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部关于贯彻实施《基层法律服务所管理办法》和《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管理办法》若干问题的意见

2024-05-05

司法部关于贯彻实施《基层法律服务所管理办法》和《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管理办法》若干问题的意见(共8篇)

篇1:司法部关于贯彻实施《基层法律服务所管理办法》和《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管理办法》若干问题的意见

司法部关于贯彻实施《基层法律服务所管理办法》和《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管理办法》若干

问题的意见

(2000年6月7日司发通[2000]066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司法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司法局:

司法部于2000年3月31日发布《基层法律服务所管理办法》(司法部令第59号)和《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管理办法》(司法部令第60号),这是发展、完善基层法律服务制度的重大举措,标志着基层法律服务工作将由此步入规范化、制度化的发展轨道。为了更好地贯彻实施两个规章,现就有关问题提出如下意见:

一、要充分认识两个规章的重要意义,提高贯彻执行的自觉性

基层法律服务工作在改革开放中产生并逐步发展壮大,现已成为我国法律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强化基层司法行政工作的一支重要力量,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中发挥了显著的作用。基层法律服务工作历经十多年的发展和改革,在组织模式、运行机制、队伍建设、管理体制和执业环境等各个方面发生了很大变化,1987年制定的《关于乡镇法律服务所的暂行规定》已无法适应需要。随着依法行政方针的确立以及《行政处罚法》和《行政复议法》的颁布实施,司法行政机关对基层法律服务工作的管理必须实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尤其是在面临地方政府机构改革的新形势下,迫切需要通过建章立制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对基层法律服务工作的管理,强化司法行政机关特别是县级司法行政机关的管理职能。因此,两个规章的出台,适应了基层法律服务制度建设的需要,标志着基层法律服务工作将由此步入规范化、制度化发展的轨道。两个规章的实施,必将有利于提高各级司法行政机关对基层法律服务工作的管理水平。通过贯彻落实规章,逐步理顺内外关系,实现机构设置规范,队伍素质提高,管理监督加强,从而推动基层法律服务工作稳步、健康发展。

各级司法行政机关和广大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要充分认识两个规章发布实施的重要意义,认真学习领会两个规章的内容和实质,不断增强贯彻执行的自觉性。各级司法行政机关特别是基层工作管理部门以及广大基层法律服务所,要集中时间认真学习两个规章。各地可以编发有关辅导资料,举办专题培训班,同时加强宣传工作,把两个规章的学习、宣传不断引向深入。在此基础上,各地应按照我部总体部署,结合当地实际,认真研究制定贯彻实施两个规章的具体方案和步骤,把实施两个规章、全面规范和强化对基层法律服务工作的管理,作为今年落实司法行政工作“基础年”和今后加强基层司法行政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抓紧抓实,力求实效。

二、要全面、正确理解和实施两个规章确立的新的管理制度

两个新的规章比较全面地规定了对基层法律服务机构和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实施规范、有效管理的各项制度和举措。新规章是在全面总结十多年来基层法律服务工作及其管理体制改革发展成果,特别是机构、人员管理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本着既强化管理、严格规范,又切合实际、便于操作的原则,对原有的管理制度作了较大的调整、充实和完善,许多新的规定填补了制度建设方面的空白,具有较强的针对性、规范化和前瞻性。因此,各地在学习、宣传、贯彻两个规章的过程中,要全面、准确地理解和把握两个规章确立的新的管理制度的内容实质和实施要求,确保两个规章全面、正确、顺利地实施。

(一)正确理解和实施关于基层法律服务机构性质和体制的规定。部59号令根据国家发展社会-1-

中介服务组织的要求,结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的本质属性和发展实际,规定基层法律服务所是事业性质的法律服务组织,承担面向基层提供法律服务和协助开展基层司法行政工作的职能,依法自主执业,按事业法人体制进行管理和运作,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由司法行政机关对其实施行政管理和业务指导。这样规定,既明确了基层法律服务所的基本属性和发展方向,也照顾到了目前各地基层法律服务所各种体制并存的实际,同时划清了基层法律服务所与其他法律服务组织、基层司法所以及民办非企业单位的界限,对于保障基层法律服务机构的稳定和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要全面实施这一规定还可能受到许多因素制约,不少地方的法律服务所受客观条件限制不得不与司法所“合署办公”,个别地方因对法律服务所性质有误解已发生将其作为基层政府非列编机构予以撤销的情况。因此,各地在实施新规章中,要大力宣传基层法律服务机构的性质、地位和职能作用,争取基层政府的理解和支持,在保持机构基本稳定的前提下,按新规章要求逐步调整理顺基层法律服务机构的体制和机制,有条件的要实现与基层司法所的分设,可以争取事业列编,创造条件逐步实现基层法律服务机构性质、体制和机制的规范和统一。

(二)正确理解和实施关于基层法律服务所组建、设置和布局的规定。部59号令明确规定基层法律服务所应以农村乡镇和城市街道行政区划为单位设立,只能由县级司法行政机关或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组建,行业主管部门、社团组织、企业事业单位不得发起组建,也不允许个人以自愿组合方式发起组建,同时对城市街道法律服务所的设置作出更为严格的限制。这样规定,主要是为解决部分地方特别是城市建所过多、过滥的问题,从而更好地坚持基层法律服务工作的立身之本和职能优势,合理调整基层法律服务组织在我国法律服务体系中的地位和布局,维护法律服务行业整体秩序。贯彻实施这一规定,需要各地对现有基层法律服务机构的隶属、设置和布局进行清理和调整。因此,地方各级司法行政机关要提高认识,顾全大局,统一步调,依照新规章要求和本意见部署,利用对基层法律服务机构重新办理审核登记的时机,对现有机构、特别是城市街道所的设置、布局进行清理、调整和改造,重点解决不依托街道(乡镇)设立的省、地“直管所”以及“部门办所”、“社会办所”的问题,实现基层法律服务机构组建、设置和布局的规范化、合理化。

