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县人事局招才引智工作经验材料

2024-04-14

应县人事局招才引智工作经验材料(精选8篇)

篇1:应县人事局招才引智工作经验材料

大力招才引智 推动转型跨越

——引智工作会议交流发言材料

应县人事局局长 赵琦

各位领导,各位同志:

应县是个传统农业大县,是朔州市境内唯一的无煤县,因拥有世界上最古老、最高大的纯木结构建筑——释迦木塔而闻名于世。应县向来就有重视文化、培育人才的传统,历史上名人辈出,有龙凤之乡、宰相故里之美誉;恢复高考制度后,全县考取大专以上学生两万多人,硕士、博士遍及海内外。近年来,应县把招才引智作为推动全县经济转型跨越发展的强大动力,按照“请进来、走出去”和“借外脑、促发展”的思路,实行“招才引智”与“招商引资”并举,积极开展人才引进和科技推广工作,为促进全县经济转型跨越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撑。

一、主要成效

自“十一五”以来,全县累计引进各类专家人才 人(次),开展人才培训 人次,建立引智示范基地 处;共解决各类管理和技术难题 项,开发新产品、引进新技术和新品种 个,涉及种植、养殖、机械、建材、卫生、教育、环保等领域,累计取得直接经济效益达 亿多元。具体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一是围绕科技兴农,加速推进农业现代化。针对全

县大力发展设施农业的需要,从国内各大农业研究所和大中专院校,聘请种植、养殖、植保、防疫等各类专家教授150多名,引进优质经济作物和粮食作物新品种100余个,培训农业技术人员和种养殖大户6万余人次,拓宽了农民增收致富渠道,推动了全县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二是立足技术创新,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坚持把招才引智与推动产业上档升级相结合,不断加大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的引进消化和吸收,提升了县内骨干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通过支持老万炉业聘请瑞典吕勒奥工业技术大学教授、欧共体“低排放、高效率家用炉具课题组”专家诺林博士,有力推动了生物质能炉具的研发;支持梨花春酿酒集团引进新技术,开发出了优质低度、营养安全、倍受消费者青睐的盛世宴酒、旅游酒、黄芪养生酒等新产品。同时,还积极搭建平台,为新引进的晶都太阳能公司、吉呈生物公司、雅士利乳业等企业,招聘各类高级人才90多名,满足了新建企业人力资源的需求。

三是着力改善民生,全方位招才引智。为了振兴教育事业,先后招录大中专师范院校毕业生 名,改善了全县的教师队伍结构,提升了师资水平;特别是县委书记王守林三次登门拜访,聘请中共山西省委联系高级专家、山西省示范高中建设专家组成员、原怀仁一中校长蒋石文,担任县一中校长,振兴了全县的教育龙头,赢得了全

县上下的一致好评。为了推进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聘请了北京大学管理技术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战略研究所常务副所长,北京大学创新研究院副院长、资深研究员窦文章,对全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进行规划。同时,还在卫生、交通、环保等方面联系各类专家30多名,为民生事业出谋划策,推动了经济社会统筹发展。此外,围绕引智成果推广,不断加强引智示范基地建设。截至目前,全县建立引智示范基地5个,推广优秀引智成果20多个,为全县引智工作跨越发展提供了有效载体。

二、主要做法

人才,关系到国家兴衰和民族兴亡,也决定地域经济的发展。应县把招才引智工作纳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布局,大力实施人才强县战略。

一是创新思路,吸引人才。对于应县这样一个经济欠发达农业县来说,要实现转型跨越,必须下大力气做好招才引智工作。为此,县委、县政府创新工作思路,经过认真广泛的调查、思考和研究,围绕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计划,把招才引智计划列入了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同时,深入研究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总量、结构、布局的需求,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实施人才强县战略的意见》《应县吸引高层次创业人才若干政策、规定》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不断加大人才开发与引进力度,使应县成为人才集聚的洼地。

二是打造平台,选聘人才。为了拓宽招才引智渠道,我县以吸引高层次人才为重点,积极培育人才开发协会、专家联谊会等各类组织,提高人才的专业化、组织化程度;建立了各类专家人才库,为招才引智提供最直接有效服务。同时,不断完善考核指标体系,把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列入各级各部门目标责任制考核,树立了一批有效发挥引进高层次人才作用的先进典型,切实树立重才爱才的良好导向,优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环境。

三是注重激励,留住人才。人才引进难,留住更难。为了让引来人才毫无后顾之忧地献智出力,我县本着物质留人、事业留人、情感留人的原则,全方位创新人才激励机制。一是强化物质激励,对引进的人才,除了给予安家补贴外,还持续不断地给予创业资助、贷款担保、重大项目资助等配套支持,以优厚的待遇留住人才。二是突出事业激励,积极为引进的人才,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和开创事业的空间,使其专长得到发挥、价值得到体现,通过干事创业,在政治上有荣誉,经济上得实惠,社会上受尊重。三是注重情感激励,建立了政府各部门与各类人才畅通的沟通交流机制,及时解决各类人才工作、学习、生活各个方面的困难;通过广泛开展情趣健康主题活动,为人才创造体现价值与荣誉的机遇。比如,在每年元宵节夜晚,县

委、县政府都要让全县作出突出贡献的人才亲手点燃广场的大旺火,并通过电视向全县人民播放现场全景,努力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崇尚创新”的浓厚氛围。

我县在招才引智工作中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全县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的需要相比,与兄弟县区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今后,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积极打造更加开放、更加先进、更加稳定的招才引智环境,为应县经济社会转型跨越提供强大智力保障。

篇2:应县人事局招才引智工作经验材料

二00四年,我局在县委、县政府以及上级人事部门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和全国人才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全县经济工作中心,解放思想,开拓进取,在人才资源开发,公务员队伍管理,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为全县经济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人事保障。

一、贯彻落实全国人才工作会议精神,人才资源开发力度不断加大

1、坚持以解放思想为先导,不断更新人才工作的思想理念。为把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落到实处,今年以来,我们努力以人才战略统领人事工作。在思想上,我们一是努力提高大家对人才工作重要性的认识,组织大家认真学习中央省市人才工作会议精神,把大家的思想真正地统一到会议精神上来,坚定做好新时期人事人才工作的信心。二是找准位置,在坚持“党管人才”的原则下,分析形势,把握大局,找准位置,明确职责,找准人事部门工作的出发点,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三是理清思路,按照县委、县政府提出的“人才兴县”的总体目标,理清人才工作的发展思路,研究制定了一系列适应我县经济发展和人才创新创业的政策措施,制定下发了《关于建立健全企业高层人才保障机制的意见(试行)》、《宝应县人事租赁暂行办法》、《关于进一步推行事业单位领导聘用制工作的若干意见》等文件,努力营造尊重人才、尊重知识、尊重创造的社会氛围。

