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大学生自我意识心理现状分析

2024-05-24

现代大学生自我意识心理现状分析(共10篇)

篇1:现代大学生自我意识心理现状分析

现代大学生自我意识心理现状分析

我们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大学阶段正是青年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阶段,大学生的自我意识也正处在成熟和完善阶段,其功能和作用的显现正处在调整时期[1],因此,培养和塑造健康的大学生自我意识是大学教育义不容辞而又非常必要的现实任务,也是我们大学生自身应该注意发展提高的要求。一.自我意识的概念和大学生心理发展状况

自我意识不是生而就有的,而是伴随生理成长和社会化进程而不断绽现的过程,自我意识是指一个人对自己各种身心状况以及自己和周围关系的一种认识,也是人认识自己和对待自己的统一。自我意识是意识的最高级形式,它不是单一的心理品质,而是认识、情感、意志的融合体,是一个完整的心理结构。大学生时期正是自我意识发展成熟的最关键时期。当代大学生一般处于青年中期,他们的自我意识已发展到了新阶段,正经历着一个特别明显的、典型的分化、矛盾、统一和转化的过程。那种少年时代眼朝外,着重于认识外部世界的特点,这时已转向内部认识自己。当目光朝向自己内部时,原来完整的自我意识就一分为二:一个是处于观察地位的“我”(我希望成为怎样的人?)--即理想的自我;一个是处于被观察地位的“我”(我现在是怎样一个人?)--即现实的自我。自我意识的分化是大学生自我意识开始走向成熟的标志,也是他们自我意识发展的最重要过程。正是这种分化过程,促进了大学生思维和行为主体性的形成,从而为客观地评价自己或他人、合理地调节自身的言行奠定了基础。当代大学生是富于理想的,自我期望值也较高。当他们在详细进行自我观察、自我分析、自我评价时,不情愿地看到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之间存在着较大差距,而这差距又不是一时半刻能消除的,因而产生了自我意识的矛盾。他们常常感到焦虑、苦恼、失望或无能为力。在此过程中,辅导员和班主任老师应该密切关注大学生的自我诉求,及时给予有效的帮助。

1、指导学生体验真正的自尊感。按照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的理论,人的需要由低到高有五个层次,既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自尊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自尊的需要是人的较高层次的需要。从人的发展的角度来说,教育要促使学生在低层次的需要基本得到满足的情况下产生较高层次的需要,这样人才能不断前进,最后实现自己人生的价值。人只有在产生了自尊的需要,而且自尊的需要得到了满足的情况下才能体验到自尊感。但是,教育者在促使学生产生自尊需要、体验自尊感的时候,要让学生知道,只有当自己的能力、品行、人格特点等被群体所认可时,他才能在群体中获得一定的地位、良好的声誉和评价,才能体验到真正的自尊,而因为偶然的成功或自以为是所带来的沾沾自喜不是自尊感。

2、指导学生增强自信,走出自卑。首先,教育者在学生稍有进步时要及时表扬,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其次,教育者要教学生学会赏识自己,通过积极的自我暗示,培养自信心;最后,教育这者要让学生明白这样一个道理,人的价值是通过人的学识、品行、能力、人格魅力等内在的、经过自己的努力可以提高的素质中体现出来的,而不是通过自己无法改变的相貌、出身等来体现的。

3、指导学生合理定位自己的抱负水平。每个人对自己都抱有一定的期望,期望过高或期望过低都不会让人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而且会逐渐让人丧失自信,放弃追求。合理的抱负水平是建立在恰当的自我评价的基础上的,所以,只要学生能恰当地评价自己,就能给自己确定合理的抱负水平。

二.影响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因素。

1.个人实践的体验。大学生的自我意识是随着学习活动、课外活动和各种社会交往活动而不断发展的。他们通过实践活动增进对自我的认识,获得自我体验,并进一步修正自我观念,调整对自我的要求和自我实现的行动。当他们在学习中获得显著的进步时,他们就体验到成功的愉快,提高了对自己学习能力的评价,增强了信心;而当学习成绩下降时,他们不但体验到失望和痛苦,而且还会对自己的学习能力产生怀疑,降低对自我的信心。当他们参加某些竞赛活动而获奖时,他们会为自己过去未曾发现的才能而感到欣喜,并相应的提高对自己的评价;如果比赛受挫,有些人会灰心丧气。可见,实践的结果不断影响着大学生的自我认识和自我评价。2.他人评价的影响。他人评价是客观认识自己的一面镜子可以帮助自己了解“现实的我”,认识自己的长处和短处,知道自己在别人心目中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这既是作为建构“理想的我”的依据,也是提高“现实的我”的重要参考。大学生既可以通过文体竞赛活动、学习成绩绩点等多种途径获得他人正式的评价,也可以通过相互交谈获得别人非正式的评价,这些评价都可能对大学生的自我意识产生影响。3.家庭教育的影响。家庭尤其是父母的教养方式是影响一个人终身的因素。好的家庭教育会使自我意识伴随着生理的成长而不断获得新的养料。家庭的经济状况、父母的文化水平、家庭的整体氛围等等都会对一个人自我意识成长产生巨大的影响。一个在溺爱中成长的孩子在其心理成长的过程中感受到的多是来自亲人无微不至的关怀,父母为了减少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崎岖坎坷,极力扫除几乎所有孩子要走的路上的障碍。殊不知,这样的清扫和安排剥夺了孩子自我意识成长的空间和机会,必然导致孩子“自我中心”或“迷失自我”的不良倾向。4.社会楷模的影响。从某种角度来说,人们都是在模仿他人的活动中获得了自我,没有一个完全独立自我成长而不受他人影响的人。在这样的影响中,社会楷模的影响很大。社会上出现的楷模,他必然是一个时代良好精神和优秀品质的代言人和化身,这样的社会楷模可以用自己的事迹熏陶和感染一批成长中的年轻人,尤其是大学生。因此,一个社会有大量各行各业的楷模,也就意味着年轻人有了众多无言的老师,他们可以通过一个个楷模的实际生活来规划自己的生活乃至人生。

三.大学生健康自我意识培养的途径和方法

1.人是教育的产物,教育是加速人社会化进程的最佳途径。一个人自我意识水平的提高和完善从本质上来说就是一个接受社会影响并将这种影响与自己合而为一的过程。[5]因此,在这个过程中,所受到的社会影响的内容、方式等等都会直接影响到一个人自我意识是否可以顺利完成统一。对大学生来说,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将为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培养和完善提供最好的契机。2.构建大学生良好的自我调节系统。根据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趋向于成熟和大学生自我认识水平显著提高的特点,从大学生的自我认识的特征入手,进行行之有效的自我意识的培养。首先,培养学生带头人,提高大学生自我约束意识。大学的学生多,老师管理难度大,大一的学生刚进大学,有松口气的思想,加上活动多就会出现了学习积极性淡薄、为了学生会、社团活动逃课等现象,在这种情况下,要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在学生管理上应转变观念,即由老师管理向学生自我管理转化,也就是由他律向自律转化,向学生自我约束行为的自觉行动转化,教育学生学会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服务、自我提高。其次,在培养学生带头人的同时,培养一般学生的民主监督意识,一方面积极配合学生干部的管理,另一方面,强化学生的自我民主管理,要让学生学会慎独,同时学会合作和管理,在参与学校、学院、班级集体活动的过程中,用实践来催进其自我意识的强化和成熟。最后,通过人际交往的方式,培养大学生良好的自我意识。

