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粉笔谱写平凡的人生

2024-04-17

用粉笔谱写平凡的人生(精选9篇)

篇1:用粉笔谱写平凡的人生

湖北

鄢建光

老师们,朋友们:

前些日子,我曾去春光明媚的乡间田野,在一座长满青草的坟前,献上我亲手编织的花圈,纪念长眠在那里的我的老师陈开坤.13年了,陈老师像一盏永不熄灭的明灯,照亮我前进的道路.一名好教师可以影响学生一辈子.从那时起,我就决心像陈老师一样,献身教育事业.初中一毕业,面对众多选择,我毅然跨进了师范的大门.1989年9月,年轻的我毕业回到了母校.站在当年陈老师倒下的讲台上,开始继续陈老师未竟的事业.当时,讲实惠,向“钱”看的思潮波及学校,部分学生不安心读书.我一方面大力宣传知识有用,科学就是力量;另一方面大胆改掉“满堂灌”教学模式,寓教于乐,同学生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五月份学雷锋,我将课堂从封闭的学校延伸到广阔的原野,带着我的学生去到夏收的麦田,师生一起拾麦穗,一个星期下来,我们将拾到的200多斤小麦全部送给了村里一位孤寡老人.今年春节,我父亲的一位朋友在襄樊开了一家公司,出于好意,聘请我做他的经理助理.面对妻子,儿子期盼的目光,我犹豫再三,思量再三,还是婉言谢绝了.我不能忘记倒在讲台上的陈老师,无法割舍我那些可爱的学生,说实话,我也不愿成为一个钻进钱眼里的生意人.我也明白“金钱虽不是万能的,没有钱却是万万不能的”,但我觉得人活着总该有点追求,有点信仰,仅仅为了金钱,做金钱的奴隶,活着又有什么意义呢

现代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一生以“爱满天下”为座右铭,他说:“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正是为了祖国未来无数的瓦特,牛顿,爱迪生,我将满腔的爱尽情赋予了我的学生.论财产我两袖清风,一无所有,早在我选择教师职业的同时,我就选择了清贫;但我却富有,我拥有无数学生对我爱的回报,每年元旦,春节那纷纷扬扬的明信片就是最好的证明.这笔无价之宝,又哪里是金钱所能买到的呢

“甘为春蚕吐丝尽,愿化红烛照人寰.”我誓将青春献给祖国的花朵,用粉笔谱写平凡的人生.

篇2:用粉笔谱写平凡的人生

老师们,朋友们:前些日子,我曾去春光明媚的乡间田野,在一座长满青草的坟前,献上我亲手编织的花圈,纪念长眠在那里的我的老师陈开坤。年了,陈老师像一盏永不熄灭的明灯,照亮我前进的道路。陈老师家在农村,负担很重,他对我们的学习抓得很紧,再苦再累,决不占用学生一分钟。他的身体本来就不好,过度劳累更是雪上加霜。年月日大清早,那永恒的悲壮的一幕让我刻骨铭心。陈老师的腿上还沾着没有洗净的泥巴,左手持着课本,右手捏着半截粉笔,瘦弱的身躯顺着黑板慢慢滑倒在讲台上。有人说,我这个大男人找了个小保姆的差使。为什么?因为实验班的学生来自全镇各村,平均年龄不足岁,生活自理能力特别差。我既要关心他们的学习,又要像个保姆一样为他们的生活起居操心费神。今年月份,正是各种赛事辅导的关键时刻,我的小孩却因为肺炎住进了医院。孩子的妈妈在襄樊工作,不能回家,我只好托付年事已高的爷爷奶奶照料孩子。每天夜里,守着寝室里名住读生全部进入了梦乡之后,我才能匆匆赶往医院看一眼病中的儿子。看着三岁的儿子那日渐消瘦苍白的小脸,听着他嘶哑无力的哭喊:“我要爸爸,我要妈妈!”我的心像刀绞一般。人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可每次我强迫自己硬着心肠离开医院时,却禁不住满面泪痕。人心都是肉长的,身为人父,我也爱自己的儿子呀。我的爱人在信中批评我“不称职”,“对学生比儿子还亲。”学生李佳有尿床的习惯,我每夜叫醒他两三次;刘思杰生病,我一日三次为他端水送药。今天,我一家三口依然分居三地,妻子在襄樊,儿子在乡下,我自己常年在学校。有时候,我扪心自问,愧对家庭,愧对儿子,可是只要我走进教室,面对学生的笑脸,看到他们茁壮成长,在全镇、全市、全国的各级竞赛中一个个脱颖而出,屡屡获奖时,我又感到由衷欣慰。今年全国小学生数学奥林匹克决赛,我班有名学生获奖,其中名同学获得一等奖。我不是一个称职的父亲,但我却愿是一个尽职的班主任。如果说我付出的太多,那么我的付出是有价值的,学生的优异成绩是对我的最好回报,作为一名普通教师,除此之外,我还会渴求什么呢?今年春节,我父亲的一位朋友在襄樊开了一家公司,出于好意,聘请我做他的经理助理。面对妻子、儿子期盼的目光,我犹豫再三,思量再三,还是婉言谢绝了。我不能忘记倒在讲台上的陈老师,无法割舍我那些可爱的学生,说实话,我也不愿成为一个钻进钱眼里的生意人。

篇3:用粉笔谱写平凡的人生

他爱家庭,愧疚中交织着真情

“我没做什么,只是尽了一个普通人的本分。”这是在县教体局党委组织的“创先争优”调研活动中,咸秀斌老师给我们说的最多的一句话。他穿着朴素,传承了中华民族艰苦朴素的优良作风;他不苟言谈,但每一句话都深蕴着劳动者的淳厚和质朴。他说,“我是一个爱家的人,这几年我没有充当好家庭一员的角色。”“我真的没做什么,我住在学校,学校就是我的家,多干一点是应该的,我也闲不惯。”“我现在身体好,多干一些活没坏处。”

的确,咸老师在学校里并没有干什么大事,只是在完成教学任务之后,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并且这些小事往往都是别人所不屑的。

清明时节,大部分老师学生都放假了,学校里只剩下高三年级在校补课,偌大的校园几天没有人打扫,垃圾已是随处可见了,于是他独自一人默默地提着水桶拿着火剪围着校园捡起了垃圾。

校园内有一条小河,这给校园增添了几分美丽与诗意,好多学生在这里读书、玩耍,所以这条小河也经常被污染,于是他又主动承担起治理河道的任务,臭浊的河水,满身的泥巴,他全然不顾。

去年暑假学校在搞建设,他负责督查监管工作。炎热的夏天,他早起晚归与其说是监工,不如说是帮工。为了加快工程进度,他和工人一起搬石块,整路面,再脏再累也毫不在乎。他的朴实、憨厚和善良,打动着工地上的每一个工人。

