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循环经济工作计划

2024-05-02

市循环经济工作计划(精选8篇)

篇1:市循环经济工作计划

一、基本市情

义马地处河南省西部,1981年建市,总面积112平方公里,总人口16.09万,现辖两个镇、五个街道办事处。

2004年综合经济实力居河南省第7位,是河南省经济扩权县市、对外开放重点市、信息化建设试点市和“郑洛工业走廊”重点发展城市,先后被评为第二届、第四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提升速度最快的100个县市。今年元至七月份,全市生产总值完成19.94亿元,地方财政收入1.18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7.3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126元,农民人均现金收入1858元。

二、总体发展思路

我们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从义马实际出发,确立了“围绕一个目标,实施两大战略,建设三大基地,突出四个重点,全面推进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总体发展思路。在发展目标上,我们根据经济规律,提出了“建设经济强市,力争2010年提前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具体把握是十年经济总量和财政收入翻三番:2003年经济总量比2000年翻一番,这个目标已经实现;到2006年实现第二个翻一番,经济总量达到50亿;到2010年实现第三个翻一番,经济总量达到100亿。在发展战略上,根据煤炭资源型城市特点,第二产业占GDp比重高达76.7%,各类生产力要素相对缺乏的实际,确立了工业富市、开放带动两大战略。在发展方向上,立足现有产业基础,引入循环经济发展理念,将煤、电、气、化、药五大产业整合为能源、煤化工、铬盐三大主导产业,构建三大体系、六个产业链。在发展重点上,确立了项目建设、城市现代化、民营经济、特色农业四条主线。在工作基调上,始终坚持“低调务实、不事张扬,潜心谋事、务求发展”的指导思想,要求全市干部群众要着眼未来,树立干大事、创大业的观念,尊重实际,尊重科学,严格按照经济规律和市场规律办事,从而为全市工作开展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三、循环经济发展情况

近年来,我们坚持从义马资源型城市特点出发,着眼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探索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新路子,着力培育循环型企业、循环型产业和循环型城市,初步形成起了循环经济的基本框架和良好基础,资源生产率由310元/吨提高到680元/吨,资源原子利用率由65%提高到73%,资源循环利用率由9%提高到11.3%,万元工业产值能耗由3.1吨标煤/万元降至2.95吨标煤/万元,万元工业产值取水量由49立方米/万元降至44立方米/万元,万元工业产值固废量由1.84吨/万元降至1.41吨/万元,被确定为全国循环经济示范创建城市,被河南省委、省政府确定为循环经济试点市,2005年4月,河南省政府在我市召开了循环经济试点工作现场会,推广我们的做法。

一是初步形成了煤电产业循环链。利用充足的煤炭资源,投资近30亿元,先后开工建设了以烧煤矸石为主的2×13.5万千瓦锦江电厂、以治理铬渣为主的2×15.5万千瓦环保综合利用电厂、以烧煤泥为主的2×5万千瓦电厂和以热电联产为主的3×2.5万千瓦电厂,即将开工建设4×60万千瓦坑口电厂一期2×60万千瓦机组。这些项目全部建成后,年可消耗长焰煤350万吨、劣质煤80万吨、煤泥50万吨、煤矸石45万吨,并实行热电联产,实现了煤泥、煤矸石、铬渣等废弃资源的再循环和再利用。在此基础上,为了降低电厂废弃物、粉煤灰对环境的污染,我们投资1.1亿元,开工建设了2×8000万块煤矸石砖项目和粉煤灰制砖项目,粉煤灰利用率达到80%,形成了“煤—电—新型建材”的完整循环。

二是初步形成了煤化工产业循环链。以国家“九五”重点工程河南煤气集团义马气化厂为依托,于2002年编制了《义马煤化工产业发展规划》,近期我们又对此规划进行了修编,将原来的13个项目调整为19个,总投资由19亿元增加至250亿元,此规划已被列入河南省“十一五”煤化工产业发展规划。围绕规划,先后开工建成了14万吨甲醇等6个项目,开工建设了气化厂二期扩建、100万吨甲醇和20万吨洁净油等5个项目,近期还将开工建设以甲醇为基本原料的2×2.5万吨1-4丁二醇、40万吨甲醛、5万吨聚甲醛、40万吨醋酸等一批项目,进一步拉长了煤化工产业链条。煤气生产中的

篇2:市循环经济工作计划

1.编制规划,出台政策。编制《湖州市工业发展循环经济“xxx”规划》,督促各循环经济试点经济开发区(园区)、工业集聚区完成工业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编制;认真贯彻执行有关政策法规,制定《湖州市工业发展循环经济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出台必要的扶持政策并加以落实。

2.明确责任,强化考核。明确工业发展循环经济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职责,各试点单位要落实主管领导和专门人员负责本单位循环经济推动工作,完善试点循环经济单位通讯员网络;建立完善循环经济指标统计考核体系,督促试点单位建立能耗、污染物排放考核制度。

3.淘汰落后,调整产业结构。严格限制有害于生态环境的产业,制止盲目投资和低水平重复建设,从源头上制止和减少各种污染源的产生;按照《湖州市限制和淘汰制造业落后生产能力目录》,加快淘汰落后的高耗能、高耗水等工艺、设备和产品;出台取缔和关停小造纸、小印染、小化工、小蓄电池等高污染行业规划,争取尽快分步实施;拆除机立窑12座,拆除粘土砖瓦窑32座;力争散装量达到800万吨,散装率65%以上,制定新型墙体材料发展规划,建造一批新型墙材示范工程;抓好禁用实心粘土砖工作。

