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培养学生勇于担当的责任意识综述

2024-05-05

从小培养学生勇于担当的责任意识综述(精选5篇)

篇1:从小培养学生勇于担当的责任意识综述

从小培养学生勇于担当的责任意识

日常教学中,我们常常发现学生面对错误时,强调理由,推卸责任的多,主动认错,勇于担责的少;面对困难时,选择逃避,绕道而行的多,直面困难,解决困难的少;面对作业,被动应付,字迹潦草的多,积极主动,按时按量完成的少,实际这是学生责任心不强,不能勇于担当,逃避心理的具体表现,对学生将来的发展会造成诸多的影响,对学生身心健康极为不利。它会导致学生对事物的认识存在偏激,在成长过程中不能从自身找原因,不能主动活泼的发展,不敢直面困难,缺乏解决困难的勇气,出现信念不坚定、意志力减退、学习被动应付、生活萎蘼不振等现象,进一步发展还可能出现埋怨他人,仇视社会,怨恨社会不公,向犯罪心理或病态心理转化。我实施了“情感体验--习惯养成—典型示范”教学模式。一是尊重学生的自身发展规律,让学生在“情感体验”中培养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开展了“一日班主任”、“我帮老师批作业”、“假如我是父母该如何”“我和父母拉拉呱”等活动。在活动开展中,学生经过亲身体验,理解了老师、父母的辛苦,懂得了体谅老师父母,也接受到了身临其境的教育,真情互换,让学生明确自己的责任,懂得感恩回报。二是创新习惯养成教育模式,培养学生诚实守信、认真负责的习惯。抓好《守则》、《规范》的学习,营造“责任担当”的班级氛围,改革作业布置方式,改变过去重复作业多的现象,放手改革班级管理制度,大胆让学生独立管理,采取“班干部轮流制”,促使学生自己去学,自己去干,养成不依赖,不靠不等的习惯。三是传统示范引领,激发学生爱国情怀,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基于问题:学生责任感的培养与强化研究

一、问题提出的背景

日常教学中,我们常常发现学生面对错误时,强调理由,推卸责任的多,主动认错,勇于担责的少;面对困难时,选择逃避,绕道而行的多,直面困难,解决困难的少;面对作业,被动应付,字迹潦草的多,积极主动,按时按量完成的少,实际这是学生责任心不强,不能勇于担当,逃避心理的具体表现,对学生将来的发展会造成诸多的影响,对学生身心健康极为不利。它会导致学生对事物的认识存在偏激,在成长过程中不能从自身找原因,不能主动活泼的发展,不敢直面困难,缺乏解决困难的勇气,出现信念不坚定、意志力减退、学习被动应付、生活萎蘼不振等现象,进一步发展还可能出现埋怨他人,仇视社会,怨恨社会不公,向犯罪心理或病态心理转化。

二、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我分析原因:一是社会环境的影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生活质量的需求不断提高,人们原有的一些价值观、人生观也在发生着改变,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成为某些人追求的生活方式,许多人开始不讲理想,不讲精神,只讲享受,只讲索取;不讲责任,不讲义务,只讲利己,只讲物欲。社会环境的这些变化对于正处于成长期的学生来说,其产生的诱惑力更为强烈,更为普遍,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也在发生着悄然的变化,攀比、高消费,只讲索取,不讲责任的现象时有发生。二是家庭教育的缺失。社会竞争力的增加,家长负担也同时增加,教育时间缺乏,使父母无暇顾及学生教育,出现家庭教育真空或者家庭条件过分优越,对孩子过于娇宠,学生经历困难磨练、解决困难的机会减少,养成了依赖心理,缺乏担当的勇气。三是教师教育过分注重分数,忽视学生综合素质,特别是心理素质的培养,使学生心理不能沿着健康轨道发展,部分教师要求过分严格,存在惩罚现象,使学生对错误出现恐惧心理,为害怕惩罚,不敢正视自己的错误,不愿承认错误,只能选择逃避。因此,如何在日常教育教育教学中,帮助学生树立责任意识,学会担当,敢于担当,怀抱理想,感恩尽责?进行怎样的教育才能克服学生以自我为中心的内在贪欲性等问题摆在了我们面前。

三、解决问题的实施办法

我针对问题,在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素质的同时,进行了积极地调查、探究,实施了“情感体验--习惯养成—典型示范”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养成诚信负责的学习习惯,收到一定成效。

