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循环概述教学设计

2022-08-26

第一篇:水循环概述教学设计

水循环教学设计

《水循环和洋流》教学设计

夏官营高中

杨小强

一、课程标准要求: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二、三维目标;

(一) 知识与技能:

1、 了解自然界水循环的主要环节及其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2、 运用世界洋流模式图,分析世界洋流分布的规律。

3、 理解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二) 过程与方法:

1、 运用图解法表示水循环过程,绘制大洋环流模式简图,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空间思维能力及综合处理信息能力。

2、 通过学习水循环和洋流,学会用简结语言表达其对地理环境的意义,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 分析水循环、洋流的地理意义,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学习水循环,使学生能够结合生活实际,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用科学的理论、发展的观点指导个人行为。

2、 增强学生节水意识,树立科学的资源观。

3、 通过物质运及其规律学习,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使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人类要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

三、教材分析

水有三态变化,在组成地理环境各要素中,水是最活跃的因素之一;对于人类来讲水的作用重大。

地球上各种水体都处于不断循环运动中。陆地各种水体不仅自身都有各自的运动系统和运动规律,而且它们之间又彼此联系、相互制约,共同构成了一个较大的循环系统,而这一循环系统仅是全球水循环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节第一部分讲述了陆地水的组成及主要水体类型;第二部分讲陆各种水体之间相互转化运动、相互转化关系;第三部分说明了陆地水的更新,即阐明了全球水循环运动的过程和律;第四部分从水循环运运的角度讲述水循环运动的能量转化;最后讨论水循环的意义。关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教材主讲三点:

1、维持全球水体动态平衡,促使水资源更新;

2、水循环既是物质流又是能量流,它促使自然界物质循环和能量传输转化;

3、水循环影响全球气候,塑造地表形态。

洋流是本节重点,主要讲两个问题:第一是表层洋流分布规律,着重讲中低纬海区洋流表层洋流。第二是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首先概括了洋流对地理环境和人类的影响,然后通过学生活动分析洋流对气候的影响,对海洋生物分布的影响,以及对环境污染的影响,这些内容湘教版教材没有,需要老师补充。

关于表层洋流分布规律,教材重点讲副热带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可结合反气旋知识讲述其规律: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反气旋型大洋环流。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水循环意义及洋流对地理环境影响

教学难点:运用地图归纳洋流分布规律学会绘制简图说明地理问题。

五、教学用具:多媒体

六、教学课时:一节课

七、教学方法:讨论式、启发式及综合教学法

八、教学过程:

课前引语:前面我们学习了岩石圈物质、大气的运动及其能量交换,作为自然界比较重要的物质——水的运动及其能量交换如何?本节我们讨论这个问题:水循环和洋流。

大家知道:地球有两大地貌:海洋和陆地。以海洋为主,所以地球有水的行星之称。地球上水的运动如何?请看水循环动画 学生就此讨论:

1、 水循环的环节有哪些?[答案]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等等。

2、 在水循环运动中能量如何交换?试加以说明。

3、 根据水循环发生的范围可把水循环分成哪几类?分别说明其水循环过程的主要环节。

归纳:三种类型循环中,何种发生范围最大。[答案]海陆间循环,此循环发生最广泛,称为大循环,其它两种称为小循环。 要求学生完成作业“填充图册”P22第一题 [思考]地球上各种水体都处于不断循环运动中,在其运动过程中水的总量是否发生变化?这说明了什么?

[答案]全环水总量在长时间内保持不变,说明水圈的水处于动态平衡状态,那么我们人类是不是可随心所欲的利用水资源? [答案]无视水循环和水平衡原理,就会造成水资源枯竭。 [问]水循环有何意义?小组讨论发言

[答案]

1、水循环既是物质流,又是能量流,联系各圈层。

2、维护全球水量平衡,使淡水资源不断更新。

3、影响全球气候、生态,塑造地表形态。

[问]在水循环环节中,人类可改变水循环最主要的环节是什么?[答案]径流(地表)

