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庾南教学法学习总结

2024-04-15

李庾南教学法学习总结(共4篇)

篇1:李庾南教学法学习总结

所谓“自主学习”, 是通过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兴趣, 逐步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主动性, 使之不仅会学习, 而且爱学习, 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在这个学习过程中使学生的科学素质全面提高, 个性得到充分发展。

理科“自主学习”的实质是在课堂教学中不仅着眼于当前知识理解和技能的训练, 而且注重能力的培养和未来的发展。自主学习除能让学生理解课程标准规定的知识技能外, 还应让学生具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主动发展精神、自我完善意识, 成为能够主动地、创造性地进行认识的实践的主体。这正是素质教育所要求的。

二、初中理科“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基本结构和特征

1. 初中理科“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基本结构。

(1) 指导预习、讨论交流。课前给学生布置预习, 让学生有目的地看书, 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在课堂上共同讨论, 让学生积极思考, 充分发展自己的见解。

(2) 定向思维、实验探究。选择核心问题让学生进行探究, 在探究活动中提出问题, 生成假设, 设计实验, 进行实验, 分析和论证, 评估、交流等过程, 创造机会让学生动脑、动手, 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科学态度和探索精神。

(3) 导学导议、归纳新知。在实验探究的基础上, 抓住重点、难点引导学生思考, 开展讨论, 最后由学生自己归纳总结, 掌握重点。

(4) 巩固应用、反思质疑。设计跟学生联系较密切的问题、练习等, 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从中引起对知识的反思, 提出质疑。

(5) 课外延伸、自主发展。通过解决生活实际中的问题、做课外实验, 以期获得对理科学习的不同经历和体验。

这只是一般的结构, 教师在具体教学中应结合教材和学生实际灵活运用。

2. 初中理科“自主学习”的显著特征。

(1) 自主性特征。它是“自主学习”的显著特征之一, 学生不再是知识的接收器, 而是进行自主性的探究, 学生能够按自己的方式学习理科知识, 体会理科原理并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学习活动的自主性, 是理科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落实的重要标志。

(2) 民主性特征。在“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中, 师生之间的关系是民主的、和谐的, 教师不再是报告者, 只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 学生能够发表自己的见解, 同学之间、师生之间讨论、甚至争论, 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

(3) 过程性特征。“自主学习”的理科课堂教学特别重视学习和探究的过程, 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

(4) 应用性特征。新课标把知识的应用和学习提到同样重要的地位, 选取学生周围熟悉的事例理解理科概念、建立理科模型;从生活中发现问题, 运用理科知识去解决它, 让学生感到理科知识真正有用。

(5) 创新性特征。“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中, 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自我, 个性具有鲜明特征, 每个学生都是探究的主体, 具有创新精神。每个学生对所要学习的内容都有不同的理解和体验, 思维具有独特和创新性。

三、开展“自主学习”教学改革的基本策略

1. 教师转变教育思想, 更新教学观念是实现“自主学习”的关键。

转变教育思想, 要求教师由“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 由教学的主体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帮助者和参与者, 即教师必须确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

更新教学观念, 首先教师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学生在一定条件下对客观事物的反映过程, 是一个主体的构建过程。知识不同于实物, 可以由教师简单地传递给学生, 例如公式、规律, 必须由学生自己来构建, 并纳入自己已有的知识结构中, 别人是无法代替的, 因此教师应该摒弃过去那种把学生看作知识的接收器, 忽视学生个性差异的学生观, 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其次是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教师要平等地看待每一个学生, 尊重每个学生的人格, 相信每个学生都能做得更好, 在学识上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已不再是传统的“一桶水”和“一杯水”的关系了, 而是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明白学生也有自己的专长, 真正做到教学相长。

2. 加强理科教学的实践性是实施“自主学习”的途径。

理科是一门实践科学, 重视和改进实践教学是落实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随着教学条件的不断改善, 应当改变过去那种讲实验的状况, 积极地创造条件采用“边讲边实验”等形式代替“独角戏”式的实验模式, 把总结性实验、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究性实验, 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的形式, 让学生动手、动脑探索知识, 品尝成功的喜悦。

理科教学的实践性还体现在理科概念的形成、理科模型的建立及理科习题的设计都应取材于学生熟悉的事物, 在学生有充分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概括、归纳形成理性思维, 让学生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中形成实践能力。

