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大学计算机教学的现状及改进措施

2024-05-17

现代大学计算机教学的现状及改进措施(精选12篇)

篇1:现代大学计算机教学的现状及改进措施

浅谈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现状及改进措施

高职教育未来发展的重点是质量和特色.只有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改革,改革后再实践,不断积累经验,才能真正地适应市场的需要,才能真正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人才.

作 者:贺琴 作者单位:四川航天职业技术学院,四川成都,610100刊 名:中国科技博览英文刊名:CHIN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VIEW年,卷(期):2009“”(12)分类号:G关键词:教学 改进 高职教育

篇2:现代大学计算机教学的现状及改进措施

[摘要]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健康倍加关注,身为一名大学生,我们更要树立科学、健康的现代饮食理念,为自己的将来及其社会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 大学生 饮食消费行为 问题 对策

大学生正处在青春期到成年期的过渡阶段,科学合理的饮食和营养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学习效率。但当代大学生普遍缺乏营养学知识,饮食消费行为基本处于盲目状态,随意性较大,能按科学方式对待饮食的人为数不多。因此我们将探讨当代大学生饮食消费行为存在的问题及如何帮助大学生形成健康的饮食消费行为。

一、当代大学生饮食消费行为存在的问题

1.不吃早餐或早餐营养质量不高。大学生普遍不重视早餐,相当多的大学生不吃早餐或早餐营养质量不高。国内外的许多研究表明,不吃早餐和早餐营养质量不高的学生,其数字运用、创造性想象力和身体发育等方面均会受到严重影响。因此,要重视对大学生进行早餐教育,让大学生意识到吃早餐的重要性

2.偏爱零食。大学生中喜欢吃零食的情况非常普遍,尤其是女生更加偏爱零食。零食所提供的能量、营养素不如正餐均衡、全面,而且多数零食味道浓厚,过于香甜或咸鲜,脂肪和糖盐的含量较高,既影响大学生进食正餐的胃口,又容易造成钙、铁、锌、碘、维生素等多种营养素的缺乏。因此,要教会大学生选择营养相对均衡全面的零食,既享受到吃零食的快乐,又能获得良好的营养。

3.偏爱洋快餐。从营养的角度看,洋快餐普遍都是肉多、菜少、高能量、高脂肪、低膳食纤维、低维生素、低矿物质的食品。比如马铃薯的营养价值非常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和优质淀粉,但用马铃薯炸制的薯片、薯条中却吸收大量的油脂、能量增加、维生素却被破坏了,是典型的“能量炸弹”。

4.偏爱油炸食品。油条、煎饼、油炸花生、煎鸡蛋等油炸食品以其鲜美酥脆的口感,深受大学生青睐。此类食品经高温烹调可产生大量有强烈致癌作用的丙烯酰胺、苯丙芘等毒性物质,故油炸食品不宜多食用。

5.校外就餐。大学生,尤其是男生在校外就餐的次数明显高于女生。他们选择校外就餐的原因:有的是认为校外饭菜价格适中,口味要比学校食堂好;有的认为校外就餐自由方便,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有的经常是因为同学、朋友聚会而外出就餐。大多数学生校外就餐的地点选择在学校周边餐馆、街边小店、小摊上,但这些地方大多条件简陋、缺少消毒器具、用餐环境恶劣,存在严重的食品安全隐患。

6.白开水饮用量偏少。很多大学生没有主动饮水的习惯,每日的饮水量不足,往往是渴极了才暴饮一顿。现在的瓶装水和饮料越来越多,有些家庭条件好的大学生常以此替代喝白开水,认为比喝白开水更有营养,尤其偏爱含糖饮料和果汁。其实从健康的角度来看,白开水是最好的饮料,里面含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而且它不用消化就能为人体直接吸收利用。

7.蔬菜和水果摄入量少。大学生膳食结构不合理还表现在每餐主食量摄入偏多,而蔬菜水果摄入量较少。蔬菜和水果能够为人体提供每日以及长期健康所必需的多种维生素和钙、磷、铁等矿物质。它们还能增加膳食纤维,有助于体内酸碱平衡,从而达到一个平衡的膳食模式。

8.饮食不规律。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一日三餐进餐时间和进餐间隔无规律,甚至三餐的食量分配也无任何规律,随意性非常大。如果摄食不足或饮食过度,都会伤害脾胃的功能。饮食不规律、饥一顿饱一顿是导致消化系统紊乱的主要原因,长期没有规律会导致疾病的发生,必须引起注意。

二、如何改进这种饮食习惯。

1.获得科学的营养知识。营养知识告诉人们如何科学合理地食用各种食物,从中获取种类齐全、数量适宜的营养素,能够预防营养不良或营养过剩,消除健康危险因素,从而保持身体健康。目前,很多大学生缺乏营养知识,在食物选择消费、膳食行为等存在着不少误区,这会对大学生的营养状况和身体健康产生不良的影响。因此,要面向大学生全面开展营养教育和宣传,逐步提高大学生的营养知识水平。

2.树立正确的营养观念。形成的正确营养观念,是促使大学生将营养知识转化为行为和习惯的动力。营养对健康的影响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膳食结构不合理,偏食挑食、暴饮暴食、酗酒等不良饮食习惯对身体的危害需要较长时间才能显示出来。人体只有获得全面而均衡的营养才能有效地维护身体的健康。大学生的生长发育状况、营养状况和对营养素的需求往往因各地区的地理环境和生活水平不同而有差异。因此,有针对性地开展大学生营养教育,帮助大学生建立个性化的膳食结构,使每个人都做到自己可能达到的最好水平。

3.形成健康的饮食消费行为习惯。营养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要促使人们建立和形成有益于健康的饮食消费行为和习惯。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和宝塔,大力推广营养餐。对大学生的营养问题实行干预措施,全面改善大学生的营养状况,预防与营养相关的各种慢性病。同时,大学生的自我约束和自我教育、自我实践对其形成健康的饮食消费行为习惯至关重要。通过科学的饮食实践,把良好的饮食习惯,对健康有益的食谱和摄食方式变成自己一生的嗜好习惯,自觉地体现在日常生活中。

篇3:现代大学计算机教学的现状及改进措施

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 才出现了中职计算机教育因此, 起步相对较晚, 造成学科体系与教学水平都存在着显著的不足。文章作者重点对我国当前中职计算机教学现状予以详细阐述, 同时也提出了一些相对应的解决对策。

2 当前我国中职计算机教学的基本现状

2.1 学生实践操作能力与素质偏低

对于中职院校的学生而言, 由于学生生源的基础水平参差不齐, 因此, 学生掌握计算机理论知识和操作水平的能力上各有差别。特别是在计算机实践教学过程中, 学生缺少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加之, 在教学阶段, 教师未能给予学生适当的指导, 因此, 难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长时间下去, 学生内心便产生厌烦的心理, 完全丧失了学习计算机的动力。尽管有一部分学生对计算机构成十分了解, 在给予学生不同结构的实物时却很难进行辨别, 那么就更谈不上重新组装一台可正常使用的计算机了。另外, 虽然有些学生对计算机十分喜爱, 而且长时间埋头钻研该方面的知识, 但是却未能及时和同学及老师进行沟通和交流。而这对中职计算机学习而言, 创新、合作以及良好思想品德的培养远比专业知识学习重要得多。