[问]故事:古时一位悉尼小朋友放一封信装入一漂流瓶中,从澳大利亚悉尼放入海洋中,经过一段时间后太平洋彼岸的秘鲁国利马小朋友收到这封信,问利马小朋友能否以同样方式发一封信给悉尼小朋友? 以此故事引入洋流。

[问]何为洋流?洋流按性质可分为两种:暖流和寒流。

回忆全球风带图,借助盛行风分析理想洋流模式图,教师边画图边分析,此为难点。根据洋流模式图分析洋流分布规律,湘教版教材内容太简,需要补充。

读洋流分布图回答洋流分布特征:

1、世界两大洋流系统:一是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反气旋型洋流,北顺南逆;二是以副极地为中心的北半球逆时针方向的洋流,南半球无此洋流(因南极大陆)。

2、洋流性质:中高纬大洋东为寒流,大洋西为暖流,高纬相反。 分析了洋流特征后让学生看图,了解世界洋流分布图。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湘教版教材没介绍,因此要补充。此影响可通过读图分析其影响:(1)气候,暖流增温增湿,气候湿润,寒流降温降湿,气候干旱;促进高低纬水热输送和全球热量平衡。 (2)生物(渔场):一般寒暖流交汇处、上升流多营养物质,渔业丰富

(3)航海:顺流、逆流 (4)降低污染和扩大污染。

课后小结:让学生小结,老师再归纳。

九、板书题纲

一、水循环

(一) 水循环含义和分类

含义:空间移动及相伴运动形态和物理状态变化。 分类:海陆间循环(大循环),海上内循环,内陆循环。

(二) 水循环过程图示 (见课本)

(三) 地理意义

1、 联系各圈层

2、 维护全球水平衡,促进水资源更新

3、 影响全球气候及生态,塑造地表形态。

二、洋流

(一) 全球风带和洋流分布模式图

1、 洋流含义及性质分类:表层海水沿一定方向较稳定的流动—洋流 性质分类:寒流和暖流

2、 全球风带图

3、 南北半球洋流模式图(简图)

(见课本)

(二) 洋流分布规律

1、 世界两大洋流系统:中低纬度形成以副热带为中心的洋流,北-顺,南-逆;中高纬洋流,形成以副极地为中心的北半球—逆时针,南半球无此洋流(南极大陆)

2、 洋流性质:中低纬洋流,大洋东—寒流,大洋西—暖流;北半球中高纬洋流,大洋之东—寒流,大洋之西—暖流。

(三) 了解世界洋流分布图

(见课本)

(四)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 气候,促进高低纬热量输送和水汽交换

2、 生物(渔场)

3、 航海

4、 污染物降低及扩散。

第二篇:水循环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水循环》

一、 前期分析

本章节属于湘教版高中地理教材必修一模块第二章第四节《水循环和洋流》的第一课时,课程标准时“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主要讲述了“相互联系的水体”、“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两个知识点。第一个知识点浅显易懂,使学生学习的基础知识,是为第二个知识点学习做的铺垫;第二个知识点是本章节的重点内容,通过图文和活动的设置介绍水循环发生的领域、发生的环节、水循环的类型和意义。因此本次设计旨在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学以致用,了解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本章节的学习对象是刚从初中升上来的高一学生,对于高中学习的兴趣还是很足的,而且像本章内容这样的结合生活实际的内容更是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在前几章的学习中,学生已经了解了地球被称为“水的星球”,知道水对于地球上的人类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学生通过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已经掌握一定的水的知识;高一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善于想象,也具备一定的识图、读图能力。这些都为学习水循环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学生生活在亚热带季风区,四季分明,降水充足,河网密布,亲身体验深刻。因此为学生更好地学习本章节中关于降水和径流的知识提供很好的背景。

(一)教学重点

1、了解水循环的主要过程和环节

2、陆地水体之间的相互补给关系。

3、认识水循环的意义

(二)教学难点

1、水循环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说出水循环的基本概念,复述陆地水循环的转化规律。

2、知道水循环的主要环节,阐明水循环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验证水循环的原理,模拟水循环的过程和环节,探究水循环的成因。

2、结合图表,运用图解的方法正确表示水循环的全过程,培养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结合生活实际,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会用科学的理念、发展的观点指导个人的行为。

2、增强自身的忧患意识,树立科学的水资源观,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

三、教学准备

1、多媒体展示关于黄河流水和水循环flash的视频资料,以及水库,南水北调,黄土高原等相关设计教学的图片。

2、实验器材:半杯冰水、矿泉水一瓶、碗一只、透明塑料纸、台灯

四、教学过程

(一)思考问题,导入新课

播放黄河流水的视频,同时教师提问:

1、李白诗云“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还不复还”,不知道同学们是否思考过,诗中所描述的黄河的水来自天上,那天上的水又是从哪里来的呢?