4.加快技术创新与技术进步。加强对具有共性特点的技术攻关,突破制约循环经济发展的技术瓶颈,组织实施“可持续发展”技术创新专项项目,推广资源节约和替代技术、能量梯级利用技术、延长产业链和相关产业链接技术、有毒有害原材料替代技术等,加大国内外科技资源的引进,提高企业自主创新和引进技术消化吸收能力。建立循环经济专家服务库,培育循环经济中介服务机构,为企业开展技术开发与推广、清洁生产审核、信息咨询等提供优质服务。

5.广泛开展节能工作。逐步制定九大行业主要产品的消耗定额。重点推广燃煤工业锅炉(窑炉)节能改造、区域热电联产、余热余压利用、电机系统节能、能量系统优化、照明节电等国家重点节能工程,进一步推进纯低温余热发电、变频调速、小型高背压汽轮机替代电动机节电技术,组织实施节能改造项目35项,节电2亿千瓦时。完成22家重点用能单位能源利用监测任务,加大能源监测和检查处罚力度,会同技术监督部门抽查能效标识制度执行情况;年综合耗能3000吨标煤以上的用能单位,利用能源管理信息系统每季报送能源利用状况报告。

6.继续深入开展清洁生产。组织45家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审核,确保35家企业通过审核验收,培育3家省级绿色企业、6家市级绿色企业,20家企业通过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重点在印染、造纸、化工行业中推进清洁生产。提高水的循环利用率,在印染、化工行业推进水循环回用试点,在造纸行业中积极推行白水回用,逐步实现废水零排放。进一步推动重点污染企业安装在线监测,重点督促热电企业安装脱硫装置。

7.加强资源综合利用,提高利用率。积极贯彻落实国家对资源综合利用的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开展对生产和消费过程中产生各种废弃资源的综合利用。鼓励开发应用河道(太湖)淤泥、矿屑、尾矿综合利用技术,提升煤矿石、粉煤灰等工业废渣和废金属、废橡胶等再生资源的综合利用水平,大力推进以竹代木、次小薪材、实木复合地板等木材节约代用项目,鼓励垃圾发电项目。完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重点抓好废旧家用电器、废旧电子产品、废旧轮胎和废弃包装物等物资的回收利用。引导企业加强原材料消耗管理,建立原材料消耗统计原始记录和节材统计台帐,完善计量、统计核算制度,健全资源消耗定额管理制度,培育一批节约型示范企业。

篇3:市循环经济工作计划

关键词:循环经济,日照市,评价

循环经济是为解决传统经济模式造成的资源与环境危机而提出的一种全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它采用“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是对“资源—产品—污染排放”线性经济模式的根本变革。我国许多地区已对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实践,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和尽可能小的环境代价,取得最大的经济产出和最少的废物排放,实现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相统一,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山东省日照市积极发展循环经济,自1998年被批准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到2007年出台《日照市循环经济促进办法》,走出了一条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双赢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一、日照市发展循环经济简介

日照市地处山东省东南部,是我国北方地区新兴的港口城市。日照市一方面拥有“蓝天、碧海、金沙滩”的独特环境优势,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近岸海域水质、城市饮用水质量等指标均保持优良水平,另一方面又是后发展地区,经济结构层次比较低,经济发展的主要指标与先进地区相比存在很大差距。因此对于日照市来说,选择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是一个推动可持续发展的正确的战略选择,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区域经济跨越发展的必然选择,是保持和增强资源环境优势、提高区域经济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是开发利用再生资源、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有效途径,并且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内在要求。

自1998年被批准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以来,日照市积极发展循环经济。2001年,日照市委、市政府从环境优势突出与经济欠发达的基本市情出发,把“生态建市”和“港口立市、工业强市、科教兴市”作为跨越发展的四大战略,把发展循环经济提上重要议事日程,旨在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双赢”。2002年,日照市政府与山东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合作,在充分论证、合理规划的基础上制订了《山东省日照循环经济市发展规划》,为日照市的循环经济建设提供了智力支持与思想指导。

二、日照循环经济市建设的战略定位与目标体系

2002年,《山东省日照循环经济市发展规划》确立了日照循环经济市建设的总体战略目标,即把日照市建设成为资源集约循环利用、经济健康快速发展、社会文明稳步提高、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区域竞争力得到充分发挥的生态、文化、海滨型的、现代化、国际化循环经济示范市。围绕上述战略目标,《山东省日照循环经济市发展规划》构建了完备的战略框架,将日照循环经济市的建设分成了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生态环境保护三大领域(见图1),并进一步将总体战略目标逐步分解、落实到为短期启动阶段、全面推动阶段和发展提高阶段。

(一)总体目标

立足于日照市独特的区位优势,以优越的环境承载力为基础,重点建设“两城一区、两港一海、一中心三产业、六体系八基地”,培育和建立以日照市中心城区为核心、周边城镇为基础、循环经济园区和生态工业、农业园区为骨架的循环经济体系,促进产业内部和产业之间能源与物质的循环利用,形成经济结构优化、产业布局合理、技术和产品创新能力强的网络型生态经济体系,建设循环型社会。到2020年,建立起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循环经济模式,全面提升区域经济的综合竞争力,将日照市建设成社会和谐、生态文明、文化繁荣、发展最具活力的现代化滨海型循环经济市。