(一)尊重学生的自身发展规律,让学生在“情感体验”中培养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要培养学生责任心,就必须做到知行统一。知道对错,明白是非是一回事,真正做到坚持正确,改正错误又是另一回事,知道容易做到难,因此,责任意识的培养不能靠简单的口头说教,更为主要的是让学生自己去体验和感悟,将社会要求转化为学生自身的需要,变灌输为渗透。“情感交流”、“角色互换”等在情感体验活动,被列入我教学的重点。在教学过程中,我改变了教学观念,调整了教学方向,不再做主讲者、安排者,而是做一个旁观者、指导者,做一个风筝放飞者,对学生少口头灌输,多安排亲身体验的活动。在活动中大胆为学生松绑,不对学生的种种行为给予过多的关注,而是给他们一个自主发挥的空间,还学生一片蓝天,鼓励学生自己去想,自己去做,自己去实践,自己去体验,干得多了,想得就多,就会有比较,有分析,就会获得经验。实践出真知,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而获得的知识才是最牢固的,而教师拽线又控制了学生飞行的方向,既让学生飞得高,飞得愉快,又不让学生偏离轨道,随着经验的积累,学生就会逐渐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我首先在班级建立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坚持“错误面前人人平等”的理念,既然允许教师为学生指错误,也要允许学生为教师指错误,师生要经常换位思考。“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当我对学生提出要求时,实际也是对自己提出了要求。我首先从学生的角度考虑,我要求学生完成作业时,自己是否按时批改了作业?当我批评学生作业潦草时,自己是否板书、批改细心,书写规范?当我责备学生不敢担当时,我的言行是否一致,是否言必行,行必果,会对他造成哪些影响?因此,我只有要求自己做到淡泊名利,襟怀坦白,光明磊落,严于律己,以身作则,才能要求学生认真负责,遵纪守法,与时俱进,努力进取。在开展活动时,我总是把自己也当作一个学生,多开展一些角色互换的活动,与学生共同地进行感情沟通,情感交流。开展了“一日班主任”、“我帮老师批作业”、“假如我是父母该如何”“我和父母拉拉呱”等活动。在“我帮老师批作业”活动,我专门找那些作业潦草的学生任学习小组长,帮助我检查作业,首先我做好示范,一笔一划的帮助学生修改错字,一字一句的斟酌病句,再让学生按照我的要求去做,一笔一划,一字一句去改,从而让学生体会到潦草带给老师的辛苦。“我和父母拉拉呱”就要求学生回家后,能将自己的喜怒哀乐,同父母拉拉,也听听父母谈谈自己的辛苦,加强沟通交流,既让学生体会父母辛苦,又让父母及时了解学生心理感受。在活动开展中,学生经过亲身体验,理解了老师、父母的辛苦,懂得了体谅老师父母,也接受到了身临其境的教育,真情互换,让学生明确自己的责任,懂得感恩回报。

(二)创新习惯养成教育模式,培养学生诚实守信、认真负责的习惯。好习惯,益终生。教学生一天,想学生一生,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是对学生终生负责的表现。

第一,我坚持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的教育理念,从学生身边点点滴滴的平凡小事做起,将习惯的养成教育融入到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去。坚持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习惯,独立自主的习惯,诚实守信的习惯,认真负责的习惯。生活优越感在增强,学生团结合作、诚信负责的精神却在减弱,固执、自负,各行其是在学生中屡见不鲜。我首先抓好《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学习,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让学生在行动时有正确的规则作指导,了解哪些应该做,哪些不应该做,营造“责任担当”的班级氛围,养成学生严格遵守纪律的习惯。

第二,我改革作业布置方式,改变过去重复作业多的现象,以合作作业、自主作业为主,将学生分成几个学习小组,安排作业让学生共同合作完成。安排小组时重点强调小组的互补性,我所短正是你所长,我所长亦可补你所短,只有互相学习帮助,才会共同提高,即“合则双赢,分则双败”,学生自会养成吸取别人的长处以弥补自己短处的习惯,养成负责的习惯。例如:办手抄报。这是一个必须合作的作业,学生要经过“收集整理材料--筛选材料--安排版面--插图抄写”一系列程序,就要求学生必须分工合作,各尽所能。在“筛选材料”一环节,学生要学会取舍,学会倾听,学会交流,既要大胆地陈述自己的意见,又要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进行分析整和,确定材料。“安排版面”更需要学生畅所欲言,讨论探究,各自发挥自己的特长,能写者写,会画者画。一份精美作品中会凝聚学生无数的心血和汗水,自会珍惜活动中建立起来的这种团结合作精神,养成团结合作的习惯。

第三,在培养学生独立自主、认真负责的习惯方面,我发出了“相信自己,一定能行”的倡议。信任激发潜能,和谐打造成功,我放手改革班级管理制度,大胆让学生独立管理,采取“班干部轮流制”,每周选出5名学生管理班级的学习、卫生、纪律、活动,要求既共同研究,又各负其责,设计出既能增强班级凝聚力,又能使班级学习兴趣浓厚,气氛活跃的活动。学生各自拿出了自己的拿手好戏,亮出了绝活,促使学生自己去学,自己去干,养成不依赖,不靠不等的习惯。我也加强了“家校”的双向交流,建立了双向交流评价卡,把学生在校学习情况及时汇报给家长,家长则把学生在家庭中的表现交流给我,学生再根据自己的表现作自我评价,既加强了交流,增进了了解,又让学生知道了自己的不足,有的放矢地去改正错误,发挥长处,养成有错就改、做事负责的习惯。