“他做事的效率高,一个人干活顶两个人”,同事如是说。的确,他在家里闲不惯,因为工作忙,闲暇之余,他在家里会格外表现,家务活一有空就去做,不管是洗衣还是做饭,他样样精通。有时妻子跟他开玩笑说:“等过年的时候给你发张奖状。”邻里们也都夸赞,说他是模范丈夫,倡议给他发个“五好奖”。这时他很认真地说:“不要了,我是在将功补过,没有你们说的那么伟大。”

说到家庭,他这个爱家的人在言谈中时时流露出对家庭、对亲人深深的愧疚。

他说他亏欠孩子。2002年他响应党的号召援疆支教,临行时,不满三岁的孩子,抱着他的腿号啕大哭,他也为自己的决定痛心疾首。当他掰开孩子稚嫩的小手时,他感到他不是一个好的父亲。

他说他亏欠妻子。两年援疆回来看到妻子憔悴衰老的面孔,他有一种说不出的愧疚。

他说他对不住年迈的父亲。2010年5月,年迈的父亲得了病,脸肿得不行了,因为老父亲很少来县城,人生地不熟,所以给他打电话,叫他陪着去看病。当他上完课赶到医院时,父亲在别人的帮助下已经躺在了病床上。

他说他更对不住最疼爱他的奶奶。2003年暑假在他返回新疆的时候,最疼爱他的奶奶离他而去了,弥留之际呼唤着他的乳名,这是他心中永远的痛。但是自古忠孝不能两全,历史皆然。

咸秀斌老师说得质朴,干得质朴,爱得质朴。他的一言一行都包含着一种广博的爱:爱家庭,爱学校,爱他人,爱事业、爱社会。他总是觉着有好多的事情等待着他去做,不去做就心存愧疚。这大概就是人世间最淳朴的爱:愧疚中交织着真情,真情中升华着至爱。

他爱学生,淳厚中饱含着深爱

他有的是青春活力,有的是满腔热情。在他的班集体里,每个学生都有健康的体魄和蓬勃的朝气,师生之间、同学之间都能积极向上,和谐共处,这无疑都是受咸老师的感染。咸秀斌说,作为老师我时刻记着一条古训:传道、授业和解惑。

班级里有一个男生叫宋怀刚,父母离异后,宋怀刚跟着父亲一起生活,父亲以卖冰糖葫芦为生,家庭生活很拮据。一段时间里,宋怀刚老是闷闷不乐,有时上课趴在桌子上无精打采。了解到宋怀刚的家庭变故后,咸老师表达了真诚的同情和无限的关怀:实施心理上的辅导,抚平宋怀刚同学心灵上的创伤;给他补课,使他树立起学习的信心和战胜困难的勇气;给他经济上资助,宋怀刚生病了,咸老师亲自带他去看病,给他垫付医药费;天冷了,咸老师给宋怀刚买来新衣服。就这样用一个老师淳朴的关爱温暖着一颗受伤的心。宋怀刚同学在日记中写道:“我虽然失去了母爱,但我时常被一种更温馨的爱包围着,那就是来自咸老师淳厚无私的关爱。”

高三毕业班的刘志峰同学,家在县城最西部的鲁城乡。由于离县城很远,所以每到双休日,刘志峰为了节省一点路费常常不回家,独自留在学校里。又是一个周末的休息日,来学校里值班的咸秀斌知道了这件事,适逢中午,他便带着刘志峰到他家去吃饭,而且还亲自下厨。饭后他关切地对刘志峰说:“以后你要是不回家的话,就尽管来我家,吃、住都没有问题。”刘志峰感激地说:“不麻烦老师了,我会照顾好我自己的。”在班级里,刘志峰一向很乐观,与同学相处也十分融洽,但一次却因一个调皮的学生的恶作剧,闹得很不开心,刘志峰有些闷闷不乐,好几天心情都很低落。得知这一情况,咸老师立即找到了刘志峰谈心,直到心结冰释。当年的高考,刘志峰落榜了,又是咸秀斌在电话里给了刘志峰鼓劲,并亲自为刘志峰联系了补习学校,在补习的这一年里,咸老师不断地给予刘志峰一些物质上的帮助与精神上的鼓励。刘志峰很争气,第二年就考上了自己最喜欢的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学习土木工程。刘志峰在信中写道:“您是我最可敬的老师;您是我人生征程中的向导。您的关怀里透着亲情,您的教诲中包含着深爱。”

他爱岗位,质朴中折射出高尚

1996年7月毕业于临沂师院的咸秀斌,共经历了四次工作上的调动。对此,咸老师说,“不管工作单位怎样调动,但我的工作岗位始终没变,我教书育人的职责始终没变。不管到哪里,我都爱我的岗位,爱我的教学工作。”咸老师在他两年的援疆支教经历中体现出了岗位意识和敬业精神。

为了响应党中央西部大开发教育对口支援的伟大号召,2002年8月,他放弃了优越的工作条件,带着领导的重托,带着父老乡亲的厚望,怀着为祖国边疆教育事业献身的决心,毅然决然地来到了祖国的西部边陲———新疆沙雅。

“选择了援疆就选择了吃苦,选择了支教就选择了奉献。”沙雅气候寒冷、干燥,这对于他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考验。刚到新疆的时候,嘴唇裂口,鼻子出血,眼睛睁不开、流泪不止的现象时有发生,真是痛苦难言。更有半夜被寒风冻醒的情景。夜深人静,围被而坐,不仅思念起家乡的亲人,思念起年迈的父母、幼小的儿子,还有年轻的爱人。惦记父母的时候,他不会再吝惜那长途电话费,在电话里嘘寒问暖,询问父母的身体状况,起居饮食等。当听说父亲卧病在床上时,他恨不得立刻飞到亲人的身边,但是他不能。

2003年暑假开学了,他又踏上西去的火车,奔赴他的岗位了。他依依不舍,妻儿更是不舍,登上公共汽车时,儿子哇哇大哭, 不肯放手, 妻子掩面哭泣, 弥留之际的奶奶呼唤着他的乳名, 他的心都碎了。三岁的儿子生病了, 可是他不能照顾, 只在暑假的时候与他相处了三十多天。男儿有泪不轻弹, 想着幼小的孩子, 除了流泪, 他还能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呢?