2.2 教学手段滞后

在教学过程中, 部分教师对实践教学不够重视, 以至于计算机实践课程的内容安排比较随意, 缺少实践课题教学指导书往往是为学生划分几个重点练习题目, 由学生自行去练习。一般来说, 计算机实践课堂教学常采用的教学手段为演示法, 它指的是通过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演示所讲课件的内容, 而学生只需照着老师要求去做即可, 看似学生已掌握了操作的技能, 而在实际操作时却不知从何下手。也就是说, 计算机实践教师并没有充分利用网络交际的便利优势, 引导学生分析学习任务, 这样当学生遇到一些具体的问题时, 不能及时予以解决。

2.3 课程设置不科学、考核机制不完善

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 教师往往只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从而进一步增大了学生就业困难。加之, 由于目前市场竞争力相对十分激烈, 而且社会需求的是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这就要求既要学习和计算机专业相关的理论知识, 又要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具体工作当中。但是, 从当前中职计算机学习现状来看, 其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已完全脱离。

另外, 由于中职计算机实践考核标准不完善, 导致学生考试质量达不到合格的要求。如在人机考试时, 因学校机房数量偏少, 难以做到让学生每间隔一台机器坐一人, 这样一来, 进一步增大学生作弊的可能。除此之外, 由于补考存在着相应的困难因此, 教师尽可能降低学生考试及格的标准要求。所以, 大多数学生认为, 实践考试等同于开卷考试, 无论做的是好还是坏, 最终都是会过的。长此以往下去, 教师和学生便忽略了对计算机实践课程的学习。

2.4 教学设备过于陈旧

由于大部分学校的建设经费未能及时落实到位, 因此, 导致学校计算机数量很难达到标准要求。再加上, 现有的计算机配置相对偏低, 导致多数软件不能进行安装;此外, 缺少维护资金的投入, 也不能保证中职计算机的正常教学。

3 提升中职计算机教学水平的有效对策

3.1 全面提升中职计算机教师的综合素质

只有构建一支高素质的中职计算机教师队伍, 才可保证计算机事业的稳步发展。也就是说想要培养出更多高素质的学生必须要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特别是近几年, 由于计算机知识更新速度较快, 这就要求教师应与时俱进, 提升学习计算机的技术。此外, 对学校也要给教师创造更多进修的机会, 从而不断扩宽学生学习的知识面, 和社会企业共同合作。与此同时, 还应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 及时更新教学设施等, 确保中职计算机教学顺利进行。

3.2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俗话说, 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 而且可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发展。和高中生相比, 在中职学生的内心极易产生自卑心理, 以至于最后完全失去学习的自信心。因此, 作为一名合格的计算机教师, 必须结合学生自身特征制定切合实际的教学计划和目标。尤其是在计算机课堂教学中, 教师应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教学情境, 这样可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参与教学, 充分施展自己的才华, 找出自身存在的优势和缺点, 将缺点尽快予以弥补只有这样, 才能激发中职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热情。

3.3 应用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指的是通过一个完整项目来开展教学活动, 这样学生便会全面了解该项目对每个环节提出的具体要求, 及时找出项目的重难点教学内容。例如: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 教师应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紧密相结合, 深入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 同时培养和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 教师要特别注重学习手段的传授, 这样可使学生逐步掌握计算机知识及技能,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真正让学生体会到学到知识的成就感。

3.4 加强校企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在教育改革过程中, 提出了一种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 其主要目的是为进一步加强校企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让学生在岗位中得到提早的锻炼, 为今后步入社会打下坚实、稳固的基础简单来说, 校企教学合作教育模式能够有效弥补学校教育存在的诸多缺陷问题, 如通过到企业岗位的实习, 可不断提高学生掌掌握知识的技能, 进而发现自己身上所存在不足之处, 从而在回到到学校继续学习时, 能够主动去接受教师传授的内容。可以说, 此此教学模式不仅可以为社会企业发展培养一大批高素质技术人人才, 而且又从根本上解决了学生在毕业后就业困难的问题, 给学学生的就业提供了可靠保障。

3.5 完善考核评价体系

由于中职计算机课程为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 而只是通过每学期末的考试来检查学生的学习成果并不合理, 传统的考核模式不能充分体现学生掌握实践操作能力的程度。因此, 必须对现有的考核方法予以改革, 具体要做到以下两点:第一, 进行模块化考核, 也就是说在每学完一个模块之后, 便要进行一次考试, 这样教师可了解学生该模块学习的情况;第二, 通过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考核, 例如:电脑设计等, 特别是对于完成较好的学生来说, 应给予一定的分数奖励。

4 结束语

总体来说, 在今后中职计算机教学中, 教师必须注重学生计算机实践能力的培养, 保证培养的毕业生满足社会发展对计算机人才的需求, 从而切实提升中职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另外, 对计算机教学模式与方式要不断进行深入的探究和分析, 完善教学体系, 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另外, 要进一步加强校企之间的合作, 这样可待学生步入社会后, 迅速适应工作环境, 更好地胜任该份工作, 为企业创造更大的效益。

摘要:近年来,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 计算机在各个领域的应用随之变得越来越广泛。特别是对中职院校来说, 计算机课程不仅是学生学习的一门必修课, 而且也是今后中职学生步入社会所掌握的一项重要技能。然而, 当前在我国中职计算机教学过程中, 还存在着很多问题。本文作者结合自身多年实践教学经验, 重点对中职计算机教学的现状和改进对策予以详细的阐述和分析, 希望可以对读者产生一些积极的影响。

关键词:中职计算机,教学现状,措施

参考文献

[1]周冬梅.中职计算机机房教学现状与改进[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2, 14 (8) ;135-136.

[2]李华峰.中职计算机教学[J].读写算 (教研版) , 2012, 02 (13) ;119-120.