(三)传统示范引领,激发学生爱国情怀。

“高举爱国主义旗帜,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爱国’人生奋斗的主旋律“,这不仅仅是一句口号,更要落实到行动中去,渗透到学生日常生活中去。从培养学生自尊、自信、自强、自爱,建立学生个人荣誉感做起,一个人只有首先自爱,才能去爱人;只有爱人,才会爱班级、爱学校;只有懂得珍惜集体的荣誉,才会做到维护国家社会的荣誉,才会爱国,即“爱自己-爱别人-爱国家”三步曲。

太多口头上的说教,只会让学生产生心理上的厌烦;伟人的事迹,又会让学生感觉距离太遥远。因此,我充分利用传统节日和古典书籍,让学生了解每个节日的来历,了解古人的美德,“寒食、端午节”的来历,“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的习俗和寓意,“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大禹,“精忠报国”的岳飞,利用典范引领,让学生理解道义和担当,义务与责任。再从学生自己的身边,挖掘闪光点,树立榜样,开展“读书小明星”、“小小书法家”、“小作家”等评选,活跃班级气氛的同时,树立了身边的榜样。最后让学生自己去了解社会,去关注社会,汶川大地震的万众一心,感动中国的典型事迹,维和人员用生命的付出换回世界的和平……以自身的实践去体验优良传统对人生的影响,自觉地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相信学生,让学生自己去寻找先辈的足迹,听爷爷奶奶讲过去的故事,自己收看《新闻》,阅读书籍,并记录摘抄,写心得体会,再全班交流、讨论,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观。

四、取得的成效

经过多年的探索实验,有了具体正确的措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正因为进行“情感体验教育”,学生的感受加深,责任意识增强,上课纪律比以前有了明显的进步,学生作业异彩纷呈;正因为有了师生真诚相待,使学生有了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班级形成了良好的氛围,学生能正确面对错误和挫折,积极主动的参与到班级、学校活动中来,认真规划自己的未来,发展自己的特长,展示自己的亮点。

篇2:从小培养学生勇于担当的责任意识综述

摘 要 本文作者从看到班主任替考生保管准考证联想到:许多学生之所以缺乏责任和担当意识,其根源不是孩子自身的问题,而是教育者教育观念存在问题。文章呼吁教育工作者不仅教书更要育人,从每件小事来培养孩子的责任和担当意识。

关键词 准考证 保管 班主任 包办代替 责任 担当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凡参加正规性、选拔性的考试,考生都有一张准考证。按常规,中学生参加中考前,学校要将准考证发给考生,可是,在近几年笔者却发现了这样一种现象:有个别学校教师,为了避免考生遗忘准考证,确保考生能准时进入考场,班主任在每场考试前,待考生到达考点后,将准考证一一发到考生手中,考试结束后,班主任又像“保姆似的”再将准考证收回并替考生“妥善保管”,等下一场考试前再发给考生。无形之中班主任承担起了替考生保管准考证的任务。

对于此种现象,表面上看,这样的班主任都是认真负责的,体现出了“一切为考生着想”的思想,不仅尽了班主任老师应尽的责任还将原本应当由学生自己承担的责任也承担了。但是,在笔者看来:班主任对学生这样无微不至的呵护,实际上就等同于班主任的角色发生了转变,即由管理者、引导者转变为全班学生共同的“保姆”。角色的转变也就导致了各自担负的责任和义务的转变,因为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教育者和领导者,要担负全面教育、管理和指导学生的责任。教育者要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培养学生的责任和担当意识;培养具备健全人格的人;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这才是对学生负责。

我们通常讲,老师就是为学生服务的。其实,为学生服务是一个教育工作者应尽的责任和义务,是法律赋予我们的职责。但服务是让我们依照法律法规培养和教育好学生,管理和引导学生,而不是像“保姆”照顾小孩子一样,凡事都要替他们做,他们的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从何而来?所以,通过分析我们不难看出,学生们在接受了九年义务教育后,在即将脱离学校和老师的时候,连自己最基本的事情还需要班主任去做,班主任老师还把学生当作幼儿园的小孩儿一样呵护,如此这般下去,学生就如同“雏鹰”,何时才能展翅高飞呢?

