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证券化交流材料

2024-05-23

资产证券化交流材料(共6篇)

篇1:资产证券化交流材料

篇一:(企业)资产证券化产品(专项)申报材料目录及内容要点 资产证券化产品申报材料目录及内容要点

一、资产支持受益凭证(以下简称受益凭证或凭证)募集申请书

(一)设立专项资产管理计划、发行资产支持受益凭证的申请

(二)证券公司现有客户资产管理业务开展情况(业务规模、组织架构、业务的合规性、存在的问题及风险等)的说明及对不规范业务(如有)的清理规范计划

(三)拟设立的专项资产管理计划(以下简称专项计划或计划)的基本情况

1、专项计划的简要情况

2、原始权益人、管理人等关联当事人持有凭证的特别安排

3、计划的创新介绍

(四)计划管理人、托管人管理、托管拟设立的专项资产管理计划已获得内部授权批准,并已取得相关监管机构或自律组织的业务资格认可的说明(并提供有关批准、授权或其他证明文件)

(五)受益凭证募集申请人承诺(申报材料真实、准确、完整、合规,申报材料原件和复印件内容一致)

(六)计划主要当事人的关联关系:管理人、原始权益人、担保人、托管人、推广人之间存在的关联关系及一年内相关业务往来

(七)计划管理人关于专项资产管理计划运作中防范利益冲突和风险控制措施的特别说明

1、开展专项资产管理业务的组织架构和业务流程

2、防范可能出现的利益冲突的制度和措施

3、合规检查

4、开展专项资产管理业务的风险管理制度

(八)附件一:托管机构关于“专项资产管理计划”托管运作中利益冲突防范和风险控制措施的特别说明

1、办理专项资产托管业务的内部授权安排和业务分工

2、技术系统情况

3、计划资产和账户管理制度

4、托管结算业务操作流程和对管理人的监督、复核程序

二、资产支持受益凭证募集说明书

(一)重要提示

(二)释义

(三)专项计划简介

(四)专项计划的参与

1、计划的推广期

2、推广方式

3、参与原则

4、最低参与金额

5、投资者的基本要求

6、参与方式

7、参与手续

8、资金的接收、存放

9、计划管理人参与计划的特比安排

10、参与费用

(五)专项计划交易结构与计划当事人简介

1、交易结构介绍

2、交易结构图

3、计划各方当事人简介(各当事人均需指定专人负责,并提供联系电话)。

(六)专项计划资金托管

(七)基础资产

1、原始权益人经营状况(包括但不限于概况、近3年主要财务状况、资产负债表、利润表摘要等)

2、基础资产(基本情况、权利限制、历史数据、现金流预测、压力测试(如有)等)

3、与基础资产相关的商业安排(如供电安排、租赁安排等)

4、与基础资产相关的基础合同的主要条款

5、基础资产的买卖(原始权益人的承诺、各方的权利义务等)

6、基础资产的担保(担保人、担保方式、担保责任、启动担保的方式、担保人的偿付能力)或者其他信用增资方式

(八)专项计划的资产管理

1、资产的构成

2、资产的管理(包括但不限于现金流的收入划转、相应的现金流程图、担保人的偿付能力)或者其他信用增级方式

3、资金的再投资

(九)专项计划的费用

(十)专项计划资金的分配

1、现金流分配

2、现金流分配顺序

3、账户管理:包括正常现金流分配下的账户管理和启动担保支持下的现金流账户管理

(十一)专项计划的设立、终止等事项

1、专项计划设立

2、专项计划的设立失败

3、专项计划的展期

4、专项计划的终止和清算

(十二)各期资产支持受益凭证概况(分期表述)

1、资产支持受益凭证名称

2、计划管理人

3、担保机构

4、规模

5、发行方式

6、面值

7、产品期限和预期收益率

8、预期支付额的赔付方式

9、投资的基础资产

10、重要时间:包括缴款截止日、计划设立日、权益登记日、到期日、兑付日

11、信用级别

(十三)资产支持受益凭证的登记及转让

(十四)当事人权利义务

(十五)资产支持受益凭证持有人大会(十六)法律及监管环境概要

1、为委托理财概述

2、证券公司客户资产管理业务的主要法律依据

3、证券公司客户资产管理业务涉及的主要法律关系

1、专项计划的风险因素

2、相应的缓解措施

3、风险的承担(十八)税务事项(十九)信息披露 1.定期信息披露

计划存续期间,计划管理人应严格进行信息披露:(1)资产管理报告(2)托管报告

(3)跟踪信用评级报告(4)审计报告(5)收益分配报告(6)其他定期报告

2、临时信息披露

计划存续期内,如果发生下列可能对计划份额持有人权益产生重大影响的事篇二:资产证券化申报材料审查要点

资产证券化产品申报材料目录及内容要点

一、资产支持受益凭证(以下简称受益凭证或凭证)募集申请书

(一)设立专项资产管理计划、发行资产支持受益凭证的申请

(二)证券公司现有客户资产管理业务开展情况(业务规模、组织架构、业务的合规性、存在的问题及风险等)的说明及对不规范业务(如有)的清理规范计划

(三)拟设立的专项资产管理计划(以下简称专项计划或计划)的基本情况

1、专项计划的简要情况

2、原始权益人、管理人等关联当事人持有凭证的特别安排

3、计划的创新介绍

(四)计划管理人、托管人管理、托管拟设立的专项资产管理计划已获得内部授权批准,并已取得相关监管机构或自律组织的业务资格认可的说明(并提供有关批准、授权或其他证明文件)

(五)受益凭证募集申请人承诺(申报材料真实、准确、完整、合规,申报材料原件和复印件内容一致)

(六)计划主要当事人的关联关系:管理人、原始权益人、担保人、托管人、推广人之间存在的关联关系及一年内相关业务往来

(七)计划管理人关于专项资产管理计划运作中防范利益冲突和风险控制措施的特别说明

1、开展专项资产管理业务的组织架构和业务流程

2、防范可能出现的利益冲突的制度和措施

3、合规检查

4、开展专项资产管理业务的风险管理制度

(八)附件一:托管机构关于“专项资产管理计划”托管运作中利益冲突防范和风险控制措施的特别说明

1、办理专项资产托管业务的内部授权安排和业务分工

2、技术系统情况

3、计划资产和账户管理制度

4、托管结算业务操作流程和对管理人的监督、复核程序

二、资产支持受益凭证募集说明书

(一)重要提示

(二)释义

(三)专项计划简介

(四)专项计划的参与

1、计划的推广期

2、推广方式

3、参与原则

4、最低参与金额

5、投资者的基本要求

6、参与方式

7、参与手续

8、资金的接收、存放

9、计划管理人参与计划的特比安排

10、参与费用

(五)专项计划交易结构与计划当事人简介

1、交易结构介绍

2、交易结构图

3、计划各方当事人简介(各当事人均需指定专人负责,并提供联系电话)。

(六)专项计划资金托管

(七)基础资产

1、原始权益人经营状况(包括但不限于概况、近3年主要财务状况、资产负债表、利润表摘要等)

2、基础资产(基本情况、权利限制、历史数据、现金流预测、压力测试(如有)等)

3、与基础资产相关的商业安排(如供电安排、租赁安排等)

4、与基础资产相关的基础合同的主要条款

5、基础资产的买卖(原始权益人的承诺、各方的权利义务等)

6、基础资产的担保(担保人、担保方式、担保责任、启动担保的方式、担保人的偿付能力)或者其他信用增资方式

(八)专项计划的资产管理

1、资产的构成

2、资产的管理(包括但不限于现金流的收入划转、相应的现金流程图、担保人的偿付能力)或者其他信用增级方式

3、资金的再投资

(九)专项计划的费用

(十)专项计划资金的分配

1、现金流分配

2、现金流分配顺序

3、账户管理:包括正常现金流分配下的账户管理和启动担保支持下的现金流账户管理

(十一)专项计划的设立、终止等事项

1、专项计划设立

2、专项计划的设立失败

3、专项计划的展期

4、专项计划的终止和清算

(十二)各期资产支持受益凭证概况(分期表述)

