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武术兴趣

2024-05-14

武术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武术兴趣(精选8篇)

篇1:武术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武术兴趣

浅议如何在武术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武术兴趣

摘要:通过查阅资料、调查访问、观察分析等方法,论述了如何在武术教学中提高学生对武术的兴趣。文章认为,学生在体育课上不接受武术是因为对武术不感兴趣,要在体育课上激发学生学习武术的积极性和兴趣,应当首先让学生对武术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再从攻防的运用等入手,才能找到适合武术教学特点的方法。

关键词:武术;教学;兴趣;

前言:武术教学改革虽然在广大体育工作者的辛勤努力下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不久前通过文献查阅得知,在对渭南师院及其附中共计200人进行的调查表明,仅有15%的学生把武术作为课余锻炼的项目之一,而这些人中没有一个是中学生,调查中甚至有65%的学生表示不喜欢上武术课,从中可以看出多数学生不愿意接受这项运动。笔者认为:产生这种结果并非是武术本身的过错,而是我们的教学手段、方法存在着不合理因素,在教学中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因此,如何在武术课上激发学生对武术的兴趣和积极性,使中国武术事业蓬勃发展是我们体育工作者亟待探讨解决的一个难题。

1、武术教学对学生的影响 1.1 武术与武术教学

武术又称“国术”,是以中国传统文化为理论基础,以徒手和器械的攻防动作为主要锻炼内容,兼有功法运动、套路运动、格斗运动三种运动形式的体育项目。武术教学便是师生共同努力、传承武术的

过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武术技术,掌握武术知识,养成武德精神的行为。武术有着与其它体育项目的共性-都是强身健体,但又有着与其它项目相区别的鲜明个性,动作素材具有攻防属性,并且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和,它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国粹。

1.2 武术教学对学生的影响

武术在长期的发展中,继承和发扬了中华民族重礼仪、讲道德的优秀传统。在武术教学和练习武术中可以培养青少年尊师重道、讲礼守信、宽以待人、严于律己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同时,在武术的练习过程中,需要吃苦耐劳、坚持不懈的精神。这不仅能培养坚忍不拔、自强不息的意志品质,也是一种修身养性的重要手段,有益于人的全面发展。如果长期坚持武术训练,可以掌握防身自卫的知识和方法,提高人体的灵活性和对以外情况的应变自卫能力。武术的练习还可以增强人体的免疫力,对治疗多种慢性疾病和调节人体的内环境平衡有良好的医疗保健作用。

2、学生的武术兴趣对武术教学的影响

兴趣是指学生所具有的爱好和追求的心理倾向,他带有鲜明的感情色彩。浓厚的学习兴趣能调动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兴,促使大脑处于高度的兴奋,造成获取知识,探究未知的最佳心态。可见,兴趣是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前提。宋代教育学家朱熹曾说过“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这句话充分说明兴趣对学习的重要意义。所以说兴趣是提高教学质量的的关键。如果说在武术教学中只是一味的让学生反复的练习基本动作,枯燥的套路,只会降低学生的学习热情,并

让他们产生厌学的情绪。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认为学习的过程是“趣—思—练—创”的过程。有了学习兴趣,学生才会积极主动的投入学习中去。所以说我们只有让学生对武术产生兴趣,对武术感兴趣,才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武术。

3、如何在武术教学中提高学生对武术的兴趣 3.1 让学生对中国武术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1)我们可以在下雨天时把学生带到教室中给他们讲解武术的起源和发展。告诉他们:武术的源头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那时人们为了生存不得不与野兽作战,这使得人们自然而然掌握了徒手和简单的武器攻防格斗技能-这是武术的萌芽。中国武术自奴隶社会产生后,经过漫长的历程,直到明代才逐步露出近代武术运动的雏形,明以后首先出现了练功、单舞、对博并重的练习;之后出现了以武术为主体,十八种兵器为锻炼器械的技术体系;再其后总结出了较为系统的武术理论;再后来出现了广泛吸取传统文化的精华来促进武术的发展;最后武术的健身价值受到重视。进入清朝,民间武术不断发展,完成了武术体育化进程的过渡;辛亥革命后,一些社会名流和教育家号召“强种强国”,这样中国传统武术引起人们的广泛重视,许多城市出现了一大批武术会社;1928年,国内成立了中央国术馆,并要求各地成立下属馆社;1923年,我国在上海举行了首次“中华全国武术运动大会”;1949年后,武术沿着体育途径迅速发展,进入八十年代,出现了空前规模的武术大发展;1988年,亚奥理事会决定采纳武术为亚运会正式比赛项目。我国武术的发展经历了曲折的过程,才形成了现在的规模。

作为一名体育工作者应当在教学中给学生讲述我国武术的发展史,使学生了解我国武术的过去和现状,使学生对武术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懂得作为一名有志青年就应该了解武术、学习武术,让武术在中国得到发展,国粹得以延续。

(2)从武术的运动特点上,让学生了解武术运动有着与其他体育项目相同的共性-都是强身健体,但也有着自己的个性特点:首先武术具有鲜明的中国传统文化特色。中国武术萌生于中国,中国的传统文化孕育着它的成形,养育它成长,促进它的不断发展、完善。例如运动讲究“刚柔相济”,搏斗崇尚“攻中寓防、防中寓攻”,这些就是我国古代阴阳学的对立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理论在武术技法中的运用。其次,具有攻防再现性和表现性兼蓄的本质特点。武术的动作素材以攻防性能为本质,兼容攻防再现性和表现性。攻防再现指动作具有格杀价值,实战中能发挥攻防效用;表现性指动作体现攻防意向,但不一定具有实战作用,它只表现独特的攻防艺术。其三,多样统一的运动形式特点。武术的内容丰富多彩,运动形式多种多样,俗称“十八般武艺”。其四,整体统一的运动观念特点。在技法上讲究“内外合一”,效果上讲究“内壮外强”。

武术的运动特点可以让人们懂得学习武术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是爱国的一种体现。经常从事武术锻炼可以锻炼身体,达到“内壮外强”、防身自卫,并且可以修身养性,用辨证唯物主义看待事物。正是由于学生不了解武术才会排斥武术,因此在教学中应该给学生讲

述武术的运动特点以便提高其积极性。

3.2 选择适合武术教学特点的方法

(1)对初学者采用分解教学法。在武术课堂教学中,一般先采用分解教学。如学初步拳时,先一招一式学会,再串联在一起,使每个运动衔接起来,最后达到“形神兼备”。在学套路前可先学会基本功。如在学长拳时,可先练一练跳跃练习,再学大跃步前穿、击步腾空飞脚等时就容易多了。

(2)在授课时,口令与运动相结合。使学生既能掌握动作节凑,又能记住动作和名称。例如弓步冲拳、弹腿冲拳„。在复习时,教师可只喊口令,让学生边练习、边说出动作名称,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所学动作,并善于及时发现和纠正学生的错误动作。

(3)练习和呐喊相结合。在练习初拳过程中,学生可大声齐喊“哈”或“嘿”等。一是可以提高动作的齐整;二是能增添力量和气势,达到以气推动,以声助势的效果。

(4)新授课时,学生的站位和练习方向要固定。否则容易使学生动作路线产生错误,示范面最好是背面示范,这样容易使学生看清方向、路线,以免产生站位和方向错误。

(5)灵活多样的教法。武术种类繁多、结构复杂,但有它自身的规律性、系统性和科学性。只要抓住其固有的特点,因势利教,就不难完成教学任务。如针对它结构上的特点,就可以把有难度的单个动作分散来教,实施“各个击破”的战术,还可以把武术动作的名称,术语大大形象丰富,如“望月平衡”;有的直接反应了动作结构和方

