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小数练习课》教学反思

2024-04-19

《循环小数练习课》教学反思(精选14篇)

篇1:《循环小数练习课》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课上,我向学生说明了为什么所有除法算式的商不可能为无限不循环小数。因为余数必须要比除数小,所以任何除法算式余数的可能性是有限的。当除的次数比余数可能性的个数多时,必定出现与前面余数相同的现象。我用1除以7来举例说明,学生领悟得很快,绝大多数学生明白了其中的.奥妙。

其次,我还向学生介绍了无限不循环小数即是初中所要学到的“无理数”。有学生(米志恒)问“我们学不学无理数呢?”,我简单介绍了六年级即将认识的小学阶段唯一一个无理数派。孩子们对无理数十分感兴趣,我又利用课余时间为他们补充介绍了无理数产生的数学史。

篇2:《循环小数练习课》教学反思

众所周知,小数加减法不难,只要把小数点对齐就行了,也就是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减,计算方法与整数加减法相同。问他们应该怎么计算时,说的非常好,可是实施起来那可真说得上错题不断啊!错题原因:一是,轻敌。认为这很简单的题,口算即可。二是,做题不仔细,数位对不准就进行计算。三是:口算的多,用竖式计算的少。

今天为了弥补他们的过失,我只好再想办法。

一上课,我就问学生:你们是想做的快一些,错题多一点呢,还是想做的慢一些,错题少一些,甚至没有错题?生答:想做的慢一些,错题少一些。好这节课,我们继续复习有关小数的加减法,请你找一找同学的错误。

课本上练习二第一道题是应用题,同学们很快列出算式,我巡视。然后拿着一个同学的本子到展示台上展示:请同学们来找一找这个同学做的题有没有错误或者缺点?这么一说,那他们都喜欢找人家的不是,第一个学生说:老师,他的单位名称写错了,应该是平方米,他写成了米。我表扬:观察很仔细!还有缺点,看哪个能找出来?

又有很多学生举起手,我接着说,找出别人缺点的同学,是很聪明的同学,他以后也不会犯同样的错误的。一生答:我感觉他书写的不是太好看。“是啊,书写对我们来说,就是面子的事,一定把字写好看了,这样才能给你掌面子。我边说边展示陈文杰同学的作业,“你看陈文杰同学的作业了没有,书写的如何?”“特别漂亮”“特别工整”“是啊,虽然是练习本,陈文杰依然书写的很工整,大家没看出他有一个好习惯吗?”一同学答:“他验算了”于是,我又和学生一起简单回顾一下加法的验算方法。(注意:在展示出错同学的作业时,请不要说出他们的名字)

在下面的练习题中,只要我发现学生有错题,我就把错题放到展示台让学生找错,结果表明,错题是越来越少,到了最后几题的练习,全班竟没有再出错的了。

篇3:《循环小数练习课》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年版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练习七 (第30页) 。

【教学目标】

1.通过口算、笔算、估算、巧算, 熟练算法, 提高学生计算正确率。

2.会灵活选择合适的算法, 会举一反三, 学会推理。

3.渗透变与不变思想, 用联系的眼光学数学。

【教学过程】

一、组词引入, 明确学习内容

师:从数学的角度用“算”组词。

生:口算、笔算、估算、巧算。

揭示课题:我们就围绕这些“算”来练一练小数除法。

二、基本练习, 温故而知新

课件出示:

1. 提问:哪些题能口算?得几?怎么想?

2. 追问:刚才口算时, 这些想法有什么共同点?

(预设:想口诀、除数转化为整数)

3. 找一找, 哪些题之间有联系?

预设整理:

4. 观察、比较。

第一组, 有什么关系? (预设:应用商不变规律)

追问:为什么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几或除以几, 商的大小不变呢?举例说明。

第二组呢? (预设:应用商的变化规律)

追问:为什么除数不变, 被除数乘几或除以几, 商也同时乘几或除以几呢?举例说明。

第三组呢? (预设:应用商的不变规律)

小结:利用商的不变规律和变化规律, 能帮助口算。

5. 举一反三, 继续往上、往下编题。

6. 灵活选择方法。

13.5÷0.5 1.6÷0.2

提问:刚才被除数、除数同时乘10, 能不能乘另一个数, 也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

预设转化成:27÷1 8÷1

这样转化, 你喜欢吗?为什么? (预设:除数乘较小数后, 就能转化为除数是整数的除法)

编类似的口算题, 预设:4÷0.125 3÷0.25

(设计意图:在掌握基本的口算方法, 小数除法转化为整数除法后, 借助口算题, 对商的变化规律与不变规律进行整理, 巩固提高。同时活用商的不变规律, 将13.5÷0.5、1.6÷0.2转化为27÷1、8÷1, 体现口算方法的灵活多样。)

三、变式练习, 构建知识网络

1. 估算。

(1) 这几题不能口算, 用估算来玩游戏。从入口开始, 估一估, 沿着数大的方向走, 用箭头表示, 看谁先到达智慧谷?

(2) 学生连一连。

(3) 反馈:按怎样的方向走?为什么?

预设:

第三组:0.42÷3.5 6÷1.5

商整数部分是0 商整数部分比0大

(4) 小结:这些都是很好的估算方法, 算前估一估知道得数范围, 算后估一估可以帮助验算。

(设计意图:整理估算方法, 整数除法的估算方法在小数除法中同样适用。其次, 让学生根据不同的题选择不同的估算方法, 如看成整十整百估, 看除数大于1小于1判断商的大小来估, 看商的整数部分来估等, 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策略。)

2. 笔算。

(1) 刚才估算是否正确呢?我们一起来笔算。

4.56÷1.5 9.12÷0.57 0.42÷3.5

(2) 反馈。

笔算时, 这三题有什么异同点?商中的0各是怎样得来的?你们认为最有困难的是哪类?

(3) 创造。

改变4.56÷1.5的被除数, 除数不变, 使得商中间有0。

(设计意图:学生笔算三题, 分别是商的整数部分、小数部分中间与末尾有0。针对学生学习的难点, 对商中间有0重点展开, 一是理解笔算算理, 二是经历编题, 体会商中间0的来历。)

3. 简算。

第一组:42÷28 19.8÷3.3

提问:想哪道算式?根据什么?第二组两题最大区别是什么?

(设计意图:体会灵活应用商的不变规律, 使小数除法化繁为简。42÷28转化为6÷4或3÷2, 19.8÷3.3转化为6.6÷1.1, 口算即可。第二组, 被除数和除数的小数点同时向右移动10位转化为4.2÷2, 另一题想42×2, 积84的小数点向左移动21位, 区分小数乘、除法的异同。)

【反思】

数学练习课, 课前重视对比题组的设计, 课中强调方法与策略的选择及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让教学目标丰富, 让学生有新的收获。

一、呈现“对比练习题组”, 完善知识结构

计算练习课如果依赖于单纯的练习、评价, 只会让已经会的学生徒增厌烦, 让还不会的学生再一次尝试失败的滋味, 也不能达到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目的。本节课运用12道题, 呈现四组对比题, 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讨论和对比, 把有关的基础知识和解题方法总结出来, 把解题的关键显露出来, 把易错点暴露出来, 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研究。

呈现对比练习题组, 通过形式、内容、方法等对比, 引导学生抓联系, 辨差异, 巩固知识, 丰富学生知识结构, 深入反思, 从而发展学生思维, 培养学生学会主动对比的学习方法和养成主动反思的学习习惯。

二、强调“方法与策略”, 提高学习有效性

方法与策略是课堂上要追求的目标。学生上完练习课后, 既要有巩固提高又要有新的收获。本节课围绕“算”——口算、估算、笔算展开, 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 让学生算一算、说一说、想一想、比一比, 注重方法与策略的梳理。

口算中熟规律, 估算中综技巧, 笔算中破难点, 巧算中促提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 对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准确把握, 找到问题的思考点和突破口, 实现学生对问题的多方面理解和分析, 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

三、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培养数学能力

篇4:《循环小数练习课》教学反思

师: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认识了一些小数,老师报几个小数,你能写出来吗?