2、黄河的水奔流到海,是真的不复回吗?

在学生思考完问题并进行完发言后,教师进行总结,得出自然界中的水是在周而复始,连续运动之中的,是一个不断循环的过程。

(二)模拟实验,探究成因

实验

一、在一只杯子里装满半杯冰水,静置3分钟,观察杯子外壁的变化。思考杯子外面的水来自何处?

实验

二、在碗里装半碗水,用透明的塑料纸蒙在碗上(注意密封),将碗放在台灯下直接照射3分钟,观察碗和塑料纸。思考塑料纸下面的水汽从何而来,水汽变成水珠为何又能滴到碗里?

学生讨论出水循环的内因和外因,内因是水的“三态”变化,即随着温度的变化,水的气态、液态、固态可以相互转化。这使水的转移、交换成为可能。外因是太阳辐射和地球重力作用:太阳辐射的分布不均匀和海陆的热力性质差异,造成空气的运动,为水汽的转移创造了条件;地球重力促使水从高处向低处流,从而实现了循环。

(三)多重感知,构建知识

先播放水循环的flash动画,突出本节课的重点,避免学生在刚才的实验中开始偏离重点。在播放的同时,调动学生“眼、嘴、手、脑”等感知器官参与学习,资助构建水循环的知识。每个同学都能在教师的监督下进行以下活动:

1、说一说:水循环发生的空间领域有哪些?

2、指一指:水循环发生的环节有哪些?

3、画一画:水循环示意图。

4、想一想:哪一种水循环可以使陆地上的水不断地得到补充,水资源得以再生?哪一种水资源参与的水量最多?

5、辩一辩:内陆湖泊水蒸发、洪水入海、台风登陆、赤道海域的对流雨等分别属于哪一种类型的水循环。

请学生上黑板进行绘图,然后结合这个图进行分析总结,让学生掌握了解主要知识点:

1、水循环的主要环节:蒸发、植物蒸腾和蒸发、大气输送、降水、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

2、水循环的类型:海陆间循环、陆地水循环、海上水循环。(学生归纳每个水循环的环节)

最后引出:既然水循环的规律我们已经了解了,那我们就能利用这些来研究一下水循环在我们实际生活中所起到的应用价值。

(四)学以致用,提升能力

分小组讨论以下几个问题:修建水库、“南水北调”、植树造林。

1、放映地方修建水库、“南水北调”工程的相关图片,让学生思考这些工程主要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起到什么作用?

2、放映植树造林和黄土高原的图片进行对比,让学生思考黄土高原千沟万壑形成的原因及植被对水循环的影响有哪些?

通过对两个实际问题的讨论分析,学生能够将水循环的理论知识运用到现实的地理分析中去,同时能使学生了解中国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平衡的现状。进一步地了解保护森林,植树造林的重要性。

结合书本“黄河输沙造陆”和现实分析的材料,分析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通过这一部分的分析,学生对于水循环的认识会进一步加深,再结合自身的亲身体验,能综合得出水循环的地理意义,实现知识深化,能力提升的效果。

(五)知识迁移,深入思考

教师提问:既然自然界中的水总处于动态平衡状态,那么我们人类是不是可以随心所欲地利用水资源呢?

