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亚的主要自然资源

2024-04-07

中亚的主要自然资源(精选14篇)

篇1:中亚的主要自然资源

中亚热带3种主要人工林的土壤呼吸动态

采用静态箱式法对中亚热带杉木人工林、马尾松人工林和楠木人工林的土壤呼吸进行野外测定,比较分析了3种森林类型土壤呼吸作用及其与温度和土壤含水量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不同森林类型的土壤呼吸作用强弱存在显著差异,表现为楠木人工林》杉木人工林》马尾松人工林,但3种人工林土壤呼吸作用的季节和日变化比较明显,其动态与气温的变化大体一致,均表现为单峰型,高峰值出现在7月份和14:00;3种森林类型的土壤呼吸作用均与温度有较好的指数关系,尤其与5 cm地温的`相关性最好,且以杉木人工林的Q10值最大,说明杉木人工林土壤呼吸对温度变化的敏感性最强;0-20 cm土壤含水量与土壤呼吸有较好的线性关系;5 cm地温和0-20 cm土壤含水量较之温度或湿度能更好地解释土壤呼吸的变化,说明土壤呼吸受到温度和水分的协同作用.

作 者:尉海东 马祥庆 WEI Hai-dong MA Xiang-qing  作者单位:尉海东,WEI Hai-dong(临沂师范学院地理与旅游学院,山东,临沂,276005)

马祥庆,MA Xiang-qing(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福建,福州,350002)

刊 名: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ISTIC PKU英文刊名:JOURNAL OF FUJIAN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EDITION) 年,卷(期): 35(3) 分类号:S718.55 关键词:土壤呼吸   温度   0-20cm土壤含水量   Q10值  

篇2:中亚的主要自然资源

地形:平原、丘陵为主,沙漠广大。

气候:中亚大部分地区为干旱、半干旱气候,降水稀少,冬冷夏热。

河湖:内流区域为主。

中亚气候:冬冷夏热,降雨稀少。

大部分地区为温带沙漠,温带草原气候。植被以草原,荒漠为主。

篇3:开展档案资源建设的主要措施

档案资源是档案工作服务党委和政府工作大局的基础性条件, 门类齐全、内容丰富的档案资源是档案工作搞好服务的保障。各级档案部门要根据本地区实际, 研究确定适合本地情况的档案资源建设与整合方案, 建立覆盖人民群众的档案资源体系, 为档案工作服务和谐社会建设提供档案资源支撑。要充分发挥各机关团体、国有企事业单位、社区与村级自治组织、国家档案馆积累国家档案资源的主渠道作用, 依法加强和规范文件归档、档案接收、征集工作。抓好档案馆接收范围的调整修改, 及时扩大接收范围, 切实把对国家和社会、对广大人民群众具有保存和利用价值的档案都接收进馆, 做到应收尽收。全面推进其他组织和新领域的档案资源建设, 将其纳入档案资源建设的整体范畴, 以保证国家档案资源的完整。重点抓好档案资源的整合, 进一步理顺与其他专业主管部门的关系, 突破档案资源建设的传统模式, 从实际出发, 对档案实体或档案信息进行科学整合, 为全面实现档案资源社会共享奠定基础。

一、规范档案接收工作

要档案馆要依据《档案法》和《各级国家档案馆收集档案范围的规定》, 及时将收集范围内应进馆的到期档案接收进馆。同时, 要及时接收破产改制企业、撤销合并单位、无安全保管条件单位的档案和专项与阶段性工作、专业普查工作等形成的档案;对于有关部门要求提前移交进馆的档案, 档案馆要克服困难, 积极接收。要加大对重大活动档案形成、收集和管理的监督力度。针对突发事件档案形成和管理的特殊性, 档案部门要建立一套收集和管理的有效应对机制。

