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山桥镇现代服务业现状分析及发展

2024-05-09

横山桥镇现代服务业现状分析及发展(通用8篇)

篇1:横山桥镇现代服务业现状分析及发展

横山桥镇现代服务业现状分析及发展思路

发展现代服务业,对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横山桥镇环境优美,山水隽秀,商贸底蕴深厚,区位优势明显,是发展现代服务业,实现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有力支撑;是实现“退二进三”,打造常州“东大门”核心示范镇,提升现代服务业水平的有力支柱。

一、发展现代服务业对我镇的重要意义

(一)什么是现代服务业

现代服务业是指那些不生产商品和货物的产业,主要伴随着信息技术和知识经济的发展产生,用现代化的新技术、新业态和新服务方式改造传统服务业,创造需求,引导消费,向社会提供高附加值、高层次、知识型的生产服务和生活服务的服务业,主要包括信息、物流、金融、会计、咨询、法律服务等行业。现代服务业具有智力要素密集度高、产出附加值高、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少等特点。它既包括新兴服务业,也包括对传统服务业的技术改造和升级,其本质是实现服务业的现代化。

(二)发展现代服务业对我镇的意义

一是发展现代服务业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经济社会发展中,我镇产业结构矛盾仍然突出,投入的质量和效率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产业转型升级也任重道远。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不仅对服务业本身,同时对提升其他产业竞争力,改善横山桥的投

第1页,共7页

资环境,提升经济结构和经济运行质量将发挥重要的推动作用。二是发展现代服务业是实现绿色GDP的需要。现代服务业,以投资少、消耗低、污染小、效益高等要素,被喻为经济发展的“绿色引擎”。因此,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有利于减轻自然环境损害,降低对自然资源依赖,发展循环经济。

二、我镇现代服务业概况

(一)我镇现代服务业现状

首先,总量持续增长,比重稳步提升。2010年,全镇完成服务业增加值26.4亿元,比上年增加30%,占全镇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35%,比上年提高了2个百分点。完成全社会消费品总额15.8亿元,增长22%。另外,我镇2011年第一季度服务业增加值60623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9.6%。其次,传统服务业发展逐年提升。零售业、旅游和餐饮类是我镇传统服务业的主要行业。我镇得天独厚的山水自然风光每年吸引着海内外大量游客,同时带动了商贸、住宿、餐饮业的蓬勃发展,稻香村、国瑞宾馆、红太阳等高档酒店立足横山,辐射整个常州东部,而横山百叶、芙蓉鲜螺等特色农产品已响誉沪宁线。横山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的改造将进一步拉动服务业发展。最后,重点项目建设步伐加快,新型业态取得突破。随着城镇化建设的加速推进,有力带动了现代商贸设施的开发。羊绒城、新利财富广场、购物中心等商业板块的建成,有助于规范沿潞横河商业业态布局,培育大型专业市场,将促进传统商贸向专业化、中高档化转型。

第2页,共7页

(二)我镇现代服务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是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由于我镇是工业重镇,制造业占整个产业结构的比重比较大,在这种情况下,服务业增加值占镇生产总值的比重不高,发展相对滞后,并且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基础薄弱。二是服务业发展层次较低。我镇服务业仍以传统服务业为主,物流、金融保险、商务服务等现代服务业比重偏低;服务业附加值、层次和科技含量较低。三是市场化、产业化程度不高。服务业商业意识淡薄,商业氛围不浓,市场意识和营销能力比较薄弱,创业意识不强,区位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集聚效应不明显,辐射效应不强。四是服务业发展人才短缺。特别是物流、金融保险、信息服务、商务服务等现代服务业人才缺乏,商贸、旅游餐饮等传统服务业高素质人才不足,具有创业精神、创新意识、创优能力的人才缺乏。

三、我镇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思路和建议

(一)更新理念,深入研究,加快服务业全面发展

发展现代服务业,并不全是上项目,首先要理念更新。由于理论上的影响,人们重制造业、轻服务业的思想仍然或多或少存在。但在这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人们必须充分意识到应同步推进新型工业化和现代服务业化,实现新型工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两轮并驱”,同时充分认识加快发展服务业,对于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对于建设“实力横山、魅力横山、和谐横山”具有重要意义。

(二)深化服务业改革与开放,促进现代服务业有序、协调发展

第3页,共7页

进一步加快体制和机制创新,突破体制性障碍,放宽服务业市场准入。继续深化市场化改革步伐,加快有利于市场公平竞争的资源优化配置的经济运行机制,打破服务业中的垄断经营。积极鼓励、引导非公有制经济进入服务业领域,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对服务业的推动和促进作用。区分政府与市场的作用领域,积极加快推进后勤服务社会化进程。继续深化服务企业的改革力度,优化企业的组织结构,注重鼓励经营方式灵活、服务品种多样、各具特色的中小服务企业的发展。

(三)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是关键

我镇是工业重镇,制造业历史悠久,工业基础积淀厚实,但制造业更大发展的前提是要有发达的生产性服务业相关联。生产性服务性可以支撑制造业的循环架构,帮助制造业增强作业连续性,提高生产率,降低可变成本,促进规模化生产。同时,制造业自身的发展壮大给生产性服务业以极大的市场需求和发展空间,服务业的发展前景也会愈好,集聚效应也增强。生产性服务是一个营利性行业,必须通过竞争来发展,政府的工作是要做好引导,建立必要的公共服务平台,为发展生产性服务性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四)依靠科技进步,推进传统服务业现代化

传统服务业现代化是促进新型工业化、提升我镇整体产业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我镇目前的产业结构和经济比重表明,由于地理位置和历史发展等因素影响,其服务业仍以传统服务业为主,通过传统服务业现代化获得的产业增加值有巨大上升空间。引用科学的经营管理理念和方法,即引用现代企业制度、现代服务管理制度和现代经营

第4页,共7页

方式,实现传统服务业的产品创新和组织创新。要运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鼓励服务企业应用信息技术,实现信息管理网络化,并且加大科技在现代服务业中的含量和渗透。大力推进服务业科技进步与创新,发展高附加值服务业。

(五)加强现代服务业人才的引进和培养

服务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要通过制定各种鼓励和优惠政策,注重发现人才、引进人才和培养人才,尤其关注电子商务、电脑软件和信息技术等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加强对商贸、旅游餐饮等传统服务业人员的培训,全面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同时,要为服务业人才的成长创造优越的环境,完善服务业人才柔性引进机制,建立健全人才评估和激励体系。

四、我镇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点领域

按照“完善功能、提升形态、扩大总量、优化结构”的要求,以中心镇区服务业为重点,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初步形成结构合理、功能完善的现代服务业体系。

(一)加快发展房地产业。大力发展居住房地产,着力打造“宜居横山”。加大中心镇区房地产开发力度,不断提升商品住宅品质,形成一批高品质生态社区。加大紧房户住宅建设力度,适度开发低密度住宅,满足不同的消费需求。大力发展工业房地产,根据产业特色来发建设各类生产用房,满足企业生产所需。大力推行和规范市场化物业管理模式。

第5页,共7页

(二)加快发展旅游业。加快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整合开发,举全镇之力全力规划建设“江南第一财”主题公园,力争通过2~3年的努力与运作,使“江南第一财”成为全镇乃至全区全市的旅游新名片,塑造具有横山特色的旅游总体形象。同时,整合各类旅游资源,努力打造芳茂山历史文化游、龙潭湖生态生态农业游、羊绒城现代集镇游、五一村新农村考察游、白龙观第一财祈福游五大旅游亮点。建设一批高档次、现代化的旅游接待设施。要加大旅游宣传力度,更广泛、更深入地宣传和展示横山良好旅游形象。

(三)大力发展餐饮住宿业。充分利用我镇的旅游、交通、市场、经济等各种资源,按照高、中、低档相匹配,大、中、小型相协调,促进发展和规范管理相结合的要求,推动全镇餐饮和住宿业壮大规模,提升层次。培育餐饮龙头企业,加快四星级南阳假日大酒店的建设,进一步发展稻香村、国瑞宾馆等成熟酒店。大力发展特色餐饮,推进餐饮企业品牌化。加大行业培训力度,不断提高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全面提升我镇餐饮住宿业档次,发展成为精致宜居的中心镇。

(四)加快发展物流业。充分发挥我镇区位优势、交通优势和产业优势,构建现代物流网络,培育物流市场,加速发展现代物流业,改造提升传统物流业。鼓励工商企业积极创造条件,逐步将原材料采购、运输、仓储和产成品加工、整理、配送等物流服务业务有效分离出来,由企业物流向社会专业物流转变,发展第三方物流,充分发挥专业化、规模化的优势,培育和发展物流市场。