法,如“跃步冲拳”,教师就可以“开门见山”直接讲述动作的要领,再结合生动的比喻和恰当的夸张,教学气氛就更活跃了。

3.3 突出武术的攻防运用

(1)武术的攻防技击性是学生的兴趣所在。武术以攻防动作为主要内容而存在,攻防动作就是它生存发展的土壤。武术教学大部分是以套路为主。武术教学中,学生对于动作难易程度不在乎,更关心的是武术的攻防作用,它是否能够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去,是否能够防身自卫。就象为什么朝鲜的跆拳道、日本的空手道能在我国广泛开展,甚至风靡全球,就是因为它具有很强的攻防技击性。人们对武术感兴趣是因为武术的攻防技击性,所以武术的攻防技击性是一个不能忽视的重要问题,我们在武术教学中就应该将武术动作的攻防技击性讲出来,以此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好的普及推广武术.(2)武术套路是中华武术的主要表现形式。技击是武术的本质,而武术套路是人们为了便于练习、记忆和传授攻防格斗的方法。套路是把许多攻防动作按起势、发展、收势编排成有规律、协调严谨的模范攻防组合动作。它以踢、打、摔、拿等动作为基本素材,使武术攻防技术动作具有一定的艺术性,其中许多动作可以在攻防实战中找到原形。在武术教学中,不应该只意味强调动作规格,使学生感到武术枯燥乏味,而应该在传授武术技法时,将其攻防含义渗透进去,使学生在熟悉动作攻防含义及方法技巧的前提下学习武术,使学生真正了解中华武术。

(3)武术对练是指武术运动以两人或两人以上按照预先编好的

固定动作进行攻防格斗的套路练习。它包括以徒手的踢打摔拿等攻防技术组成的拳术对练,器械的击刺劈等攻防技术组成的器械对练。对练能全面体现武术的技术性、健身性、娱乐性等文化特点。它的运动核心是围绕体现各种实用技击的攻防性,既有实战中的技击美,又有套路运动的形式美,它不仅从形式和内容上保持了武术历史的原貌,突出了武术在攻防上的价值,而且对于武术套路的实用性理解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在武术教学中,可以适当加一点武术对练,使学生在武术对练中体会武术的攻防,提高对武术的兴趣,这对于提高武术教学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3.4 让学生懂得武术的保健作用

武术训练强调内外俱练。武谚云:“内练精气神,外练手眼身”。又云:“外练筋骨皮,内练一口气”;而《易筋经》则认为:“练有形者,为无形之佐,培无形者为有形之辅”。由此可以得出武术的内外具练是以求内壮外强,获的身心的全面发展。此外,从中国人民千百年的习武实践和近年进行的科学研究上,都说明武术注重内外兼修,对身体有着多方面的良好影响,经常练习能收到壮内强外的效果。例如对高度、力量、灵巧、耐力都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太极拳和许多武术功法练习注重调息行气和意念活动,长期练习对治疗多种慢性疾病和调节人体内环境平衡均有良好的医疗保健作用。总之,武术运动对身体有着多方面的良好影响,经常练习武术能收到好的效果。儿童、少年和青年人从事武术锻炼能促进生长发育,健美体格;老人从事武

术锻炼能推迟和预防衰老的各种退行性变化,延年益寿。

在武术教学中,给学生灌述武术的保健作用,让学生明白练习武术能对其身体发育有着很大的帮助,这样追求爱美和健康的学生一定会对武术产生强烈的兴趣,他们不光会自己练习武术,还会带动周围的朋友一起练习武术,这样一来武术运动便得到了广泛开展。

4、小结

武术是中国的国粹。武术教学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对武术的兴趣,以及武术运动在下一代的开展和普及。学生兴趣的提高应该从学生对武术的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武术的攻防含义,适合武术教学特点的方法,武术的保健作用四方面入手(武术正确的认识指让学生了解武术的发展、特点;武术攻防含义指在教学中对动作进行用法分析,可采取对练形式;武术教学特点的方法指让学生更好记忆武术和喜欢武术;武术保健指让学生对武术的保健知识了解),只有这样武术运动才能在教学中很好的开展,取得应有的教学效果,使学生接受武术,喜欢武术,也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学到真正的武术,才能使中华武术发扬光大。

5、参考文献

[1]蔡仲林、周之华

武术[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年7月

[2]李成银、艾泽秀

《中华武术论丛》

齐鲁音像出版社

2005年3月

[3]李成银 《中国武术文化专题研究》 齐鲁音像出版社

2002年5月

[4]邱晨

浅析少儿武术教学与训练[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7(22)

[5]郝心莲 中华武术实用百科[M]北京

人民体育出版社

1991年62-63 9

篇2:武术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武术兴趣

摘要:在现今武术套路运动机遇与挑战并存发展模式下,要求武术套路教师或教练在教学中要如何科学的培养、激发和引导学生练习武术动作的兴趣,以吸人更多的人来学习、了解和喜爱这项运动,成为武术套路运动发展和推广的一个重要的基本前提。

关键词:武术套路;实战技法;教学氛围;学习兴趣

前言

武术是指以技击动作为内容,以攻守进退、动静疾除、刚柔虚实等矛盾运动的变化规律编成的整套练习形式。但是,在武术套路教学中,大部分教师、教练员只是为了向学生教动作而教动作,根本就没有把武术动作形神兼备、内外合一的特点体现出来,没有向学生讲解和传授套路动作的攻防涵义。这就让学生感觉到学的不是武术动作,而是“舞术”,即“花拳秀腿”的动作而已。导致武术套路练习者这种错误观念最主要的原因是:武术教师、教练员在套路教学中忽视了武术动作的本质特征——技击,以及它的本质特色。如果我们在套路教学中连武术动作的灵魂及其本质特点都扬弃的话,那么套路教学与体育舞蹈、艺术体操的教学在本质上就没有什么区别。本来学生来练习武术动作,除了强身健体之外,更重要的还想学个一招半式或攻防格斗等。但由于,教学方法的不科学、不切实际,这就严重磨灭了学生学习武术动作的兴趣和积极性、并且学生在学习中感觉到枯燥、无味学不到实用的武术动作。所以,我们武术教师或教练在武术套路教学中,如何培养和调动学生学习武术动作的兴趣,就显的尤为重要。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把武术套路运动的本质、内涵根植于套路学习者的精神意识中、才能为套路练习者服务,才能使套路练习者学到智慧加技巧的武术技击动作。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对武术套路不感兴趣,哪怕教师运用再好的教学方法,学生也不会以认真的态度去学习,对他们来说,上套路课完全就是为了应付。所以,武术教师在传授套路前,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提高、调动学生练习套路动作的积极性

一、让学生正确认识武术套路的基本知识

在套路教学中,教师要向学生讲授武术套路是由:踢、打、摔、拿、击、刺等攻防动作构成,并在技术上要求把所有武术套路动作的核心——技击术体现出来。通过讲授武术动作的基本知识,让学生对套路运动有一个大致、粗略的了解,提高其学习兴趣。

