 可以围绕学习要点确定讲课题目。教学查房由科室每位护士轮流进行, 病种为当月住院病例, 护士长、全科护士及护生共同参与学习, 教学查房可以对所查病种从入院到康复出院有较系统的认识, 全科护士可以针对病情进行探讨, 互相学习, 从而让护生从中体会并学习, 护士长也可以通过提问护生检查学习效果, 激励护生主动学习。专题讲座由护理部安排学历较高, 经验丰富, 理论基础扎实, 表达能力强的护师进行, 通过讲课形式传授知识, 讲课完毕鼓励护生提问并解答其疑问。

2.2.2. 4 适时地问

对护生适时提问是督促其学习的最直接的方法, 每位带教老师可以根据跟班护生的理论水平、接受能力, 针对该班次遇到的问题进行提问。护士长在床头交接班时也需对当天的护理重点进行提问, 建立教学提问登记本, 对提问日期、提问同学、提问内容、回答效果进行登记, 同时也鼓励护生向老师提问, 真正做到教和学的互动。

2.2.2. 5 培养护生敬业和慎独的精神

作为临床带教老师, 必须注意护生敬业和慎独精神的培养。帮助他们克服来自工作、学习和社会的压力, 嘱其遵守医院规章制度, 不随意请假、迟到、离岗, 尊重老师及患者, 用主动、热情、细致的工作态度服务于患者, 学会把工作作为自我实现的方式强化工作中的奉献精神。带教老师要从我做起, 做到患者前后、领导前后、多人上班与单独上班时工作态度一致, 从而强化护生的慎独精神, 带教老师还应多关心护生, 多了解他们对带教的要求, 解决他们遇到的实际困难, 做到人性化带教。

2.2.2. 6 培养护生的法律意识

随着社会的进步及人民法律意识的增强, 教学中应指导护生学习法律法规, 树立法律观念, 认识到护理工作中每一个环节都有可能涉及到潜在的法律问题, 因而必须有效地运用法律手段维护护患双方的合法权益和医院的正当权利, 对患者、医院、自己三方负责。入科时认真学习并掌握护理的核心制度, 特别查对制度、交接班制度、分级护理制度等, 学会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在书写护理文书时要求他们及时、准确、完整地进行, 记录上的不及时、不全面、漏记、错记、补记都可能造成医疗纠纷, 通过实际工作中法律意识的灌输, 培养护生更多严谨的工作态度。

2.3 检查阶段 (C)

2.3.1 制定教学管理质量标准, 强化督促检查

为了使教学管理做到持之以恒, 护理部制订了“教学管理质量标准”, 项目包括:组织管理、教学计划、理论讲课、教学查房等, 并按标准组织教学管理组每月进行一次督查, 检查内容全面, 使教学工作质量有标准, 检查考核有依据。

2.3.2 实习鉴定及出科小结

实习鉴定由带教老师填写, 对学生实习期间的表现作出公平的评价, 指出缺点, 以利于下轮学生实习时扬长避短。出科小结由护士长组织, 对实习内容作全面总结, 以了解学生对实习任务的完成程度和老师是否全面执行教学计划的情况, 询问学生对带教老师和教学方法的意见和建议, 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2.4 处理阶段 (A)

护理部根据各项检查结果及时总结、分析、评价, 进入下一个PDCA管理循环。

2.4.1 及时反馈, 持续改进临床教学工作

护理部将检查结果及存在问题及时以书面的形式向带教老师反馈, 提出整改措施, 限期整改并复查, 对教学过程中的不足及成功经验进行交流总结, 保证临床教学质量持续提高。

2.4.2 评选优秀护生和带教老师

对教学进行适当的激励, 以理论、操作考核为依据, 结合双向评价结果, 评选优秀护生和带教老师, 每年评一次, 并给以相应的奖励, 记入个人档案。

3 效果

3.1 明显提高了带教老师的教学主动性和创造性

通过调查显示, 所有的带教老师不再把临床教学作为一项负担, 而是作为一种职责和义务, 老师在注重义务教育的同时又不断加强自身修养, 利用业余时间备课、制作生动的多媒体课件, 课件制作水平及讲课能力逐步提高。

3.2 护生自我管理意识明显增强

临床实习是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护士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相结合的必经途径, 护生通过临床实习周自评表的自评对自己的临床实习进行自我管理, 同时加强了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 不断提高学习能力及临床实习效果, 并增强了法律意识。

3.3 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依据PDCA循环的完整性, 连续性, 周而复始的进行带教, 每次循环都有新的目标, 都能解决一些问题, 使教学质量提高一步, 接着又制定新的计划, 开始在较高基础上的新循环, 稳步提高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姜小鹰, 李小妹.护理管理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6:199-201.