(二)阶段目标

启动阶段(2003年~2005年):到2005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达到450亿元,城市化水平达到44%,单位GDP能耗达到0.92吨标准煤/万元,单位GDP水耗达到126立方米/万元,中水回用率达到20%。营造公众参与循环经济市建设的社会氛围,开始构建循环经济市的发展机制和框架,企业层面的循环经济发展初具规模,初步形成6条特色生态产业链。生态环境和基础设施得到改善,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初步协调。

全面推进阶段(2006~2010年):到2010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达到960亿元,城市化水平达到50%,单位GDP能耗达到0.79吨标准煤/万元,单位GDP水耗达到58立方米/万元,中水回用率达到60%。循环经济市的发展机制和框架初步形成,建成一批循环经济型企业、循环型生态工业园、生态社区、环境优美乡镇,基本形成各功能分区明确的城市空间格局,基本实现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发展提高阶段(2011~2020年):到2020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260亿元,城市化水平达到60%,单位GDP能耗达到0.68吨标准煤/万元,单位GDP水耗达到19立方米/万元,中水回用率达到80%。循环经济市的发展机制和框架日趋完善、合理,在全市范围内形成循环经济型产业链网,城市组团间功能协调互补,生态环境优美、和谐,城市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实现循环经济市的建设目标。

三、日照市发展循环经济的阶段性成果及评价

为了保证上述诸阶段目标的实现,日照市立足实际情况,并参照国家环保总局生态市和山东生态省建设指标体系,将循环经济的特征指标与经济发展、生态改善、环境保护、社会进步等方面的指标相融合,设置51项具有代表性的指标,构成具有日照特色的循环经济市建设指标体系(详见图2),以此追踪诸阶段目标的达成情况。

由于数据的可获得性,笔者只收集到了近20个指标,但是将这些指标2002、2005和2008年的完成情况与2005、2010年的目标相比较,可以管窥出日照市发展循环经济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详见表1)

资料来源:根据《山东统计年鉴》(2003、2006、2009)、《2005年日照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8年日照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汇总。

从表1可以看出,自2002年确立循环经济市战略到2008年,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日照市循环经济建设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以2008年的指标完成情况为例,若干指标达到甚至超过了2010年的目标值,比如农民年均收入、森林覆盖率、城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城市空气质量达标率、万元GDP工业废水排放量、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利用率、人口自然增长率等。但是2008年大部分的循环经济监测指标的完成情况与2010年(甚至是2005年)的目标差距较大,并且随着近期宏观经济形势的不稳定,到2010年如下指标的完成情况不容乐观:人均GDP、GDP年均增长率、城镇居民年均可支配收入、三次产业比重、万元GDP综合耗能、万元GDP水耗、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限额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科技投入占GDP比例、万元GDPSO2排放量、万元GDP工业废水排放量、万元GDP烟尘和粉尘排放量。

四、政策建议

上述分析说明,虽然日照市建立起了循环经济市建设的战略体系和目标体系,但是循环经济的发展任重而道远。为了更好地促进日照市循环经济市建设目标的实现,本文特提出如下两方面建议以供参考。

(一)注重政府在循环经济建设中的推动作用

政府的推动与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加强各级领导干部的循环经济意识,要将循环经济指标加入到各级政府部门的考核指标中去,推行绿色GDP评价、生态设计和生命周期评价制度,建立循环经济市建设的评估、考核体系,把发展循环经济的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并进行定期考核和奖优惩劣;二是加大科研投入力度,组织科技攻关,重点建设清洁工艺、清洁能源、清洁产品、生态产业等技术的孵化基地,增强技术创新能力,并且强化技术交流,加强与国内外科研机构的联系,建立跨地区、跨行业的多种形式的科研联合体;三是引导全民参与循环经济建设。

(二)不遗余力淘汰落后产能

2010年4月6日,中国政府网公布的《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淘汰落后产能工作的通知》,确定了电力、煤炭和钢铁等九大行业近期淘汰落后产能的目标和任务,并分别明确了有色金属行业、轻工业、纺织行业2011年底前和建材行业2012年底前淘汰落后产能的任务。据悉,国家将对未按期完成淘汰落后产能任务的地区实行项目“区域限批”。因此,日照市各界要结合实际情况,尤其是产业升级要求,协商有关部门提出分行业的淘汰落后产能年度目标任务和实施方案,不遗余力地淘汰落后产能。2008年日照市政府已经对部分落后产能进行了淘汰,关停530立方米炼铁高炉2座,淘汰立窑水泥生产线9条,新建城市污水处理厂3座,7家燃煤电厂建成脱硫设施。这些工作的开展会使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得到有效控制,也会减少COD和SO2等主要污染物的减排。

参考文献

[1]李兆前.地方政府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的局限性及对策研究——以山东省日照市为例[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6(6).

[2]安子豪,郑传钧.日照市发展循环经济研究[J].北方经贸,2010(4).

[3]陈彬,刘霞,李健.中型城市发展循环经济研究初探[J].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6).

[4]申恒霞.日照发展循环经济的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10).