心理健康是人才素质的基础,而健康的自我意识是形成身心和谐的基础和关键,因此只有从多层次多角度地进行控制与调节,不断地完善与改进,才能达到自我实现,形成健康的自我意识, 从而提高自我成才的层次与水平,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为社会服务,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学号:20114862 院系:外国语学院11级英语一班 姓名:洪娇娇

篇2:现代大学生自我意识心理现状分析

学生的叛逆心理、自我意识没有错,但过分、盲目的自我,需要我们用理性去优化“自我”的成分,抱怨毛病的来源有用吗?没有错误就没有教育。

前几日听课时,发现一学生在洁白的校服上写下了两行表白情感的字,今天在返校等车时,又发现一男生校服后面画了一个肖像,随便聊了几句,学生很自然地说是自己画上去的,认为很别致。上了车后,几个同学在议论,级部要求了,为何还没把画上去的清洗掉,这个男生撇了一下嘴,示意校长在车上,不要再说了。当时我也在想,小时候如果把衣服弄脏或划破小口,回到家肯定挨批,现在穿着画了乱涂的衣服在人群中,没人感到怪异,也许是看惯了电视上奇装异服、怪诞发色,这种不以为然的大众视线,也许就是我们教育应立足的现实。

这种现象在我们校园现在才出现,算不得时髦,我在看台湾一位班主任的《我的重点班》时,记得有更怪异的做法,学校合唱比赛时,把大垃圾桶反过来拿到舞台当鼓敲,还拿大奖,校庆时,一个班做班服,T恤上印着一行字“就是diao”,学生自认为是杰作,还以为这种创意会得到老师的夸奖,赠送给每位任课老师,结果班主任与任课老师引发了一场争论。有些不入流的东西,学生并不认为是低俗。

篇3:现代大学生自我意识心理现状分析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依照分层随机抽样原则,测查太原市6所小学的一~六年级学生及其家长。共发放问卷1 230份,收回有效问卷993份,合格率为80.8%。其中男生及其家长共498人,女生及其家长共495人。

1. 2 方法

1.2.1 调查问卷

Piers-Harris儿童自我意识量表是Piers及Harris修订的儿童自评量表[2],主要用于评价儿童自我意识的状况,适用于8~16岁儿童。该量表有行为、智力与学校情况、躯体外貌与属性、焦虑、合群、幸福与满足等6个分量表。得分高表明该分量表评价好,即无此类问题[3]。采用中国儿童自我意识量表城市常模依据儿童自我意识总分排位的百分比进行分组,即排位低于30%的为低下组,处于30%~70%的为正常组,高于70%的为偏高组。

子女教育心理控制源量表(Parentinglocus of Control Scale, PLOC)是Campis等在1986年设制,包括教育成效、父母的责任、子女对父母生活的控制、父母对命运/机遇的信念、父母对子女行为的控制5个因子。该量表从心理控制源的角度,反映了父母对子女教育成功与失败的看法[4]。PLOC得分越高,说明父母在教育子女方面的外控性越强,即父母认为子女教育成功与否并不取决于家长对子女教育的努力程度。

1.2.2 调查方法

由经过统一培训、具有一定心理卫生知识的调查人员向被调查的学生说明调查目的和问卷的填写方法,然后让学生现场独立完成;子女教育心理控制源量表调查问卷让学生带回家中,由家长按调查者制定的统一指导语回答,第2天由教师和研究者收回。

1.2.3 统计分析

将整理后的原始资料在计算机上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 10.0软件包进行t检验、方差分析、相关分析。

2 结果

由表1可见,儿童自我意识偏高组在教育成效、父母的责任、子女对父母生活的控制等方面与正常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由表2可见,PLOC各因子均与PHCSS的总分呈负相关,且与智力、合群、幸福满足感各分量表得分呈负相关(P值均<0.05)。

注:*P<0.05,**P<0.01。

3 讨论

研究显示,PLOC的教育成效因子得分与PHCSS总分及智力、合群及幸福满足的分量表得分呈负相关,即家长在教育子女的过程中以消极、被动的态度对待子女,常常无视孩子的进步或者急躁、严厉地批评孩子,只会导致父母的教育成效越来越差,甚至会对孩子的自我意识产生负面影响。这与吴静等[7]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父母的责任因子得分与PHCSS总分及子女行为、智力与学校的分量表得分同样呈负相关。劳伦斯认为,父母越是参与子女的教育,子女成功的机会就越大。这就需要父母充分意识到自己对子女教育的责任。家庭教育在人的成长过程中起着特殊的作用,这是学校教育无法取代的。如果父母没能很好地尽到教育子女的责任,那么子女自我意识的发展定会受到无法弥补的影响。

在PLOC量表中,子女控制这一因子以其特有的方式影响着儿童的自我意识。在大多数独生子女家庭中,子女在很大程度上控制影响着父母的生活,渐渐的父母对子女的教育也就受到了来自这方面的影响。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子女控制因子得分与PHCSS的总分及焦虑、合群、幸福满足感分量表得分呈负相关。从研究结果中可以看出,运气或机遇因子得分越高,PHCSS总分越低。有一部分家长把孩子的进步与否归因于外部的运气与机遇,在教育子女的主动性上呈现消极、被动的态度。在这样的家庭中成长的孩子其自我意识的偏异机会大大增加。Roboteg-Sarie等[8]研究表明,父母对儿童活动控制性强与儿童行为问题呈负相关。本次研究也证实了这一点,在PLOC量表中父母控制因子与PHCSS得分呈负相关。父母过多的控制支配儿童,自然会减少儿童的自主性,进一步影响到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

通过上述结论不难发现,子女教育控制源方面的外控倾向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父母对子女的教育,同时父母也应该更加充分地意识到自己对孩子教育的方式、态度会对孩子的自我意识有很大的影响。父母在提高自身素质的基础上,一方面要把握好教育子女的大方向;另一方面也要积极主动地与孩子沟通交流,及时给予鼓励和支持。唯有这样才能使儿童的自我意识朝好的方向发展,使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

参考文献

[1]于欣.子女教育心理控制源量表.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3(增刊):294-296.

[2]苏林雁.Piera-Harri儿童自我意识量表//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306-310.

[3]荆雷,梁执群,张亚宁.小学生自我意识与行为问题的调查研究.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06,37(4):382-384.

[4]程红,刘莜娴,石淑华.子女教育心理控制源与4~5岁儿童行为问题相关研究.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0,2(8):78-81.

[5]李永慧,郑名.儿童行为问题与子女教育心理控制源的相关性研究.国际中华神经精神医学杂志,2002,3(3):227-230.

[6]MORTON TL.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arental locus of control andchildren's pereptions of control.Gen Psychol,1997,158:216.

[7]吴静,周爱琴,石淑华.子女教育心理控制源与学龄儿童自我意识的相关研究.中国妇幼保健杂志.2004,9(5):87-88.