2、着力加大人才引进力度,满足我县经济发展对各类科技人才的需求。先后组织德仪公司、中宝制药厂、菲达宝开公司等用人单位参加市2004年春季人才智力交流大会,以及外资、民资企业人才专场洽谈会等,引进接收我县紧缺专业、重点行业的专业人才。同时,利用宝应人才网以及其他各类人才网站发布招聘信息,进行网上交流,积极探索人才引进的柔性机制。至目前,接收引进共各类紧缺人才198人。

3、深化职称制度改革,多层次开发人才资源。今年我局以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素质为目标,以加强职称、工考工作规范管理为重点,不断加大职称评审改革的力度,教育、卫生等部门改变过去专业技术人员岗位数额控制的模式,大胆采取“个人申报,社会评审,单位聘用”的办法,根据各单位的特点,对专业技术职务岗位设置实行按结构比例进行总量控制,强化和细化评审条件,对科技人才进行不同层次不同级别的培养和继续教育,促进一大批中青年技术人才脱颖而出。今年各系列报名考试人数1600多人,组织综合初评委开评三次,参加评审的专业技术人员65人。组织省信息化素质、省职称外语、计算机、技术工种各类职称培训班16期。培训考试达98%合格,申报确认高级职称24人,技师8人,高级工67人,中级工25人。同时参照技术人员和民营技术员的评审办法,为农民技术员评定各类技术职称。为加大科技兴农的扶持力度,8月份争取省委组织部、省人事厅、省科协在我县举办“江苏省苏中片农民技术员高级研讨班”,培训农民技术员250人,促进了科技成果的转化,提高了农民技术员的整体素质。

4、不断拓展服务范围,努力为科技人才搞好服务,充分发挥人才市场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人才中心为各类科技人才建立了《毕业生报到信息库》、《毕业生档案接受信息库》和《人事代理住处库》,维护更新了宝应人才网。协助县教育局举办了教育系统人才市场,272名师范类毕业生通过市场落实了就业单位。联合县劳动局、团县委举办了宝应县第二届青年人才/劳动力招聘会,148家用人单位在本次招聘会设立招聘摊位,安排需求岗位3283个,1704人与用人单位达成就业意向协议。为解除科技人员的后顾之忧,促进人才合理有序的流动。年初,经县政府同意调整了县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建立了市级人才服务中心,成立了全县人才协会,构建了人才公共服务体系,拓展了人事代理和人才租赁服务范围,截止9月底,办理人事代理的人员达到5944人,其中单位代理的4260人,个人代理的1684人,委托代理的单位有150家。调解受理人事争议仲裁案件15件。

二、突出重点,注重实效,积极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综合配套改革

配合税费改革,努力完善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根据《宝应县关于加强和改进乡镇农技推广和农经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年初研究制定了《宝应县农技推广和农经服务体系建设的改革方案》,对全县农村公益类服务体系人员编制、经费渠道进行了具体的调查研究和分类测算。并会同县委农工部、县农业局、体改办在泾河镇进行了改革的先行试点,为全县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改革初步摸索出了一套经验。

积极稳妥的推进事业单位改革,按照政事分开,分类管理的原则,结合我县工作的实际,研究制定了《宝应县生产经营性事业单位改革意见》,选择教育、卫生、文体系统作为试点联系单位,对商业幼儿园、宝应宾馆、交通工程队、影剧院,进行了以推行事业单位聘用制度,岗位管理制度,竞争上岗,落聘人员安置为主要内容的综合配套改革。积极探索事业单位改革的方式方法,为今后推行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积累了经验。

三、严格机构编制管理,加快构建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平台。

1、圆满完成了省市核查组对我县财政供养人员的核查工作。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开展财政供养人员核查,控制财政供养人员增长的要求,年初,建议县政府成立了县财政供养人员核查领导小组。从财政、教育、卫生、民政等部门抽调了专门人员,组成精干班子,对全县财政供养人员的状况进行系统的调查摸底。召开各乡镇、各部门组织人事科长参加的财政人员供养核查专题会议,对核查工作进行了具体布置。对各单位上报的数据,按照小组分工,集中审核,逐一进行认真的核查认定,并进入微机统一进行管理,严把信息数据质量关。在核查小组审核的基础上,又将财政供养人员名单打印发放到各个具体单位进行公示,公布了监督电话,确保核查无一遗漏,无一差错。8月份,顺利通过了省市财政供养人员核查组的核查。

2、加强机构编制管理,严格控制人员增长。会同县委组织部制定下发了《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办法》,对党政机关、社会公益类、管理类事业单位均实行公开招聘,“凡进必考”,新进人员一律实行人事代理制度,营造公平用人机制。为进一步巩固机构改革成果,按照机构改革的要求和省、市有关机构编制方面的文件精神,我们编制下发了《机构编制管理手册》,实行分类管理,强化机构编制的法规意识。从严从紧审理了各部门和各镇提交的机构编制请示报告55件,对其中23个部门和单位的请示进行了批复。

加大事业单位年检力度,加快建构事业单位法人治理平台。编办把2004年事业单位年检工作作为今年一件大事来抓,在人手少,事情多,工作量大的情况,组成专门工作班子,召开了年检工作会议,下发《关于做好2004年度全县事业单位年检工作的通知》,在年检工作中还十分注意方式方法,不断改进服务态度。急基层之急,想基层之想,把坐地办公与服务上门相结合。对事业单位法人较多的部门,集中进行上门服务,集中办理,方便基层。并对年检登记的单位在报纸媒体上进行公告。全年完成了事业单位年检登记565个。

四、注重能力建设,公务员队伍整体素质明显提高

1、认真开展行政许可法培训,强化公务员队伍依法行政的能力。根据市人事局、法制办的统一部署,会同县委组织部、县法制办联合开展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的培训,共举办培训班20期,县乡机关1600余人公务员和参照、依照的公务员参加了学习培训。培训中,我们采取阵地培训与送教上门相结合,对乡镇机关采取送教上门,对部门则采取分批分期集中在县卫校培训。并且建立了考试制度,为了提高学习效果,对缺培人员实行了补课培训,务求做到全面。通过培训,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基本上了解了行政许可设定的原则、事项范围、权限、实施行政许可的程序、要求以及行政许可的各项制度等。同时也了解了行政许可法对我国行政管理改革、政府职能转变的影响,对机关工作人员以后的依法行政起到了很大的促进和指导作用。

2、严格考核,进一步完善年度考核办法。为增强考核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今年我们在机关各部门全面推行了日记式考核办法,对不同层次、不同职位的公务员实行定性考核和定量考核相结合,平时考核和年度考核相结合,并确定县卫生局、公安局和工商局为日记式考核试点单位,建立健全以业绩为核心的考核指标体系,把考核的内容和等次进行科学的细化和量化。对连续三年考核优秀的同志的实绩情况进行了深入的审核认定。对考核不合格、不称职的同志视情况分别做了不同的处理。7月份,市人事局、市委组织部联合到我县专门进行了调研,充分肯定了我们的成功做法。