(三)正确理解和实施关于司法行政机关管理基层法律服务机构及其从业人员的制度规定。两个规章全面确立了司法行政机关对基层法律服务机构及其从业人员实施管理的各项制度,主要包括:机构设立(变更、注销)核准登记、年度检查、日常监督和违纪处罚制度,从业人员执业资格考试(考核)、执业登记、年度注册、日常监督和违纪处罚制度,初步形成较完整配套的管理体制和机制。同时还明确规定了基层法律服务所内部管理、加强自律的制度和机制。这些制度的建立和实施,要求各级司法行政机关切实转变观念和职能,改革职能配置和管理方式,健全管理制度和机制,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同时也要妥善处理好与管理对象之间、与基层政府之间以及各管理层级之间的关系。在建立实施新的管理制度的同时,要尊重法律服务所的自主权,引导和保障它们建立健全自我管理的机制,加强自律,增强活力;要加强指导和协调,调动和保护基层政府扶持法律服务所工作的积极性,防止出现司法行政部门唱独角戏的现象;各级司法行政机关的管理权限和职责,要因地制宜,合理配置,特别是要强化地、县级司法行政机关的管理职能,保证日常的管理、监督落到实处。

(四)正确理解和实施关于行政处罚和所内处分的有关规定。对违反执业纪律和管理制度的基层法律服务所和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给予行政处罚,是司法行政机关实施有效管理的重要内容。基于《行政处罚法》的限制,两个规章只设定司法行政机关可以实施“警告”、“罚款”以及“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没收违法所得”的处罚种类。为弥补行政处罚手段的不足,两规章分别从管理、自律的角度制定了一些举措予以补充。如对严重违纪、管理混乱的法律服务所,规定可暂缓年检、限期整改,确实不宜继续执业的由组建单位予以停办;对于不称职的从业人员,法律服务所可以辞退;对严重违纪、不宜继续执业的人员,规定法律服务所应给予开除处分,办理执业注销,并不得重新申请执业。这种行政处罚与所内处分及相应的管理举措相结合的机制,如运用得当,同样可以达到整肃执业纪律、严格队伍管理的目的。各地在实施规章中,要合理运用处罚手段,与其他管

理手段有机结合,避免处罚不当而引发行政诉讼。有条件的地方,可借助地方人大立法权限,在制定有关地方性管理法规时充实健全有关行政处罚手段。

(五)正确理解和实施关于建立实行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执业资格制度的规定。部60号令要求统一建立和实行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执业资格考试和考核制度,将取得资格作为能否执业的必备条件,同时制定了规范的执业登记制度。这是对基层法律服务执业管理制度的重大改革与完善,对于改善和提高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队伍的整体素质具有重要意义。鉴于这一制度的建立,需全国统一步调,有序运作,因此,结合目前队伍现状和发展需要,拟按照立足实际、分步实施、整体推进、逐步完善的思路,推动执业资格制度的建立和运行。首先在今年组织全国首次资格考试和考核,重点解决目前在职的12万基层法律服务从业人员的执业资格认定和队伍结构调整问题;其次在明年上半年利用年度注册时机,依据考试、考核结果对现有人员予以重新登记,按照新规章建立规范的执业登记和年度注册制度。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执业资格制度,创造条件尽早建立“面向社会、公开招考、公平竞争、择优录取”的基层法律服务从业人员选拔机制。

三、关于依照两个规章建立实施新的管理制度的总体安排

鉴于两个规章从总体、综合、配套的角度构建了司法行政机关对基层法律服务所和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实施管理的各项基本制度,其中许多是须在全国统一推行的新的制度和举措,同时也由于各地基层法律服务工作发展水平、管理模式和客观条件存在一定差异,因此,各地贯彻实施两个规章,特别是在须统一建立实行新的制度方面,应当在我部的统一规划、部署、指导下,坚持做到积极稳妥、服从大局、分步实施、逐步推进,力争在明年年底前,全面建立和实施两个规章确立的各项管理制度。总体安排分三步走:

第一步是抓基层法律服务机构管理的规范化。计划在今年十月底前,部署各地依据新的规章对现有基层法律服务机构的设置、布局和管理体制进行调整和整顿,指导基层法律服务所建立健全内部管理、运行和自律制度,对合格的机构重新予以登记,颁发新的执业证书,明年上半年各地统一按新的规定建立实行基层法律服务机构年度检查制度。

第二步是抓基层法律服务执业队伍管理的规范化。计划在今年内组织全国首次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执业资格考试和考核,明年初完成对现有在职从业人员的资格认定和证书颁发工作,并结合明年初的年度注册工作,对取得资格的人员进行执业登记,建立规范的基层法律服务行业执业准入控制制度。有关考试和考核工作的总体安排,我部拟另行通知。

第三步是在完成前两个实施步骤的基础上,力争在明年年底前,各地应依据两个规章规定全面建立和实施对基层法律服务机构及其从业人员的各项管理制度,推动基层法律服务工作步入规范、有序、健康的发展轨道。

四、关于开展基层法律服务机构调整整顿、重新登记工作的安排和要求

(一)这次调整整顿、重新登记工作的主要目的和任务,就是依据《基层法律服务所管理办法》的规定,对现有各级司法行政机关批准设立的各种形式的基层法律服务所进行一次全面的检查,对其设置、体制、布局和名称不符合要求的要予以调整,重点调整各级各类“直管所”、“部门所”和“社会所”特别是城市街道所的设置、布局问题,同时指导基层法律服务所依据新规章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在此基础上对符合条件的基层法律服务所按新的管理体制由地(市)司法局(直辖市由市司法局)重新办理设立登记,颁发新的《基层法律服务所执业证书》,从而基本实现基层法律服务机构设立管理的规范化。在调整整顿期间,各地暂停核准设立新的基层法律服务机构。

(二)这次调整整顿、重新登记工作计划用三至四个月时间完成,最迟不要超过十月底。整个工作分四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部署动员。要求各地依照本意见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向各级司法行政机关和基层法律服务所进行动员部署,引导他们提高认识,服从大局,统一步调,认真贯彻。

第二阶段,检查评估。采用县(市、区)司法局检查和法律服务所自查的方式,对现有机构是否

符合《管理办法》规定,是否需作调整进行审查评估,并据此制定整改调整的具体方案,并报上级司法行政机关审核。

第三阶段,调整整顿。这是此项工作的中心环节。由县(市、区)司法局会同本区域内各法律服务所的组建单位及其原批准机关,对不符合设置、体制、布局和名称要求的所进行调整和整改,同时组织指导各法律服务所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依据新规章建立健全各项内部管理制度和工作运行机制。

第四阶段,重新登记。在完成调整整顿工作后,对符合规定条件的法律服务所,由县(市、区)司法局出具意见,依据《管理办法》规定的核准登记程序,报请地级司法行政机关或直辖市司法局审核,办理重新登记手续,并向其颁发司法部统一制作的《基层法律服务所执业证书》。各地(市)重新登记情况报省(区、市)司法厅(局)备案。各地开展这次调整整顿、重新登记工作的全面情况,由省(区、市)司法厅(局)总结报部。