篇4:现代大学生自我意识心理现状分析

关键词:高职大学生;绘画心理分析;心理健康教育;自我意识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18-122-2

0 引言

高职大学生是大学生的一部分,他们与其他类型的大学生相比有其独特的心理。随着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高职大学生承受的心理压力也越来越大。研究表明,大学生心理障碍的发生概率在10%至30%之间,高职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发生概率也在此区间浮动。心理问题和心理疾病已经成为影响高职大学生健康成长和成才的重要障碍之一。近年来,我国高职院校也越来越重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相继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根据国家《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建设标准(试行)》及《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等文件的要求,大学生的自我意识与培养是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重要内容。良好的自我意识和健全的人格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准。实践中我们发现,高职大学生对心理健康课程课前期望度较高,但课后的调查和回访显示学生对心理健康课程的满意度并不高。究其原因,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多以讲授为主,师生互动机会较少,学生很难对其产生兴趣,这样的教育方式也往往难以达到应有的效果。本文尝试将绘画心理分析技术引入到高职大学生心理教育课程中,在实践中探索高职大学生自我意识教育的新模式,通过绘画自我分析来活跃课堂气氛, 增强师生互动, 达到促进自我意识发展的目的。

1 高职大学生的特点

高职大学生与其他类型大学生相比,具有其独特的特点。一般说来,高职大学生是因为高考中较低的分数而失去了进入普通本科或者重点院校就读的机会,与本科院校的学生相比,入学初期,他们对学校及专业的认同度不高,缺乏学习兴趣和学习的动力,因而高职院校大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期待也较低。其次,中学阶段畸形的应试教育对高职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并没有随着高考的消失而消失,相反,这些心理问题会逐渐暴露出来,影响到学生的正常发展。另外,社会对高职院校的认可度不高,学生的归属感不强,很多家长对于进入高职院校的学生本身的期望度也不是很高,包括学生本人对在校期间的学习也没有很高的期望值,这也从侧面上加剧了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难度。

2 绘画心理分析技术

绘画是一种情感表达的艺术性工具,能够反映出人们内在的、潜意识层面的信息,是将潜意识的内容可视化的过程。绘画心理分析是绘画者按照一定的要求进行绘画(或者自由绘画),分析者通过分析绘画作品,反映作者的发展状况、人格等内在状态的一种心理技术。

绘画心理分析在心理学上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一方面,绘画分析可以作为一种投射心理测验的方法。国外一些研究表明,绘画作为投射心理测验应用于课堂时,能更好的提高大学生的自我意识水平。例如:由美国心理学家Buck.J.H(1948)提出的房树人测验(House-Tree-Person Technique),通过让来访者画房子、树和人,画出的房树人作品的全部或者部分可以直接或象征性地反映绘画者的感受和体验。另一方面,绘画心理分析也是一种独特的心理治疗的方法。它不仅可以应用于个体心理治疗, 也可应用于团体心理辅导和治疗。国内外的研究已经证明,绘画心理可以使绘画者的自我形象、自尊和社交能力等得到提高,促进人格的整合。近年来,国内也有很多学者将绘画心理分析应用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3 与传统教学方式的对比

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绘画心理分析技术在课堂上的应用有其明显的优势。首先,传统课堂方式主要是通过言语进行,教师单向传递,学生被动接受,较为枯燥,学生积极性不高,教育难以达到很好的效果;绘画心理分析提供了一种直观和具体的表达方式,使学生可以自由表达和传递思想,再经由分析者分析,产生双向互动,互动性增强,能迅速抓住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积极性,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达到预期教育效果。其次,在意识状态下,个体的防御心理比较重,很难进行深入探索。绘画心理分析从根本上来說,是一种潜意识的投射行为,它可以轻易的绕过防御心理,也可以深入揭示人的潜意识。它不会受到绘画者语言、认知能力或绘画技巧的限制,绘画者的表达也就更加真实和自由。

但是,绘画心理分析技术的应用也有其局限性。首先绘画心理分析技术对分析的教师具有较高的要求,不但要求教师熟练掌握绘画心理分析的理论和技术,还需要掌握团体心理辅导的有关理论和技术。其次,对绘画的解释要非常慎重。错误的解释很可能对学生造成不利的影响,损害学生的心理健康。另外,绘画技术使用时,教师不能直接“拿来主义”,一定要结合学生情况,同时,要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

4 课堂应用

笔者将绘画自我分析应用于高职大学生自我意识教育课堂,学生对心理课程的兴趣明显增加,课堂互动性增强,课堂氛围轻松愉快。具体说来,在应用时,笔者做了如下的准备:

第一,接受了有关绘画心理学的专门培训,熟练掌握绘画心理学的理论知识和应用方法。没有经过专门培训的教师不建议在课堂上采用这种方式。第二,在绘画工具上,上课前一般来说需要准备好A4纸若干,彩色铅笔、水彩笔等多种绘画工具,多样化的工具可以满足学生对于绘画的需求。第三,在课程内容设置上,如果自我意识专题安排为两课时,建议前一个课时讲授有关自我意识的相关知识,第二个课时介绍绘画心理分析技术,通过实例分析激发学生绘画和探索自我的兴趣。

绘画心理分析的实施步骤:第一步,准备工作。先通过放松音乐和放松训练,为绘画者创造一种安全、舒适的活动氛围。另外,有些学生可能对自己绘画水平比较害羞,顾虑较多,在活动准备阶段,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使学生放下绘画技巧的顾虑,大胆用绘画表达自己。

第二步,指导学生绘画。在实际应用中,笔者采用较多的是 “房-树-人”心理测验。教师的指导语为:纸张横放(必要时演示),请在这张纸画一所房子、一棵树、和一个人。请尝试去画一个完整的人,不要画漫画或火柴人。学生绘画结束后一般都比较兴奋,有些同学会主动与其他同学分享或者去看别人的作品,教师要注意课堂氛围的控制,必要时进行言语性的引导。

第三步,绘画作品分析。这是绘画分析的关键一步。首先要举例子讲解相关绘画心理的分析线索,如人物的大小、线条的流畅性、笔触的强弱等,然后对绘画进行实例分析和小组内分享。在小组分享时,教师进行引导。教师一定要慎重进行对绘画进行解释和引导。绘画所反映出的內容只带有一定的倾向性,而不是定性的判断,因此,教师进行解释时不能绝对化或者贴标签。高职大学生处在自我意识发展的关键期,从正面积极地解释和引导显得尤为重要。在解释时,如果涉及到隐私等话题,一定要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和隐私。最基本的解释的原则是至少不能对学生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对作品的解释要向积极的方向进行引导。

最后,做好后续工作。分析结束后作品处理有两种方式,一种绘画作品由学生保管和留念。典型作品如果教师需要备份或拍照时,一定要征得学生本人的同意,同时注意隐去学生的个人信息。第二种方式可以全部回收,建立绘画档案,准备专用档案袋,注意保密。另外,如果有学生对自己的作品分析存在疑虑,教师要及时、耐心解答,并向学生解释绘画分析的局限性。

总之,将绘画心理分析应用于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是一种新的尝试,绘画心理分析有自己独特的优势,它能缓和学生情感冲突,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自我意识, 提高自我意识水平,促进大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当然也有其局限性。在实际应用时,应当结合高职大学生的不同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参 考 文 献

[1] 黄希庭.心理学导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2] 吕秋芳.齐力.大学生心理健康与调适[M].北京:华文出版社,2002.