[5]日照循环经济市发展规划.2005

篇4:市循环经济工作计划

【关键词】循环经济;新能源汽车产业

发展循环经济是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对传统经济模式进行根本变革,是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也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抓手。而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是国家新兴产业发展的战略方向,也是国家新能源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座现代化工业城市,襄阳市具有优越的区位和交通条件,也拥有良好的产业基础,在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上具备一定的优势条件。

一、国内外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趋势

近年来,世界各主要国家和汽车制造厂商,都把发展新能源汽车作为共同的战略选择,争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制高点的竞争日趋激烈。国际上对新能源汽车发展方向达成的共识是:起点是传统汽、柴油车,终点是氢燃料电池车,其间有20年左右时间的过渡期,这一时期将是各种新能源车各自为战的“战国时期”,其中以日、美、欧盟的表现最为突出。我国的新能源汽车发展始于上世纪90年代。“十五”计划实施以来,国家制定了新能源汽车科技规划,在国家“863”计划中设立电动汽车重大科技专项,先后投入20多亿元的研发经费,中科院电工所、上海811所、清华大学等几十家单位把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的研发作为重点课题,对各种主要技术路线进行跟踪研究,取得阶段性研究成果,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2009年1月,由财政部、科技部牵头,在北京、上海、武汉等13个城市开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工作,采取财政补贴的办法,支持试点城市率先在公交、出租、公务、环卫和邮政等公共服务领域推广使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2010年时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城市扩大到20个,并选择5个城市进行对私人购买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给予补贴试点。目前,国内各主要汽车生产厂商,包括一汽、东风、上汽、北汽、奇瑞、吉利、比亚迪、力帆等,都在从事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和制造,总数超过150家。其中,从事混合动力客车研制和生产厂家就有30多家,迄今已有42家车企的各种新能源车型列入国内生产企业和产品公告目录。经过近年来的快速发展,我国新能源汽车已具备了实现产业化发展的基本条件,初步形成比较完整的关键零部件体系,开发出一批新能源汽车,实现小批量整车生产能力。可以预见,在未来的10到20年,襄阳市既面对难得的发展机遇,更面临着同行的严峻挑战。要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激烈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就要先发制人,早做规划。

二、襄阳市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进程

以汽车工业为产业龙头的襄阳市,凭借湖北汽车走廊中心的优越地理位置,业已成为内陆地区新兴的汽车城,现有汽车及汽车零部件生产加工企业200多家,聚集着美国康明斯、法国标致雪铁龙、日本日产等一批国际知名品牌。随着近年来,国家大力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并将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列为新兴产业发展的战略方向,襄阳市也抢抓机遇,加快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突破性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被确定为国家新型工业化(新能源汽车产业)示范基地,成为知名的新能源汽车城。为了加快推进襄阳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襄阳市正在统一规划、科学布局,建设襄阳新能源汽车产业园和示范区,力争用三至五年时间将襄阳建设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2012年8月8日,国内首个地市级城市绿色发展战略规划在北京通过评审,由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组织编制的《绿色襄阳发展战略规划》及《产业襄阳发展战略规划》出台在即。根据规划,襄阳市将全力建设绿色产业发展先行区、全国资源循环利用示范基地和国家环保示范城市。而在产业布局上,汽车产业将成为着力推动的龙头产业,新能源汽车更是成为其集中打造的王牌。《规划》提出,未来五到十年内,抓住全球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和襄阳作为国家节能与新能源汽车试点城市的机遇,以打造千亿级产业基地为目标,打造全国一流的新能源汽车发展基地。当前,襄阳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已经形成产业化基础,相关产业链上已聚集了从电池、电机、控制器、驱动系统到整车制造的30多家生产企业,拥有国家新能源汽车试点城市、新兴工业化新能源汽车产业示范基地、国家动力电池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三张国牌,新能源汽车产业崛起迅速。在新能源汽车“三纵三横”产业体系中,襄阳市在纯电动、混合动力和动力蓄电池、驱动电机、动力总成控制系统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初步形成了“二纵三横”的产业格局。总体来看,襄阳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具有一定的技术优势、产业优势、市场优势和基础设施优势,相关企业拥有的自主知识产权形成了技术和市场的竞争力。即使是2012年在全国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增加、全市汽车产业增幅放缓的情况下,新能源汽车产业依然实现产值7.4亿元,同比增长236.4%。

三、促进襄阳市新能源汽车产业进一步发展

首先,新能源汽车发展的起步期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引导。在已有的政策文件之外,还可以加大扶持力度,在襄阳设立“湖北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化示范区”,省财政单列专项扶持资金,加快推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化、市场化。其次,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过程中,只有坚持自主创新,掌握核心、关键技术,培育一批创新型、领军型企业,才能在产业竞争的跑道上始终处于领先水平。虽然襄阳在中国属于新能源汽车发展较快的城市,但是技术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今后,襄阳市还需要发展自己的专利和专业技术,重中之重是要有自己独特设立的新能源品牌。再次,发展新能源汽车是必然趋势,襄阳作为全国25个新能源汽车示范运营的试点城市之一,有雄厚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基础。襄阳南车电机技术有限公司和襄阳宇清传动科技有限公司在我国电机领域比较有特点,但规模较小,政府和企业应当共同把发展汽车电气化这项工作做好,政府引导并通过政策支持企业,研发出具有各自特色的产品,以此提升企业规模。最后,根据襄阳市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现状和产业未来发展前景分析预测,襄阳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对各类相关的高端人才将有持续的大量需求,但从目前情况来看,襄阳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在满足上述人才需求方面还面临着不少问题。为了解决这一突出矛盾,需要着力解决问题。依据襄阳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目标和人才现状,制定专门的人才引进和培养计划,建立系统的产业人力资源储备机制。在高端专业人才的引进上,要重点引进自动化和机械专业化人才以支持电机电控和电池管理系统的研发,引进电化学和材料专业人才支持电池研发,引进汽车工程人才支持整车集成和底盘设计,引进管理型人才提高企业现代化管理水平。可采用“柔性人才引进”战略,即对所需人才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如实行以项目引才和以岗位引才相结合,采用任务聘用和人才租赁等方式灵活引进人才;采用技术入股、知识产权入股和股票期权等方式吸引和留住人才;建立科研院、博士后流动站、专家研讨会等平台,实现人才的交流与合作等。在现有人才队伍的培养上,要为企业员工提供进一步学习和提高的机会,聘用专业教师有针对性地开展技能培训;对有专长的工程技术人员可以政府名义授予“市人民政府授衔专家”职衔,享受政府津贴;根据企业发展需要,选派优秀员工和襄阳学院、职业技术学院汽车专业的骨干教师到高校或发达国家进行深造;与省内外高校联合,建立人才培训基地,实现企业与院校的联合培养。此外,两所本地高校应加强相关专业建设,与企业联合开展专业人才和企业员工的定向培训,尽快培养一批高素质的产业大军。

