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武术教学中宣扬武术精神与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2022-09-11

中华武术精神的最初形态表现为各门各派所提倡的武德。早在两千多年前, 《左传·宣公十二年》就对武德作了规定。少林戒约中提出“习此术者, 以强体魄为要诣”, 倡导“济危扶贫, 匡扶正义”和“不可逞强凌弱之拳”的德行。到了近代, 中央国术馆也曾把“爱国、修身、正义、助人”作为武德规范。在中华民族文化和整个氛围中, 武术受民族精神和传统文化的影响, 也逐渐形成了一种世代相传的、被人推誊和各派所共有和认可的思想观念, 这一思想观念就是蕴藏在武术文化深层的武术精神。因此, 中华武术精神并不代表各门各派的“术”和“法”, 也不是武术技击的某一种功夫和武德, 而是受中国文化和中华民族精神影响的, 贯穿于整个武术发展史的思想精髓。

1 武术精神的内涵

概而言之, 武术精神通过三个层次表现出来:第一个层次为个人和武德修养。它要求所有习武者都要“尊师重道”, 做到“孝悌仁义”, “技道并重、德艺双修”, “切戒逞血气之私, 好勇斗狠之举”;第二个层次表现为集体的道德观念。它要求所有习武者和武术团体应“扶危济贫, 除暴安良”, 做到“公正”、“安民”、“匡扶正义”、“见义勇为”和“以武会友”;第三个层次表现为爱国主义的精神。它要求所有习武者和武术团体必须“精忠报国”, 练武的目的在于“强种御侮”和“爱国、修身、正义、助人”。具体而言, 前两个层次所依托的便是武术精神之魂“尚武崇德”。

2 现时代意义下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 时代精神是时代发展的潮流和方向。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是《江泽民文选》的重要内容之一。我们要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为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前进提供精神动力。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弘扬民族精神, 最重要的就是坚持和发扬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爱国主义是一个历史范畴, 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具体内容。在现阶段, 爱国主义主要表现为献身于建设和保卫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 献身于促进祖国统一事业。江泽民同志指出, “我们所讲的爱国主义, 作为一种体现人民群众对自己祖国深厚感情的崇高精神, 是同促进历史发展密切联系在一起的, 是同维护国家独立和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密切联系在一起的。”

民族精神既是一个民族的精神纽带, 也是一种社会意识和一个民族对其社会存在、社会生活的反映, 以及该民族性格的展现。这就要求每个民族只有根据时代和社会的变化, 不断对其民族精神进行发展和创新, 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当今世界是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的世界, 时代的剧烈变化对各个民族的生存和发展都提出了严峻挑战, 也使得改革创新成为时代精神的核心。

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二者相互依存。民族精神只有反映时代精神, 才能使一个民族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时代精神只有与民族精神相结合, 才能生根, 转化为催生民族向上的不竭动力。江泽民同志十分重视将民族精神的民族性与时代性相结合, 他指出, “对我国几千年历史留下的丰富的文化遗产, 我们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结合时代精神加以继承和发展, 做到古为今用”。

3 武术精神在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上的体现

(1) 中华武术培养和塑造了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 如果从国内和本民族来看, 它培养的就是中华民族刚强不屈, 同不良势力进行斗争的勇敢精神。可见, 中华武术为振兴民族精神, 培养中华民族积极奋斗, 不畏强暴和勇于牺牲的优良品质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2) 大力发掘和弘扬中华武术的精神, 为重新唤起民族主体意识, 激励民族, 振兴武术, 重铸武魂, 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做贡献。同时在新形势下, 我们还必须用时代精神充实和改造武术精神, 使之适应武术现代化的发展和走向世界的需要。

总之, 武术精神要培养习武者助人为乐、积极进取、主持正义、不怕邪恶的奋斗精神;培养互相尊重、互相学习、取长补短的兼容精神;培养民族自豪感和责任心, 敢于在国家和民族危难时刻挺身而出的爱国主义精神。

4 在武术教育中培养和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4.1 加强武术历史教育, 激发爱国热情

武术, 作为我国优秀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 在运动特点方面, 既保留了民族传统文化特色, 又展现了具有现代体育的文明精神。从锻炼方法到技法原理, 都蕴藏着丰富的文化背景和民族风格, 具有表现中华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的体育项目。

4.2 加强武德教育, 继承传统美德

武德, 是中华民族自身发展和武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 是在自然经济、血缘关系、宗法家庭、封建等级的社会关系、社会生产和生活模式基础之上, 并且受儒、墨、道、佛等伦理思想的影响, 是社会各种道德理论、观念通过习武者的道德实践转化为社会现实行动的桥梁, 使习武者借助于它而以实践理性和实用精神在处理自身与外部社会关系的行为中, 表现和存在的共同心理特征。

4.3 加强武术技术教育, 培养意志品质

伴随着社会发展而发展的武术, 内容丰富多彩, 运动形式多种多样。武术的动作素材以攻防性能为本质, 兼容攻防再现性和表现性。防身制敌技能能保卫自己, 打败对手, 使习武者养成不屈服、战胜困难、勇于拼搏的精神, 这正是自强不息精神的具体体现。

5 结语

在武术教育过程中, 通过武术历史、武术道德、武术技术等方面阐述武术的文化教育内涵。武术文化思想中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是中华民族的国魂。武术的教育功能将在学校体育教育和国民素质教育过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我们坚信, 武术将会以自身的优势、特有的魅力征服世人, 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做出贡献。

摘要:武术可以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缩影, 同时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传播的载体。武术是一种中国的传统文化形式, 它和其它的中国传统文化一样, 具备两个重要属性, 即时代性和民族性。民族性表现为在相同的时代里, 不同民族的文化所具有的民族特点;时代性则是不同民族的文化所具有的相同时代特点。人们在讨论文化问题时常提到“古今中外”, 正表现了文化的民族性和时代性。笔者就武术精神、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相互关系进行了简要阐述。

关键词:武术精神,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大学生

参考文献

[1] 田广林.中国传统文化概论[J].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 6.

[2] 康戈武.中国.武术实用大全[M].今日中国出版社, 1990, 8.

[3] 葛晨虹.弘扬民族精神与传承文化传统[J].伦理学研究, 2003, 7.

[4] 朱瑞琪.浅谈武德教育与精神文明建设[N].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1999, 1.

上一篇:精准扶贫的文献综述下一篇:新会计制度下加强企业财务管理的策略探讨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