通过学生对各个角度进行探讨,深入思考。从正反两方面来加以辩证地认识。学生要明确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水资源是有限的,如果人类区用水量超过了水资源更新的数量或者水资源早沙鸥污染,就会造成水资源的枯竭,因此这个角度讲水资源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五、教学评价

练习:读上图水循环示意图,回答问题:

(1)填出图中数字序号表示的水循环环节名称: A:

E: B:

F: C:

G: D: H:

(2)根据水循环发生的区域,可以分为

(3)图示各环节中,人类最容易施加影响的是

第三篇:水循环微课教学设计

《自然界的水循环》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了解地球上的水体以及陆地水体运动转化规律。 2了解自然界水循环的三种类型及其循环过程。 3.水循环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了“水资源”的初步知识,了解了水圈知识,对本课已有一定的生活体验,也具备了一定的读图、分析能力。但这仅仅是感性认知,总结归纳能力也弱。因此,本节课应采取有效的方法给予辅助启发引导学生完成新知识的建构。 (3)重点难点

重点:水循环的三种类型及其循环过程

难点:三种循环类型与实际的联系与应用。 (4)教学过程

一、导入

李白名篇《将进酒》“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这句诗中存在的问题是什么?在学习水循环的知识中寻找答案。

二、新课讲授

1、知识储备

(1) 从存在形势看:认识地球上的水体分为固、液、气三态且能互相转化,并在转化过程中实现物质与能量的交换。

(2) 从空间分布看:水体可分为海洋水、陆地水、大气水。其中海洋水最多。 (3) 陆地水又分为地下水、河流水、湖泊水、生物水、冰川水。

2、水循环的定义与类型

定义: 水循环是指水在地理环境中空间位置的移动,以及与之相伴的运动形态和物理状态的变化。

水循环的三种类型(通过动画演示进行)生动直观 (1)海陆间大循环

海陆间大循环:其主要环节包括蒸发、水汽输送、凝结、降水、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 (2)海上内循环

海上内循环:其主要环节包括蒸发、凝结、降水。 (3)陆地内循环

陆地内循环:其主要环节有蒸发(植物蒸腾)、凝结、降水。 【课堂练习】

(1)请从水循环的角度分析诗句“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入海不复回”。天上来”和“奔流入海”分别表示的是水循环中的( )环节和( )环节。不复回”的说法是( )。(填正确的或错误的)因为黄河参与( )循环。 (2)据水循环示意简图回答问题:(图略)

水量最大的是(

),水量最小的是( )。海陆间大循环主要发生在我国的( ),陆地内循环主要发生在我国的( )地区。

三、水循环的意义

通过实例探讨揭示水循环的意义。归纳总结 水循环的意义: 1.维持水的动态平衡

2.实现能量交换和物质转移 3.调节全球热量平衡 4.塑造地表形态

5.影响全球的气候和生态

四、小结

本次学习我们主要认识了一下三方面的内容

1、认识地球上的水体。

2、熟记水循环的三种类型及其循环过程中的各环节。

3、水循环的意义。

五、课后作业

有人这样说“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来奔去不入海”,这反映了水资源存在什么问题?我们应该如何做?

第四篇:《自然界的水循环》教学设计

一、 教材分析

1.教材第一部分简要介绍了各种相互联系的水体,并指出陆地上的各种水体之间具有水源相互补给的关系,为学习水循环作铺垫。

2.教材第二部分通过水循环示意图,详细介绍了三种水循环,然后以活动形式说明人类活动对水循环过程产生的影响,最后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陆地水体的类型以及各种水体之间的相互转化规律,了解目前人类利用的水资源主要是淡水资源,其数量是有限的。

2.理解自然界水循环的类型、环节及水循环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习水循环,能够绘制“海陆间水循环示意图”,并用简练的语言表述水循环的过程及意义。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2.通过学习水的若干运动转化,使学生能够结合生活实际、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用科学的理念、发展的观点指导个人行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陆地水体的有关知识,增强水资源的忧患意识,树立科学的资源观,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

2.通过水循环的学习,认识自然界水的动态平衡,树立辩证唯物主义

三、教学重点

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及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四、教学方法、教学形式