现如今的孩子,绝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在家里,父母什么事都为孩子想得很周到。有些本应由孩子自己做的事,父母也都替孩子包办了。比如爷爷奶奶接送孙子、孙女上学时替他们背书包;孩子的书包家长帮着整理;孩子的房间,父母帮着打扫等等,生怕孩子累着了。时间长了,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因为没有实践经验,所以感受不到自己的事情应当自己做的意义。慢慢地,孩子自然没有了责任和担当的意识。在学校,老师如果也像某些家长那样,对学生这也不放心,那也不放心,什么事都替学生思考、替学生做事。就没有尽到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责任。对于学生来说,当他走上工作岗位,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员工,拼的不仅仅是学业成绩,而更多的是孩子的责任心。

对于老师大包大揽的做法,千万不要简单看成是老师责任心的体现,而应看做是老师敢不敢放手管理的一种行为,也是一种对学生做事不放心的心理活动的具体体现。就如同一个母亲到了该给孩子断奶时不敢断,怕给孩子断奶后孩子没吃的;又如同孩子刚学会走路时父母一直跟在后面扶着,怕把孩子摔坏,岂不知孩子摔了后自己就长了记性,不至于下次再摔倒。诚然,我们放手让孩子在成长的道路上多摔两次,多经历几次磨练,是不是孩子将来的路就会走得更稳、更顺呢?

在平时的教育和管理中,也不难发现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从小学到高中阶段的成绩都很优秀,毫无疑问他们是同学们羡慕的对象,也是老师心中最喜欢的学生,更是父母眼中的骄傲。因为在成长的道路上顺风顺水,一路上有鲜花、掌声和赞美声相伴,所以,当他们一旦离开父母和亲人开始独立生活后,遇到问题就显得手足无措,情绪焦虑不安,不知如何应对和处理。对于他们而言,如果父母亲在孩子小时候有意识地给孩子设置障碍,让孩子尽早经历挫折磨练;孩子上学时,老师对孩子的缺点及时指出,对错误及时进行批评,而不是因为仅考虑成绩就忽略了对其他方面的引导和教育。

由此笔者认为,作为教育工作者,千万不要再替考生承担他们应当承担的责任和义务。试想,一个孩子在其成长的过程中,凡事都由家长和老师替他做了,自己什么事都不用操心,长此下去,学生的责任和担当意识如何培养?当孩子长大成人走向社会,走向工作岗位后,总以为任何事情都会有他人替自己操心,甚至认为凡事有老板包揽。即使出现问题,那都是别人的过错,没有我自己的责任,这是很可怕的现象。照此下去,教育工作者如此“劳神费力”培养出一批又一批缺乏对家庭、社会、国家没有责任意识的孩子,我们民族发展的希望何在?国家的希望何在?

所以,班主任老师把准考证交给考生,由学生亲自保管,相信绝大部分学生都会在不经意间多了一份责任和担当,老师要做的应该是告知学生注意事项,学生间相互提醒,或中考前建立家长联系制度,发挥家长作用,让家长尽到对子女的监护义务,是不是更妥当呢?让家长也多了一份责任感,何乐而不为呢?所以,老师不要剥夺锻炼考生自己承担责任的一次机会。中考对考生来说是人生的第一次选拔性考试,成绩将决定能否上高中,因此,相信学生和家长都会认真对待这件事。即使出现个别考生忘带准考证,也是正常的,这会给他一次深刻的教训,让他知道不负责任的代价和所承担的后果。

篇3:唤醒责任意识,让学生勇于担当

课题组一方面加强理论学习,一方面根据调查情况及分析,结合我校新一轮发展规划,寻求、探索适合以流动人口小学生为主要生源的学校增强学生责任意识的途径和方法,并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尝试研究。

一、挖掘品德教材资源,唤醒潜在责任意识

课堂是学校开展责任教育的主阵地,只有各学科教师充分挖掘教材中的责任教育内容,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责任感教育渗透,才能使责任意识得到全面唤醒。为此,我校专门成立品德学科子课题组,课题组每个学期都会围绕研究重点开展实课研讨。子课题组成员充分挖掘教材中蕴涵责任意识的教学资源,并确定教学目标,精心设计渗透责任意识的活动方案,然后以课堂为阵地,找准教材与“责任”结合点,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责任意识的教育。如一年级的《别把花草弄疼了》,三年级的《请到我的家乡来》和《让危险从我们身边走开》,五年级的《鸦片战争》等。在《别把花草弄疼了》一课教学中,老师借助挂图,设计护绿标语,展示风景图片,通过各种方法和途径,帮助学生了解有关花草树木作用的知识,培养学生从小爱护花草树木、热爱自然的情感,唤醒学生关注周围环境的责任意识,从而养成自觉保护环境的文明行为和习惯。三年级的《请到我的家乡来》教学中,教师课前布置学生搜集图片或拍摄照片,通过了解家乡名菜,搜集家乡的特产,课上启发学生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激起为家乡感到自豪,唤醒学生爱护家乡、建设家乡的责任意识。五年级的《鸦片战争》教学中, 教师让学生了解了鸦片的危害,介绍了林则徐禁烟、鸦片战争以及列强侵略中国的暴行等基本史实。通过介绍这些史料,激发了学生的超前意识和振兴祖国的责任感,进而让他们担当起繁荣和发展祖国的历史责任。全体教师从研究中掌握了如何挖掘教材中蕴含的有价值的教育资源,如何在教学中开发利用这些资源,潜移默化中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