第6页,共7页

(五)提升商贸流通业。不断改造提升传统商贸业,大力发展商贸流通服务业。大力推广现代商业营销理念,发展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等新型商贸流通业态,推动和鼓励传统杂货店、小超市向购物中心、专业店发展,积极吸引国内外大型连锁集团到我镇开设大型超市连锁店。加快大型专业市场建设,培育1~2家有较大影响的区域性、专业性市场。

第7页,共7页

篇2:横山桥镇现代服务业现状分析及发展

重庆现代服务业发展现状及发展预测分析

摘 要:在现代化、信息化、全球化的进程中,现代服务业逐渐作为经济增长的新亮点,受到广泛的关注。从现代服务业内涵界定出发,分析重庆现代服务业发展现状,基于现代服务业对重庆第三产业经济增长有贡献性分析,对现代服务业在未来几年的发展用二次指数平滑进行预测,得出现代服务业对经济增长推动作用巨大,且发现现代服务业在今后几年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将有利于了解现代服务业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及今后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重庆;现代服务业;发展现状;预测分析 中图分类号:F29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01-0152-03 一、现代服务业的界定 “现代服务业”的提法最早出现在9月党的十五大报告中;1月在十五届五中全会关于“十五”计划的建议中,又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改组和改造传统服务业”;特别在十六大报告中更进一步强调“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3月国务院出台的《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也明确指出:“有条件的大中城市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充分表明了党和国家对现代服务业的高度重视,但至今没有公认的对现代服务业明确的定义。 徐国祥、常宁(),王良杰、石丽丽()指出现代服务业是在工业化高度发展阶段产生的,主要依托电子信息技术和现代管理理念而发展起来的知识密集型的生产性服务业。尚永胜()、汪琼良()认为现代服务业主要是指与现代技术变革、产业分工深化和经济社会发展过程相伴随而发展起来的新型服务业,包括为现代生产活动提供生产性服务的生产者服务业,也包含一些新型的满足个人更高精神需求的现代消费性服务行业,即生活服务业。潘海岚()、钟云燕()指出现代服务业是与传统服务业相对应的,是一种现代化、信息化意义上的服务业。它既包括现代化进程中的新型服务业,也包括以现代化的新技术、新业态和新服务方式改造和提升的传统服务业。 本文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并结合重庆市实际情况,把服务业分为现代服务业和传统服务业,并将现代服务业定义为:现代服务业是指在工业化比较发达阶段产生的,依靠高新技术和现代管理方法、经营方式及组织形式发展起来的信息和知识相对密集型的服务业,具有新兴化、信息化、知识化和现代化的特征。根据中国行业分类标准界定的现代服务业类别,同时考虑到相关数据的可收集性,认为所研究的现代服务业主要包含以下九个门类: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和地质勘查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教育业,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二、重庆市现代服务业发展现状 自改革开放以来,重庆市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把现代服务业发展视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在此过程中,现代服务业对优化产业结构、缓解就业压力及保持社会的稳定等方面都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从实际出发,重庆市统计年鉴从开始实施新的《国民经济行业分析》(GB/T4754-),考虑到现代服务业统计数据的时效性和可获得性,本文对2005―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 1.重庆市现代服务业总体发展分析 在分析重庆市现代服务业的总体发展趋势时,应该要同时了解重庆的经济实力基础及服务业的总体发展情况。由上页表1可知,现代服务业发展迅速,并一直保持向上的良好增长趋势。20重庆市现代服务业增加值才620.75亿元,到20增加到了1 938.61亿元,增长了近2.1倍。现代服务业占第三产业的比重也逐年升高,由2005年的46%上升到年的53.5%,增加了7.5%;而现代服务业占GDP比重增速不是特别明显,由2005年的17.9%增加到2011年的19.4%,只增加了1.5%。因此,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潜力雄厚、发展空间很大、发展势头也很凶猛,在产业结构变革中,随着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变,第三产业已经逐渐取代第二产业在经济发展中成为主要的推动力量,而现代服务业凭借自身的新兴化、信息化、知识化、现代化等特点成为第三产业的发展支柱,进而全面推动地区经济快速增长。 2.重庆市现代服务业内部各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从表2可以看出,在2005―2011年间,现代服务业内部各行业发展均为向上增长的趋势。其中,金融业不论从增长值,还是增长幅度都是最大的,共增长了611.68亿元,增幅约为657.9%;而房地产业,租赁与商务服务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与软件业,以增长值和增幅分别为252.4亿元、175.4%,123.65亿元、377.9%,87.61亿元、102.2%,处于领先地位;科学研究、技术服务与地质勘查业,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和文化、体育与娱乐业,增长值和增幅都处于中等地位;而教育业可能一直受到政府的重视,增长幅度偏低,只有57.9%;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不论从增长值还是增长幅度都是最低的,增长值仅为10.85亿元,增幅约为40.4%;以上说明,近几年来,重庆市金融业、房地产业增势强劲,政府更加重视人才培养、高新技术产业、信息产业及会展等商务服务业的发展,稳固了现代服务业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三、现代服务业对重庆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分析 1.理论模型 经济增长分析中,应用最为广泛的生产函数模型,即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其一般表现形式为: 其中,Y―产量;A―技术水平;K―投入的资本量;L―投入的劳动量;α,β―K 和 L 的.产出弹性。它表示在技术经济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反映产出与投入的劳动力和资本的关系,也就是说,经济增长是由劳动力、资本要素的投入增加和技术进步等因素引起的[7]。基于此理论,为了进一步分析服务业中现代服务业对其经济增长做出的贡献,列出如下模型: 假定:Y表示重庆第三产业增加值;X1表示现代服务业增加值;X2表示服务业中其他服务业部门增加值;A为常数,表示其他政策及技术类带来的影响;α,β分别是现代服务业和其他服务业部门的增长弹性,反映了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对上述模型(1)两边同时取对数,变换结果如下: C为常数,加入随机误差项ε,同时假定随机误差项具有零均值、同方差的特性,则方程(2)变换为所需回归方程: 2.模型回归分析 本研究采取重庆2005―2011年相关数据,利用统计软件EVIEWS对方程(3)进行LS回归,结果如下: 由上式可知,可绝系数R2高达99.99%以上,表明方程拟合很好,自变量能解释因变量的99.99%以上;F值足够大,其伴随概率P为0.000000 3.结论分析 从回归结果来看,现代服务业发展对第三产业发展存在较强的正的促进作用,其中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对第三产业增加值的增长弹性约为0.49,即在其他条件不便的情况下,现代服务业增加值每增加1%,重庆市第三产业增加值将增加49%。而其他服务业增加值对第三产业增加值贡献率约为51%,稍稍大于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对第三产业增加值的贡献,表明重庆现代服务业发展还处在成长阶段不够成熟,应该要加大力度发展现代服务业使其成为服务业中的主导产业。 四、重庆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预测分析 指数平滑法是一种特殊的加权移动平均法,具有所需资料少、计算方便、短期预测精度高等优点,因此,本研究采取较为精确的二次指数平滑法对重庆市接下来几年的现代服务业的产值进行预测。二次指数平滑就在一次平滑的基础上再进行一次指数平滑,不能直接进行二次指数平滑;由于指数平滑存在着滞后现象,因此,平滑值不宜直接作为预测值,而是通过它修匀时间序列,以获得时间序列的变化趋势,从而建立预测模型。 线性二次指数平滑方法的计算公式为: 选取2005―2011年重庆现代服务业的产值对重庆现代服务业未来四年的发展进行预测,经过筛选,在平滑系数α为0.9的情况下,标准误差最小,因此,选取α=0.9,计算结果显示,2012―的现代服务业产值的预测值分别为2 581.95亿元、4 168.58亿元、5 755.22亿元、7 341.86亿元。从预测结果可知,到“十二五”末20重庆现代服务业产值将高达7 341.86亿元,高出2005年产值近11倍。 由此可见,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空间很大,且发展现代服务业将在“十二五”期间成为推动经济方式转变、产业结构优化的重要举措,也是孕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重要支撑,符合《国务院关于推进重庆市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的要求,即“加快老工业基地改造,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五、结论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现代服务业在经济结构中的比重逐渐成为一国或一座城市的国际竞争力和国际化水平的衡量标准[8]。重庆现代服务业发展蒸蒸日上,并在未来的几年里,将以更高、更快的效率发展,在总量上有新的突破。但重庆现代服务业发展进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如产业部门发展不均衡等。为了让现代服务业能够充分发挥其在经济增长中的推动作用,为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就业及带动其他产业发展做出贡献,应该正确认识这些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为现代服务业发展扫除障碍。 参考文献: [1] 重庆统计年鉴(―2012)[K].重庆:重庆出版社,2012. [2] 徐国祥,常宁.现代服务业统计标准的设计[J].统计研究,2004,(12):10-12. [3] 尚永胜.中国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5):25-28. [4] 潘海岚.现代服务业部门统计分类的概述与构想[J].统计与决策,2008,(3):44-46. [5] 钟云燕.现代服务业的界定方法[J].统计与决策,2009,(6):168-169. [6] 王良杰,石丽丽.现代服务业概念界定[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0,(2). [7] 汪琼良.重庆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分析[J].区域经济,2012,(6):28-37. [8] 陈晓磊,郑建明.基于C-D模型的信息产业细分要素对经济增长贡献分析[J].情报科学,2009,(9). [9] 陈淑祥.重庆现代服务业发展对策[J].商业研究,2008,(1):182-185. [责任编辑 吴明宇]