(三)关于这次调整整顿、重新登记工作需把握的政策界限和应注意的问题:

1这次工作要以调整基层法律服务所的设置、体制和布局为主,以基层法律服务所整改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建设为辅。在现有机构特别是城市街道所的组建方式、隶属关系、设置区域和总体布局方面要从严掌握,对不同情况分别采用转制、改造、合并、停办等方式进行调整整顿;对存在不足的法律服务所的内部整改、制度建设在此期间难以完全达标健全的,可在明确目标前提下放宽至明年机构进行年度检查前完成。

2对目前已建的各种形式的“直管所”、“部门所”和“社会所”要从严掌握、合理调整、妥善处理,应当针对不同情况和问题采取不同的调整、改造举措。原省、地级司法行政机关组建直管的各类法律服务所,应移交住所地的县(市、区)司法局或基层政府管理,按设置规范、布局合理的要求予以调整。对其中由部门、社团、企事业单位设立的法律服务所,应协调组建单位由其改建为单位内设的法律顾问机构,愿意与原单位脱钩的,由县(市、区)司法局按总体布局要求予以调整改造。原县(市、区)设立的法律服务中心可调整并入“148”工作机构或法律援助机构。各地在机构调整、改造过程中,要尽可能保留业务骨干,并妥善处理分流人员。

3对经检查审核确实不符合设立条件,而且也不具备调整、改建条件的法律服务所,应当予以停办,不予办理重新登记。但其中因业务尚未办结、不方便移交而无法停办的所,可以允许其继续办理未结业务,但保留期限只能延至到明年机构年检为止;对“部门所”、“社会所”中调整、改建或停办难度较大的,可以将其调整或停办的期限延至到明年机构年检,届时仍不符合条件的,要求其自行停办。

4鉴于这次重新登记工作重在调整机构设置、体制和布局,同时具有按新规章理顺管理体制、补办登记手续、建立机构管理档案的用意,相对《管理办法》的规定,在办理登记的条件和程序上可作适当简化和变通。一是以法律服务所填报《基层法律服务所设立登记表》的方式替代《管理办法》第十二条需提供的各种文件;二是鉴于执业资格制度尚未建立,只要目前具有三名以上专职并已领取《法律服务执照》的人员,即视为人员条件合格;三是对经检查、调整被确认为合格的所,由县(市、区)司法局统一报地(市)司法局或直辖市司法局办理登记手续。

(四)各级司法行政机关要加强对机构调整整顿、重新登记工作的指导、检查和监督,从既重视解决现实问题、又着眼长远发展的角度,按照《管理办法》规定和本意见的要求,积极稳妥,从严把关,抓住主要矛盾,充分把握政策界限;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调研、稳妥应对,对基层擅自变更、放宽合格条件的要及时纠正制止,对遇到涉及规章、政策适用解释的疑难问题应报请我部研究批复,保证这项工作能如期、平稳、有序进行,实现预期目的。

《基层法律服务所设立登记表》格式由我部制定,新的《基层法律服务所执业证书》由我部统一印制下发。

篇2:司法部关于贯彻实施《基层法律服务所管理办法》和《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管理办法》若干问题的意见

(浙司[2007]82号)

各市、县(市、区)司法局:

为保障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依法执业,提升基层法律服务队伍服务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新农村建设的能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和司法部《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管理办法》等法律、规章的规定,结合我省实际,现就规范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执业登记工作提出如下意见,请遵照执行。

一、符合下列条件的人员,可以申请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执业登记,领取《法律服务工作者执业证》:

(一)拥护宪法,遵守法律,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二)取得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执业资格、法律职业(律师)资格、公证员资格、企业法律顾问资格,或者具有高等院校法学本科以上学历,或者具有大专以上学历且从事审判、检察、司法行政业务工作或者人大、政府法制工作已满5年的;

(三)在一个基层法律服务所连续实习满6个月,并被该所鉴定合格(申请执业登记前从事过律师、公证、企业法律顾问和审判、检察、司法行政业务及其他法律业务工作2年以上的,可以不经实习);

(四)基层法律服务所聘用,能够专职从事基层法律服务工作;

(五)品行良好;

(六)身体健康。

二、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准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执业登记:

(一)受过刑事处罚的(过失犯罪的除外);

(二)被开除公职的;

(三)曾被基层法律服务所给予开除处分的;

(四)曾被吊销律师执业证或者受到停止执业处罚期限未满的;

(五)已在律师事务所或者公证机构执业的;

(六)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

三、申请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执业登记应提交下列材料:

(一)《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申请执业登记表》;

(二)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执业资格证书,或者法律职业(律师)、公证员、企业法律顾问资格证书,或者从事审判、检察、司法行政业务工作或人大、政府法制工作满5年的单位证明(审判员、检察官资格证书复印件亦可);

(三)学历证书复印件;

(四)基层法律服务所出具的《法律服务所实习人员考核鉴定表》;

(五)基层法律服务所聘用合同;

(六)身份证复印件(外县、市户籍人员还应提供拟执业地公安部门出具的暂住证复印件);

(七)无其他职业的证明材料(包括原单位批准辞职或解除合同的正式文件,失业证、待业证、退休证复印件,乡镇街道政府或县级劳动就业部门出具的无其他职业证明原件等);

(八)人事档案存放在人才交流中心或就业管理处的证明(离退休人员提供由原单位或相关部门出具的人事档案存放证明);

(九)上岗培训结业证书复印件;

(十)申报前一个月内经县级以上医院出具的身体健康证明;

(十一)近期免冠二寸彩色证件照1张;

(十二)司法行政机关要求提供的其他材料。

提供的上述材料如是复印件,申请人应将原件同时提交主管司法行政机关审验。主管司法行政机关审验无误后,在复印件上签署“与原件核对无误”的意见并盖章。

四、申请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执业登记的程序

(一)申请。申请人按要求如实填写《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申请执业登记表》,经所在的基层法律服务所签署意见后,连同其他申请材料一并提交住所地县级司法行政机关。

(二)接受。住所地县级司法行政机关收到申请材料后,审查《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申请执业登记表》填写的项目内容是否完整、有无遗漏,申请材料是否齐全、符合法定形式要求。审查符合要求的,应当在收到申请材料之日起5日内向申请人送达《行政许可申请材料接受凭证》(一份由申请人收执,一份存档);审查发现申请材料不齐全或者不符合法定形式的,应当当场或者在收到申请材料之日起5日内向申请人送达《行政许可补正材料通知书》,一次告知申请人需补正的全部材料。