3. 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动机和兴趣是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核心。

学生的学习是由动机激起和推动的, 它直接影响到自主学习的水平、进程和效果。学习兴趣是内部动机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 是推动、激励学习的最有效的动力, 因此要培养学生自主探求的意识、主动发展的精神, 必须把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动机和兴趣放在首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 教师首先应了解青少年一般心理特点, 多和学生进行情感交流, 做到“亲其师, 信其道”。其次要让学生学会正确的学习方法, 在学习中能抓住重点, 尽快掌握理科的思维方式, 进入理科的“境地”。再次让学生在探索新知识过程中品尝成功的喜悦, 培养学习理科的兴趣。最后让学生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理科的实用性, 培养学好理科的动机。

4. 讨论、质疑是“自主学习”的基本方法之一。

要解决过去模式中那种单纯灌输、严重束缚学生身心发展的状况, 还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和时间, 解放学生的双眼去观察, 解放学生的双手去实验, 解放学生的大脑去思考, 解放学生的嘴巴去讨论交流, 解放学生的身心去自我实现, 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总之, 在理科教学中教师要提倡“自主学习”, 让学生从被动变为主动,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使理科教学不仅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 而且重视对学生终身学习愿望、科学探究能力、创新意识与科学精神的培养, 从而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质。

摘要:为了在理科教学中真正落实新课标, 全面推进和实施素质教育, 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长垣一中初中部理科教研组对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了改革, 普遍采用了“学生自主学习教学法”, 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并且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教学模式和理论体系。

篇2:李庾南:在学习中享受生命

李庾南老师就是这样的一位优秀教师。

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距今近30年的时间里,李庾南老师倾情中学数学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历经“学生数学自学能力及其培养”、“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优化学习过程,改善教学结构”、“学程导进技艺研究”、“主体性教育实验研究”五个阶段的艰辛耕耘,创建了属于她独特教学风格与个性的中学数学教育的操作范型和教学思想,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她在从教50年(同时任班主任50年)的漫长岁月中,从一位普通教师成长为中学数学教育的名师以至终成卓有建树的教育家。于功成名就之际,她并不选择激流勇退,仍然在她始终未曾离开的学校——启秀中学做着班主任,做着数学教师。我一直钦佩于她的矢志追求和不泯活力,对她钟爱课堂、挚爱学生、热爱教育充满由衷的敬意。

考察李庾南老师五个阶段的求索,不难发现她始终把着眼点和着力点放在学生自主学习上。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课堂教学使她逐渐积累起一种宝贵的经验和认识,那就是倘没有学生主动地、积极地投入学习,倘没有学生学习意识和学习能力的培养与发展,要真正学好数学几乎是不可能的;那种完全来自教师的知识讯息和教学指令,那种单向传输的教学模式,哪怕教师再有极为渊博的学科知识,极为负责的讲授态度,极为迫切的教学情感倾向,如果不能与学生自主的学习相结合,不能将教程转化为学程,不能激活学生的学习心理“跃动”,那么,要想完成教与学的任务,只能是一厢情愿的好意和高耗低效的疲劳。

李庾南老师的探索,真正深入到教育本质——学生的发展。她从学生学习的方式、流程这些外在的因素,一步步掘进到学生学习的内在因素,她把它归纳为一个核心概念,学力。在她看来,学力是人认识世界和自身、促进人持续发展的原动力,是学习效果和教育质量的重要体现。要创新、实践、生存、发展,适应社会进步和时代变化,成为生活和建设的主人,没有强健的学力是不成的。特别是学习型社会的到来,终身学习与终身教育已经是时代的要求,学力作为人的适应并创造社会与时代的基础动力,已经越来越广泛地呈现出重要作用和发展强势,因此,培养和发展学力,应该是教育责无旁贷的任务。

李庾南老师在她半个世纪的教学实践中,从关注学生的数学学习到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数学学习以至一切学习的学力,付出了艰辛的劳动,积累了切切实实的经验和感悟。在她诸多的认识中,我注意到她并不是从单纯的认知出发,一味地关注公式、逻辑推导等等科学性、技术性要素,而是同样十分重视情意在学力形成与发展中的地位。她说:“有了良好的情感,就会感到学习是十分有趣的,不觉得学习是一种负担、一种苦役,而是一种需要,一种享受,从而实现快乐学习,在学习中享受生命。”这样朴素而深刻的表述,读来真使人产生“心有戚戚焉”的共鸣。