参考文献

[1]郑剑.低碳经济背景下我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与对策探析[J].现代企业教育.2012(11)

[2]左继宏,陈良显.襄阳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11(21)

[3]陈莉.襄阳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综述[N].襄阳日报.2012-05-29

篇5:市循环经济工作计划

市境内蕴藏着丰富的煤炭资源,有滕南、滕北、官桥三大煤田,是国家确定的重点产煤基地。现已探明地质储量达49亿吨,含煤面积800平方公里,煤层赋存稳定,对比可靠,地质构造简单,煤种多,开发开采条件相对比较优越。目前,滕州市煤炭系统共有煤矿9对,其中生产矿井7对,基本建设矿井2对,另有煤矸石热电厂一座,年发电量

7200万度。近年来,煤炭系统在市委、市政府和上级煤炭管理部门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煤电联产、煤化联营、煤与建材互动发展的工作思路,向煤炭的深加工、精加工和综合利用发展,拉长产业链,放大能源效应。

2005年[好范文-,找范文请到]全年生产原煤240万吨,实现销售收入7.91亿元,利税4.26亿元,利润3.23亿元,上交国有资产收益8000万元。

我市煤炭主管部门严格依法管理,整体协调推进,促使了煤炭资源有效整合,资产不断优化,资本聚集能力大大增强,基本做到了煤炭资源的合理有序开发利用。但同时存在下列问题:

1、后续资源匮乏。从我市煤炭工业自身实际来看,滕州境内煤炭可采储量为29亿吨,并均已探明,新的可利用储量基本没有,且外区市在滕开矿者数量多、规模大,属我市开采的煤炭资源十分有限,只有4.8亿吨,煤炭主业在境内进一步拓展的空间不大。综合考虑我市煤炭生产现有规模及长远发展,煤矿平均服务年限约为60年,煤炭经济的结构调整及循环经济发展迫在眉睫。

2、基础薄弱。我市煤矿大多建矿时间较长,设备老化,虽经近几年的技术改造、人才培养引进,但与煤炭经济的快速发展相比仍然滞后。同时,我市地方煤矿煤层较薄,煤质整体不高,盈利空间被压缩。随着新建矿井的投产,小槽煤开拓的加速,亟需创新工作思路,搭建适用地方煤炭品种、体现资源优势的煤炭经济新格局。

3、产品结构不太合理。目前,我市煤炭经济主要靠煤炭的生产销售,虽有煤电联产项目,但项目规模小,盈利空间不大,缺少规模大、科技含量高的煤炭深加工、精加工项目。产业结构单一,应对市场变化的能力还不强。

二、运营模式

↗塌陷坑治理、铺路、造地

矸石→→→↘→→→→↘

↗↗发电↘↘

煤矿→煤炭→精选→炼焦→渣→→建材(砖、水泥)→地方建设

↑↘↘化工↗↓

↑↗矿井防尘↓

↑矿井水→浇地↓

↑↘工业用水↓

←←←←←←煤矿建设←←←←←

1、突出煤炭主业,整合煤炭资源,提高煤炭生产集约化水平。在煤炭后续资源不足的情况下,本着“稳产、节约、高效”的原则,根据区域煤炭赋存情况和煤矿规模,整体规划布局,整合煤炭资源,促进煤炭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目前,在确保乡镇既得利益和留足发展空间的前提下,通过股份制改造,已将乡镇煤矿收归市属,实现煤炭正规合理开发和有序发展。同时,将市属煤矿进行改组、改造,设立滕州辰龙能源集团,提高煤炭生产集约化水平。发挥集团优势,有效配置资源,积聚能量加快我市煤炭经济结构调整,促进我市经济协调、健康发展。

2、用高新技术提升传统产业。加大资金投入,提高煤炭采掘装备水平,稳步推进综采、综掘技术,向现代化、机械化转变。加强对监测监控系统的管理和运用,培训专业人才,开发适用功能,建立安全科技支撑体系,提升安全保障能力,逐步把煤炭这一传统产业建设成为安全优质高效、管理手段先进、发展后劲充足的产业。同时珍惜煤炭资源,把低于国家规定厚度(低于0.7米大于0.5米)的煤层也纳入矿井可采储种。精采、细采、提高矿井回采率,最大限度延长矿井服务年限,发挥资源效能,增加经济效益。

3、向煤的深加工、精加工延伸,综合开发利用煤矸石,推动煤炭工业向循环、节约型经济发展。

一是运用生态学规律重构经济活动流程。加大对资源的利用和保护力度。以提高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水平为突破口,促进工业经济优化升级。在节约资源、寻求替代资源、环境保护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通过技术改造和清洁生产降低资源消耗,大力发展相关资源的综合利用,打造“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循环型经济体系。煤炭系统所属企业既有煤炭企业,又有电厂和砌块厂,煤矿产出的煤矸石用作热电厂的能源,电厂的灰渣既可用于制造砌块,又可作为制造水泥的填料,提高水泥质量,形成煤炭→电力→建材产业链,实现废弃物的资源化、无害化。