二、创造充满激情的课堂教学氛围

创造充满激情的课堂教学氛围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是打破旧的教学模式,把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充分结合起来。不只是教师教,可以让学生互当老师,进行教学、组织练习、纠正错误等,而后同学互评、老师点评。比如:在教完武术基本功和基本动作之后,学习“五步拳”时就可以让学生互当老师进行教学、组织练习、纠正错误等。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就会积极地去学习、练习,为当“老师”做准备。为了当好“老师”这一角色他就会开动脑筋,在安排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组织手段上下功夫。完成教学任务后再通过同学互评、老师点评,他又知道了自己的长处和不足,下次就会做得更好。经过这样的教学过程,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学生真正学到了东西。另外为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学、练的能力,教学中给学生留出自学和思考的时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学了“弹腿”和“冲拳”的方法以后,在练习“弹腿冲拳”这个动作时让学生自己把动作做出来,并把动作方法、要领总结出来,而后教师再讲解、示范、评议,让学生对照、比较。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该动作的理解又提高了学生自学的能力,养成动脑的好习惯,更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结合教材特点引导学生学习兴趣

武术套路运动内容丰富多彩,主要有拳术、器械、对练、集体表演等。在套路教学过程中,有的学生喜欢拳术、有的喜欢器械,有的学生偏重于攻防性的技术练习,因此,教师的教学方法、手段也应该多样化。如在练习基本功时,如果每次都单调的压腿、踢腿、摆腿等练习,并且训练的手段、形式没有一点花样,学生在学习中就会感到单调、枯燥、没有积极性;在如在教套路动作时,教师要有意识地把动作的技击意义和技击方法讲解给学生听,并让学生亲自体验,学生的兴趣自然也就浓了。因此,教师在设计、组织教学方法时,充分挖掘教材内容,不但能使学生加深对套路动作的理解,还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套路动作的兴趣。

四、结合实战技法进行教学

武术之所以能够长盛不衰,就是因为它的攻防技击性,这是武术所特有的、有别于其他运动项目的本质特性。作为中国武术特有表现形式的套路运动,通过一招一式表现攻与防的内在含义。武术套路作为体育教学内容的一部分进入学校后,由于指导思想的错误(怕人们好勇斗狠,怕出现伤害事故),学校武术教学背离了武术的本质特性,舍弃了散打的内容,只进行套路的教学。由于强调“舞”而不是突出“武”,套路教学也只是一些体操式的武术动作,和实战技法完全脱离。武术教学的简单化、样板化失去了武术的“内涵”。因此,人们习惯于把学校武术称为“花架子”,学校武术很难和功夫画等号,严重挫伤了学生们习武的积极性,使学生们失去了对武术那份特有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由此可见,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就需要我们武术教师在武术教学中注重结合实战技法。结合实战技法进行教学有两个方面:一是在进行套路教学时注重结合实战技法。教学中把武术动作的攻防含义介绍清楚,并让学生加以演练,增强学生对动作的作用、路线、方向、用力的理解,便于学生准确快速地掌握动作,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武术意识,更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练习的积极性,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二是大胆增加散打的内容。攻防技击是武术的本质特性,散打是最能体现这一特点的运动形式,是武术的.最高境界,也是引人入胜的关键所在。因此,在武术教学中把散打技术作为教学内容的一部分介绍给学生,尤其是完成套路教学以后,专门进行散打技术的教学,等学生经过练习掌握后,安排一些实战练习,让学生在实战中巩固技术动作。这样,通过散打技术的学习,学生不仅会掌握强身健体、防身自卫的本领,增进对武术运动的理解,更能有效地提高学习兴趣,自然也就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五、利用生动形象的讲解和准确、优美的示范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讲解是套路教学中最普遍、最常见的教学方法。教师生动形象的讲解不但可以使学生一听就懂,而且还能充分调动学生练习套路动作的积极性。如把正踢腿的动作要领先归纳为“三直一勾”,在分别讲解“三直”和“一勾”;“提膝亮掌”犹如“金鸡独立”;“仆步穿掌”比喻为“燕子抄水一般”等各种套路动作的形象讲解。武术教师正确、优美而富有感染力的动作,不仅能使学生建立正确的运动表象和动作概念,而且能调动学生的情绪、激发学习动机,产生跃跃欲试,积极主动的学习激情。在套路教学中,比如向学生示范眼法时,不但要像闪电般的迅速,而且要做到眼随手走,明亮而有变化;又如动作劲力,它要求用力顺,力点要准,不能僵硬、死板,必须做到顺达。

六、结语

关于如何科学的培养学生学习武术套路动作的兴趣,其实教学方法、手段很多,贵在得法,并且在武术套路教学中,我们教师或教练要把武术运动的本质特征及核心——技击始终贯穿并运用与教学中。这样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才不会感觉到枯燥、乏味;这样武术套路运动才会潜移默化的被世人所接受 、了解、学习、喜爱;这样才会慢慢改变世人对中国武术运动的看法:是武术,而不是舞术并领会其真正强身健体、攻防格斗的内涵。

参考文献

[1]蔡仲林.武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侯介华.武术套路教学与训练[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3]李厚芝,蔡仲林.我国武术教学研究现状分析[N].湖北体育科技,,(4).

[4]陈青山.论武术教学的基本原则[N].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5]徐骏.试述武术套路的教学方法[N].景德镇高专学报,.

[6]陈勇.武术教学中如何激发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N].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1.

篇3:武术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武术兴趣

1 武术的文化内涵

中国文化历经了大浪淘沙,也赋予了中国武术深邃的文化内涵。同时,中国武术自身的文化特点又完善了传统文化。它们相得益彰,在中国历史的长河里散发着璀璨的光芒。中国武术有其自身的灵魂所在,它渗透着中国文化历史的烙印。中国武术随着中国文化的发展,吸收了历史上各族文化特征,与自身发展进行融会贯通而成为今天的形态。中国传统哲学和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它对武术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中国古代哲学中的“道论”成为武术套路产生的思想基础;中国古代医学理论的“精气神学说”被武术吸收成为自己的养生理论;武术与战争相互影响,中国古代军事文化中的兵法成为武术技击法则最重要也是最主要的指导原则;中国传统美学对“韵”、“气”、“形”、“神”、“意境”、“阳刚”和“阴柔”等的追求也深深的影响了武术的产生和发展,从武术追求姿势美、劲力美、节奏美和结构美可以得到充分印证;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伦理内容是中国人崇尚“礼”,崇礼成为武术套路产生的伦理道德基础。武术在其萌芽、产生和发展过程中无时无刻、无处不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不管在其技法、理论和武德方面都形象的呈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从而构成了一个具有鲜明特点、博大精深的武文化。高校的学生对知识的学习更具有选择性和洞察力。他们对有深层涵义的事物更感兴趣,如果把武术的文化内涵展现在他们面前,无疑会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2 武术的技击性

