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中学生心理分析

2024-04-20

现代中学生心理分析(精选8篇)

篇1:现代中学生心理分析

现代高中学生上网心理分析

现代高中学生对网络的需求一方面与他们所处的特殊的心理发展阶段有关,另一方面与网络本身所具有的独特性密不可分。其形成的心理机制来,主要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求知心理。丰富而新颖的网络信息为求知心较强的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内容。一般而言,这部分学生上网能有较明确而正确的动机,获取信息知识能不影响自己正常的休息时间,把上网作为自己学习的一种有效的补充方式。然而,由于网络信息鱼龙混杂、良莠不齐,青少年学生的信息鉴别能力又不强,因此,就需要教师提高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指导学生在筛选信息的过程中,运用分析综合能力,取真去伪。

2、从众心理。青少年学生都普遍存有从众心理,如果一个集体有大部分学生上过网,那么其他没有上过网的学生很有可能受到上网者的影响,开始接触电脑网络,形成一个群体的“上网热”。这种从众的上网心理带有相当大的麻木性,尚未形成正确的上网动机,较容易被五彩缤纷的网络世界所吸引,同时,也易于接受教师的指导。

3、自卑心理。这与性格有关。这些学生性格孤僻,在现实生活中没有一个知心朋友。不喜欢、不善于在现实生活中与同学交流思想、表明态度、诉说感情,而实际上他们有许多话要说、要倾诉。因而他们就来到虚拟的网络世界,到了这里,觉得世界变小了,可以跟任何人闲聊一通,无所顾忌。

4、好奇心理。计算机和互连网是当前人类创造的最新“玩具”,而且更新换代的速度非常快,这对具有较强好奇心和探索欲的青少年来说,无疑是个全新的好玩的“玩具”,这些学生坐在电脑前,常常是这边击击,那边点点……有的网站还故意挑逗,设置陷阱,屏幕上越显示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不得浏览,越引起这些学生的好奇心。他们在对电脑网络探索的过程中,会随着对电脑网络认识的增多而逐渐降低好奇心,但是,探索的过程亦是其上网动机重塑的过程,如果教师不及时引导,很有可能由好奇心转化成其它一些不良的心理。

5、逆反心理。经常上网的学生往往成绩较差,由于上网时间长,上课时精力不集中、萎靡不振、身体憔悴、目光呆滞、恍惚异常、如痴如醉。不免要受到老师的批评教育、同学的冷嘲热讽、家长的棍棒相加。越是这样,越有逆反心理,不要我上网,我偏要上网;要我好好学习,我偏不好好学习。这就形成了可怕的恶性循环。家长经济制裁与肉体体罚并举,一部分改邪归正;另一部分则破罐子破摔,干脆逃学或者离家出走。

6、迷恋心理。部分学生对上网有严重的依赖、留恋心理。特别是网上游戏、网上聊天和网上色情是导致青年学生堕落的三大杀手。游戏软件的设计者将游戏设计得十分诱人,险象环生,扣人心弦,极富惊险刺激。有的学生热衷于网上聊天、网上交友,无话不说,畅所欲言,一些学生由于网上交友不善,轻则影响学业,重则丧物丧财,甚至肉体受侵害。由于网络游戏、网络聊天、网络色情充满刺激、惊险和诱惑,一些学生一旦接触,便身陷其中不能自拔。渐渐地便产生了迷恋心理,对学习没有兴趣,对健体没有兴趣,唯独对上网情有独钟。如今,“网络婚姻”在网络中的流行,又使较多的青年学生欲罢不能。

篇2:现代中学生心理分析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老师如果想教育好自己的学生就必须了解自己的学生,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慢慢的发现在中学校园中到处是90后的身影,作为教师我们不禁要扪心自问我们了解90后吗?传统的教育方法是否依然适合现在这群活泼、朝气薄发且个性鲜明的90后呢?

以下一、二两点是摘自百度百科中的90后词条。

一、了解90后

1.90后的定义。

首先让我们认识下什么是90后,90后指1990年至1999年出生的一代中国公民,有时泛指1990年以后出生的所有中国公民。90后与80后相同,均出生在中国改革开放后,但不同的是,90后在出生时改革开放已经显现出明显成效,同时也是中国信息飞速发展的年代。所以90后可以说是信息时代的优先体验者。由于中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90后普遍为独生子女,目前多数尚未成年。由于时代的发展和变化,90后的思想与理念与老一辈中国人有很大的不同。2.90后的社会背景。

90后从出生开始生活环境相对前几代优越许多,90后的人大多追求新潮!没有经历过历史和政治上的动荡,也没有经历过大的经济波动。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90后的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除父母外,亲情观相对淡薄,在这样的生长环境里,有一小部分人比前几代人来说,更显得有些孤僻。今日中国的信息发展迅速,同时由于“经济全球一体化”的原因,全球各地的物品均涌入中国,各国交流日益广泛。而90后相对年轻,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较强,在审美观和价值观方面也与前人有很大不同。3.90后的成长环境。

90后的家庭突破了很多传统,父母的生活态度有了很大改变。他们主张独立与开放,追求的是成功的事业与高质量的生活。所以对孩子的教育脱离不了金钱,不能从情感的角度去感化孩子,势必使他们产生叛逆的心理。同时,90后的很多家庭都有过拆散重组的现象,这样无疑带给他们情感上和心理上的创痕,使他们变得冷漠与自私,缺乏应有的温暖感与亲切感。部分家长在对孩子教育的过程中感到了迷茫,他们现在成了孩子的“钱包”;指责孩子自私、只有自我,没有他人。随着物质生活的丰富,孩子的自控能力越来越差,学习成绩令人担忧,与孩子的沟通存在很大的问题。而另一方面,孩子在巨大的竞争压力下,已经丧失了很多本应该拥有的快乐。还被冠以问题少年,觉得十分委屈,以至于矛盾双方很难找到一个平衡点,与父母之间有代沟。

4.信息技术对90后学生带来的影响。

现代社会是信息社会,网络的迅速发展使得各种各样的信息充斥90后的生活。有数据显示1999年,中国只有四百多万互联网使用者。而到2010年的今天,有了四亿人。根据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调查显示,7岁到15岁之间的中国儿童中,超过70%至少上过一次网。如今超过一半的城镇儿童家中有互联网连接。在教育方面,由于从1997年以来的一系列改革已经让中国教育体系慢慢脱离死记硬背,迈向注重独立思考的西式方法,90后也与前一

代中国人的学习方法大为不同。

5.90后的教育

90后的孩子接受义务教育,经历了多次教育改革,虽然体验过“减负”、“素质教育”。这个时代的孩子承受更多的还是学习压力、升学压力。繁重的课业负担和心理压力,使得部分90后对学习没有兴趣甚至厌学。