(三)初审。县级司法行政机关收到齐全的申请材料后,应当审查申请人是否具有不准予执业登记的情形,并在收到申请材料之日起15日内完成初审,签署是否符合条件的审查意见后将全部申请材料上报市级司法行政机关核准。对不符合条件的,在审查意见中简要说明理由。

(四)核准登记。根据省厅授权,市级司法行政机关是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执业登记的核准机关。

登记机关收到申请材料后,对呈报的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的,制作《行政许可受理通知书》,及时送达申请人;并对申请材料进行全面认真审查,重点审查申请人是否符合执业条件以及申报材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对有疑问的申请材料应调查核实,并形成书面材料,作为申请人能否执业登记的依据之一。

登记机关自收到申请材料之日起20日内,对符合执业条件的,作出准予执业登记的行政许可决定,并颁发《法律服务工作者执业证》;对不符合执业条件的,作出不准予执业登记的行政许可决定,并说明理由。20日内不能完成的,经本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10日,延长的理由应当告知申请人。

(五)归档备案。核准登记程序结束后一个月内,登记机关应将《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申请执业登记表》及其他申请材料、调查材料、通知书、决定书、送达回证等立卷归档,作为申请人的执业档案。执业档案需复制一份报省厅备案。

五、变更登记的办理程序

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申请变更执业机构的,应当填写《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申请更换补发执业证登记表》,提交《法律服务工作者执业证》和原执业机构解除聘用关系、财务结清、档案移交的证明,以及拟应聘的执业机构同意聘用的证明或聘用合同等相关材料,按照申请执业登记的程序办理。登记机关经审核后作出准予或者不准予变更行政许可的决定,送达申请人。作出准予变更许可决定的,给予换发《法律服务工作者执业证》。

六、工作要求

(一)严格遵守行政许可程序。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执业登记是司法行政机关的一项重要行政许可职能,能否做好这项工作,关系到司法行政机关的效能和形象。各级司法行政机关要高度重视,认真贯彻落实好行政许可法,努力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具体职能部门工作人员要通过加强学习和培训,全面掌握和领会行政许可法精神,严格遵守行政许可程序。有关行政许可文书的格式,按照省厅《关于转发〈司法部《司法行政机关行政许可文书格式文本(试行)》〉的通知》(浙司〔2005〕5号)制作。

(二)切实把好准入关。严格标准,把好人员“入口关”,是全面提升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队伍整体素质的需要。各地在法律服务工作者执业核准登记过程中,要严格要求,不得放宽准入条件。为便于管理,确保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队伍健康发展,各基层法律服务所不再聘用兼职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加强对新进人员的上岗培训工作,对申请基层法律服务执业的人员,必须先进行上岗培训。上岗培训工作由各市司法局组织进行。申请执业人员需要先在基层法律服务所实习的,应办理相关实习手续,由所在的基层法律服务所报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同意后,报市级司法行政机关备案。

(三)重点加强乡镇法律服务所队伍建设。乡镇法律服务所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由于种种原因,近几年乡镇法律服务所普遍存在人员数量不足、年龄偏大、素质不高的问题,队伍结构不合理,制约了其作用的发挥。因此,各级司法行政机关要把重点放在乡镇法律服务所的建设上,特别是在人员准入方面要尽可能满足乡镇法律服务所的需求,努力稳定乡镇法律服务所队伍,提高其业务素质。根据我省城市基层法律服务所发展现状,各市市直基层法律服务所不再申报新的执业登记人员。

(四)加强监督。各市司法行政机关的法制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加强对法律服务工作者执业登记行政许可工作的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省厅将定期不定期地抽查各市核准执业登记的情况,对不按规定程序、条件核准执业登记的,要责令限期改正。在规定的时间内仍不改正的,将根据《浙江省司法厅行政执法评议考核办法(试行)》的有关规定,在执法评议考核中作相应扣分;对问题严重的,将收回其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执业核准登记职权。

篇3:司法部关于贯彻实施《基层法律服务所管理办法》和《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管理办法》若干问题的意见

1 基层农机管理服务组织的地位和作用

基层农机管理服务组织是指以乡镇农机管理服务站为骨干的乡村农机服务组织。基层农机管理服务组织具有稳定、健全的乡镇农机管理服务体系,是农机化发展的一个重要基础。基层农机管理服务组织主要任务是宣传执行国家有关农机化发展的方针、政策和法规,承担农机管理、安全监理、新机具和新技术的推广、人员培训、农机作业经营、维修等社会化服务,根据主管部门的安排,利用农作物成熟期的时间差,组织农机跨区作业,以提高农机的作业效率、降低使用成本。基层农机管理服务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为农机手的入户办证和安全生产,为新机具推广、技术培训、配件供应、机具维修、作业经营等提供了便捷的系列服务。

2 我国当前农机管理服务中存在的问题

2.1 基层农机管理体系不健全,技术力量薄弱

原县属乡镇农机管理服务站在撤、扩、并后完全由县下放到乡镇管理,乡镇农机员任行政干部,或抽调到其它业务部门去,农机管理这一基层职能难以履行。乡镇、村级农机服务组织也不键全,有的乡镇有名无实,有的已被乡镇政府擞销,有的被企业兼并,而村级农机管理与服务组织大部分已不存在。幸存的农机管理服务组织技术力量非常薄弱,技术基础好的人已外流,人老体弱者从事农机服务已力不从心,而且对新技术、新农机也了解不多,有的农机网点不但技术设备简随,甚至有的从业人员未经培训就上岗。

2.2 服务范围较窄,服务体系中缺少“龙头”企业

多数县(市)级农机服务体系中,还有一定的服务范围和内容,也有一定的活力,但少部分县(市)级农机服务站农机服务内容单一、范围不广。乡镇级农机服务机构服务范围更狭窄。原先受国家资助、有一定影响力的农机服务公司(站),目前已人无影、站无迹了。而尚在的乡镇级农机服务机构缺少“龙头”企业,部分乡镇农机服务站服务品种单一,缺少活力。

2.3 农机服务人员素质不高,不能适应农机化发展要求

乡镇农机人员普遍存在人员老化、素质偏低的问题。绝大部分乡镇农机人员是从70年代中期进站工作的,由于人员参差不齐、文化索质不一,缺乏系统的业务培训,知识不能更新,难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影响了农机服务,尤其是新式农机具的推广工作。乡镇、村级农机服务队伍中,不少从业人员由于没有通过系统的技术业务培训,不符合农机化发展要求。如服务质量、服务态度,产品跟踪服务等与农机化发展需要和用户的要求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2.4 机管理和服务工作缺乏政府的扶持政策和保障机制,宏观调控手段不力