那里的气候是他没有想到的,学校基础设施、办学条件、师资力量、教学管理等方面的落后程度是他始料不及的,当地教师对山东籍支教老师的态度也使人无法接受。可能是两地政府沟通的原因,刚到沙雅二中就受到冷遇:同时到学校支教的两省的老师却受到了两种不同的待遇。有的住楼房,有补贴,生活条件非常优越;而山东籍的老师住的是草房,生活自理。面对两种待遇,人们不解,同事闹情绪。面对如此尴尬的局面,咸老师想到的不是生活而是工作,不是个人的得失和享受,而是工作的大局和支教教师自身的形象。于是他一边协调安排,一边耐心地去做同事的思想工作,稳定他们的情绪,做到既来之则安之,树立山东教师良好的形象。并亲自掏钱买炊具、开小灶为大家改善生活。在他的带动下,山东籍的教师思想逐步稳定下来,很快投入了工作。他的良好表现也赢得了沙雅二中领导和老师们的理解和信任。他们不但在工作和生活上提供了许多帮助,而且好多老师在星期天或节假日为山东籍教师“保驾护航”———主动陪同支教教师外出购物。在困难面前,咸老师不但自己没有退缩,而且还团结带领他的同伴以积极的态度,及时地调整好心态,在援疆支教工作中奉献着知识和年华。

他说:“要做,就要做得最好。”在沙雅二中,他尽自己最大的力量去做每一件事。2003年初,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担任了沙雅二中的教科研主任。他身先士卒,先后举行示范课和观摩课四十多场,积极推行课堂教学改革实践,通过听、评课活动,使老师们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教学经验得到了很好的交流,达到了优势互补,促进了沙雅二中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的全面提高。2003年9月,他被推选为阿克苏地区优秀援疆教师。

他说:“援疆教师不仅肩负着支教任务,更应该去传递温暖,奉献爱心。”咸老师做到了。两年来,他用微薄的工资收入共资助困难学生焦延轩、李丽、古丽、沙拉依丁等十多名同学,累计5000多元,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援疆教师的风范和情操,塑造着山东援疆教师爱岗敬业、不怕吃苦、勇于奉献、献身事业的崭新形象,也赢得了沙雅二中全体师生的尊敬和爱戴。离开沙雅的时候,闻讯赶来的学生围着他哭声不止,惜别之情无以言表。几名学生代表执意送他十多里地,让他的脚步也变得沉重了许多,迟缓了许多;学校领导、教育局长出面挽留他,希望他留在沙雅,情真意切,让他动容不已。

由于长期在高寒地区工作,他的右腿有时麻木得让他没有任何知觉,但他从来没有和任何人说过,从没请过一天的假,没给学生耽误过一节课。他用顽强的毅力克服着一个又一个困难,他用真诚和朴实做着一件又一件平凡的工作。他说:“好多事情我都还没来得及做好就离开了沙雅,想起来心里真不是滋味。”他的真诚,他的质朴,他的平凡无不折射出高尚的光芒!

他爱事业,平凡中彰显出伟大

咸秀斌援疆支教可以说是载誉而归。“优秀共产党员”“优秀援疆教师”等光荣称号无疑是对他两年援疆支教工作的褒奖和肯定。照理说,他这个“有功之臣”应该很好地规划一下自己的未来;照理说,他应该拿出一点时间很好的经营一下自己的家庭;照理说,他起码也应该向组织提出一些条件和要求。但是在咸秀斌这里如此的“照理说”都没有,当领导问他有什么要求时,他只说了一句话:“我哪天上班,到哪个学校上班。”第二天,他就成了东苑高级中学的一名普通英语教师。同学不理解,家人不理解,同事也流露出疑惑的目光———为什么不选一个条件更好的单位?但咸秀斌以“我就适合在这里工作”回复了所有的不解和疑惑。东苑高级中学的领导和老师们说,“咸秀斌对工作环境、工作条件从不计较,因为他是把工作当事业做的。”

他一如既往地爱岗敬业。以校为家,任劳任怨。天天坚持早来晚走,备课、上课、测试、批改作业、辅导学生等等琐事伴随着他,他恨不得生出三头六臂,一天当作两天用。超负荷的工作,有时也使他感到精神疲惫,但凭着对教育事业的忠诚,凭着对学生无私的热爱,他咬牙坚持着。

他一如既往地醉心于教学研究。认真钻研教材,矢志教学改革。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甚至每句话、每个英文单词的施教都要认真揣摩,悉心研究。对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知识的逻辑关系,乃至每位学生的个性习惯、学习状况、接受能力了熟于心,英语教学得心应手。

他一如既往地上好每一节课。尊重教育规律,关注全体学生,注重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在学习中产生愉悦的心境。他的课堂语言简洁明了,他的课堂师生互动,兴趣盎然。他布置的作业讲究“精准”,充分体现了素质教育的要义和内涵。

他一如既往地辅导着每一个“学困生”。对于“学困生”他不抛弃,不放弃,给予最大的热情鼓励。对“学困生”自控力差,常常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有抄袭作业的现象,他从不讽刺打击,而是不厌其烦的做好辅导和帮扶工作,给他们最大的理解和尊重,下大力气解决“学困问题”,促使他们不断转化,树立信心和决心,重新扬起前进的风帆。

他一如既往地奉献着他的爱心。他爱学生,爱学校,爱社会。他勤俭持家,从不舍得为自己多添一件衣服,他的衣服洗了又洗,有的都退了色,他依然穿着。但日常生活中,他慷慨地资助着无数个家境困难的学生;在爱心捐助中,他慷慨地捐出了心爱的毛衫;在赈灾活动中,他慷慨地捐上了自己唯一的一件羽绒服。当别人问他今冬天怎么过时,他谈谈一笑:“我耐冻。”

他一如既往地做着一件又一件平凡的小事。他是学校的保洁员,校园的卫生“他包了”;他是宿舍监管员,学生就寝秩序“他包了”;他是心理问题咨询员,学生的困惑“他包了”;他是英语教师的辅导员,英语教学中的难题儿“他包了”……

篇4:平凡岗位谱写人生赞歌

“我很知足,也很珍惜这份工作”

1995年3月,听说铁西环卫处招临时工,每月有300元工资,按月发饷,32岁的范文学心动了。刚刚结束在沈阳打工来到鞍山的他,曾经捡过垃圾,卖过苦力,也到市场中打过短工,被拖欠过工资,饱尝了打工的艰辛。怯生生的范文学去应聘,没想到顺利被录用了,他被分配到铁西环卫永乐所清运垃圾。第一次近距离接触大量的生活垃圾,刺鼻的气味扑面而来,范文学感到恶心反胃。面对繁重、重复的体力劳动,范文学也曾打过退堂鼓:“这活太累、太脏了!我年纪轻轻,都不好意思告诉老家的亲人我在城里干啥。”但每月都能按时拿到工资,所里的工友都很照顾他,让范文学体味到打工以来从未感受到的温暖,他选择留下来,慢慢地滋生出“爱家”的情怀。

“我很知足,也很珍惜这份工作,比以前在老家的山窝里刨土坷垃靠天吃饭,强了不少。”

作为推车工,范文学每天凌晨3点半就要到居民小区、企事业单位和学校,清运当天的垃圾。上千斤重的垃圾车,他一天要推上十几趟。

2001年,由于工作认真出色,范文学当上了垃圾清运班班长,他干得更认真了。不论是在炎热的夏天,还是在寒冷的冬季,都坚持全天工作制,每天早来晚走,下班后对所有推车进行逐一检查,发现故障及时排除,以保证第二天的正常工作。