[2]王一锵.护理美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100-104.

[3]王平, 卢岩, 徐朝艳, 等.PDCA循环在我国护理领域应用的进展[J].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3, 20 (4) :47-48.

篇4:PDCA 循环在口腔临床护理实训课程教学中的效果评价

【关键词】PDCA循环理论;口腔科护理教学;效果探讨

【中图分类号】R4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44-5511(2011)11-0246-01

PDCA循环是全面质量管理学中一个非常实用的工具,它是四个英文单词Plan、Do、Check、Act的第一个字母的大写组合。1930年,休哈特(Walter A. Shewhart)首次提出了PDCA循环的构想,但未能得到人们的广泛认可[1]。1950年,美国著名质量管理专家戴明(Edwards Deming)博士将该构想进行重新整理认识,并将其应用于持续改善产品质量的管理过程中,取得了瞩目的成绩,通过其大力宣传,得到了人们的广泛认可[2]。并被人们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在医疗教学系统中,尤其是在临床教学方面,通过引入PDCA循环理论,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3-4]。我们在我院口腔科护理教学中,引入PDCA循环理论,采用对照研究法,对34例实习护生进行口腔科护理教学施教,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总结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2009年1月至2010年1月,来我院口腔科实习的护生共77名,按照自愿的原则,我们选取其中的68名护生作为研究对象,均为女性,年龄19~21岁,平均年龄20.3岁,入科实习前的综合考核评分为71.3±9.5分。均经过了2年的医学基础知识学习。将所有护生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4人,使两组护生在年龄、实习前的综合考核水平(理论知识、操作技能)血型、性格特点等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方法:两组护生入科前均进行综合技能考核,利于本次研究分组,实习三个月后进行再次考核以评价实习效果。两组护生均按照传统的传帮带教学方式进行教学,观察组护生在此基础上,再予以PDCA循环教学,具体方法如下:(1)计划(Plane):按照口腔科护理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等制定详细的教学时间表及每个时间段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梳理传统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实际问题,结合教学目标制定针对性的教学实施方案,即教学计划。通过实习使护生掌握口腔科护理工作流程、各项管理制度、操作技能、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相结合能力,参与口腔科部分护理工作、值班,会写护理文书等。(2)实施(Do):按照教学计划规定的时间、内容、教学目标实施教学。(3)检查(Chenk):每一阶段的教学计划实施完成后,指导老师和护生针对教学计划的完成情况进行客观的教学小结,对规定时间内已经完成的规定教学任务,进行总结,对未能达到教学计划规定的项目如:时间、内容、掌握知识情况等,进行总结。明确该阶段教学方案实施的总体效果。(4)处理(Act): 指导老师和护生共同分析查找未完成的原因,针对这些原因制定相应的措施进行改进,以保质保量完成规定的教学计划。对不能解决的问题,将其作为下一个PDCA循环周期制定教学计划所要解决的问题。(5)重复:按照上述步骤,根据教学计划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制定下一个周期的教学方案。并实施、检查、处理。以此往复。

1.3考核成绩标准:护生实习前后的综合成绩考核,按照理论30%、操作70%的评分标准拟考题,进行考核。

1.4统计学处理: 对文中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5.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护生实习前后综合成绩考核结果:将两组护生实习前后的综合成绩考核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见表1:

从上表可以看出,两组护生通过三个月的实习后,综合成绩均有明显的提高,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但观察组护生成绩提高明显优于对照组护生,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临床教学质量是衡量医院整体技术水平的重要指标,将医院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通过临床教学完整的传承下去,并且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不断的总结、改善,是每个医院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的基础,也是医院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础[5-6]。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科学、先进的管理学理念和方法,是提升教学质量最为重要的捷径。在管理学中,PDCA循环理论及方法是不断改善工作方法、提高工作质量及效率最有效的方法[7],在任何领域,只要运用得当,都能使工作程序不断优化、工作效率不断提高、工作质量持续不断的提升,有效解决管理过程中的发展问题[8-9]。本组研究中,我们通过对34例口腔科护理实习生采用PDCA循环理论进行教学,针对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制定针对问题的解决方案、通过实施方案、检查方案执行效果及分析存在问题、对存在的新问题进行分析处理、再制定针对新问题的解决方案、再实施方案、再检查、再处理的不断循环,使教学过程中所存在的每个问题都能在持续不断的循环中得以分步解决。护生亲自参与每个问题的解决,大大提高了其学习兴趣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使护生在解决教学问题过程中强化了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更深层次的认识了口腔科护理的意义。同时,在不断的循环过程中,带教老师通过和护生一起解决教学问题,将自身的临床护理经验充分传授给护生,使护生获得了更多实践经验。通过三个月的实习,采用PDCA循环理论教学的护生的综合成绩明显优于仅仅采用传统教学施教的护生。总之,PDCA循环理论是一种非常实用的持续改进教学质量的工具[10],尤其是对实践性非常强的口腔科护理专业教学,可以充分激发护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学习的兴趣,值得在临床教学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夏静.PDCA循环在护理科研管理中的应用[J].河北医学,1999,5(4):86-89.

[2]刘卫红.护理临床教学现状与展望[J].护理研究,2004,18(10):1705.

[3]董林,张锦秀. PDCA循环在临床护理教学中的运用[J].西南国防医药,2011,5.21(5):536-537.

[4]陈志美,曾俊,程勤,陈小丽,王莉. 运用PDCA循环培训手术室新护士效果探讨[J].重庆医学,2008,11.37(21):2502-2503.

[5]陈莉涛,甘秀妮,陈柳霞,杜梅,汪学军. PDCA循环在临床教学质量控制中的运用及效果[J].护士进修杂志,2006,4月.21(4):319-320.

[6]张培礴.质量管理的基本方法——循环管理法.护理管理学.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5:250.

[7]王淑英,马向鹰.PDCA管理系统在提高护士业务素质中的应用[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07,24(1):91.92.

[8]阚全程. PDCA循环在医院战略管理中的运用[J].中国医院管理, 2009,29(8):47-49.

[9]周云华. PDCA循环在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基层医药, 2007,14(7):1117-1119.

篇5:PDCA 循环在口腔临床护理实训课程教学中的效果评价

关键词:PDCA循环,护理管理,护理质量

护理工作是整个医院整体医疗工作中的一项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能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医院护理工作水平的高低和医院管理质量的好坏[1]。护理工作不仅与患者的健康和生命有着直接的关联, 能够影响患者对医院护理人员的护理满意度, 而且能在一定程度上对医院的发展带来影响[2]。PDCA循环是一个非常成功的管理学理论与方法, 它在现代管理中应用的非常广泛, 同样也非常适用于医院医疗和护理管理。熟练运用PDCA循环模式, 能够提高医院护理管理的运行效果和管理效率[3,4,5]。本研究于本院2014年6-10月期间实行了PDCA循环管理模式, 旨在探讨和分析PDCA循环模式对于提高医院护理管理质量的效果,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4年1-5月各临床科室的临床护士80名和各临床科室患者250例作为对照组, 其中护士均为女性;平均年龄 (31.3±6.2) 岁;职称构成为:副主任护师5名, 主管护师10名, 护师42名, 护士23名;学历构成为:本科18名, 专科52名, 中专10名;职务 (岗位) 构成为:护士长6名, 高级责任护士13名, 责任护士61名;患者来自于不同的科室, 包括住院的危重患者、手术患者、疑难患者和卧床生活不能自理者。随机选取2014年6-10月各临床科室的临床护士80名和各临床科室患者250例作为观察组, 其中护士均为女性;平均年龄 (31.4±6.4) 岁;职称构成为:副主任护师5名, 主管护师12名, 护师40名, 护士23名;学历构成为:本科20名, 专科49名, 中专11名;职务 (岗位) 构成为:护士长6名, 高级责任护士13名, 责任护士61名;患者来自于不同的科室, 包括住院的危重患者、手术患者、疑难患者和卧床生活不能自理者。两组护士在年龄、职称构成、学历构成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护理质量管理方法

对照组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管理采取传统的管理方法, 如护理部定期组织对护理工作质量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检查, 根据所检查问题的反馈进行相应地整改。