篇4:现代大学计算机教学的现状及改进措施

关键词: 中职计算机 教学现状 改进对策

信息科技不断进步使得信息技术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除了便捷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外,还促进了社会进步。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中职计算机教学应针对现状提出新的标准和要求。在改变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的前提下,真正让“学以致用”这一原则落实到课堂教学中,把对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作为重中之重,让学生在计算机学习过程中,各方面能力都得到相应提高,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成为国家真正需要的素质型人才。

一、中职计算机教学现状

1.学生素质较低,计算机水平分布不均。

近年来随着高中和大学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有一大部分学生选择了念自费高中,导致中职学校招收的学生基础较差,学习主动性不高,很大一部分学生读中职院校的目的是拿个文凭。另外,计算机是一个特殊行业,需要一定的经济基础,就读中职学校的大部分学生来自广大农村,家庭条件较差,根本没有接触过计算机,更谈不上基本的操作和应用。总之,对于中职院校计算专业来说,学生基础较差,对计算机的认识和使用程度偏低,因此计算机教学中存在很大困难。

2.教学内容缺乏专业特色,学生专业技能低下。

计算机技术发展的日新月异使中职学校的计算机专业教学实际上变得举步维艰,市面上的计算机教程种类繁杂。专业水平参差不齐,很难找到一套能完全适合职业教育特点的教材。中职计算机教材的选用应符合这一层次教学需求,不能过高或过低。教学证明:大部分中职计算机专业教材内容空洞陈旧,理论太深,缺乏实用性;加之学生专业素质和能力水平有限,这些教材的教学效果让人担忧。没有一套优秀教材的引导,学生的专业技能更无法提升,陈旧的知识无法使学生适应现实岗位工作。

3.实践教学的考核措施缺乏,考试质量不高。

实践考核因为设备、经验等问题,考核标准不过硬,考试质量不过关。如在一些上机考试过程中,由于机房数量有限,很难让学生隔一台机器坐一个人,增加了学生舞弊的可能。另外,一些机器上的操作结果是需要立即给出判断的,由于时间比较仓促,因此尺度不统一。加上为个别同学开调实验项目补考有一定的困难,很多教师在把握上把尽量让学生及格作为标准。因此在部分学生看来,实验考核无异于部分开卷考试,做得好坏都是要过的,降低学生对实验课的重视程度。

二、中职计算机教学改进措施

1.根据市场需求,坚持以就业为导向。

随着竞争加剧,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不断发生变化,因此计算机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市场需求变化,不断调整专业设置和教学计划制订,以培养应用型和职业性人才。在教学过程中增加一些学生比较感兴趣的专业课程,以便充分调动其学习积极性,促使他们掌握并应用所学知识。另外,计算机专业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注重教学内容的实用性,选择一些操作性强和实用性强的知识进行教学,突出对学生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不要过于追求知识的量而忽略知识的质。

2.以职业技能为中心,突出专业技能培养。

中职计算机教育发展与社会行业企业有密切联系,中职计算机专业教育是反映企业需求的教育,教学内容和课程内容必须符合企业对中职计算机人才的基本要求。在一般中小企业中,像计算机组装、维护与销售,中英文打字录入和网站设计制作等工作是中职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主要职业方向。因此进一步强调基本技能和核心技能教育,对学生以后就业和工作都有更好的发展。第一,要面向市场,了解和研究市场对中职计算机人才的岗位需求,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专业技术人才;第二,要大胆舍弃纯理论性课程,多开设以实践操作应用为主的实战型课程,以实践动手为主,更适应市场需求。

3.改革考试与评价方式,促进学生知识积累。

根据职业教育特点,在考试方式上,打破传统期末单独笔试的考试方法,采用理论基础闭卷和上机操作开卷相结合,加大平时作业、个性作品和各阶段(模块)上机操作考核的权重(合占4O%),调整总评成绩中理论与实际动手操作的比例为3:7。注重过程考核,增加平时考核次数,各实践操作模块在平时各单元模块结束时都要进行考核,实行各单元过关,有了各单元模块考核,到期末上机操作综合考核时就不成问题。另外,平时作业占10%,并增加个性创新作品占10%的权重,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潜能,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给学生更大的个性发展空间,使学生真正学到知识,真正掌握使用计算机的技能。考核评价还可通过岗位认证实现,保证学生毕业前有上岗证,充分体现职业教育特色。

总之,加强实践性教学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显得更重要,互联网时代社会需要的是应用型人才,学校必须适应网络社会的这种人才需求格局,将学生实践能力放在极其重要的位置。

参考文献:

[1]向如庆.强调技能培养 优化中职计算机教学[J].成功(教育),2012(10).

[2]高彩艳.中职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存在问题及对策[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3(10).

[3]沈燕.浅论高职计算机教学中动手能力的培养[J].成功(教育),2013(23).

篇5:现代大学计算机教学的现状及改进措施

(1)不重视计算机课程教学,更新较慢的实验室硬件设备。据相关资料报道,目前我国大部分大学教师均不够重视计算机课程教学。部分大学计算机教师认为,当代大学生从小就接触了计算机,对计算机知识的了解程度较高,而且大学生均已成年,很多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并不需要教师强调、讲解,学生们就能够理解。以上现象会对大学生产生不好的影响,也会使其不重视大学计算机教学。就实际情况而言,充分认识、了解计算机知识的大学生并不多,而且玩游戏、听音乐以及看电影才是大部分大学生日常使用计算机的主要用途。因此,大学计算机教师应增强对计算机教学的重视度。另外,有相关数据显示,很多大学计算机实验室的硬件设备较为落后,跟不上计算机的快速发展,而且大学计算机课程的课时相对较少,不能满足该门课程实际的教学需要。

(2)教师的教学方法过于陈旧、单一。由于我国教育部大力推广信息课程,因此部分条件较好的学校得到了率先开设计算机课程的机会,这部分学校的学生对计算机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然而没有开展计算机课程的学校则不能给予学生更多接触计算机的机会。所以学生在进入大学前,其计算机水平处于参差不齐的状态,若部分大学仍然采用过于陈旧、单一的计算机教材与教学手段,则会对大学生计算机能力的培养起到阻碍作用,并对计算机教学的预期效果产生不良影响。

(3)教材不符合大学计算机教学的发展。对于我国各高校中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计算机课程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我国教育部有着以下两个要求:①计算机课程应开设于大学公共基础课的范围内;②结合专业特点开展计算机教学。然而在现阶段, 我国仍有部分大学使用统一的计算机教学方法与教材,这些教材并不能针对学生的具体专业进行改变,不仅对培养大学生的.计算机能力起到阻碍作用,而且还会使大学计算机教学的发展产生影响。

篇6:现代大学计算机教学的现状及改进措施

柞水县营盘中学 姚军锋 711406 [内容摘要] 中学生物实验教学的现状分析及改进措施 [关键词] 生物学 实验教学 创新能力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1]。许多生物现象只有通过实验才能得到解释,生物体的结构必须通过实验才能得到认识,生物学的理论也是人们通过实验总结出来的。实验教学在生物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创新意识的基本途径。我们通过调查,发现生物实验教学实际状况是:学生动手能力不强、创新意识缺乏,对实验设计、方法、步骤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耐人寻味的是,一些学生对实验结果对答如流,实验操作却不尽如人意,而后者的培养正是实验课应完成的主要任务。造成以上状况的原因何在?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对这类现状的分析及改进措施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一.生物实验教学的现状分析