二、90后学生的突出问题

1.心理健康。有关数据大致表明,在过去的一二十年里,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水平在下降:消极的心理特征,如心理问题、焦虑水平、抑郁水平等逐渐增多或增高。例如,从1992年到2005年,青少年的焦虑得分增加了约8%,敌对心理得分增加了近8%;从1989年到2005年,抑郁得分增加了约7%。同时,部分积极的心理特征,如自尊水平却在逐渐下降,从1997年到2007年青少年自尊得分下降了11%。但至今关于我国青少年的心理变迁,仍尚无大规模的长期追踪研究。由于知识经验的相对增多,认知能力和思维能力的相对发展,他们对外部世界的认识不断广泛而深入。特别是对新的自我的发现,使他们的心理活动开始指向自己的内部世界,指向内部世界和外部世界的关系,此时他们逐渐出现了心理上的闭锁性。这种闭锁性,使他们不再轻易向别人吐露真情,交往中的要求较高,选择条件也比较苛刻,此时,他们很难找到“心心相印”、“相互理解”、可以产生心理共鸣的知音,因此常感到不易被人理解并由此而产生不同程度的孤独感。但由于社会化的要求,他们又强烈地想与人交往,想得到别人的理解,想向能理解自己的人敞开心理的大门。但由于很难找到这种知音,他们常常感到烦闷不安。他们对自己的未来感到很迷茫。

2.缺少理想和信仰、功利欲望心强烈、过分自我和追求个性,同时又精神匮乏。

3.学习方面焦虑、自私受挫力弱,情绪化,行为过激。嫉妒心强,有强烈的反叛意识,同时极力表现与众不同切依赖网络。许多“90后”学生有自己的观点,敢于反抗,对父辈、学校一些不甚合理的说法和规定敢于质疑,语言的创新性更强。这是这一代人的显著特点。

4.极力表现与众不同:一部分学生在学业上无法做到出类拔萃时,会选择其他各种方式获得心理满足。比如说,上课调皮捣蛋、起哄,穿奇装异服,试图通过这样的表现来获得“与众不同”的感觉,引起老师和同学关注,寻求心理平衡。

三、作为教师应该如何应对这些问题

1.了解90后。

了解他们的衣食住行、价值观、人生观、社会观,体察他们的情绪波动。作为一个追求“潮”的学生来讲,一个“潮”的老师更容易受90后学生们的欢迎,当这帮学生愿意为你敞开圈子接纳你的同时,也意味着你离成功更近一步。试问,一个连话都不愿意对你多说几句的学生,作为老师你想谈“了解”又是谈何容易?

2.由“命令”转化为“指导”。

上文提到,90后有强烈的反叛意识,如果教师依然采用惯用的“命令”教育模式,很可能会遭遇学生的抵触,在日常的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90后的学生更勇于提问“为什么”,为什么SIN30°一定就等于1/2呢?为什么Π=3.1415926……?如果教师对学生说,自古就是SIN30°=1/2,你不必去研究,只要记住就可以,这是典型的“填鸭式”教育法,但是对好奇心重的90后学生来说无疑是对其好奇心理的打压,抹杀了其对数学探索的好奇心,以至于对接下来的课程只要按规律记忆老师所传授的内容即可,这也是为什么学生面对变形之后的数学题手足无措的诠释!作为新生代的教师,如果依然延续传统的教学模式而忘记大学课堂

内所讲授的《教育心理学》、《数学史》等等,只能说是对时间的一种浪费。

3.对症下药。

了解到学生有学习方面焦虑、自私受挫力弱的问题,就要想法设法的免除学生学习上的焦虑,对于学生来说,焦虑的来源就是(1)家长的压力、(2)老师的压力。两个压力的矛头又同时指向考试成绩,这就检验着我们现行的考评制度是否依然适用于这个时代的90后学生。教师又是否能更加宽容的对待那些成绩很糟糕又不理想的“低分生”?作为老师要注意低分不等于低能,教师更注重的是抓住学生的心理而不是完美授课技巧,就如同对牛弹琴,即使你的音律是如何的美妙,但是作为听众的牛来说,俨然对音律一窍不通,要想对牛弹琴,也要先让牛通晓音律!

4.扶植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观。

和70、80年代的学生相比,90年代的学生摄取信息的渠道更加广泛,其中就包括互联往,互联网技术是一个新兴的技术产业,因为是新兴技术往往会伴随着一些瑕疵甚至是半成品、废品。作为教育工作者单纯的禁止是不行的,更应该做的是在一旁循循善诱的指导和帮助,告诉和提示这个特殊年代的学生在你眼里什么是好的、什么是坏的,帮助他们在网络的海洋中遨游,规避一些不良信息和负面报道,90年代的学生心智尚未发育成熟,思想上更一处没有被开发的荒地,作为园丁更应该为这些祖国未来的花朵种下希望的种子。十年树木,百树人,教育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兴衰大计,正如先辈们笔下所描述的那样,一百多年前,思想家、政治家梁启超挥毫写下了大气磅礴的《少年中国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而这,也正是中华民族薪火相传。继往开来,愈挫愈勇,愈折愈强,走向伟大繁荣的希望。

篇3:现代中学生心理分析

创新的时代就要求各专业大学生必须具备创业能力, 高校现代钢琴演奏专业的学生同样如此, 在校学习期间, 就必须把培养自身的自主创业能力作为重要的学习内容之一。

而钢琴演奏专业学生的创业能力, 同所有的创业能力一样, 都是一项全方位、系列化、深层次、高水准的复杂系统工程。具体而言, 现代钢琴演奏专业学生的创业情况, 可以从以下四个层面进行全面系统、深入细致的具体分析。

一、创业理念的强化

在现代钢琴演奏专业学生中, 普遍地呈现出创业理念强化的喜人现象。

理念即思想观念的别称, 理念的创新, 即思想观念的创新。学生创业理念的强化, 是创新时代的必然趋势, 也是适应创新时代的良性现象。

我国改革以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从形成到确立, 向人们提出了观念转变的大课题。人才市场对创业新型的复合人才的需求, 大学生的自主择业, 都要求大学生在校期间就必须把创业精神与能力作为重中之重。这种理念的转变, 必将成为其创业行动的智力支撑、精神支柱、动力之源。虽然“政治挂帅, 思想先行”的口号, 因其缺少必要的科学性而成为历史术语, 早已淘汰出局, 但是倒脏水不能连同婴儿一起倒掉, 谁也无法否认理念对于行为的导向作用与制约影响作用, 也就是说, 没有创业理念的强化, 就不会有创业思路的拓宽、创业能力的养成。

由此可见, 创业理念的强化, 其重要意义与作用, 是不言而喻的。

二、创业思路的拓宽

有了创业理念的强化, 紧紧跟进的是创业思路的拓宽, 也就是说, 创业思路的拓宽一方面由创业理念的强化所决定, 另一方面又是创业理念强化的具体反映。现代钢琴演奏专业学生创业思路的拓宽, 也是既普遍又明显的。

这种创业思路的拓宽, 具体表现在诸多方面, 其中主要有:在钢琴演奏专业方面除开办钢琴培训班、钢琴学校以外, 还拓宽到钢琴曲创作、钢琴调音、钢琴维修、钢琴教学, 以及开办钢琴商店、从事钢琴家庭教师、钢琴演出活动的组织、策划, 甚而拓宽到整个音乐领域, 例如开办音乐创作室、音乐制作室等等。总而言之, 根据人才市场对各种各样钢琴人才与音乐人才的需求, 拓宽了创业的思路。并根据学生个人的专长与兴趣、志向, 选择出创业的主攻方向与主导项目, 为之做好充分的各种准备。