农机化服务工作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如购样机、搞试验和示范推广等,如果政府对农机服务体系建设、农机化推广应用的投人减少,特别是对那些经济不发达的县(市)农机管理服务机构,必然给工作带来困难,影响这些地区农机化的发展。政府相关部门的协作配合也不够。一些部门除了收费外,很少关心农机的发展,这样只能加重农机户的负担,严重影响农民发展农机的积极性。

3 完善基层农机管理服务的对策

3.1 大力宣传,提高对加强农机管理和完善农机服务体系建设重要性的认识

农机服务体系是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科教兴农的桥梁和载体,是农业产业化的有力支撑,对农村经济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作用,也是农机化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一定要大力宣传农业生产中农机的作用,把农业现代化与农机化发展紧密的联系起来,使农机工作在农村现代化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3.2 完善农机安全管理体制

(1)健全体制。乡(镇)一级由县农机局根据一定的配备标准,派驻农机安全管理员,当地人民政府不得抽调去完成其它工作。

篇4:司法部关于贯彻实施《基层法律服务所管理办法》和《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管理办法》若干问题的意见

【关键词】基层避孕药;宣传;管理服务;问题与对策

【中图分类号】R169.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5)01-008501

在改革开放之后,我国就实施了计划生育政策,这就使得一些育龄人群对避孕以及节育的需求变得越来越高。通过对育龄人群的避孕以及节育工作进行指导,不但可以满足育龄人群的需求,还能有效地提升群众对计划生育工作的满意程度,从而保证计划生育工作实施的优质性。本篇文章就针对此研究目的,进行了如下的分析。

一、基层避孕药具宣传和管理服务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一)未能加大宣传的力度

在具体的实际工作中,宣传工作中的缺陷性主要是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宣传的内容不够新颖,在基层进行宣传的过程中,经常采用的灌输式的方法进行宣传,很容易就会使群众对宣传的内容感到厌烦,尤其是那些只是针对避孕宣传开展的讲座,往往会使群众的内心产生一种逆反性的心理,在这种状况下,就会使宣传的效果事倍功半。第二,进行宣传的人员其本身的素质不高,由于其不能很好地掌握国家在进行避孕的真正目的以及内涵,因而导致群众对避孕知识产生了误解,同时,有些基层宣传人员具有的责任心不强,从而使其在群众中缺少必要的认同感,最终使宣传的效果达不到预期。

(二)工作中随访的不仔细

在基层避孕药进行宣传以及管理的过程中,一些工作人员不能按照工作中的要求进行实施:第一,工作人员没有做到对群众进行按月随机访问的工作,取而代之的是采用电话的方式对群众的状况进行了解,不能进行上门服务,就会导致工作人员和群众缺少接触的机会,也就不能对群众的实际情况进行正确把握;第二,在工作中,虽然一些工作人员进行了按月随机访问,但是在访问时其对访问的内容调查的不够仔细,有时甚至只是为了应付上级的调查,常常敷衍了事,对访问记录进行编造;第三,针对群众中采取避孕后的失败没有进行正确的分析,从而也就不能对避孕的失败人员采取科学的方法进行指导。

(三)受到流动人口影响较大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使得人口的流动性逐渐增大,在很多的基层地区,例如像农村的一些地区,很多农民都离开了农村,到城市中去打工或是经商。另外也有很多的城镇地区的人到外地去进行打工或是经商,随着基层地区人口流动性的逐渐增大,这就使得在基层地区出现了人户分离的现象,同时也使得有关部门对具体避孕药的服务对象具有了一定的不确定性,但是现阶段的避孕药管理机制中却并未对这一人口流动性问题进行充分的考虑,由此形成了在基层避孕药管理方面出现的问题。

二、有效的解决性方法

(一)改变宣传手段

针对这一问题,首先要在根本上了解群众对宣传工作的需求,改变以往单调的宣传手段。在经济的不断发展之下,人们对自身健康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增加,依据这一特征,基层工作人员可以采用面对面的讲座的方式对避孕药方面的知识进行宣传,这就要求基层中的有关生育部门要主动地承担起对避孕知识的有关普及性工作。其次,要提高基层中宣传人员的素质和水平,将群众的最重要需求作为宣传内容的核心思想,提高群众对避孕以及节育方面知识的重视程度。

(二)提高随访质量

在对群众实施随访工作的过程中,将随访的内容做到更加细致化,以尊重、关心、理解作为进行随访工作时的最主要切入点,在进行随访的过程中,不但要对群众在使用避孕药后的效果进行询问,还要对在服用避孕药物之后,有无不良反应的出现,并且对群众家中剩余的避孕药进行严格检查,防治出现避孕药过期的现象;与此同时,还要对群众的生活进行关心,帮助其解决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并对其存在的健康性问题进行耐心解答;另外,针对避孕失败群众,要对其进行仔细的询问,并帮助其分析失败的原因,对其存在的错误性方法进行指导,从而帮助其选择合适的避孕类药物。

(三)强化避孕药的管理性工作

面对现阶段我国基层避孕药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有关部门要不断强化对避孕药的管理工作。如强化对基层避孕药管理团队的建设,一方面要强化对基层部门对避孕药管理工作的培训工作,提高对避孕药的管理水平,另一方面,要通过对基层避孕药的辅助性工作的管理、发放等相关工作,从而提高基层避孕药在覆盖水平上的深度。例如在对基层避孕药的硬件设施管理中,要嚴格注意对避孕药保管水平的管理,并采用科学化的方法使避孕药管理实现科学化。

(四)提高群众的思想教育水平

在工作中,通过一些专题类的讲座以及培训等方面的知识,努力提高群众对基层避孕工作的重视程度,提高工作人员的管理意识,使工作中真正体现出以人为本的原则,将优质服务的理念充分落实到工作中去。

(五)创新避孕药具的使用效率

第一,政府要为基层群众建立出“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平台建设,从而实现国家统一指导和群众自愿参与的方法对避孕药进行管理,另外还可以采取群众自我服务和政府上门服务创新的服务模式,从而使基层群众养成自觉领取避孕药的意识;

第二,基层有关单位要实现群众持卡领取避孕药的方式对避孕药工作进行管理,这样既可以满足群众的自我服务意识,也可以有效地避免因人口流动性所带来的不必要浪费,从而节约了国家的财政预算。

第三,适当增加基层避孕药免费发放点的数量,并采取群众持卡领药的方式领取避孕药具,从而减轻基层避孕药管理人员的工作量,使其有更多的时间对群众的计划生育工作进行指导,进而提高基层避孕药的使用效率。

结语:

综上所述,针对基层避孕的管理工作,其在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解决,唯有将这些问题解决之后,我国的基层避孕管理工作才能得到有效的提升,这就要求基层工作人员要努力提高对工作的热情,不断创新宣传的手段,提高基层中的服务质量,不断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将以人为本的工作精神充分融入到工作中去,强化对工作的考核手段,从而提高基层避孕管理工作的服务水平以及群众对基层避孕管理工作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鲍淑贞,叶秀芳.当前计划生育避孕药具发放和管理工作的探讨[J].药物与人,2014(06).