1.生物学科处境尴尬 实验教学更加薄弱

中学生物教学还没有引起社会、学校、学生和家长的足够重视,没能充分体现生物课程的价值。大部分地区生物学科没有被纳入中考,即使纳入中考,所占分值也只是象征性的。现任生物教师多数是半路出家或跨学科兼课,专任比例低,甚至还有“只要认字就能教生物”的说法,上与不上实验课都已无所谓,实验课有的学校几乎就是不上。另外除平时上课外,不布臵书面作业,月考、期中考试基本不考虑、期末考评也是不论考得好与不好,统一按“主科”的平均名次对“副科”教师进行奖惩,生物教师和生物学科的处境极其尴尬,导致生物实验教学薄弱。2.对生物实验教学的教育教学功能认识不足

传统的生物实验教学功利性强,为应试而教,为应试而学,甚至把“做”生物实验变成了老师“讲”实验、学生“听”实验和“背”实验,学生动手能力差,动手率低;学生实验操作不规范,成功率不高的现象较为普遍。做实验不如讲实验,讲实验不如背实验、画实验的现象依然严重,对生物实验教学的教育教学功能认识不足。学生只是简单地从识记中获取知识,学习毫无开创性可言;有的学生对于课堂曾观察过乃至自己动手做过的生物实验,在脑海里留下的仅是一片空白,毫无印象;有的学生靠死记硬背对付实验问题,往往“张冠李戴”;有的学生做实验时求应付,走过场,未曾动手,就已经按课本所述,先填好实验报告的“正确结论” „„

3.演示实验多,学生实验少,以验证性实验为主

生物实验教学有两大特点,其一,实验教学形式是以演示实验为主,其二,实验教学模式是以验证性实验为主。验证性实验教学模式是按“问题→原理→结论→实验证明”的程序教学的,这一教学方式又被称为操作模仿式,在生物实验教学中已运用多年,好处是利于学生掌握实验步骤,教师易管理,但其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主要有二点: 其一,动手与动脑环节的脱离。由于学生是按指定的步骤要求进行实验,而教师让学生思考的问题又是与实验过程无关,因此学生在动手实验时无需动脑思考,动脑时又无需动手。这种动手与动脑的分离使得能力的培养流于形式。动手能力的培养是实验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但这并不意味着动手时不需动脑。“不动脑”的记忆是机械记忆,同样“不动脑”的“动手”也仅是机械性操作而已,根本谈不上能力的培养。其二,学生在实验中被动成分大于主动。实验材料、实验用具的选择是教师事先安排好的,实验时间和实验步骤的实施是按教师指令进行的,学生做实验仅凭好动的天性,既没有时间、机会去思考或询问为什么要这样而不是那样,也不能去尝试。长此以往,将使学生养成不思进取、人云亦云的不良习性,不利于学生创新意识、求实、求真品格和科学精神的培养。4.强调实验技能的熟练化,重结果、轻实验过程

实验教学的重要意义是不言而喻的,但仍有相当一部分老师把实验课看成是理论课的补充,这在某些教师对实验教学目标定位中显得较明显。生物实验教学应当完成哪些目标对教师而言应当是非常明确的,但现实却不是这样。从这一目标定位结果看,实验教学仅被看做是一种辅助性教学,在知识和能力培养目标中,侧重于知识,在思维能力与动手能力的培养中,侧重于思维能力。这种把两者人为地割裂的目标定位造成目前实验教学状况——重实验结果、轻实验过程,重知识巩固、轻能力培养。实验操作过程被作为教学中的点缀,其实质是为理论课服务的。然而实验能力、实验方法、态度主要就体现在实验过程中。5.实验教学安排、管理不合理

班额过大是各地中小学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少则五十多人,多则六七十人。学生多,必然会增加组织教学的难度,降低实验教学的质量,也加重了老师的负担。加上学生的学习态度、认知能力参差不齐、课堂纪律观念淡薄,有的学生认为上实验课好玩,缺乏科学态度,有的学生认为升学不考,学习目的不明确,结果是一堂实验活动课下来,教师声嘶力竭、筋疲力尽不说,实验效果也是大打折扣。

6.生物实验教学评价手段的单一

实验教学评价在实验教学中是重要的反馈手段,它可以支配教师采用何种教学模式,制约着学生的实验动机、实验态度和实验策略,因此实验教学评价成为影响实验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目前,中学实验评价一般采取两种方式:一是书面形式,为了考核学生对实验结果或要证实的理论的掌握;二是操作观察,为了考核学生的实验技能。在调查中,我们发现书面形式的考核被多数教师认可,因为它简便、省时,但其局限性也是显而易见的,无论在形式上如何改进、在内容上如何调整,它都不能全面反映出学生的能力水平和实验态度、习惯,这就造成学生做与不做实验得到的评价差异不大,这种单一的考核极易养成学生投机取巧、不踏踏实实做实验的坏习惯;而实验操作评价往往是突击性的,为了应付上面检查,学生们反复机械地训练操作技能,很难谈到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以上各因素直接把生物实验教学逼入困境,使生物实验教学始终处于低效运行状态。二.中学生物实验教学的改进措施

1.加强对生物实验教学课的重视

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到在义务教育阶段生物学科与其他学科有着同等的重要性,是学生成长和发展所需的知识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全面发展为基础,培养学生科学素质为重点的实验教学目标 对实验课地位及其与理论课关系的认识应是摆脱实验教学困境的关键。学生在实验操作中会发现理论课上遇不到的问题,通过分析、反复尝试,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一解决问题的过程对学生而言是一种综合性、和谐性的发展过程,其中,科学实验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探索、创新能力均得到了发展,这些能力正是科学素质的核心。所以,实验课与理论课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学校应逐步完善生物实验室的建设、仪器设备和用具的配臵,保证实验教学经费的投入[2]。生物教师也应创造条件,就地取材、因陋就简地开设好生物实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2.改变教学手段

以往单向传输的操作模仿式教学,是同片面强调巩固知识、获取技能的实验教学目标相适应的。这种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独

立性、主体性、创造性发挥是有目共睹的。因此,要使实验课实现多重教学目标,就必须改革、完善现有的实验教学模式,实现四个方面的转变。

(1)、使学生积极参与到实验中来,变被动为主动。让学生参与实验的准备、实验课的管理、实验计划的制定。这样有利于加深学生对实验过程的了解、实验作用的理解,使学生变要我做实验为我要做实验,例如:在做“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的实验时,为了提高实验的效果先安排学生观看电视录像,让学生明确实验的目的和步骤,然后让课前培训的骨干学生,在每个小组里示范,其它学生观看,最后让每个学生分别操作,并由骨干学生对小组内的同学进行实验技能的考核,通过检查滴加碘液后颜色变化的清晰度给予评分,这样一分工,激发了同学们的操作的积极性,持之以恒,大大提高了每个同学的实验操作技能。