由此可见, 创业思路的拓宽, 是创业理念强化的进一步深化与细化。

三、创业能力的养成

为了创业理念与创业思路的实现, 必须以创业能力为保证。

能力, 在心理学中指的是成功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个性心理特征。对于现代钢琴演奏专业的学生而言, 其创业能力包括以下几种:

(一) 钢琴演奏能力。这是钢琴演奏专业学生必需具备的基础能力, 它也是创业的基本功。

(二) 钢琴艺术能力。包括钢琴作曲、钢琴教学、钢琴理论研究、钢琴艺术欣赏、钢琴调音、钢琴维修等各种能力。

(三) 音乐能力。包括音乐创作、音乐表演、音乐策划、音乐组织、音乐制作等各种能力。

(四) 社交能力。包括社会交往、人际沟通、洽谈等各种能力。

(五) 科技能力。包括外语、网络、汽驾以及财会等各种能力。

(六) 创造能力。包括创造性思维、创造性行动、创意等各种能力。

由此可见, 创业能力的养成是现代钢琴演奏专业学生创业的根本保证。目前这方面还不尽人意, 亟待加强。

摘要:创业是现代大学生们的重要课题, 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中大学生的必然选择, 钢琴演奏专业学生当然也毫不例外。本文从创业理念的强化、创业思路的拓宽、创业能力的养成三个视角, 对现代钢琴演奏专业学生的创业情况, 进行了全面系统、深入细致的分析, 对于现代钢琴演奏专业学生的创业, 可以提供理性思辨与具体实践的双重参照系。

篇4:谈现代中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现代中学生的心理怎样才算健康,什么样的心理才能适应21世纪的挑战?如今,人的素质已成为素质教育结构的核心,所以我们有必要来谈一下现代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标准问题。

我认为,现代中学生的心理是否健康,应从五个标准方面来衡量。

一、良好的心理品德素质——人格标准

人格健全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方面。人格是指人的整体精神面貌,人格完整是指人格构成要素的气质、能力、性格和理想、信念、人生观等各方面平衡发展。现代中学生应该具备健全的人格,因为只有心理健康的初中生、高中生,其所思、所做、所言才能协调一致,也才能具有积极乐观的人生观,并以此为中心把自己的需要、愿望、目标和行为统一起来。

二、浓厚的学习兴趣及欲望——智商标准

智力正常是人的一切活动的基本的心理条件。学习是初中生、高中生生活的主要内容,是学生的天职。只有具备一定的智商水平的中学生,心理才能算是健康的,因为心理健康的学生求知欲望强烈,懂得怎样去学习,并珍惜学习机会,因此才能克服学习中各种各样的困难,尤其是学习压力,从而促进学习成绩的提高。所以,现代中学生要保持对学习的欲望和兴趣,这样才能在学习中体验满足与快乐,从而健康地成长。

三、良好的自我调节能力——情商标准

智力正常固然重要,但有关专家认为:一个人成功与否,智商的影响只占20%左右,而其情商因素的影响则占70%之多。高水准的情商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从而提高学习质量。情商的一个主要体现就是能够正确地认识自我和接纳自我。古人云:人固有自知之明。心理健康的中学生对自己都能有适当的了解,能够高兴地接受自己,努力地发展自己。在能够正确地认识自我的同时,心理健康的中学生更容易接受自我,对自己抱肯定的态度。当然,接受自己还包括接受自己的短处,即承认自己的短处并努力加以改进,能客观地评价自己,既不妄自尊大,也不妄自菲薄。所以说,现代中学生应该具有一个良好的自我调节能力,自信樂观,并保持生活目标与理想切合实际,不苛求自己,能扬长避短,这样才能活出个“自我”。

四、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变迁标准

一般说来,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种。环境适应能力是指正确地认识环境以及能够正确处理个人与环境的关系。心理健康的初中生、高中生能在环境改变时勇于面对现实,做出客观的认识与评价,使个人行为符合新环境的要求;能与社会保持良好的接触,对社会现状有清晰、客观、正确的认识;能用自己所学理论指导自己对社会的认识;能根据要求及时修正自己的需要和愿望,使自己的思想、行为和社会达成统一。可见,只有具备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才能更好地在将来国内、国际竞争中保持最佳的状态,施展自己的才能。

五、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社交标准

人际关系状况最能体现和反映人的心理健康状况。中学生虽然在初中和高中阶段应以学习为重,但必要的交往还是必要的(这里当然不是指与社会人的交往)。心理健康的中学生往往乐于与他人交往,并能用尊重、信任、友爱、宽容、理解的态度与人相处,能分享、接受和给予爱和友谊,能与他人同心协力、合作共事、乐于助人。所以,现代中学生一定要具备这种社会交往能力,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以适应社会的发展。

以上,就是我对现代中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问题谈的几点简单看法,望请各位同仁共同商榷。

参考文献:

篇5:现代中学生心理分析

摘 要:本以为,高三学生的阅读水平经过多年的磨炼,业已达到出口成章的地步。然而,实际上并非如此。针对学生的阅读心理谈一些个人看法。

关键词:现代文复习;做法;心理状态

尽管已是高三,但学生的阅读水平似乎并没多少提高,尤其是现代文阅读,答起题来还是顾此失彼,错漏百出。我试图借助这次校模拟考的试卷和学生的实际答题情况来探寻一下学生的阅读心理这个问题,希望能对我们接下来的复习能起到一点作用。

之所以再提阅读心理这个问题,是源于这次试卷中的现代文阅读《月光满地》。文章其实并不复杂,就是作者由城市里的月光变得黯淡了写起,接着回顾童年月光的皎洁、明亮,但接下去的三段作者又在思考,为什么自己到了故乡,看到的月光依然是黯淡的,由此得出“一个人,要深入月光,首先要有一种心境成为月光,才能感觉月光,月光需要人的配合与栽种,才能长出更为繁茂甘甜的如水似银的月光”的结论。如果通读全文,我们不难概括出这篇文章要表达的是作者对心境的一种思考:心境决定了我们看到的景物景貌。月亮还是那轮月亮,只是因为我们曾经纯净的心里蒙上了灰尘,所以感觉看到的都是灰暗的。但就是这样看起来非常简单明了的文义,在学生看来却是另一番景象。有很多学生居然认为这篇文章的主旨是“批判环境污染”,认为应该要保护环境,这样一来,在下面的题目中,凡是涉及情感的都答错了。那作为老师,我觉得我们不应该就这样轻易地放过这个机会,有必要去深究学生当时的心理到底是怎样的,只有了解他们的阅读心理,才能“对症下药”,真正做到有效。

因此,了解学生的阅读心理,对我们接下来的复习,尤其是现代文阅读复习,应该会有比较大的帮助。下面就分析一下这种阅读心理,并粗浅地提出一些做法。

一、初读体验:乱花渐欲迷人眼

中学生初读一篇作品后,头脑中大多形成以直觉感知为主的印象,“联想”是这个阶段心理活动的主要形式。“联想”流向与阅读者的知识、经历储备有关。高中学生读作品时则大多会联想自己看到的相似文章加以比较,形成或褒或贬的直觉性评价。