篇3:横山桥镇现代服务业现状分析及发展

“现代服务业”的提法最早出现在1997年9月党的十五大报告中;2000年1月在十五届五中全会关于“十五”计划的建议中, 又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改组和改造传统服务业”;特别在2003年十六大报告中更进一步强调“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 提高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 2007年3月国务院出台的《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也明确指出:“有条件的大中城市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 充分表明了党和国家对现代服务业的高度重视, 但至今没有公认的对现代服务业明确的定义。

徐国祥、常宁 (2004) , 王良杰、石丽丽 (2010) 指出现代服务业是在工业化高度发展阶段产生的, 主要依托电子信息技术和现代管理理念而发展起来的知识密集型的生产性服务业。尚永胜 (2005) 、汪琼良 (2012) 认为现代服务业主要是指与现代技术变革、产业分工深化和经济社会发展过程相伴随而发展起来的新型服务业, 包括为现代生产活动提供生产性服务的生产者服务业, 也包含一些新型的满足个人更高精神需求的现代消费性服务行业, 即生活服务业。潘海岚 (2008) 、钟云燕 (2009) 指出现代服务业是与传统服务业相对应的, 是一种现代化、信息化意义上的服务业。它既包括现代化进程中的新型服务业, 也包括以现代化的新技术、新业态和新服务方式改造和提升的传统服务业。

本文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 并结合重庆市实际情况, 把服务业分为现代服务业和传统服务业, 并将现代服务业定义为:现代服务业是指在工业化比较发达阶段产生的, 依靠高新技术和现代管理方法、经营方式及组织形式发展起来的信息和知识相对密集型的服务业, 具有新兴化、信息化、知识化和现代化的特征。根据中国行业分类标准界定的现代服务业类别, 同时考虑到相关数据的可收集性, 认为所研究的现代服务业主要包含以下九个门类: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 金融业, 房地产业,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科学研究、技术和地质勘查业,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教育业, 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二、重庆市现代服务业发展现状

自改革开放以来, 重庆市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把现代服务业发展视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在此过程中, 现代服务业对优化产业结构、缓解就业压力及保持社会的稳定等方面都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从实际出发, 重庆市统计年鉴从2006年开始实施新的《国民经济行业分析》 (GB/T4754-2002) , 考虑到现代服务业统计数据的时效性和可获得性, 本文对2005—2011年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

1. 重庆市现代服务业总体发展分析

单位:亿元

在分析重庆市现代服务业的总体发展趋势时, 应该要同时了解重庆的经济实力基础及服务业的总体发展情况。由上页表1可知, 现代服务业发展迅速, 并一直保持向上的良好增长趋势。2005年重庆市现代服务业增加值才620.75亿元, 到2011年增加到了1 938.61亿元, 增长了近2.1倍。现代服务业占第三产业的比重也逐年升高, 由2005年的46%上升到2011年的53.5%, 增加了7.5%;而现代服务业占GDP比重增速不是特别明显, 由2005年的17.9%增加到2011年的19.4%, 只增加了1.5%。因此, 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潜力雄厚、发展空间很大、发展势头也很凶猛, 在产业结构变革中, 随着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变, 第三产业已经逐渐取代第二产业在经济发展中成为主要的推动力量, 而现代服务业凭借自身的新兴化、信息化、知识化、现代化等特点成为第三产业的发展支柱, 进而全面推动地区经济快速增长。

单位:亿元

2. 重庆市现代服务业内部各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从表2可以看出, 在2005—2011年间, 现代服务业内部各行业发展均为向上增长的趋势。其中, 金融业不论从增长值, 还是增长幅度都是最大的, 共增长了611.68亿元, 增幅约为657.9%;而房地产业, 租赁与商务服务业, 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与软件业, 以增长值和增幅分别为252.4亿元、175.4%, 123.65亿元、377.9%, 87.61亿元、102.2%, 处于领先地位;科学研究、技术服务与地质勘查业, 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和文化、体育与娱乐业, 增长值和增幅都处于中等地位;而教育业可能一直受到政府的重视, 增长幅度偏低, 只有57.9%;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不论从增长值还是增长幅度都是最低的, 增长值仅为10.85亿元, 增幅约为40.4%;以上说明, 近几年来, 重庆市金融业、房地产业增势强劲, 政府更加重视人才培养、高新技术产业、信息产业及会展等商务服务业的发展, 稳固了现代服务业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三、现代服务业对重庆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分析

1. 理论模型

经济增长分析中, 应用最为广泛的生产函数模型, 即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 其一般表现形式为:

其中, Y—产量;A—技术水平;K—投入的资本量;L—投入的劳动量;α, β—K和L的产出弹性。它表示在技术经济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反映产出与投入的劳动力和资本的关系, 也就是说, 经济增长是由劳动力、资本要素的投入增加和技术进步等因素引起的[7]。基于此理论, 为了进一步分析服务业中现代服务业对其经济增长做出的贡献, 列出如下模型:

假定:Y表示重庆第三产业增加值;X1表示现代服务业增加值;X2表示服务业中其他服务业部门增加值;A为常数, 表示其他政策及技术类带来的影响;α, β分别是现代服务业和其他服务业部门的增长弹性, 反映了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对上述模型 (1) 两边同时取对数, 变换结果如下:

C为常数, 加入随机误差项ε, 同时假定随机误差项具有零均值、同方差的特性, 则方程 (2) 变换为所需回归方程:

2. 模型回归分析

本研究采取重庆2005—2011年相关数据, 利用统计软件EVIEWS对方程 (3) 进行LS回归, 结果如下:

由上式可知, 可绝系数R2高达99.99%以上, 表明方程拟合很好, 自变量能解释因变量的99.99%以上;F值足够大, 其伴随概率P为0.000000<0.05, 说明模型在置信水平为99%下显著成立, 回归方程是显著的;各系数的伴随概率均小于0.05, 说明在1%显著水平下都通过t检验, 都呈现出明显显著影响;综上所述, 回归结果非常合理。

3. 结论分析

从回归结果来看, 现代服务业发展对第三产业发展存在较强的正的促进作用, 其中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对第三产业增加值的增长弹性约为0.49, 即在其他条件不便的情况下, 现代服务业增加值每增加1%, 重庆市第三产业增加值将增加49%。而其他服务业增加值对第三产业增加值贡献率约为51%, 稍稍大于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对第三产业增加值的贡献, 表明重庆现代服务业发展还处在成长阶段不够成熟, 应该要加大力度发展现代服务业使其成为服务业中的主导产业。

四、重庆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预测分析

指数平滑法是一种特殊的加权移动平均法, 具有所需资料少、计算方便、短期预测精度高等优点, 因此, 本研究采取较为精确的二次指数平滑法对重庆市接下来几年的现代服务业的产值进行预测。二次指数平滑就在一次平滑的基础上再进行一次指数平滑, 不能直接进行二次指数平滑;由于指数平滑存在着滞后现象, 因此, 平滑值不宜直接作为预测值, 而是通过它修匀时间序列, 以获得时间序列的变化趋势, 从而建立预测模型。

线性二次指数平滑方法的计算公式为:

以上公式中, St (1) 、St- (11) 分别表示第t期、第t-1期的一次指数平滑值, St (2) 、St- (21) 分别表示第t期、第t-1期的二次指数平滑值, a为平滑系数。在已知St (1) 和St (2) 的前提下, 可建立如下二次指数平滑预测模型:

Ft+T=at+btT, T为预测超前期数

选取2005—2011年重庆现代服务业的产值对重庆现代服务业未来四年的发展进行预测, 经过筛选, 在平滑系数α为0.9的情况下, 标准误差最小, 因此, 选取α=0.9, 计算结果显示, 2012—2015年的现代服务业产值的预测值分别为2 581.95亿元、4 168.58亿元、5 755.22亿元、7 341.86亿元。从预测结果可知, 到“十二五”末2015年重庆现代服务业产值将高达7 341.86亿元, 高出2005年产值近11倍。