3、强化业务培训,促进公务员队伍知识不断更新。开展了新进国家机关公务员初任培训、晋升职务公务员任职培训、“四五”普法培训、普通话培训等,提高公务员的专业化行政管理能力、开拓创新能力、学习研究能力,强化公务员队伍的知识更新。通过培训,较好的优化了公务员队伍知识结构,拓宽了知识面,使公务员队伍整体素质明显提高。

五、统筹兼顾,加强人事工作的宏观管理

1、群策群力,圆满完成招商引资任务。协助引进了扬州宝林服饰制衣有限公司,使60多 名下岗职工重新走上了工作岗位。今年共引进项目资金550万元,圆满完成了招商引资任务。

2、强化“目标责任”,做好企业军转干部解困稳定工作。和各有关部门、镇以及有关综合职能部门签订了“目标责任状”。围绕“两个确保”,制定具体考核细则,分清责任,明确目标。针对企业军转干部解困稳定工作实际,成立县平安社区创建办公室,安排企业军转干部到社区上岗,参加创建工作。安排143名企业军转干部走上了平安社区创建工作岗位。

根据中办发(2003)29号文件和省办发(2004)144号文件精神,接收安置军转干部19人,随调军转家属3人。

3、建立多元化分配机制,激发机关事业单位生机和活力。根据市人事局下发的《关于市级机关地方岗位补贴的实施意见》和市工资会议精神,7月1日调整执行了地方岗位补贴,并将在职人员的地方岗位补贴发放与本单位或主管部门的招商引资任务挂钩,机关单位统一执行县里的标准。事业单位则根据各单位自身特点与实际自主分配,合理拉开档次。根据市委组织部、市人事局、市财政局转发的《关于建立机关优秀公务员健康修养制度的通知》的精神,我们拟定了优秀公务员(含参照公务员管理机关人员)进行为期7到10天的健康修养的具体实施方案,并且向县领导及财政部门作了汇报。为规范全县机关事业单位津贴发放渠道及标准,我们配合县财政局出台了《关于规范县级机关事业单位津贴、奖金、福利发放的意见》,为提高大专以上毕业生的工资待遇,更好的吸引和留住人才,我们研究指定了大专以上毕业生有关工资待遇的实施口径,把引才、留才、用才等一系列政策待遇落在实处。

4、认真落实退休干部“两项待遇”,退休干部的服务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坚持每年的退休干部家庭解难济困普查,在重大节日走访慰问退休干部困难家庭。为老干部活动室征订了数十种报刊杂志,定期组织老干部开展政治理论学习,节假日组织文体娱乐活动,加强老干部的思想政治建设,使老干部们真正感到老有所为,老有所乐。

六、深入开展以“三个代表”为主要内容的学习教育,自身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

1、坚持抓好政治理论学习。年初修改完善2004年全局工作要点,制定了机关、支部学习计划,对全年政治理论学习作了统一安排。组织大家认真学习了全国人才工作会议的精神,开展了中纪委两个《条例》、十六届三中全会公报以及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等文件的学习,提高大家遵守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认识政策法规的党性。

2、继续开展“为人民服务,让人民满意”教育实践活动。认真做好群众的来信来访接待工作,对每一封人民来信,每一次群众来访各科室都做到件件有落实,事事有交代。年共接待群众来访80多人次,处理信访交办信件12件。办理人大政协提案议案7件。组织机关义务献血2次,为贫困地区、下岗困难职工家庭、残疾人基金等捐款3万元余元。

3、实行政务公开,推行依法行政。年初进一步制定完善了内部规章制度和服务承诺制。明确了政务公开的内容、范围、形式和监督措施,并在报刊电台上进行了公示。为增强人事工作的透明度,在招干考试,军转干部安置,公务员招录,干部考核等重要工作中,我们主动邀请纪检、检查等部门和人事监督员参加,接受人民群众对人事人才工作的监督,及时收集人民群众对人事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篇3:应县人事局招才引智工作经验材料

1、大力扶持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和产品研发, 积极引进国内外高新技术, 着力培育电子信息、生物、新材料等新兴先导产业, 为本世纪第二个十年我省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形成新的支柱产业奠定基础。重点支持硅材料及太阳能电池、新型显示材料及数字视听产品、生物医药、超硬材料、新型功能材料和生物质能源等的研制开发。

2、支持和提高优势产业的科技水平、经济效益、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重点支持食品工业、有色工业、化学工业、汽车及零部件、装备制造业和纺织服装工业。

篇4:应县人事局招才引智工作经验材料

6月15日,国家国外人才资源总库黑龙江工作站揭牌仪式暨省对俄人才交流与合作中心揭牌仪式在哈尔滨举行。国家外国专家局副局长张建国、黑龙江省副省长程幼东共同为国家国外人才资源总库黑龙江工作站、省对俄人才交流与合作中心揭牌。

黑龙江是全国开展对俄及东北亚区域合作的前沿和窗口,是对俄智力引进工作的桥头堡。中俄人才交流与合作具有很强的互补性,成立黑龙江对俄人才交流与合作中心,将更好地发挥历史渊源、地域优势和多元文化融合等优势,更有效地引进各类海外高层次人才和紧缺人才。

(杨尚峰)

南通市召开农业引智工作经验交流会

近日,江苏省南通市人事局召开了全市农业引智工作经验交流会,省外专局局长姚莉和相关负责同志应邀莅临指导。来自全市人事、农业部门,农业引智示范基地(村镇),农业引智项目实施单位的代表和部分乡镇农业技术骨干等近百人出席了会议。

大会表彰了十名2007年度农业引智示范带头人。通州市人事局等四家单位交流了工作经验。荷兰高级专家组织农业专家J.ter Veen先生为与会人员作了一场题为“蔬菜种植技术与安全生产”的精彩讲座。

(南通市外专局 供稿)

2008城市发展与规划国际论坛暨

河北省首届城博会顺利举行

6月19日上午,“2008城市发展与规划国际论坛暨河北省首届城市规划建设国际博览会”在廊坊国际会展中心举行。全国政协副主席王志珍,河北省委副书记、代省长胡春华等领导以及国内外500多位专家、学者出席了开幕式。本届城博会共举行全球化时代的城市发展与规划理论建设论坛、城市灾后重建与防灾减灾论坛、中国生态城市规划与范例论坛等八个专题论坛,就灾后重建、城市规划、生态城市、生态防灾减灾、绿色交通等重要议题进行了讨论,旨在寻找解决保护生态环境与城市发展共赢的良策,建设适宜人类生存发展的城市。国家外国专家局副局长张建国应邀出席开幕式并发表致辞。

篇5:应县人事局招才引智工作经验材料

全市经济环境机关效能监察新闻发布暨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后,市人事局党组非常重视会议精神的贯彻落实,于9月8日在全局人员大会上传达学习了会议有关材料,并根据会议精神,结合人事工作的实际,强调以下几个方面,做到从思想上和行动上真正重视起来。