[2]吴慧芳.强化基层避孕药具管理工作的体会[J].北方药学,2014(05).

[3]吴慧芳.避孕药具管理参与计划生育优质服务中的研究[J].中国医药科学,2014(06).

篇5:司法部关于贯彻实施《基层法律服务所管理办法》和《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管理办法》若干问题的意见

规范化建设的实施意见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创新社会治理、推进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等决策部署,根据《00省司法厅关于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00司发„2014‟29号)、《00省司法厅关于加强司法行政基层服务平台规范化建设的指导意见》(00司发„2014‟32号)、00市司法局《关于加强全市司法行政基层服务平台规范化建设的实施意见》(司发„2014‟30号)等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省司法厅决策部署,按照司法行政工作便民利民以及一体化集成发展的要求,以整合系统资源,提升服务水平为目标,全力打造司法行政基层服务平台(以下简称基层服务平台),形成覆盖城乡的基层司法行政服务网络体系,进一步拓展公共法律服务领域,进一步提升基层司法行政工作服务能力和水平,为维护基层社会稳定、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二、工作目标

2014年,所有乡镇(街道)建立司法行政服务站,规范化建设达到50%;2015年乡镇(街道)司法行政服务站规范 化建设实现全覆盖。要按照2014年50%、2015年70%的已建村(社区)司法行政工作室达到规范化标准,加快村(社区)司法行政工作室建设力度;2016年所有的村(社区)司法行政工作室达到规范化建设要求。

三、主要任务

(一)设施规范化

1、统一名称和标识。乡镇(街道)司法行政服务站可依托司法所或综治信访维稳中心或人民调解中心建立;村(社区)司法行政工作室可依托村(社区)委员会或村(社区)综治维稳信访工作站建立。

乡镇(街道)司法行政服务站名称统一为“××县(区)××乡镇(街道)司法行政服务站”,司法行政工作室名称统一为“××乡镇(街道)××村(社区)司法行政工作室”。以窗口方式设立的,名称可以简化为“司法行政服务站”、“司法行政工作室”。相关标识标牌由县司法局统一式样,统一内容。

2、明确办公设施标准。乡镇(街道)司法行政服务站应配备必要的办公和便民服务设施,并在醒目位置将工作人员信息、服务项目、服务流程、服务承诺及监督方式等统一公示,方便群众查询,接收群众监督。有条件的服务中心、服务站应设立服务大厅,采取柜台式服务,设置等候、接待等区域。村(社区)司法行政工作室应落实“六有”,即有 工作人员、有办公场所、有办公设施、有标牌、有制度、有工作台账,其中主要服务项目、工作人员照片、联系方式等上墙公示。

(二)职责规范化

1、司法行政服务站是司法行政机关在乡镇(街道)设立的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法制宣传、人民调解、法律援助、特殊人群管理、有偿法律服务指引等综合服务平台。

2、司法行政工作室是乡镇(街道)司法所设在村(社区)开展司法行政业务的便民服务点。

(三)运行规范化

1、加强制度体系建设。各级司法行政服务平台要建立健全岗位责任、首问责任、工作流程、情况报告、资料台账等工作制度,实现服务平台规范化制度化管理。同时,要建立健全法律咨询、法制宣传、人民调解、法律援助、特殊人群管理、公证律师、司法鉴定以及与业务开展相配套的登记、统计、档案管理等工作制度。

2、加强工作机制建设。各级司法行政服务平台要立足自身职能,充分履行职责,推进各项工作任务落实。同时,要紧紧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积极参与,努力扩大和提升司法行政工作影响力。

3、强化工作人员配备。各级司法行政服务平台应根据实际需要配备适量的工作人员,并保持人员的相对稳定。工 作人员可以由司法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担任,也可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公益性岗位招聘等途径招录人员担任。鼓励村“两委”干部、大学生村官、社区工作者等人员担任司法协理员,有条件的地方可以采取公开招聘等方式选聘。

4、强化工作经费保障。要结合本地实际,建立多渠道工作经费保障模式,通过人员补助、个案补贴等形式,完善奖励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工作积极性。

(四)服务规范化

以司法行政服务站、司法行政工作室为桥梁和纽带,充分发挥系统内资源集聚效应,为群众提供一站式集成服务。强化信息化应用,依托全县司法行政网上社会服务平台,创新基层司法行政网上服务新模式。

四、明确职能

(一)司法行政服务站主要承担的服务职能

1、接待、解答法律咨询,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引导当事人依法表达合理诉求;

2、接待、解答人民调解业务及相关咨询,依托各类人民调解组织妥善调处矛盾纠纷;

3、接待、解答法律援助相关咨询,受理符合条件的法律援助申请;

4、接待、解答律师、公证、司法鉴定、基层法律服务等法律服务业务及相关咨询,导引相关法律服务;

5、接待、解答社区矫正人员、安置帮教对象等特殊人群管理工作相关咨询,协调落实相关帮扶政策措施;

6、受理与基层司法行政工作相关的建议、投诉,按规定程序给予答复;

7、完成司法行政机关或乡镇(街道)党委、政府交办的其他工作。

(二)司法行政工作室主要承担的服务职能

1、协助村(社区)开展民主法治村(社区)建设,配合村(社区)做好民主管理相关事务;

2、按照村(社区)法制宣传教育计划,协助做好法制宣传教育工作;

3、协助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参与调处村(社区)人民调解组织受理的一般矛盾纠纷,做好重大矛盾纠纷前期疏导工作,防止矛盾激化;

4、负责解答群众简单法律咨询,告知群众依法解决涉法问题的途径并提供帮助,帮助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当事人办理法律援助申请事宜;

5、协助司法所做好社区矫正人员、安置帮教对象等特殊人群的服务管理工作;