武术是以攻防技击为主要技术内容,以套路和搏斗对抗为运动形式,注重内外兼修的民族传统运动项目。这不难看出攻防是武术的本质属性。技击性作为武术运动的本质属性也成为武术文化属性的重要方面,不管武术技术体系如何发展,技击性都将长期作为中国传统文化重要分支的武术文化属性的一个重要方面,抛弃技击性的武术就形同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武术的技击性在武术套路中的对练,搏斗运动的散打、推手和短兵是显而易见的。武术的单练也是如此。武术单练套路,一般来说,首先是从单纯的模仿动作练习入手。这一阶段要求动作劲力顺达。要动作劲力顺达,首先讲究发力顺序。武术有“三节”、“六合”的说法,手和脚为梢节,肘和膝为中节,肩和跨为根节,这六个部位在运动中的和谐,成为六合。一般来说,上肢发力应是“梢节起,中节随,根节催”;下肢则是“起于根,顺于中,达于梢”;牵涉到上下肢动作,则是“起于腿,发于腰,传于肩,顺于肘,达于手”。使腿、膝、跨的力量,通过腰做媒介,以送肩、顺肘而达于拳面,使上、中、下三节贯通起来。除了讲究发力的顺序外,还要做好发力的刚柔变化,肌肉的松紧配合要得当。通常动作开始时要放松,逐渐加速,力达末端时达到最高速。这种劲力即迅速敏捷,又有弹力。待套路演练熟练、劲力顺达之后,便开始进行拆招练习。拆招练习是在领悟动作的技击性的前提下,两人的攻防练习。总之,武术套路的每一个动作都有它的攻防内涵。动作的攻守总是进中有守,退中有攻。表现为攻上防下、防上攻下、攻左防右、防左攻右。在教学中把这些内容给学生讲清楚,那么学生在练习时就不是在练习死套路。这样不仅提高学生对套路攻防意图的探索,同时也提高学生学习和练习的积极性。

3 武术的健身养性功能

武术运动的内容丰富。作为中国武术特有表现形式的套路运动,虽然拳种不同、风格各异,但其共同特点是以踢、打、摔、拿、击、刺等攻防动作来构成套路的主要内容。不管是徒手套路,还是器械套路,都包含着肢体的屈伸、翻转、平衡、翻腾、跌仆、外展、内收等动作。再加上武术具有柔与刚、起与落、动与静等特点。在系统进行武术练习时,人体各部位几乎都参与运动。尤其是坚持武术基本功练习,能提高人体的力量和伸展性,提高关节运动的幅度,有效的提高身体的柔韧性。因此武术是发展人体各项身体素质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同时也能提高机体各器官的机能。

武术运动讲究形体规范,又要求内外合一的整体观,乃是中国武术的另一大特点。如太极拳要求“以心行气、以心催力、以力运身、以意导动”;而少林拳则要求“外练手眼身法步,内练精神气力功”。这些都说明中国武术要求把内在精气神与外部形体的各种动作紧密结合,协调一致,达到内外合一,完整一气,以各种身形和意念的变化来锻炼身心,从而达到强身健体,陶冶情操的目的。中国武术通过外部手、眼、身、法、步的锻炼,提高肌肉骨骼系统和脏腑经络的功能,达到培精、调气、正神之目的,起到恢复正常功能的效果;内部通过运气、意念,把握阴阳,达到调节机制的平衡作用。武术重视人体精、气、神的修炼和相互依存的哲理是其健身养性的基础,这与传统医学理论在重阴阳方面完全一致,也与现代科学理论“生命在于平衡”的观念相吻合。

武术的修身还体现在它的直接效果。通过“冬练三九,夏练三伏”,不仅可强身健体,还能培养人勤奋刻苦的精神,谦虚谨慎的态度,坚韧不拔的恒心,质朴干练的作风以及在锻炼实践时所体现的矫捷气势、应变能力、准确判断、从容胆略、必胜信念等,这一系列作用于生活之中,与生活融为一体,必将大大地增强人们从事任何事务的能力和激发人们对生活美好的向往。

4 武术的表演与娱乐功能

武术运动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群众基础,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生活与斗争实践中逐渐积累和丰富起来的一项宝贵的文化遗产。武术起源于生活和战争,但是它又不同于生活原型,它是人们在深入观察和体验之后,对生活原型进行提炼、概括、艺术加工的产物。随着社会的发展,武术也不断的得到发展和完善,使单一的一击一刺、一拳一腿演变为复杂多变,手、眼、身、法、步协调一致的运动。武术运动是从攻防格斗中提炼出来的,因此都要求其做到手到眼到、手眼配合、手脚相随、上下协调、身到步到、全身体协调一致。武术从某种意义上讲是技击性与造型结合的艺术。长拳中的窜蹦、跳跃、起伏、转折、闪展、滚翻等速疾有力的动作展示了武术的阳刚之美;八卦的行步如鸿毛,随走随变,一气呵成,展示了武术阴柔之美;武术运动中速度的不断丰富多彩的变化,展示了武术的节奏神韵;武术动势的起伏松紧,功架的高低大小,组合动作的紧疏粗细展示了武术的韵律和谐美。武术通过这种技艺的表演,才能激起观众的美感,打动观众的心,引起观众联想,给人以美的享受。

5 结语

武术虽不像体操、技巧那样表现一种健身,也不像舞蹈、戏剧那样用动作的“语言”来表达感情与塑造形象,更不是简单的肢体运动,而是具有技击、健身、表演、自娱等功能于一体的复合性运动。如果教师把武术的丰富内涵展现在学生面前,引导、启发学生练习,就会激发学生探索武术奥秘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王岗.民族传统体育与文化自尊[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4.

[2]周维方.对武术文化属性的研究[J].搏击.武术科学,2010(2).

篇4:武术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武术兴趣

【关键词】武术教学;兴趣;意志

0.前言

在是目前我国在武术教学改革中达成的共识。武术兴趣是学生形成终身武术意识和培养终身发展的能力的基础,良好的意志品质是人健康成长不可缺少的因素之一,而兴趣的培养与一直的锻炼是武术教学中矛盾的统一体,是全面发展教育中重要内容之一。在武术教学中,如何使学生兴趣的培养与意志的锻炼得到有机结合的发展,是当前我国武术课堂教学改革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1.武术教学中培养兴趣与锻炼意志的相互关系

1.1培养兴趣和锻炼意志是相互联系、相互矛盾的有机统一体

培养兴趣和锻炼意志是武术教学中矛盾的有机统一体。表现在:其一,武术心理学认为,培养兴趣是在需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由易到难克服困难产生愉快情绪的过程,而意志的锻炼是与克服困难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当武术活动的娱乐因素激发了人的情绪时,其将产生参加娱乐的需要,形成兴趣的动机,通过参加武术娱乐活动,在克服困难中体验成功的快乐,而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无形中锻炼了坚忍不拔的意志;而锻炼意志是在明确意志行动目的基础上,通过克服困难磨练自己的意志,而在苦乐中发现乐趣、培养兴趣是克服困难的根本动力之一。其二,两者在武术教学活动的发展中又是相互矛盾的,在武术教学中做到两者的平行发展是一件很苦难的事情。因为兴趣引发是在学习和实践的过程中形成的,其受到学习和实践遇到的困难程度所限制,当困难的程度超过学生的生理和心理承受能力时,学生个性发挥受到制约,萌发的需要变为害怕,兴趣的培养就会失去基础。而意志的锻炼在没有兴趣的推动和润滑下,枯燥而单调的意志行动就会变得迟缓而没有活力。