二、激励自觉主动学习,树立自我发展意识

因为我校的学生流动性大,他们之前学习的教材也不同,学生的学习基础明显参差不齐。环境的陌生加上缺乏家长监管和辅导,学生的畏难情绪影响学习态度,上交的作业质量差,拖拉作业的现象也屡见不鲜。为了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思想意识,教师首先要帮助学生制订近期努力目标;其次要让学生学会自我暗示,经常对自己说激励的话。 遇到学生犯错误,不要严厉批评,而要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学生渐渐树立了主动学习的意识,就要求学生从学习的点滴小事做起,如上好每一节课,回答好每一个问题,做好每一次作业,订正好每一道错题,说好每一句话,甚至写好每一个字。要求学生凡事都做到专心踏实、认真仔细。 中队辅导员还利用班队课把理想教育作为激励部分学生自觉上进的动力。通过开展“寻访江苏精神,争当四好少年”活动引导学生关注新时期苏州精神,激励少年儿童为将来担负建设祖国重任而努力学习,争当“四好少年”。 辅导员根据队员实际情况进行分层指导,利用队活动组织优秀队员举行“我的理想”演讲比赛。针对后进队员,辅导员充分挖掘他们的潜能,通过发挥他们的特长来促进他们对学习的需求,围绕“中国梦,我的梦”举行班级才艺大赛来树立他们的自信,激发他们主动学习的愿望。通过手抄报比赛、 魔方比赛、朗诵比赛以及体育竞赛评出了一批多才多艺的小豆娃——“魔方达人“”绘画达人“”体育达人”……辅导员还组织部分队员亲临电博会,探索科技奥秘,开启了他们的寻访之旅,了解了电子、IT行业的最新进展,进一步激发了队员们为实现理想好好学习的决心。研究表明,在班队活动中,只要辅导员有意识针对不同层面的学生开展生动活泼的体验活动,就可以有效培养每一位学生自觉主动学习的能力,并能激起学生增强对自己发展负责的意识。

三、开展德育主题活动,增强关爱他人意识

德育主题活动是培养学生责任心的另一个重要基地, 围绕“新庄小学增强学生责任意识的三级指标”,子课题组要根据不同的年级、班级(中队)制订出符合自身实际的活动,以增强队员的责任意识,根据上级要求确定每学期的德育主题。通常是把常规活动和特色活动紧密结合起来。例如以重大节日、纪念日和重大事件为契机,开展 “微笑服务周“”安全教育宣传周“”廉洁文化进校园”主题周“、心理健康教育周”等活动。队员们走进社区,把爱心传递给了社区居民,豆娃们唱着《学习雷锋好榜样》、喊着禁烟口号、高举禁烟标语,为保护社区公共环境打扫卫生。他们走进社区孤老们的家,用实际行动为他们服务, 把关爱带给他们。学校希望能借助社区、社会的资源,让豆娃们走出学校,提升他们的实践能力,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激发他们作为一名新时代少年儿童的责任之心。 丰富多彩的团队活动让学生在体验中明白了,每个人都不是孤立的,不能自私自利,要学会互相关爱,团结合作, 这样才能实现双赢。在德育主题活动过程中,学生分工合作。在活动开展的整个过程中,学生在与人交往中、合作中难免会产生矛盾,引发不良情绪。教师要善于捕捉这些教育资源,因势利导帮助学生摆正心态,明确每个人不是十全十美的;让学生学会宽容和包容,用正确的方法化解小矛盾和误会;让学生学会换位思考,一分为二地看待周围的人和事,能清楚地认识到同伴的优缺点,从而取长补短,鼓励学生主动向他人学习。这样,既培养了学生关爱他人的责任意识,又锻炼了他们的合作能力。少先队精心设计并开展由校内向校外拓展的德育主题活动, 让学生学会将关爱身边的人延伸到每一个人。

四、建设家校育人网络,具备家庭责任意识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而教育孩子的第一位就是培养孩子的好习惯。当孩子在学校教育下养成了一些好习惯后,需要家长帮助进行不断地强化。因此,在家校合作方面,我们课题组采取了加强家校联系的方法,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共同进步。孩子每天有三分之二的时间是在家长的监护下度过的,孩子的品行如何,家长比教师了解得更全面。为了避免学校严、家里松的现象,我们将家长也纳入到课题研究中,配合我们完成各项工作。