按照规定,范文学一周可以轮休一天,但他从来就没有休息过,一年365天,就工作365天。范文学回忆说:“这16年来,我一共回过3次家,算是休息了。其中,父亲生病回去过一次;去年2月,父亲逝世回去了一次。”

“我自己脏点没什么,要让居民有个干净的环境”

当环卫工人非常辛苦,每天凌晨3点就起床,有时甚至干到晚上9点多。这种超负荷的运转,范文学也经常觉得累,每天一收工,浑身就像散了架一样,躺下去就再也不想起来,可是他觉得累得舒畅、累得有价值。“当环卫工人,很少有干净的时候。我自己脏点没什么,要让居民有个干净的环境。”范文学朴素的话语,折射出他的追求和信念。

2006年,永乐地区实行垃圾袋装化,范文学和工友们在各个社区投放垃圾架40余个,可是不少居民还是没习惯,照旧直接把垃圾扔在楼道门口。范文学和工友们每天既要套袋又要收拾垃圾,无形中增加了任务量,但他们毫无怨言,照样把垃圾清理得干干净净。慢慢地,居民们乱扔垃圾的行为越来越少。

一年夏天,范文学负责管辖的小区内有一个垃圾道堵了,散发着难闻的气味,周围的居民经过时都捂着鼻子绕道走。范文学在凌晨3点钟推着车、拿着锹来到这个小区,忍着冲天的臭气,钻进垃圾道,在满是苍蝇的环境中,奋战了几个小时,大量的污物掉落在他的身上。到了早晨7点钟,周围的居民看见了忙碌的范文学,深受感动,纷纷拿起铁锹帮他把垃圾装上车,并竖起大拇指连声称赞:“这个大个子真行!”此后,范文学每天再到这个小区清运垃圾,周围的居民都跟他点头微笑。他的工作得到了社区居民的认可,更得到他们的尊重。从那以后,这个垃圾道再也没有发生堵塞现象。

在年复一年的清运垃圾过程中,范文学用自然、纯朴树立了农民环卫工人的新形象。一次次的表扬、一次次的尊重,使范文学对环卫工作有了新的认识。“做环卫工也有人生价值,我觉得蛮光荣的!你也跟我一起做吧。”2001年,妻子在范文学的说服下,也来到环卫所当了一名环卫工人。

2006年,作为全市劳动模范中的农民工代表,范文学被邀请去旅游度假。面对这莫大的荣誉,范文学充满了感激之情,但考虑到自己走了,会耽误垃圾清运,他毅然放弃了这次度假机会。听说范文学放弃度假,大家都感到惋惜——这对于一个农民工来说,是千载难逢的机会。可范文学淡淡地说:“我不是不想去,我是怕去了会耽误清运垃圾,给居民带来不便啊!”当度假团踏上列车时,范文学也推着小车上路了。

清运肮脏的垃圾,却历练出一颗洁净的心

在铁西爱心养老院的后院,老人们经常看到一个忙碌的身影:挥锹清理生活垃圾,再用小车清运出去,而这一切都是义务的。十多年来,范文学风雨无阻,任劳任怨。老人们记不住他的名字,却熟悉那张始终微笑的黝黑的脸,他们亲切地称他为“大个儿”。

爱心养老院有老人近百人,过去,养老院雇人以每车20元的价格清运垃圾,还是没人愿意干,原因就是这里的生活垃圾多,并且脏。范文学听说后,主动找到院长庞静华,表示愿意承担垃圾清运。庞静华喜出望外,一再说只要清理干净,保证一分钱不少。范文学笑着说,我分文不取。起初,院长以为范文学是怕有报酬传出去影响不好,于是暗暗计算着垃圾的清运数量,想到月底一次性付给他。哪想到了月底,当庞静华把相应的报酬递给范文学时,被他谢绝了。就这样一干就是十多年,范文学不仅清运院内垃圾,还和老人们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只要他有空,就和老人们唠上几句嗑,或是推着坐轮椅的老人在院里走上几圈,老人们逢人就夸“大个儿”是个好人。

今年4月,对范文学一家来说,有一个天大的喜讯:夫妻俩的月工资从580元提高到了800元。范文学一家四口,租住着一套500元一个月的房子,照原来的收入,仅房租就占去了40%,全家生活得艰辛、拮据。一件几十元的衬衣,范文学都不舍得买。他们比任何人都缺钱,然而,对待钱财,范文学却显示出了一颗洁净的心。

2006年,范文学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拿到了3 000元奖金。这对他来说无疑是一笔“巨款”。怎么花?范文学和妻子商量后,决定拿出500元,给敬老院的老人们购买毛巾、香皂等生活用品。

对于从小生活在偏僻、贫瘠农村的范文学来说,到外面闯世界、挣钱来改变自己和家人的生活境况是他的梦想。然而一晃十多年,范文学没有挣到什么钱,甚至可以说他在环卫处工作的十几年,也只是能够勉强养家糊口,但他不后悔,他对金钱有自己的认识:拥有了金钱固然是成功的标志,但不是唯一的标志,金钱的价值要和道德的价值相统一,这才是人生的准则。

去年的一天,范文学在清运垃圾途中捡到一个皮包,打开一看,里面有厚厚的一捆百元钞票。他想都没想,拉上拉锁回到所里,将皮包交给所长。所长当着范文学的面打开皮包,里面有8 000元现金及物品。8 000元,这可相当于范文学一年多的工资!范文学没想别的,他对所长说,咱们赶紧想办法找失主吧,失主丢了钱一定很着急!随后,所长和范文学写了十几张招领启事。第二天,失主王先生前来认领,当得知钱包是每月工资只有500多元的范文学拾到的,他惊讶得睁大了眼睛,当即拿出500元作为酬谢,被范文学婉言谢绝。王先生激动地说:“这是给我母亲治病的救命钱,我真没想到还能找回来,太谢谢你了!”范文学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一个普通农民工对社会正气的追求。

以所为家,化荣誉为动力

范文学把环卫所当成了家,遇到什么事情都依赖着这个家。一次,孩子发高烧,还伴有抽搐,干活回来的范文学抱起孩子就往所里跑,是所长帮助他打车上医院,并办理了所有手续,让孩子及时得到了治疗。看到范文学的家境贫寒,所长又把自己的手机给了他,以方便在生活和工作上的联系。范文学把同事们的温情和友爱深藏在内心深处,他对这份情意充满了感激,并用自己的真情不断回报社会。