篇5:现代大学生自我意识心理现状分析

一、调查目的

“素质个性化”教育实验的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主体性个性品质。在个性的心理结构中,自我意

识是一个重要的内容,它反映了个体对自身的理解程度,是个体主体性水平的一个标志。

自我意识是主体对自身的意识,包括三个层次:对自己机体及其状态的意识;对自己肢体活动状态的意识;对自己思维、情感、意志等心理活动的意识。我们在了解小学生的自我意识发展水平时,可以从生理方面、智能方面、人际关系方面、社会地位方面等进行考察。因此,我们拟定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调查:

1、我的身体健康状况

2、我在学习上的强项

3、我在同学中的地位

4、我的缺点、不足和不理想行为

5、我的权利和义务

6、我是一个这样的人

根据这些内容,我们编制了《学生个性自我评价手册》的调查问卷。通过问卷调查试图

给学生的自我意识和主体性发展水平一个量化的衡量。

二、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采取分层随机抽样方式,从全校1~6年级学生中抽取295名学生。具体为一(2)班45人,二(2)班47人,三(1)班51人,四(4)班52人,五(1)班46人,六(2)班54人。

三、调查结果统计

(一)我的身体健康状况

本项目调查结果如表1—1

次序 特征 人数 百分比(%)

强壮 90 31

良好 160 54

一般 31 11

体弱 10 3

多病 4 从表1—1的统计结果来看,31%的学生与54%的学生认为自己的身体状况属于“强壮或“良好”,这说明绝大部分学生对自己的生理条件持十分满意或满意态度,这就为大部分学生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打下了良好的生理基础。

(二)我在学习上的强项

调查结果如表1—2

表1—2

次序 项目 人次 百分比(%)

绘画 116 39

作业工整 77 26

唱歌 72 24

做应用题 63 21

朗读 62 21

从表1—2的统计结果可以看出,居前五位的有三项——“绘画”、“唱歌”、“朗读”是与我校开展的兴趣小组活动有关的。这说明开展兴趣小组活动对学生的影响是很大的。然而只有20%多的学生认为自己的强项跟一般的学习内容有关,对语、数、英这些主要的学习内容,学生没有很好的涉及到。

(三)我在同学中的地位

调查结果如表1—3

表1—3

次序 特征 人数 百分比(%)

一般 170 58

四、讨论

(一)小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特征

1、对自身的生理状况的意识比较清晰

随着现代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城市中的许多孩子有着良好的生活条件,衣食无忧,身体发育良好,因而他们对自己的身体状况大多持满意态度。

2、学校兴趣小组活动的开展对学生学习强项有着较大的影响。

兴趣是人力求认识、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它在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它可以丰富人的心理生活内容,让人觉得生活丰富多彩而心情愉快、充满热情;它能激发人的求知欲,推动人去学习和探索,从而发展智力;它还可以给人以巨大的推动力量,有助于活动效率的提高,甚至创造性地完成任务。因而,多年来,朝天小学十分重视学生兴趣的培养,大力开展兴趣小组活动,培养学生的多方面的能力和强项。朝天小学历年来在艺术、体育、学科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因此,在调查中,认为自己的强项与兴趣小组有关的共有240人次。而多年来的兴趣活动教育理念已深入人心,在中高年级的学生中,大部分认为自己是有着一定现代人素质。

但在调查结果中发现,学生在学习上的自我意识比较狭窄,往往没有涉及到学习的主要方面,表明学生对什么是学习,以及对学习主要方面的认识水平还比较低。

3、班集体对学生的个性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学校教育对学生个体素质发展的影响是以学生个体所参与的班集体为中介的,以学生为主体,构建班集体的自我教育活动体系是朝天小学“素质个性化”教育实验的重要实验因子。六年来,我们在班集体建设过程中,采取以学生为主体设计集体目标,激励学生自我教育的动力机制;指导学生参与民主管理,使集体中的每个成员都担当成功的角色,找到自己满意的位置;组织交往,优化班集体的人际结构;构建班集体的自我教育活动体系,开发集体中每个成员的身心素质等措施,使班集体中充满平等、和谐、上进、合作的心理气氛,使学生对班集体、与同学之间的人际关系有了一定的认识,学生的个性得到较充分的发展。因此,在调查中,众多的学生对自己在班集体中的地位感到满意。

4、由于小学生认识、经验的有限,他们对自身特点的认识不很清晰。

小学生的自我意识是在与周围人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交往中,通过理解对别人的评价,理解别人对自己 的评价而逐渐发展起来的。因此,从我们的调查结果来看,中高年级的学生对自己的认识和了解更具体、更明确一些、这在一定程度上有着教师的引导作用。我们要求教师对学生作适当的评价,同时注意引导学生在各种活动中评价他人或自己的内心品质,这对提高其自我意识水平大有帮助。

(二)典型范例分析

六年2班的小农同学,在班上是一位学习成绩相对来说属于学习困难的学生,特别是数学方面。在问卷中,她认为自己的主要缺点和不足之处是:缺乏独立战胜困难的勇气;缺乏耐挫能力;在生活学习上过分依赖父母;自己能办的事也请别人办等。可以说,这些缺点是造成她的学习成绩不理想的重要原因。但她能承认这些,说明她是一个诚实的人、勇敢的人。

尽管如此,六年2班作为实验班,在班集体建设、发展学生个性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班上的学生普遍自信心较强,敢于表现自己。小农就认为自己身体状况良好;学习上也有着自己的强项,如朗读(她的普通话说得很好)、唱歌(她是校合唱队队员)、口语表达等;在同学中的地位虽然由于受学习成绩的影响而不高,但也属一般水平;对于自己应尽的义务和应享受的权利比较清晰;认为自己是一个有特长、爱整洁、适应能力强、好交朋友的人。

可以看出,小农是一个性格比较开朗活泼的女孩,敢于面对自己的缺点,也不隐藏自己的优点,这与班集体的发展水平是分不开的。在这个实验班,人人都敢于表现自己,敢于参加竞选,热心为班集体服务。小农在六年级时也参加班干竞选,当上了卫生委员。

(三)问卷设计存在的问题

1、在低年级做问卷时,教师读题的影响很大。如“我的权利和义务”一项中,一5班全选的人数达

20人,远远超过二、三、四、五年级。其原因可能是教师读题的影响。因一年级学生所认的字有限,需教师边念题边做,使学生能集中注意,加深理解,而其他班的学生则是自己独立完成。

2、项目的表达方式影响学生的理解。

篇6:大学心理自我分析

我是一名大二的学生,这是大二的后半学期并且已经过了一半,通过上这短短的几节心理课,使我想了很多。此刻,我不禁问我自己,在这一年半的时间里,我到底干了些什么。最起码在心理上,自己真的成熟了吗?心理健康的指标是:具有正常的智力、积极的情绪、适度的情感、和谐的人际关系、良好的人格品质、坚强的意志和成熟的心理行为等。可是回过头来,我是否可曾达到了其中的一项?良好的人格品质,坚强的意志我可曾有过?我甚至连跨栏都不敢,不得不承认自己很懦弱。事后想想,跨栏有何难?我也知道跨不过去不是因为我不知道跨栏应该有怎样的技巧或是自己个子矮,心里想想其实跨栏很简单,但是真真到了跑道上跨的时候才知道跨栏并不是那么简单。哎,还是不敢。