读图分析,讲练结合,多媒体展示,小组讨论形式

五、课时安排

1课时

六、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活动探究一

结合课本图3.1、图3.2分析自然界中水体的相互关系 滚滚长江东逝水,奔流到海不复回? 观察水循环视频 活动探究二

全班同学动手,绘制“海陆间水循环示意图”并写出水循环的环节。 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内容,教师结合图片引导学生分析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活动探究】展示黄河下游断流的图片,提问:为什么会出现以上情况?采取什么措施可以解决以上问题? 学生讨论,回答。

李白位于黄河边叹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而到了90年代则是: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来奔去不到海。小组讨论活动题并回答,教师总结人为自然原因、措施并提倡节约用水。

“假如我是一滴水,我愿意扎进那清澈的小溪,成为孩子们的玩伴;假如我

是一滴水,我愿意幻化成天空中绚丽的彩虹,为人们带去一抹光彩。”;有的学生写到“我是一滴水,我不知道我从哪儿来,但哪里需要我的时候,我就会蒸发到云朵姐姐的身上,奔向那里去。”;有的学生写到“从蒸腾为气,到化作成雨;从坠落满地,到奔流入海;一个循环,便是一次生命的轮回。”„„

【活动与探究】

1、“水资源是可以更新的,所以它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你同意这样的观点吗?写一篇小论文,课后评比。

2、请你提出10条节水建议。

五、板书设计

第五篇:《自然界的水循环》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陆地水体的各种类型以及各种水体之间的相互转化规律,了解目前人类利用的水资源主要是淡水资源的数量是有限的。 (2)理解自然界水循环的类型、主要环节以海陆大循环对地理环境及人类活动的影响。

2、技能要求:

(1)通过学习水循环,能够绘制“海陆间水循环示意图”,并用简练的语言表述水循环的过程及意义。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2)通过学习水的若干运动转化、更新规律,使学生能够结合生活实际、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用科学的理念、发展的观点指导个人行为。学会运用辩证的观点分析、解决问题。

3、道德价值观:

(1)通过学习陆地水体的有关知识,便学生增强水资源的忧患意识,树立科学的资源观,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

(2)通过水循环运动的学习,认识自然界水的动态平衡,受到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

1、水体的类型,各种水体之间的联系和关系。

2、水循环的过程。

3、水平衡原理及应用。 教学难点:

1、地球上可利用的淡水资源的有限性。

2、水循环的意义。 教学媒体

地球水体储量表、地球水储量百分比图,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多媒体综合教学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提示:地球,与太阳系其它大行星相比,它的最大特点是什么呢? 学生:(有丰富的水)

是的,我们所居住的这颗行星,表面四分之三为水所覆盖,是一颗“水的行星”。我们这一章要学习的就是地球上的水。 【板书】

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

第一节 自然界的水循环

设问:

1、地球上的水体主要有哪些?它们所占的比例大概是多少?

2、根据初中学的知识,哪些水体是方便人类利用的呢?

3、那么,这些水体在地球水体中所占的比例是多少呢? 学生自学。

教师展示:地球上各种水体储量图(教材第 58页)。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

1、海洋水、陆地水、大气水,其中海洋水占到全球的96.53%。

2、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

[教师引导]问题3:我们通常所说的水资源,要指陆地上各种为人们所利用的淡水资源。结合这一概念,读此统计图表,你有何认识?请利用数字定量回答。

[学生回答]淡水资源及方便人类利用的水体所占的比例太少了!淡水资源占地球水体总量的3.5%,方便人类利用的淡水占地球上淡水总量的0.3%。

[教师提问]陆地上哪种淡水资源储量最多? [学生回答]冰山是陆地水资源的主体。

[教师追问]冰是否方便人类利用?水资源的利用性质与什么因素有关系?

[学生回答]不,主要是冰川的更新周期比较长,不便使用。 [教师设问]那请说一说为什么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主要依赖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作为水资源? [学生思考] 讲解: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更新周期较短,利用后在较短时期可恢复。因此,它们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也是我们目前开发利用的主要水体。

[分组活动]阅读教材图3.2思考:

(1)河流补给是指河水的来源。图中河流的补给可能涉及哪几种水

体?