1.2.2 观察组护理质量管理方法

对观察组的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管理采取PDCA循环管理模式。具体方法如下, (1) 计划 (Plan) :建立健全护理质量管理的相关制度和规范相关护理行为。对护理质量检查相关的考核标准进行完善, 按照量化、实用、细化、方便的原则, 对实际临床护理工作起到引导和规范的作用。实行护理质量管理控制三级网络, 即护士长-高级责任护士-责任护士三级, 由护理部组织成立护理风险防范、压疮监控、静脉治疗等管理小组。在全院内根据不同临床科室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每月计划和每周计划; (2) 实施 (Do) :严格将目标管理责任制落实到位, 对在实际工作中每个岗位、每个班次及每个程序所应该承担的任务和责任进行明确, 以实际行动提高护理质量。在护理人员中反复地强调以人为本的护理服务工作理念, 对各个临床科室的基础护理工作进行强化, 对患者病情进行仔细严密的观察, 正确无误地执行医嘱。按照国家卫生计生委最新规范的护理文书书写规范来进行文书的书写, 对护理人员护理文书的书写进行强化和训练, 切实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文书书写水平, 从而不断提升护理文书的书写质量。在实际工作中对年轻护士进行注重培养, 不断加强“三基三严”的训练, 要在护理人员中建立起日有提问、周有查房、月有讲座、季有考试的长效考核机制; (3) 检查 (Check) :按照护理工作质量管理的相关目标, 采取定期检查、随机抽查和自查等各种检查方式, 逐步寻找护理工作质量中所存在的薄弱环节和细节问题; (4) 处理 (Action) :对于检查发现的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 对问题的原因进行深入的探讨和分析并且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并督促落实改进的效果, 彻底纠正不良问题。

1.3评价标准基础护理、护理文书书写质量按照国家相关部门规定的护理工作质量标准进行评价, 满分为100分, 得分达到95分为合格。护士基础理论考试由护理部出题, 满分为100分, 得分达到95分为合格。护理满意度分为非常满意、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4个级别, 总护理满意度= (非常满意例数+满意例数+基本满意例数) /总例数×100%。

2 结果

2.1 两组基础护理合格率比较

对照组合格230例, 不合格20例, 合格率为92.00%;观察组合格245例, 不合格5例, 合格率为98.00%, 观察组基础护理合格率高于对照组,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9.474, P=0.002) 。

2.2 两组护理文书书写合格情况比较

实施PDCA循环管理前后, 分别抽查250例患者的体温单、医嘱单和护理记录单。观察组上述三项指标合格率均高于对照组, 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例 (%)

2.3 两组护士基础理论考试合格率比较

对照组合格64例, 不合格16例, 合格率为80.00%;观察组合格74例, 不合格6例, 合格率为92.50%, 观察组护士基础理论考试合格率高于对照组,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5.276, P=0.021) 。

2.4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情况比较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6.80%, 高于对照组的92.40%,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4.737, P=0.030) , 见表2。

例 (%)

*与对照组比较, P<0.05

3 讨论

近年来, 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体制的不断深入改革, 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服务质量有着越来越高的要求, 护患关系之间对于护理服务的供需有着越来越矛盾的关系, 护理服务的质量是最有效的弱化护患矛盾的关键因素[6,7,8]。PDCA循环模式能够应用在许多领域的管理活动中, 在医院护理质量管理中进行计划、实施、检查和处理等工作的循环, 有利于护理人员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和提高护理工作的质量, 促进护理工作中的各项目标的顺利完成[9,10,11]。