由此可见, 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空间很大, 且发展现代服务业将在“十二五”期间成为推动经济方式转变、产业结构优化的重要举措, 也是孕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重要支撑, 符合《国务院关于推进重庆市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的要求, 即“加快老工业基地改造,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五、结论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现代服务业在经济结构中的比重逐渐成为一国或一座城市的国际竞争力和国际化水平的衡量标准[8]。重庆现代服务业发展蒸蒸日上, 并在未来的几年里, 将以更高、更快的效率发展, 在总量上有新的突破。但重庆现代服务业发展进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如产业部门发展不均衡等。为了让现代服务业能够充分发挥其在经济增长中的推动作用, 为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就业及带动其他产业发展做出贡献, 应该正确认识这些问题, 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为现代服务业发展扫除障碍。

摘要:在现代化、信息化、全球化的进程中, 现代服务业逐渐作为经济增长的新亮点, 受到广泛的关注。从现代服务业内涵界定出发, 分析重庆现代服务业发展现状, 基于现代服务业对重庆第三产业经济增长有贡献性分析, 对现代服务业在未来几年的发展用二次指数平滑进行预测, 得出现代服务业对经济增长推动作用巨大, 且发现现代服务业在今后几年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将有利于了解现代服务业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及今后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重庆,现代服务业,发展现状,预测分析

参考文献

[1]重庆统计年鉴 (2006—2012) [K].重庆:重庆出版社, 2012.

[2]徐国祥, 常宁.现代服务业统计标准的设计[J].统计研究, 2004, (12) :10-12.

[3]尚永胜.中国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 (5) :25-28.

[4]潘海岚.现代服务业部门统计分类的概述与构想[J].统计与决策, 2008, (3) :44-46.

[5]钟云燕.现代服务业的界定方法[J].统计与决策, 2009, (6) :168-169.

[6]王良杰, 石丽丽.现代服务业概念界定[J].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0, (2) .

[7]汪琼良.重庆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分析[J].区域经济, 2012, (6) :28-37.

[8]陈晓磊, 郑建明.基于C-D模型的信息产业细分要素对经济增长贡献分析[J].情报科学, 2009, (9) .

篇4:横山桥镇现代服务业现状分析及发展

【关键词】 现代服务业;现状;问题;发展思路

现代服务业是指在工业化高度发展、社会分工日益细化的阶段产生的,主要依托专业人才、现代管理理念和高新技术,采用现代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发展起来的,代表经济社会未来发展方向的重要服务部门簇群,具有高知识含量、高附加值、节能环保、空间高度集中、功能区域辐射、产业内部企业呈金字塔分布等特点,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准。

在空间分布上,现代服务业主要向大型城市集中;现代服务业发展所需要的生产要素主要是先进科技和专业人才,这些生产要素会流向城市,并通过城市集散。大型城市良好的制度环境也为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另一方面服务业的生产和消费在时间和空间上是不可分的,服务业的规模对当地的市场容量依赖性很强,人口规模和密度是决定城市服务业比重的重要因素。

一、广东省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状况

1.从纵向来看。广东服务业规模不断增长,产业地位日益显要,但尚未成为广东经济的第一推动力。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省服务业一直呈快速发展势头,发展速度自1979年以来一直保持在两位数,高于整个经济的发展速度。根据2008年广东省统计年鉴,广东服务业的增加值已由1978年的43.92亿元发展到2007年的13449.73亿元,增长了305倍,29年问年平均增长14.7%。服务业占广东省GDP的比重也在不断上升,由1978年的23.6%增加到2007年的43.3%。

产业规模的增长带来了产业格局的变化和产业地位的提升。20世纪90年代以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由于新的服务方式、服务技术不断涌现,产业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各种连锁经营组织相继出现,广东服务业的发展步伐明显加快,并极大地促进了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发展,在拉动内需、满足人们需求方面显示了其无可替代的作用,其产业地位正日益显要。

2.从横向来看。广东省服务业的发展走在全国前列,但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仍存在不小差距。从国内横向比较,广东省服务业的产业规模排在被比较的12省市中的第1位,其增加值比北京、上海高出1倍多。从2007年的增长速度来看,广东服务业的增幅(13.4%)不是最高的,居于江苏(15.9%)、浙江(15.1%)和山东(14.2%)之后,显示该三省服务业发展势头迅猛(见表1)。

3.从内部结构来看。广东服务业产出过分集中,行业、地区差距明显。从服务业行业结构比较,无论是增加值还是法人单位数,广东服务业中的传统行业所占比重过大,新兴服务业所占比重尚小(见表2),说明广东服务业内部发展尚未成熟。服务业中的传统行业一般包括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房地产业,这四大行业2007年的增加值占广东服务业总量的51.43%,法人单位数量占总量达到51.72%,占了一半左右,说明服务业内部传统行业仍占主导地位,新兴行业有待进一步成长。对服务业行业的分析表明,在14个分类行业中,对服务业增加值贡献最大的前三个行业分别是批发和零售业、房地产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从服务业区域结构比较,广东省服务业区域差距明显,趋势逐步扩大。作为广东经济最发达和城市化进程最快的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2007年集中了全省83.8%的服务业产值,还呈逐年上升趋势。东翼、西翼和山区五市地区增加值之和仅占全省的16.2%。全省21个城市的服务业增加值中,广州和深圳占到总量的56.08%。若再加上佛山和东莞,四大城市的服务业增加值占全省总量的75%,表明广东服务业发展处于严重不平衡状态。这一方面显示了广东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巨大差距,另一方面也显示了广东服务业发展还存在巨大的潜力。

4.从技术层面来看。广东是全国信息大省,电子信息网络发展迅速,邮电通信业务发达,高新技术产业和信息网络技术相对先进,广东所有市县已开通了电子信箱并进入了数字数据网,长话自动网和分组交换网、卫星、程控、高速宽带、信息网络等现代通讯技术处于全国前列。ATM网络、广东公众多媒体信息网已覆盖全省,电子商务等数据工程已投入使用并向宽带化发展,已建成了覆盖全省的干线邮路和贯通28个市县的珠三角快速邮路。

随着广东省信息化工程建设的不断深入,信息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信息技术在批发零售业、物流业、金融业以及社会管理等各个方面得到了较为广泛的渗透和应用,电子政务已经起步并初见成效,CAD/CAM等各种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已经在相当多的企业普及,电子商务的基础架构正在形成,电子商务认证中心、支付网系统以及相配套的物流配送系统正在逐步建设,广东跨银行ATM/POS网络是全国规模最大、覆盖范围最广、经济效益最好的金融网络之一。信息技术在服务业各领域的广泛应用,促进了不少传统行业发生了质的变化。

二、广东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思路

1.大力发展流通服务业。一是推进连锁经营向多业态、多领域、多区域、多形式发展。二是抓好以第三方物流为主导的现代物流体系建设,推动广东物流业实现质的飞跃。三是提升改造大型批发市场,探索批发市场的新型交易方式和多种功能。四是推进电子商务发展,探索电子商务的不同发展模式,完善电子商务的支撑环境。

2.做大做强金融服务业。金融服务业主要包括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及其他从事金融活动的行业。一方面要大力推进金融服务业的市场化和国际化,吸引全球知名金融企业的地区性总部以及保险、证券机构进驻广东。进一步放宽金融市场准入制度,允许风险投资、期货、基金、债券市场经营等跨国大企业的进入,增强中外金融企业的地区性总部在广东的聚集效应。另一方面要支持金融领域创新金融产品,开展保险、质押、提单抵押、票据贴现等新兴金融业务,全面提升广东的金融服务水平。

3.积极发展信息服务业。信息服务业主要包括信息传输服务业、计算机服务业、软件业等行业。一是要广泛普及信息技术,用信息技术来改造服务业,提升广东商贸、物流、金融、会展、中介等服务业,促进这些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二是依托现有的各地科学城、科技园等信息产业高科技园区,不断扩大生产信息服务产业基地。三是大力推动电子商务、数字通讯、自动控制软件开发、系统集成、数据服务、企业管理信息化等生产信息服务业企业的发展。

4.规范发展中介服务业。中介服务业主要包括法律、会计、审计、公证、认证、广告、咨询等行业。广东要发展一批能承接国际业务的优秀中介机构,培育和发展有较大潜力的管理咨询、资质认证、工程设计、设备维修租赁、品牌策划、资产评估、信用评级、投资顾问等专业服务,形成较有影响力的专业服务品牌。

5.提升扩大会展服务业。会展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之一 ,具有较强的带动和辐射功能。广东将会展经济作为现代服务业的一个战略重点具有一定的优势,广州依托“广交会”,其会展业的发展远远领先于国内,深圳的会展经济近几年发展迅速,也在全国位居前列。下一步需要加强对会展品牌的宣传和推广,提高场馆的档次和现代化管理水平,吸取国际先进办展经验,加快会展业与国际接轨。