师:0.8、0.08、0.008、309.309、1.1

生在纸上写下所听到的小数,检查正误。

师:你能读出这些小数吗?

生:(读略)

师:通过前面的学习,你对这些小数(刚听写的小数)有哪些了解?

生1:0.8是一位小数;0.08是两位小数;0.008是三位小数。

生2:0.8表示十分之八;0.08表示百分之八;0.008表示千分之八。

生3:0.8表示8个0.1;0.08表示8个0.01;0.008表示8个0.001。

生:0.8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0.08的计数单位是百分之一;0.008的计数单位是千

分之一;

师:刚才同学们是按小数位数来分类,还可以怎样分类呢?

教师利用板书引导学生比较小数的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的区别。

生:小数的整数部分可以是0,也可以是非0的其他整数。

(师画出分类集合图,略)

师:309.309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的读法一样吗?所表示的含义一样吗?

生:读法不一致,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读法,小数部分只要依次读出就行了。

生:整数部分表示309个一,小数部分表示309个0.001。

师:1.1里两个1还一样吗?一共有多少个0.1呢?为什么?

生:不一样。一个个位,一个十分位。

生:个位一个一,十分位一个0.1。

生:1.1里有11个0.1,因为1里面有10个0.1,加1个0.1,是11个0.1。

生:1和0.1的进率是10.

(教师相机将数位顺序表补充完整)

……

【反思】

1、有意识渗透分类思想,感受分类的作用和美妙

布鲁纳指出,掌握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能使数学更易于理解和记忆,领会基本数学思想和方法是通向迁移大道的“光明之路”。数学教学就是要求学生学会概念、法则、性质等具体的数学知识的同时,领悟并逐步掌握蕴涵其中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从而实现对数学本质的理性认识。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即便学生的年龄很小,教学内容比较简单,但积极地又能够适时、适度、适当地由浅入深地向学生渗透一些重要的基本数学思想也是极其必要的。如符号化思想、分类思想、化归思想以及对应、集合、统计、代数、建模、数形结合思想等。本节课重点渗透的是分类思想。

通过“你对这些小数(刚听写的小数)有哪些了解?”的问答,学生掌握了根据小数位数进行分类;通过“刚才同学们是按小数位数来分类,还可以怎样分类呢?”的问答,学生知道了小数还可以分成整数部分是0和非0的两类小数,并观察到分类集合图。感悟到不同的分类标准就有不同的分类结果,感受分类标准的多元化和分类结果的多样性,领略数学世界的神奇与美丽,提升数学思维能力。

2、有意识建构知识体系,体验成功的喜悦和快乐

数学教学就是要求学生学会构建知识板块,形成知识体系。这里教学设计的目的性很强,就是要通过练习让学生学生掌握“小数的数位顺序及计数单位”。首先,听写五个小数检查正误后问学生:“你能读出这些小数吗?”,用语文课上经常用到的听写方式进行了小数读写法的练习。然后,利用0.8、0.08、0.008三个小数梳理出小数的意义和计数单位,并相机填在数位顺序表里,学生很容易看出与整数数位顺序表形成一个完整体系。接着,围绕小数整数部分与小数部分读法的区别、小数的组成展开设问。尽管学生对小数部分的读法会受整数读法的干扰,但由于学生对整数读法非常熟练,学生经常说小数,通过这样教学强化了小数部分的读法。数的组成练习深化了对计数单位、数位顺序的理解。学生通过理解1.1的组成和观察完整数位顺序表的板书,领悟到个位1与十分位1的进率是10,为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的学习做好伏笔。

篇5:小数除法练习课教学设计

1、回顾小数除法的算理,熟练掌握小数除法的计算法则,循环小数的概念,理解商的近似值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掌握求近似值的方法。

2、能将现实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并列式求解。教学重点:

1、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及练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的处理。

2、能将现实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并列式求解。教学难点:

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及练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的处理。课前准备:

对学生进行分组,同时选出组长,并下发星级小组评价卡; 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关羽—关云长吗?关云长过五关斩六将非常的英勇,现在,老师也给同学们设置了重重关卡,同学们能否像关云长一样闯过重重关卡呢? 下面我们就以闯关的形式来对小数除法进行一下练习

在闯关之前,同学们要先找到手中的法宝。那么什么才是我们闯关的法宝呢?(学生回答:笔、练习本......)知识,知识才是我们的法宝!

我们首先先来回顾一下小数除法都学习了什么知评价卡; 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关羽—关云长吗?关云长过五关斩六将非常的英勇,现在,老师也给同学们设置了重重关卡,同学们能否像关云长一样闯过重重关卡呢? 下面我们就以闯关的形式来对小数除法进行一下练习

在闯关之前,同学们要先找到手中的法宝。那么什么才是我们闯关的法宝呢?(学生回答:笔、练习本......)知识,知识才是我们的法宝!

我们首先先来回顾一下小数除法都学习了什么知识:

二、合作探究:

师:同学们翻开你的课本,我们最先学习的是小数除法的计算,其中包括小数除以整数和一个数除以小数,再后来学的是商的近似数,接下来是循环小数,最后是解决问题。(同时多媒体出示框架图)

下面请同学们在小组之内进行交流,结核框架图总结一下我们在小数除法这一章中所学的知识,包括:小数除以整数和一个数除以小数的计算方法,如何求商的近似数?什么是循环小数,无限小数,循环小数与无限小数有什么关系?一会让同学汇报。(教师引导学生小组内总结小数除法的知识点,同时深入学生,对学生在总结交流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必要的指导)师:同学们刚才总结的都非常的认真,有那个小组愿意展示一下你们的成果呢?教师让学生说,同时在黑板上作必要的板书)

三、沙场点兵: 第一关:小试牛刀

师:下面我们进入第一关:小试牛刀。请同学们观察下面的题目,我们以抢答的进行,全做对者在你的星级评价卡上画上一个星,同时自动进入下一关,有错误的将不能进入第二关,最后还要接受老师的二次过关。下面的几关依此类推!口算练习

6.3÷7=

1.8÷2=

4.8÷6=

7.2÷8= 2.7÷30=

3.2÷0.4=

0.63÷0.09=

49÷0.07=(二次过关练习:

口算:0.54÷9=

0.45÷15= ÷4=

72.72÷72=)第二关:初显身手

师:同学们大都非常顺利的闯过了第一关,俗话说得好,真金不怕火来炼,究竟同学们是不是真金呢?下面你就要接受第二关的考验!(先让学生观察第一组式子,让学生猜一猜这是要干什么?学生大都以为要列竖式进行计算,教师明确:现在,我们不列竖式,只要求同学们说出除数、被除数的小数点是怎么移动的,最后变成了谁除以谁)

(学生完成之后,多媒体直接出示下一组练习题)在下列正确题的括号里划“√”在错误题的括号里划“×”(1)循环小数是无限小数。()

(2)2.8÷0.9的商是3,余数是1。()

(3)1.998精确到百分位约是2。()

(4)无限小数一定比有限小数大。()

第三关:小有成就

师:同学们在前两关表现得游刃有余,但光说不练那是假把式,咱同学们到底是不是真把式呢?下面咱们就让同学们露一小手。

(学生在下面完成,同时从各组中找几名同学到黑板上进行练习。).列竖式计算

25.2÷0.3=

30.1÷33=

57÷32(得数精确到百分位)学生完成后教师引导学生结合黑板上的同学的做题情况进行校正,并对同学们的做题情况进行点评,同时对于出错的题目让学生当个小老师,到黑板上给予更正。作对两道记一颗星,不足两道者在课下进行二次过关(采取相同的措施对脱式计算进行练习)2.脱式计算:

6.8×0.75÷0.5

13.75÷0.125–2

1.53+23.4÷7.2 第四关:大有作为

师:通过刚才的练习老师发现同学们是真把式,可是同合修一条长790米的路,同时各从一端开修。第一队每天修路13.2米,第二队每天修路14.8米,可是多少天才能修完这条路呢?