PDCA循环模式的理论在护理服务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其优越性体现在:一方面, PDCA的体验者不仅是患者, 还包括了临床护士, 通过PDCA循环模式发现, 护理人员才是提升护理服务质量的关键因素。另一方面, PDCA循环管理模式的管理方式是以服务护理人员的工作和患者为主, 每个护士的作用都能得到强调。在PDCA管理模式下, 护理管理者不是护士的控制者和权威, 而是加强对护士工作的支持, 加强护士与管理者、护士与护士之间的交流, 在护理工作的各个方面为护士提供指导和培训, 为护士的聪明才智的发挥不断创造和提供条件。护士加深了对工作日程和计划的了解, 更加深刻地明确工作的目标, 自然会主动提高护理工作的质量[12,13]。PDCA循环模式在临床基础护理管理中的运用, 加强了基础护理管理的目的性, 做到有始有终, 不仅对护理现状进行科学调查, 还会提出具体的、针对性的改进措施, 更加强了改进措施的落实和效果的评价, 使临床基础护理质量管理计划性和系统性, 快速地提高了基础护理的管理效能[14,15,16]。PDCA循环在检查的基础上对护理工作中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进行系统的总结, 把工作中成功的经验作为以后工作的标准和制度, 将失败的教训作为下一次PDCA循环的工作重点, 将在护理工作中新发现的服务质量问题转入到下一次的PDCA循环, 不断提高了护理文书的书写质量[17,18]。实行PDCA循环模式管理, 能让管理者加强护士毕业后继续医学教育的重视, 能够为护士不断提供各种各样的学习机会, 使护士学习的积极性得到激发, 因此能提高护士基础理论考试合格率, 提升护士整体基础理论水平[19]。实行PDCA循环模式能够在各个方面提升护理服务工作质量, 因此能够全面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20]。

篇6:PDCA 循环在口腔临床护理实训课程教学中的效果评价

【关键词】PDCA循环管理;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

【中图分类号】R722.1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2-0477-02

动静脉内瘘术作为动静脉内外科手术,主要是将靠近手腕部位的动脉与邻近的静脉进行缝合,从而使吻合后的静脉流动动脉血,成为静脉内瘘[1]。动静脉内瘘术主要用于血液透析治疗。然而在动静脉内瘘术后患者容易出现水肿、感染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我院就PDCA循环管理在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病人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评价,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病例选择标准:将2012年5月至2014年6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98例动静脉内瘘的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所有患者均为采用动静脉内瘘进行血液透析的晚期慢性肾衰竭患者。研究组49例,男29例,女20例,年龄32~60岁,平均为38.9±6.8岁,对照组49例,男31例,女18例,年龄30~66岁,平均为38.3±7.2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患者给予术前、术中、术后、饮食运动等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采用PDCA循环护理方案进行干预,具体为(1)计划阶段,根据患者的术后感染、水肿等并发症情况的个体化差异制定相应的计划,包括饮食、运动、动静脉内瘘术指导等护理计划。(2)执行阶段,向患者及其家属详细讲述动静脉内瘘术、血液透析的过程等注意事项,确保患者熟悉手术全过程,使患者术后学会自我检查内瘘;通过影像技术指导病人进行功能锻炼、预防并发症、保护血管等;对病人的日常的饮食、锻炼、自我检查等方面进行监督,正确引导,做好有病人的沟通工作。(3)檢查阶段,对护理干预的实施人员进行检查,主要包括专业技能的熟悉度、患者并发症的预防和记录情况等项目。(4)处理阶段,将检查阶段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总结,对术后出现的并发症原因进行详细分析,最终制定合适的处理方案。

1.3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3.0进行数据统计,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以a=0.05为标准,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的比较

3讨论

血液透析作为急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肾脏替代的主要治疗方式之一,其关键在于血管通路的形成,而动静脉内瘘是形成血管通路的一种比较满意的手术方式[2]。该种手术方案安全可靠,血流量比较充分,可达到200~300ml/min,同时也减少了多种插管带来的并发症。有临床研究显示,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由于缺乏正确的护理措施,常常会引起水肿、假型动脉瘤、感染、动静脉瘘栓等多种并发症,影响患者术后的健康恢复。而常规的手术护理方案在临床上不能收到满意的效果。

近几年,PDCA循环管理护理方案在临床上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3]。PDCA循环作为全面质量管理体系运转的基本方法,在手术护理方案中有效运用[4]。其中PDCA循环护理方案包括计划阶段、执行阶段、检查阶段和处理阶段四阶段,护理人员首先根据患者自身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这样可以熟悉了解每位病人的术前情况;在这一阶段,引导患者学会自行内瘘检查,以及有效的功能锻炼,这样可减少患者的术后并发症,改善预后[5];通过对患者护理人员护理工作的监督检查工作,可以有效提高PDCA循环管理的效果;最后通过反馈护理中出现的问题,采取最佳的措施给与解决[6]。研究显示,采用PDCA循环管理护理方案干预后患者的水肿、假性动脉瘤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护理方案,而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高达91.8%,收效良好。

PDCA循环管理护理干预可以显著减少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患者的并发症,满意度高,值得临床山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胡志恒,莫国华,韦丽玲等.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失功的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20):1843-1844.