一、认真重视经济软环境的治理。全体人员必

须清楚,经济环境与我们人事部门有着密切的联系,几年前,我们就明确了这一点,但如不强调,就可能在某些同志的头脑中淡化了、麻痹了。我们必须树立人人都是投资环境、人人都是招商环境。做好人事工作,提高工作效率,为群众搞好服务,就是治理和优化经济环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为枣庄的治理和优化经济环境做出贡献。

二、端正服务态度,提高工作效率。待人热情办事公道历来是人事部门的一个光荣传统。经过同志们共同努力,在这方面也得到了社会上的认可,但是,必须指出,确也有个别不和谐的现象。必须引起同志们的警觉。如待人态度、一次性告之等,必须坚持。我局所有科室及直属事业单位要本着标准统一、程序简化、方便群众的原则,按照对外承诺的时限完成各项工作。全体人员要严格遵守“首问责任制”、“一次性告知制”、“否定备案制”、“限时办结制”、“失职追究制”、“效能告戒制”等工作制度。凡有违反上述工作制度,推诿扯皮、效率低下、态度恶劣、刁难群众、吃拿卡要等违纪行为的,一经发现或被举报查实,立即给予告诫。全体人员要从敬语服务、礼貌待人做起,一点一滴培养良好的职业习惯。

三、严格遵守工作纪律。要进一步严肃干部人事工作纪律。全体人员要认真执行局里制发的《关于严肃干部人事工作纪律的通知》,绝不允许利用职权和职务上的便利营私舞弊,谋取不正当利益。要进一步明确各项业务工作的政策规定和工作纪律。在日常工作中,要做到,一按时上下班,有事请假;二上班期间不允许上网游戏和聊天;三着装整洁,不要把办公室当成家庭。

四、积极参与,认真对待民主评议行风。全体同志要积极参与民主评议行风活动,积极开展“五看五评”活动,摆正管理与服务的关系,积极主动地为群众排忧解难,扎扎实实地解决好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通过召开座谈会,发放调查问卷,设立征求意见箱、征求意见电话等形式,广泛听取群众的意见,找准人事系统在行风建设中的突出问题,逐条提出具体的整改措施,并认真进行整改,能动地、有效地服从于全市优化经济环境工作的大局。

篇6:人事人才工作管理经验交流材料

一、坚持人事工作在大局中定位,在大局中行动,努力提高服务经济的水平

准确把握人事工作的定位是做好人事工作的基础和前提。局领导班子明确地提出,经济工作是大局,是全党工作的中心,人事工作必须在大局中定位,在大局中行动,必须毫不动摇地服务这个大局。几年来,我们努力做好“服务”这篇文章,积极围绕XX经济工作的新要求、新变化,及时调整工作重心,把人事工作同XX经济建设的要求紧密结合起来。一是强化服务意识。为统一全局干部的思想,近年来,我局通过召开学习会议、专题讨论、一把手作辅导和动员等形式,向全局干部强调人事工作服务经济工作,也大大地拓展了人事工作业务。

二、坚持以人才战略统领人事工作全局,为人事工作注入新的活力

人才工作是人事工作的永恒主题,是人事工作的生命线。这些年,我局始终坚持以人才战略统揽人事工作的全局,做到以人才引得进、配置好、留得住为主线,带动各项人事工作的开展,为我市人事工作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一是制定好的政策措施使人才引得进。XX经过前几年两个整治之后,近年来经济逐步复苏,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也不断增大,但对人才的吸引力仍然不大。为进一步提高引才竞争力,推动人才引进工作,我们采取了有效措施,一方面,努力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2001年,我局在认真调查研究、分析形势的基础上,着手起草了《关于引进优秀人才来汕工作的若干规定》,报经市政府讨论同意并予颁布,成为市政府第一个公开向国内外引进优秀人才的规范性文件。2002年和2004年,我们又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两次对《规定》进行了修改完善,进一步降低了优秀人才来汕工作门槛,扩大了优秀人才的范围,提高了来汕工作的优秀人才住房安家和生活补贴标准。

《规定》在优秀人才入户、子女入学、住房和安家补助费、生活津贴、研究经费等方面提出的一系列优惠政策,如优秀人才到XX工作,可不迁户口,只须办理《特聘人才居住证》,其本人及配偶、子女就可享受本市常驻户口居民同等待遇;来汕工作的优秀人才,给予一定数额的住房和安家补助费等,为用人单位引才创造了更有利的条件,起到了良好的社会效应和工作效应。另一方面,主动请进来走出去,招徕人才。每年春节前夕,我们都召开部分高校应届毕业生代表座谈会,推介XX经济建设情况和用人环境,欢迎毕业生到XX建功立业。2004年以来,我局先后三次组织用人单位到全国高校比较集中的城市招聘人才,现场为用人单位引进的人才办理接收手续。近年来,我市引进人才年增速都在18%以上。

二是建立好的机制把人才配置好。人才配置科学与否是人才作用能否充分发挥的重要前提。近年来,我市在加大人才引进力度的同时,致力于建立良好的人才配置机制,通过加快人才市场的专业化、信息化和区域化发展步伐,充分发挥了人才市场在人才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一是办好常设型人才集市,提高市场的专业化程度。市场常年对外开放,每逢周三、周五为固定集市日,每年暑假和寒假期间举办大型人才交流会,并从我市主导产业、优势产业人才需求出发,有针对性地举办一系列主题性、行业性、专业性人才招聘专场,有效地提高了用人单位和求职人员的对接程度,得到了用人单位和人才的欢迎。2001年以来,市人才智力市场共举办各类大型人才交流会7期,专场招聘会18场,人才集市487期,有25723家次用人单位进场招聘,接待各类人才75万人次。