1.办好家长学校,提高家长育人意识。通过家长会和家长学校,采用专题讲座,使学校的教育活动与家庭教育结合起来,真正发挥教育活动的作用。通过家长学校,创建学习型家庭,让学生做到在校在家一个样,促进行为习惯的内化,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提高教育实效。我们课题组每学期进行满意教师评比时会开展“给力家长”的评比,这样家校互动更紧密。

2.邀请家长参加主题活动,不但让广大家长充分了解学校教育活动的内容,而且使他们在班会活动中充分感受到学生的一片孝心、一份责任心,并且使他们能主动自觉配合学校搞好这项教育活动。每年十月是一年级学生的入队礼,学校把家长请进校园,让家长亲身体验学校对孩子成长付诸的心血,从而激发家长对孩子成长应承担的教育责任意识。

3.开通校信通,建立班级QQ群,通过定期家访和不定期校访来加强家校之间的联系交流,要求家长在家庭中教育、督促自己的子女参加教育活动的各项内容,并且请家长在《家校联系本》中填写有关内容,这样使老师能及时了解学生在家庭中和社区中的真实表现,让家校之间通过交流平台,增进了解,互相尊重,交流教育经验,营造美丽和谐氛围,创设共同教育孩子的良好环境。因为有了家长对教育的重视,亲子之间的关系更为融洽,对父母的亲近感促使学生对家庭责任意识的逐步增强。

五、营造自主管理氛围,培养社会责任意识

在面临学校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学生都是外来农民工子女这一现状,面对他们严重缺失家庭教育这一事实,班级管理首先要做的就是培养他们的生活习惯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及传授与人相处的方式方法,让他们更好地融入学校这个大家庭中,努力成为具有高素质的少先队员。对自己负责、对同伴负责、对家庭负责这只是培养学生的小爱,而培养学生对环境负责、对社会负责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大爱。班集体是一个高度组织化的学生集体, 一方面,它为学生的社会化提供了一种有目的、有计划、 定向可控的良好的微观社会环境,可以说班集体是学生认识社会、学做社会人的重要途径。培养学生的责任心, 就要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让他们始终觉得自己是集体的主人,主动关心集体的事情。课题组以常规教育为基础, 以“微笑新庄评比”“流动红旗评比”为手段,利用集体晨会“、德育微型课”等多种平台,不断渗透文明礼仪常规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课题组拟定了学生在校“七个一”常规要求,即把课上好、把话说好、把路走好、把操做好、把卫生清理好、把课桌凳摆好、把校服红领巾穿戴好。课题组要求班主任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学习《守则》 《规范》《八礼四仪》,使学生提高了思想认识,树立了正义感、责任感,激发了上进心。

在班级管理中, 我们应该给学生创造机会,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受到为集体、为他人尽责所带来的幸福和快乐, 从而学会尊重他人、关心他人和维护集体利益。如让学生参与制订班级目标和设计活动方案等,并指导他们组织实施和评价,这样不但使每个学生在管理中受到教育, 得到锻炼,还能提高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同时培养了学生关心集体、勤于为集体做好事的责任心,为他们将来走上社会工作生活,更好地融入不同群体奠定基础。

篇4:从小培养学生勇于担当的责任意识综述

在省委十一届二次全会上省委书记赵克志明确提出全省广大党员干部要继续解放思想,破除制约我省发展的传统观念和体制障碍,把握发展大势,认清发展规律,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各项事业。而当前解放思想要做到“十破十立”。

其中“突破怕担责任的思想,树立勇于担当的意识”要求每个贵州人,特别是领导干部就必须百分之百地勇于担当。不做“太平官”、不当“老好人”,敢向困难开战,敢向矛盾“亮剑”。为了贵州跨越发展,勇于担当,该表态就表,该签字就签,对了坚持,错了改正后继续担当。

当前,我省存在一些影响赶超发展的因素,其中一项就是怕担责任。极个别的单位和部门,对职责范围内的事情尚且能躲就躲,能推就推,主动担当,首问负责更是无从谈起。明明是本人或本部门职责范围内的事情,也变着法子绕道走,换个说法推出去,这直接影响了政府的公信力。这种推诿扯皮实际上是逃避责任,这样做,有负于手中的权力,有悖于党性原则,有损于党的形象,有愧于群众的期盼。切实履行党和人民赋予的职责是党和群众对每一位党员干部的基本要求,也是每一位党员干部应有的基本素质。要坚决摒弃怕担责任的思想,大力弘扬尽职尽责之风。发现问题是能力,揭露问题是党性,正视问题是素质,解决问题是责任。