[2]马淑芬,林莉.血液透析146例动静脉内瘘的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2010,05(10):957-958.

[3]陈洁,李淑君,李燕妮等.PDCA循环在消毒供应中心质量持续改进中的应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16):4030-4031.

[4]冯睿婧.PDCA循环管理在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病人护理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4,(14):1271-1272.

[5]李红,何梅,谭君等.早期护理干预对维持性血透患者内瘘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11,26(12):1137-1138.

篇7:PDCA 循环在口腔临床护理实训课程教学中的效果评价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选取2011-2014年聘用养老护理员68例, 性别均为女性,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31例, 年龄33~46岁, 平均年龄 (40.23±3.99) 岁;受教育程度为高中3例, 初中28 例;实验组37 例, 年龄23~47 岁, 平均年龄 (38.54±6.45) 岁;受教育程度为高中5 例, 初中32 例。两组间的年龄和受教育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授课方法:由培训者根据教案进行口授理论和示范操作。 实验组应用PDCA循环法对新聘养老护理员进行为期3 周的岗前培训。PDCA循环法是由美国统计学家戴明博士首次提出的, 是质量管理的基本方法。 包括计划 (Plan) 、执行 (Do) 、检查 (Check) 、处理 (Action) 4 个阶段, 不停地周而复始进行循环[1]。PDCA循环法目前已普遍应用于护理质量管理中, 将其应用于新聘养老护理员的岗前培训中, 有利于增强培训效果, 保证培训质量。

1.2.1 计划阶段 (Plan) :培训前, 对每位新聘护理员进行评估。然后护理部根据评估情况制订相应的培训计划。培训计划包括培训老师、时间、内容、方式及考核方法。 (1) 培训老师。主要由护理部及相关科室负责人和护理临床经验丰富、技术操作娴熟的护理骨干进行教学。 (2) 培训时间。共3周:第一周为职业道德和理论知识培训;第二周操作技能培训;第三周对培训对象进行考核、评估、修正。 (3) 培训内容。包括职业道德、行为礼仪、法律法规、工作制度、岗位职责、感染管理规范、护理文件书写、常用护理操作技术等共10项。 (4) 培训方式。职业道德和理论知识采用观看教学片等多媒体授课方式。护理操作技能的培训采用模拟人。 (5) 考核方法。培训结束后进行理论、操作技能的考核, 采用笔试和操作。考核合格者方能上岗。

1.2.2 实施阶段 (Do) : (1) 讲述机构文化, 培养职业道德。护理员的职业道德会影响到对待老人的一言一行, 护理员主要学习的内容有:职业道德、法律法规、岗位职责、护理制度, 还包括语言行为、仪表举止和交流沟通技巧。 (2) 介绍服务对象的特殊性, 指导护理员接触老人的技巧。老人随着自身生理机能的退化, 各种慢性病的困扰, 容易出现敏感、多疑、固执、焦虑甚至抑郁等心理, 难以与人交往。由护理部负责人详细讲解接触要求、技巧和方法。护理人员要收集老年人的心理信息, 掌握其心理活动, 以便有针对性地开展个体化心理护理[2], 给予老人心理上的支持和帮助。 (3) 学习基本护理知识, 提高专业素质。由护理部采用人社部出版的《养老护理员》教材, 先进行基础知识的讲解, 后演示护理操作技能。在操作技能培训中, 为增强效果, 除采用模拟人外, 也可在机构内选择一名老人扮演病人, 模拟真实场景, 使护理员能尽快地进入角色, 有效地增强培训效果。 (4) 系统学习感染管理知识, 增强护理人员的防护意识。虽然养老机构不同于医疗机构, 但是老人群居生活, 容易发生交叉感染。由机构感染管理负责人讲解基本的消毒方法和隔离措施。如手卫生知识等, 教会护理员正确的洗手方法。在临床工作中自觉遵守医院感染控制要求, 达到既保护患者又保护自己的目的[3]。 (5) 指导病情观察要点, 规范护理文件的书写。病情观察是一项具有科学性、实践性和目的性的认知过程, 是评估中最直接, 最重要的收集资料方法[4]。护理部讲解老人常见疾病的病情观察要点, 学习护理文件书写规范。正确进行护理记录, 可减少护理纠纷的发生。