此外,为15710名人才办理了人事代理,其中有123家单位集体委托代理。二是加快网上人才市场建设,提升市场配置水平。近年来,我市人才市场信息化建设步伐明显加快:2000年,建立了粤东地区第一个人才专业网站——XX人才网,并根据运行情况及时对人才网进行改版升级,研发了网络招聘会等系统,使求职者和用人单位可通过互联网,方便快捷地进行查询、求职和招聘。XX人才网开办至今,累计上网访问数突破630万人次,目前日均访问量达5800人次。2004年2月举办首次“网络招聘会”以来,已有5461家次用人单位通过网上委托发布招聘信息,提供职位7.3万个次,网上人才中介服务已逐步发展成为我市人才交流的重要渠道。2003年1月,我们又在全省较早推出了“手机求职”短信服务,为求职者和用人单位提供个性化服务,提高了人才供求信息的匹配率和市场成功率,到目前为止,已发送求职招聘信息36万多条。三是加大人才市场辐射力度,拓展市场配置空间。我们充分发挥市中心人才市场的辐射效应,建设开通了“XX人才网服务大平台”,将市人才市场的管理和服务延伸到各区县,使“XX人才网”与各区县人才网络资源互通共享,管理规范有序,运作协同高效。目前,XX市人才市场的辐射范围越来越广、辐射力越来越强,周边城市和广州、深圳、福建等省市的企事业单位纷纷前来摆摊设点,招聘人才。我市人才市场的专业化、信息化、区域化发展,在大大提升了人才市场的服务手段、服务空间和服务水平的同时,对我市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三是营造好的环境使人才留得住。近年来,各地纷纷出台优惠政策吸引人才,人才流动速率加快,竞争压力增大,加上XX的地理和人文环境比较特殊,有自己的语言、字典和戏剧,如何留住人才,使引进的人才融入当地社会,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成为XX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我们在实践中深深体会到,要使人才留得住,营造良好的用人环境是关键。几年来,我们把营造良好的用人环境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采取多种形式,着力营造适合人才成长与创业的环境。如通过《XX人事》刊物和公共媒体,宣传XX的人才政策,介绍优秀人才的先进事迹,在社会上营造求才、惜才、用才、容才的良好舆论氛围;通过对一些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如公务员考录、职称评审等方面进行公开透明地操作,为各类人才提供平等竞争的机会,使优秀人才能够脱颖而出;通过积极抓好培训和继续教育工作,为各类人才提供再学习再提高的机会,使人才不断成长;通过推进人事代理业务工作,提供人事关系寄挂、档案寄存、出国政审、社会保险等“一条龙”服务,切实解除到XX工作的各类人才的后顾之忧等等,从而使我市的用人环境有了明显的改善。

三、坚持用创新的理念推进改革,推动人事人才工作向纵深发展

创新是人事人才工作不断向前发展的推动力,只有创新,才能使人事人才工作摆脱旧的思维定势,在适应新的形势发展过程中有所创建,有所作为,呈现新的活力。近年来,我们坚持用创新的理念推进各项改革,明确提出要实现“五个创新”,即在观念上创新、在深化改革上创新、在拓展服务领域上创新、在改进服务手段上创新、在管理方式上创新,有力地推动了人事人才工作向纵深发展。

一是创新面试操作办法,完善公务员考录制度。公务员“凡进必考”是人事制度改革的重大举措,而考录工作能否真正做到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则是广大考生和社会各界所广泛关注的焦点。为切实把好公务员的入口关,确保考录工作的公正性,我们在严格执行上级有关规定的基础上,总结历年考录工作经验,大胆创新,制定了《XX市人事局关于国家公务员录用面试操作办法》,针对面试过程中最可能出现的考官与考生串通作弊的问题,采取了对应的措施,包括:面试考官于开考前十二个小时内由计算机随机抽取确定,并由主考机关通知本人,需设两个以上考官组的,考前临时抽签确定分组;考生考前抽签分组排号,按序号参加面试,考官的评分卷上不出现考生的姓名和准考证号;所有考生、考官及考务人员均得关闭手机等通讯设备;邀请纪委监察部门的同志担任面试工作巡视监督员,实行现场监督等,有效地防范了考生与考官串通作弊行为的产生。由于面试工作组织严密,操作规范,我市的国家公务员考录工作赢得了广大考生的信任和社会的好评,被誉为“阳光作业”,并受到上级和领导的充分肯定,省人事厅专门向全省推广了XX的做法。为加强对面试考官的管理,提高面试的水平和公信度,我们随后又出台了《XX市国家公务员录用面试考官管理办法》,明确规定了面试考官的来源、资格条件、产生办法、具体职责等,并建立了面试考官信息库,进一步加强对面试考官的培训与管理。

二是改革人事管理体制,为非公有制企业设立“人事户头”。XX非公有制经济发达、比重大,但人才短缺,人事业务办理层次多、门楼多、婆婆多,针对这些特点和存在问题,我们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大胆对非公有制企业的人事管理体制进行了改革,在全省率先出台了《XX市非公有制企业人事立户暂行办法》,规定符合一定条件的非公有制企业,均可申请人事立户。获得立户资格的企业,除人事档案管理按中组部、人事部有关规定执行外,其它方面享有与国有企业同等的人事管理权限。这一改革,结束了只有公有制单位才能在人事部门设立户头的历史,使人事部门能够以“直通车”方式为非公有制单位提供全方位的人事人才服务,既减少了人事管理部门与非公有制企业间的管理层次,简化了办事环节,又建立了直接的信息传递渠道,提高了行政效能。目前,我市已有24家市直非公有制规模企业经人事部门审批单独设立人事户头,反映良好。

三是推进人事审批制度改革,转变政府职能。近年来,我们按照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转变政府职能的要求,加大了人事审批制度的改革力度,先后三次对人事审批事项进行梳理,把可以改为核准或交给社会中介组织的事项,从本级人事部门管的审批事项中坚决削减下来,做到“不越位”,如我们取消了“外地企业退休干部来汕安置”、“核发行政事业单位技工考核证书”、“刊登招聘人才广告”等审批或核准事项;对应保留的审批或核准事项,我们则进一步进行规范,管住管好,做到“不缺位”;对政事不分的业务部门,我们则进一步把行政职能与事业职能分离开来,做到“不错位”。比如,针对培训教育科培训任务重,培训事务繁忙,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行政职能的发挥的情况,我们专门成立了继续教育培训基地(中心),把军转培训、公务员培训、继续教育培训的具体培训、考试考核工作从培训教育科分离出来,培训教育科只负责全市公务员培训和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的总体规划、年度计划等管理职能,有力地加强了我市培训教育的宏观管理。最近,经市编委会同意,又在继续教育培训基地加挂了人事考试中心牌子,把各业务科室的考务工作从科室的职能中分离出来,确保业务科室更好地行使行政职能,提高工作效率。

四、坚持按法制化、规范化、制度化的要求实施管理,提高人事部门的执政水平

人事工作政策性强,同时又涉及各部门和个人的利益,我们在工作中深深体会到,“无规矩难以成方圆”,只有把法制化、规范化、制度化的要求贯穿到各项人事工作管理中,才能减少决策的主观性、工作的随意性,才能切实提高人事部门依法行政的水平,才能切实做好各项人事管理工作。为此,我们突出抓了三点:

一是认真做好人事规范性文件的制订工作。我们把制订规范性文件作为依法行政、提高执政能力的重要一环,注意对经过实践探索、比较成熟的工作经验进行总结,及时上升为规章或规范性文件。近年来,我们先后制订了《XX经济特区人才市场条例》、《XX市中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委员会评审委员库管理暂行办法》,《XX市非公有制企业人事立户暂行办法》等13个规范性文件,分别通过市人大、市政府审定,使人事工作逐步走上法制化轨道,不但规范和加强了有关业务管理工作,对全市的人事工作也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