想想我的学习,虽然上了有一年半了吧,但是还不清楚我想要干什么,将来怎么走,我到底是喜欢什么。但如果真的说我一点目标也没有,那又不是。我的目标是考研,但是现在的它仅仅是一个外表华丽,里面空虚的盒子。听说原来的同学四级过了,甚至六级都过了,这里面有比我强的甚至有不如我的,而我,却依然奋斗着过四级,有时我也会感叹,我的人生真有这么悲剧?我不知道,我也找不到答案,因无知而无奈,因无奈而迷茫,因迷茫而痛苦。我到底想要什么,我到底要干什么?我真的不知道吗?其实我心里是知道的,我想考研,所以我要奋斗,就在这个学期开始之前,我每天规定自己六点半起床,洗漱,吃饭,背单词。而晚上必须拿出大量的时间学习数学。可是第一天六点半闹钟响了,我没起来,又睡了十分钟才起,洗漱,吃饭,然后是背单词,也许是目标太不实际,原来计划背四十个单词,却只背了十个。晚上也没去上晚自习,我忘了是什么原因,但却很清楚地记着我没学习数学。这或许是理想与现实之中的差距吧。也许是因为以前就养成的坏习惯吧,我老爱瞎想着,去不付出行动,心不静,做事拖拖拉拉。我读过富兰克林自传,并且认为富兰克林自传中有关意志养成的方法很有效,原来打算效仿效仿,以使自己的意志变得更坚强,但没有,什么原因我忘了,总之没有付出过行动。也许是因为当时想想如若将来意志变得如富兰克林那么坚强该多好啊,想想很感动,但事后就淡忘了,一切归于平静。我怎么就那么容易忘记呢?现在仔细想想,是因为我就没真真的在意过我不坚强的意志,没有真真下决心下狠心改变一下。

脑子里依稀的记着曾几何时我看到过的杂志上写着应该怎样度过大学的四年,诸如:读很多的书,搞好人际关系等。也想起同学谈起大人物俞敏洪说大学应该谈一场惊心动魄的恋爱。如若这么衡量我自己的大学人生,我没读过很多的书,也不想谈一场恋爱,更别说是惊心动魄的。那我的大学四年岂不是很失败?可我又仔细想想,我的大学人生为什么要遵循那些杂志上或者是俞敏洪的说法,那些东西只能是部分人的看法而已,我为什么要照搬照抄的生活,那只是那部分人的生活轨迹,也许并不所有的都是适合于我,我也有自己的理想,我有自己的看法,所以我要有自己的人生轨迹,而不是像棋子那般步入其他人的局中,尽管我知道这样说并不恰当,但我的人生应该自己设局,不是沿着其他人的人生轨迹一步不差的走下去。其他人的说法只是可供参考而已,不能太在意。比如在大学要读很多的书,搞好人际关系等,我也赞同。只是有些其他的看法不喜欢,何必去在意。

篇7:学生问题意识的现状分析

1.无疑可问。传统的结论性教学,教师讲,学生听,学生习惯于教师给出现成的结论或答案。同时,学生的练习和测试也通常是建立在一个问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的原则上,这种封闭式教学的结果必然使学生从不怀疑教师给出的结论,而且面对本来就有多种答案的大多数问题也不可能产生探究多种答案的意识。

2.不敢问。从学生心理角度分析,主要是由于他们存在自卑紧张的心理。许多学生怕提不出“好问题”而被老师看轻或被同学取笑,因此他们宁可把问题放在头脑里,也不愿将它提出来。

3.不知怎样问。部分学生由于基础差或缺乏思维能力,碰到问题不知怎样提出来,更提不出有深度、有新意的问题。

4.没有机会问。课堂上大多数的教与学行为均有教师或部分优生包办代替,其他学生得不到发言的机会。

1、学生不愿意提问。

学生不愿意提问,其中不仅有主观的原因,而且还有客观上的原因。以应试教育为目标的学生往往对提出与应试教育有关的科学问题表现出明显的内容选择的心理倾向,他们提出问题的价值取向往往否定考试范围外的科学问题,还有部分学生由于不知道自己提出的问题是否有“超出考试范围的嫌疑”,于是不愿意提出这些问题,认为只要解答课本、老师练习中的科学问题即可,免得浪费时间。学生不会提问。会不会提问题很大程度取决于学生的生疑能力。生疑能力越强的学生,提出的问题就越有

深度和能力,所提问题更有挑战性和创造性。从一定角度而言,提出好问题(哪怕在自己无法解决的情况下)并公诸于众比解决它更重要。

学生不敢提问。

学生的问题来源除了自己提出外,更多的是来源于课本、参考资料、和老师的提问。目前,很多学生对提出问题环节的胆识较为薄弱的是:不敢大胆质疑课本、参考资料和老师的问题,当他们解决问题有困难时,往往首先怀疑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权威 的崇拜心理往往削弱了学生提出质疑的胆识,这也与我国目前的科学教育模式有关。

(一)问题提出的背景

我国儿童大多患有“问题意识缺乏症”,且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增多,学历层次的增高,“问题”会越来越少,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种类型:一是从来不提问题,二是不愿或不敢提出问题,三是不会或不善于提出问题。导致这些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1.教材教师权威的慑服。统一的教材权威和公认的教师知识权威已使学生驯服。面对“无可置疑的东西”,学生没有什么问题,也不敢有什么问题。2.教师教学的遏制。教师灌输教材、教案,不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不给学生产生问题的时间和空间;奉行“目中无人”的教学模式,把学生视为知识的容器,缺乏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意识与策略。有些教师视提问为干扰,讽刺、挖苦,导致学生不敢、不愿提问。

3.现代课程的迷失。现代课程价值取向倾斜于科学理性,缺乏人文精神。片面夸大了科学的作用与功能,过于迎合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忽略了作为人的受教育者的存在和需要,学生被置身于一个单调、枯燥、冰冷,没有“意义”的知识世界,得不到人的“终极关怀”。人们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问题意识与质疑精神得不到弘扬和拓展。

4.应试教育的误区。应试教育关注的是纯记忆的知识。在“书山题海”中,学生无暇也无力深入思考问题,缺乏对问题的敏感性。

篇8:现代大学生自我意识心理现状分析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抽取浙江省不同经济水平具有代表性的3个地区 (杭州, 金华, 丽水) 的城市、农村、民工初中各1所, 每年级随机抽取人数相当的班级各1个进行调查, 共获调查对象1 530例, 实收有效问卷1 483份, 有效率为96.93%, 其中男833份, 女650份。年龄为12~16岁, 平均 (13.771.08) 岁。