15年来,范文学实践着“宁愿一人脏,换来万人洁”的环卫精神,从一名普通农民成长为城市的“美容师”,先后荣获“鞍山市优秀环卫工人”“鞍山市优秀共产党员”“鞍山市十大杰出职工”等光荣称号。2006年,他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10年,又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对于这些荣誉,范文学说:“我是个农民工,同事们对我却像亲兄弟,组织上又给我这么高的荣誉,我一定会好好干。”

篇5:用粉笔谱写平凡的人生

“起立,老师好!”随着嘹亮天真的童音,通过最美乡村老师颁奖晚会的画面为我们拉开一幕一幕平凡感人的故事,这些乡村教师的事迹,使我一次一次地接受了心灵的洗礼和再教育。

仲威平—她从未放弃过任何一个学生,二十四载,无论暴雨滂沱、大雪纷扬,就为了一句承诺。

刘坤贤—一身疾病,但依旧守住山村小学,就为不让学生跑远路,高位截肢的他自费为学生修了两座桥;拄拐上山找水源,接水进校,为学生买电脑、电视机。

格桑德吉—大学毕业放弃城市工作,回到墨脱山乡执教,在艰苦条件下翻山越岭劝学,让无数失学学生回到校园。塌方、泥石流、悬崖、溜索,这是孩子的回家路;13年66次护送,她用爱与担当陪伴孩子成长。

„„

观看时,我被这些“最美的同行”感动着,那一个一个朴实的面孔,一句句真实的言语,一幅幅感人的画面,汇成感人至深的细节故事,让我热泪盈眶、内心激动澎湃的同时也为我传递着教育梦想的“最美”力量。这些乡村的教师——我们的同行,在最穷、最苦、最偏、最远的乡村,用他们的执着和爱心,引领着一批批的孩子叩响求知的大门,用自己无私的奉献成就了那些想走出大山的孩子。

看完这些感人的故事,我在内心深处不知觉地反思着自己:在我抱怨学生素质不高的时候,在我工作疲惫喊累的时候,在世界的另外一 个角落,还有这样恶劣的工作环境,还有这样感人至深的故事,还有这样一群默默奉献的人。

篇6:用平凡谱写党的诗歌

——记郑州市西黄刘小学朱广明校长

他对党的教育事业无比忠诚,他在工作中处处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他在学习和生活上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他受到学生的拥戴、家长的赞誉和领导、老师的好评,他就是郑州市惠济区西黄刘小学的校长——朱广明。

一、爱心投入,心系师生

作为一名优秀党员,朱校长以自己独特、卓有成效的学校管理在工作岗位上体现了党员的先进性作用。他没有华丽的言辞,没有优雅的风采,却能深深地吸引着与他年龄相差几十岁的学生,打动着一个个对子女疏于管教的家长。原因就在于他把学生视为子女,把学生家长视为自己的家人和朋友。作为校长,他总是全心全意为全校教师服务,深入课堂,深入教师队伍,了解他们在工作中、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并竭力为教师解决问题,为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尽自己的最大的努力。

二、身先士卒,严于律己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朱校长以身作则、认真负责、严格要求自己,得到全体师生的赞誉。作为一名校长,他经常抽空到学生家里进行家访,了解学生的家庭及学习情况,一些同学家他甚至跑好几次。有一个学生,父母整天忙于打麻将,根本没有心思管教孩子,孩子的状况可想而知。朱校长三次上门都没碰到家长,最后一次朱校长一直等到半夜12点,迎来的是家长惊讶的眼神和愧疚的表情,而后问题很快解决了。后来,朱校长笑着说到:能解决问题,多顾几趟茅庐也是值

得的。

三、勇于创新,与时俱进

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他时刻提醒自己是一名党员,要为教师们起好示范和带头作用。他在教学上的认真负责,教学方法上的独到,教学科研上的大胆创新可说无人不晓。他的事迹成为了激励全校教师的精神力量。他总是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和新课程理念,积极探索新课程下的新教法,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时间和理论水平,使自己的教学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在他的带领下,西黄刘小学的教学质量也经常名列全学区第一。

四、甘做人梯,淡泊明志

朱校长在荣誉面前总是先人后已,总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把年轻教师的发展放在第一位,甘当铺路石。他积极致力于青年教师的培养,充分发挥自己的骨干带头作用,指导沈小贤老师参加区、市说教材比赛都获得一等奖,并且参加了国家级的比赛。

五、内强素质,外树形象

作为党支部的组织委员,他积极主动地协助支部书记开展好支部的活动,负责党员的学习、培训,支部档案的整理、收集,使学校的党务工作在各个方面都上了一个台阶。他从建立健全各项制度,提高干部自身素质入手,着力整个队伍的建设。根据工作需要,制定了 “党员学习制度”、“党组班子议事制度”等一系列接受群众监督和自我约束的制度,从而有力地增强了党员干部学习自觉性,既保持了党员干部自身的廉洁,又塑造了良好的外部形象。作为副校长,他总是认真

地完成自己分管的工作,为校长分担任务,为全校教师服好务,深入课堂,深入教师队伍,了解他们在工作中、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并给校长献计献策,为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尽自己的绵薄之力。

篇7:用粉笔谱写平凡的人生

有一座平台最为神圣,那就是讲台!有一道风景最为靓丽,那就是学校!有一首诗歌最为动人,那就是教师!教师,这个平凡而光荣的字眼,蕴含着圣洁和伟大!教师,是学生理想风帆的导航者,是美好心灵的缔造者,是知识技能的传播者!我们教师之所以能成为天底下最具风采的人,就是因为我们播撒的是心血,而收获的是希望!

看了中央电视台关于“最美女教师”张丽莉事迹的报道,深受感动。“最美女教师”张丽莉事迹在感动中国的同时,也给我们每个人最真实的感动,我也是一名教师,我要向张丽莉老师学习,学习她临危不惧、舍己救人的英雄气概,学习她无私奉献、爱生如子的高尚情怀,学习她爱岗敬业、为人师表的崇高品格,在平凡的岗位上,贡献出自己的光和热,张丽莉的瞬间抉择,绝非来自于她偶然的条件反射,而是来自于她最美心灵和无远弗界的人性大爱,来自于她平常每月资助困难学生一百元钱和宁可自己挨饿也要把饭送给学生等价值观和道德心的修养历练。也正是她这种处处以他人利益和社会集体利益为重的“道德理性”,才会有她生死时刻的自然而然之举,我们要学习她的崇高思想,学习她用全部热情和勤奋进取铺设了无悔的从教之路。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为师者对职业的热爱,牢记使命,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树立高尚的职业道德,不断提高教书育人本领。

她在学生生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的关键时刻,挺身而出,舍己救人,把生的希望留给学生,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以自己的柔弱身躯支撑起一片生命的天空,用行动谱写了一曲感天动地的大爱赞歌,她践行了中华民族见义勇为的传统美德,彰显了人民教师的良好形象,这位年轻女教师,用生命谱写着最伟大的爱的赞歌,她是当之无愧的最美教师。我们要认真学习她的高尚情操,始终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和昂扬的斗志,全身心地投入到伟大的教育事业中去。

传承文明,教师是桥梁;科教兴国,教师是基石。古有孔孟先圣,今有我们教师。“一碗粥,一杯水”足矣,“一支笔,一本书”乐也!著名诗人汪国真的《热爱生命》这首小诗道出了我们教师无私奉献的心声:

“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

“我不去想身后会不会袭来寒风冷雨,既然目标是地平线,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

“我不去想未来是平坦还是泥泞,只要热爱生命,一切,都在意料之中!