两个工程队的队长犯难了,同学们能不能帮帮他呢?

(学生自主完成后,教师让学生说自己的解题方法,并点评。此题注意:组后对结果的处理要用进一法。)

四、回顾总结

结合星级评价卡首先评选出本节课的优胜小组,并在班上提出表扬。同时对未过关的学生下发二次过关题目,要求学生在课下完成二次过关。

(结束语:对学生的表现提出肯定,并对表现最好的小组进行表扬!)

是同合修一条长790米的路,同时各从一端开修。第一队每天修路13.2米,第二队每天修路14.8米,可是多少天才能修完这条路呢?

两个工程队的队长犯难了,同学们能不能帮帮他呢?

(学生自主完成后,教师让学生说自己的解题方法,并点评。此题注意:组后对结果的处理要用进一法。)

四、回顾总结

结合星级评价卡首先评选出本节课的优胜小组,并在班上提出表扬。同时对未过关的学生下发二次过关题目,要求学生在课下完成二次过关。

篇6:《循环小数练习课》教学反思

谈话导入: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小数乘法。这节课,我们继续进行有关小数乘法的练习。(板题:小数乘法的练习课)

师:这节课,我们采用集星的形式进行练习比赛,每完成一组练习而且全对的就能获得一颗星,每组摘到最多星的同学,奖励小喜报一张。同学们,有信心挑战老师今天带来的练习吗?。

生:(全班齐答)有!

1、复习铺垫、口算比赛。

师:好,口算比赛开始。(卡片出示)

25×3=2.5×3=0.25×3=

12×5=1.2×0.5=0.12×0.5=

师:同学们真棒!都能独立认真完成口算,真好!好,继续加油!

2、创设情境,再现知识。

师:开学了,李老师买了些彩带来装扮课室,欢迎新同学的到来。

李老师买了6.3米的彩带,每米1.6元,请你算一算李老师一共用去多少钱?

(1)学生独立列式计算,指名板演。

(2)通过计算,让学生回顾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3)指名学生汇报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提醒同学们在计算时要注意哪些

问题?

3、师(小结):同学们真了不起!都知道小数乘法与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是

一样的,不同的是小数乘法多了小数点,只要把小数点处理好就行。

二、以练促深,形成技能。

师:同学们的小手真厉害!这么快就摘到了两颗星,下面老师设计了几个关

卡,有信心通关吗?

生:(齐答)有!

师:好!请看第一关!(出示题组练习的第1、2小题)

1、我会给下面的积点上小数点。

2、谁是计算小能手?咱们比比看。

0.36×85.2×1.40.42×0.13

3、师让学生小结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生1:小数乘法在列竖式时,是末位对齐而不是小数点对齐。

生2:因数中有几位小数,积就有几位小数。

生3:积的小数位数不够,要在前面补0,再点小数点。

课件出示:小数末尾要对齐,

整数相乘算出积,

数对数位点上点,

数位不足要补齐。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是一个个的小老师,老师真佩服你们!下面小动物们,遇到了难题,希望能得到你们的帮助,你们愿意吗?

生:(齐答)非常愿意!

师:好吧!开始!

3、我是小医生。

(对的请打√,错的请打×,然后请改正。)

师(小结):小动物们谢谢你们,你们真是个助人为乐得好孩子,你们也要记住小动物范的错误,不要再范错了。

三、以练促用,巩固提高。

师:看来同学们对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已经掌握得非常牢固,老师真开心!下面老师还想考考同学们的观察能力,看看有什么发现?与你的同伴交流好吗?

1、我会填。(在○填上“>”、“<”、或“=”。)

10×1.2○102.1×0.9○2.10.85×1○0.85

0.18×4○0.1824×0.2○241×0.5○1

(1)小组交流,看看有什么发现?

(2)小组代表汇报。

(3)师生小结。

生1:我发现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大。

生2:我发现一个数(0除外)乘小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小。

生3:我还发现一个数(0除外)乘于1,积还是原来的数。

师:同学们的发现真多,太了不起了!老师真佩服你们!你们是好样的!

2、我会解决问题。

师: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会用到小数乘法解决问题,现在中秋节就要

到了,小红和妈妈到水果店买了些水果(如下表)。

(1)

(2)

师(小结):同学们解决问题的能力真强,这么快就把问题解决了。其实,解决问题一点都不难,只要同学们用心去理解问题,然后找出有用的信息,判断好计算方法。同学们,明白了吗?

生:(齐答)明白!

四、以练促伸,拓展应用。

师:现在还有一组难度题,你们有信心挑战吗?

生:(齐答)有!

师:开动你们的小脑袋,赶快动手吧!

1、我会变。

()×()的积是一位小数

()×()的积是两位小数

()×()的积是三位小数

2、我会填。(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篇7:《小数乘法复习课》教学反思

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教材这样归纳:先按照整数乘法计算,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再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在实际教学中,还有学生根据前面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迁移归纳成: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积就是几位小数。这两种说法实际上是一致的,都可由积的变化规律得出。因此,小数乘小数是第一单元的一个复习重点。说算理对于学生计算方法的掌握,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具有积极的作用。然而搞形式化说理,忽视学生对算理的感悟,则有害而无益,形式化说理,表面上看似乎有理有据,推理严密,但它不是建立在学生对计算过程和方法感悟的基础上,因而难以使学生对算理真正内化,难以使学生理解实现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因此复习中要准确的把握学生的学习状况,真正做到查漏补缺。在讲算理的同时,重视计算技能的培养,细化类型,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正确的理解和掌握计算的方法,这样才能切实提高课堂复习效率。在学生做题中出现错误时,我总是急于给学生分析做错的情况,而没有让学生自己找找原因,如果我让他们先想想小数乘法的法则,然后再跟错题比较一下,这时候有的同学可能自己找出错题的原因,这样才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以至下次做题时不会再犯相同的错误。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可见,在我班计算能力差的最根本原因就是口算能力差,所以我应该首先从口算能力着手,每天坚持进行口算练习。从今天的失败中,我找到了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我在下一部分的教学提了一个醒,也使我越来越认识到:没有精心的备课,就没有高效的课堂。

篇8:《循环小数练习课》教学反思

关键词:纠错,对比,巩固,灵活,练习

“小数加减简便计算练习课”是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内的一堂练习课内内容。本节课教学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小数加减、小数混合运算以及简便计算”,掌握了小数的加法和减法的基本计算方法,并能根据算式和数据的特点进行简单的简便计算。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不但要学生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的基本计算中提高计算的正确率,还要学生能够灵活运用运算定律进行小数的加减简便混合运算。

在思考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时,站在以学定教的视角,笔者设计了小数的加法和减法的混合运算共6题,意在了解学生的计算错误点主要在什么方面。抽样班级共三个,总人数1 17人,习题反馈情况如下:

从上表可以看书,学生在学习小数加减简便计算时,无论是在计算的正确率,还是在减法性质的灵活运用上都比学习整数加减简便计算要困难很多。

1.小数错位相加减正确率低

计算小数的加法和减法,需要小数数位对齐相加减,而因为小数相加减时会出现两个小数位数不相同,需要学生在进行加法和减法时特别注意相同数位相加减。学生很容易受整数运算的负迁移,采取了末尾对齐的方法进行了计算。在整数运算中,只要末尾对齐,那么在相加减的时候一定也是数位对齐相加减的,但这个法则在小数加法和减法中则不适用,末尾对齐容易造成两个不同位数的小数相加减时产生错位相加减的错误。比如笔者的前测卷中90-9.9-0.01,学生错误点就是采取了末尾对齐相加减。如右图:

2.减法性质的的误用

减法性质是指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减去这两个数的和,也可以先减去第一个减数,再减去第二个减数。在整数混合运算中已经教学过,学生在简单的a-b-c=a-(b+c)的运算中错误率明显比四则混合运算要低。比如笔者测试卷中(3)(6)明显比(4)正确率要高。

在错误人数45中有35人是采取了这样的计算方法,究其原因是看到了数据上的凑整而无视运算顺序,采取错误的减法性质进行简便计算。这个问题在整数运算的时候也同样出现过,学生也出现过类似的问题,教师采取过着重讲解分析,校正时学生也能改正出来,可到了小数除法,问题同样出现了!

对于以上错误,笔者认为要把“小数加减简便计算练习课”上出实效,必须避免练习课常有的“讲一练”模式,即把学生的问题罗列出来,一题一题的讲解,接着就进行相对应的巩固练习。这样的练习课学生往往在听讲的时候容易走神,做练习的时候就又错误百出,教师教的累,学生学的烦!现在的练习课要求教师从新授课出发,从学生的心理角度出发,真正让练习课上出高效,上出高质!因此,笔者以学定教,设计以下教学设计,并在课堂上进行了实践。

一、纠错

课开始,幻灯片显示学生错误情况统计图(以上课班级数据为准)

师:同学们,这是昨天你们前测卷的批改情况,今天老师请你当一回小医生,帮忙找找这些错误的同学都错在了哪里?你们愿意先治哪一题?

生:第四题(学生的注意点集中到错误情况最多的15.8+14.2-4.6+5.4,共错15人)

师:请你来说说这题正确的应该怎么做?

生:15.8加14.2的和加上5.4减去4.6的差,等于30.8

师:谁明白他是怎么算的?

生:先算15.8加14.2的和是30,再看是减去4.6加上5.4,那么相互抵消后就是加的多,所以是30再加上5.4减4.6的差,最后是30.8

师:你说的是不是这样,幻灯显示学生正确的作业

师:那么请你来看一看,他们错在了哪里?(幻灯出示两张学生错误比较多的两种计算情况)

生:第一题15.8加14.2没有进位,应该是30.

生:第二题他减多了?

师:什么叫减多了?

生:应该是减去4.6再加上5.4,他这样做的话就减去了10,多减了。

师:谁听明白了?(特意叫了先前按照这种方法做的学生)

生:老师,我懂了,这两个不能和在一起减,这样就变成15.8-14.2-4.6-5.4了。跟原来的题目不对了。

师:(惊喜的)这个同学是怎么在思考的啊?

生:我们添了括号后可以再打开括号试试看,是不是还和原来一样,如果不一样,那就错了。

师:很好,这可以作为我们检查的一种办法。同学们很会思考。也就是说,我们在做四则混合运算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同学们讨论下

学生进行讨论,由此得出我们在做四则运算时要注意观察数据以及运算顺序看看是否能简便计算,而不能想当然凑整简便计算。

[设计意图]

1. 重点展现,集中注意

在课开始,我呈现学生所做前测的成绩,学生自然的关注到错误率比较高的题目,并且会自主的思考“为什么会错这么多呢?是什么原因呢?想想自己有没有可能做错。”学生自觉并自主去思考比教师强要求学生来学习效果肯定更显著。那么在课堂开始也把学生的纠错的注意点集中到15.8+14.2-4.6+5.4以及90-9.9-0.01上,这样可以在有限的课堂中更大效率的解决学生的错误点。

2. 正确先行,纠错在后

记得曾经一个一直困扰我的问题,每每在讲评课的时候,我在黑板上呈现了学生的很多的问题,让学生逐个的分析,讲其错误点,但是作业再回收上来批改时却发现还是有那么一部分学生同样还是黑板上的那些错误,那种挫败感一直困扰我,不明白为什么会这样,我明明说了这样做是错的,为什么学生还是会按照错误的方法做了呢。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在一堂公开课上,在反馈一道练习题时,我同样先拿了做错学生的作业纸,学生纠错,然后正确的我就叫学生口答了,我在幻灯上展示了下。课后作业纸收上来,发现学生竟然还有那么多类似的错误。我很懊恼于学生不专心听讲。但听课的特级教师刘松老师给我指出了问题所在,即儿童在学习的过程中,会先入为主的记住黑板上最先呈现的,或者呈现次数最多的。反思自己的课堂和黑板,满满都是学生的错误,学生慢慢的把错误留在了脑子里,而正确的却被我直接忽略在用嘴讲解中,连点痕迹都没有留下,这样对于学困生的学习而言不是在解决错误,而是在加重了错误在他们脑中留下的痕迹。因此在课堂中特别是在练习课中,老师一定要先给学生呈现正确的结果,防止学生先入为主记住了错误观点。在纠错15.8+14.2-4.6+5.4中,我按照这样的秩序给学生呈现了正确的应该怎么做,再来反思错误是怎么做的。这样学生是从正确观去反思错误点,脑中留下的还是正确的做题方法。

二、题组训练

师:接下来,老师请来了四个数字,你想到了什么?(幻灯出示四个数字:5.94 9.06 3.5 6.5)

生:他们可以凑整,5.94+9.06=15 3.5+6.5=10

师:你这样的凑整的前提条件是他们之间的运算符号是?

生:是加法(幻灯跟随学生的回答添上加号)

师:那么如果我运算符号变了呢?(幻灯出示:5.94+9.06-3.5-6.5)

生:那就是15-10了

师:你的意思是?

生:连续减3.5和6.5就是减去3.5和6.5的和

师:好的,不错,那么运算符号如果变成这样

……(幻灯依次出示:5.94+9.06-3.5+6.5,5.94+9.06+3.5-6.5)

师:现在请同学们在作业纸上不计算写出这四个算式的关键步骤,写完后,同桌批改,如果有错误,请自己仔细对比分析并写下错因

[设计意图]:

1. 题组训练,沟通对比

所谓题组,就是将内容联系密切、题目形式相似、思维方法相近、解法基本相同或有联系的题目串联在一起构成一组题。它具有鲜明的对比性、层次性、迁移性和实效性,对巩固所学知识、纠正思维偏差、增强解题能力、形成知识网络、发展思维能力等都发挥着独特的作用。根据前测学生对于减法性质错误比较多,因此设计这个对比性系列题组,5.94+9.06+3.5

+6.5 5.94+9.06-3.5-6.5 5.94+9.06-3.5+6.55.94+9.06+3.5-6.5意在攻破学生的难点,通过题组的变式思考,学生从四道题中去对比分析,掌握减法性质,并能灵活运用减法性质。