— 1 — 责任可以使人坚强,责任可以发挥自己的潜能和能力。责任可以改变对待工作的态度,而对待工作的态度,决定我们的工作成绩,体现我们的价值。责任承载着能力,一个充满责任感的人,才有机会充分展现自己的能力、价值,才能在事业上有所突破。要尽职尽责解决热点难点问题,决不能见到问题绕道走。能解决的问题要一办到底,坚决办好,一时解决不了的也要向群众说清楚,决不左推右挡、上推下卸。只有这样,我们的干部队伍才有较强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我省的后发赶超才能有希望。

省委提出“十破十立”,就是要引导全省广大党员干部破除影响和制约发展的旧思想、旧观念和不良风气,树立适应发展的新思想、新观念和优良作风,实现贵州加速发展,后发赶超。首先,作为一名基层财政监督执法干部,要尽职尽责,勇于担当,坚决杜绝推诿扯皮现象在自身出现。在督查工作中,要做到首问负责,跟踪到底,推动每项财政资金落到实处。增强责任意识,做到真督实查,对接手的每个检查案件,都要建立工作台账,倒排时间节点,及时高效推动我县经济社会发展。

篇5:从小培养学生勇于担当的责任意识综述

1.挖掘品德教材资源, 唤醒潜在责任意识

一年级的《别把花草弄疼了》, 三年级的《请到我的家乡来》和《让危险从我们身边走开》, 五年级的《鸦片战争》等。如一年级品德教材上第12课《别把花草弄疼了》, 老师借助挂图, 设计护绿标语, 展示风景图片, 通过各种方法和途径, 帮助学生了解有关花草树木作用的知识, 教育学生从小爱护花草树木, 培养儿童热爱自然的情感, 让学生知道人人都应该爱护花草树木, 唤醒学生关注周围环境的责任意识, 从而养成自觉保护环境的文明行为和习惯。如三年级品德教材《请到我的家乡来》, 教师课前布置学生搜集图片或拍摄照片, 通过了解家乡名菜, 搜集家乡的特产, 课上启发学生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 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 激起为家乡感到自豪的情感, 唤醒学生爱护家乡、建设家乡的责任意识。在上五年级品德教材《鸦片战争》时, 教师让学生知道鸦片的危害、林则徐禁烟、鸦片战争和列强侵略中国的暴行等基本史实, 通过这些史料的介绍, 学生既丰富了历史知识, 又增强了民族自豪感, 激发了振兴祖国的责任感, 进而能够担当发展祖国的历史责任。全体教师从课例研究中掌握如何挖掘教材中蕴含的有价值的责任教育资源, 如何在教学中开发利用这些资源教育价值, 潜移默化地唤醒学生的责任意识。

2.激励自觉主动学习, 树立自我发展意识

因为我校的学生流动性大, 他们之前学习使用的教材版本五花八门, 这些来自五湖四海的学生学习基础存在明显差异。当学生新转入我校, 难免因处在陌生环境, 加上家长缺少对学生监管和辅导, 使得学生对学习产生畏难情绪, 从而严重影响学习态度。因此, 在每学年开始, 各学科存在的转学生课堂不专心听讲和各类作业质量差, 不按时完成的现象非常严重。为了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 每位任课教师首先要指导学生制定短期努力目标, 其次要让孩子学会自我鼓励。遇到学生犯错误, 老师摒弃了过去的做法———严厉批评, 而是引导学会自己分析, 尝试自我评价, 当学生渐渐有了主动学习的意识, 强化落实到行动上。班主任还利用班队课把理想教育作为激励学生自觉上进的动力。通过开展“寻访江苏精神, 争当四好少年”活动, 引导学生关注新时期苏州精神, 激励少年儿童为将来担负建设祖国重任而努力学习, 争当“四好少年”。中队辅导员根据队员实际情况进行分层指导, 利用队活动组织优秀队员举行“我的理想”演讲比赛。针对后进队员, 辅导员充分挖掘后进队员的潜能, 通过弘扬他们的特长, 促进他们对学习的需求, 围绕“中国梦, 我的梦”举行班级才艺大赛, 树立了他们的自信, 激发了主动学习的愿望。通过手抄报比赛、魔方比赛、朗诵比赛和体育竞赛, 评出了一批多才多艺的小豆娃———“魔方达人”、“绘画达人”、“体育达人”……辅导员还组织部分队员亲临电博会, 品味科技奥秘, 开启了他们的寻访之旅, 了解了电子、IT行业的最新进展, 进一步激发了队员们为实现理想好好学习的决心。研究表明, 在班级队活动中, 只要辅导员有意识地针对不同层面的学生开展生动活泼的体验活动, 就可以有效培养每一位学生自觉主动学习的能力, 增强学生对自己发展负责的意识。