1.2 方法

儿童自我意识量表 (Children’s Self-concept Scale, PHCSS) [2], 是美国心理学家E.V.Piers及D.B.Harris于1969年编制、1974年修订的儿童自评量表。2001年我国苏林雁教授等对此进行了标准化并制定了全国常模[3]。PHCSS量表含80道是否题, 包括行为、智力与学校情况、躯体外貌与属性、焦虑、合群、幸福与满足6个因子, 各因子及总分高则表明儿童自我评价好。本调查还将性别、年龄、地区、生源、自认为家庭经济水平 (分为上、中、下三等) 等基本信息附于该量表之首。PHCSS量表由班主任统一指导, 学生知情同意后自行填写, 随即回收。

1.3 资料处理

将量表整理、编号, 应用EpiData 3.1建立数据库进行双录入核对, 采用SPSS13.0进行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卡方检验等。

2 结果

2.1 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分析

将PHCSS量表各条目选入进行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分析得出:PHCSS量表的系数为0.91。

2.2 不同性别初中生自我意识比较

女生行为、智力与学校情况、合群及总得分高于男生 (P<0.05) , 男生焦虑因子得分高于女生 (P<0.01) ;其他因子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2.3 不同地区初中生自我意识比较

杭州、金华、丽水三地区初中生自我意识相比, 杭州和金华初中生在智力与学校情况、躯体外貌与属性、合群、幸福与满足因子及总得分上均高于丽水 (P<0.01) , 见表2。

2.4 不同生源初中生自我意识比较

城市、农村、民工初中生在智力与学校情况、躯体外貌与属性因子得分上依次降低 (P<0.01) ;农村、城市、民工初中生在行为因子得分上依次降低 (P<0.01) ;城市初中生在焦虑因子得分上高于农村和民工初中生 (P<0.05) , 但后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城市、农村初中生在合群、幸福与满足及总得分上高于民工初中生 (P<0.01) , 但前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3。

1、2、3分别代表第 (1) (2) (3) 组。

1、2、3分别代表第①②③组。

1、2、3分别代表第①②③组。

2.5 不同家庭经济水平初中生自我意识比较

家庭经济为上等与中等者行为、焦虑、合群因子得分高于下等者 (P<0.001) ;其它因子及总得分家庭经济为上、中、下等者依次降低,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 。见表4。

2.6 不同生源初中生家庭经济水平构成比较

不同生源初中生家庭经济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84.35, P<0.001) , 其中民工初中生经济水平 (上等组占0.99%, 中等组占85.36%, 下等组占13.65%) 普遍低于城乡初中生经济水平, 而农村初中生经济水平 (上等组占3.78%, 中等组占88.66%, 下等组占7.56%) 又低于城市初中生经济水平 (上等组占11.26%, 中等组占85.60%, 下等组占3.14%) 。

3 讨论

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的生理、心理及社会功能状态的认知或评价。本调查结果总体高于2002年全国常模人群自我意识水平[3], 但与吴怀能等[4]对浙江省1 864名儿童的调查一致;女生比男生的行为更得体、人际关系更良好、智力与学校情况更优秀, 但女生容易焦虑, 与类似研究[5,6]结果一致。主要原因如下:在自我意识发展阶段, 女性更多地在关系中认同自我, 男性则更多地关注自我的发展;同时, 社会对男女的性别角色期待不同, 社会要求女生乖巧听话, 对男生的调皮捣蛋等行为更能接受。

自我意识的发展和形成受儿童期环境及个体对环境的体验的影响, 儿童常依据父母的评价开始认识自我并形成一定的自我意识[7], 如果父母能客观评价孩子, 经常给予子女情感温暖理解, 多赋予鼓励和赏识, 那么他们就会趋向于肯定自我, 形成积极的自我意识;反之, 则可能使他们出现负性的自我评价。本研究发现民工初中自我意识低于城乡, 作为初中生对生理自我格外关注, 作为最外在、最直接的方面, 民工子女对自己的不接纳首先突出表现在对自己外表的不喜欢, 所以在躯体外面与属性方面较差。民工子女来到陌生的城市, 要适应城市新的卫生习惯, 接触到新的价值观等与原有习惯冲突, 和当地同学之间的差距容易导致其担忧不被接纳, 担心学业等问题, 容易出现更多的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民工子女幸福与满足、行为、合群因子得分均较低, 这可能与民工学校环境较差、师资不足、教学水平不足、大多有转学经历及学习过程中断等有关。

优越的家庭经济有利于自我意识的健康发展[8]。自我意识的发展和形成受周围环境及个体对环境体验的影响, 而家庭经济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生活的环境。家庭的经济收入在很大程度上对子女的心理发育会产生影响。现有的调查研究按经济收入把家庭分为高、中、低三档, 在我国, 中低档收入的家庭占多数, 中档家庭的儿童出现精神健康问题的要比低档收入者少。过去数十年来我国经济不发达, 采取低工资制, 不同地区和不同职业的收入都差不多。近20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 人民的收入水平不断提高, 中等收入家庭的数量不断增加, 收入差距也体现了职业和文化水平的差别。一般而言, 收入高的家庭给子女提供了更为优越的物质条件, 子女能接受到更为科学的教育。经济条件好的家庭父母文化程度较高, 日常生活中子女能得到更好的满足, 并接触到更为有利于其发展的大环境。优越的物质环境为他们的智力发育提供了条件, 良好的教育保证了他们在学习方面较为突出, 同时自己各方面的要求大部分能得到满足使得他们对生活的满意度较高。富裕的物质生活为家庭生活奠定了基础, 父母有更多的闲暇时间带着孩子从事丰富多彩的业余生活, 子女在闲暇时间里可以学习各种自己爱好的技能, 可以进行社会交往, 参加各项体育活动, 以求得智力、体力和心理的健康和全面的发展。本研究显示民工家庭经济水平明显低于城市和周边农村家庭, 民工在城市一般从事低收入的体力工作, 处于低档收入家庭, 他们不能像当地家庭为子女提供优越的生长环境, 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民工子女自我意识的健康发展。

摘要:目的:了解不同生源初中生自我意识现状, 为改善不同生源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提供参考。方法:在浙江省3个不同经济水平地区中抽取城市、农村、民工初中生1483例, 采用PHCSS量表进行调查分析与评价。结果:女生行为、智力与学校情况、合群及总得分高于男生, 男生焦虑因子得分高于女生;杭州、金华地区初中生自我意识普遍高于丽水地区;民工初中生自我意识低于城乡初中生;家庭经济为上等与中等者行为、焦虑、合群因子得分高于下等者, 其它因子及总得分家庭经济为上、中、下等者依次降低;不同生源初中生家庭经济水平差异显著, 城市、农村、民工初中生经济水平依次降低。结论:民工子女自我评价低于城乡子女, 可能与其家庭经济状况较差有关。

关键词:生源,初中生,自我意识,民工学校

参考文献

[1]卢旨明.试论自我意识在人格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J].川北医学院学报, 1994, 9 (2) :43-47.

[2]汪向东主编.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M].增订版.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 1999:306.

[3]苏林雁, 罗学荣, 张纪水, 等.儿童自我意识量表的中国城市常模[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2, 16 (1) :31-34.

[4]吴怀能, 陈卫平, 王红妹, 等.浙江省学龄儿童自我意识和行为问题现状调查[J].中国学校卫生, 2003, 24 (3) :204-205.