1、资产支持受益凭证名称

2、计划管理人

3、担保机构

4、规模

5、发行方式

6、面值

7、产品期限和预期收益率

8、预期支付额的赔付方式

9、投资的基础资产

10、重要时间:包括缴款截止日、计划设立日、权益登记日、到期日、兑付日

11、信用级别

(十三)资产支持受益凭证的登记及转让

(十四)当事人权利义务

(十五)资产支持受益凭证持有人大会(十六)法律及监管环境概要

1、为委托理财概述

2、证券公司客户资产管理业务的主要法律依据

3、证券公司客户资产管理业务涉及的主要法律关系(十七)风险揭示、控制与承担

1、专项计划的风险因素

2、相应的缓解措施

3、风险的承担(十八)税务事项(十九)信息披露 1.定期信息披露

计划存续期间,计划管理人应严格进行信息披露:(1)资产管理报告(2)托管报告

(3)跟踪信用评级报告(4)审计报告(5)收益分配报告(6)其他定期报告

2、临时信息披露

计划存续期内,如果发生下列可能对计划份额持有人权益产生重大影响的事篇三:(企业)资产证券化产品(专项)申报材料目

资产证券化产品申报材料目录及内容要点

一、资产支持受益凭证(以下简称受益凭证或凭证)募集申请书

(一)设立专项资产管理计划、发行资产支持受益凭证是固定收益投资类品种,具体定义是指以特定的资产池(如信用贷款、企业应收款、租赁收入等具有稳定现金流的资产类型)为支持发行证券,即abs。abs投资者获得资金池未来产生的现金流,最初拥有资产池的原始权益人通过abs出售资产,获得资金的申请

(二)证券公司现有客户资产管理业务开展情况(业务规模、组织架构、业务的合规性、存在的问题及风险等)的说明及对不规范业务(如有)的清理规范计划

(三)拟设立的专项资产管理计划(以下简称专项计划或计划)的基本情况

1、专项计划的简要情况

2、原始权益人、管理人等关联当事人持有凭证的特别安排

3、计划的创新介绍

(四)计划管理人、托管人管理、托管拟设立的专项资产管理计划已获得内部授权批准,并已取得相关监管机构或自律组织的业务资格认可的说明(并提供有关批准、授权或其他证明文件)

(五)受益凭证募集申请人承诺(申报材料真实、准确、完整、合规,申报材料原件和复印件内容一致)

(六)计划主要当事人的关联关系:管理人、原始权益人、担保人、托管人、推广人之间存在的关联关系及一年内相关业务往来

(七)计划管理人关于专项资产管理计划运作中防范利益冲突和风险控制措施的特别说明

1、开展专项资产管理业务的组织架构和业务流程

2、防范可能出现的利益冲突的制度和措施

3、合规检查

4、开展专项资产管理业务的风险管理制度

(八)附件一:托管机构关于“专项资产管理计划”托管运作中利益冲突防范和风险控制措施的特别说明

1、办理专项资产托管业务的内部授权安排和业务分工

2、技术系统情况

3、计划资产和账户管理制度

4、托管结算业务操作流程和对管理人的监督、复核程序

二、资产支持受益凭证募集说明书

(一)重要提示

(二)释义

(三)专项计划简介

(四)专项计划的参与

1、计划的推广期

2、推广方式

3、参与原则

4、最低参与金额

5、投资者的基本要求

6、参与方式

7、参与手续

8、资金的接收、存放

9、计划管理人参与计划的特比安排

10、参与费用

(五)专项计划交易结构与计划当事人简介

1、交易结构介绍

2、交易结构图

3、计划各方当事人简介(各当事人均需指定专人负责,并提供联系电话)。

(六)专项计划资金托管

(七)基础资产

1、原始权益人经营状况(包括但不限于概况、近3年主要财务状况、资产负债表、利润表摘要等)

2、基础资产(基本情况、权利限制、历史数据、现金流预测、压力测试(如有)等)

3、与基础资产相关的商业安排(如供电安排、租赁安排等)

4、与基础资产相关的基础合同的主要条款

5、基础资产的买卖(原始权益人的承诺、各方的权利义务等)

6、基础资产的担保(担保人、担保方式、担保责任、启动担保的方式、担保人的偿付能力)或者其他信用增资方式

(八)专项计划的资产管理

1、资产的构成

2、资产的管理(包括但不限于现金流的收入划转、相应的现金流程图、担保人的偿付能力)或者其他信用增级方式

3、资金的再投资

(九)专项计划的费用

(十)专项计划资金的分配

1、现金流分配

2、现金流分配顺序

3、账户管理:包括正常现金流分配下的账户管理和启动担保支持下的现金流账户管理

(十一)专项计划的设立、终止等事项

1、专项计划设立

2、专项计划的设立失败

3、专项计划的展期

4、专项计划的终止和清算

(十二)各期资产支持受益凭证概况(分期表述)

1、资产支持受益凭证名称

2、计划管理人

3、担保机构

4、规模

5、发行方式

6、面值

7、产品期限和预期收益率

8、预期支付额的赔付方式

9、投资的基础资产

10、重要时间:包括缴款截止日、计划设立日、权益登记日、到期日、兑付日

11、信用级别

(十三)资产支持受益凭证的登记及转让

(十四)当事人权利义务

(十五)资产支持受益凭证持有人大会(十六)法律及监管环境概要

1、为委托理财概述

2、证券公司客户资产管理业务的主要法律依据

3、证券公司客户资产管理业务涉及的主要法律关系(十七)风险揭示、控制与承担

1、专项计划的风险因素

2、相应的缓解措施

3、风险的承担(十八)税务事项(十九)信息披露 1.定期信息披露

计划存续期间,计划管理人应严格进行信息披露:(1)资产管理报告(2)托管报告

(3)跟踪信用评级报告(4)审计报告(5)收益分配报告(6)其他定期报告

篇2:资产证券化交流材料

前期材料搜集清单

1、请简要介绍拟开展证券化项目景区的基本情况,如地理位置、景点信息、运营情况、行业地位、发展规划、周边景区竞争或协同影响、区域旅游发展政策等。

2、请提供该景区经营机构开发经营景区及收费权归属的审批文件。

3、请提供该景区经营机构(指该景区所属的最近一级的法人企业)2012年至2015年审计报表或主要财务数据(总资产、净资产、营业收入、营业成本、净利润、经营性现金流)与股权结构。

4、请提供景区门票收费结构介绍,包含各景点和旅游设施(如游船)收费标准(如对不同类型游客有差别票价,请一并提供)。

5、请提供未来景区门票收费标准变化情况的预测。

6、请填写近三年景区分项目景点设施收入、游客量情况,和未来八年景区收入、游客量预测。

7、请说明未来八年景区是否有扩张计划以及对收入会产生的相应影响。

篇3:资产证券化交流材料

关键词:信贷资产证券化,企业资产证券化,辨析,法律行为

信贷资产证券化是在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的监管体系下, 主要采用信托结构而设计的融资产品。企业资产证券化是在证监会的监管体系下, 将非金融企业具有可预测的稳定现金流收入的特定基础资产转移至证券公司, 并通过客户资产专项管理计划发行证券化产品。本文基于法学视角, 展开如下辨析。

一、法理基础

资产证券化作为一种信用体制创新, 在充分发挥市场信用的资产组合功能与中介信用的投资者组合功能的基础上, 打通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的隔阂, 创设了金融体系中银行信用与市场信用之间的转化机制, 最终实现将间接融资直接化以及体制上的杂交优势。如果单从“信用”这一层面去追溯资产证券化的价值理念, 笔者曾为“相信人”、“相信物”、“相信钱” (指向的是现金流) 而困扰, 证券化的各方参与者究竟基于何种理念而积极投身证券化的实践。笔者认为二者也存在区别。信贷资产证券化始于不特定的众多借款人, 终于不特定的众多投资者, 涵盖了从传统的借款人信用到资产信用的过渡, 即从“人的信用”到“钱的信用”。然企业资产证券化始于某个特定的企业的某项或多项财产, 终于不特定的众多投资者, 表征的却是从企业信用到资产信用的过渡, 即从“物的信用”到“钱的信用”。

二、法律行为

(一) 参与的法律主体

资产证券化创新在于它是在不同部门、主体之间形成了一系列具有关联效应的综合性联动, 具体涉及到银行、信托、证券等多个金融部门, 以及借款人、投资者、中介组织等多元化利益主体, 具有典型的跨市场、跨机构的创新性质。

1.基本参与人

基本参与人即是直接对证券化基础资产或者现金流享有权利或承担义务的当事人。具体如下:

(1) 发起人 (originator) :兼任基础资产的原始权益人及出售方, 它担当的主要职责是将贷款等基础资产从自己的财产中分离出来打包组建成资产池。根据规定, 合格的信贷资产证券化发起人特指在银监会监管下, 通过设立特定目的信托转让信贷资产的金融机构, 且要求是做转让信贷资产业务的金融机构。实践看来, 作为发起人参与试点的金融机构逐步扩大化为国有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 (上市和非上市) 、财务公司、城乡信用合作社、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和汽车金融公司等。