二是发挥集团优势,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把煤炭主业作为催生非煤产业、延长产业链条的“酵母”,从纵向上努力延长产业链条,拓展资源加工深度,开拓新的经济增长点,提高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水平。煤的深度转化和着力打造原煤→煤化工产业链,努力建设关联度较高、带动效应较强的非煤支柱产业。

三、循环经济模式效益分析

行业实行循

环经济模式后,生态、经济、社会效益良好。

(一)利用粉煤灰(渣)生产硅钙砖及砌块

为保护土地资源和自然资源,限制烧砖占地毁田,大力发展新型墙体材料,加快住宅产业现代化步伐,推进建筑节能和建筑科技进步。汇金煤矸石热电有限责任公司建设硅钙砖和炉渣砌块生产线,硅钙砖和炉渣砌块是低能耗、无污染、高强度的极佳生态建材

。热电生产过程中的废渣(灰)全部就地加工,可有效杜绝二次污染。项目产品不仅可节约砌墙用砖量和用浆量,而且能够提高施工效率、缩短施工周期、降低工程总造价,为居民提供优质、高档全面复合节能建筑标准的住宅。同时新建硅钙砖和炉渣砖生产用的粉煤灰和沸腾渣全部自给,充分消化公司生产过程中的粉煤渣(灰),实现加工增值。汇金电厂年消耗煤矸石60余万吨,产生粉煤灰约19万吨、沸腾渣约19万吨,远远不能满足自身生产需求。同时又购买滕州境内电厂的灰渣,降低了污染。下步可用凤凰化肥公司的炉渣,再行扩大生产规模,建成产能匹配,无压渣堆的循环产业链。

项目投资5200万元人民币,生产能力为6000万块硅钙砖(240mm×115mm×53mm)、6000万块空心砌块(390mm×190mm×190mm)通过调整还能根据市场的需求生产各种类型的广场砖、地面砖、文化石、路沿石等高档市政建设材料,硅钙砖销售价格和数量预算表

品种

销售量

(万块)

销售价格

(元/块)

销售收入

(万元)

标准砖

砌块

6000

6000

0.3

0.7

1800

4200

可为企业每年带来利润980.57万元

(二)煤化工

煤的焦化、气化、液化,煤的合成气化工、焦油化工和电石乙炔化工等,都属于煤化工的范围。煤化工利用生产技术中,炼焦是应用最早的工艺,并且至今仍然是没化学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煤的气化在煤化工中占有重要地位,用于生产各种燃料气,是干净的能源,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环境保护;煤直接液化,即煤高压加氢液化,可以生产人造石油和化学产品。在石油短缺时,煤的液化产品将替代目前的天然石油。

滕州凤凰粉煤加压气化国产化大化肥多联产项目以化肥、化工、新材料为主要产品,工程投资22.9亿元,建设年产50万吨醇氨、50万吨尿素项目,占地面积600亩。

大化肥多联产项目是结合辰龙集团发展定位向煤的深加工、精加工方向延伸的项目,该项目的建设可充分发挥地方煤炭资源优势,提高产品附加值,进一步拉长集团产业链条,优化产业结构,走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之路,积蓄企业后发优势,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大集团发展格局,增强集团整体实力。

该项目的建设可把我市区域资源优势同国家的宏观政策有效结合起来,其产品有甲醇、尿素等,属应用广泛的工业生产原料、燃料替代品、支农产品,项目建成后,将大大促进我市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循环经济体系的形成。

财务评估及效益分析:原料进价(不含税价):原料煤283.186元/吨(含税价320.00元/吨),燃料煤353.982元/吨(含税价400.00元/吨)。

制造成本:合成氨1203.24元/吨,尿素879.53元/吨,甲醇1079.18元/吨。

项目年均销售收入95253.12万元,年创销售利润25856.17万元,所得税后利润总额17323.63万元。投资利润率为11.06。贷款偿还期为8.03年(含建设期2年),项目财务内部收益率:所得税前15.69、所得税后12.16,项目财务回收期:所得税前7.37年、所得税后8.41年(含建设期2年)

四、建议

1、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推进煤炭资源综合利用。在煤炭资源开采、加工、运输、消费等环节建立全过程和全面节约的管理制度,逐步形成有利于节约资源的产业结构和消费方式,构建资源节约型国民经济体系和资源节约型社会。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推广先进的节煤设备、工艺和技术。强化科学管理,减少煤炭生产、流通、消费等环节的损失和浪费。大力开展煤炭节约和有效利用,制定有利于节约用煤的政策、技术标准和法规,利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实行全面、严格的节煤措施,在全社会形成节约用煤和合理用煤的良好环境。在推进煤炭资源综合利用中,要按照高效、清洁、充分利用的原则,开展煤矸石、煤泥、煤层气、矿井排放水以及与煤共伴生资源的综合开发与利用。

2、立足现有产业基础,努力延长产业链。调整和完善产业结构,首先要尊重实际,立足于实际,着眼于切实增强区域经济竞争力,充分而合理地发挥依然处于主体地位的现有产业的影响力和辐射力。