[5]周凯, 何敏魅.青少年的自我意识与心理健康的现状及其相关研究[J].中国学校卫生2002, 16 (1) :31-34.

[6]攀洁, 俞俊红, 常晓堂, 等.在校青少年心理行为问题的五年后随访研究[J].四川精神卫生, 2001, 14 (2) :83-84.

[7]高雪屏, 于素维, 张丹, 等.城乡学龄儿童的自我意识比较研究[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2003, 12 (2) :207-208.

篇9:现代大学生自我意识心理现状分析

一、我校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现状

我校是公办制学校,少部分学生家庭比较富裕,学生家长文化程度高低不一,大多数学生家长是来这里打工的外地人,家庭不富裕。大部分学生聪明伶俐,但在一些不良因素的影响下,产生了一些自高自大、唯我独尊或极端自卑、得过且过等人格缺陷和心理障碍,缺乏正确评价自我和他人、自我调控的能力。

二、我校四年级学生及家庭调查数据

从家庭背景、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控制四个方面进行调查研究发现:我校四年级学生情况及家庭情况数据相差比较明显。

我校本地生源约占年级人数五分之一,我校外地生源约占五分之四,有来自本省的外市,也有来自外省的。其中父母有较高文化且在现单位、企业(技术或管理岗位)上班的约占15%,家庭条件较好,大多对子女要求严格;父母是个体户,长期独立经营的最多,约65%,家庭经济条件较好,虽然大部分对子女关注度较高,但因为生意繁忙,关注的持续度不够;父母在工厂打工或无固定职业的约占20%,家庭比较贫困,对子女的关心有心无力。

据调查,在我校四年级学生自我意识卷面分析中,家长的文化程度较高,且家庭经济条件较好的,学生自信度就比较高。家长的文化程度低和家庭条件较差,学生的自我意识发展则较慢。自信的学生自我体验表现出自我维护的意识较强,在一些场合注重维护自己的形象,如:和同学发生矛盾,在教师调查时掩盖自己的过错的占35.1%;自我控制中有接近57%的学生(其中男生占63%)不能很好地调整和控制自己的行为,比如:决定做一件有难度的事,能坚持到底占38.3%;做实验失败,有信心继续尝试的只占42.6%。

三、影响学生正确认知自我的最主要原因

1.自我认知不统一

学生的现实自我和理想自我之间往往存在不一致。自我认知上的偏差,导致学生更多地看到别人的缺点,或者自己的不足,理想的自我总是遥不可及。

2.周围人的评价

对自己的认识是主要通过别人对自己的评价进行的。比如,在老师、家长使用“正面教育”和“鼓励教育”中助长了学生自我中心的势头,从而会过高地评估自己。如果不太自信,那么老师与家长的评价比较负面,那么学生则会产生“破罐破摔”的思想。

3.受家庭教育的影响

自我意识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个体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随着身心成长逐渐产生和发展的。

(1)75%的学生是独生子女,备受家长的宠爱,特别是祖辈的溺爱。这种爱使得学生在交际过程中大多数会处于“自我中心型”这一交往模式:生活上好逸恶劳;学习上缺乏刻苦精神;活动中只考虑自己的利益,不能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

(2)通过调查,我们可以发现:外省市的学生家长过于强调自己是外地人,他们的思想意识也时常灌输与自己的孩子,因此外地學生常常处在两种极端,要么自信充满斗志,处处表现优异,要么低调自卑,随波逐流。

因此,我想通过对本校四年级小学生自我意识心理现状的调查,寻找和发现公办制学校四年级小学生认知自我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探索培养小学生认知自我的方法和途径,寻找培养小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一般规律,从而更好地促进小学生自我意识能力的发展。

(作者单位 广东省东莞市桥头镇第四小学)

篇10:现代大学生自我意识心理现状分析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自我意识的培养

(新疆马兰幼儿园任艳玲)

人类的文明,是靠一代又一代人创造,继续、延续和发展下来的。因此,注重培养幼儿的心理健康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环节。而现在人的健康观不仅是身体健康,还包括心理和社会行为适应方面的健康。因此幼教工作者,已不仅仅是对幼儿日常生活的安排和护理、身体的保健与保育,以及生长指标的达标,而是保教工作既关注幼儿的情绪和需要,使他们养成健康的行为习惯,形成积极合理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促进幼儿身心发展。幼儿阶段,是语言、思维、发展的关键期,也是其性格情绪、自我意识、社会交往、行为习惯诸方面发展的重要阶段。因为在这一阶段,孩子的许多心理品质尚未定型,可塑性很大,是培养他们健康心理行为的大好时机。因此,我们必须培养幼儿心理健康。将心理健康融合于幼儿园的各种活动中,融合于孩子的日常生活之中,让孩子通过体验与感受,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使他们长成大人之后,能依靠自己的心理素质,立足于社会,成为一个善于处理人际关系、正确面对挫折的生活强者。

在这里我主要谈一下幼儿自我意识的培养:

自我意识是意识的一种形式,它是一种认知心理结构,它组织、调整、综合着人自身的行为。它包括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调节、自我控制等,构成了个性的基础。自我意识的发展,是学前儿童个性形成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正面的自我意识,是一个人不断进步不可少的内在动力,对于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和认知的建构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一)培养幼儿积极的自我意识

幼儿积极的自我意识的发展,对幼儿的个性、社会交往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自我意识的发展,是让幼儿从“自我中心”中摆脱出来,使其正确认识自己,并能正确认识别人。幼儿积极的自我意识往往来源于教师对他的评价。因此,教师要注意在日常的教育教学

活动中,正确认识和评价每个孩子,要多鼓励,少批评,让幼儿在鼓励中健康成长。教师要帮助个别幼儿克服胆小、自卑的心理,帮助其找朋友,建立良好的个体与群体的关系,从而增强其自信心。另外,教师要尊重幼儿、相信幼儿,让幼儿每时每刻都感觉到别人对自己的尊重,从而形成积极健康的自我认识。

(二)、寓自我意识培养于生活中

幼儿园的日常生活包括盥洗、进餐、喝水、午睡等环节,这些看起来很琐碎的事情,却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占有相当多的时间,所以我们抓住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个契机,培养幼儿正确的自我意识。

1.培养幼儿自我服务能力和简单的劳动技能,增强其自信心

现在的独生子女在家中倍受呵护和关爱,有的家长一味包办代替,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孩

子自理能力差,依赖性强。由于缺乏锻炼和培养,孩子们在集体生活中会遇到很多难题,他们有恐惧感,怕自己做不好某事,总畏手畏脚。针对这些情况,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开展一些竞赛活动,或采用游戏的形式,锻炼幼儿的生活能力。如开展看谁穿衣服快,叠被子叠得好、叠得快等比赛游戏,孩子们在轻松愉快气氛中提高了自理能力。另外,我们先教幼儿一些简单的劳动技能,如扫地、拖地、擦桌椅、摆桌椅、整理床铺等,尽可能多地安排那些缺乏自信心的孩子做值日生。每当这些孩子有点滴的进步,都及时给予肯定,并引导其他幼儿,看到这些孩子的长处,从而使这些缺乏自信的幼儿知道自己也很能干。在获得多次成功体验后,这些幼儿进一步正确认识了自我,增强了自信心。