企业资产证券化的发起人虽然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 但通常指除了上述金融机构之外的非金融机构, 即广义上的企业, 但并不局限于真正意义上的企业, 还包括一些以企业的名义存在, 但实际承担政府或公共职能的机构, [1]如城建投资公司等。

(2) SPV (Special purpose vehicle) :为实现某种特殊目的而成立的实体工具, 其功能主要是向发起人购买基础资产, 并将其细化成证券表彰的不特定财产权利, 再向投资者发行证券, 是谓真正发行人。它没有最低注册资本金的要求, 因为它仅为完成证券化交易而设立, 其支撑基本来自基础资产的收益。但是在我国, 这种特殊性并不影响一般的信托机构去承担这种功能, 《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管理办法》第十六条规定:“受托机构由依法设立的信托投资公司或银监会批准的其他机构担任”。

然而, 我国证监会在以券商为核心的证券化业务中规定由“专项资产管理计划”这一理财产品作为SPV, 即专项资产管理计划本身就是为实现资产真实出售和破产隔离而作为独立的基础资产受让人, [2]这就给SPV主体地位的认定带来了根本的难题, 此类“计划”根本就不具有法律上的主体地位, 也不具有作为SPV所应有的独立性。当然, 以“计划”作为SPV不仅存在法律上的障碍, 还在更深层次上反映了当前我国金融领域存在的体制性问题。

(3) 投资者:广泛地涵盖了机构投资者、个人投资者等。目前, 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合格投资者主要包括参与银行间市场的除保险公司以外的金融机构, 如各类银行、财务公司、信托投资公司、信用社、证券投资基金等;而企业资产证券化的合格投资者的范围较为模糊, 一般为商业银行和保险机构投资者之外的所有机构投资者。证监会《企业资产证券化业务试点工作指引 (征求意见稿) 》扩大了投资者的范围, “投资者原则上应当为机构投资者。投资者为个人的, 应当具有识别、判断和承担专项计划相应风险的能力, 受益凭证的最低认购金额不低于100万元人民币”。

(4) 基础资产的债务人:资产证券化发起人原始权益的相对方。信贷资产证券化因打包的资产可以是一般贷款、小企业贷款、住房抵押贷款、汽车消费贷款, 原始债权的相对方则可能是某个或某些项目的贷款人、某个或某些小企业、人数众多的住房贷款人、汽车贷款人等。企业资产证券化的基础资产本身就是类型待定的多样化“未来债权”, 原始权益的相对方则更是难以确定。如“联通收益计划”中的基础债务人则是作为承租方的CDMA运营实体。

2.辅助参与人

为了有效履行这些职责, SPV还必须进一步委托商业银行或其他专门机构担任信托财产资金保管机构、贷款服务机构、证券保管机构等, 这也是我国资产证券化区别于德国等欧洲国家资产证券化的一个地方。实务中, 两类证券化对这些机构的选择并没有区别, 只是信贷资产证券化对于这些机构的权利与职责有更详尽的规定。二者在信用增级环节有不同的方式, 各自所需的信用增级机构 (credit enhancer) 也有不同, 企业资产证券化通常还需要商业银行、企业集团等提供外在的信用增强。

(二) 表征的法律关系

从法学的视角来理解两类资产证券化, 主要涉及发起人与SPV之间的资产转让合同关系, 实质在于买卖基础资产, 关键在于塑造基础资产的独立性和风险隔离的有效性。但在实务中, 两类证券化有不同的处理方式。信贷资产证券化设计了发起人与SPV之间物权移转或原始债权转让和担保交易的过程, 即通过类物权的方式使其进入到了由证券法等相关法律的保护范围。而企业资产证券化受分业经营限制, 无法完全借用这一信托原理, 而是选择具有创新试点资格的证券公司发起的专项资产管理计划担当SPV, 倚重《证券公司客户资产管理业务试行办法》、专项计划合同的具体规定以及监管者要求的资产独立存管操作予以保障。这个所谓的“计划”本身的法律性质尚存阙疑之处, 所以其与发起人的转让关系也难以定性, 但实质仍然在于“出售”基础资产。

三、法律风险

从宏观层面看, 市场交易的革新与法律规制的滞后是一对固有的矛盾, 因为法律体系本身的不健全而给交易各方带来损失的可能性。企业资产证券化实践中尤为明显, 企业资产证券化较之信贷资产证券化起步晚, 法律基础薄弱, 许多环节的设置还备受质疑。由于交易结构的法律地位不明确, 相关的税收、会计处理办法也很模糊, 财政部和国税总局所制定的证券化税收规则只针对信贷资产证券化, 企业资产证券化能否享受相同的优惠待遇, 这让投资者不知所措, 也直接影响原始权益人的融资预期, 更让企业资产证券化可能面临更巨大的法律风险。

微观层面, 信贷资产证券化的风险可能源于借款人不能按时还本付息或其他原因使现金流短时间中断, 导致不能及时对投资者支付本息;借款人提前还款, 使投资者原来的用款安排不能实现;贷款服务机构在管理证券化资产时, 混同了回收的资金和自己的资金, 在自身破产影响证券化资产的正常收益。但企业资产证券化的风险与借款人无多大关联, 而是源于具有未来债权属性的基础。

四、法律监管

二者从运作之初就因为受制于不同的监管机制, 而逐渐呈现出不同的交易形态和特质, 所以它们也会被称为央行、银监会主导的信托型信贷资产证券化以及证监会主导的专项资产管理计划型企业资产证券化。

在遵循“安全与竞争、效率与成本相权衡”的监管理念下, 银监会和证监会均应当贯彻这些基本监管原则, 如依法监管原则、适度监管原则、效率原则、政府监管与自律相结合的原则等, 这又具体化为二者均应当以风险监管为重点, 强调监管者与被监管者的合作, 重视金融机构的内部控制制度和行业自律机制, 强化信息披露制度。

从2005年开始, 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等部门先后出台的《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 从机构监管和功能监管的不同角度, 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监管体系。证监会模式下主要依据《关于证券公司开展资产证券化业务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 (征求意见稿) 》等展开, 也对基础资产、主体职责、风险控制等作了详尽的规定, 但较之前者, 稍显薄弱。如在信息披露这一环节, 银监会模式下专门制定了适用于证券化的披露规则, 区分不同服务机构的职责, 着力从资产池的信息、各相关机构参与证券化的有关信息以及各相关机构本身的有关信息三个方面构建信息披露制度体系, 并通过中国货币网、中国债券信息网等途径对外披露。目前尚无完整系统的证券化专项计划信息披露规则, 实务中通常都是证券公司根据与客户签订的资产管理合同, 按一定周期对资产池财务指标、管理状况及产品收益情况, 通过证券公司网站等进行报告。

本文立意虽基于两类标准证券化模式的异同, 但并不是要在二者之间生硬地划出一道红线。惠誉评级公司指出, 为发挥中国资产证券化市场的巨大潜能, 中国泛资产证券化产品丞待整合为统一的产品种类。现发行市场隔离、产品标准不一、差异化监管的格局实质不利于证券化市场的健康发展。试点阶段的证券化制度竞争, 在确立基本操作规则的同时也潜藏着不良的负面影响, 这激发了制度协调的必要。[3]尤其是在当今趋向统一监管的背景之下, 两类证券化模式的协调和统一更有时代的意义和前瞻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沈炳熙.资产证券化:中国的实践[M].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9:212.

[2]安隽.企业资产证券化融资的现实问题研究.东北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7-12:39.