2. 自我反思,各个击破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在及时帮助学生克服困难,跨越障碍后,要及时帮助学生反思取得的成功经验。小学时期是学生思维由形象到抽象、由具体到逻辑思维发展的重要阶段,尤其是小学中、高年级学生已经能够初步用批判的、审慎的目光去看待周围的事物,他们的思辨能力逐步增强,已初步具备了反思能力培养的基础。但是,在现在的数学教育中过于重视学习内容而忽视学习行为,多数学生在思考复杂问题时很少意识到自己的思维过程,不能独立地认识自己思维过程的正确与否,缺乏反思意识和反思能力。教师在教学中也往往忽视)对学生反思意识的培养,发现错题只知纠正答案,而不注重引导、挖掘错误的成因。因此,在教学中要特别注重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的培养,本节课中,笔者也处处让学生去发现错误,纠正错误,同时也要反思分析错误原因,从而提升学生的整体数学素养。

三、结语

本节课通过纠错、对比、巩固、灵活运算等环节,让学生发现错误,纠正错误,反思错误,欣赏错误,巩固算法,并随之能灵活运算,学生不仅在计算能力上获得了提升,也能正确对待错误,反思自己的错误原因,从而提升学生综合的数学素养,当然也可以看到学生对于减法性质还存在一定的困难,特别是1-(0.35-0.002)+0.098此类需要进行符号变更的,因此在以后的计算练习课如分数简便运算中需要进行再次高效的练习课教学,这是我们作为数学教师应该追求的,也是笔者一直要追求的。

参考文献

[1]王永红.低头找幸福[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11.01.

[2]马云鹏张春莉.数学教育评价[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篇9:《循环小数练习课》教学反思

【关键词】纠错;对比;巩固;灵活;练习

“小数加减简便计算练习课”是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内的一堂练习课内内容。本节课教学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小数加减、小数混合运算以及简便计算”。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不但要学生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的基本计算中提高计算的正确率,还要学生能够灵活运用运算定律进行小数的加减简便混合运算。

在思考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时,站在以学定教的视角,笔者设计了小数的加法和减法的混合运算共6题,意在了解学生的计算错误点主要在什么方面。抽样班级共三个,总人数117人,习题反馈情况如下:

从上表可以看书,学生在学习小数加减简便计算时,无论是在计算的正确率,还是在减法性质的灵活运用上都比学习整数加减简便计算要困难很多。

一、小数错位相加减正确率低

计算小数的加法和减法,需要小数数位对齐相加减,而因为小数相加减时会出现两个小数位数不相同,需要学生在进行加法和减法时特别注意相同数位相加减。学生很容易受整数运算的负迁移,采取了末尾对齐的方法进行了计算。

二、减法性质的误用

减法性质是指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减去这两个数的和,也可以先减去第一个减数,再减去第二个减数。在整数混合运算中已经教学过,学生在简单的a-b-c=a-(b+c)的运算中错误率明显比四则混合运算要低。比如笔者测试卷中 (3)(6)明显比(4)正确率要高。

对于以上错误,笔者认为要把“小数加减简便计算练习课”上出实效,必须避免练习课常有的“讲—练”模式,即把学生的问题罗列出来,一题一题的讲解,接着就进行相对应的巩固练习。这样的练习课学生往往在听讲的时候容易走神,做练习的时候就又错误百出,教师教的累,学生学的烦!因此,笔者以学定教,设计以下教学设计,并在课堂上进行了实践,以下是部分教学环节和设计意图:

三、纠错

课开始,幻灯片显示学生错误情况统计图(以上课班级数据为准)

师:同学们,这是昨天你们检测卷的批改情况,今天老师请你当一回小医生,帮忙找找这些错误的同学都错在了哪里?你们愿意先治哪一题?

生:第四题。(学生的注意点集中到错误情况最多的15.8+14.2-4.6+5.4,共错15人)

师:请你来说说这题正确的应该怎么做?

生:15.8加14.2的和加上5.4减去4.6的差,等于30.8。

师:谁明白他是怎么算的?

生:先算15.8加14.2的和是30,再看是减去4.6加上5.4,那么相互抵消后就是加的多,所以是30再加上5.4减4.6的差,最后是30.8

师:你说的是不是这样,幻灯显示学生正确的作业 。

师:那么请你来看一看,他们错在了哪里?(幻灯出示两张学生错误比较多的两种计算情况)

生:第一题15.8加14.2没有进位,应该是30。

生:第二题他减多了?

师:什么叫减多了?

生:应该是减去4.6再加上5.4,他这样做的话就减去了10,多减了。

师:谁听明白了?(特意叫了先前按照这种方法做的学生)

生:老師,我懂了,这两个不能和在一起减,这样就变成15.8-14.2-4.6-5.4了。跟原来的题目不对了。

师:(惊喜的)这个同学是怎么在思考的啊?

生:我们添了括号后可以再打开括号试试看,是不是还和原来一样,如果不一样,那就错了。

师:很好,这可以作为我们检查的一种办法。同学们很会思考。也就是说,我们在做四则混合运算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同学们讨论下。

1.重点展现,集中注意

在课开始,我呈现学生所做检测的成绩,学生自然的关注到错误率比较高的题目,并且会自主的思考“为什么会错这么多呢?是什么原因呢?想想自己有没有可能做错。”学生自觉并自主去思考比教师强要求学生来学习效果肯定更显著。那么在课堂开始也把学生的纠错的注意点集中到15.8+14.2-4.6+5.4以及90-9.9-0.01 上,这样可以在有限的课堂中更大效率的解决学生的错误点。

2.正确先行,纠错在后

记得曾经一个一直困扰我的问题,每每在讲评课的时候,我在黑板上呈现了学生的很多的问题,让学生逐个的分析,讲其错误点,但是作业再回收上来批改时却发现还是有那么一部分学生同样还是黑板上的那些错误,那种挫败感一直困扰我。听课的特级教师刘松老师给我指出了问题所在,即儿童在学习的过程中,会先入为主的记住黑板上最先呈现的,或者呈现次数最多的。

四、题组训练

师:接下来,老师请来了四个数字,你想到了什么?(幻灯出示四个数字:5.94 9.06 3.5 6.5)

生:他们可以凑整,5.94 + 9.06=15 3.5 + 6.5=10

师:你这样的凑整的前提条件是他们之间的运算符号是?

生:是加法。(幻灯跟随学生的回答添上加号)

师:那么如果我运算符号变了呢?(幻灯出示:5.94+9.06-3.5-6.5)

生:那就是15-10了。

师:你的意思是?

生:连续减3.5和6.5就是减去3.5和6.5的和。

师:好的,不错,那么运算符号如果变成这样……(幻灯依次出示:5.94+9.06-3.5+6.5,5.94+9.06+3.5-6.5)

师:现在请同学们在作业纸上不计算写出这四个算式的关键步骤,写完后,同桌批改,如果有错误,请自己仔细对比分析并写下错因。

1.题组训练,沟通对比

所谓题组,就是将内容联系密切、题目形式相似、思维方法相近、解法基本相同或有联系的题目串联在一起构成一组题。根据检测学生对于减法性质错误比较多,因此设计这个对比性系列题组,①5.94+9.06+3.5+6.5②5.94+9.06-3.5-6.5③5.94+9.06-3.5+6.5④5.94+9.06+3.5-6.5意在攻破学生的难点,通过题组的变式思考,学生从四道题中去对比分析,掌握减法性质,并能灵活运用减法性质。

2.自我反思,各个击破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在及时帮助学生克服困难,跨越障碍后,要及时帮助学生反思取得的成功经验。因此,在教学中要特别注重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的培养,本节课中,笔者也处处让学生去发现错误,纠正错误,同时也要反思分析错误原因,从而提升学生的整体数学素养。