6、接受村(社区)、司法所的指派,协助做好与维护稳定相关的其他工作。

五、工作要求

(一)争取重视,加强领导。为确保基层服务平台建设工作措施落实到位,县司法局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工作方案,明确时间表和责任人。各司法所要及时向辖区党委政府汇报,加强与有关部门沟通协调,促进人员、经费、设施等方面问题的落实。

(二)加强培训,规范运作。选配综合素质高、工作责任心强的人员担任司法行政服务站和工作室工作人员,抓好理论知识和业务技能培训;建立日常培训档案,加强业务检查、指导,确保工作人员具备履行职责的技能。

(三)强化督导,狠抓落实。县司法局作为业务指导部门,要及时总结经验,做好督促检查,突出重点,抓好典型,以点带面,按时、保质、保量完成司法行政服务平台建设任务。

(四)加大宣传,营造氛围。要积极运用互联网、电视、广播、报刊、宣传栏等载体,大力宣传基层服务平台建设取得的成果,大力宣传先进典型和服务成效,提高知晓度和社会影响力,为基层服务平台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篇6:司法部关于贯彻实施《基层法律服务所管理办法》和《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管理办法》若干问题的意见

作 者:编委会

出版社:中国科学管理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年9月

开 本:16开

册 数:4卷

光盘数:0

定价:998元

优惠价:468元

详细介绍:

关于加强财政监督基础工作和基层建设的若干意见

第一篇 财政管理工作于财政管理制度总论

第二篇 财政法律建设与监督

第三篇 财政监督检查工作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

第四篇 财政监督检查工作的基本内容

第五篇 财政风险与防范

第六篇 财政监督检查依据

第七篇 财政检查的组织和实施

第八篇 财政收支的监督检查

第九篇 财政税收的监督检查

第十篇 行政事业单位的财政监督检查

第十一篇 财政检查报告的处理质量控制

第十二篇 国家财政人员违法犯罪预防与案件侦查

第十三篇 财政处罚与财政诉讼

第十四篇 财政执法监督检查案例精析

第十五篇 财政执法监督检查工作应知基本法规

关于加强财政监督基础工作和基层建设的若干意见实施与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决策部署指导手册 关于加强财政监督基础工作和基层建设的若干意见实施与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决策部署指导手册

关于加强财政监督基础工作和基层建设的若干意见实施与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决策部署指导手册

关于加强财政监督基础工作和基层建设的若干意见

第一篇 财政管理工作于财政管理制度总论

第二篇 财政法律建设与监督

第三篇 财政监督检查工作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

第四篇 财政监督检查工作的基本内容

第五篇 财政风险与防范

第六篇 财政监督检查依据

第七篇 财政检查的组织和实施

第八篇 财政收支的监督检查

第九篇 财政税收的监督检查

第十篇 行政事业单位的财政监督检查

第十一篇 财政检查报告的处理质量控制

第十二篇 国家财政人员违法犯罪预防与案件侦查

第十三篇 财政处罚与财政诉讼

第十四篇 财政执法监督检查案例精析

第十五篇 财政执法监督检查工作应知基本法规

篇7:司法部关于贯彻实施《基层法律服务所管理办法》和《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管理办法》若干问题的意见

灵司通„2012‟18号

关于印发灵川县开展

基层法律服务队伍职业道德和

执业纪律教育整顿活动工作方案的通知 各司法所、法律服务所:

为了加强基层法律服务队伍建设,切实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充分发挥基层法律服务在建设“平安灵川”、维护基层社会稳定中的职能作用,根据桂林市司法局《关于开展基层法律服务队伍职业道德和执业纪律教育整顿活动的工作方案》(市司[2012]87号)的精神,我局制定了《灵川县开展基层法律服务队伍职业道德和执业纪律教育整顿活动工作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你们按照工作方案要求扎实开展教育整顿活动,并及时将有关材料上报我局基层工作股。

灵川县司法局

2012年7月25日抄送:局领导,局各股、处、中心。(网络传输)1 抄报:桂林市司法局,县委政法委。灵川县司法局办公室2012年7月25日印发

灵川县开展基层法律服务队伍职业道德 和执业纪律教育整顿活动工作方案

为进一步加强基层法律服务队伍建设,切实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充分发挥基层法律服务在建设“平安灵川”、维护基层社会稳定中的职能作用,根据桂林市司法局《关于开展基层法律服务队伍职业道德和执业纪律教育整顿活动的工作方案》(市司[2012]87号)的精神,我局特制定《灵川县开展基层法律服务队伍职业道德和执业纪律教育整顿活动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和全国政法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不断强化基层法律服务队伍的政治素质、业务水平,加大对违纪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净化基层法律服务市场,充分发挥基层法律服务便民利民优势,努力为构建平安和谐灵川,为促进我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优质的法律服务。

二、工作目标

通过教育整顿,认真解决存在的问题,不断提高服务水平,使基层服务工作者和基层法律服务所执业环境得到明显改善,违法违纪执业行为明显减少,投诉案件数明显降低,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对基层法律服务的满意度明显提高,努力造就一政治合格、执业规范、法律政策水平较高、能够适应新时期发展需要的基层法律服务队伍。

三、组织机构

为加强对该项活动的领导,确保取得实效,成立开展基层法律服务职业道德和执业纪律教育整顿活动领导小组。组

成人员如下:

组长:蒋启华(司法局局长)

副组长:曾一贤(司法局纪检组长)

成员:余付喜(基层工作股股长)

申建芳(办公室主任)

白洪祥(法制宣传股股长)

李俊和(公证处主任)

李军华(法律援助中心主任)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司法局基层工作股,负责日常工作。办公室主任由曾一贤兼任,办公室副主任由余付喜兼任。

四、教育整顿的主要内容

(一)基层法律服务队伍是否存在以下问题

1.公务员在基层法律服务机构兼职执业;2.同时在基层法律服务事务所和律师事务所或公证处执业,或同时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基层法律服务所执业;3.私自收案、私自收费或向当事人索要“活动费”;4.擅自提高收费标准或不按收费项目进行收费;5.超越业务范围或执业区域办案;6.违反基层法律服务所收费制度和财务纪律,挪用、私分、侵占业务费;7.冒用律师名义办案或在办公场所、委托代理合同、介绍信、名片上出现“律师”、“退休法官”、“退休检察官”等字样;8.向当事人宣传自己与承办案件的执法、司法机关工作人员有特殊关系来招揽业务,或虚假承诺“包打官司“等;

9.贬低同行、压价收费、搞不正当竞争;l0.不服从司法行政机关或基层法律服务所监督、管理;ll.办案中责任感不强、诚信缺失,不尽职、不尽责以及其他有损基层法律服务形象的行为。