篇4:资产证券化交流材料

ABS发行规模骤增777%

中国的资产证券化正在急剧膨胀。WIND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以来,全市场发行的资产支持证券已经达到237只,发行总规模达到2003.95亿元,相比之下,2013年全年,全市场也只不过发行了52只产品,发行总规模为228.63亿元。也就是说,今年以来,资产证券化产品发行规模骤增了777%,呈现爆发增长的态势。

9月19日,广东海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资产证券化(ABS)产品正式在深交所挂牌交易,本次海印股份的资产管理计划创下业内多项第一,是中国商业物业租金资产证券化的第一单,也是国内登陆深交所的第一只资产证券化产品。根据公告,海印股份在4月17日通过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收到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出具的《关于核准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设立海印股份信托受益权专项资产管理计划的批复》(证监许可【2014】357号)。该批复文件称,核准中信建投设立海印股份信托受益权专项资产管理计划,并发售优先级资产支持证券和次级资产支持证券的申请。

9月16日,交银金融租赁正式招标租赁资产支持证券,发行规模约为10.1234亿元,成为我国首家试点资产证券化的金融租赁公司,也宣告了金融租赁资产证券化正式破冰。交银租赁副总裁马宾表示,这是银行间市场自资产证券化业务开展以来首次以金融租赁资产作为基础资产的证券化。“基础资产尝试范围的扩大,或将给未来信托资产证券化业务发展带来新的思路。”

交银租赁证券化产品破冰

租赁资产证券化具有发行期限较长、可缓释风险资本、资产风险可控性较高、客户早偿比例低等特点,因此被视为金融租赁公司多元化融资渠道、补充长期资金的一大利器,也得到监管部门的全力支持。

今年3月,银监会新修订的《金融租赁公司管理办法》中首次提出允许经营状况良好、符合条件的金融租赁公司,经批准后可开展资产证券化业务。5月,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外汇局五部委联合发布的“127号文”再次明确指出将支持金融机构加快推进资产证券化业务常规发展,盘活存量,用好增量。这一系列最新规定为金融租赁公司开展租赁资产证券化尝试提供了基本的政策依据。

“此次资产支持证券发行的成功,丰富了公司的融资来源,尤其是拓宽了长期资金的渠道,有利于改变公司及整个金融租赁行业融资过于依赖银行同业融资的状况,” 交银租赁董事长陈敏表示,通过证券结构分层等信用增级技术,使得资产证券化的综合融资成本处于较为合理的区间。为金融租赁行业盘活存量租赁资产探索了新的方式,提高了母行和公司的市场影响力,同时也反应了市场对公司业务水准和创新精神的充分认可。

中国租赁联盟召集人、中国国际商会租赁委员会主席杨海田告诉媒体,交银租赁资产证券化产品的成功发行具有里程碑意义。它不仅填补了银监会系统中24家金融租赁公司参与资产证券化业务的空白,契合了国务院积极发展融资租赁的相关精神,还为扩大资产证券化试点提供了独特的实践案例。

资产证券化加速前进

资产证券化是以特定资产组合或特定现金流为支持,发行可交易证券的一种融资形式。广义的资产证券化是指某一资产或资产组合采取证券资产这一价值形态的资产运营方式,主要包括实体资产证券化、信贷资产证券化等四种形式。

狭义的资产证券化是指信贷资产证券化。信贷资产证券化可分为住房抵押贷款支持的证券化(MBS)和资产支持的证券化(ABS )。

据报道,在2012年底,美国ABS和MBS规模超9万亿美元,占GDP比重近40%。相比之下,我国资产证券化业务的开展目前仍然处于初级阶段。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主要经历了几个重要发展阶段。

2004年4月,证监会启动了以证券公司专项资产管理计划为载体的企业资产证券化业务的研究论证,并于2005年8月开始了证券公司企业资产证券化业务的试点。2008年底暂停资产证券化审批。随着金融危机的爆发,监管机构出于风险担忧和审慎原则暂停了资产证券化的审批。直到2009年5月证监会下发了《证券公司企业资产证券化业务试点指引(试行)》,明确规定由证监会对证券公司进行企业资产证券化业务试点的相关政策及监管要求。

2012年5月人民银行、银监会、财政部下发《关于进一步扩大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有关事项的通知》,正式重启信贷资产证券化。2013年3月,证监会出台《证券公司资产证券化业务管理规定》对该《试点指引》进行了较大程度的规范和修改。

2014年2月,证监会取消了资产证券化业务行政审批,并同时着手完善相关制度衔接和配套措施。在央行和银监会先后于6月中旬放行资产证券化常规化发行机制后,7月证监会在征求意见稿中已明示将对券商专项资产证券化实行“备案制”管理。

篇5:资产证券化交流材料

为圆满完成全县固定资产投资目标任务而努力

—在xx县固定资产投资工作会上的交流材料

xx县发展和改革局

各位领导,同志们:

2008年,在县委、县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局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国家各项宏观调控政策,认真履职扎实工作,圆满完成了年初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根据会议安排,现将发改局一年来在固定资产投资方面的工作汇报如下,敬请各位给予批评指正

一、主要做法

1、重视管理突出一个“实”字

项目投资工作是一个系统性较强的工作,牵涉面广,专业性强,环环相扣。要把项目工作做好,需要我们在各方面都要重视管理,只有管理到位了项目才能如期完成,发挥应有效益。2008年,发改局坚持对项目工作加强管理,一是加强内部管理,抓学习,抓培训,提高干部队伍素质,增强业务本领;二是加强项目痕迹资料管理,我们从单位的档案规范管理抓起,对项目的前期资料收集,项目报批文书的管理,项目实施资料等都要求台帐清楚,电子文档和纸质文档有而且对应,08年我们组织了科室进行交叉检查,相互评比,有效促进了项目资料规范管理。三是对我局主管的项目加强督促指导,一年来,发改局项目科室多次深入基层,进驻工地,与项目单位交流,查摆问题,研究办法,有力地推进了项目实施管理工作。四是邀请相关部门参与项目监督管理,加大社会参与力度,群策群力管理好项目。因为我们实事实抓、好事抓实,确保了项目工作的各个环节都井然有序,落到实处。

2、组织规划做到一个“早”字

项目规划是做好一个乃至一批项目的先导,规划做得是否到位直接关系到固定资产投资工作的长远发展。2007年9月,我局根据国家固定资产投资导向和我县经济社会发展计划,经过充分的调查、研究,反复论证,及时制定出了《xx县2008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计划(草案)》,将关系到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 102个项目纳入计划,据计划内容,在县内加强与对口部门的沟通、协作,推进相关项目尽早实施;对上分行业、分类型加强与省、市发改部对接、协调。实践证明项目工作只有早谋划、早着手、早争取才会有所作为。2008年10月底,我局又根据国家投资导向和省、市相关政策挑灯夜战编制上报了《xx县2009年至2012年固定资产投资计划》,共编报项目322项,总投资106.7亿元。其中:2009年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共116项,规划投资16.88亿元,比上年增141.8%,2010年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共146项,规划投资22.25亿元,比上年增32.3%,2011年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共71项,规划投资29.17亿元,比上年增31.1%,2012年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共60项,规划投资38.38亿元,比上年增31.6%。

3、狠抓前期工作力求一个“全”字

按照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要求,从培植经济发展后劲出发,重点研究策划抢占经济高地的攻坚项目,以及改善城乡基础建设和保护资源环境的项目。一年来,我局广泛征求部门和专家意见,充分听取基层群众的建议,围绕国家支持投向,不断策划、筛选、储备、包装支撑经济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的项目,形成了策划一批、储备一批、实施一批的全方位策划项目的格局。全年共开展项目前期工作61项,估算总投资15.83亿元,其中:市级重点前期项目3项,即xx县红谷田水库建设项目,概算投资1.15亿元;xx县截污管网及污水处理厂建设项目,估算投资6363.49万元;第一完全中学建设项目,估算投资1.03亿元,计划2009年完成规划工作。储备项目 项,其中···········(参看江维考核表)

4、紧跟国家投资导向体现一个“快”字

2008年下半年,受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冲击,为防止经济增速过快下滑,国家出台了扩大内需求十项措施,在2008年第四季度新增1000亿中央投资,根据国家政策和省市召开的扩大内需紧急会议精神,按县委政府安排,我局在第一时间作出反映,组织干部职工加班加点,跑市赴省,按投资要求的十个方面(即:一是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二是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三是加快铁路、公路和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四是加快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事业发展。五是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加快城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和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加强重点防护林和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建设,支持重点节能减排工程建设。六是加快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七是加快地震灾区灾后重建各项工作。八是提高城乡居民收入。九是在全国所有地区、所有行业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鼓励企业技术改造,减轻企业负担1200亿元。十是加大金融对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以及“四个优先”(即:在建项目优先、已办理完项目审批手续的优先、已列入国家规划内的优先、灾后恢复重建的优先。)原则认真梳理了乡级综合文化站建设、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农村饮水安全建设、新建廉租房建设等一批项目向上级申报,因申报及时,紧紧跟上了国家投资政策导向,得到上级下达投资项目11个,无偿补助投资1120.21万元。

5、争取项目资金坚持一个“勤”字

一个项目是否得以

实施,是要看是否得到上级项目主管部门的认可和资金支持,我们所做的规划、方案等如果不被认可,就成了无本之木,项目实施也就成镜中花、水中月。一年来,在做好基础工作的前提下,我们把向上争取立项,争取资金支持做为头等大事来抓,始终坚持一个“勤”字。各科室向上对口部门,衔接、汇报,打破常规,以“一天也不耽误”的精神,争分夺秒、全力以赴。经过努力,发改局2008年争取到上级无偿补助资金共计8950万元。