1.2培养兴趣和锻炼意志互为依存、互促发展

辩证唯物主义的矛盾的发展观认为,事物的发展是在内部矛盾的活动下,通过对外环境的不断适应而向前发展的。兴趣的培养的意志的锻炼作为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一个整体内容之一,同时又是矛盾的两方面,它们也遵循事物发展的规律。首先,两者是互为依存的。兴趣的培养在血药的基础上,如果脱离了学习和实践中的困难,那培养兴趣只能是想象愉快中的空中楼阁,没有生理和心理刺激下体验快乐的感受,失去兴趣培养的意义;而意志锻炼付诸意志行动的过程中,如果没有兴趣伴随的发展,意志品质的形成只能是一种畸形发展。其次,两者是互促发展的。在体育教学中,对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进行优化组合,使教学内容难度的按由小到大进行安排,掌握好设置困难的度,使两者在武术教学中有机结合,相互渗透,这样两者是能互为促进发展的。

2.武术中培养兴趣与锻炼意志相结合的必要性

2.1培养兴趣与锻炼意志相结合是培养学生终身武术能力的最佳途径之一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也是教学成功的首要因素,学生的兴趣一经被激发,他们就会产生聚精会神的注意、愉快紧张的情绪和坚强的意志努力。终身武术能力的培养从兴趣的角度来看,它要经过需要—兴趣—爱好—习惯的四个过程,兴趣处于培养学生终身武术能力的基础,显出其重大的作用,它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终身体育能力的发展,意志在终身体育能力形成的过程中起到决定性的作用,特别在武术习惯形成的环节,如果没有坚强的意志作为支柱,武术锻炼是难以达到习以为常的效果。

2.2培养兴趣与锻炼意志相结合是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结合点之一

武术教学中,引导学生培养武术兴趣和锻炼意志,其良好的效果取决与师生双方多维有效的互动,需要充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它需要师生双方在教学内容的选取、教学目标的达成、教学方法和手段的选用与创新、教学组织形式的设计等方面相互协作配合,发挥各自的作用,形成一种民主、平等、合作、互助、和活泼的宽松课堂教学氛围,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2.3培养兴趣与锻炼意志相结合是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基础

意志品质形成对人自觉进行探究性的活动,自控、持久、勇敢地进行开拓型工作具有推动作用。兴趣的培养使人的个性在武术活动中得到充分的发挥和弘扬,个性的弘扬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核心,因兴趣可以使人开阔眼界,丰富知识,促进创造性活动能力的发展。南京师大教育教学研究院刁培萼研究表明:学生的自控性、持久性、兴趣和探索性是学生创新性学习的行为的人格精神和人格特性。从中我们知道,意志品质中自控性、持久性和兴趣爱好及个性的弘扬是培养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基础。

3.武术教学中培养兴趣和锻炼意志相结合的途径和方法

3.1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培养兴趣和锻炼意志相结合的重要性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如果没有思想上的认识,学生在学习和实践中只能是盲目行动。武术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各种方法和手段宣传武术的重要意义,根据知识经济时代发展和教育发展的要求,引导学生认识自身的健康成长对国家和社会所起的重大作用,认识武术教学中培养体育兴趣和锻炼意志对自身的健康成长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与自身的学习、工作、事业相互影响,从而引起学生对武术教学中培养体育兴趣和锻炼意志的关注,参与的意识。

3.2从实际出发,选取符合学生特点的富有趣味性和具有一定难度的教学内容

在武术教学中进行培养兴趣和锻炼意志相结合和的前提下是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精选适合他们的教学内容,关注不同教学阶段的学生需求。因为不同教学阶段学生的基础、学习能力和情感特性是不同的,我们应对不同教学阶段的学生进行研究,从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内容的拮取、教法的选择等方面满足学生武术兴趣和意志品质健康发展的需求,要精选一下他们生理和心理需要的富有趣味性和具有一定难度的教学内容。按照培养兴趣和锻炼意志的发展规律来选取和安排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的趣味性和难度要有机结合贯穿于教学的整个过程,使在不制约兴趣发展的基础上锻炼意志,同时在锻炼意志的基础上尽量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

3.3充分发挥技术教学的吸引作用和教师的榜样作用

在武术教学中,教师除了选取有一定难度和富有趣味性的内容外,还有选择具有一定的知识性、技术性和增强体质的实效性内容,以利于发挥技术的吸引作用,使产生直接的兴趣,调动学生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另外,教师在教学中要起到榜样作用,因为榜样可以吸引学生,使他们从思想上更易于接受教师的引导,进入积极的状态。在技术讲解的概念中,逻辑性要强,语言要生动形象;示范中要准确、优美、果敢利索,具有美的表现力和果敢的作风,使学生产生跃跃欲试的情绪,从而使学生对技术动作产生一种强烈的需要感和浓厚的学习兴趣以及克服困难的信心。

3.4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教师在教学中应做到:(1)每次课开始把具体的学习目的交代清楚,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2)以教师的积极思维带动学生的积极思维,课堂教学过程中具体的动力来自于提出的认识任务与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水平之间的矛盾。当认识和完成学习任务与学生现有的知识技能水平及智力水平之间差距合乎学生的实际能力和需要时,教师适宜地提出任务,才能激起学生完成任务的动机。(3)避免强行向学生传授灌输知识和技能,忽视学生对运动过程的理解。这样既失去了教师的主导意义,同时又限制了学生主体精神的弘扬,调动不起学生的兴趣,锻炼意志失去了目标。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思维,运用批评法、讨论法、互助法激发学生培养兴趣和锻炼意志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扬长牧.吉林体育学院,2009,3.

篇5:武术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武术兴趣

前言

当前小学生身体素质差体弱多病,成谜于网络游戏,上课时没有兴趣和积极性缺少青少年应有的阳光开朗的气息,学校上课方式单一很难调动学生积极性,当前武术风靡我国,受影视行业影响,人们对武术越来越关注尤其是在学校里,在第十二届全国两会期间,教育部已经将武术归类到七大校园教育运动项目中,同时,武术能传承中华民族的优良美德,并是一项重要的文化遗产,已经得到教育部门的高度重视。武术教学拥有重要的作用,当武术教学融入到小学课堂中,针对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教师应制定科学的教学策略,才能全面增强小学生的身体素质,使其认识到武术教学的意义。通过调查三个小学武术兴趣班的推广情况,了解教师的教学现状、学生的学习情况,最终,当了解具体的推广情况后,有利于构建优良的学习氛围,传承武术文化中的精髓,为学生今后的人生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摘要

小学武术兴趣班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它不仅能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而且能显著提高学生的运动水平,由于小学生正处在身体发育的关键时期,当大力推广小学武术兴趣班后,能为其今后人生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对徐州市泉山区光荣巷小学、求是小学、铜山区实验小学武术兴趣班的推广情况进行调查,调查了师资情况、武术项目、参加武术兴趣班动机、教学手段的情况,发现存在师资年龄过大、不均衡的武术项目、不正确的学习动机、教学手段不合理的问题,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具体的解决对策。最终,当小学生广泛融入到武术兴趣班后,有助于形成坚韧的品格,当面对一些困难时,也能拥有迎难而上的行为,顺利解决相关的困难。

关键词:小学武术;兴趣班;推广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研究小学武术兴趣班的推广情况。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通过到徐州市图书馆借阅图书,以及登陆中国知网和汉王镇虎腰小学图书馆以“武术,兴趣班,推广与实施”为主进行搜索,系统的整理分析武术兴趣班推广与实施资料,整理论文研究思路。