(2)、不应只重实验结果,更应看重实验过程。实验过程中,手、脑的结合可使学生在掌握知识、方法、技能的同时也得到态度、意识、能力的培养,即获得了综合性、协调性的发展。这是理论课替代不了的,也正因如此,我们应加强学生的实验操作环节。首先,时间上应确保这一环节的完成;同时,应鼓励学生自己尝试不同的实验方法或实验材料,如“观察叶片的结构”实验,除了教材介绍的用菠菜做实验材料外,可让学生带其他叶片做实验。当然,学生自己的尝试可能得到不正确的结果,但自己获得“为什么”的道理要比接受现成的“是什么”更有意义。成功的实验不一定是得到了正确结果,更重要的是参与和体验了探究过程。

(3)、教师应从监管者变为引导者。教师是指导者,指导学生的实验,解答学生在实验中遇到的困惑,而不是监督者,监督学生是否讲话、是否按规定的步骤操作、是否损坏了东西等。教师不要过多地干涉学生的实验操作,要放手,给学生自由,改变那种“一放就乱”的旧观念。学生在实验中可以互相帮助、讨论,甚至争论。

(4)、采用各种激励措施,让每位学生都进行实验操作。改变做不做实验都一样、做不好还不如不做的怪现象。教师在实验中或实验后提出一些与实验过程有关的问题让学生思考,从而使每一位学生都能体验一种动手实验的快乐。同时,应奖“勤”罚“懒”,褒奖“做”的、批评“看”的,形成一种“做”比“看”好,能独立地做、创新地做更好的实验氛围。

3.合理安排实验课,为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创造条件 变实验大班上课为小班。实验课实行小班上课是优化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保证。人数少可确保每个学生都能独立地参与实验,也使教师在有限的时间内指导更多的学生。那么在现有条件下采用小班上课是否可行呢?只要安排合理,完全是可行的。生物实验室闲臵是相当普遍的,增加几倍实验量是完全可以的,比较难处理的是时间的安排,可以与其他学科实验课穿插进行,如一个班的一个组上生物实验课,另一组上物理实验,或与自习课、练习课交替进行。这样对每个学生来说,课时量并没有增加,只是增加了实验室的利用率和教师的工作量

4.改革评价机制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教学评价也需加以改革,评价内容应兼顾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各个方面,使评价结果更为客观、公正、合理。在评价过程中,教师应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客观公正地评价每一个学生,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学生在个人品质学习与探究、交流与合作、情感、态度、价值观、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等诸方面的发展,从而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发现和发展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5.提高教师素质

教师是课程改革的参与者、实施者和推动者,教师队伍的发展和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最有力的保障[3]。然而,现在仍然有一些教师才用陈旧的教育理念,忙于备课、上课、批改作业等日常教学工作,忽视了系统学习、研究生物课标和生物教材。因此,教师除了加强对生物的系统学习和研究生物教材以外,还应加强对教育学、心理学理论的系统学习,积极参加学科培训,在持续学习中更新教育思想,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来指导教学,不断充实自己,更新知识,提高综合素质。

随着生物学科重要性的提升,初中生物实验教学应该结合学生的特点,采取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加大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同时应该改革评价机制,使评价结果更为客观、公正、合理。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使学生学习比较系统的生物基础知识,让学生更多地获得生物学基础知识和获取基本的实验技能,了解生物学发展的前景以激发学习生物学知识的学习热情,从而发展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参考文献:

1.中学生物实验教学的现状与对策研究.网络.3、陈庆红.生物课程标准及实验教材的实践反思.生物学通报.2005(9),23-25

篇7:现代大学计算机教学的现状及改进措施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现状分析及改进措施

张青云

摘要: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在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工作中有着重要的意义,作为教学工作的重点内容之一,教学设计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是很有帮助的。本文分析了小学课堂教学设计的现状,并针对性地提出相关的改进措施。关键字:小学数学

课堂

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主要内容包括教师对整个课堂教学从内容、方法、手段、活动等方面展开总体规划,以保证课堂教学的系统性和预设性。好的课堂教学设计并不一定会保证课上得好,但不好的课堂教学设计肯定取得不了好的教学效果。因而,分析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对于整个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现状分析

1、忽略学生主体地位

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小学数学教师总是坚持“我为中心”的思想理念,为了达到课堂目标而忽略学生在教学工作中的主体地位。教师为了将自己的课堂教学变得顺利,常常调用一切可以控制的元素来实现这一目标,忽略学生的重要性。这种教学设计思维方式实际上将学生当成教学的工具,完全不顾及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

2、教材信息过多堆积

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时需要对教材信息进行优化处理,这样才能保证小学生能够更好地学习数学。但是,当前一些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设计中没有安装相应的顺序展开教学工作,整个课堂给人的感觉就是无序、无结构化,只是把所选定的教材信息进行机械化的堆积。当堆积到一定程度后,对小学生数学学习的效率产生负面影响。

3、知识传授方式单一

一份好的教学材料应当是具备多方面信息的,而小学数学教材的知识信息仅仅停在书本上,即静态信息。而许多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设计只是对静态数学知识进行总结规划,教师的观点是只要在客厅上将书本中的知识给学生都讲到了就算完成任务了,对于书本以为的其他内容很少在意。这些做法具有很大的局限性,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二、小学数学客厅教学设计的改进措施

1、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

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在整个教育、教学活动中,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处理与外部世界及自我的关系时所体现出来的功能特征,其表现在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这就要求教师在实施课堂教学设计时,必须注重培养学生在具体的学习实践行为中的学习能力,认识到知识和情感表达对外在问题的解决作用。而学生的体验的历时性必须要给学生充分的实践。亲历性需要教师课堂设计的活动必须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体验的体认与验证性则强调设计的问题能够创造认知冲突,引发学生的思维思考,最终是为了激发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让学生在整个教学工作中的主体作用能充分体现出来。

2、对教材的创造性讲解

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创造性地讲解课堂教材,并领悟编者的意图,把握教学内容在教学体系中的作用。教师应该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注重数学知识的有序教学。引导学生对“先出现什么,在出现什么”这一过程的理解。在把握好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时,对相应的练习进行设计。以此保证所选择的教材具有针对性、层次性,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了解知识的形成、巩固与应用。教师应大胆使用创造性教材,打破章节顺序,合理优化教材结构。

例如:在进行“圆的认识”的教学时,对“同一圆中所有的半径都相等”这个知识点,我先指导学生发现:在同一个平面图形中,存在等长线段的包括正三角形、正方形、正五边形„„且等长的线段包括3条、4条、5条„„引导学生想象:将正多边形排成一排,顺序为正三角形站第1个,正方形站第2个,正五边形站第3个„„这样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平面图形之间的内在联系,帮助学生加强对圆的认识,使其对教材的理解更具有创造性。

3、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小学生需要在教师组织的学习实践活动中获得认知矛盾,得出数学问题并根据心理表象、概念和语言对数学知识进行内部表征,需要不断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过程中,除了重视知识的静态梳理外,还要关注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思维发展。