一个好教师,除了有许多衡量的尺度外,能不能上好课,使每堂课对学生学力形成并发展有切实促进,应该是最重要的衡量尺度。李庾南老师的课已经在全国各地产生了良好的、广泛的影响。课堂凝结着李庾南老师的教育辛劳和实践智慧,也折射着她对学习与学力的深刻认识与艰难探索。而此时我们透过李庾南老师的成长足迹,可以从中体悟到李庾南老师的为人与精神、治教与治学,我相信这些对于各地年轻教师的借鉴启迪作用将是切近又切实的。

篇3:李庾南教学法学习总结

一、备战——课前武装、适当准备

传统课堂教学过分关注知识的接受和技能的训练, 从根本上失去了对人的生命存在及其发展的整体关怀, 从而使学生成为被“肢解”的人, 甚至是被“窒息”的人。现在的课堂正因为教学思想及教育方式的改变而逐渐灵动起来, 更多关注了学生自身的发展和需求。

多媒体手段的运用大大激发了学生探索自然的兴趣。瞧!学生听得多专注、看得多入神, 仿佛各种奇特的生物变异就发生在他们周围。此时学生通过视觉、听觉对变异有了自己的理解, 产生初步的了解。

多媒体进入课堂, 一改过去“一本书+一张嘴+一支粉笔”的单调的教学模式, 充分调动了学生的视听感觉, 学生兴趣浓厚, 学习投入。没有学习兴趣, 学生不会积极提出问题、积极回答问题;兴趣是学习的动力, 有了兴趣, 就会学而不厌。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对“生物的变异”有了新的认识, 深刻地记住了这些内容, 从而为科学解释变异的本质埋下伏笔。

二、合作——小组合作、协同表现

协作小组内的同学开始合作, 共同从基因突变的一个典型的病例——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入手。通过大家讨论后, 以一个学生讲解, 老师补充的方式将这个病例分析透彻, 自然地引出基因突变的一种情况。从这个情况入手, 提出问题:还有其他的情况吗?引发学生思考, 进而利用课前做好的两个flash, 演示其他的两种情况。这样就水到渠成, 推出了基因突变的概念。接下来的时间就留给学生, 教师提出三个问题, 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解决这三个问题。小组合作学习时应注意小组成员间的对等性, 要有共同的活动和相互交往的技能和意识。总之, 只要搭配得好, 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一定会事半功倍。有了这样的合作平台, 就发挥了小组合作的优势, 小组活动才能生动有效地开展下去。

三、互评——展示成果, 交互评价

学生是课程的主体, 也是课程的评价对象。利用多媒体进行评价, 从更多的层面肯定活动中的体验和感受, 激发每一个学生的创新意识, 使学生在其他领域的社会实践与团队合作中的价值达到最大化, 从而使学生的竞争意识与合作精神得到协调发展。

四、小结——并非结束的小结

“人类对生物变异的认识已经深入到了分子水平, 我们有理由相信有一天人类可以驾驭基因, 造出生命奇迹, 这对于人类是好事还是坏事呢?下面一起讨论两个话题:第一, 如果给你二十只金鱼, 利用今天学习的知识进行基因突变的研究, 你如何设计实验方案?把你的想法和大家一起交流。第二, 人类在认识基因之后还可以有哪些突破?”

课堂小结并不是一节课的结束, 而是一堂课的延申。课堂的40分钟只是学生学习过程的一小部分, 是浓缩的过程。真正的学习研究是在课外进行的, 研究生物的变异给学生提供了这样一个空间。从这一点看, 应充分利用多媒体等各种学习资源, 把课堂延申到课外, 让学生在体验中活动, 在活动中表现, 在表现中丰富学识, 提高能力。

五、要求——合作学习的目的

学会研读, 学会批注。研读是合作学习的基础, 是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 小组合作学习首先要让学生学会研读课本, 研读问题, 研读搜集到的有关资料, 并能在研读的过程中将自己的认识与理解圈划、批注在相应的地方, 以备交流。

学会概括, 学会联系。即要求对研读过的材料既能从整体上把握主要内容, 又能抓住要点和问题, 然后能用简练、精彩的语言进行概括总结, 为组内或组际交流做好准备。概括总结时, 要注意联系有关资料, 联系生活实际, 要学会整合已有的学习经验、方法和技能。