6.稳妥推进研发服务业。一方面要加快新科技园和研发中心的建设步伐,整合现有研发力量或吸纳外部力量对重大的科技项目进行集中攻关,加速科学技术的普及应用;另一方面要推进产学研结合,鼓励有条件的外资企业、民营企业建立研发实验基地,引导和扶持各类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发挥孵化器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夏菁,徐建霞.广东现代服务业的现状与发展思路[J].机电工程技术.2008(37)

[2]李桠楠.浅谈中国现代服务业的发展[J].现代商业

篇5:横山桥镇现代服务业现状分析及发展

1.立法优势。1980 年 10 月国务院批准厦门设立经济特区。1984 年 2 月,厦门特区范围扩大到全岛。随后,国务院相继批准设立海沧、杏林、集美三个台商投资区,实行经济特区现行政策。1992 年又批准设立象屿保税区。其间,国务院还批准厦门市为计划单列市,赋予相当于省一级经济管理权。

1994 年 3 月,全国人大授予厦门特区地方立法权。 年 3月5 日九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并于同年 7 月 1 日起施行的《立法法》,把经济特区所在的市纳入“较大的市”范围,赋予特区所在市政府享有与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和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政府同样的地方政府规章制定权。

年 6 月 20 日,国务院批准将厦门经济特区扩大到全市,并同意厦门发挥在体制机制创新方面的试验区作用,扩大金融改革试点,并建立两岸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先行试验一些金融领域重大改革措施。作为经济特区和副省级计划单列市,中央政府和省级政府给予厦门市的政策支持也强力推动着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2.财税政策优势。在税收方面,1991 年 4 月 9 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第 7 条规定,“设在经济特区的外商投资企业、在经济特区设立机构、场所从事生产、经营的外国企业和设在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生产性外商投资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设在沿海经济开放区和经济特区、经济技术开发区所在城市的老市区的生产性外商投资企业,减按 24%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设在沿海经济开放区和经济特区、经济技术开发区所在城市的老市区或者设在国务院规定的其他地区的外商投资企业,属于能源、交通、港口、码头或者国家鼓励的其他项目的,可以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无疑这是经济特区在财税政策方面享有的一条优惠政策,为厦门市经济特区的经济发展起过重要作用。

1月1日《企业所得税法》颁布实施,并同时废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新法对企业税收实现了“四个统一”:内资、外资企业适用统一的企业所得税法;统一并适当降低企业所得税税率;统一和规范税前扣除办法和标准;统一税收优惠政策,实行“产业优惠为主、区域优惠为辅”的新税收优惠体系。对于目前,厦门经济特区过渡性税收优惠政策主要有两条:一是在新税法实施( 年)后五年内逐步过渡到法定税率;二是新设高新技术企业执行过渡性税收优惠政策。特区扩大到厦门全市,企业将均能享受到相关税收优惠政策。依照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的相关规定,厦门经济特区税收优惠政策规定包括增值税、消费税、车辆购置税、营业税、外商企业投资所得税、企业所得税、出口企业的优惠政策等优惠政策。

3.市场优势。厦门是闽南地区中心城市,具有很大的市场需求。2010 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29 253 元,比上年增长12%,连续多年保持福建省第一的位置。此外厦门背靠漳州市、泉州市,两市经济发展迅速,内陆龙岩、三明市发展潜力较大,厦门市服务业在周边地区支撑下发展后劲很足,发展潜力巨大。

4.区位优势和交通优势。厦门市位于中国两个发达的经济区域长三角经济区和珠三角经济区的海路和陆路中段,面对台湾省,具有得天独厚的对台优势。在发展现代服务业的过程中具有优越的区位优势,而且经过三十多年的快速发展,厦门市基础设施完善,发展服务业的基础雄厚。

厦门市已建成以海港、空港为枢纽,铁路、公路、海运、空运相互衔接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厦门港也是中国东南沿海的深水良港和主要口岸,是国际物流与国内物流的交汇点,在发展现代服务业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新组建厦门港口管理局,管辖围绕厦门湾而建的所有港口和码头,厦门港的岸线资源大大加强,厦门的对外口岸地位不断得到提升,成为海峡西岸经济区乃至东南沿海的现代物流中心。厦门与国内外主要城市联系十分便利,厦门高崎国际机场是东南沿海重要的客货运航空中心,已于国内外近百个城市开通直航航线。

5.环境优势。现代服务业区别于传统工业的高耗能和高污染,它更需要的是一个适宜人居的环境,厦门市有二十多年的特区建设基础, 年获得过中国人居环境奖, 年获得过联合国人居奖, 年名列全国宜居城市榜首,是国内外知名的花园城市。

四、厦门现代服务业的发展重点和发展对策。

1.优化政策环境,建立健全配套法规,增强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政策导向作用。2010 年 9 月,国务院发改委正式批准厦门作为全国首批“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区域”,为厦门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绝佳的历史机遇。厦门应尽快完善服务业相关的政策措施,积极探索,先行先试,对服务领域的技术创新、知识型服务业和新兴服务行业发展,将优先支持和倾斜。在税务、工商、金融等方面鼓励民营资本进入现代服务业,如减免税收鼓励研发、减轻行政审批手续、提供融资便利等,形成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的多级力。

2.以生产性服务业为基础,构筑完整的产业链,带动服务业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主要体现在产业链的上游(可行性研究、风险资本、产品概念设计、市场研究等)、中游(质量控制、会计、认识管理、法律、保险等)和下游(广告、物流、销售、人员培训等)的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等全过程生产活动中。这条产业链已经成为生产者所生产的产品差异和增值的主要源泉。应该充分利用现阶段厦门制造业快速发展的有利时期,依托厦门便利的交通和优越的港口资源,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如现代物流业等,并使其逐渐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带动其他服务业的发展。

3.以生活性服务业为突破口,培育服务业新的增长点。一是利用厦门优越的环境优势、人文优势和区位优势,深度开发旅游资源,大力整治旅游环境,全面推进对台旅游交流与合作,把厦门打造成为海峡西岸重要的旅游中心城市。二是重点扶持会展服务业、动漫、广播影视等文化创意产业。向从事文化创意的企业提供研发贷款、融资等优惠政策,大力建设一批专业化、产业化的文化创意园。

三是大力发展医疗卫生服务业。

鼓励社会资本创办高端医疗机构,积极探索旅游医疗,培育健康咨询、保健服务等项目,满足市场多元化的消费需求。

4.加强培养和引进现代服务业所需要的人才。一是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提高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职业性,鼓励高等院校、社会培训机构、行业协会、企业内部培训机构建立新的人才培养机制,做好从业人员资格认定和岗位培训,共同培养多层次、多领域的技术专业人才。二是制定有关政策,引进吸国内外各层次高技术水平人才,建立畅通的人才流入渠道,健全人才激励机制,如专利激励、产权激励等,此外,政府对引进的人才应进行长期跟踪,给予更多的关注和资金支持,留住人才,提高现代服务业从业人员的总体素质。

5.加强区域合作和对外合作,拓展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空间。厦门应充分利用自身海西建设中心城市的优势,加大对周边城市的辐射力,加强与周边城市政府协商,并达成共识,制定长远发展规划,形成合理的服务业发展布局,避免恶性竞争。同时厦门也应利用开放特区的优势,吸引外国的资金、学习先进的管理模式和技术流程,推进传统服务业的改造和升级,提升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支持本土有能力的服务性企业走出去,积极开拓国际市场,进一步拓展厦门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刘重。现代服务业发展与预测[M].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刘书瀚,吕明元,宋明月。略论天津现代服务业发展方向与产业结构优化[J].现代财经,2008,(10)。

[3] 肖怡。广东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特点、驱动模式及政策思路[J].广东商学院学报,2008,(5)。

篇6:横山桥镇现代服务业现状分析及发展

中国电器工业协会

发展现代制造服务业是近年来特别是“十一五”末以及“十二五”开局以来被提及最多、最普遍的热门话题。就机械行业的情况而言,已经把发展现代制造服务业作为重要内容纳入了《机械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在前不久召开的中机联三届四次会员大会的《工作报告》中又一次提出了“经营结构要按照构建现代产业业态的发展理念,强化效率、成本与风险防范意识,加快建立与之相适应的体制机制。并按照国际化市场事业发展主业延伸产业链,加快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加快发展现代制造服务业,特别是开拓装备工业高技术服务业,制造服务业收入占比力争达到15%以上”的明确目标。作为机械工业主要支柱之一,电工行业也根据国家“十二五”发展规划和《机械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的思路,提出了在“十二五”期间要“大力发展现代制造服务业,促进企业在生产服务体系方面建设,提高服务增加值在工业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要求。可见发展现代制造服务业已经成为机械工业在“十二五”及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调结构、转方式”,实现持续健康发展的基本途径。