二、2009年打算

回顾过去的一年,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发改局深知离县委、政府和全县广大人民群众的期望还有很大差距。我们发改局以后将更加努力,倍加珍惜全县上下的大好形势,在全县项目推进年中添砖加瓦,不遗余力,不负众望。

1、认真履职、发挥优势、围绕投资中心工作抓落实:全局领导及职工将在“抓调研、抓协调、抓服务、抓效能”上下功夫,充分发挥局机关干部的知识优势、智力优势和人缘优势,服务全县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竭尽全力抓好发展规划、项目前期工作,把人文荟萃的xx推介出去,把项目投资引进来。兢兢业业做好项目实施管理及善后工作,务求做细做实,使项目投资真正发挥应有效益。

2、抓作风、抓纪律:积极倡导三种精神,一种是老黄牛精神,一种是钉子精神,一种是蜡烛精神。贯彻“风清气正,劲足开拓,务实创新”的行业作风。领导以身作则,全局人员共同严格遵守“五严禁”,“十不准”以此来增强服务意识、提升整体形象、促进经济发展。借全省发改服务进千家活动机遇,着力打造一支“作风过硬、纪律严明、吃苦耐劳、求实创新”的发改工作队伍。

3、强培训,增素质:开展有针对性的系统培训。结合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针对不同岗位,对干部开展系统的教育培训,从政治理论、业务素质和工作技能等方面为干部职工“充电”,着力拓宽干部知识面,提高干部的综合素质。在培训形式上,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一方面邀请专家学者来我局举办讲座,有针对性地进行理论和业务培训。另一方面,积极选派干部参加国家、省、市各类理论学习班和业务培训班,或到上级发改部门跟班学习。

4、务实争取,强力跟踪,突出效果:在新的一年里,全局领导和职工要总结过去报项目、争投资的工作经验。进一步做好、做实相关工作,切实做到“三个不让”即不让每一个项目在时限范围应报未报,不让每一个项目在权限范围内应批未批,不让每一项目重点工作应得未得落实。进一步加强与上级部门的沟通,第一时间获取相关信息,及时调整报送资料,快速送达上级主管部门。进一步加强对已上报的项目跟踪,到市、到省把尽可能多的项目、尽可能多资金争取到我县。

三、对全县固定资产投资工作的建议

固定资产投资对于一个地方的意义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一方面从近期来看:一是的利于拉动经济增长;二是利于增加就业人数;三是能刺激消费扩大需求;四是能增加地方税收。另一方面从长远来看:固定资产投资能增强发展后劲,缩短差距。据研究表明,一个地方目前经济发展的程度,产业结构层次,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以前的固定资产的投入数量和力度,因此当前抓固定资产投资能对以后的经济实力和产业结构影响深远,做好此项工作我们责无旁贷。为此,对当前和今后全县固定资产投资的建议:

1、要抓规划、谋项目:正确把握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和形势的变化,结合下一步国家将推出的主体功能区规划,根据我县环境资源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统筹考虑未来我县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城镇化格局等,汇聚力量做一个全盘规划,要敢想、敢谋,确定全县怎样定位,产业怎样布局,工业怎样摆,旅游等第三产业达到怎样一个档次。然后,根据规划突出重点,创造条件,谋划出一批对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具支撑作用重点项目,实现人口、经济、资源环境以及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2、要快前期、定项目:实践证明,上级对一个地区固定资产投入的多少,主要取决于该地区能否及时向上申报项目,以及所申报的项目的成熟度。为此,要把项目前期工作作为一件大事来抓。一是加大项目前期费用的投入,建立全县项目前期费储备基金,统一安排,滚动使用。二是要求各部门、各单位,围绕全县的全盘规划及发展重点,加快项目前期工作开展,要做细做实。三是建立全县项目储备库。范围要宽,所储备的项目要能涵盖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时限要长,要做到今年做明年的,明年做后年。以“有备而战、只争朝夕”的意识推动我县的繁荣发展。

3、要抢机遇、争项目:为防止经济增速过快下滑和出现大的波动,2008年12月,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对宏观经济政策作出重大调整——当前要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在努力稳定出口的同时,出台更加有力的措施扩大国内需求,具体是指中国政府将在2008—2010年实施一项总规模达4万亿元的政府投资计划,包括在2008年第四季度新增1000亿中央投资,进一步加大投资力度,加快民生工程、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建设;加快灾后重建各项工作。要动员和督促各部门,抓住这一千载难逢的好机遇,贯彻“抓项目就是抓经济,搞项目投资就是发展”的理念。要全方位,主动出击,向上争取项目;创新机制、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

4、要强管理、做项目:过去一段时间,我县所实施的工程项目存在着实施进度慢,管理措施不到位等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建议:一是完善项目管理体制,实行分层、分级、分类项目管理责任制,切实做到目标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二是要加强督促检查。开工之初,要看各种手续、资料是否齐全;开工中要看是否按技术规范操作,各种保障措施是否到位,各种制度是否健全。通过这些措施,确保项目工程按质按量,按期完工。真正实现投资、质量、资金三大控制目标。

5、要善始终、来项目:一个工程项目的竣工,不仅是要土建部份的完工,还要相关资料的完善。要杜绝边施工、边设计、边办手续的现象,杜绝工程已完工而相关竣工资料不齐全的现象。为进一步促进工程项目手续办理效率,建议大家对待项目工作要善始善终,多出优良工程。只有我们实施的工程质量保证,就一定会得到上级的认可,才会得到更多投资许可,我们的发展才会得到不断充实的泉源。我们切忌重争取轻实施。

6、要重建后、好项目:我们的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我们所做的一切工作是为了我县经济社会的发展,归根到底是为了改善民生。一个项工程通过了竣工验收,并不意味着该项工作已全部结束,要建立一种建后效益分析机制,进行随后访查,看一看是否产生的应有的效益。在以后实施的项目时,怎样做能更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更有利于增强发展后劲,更有利天改善民生。只有群众说好才是真正的好,这样才无愧于人民赋予我们的光荣而神圣的职责。我们切忌重建轻管。

篇6:资产证券化交流材料

我国的资产证券化更多的是按照监管部门的不同进行业务模式划分,目前包括四大类模式:资产支持专项计划模式、信托计划模式、资产支持票据(ABN)模式以及项目资产支持计划模式。他们的监管部门分别是证监会、银监会、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和保监会。另外还存在一些民间模式,不受上述部门的监管,没有标准的业务规则,或许称之为类资产证券化业务更为合适,典型的例子是陆金所。本文将对资产支持专项计划模式进行详细的介绍,涉及的内容包括该业务的发展历程、交易结构、基础资产、增信措施、发起动机、合格投资者、业务机会、有待探讨的问题以及法律法规等。设想的潜在读者是具有一定的金融实务知识——至少能够理解相关概念——但未对资产证券化业务进行过深入研究的非资产证券化专业人士。发展历程

一、发展历程

2004年10月21日,证监会发布《关于证券公司开展资产证券化业务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标志着由证监会监管的资产证券化业务开始试点,当时该业务被习惯性地称为企业资产证券化业务(以区别在同一时期开始试点的由银监会及人民银行监管的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ii])。企业资产证券化业务,最初是以券商专项资产管理计划作为特殊目的载体(SPV),由证监会负责审批,在上海或者深圳交易所上市交易。

2005年8月,中金公司作为计划管理人和主承销商发行了第一单企业资产证券化产品——中国联通CDMA网络租赁费收益计划,标志着企业资产证券化业务正式开闸。

随后,莞深收益、网通01-

10、远东01等资产支持证券相继发行。截止2006年底,共发行九只企业资产证券化产品,累计发行额度约为265亿元,基础资产涉及网络租赁收益权、应收账款、高速公路收费权、融资租赁收费权、水电收益权、BT债权、污水处理收费权、上网电费收费权等。

之后美国爆发次贷危机,并引发了一场全球性金融危机,资产支持证券MBS被认为是罪魁祸首。为了防范风险,我国监管部门叫停了资产证券化业务。直到2011年,金融危机基本结束之后,资产证券化业务才得以重启。但是在此之前的2009年,证监会颁布了《证券公司企业资产证券化业务试点指引(试行)》,从专项计划、计划管理人、原始权益人、投资人、专项计划设立申请、信息披露等角度对企业资产证券化业务进行了规范。

2011年重启后发行的第一单企业资产证券化产品为11远东01-05,之后又发行了宁公控01-06、侨城01-06、13隧道01-03等27支产品,基础资产涉及融资租赁、污水处理收费、公园入园凭证、隧道专营收益权、小贷资产、铁路运营专线收费权、供热收费权等十多类资产。