(2)河流与湖泊关系十分密切。假设河流水位与湖泊水位有差异,分析它们的补给关系。 [学生讨论](略)

[教师补充]大气降水是大多数陆地水体的直接来源,所以,我国东部绝大多数河流的径流与降水量季节变化关系密切,有明显的季节和年际变化;靠雨水补给的河流,其汛期出现的时间与降水量出现的季节一致。但是一定要注意:汛期都在雨季,而非夏季,因为不同的气候类型,降水的季节并非都在夏季,如地中海式气候区。在内陆地区,河流主要靠冰川融水补给,所以,河流径流变化与气温变化有直接的相关性,河流的汛期出现在夏季。但是应该注意:南北半球的季节是相反的。我国大部分地区属于季风气候,因此,在冬季,我国大多数河流进入枯水期,河水主要靠地下水补给。另外,需要说明的是,湖泊对河流水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洪水期,沿河湖泊及水库会起削减洪峰的作用。而且,河流一般都是有好几种补给方式的。

课下讨论:回忆初中知识,根据我国河流分布,我国河流东北、西北、东部河流有几次汛期?分别出现在什么时间?

【过渡】地球上可利用的淡水资源这么有限,那么,随着人类对淡水的利用越来越多,地球上的淡水资源岂不是很快就枯竭了吗?淡水是不是越来越少了呢?

【点题】自然界的水资源是不会枯竭的,因为,水在地球上是循环运动的,在这种循环运动中,水资源得以不断更新。下面,我们就来分

析分析自然界中水的循环运动。 【板书】

二、水循环

面对滔滔黄河水,李白曾叹曰:“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但若果真水不复回的话,黄河早就干涸了。那么,黄河水是怎样更新的呢?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图3.3《水循环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

1、在图上找出构成海陆间水循环的八个主要环节,标出每个环节的含义。

2、海陆间循环、陆地循环、海洋循环分别包括哪些环节? [教师要求]请用简练的语言,表述海陆间水循环的过程。

[学生回答]地球上的海洋水,在太阳辐射作用下,通过蒸发、水汽输送、大气降水、陆地径流等环节,最后又返回海洋,形成了海陆间水循环。

[教师补充]在海洋内部和陆地内部也存在着水循环运动。陆地循环通过蒸发或植物蒸腾形成水汽,水汽凝结又形成陆地水。这就是水的陆地循环,但不论是其发生的空间领域,还是参与的水量,陆地循环都不如海陆间水循环的规模大。因此,海陆间水循环对自然环境及人类影响最大。

[学生活动]通过学习“水循环”示意图,设想沿海的A地和内陆的B地,水循环对这两地气候、水文、植被会有什么影响?

[教师补充]海陆间水循环对沿海和内陆两地影响有所不同。沿海降水多,植被丰富,内陆降水少,植被稀少,进一步影响气候、地貌等。

[教师提问]海陆间水循环除对自然环境有影响外,对人类社会是否也有重要意义呢?请同学们观察水循环示意图回答。 [学生回答]使陆地淡水资源不断得到补充、更新。

[知识补充]正是海陆间水循环,使海洋水蒸发,源源不断变为水汽输送到陆地,实现了海洋水、大气水和陆地水之间相互转化,维护了全球水的动态平衡,促进了陆地淡水资源的不断更新。所以,海洋水汽能够到达的区域,生态环境充满了生机。宜人的自然条件使农业成片分布,也使人口和城市相对密集。这也正是前面讲到的目前全球有50%多的人口生活在海岸的重要原因。可见,海陆间水循环对于地理环境乃至地球生命的影响是既广泛又深刻的。

[深化思维]陆地之间不断地进行相互转换运动,也在促进陆地水资源更新转换方面与水循环运动发挥着异曲同工的效应;根据水循环的原理和转化规律,我们了解到水资源具有永续利用的性质,那么是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呢?为什么在全球范围内还会发生水资源的严重危机呢?目前造成水资源危机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有哪些呢? [总结]水资源分布不平衡和季节、年际变化大等自然原因以及人口膨胀、过度开采、利用不合理、环境污染等人为原因都是造成“水荒”肆虐的重要原因。 板书设计:略 课后练习:略 教后记:

上一篇:市委政法委工作总结下一篇:实习保育员工作总结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