一.电工行业发展制造服务业的现状

“十一五”以来,电工行业也和机械工业的其他行业一样,在发展现代制造服务业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一是从制造企业的一项“功能”经过拓展、演变,已经发展成为一种介于制造业和服务业之间的“交叉型”产业。现代制造服务业是对制造业企业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为提高市场竞争力和获得更高的利润,围绕制造业生产制造过程的各种业务,开展为客户提供的以知识密集、附加值高为特征的专业服务活动,以及制造企业派生出来的与原有的核心业务密切相关的独立的专业服务的总称。同时,随着 “称谓”上的逐步统一,也推动了产业地位的确立。尽管还留有“边缘产业”的痕迹,但基本已经形成了相对独立的行业。

二是产业规模正在逐步做大,特别是在一些行业排头兵企业中,现代制造服务业发展的情况更为显著,现代制造服务业在企业总产值中的比重逐年增加。以发电设备龙头企业中的上海电气电站集团为例,在2011年的400亿元产值中,专门从事制造服务业的服务公司实现产值为25亿元,占比为6.25%,如果把工程总承包实现的产值计算进去,整个制造服务业实现的产值比重已接近15%。上海电气集团及其旗下的上海电气电站设备有限公司是目前电工行业在发展现代制造服务业方面成绩最突出、具有示范作用的的企业之一。

从目前电工行业发展现代制造服务业的一些做法看,主要有:(1)工程总承包,从工程设计、土建施工、装备制造、安装调试及人员培训,实行“一揽子”服务,也就是“交钥匙”工程;(2)售前售中售后“一条龙”服务,包括前期咨询、“168”后服务(即试运行168小时后的服务如机组运行维护、维修保养等)、备件供应、发电机组主机设备改造(如汽轮机通流改造)、辅机脱硫脱硝改造和电厂其他设

备改造;(3)再制造,即产品生命周期结束后的回收再制造。“再制造”就是废旧产品修复、改造的产业化。再制造的重要特征是修复,但不是简单的修复;再制造的内核是采用制造业的模式搞维修,是一种高技术的修复过程,而且是一种产业化的修复,既属于绿色维修发展的高级阶段,又属于制造范畴,是先进制造的新模式。由于我国的再制造主要基于先进的寿命评估预测技术、纳米表面工程技术和自动化表面工程技术等,近两年来得到了快速发展,正在成为朝阳产业。目前内燃发电设备行业已经认识到再制造的广阔发展前途,正把注意力放在本行业产品主要配套件发动机和发电机的再制造上。(4)在拓展产业领域及向产业链两端延伸方面,特别是在供应链管理、采购、物流、仓储方面也有不少举措。(5)在电子商务领域也有成果。(6)为用户提供卖方贷款的金融服务等。

我会认为,就目前的情况看,发展重点应放在前三项内容上。

二.存在的问题

1.规模尚小,产值占比还很低

尽管经过前几年的培育和发展,目前电工企业在发展现代制造服务业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就行业总体而言,由于电工行业近些年来的发展主要依赖于传统加工制造业,而使现代制造服务业的发展比较缓慢,现代制造服务业产值在行业实现的总产值中的占比还很小,甚至不足5%,和机械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的要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2.发展不够平衡

现代制造服务业在电工行业的各分行业以及各企业中的发展水平不平衡,仍然是当前最突出的问题。

从分行业层面看,发电设备制造业、输变电设备制造业发展得比较快,服务种类和服务方式比较多,服务内容比较丰富,服务领域和服务对象也在不断拓宽。在电站主机制造业,特别是上海电气电站集团、东方电气集团和哈尔滨电气集团等,在印度、越南、印尼等南亚、东南亚国家,近些年来以工程总承包方式承接的合同项目越来越多,这些企业以优良的全方位服务出色完成了工程项目,扩大了在国际电力建设市场上的份额,仅2011年我国发电设备出口量就达到了3000万千瓦;内燃发电设备行业在发展现代制造服务业方面,正在把利用纳米技术内燃发电机组(包括发动机和发电机)旧部件修复。相对于整机制造行业来说,而其他如电线电缆、绝缘材料等只从事基础材料或元器件制造,不提供或很少提供成套设备和装置的一些分行业,可能是由于产品本身技术含量不高以及使用过程中对服务的要求较少等原因,在发展现代制造服务业方面则进展比较缓慢。

从企业层面看,发电设备行业除了上面提及的上海电气电站、东方电气和哈电这三大动力之外,其他还有南汽、湘电等企业;输变电设备行业的特变电工、西电、许继等企业,最近几年在发展现代制造服务业上的成绩也比较显著。这些企业主要是以工程总承包方式,使自己从设备制造商转变为成套供应商、服务商。

对上述发展现代制造服务业成果比较显著的企业进行分析,可以看出三个显著的共同点:即一是这些企业都是规模比较大、实力比较

强的行业内的大型龙头企业;二是这些企业的产品基本属于整机产品或成套设备;三是这些企业自身产品之间的成套性强。

因此,行业内规模不大、实力相对较弱的中小企业,尤其是那些主要从事零部件等非整机生产的配套企业,在发展现代制造服务业上的举动就比较少,成果有限。

3.激励现代制造服务业发展的政策还不到位

从目前情况看,虽然发展现代制造服务业已经被列入国家“十二五”发展规划,国务院办公厅于2011年12月12日还以国办发【2011】58号文印发的《关于加快发展高技术服务业的指导意见》,提出了一些鼓励支持高技术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但由于其特定对象为高技术服务业,所以针对制造领域发展现代制造服务业的各类股励性配套政策(包括财政、税收、投资、金融、信贷及资源配置等方面的鼓励优惠政策)还没有到位,这就从政策环境方面制约了制造服务业的发展,也影响了制造业企业发展制造服务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发展途径和政策建议

1.发展途径:从制造服务业的发展途径上看,一要内涵式发展,即不能单纯依靠不断扩大规模的外延式发展,而应该通过发展方式上的转变,走质量效益型发展道路。二要坚持发挥自身优势前提下的多元化发展方式,要因企而异,避免发展模式上的雷同。在发展制造服务业方面,整机产品制造企业主要应把努力方向放在产品成套化和工程总承包上;从事材料生产和零部件配套的企业的努力方向主要是从专业化角度做好两个方面的服务,一是通过提供质量稳定可靠的产品

为绝大多数用户进行一般性服务,二是通过提供特殊性能产品对少数用户进行个性化服务;科研院所则更应该在研究开发、设计、试验和技术培训方面发展。三要处理好两个“关系”,即一是处理好“主”与“辅”的关系,二是处理好“专 ”与“全”的关系。“主”与“辅”问题上,在企业母体与由其派生的“制造服务子系统”之间的关系上,既要保证服务于母体主业发展的大目标,又要使为主业服务的派生产业(辅业)的发展有足够的空间;“专”与“全”问题上,“专”而不拘泥于“单一”,不能因强调专业化而造成企业的功能缺失;“全”却不丢“专业特长”,“全”是在发挥专业化优势基础上的服务领域、服务手段和服务功能全面扩展和提升。

2.政策建议

一是建议国家财政和税务部门根据目前制造服务业在服务内容、经营范围和经营方式上的不同,有针对性地出台差异化税收优惠政策,鼓励现代制造服务业的多元化发展。

二是建议国家发改委、工信部出台对鼓励再制造的产业政策,促进国家循环经济的发展。

篇7:横山桥镇现代服务业现状分析及发展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和人们对健康的日益关注,健康服务需求呈逐年增长态势。国务院出台的《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将对国内医疗服务业、医药行业、健康保险业等相关产业产生巨大改变。南京市在《20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中提出高起点规划生命科技产业和健康服务名城。为加快推进南京健康服务业的发展,结合地区实际,借鉴发达国家先进经验,提出相关建议。

一、对健康服务业的理解和认识

健康服务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内容。学术界目前对“健康服务业”还没有统一的定义,较为简洁的定义为,健康服务业是围绕人民群众健康,贯穿预防、治疗、康复等环节的服务业集群;较为全面的定义是,健康服务业是以生命技术和生物技术为先导,以健康至上理念为指导,涵盖健康检查、疾病预防、医疗卫生、营养健康、身体养护、健康娱乐、康复治疗与修养、身心与精神治疗等多领域具有较强综合性的多产业集合。