2014年2月15日,国务院下发《国务院关于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审批项目的决定》(国发[2014]5号),取消了证监会的专项投资行政审批权,专项资产管理计划因此无法继续获得批准,企业资产证券化业务也随之暂停。

2014年11月19日,证监会发布了《证券公司及基金管理公司子公司资产证券化业务管理规定》及配套工作指引,将特殊目的载体由之前的专项资产管理计划变更为资产支持专项计划(下文简称“专项计划”);取消事前行政审批,改为事前由交易所核查,事后在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以下简称“基金业协会”)备案;实行基础资产负面清单管理,负面清单由基金业协会制定并负责定期更新;授予了基金子公司计划管理人资格;另外,增加了机构间私募产品报价与服务系统作为合格的挂牌、转让场所。

之后,基金业协会和沪深交易所亦相继出台了相关的业务规则。2014年12月4日,中信证券作为计划管理人发行了备案制时代的首单企业资产证券化产品——中和农信2014年第一期公益小额贷款资产支持专项计划次级资产支持证券。自此,企业资产证券化业务正式进入备案制时代。交易结构

企业资产证券化业务涉及到的相关各方主要包括原始权益人(发起人)、计划管理人、主承销商、资产服务机构、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评级公司、交易所、基金业协会、资产托管机构、资金监管机构、证券登记结算机构、计划推广人、财务顾问(不一定有)等。在基本的交易结构中,各方之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1.原始权益人:原始权益人也即资产证券化业务的发起人,是指基础资产在证券化之前的所有权人。

2.计划管理人:企业资产证券化业务以专项资产管理计划作为特殊目的载体,计划管理人为专项计划的发起人和管理人,目前只能由证券公司或者基金子公司来担任。

3.主承销商:资产支持证券的牵头承销机构,一般由计划管理人来担任。4.资产服务机构:资产服务机构的职责是负责对基础资产的回款现金流进行催收和管理,并将扣除服务费后的现金按时划转到专项计划在托管银行的主账户。该职务原则上应该由计划管理人来担任,但是在实务中一般由原始权益人来担任,原因在于计划管理人一般不具备相关的服务能力或者成本太高。

5.会计师事务所:负责对专项计划募集资金进行验资,并出具验资报告。6.律师事务所:负责整个业务过程中的法律咨询服务,并出具法律意见书。7.评级公司:负责对各个级别的资产支持证券进行评级,出具评级报告,如有必要,还会对基础资产的债务人(如果是权益性资产,则为付费人)进行影子评级[iii]。

8.交易所:资产支持证券的挂牌、转让场所和信息披露场所,并负责在专项计划成立之前对其进行核查。9.基金业协会:专项计划计划成立后进行备案的场所。

10.资产托管机构:负责对专项计划项下的财产进行托管,并定期出具托管报告,一般由商业银行来担任。

11.资金监管机构:负责对流出和流入专项计划在托管银行开立的主账户的资金进行监管,一般由托管银行兼任。

12.证券登记结算机构:负责为证券的发行和交易活动办理证券登记、存管、结算业务。在上交所发行的证券一般在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中证登)上海分公司办理登记结算;在深交所发行的证券一般在中证登深圳分公司办理登记结算。

13.计划推广人:负责在发行前将资产支持证券向潜在投资者进行推介,一般由计划管理人或者其关联方来担任。

14.财务顾问:提供交易结构设计等方面的咨询顾问服务。

二、基础资产

相比传统的企业类债券,资产支持证券弱化了发行主体的信用背书作用,而基础资产的质量成为影响证券能否成功发行的最重要的因素。原则上来说,一切能够产生稳定可预测现金流的资产都可以被证券化,据说华尔街流行一句名言——“只要有稳定的现金流,就把它证券化”,表达的就是这一层意思。但是在实务中,囿于可操作性、风险防范、法律限制、政策障碍等诸多方面的因素,“凡是能够产生稳定可预测现金流的资产都可以被证券化”的美好愿景是不可能实现的。

1.实务中哪些基础资产可证券化?

证监会于2014年9月26日发布的《证券公司及基金管理公司子公司资产证券化业务管理规定(修订稿)》(以下简称“规定”),从宏观上对适宜证券化的基础资产进行了规定,要求基础资产必须是“符合法律法规,权属明确,可以产生独立、可预测的现金流且可特定化的财产权利或者财产”,“可以是单项财产权利或者财产,也可以是多项财产权利或者财产构成的资产组合”,另外针对财产权利或者财产作为基础资产,还特别规定“交易基础应当真实,交易对价应当公允”。具体来说,“基础资产可以是企业应收款、信贷资产、信托受益权等财产权利,基础设施、商业物业等不动产财产或不动产收益权,以及中国证监会认可的其他财产或财产权利”。

而基金业协会则是以负面清单的形式对不宜证券化的基础资产进行了规定。2014年12月24日,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下称“基金业协会”)在其官网上发布了《资产证券化业务基础资产负面清单指引》(征求意见稿),对不适宜进行证券化的基础资产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具体内容将在下文的解读中列出)。2.对《规定》的解读 2.1 “符合法律法规,权属明确,可以产生独立、可预测的现金流且可特定化的财产权利或者财产”

“符合法律法规”一条自无需多言。“权属明确”也不难理解。如果基础资产权属不明晰,比如因债务原因导致基础资产权属存在法律纠纷,并且诉讼未决,则不能将其进行证券化,否则原始权利人(姑且这么称之)与专项计划之间的资产买卖协议存在因前述诉讼败诉而被法院判定无效的可能,这必然给投资人造成损失。然而,基础资产必须“可以产生独立、可预测的现金流且可特定化”这一条则不易理解,有必要深入地分析。

首先,基础资产的未来现金流可预测是基础资产价值可判定的前提条件,如果现金流无法预测,基础资产价值无法判定,则无法确定可以通过该基础资产发行多大规模的资产支持证券,交易结构亦无法设计,进而项目无法进行。

其次,基础资产可特定化是指能够将其与其他资产明确地区分开来,否则基础资产无法单独转让,项目也无法进行。关于这一点,中信证券承做的欢乐谷主题公园入凭证资产证券化项目是一个典型的案例。该项目以欢乐谷主题公园入园凭证作为基础资产发行证券。但并非欢乐谷主题公园发行的所有入园凭证全部作为基础资产,而只是将其中一部分作为基础资产发行资产支持证券。那么就必须将作为基础资产的入园凭证与其他部分区分开来。计划管理人采取的措施是在作为基础资产的入园凭证上印上特殊的字样。正是这一措施使得原先不可特定化的入园凭证可特定化了。

最后,这一条还要求基础资产必须可独立地产生现金流。如果基础资产必须与其他资产一起才能产生现金流,那么现金流的归属就会存在争议,至少有一部分不应当归属于基础资产,而基础资产已经转让给专项计划,但其他资产则仍然归原始权益人所有,这种情况必然会存在潜在风险。

另外,《规定》还将基础资产定义为一种“财产权利或者财产”。笔者的理解是,财产指的是物理性资产,即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物,指各类动产和不动产,比如机械设备、汽车、厂房、办公楼等等;而财产权利是法律意义上的资产,是指可以变现(获取现金流)或者可以转变为财产的各类权利或者权益,比如收费权、应收账款、信贷资产、信托受益权等。

不过在实务中,另外一种属性划分方法更加重要,即将基础资产划分为债权性资产和权益性资产。前者的法律概念为债权,会计概念为应收,比较常见的有企业应收账款、信贷资产等。以债权资产作为基础资产发行资产支持证券,原则上存在实现破产隔离和资产出表的可能性。而后者又可分为两类——收益权和实物资产。实物资产一般不能独立地稳定的现金流,不是合适的证券化资产。而收益权是指由相关权力部门授予的从一些特定项目中获取收益的权利,比如高速公路收费权、供电供热收费权、污水处理收费权、租赁收费权等,这类资产一般能够独立产生现金流,是较为常见的证券化资产。但是由于,一方面收益权自身的性质导致其无法出售,而只能以质押的形式让与给专项计划,另一方面收益权的未来现金流与原始权益人的经营状况密切相关,无法实现破产隔离,以收益权作为基础资产发行资产支持证券无法实现资产出表。2.2“交易基础应当真实,交易对价应当公允”

所谓“交易”是指,原始权益人将基础资产让与给专项计划,这是资产证券化的起点。

交易必须“真实”是指,不管是出售型还是质押型,必须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完成所有的必备流程,并且不可以通过“抽屉协议”之类操作使让与行为成为纯粹的走过场。