2.创设良好的环境,帮助幼儿认识自己,了解自己

幼儿教育本身应注重环境的创设。

幼儿需在互相平等、尊重、信任的环境中生活,教育要给幼儿营造一个轻松、和谐的氛围。对于那些自信心差、胆小畏缩、缺乏上进心的孩子,老师要给予他们多一些爱护和关心,用亲切的微笑,和蔼的语言来打动他们,让他们从老师的每一个眼神、每一个动作和每一句话中都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喜爱。如早晨来园,微笑着向孩子问好;离园时帮他们整理整理衣装;交谈时摸摸他们的头,都可以让幼儿感受到老师的喜欢。

教师要利用各种活动后的谈话,让幼儿认识自己,评价自己,并学习评价他人。如:在区域活动、绘画课、做完操以后,教师可以问问幼儿:“你在哪个活动区活动,玩得怎样?”“你画的画好吗?好在哪里?还有谁画得好,为什么?”另外,教师在一日生活中注意时时用鼓励的、积极的语言来评价幼儿,让他们对自己有一种全新的认识。

(三)、在活动中引导幼儿正确认识自我,评价自我,学习自我控制,继而发展到正确评价他人

我们有计划地设计了一系列活动,作为培养幼儿正确自我意识的主要手段。在设计活动时,我们的原则是根据幼儿具体情况,针对不同个体,使每个幼儿的自我意识得到有计划发展。那些胆小、怕困难,做事畏手畏脚、缺乏自信心的幼儿通过正确认识自我、评价自我、评价他人,增强自信心,加强自我意识;而那些过分自信,目中无人,觉得自己什么都好,别人都比不上自己的幼儿,能看到别人的优点,正确地认识自己,正确地评价他人。

1.帮助幼儿认识自我、了解自我,学会自我评价

在“我自己”活动中,幼儿观看了有关婴儿出生及成长的录像,了解了生命的诞生与成长。他们有的把自己从小到大的照片带到幼儿园,给小朋友和老师看,同时讲着自己小时候的趣事,告诉大家“我”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在认识自我的系列活动中我们还开展了“自画像”、“特殊的我”、“我的进步”、“我很棒”、“我的志愿”、“我的优点”、“我的不足”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幼儿认识到“我”是很独特的,有好听的名字、黑色的头发、小小的嘴巴、大大的眼睛;“我”很能干,能用自己的双手吃饭、穿衣、剪纸、绘画、弹琴,能用自己的双脚走路、奔跑、跳跃、攀登,能用自己的鼻子闻出多种不同的味道,能用自己的耳朵听出各种奇妙的声音。“我”有许多优点,当然也有些缺点,不过,经过努力,“我”能改正自己的缺点,做个好孩子。并与他人相比既有相同之处,又有自己独特的与众不同的地方。幼儿在认识“我”的同时,也修正了对“我”的认识的偏差,并能尝试设想自己的将来。

2.在评价自我的基础上,学习正确评价他人

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主要表现为自我评价的发展。幼儿自我评价能力不高,常常依赖于成人的评价,而且自我评价带有主观情绪性,并受认识水平影响。幼儿学习评价主要通过成人正确评价的示范。因此首先要求教师对孩子作出评价时要客观、具体。1>.客观。每个孩子的特点不可能都是优点或者都是缺点,在体育活动中有的幼儿速度快,动作灵敏,但缺乏耐力,有的幼儿动作发展一般,但遵守纪律、刻苦练习。教师在评价一个孩子时,应引导他少与别人比,多与自己比,既指出他优秀的地方,又要指出他的不足。应避免过高或过低地评价孩子,这会使幼儿形成不正确的自我评价,影响良好个性的发展。2>具体。教师评价孩子时,要有论据,论据要清楚、具体、明确,幼儿能理解并达到,如:“×××小朋友锻炼认真,能遵守比赛规则,老师要求的每个练习都能认真完成”在老师的具体示范下,幼儿不仅明确了体育活动的要求,积极调整自己的行为,努力达到目标,而且学会了评价的方法。

在每周末的下午我们都要进行一周小结,在此过程中幼儿就象一个小老师能较客观地评价自己与同伴,如:“我这几天吃饭好,但睡觉不好”“××小朋友这一周值日生当得好”“××小朋友很聪明,但他老欺负小朋友”在宽松和谐的气氛中学会了正确评价自己与他人,发现自己和别人的优缺点,并虚心向同伴学习,改正自己的不足。

3.让幼儿尝试自我体验

我们采用谈、听、画、讲的方式开展了“我的心情”活动。在活动中,幼儿畅所欲言,表达了自己的心情及造成这种心情的原因,并用纸笔将这种心情画出来,讲给老师、家长听。我班有一个叫小雪的小朋友,她画了一颗心,旁边画了一辆火车,还画了爸爸的头像。她解释说:“因为爸爸去接兵了,很快就坐火车回来了,我很想他。”元元小朋友画了两颗特别大的心,并把它涂成黑色,说:“因为昨天我做错了事妈妈批评我了,我很伤心,妈妈也很伤心。”也有小朋友把心涂成棕色、粉红色等表示他们不同的心情。

4.让幼儿学会合作,懂得分享

有时幼儿会做一些“损人利己”的事。如:不管三七二十一自己要挑好的玩具,把好的东西藏起来,留给自己不让别人分享。分享是一种好的行为,教师应首先让孩子体会属于分享的一份快乐,在“分享”活动中,孩子一起来分享自己喜欢的食物、玩具等当孩子与伙伴一起分享玩具或食物时,总会得到同伴亲切的微笑和大人的夸奖。这样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懂得,好东西要大家一起分享的道理。与此同时老师和家长在发现孩子主动表现分享行为时,应及时鼓励和表扬,说一些有感染力的话,比如:你懂得了好东西和小朋友们分享就是一个

聪明懂事的孩子!这样孩子就渐渐理解“与人同乐”的道理,养成谦让、共同分享的好品质。

幼儿之间形成了彼此关心、互相友爱的关系,他们懂得如何调整自己去适应他人,适应集体。

(四)、取得家长支持,家园共育,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识

家庭教育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人的评价直接影响幼儿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一个经常得到父母积极评价的幼儿,往往会对自己产生一种积极的看法,能比较有信心地去面对各种问题,敢于面对失败。家长的支持与配合对幼儿自我意识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家长要树立正确观念,认识幼儿自我意识培养的重要性。

2.帮助家长全面了解自己的孩子。孩子在家和在幼儿园的表现不一定完全一致,因此,教师要经常和家长进行交流,通过面谈、请家长观摩活动、家长委员会、家园联系册、家访等形式使家长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表现,并向家长了解孩子在家的表现,家园共同配合进行教育。

3.对孩子进行正确评价。幼儿常常模仿成人的语气去评价自我和他人,许多孩子说不出自己有什么优点和缺点,只是简单地重复成人对自己评价的话。因此家长不要将孩子同别的孩子作横向比较,以免挫折孩子自尊心。家长要注意发现孩子的优点,多给予支持和鼓励,帮助孩子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自己。

上一篇:组织工作改革创新案例下一篇:国务院批复《东北振兴“十二五”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