以“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知识点为例,教师需要创造教学情境,设计相关问题。如:“底面积乘高是否等于长方体体积”“底面积是否等于长乘宽”等,得出“底面积×高是否等于长方体的体积”到已知“长方体体积=长×宽×高”的逆向分析和推理求证的思维活动过程。学生能够轻松地融入底面积概念的学习。根据“长方体体积=长×宽×高”得到“底面积×高=长方体体积”的思维过程。教师转变教学方式后,会使得学生的学习活动过程转化为学生思维聚合和发散交错体现的过程。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师所设计的学习活动,还不能完全让学生形成有效的思维矛盾,只是一贯对知识进行了平铺直叙,缺乏创造性。由此看来,这两个基于不同出发点的课堂教学设计所得到的教学效果是大不相同的。

三、结语

综上所述,教师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设计过程中需尽可能地将数学知识传递给学生,不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实现这一教学目标,要求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对教材充分认识、理解,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全面考虑到学生在教学工作中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篇8:现代大学计算机教学的现状及改进措施

1 大学俄语教学的现状及问题

在我国, 国家对外语人才的需求往往同语言的人才培养模式、数量等紧密相连。随着我国的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 特别是改革开放后国际形势和外交方面的变化, 大学俄语教学遇到新的挑战和困难。虽然社会对外语人才需求增加, 但俄语需求市场萎缩, 俄语生呈递减趋势, 而学俄语的学生升入大学后, 对俄语学习有很多想法, 因为在考研及计算机学习上制约太多。学生轻俄语的理念使他们失去了学俄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也给老师组织教学带来困难。

除此之外, 大学俄语教学中, 教学方法和手段至今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由于受传统方法影响太深、过死, 使得教学方法单一, 课程设置欠合理, 图书资料缺乏。虽然2009年新出版了《大学俄语课程教学要求》强调“听”“说”能力, 但对多媒体利用如何, 还在摸索中。听力方面情况也许改进, 是否能上图文并茂?学生听说能力较差, 和大纲要求有距离。

教师在教学模式上, 一本书、一支粉笔状况还占主流, 以教师为中心组织教学, 所传授的内容仍然是围绕着四级考试而进行。而目前在校的大学生中, 相当—部分是按应试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在考场上还能应付, 但是, 应用学过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很差, 包括我们的教师。好多学生拿到了全国外语统一考试四级或六级证书, 伹在实际工作中和俄罗斯人交谈很多不和谐因素依然存在, 不能用俄语就简单的日常生活题材交谈。虽然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形势下及新战略构思中急需外语人才, 应该提高学生的外语水平, 达到大学俄语教学课程要求, 但是, 情况极不乐观。

更为突出的问题是社会对人才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 而因学生少, 我们在教学上的实际投入却很低。用人单位希望毕业生一进入工作岗位就能胜任工作, 能在工作中有较好的创新精神, 不断接受新知识。应该说, 培养合格人才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和能力, 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自已去猎取知识, 获得能力。然而, 目前高等教育的现实却受教学条件的限制。虽然许多高校都投入巨资建设了一些多媒体学习室, 但这些现代化的教学辅助手段没有完全运用到教学中去。

众所周知, 俄语在社会应用面较窄, 其针对的国家就是俄罗斯及少数运用俄语交流的国家, 但它有许多领域的知识值得借鉴, 况且又在新“丝绸之路”经济带上, 所以笔者学校应考虑地理优势, 重视大学俄语教学, 完成俄语教学课程要求。因此, 在新的机遇条件下, 大学俄语教学的立足点和取向仍然是努力实现大学俄语课程教学要求。

2 大学俄语教学方法和措施实施

为了使学生能够真正达到教学要求, 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 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2.1 认清形势, 树立工具思想

俄罗斯是我们的邻国, 而且是一个在诸多领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大国。学习他们的语言, 为了我们更多了解所要的科技信息, 向他们学习先进技术, 学以致用。因此, 教师应引导学生树立外语工具的思想, 利用优势, 获取必要信息, 并用于实践, 更好地为我国的经济建设服务。

2.2 提高和加强语言能力, 遵循语言学习规律

语窗是交际的工具。大学俄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俄语交际能力。美国语言学家乔姆斯基 (N.Chomsky) 认为, 人具有天生的习得语言的能力。由于人天生具有这种能力, 只要置身于语言环境中, 就能在短期内形成语言能力。另一位应用语言学家克拉申 (S.Krashen) 在其语言习得的理论中提到, 语言习得不同于语言学习。语言习得是在潜意识情形下自然的获得语言技能, 它是在大量的语言信息的刺激下, 通过语言的自然交际获得的。语言习得离不开语言输入, 因此在语言教学中, 主要的精力是为学生提供最佳的语言输入, 输入能够理解的、有趣的自然语言, 即口语。分析当前的大学俄语教学, 明显看到听说能力较弱, 而听、说、读、写、译5种语言技能在实践中的比重, 是听说约占一半以上。因此, 组织语言教学应遵循语言能力培养的—般规律[1]。

2.3 传统教学法和现代教学结合

提高大学外语教学质量, 必须改进教学方法, 根据时代要求, 采用相应的方法。通过教材即可得知, 诸多的外国教学法流派对我国外语教学产生了影响:如翻译法、直接法、听说法、视听法等。教学法流派很多, 但对我国外语教学影响较深、较持久的是传统翻译法和交际法。传统翻译法在我国外语教学中影响最大、时间最长。这种方法主要是发挥老师传统的角色作用, 大部分时间是老师讲, 学生听和记, 老师引导并控制整个教学过程, 传授知识, 纠正错误。用这种方法组织教学只是关注知识的传授, 很少让学生张口, 致使学生不善自由表达想法。交际法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并迅速发展, 这种方法以意念功能为主, 以学生活动为课堂中心, 以培养交际能力为教学目的。但它的弊端是学习语言缺乏系统性。而且对老师的要求很高。笔者认为, 在教学中应该把两种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先由老师传授语言基础知识, 然后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这些语言材料就一定的情景进行交际, 充分调动学生的大脑, 进行听、说、读、写4个方面的训练, 培养学生具有较高的阅读和翻译能力[2]。

2.4 利用现代化技术完善教学法

目前所有学校都投资修建了多媒体教室, 应该充分发挥语音实验室的作用, 就以视听课为例, 以图像+声音+文字的三维构架, 进行学习。由于图像以及图中人物的表情、手势、背景等, 可以提示学生, 触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大大提髙学生的听懂率。这种图像加声音的训练, 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教师的教学过程, 可以使原来很抽象的语音、词汇、和语法练习用更为生动活泼的方式来进行, 提高了语言学习的趣味性。

总之, 培养学生的外语交际能力是教学的终极目标。

参考文献

[1]大学俄语课程教学要求[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

篇9:现代大学计算机教学的现状及改进措施

【关键词】计算机基础 高职高专 案例教学 集中实训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2-0099-01