要求“交易对价应当公允”,实际上也是为了保证交易的“真实性”。因为原则上,进行了证券化的资产应当是实现了“破产隔离”的,如果原始权益人破产,专项计划项下资产不应当被列入原始权益人的清算财产。但是如果交易对价不公允,则该交易很可能被法院认定为非真实有效的交易行为,而是一种转移资产规避偿债责任的一种手段。这样,专项计划项下资产有可能被强制执行用于偿还第三方债权人,那么专项计划投资人必然遭受损失。3.对负面清单的解读

3.1“以地方政府为直接或间接债务人的基础资产。但地方政府按照事先公开的收益约定规则,在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PP)下应当支付或承担的财政补贴除外。”

这里所说的以地方政府为直接债务人的情形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第一,企事业单位举借债务并列入地方政府性债务的情形。如以学校、医院等事业单位的资产为标的通过售后回租的方式进行的融资租赁行为。这种债务是要列入地方政府性债务,因为融资租赁公司必定要求当地财政局出具还款承诺,并由当地人大出具同意具将该笔债务纳入财政预算的函。第二,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或者其子公司以财政收入为偿债来源的债务。比如,政府回购的BT项目目前确定是不可以的。但是,不考虑其他因素,以平台公司自身经营性现金流作为还款来源的债权资产是否就可以进行证券化存疑,毕竟这类资产目前较为敏感,建议提前与协会沟通。而以地方政府作为间接债务人是指不以地方财政收入作为还款来源,但是由地方政府提供担保的情形。

PPP项目例外,笔者认为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中央政府目前正大力推行该类融资模式,协会要与其保持政策上的一致性;二是,PPP模式中,地方政府并不是主要的偿债责任人,因此不会显著加大地方政府的债务风险。但是,PPP模式目前尚不成熟,许多法律问题有待探讨,在这种情况,相信PPP项目短时间内还难以成为可操作的证券化资产。

3.2“以地方融资平台公司为债务人的基础资产。本条所指的地方融资平台公司是指根据国务院相关文件规定,由地方政府及其部门和机构等通过财政拨款或注入土地、股权等资产设立,承担政府投资项目融资功能,并拥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经济实体。”

虽然给出了融资平台的定义,但是由于各种类平台公司数量繁多,而作用大同小异,我们无法仅通过该定义就将地方融资平台全部明确地区分出来,目前只能是根据43号文,并参考银监会版的融资平台名单进行大致地区分。而具体到业务,则建议直接跟协会沟通。

3.3“矿产资源开采收益权、土地出让收益权等产生现金流的能力具有较大不确定性的资产。”

上文已经提及,基础资产必须是“权属明确,可以产生独立、可预测的现金流且可特定化”的资产。虽然,矿产资源开采收益权和土地出让收益权的取得只要合法合规并且程序完备,原则上是可以实现权属明晰的。但是难以满足“产生独立、可预测的现金流”的要求。对于矿产资源来说,首先矿产存量往往难以精确探明,其次矿产价格变化波动较大,所能产生的现金流必定不稳定并且不可预测;土地出让收益权同样如此,未来的出让收益是无法预测的,并且为一次性收入,显然不适合作为资产证券化的基础资产。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本条中还有一个“等”字,说明矿产开采权和土地出让收益权仅仅是两个例子,类似的现金流难以预测的收益权都是不可以作为基础资产进行证券化的。

3.4“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与不动产相关的基础资产:

1、因空置等原因不能产生稳定现金流的不动产租金债权;

2、待开发或在建占比超过10%的基础设施、商业物业、居民住宅等不动产或相关不动产收益权。当地政府证明已列入国家保障房计划并已开工建设的项目除外。”

不管什么原因也不管什么资产,只要不能产生稳定现金流(即现金流不可预测),就不适合作为证券化的基础资产,不动产租金债权自然不能例外。

“待开发或在建占比超过10%的基础设施、商业物业、居民住宅等不动产或相关不动产收益权”不能作为基础资产还是因为现金流的问题。因为如果完工比例不高,该资产可能需要等待较长时间之后才能产生现金流,风险就比较高,现金流的稳定性和可预测性就会大幅下降。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虽然10%是一个精确的比例,但不动产建设进度是无法精确量化的。如果定义为资金投入比例,虽然投入量是可确定的,但是项目总投入只能预测,而不能确定,因为它受原材料价格波动、人力成本变化、工期以及其他诸多难以预测的因素的影响;而如果简单地定义为完工面积占总建筑面积的比例也是不合适的,因为随着工程的进行建设难度可能会不断增加,而且不是线性地增加,很可能是指数级的增加——想象一下上海中心大厦,其第110层的施工难度与第10层的施工难度差距会有多大——因此这也不是一个好的测度完工程度的指标。所以,10%的比例只能是从主观上进行把握。

3.5“不能直接产生现金流、仅依托处置资产才能产生现金流的基础资产。如提单、仓单、产权证书等具有物权属性的权利凭证。”

这类资产的现金流虽然是可预测的,但是只能产生一次性现金流,显然不是合适的基础资产。

3.6“法律界定及业务形态属于不同类型且缺乏相关性的资产组合,如基础资产中包含企业应收账款、高速公路收费权等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类型资产。”

这一点要求主要是处于项目操作和管理上的考虑。其实这一条不能算是负面资产,因为只要分开做就可以了。

3.7“违反相关法律法规或政策规定的资产。”所有基础资产都必须符合相关法律法规。

3.8“最终投资标的为上述资产的信托计划受益权等基础资产。”信托受益权可以作为证券化基础资产,但是不得通过嫁接信托的方式将负面清单所禁止的资产进行证券化。即对基础资产采取“穿透原则”进行追本溯源,源头资产亦必须符合负面清单的规定。

其实,目前一般的信托资产都是不可以通过专项计划进行证券化的,这一条只是为了给银行信贷资产通过专项计划进行证券化预留空间。由于分业监管及部门竞争等方面的原因,银监会要求银行信贷资产只能通过信托计划作为SPV进行证券化,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考虑采用双SPV结构,信托计划作为第一层SPV,再以专项计划作为第二层SPV,将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在交易所市场发行资产支持证券。说到这里,不得不提平安银行1号小额消费贷款证券化信托资产支持证券,该资产支持证券由平安银行发起,以其小额消费信贷资产作为基础资产,由华能贵诚信托设立信托计划作为SPV,由国泰君安证券主承,在上交所发行。这是首单在交易所发行的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其发行过程可谓一波三折,因为在目前的监管环境下银行信贷资产支持证券只能在银行间市场发行,这只产品突破了这层限制,相信这是由证监会和交易所推动的银行信贷资产支持证券在交易所发行的试点行为。如果顺利的话可能下一步就会直接以专项资产作为SPV,对接银行信贷资产发行资产支持证券。但事实是很不顺利,因此才为信托资产作为专项计划的基础资产预留了空间。

三、发起动机

资产支持证券发起人的动机主要有两种:融资和出表。融资动机,即通过发行资产支持证券来满足融资需求,这与发行普通债券产品相同,是一种较为普遍的动机,任何类型的发起人都有可能因为融资需求而发行资产支持证券。

第二种动机是为了实现资产出表。具有这种动机的发起人主要是银行、小额贷款公司、融资租赁公司、金融租赁等金融类企业,这类机构受净资本管理办法或者资本充足率之类的业务指标约束。比如对于商业银行,巴塞尔协议要求资本充足不得低于8%、核心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4%;融资租赁和小额贷款公司杠杆一般不得超过10倍;而对于金融租赁公司,监管部门则是设置了资本充足率和信贷规模的双重指标。这类机构,待表内资产达到一定规模后,由于净资本或者净资产规模难以提高,业务就无法继续开展。而将表内资产移出表外,是金融机构常用的规避上述约束指标的措施之一。而通过将表内资产让与专项计划,以此为基础发行资产支持证券原则上存在实现资产出表的可能,这使得出表成为部分机构通过专项计划发起资产支持证券的一个重要目的。

四、增信措施

在发行债务融资工具时,为了提高信用水平以吸引投资者,发行人往往会设置各种增信措施。总体来说,增信措施分为两大类:内部增信措施和外部增信措施。资产支持证券也不例外。1.内部增信措施