1.2.3检查阶段 (Check) :培训2周后对护理员进行考核。理论80分以上、操作85分以上为合格, 通过后方可上岗, 否则暂不予安排岗位, 进行再次培训后重新考核, 直至合格。

1.2.4处理阶段 (Action) :在培训中, 可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不断总结分析, 征询被培训人员的意见建议, 据此不断修正、完善。把经验和不足作为推动下一项目或循环的动力和依据[5], 这一点也是PDCA方法的精髓所在。

比如, 曾在问卷调查中发现新护理员对突发意外事件的处理和自身防护比较关心, 笔者就立即增加了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学习。如老人发生烫伤、摔倒、坠床、噎食、走失、自杀等应急处理流程。并采用观看幻灯片、情景演练等多种方式, 提高护理员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

其实PDCA是一个不断循环的过程。所以该方法不仅可应用于岗前培训中, 对于平时工作中发现的问题, 也可使用该方法进行评估和修正。

1.3 统计学方法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进行处理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护理员理论和操作成绩比较应用PDCA循环法培训后, 护理员理论成绩和操作成绩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实验组采用PDCA循环法培训效果优于对照组。见表1。

2.2 老人满意度比较应用PDCA循环法培训后, 老人对护理员服务的满意度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P<0.05)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注:*满意度= (非常满意+满意+基本满意) /总例数×100%。两组满意度比较χ2=4.648, P=0.031。

3 讨论

3.1 PDCA循环法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PDCA是一种程序化、标准化、科学化的管理方式, 能使工作质量逐步得到提高[6]。将PDCA循环法应用于护理员岗前培训后, 护理员的理论和操作成绩与对照组进行比较, 实验组的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 , 提示应用PDCA循环法对新护理员进行岗前培训是可行且有效的。这与孙玉勤报道的结果相一致[7]。应用PDCA循环法进行岗前培训, 按计划、执行、检查、处理的原则进行质量控制。通过质量控制, 适时双向信息反馈, 随时调整和修改培训方案, 使培训工作始终处于良性的运转中, 与对照组应用传统方法比较, 培训质量得到持续性提高。

3.2 PDCA循环法提高了老人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本文发现应用PDCA循环法培训后的护理员与对照组比较, 具有更高的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 爱岗敬业, 有主人翁责任感;仪容仪表规范, 行为举止得体, 服务态度良好, 交流沟通能力得到加强。而老人对服务的满意度较对照组相比得到明显提高 (P<0.05) ;对服务不满意的老人进行原因分析和讨论, 针对现存问题在今后的培训工作中进行改进[8], 满足老人对服务的需求。

摘要:目的:探讨PDCA循环法在养老护理人员岗前培训中的效果。方法:68例新聘养老护理人员中, 实验组37例应用PDCA循环法进行岗前培训, 对照组31例应用传统授课方法, 比较两组培训效果。结果:实验组培训后护理人员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均优于对照组 (P<0.05) , 且老人的满意度也得到提高。结论:运用PDCA循环法对新聘护理人员进行岗前培训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能有效增强培训效果。

关键词:PDCA,循环法,养老护理人员,岗前培训

参考文献

[1]宋琳琳, 马文江.运用PDCA循环模式促进临床路径关键环节的持续改进〔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2012, 29 (3) :179-181.

[2]邓聪颖, 杨柳.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 2009, 11 (21) :32-45.

[3]范文雄.医院新员工岗前培训的实践与体会〔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 2011, 22 (1) :36.

[4]金桂兰, 王学兰.护士交班按形式与内容的改革与体会〔J〕.当代护士, 2005, (8) :83-84.

[5]孙丽萍, 黄俊荣.PDCA循环法在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 2008, 14 (23) :81-82.

[6]王芙蓉, 杨林.PDCA循环在静脉输液患者管理的应用〔J〕.护理管理杂志, 2007, 7 (14) :43.

[7]孙玉勤, PDCA循环管理法在手术室新护士培训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09, 15 (5) :483-484.