五、结语

本节课通过纠错、对比、巩固、灵活运算等环节,学生不仅在计算能力上获得了提升,也能反思自己的错误原因,从而提升学生综合的数学素养,当然也可以看到学生对于减法性质还存在一定的困难,特别是需要进行符号变更的,因此在以后的计算练习课如分数简便运算中需要进行再次高效的练习课教学,这是数学教师应该追求的,也是笔者一直要追求的。

参考文献:

[1]王永红.低头找幸福[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11.01

篇10:练习课教学反思

加法和减法的练习是属于练习课,因此我在备课时,设计了三个阶段的练习。第一阶段是基础题的练习,目的是巩固所学知识。通过多种题型让学生熟练掌握计算方法,进一步理解各部分的数量关系,懂得做加法算式时关键抓住两个部分数,做减法算式时关键抓住原来的总数。

基础题到提高题之间要有一个坡度,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有利于学生对提高题的理解和掌握。所以,加法基础训练后,我设计了按颜色分、按大小分两道题。让学生明白按颜色分可以列出两道不同的加法算式,按大小分也可以列出两道不同的加法算式。减法基础训练后我又出示按颜色分要求学生列出两道不同的减法算式。为第二阶段的练习做好了铺垫。

第二阶段是提高练习,目的是培养学生观察、思维能力,让学生懂得一道题可以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当白天鹅、黑天鹅、大天鹅、小天鹅同时出现时,学生的思维相当活跃,列出很多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即巩固了基础知识又提高了学生综合解题能力。

数学从生活中来再回到生活中去,能力是否提高要回到实践中去检验,也就有了第三阶段的练习。

第三阶段是拓展练习。用学生身边的素材、生活的素材编写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学生根据学到的知识用男生、女生编写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思维更活跃的学生用教室里的电扇作素材编写加法和减法算式……

总之,每一节课总有满意和欠缺的地方。这节课的不足学生没有用完整的数学语言叙说应用题的三句话,有待今后加强训练。

我想谈一谈教学中的两个困惑与大家共同探讨

困惑之一:

练习课是巩固、提高、拓展新知识,还是补新授课后的漏洞?如果新授课的漏洞很多人们不仅要问你上新授课时在干什么?

练习提高,是逐步提高还是拔高的越高越好?拔得很高就是练习课所需要的吗?

困惑之二:

篇11:练习课教学反思

同样的教材,设计和采用各不相同的教学过程和方法,自然产生绝不相同的教学效果,这其中隐含着许多值得我深深思考的问题:

(一)主动接近学生,了解学生的需要。这个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正处于最敏感、最活跃的时期。他们对学习成功的渴望强烈程度,直接导致了他们对教师新颖教学方式的期盼。而教师则应在拟订自己的教学计划之前,主动充分地了解学生对体育学习各方面的需求,以及未来社会对他们地需求。真所谓备课要备教材,更需要备同学,其道理就在于此。

(二)精心设计教学过程,积极创设主动探究学习的氛围。新颖灵活、富有创意的师生互动形式,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起学生参与活动地热情。耐力素质训练是比较传统的教学内容,也很枯燥乏味。老教材新教法,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本身所蕴含的,可以引发学生创新思维,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关键内容。积极创设学生自觉参与的活动氛围。在这个整个教学活动设计和实施的过程中,教师也应注重开发学生体育学习的潜力,尤其要培养学生探究体育学习方法的能力,指导学生创新思维,创新设计并自主开展学习活动。

篇12:练习课教学反思

成为一名老师,在三尺讲台上展开我的人生另一段征程已经有一个月多了,在这段时间的教学中,我体会了很多,学习了很多,也改变了很多想法。

一直在我的意识中,所要教学的知识在新课的教学中已经深入透彻,而练习课的作用只是在于巩固所学的知识,其重要性也许并没有新授课那么重要,这一星期,对于测量的知识,练习课开展的比较多,这些练习课的进行使我对练习课有了一个更深的认识。

长度单位的知识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因此我选择的多种不同的题型对其进行练习,在学生独立练习后,选择错误较多的题目进行讲解,讲解的通常是独立的分散的题目,但是我发现这样的效果比较差。

回过头仔细反思、总结练习课的特点,发现可以有以下几个特征:

1、练习课是对新授内容的巩固课提高

2、在练习课中可以讲新授课中没有讲透,学生没有弄清楚的地方作重点的讲解和分析。

3、在大多数学生对于新授内容掌握的比较好的情况下,可以在练习课中对知识进行拓展课挖掘,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4、可以对近阶段的知识进行梳理和整理。帮助学生理清知识的结构和脉络。

由此可见,练习课在学生知识掌握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总结之前的教学,我认为接下去的教学中,对于练习课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展开。

首先,把握重点,明确要求。把握所教学知识的重难点,只有目的明确,才能突出实效,只有抓住重点,才能使练习课的设计有一个可以依据的中心,紧紧围绕重难点有针对性的展开。如单位的知识,要抓住单位之间的换算,建立单位之间的知识络这一重点进行。

其次,归类整理,统筹安排。对练习的选择,应经过精心选择,抓住典型的题型、例题统筹安排,练习出示时也需要遵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如长度单位的练习,可以收集学生在作业中出现的典型错误,并进行归类整理,先出示较简单的单位间的换算,再过渡到不同单位之间的计算,以及再到多种单位混合的计算、换算等。

最后,选择合适的题量,形式多样化。三年级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在学习时的注意力水平,这就要求老师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来合理安排练习的类型,完成方式等。

因此,以后要更重视练习课,精心地准备和安排练习课的形式和例题,在练习课中得到新的收益。

篇二:练习课教学反思

练习课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课型之一,约占总课时数的一半左右。它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指导的训练活动,是学生巩固知识、形成技能、培养能力的重要途径。

一、练习课的地位和作用

练习课的主要特征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发挥学生的主体功能,利用已经掌握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已具备的技能,通过口答、计算、讨论等多种方式完成课堂练习的任务,以达到领会、巩固、加深理解所学的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技能、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目的。

数学练习课是以学生独立练习为主要内容的课型,它是新授课的补充和延续。心理学认为,练习是学习者对学习任务的重复接触或重复反应,是学生在心智技能和动作技能形成的基本途径。练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独立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发展智能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要实践活动,具有“巩固技能、反馈评价、形成策略、解决问题、拓展思维”的功能。练习课在几种课型中占有重要比重。

二、练习课设计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实际教学中没能引起老师们的高度重视,多数的练习课有以下几种情况:

1、目的不明确,抓不住重点,照本宣科,不管学生掌握如何。

2、是为练习而练习,针对性不强,对练习内容缺乏有效的整合,泛泛而练,面面俱到。

3、层次不清楚。没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原则。

4、形式单一,老师课前准备不充分,导致学生兴趣不浓,课堂效率不高。

5、不重视反馈。对练习结果心中无数。

6、不讲究效率。原因:一是教师对练习课的功能特点认识不够,导致对练习课的教学目标的把握还不到位;二是对练习课缺乏重视,许多教师的练习课教学存在着极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因而对练习课教学缺少设计或根本就没有教学设计,出现练习课变成习题课、作业课,()对书上的练习题仅是做完了事,使练习走过场,没有充分发挥每一道练习题应有的价值。

三、练习课的基本要求

练习课教学,关键是练习题的设计和选择。要注意练习的目的性、典型性、针对性、层次性、多样性和趣味性;要注意运用题组练习,加强各种练习的协调和配合,提高练习的整体效率;练习的编排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练习的结果要及时反馈评价,引导学生在对比中弄清区别,在辨析中加深理解,在概括中把握联系,在评价中受到激励。练习的数量要适当,既要保证知识的巩固和技能技巧的形成,又要防止学生的负担过重。

篇三:练习课教学反思

因为习惯,我还是选择了给孩子们列提纲讨论,更因为我觉得在我们“学程导航”的课堂中,这样做是有利于孩子发展的。于是,我给孩子们设计了这样的复习提纲:

1、口算80÷4,63÷3,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2、笔算64÷3,96÷4,73÷7,说说竖式中的每一步表示什么意思。

3、计算除法时需要注意些什么?你是怎么验算除法的?