1.2.1问卷调查法

根据研究思路,设计调查问卷,对徐州市泉山区光荣巷小学的教师与学生各发放300份调查问卷,了解武术兴趣班推广情况。

1.2.3数理统计法

通过对所得数据的分析和梳理,运用Excel软件对武术兴趣班反馈的信息进行分析。

2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教师学历情况的调查

表1 教师学历情况的调查

年龄

中专

本科

硕士及以上

比例(%)

73.33

16.67

从表1可知,中专学历的武术教师占据73.33%,本科占据16.67%,硕士及以上占据10%,学历情况影响教学效果。当教师拥有较高的学历后,更容易向学生讲解最新的理论知识,不断提升教学水平,如果教师拥有较低的学历,会降低教学效率,严重影响教学效果。针对小学生的兴趣状况,教师应运用针对性的教学策略,当师资学历普遍偏低后,不能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

2.2 教师与学生沟通情况的调查

表2 教师与学生沟通情况的调查

项目

非常主动

比较主动

一般主动

非常不主动

比例

13.33

66.67

针对表2的调查结果可知,66.67%的教师没有认识到与学生沟通交流的意义,非常不主动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武术教学是一项系统的过程,其中存在许多复杂的教学动作,由于小学生的身心发展尚未成熟,如果进行了错误的训练后,可能会对身体造成伤害。当逐渐降低交流次数后,不仅影响教学效果,而且可能产生不安全事件。

2.3 参加武术兴趣班动机情况的调查

表3 参加武术兴趣班动机情况的调查

动机

爱好兴趣

强身健体

休闲娱乐

其他

比例(%)

66.67

3.33

根据表3的调查结果可知,66.67%学生的学习动机是休闲娱乐,10%的是爱好兴趣,10%的是强身健体,表明大部分学生参加武术兴趣班的动机是休闲娱乐,没有认识到爱好兴趣、强身健体的作用。武术是一项重要的体育项目,当学生长期融入到体育项目中,有利于提高自身的身体素质,若学生仅认识到武术项目的休闲娱乐性,可能会产生散漫的学习心理,不能全身心的投入到武术学习中。

2.4 教学手段的调查

表4 教学手段的调查

项目

直观演示法

讲授法

练习法

其他

比例(%)

3.33

3.33

3.33

根据表4的调查结果可知,90%教师运用讲授法,剩余10%的教师运用直观演示法、练习法等,表明大部分教师仅认识到讲授法的地位,没有认识到直观演示法、练习法等其他教学手段的作用,当一味的运用一种教学手段后,不能提高教学质量。对于小学武术教学而言,教师应该针对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运用最适宜的教学手段,否则无法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能产生适得其反的教学效果。结论

3.1 结论

3.1.1 师资学历过低。师资学历影响教学效果,当前教师学历普遍偏低,大部分都是中专学历,如果低学历教师没有增强自身的综合能力,学校也没有招聘高学历的教师,将严重降低武术教学效果[1]。

3.1.2 教师不注重沟通交流。当前教师没有认识到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的重要性,不了解学生的最新学习状况,在此种情况下,当学生出现一些学习困难时,教师不能提出针对性的指导方案。

3.1.3 不正确的学习动机。学习动机影响学习效果,目前,许多小学生对武术兴趣班没有产生正确的认知,仅认识到武术学习的趣味性,没有认识到武术项目拥有强身健体的效果。

3.1.4 教学手段不合理。多样化教学手段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当教师运用单一化的教学方式后,会持续降低学生的学习热忱。

3.2 建议

3.2.1 招聘高学历教师。学校应该招聘更多高学历的教师,该类教师更了解当前的武术教学现状,掌握更多的教学策略,领导可招聘高学历的毕业生,让其投入到武术教学中。针对低学历的教师而言,学校应该加大培训力度,使其掌握更多的知识,提高教学效率。学校还可运用引进来与走出去的战略,当全面了解教师的学历水平后,领导聘请专业人员向教师讲解专业性的武术知识,当教师提出相应的疑问时,专业人员会对其进行解答,并定期委派教师到外学习相应的武术知识[7]。

3.2.2 改变教师的思想观念。教师应该认识到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的重要意义,当学生提出疑问时,应该耐心的进行解答,在每节课结束前,让学生发表自身的学习感悟,针对学生的发言情况,教师与相应学生进行一对一的交流。教师应该认识到沟通交流的本质意义,使小学生融入到多样化的武术项目中。

3.2.3 改变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师应该改变学生的学习动机,在课前,教师应该向学生详细讲解武术教学的特点,当学生首次接触武术项目时,可能会产生新奇的态度,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可能降低学习兴趣。此时,教师应该了解武术运动的本质特征,向其详细讲解动作要领的作用。当教师秉承循序渐进的思想观念后,将逐步改变学生的思想观念。最终,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学生将形成正确的学习动机,认识到武术项目拥有强身健体的作用。

3.2.4 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教学手段影响教学效果,教师应认识到武术教学的本质意义,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参考文献:

[1]侯英元.武术进校园落地工程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20.[2]李钢.“游戏”教学法在“水平一”武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江西科技师范大学,2019.[3]田姗姗.上海市部分小学体育课武术教学现状的调查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8.[4]王琪,何雪,刘聪.西城区某小学快乐武术教学模式构建与实验研究报告[J].青少年体育,2017(12):136-138.[5]侯二牛.提高少儿习武兴趣教学模块的设计与运用效果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2017.[6]谭佳玲,史永琴.怀化市鹤城区小学武术兴趣班教学现状研究[J].中华武术(研究),2018(09):45-48.[7]孙玉科.小学武术兴趣班科学化教学的思考[J].学园,2017(18):100-101.敬爱的老师:

您好!为了解小学武术兴趣班的推广情况,我们将对教师学历情况、武术项目的开展情况、学生参加武术兴趣班的动机情况、教学手段的情况进行问卷调查。请在您要选择的()中打“√”(可多选)或在上填写;您的补充会给我们带来更有价值的资料!对您的大力帮助,我表示衷心的感谢!

1.您的性别:

男;()女;()

2.您的年龄:()

3.教师的学历情况情况:

A.中专B.本科C.硕士及以上

4.教师是否与学生主动沟通交流?

A 非常主动B比较主动C一般不主动D非常不主动

5.学生参加武术兴趣班的动机情况:

A.爱好兴趣B.强身健体C.休闲娱乐D.其他

6.教学手段的情况:

篇6:武术兴趣小组总结

教师:冯本丹

中国的武术是一种文化,更是中国的骄傲。中国武术博大精深,是我国的国粹,它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精气神。在国际上,中国武术更是威名远播,取得许许多多的成就,中国的武术人才更是在国际上为国家争得了一个个荣誉。练武既能强身健体,又能陶冶人的情操,因此很多人对它趋之若骛。本学期,学校从学生的个性特点出发,成立了武术兴趣小组,宗旨是通过练习武术,培养学生强健的体魄,宽阔的胸怀。回顾这一学期活动情况做以下总结:

1、大多数学生对武术产生浓厚的兴趣

兴趣是孩子们做任何事情的动力和基点,虽然小组成员在练习身体的柔韧性及协调性时,学生觉得学习武术是非常辛苦的,需要刻苦练习,但通过我们的及时鼓励,激发内在的兴趣,大部分孩子能自始自终听老师的口令,坚持练习,每节活动课不缺席。但也有个别学生存在不好好学的现象,把兴趣小组的活动看成是玩,怕苦怕累,有些就半途而废。发现这种情况,我就多加反思,如果是运动量过大,我们及时进行休息,如果是单纯的练习使学生感到枯燥的话,就在教学中加入一些游戏。因为学习武术的多是男孩,比较调皮、好动,因而我们也会组织一些好玩、活动量大的体育游戏。