就像这次的散文阅读,学生也恰是在初读心理上出现了问题。学生认为文章旨在“批判环境污染”的依据在于文章的第四段。这段中有这样的句子:“我脱下便衣,换上西装,蹬上皮鞋,下得楼来,直奔市区的紫荆山公园,因那里地势相对开阔,建筑物又少,接近自然。我穿过车流入水的金水大道,那些没有烧透的汽油味与尘土味,混合在一起,在空气中漂浮弥漫。在一人造小山上,我看到了它,它在东边裙楼的缝隙中,左冲右突,艰难地上升。它怎么了?竟有些黯淡,也小了许多,全然不像旧时月。我看到它的脸,有不易察觉的愁容和倦意,它病了吗?那么无力、微弱、无奈,像老人被无边的喑哑所围绕。”学生很主观地从“那些没有烧透的汽油味与尘土味,混合在一起,在空气中漂浮弥漫”这句话中就得出结论:是环境的污染导致了月亮变得黯淡了。再加上第五段中“我童年的月光,可不是这个样子”,接下去的第六段就是用细腻委婉的笔触描述了童年的乡村生活以及皎洁明亮的月光,于是学生更加笃信了自己一开始的判断,于是很自然地得出“环境污染”这个主题,直接忽略了最后真正表达作者意图的最后三段,导致主旨解读的错误。

看起来好像是学生偷懒,连读完一篇文章都不愿意,但事实上这恰恰反映了我们的初读阅读心理。仔细回想,我们老师在读这样的文字的时候,有没有做过“环境污染”的心理预设呢?我觉得,至少就我个人而言,是存在的。因为我在初读的时候,也是认为文章是在表达环境污染导致月光变得黯淡了,只不过在看完全部后重新思考才得出“心境才是决定月光是否皎洁的关键因素”这样的结论。因此,我们不能完全怪罪于学生,而是应该承认这种阅读心理的正常性,继而才能施以正确的引导。

那么,针对这样的初读心理,我们该如何解决呢?其实,最简单的一招就是要求学生读完文章,画出每段中能表达作者情感或意图的文字,再通过对全文的梳理,全面地得出作者想要表达的“神”。而且应该避免的是,对一篇文章做自己的心理预设,根据自己已有的一些经验来“联想”,比如,在《月光满地》这篇散文中,很多学生都提到了刚在电视上看到的关于北京雾霾的报道,他们觉得第四段中所描述的情景暗合了他们的原有经验,因此就想当然地得出“环境污染”的.结论,因此,这种心理也是要提醒学生避免的。

二、突破障碍:消云得见天心月

在初读获取直觉感知的同时,学生也会感受到某种朦胧的问题情境,教师成功的“突破”,会促使问题情境转化为“问题’,教师在帮助学生明确了应当研究哪些问题的同时,也就帮助他们摆脱了朦胧心理状态的困扰,把阅读导入正确、明晰的方向。

在初读阶段,学生容易产生满足感这种心理障碍。熟悉了作品内容,把握了中心意思,不少学生容易获得“全懂了”的内心体验而产生满足感。而一旦这种满足感产生,实际上会阻碍他进一步去深究文章深层所要表达的东西而停留在自己所认为的层面,从而产生偏差。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分析现代文阅读的时候,要打破学生的惯有思维,要让他们思考起来,而不是一味追求答题技巧而忽略了文章内涵的阅读。

再次以《月光满地》为例,学生在读完前六段之后已经开始产生满足感了,他们觉得已经读懂了,这种心理就体现在一道句子赏析题上。这道题是这样的:赏析“我好像听到了它在微弱地喊我,我的身体感觉到了它,它用无声的嗓音喊我,用盈盈泪光喊我,用不存在的小手触摸我”这个句子。很多学生给出的答案都是表现了月光的黯淡、无力,无奈之情,因为他们关注到了“微弱”“无声的嗓音”“盈盈泪光”,但仔细品味,我们却能从反复出现的“喊我”“小手触摸我”等词语感受到月光的温柔、亲切,表达了作者对明净、纯洁月光的向往。为何学生只关注了月光的黯淡、无力,很少有人再去想想动词,再仔细体会作者的那时心理呢?就是这种满足感在作祟。

再仔细分析文章的第六段,作者深情回忆童年时在故乡看到月光的情景。文章中这样写道:“在南阳盆地腹地,一个小村庄中,木格子窗内,煤油灯结着浅浅灯花,我和李白、杜甫、陆游等我多敬仰的诗人先贤,频频相会在一本本发黄的书里。”小村庄、木格窗、煤油灯,构筑的就是一个温馨、淡泊、宁静的氛围,自然可以推想作者的心境也是舒适安宁的;再看“每每抬头,向窗外望去,满院皆是月光,那月光像水,似银,从高空流淌下来,在地上铺厚厚的一层,把方方正正的小院子撑满。枣树叶子一明一暗,像无数闪动着的小眼睛。”一个“撑”字,把月光那种饱满与明亮刻画得淋漓尽致,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眼前的明亮饱满之景,自然能反映出作者当时心境的洁净柔和;再看“我的母亲和邻居家的三婶,坐在院中纳鞋底,她们很长时间不说一句话,月光带着高天的凉意和香气,游走在她们中间,她们便成了月光的雕像”。母亲和三婶当时的神态也只有在“我”的长时间注视下才能感受到那种时间的凝结以及由此感受到的来自内心的静谧。如果学生愿意如此认真地去品读这篇文章,又岂会轻易得出“环境污染”的主题呢?

因此,在分析现代文阅读材料时,还是要引导学生回到文本,仔细揣摩体会,尤其要重点关注形容词、动词等,避免主观臆想造成的偏差。

总之,在高三的语文复习中,尤其是现代文的复习中,我们一定要重视学生的阅读心理,不要只是从教师自己的经验感受出发来判断讲解的重点,而是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理解程度和答题情况做有针对性的分析,这样才会更加有效地完成复习任务,促进学生成绩的进一步提升。当然,以上所言,也只是我的粗浅见识,不当之处,还请大方之家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篇6:现代中学生心理分析

江西省崇义中学

刘善翔(2011.3.22)

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学生的思想素质、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和良好的心理素质等全面和谐的发展已成为当今学校教育发展的重点目标。然而由于种种原因,目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状况依然令人担忧。

一、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

据调查的现在的学生在心理健康方面普片存在着以下的几个问题:

1、意志不坚强,心理品质不成熟。

2、学习动机不良,学习兴趣缺失。

3、享受意识增强,劳动观念淡薄。

4、性格乖戾,自制力差,自信心不足。

5、信息源的扩大与鉴别能力不足。

6、早恋问题的困扰。

二、中学生上述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分析

1、中小学生自身的因素

首先是遗传因素的影响,个人遗传因素的不同导致个体心理素质的差异,这种差异表现是接受能力的强或弱、学习兴趣的浓与淡、性格的活泼或安静等等,它对学生的心理素质的形成有一定影响。

其次是生长发育期容易产生的心理问题。中小学生正处在一个半成熟、半幼稚、半懂事半不懂事的时期,这个时期是心理发展大变化的转变期,他们模仿能力强,但对是非判断能力差,思想极易受外界的影响。