“我只有挖掘自己灵魂深处的真诚,把握瞬间的辉煌,拥抱一片火热的激情!” 教师,是一个多么神圣的称号!师德师风,不是简单的说教,而是一种精神体现,她需要培养,需要教育,更需要的是我们每一位教师的自我修养的不断完善!燃烧自己,照亮别人,这是最平凡的人生!无私奉献,育人成才,这是最壮丽的事业!任凭岁月更迭、世事沧变,任凭青春流逝、红颜憔悴,我们心中永远守望那盏希望的明灯,甘用物质的清贫去换取燃烧的青春!

位不在高,敬业则鸣;资不在深,学习就行;斯是教师,奉献创新!我们用“天生我材必有用”的关爱,融化了多少差生心中的坚冰;我们用“长风破浪会有时”的鼓励,燃起了多少学生理想的激情!夜深人静时埋头工作的是我们,晓风残月中踏醒校园的也是我们!我们每个教师都坚信,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学生的心灵好比一颗颗纯洁的种子,在我们的爱的熏陶沐浴下,终会长成参天大树!

篇8:立足平凡岗位谱写最美华章

来局里的时间并不长, 尽管自己所处的岗位并不是档案管理一线岗位, 但半年的时间却深刻地体会到作为档案工作者平凡中的不平凡。尤其是在观看了《践行群众路线好榜样》系列专题片后, 片中杜洪英的先进事迹激励和感动着我。杜洪英在玉环县委组织部档案员的岗位上, 30多年如一日, 勤勉敬业、无私奉献, “小档案”做出了大名堂。她吃苦在前、不辞辛劳, 下乡村上海岛, 广泛收集档案资料, 使县委组织部的档案工作获全国一级达标, 并帮助带动全县多个部门单位的档案工作创先争优。她勤学善思、勇于开拓, 探索出档案编目检索等新方法, 并在全国推广。她忠于职守、坚持原则, 坚决抵制个别同志为私利修改档案内容等无理要求, 多次主动帮助有关同志。她淡泊名利, 默默耕耘, 甘愿将一生奉献给热爱的档案事业, 多次主动放弃转岗或提拔的机会。在档案室的一方小天地里, 实践着兰台人辛勤耕耘, 默默奉献的优良作风。同样作为全国档案战线的优秀楷模, 刘义权的事迹感动和激励着全国的档案人。30多年来, 他呕心沥血足迹遍布全国, 亲手收集党和军队珍贵档案83万余件, 为建设我军档案资源体系做出了重要贡献;他刻苦钻研, 深入探索档案工作特点规律, 在形成军队档案收集工作制度规范上作了许多开创性工作, 被誉为“军档收集第一人”;他身患绝症, 仍牢记使命、心系大局、工作不止, 仍以惊人的毅力顽强拼搏在中美军事档案合作一线, 为推动中美两军务实合作做出了积极贡献。他忠于职守、持之以恒, 高度负责、兢兢业业, 无私奉献、忘我工作, 把平凡的档案工作做到了极致, 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出了非凡的业绩:用自己的生命谱写了敬业的新篇章, 铸就了敬业的新精神, 成为在平凡岗位上创造非凡业绩的先进战士, 成为全国档案战线的优秀楷模。杜洪英和刘义权是优秀兰台工作者的缩影, 他们的精神也是对兰台人辛勤耕耘, 默默奉献, 无官无权, 一身清贫, 追求执着, 笑傲兰台最完美的诠释。他们是平凡中的最美, 也是在用最美书写着平凡。

作为一名兰台人, 我们是自豪的。在历史的长河中, 档案是真实的历史记录, 是公正的法律凭据, 是文明的载体, 它记载着伟大祖国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担负着文明的延续和辉煌未来的创造。无论是战火纷飞还是和平年代, 无论是亘古开天还是现代文明, 档案用真实见证了历史的发展, 也用记录推进了社会的文明。现如今, 档案更是牵涉到各行各业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与社会生活密切相联, 作为维护历史原貌的重要事业, 档案承载着太多的责任, 其覆盖面之广, 渗透力之强, 关系社会、经济生活等各个领域。

今天, 我们走进兰台, 我们的岗位看似平凡和普通, 但平凡不是平庸的借口, 普通不是落后的理由。我们要培养敢于担当、奋发有为的责任意识;迎难而上、百折不挠的攻坚意识;永不满足、永不懈怠的进取意识。要加强理论和业务学习, 虚心向领导和同事请教, 不断提高业务水平。要强化作风, 锐意进取, 培养积极进取的精神, 以先进人物为标杆确定工作目标, 切实摒弃工作中不敢想、不敢比的思想, 提高工作信心。要提高认识, 解放思想, 多反省, 找差距, 不断拓展自己的视野, 修养自己的品性, 正确对待工作中的得与失, 正视工作中的困难, 克服畏难情绪, 迎难而上, 在工作中与同事合作交流, 促进工作的发展。我们要像无数的前辈同行那样, 耐得住寂寞, 耐得住清贫, 默默地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人生的最美华章。

有人问, 档案是什么, 兰台精神又是什么, 我们要说, 档案是奉献, 默默无闻加上辛勤耕耘岁月。执着、淡泊、渊博、开拓就是我们的兰台精神。正是千千万万的兰台人, 肩负起对历史负责, 为现实服务, 替未来着想的责任与使命, 凭借着对事业的执着对工作的热爱, 爱恋兰台, 心系兰台, 用自己辛勤劳作, 挽留住历史长河奔腾的每一个瞬间, 成就了档案事业的辉煌。正是我们前辈的辛勤劳作, 才有了鉴存历史的结果。再现历史, 传承文明, 让今天和明天的人们, 踏着他们亲手筑起长卷阶梯, 去收获希望的硕果。

我为自己是兰台的一员而感到无上光荣。虽然我们普普通通, 但我们有一个坚定的信念———“为党管档、为国守史、为民服务”, 我们要用实际行动去履行对党的承诺、践行对国家的誓言、执行为人民服务的义务。