4、用除法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你有哪些体会和收获?

我昨天在布置家作时,就把提纲给了孩子,相当于预习作业,这是昨晚唯一的数学作业,我要求孩子们一定要特别认真地去思考。

篇13:《循环小数练习课》教学反思

关键词:小数除法,口算,估算,商的变化规律

“小数除法”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内容, 本节课是这个单元教学后的一节综合练习课。练习内容包括小数除法的口算、竖式计算、估算、混合运算, 以及小数除法的应用。由于内容多, 要想把这些内容、多种算法组合成有一定序列的练习, 确实需要精心思考。最近笔者对此课作了一次深入思考, 主要的做法是在练习过程中紧紧围绕着练为主线, 创设了三个环节。第一环节基本训练:通过三组口算的练习, 在练中回顾了口算方法, 以及除法算式里三个数之间变化所产生的各种关系, 从而掌握口算技巧, 提高口算能力。第二环节专项训练:通过让学生按要求自己来列出算式, 学生在列算式的过程中巩固笔算和估算。第三环节综合训练:以题组的形式呈现用小数除法解决的实际问题, 在对比中进一步领会“进一法”“去尾法”的实际意义, 接着在原题的基础上增加条件引入稍综合的应用问题, 让学生独立写出综合算式进行脱式计算, 以此来巩固计算方法。通过教学实践我们觉得练习效果比较理想, 现把主要教学片段整理如下。

一、基本练习

师:同学们, 今天我们要上一节小数除法的练习课, 请看屏幕, 会算吗?比一比, 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投影出示以下口算题:

学生把口算结果写在自己的本子上, 接着投影出示计算结果, 学生核对订正。然后, 教师指定“1÷0.01”和“27.3÷0.3”这两个算式, 让学生说说是怎么算的。

生:把0.01 扩大到它的100 倍, 把1 也扩大到它的100 倍, 变成100 除以1 等于100。

生:把除数0.3 扩大10 倍是3, 为了商不变27.3也要扩大10 倍, 用273 除以3 得到91。

师:从刚才这两位同学的回答, 我们知道在小数除法中碰到除数是小数时, 先要把除数转化成整数来计算。[板书:把除数 (小数) 转化为整数]

【思考】通过这一组题目的口算主要让学生回忆小数除法的口算技能, 同时让学生梳理小数除法如何利用商不变规律, 把除数转化成整数的方法。 在口算中笔者还提供了“2.5×0.4”“1.25×0.8”的乘法口算, 其目的除了要学生在口算中注意认真审题外, 还为以下简便计算做好铺垫。

师:刚才同学们很快地口算了一组以小数除法为主的题目, 下面我们再口算一组题目好吗?这里有三组口算题, 先仔细地观察每组口算题, 想一想每组口算题怎样算速度最快?

投影呈现以下口算题:

在学生仔细地观察、思考之后, 教师再让学生汇报每一组的得数 (投影同时呈现得数) 。

接着教师提出:刚才让大家先仔细地观察后再口算, 你们看出每一组口算题有什么规律吗?

生:我发现第1 组除数不变, 被除数每次都除以10, 那么商每次也要除以10。

生:我发现第2 组被除数不变, 除数每次都被除以2, 商每次都要乘2。

生:第3 组, 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它的10倍, 商是不变的。

师:这就是我们原来学过的“商的变化规律”。你们还有什么方法使口算更快吗?

生:把第1 组的被除数和除数都乘2, 这样除数就是“1”了, 商就分别是80, 8, 0.8。

生:我把第2 组的除数也转化为“1”, 第1 小题被除数和除数都乘2, 第2 小题都乘4, 第3 小题都乘8, 这样计算的结果分别是4, 8, 16。

生:我还发现第3 组的每一题的被除数都是除数的一半, 这样每题的结果都是0.5。

师:看来在除法计算中只要我们灵活运用商的变化规律, 一定能使计算更简便, 计算速度会更快。那下面的口算题, 我相信同学们一定能灵活地口算。

投影又呈现了以下口算题:

学生口算之后, 教师呈现得数让学生及时作了订正, 并抽出几个口算题让学生再次说一说是采用什么方法口算的。

【思考】在以上练习环节中, 我们先给学生提供了三组有规律的口算题, 并有意识地让学生仔细观察思考后再进行计算, 其目的是促使学生灵活运用商的变化规律。紧接着又给学生提供第二组口算题, 让学生把刚才质疑回顾的规律, 再一次在练中得到巩固。

二、专项练习

师:刚才老师给你们的算式都是现成的, 下面你能根据以下的要求自己编出题目进行计算吗?

用2、4、6、8 四个数字, 并添上小数点, 组成一位小数除以一位小数的算式, 数字不能重复, 答案可以是近似值。

(1) 要求商最大。 (商保留一位小数)

(2) 要使这个算式的商大于2, 而小于3, 请你写出这样的算式, 并计算出结果。 (商保留一位小数, 你还能写出多少个这样的算式)

学生独立思考计算后, 教师让几位学生把算式写到黑扳上。

师:第 (1) 个问题只有一个算式?

生:因为要使商最大, 所以被除数要尽量大, 除数尽量小, 商才会最大。而符合这一要求的算式只有一个。

师:第 (2) 个问题, 你是用什么方法找到这些算式的?

学生再次进行讨论交流得出以下的思考:

生:先写被除数和除数的整数部分, 这里的整数部分相除的结果应该是2 或3。如果整数部分的商是2, 那么被除数的小数部分要大于除数的小数部分, 如算式“8.6÷4.2”的结果大于2。

师:说得有道理, 比如定好整数分别是8 和4, 写出“8.2÷4.6”可以吗?

生:不可以的, 因为这个算式的商小于2 了。

师:那这里被除数和除数的整数部分的商是3, 如“6.8÷2.4”和“6.4 ÷2.8”, 为什么这两个算式的小数部分的“8”和“4”可以调换呢?

学生再进行质疑交流。

生:因为这两个算式的被除数都没有除数的3倍或3 倍以上。

【思考】 此题是一道开放式的综合运用练习。虽然一部分学生在列算式的过程中只凭要求在乱凑, 而大部分学生会根据要求先进行数值的分析、估计。如第 (2) 题要思考商在2~3 之间, 大部分学生会把被除数和除数的整数部分先确定下来, 接着去思考小数部分的数的选择。由此看来通过这样的训练, 既巩固了计算的技能, 又进行了估算的训练, 同时学生在选择数字搭配中经历了有序思维的推理。

紧接着教师提出:刚才大家采用估算的方法列算式, 让我们再用刚才大家总结的方法来估一估下面算式的结果范围吧。

哪几个算式的商大于1, 而小于2;哪几个算式的商大于3, 而小于4。

学生找到了商大于1, 而小于2 的算式有 (1) (3) (5) ;商大于3, 而小于4 的算式有 (2) (4) 。要求学生说一说估算的过程 (略) 。

师:那第 (6) 个算式的结果又是多少呢?你觉得这个算式怎样算速度最快呢?