其三,受外界影响,生理与心理发育不同步。由于中学生生理、心理发育的不同步,表现出种种的心理冲突和矛盾,极易出现心理和行为偏差。如果他们的心理冲突和矛盾不能顺利解决,就可能在情绪情感、性格特征及日常行为方面出现种种问题。

其四,中学生认知评价水平低,应对技巧差。学生面对父母离异,家长打骂、教师批评、考试失败等挫折事件难以正确对待,同时缺乏社会支持,特别是中学生年幼,心理尚未成熟,往往由于教师、家长的行为不当或社会不健康因素的影响而出现的心理问题。

2、社会因素的影响

社会因素对中学生的心理发展起决定性的作用。由于学生对当今某些社会现象、缺乏全面分析而产生片面的认识,这个认识在其情绪情感和人格形成过程可能会产生误导。比如:形形色色的犯罪行为不断发生,社会治安的混乱,新闻媒体连篇累牍对多方面各种犯罪事实的报导曝光,可能加重对学生心理的负面影响。再比如:随着国家人事制度改革,将大学生分配工作推向市场,实行双向选择,也有很多人失业。中学生由于对市场经济的认识不足,感到这些失业者的今天,就是自己的明天。还有些人受少数人以不正当的方式首富起来的影响,认为自己前途渺茫,读书无用,逐渐形成学习焦虑、厌学等心理障碍。

3、家庭因素的影响

首先,一些家长的攀比吃、穿、玩、乐等行为使一些学生在学校也产生一种攀比心理、超前消费心理。有些花钱如流水,缺乏节俭意识。尤其是不少独生子女家长又都过分溺爱自己孩子。这不仅滋长了孩子的娇骄二气,而且还可能使他们形成自私、狭隘的个性,缺乏同情心、劳动观念差、社会适应能力差。家长们一切以孩子的学习为中心:对其生活起居全力以赴,家务不让孩子插手,学习以外的事不让孩子过问,只顾让孩子抓紧时间学习,只关心孩子的身体健康,不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只注意孩子眼前是否“听话”,不注意养成孩子良好的人格品质。

其次,外出打工的家长多,对孩子的成长无法辅导;家长文化水平不高,对孩子的成长无力辅导;对教育缺乏正确的认识,从而对孩子的成长无心辅导。同时,家长缺乏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识也是不争的事实。一些家长对子女爱得过分,照顾过度,期望过高,也有少数学生父母离异,使孩子心灵受到极大伤害,这是造成部分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直接原因。

4、学校教育对学生心理的影响

首先,不正确的教育观念与压力给学生带来的影响。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受制于升学率的压力,教学任务越来越重,这种压力常引起心理失衡,言行失范。不对等的地位,不正确的教育理念加上教学压力,教师很容易给学生带来自尊心的伤害。面对上课说话、做小动作的学生,面对成绩差的学生,面对犯错误的学生,教师最容易言行过激,负面刺激学生的自尊心。教师的这种做法最不受学生欢迎,他们对教师的批评和教育持否定的态度。这是一种非良性的教学互动,对学生自尊心的形成极为不利。

其次,偏爱优生和单调的教育方式给学生带来的影响。一些教师会对成绩好的学生投入更多的关注,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唯恐失去受教师宠爱的地位,心理经常预防的是成绩千万别降低,于是他们中的部分人心理包袱沉重;而他们对成绩差的学生常常是一点机会都不给,这些学生在课上一般由听不懂到不想听,到厌恶课堂,一直发展到课堂恐惧,最后厌学。

其三,不当的教育方法给学生带来的影响。课后教师在和学生接触的过程中,使用不当的语言或不正确的方法对待学生,使学生的自尊心受到伤害,特别是先把学生定性为“差生”。另外,教师为了处理问题时加大力度,经常会把学生家长叫来,当着家长的面用过激的言辞批评学生、处理问题,这些做法使学生感到恐惧,更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

三、中学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策略

根据目前中学存在的一些心理方面的问题,以及产生这些问题的内在和外在的原因,并根据心理健康教育实施的原则,提出如下实施策略:

1、建立健全学校心理教育的组织领导机构,让心理健康教育进入课堂。

2、加强学校常规教育,进行正面引导

3、大力加强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培训

4、通过家长学校大力提高学生家长心理健康教育水平

5、加强区域教育共同体的校际合作

篇7:现代中学生心理分析

英语课堂因信息技术而精彩

--新课标下的信息技术与英语教材整合案例分析

在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中,教育改革必经是面向素质教育、基于信息技术的课程与教学改革,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基础课程改革的重点内容之一。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提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这样在新课程中就明确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

所谓“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的整合”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北师大何克抗教授认为:在先进的教育思想理论指导下,尤其是“主导一主体”教学理论指导下,把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识工具、情感激励工具与丰富的教学环境的创设工具,并将这些工具全面应用到学科教学过程中,使各种教学资源、各个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经过整理、组合、相互融合,在整体优化的基础上产生聚集效应,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目标。整合是信息时代一种新的教学和学习方式。

下面我结合Go For It 7A Unit 8 When is your birthday?第一课时案例,阐述如何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将信息技术与英语教材进行整合的。

一、 案例背景:

Go For It 7A Unit 8 When is your birthday?谈论的话题是日期,并围绕这一主题进行听、说、读、写等教学活动,通过对月份、序数词及相关词汇和短语的学习和运用,学生可以掌握询问某人生日的方法,并能学会如何安排自己的业余生活,做时间的主人。第一课时要求学生通过十二个月份、1-31序数词的学习,学会时期的表达法,并运用目标语言When is your birthday的操练,使学生学会询问某人的生日,通过此任务的完成,使学生学会关心他人,增强与人沟通的意识。

这是一节公开课的案例,因考虑到上课内容的整体性,我安排了1a-2d,self-check Part3,单词量偏多,须学生上课前做好单词的预习,并会说自己的生日,有电脑的学生可以上网查出Part3部分名人的生日。

二、 教学过程实录:

(课前播放Flash歌曲: Happy birthday / The months)

导入:开始上课师生互相问候后,我问学生:Do you like the song “the months”?学生自然就会齐声回答:“Yes”,我接下去说:“I`m very happy you like it 。Now let`s learn the months in a year。”

Step 1:(出示一张大日历)我问:“How many months are there in a year?”(我指点着各个月份)

S1:Twelve。

T:What are they?

S2…January,February,March…(让二三个学生互相补充,同时powerpoint画面动画闪现十二个月份的单词)

(定格画面左边呈现十二个月份的单词,右边出现一张大家都熟悉的节日的动画:元旦)

问:What month is it?个别优生说:January。

(我跟读单词二次,之后打出音标,拼读一次。)

(利用动画效果,分别在同一位置出现十二张大家都熟悉的节日的动画,以同样的方法教读月份单词。)

全部单词教读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互帮互学,然后抽查三个学生单词掌握情况。

Step 2:Play a game:Memory challenge。

打乱十二个月份的顺序,呈现每个月1日的日历,小组轮流派代表快速正确说出月份名称。(最后一张是十二月份)

Step 3:(呈现当月日历)Look,there are thirty-one days in December.This is the first day in the month.And this is the second /third/fourth/fifth day and this is the last day-the thirty-first day in the month.Now let`s learn these numbers.