篇8:PDCA 循环在口腔临床护理实训课程教学中的效果评价

[关键词]PDCA循环教学法;内科护理学;探讨

PDCA循环教学法是应用科学程序,包括计划阶段、执行阶段、检查阶段、处理阶段。最先由美国著名质量管理专家戴明提出。内科护理学是护理专业的一门临床专业核心课程,内容多,涉及面广,是临床各科护理学的基础,发病机制复杂多样,目前PDCA循环教学法已应用到外科护理学、基础护理学等教学中,教学效果显著。笔者在十余年的教学中,不断总结探索,发现通过PDCA循环教学法应用于内科护理学教学中,不但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成绩也显著提高,现将情况汇报如下:

一、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选择我院2014级三年制大专护理专业学生两个班,共120名,年龄18~22岁,随机分为实验组60名和对照组60名,入校时成绩、一年后期末考试成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学年实验组采用PDCA循环教学法,对照组采用采用传统教学法,其中教材、教学内容相同,由同一名教师授课。

2.教学方法。对照组采用教师讲授、学生被动接受的传统式教学法,实验组分为四个阶段采用PDCA循环教学法。

(1)计划阶段。计划阶段主要了解学生目前现状,做到有的放矢,在学习内科护理学前已学习了人体结构学、生理学、病理学、健康评估等医学基础课程,为内科护理学的教学打好了基础。紧扣护士执照考试大纲要求,把握好本课程的重点和难点内容,制定目标,教研室组织每周1-2次集体备课,及时修改课件和教案,对每个章节的重点难点内容进行集中讨论,采用行之有效的方法加以解决。

(2)执行阶段。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进行教学,通过案例引入、多媒体课件教学、适当配有挂图、视频等方法增加趣味性,对于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内容,通过简化、分解以达到教学目的,并通过在课堂中边学边练,强化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遇到問题及时解决,真正做到在学中练,在练中学,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爱好,课后遇到问题,通过短信、QQ、微信等方法及时加以解决。

(3)检查阶段。每次课前发3—5分钟对上次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提问,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并将检查结果计入平时成绩;每次下课前用5-10分钟,强调重点难点知识,并结合护士执照考试大纲要求,选取历年真题非常有代表性内容进行考核,进一步加深理解和巩固;每一个章节上完,进行小测试,每学期课程结束后进行期末考试,综合成绩包括期末考试成绩占60%,阶段小考占30%,平时成绩占10%。

(4)处理阶段。阶段学习完成后,收集学生信息,对老师进行评价,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等,遇到问题及时反馈,加以改进,从而不断提高《内科护理学》教学质量。

3.统计学分析结果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各项参数以均数±标准差(x(—)±S),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学生根据成绩进行比较,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具体情况见表1.

三、讨论

通过采用PDCA循环教学法,学生学习成绩明显提高。根据教学和考试大纲要求,从计划、执行、检查、处理等阶段结合实际情况,及时总结,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常常出错的地方,及时加以提醒,对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及时分解简化,并同时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活跃课堂气氛,改变传统”填鸭式”教学模式,本研究通过采用PDCA循环教学模式和传统式教学模式进行对照,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这与赵丽红的研究结果保持一致。

通过PDCA教学法的应用,促进教师转变教学思想,规范教学管理。PDCA教学法的实施对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出更高要求,要求教师不但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能充分挖掘学生潜能的能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改变教师由教书(以讲解书本知识为主)向教学(教会学生如何学习)的转变,提高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刘书香,PDCA循环在护士长管理知识培训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08,22(5C):1390-1391.

[2]张淑爱,内科护理学[M].第2版,西安,第四中医大学出版社,2011:1.

[3]应华,吕芳菲,PDCA循环在国内护理学领域应用的进展[J].全科护理,2013,11(1A):83-84.

[4]赵丽红,赵小平,张丽芳等.PDCA循环法在护理学基础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效果[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9):104-106.

作者简介:曹建平(1979-),男,湖南衡阳人,硕士研究生,讲师,医师,从事临床教学与科研。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PDCA 循环在口腔临床护理实训课程教学中的效果评价】相关文章:

pdca循环在临床路径06-04

浅论PDCA循环在技改计划管理中的应用09-10

护理pdca循环04-09

护理pdca循环案例09-20

pdca循环护理案例09-21

pdca循环案例护理09-21

跌倒护理的pdca循环06-03

护理管理pdca循环案例06-19

护理带教pdca循环图06-04

护理pdca循环管理案例06-20

上一篇:邵阳市2004年春季绿化工作总结下一篇:办离职 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