二、南京市健康服务业的发展现状

南京市出台的《关于加快完善基本医疗卫生体系的实施意见》提出,到,全市要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成政府主导、功能完备、便捷高效、价格合理的“15分钟健康服务圈”。此外,20还出台了《关于南京生命科技产业发展的意见》提出将南京建设成为国际生命科技研发和产业基地,同年出台了《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 中国软件与新兴产业名城的意见》提出充分发挥生物产业科技、教育、人才、创新基础优势,促进生物医药产业跨越发展。现有的涉及健康服务业的政策文件主要侧重于医疗服务、健康服务相关支撑产业等方面,对健康保险、健康管理与促进等涉及较少。总体来看,南京市健康服务业发展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医疗服务可及性显著提升,医疗资源配置尚待优化

医疗服务是健康服务业的关键环节和核心内容[2]。南京市户籍人口每千人拥有的医院卫生院床位数从1949年的2.6张增加到年的8.5张;户籍人口每千人拥有的卫生技术人员数从1949年的1.9人增至2012年的8.5人,医疗服务的可及性显著提升。从医疗机构的性质来看,南京具有一定规模、专科特色的民营医疗机构比重不足,不能满足多层次的医疗服务需求,多元化办医格局还未真正形成。从医疗资源的区域配置来看,区域性医疗资源全行业管理体制尚未形成,南京市作为省会城市,有省、部属医疗机构、市、区(县)属医疗机构、部队医疗机构等不同层次、不同部门管辖的医疗卫生机构,全行业管理的机制尚未建立,严重影响了对区域性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

(二)基本医疗保险逐步完善,商业健康保险相对滞后

健康保险是健康服务的重要保障机制。南京市基本形成了覆盖城乡居民的全民医保体系。全市主要有三种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分别是职工医保、居民医保和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由于它们的管理机构、筹资标准和保障水平都不相同,参保“碎片化”、管理“多头化”带来很多问题。南京基本医疗保险逐步完善,而商业健康保险发展仍然相对滞后。在西方成熟市场,健康险占行业保费的比例可达30%,而我国真正意义上健康险产品的保费收入,占整个行业占比不足10%,远低于国外成熟市场。南京健康险保费收入为118824万元,占保费收入总额的8.76%,到20健康险保费收入为146906.9万元,占保费收入总额的5.55%,比下降了3个百分点。

(三)新兴健康服务业态涌现,健康养老模式有待创新

健康管理和促进服务主要包括医疗服务的衍生和健康服务的各种新形态。健康体检、健康咨询、健康养老、体育健身、保健养生以及健康旅游等新兴健康服务的需求快速增长。自2012年起,南京市启动城市社区“10分钟体育健身圈”工程建设。在健康养老方面,目前全市有各类养老院280家,床位3.86万张,每千名老人拥有33张床位,高于江苏和全国平均水平,其中社会资金创办的占60%。然而与日益加剧的人口老龄化相比,养老服务设施差距仍然不小。各区因地域、资金等差异,造成养老设施硬件的不均衡。社会办养老院,在选址、房屋租金上多有不同,往往造成主城核心区一床难求,郊区床位空置率较高等不均衡现象。

三、国际经验做法的启示

发达国家健康服务业起步较早,美国的健康服务业规模占其国内生产总值比例在17%左右,其他OECD国家一般达到8%至10%左右。瑞士健康服务业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率达到30%左右,瑞士的健康服务业起步较早,其政策制度趋于完善,资源配置较为合理。

(一)健康服务提供的多元性

美国的健康服务提供以“政府+市场+社会”三元关系为特征,机制灵活,表现出良好的效率与效益。医疗保健服务的提供方也多为非政府举办的医疗机构。多种所有制医疗机构共生、多层次医疗组织并存是瑞士公共卫生体系的重要特征。瑞士的医疗机构主要有医院和私人诊所两种。政府对公立医院采取管办分离的模式,对医院的经费划拨则是通过医院联合会实现的。发达的行业协会组织是瑞士医药卫生体制的重要组织者和直接参与者。

(二)健康服务产业链成熟完备

美国以健康管理为枢纽,形成了家庭及社区保健服务、医院医疗服务、专业健康风险管理、医疗商品、长期护理服务和临床检验的第三方外包服务等构成系统的健康服务产业链。关于“家庭及社区保健服务”是整个美国健康产业中的最大门类,占到50%的产值。重视家庭和社区关怀、重视预防保健已经成为美国健康产业的主流。

(三)健康保险市场发育完善

美国健康保险的经营模式完成了由传统的费用报销型到管理式医疗的转型,管理式医疗产品一方面将健康管理和健康维护纳入健康保险服务,丰富了健康保险的服务内涵;另一方面加强了“医”“保”合作,吸收医生和医院参与,促使其合理使用医疗资源,强化对医疗行为的管控,缓解了医疗费用的快速上涨。瑞士的健康保险体系完整,瑞士建立了健全、多层次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瑞士的医疗保险制度涵盖了疾病、生育和事故发生时的医疗和生活费用。

四、南京加快推进健康服务业的发展策略

健康服务业具有双重属性。从经济属性而言,它是服务产业的重要内容;从社会事业属性而言,它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南京实际,发展健康服务业首先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突破。

(一)强化顶层设计,构建健康导向型的.医疗保健服务体系

发展健康服务业首先要进一步扩大医疗服务供给,有效提高医疗服务效率。这就需要不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特别是加快公立医疗机构改革,鼓励社会力量举办医疗机构,优化医疗服务资源配置,积极发展康复医院、老年病医院、护理院、临终关怀医院等医疗机构,推进护理服务的专业化、规范化,形成多元办医格局。南京市已经到了医改的关键时期,要让居民真正获得健康利益,必须强化顶层设计,充分整合区域内医疗卫生资源,构建健康导向型医疗保健服务体系。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健康服务业发展的重点也应转移到家庭及社区保健服务和健康的风险管理领域,强调以健康为核心,在预防上下工夫。

(二)加强部门协作,增强发展健康服务业的政策合力

健康服务业发展涉及卫生、医保、养老、就业、相关支撑产业等多方面,需要政策的互补联动。建议成立政府层面的健康服务业发展领导小组,组织相关部门协同研究出台区域健康服务业的发展规划和扶持健康服务业发展的优惠政策,推动健康服务业有序、有效发展。在发展健康服务业相关支撑产业方面,要突出重点,分类布局,支持自主知识产权药品、医疗器械等的研发制造和应用,大力发展第三方检验、检测、评价等服务,支持发展健康服务产业集群,更要加快功能性健康园区和高端医疗保健中心的建设,重点培育健康管理业、健康信息业和老年护理业等,推进健康相关产业的协同发展。

(三)注重市场作用,加快发展商业健康保险

在不断完善全民医保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加快发展商业健康保险,建立多层次健康保险体系。从需求角度看,要加快出台个人购买商业健康保险的税收优惠政策,鼓励城乡居民积极主动购买补充性的商业养老、健康保险。从供给角度来看,应出台措施鼓励民营资本参与健康保险行业。首先,要逐步放开对民营企业参股或控股的健康保险公司的审批;其次,加快推动患者信息共享平台建设,构建统一的疾病数据库和医疗费用数据库,提升商业保险公司在产品开发、精算和风险管理、核保核赔等各方面的能力;再次,在信息共享平台的基础上,逐步实现商业健康保险与基本医疗保险的同步即时结算。

(四)创新服务模式,满足多层次的养老服务需求

篇8:横山桥镇现代服务业现状分析及发展

在党的十六大提出了“推进产业结构升级, 形成以高新技术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的重大战略决策指导下。“十一五”期间, 快速发展的辽宁现代服务业为全省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推动老工业基地振兴、增加财税收入和扩大就业、构建和谐辽宁、加快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1. 发展历程回顾

辽宁省现代服务业在已经过去的“十五”和即将完成的“十一五”时期, 实现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在经济规模、产业结构、服务领域、财税收入和就业容量等方面取得了较大成效。

1.1 对提升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进一步增强

“十五”期末统计, 全省服务业增加值实现2823.9亿元, 居全国第6位, 比历史同期增长10.7%;拉动GDP增长4.7个百分点, 占全省GDP的比重达38.1%, 比历史同期提高2.1个百分点。“十五”期间, 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预计为11%, 比“九五”期间高2个百分点。

服务业促进地方财政收入大幅提高。全省服务业期末地税收入统计完成183.9亿元, 占全部地税收入的59.9%;期末国税收入统计完成189.8亿元, 占全部国税收入的25.9%, 税收合计完成373.7亿元, 占全省税收总收入的35.9%。

服务业扩大全省就业比例。服务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 2003年为36.6%, 2004年为36.9%, 2005年为37.1%, 平均比“九五”末期高2.2个百分点。