2、掌握了武术中常用的基本手法、步法及简单套路《五步拳》

武术活动讲究的是手位与脚部的变化,初期的练习,一举一动都不能随心所欲,因而,我们首先让学生学会了一些正确的基本动作。在本学期中我们让学生学习的手型有拳、掌、钩,步法有弓步、马步以及虚步,大部分学生能较好的掌握。除了基本的手型、步法,和踢腿动作,前踢、侧踢里合腿、单拍脚。还学习了一些组合动作,如弓步冲拳、马步冲拳、弹踢冲拳等。学生在练习时不但能听从口令,而且步伐有力,但有个别学生的里合腿还掌握的不是很好。

在掌握好基本步法手法的基础上进行套路学习,学生对五步拳的掌握还是相当不错,他们不但能顺利打完套路还能记住每个动作的名称,但也有极个别学生还未完全掌握。

3、不足之处

由于本学期是第一次开展武术兴趣小组,在组织学习中存在很多的欠缺与不足。首先学生也是初次接触武术,带起来比较吃力;其次自己是个新手欠缺经验;最重要的是在带武术的同时自己又带了另外的跳绳训练队,时间上有冲突,分身无术,顾此失彼,效果不是很好。不过值得欣慰的是跳绳队在区比赛中获得团体亚军。

4、改进

经过一学期的努力,虽然有得有缺,不过都是一个学习的过程,积累经验的过程。我会在这过程中不断的继续学习、专研、积累经验,为以后的教学打下基础。在以后要制定具体、明确的目标,严格要求和管理学生,要形成正规的管理模式,制定良好的纪律来规范学生,让学生学有所得。我会把继续提高学生的素质放在首位,为培养学生的体育活动能力提供更好的园地。

以上是我对本学期的武术教学总结,通过这一学期有系统、有计划的训练,孩子们可以说受益匪浅,不但锻炼了孩子们的身体,而且更培养了孩子们不怕苦、会坚持的韧性。

叉河中心学校

篇7:01 武术兴趣小组总结

象脚鼓是一种文化,更是中国的骄傲。中国武术博大精深,是我国的国粹,它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精气神。本学期,学校从学生的个性特点出发,成立了武术兴趣小组,宗旨是通过练习武术,培养学生强健的体魄,宽阔的胸怀。回顾这一学期活动情况做以下总结:

一、大多数学生对武术产生浓厚的兴趣 兴趣是幼儿做任何事情的动力和基点,虽然小组成员在练习身体的柔韧性及协调性时,学生觉得学习武术是非常辛苦的,需要刻苦练习,但通过我们的及时鼓励,激发内在的兴趣,大部分孩子能自始自终听老师的口令,坚持练习,每节活动课不缺席。但也有个别学生存在不好好学的现象,把兴趣小组的活动看成是玩,怕苦怕累,有些就半途而废。发现这种情况,我就多加反思,如果是运动量过大,我们及时进行休息,如果是单纯的练习使学生感到枯燥的话,就在教学中加入一些游戏。因为学习武术的都是男孩,比较调皮、好动,因而我们也会组织一些好玩、活动量大的体育游戏。

二、掌握了武术中常用的基本手法、步法及简单套路《五步拳》还有边境战叔叔教的动作比较复杂的“军体拳”。武术活动讲究的是手位与脚部的变化,初期的练习,一举一动都不能随心所欲,因而,我们首先让学生学会了一些正确的基本动作。在本学期中我们让学生学习的手型有拳、掌、钩,步法有弓步、马步以及虚步,大部分学生能较

好的掌握。除了基本的手型、步法,和踢腿动作,前踢、侧踢里合腿、单拍脚。

还学习了一些组合动作,如弓步冲拳、马步冲拳、弹踢冲拳等。学生在练习时不但能听从口令,而且步伐有力,但有个别学生的里合腿还掌握的不是很好。在掌握好基本步法手法的基础上进行套路学习,学生对五步拳的掌握还是相当不错,他们不但能顺利打完套路还能记住每个动作的名称,但也有极个别学生还未完全掌握。在于“军体拳”的学习过程有了之前的《五步拳》作为铺垫所以学生学习起来还是比较轻松的,但是由于此套动作比较复杂而且是快动作较多。所以很多同学还是动作节奏跟不上。

三、不足之处

由于本学期是第一次开展武术兴趣小组,在组织学习中存在很多的欠缺与不足。首先学生也是初次接触武术,带起来比较吃力;其次自己是个新手欠缺经验。

四、改进:

篇8:武术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武术兴趣

1. 中学武术教学发展的困境

1.1 学生对武术认识的心理误区。

大多数的武术教师在武术教学内容的选择上, 首先以简单的基本功和套路为教学内容, 其次是组合套路。这说明教学内容并不能满足中小学武术教学的需要, 创编新的武术教材和教学大纲已是当务之急。而中小学武术教学内容则普遍集中在武术基本功、初级拳、少年拳等项目中, 其中首先是武术基本功, 其次为初级套路。

中学生对武术的兴趣更多地停留在感性认识的阶段, 而武术的博大精深是他们一直向往的, 电影中的武林高手是他们崇拜的对象, 希望自己也像电影中的武术高人一样有绝顶的功夫, 这是他们对武术产生兴趣的重要原因。然而, 在学校里当学生真正接触武术后, 却觉得武术是空架子, 学不到有用的东西, 不是自己想象的那样神奇, 跟其他体育项目没有什么区别, 于是, 他们的心理产生了巨大落差, 如果老师不正确引导, 他们对武术的兴趣就会慢慢消失或转向其他体育项目。

1.2 武术技术动作过于复杂, 教学内容单一。

武术讲究手眼身步的外在配合, 又讲究精气神的内部统一, 同时要考虑外形与内神的和谐。中学生学习武术的积极性, 会由于教师对武术动作的要求过高和复杂的动作而受到挫折, 进而丧失自信心。加之, 武术教学的内容单一, 基本上是武术基本功和基本套路, 远远满足不了学生的兴趣需求和好奇心, 学生上课变成了对老师教学的应付,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消失, 导致老师花了很大力气而教学效果不理想。

1.3 缺乏武术专任教师, 继续教育滞后。

目前, 中小学的武术课多由一般体育教师担任, 尽管这些体育教师在学校学习过武术, 但繁杂难学的套路教学内容使他们在学校学习时就存在困难, 毕业后对武术教学更望而止步。《课程标准》实施后, 对体育教师的武术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多数体育教师不愿选择难教、受累的武术课。中小学体育教学岗位需要从事不同项目教学的教师, 技能单一的武术专业毕业生不是很受欢迎, 部分武术专业人才流失到其他行业, 导致我国中小学专业武术教师严重匮乏。一般体育教师武术技能的欠缺、武术专业学生教学技能的不足, 直接影响着中小学武术教学的质量。谁来教的问题, 关系着武术教育的效果, 是中小学武术教育发展中不容忽视的关键问题。而教育要发展, 就必须真抓实干, 有务实进取的精神, 使我们的相关政策、措施落到实处, 为学生和教师的成长发展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2. 新课标要求下中学武术教学思路