从现有基础和前景看,煤化工是我国煤炭企业最有优势、最有成长潜力的产业链。从全国产业发展战略看,煤化工是“十一五”期间及以后一个时期国家确定的12个重要产业之一。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实施,为发展能源、煤化工等产业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鉴于此,要使煤炭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必须着眼于延长产业链,着力建设煤化工基地。

一是大力发展煤-气-化联产,发展以煤为原料的新型化工和精细化工产业,优先发展以甲醇为代表的煤化工产业。甲醇用途广泛,污染轻,市场前景好,效益好,是目前煤化工业的成熟项目。二是大力发展煤-焦-化联产,以“焦”为辅,以“化”为主,拉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三是大力发展煤、电、冶、化联产,整合矿区资源,抑小扶大,加快提升电力、冶炼行业技术及装备水平,配套发展高耗电、高附加值的冶炼和机械加工产业,实现电力二次增值。以煤为依托,加快煤、电、冶、化、焦等一体化的工业链成型。

篇6:市循环经济工作计划

经济审核

近日,由无锡市经信委牵头的联合评审小组对全市节能降耗与循环经济项目进行验收评审,通过初审、专家评估、审定,开发区高德、开普、健鼎等6家企业的14个项目通过了市级评审组的验收,并获得了市级财政专项扶持。

今年以来,开发区积极采取措施,大力推进节能降耗和发展循环经济工作,促进了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工作取得新进展。通过宣传推广、财政扶持、绿色通道服务等方式,促进辖区内企业积极开展技术改造,实施节能降耗,发展循环经济。健鼎电子投入1900万实施空调系统节能、预热回收、LED照明节电等项目,可实现年节能7800吨标准煤。开普机械投入2600万引进德国自动控制的工业化制沼气技术及设备和后处理设备,开展清洁能源综合利用项目,可实现节能量1200吨标准煤、年节水6200吨、年减排SO量10000吨。

篇7:循环经济发展计划

关于印发《谢集乡2010循环经济工作计划》的通知

各村委会、乡直各单位:

《谢集乡2010循环经济工作计划》已经乡党委扩大会议研究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谢集乡人民政府

2010年3月12日

谢集乡2010循环经济工作计划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全乡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全乡的综合经济实力和人民生活水平都有了较大提高。但在经济发展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1、经济结构不尽合理,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有待转变

2、资源供需矛盾突出,资源利用效率不高

3、环境容量有限,生态环境形势依然严峻

4、土壤污染较为突出

三、循环经济规划设想

要解决以上问题,就要我们进一步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逐步建立具有我乡特色的循环经济体系,现结合我乡实际,制定我乡2010年循环规划:

(一)指导思想

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为主线,以科技创新为动力,遵循市场经济规律与生态规律,将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融入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之中,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努力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二)发展目标

到2010年底,初步形成循环经济发展的推进机制,资源消耗、污染物排放水平要有明显下降,资源利用效率明显提高。产业结构趋向合理,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显著提高。

(三)发展重点

一是建立立体种植、养殖模式。大田作物主要进行轮作复种或间套作,并与养殖业结合,通过过腹还田、直接还田、沼气发酵等途径,提高秸秆的综合利用效率,完成农业生态系统内的物质循环利用,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量,杜绝秸秆焚烧,控制面源污染。

二是建立种养加一体化与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模式。以种养结合为基础,种养加一体化开发为重点,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为纽带,实现系统内物质循环利用,全程防控,减少污染,提高效益。

三是建立有机农业开发模式。积极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的生产,建立生产基地,有效减少化肥、农药等农用物质使用量和使用强度,降低土壤重金属和有害、有毒物质的污染程度,改善种植业生态环境,提高农产品安全质量。

篇8:市循环经济工作计划

关键词:循环经济,经济增长,生态城市

所谓循环经济, 就是在人、自然资源和科学技术的大系统内, 在资源投入、企业生产、产品消费及其废弃的全过程中, 不断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把传统的、依赖资源净消耗线性增加的发展, 转变为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来发展的经济。

其理论萌芽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中期的美国经济学家鲍尔丁, 具体形成是在20世纪80年代末由杜邦公司提出的“3R”原则, 即减量化 (Reduce) 、再利用 (Reuse) 、再循环 (Recycle) 原则。该思路改变了传统经济中“资源——产品——消费——污染排放”的单向流动线性经济模式, 将其改进为“资源——产品——消费——再生资源”的自然生态模式, 其理想境界是追求污染的“零排放”量, 最基本的精神是清洁生产。简而言之, 就是按照生态经济规律来利用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最早利用循环经济的国家是德国, 亚洲搞得最好的国家是日本, 我国的循环经济理论实践是从2003年开始推动的。

一、建立循环经济生态城市的制约条件及步骤

生态城市的概念是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UNESCO) 发起的“人与生物圈” (MBA) 计划研究中提出的, 是代表一定地域空间内人与自然系统和谐、持续发展的城市类型的高级阶段、高级形式。具体的说, 生态城市是全球或区域生态系统中, 分享公平承载系统份额的可持续发展子系统, 它是基于生态学原则建立的自然和谐、社会公平和经济高效的复合系统, 更是具有自身人文特色的自然与人工协调、人与人之间和谐的理想人居环境。一个城市不管多么贫穷或富有, 只要能高效利用资源, 在系统内部及外部建立和谐的生态关系, 城市拥有充沛的活力, 这个城市就处于健康状态, 即生态城市。由于生态城市建设和发展要充分融合社会、文化、经济等诸多因素, 以达到人与人、人与自然、自然与自然的充分和谐。因此, 根据现代化进程生态城市可以被分为工业型生态城市、人文型生态城市。