计算机基础课程是高职高专院校各专业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也是学习其它计算机相关课程的先导课。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并培养他们利用计算机技术来解决本专业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生以后走向工作岗位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的教学现状

1.1 计算机教学现状从目前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情况看,计算机课程既是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基础课,又是计算机专业的专业课。由于计算机的普及化,很多刚入校的新生就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计算机知识,尤其是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他们之中很多人都有良好的计算机基础,有的甚至对一些复杂计算机知识都有所了解和掌握,这为高职院校的计算机教学打下了良好基础。

1.2 计算机课程设计现状从计算机课程的设计现状来看,计算机课程的设计与计算机行业的发展相比,存在着一定的滞后性。很多高职院校的计算机课程设计在较长时间内都没有什么变动,课程的基本内容变动不大,如教授物理电路、Visual、Basic、C 语言等课程。而计算机行业的发展速度很快,在学校里教授的一些课程已经过时,而在生产实践中需要的知识和技术,在教学课程的设计中却没有体现。从而导致学生所学的知识与行业所需要的知识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另外,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的学生培养目标是不同的,本科院校培养学生更注重理论方面的培养,而高职院校更注重对学生技能方面的培养。但是一些高职院校在教学中对技能方面的课程设计不足,致使学生对相关的技能掌握不熟练。

1.3 计算机教学模式现状从高职院校目前的教学模式看,虽然有很多学校采用多媒体教学,但是却没有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一些教师在上课的时候,只是把原来的教案或者课本上的内容变成了PPT,而实质性的内容却没有改变,换汤不换药。在计算机教学中,由于理论性较强,单纯采用文字加几幅插图的教学模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当前的教学要求。这种教学方式不但不会提高教学质量,反而会使教师形成照本宣科的授课方式,无法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此外,与本科学校的学生相比,高职院校的学风也存在一些问题。高职院校中的不少学生本来就对学习不感兴趣,从高中迈入高职后,他们头脑中的“解放”思想比较严重,学风比较差。

由于以上种种原因,导致高职院校的学生对计算机学习缺乏兴趣,没有很好的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

二、计算机教学的改进措施

1、转变思想和目标

所谓先有伯乐而后有千里马,这就是说必须要有好的老师才能教出好的学生。由于计算机行业发展迅速,教师不能固守原有的知识,那样其原有的知识必然会跟不上形式的发展。教师也应当通过自学、培训等方式及时更新知识,并充分利用业余时间到行业企业锻炼,了解行业的最新动态,掌握行业发展的最新知识,从而能够将这些知识传授给学生,使学生能掌握最新的知识。教师之间应当多进行沟通和交流,通过教学研讨会、交流会等形式,不断学习新的教学方法,尤其是年轻教师可以通过这种方式能够很快掌握更好的教学方法。此外,学校应当制定积极的政策,给教授计算机课程的老师提供更多的培训交流以及顶岗实习的机会,使他们既能掌握更多先进的理论知识又能掌握更多的符合生产实践的技能知识,从而提高计算机的教学水平。

2、改进理论课堂教学方法

(1)转换教师的角色。教学应该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的主动建构。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特别是在学生学习不够主动时,给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去探究,然后进行交流和讨论,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同时也能极大地促进培养学生的成就感。

教师讲课要“精讲。”就是在学习内容上围绕当前和将来的使用精心选择,坚决舍弃那些现在用不到、将来也用不着的内容,突出“技术应用性”,不过分强调学科的“完整性”。具体来说,在教学过程中,要少而精地将知识点讲授清楚,多给学生思考问题的时间。尽量在课堂上与学生进行交流,允许学生在课堂上向教师提出问题,将问题引入课堂。

(3)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利用多媒体教学,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提前制作出多媒体课件。多媒体教学具有生动形象、趣味性强、内容丰富等特点,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思维能力、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计算机基础的内容在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学内容是很难用语言进行描述的,借助计算机进行辅助教学,再配合教师的讲解,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突出实践环节,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计算机基础课程作为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上机操作,不仅能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而且能使教师把握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学习中出现的问题。所以,一方面在教学中要保证上机实践课与理论课有合适的比例,计算机基础课程1:1的比例较为合适。另一方面在课程表安排上,尽量不要把理论课和实践课的时间排的间隔过长,否则学生等到上机课时容易忘记理论课所讲的内容,要趁热打铁。教师应高效利用每一节上机课,在课前对上机实验做出明确安排,明确每次实验的目的、任务、内容与要求等,课后要求学生写出上机实验报告,主要让学生掌握上机操作的步骤。例如在讲解WORD文字处理软件时,一些大家较熟悉的常用功能以上机练习为主,同时对一些既实用又不熟悉的高级功能及使用技巧,也要有计划的进行讲解,练习。如邮件合并功能,一般不会引人注意,但在实际应用中,如制作录取通知书或者邀请函等,这些信件的主文档相同,只是具体数据有所变化,教师在进行示范演示之后,让学生自己练习。并让学生利用这一功能给多个学生制作贺卡,加上一些艺术效果,得到自己满意的作品。公务员之家

总之,在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但是只要能充分认识这些问题并制定行之有效的改进措施,就能够改善教学现状,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刘海燕. 提高计算机教学方法浅探[J]. 学周刊,2013(7).

篇10: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现状及改进措施

【摘要】当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现状不容乐观,突出表现在课堂教学忽视学生的独立思考;课堂教学由“满堂灌”变成“满堂问”;课堂教学片面追求教学的形式化。现状成因是教师教学思想陈旧;应试教育的阴影作祟;教师考核与评价制度相对滞后。改善语文课堂教学现状,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增强教师课堂效益意识;关注生活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现状改进措施课堂教学是新课程改革最重要的阵地,课堂教学是否富有生机,关系着教学的成败。长期以来,传统教育影响下,人们把课堂教学主要限定在教师的教学活动范围内,忽视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使课堂低效甚至无效现象大量存在,虽然新课程已经实施了一段时间,但一些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的现象大量存在。于是出现了教师教得很辛苦,学生学得很痛苦的局面,而学生的潜能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没有获得有效的发展,教学过程中少慢差费的低效现象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为此,本文试对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现状、原因加以分析,并提出一些解决问题的建议。

一、当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现状

目前,初中语文教学现状不容乐观,很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仍沿袭“一本书、一言堂、一锅煮”的传统教育教学模式,将备课当成“抄教案”,将上课当成“演教案”,将学生当成灌输知识的“容器”。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随处可见――老师讲,学生听,老师问,学生答,加上机械重复式抄抄写写,以及为应付考试而做的大量练习,忽视了学生主体的能动性、自主性、自为性,使课堂缺乏活力,教学效果欠佳,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课堂教学忽视学生的独立思考。

新课改实施的过程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一个问题下来就发动学生“讨论”,你一言,他一语,十分热闹,其中有些环节学生缺乏深入的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究,结果只能是浮于表面形式主义的作“秀”,不少“热闹”和“活跃”是以扼制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和自主探究的能力为代价的,久而久之,学生的依赖性增强,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和自主探究的能力被扼杀。