二是积极推进政务公开,规范办事程序。我们制订出台了《市人事局、编委办政务公开实施办法》,全面推行机关政务公开制度,主要措施包括:第一,把可以公开的内容全部向社会公开,如本单位职能、机构设置、办事程序、办事时限、办事结果、人事政策、最新公告以及主办人员姓名、职责、电话、服务承诺等内容,通过上墙、上网公布,增加工作透明度,并设置了办事流程图、办公示意图、内部公告栏,为群众前来办事提供方便。第二,规范办事程序。对本单位的40多项职责和15个内部管理制度进行全面清理规范;对原有程序进行简化、合并,对办复时限尽可能进行缩短,使之更加科学合理、简便快捷。第三,提高政务公开的时效性,做到经常性的工作定期公开,阶段性的工作逐段公开,临时性的工作随时公开。第四,主动向社会公布监督举报信箱和举报电话,自觉接受群众监督。通过各项措施多管齐下,进一步规范了我局干部的行政行为,提高了服务质量和办事效率,有力地促进了人事工作民主化、科学化和法制化建设。

篇7:应县人事局招才引智工作经验材料

1 裱糊范围

裱糊范围有以下几方面:一是对小于16开 (26 cm×18.4cm) 标准规格的档案资料, 要用宣纸进行裱边 (宣纸不能太薄) 。裱边时横边补上不补下, 竖边必须补齐, 遇到大量需要裱边的档案资料可以隔页裱边。裱边要粘牢, 同时又不能把下一页粘住。二是对六七十年代用黄草纸、麻草纸等质量较差的纸制成的档案资料 (以上纸张由于纸质较差, 制成的档案资料基本上都是单面书写) , 或纸张符合规范要求但破损严重的档案资料, 拟采用以16开规格的纸张背贴衬纸的方式进行裱糊。三是对奖励登记表、学生成绩册、毕业证书、学位证书、奖状、介绍信、证明等规格不一致的档案资料, 需裱背折叠后装入档案。裱糊时要注意做到使档案资料便于从左向右翻阅。如果档案资料过大应折叠, 一般是折叠右边和下边。四是对有卷角、折皱的档案资料进行裱糊。档案资料上原有分类角的需剪掉并用宣纸补齐。

2 裱糊粘贴

裱糊粘贴必须采取浆糊兑水的方式进行, 原则上不能用胶水或其他粘合剂。浆糊和水按1:2的比例调制, 涂抹时最好使用绘画时用的排笔, 用量要适当, 不能过多或过少。

3 压平

裱糊后的档案资料约七成干时, 应进行压平处理。比较经济简单的方法是:选用长25 cm、宽20 cm、厚1~1.5 cm的大理石板, 将需要压平的档案资料排列整齐, 上下各用1块 (资料较厚时上层可用2块及以上) 大理石板压平, 压平时间约为24小时。

4 其他技术处理措施

其他技术处理措施包括以下几点:一是对档案资料载体变质或字迹褪色不清的资料, 要采用修复、打印、抄写、复印等方法进行抢救处理。打印、抄写的档案资料, 必须认真细致、核对无误, 并注明复制单位和日期。二是对超出16开规格的档案资料, 在不影响其完整性和不损伤字迹的情况下, 可酌情进行裁切, 不能紧靠档案资料内容裁切或裁掉表格外框 (包括表格外的字和与档案资料内容无关的字迹) 。裁切筒子纸时要根据档案资料的内容折叠整齐, 不能裁断。裁切时要根据裁纸刀所示的横、竖坐标裁切, 做到横平竖直, 统一尺度, 前后一致, 以保证档案资料的规范性。档案内容距纸张的右边应有0.8~1.2 cm的距离, 包边时档案左边应留出2~2.5 cm, 以防止打孔时损坏档案资料。三是对超出16开规格且无法裁切的档案资料, 需进行折叠。折叠时要根据档案资料的具体情况, 采用横折叠、竖折叠、横竖交叉折叠等方法。一般情况下, 横边折叠下边, 不折表头;竖边折叠右边, 不折装订边。折叠边离裁切边要有1 cm的距离。折叠后的档案资料, 要保持整个案卷的平整, 文字、图片不得损坏, 以便于展开阅读。四是对档案资料包边时, 不能把档案资料的内容粘住, 应把原来的装订孔包在白边里。一般情况下纸张较厚的档案资料每7页包一本, 纸张较薄的档案资料每10页包一本。包边一般用B5复印纸 (也可采用其他硬度适中的纸) , 并按宽5~5.5 cm的标准裁成长条。五是在编写页码和编号时, 需擦掉以前的编号, 新编号的字体要美观、整洁, 不要过大。页码的位置在档案资料的右下角, 距离下边和右边0.5 cm。编号的位置在档案资料的右上角, 距离上边和右边0.5 cm。六是在整理档案资料过程中产生的复印件和多余件, 应根据其类别、时间顺序, 按标准裁剪和装订后, 在每份材料上注明为复印件或多余件后再装入本人档案。七是整理装订时要按照干部人事档案整理标准及方法所列10大类别对档案资料进行分类并插入分类角。分类角应贴在白纸右上方, 并与纸的右上角完全重叠, 贴分类角时必须用黄底红字的角衬纸。八是要拆除档案资料上的大头针、回形针、订书针等金属品, 防止其氧化生锈, 损坏档案资料。九是裁切后的整卷档案资料要做到四面整齐。

篇8:应县人事局招才引智工作经验材料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作为我国改革开放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加快现代化建设必须长期坚持的战略方针,引进国外智力(以下简称“引智”),坚持“派出去”和“请进来”有机结合,通过聘请海外各类人才、选派人员出国(境)培训等方式,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有益成果,大胆吸收和借鉴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在内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生产规律的科学技术、先进经营方式和管理方法,并结合我国实际加以消化、吸收、再创新,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为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海外人才和智力保障。

一、改革开放以来引进国外智力的发展历程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也揭开了新时期引智事业的崭新篇章。30年来,引智工作经历了从注重引进外国专家和技术到强调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有益文明成果的发展历程。这个历程大体可分为三个发展时期:

(一)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是引进国外智力工作全面开创、积极推进的时期。在开创和推进改革开放伟大事业的历史进程中,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高瞻远瞩,深刻把握国内国际形势,不失时机地提出利用外国智力的重要思想,作出利用外国智力扩大对外开放的战略决策。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邓小平同志多次强调,“接受华裔学者是我们发展科学技术的一项具体措施,派人出国留学也是一项具体措施”,派遣留学生“要成千上万地派,不只派十个八个”,要结合“引进国外大型科研设备,同国外科研机构搞合作科研,加速科学技术现代化”,派人出国“进行技术培训”。1983年7月8日,邓小平同志发表了著名的《利用外国智力和扩大对外开放》重要谈话,指出“要利用外国智力,请一些外国人来参加我们的重点建设以及各方面的建设。对这个问题我们认识不足,决心不大。搞现代化建设,我们既缺少经验,又缺少知识。”谈话明确提出了外国智力的概念和利用外国智力加速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思想,深刻揭示利用外国智力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内在联系,冲破“左”的思想束缚和各种错误思潮的影响,从加快现代化建设和扩大对外开放全局的高度,将引进国外智力确定为一项必须长期坚持的战略方针;确定了引智工作的基本方针和原则、目的和方式,构筑了新时期引智工作的基本框架,为引智拓展了新视野、开辟了新道路,同时开拓了对外开放新领域。谈话通篇贯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和改革创新的精神,是党在对外开放条件下指导引进国外智力的纲领性文献,是新时期引智事业蓬勃发展的宣言书。1983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关于引进国外智力以利四化建设的决定》;9月,国务院颁布《关于引进国外人才工作的暂行规定》,中共中央决定成立中央引进国外智力领导小组,姚依林同志任组长。以此为标志,引智事业进入全面开创、前所未有的历史发展时期。这一时期,引智工作紧紧围绕改革开放、国民经济发展、工农业生产中迫切需要解决的技术和管理问题,以派留学生出国深造、吸引华裔学者回国工作、选派工商企业人员出国(境)培训、聘请外国退休专家学者等方式组织实施引智项目,有效解决了现代化建设中经验不足、知识不足和人才不足的问题,以及能不能大胆利用外国智力的问题,为顺利实现党和国家工作中心的转移,扩大对外开放和加速现代化建设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提供了重要的海外人才和智力保障。

(二)从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到党的十六大,是引进国外智力工作取得突破、蓬勃发展的时期。面对冷战结束后国际局势的深刻变化,面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全新任务,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审时度势,及时作出“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科学判断,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江泽民同志指出:“积极引进国外智力,吸收和借鉴世界各国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以及其他一切文明成果,加快自己的发展,是我国对外开放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五大指出:“人才是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最重要的资源,要建立一整套有利于人才培养和使用的激励机制。积极引进国外智力。”党的十六大进一步强调:“大力引进海外各类专业人才和智力。”这一时期,引智工作围绕贯彻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积极借鉴国外人才资源开发的有益经验,以更加灵活多样的方式向纵深发展,通过合作办学、利用跨国公司培训资源等方式培训人才,以吸引和聘请海外人才参与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等方式引进高层次人才,为推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增强国家综合国力、形成全面开放的新格局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为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提供了有力的海外智力支持。

(三)党的十六大以来,是引进国外智力工作不断创新、深入发展的时期。面对新世纪新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任务,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总揽全局,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2003年12月召开新中国成立后首次全国人才工作会议,2003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引进国外智力成为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方面。胡锦涛同志多次指出,人才问题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关键问题,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已成为最重要的战略资源,强调“要善于利用国际国内两种人才资源,做到自主培养开发人才和引进海外人才并重”,“要积极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紧缺人才”,要求“坚持以我为主,按需引进,突出重点,讲求实效的方针,积极引进海外人才和智力。”这一时期,引智更加注重积极参与日益激烈的国际人才竞争,不断完善全方位、多渠道、宽领域的引智格局,着力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紧缺人才和培训各类急需人才,示范推广重大引智成果,形成引智分类指导的实施机制,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和继续把改革开放伟大事业推向前进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海外智力支撑。

30年来,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引进国外智力的重要思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完善,这是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引智思想的创新发展、重大贡献和最新理论成果,是新时期引智事业不断开创新局面的根本指针和行动指南。

二、改革开放以来引进国外智力工作

取得显著成就

改革開放成就新时期引智事业,引智事业为改革开放铸就辉煌;改革开放为引智工作提供广阔舞台,引智工作昭示改革开放形象。伴随着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新时期引进国外智力工作全面展开、扎实推进,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以及生态建设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一)引进国外智力从有限范围、领域、地域到全方位、多渠道、宽领域,实现了引智发展格局和管理方式的跨越,初步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管理和服务体系。

30年来,引智规模不断扩大。境外来华工作专家,由上世纪80年代末每年不足万人次到2007年当年达48万人次,其中2/3为外国专家,港澳台专家占1/3;出国(境)培训由每年600多人次到2007年近7万人次。30年来,从第一位“洋厂长”德国专家格里希,到日本著名水稻种植专家原正市等;从第一位国际著名数学家、美籍华人陈省身教授出任南开大学数学所所长,到杨振宁、李政道等一大批境外优秀专家积极参与我国现代化建设。交流渠道不断拓展,与国家外国专家局有长期良好合作关系的政府机构、国际组织、著名大学和民间团体,由改革开放初期的少数几个西方发达国家的10多个外国专家组织,发展到遍及欧、美、亚、非等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99个。引智领域不断拓宽,由过去侧重工程技术、经济管理、工业、教育文化等领域和部门,发展到遍及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引智地域日益宽广,由最初的经济特区、沿海开放等少数地区的局部示范扩展到今天的全国各地。引智主体日益多元化,由起初的政府主导到现在的政府、企业、中介组织协同联动、竞相引智的局面。市场机制在国际人才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进一步发挥。引智管理职能不断创新,由以项目为主的计划管理到以宏观指导、示范引导、提供服务为主的依法行政。

(二)引智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从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到构建和谐社会,从推进自主创新、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到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重大贡献。

第一,为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不断实现新突破。在农业领域,紧紧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坚持引进专家、派出培训和示范推广相结合,实施新农村建设引智工程、“一村一品”、“千村引智示范”项目;引进水稻旱育稀植等国外先进种植养殖技术,加拿大燕麦、以色列柿子椒、樱桃等优良品种,以色列、美国、日本等国的农业节水保水增产技术、节水灌溉技术、农户安全储粮技术等得到广泛应用和推广,有力促进了农业科技进步,增强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了农民增收、生态环境保护和国家粮食安全。日本著名水稻专家原正市20年60次来华传授水稻旱育稀植技术,总推广面积达2亿多亩,亩产提高了10%,降低成本约50元,还大大降低了劳动强度。已在冀鲁豫陕等北方地区推广的美国渗灌技术,节水效率提高50%,增产幅度达30%-50%。联合国粮农组织安全储粮新式粮仓在川、湘等地应用,仅四川每年可减少因储备不当造成的粮食损失约20亿斤。在工业领域,以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重点支持先进制造业、信息技术、软件和集成电路等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促进国有大型企业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增强企业国际竞争优势,一些关键技术取得重大突破,一批典型工业引智成果得到推广应用,创造了巨大经济效益。已在钢铁企业广泛运用的“溅渣护炉”技术,使得转炉炉龄大幅提高,由1200炉提升到1.5万炉,仅此一项全国累计效益超过1.2亿元。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和品牌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成为中国走向世界的名片。在服务业领域,大力支持金融保险、现代物流、信息服务、软件外包等现代服务业发展,运用现代经营方式和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