(二)基层法律服务所是否存在以下问题

1.乱设业务接待站点、咨询点、办事处等;2.强制或变相强行收费,或以司法所名义收费;3.使用非法票据、打白条、收费不入账等;4.以各种理由挪用、侵占代委托人保管的财物等;5.违反统一收案、统一委派、疑难案件集体讨论和重要案件报告制度以及收案不登记或登记不完整、不规范;

6.统一收费、财务专人管理制度未落实到位,未公开收费标准,未严格按收费项目和标准收费;7.在聘用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中弄虚作假、把关不严,聘用不具备执业资格的人员以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名义承办业务;8.放纵、包庇本所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违法违纪行为;9.业务档案未做到一案一卷,文书档案未分类、定期装订归档;l0.应公开公示的制度不予公开。

(三)基层法律服务管理部门是否存在以下问题

1.管理工作越位、错位、缺位;2.有诉不查或查处不力;3.巧立名目,收取基层法律服务所或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费用或财物;4.利用年检注册乱收费;5.违规设立法律服务机构或违规办理法律服务工作者执业证;6.司法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在年检注册或平时工作中刁难推诿等。

五、活动步骤

(一)动员部署和对照检查阶段(7月份)

县司法局认真对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司法部《基层法律服务所管理办法》、《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管理办法》等规定和本方案列举的27个方面的问题,认真查摆管理工作和执业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结合实际,制定本县基层法律服务集中整治活动具体方案。

(二)集中整改阶段(8月——9月中旬)

对照清理查摆出来的问题,按照整改方案逐一整改落实。县司法局根据基层法律服务机构年检和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注册情况,组织开展财务、办案质量检查和职业道德、执业纪律检查,及时处理投诉案件和来信来访。

(三)考核验收阶段(9月下旬)

县司法局对集中整治情况进行考核验收。验收标准为:l.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自律意识增强,自觉遵守职业道德和

执业纪律。2.基层法律服务所内部管理规范,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执业行为规范。3.查摆出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4.对基层法律服务管理人员、基层法律服务所、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的投诉,件件有处理结果。5.应该公示的内容及时公示。

六、活动要求

(一)县司法局、各司法所要对本辖区正在执业的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进行一次全面清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第五十三条“公务员不得从事或者参与营利性活动、在企业或者其他营利性组织中兼任职务”的规定,凡属公务员的一律停止执业并退出所在的法律服务机构,其执业证不再年检注册。

(二)县司法局、各司法所要严把基层法律服务执业审核准入关。今后凡新办执业证的,申请人必须拥有《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资格证》等司法部60号令规定的相关证书,经县司法局主要负责人签字同意后,方可上报市局办理。

(三)按照司法部《基层法律服务机构脱钩改制实施意见》要求,县辖区基层法律服务机构要与司法行政机关和司法所在人、财、物等方面完全脱钩,不得再搞“一套人马两块牌子”的模式。基层法律服务机构要实行“自主执业、自收白支、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自律性运行机制,成为受司法行政机关和行业协会双重管理的社会服务中介机构。

(四)各基层法律服务机构要根据整改内容和验收标准组织自查,对本所和每一位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做出评定,并形成书面报告,于9月30日前上报县司法局基层工作股备案。县司法局要对每一个法律服务所做出考核意见,并将开展活动的有关资料收集整理成册,市局将适时组织检查考核。

联系人:余付喜

电话:6819584

篇8:司法部关于贯彻实施《基层法律服务所管理办法》和《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管理办法》若干问题的意见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闭幕后, 天津市津南区司法局积极行动, 召开全局工作会议, 传达全会精神, 对大会决议进行了学习, 并根据会议精神推出多项举措, 推进“法治津南”建设。

津南区司法局决定紧紧抓住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发展机遇, 依法保障重大项目落地、重点工程建设、实体经济发展、经济秩序规范和投资环境的改善, 整合律师、公证、司法鉴定、人民调解、法制宣传等资源优势, 主动介入, 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法律服务, 为政府决策、招商引资、区域经济发展以及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保驾护航。

围绕矛盾纠纷化解, 做到预警在先, 教育在先, 调解在先, 控制在先, 发挥人民调解预防作用;推行“148”法律服务专线, 以“12355”青少年健康成长指导中心、妇女儿童维权站为依托, 畅通专项维权渠道。

深入实施“六五”普法规划, 找准普法工作定位, 立足服务美丽津南建设、城乡一体化建设, 提升群众生活质量, 开创六五普法新局面。

找准普法工作突破点, 打造普法品牌、宣传普法典型、强化监督检查, 努力实现在依法治理成效上的新突破。

突出理想信念教育, 进一步巩固深化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突出素质技能培训, 建立完善技能素质培训机制, 全面提升干警的综合素质;突出机关党的建设, 以创建党员示范岗、党员联系服务社区群众为载体, 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突出党风廉政建设, 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 构建惩防体系, 强化纪检监察和警务督察工作, 促进干警公正廉洁执法。范桑/文

津南区司法局命名两个个人调解工作室

2014年以来, 津南区司法局积极探索人民调解工作新思路、新方法, 组织开展了以法律专家、调解专家命名的“个人人民调解工作室”活动。目前, 已命名两个“个人人民调解工作室”, 分别是咸水沽镇刘恩顺工作室、辛庄镇郑宗瑶工作室。

据了解, 刘恩顺曾从事教育工作长达36年, 退休后积极投身人民调解工作, 调解成功率达100%。郑宗瑶退休前是一名司法干部, 具有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和高超的调解工作技巧。以二人名字命名人民调解工作室, 为津南区人民调解工作注入新的内涵和活力, 为化解社会矛盾纠纷发挥积极作用。

范王/文

津南区司法局三个司法所设立检察联络室

津南区检察院与区司法局积极沟通协商, 于近日在双港、辛庄、双桥河3个司法所设立检察联络室。

据了解, 检察联络室的主要职责是开展法制宣传、法律咨询、受理申诉、控告、举报、提供法律援助、参与对社区服刑人员的教育矫正、帮困扶助以及心理咨询等工作。津南区司法局社区矫正管理部门定期与检察联络室召开联席会议, 共同研究、推进社区矫正工作, 实现资源共享, 形成工作合力, 防止和减少社区服刑人员脱管、漏管和重新犯罪情况的发生, 并帮助社区服刑人员早日回归社会, 最终实现科学规范监管、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目标。

上一篇:后备干部总结材料下一篇:建设文化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