我为自己是兰台的一员而感到无上光荣。因为爱岗, 是我们的职责。敬业, 是我们的本分。青春, 是我们的资本。奉献, 是我们的崇高追求。

我们坚信, 只要我们勤恳履职, 扎实工作, 就能将无数个普通集聚成就非常, 无数个平淡凝聚成就辉煌。

篇9:用“质朴和平凡”谱写爱的颂歌

他爱家庭,愧疚中交织着真情

“我没做什么,只是尽了一个普通人的本分。”这是在县教体局党委组织的“创先争优”调研活动中,咸秀斌老师给我们说的最多的一句话。他穿着朴素,传承了中华民族艰苦朴素的优良作风;他不苟言谈,但每一句话都深蕴着劳动者的淳厚和质朴。他说,“我是一个爱家的人,这几年我没有充当好家庭一员的角色。”“我真的没做什么,我住在学校,学校就是我的家,多干一点是应该的,我也闲不惯。”“我现在身体好,多干一些活没坏处。”

的确,成老师在学校里并没有干什么大事,只是在完成教学任务之后,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并且这些小事往往都是别人所不屑的。

清明时节,大部分老师学生都放假了,学校里只剩下高三年级在校补课,偌大的校园几天没有人打扫,垃圾已是随处可见了,于是他独自一人默默地提着水桶拿着火剪围着校园捡起了垃圾。

校园内有一条小河,这给校园增添了几分美丽与诗意,好多学生在这里读书、玩耍,所以这条小河也经常被污染,于是他又主动承担起治理河道的任务,臭浊的河水,满身的泥巴,他全然不顾。

去年暑假学校在搞建设,他负责督查监管工作。炎热的夏天,他早起晚归与其说是监工,不如说是帮工。为了加快工程进度,他和工人一起搬石塊,整路面,再脏再累也毫不在乎。他的朴实、憨厚和善良,打动着工地上的每一个工人。

“他做事的效率高,一个人干活顶两个人”,同事如是说。的确,他在家里闲不惯,因为工作忙,闲暇之余,他在家里会格外表现,家务活一有空就去做,不管是洗衣还是做饭,他样样精通。有时妻子跟他开玩笑说:“等过年的时候给你发张奖状。”邻里们也都夸赞,说他是模范丈夫,倡议给他发个“五好奖”。这时他很认真地说:“不要了,我是在将功补过,没有你们说的那么伟大。”

说到家庭,他这个爱家的人在言谈中时时流露出对家庭、对亲人深深的愧疚。

他说他亏欠孩子。2002年他响应党的号召援疆支教,临行时,不满三岁的孩子,抱着他的腿号啕大哭,他也为自己的决定痛心疾首。当他掰开孩子稚嫩的小手时,他感到他不是一个好的父亲。

他说他亏欠妻子。两年援疆回来看到妻子憔悴衰老的面孔,他有一种说不出的愧疚。他说他对不住年迈的父亲。2010年5月,年迈的父亲得了病,脸肿得不行了,因为老父亲很少来县城,人生地不熟,所以给他打电话,叫他陪着去看病。当他上完课赶到医院时,父亲在别人的帮助下已经躺在了病床上。

他说他更对不住最疼爱他的奶奶。2003年暑假在他返回新疆的时候,最疼爱他的奶奶离他而去了,弥留之际呼唤着他的乳名,这是他心中永远的痛。但是自古忠孝不能两全,历史皆然。

成秀斌老师说得质朴,干得质朴,爱得质朴。他的一言一行都包含着一种广博的爱:爱家庭,爱学校,爱他人,爱事业、爱社会。他总是觉着有好多的事情等待着他去做,不去做就心存愧疚。这大概就是人世间最淳朴的爱:愧疚中交织着真情,真情中升华着至爱。他爱学生。淳厚中饱含着深爱

他有的是青春活力,有的是满腔热情。在他的班集体里,每个学生都有健康的体魄和蓬勃的朝气,师生之间、同学之间都能积极向上,和谐共处,这无疑都是受成老师的感染。成秀斌说,作为老师我时刻记着一条古训:传道、授业和解惑。

班级里有一个男生叫宋怀刚,父母离异后,宋怀刚跟着父亲一起生活,父亲以卖冰糖葫芦为生,家庭生活很拮据。一段时间里,宋怀刚老是闷闷不乐,有时上课趴在路费常常不回家,独自留在学校里。又是一个周末的休息日,来学校里值班的成秀斌知道了这件事,适逢中午,他便带着刘志峰到他家去吃饭,而且还亲自下厨。饭后他关切地对刘志峰说:“以后你要是不回家的话,就尽管来我家,吃、住都没有问题。”刘志峰感激地说:“不麻烦老师了,我会照顾好我自己的。”在班级里,刘志峰一向很乐观,与同学相处也十分融洽,但一次却因一个调皮的学生的恶作剧,闹得很不开心,刘志峰有些闷闷不乐,好几天心情都很低落。得知这一情况,成老师立即找到了刘志峰谈心,直到心结冰释。当年的高考,刘志峰落榜了,又是成秀斌在电话里给了刘志峰鼓劲,并亲自为刘志峰联系了补习学校,在补习的这一年里,成老师不断地给予刘志峰一些物质上的帮助与精神上的鼓励。刘志峰很争气,第二年就考上了自己最喜欢的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学习土木工程。刘志峰在放弃了优越的工作条件,带着领导的重托,带着父老乡亲的厚望,怀着为祖国边疆教育事业献身的决心,毅然决然地来到了祖国的西部边陲——新疆沙雅。

“选择了援疆就选择了吃苦,选择了支教就选择了奉献。”沙雅气候寒冷、干燥,这对于他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考验。刚到新疆的时候,嘴唇裂口,鼻子出血,眼睛睁不开、流泪不止的现象时有发生,真是痛苦难言。更有半夜被寒风冻醒的情景。夜深人静,围被而坐,不仅思念起家乡的亲人,思念起年迈的父母、幼小的儿子,还有年轻的爱人。惦记父母的时候,他不会再吝惜那长途电话费,在电话里嘘寒问暖,询问父母的身体状况,起居饮食等。当听说父亲卧病在床上时,他恨不得立刻飞到亲人的身边,但是他不能。

2003年暑假开学了,他又踏上西去的火车,奔赴他的岗位了。他依依不舍,妻儿更是不舍,登上公共汽车时,儿子桌子上无精打采。了解到宋怀刚的家庭变故后,咸老师表达了真诚的同情和无限的关怀:实施心理上的辅导,抚平宋怀刚同学心灵上的创伤;给他补课,使他树立起学习的信心和战胜困难的勇气;给他经济上资助,宋怀刚生病了,成老师亲自带他去看病,给他垫付医药费;天冷了,成老师给宋怀刚买来新衣服。就这样用一个老师淳朴的关爱温暖着一颗受伤的心。宋怀刚同学在日记中写道:“我虽然失去了母爱,但我时常被一种更温馨的爱包围着,那就是来自成老师淳厚无私的关爱。”

高三毕业班的刘志峰同学,家在县城最西部的鲁城乡。由于离县城很远,所以每到双休日,刘志峰为了节省一点信中写道:“您是我最可敬的老师;您是我人生征程中的向导。您的关怀里透着亲情,您的教诲中包含着深爱。”

他爱岗位。质朴中折射出高尚

1996年7月毕业于临沂师院的咸秀斌,共经历了四次工作上的调动。对此,成老师说,“不管工作单位怎样调动,但我的工作岗位始终没变,我教书育人的职责始终没变。不管到哪里,我都爱我的岗位,爱我的教学工作。”成老师在他两年的援疆支教经历中体现出了岗位意识和敬业精神。

为了响应党中央西部大开发教育

对口支援的伟大号召,2002年8月,他哇哇大哭,不肯放手,妻子掩面哭泣,弥留之际的奶奶呼唤着他的乳名,他的心都碎了。三岁的儿子生病了,可是他不能照顾,只在暑假的时候与他相处了三十多天。男儿有泪不轻弹,想着幼小的孩子,除了流泪,他还能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呢?