1.2 两大主体行业平稳发展

作为服务业的主体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和交通运输仓储业, 已进入成熟发展阶段, 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较为稳定。“十五”期末两大主体行业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交通运输仓储业增加值分别实现896亿元和402亿元, 同比增长9.5%和21.8%, 拉动服务业增长5.2个百分点。

1.3 部分行业突起成为现代服务业亮点

包括信息、咨询、会展、旅游等多个现代服务行业的社会服务业增加值, “十五”期末实现年完成405.6亿元, 比上年同期增长16.7%, 其中:软件销售收入150亿元, 比上年同期增长42.8%;软件出口2亿美元, 比上年同期增长33.3%;旅游总收入573亿元, 比上年同期增长28.8%;旅游创汇收入6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3.3%。文化产业 (不包括新闻出版和广播电视) 收入28亿元, 比上年同期增长16.6%。

1.4 促进传统服务业升级提速

“十五”期末, 全省新增连锁店铺387家, 比上年同期增长7%;连锁店铺销售额490亿元, 比上年同期增长48.5%, 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8.6%, 比上年同期提高4.4个百分点。全省物流成本平均下降0.6个百分点。

1.5 现代服务领域消费稳中有升

文化、旅游、教育、房地产等新的消费热点继续发展, 服务消费价格水平累计上涨3.7%。商品房销售价格为每平方米2417.4元, 比历史同期增长5.4%, 商品住宅销售价格为每平方米2325.8元, 比历史同期增长8.6%;医疗保健、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商品价格分别上升4%和0.9%。

2. 发展现状分析

目前, 辽宁大部分地区已进入工业化转型、城市化加速、经济国际化提升的关键时期。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 有利于拓展新的发展空间、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实现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互动并进、协调发展的新格局。

近年来, 辽宁省现代服务业增长较快。截止2009年底全年服务业实现增加值5829亿元, 增长12.1%, 为近10年来的最高增速, 超过全国3.2个百分点;占GDP的比重达到38.7%, 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全省现代服务业从业人员达到900万人, 年均增长2.4%;全省现代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额达到3200亿元, 年均增长15%。

2.1 形成以沈阳、大连、锦州为核心, 立足东北、服务全国, 辐射东北亚及全球各地的东北现代物流中心

经过“十一五”期间交通物流业的建设和完善, 加速了全省物流基础设施、物流信息、物流政策三大体系建设。有效推进哈大高速铁路、烟大轮渡、沈大公路、大窑湾集装箱码头、营口港三期工程、东边道等工程建设。形成了以沈阳、大连为核心, 贯通辽东、辽南、辽西和辽北沿线的生活消费品物流配送体系和原油、钢材、木材等重点生产资料物流中心及粮食物流中心。完成构建沈阳苏家屯物流园区、大连大孤山半岛国际物流园区、锦州辽西区域 (渤海) 物流园区、丹东鸭绿江国际物流园区、营口口岸物流园区。组建了10个商业物流配送基地、40家第三方物流配送企业。此前不完全统计, 全省物流业增加值达到3200亿元, 第三方物流量占物流总量的35%。

2.2 优化业态结构, 促进以网络商业为基础的新型商业的发展

推广应用连锁经营、仓储超市、专业配送、销售代理、电子商务等组织形式和服务20家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的改造升级工作。建设了150条具有鲜明经营特色和较大社会影响的标准化、多功能商业街。此前不完全统计, 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5000亿元, 生产资料销售额达到2万亿元;连锁店铺达到2.5万家, 年销售额达到1940亿元;流通领域应用电子商务的骨干企业达到200家, 电子商务交易规模达到400亿元。

2.3 初步形成覆盖全社会、连接各领域、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现代化信息服务网络体系

把握建设辽宁“制造业信息化工程”国家级重点示范省的机遇, 培育沈阳、大连、鞍山三个软件产业基地, 使沈阳软件园成为以提升传统产业竞争力为主要特色的国家级软件示范园区;大连软件园建设成为以软件产业国际化及软件出口为主要特色的国家级软件示范园区。

同时推进信息技术向传统产业渗透, 加快计算机辅助集成 (CAX/PDM) 、嵌入式数据库、蓝牙技术、中间件等平台技术, 网络制造 (NM) 、企业资源规划 (ERP) 等建设和应用。实施了“百万农民上网工程”, 开发推广了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软件产品。到2010年, 软件产业销售收入达到600亿元, 出口额10亿美元。

2.4 基本实现了旅游知名品牌多、文化底蕴深、服务水平高以及会展活动丰富多彩、辐射功能较强的旅游强省

强化沈、大、丹旅游金三角和辽西旅游带建设。实现了辽宁区域五大特色旅游, 开发完成一批世界级、国家级水平的旅游精品, 建成一批在国内外具有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名牌旅游项目, 其中“一宫三陵”、“五女山高句丽王城”等世界文化遗产旅游产品。加强旅游宣传促销和旅游区域联合, 承办了各具特色的大型的旅游节庆活动, 形成了多元化的旅游市场格局。截至目前, 辽宁有国家4A级旅游区 (点) 达到100多个, 旅游总收入达到1400亿元, 旅游外汇收入达到14亿美元。

2.5 科学规划商业网点布局, 形成业态结构优化、企业竞争力较强、流通秩序规范的新型流通格局

重点发展会计、法律、审计、咨询、市场调查、资产评估、社会公证、经纪与代理以及行业协会等各类中介商务服务业。改变中介组织“小、散、弱”的局面, 涌现了一批为国有大中型企业服务的中介机构和为“三农”服务的中介机构, 重点围绕农产品生科技服务中介组织多重化、多形态的服务结构。

2.6 以资源集聚和金融创新为重点, 形成沈阳和大连为核心的东北区域金融中心

坚持对内开放与对外开放齐头并进, 在注重引进外资金融机构的同时, 积极组建股份制民营商业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提升了沈阳和大连吸引证券、基金、信托、银行等各类新增金融机构的集聚力。提速了以沈阳市商业银行为基础建立东北振兴银行的步子, 逐步完善了沈阳和大连为重点, 其他各市为依托的金融服务分工体系, 提高资本配置效率和金融服务品质。实现了沈阳产权交易中心辐射全省9市的产权交易机构的现代化区域性产权交易中心。

“十一五”截此统计, 实现12家企业上市, 全省直接融资总量达到80亿元, 全省保费收入实现310亿元, 参保人数增加到3000万人, 五年贷款总额达到19600亿元。

2.7 大力营造就业机制完善、就业渠道

宽泛、就业容量较大、就业作用突出、便民利民功能完备的社区服务产业

推进社区服务的产业化经营, 鼓励兴办多种所有制的社区服务业, 并向深度和广度延伸, 将发展社区服务业与解决下岗职工再就业紧密结合起来。“十一五”以来, 实现服务业每年安置的就业人数占当年安置就业总人数的70%以上,

实现了用信息技术建设“数字社区”模式推广, 以沈阳沈河、大连西岗、鞍山铁东等社区建设为模式, 完善社区工作机制, 积极动员和组织驻社区单位参与社区建设, 逐步建成设施配套、功能完善、服务优良、管理规范的社区服务体系。目前统计, 完成建设1000个标准化社区商业服务示范小区和15万个社区服务网点。

2.8 培育壮大文化娱乐、教育培训、医疗保健、体育健身等新兴行业, 使其成为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新增长点

以文化体制改革为突破口, 以优化文化发展环境为条件, 以丰富的文化资源为依托, 调整文化产业结构, 支持和鼓励以文化娱乐、影视出版、网络音像、教育培训等文化产业进入市场, 形成以印刷、发行、演出、媒体广告等行业为重点的新兴文化产业群。鼓励社会各界, 依托社区兴办不同档次、不同特色的幼儿学校。实行股份制等多种办学模式, 发展职业教育。发展体育产业, 壮大以竞技体育、体育教育培训、体育场馆经营、体育彩票及体育劳务服务为主体的体育产业出占生活消费支出的比例达到14%以上。

2.9 以培植名牌展会和名牌展览公司为重点, 使沈阳和大连建设成为国际会展中心

加强行业自律与协调, 将相关行业、企业和社团组织起来, 优化资源配置, 完善各项规章制度, 使全省会展业步入专业化、贸易化、品牌化、市场化的健康轨道。以中国辽宁·东亚国际旅游博览会、中国国际软件和信息服务交易会、大连国际服装节等为龙头, 带动其他具有产业特色的会展业的发展, 培育新的全国性、国际化的会展名牌。加强与国际著名展览公司的合作, 引进先进的管理方式和经营理念, 塑造名牌展览公司, 打造会展城市形象, 努力拓展沈阳、大连的会展服务功能。各类会展五年成交额突破10000亿元。

3. 存在的主要问题

上一篇:冀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复习题目下一篇:2015年度物业分公司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