(powerpoint 呈现序数词)跟读其中的first、second、third、fourth、fifth、eighth、ninth、twelfth、twentieth、twenty-first、twenty-second、twenty-third、thirtieth、thirty-first,然后学生互帮互学。

(之后竖排出现对应的基数词)

T:Now look at the numbers carefully,try to find out the changing rules.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colorful words and letters.

(让他们注意观察彩色单词和字母,找出基数词变序数词的规律,允许他们用中文说。)

S1:first、second、third 三个单词完全不同于one、two、three,是特殊变化,其他单词后都有th。

S2:five、twelve变成序数词时是fifth、twelfth.

S3:Twenty、thirty变成序数词时是变 y 为 ie,后面加 th。

S4:二十一是twenty-first 、三十一是thirty-first,二十二是twenty-second,二十三是twenty-third。

S5:Eight变成 eighth只加了个h, nine变成 ninth,nine后面没有了 e。

T:You are very careful and clever。Please try to remember:(课件呈现)

基变序,有规律,词尾加上th .1 2 3 特殊记,词尾字母t,d,d。

8 少 t ,9 去 e ,f 来把 ve 替。整十变 y为ie,后跟th 莫迟疑

若想表示几十几,只变个位就可以。

T:And we can write these numbers like this:4th,5th ,6th …20th 。How to write first .second、third like that ?

S:(嘴快的学生)1th ,2th ,3th

T:Oh,sorry.You`re wrong.But it doesn`t matter.Please open your books on P48.Now I think you know how to write them.Yes?

Ss:Yes.1st,2nd,3rd。(跳跃动画呈现)

T:Yean,You`re clever。

Step 4:(呈现当日日历)Say:Today is the first day in December。It`s December 1st。(呈现日期:1月1日,9月10日) Who can say the dates?

S1:January 1st、September 10th。

T:Good job.Please discuss with your partners,try to read these dates。3月12日,2月14日, 7月7日, 8月15日, 5月23日 11月11日, 6月15日.

(让一个个学生读出日期,我逐一打出英语表达。)

Step 5:(就此powerpoint界面)我问:When is my birthday?Please guess from these dates。You can ask like this:Is your birthday March 12th?OK?

S1:Is your birthday July 7th?

T:Oh,no,it isn`t.

S2:Is your birthday May 23rd/ November 11th ?

T:Oh,sorry.But it`s my daughter`s / husband`s birthday.

S3:Is your birthday June 15th?

T:Yes.My birthday is June 15th.You`re my good friend. When is your birthday?

S4:My birthday is ------。

(Ask another two students about their birthdays.)

T:Now groupwork,You can ask each other like this :When is your birthday? Then fill in the chart and make a survey。

(学生小组活动,互相询问生日,完成调查表,我板书:When is your / A`s birthday?

然后将一学生的调查表放在实物投影仪上,向他/她询问小组成员的生日。做示范后,其他同学问另外几位同学小组成员的生日,最后请两个同学做调查汇报。)

Step 6:T:Just now you tell me your birthdays.But when is your mother`s /father`s birthday? Do you know?

(问了几个学生,他们都是支支吾吾答不出。)

我说:I`m sorry to hear that.You should remember your parents’ birthdays.Please ask your parents about their birthdays after school.OK?

Ss: OK.

(布置学生放学回家向他们的父母了解他们的生日。)

Step 7:(powerpoint呈现self-check部分的名人照片)

T:Do you know them?Who are they?

S1…They`re Lu Xun、Li Siguang、Newton、Nie Er、Curie.

T:Good!Do you know their birthdays?

(大部分学生说“不知道”,只有少数几个说“知道”。我就问其中一位)

T:How do you know them?

S:我上网查的。

T:That`s a good idea。Can you search the internet for us(你能为我们上网查一下吗?)

S:OK。

(我运用超级链接转到百度搜索引擎,这学生上去打入关键词“鲁迅的生平”,没查到,改成“鲁迅的生日”就找到了。其他同学迅速记下,我让这学生继续查李四光、牛顿的生日,这学生非常聪明,只改名字,就查到了,下面的学生跃跃欲试,我就换了个学生,那学生悟性不错,用同样的方式快速查到了聂耳、居里夫人的生日,其他同学抓紧记下。界面交互呈现名人照片,附有对应的生日。)

T:OK.Now please ask and answer in pairs like this:

When is Lu Xu`s birthday?His birthday is September 25th.

(学生pairwork,因时间关系,只练了两对。)

Step 8:下课铃响,幻灯呈现家庭作业。

三 案例分析:

(一)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掌握十二个月份名称、1-31序数词以及通过重点句型When is your birthday?操练,学会询问某人的生日,要学的新单词达三十六个之多,自然本节课的难点是有关月份、序数词的单词教学。于是我运用多媒体课件分两步解决。

1.学十二个月的十三个单词(加上month),传统的黑板或幻灯片呈现的只是单词,若逐一加上音标花时过多;若音标跟单词同时出现,学生觉得要学那么多内容,心理负担过重,不利于学习积极性的调动;况且一块黑板不够书写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而且即使教会学生读会十二个月份的名称,你要是随意点一个月份,学生也难以报出相应的名称,或随意说个月份单词,学生可能不知道具体是哪个月份,无疑这样的学习费时又见效不大,学生学得很苦。而信息技术的运用完全改变了教与学的方式。课前的一首flash歌曲the months,熟悉的歌曲旋律(We wish you a merry Christmas)已经调节起学生的兴奋中枢神经,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消除了学生因那么多老师来听课而产生的紧张情绪。又在欣赏歌曲时,优美的动画效果使学生对要学的十二个月份的名称有了初步的熟悉和浓厚的兴趣,产生了想学的动机,为新单词的教学做好了辅垫。

而在正式教月份单词时,首先吸引学生眼球的是这个月最典型、最熟悉的节日,如元旦、春节、植树节、愚人节、劳动节、儿童节、七夕节、中秋节… ,画面有趣又可爱,充分发挥多媒体的形象性、直观性和趣味性特点,让学生将意义与所教单词自然结合,彻底改变了传统英语教学中母语介入过多的问题,使知识传授的形式发生了变化,随后我打出该单词的音标,做到音、形、义三者的结合,符合学生观察、注意、思维、想象的特点,因而极具吸引力和感染力,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求知欲,能有效地促使学生在优化的课堂环境中主动地参与学习。又运用信息技术将十二个月份的动画布置在同一位置,以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将十二个月份单词的第一个字母变成红色,以引起学生的注意,知道第一个字母要大写;January 与February 有共同的字母组合uary,September、 October、 November与 December有共同的字母组合(em)ber ,将这些字母组合标以相同的颜色,以便于学生记忆。仅一张powerpoint就包涵了那么多的内容,这是充分发挥多媒体具有的大容量、多信息、多趣味和高效率的优势,也是信息技术与英语学科整合所带来的教学最优化表现,是传统教学所无法比拟的。