那里的气候是他没有想到的,学校基础设施、办学条件、师资力量、教学管理等方面的落后程度是他始料不及的,当地教师对山东籍支教老师的态度也使人无法接受。可能是两地政府沟通的原因,刚到沙雅二中就受到冷遇:同时到学校支教的两省的老师却受到了两种不同的待遇。有的住楼房,有补贴,生活条件非常优越;而山东籍的老师住的是草房,生活自理。面对两种待遇,人们不解,同事闹情绪。面对如此尴尬的局面,成老师想到的不是生活而是工作,不是个人的得失和享受,而是工作的大局和支教教师自身的形象。于是他一边协调安排,一边耐心地去做同事的思想工作,稳定他们的情绪,做到既来之则安之,树立山东教师良好的形象。并亲自掏钱买炊具、开小灶为大家改善生活。在他的带动下,山东籍的教师思想逐步稳定下来,很快投入了工作。他的良好表现也赢得了沙雅二中领导和老师们的理解和信任。他们不但在工作和生活上提供了许多帮助,而且好多老师在星期天或节假日为山东籍教师“保驾护航”——主动陪同支教教师外出购物。在困难面前,成老师不但自己没有退缩,而且还团结带领他的同伴以积极的态度,及时地调整好心态,在援疆支教工作中奉献着知识和年华。

他说:“要做,就要做得最好。”在沙雅二中,他尽自己最大的力量去做每一件事。2003年初,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担任了沙雅二中的教科研主任。他身先士卒,先后举行示范课和观摩课四十多场,积极推行课堂教学改革实践,通过听、评课活动,使老师们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教学经验得到了很好的交流,达到了优势互补,促进了沙雅二中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的全面提高。2003年9月,他被推选为阿克蘇地区优秀援疆教师。

他说:“援疆教师不仅肩负着支教任务,更应该去传递温暖,奉献爱心。”成老师做到了。两年来,他用微薄的工资收入共资助困难学生焦延轩、李丽、古丽、沙拉依丁等十多名同学,累计5000多元,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援疆教师的风范和情操,塑造着山东援疆教师爱岗敬业、不怕吃苦、勇于奉献、献身事业的崭新形象,也赢得了沙雅二中全体师生的尊敬和爱戴。离开沙雅的时候,闻讯赶来的学生围着他哭声不止,惜别之情无以言表。几名学生代表执意送他十多里地,让他的脚步也变得沉重了许多,迟缓了许多;学校领导、教育局长出面挽留他,希望他留在沙雅,情真意切,让他动容不已。

由于长期在高寒地区工作,他的右腿有时麻木得让他没有任何知觉,但他从来没有和任何人说过,从没请过一天的假,没给学生耽误过一节课。他用顽强的毅力克服着一个又一个困难,他用真诚和朴实做着一件又一件平凡的工作。他说:“好多事情我都还没来得及做好就离开了沙雅,想起来心里真不是滋味。”他的真诚,他的质朴,他的平凡无不折射出高尚的光芒!

他爱事业。在彰显出伟大

成秀斌援疆支教可以说是载誉而归。“优秀共产党员”“优秀援疆教师”等光荣称号无疑是对他两年援疆支教工作的褒奖和肯定。照理说,他这个“有功之臣”应该很好地规划一下自己的未来;照理说,他应该拿出一点时间很好的经营一下自己的家庭;照理说,他起码也应该向组织提出一些条件和要求。但是在成秀斌这里如此的“照理说”都没有,当领导问他有什么要求时,他只说了一句话:“我哪天上班,到哪个学校上班。”第二天,他就成了东苑高级中学的一名普通英语教师。同学不理解,家人不理解,同事也流露出疑惑的目光——为什么不选一个条件更好的单位?但成秀斌以“我就适合在这里工作”回复了所有的不解和疑惑。东苑高级中学的领导和老师们说,“成秀斌对工作环境、工作条件从不计较,因为他是把工作当事业做的。”

他一如既往地爱岗敬业。以校为家,任劳任怨。天天坚持早来晚走,备课、上课、测试、批改作业、辅导学生等等琐事伴随着他,他恨不得生出三头六臂,一天当作两天用。超负荷的工作,有时也使他感到精神疲惫,但凭着对教育事业的忠诚,凭着对学生无私的热爱,他咬牙坚持着。

他一如既往地醉心于教学研究。认真钻研教材,矢志教学改革。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甚至每句话、每个英文单词的施教都要认真揣摩,悉心研究。对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知识的逻辑关系,乃至每位学生的个性习惯、学习状况、接受能力了熟于心,英语教学得心应手。

他一如既往地上好每一节课。尊重教育规律,关注全体学生,注重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在学习中产生愉悦的心境。他的课堂语言简洁明了,他的课堂师生互动,兴趣盎然。他布置的作业讲究“精准”,充分体现了素质教育的要义和内涵。

他一如既往地辅导着每一个“学困生”。对于“学困生”他不抛弃,不放弃,给予最大的热情鼓励。对“学困生”自控力差,常常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有抄袭作业的现象,他从不讽刺打击,而是不厌其烦的做好辅导和帮扶工作,给他们最大的理解和尊重,下大力气解决“学困问题”,促使他们不断转化,树立信心和决心,重新扬起前进的风帆。

他一如既往地奉献着他的爱心。他爱学生,爱学校,爱社会。他勤俭持家,从不舍得为自己多添一件衣服,他的衣服洗了又洗,有的都退了色,他依然穿着。但日常生活中,他慷慨地资助着无数个家境困难的学生;在爱心捐助中,他慷慨地捐出了心爱的毛衫;在赈灾活动中,他慷慨地捐上了自己唯一的一件羽绒服。当别人问他今冬天怎么过时,他谈谈一笑:“我耐冻。”

上一篇:龙腾订单班结业典礼发言下一篇:2011优秀教师群体培育心得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