发行资产支持证券常用的内部增信措施主要包括结构分层、超额抵押、超额利差、现金担保、资产追索权等。

结构分层是指,将发行的资产支持证券分为优先级和劣后级(也称次级或者权益级)。优先级在还本付息方面具有优先权,只有在优先级本息得以全额支付后,劣后级才可以获得分配,即证券的风险首先由劣后级来承担,劣后级持有人为优先级持有人提供信用保护。优先级只能获得固定收益(在损失未侵蚀优先级的情况下),可以看作是债权人;而劣后级的收益是不固定的,基础资产产生的所有现金流,扣除相关的费用以及优先级的本息分配后全部归其所有,可以看作是权益人。

超额抵押是指,发起人让与给SPV的基础资产的价值大于SPV发行的资产支持证券的额度。超额部分原则上归属于资产支持证券的权益级持有人(往往是发起人自己),但是需要在债权人(优先级投资人)本息获得全额分配之后才能得以分配。可见,超额抵押虽然是一种非常强力的增信水平,在发起人持有权益级的情况下,成本也却不是很高。但是,交易结构设计者不可过分追求超额抵押,原因将在下文中说明,在此不赘述。

超额利差是指,基础资产产生的收益减去资产支持证券应支付的利息、必要的服务费和违约等因素造成的坏账损失后的部分。设置超额利差,即在设计交易结构时,选取的基础资产可以产生的预期收益大于优先级持有人的预期收益。超额利差是承担基础资产损失的第一道防线。与超额抵押相同,超额利差在优先级持有人获得本息全额分配后归属于权益级持有人。

现金担保是指,在资产支持证券发行前,发起人以自有资金或者私募发行的方式募集一定量的资金存入一个现金担保账户,现金担保账户中的资金平时可以投资于低风险的资产,在基础资产发生损失并且超额利差不足以承担时,计划管理人可以将现金担保账户中的资产变现用于对优先级持有人进行本息支付。资产追索权是指,原始权益人对基础资产提供质量保证,如果发现部分资产不符合最初设定的入池标准,则SPV有权对原始权益人进行追索,由原始权益人以符合入池标准的资产进行置换。2.外部增信措施

发行资产支持证券可用的外增信措施主要包括第三方担保、信用风险缓释凭证、银行流动性支持等。

第三方担保是指由发起人和投资人之外的第三方,一般为专业的担保公司,收取一定的担保费之后,对资产支持证券优先级持有人的本息支付进行担保。信用风险缓释凭证是由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创设的债券品种,凭证持有人为标的债务提供信用风险保护,类似于美国的CDS。

银行流动性支持是指,发行人与商业银行签订协议,在发行人由于短期流动性困难的原因,对标的债务的偿还出现困难时,由该商业银行为其提供现金流支持。由于外部增信措施成本相对较高,在目前发行的资产支持证券中使用较少。

五、合格投资者

合格投资者,顾名思义是指符合监管部门要求可以投资于该证券品种的人,当然,这里的“人”不仅仅是指自然人,还包括法人和金融产品(比如信托计划、资管计划、有限合伙产品、保险债权计划等等)。

证监会于2015年9月26日发布的《证券公司及基金管理公司子公司资产证券化业务管理规定(修订稿)》对专项计划的合格投资者进行了界定。其第二十九条做出了如下表述:

“资产支持证券应当面向合格投资者发行,发行对象不得超过二百人,单笔认购不少于100 万元人民币发行面值或等值份额。合格投资者应当符合《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规定的条件,依法设立并受国务院金融监督管理机构监管、并由相关金融机构实施主动管理的投资计划不再穿透核查最终投资者是否为合格投资者和合并计算投资者人数。”

投资人数量二百人是我国金融市场上约定俗成的私募发行与公募发行的界限。《规定》中要求不得超过两百人,也就是说目前专项计划只能采取私募方式发行。但是对合格投资人的具体要求还要参见《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

《办法》中对私募基金要求的投资者的准入门是:“

(一)净资产不低于1000

万元的单位;

(二)金融资产不低于300

万元或者最近三年个人年均收入不低于50

万元的个人。”这里的金融资产指的是银行存款、股票、债券、基金份额、资产管理计划、银行理财产品、信托计划、保险产品、期货权益等产品。另外,“下列投资者视为合格投资者:

(一)社会保障基金、企业年金等养老基金,慈善基金等社会公益基金;

(二)依法设立并在基金业协会备案的投资计划;

(三)投资于所管理私募基金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及其从业人员;

(四)中国证监会规定的其他投资者。”

六、有待探讨的问题

1.专项计划能否实现基础资产的破产隔离?

基础资产的破产隔离是指,在基础资产从原始权益人名下转移至SPV名下之后,如果原始权益人进入破产程序,已转让的基础资产不再属于其破产财产,不得用于清偿原始权益人的债务。

在以信托计划作为SPV的模式下,基础资产的破差隔离是比较容易实现的。因为《信托法》规定,信托财产具有所有权和收益权相分离的特征,其所有权归属于受托人,在委托人破产时,信托财产不作为委托人的清算财产,但是,在专项计划模式下,基础资产能否实现与原始权益人的破产隔离呢?

《规定》对此作了如下描述:“原始权益人、管理人、托管人及其他业务参与人因依法解散、被依法撤销或者宣告破产等原因进行清算的,专项计划资产不属于其清算财产。”可见,该文件认为专项计划模式下,是可以实现基础资产的破产隔离的。

但是《规定》仅仅是部门规章,专项计划并不具有类似信托的法律地位,在实际纠纷出现时,法院会如何判决并不确定。因此,专项计划能否实现基础资产的破产隔离有待进一步探讨。2.真实出售如何界定?

真实出售一词并没有明确的定义,一般认为,在真实出售的情况下可以实现基础资产的破产隔离,SPV项下资产不承担原始权益人的方面的风险,同时原始权益人也不再承担基础资产的风险,可以实现资产出表。

理想很丰满,但是现实却很骨感。首先,正如上文所言,专项计划自身能否实现破产隔离尚有待探讨。其次,即使专项计划模式下,基础资产可以与原始权益人破产隔离,但这不代表SPV不再承担来自原始权益人方面的风险,因为原始权益人往往兼任资产服务机构,在这种情况下,SPV项下资产还要承担来自原始权益人的道德风险和操作风险,也就是说破产隔离不代表风险隔离。再者,基于销售和风控等方面的考虑,原始权益人一般要持有一部分资产支持证券,而且往往是劣后级,在这种情况下,原始权益人必然要承担来自基础资产的风险。因此,如何界定真实出售还有待进一步探讨。3.超额抵押与价值公允的界限在哪里?

超额抵押是资产证券化业务中常用的一项增信措施,可以为投资人提供风险缓冲作用。但是超额抵押与基础资产交易价值公允是一对天然的矛盾——超额抵押率越高,交易价值就越不公允,在诉讼中被法院判定为无效交易的可能性就越高。因此在设计交易结构时切不可过分追求超额抵押,而忽略其伴生的风险。超额抵押与价值公允的界限在哪里也是一个有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七、业务机会

目前,市场空间较大并且可以通过专项计划模式进行证券化的基础资产主要有公用事业收费权、融资租赁收费权、小贷公司的信贷款资产、企业贸易应收款、保理资产等。

但是公用事业收费权由于其往往会涉及到政府,监管层方面存在一定担忧,短期内不太可能大规模爆发。以污水处理为例,污水处理费一般不是由用户直接向污水处理公司支付,而往往是由自来水厂代收,并由政府转付;同时污水处理厂作为公用事业单位,一般由政府直接经营,这就容易导致账目不清。这种情况下污水处理厂是否能够获得稳定的现金流存疑。目前监管层的态度是,只有直接从用户那里收费而不经过政府转付的公用事业收费权才可以进行证券化。

而企业贸易应收款证券化则是存在许多技术壁垒。贸易应收账款由于具有“回收时间点灵活”、“回收金额易变动”、“回收形式多样化”等特点,致使交易结构设计困难。这一点从首单企业应收账款资产证券化产品——五矿发展应收账款资产支持专项计划中可见一斑,该产品成功发行后,媒体报道中有如下表述:“此次中信证券发行的专项计划项目在进行全面尽职调查的基础上,充分参考了海外贸易应收账款证券化项目的先进经验,成功攻克了„无息资产有息化‟、„短期资产长期化‟等多个技术难关”[vi]。可见,贸易应收款证券化存在大量的技术难关。相比之下,融资租赁、小额贷款和保理资产是较为优良的证券化资产。这两类发起人既有资产出标的需求又有融资需求,资产证券化业务的放开对其来说犹如久旱逢甘霖,市场规模巨大,而且这类资产以专项计划进行证券化已经不存在政策性障碍,是目前企业资产证券化业务最大的业务机会所在。

八、法律法规

上一篇:暑期农村支教实践心得下一篇:探析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