国内外研究认为, 生态城市应是资源高效利用、环境和谐、发展持续的社会——自然——经济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人类居住区, 而良好的生态城市规划是生态城市建设的重要保障。1984年, 联合国在其“人与生物圈” (MBA) 报告中提出了生态城市规划的五大原则, 其实也就是建立循环经济生态城市的五大条件:第一, 生态保护战略。就是把整个生态城市建立成为田园城市、花园城市、森林城市、理想城市、健康城市、无污染城市、绿色城市和风景城市的综合体。第二, 生态基础设施。生态基础设施可以包括污染净化处理设备、能源基础设施、资源基础设施、交通基础设施、市政服务体系、社会基础设施等。第三, 居民的生活标准。作为生态城市的居民希望有良好的自然生态系统、较低的环境污染、良好的城市绿化、完善的资源利用体系、舒适清洁的环境、齐全的区域生态格局、良好的城市生态基础、可恢复的生态系统。第四, 文化历史的保护。就是要建立一个高素质的社会人文生态文明体系, 把古老的文化和现代文明结合起来。

在目前的研究领域中, 虽然人们都认为生态城市不同于以往“绿色城市”、“健康城市”, 但是在实际建设中, 却大多偏重于自然生态系统和整齐划一的城市规划, 没有以循环经济模式来估量生态城市的系统, 即包含基础设施、农业、工业、人文、消费等各方面的设置。要建立好一座循环经济生态城市, 其应遵循的原则和步骤是, 首先减少进入生产和消费体系的物质消耗量;其次, 通过精良的售后服务等手段延长产品的使用时间和服务时间;最后, 通过工业净化等人为或自然净化的手段来将废弃物重新变成资源后再次循环利用。经过循环经济的实施, 就可以将工业废料或半成品用于农业, 把净化后的城市废水用于农业灌溉, 把种养的动植物作为工业原料、消费产品, 从而将工业、农业、消费连接成为大的循环圈。

二、对建设循环经济生态城市的建议

环境优美、宜人是循环经济生态城市标志, 良好的城市环境能带来良好的投资环境。为了鼓励个人、企业和城市建设者们提高环境保护的综合能力, 应加大立法步伐合理的制定相应的财政税收政策, 从宏观上支持环保产业发展。对个人, 应赋予原先“谁污染, 谁付费”条例新的内容, 提高个人污染的罚款力度;对企业作到优惠政策引导, 从价格、税收、资金、水电等方面优惠那些通过资源综合利用而生产出来的产品;对于城市建设者而言,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是生态城市发展的关键, 提高城市污水处理能力和处理深度, 鼓励节约用水, 为此城市污水处理过程中如涉及到筹建污水处理厂以及铺设相应的管网项目, 应尽量参考国际惯例将厂、网分开, 污水处理厂的投资、建设和运营全部进入市场, 而污水管网投资则仍主要由政府承担。

循环经济生态城市中的绿色消费应包括绿色产品、物资的回收利用、能源的有效使用、对生存环境和物种的保护等。其不仅应涵盖生产过程, 还应和人们生活消费过程息息相关。要树立绿色消费观和价值观, 建立新的循环经济伦理体系, 必须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在法律上, 政府通过颁布一系列的法令、法规来强制规范人们的行为, 如加大罚款力度和强制实施IS014000等措施;二是在日常生活中, 通过加强“道德”、“意识”方面的宣传和社会舆论来自觉规范人们的行为, 使人们充分意识到环境和资源对可持续发展的制约, 以及循环经济模式对中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目前, 中国大多数消费者已经逐步认识到, 环境的破坏, 必将危及到人类的生存, 所以带有“环保标志”的产品和绿色食品特别畅销。

进入21世纪后, 购房和装修成为人们的主要消费之一。生态住宅作为一个新兴的概念, 也随着房地产热和经济发展渐入人心。生态住宅应符合以下三大主题的住宅, 即以人为本, 呵护健康舒适;资源的节约与再利用;与周围生态环境的相协调与融合, 以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居住环境。作为生态住宅的主要着眼于城市居住环境的系统化、生态化、经济化和人性化, 使生态、经济、社会三大效益协调统一。

据统计, 美国20世纪90年代, 用于环保投资额就占工业总产值的12%;英国电力公司计划耗用70亿美元的防治费用以达到欧共体SO2排放指标;我国每年用于改善环境的经费高达2830亿元。建立循环经济生态城市所产生的费用和效益必然是各大中型企业考虑的问题, 所以在传统的会计核算体系中应增加补充考虑绿色资产、社会成本、环境成本、绿色利润等诸多问题, 特别在编制会计报表中, 应重点突出绿色会计的核算资料, 充分披露绿色会计信息。在报表附注、财务状况说明书中还应客观揭示企业生产活动所消耗的资源、环境污染的程度及所造成的社会责任成本、罚款等情况。

三、结论

循环经济生态城市的建设将有助于人类利用有限的资源, 有利于协调人类与环境之间的和谐关系, 符合经济发展的需求, 对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关键性的保证, 也是未来社会发展前进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吴季松:《循环经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M].北京:北京出版社, 1998年

[2]程胜高 周妍 汪平:创建新型生态城市的探索——以黄石市为例[J].安全与环境工程, 2003年9月

[3]张旭:对建立现代城市循环经济体系的思考[J].学术交流, 2003年10月

上一篇:响应全民爱心慈善捐款倡议书参考文章最全下一篇: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