2.1 教学方法和手段应新颖多变。

新课标要求武术课的组织教法和练习手段生动活泼多样, 不能总是老一套。实践证明, 只有那些满足学生需要, 拨动学生心弦, 把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融为一体的教学形式, 才能引起学生求知和练习的欲望。在武术教学中, 教师应寻求各种教学手段与方法, 不断用新颖、生动的武术内容刺激学生“胃口”, 做到寓教于乐。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 激发学生学武术的兴趣, 使学生由不想学到想学, 由“要我学”到“我要学”, 促使学生进入最佳状态, 进行新教材的学习, 引发学生学习武术的兴趣。

2.2 体验成功乐趣, 激发学习兴趣。

武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要善于观察, 帮助学生克服学习过程中的难题, 特别是接受能力较差的学生, 我们更应该热情耐心地帮助他们。发现和肯定学生的每一点进步和成功, 哪怕是微小的, 也应抓住机会, 给予学生表扬和鼓励, 让学生体验到“跳一跳即可摘到桃子”的愉快心情, 从而产生增力的情绪体验, 提高机体克服困难的能力, 并引导学生积极探索下一个较难的问题, 争取再次成功, 从而达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 增强其自信心与进取心的效果。

2.3 武术教学模式符合学生特点。

由“教师教、学生学”→“教学互动互教互学”。教师在教学中, 不只是教师教, 可以让学生互当老师, 进行教学、组织练习、纠正错误等, 而后同学互评、老师点评。如:在教完武术基本功和基本动作之后, 学习“五步拳”时就可以让学生互当老师进行教学、组织练习、纠正错误等。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学生就会积极地去学习、练习, 为当“老师”做准备。完成教学任务后再通过同学互评、老师点评, 学生知道了自己的长处和不足, 下次就会做得更好。经过这样的教学过程,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真正学到了东西。

3. 新课标下培养中学生武术兴趣的教学理念

3.1 正确引导, 激发学生对武术的热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习任何新技术, 首先要做到的是全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只有保证饱满的激情和充足的热情, 才能为以后的学习打好基础。对于学生群体, 最容易让他们产生兴趣的是直观的视觉冲击, 其实每个男孩子内心都有“武侠”情结, 都想拥有一身绝活以凸显自己的男子气概;巾帼不让须眉, 女孩子也同样希望自己能拥有一身好武艺, 像黄蓉、周芷若、牧羊女那样, 通过练武, 不但可以强身塑体, 更能达到防身自卫的效果, 从而提高自我保护的能力。因此, 适时地利用多媒体教室播放一些动作片的剪辑、武术宣传片、散打赛事剪辑等, 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对武术的兴趣, 提高武术学习的原动力, 在训练期间播放, 更有助于学生平稳心态。课余休息之时, 也可以随机抽取一些武术前辈除暴安良、为国争光的故事以生动的语言讲述, 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3.2 通过实用武术的教学内容, 激发学生的武术兴趣。

武术同书法、国画、民乐、陶瓷、中医等都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 都是开展继承传统文化、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教育的重要载体。武术操是结合音乐完成武术基本动作的一种练习形式, 它以武术基本动作为主, 包括徒手的基本手型、手法、步型、步法、身法、腿法和器械练习的基本方法等。武术操是武术运动的一部分, 类似于广播体操和国外的搏击操, 但又与其不同, 它除了每节操具有搏击的攻防价值外, 还蕴涵着自强不息、威武不屈的中华民族精神;其运动强度大于一般广播体操, 而且全身各部位的组织和器官都较充分地得以锻炼。武术操依据不同的动作配上相应的音乐, 提高锻炼情趣, 能较好地促进身心健康, 又易于学习和推广。

3.3 提高文化修养, 提高教师的武术教学水平。

武术文化博大精深, 历史源远流长, 其包含了中国古代的哲学、中医学、伦理学、易学、兵学、美学等多种传统文化思想和文化观念, 形成了一个典型的东方文化体系。但是, 普通院校的武术教学中, 因武术套路的学习需大量时间, 使学生从心理上忽视了对武术深邃文化的理解, 以至恶性循环, 使武术文化得不到推广。因此普通院校的武术教师应重视武术文化的修养, 探索武术文化渊源, 掌握科学的武术教学方法, 提高教学水平, 使学生在学到武术套路的同时也能够学到博大精深的武术文化, 使武术套路更能体现“手眼身法步, 精神气力功”的完美结合。体育教学过程是在传授体育知识和运动技能的同时, 渗透师生心灵沟通、思想交流、情感加温的过程, 构建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和爱好。教师切实了解学生想干什么、想学什么, 热爱、关心、理解学生, 用满腔的热情感染学生, 用温暖的目光接触学生, 用及时的表扬鼓励学生, 使学生从内心尊敬、信赖、亲近老师, 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亲切和温馨, 在一点一滴的进步中获得运动的乐趣和成功的情感体验, 从而强化教学效果。

3.4 通过教学互动提高学习兴趣, 提高教学质量。

武术正在逐步迈向奥运的殿堂, 普及武术运动对其发展十分重要, 作为培养基层武术师资的普通高校应把武术课程放在重要位置。目前, 武术技术教学多采用直观教学法, 而这种教学方法仅仅使学生学会了武术的“外形”, 而忽略了武术的内涵。只有使学生领会到其内在 (精、气、神) 的表现才达到了教学的真正目的。因此, 提高教学质量是武术教学中的首要环节。场地器材作为辅助手段在武术教学中也不可或缺。这些都需要一定的投入, 以改善教育设施, 培养高素质的体育人才。

4. 结语

武术是中国传统体育项目。中华武术源远流长, 博大精深, 是中国的国粹, 要继承和发展这一传统文化项目, 就必须普及与提高武术教学与传授, 打造武术的群众基础, 发展武术事业。在体育教学中兴趣与学习效果是成正比的。在教学过程中, 就是要通过富有艺术性的教学手段, 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使学生学习从自发提高到自觉水平, 使学生对武术的认识, 从无趣到有趣, 从有趣到乐趣, 这样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促使学生自觉掌握武术的知识、技术和技能, 强化教学效果, 达到提高身体素质、增强体质的目的。

摘要:中华武术是中国的国粹, 在中小学的开展情况很不乐观。据统计大部分中小学没有开设武术课, 有些学校不仅没有增加武术内容, 反而削减武术, 增加跆拳道等域外武技项目。学生主要通过武侠电影电视剧和武侠小说了解武术, 受其影响, 学生心目中的武术与现实存在错位, 学生对武术的认知模糊。作者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中学生武术兴趣培养中存在的困境进行论述, 提出相应的教学思路和设想, 达到激发学生运动兴趣, 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目的, 这对于提高学生运动兴趣, 弘扬民族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新课标,中学武术教学,兴趣培养,教学理念

参考文献

[1]武建伟.我国中小学武术教学的普及现状及对策研究[J].搏击.武术科学, 2007 (5) :70-71.76.

[2]于卓诠.怎样打开中小学武术教学的局面——在我区开展武术操比赛的体会[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1985 (1) :55.

[3]谭晶等.论中华武术操在中小学教学中的影响[J].搏击.武术科学, 2010 (11) :0052-03.

上一篇:全球环境保护的宣传口号下一篇:仁爱英语七年级下册Unit 8 Topic 1 教学案例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