第二,为构建和谐社会不断做出新贡献。围绕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稳步推进海外智力西进工程、援疆工程、中部崛起工程、东部率先发展工程以及滨海新区和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引智项目。加大对社会事业支持力度,实施“和谐之光”引智工程,制定《引智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实施意见》,实施应急管理引智项目、矿山安全生产管理与技术培训项目等。围绕生态文明建设,实施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引智工程,对资源节约、环境保护、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等引智项目实行倾斜。“智力拥军”和“引智扶贫”工作成为全国拥军和扶贫工作的新亮点。

第三,为推进自主创新不断取得新成果。按照建设创新型国家,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的总体要求,实施自主创新引智工程,大力支持国家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工程和各地“高科技园区”、“留学人员创业园”的建设。通过引智培养重点学科带头人、科研管理人员和科技企业家,促进产学研一体化,加速科技成果向生产力转化。引智还重点支持装备制造业,促进产品更新换代、产业升级。如,中国北车集团唐山轨道客车公司“300公里铁路动车组(CRH3)”项目,成功研制的世界最先进动车组技术,其中也凝聚着外国专家的智慧和汗水。

第四,为服务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不断迈出新步伐。25年前邓小平利用外国智力思想开拓了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领域,引智也始终和改革开放紧密联系在一起;引智始终紧紧围绕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程中的各项改革和发展事业提供服务。先后以国有企业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财税、金融和投融资体制改革、分配制度改革和健全社会保障、医疗卫生体系、法律制度建设和行政管理体制、文化建设和文化体制改革等领域为重点,以“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深入的国际交流和合作,积极借鉴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管理经验、方法和运行规则。2001年加入WTO,我国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为适应我国经济进一步融入世界经济体系,更加深入、全面地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竞争的新形势,通过聘请专家、国内培训和国外培训相结合,重点培养尽快熟悉WTO规则的各类专业人才,参与制定各类标准和规则,努力促进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和产业开拓国外市场,消除各种贸易壁垒;大力支持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行业进一步提高技术和管理水平,增强竞争力。以机电产品出口为例,连续组织国内人员出国培训,开拓国际市场,目前,机电产品已连续多年成为我国出口的第一大类商品,所占出口比重超过50%,显著提高了中国制造的国际声誉。

第五,为人才队伍建设和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服务不断打开新局面。围绕“三支队伍”建设和“两类人才”培养,实施人才队伍能力建设引智工程。通过出国(境)培训,提高了领导干部的科学决策、驾驭全局能力和企业管理水平以及专业技术人员的研发创新能力,一些重点培训项目,如“高级公务员海外培训项目”(哈佛大学培训项目)、“中青年领导干部培训项目”、“高校领导海外培训项目”等在海内外均产生了广泛影响。与教育部、科学院合作加强重点学科和创新团队建设,实施“高校学科创新”(“111计划”)、“创新团队国际合作伙伴项目”,支持创建一流大学和学科,借鉴国外先进的教育管理模式和教学方法,推动学科知识更新,培养适应需要、富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有重点地引进了一批活跃在世界科技发展前沿的战略科学家、学科带头人和科技领军人物。

总体来说,改革开放30年来引进国外智力工作得到了长足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这些成就的取得,既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提供了海外人才和智力保障,也为引进国外智力工作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改革开放以来引进国外智力工作的

基本经验

30年来引智工作的生动实践和丰硕成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些经验是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是在中央领导集体引智重要思想的指引下,通过广大引智工作者多年的艰苦探索和各方面的积极参与取得的。它符合我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符合科学发展观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要求,也符合中国特色引智工作发展的规律。

(一)必须毫不动摇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正确的方向,为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服务。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我们应对前进道路上各种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开創事业新局面的根本保证。引进国外智力是改革开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长期的战略方针,是中国特色的开创性事业。只有高举旗帜,充分运用科学理论指导实践,才能不断增强工作的原则性、预见性和创造性;才能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和政治方向,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始终保持忧患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才能立足国情,趋利避害,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有益文明成果,为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服务。

(二)必须紧紧围绕党和国家中心工作,突出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服务,发挥引智的独特作用和优势。

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这是全党全国各项工作的大局。30年来,引智始终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和改革开放的大局,牢牢把握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以战略的眼光,从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大范围和更宽视野想问题、办事情,坚持把引智工作放在大局中思考和谋划,在大局下行动和展开,只有这样才能找准工作定位,才能大有作为。实践证明,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引智工作的根本要求;把握了这个根本要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相适应,把引智工作融入到人才强国战略、科教兴国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互利共赢的改革开放战略以及和谐社会之中,深入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才能发挥引智的独特作用和优势,增强引智工作的协调性、系统性和实效性,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改革开放伟大事业继续前进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海外智力支持。

(三)必须坚决贯彻“以我为主、按需引进、突出重点、讲求实效”的方针,紧密结合国际人才日趋激烈的竞争形势和国内人才需求,实现引智效益的最大化。

当今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国际人才竞争激烈,国内引智需求日趋多元化。只有认真研究分析我国人才资源分布情况和结构特征,在充分发挥市场机制配置资源基础性作用的同时,贯彻上述方针,真正把握引智的着力点和重点对象,加强宏观调控,注重全面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有所为有所不为,才能不断满足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日益增长的国外智力需求;做到注重效益,狠抓成果,强化示范推广,充分发挥引智优势,实现效益最大化。

(四)必须与时俱进,始终把改革创新作为提高引智质量和效益的不竭源泉,找准突破口,创新工作模式,不断提高引智能力和水平。

改革创新是时代精神的核心内容,是事业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引智工作保持蓬勃活力和强大动力的根本要求。30年来,引智作为改革开放的最前沿领域,作为思想解放和创新的产物,伴随着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历程,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积极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成为对外开放的一个亮点,对推动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实践充分证明,只有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始终保持改革创新的精神状态、思想作风和工作方法,认真研究涉及引智工作全局性、前瞻性问题,深刻把握引智的特点和规律,才能提出加强和改进引智工作思路和對策,才能不断提高引智的能力。

(五)必须坚持依法行政,加强制度建设,不断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才能凝聚更多的国外优秀人才。

各国专家是人类先进文明成果的重要创造者和传播者,要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其智力优势为我所用,为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在保护其合法权益的同时,依法加强管理。30年来,我们始终注重加强引智政策法规和制度建设,不断完善引智行政许可制度,加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推行引智工作电子政务,建立应急管理机制,使引智管理更加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努力做到依法行政。同时建立以“友谊奖”为核心的多层次表彰激励体系,激发他们来华工作热情,促进中外友好交流和合作。

(六)必须树立大局观念,协调各方,密切配合,形成引智工作合力。

引进国外智力工作政策性强、专业性强,涉及部门众多、服务领域宽广,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动员和组织各方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才能形成整体合力。只有树立大局意识和观念,加强与经济社会各主管部门的沟通协调,注重服务,争取各方支持,才能充分整合资源和力量,做到资源共享、信息共享,提高引智的效率和质量,才能形成相互联系、相互支持、优势互补的良好局面,不断提升引智的效能。

上一篇:鼠害联防下一篇:8的口诀求商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