3.开展德育主题活动, 增强关爱他人意识

德育主题活动是培养学生责任心的另一个重要基地, 围绕“新庄小学增强学生责任意识的三级指标”, 子课题组根据不同的年级、班级 (中队) 要设计出符合各年级段学生实际的活动, 增强队员的责任意识。德育组通常会把常规活动和特色活动紧密结合起来。例如以重大节日、纪念日和重大事件为契机, 开展“微笑服务周”、“安全教育宣传周”、“廉洁文化进校园”主题周、“心理健康教育周”等活动。队员们走进社区, 把爱心传递给社区居民, 豆娃们唱着《学习雷锋好榜样》、喊着禁烟口号、高举禁烟标语, 为社区公共环境打扫卫生, 走进社区孤老们的家, 用实际行动为他们服务, 把关爱带给他们。

4.搭建家校育人平台, 强化家庭责任意识

家庭是孩子学习做人的第一场所, 父母是教育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培养孩子的责任意识是家长的重要职责。孩子在学校教育下培养的好习惯, 离不开家长积极配合, 使之不断得到强化。根据研究内容需要, 学校课题组确定了以加强家校合作、加强责任意识教育为主的子课题, 将学校与家庭联系开展活动紧紧围绕“责任”二字。通过办好家长学校, 增强家长的责任意识, 通过请专家讲座和优秀家长经验分享等专题讲座, 使学校的开展教育活动与家庭教育做到真正同步开展。有了家长的充分重视和倾情投入, 可以强化学校教育效果。通过家校紧密联系, 让学生做到在校在家都能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 并促进良好习惯的养成, 有效提高学校教育的效率。课题组每学期借召开家长会契机, 开展“给力家长”的评比, 这样家校互动更紧密。德育组开展的主题教育活动, 有意识安排部分家长一同参与, 如一年级的入队仪式, 三年级的成长礼, 六年级的毕业礼, 体育组的亲子运动会, 教导处的半日开放活动, 课题组确保学生家长在学生在校的六年中必须有机会参加学校活动。广大家长通过观摩和参与, 及时了解学校管理内容, 亲身体验学校对孩子成长付诸心血, 激发家长在各方面主动自觉配合学校开展各项教育活动, 增强家长对孩子成长应承担的教育责任意识, 学生受到家长潜移默化的影响增强了责任意识。学校在做好传统的家访活动的同时, 充分发挥目前先进通信工具的优势, 不仅开通校信通, 还建立班级QQ群, 便于及时交流。

5.营造自主管理氛围, 培养社会责任意识

面临学校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学生都是流动人口小学生这一现状, 面对他们严重缺失家庭教育这一事实, 学校课题组注重在班级管理中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 以及传授与人相处的方式方法, 让他们更好地融入学校这个大家庭中, 努力成为具有高素质的小学生。培养学生对自己负责, 对同伴负责, 对家庭负责只是第一步, 培养学生对环境和社会负责才是更具重要意义的。因为班级是有组织的集体, 它不仅是学生学会做人的重要途径, 更是学生将来适应社会的微观环境。课题组成员在班级管理中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管理, 调动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 让他们意识到自己是班集体的主人, 应该主动关心班上的事情。课题组以常规教育为基础, 以“微笑新庄评比”、“流动红旗评比”为手段, 利用集体晨会、“德育微型课”等多种途径, 不断渗透主动参与活动和管理的积极性, 提高学生自主管理的综合能力。在自主管理行为规范养成训练中, 班主任注重宣传教育, 利用板报、流动日记、手抄小报等载体, 向学生展现行为规范养成的重要性及意义。课题组要求班主任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学习《守则》、《规范》、《八礼四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 观看有教育意义的影视材料。

责任心是一种重要的人格品质, 它有助于增强小学生独立性, 有助于促进小学生的智力发展和提高学习水平。然而, 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并非一蹴而就的, 而要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点滴积累中形成。应该说, 对孩子责任心的培养是条任重道远的艰辛路, 需要每一位教师积极研究, 坚持探索。从关注小学生的一点一滴, 从学习生活方面抓起, 在教育的一言一行中培养学生的责任心。

摘要:《增强流动人口小学生责任意识的研究与实践》作为“十二五”规划课题, 作者所在学校近五年来科学分析学情, 结合研究对象特点, 分别从五个方面开展了行动研究, 通过挖掘品德学科教材中的资源唤醒学生的责任意识, 在德育主题活动中培养学生为他人负责的意识, 在良好的班集体建设中主动参与管理, 增强社会群体意识;在家校互动中培养学生家庭责任意识, 让流动人口小学生的责任意识在体验实践中做到知行合一, 在自身成长历程中表现出勇于担当的优秀品质。

关键词:流动人口小学生,责任意识,勇于担当

参考文献

[1]中小学生文明礼仪纲要.

[2]浅谈现代教育中责任感及其培养.松辽学刊.

[3]学生养成教育的实效性研究.江西教育研究, 2009年8-10月.

上一篇:猪年祝福语精选下一篇:敬佩的一个人四年级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