2.序数词的单词教学。学生刚在Unit 7 How much are the pants?中学了基数词,而序数词是在基数词的基础上变化而来,弄懂了它们之间的联系,学生就能快速读会、记住序数词,降低他们的学习难度。所以我在教序数词1-31时,就先出现序数词,并只教读其中有变化的数字单词,在他们掌握好序数词之后竖排并列出现基数词,两组数字单词的对应变化用不同的颜色加以标注,一目了然,学生通过观察那些彩色标注的单词或字母就很容易找出它们之间的变化规律,然后我将他们找出的变化规律编成口诀呈现在两组数词的下面,加深了学生的理解。至于序数词的缩写形式,我特意先出现4th ,5th ,6th …20th 。在以前的教学中,我经常发现学生会把first、second、third 写成1th、 2th 、3th,也在上课中确实有学生这样说,所以我让他们看书P48,通过探究发现找到正确形式,然后运用多媒体的跳跃动画效果,呈现1st、2nd、3rd 和21st 22nd ,23rd 31st ,刺激他们的感官,以给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在这一步骤中,我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构建自主学习、发现性学习、创造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环境,学生由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变为主动的探索者和个性化的独立学习者,提高了学生自主获取信息、加工处理及应用信息的能力,使信息技术真正成为学生自主使用的认知、探究手段和解决问题的工具,达到改善学习。而教师也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和促进者。

(二)在第五环节中,由猜我生日到询问学生生日,继而开展小组合作调查同伴生日,然后我利用投影仪就其中某组的调查结果开展听说示范练习,随后他们进行听说训练,最后由两个学生做调查汇报,就此话题,我问及他们父母的生日,在他们茫然回答不了的时候,我教育他们要关心他们的父母,寓思想教育于语言教育。 这个任务的完成,既训练了目标语言:When is A`s / B`s birthday ?又使学生学会关心他人、增强与人沟通的意识,还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语言表达能力。教学活动是一个师生共同参与的活动,在教学过程中应通过师生对话、信息交流、及时反馈等手段,实现教学双方对教学过程的把握,帮助教师在一个动态的双边活动的过程中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无疑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有利于创设良好的英语交际环境,有利于实现高级认知技能、人际交流技能以及情感交流等有关的育人目标。由此可见,多媒体与英语教材的整合能使课堂生动、学生主动、师生互动,使我们的教师、学生、学习伙伴进行多元化的信息交互,从而转变教与学的方式。

(三)在第六环节中,我引导学生利用百度搜索引擎在互联网搜索名人的生日,是为了抛砖引玉起示范作用。英语学科涉及社会、经济、科学、历史、文化和国外的社会环境、风俗习惯和民族心理等,因一个人的知识是有限的,这些东西对学生来说是陌生的和难以理解的,而互联网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信息平台,它提供的资源是超乎人们想象的。互联网和信息技术已打破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教师和学生可以借助网络搜索、筛选、选择和分析相关信息以及有关音像资料作为教材课题的拓展学习资源,还可以由教师把经过认真筛选的相关网址推荐给学生自主学习。这种方式的学习使教学信息得到极大扩充,知识范围广泛拓展,课堂结构更趋开放,同时学生的视野得以开拓,思路更加开阔,有利于创造力的培养。传统教学中课本就是世界,而今世界成为课本,学习资源可以随时随地选取,这是信息技术与教材整合的优势。

(四)整节课下来,我认识到教师是实现整合的关键,是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实践的主宰,是教学的组织者(Organizer)、学生的指导者(Director)、合作者(Collaborator)、学习的促进者(Facilitator)。我们教师要勤于学习,不仅要具备普通教学的基本素质,还要熟悉多媒体技术,积极自觉地运用网络,获取最新信息,丰富教学资源,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课堂情景。教师要立足当前,放眼未来,全方位地加强自身适应信息生存环境的能力,成为信息技术教育中的主力军。

四、课后反思

1.因这节课是公开课的案例,教学内容多,教学环节多,虽高密度、快节奏地操练所教内容,但毕竟单词过多,肯定还有一部分学生单词读得不够熟练,而且单词的笔头还没落实下去,还须在课后加强。

2.本节课设计思路非常清晰,由简到难,步步深入,每个环节都为下一个环节奠定了一定的语言基础,但最后两个环节(小组成员生日调查和名人生日)因受课堂时间的限制,学生练得不够充分,还须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的探索,寻求更大的突破。

(本文发表在《学生双语报》教师版第29期第23版

篇8:从学生心理发展浅谈现代教师

一谈起教师这个职业,人们就会自然的想到课堂。毋庸置疑,它是教师职业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教师与学生接触最频繁的渠道,通过此渠道教师得以施行“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责。但是,课堂上的知识灌输并不是教师职责的全部内容。合格的教师要关注知识传授的质量,以及学生成长的质量。

学习需要动力才能不厌其精、不厌其烦的探索,才能找到学习的方向,以至于决定学习的最终结果。如果学生具备学习动力,它在学习的过程中必将乐观、精力充沛、意志力强。反之学生则会漫不经心、无动于衷并且遇到困难容易自我放弃。多方面的因素都可以影响学习动力的形成,如:家庭、学校和社会。在这三方面中,学校教育尤其重要,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像督导一样帮助学生成长。教师有责任激发并培养学生的学习动力,使得学生最大程度地吸取知识。

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建立一个目标,让学生认识到知识的重要性。如果想让学生学习,必须要让学生的精力集中到所学的知识上,学生才能真正学有所获,所以,教师要思考学习动力的重要性。并非所有的学生天生具有求知欲,而且无论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何种挫折都能持续不断的拥有学习动力。有些学生在课堂上对老师灌输知识表现冷漠,但却积极踊跃地参加各种形式的课堂活动;而有些学生则对与课堂有关的任何事情都表现消极,只关注自己的喜好。作为教师,首先要对学生的正当爱好给予肯定,即使有些爱好耽误学生学习。教师可以让学生充分发挥爱好,使得学生在爱好中学习知识,把爱好与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比如分配学生把课文中的内容排练成表演剧,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往往会给教师呈现出意想不到的效果,而教师也可从中发现一些学生的特质,加深对学生的了解。其次,为激发或保持学习动力,教师可以适当运用反馈机制。学海无涯,学习没有尽头,也不拘泥于形式,所以学生有必要得到自己学习状况的反馈,使自己清楚地了解现状,在今后的学习中才能有的放矢,而教师也可以更好地因材施教,随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计划,这对教师和学生是双赢。一次在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表演的同时,安排小组间互相打分,并分别选出最佳演员等头衔,然后正式公开宣布结果,所有学生都感到欣喜,而获奖的学生则更感到自信与自豪,尤其是成绩在班里不算突出的学生。教师要注意反馈形式的量与度,过多的考试或竞赛无疑会给学生造成负担,对学生身心不利。如果学习成果的反馈使得学生丧失信心,放弃学习,那教师有必要对反馈方法进行反思并及时弥补。