学会表达, 学会研讨。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与见解, 与同伴相互交流研讨问题, 既是人与人交流、互动的基础, 又是个人素质与能力的主要标志。所以, 小组合作学习中要求每个成员的表达要声音洪亮, 语言流畅, 清楚简练, 要勇于就自己的见解与同伴、同学、老师交流、探讨, 以求达成共识。

学会倾听, 学会评赏。善于倾听是一种良好的学习品质, 也是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基础。所以, 要让学生学会倾听老师的讲解、要求、问题、评析, 倾听小组的分工要求和同学的发言交流。同时, 要学会客观地评赏同学发言的内容与技巧, 取长补短, 不断提高。

学会质疑, 学会答辩。在小组合作学习交流中学会质疑, 敢于质疑是良好思维品质的表现, 要敢于向同学质疑, 向老师质疑, 向课本质疑, 向专家质疑。还要学会面对质疑善于答辩, 善于自圆其说, 要使学生的思维在不断的相互碰撞中迸发出智慧的火花。

现在我们仍主要以学习成绩来评价合作学习对学生的影响, 而实际上, 学生的创造能力以及一些远期的效果都无法通过分数反映。合作学习作为一种创造性的教学方法, 它的评价标准应与传统教学有所区别, 这是我们今后在实践中应继续深入探讨的问题。

参考文献

[1]马兰.合作学习的价值内涵[J].课程·教材·教法.2004 (24) .

篇4:李庾南教学法学习总结

一、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是指在教学目标的宏观调控下, 在教师的指导下, 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法, 最终完成学习任务的学习模式。

例如, 在“日历中的方程”这一课中, 学生已经充分理解了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并掌握了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对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的关键:找等量关系也有了一定了解。所以, 在教学本节课时, 我先提出了适合学生实际的学习目标和任务。

1. 自学目标和任务

a.观察手中的日历, 找出一个竖列和横列上相邻的3个数之间的数量关系。

b.如果设其中的一个数为x, 那么其他两个数怎样表示?

c.你认为怎样设未知数较合理, 为什么?

d.根据你设的未知数, 列方程进行求解。

2. 合作学习的目标和任务

a.如果孙颖说出的和是75, 你认为可能吗?为什么?

b.如果孙颖说出的和是21, 你认为可能吗?为什么?

以上的目标和任务将本课的难点合理进行了分解, 让学生在交流互动的过程中, 提高了逻辑思维能力, 激发了主动合作的意识。

二、归纳总结

新课标要求:“课堂教学不再是教师会教, 而是学生会学”, 也就是学生会思考, 会归纳, 会总结。因此,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主动、自觉地归纳、总结知识的规律和学习数学的方法。

例如, 在“日历中的方程”这一节课中, 在学生对本课知识的形成过程有了一定了解的情况下, 我又设计了以下游戏, 让学生对已有的知识经验加以总结和整理, 从而达到知识内化的目的。

1. 每人准备一个日历, 在同一竖列上找出相邻的4个数, 两个人为一组, 分别把自己能圈的4个数的和告诉同伴, 由同伴求出这4个数。

2. 在上述题目中, 当同伴圈出的数是“2×2”、“H型”、“M型”时, 这4个数有什么关系?

通过做游戏, 让学生归纳、总结出日历中的规律, 并进一步认识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是找等量关系, 从而使学生掌握数学思想方法, 学会建立数学模型, 并养成归纳和总结的习惯。

三、应用拓展

应用拓展这一环节是课堂教学的重点环节,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分层教学, 使每个学生都能有所收获, 有所提高。

例如, 在“日历中的方程”这一课中, 当学生通过以上两个环节的学习, 掌握了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思维模式后, 紧接着就要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直接应用。我分层设计了以下问题:

基础层次:1.小明假期外出旅行一周, 这一周各天的日期之和是84, 问小明是几号回家的?

能力层次:2.有一些卡片, 分别标有数字6、1 2、18、24……小明拿了其中的3张卡片, 后一张卡片上的数比前一张卡片上的数大6, 且卡片上的数字之和为342.

(1) 小明拿到了哪3张卡片?

(2) 存不存在这样的3张卡片, 相邻且3张卡片上的数字之和是86?

上一篇:内镜室质量管理标准与措施下一篇: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原文及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