2.课堂教学由“满堂灌”变成“满堂问”。

过去的语文课堂教学没有把学生当作是一个个充满活力的丰富多彩的生命个体,而把他们当作是有待修剪的“花草”、等待灌装的空瓶和需要加工的“器物”,于是出现了另一种现象:浅而无聊的讨论和言说充斥课堂,课堂教学从“满堂灌”变成了“满堂说”、“满堂问”。课堂教学 “滑向读者(学生)的独白篡位”,“无节制地放纵学生的‘你的理解’‘你的理由’‘你的生命体验’‘你的看法’” 从表面上看,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他们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课堂气氛活跃热闹,热闹过后,我们却感到空虚。

3.课堂教学片面追求教学的形式化。

没有把课堂教学目标真正定位在学生的发展上,缺乏对学生思维广度、思维深度、思维力度、思维效度的训练,而一味追求课堂教学的表面形式,在“方法时尚化、手段媒体化、结构模式化、过程程式化、教授表演化”上大做文章,形成表面上课堂教学研究轰轰烈烈,实质上课堂教学效果空空洞洞的局面。

二、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现状成因分析

1.教师教学思想陈旧。

部分教师不思进取,放松了学习,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差,穿新鞋走老路,机械训练,忽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要求学生死记硬背。

2.应试教育的阴影作祟。

长期以来,由于应试教育指挥棒的影响,教师习惯于应试教育的课堂教学模式,只按照考试的要求进行教学,考什么就教什么、练什么;怎么考就怎么教、怎么练。甚至有部分自认为教书应考有法的教师将教材中的阅读课文弃之不教,理由是考试根本不会考这些内容。

3.教师考核与评价制度相对滞后。

将评优晋级与学生考试分数挂钩,导致教师急功近利,唯分数是从,课堂教学面面俱到,知识教得死,生怕哪个内客没讲到,学生考试时丢分。面对当前初中语文教学不容乐观的现状,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三、改善语文课堂教学现状的对策

1.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

学生学习内驱力的激发光靠说教是不够的,兴趣是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内部动力,是学生积极认识事物,积极参与活动的一种心理趋向。兴趣越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越高,掌握知识就越快。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运用恰当有趣的例子,活跃课堂气氛,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培育学生的学习需求心理,使学生自觉地将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这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条件。教师可以通过精心设计导语、精心设计启发性问题、利用课本插图等手段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可以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创设教学情境,从而达到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目的。

2.增强教师课堂效益意识。

实现课堂效益的基本保障在于以学定教。增强课堂效益意识,要求教师要制定科学的、合理的、可行的教学目标,选择适当的、可行的、有效的教学方式。教师要以学生如何有效获取知识,提高能力的标准来进行课堂教学。课堂设计要有助于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有助于学生有效内化知识与信息,要重视学法的指导,在教学中恰当地渗透中考的信息,拓宽教学的内容。

3.关注生活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篇11:现代大学计算机教学的现状及改进措施

当前独立学院生产实习教学现状及改进措施-以城市规划专业为例

生产实习是高校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至关重要的环节.通过生产实习能提高教学质量及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和竞争力的提高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本文主要从独立学院的实习教学实践出发,分析了当前独立学院实习教学的现状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结合实际情况分析了出现此类问题的原因,就切实提高独立学院实习教学质量提出了具体的改进措施,希望能够给独立学院的实习教学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

作 者:罗红安 曹志立 马成松 作者单位:长江大学城市建设学院,湖北,荆州,434D23刊 名:科技信息英文刊名: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年,卷(期):2009“”(23)分类号:G64关键词:生产实习实践教学 独立学院 改进措施

篇12:大学体育教学现状及改革措施论文

因此,高校体育教师要紧跟新课改的步伐,更新教育观念,在体育教学中逐步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高校体育教学现状分析。

第一,观念落后。

在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下,高校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只注重体育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很大程度上忽视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没有充分尊重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导致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不高。此外,部分高校体育教师仍然认为体育教学就是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没有在体育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忽视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导致高校体育教学无法实现“育人”的教学目标[1].第二,方法落后。在传统的高校体育教学中,教师一般在给学生讲解相应的体育理论知识,或者给学生传授体育技术时,采取的方法一般是自己演示一遍,然后要求学生模仿。这样的体育教学无法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也无法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此外,大部分高校体育教师仍旧采用“一刀切”的教学方法,不仅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还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第三,内容陈旧。在传统的高校体育教学中,由于受教学条件的影响,很多高校不能开展游泳、网球等学生喜爱的体育课程,只设传统的一些田径、体操等课程,这就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目前,虽然很多高校都在用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的《高校体育与健康教程》这本教材,但在实际的教学中,很多教师没有合理利用这本教材,不会根据这本教材来组织教学活动,导致教学活动的有效性不高。

二、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措施。

(一)更新教学观念。

为了进一步提高高校体育教学的有效性,高校体育教师应解放思想,不断更新教学观念。首先,教师应树立“全面发展”的教学观念,逐渐突破以竞技为主的高校体育教学模式,采用多元的方式进行教学。教学时不但要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还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其次,教师应该树立“终身学习”的教学观念,在教学中应把“终身学习”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给学生提供更多自主学习、探究的机会,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体育教学活动中[2].此外,教师还要培养学生锻炼身体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以后的健康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最后,高校体育教师应树立“素质教育”的教学观念,把素质教育融入高校体育教学中,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培养复合型人才,进而提高高校体育教学的人才培养质量。

(二)更新教学方法。

高校体育教师要尽快转变以教师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的教学方式,不断丰富教学方法。

首先,高校教师要转变灌输式的体育教学方法,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体育教学活动的参与度。其次,在体育课堂中,教师应充分发挥自身引导作用,进行了体育知识和技能的讲解后,给学生更多自主选择、自主尝试、自主训练的机会。比如,在球类的教学时,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如篮球组、羽毛球组等,让每个小组的学生自主练习。这样一来,不仅可凸显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且有利于培养学生对体育教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体育技能的能力。最后,高校体育教师要充分利用体育游戏对学生进行教学。比如,在篮球课上,教师可以利用一人运两球、活动篮筐、投篮普级等游戏来把篮球技术游戏化,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篮球的兴趣,而且可以加深学生对篮球技术的印象。

(三)更新教学内容。

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将《大学体育与健康教程》充分利用起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生培养目标合理选择教学内容,以实现理想的高校体育教学目标。与此同时,高校体育教师应该选择一些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进行教学,提高体育教学的实用性。此外,高校还应加大体育教学的资金投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体育练习场地和体育器材。

总之,随着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对高校体育教学培养人才的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体育教学不再是单一地锻炼学生的身体,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帮助学生养成终身锻炼的良好习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因此,高校体育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在体育教学中渗透素质教育,提高高校体育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上一篇:成长的故事高二作文下一篇:中外劳务合作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