每个学生,无论是头脑灵还是反应慢,都应该平等的接受教育,不能因为智力的差异而区别对待,毕竟不是每个学生都是天才。但是几乎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势。学生的智力发展在不同阶段表现不同,有些因智力因素发展缓慢,而在学习的过程中屡屡受困。智力因素受基因、环境以及年龄的影响,当然后天的教育对智力发展也非常重要,但是,智力等于能力的说法是不科学的。因此,对于教师只有对智力差异的客观性有明确认识,才能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潜能。成绩高的学生,在学校、家庭以及周围的社会群体中得到的都是肯定的评价,自然学习主动,积极性高;相反,成绩低的学生得到的几乎都是否定评价,即使有闪光点也容易被学习成绩埋没,所以学习缺乏积极主动性,对自己没有信心,有时还因这些已有的负面思维定势而放弃自己在学习领域外的追求。教师遇到此种情况,应该要帮助学生正确面对差异,并因材施教。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体现出教学方式和教学目标的差异,成绩高的学生不费力,成绩低的学生就要费大力。一方吃不饱,一方吃不了。教学目标无疑形同虚设,难以实现。有些学校因此把学生按成绩高低分班,甚至把成绩低的学生集中分到一起。此种方法可以使教师充分发挥,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学生也可以最大限度的吸取知识。但是,长此以往,在高分学生的班里,学生彼此竞争压力加大,有些学生则可能会因为稳固的领先地位而骄傲自满,有些则可能因为失去领先地位,产生心理落差,出现各种问题;在低分学生的班里,彼此间很难形成互助,有的学生容易自暴自弃。因此这种分班教学的方法在实践中到底能够产生多么理想的教学效果以及学生们为达到某种教学效果在心理上承受多大压力及痛苦将不得而知。

如何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最传统、最直接的办法就是通过学生各式各样、纷繁复杂的考试分数来判定。在学校中,教师通过给分的形式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学习效果,以期更大的改进或发展,但这种直观的评价方法在某种程度上禁锢了学生。分数制度一直是教育领域中引人争议的话题。有评论家认为,分数制度会迫使学生为获得高分而学习而不是为获取知识,所以使得学生有挫折感。另有观点认为,分数评判很不准确,它因教师而异,因科目而异。还有一种观点是分数制度会造成焦虑并影响学生的学习动力以及学习态度。

分数制度存在弊端,教师应该客观的对待这种评判结果。但在现实中,学校却用把考试成绩张榜公布的形式夸大了这一制度的弊端,学生被迫直面自己,家长们也难于幸免。这样能让学生产生学习动力吗?我持怀疑态度。即使有一些学生因此在教师和家长的督促下成绩提高,但是这种提高是否稳定?学校应该是学生获取知识,发展能力,从而健康成长的地方,而这里的健康不但包括身体健康,也包括心理健康,后者往往是容易被忽视的。教育者不能在有形或无形中使学生损害健康来换取高分。不能正确认识考试结果,使学生逃避现状而选择逃学或辍学。我认为,教师要客观对待学生智力差异,学校中不应设立低分学生班。成绩高与成绩低的学生可以结成帮助小组,既有利于学习知识,又可以促进学生团结,班级成长。不是所有学生都有取得高分的学习潜力,对于低分学生,教师要善于帮助学生发现或挖掘其自身的优点。学生的发展模式是多样化的,如果学生不想学习,拒绝吸收知识,强迫他们是达不到任何正面效果的。学生们对学习的热爱程度以及获取知识的能力存在差异,但是每个学生都有所长或爱好。培养学生的爱好和灌输知识同样重要。教师要鼓励低分学生取得的任何成绩,有时可以适当夸大他们的成就;而对于高分学生所犯的错误,教师应当及时指正或批评,不能让高分掩盖了错误。“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教师不要让低分学生的心理劣势或高分学生的心理优势成为他们各自发展的绊脚石。

培养学生,就是要使学生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不同的时期,定义有所不同。现如今,我们要求学生在智力和道德上全面发展。要想成为对社会发展有用的人,为社会作贡献,在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时代,学生头脑中要储备知识,但如果道德教育落后,再丰富的知识也难以发挥作用,有时还会成为走向堕落的助推器。教师,道德的楷模,承担着为学生树立正确道德观,培养学生正确道德行为的重担。由于盲目追求分数的高低,使得一些教师忽略了学生的道德教育,把学生引向误区,关注考试分数、升级率、优秀率、个人乃至学校荣誉,而放弃了撑起这一切的支柱—道德规范。曾经在一本杂志上读到过如下一则故事:一堂政治课上,政治老师谈到道德的话题并问及学生的观点。当问到一位男同学时,他的回答令老师很不满意并因此在日后的课堂上对他表现冷漠。一天,全班同学外出郊游,当同学们正沉浸在欢声笑语时,有人突然大喊一声,只见一个小男孩在火车道上玩耍,而一列火车正朝他飞驰过来。所有人惊呆之时,这位男同学冲出群体,奔向小男孩,把他救离了火车道,而他自己却失去了双腿。通过这则故事,我想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内心发展。现在工作中接触的学生几乎都是京籍,享受着备受父母宠爱的独生子女待遇。由于入学分数偏低,大部分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没有学习方法,所以在课堂上表现被动,而有的学生则以变相的主动来回应老师,上课说话、接下茬、与老师发生语言冲撞等。这些学生在初高中就被老师认为问题学生,受责备已经司空见惯。或许他们的这些行为可以表明对学习本身的抗拒,或许可以因此得到同学们及老师的关注。学习的落后,并不是一种失败而表明需要特殊帮助。在学校水平上的失败更多的是一种心理态度问题而不是客观现实问题。长期得不到周围人的肯定,使他们对学习和教师都产生了逆反心理。对于这样的学生,如果只是表面接触,的确会让教师难以接受,但一旦深入了解,就会找到他们身上存在着除了获得高分和遵守纪律之外的闪光点。当学生发现自己被老师接受,他们就会开始与老师合作。作为教师,不要只看学生的表面,要以包容的心去接触学生。一名合格的教师要具备善于在高分学生身上发现潜在缺点以及发掘低分学生潜在优点的能力。教师还要不吝惜的爱每一个学生。任何一个学生都希望从教师那里得到证明,证明他们自己是具备一技之长的,是能够得到爱,得到赞许的。学生们因此会对自己有信心,对未来人际关系以及个人成长都会起到积极作用。而且,如果学生愿意与教师进行合作,会形成融洽的课堂氛围与师生关系,有助于教师教学和产生客观的学生评价。在学生们心中,教师的点滴肯定与赞扬都是宝贵的,将铭记于心,尤其是对那些缺少赞扬与肯定的学生。

当学生完成一篇优美的作文,解除一道题,或是在小事上做出正确的选择都值得称赞。教师给学生的温暖将是学生心理发展中重要的支柱。根据马洛斯对动机的描述,即人类的需求呈层级式,前一需求的满足为追求更高需求的前提。最基本的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对于当今社会的绝大多数人们已不是问题,所以人们希望能够被他人和社会接受,能够感受到爱,接下来人们希望得到尊重,得到赞许,使自身拥有寻求更高需求的信心和动力,即关注认知和审美,最后是自我实现。个体的成长遵循这个层级在发展,所以教师在学校中应该争取确保学生的每个层级环环相扣,有序递进。教师要把注意力更多的集中在学生的内在发展,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将学生培养成人才,实现教师的职能。

参考文献

[1]Hamachek, Don.Psychology in teaching, learning and growth[J].Michigan: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 1992.3.

[2][英]戴.冯塔纳著, 教师心理学[M].王新超, 译.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0, 10.

上一篇:小学生暑假手抄报模板下一篇:2022年展望回顾个人得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