生:应该把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4”, 把除数转化为“1”比较快。结果是34.4。

【思考】此题组的估算是对上面列算式时所用估算方法的再一次的应用和巩固, 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估算意识和估算能力。在题组的最后一题特意安排了“8.6÷0.25”的算式, 其目的除了对商的估算之外, 还要求学生再次应用商的变化规律把除数转化为“1”进行口算, 同时这个算式还为延续下一环节的综合应用起到桥梁作用。

三、综合练习

师:你能针对第 (6) 个算式“8.6÷0.25”来编一道生活中要用到它来解决的实际问题吗?

这时学生在独立编题的基础上互相交流后, 教师再组织集体反馈评讲, 接着出示以下三个题目, 并向学生提出:下面的三个题目, 都能用到这个算式来计算吗?

(1) 共有8.6 千克的牛奶, 每个瓶子装0.25 千克, 一共需要多少个瓶子?

(2) 同学们将一根长8.6 米的丝带, 每0.25 米截成一段, 做成圆环, 这根丝带可以做成多少个这样的圆环?

(3) 一种车在沙漠中行驶8.6 千米, 消耗汽油0.25 升, 照这样平均每升汽油能行驶多少千米?

生:都能用这个算式解决问题。

师:都用了同一个算式那结果都是“34.4”对吗?

生:是的, 计算结果都是34.4。

师:是吗?请你们仔细想一想, 在小组里互相讨论一下。

经过互相交流之后, 学生知道:第 (1) 题应该需要35 瓶;第 (2) 题只能做成34 个圆环;第 (3) 题平均每升能开34.4 千米。

师:为什么都用同一个算式解决, 结果却不一样呢?

生:第 (1) 题算出结果是34.4 个瓶子, 说明34个瓶子还装不下, 所以要35 个瓶子, 用了进一法。第 (2) 题算出结果是34.4 个圆环, 圆环只能做成34 个, 要用到去尾法得出结果。第 (3) 题只要直接算出结果就可以了。

【思考】 三道题能用同一个算式解决问题, 其本身就能激发学生的思考兴趣。但这三题所呈现的结果却不尽相同, 需要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对结果进行“进一法”或“去尾法”的处理, 以此来提高学生对实际问题的分析能力。

紧接着教师提出:现在我对以上第 (3) 小题分别增加以下不同的条件, 你还能列出综合算式吗?

(1) 照这样计算, 4 升油可以行驶多少千米?

(2) 照这样计算, 要行驶17.2 千米, 需要准备多少升汽油?

(3) 车子经过技术改良后, 每升汽油可以行驶48.6 千米, 这样每升可以多行驶多少千米?

学生分别列出了以下的综合算式, 教师让学生展示在黑板上, 组织集体评讲。

评讲过程 (略) 。

评讲后教师再要求学生针对以上算式, 用递等的方法写出这些混合运算的计算过程。

【思考】 通过以上增加条件引出综合应用问题, 并要求学生列出综合算式。这样的训练过程显然使学生能更清晰地理解用两步解答的问题与一步解答问题的联系, 从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除此这外, 在列出综合算式后自然过渡到了混合运算, 要求学生用递等的方法计算这些混合运算, 这样又及时巩固了混合运算的技能。

篇14:一节数学练习课的反思

在学习四年级“三角形”一章时,听前辈们说,这一章内容很难,孩子很难学,对于一个从来没有接触过四年级的我,肯定要对这一章的内容进行研究,并多花些时间。新课上完了,自认为还上得可以,感觉孩子学得也可以,那练习题肯定没有问题,我就以这样的思维状态来对待练习,前面几题也证实了我这个想法,孩子学得很好,当我念完“有一个角是60度的等腰三角形一定是等边三角形”时,班上有一个学生举起了手,刚才我高兴的心情一下子在脸上不见了,我瞪大眼睛看了班上几个发言积极的孩子,他们也没有举手,这时,我的怒火从心里冒出来,心里想:这么简单的问题难道你们几个也答不出?你们怎么不给其他同学做好榜样呢?我控制了心中的怒火,又把题目读了一遍,这时,隐隐的又多了两三个学生举手,但这远远不是我意料之中的,这时,我真的很生气,停下来,让每一个孩子写出自己不举手的原因(平时在管理班级时,孩子们通过写心里话的方式来与教师交流,老师有什么想要孩子改掉的就通过写评语来与孩子沟通)。有一个孩子是这样写的:

“老师,对不起,我知道您生气,请您原谅我们,我不是不想举手,我正在想,由于这个知识我没有学得很懂,所以,这一道题我思考起来有难度,需要多花一点时间思考,再加上你刚才看了我们一眼,我又不敢举手了,心理很害怕,怕自己说错了。老师,您不要生气了,你能再给我们示范一次吗?”

班上有大数孩子都和这意思差不多,是呀!作为一名教师,怎么会这么生气,孩子为什么不懂这道题,我们就不得不反思一下自己的课堂教学,心里很惭愧。

首先,我上课时不应当只看到优等生,其次,我不应当有“不和谐”的表情,再次,对于这章内容的重难点没有突出,最后,对于一些难度大的问题,没有留给学生太多的思考时间。

在这节练习课中,孩子学得不快乐,教师导得不快乐,更不用说孩子考得快乐!针对新授课、练习课教学,要想提高数学课堂的有效性,我认为应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备课要深

备课是每一位老师课前的工作,可以说,一节课的有效性,大部分看备课的深度和广度,在数学备课中,怎样才能有深度和广度呢?我从实践中得出以下几点:

1.备教材

一节课,让学生学的知识,或者要学生解决的实际问题,全部都是通过教材显现出来的,那么,教师就应借助参考书,围绕教材来备课。

2.备教学方法

新课标对课堂教学方法提出了很多种,当然,不同的专家和名师采用了不同的教学方法,但是每一种新的教学方法都是有助于教师提高数学课堂效率的。方法很多,教师要根据本地区孩子的特点、自身的特点、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比如,认识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内角和》时,如果采用讲授法,孩子不理解其中内涵,那么,在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时,会遇到困难。备教学方法时,不是说一节课都采用这样的方法,只是在其中一个环节应用。用情景来引入、合作学习新课、比赛进行练习、讨论课后心得等方法都可以采用。

3.备学生

一节数学课,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必须了解学生在这个阶段的特点,教师的教学设计,都是针对学生的,比如,四年级学生的思维不仅仅体现在形象的东西上,这时学生有一定的抽象思维,对一些计算及概念含义都能用简单抽象的语言来表达。

二、给学生营造一种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

给孩子一种宽松的学习氛围,就是和孩子建立一种良好的学习情感。不是有这么一句话:“亲其师,信其道。”如果教师和学生非常亲近,孩子也会喜欢上你所任教的学科,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快乐、愉悦的情绪与平等、宽松的学习环境,对认知创新思维活动具有扩散、强化的功能。创设一种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学生自由地发表意见,自主地按自己的学习、思维方式参与数学“研究”活动,自如地与教师、同学沟通信息,大胆地赞赏“研究”成果,敢于展现自我。这样,有利于从情感上唤醒学生的学习需要,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与研究的欲望,保证“研究”活动顺利、高效地进行。

三、课后反思

课后反思是一种课后行为,虽然对上一节课没有多大帮助,但是数学课堂教学有一种相通性,也许这节课教师没有注意的细节,在下一节课也许会有。经常性的课后反思,不仅是教师素质提高的有效途径,还对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的提高起着重要的作用。

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每个教师都应该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时代在进步,孩子们的心理年龄成熟度也在不断地提高,我们应在数学教学中,不断探索新的策略,让孩子学得快乐!教师引导得快乐!孩子考得快乐!

上一篇:掌门一对一自我介绍下一篇:钉子的启示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