二、加强电子文件中心和已公开现行文件利用中心建设

档案馆要加强与电子政务管理部门的沟通联系, 充分发挥档案部门人才、设备、技术、业务等优势, 承担起本地电子文件中心建设项目, 实现由档案馆统一接收、管理、提供利用本地、各部门电子文件的目标。要进一步加强已公开现行文件收集工作, 整合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的人事劳资、福利待遇、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房地产管理等具有现行效用的法规性、政策性、公益性文件, 努力构建内容全面系统、检索准确快捷的已公开现行文件资料体系, 为档案馆担当好政府信息公开场所重任积累丰富资源。

三、依靠法律规范实现档案资源的优化配置

1. 完善立法。

资源建设在宏观层面上主要表现为资源的配置。在法制社会, 资源配置主要依靠法律规范来实现。也就是说, 随着社会法制意识的提高, 要解决当前档案资源建设面临的种种困难和问题, 首先就要有法可依即完善立法。针对档案资源建设的立法, 应着力解决档案形成义务、档案所有权问题、档案馆收集范围和相关单位的移交责任问题。通过制订法律、制发规章、规范性文件等形式, 把形成档案列入相关工作程序, 明确相应责任人员形成档案的法律义务及没有履行义务而应该承担的法律责任, 借助于法律的约束, 解决档案的形成问题;以法规的形式明确规定档案产权, 为分别运用不同的手段进行资源建设提供依据;着手制定档案收集移交规定, 明确规定档案资料移交和现行文件送交程序和要求, 为创建规范化的档案资料收集和现行文件送交渠道、稳定档案馆资源来源提供法律依据, 促进档案资源建设的法制化。

2. 行政执法。

有法可依后, 资源的宏观配置效率与结果更多依靠执法。在整个执法体系中, 政府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依法行使的行政管理权力处在关键环节, 代表政府具体执行法律、监督管理档案事业, 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是否作为, 作为效果如何, 往往成为档案资源建设成败的关键。国有档案资源的配置需要行政管理部门的规划与协调, 非国家所有的档案资源也需要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从国家档案资源建设的高度加强监督与管理, 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在这两方面都应有所作为。对国家所有档案基于安全保管、相对集中的考虑, 本着丰富综合馆、适当发展专门馆部门馆的原则, 合理规划协调国有档案资源的分布。规划引导综合档案馆改变多年来只收集文书档案的传统, 立足广收博集, 广泛收集属于进馆范围的所有门类档案。国家综合档案馆是党和国家永久保存档案基地, 只要属于国家所有的档案, 无论什么门类, 现在归谁占有, 都应由国家档案馆代表行使所有权, 交档案馆处置和保存。在这个过程中, 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角色是依据法律, 坚持原则, 积极行政, 协调档案资源建设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 为国家综合档案馆的资源建设提供行政支持。对个人所有、集体所有的档案, 尤其是那些对国家和社会具有保存价值或者应当保密的档案材料, 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应发挥其监督管理作用, 指导和管理其流向。省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可通过开展档案级别鉴定等形式, 尽快集中建立区域内珍贵档案数据库, 对这些档案的保管和处置进行全面监控。在建设过程中, 应采取两手抓的方式, 一是鼓励这些所有者向档案馆寄存或出卖;二是发现其保管条件恶劣或其他因素有可能导致档案严重损毁和不安全的, 应立即进行代保管、收购或者征购, 帮助档案馆实现资源的积聚。

四、抓重点档案抢救保护工作

争取地方财政的配套资金, 通过各种渠道, 采取各种方式, 做好濒危重点档案抢救保护工作, 落实抢救任务, 提高抢救质量, 加快抢救进度。加大对散存在社会上的珍贵、重要及濒危历史档案进行抢救性征集的工作力度。大力改善重点档案保管保护条件, 积极开展重点档案史料编辑出版工作, 努力改进提供利用方式, 减少对重点档案原件的使用与磨损, 尽最大努力保护好重点档案原件。

五、加快档案数据库建设

档案馆要建立高质量、大容量文件级目录数据库、全文数据库和多媒体数据库, 建立体系完善、功能多样、检索便捷、手工机读并举的检索体系, 建立基于互联网的档案信息查询系统和档案信息网络平台, 为快速高效查阅和深度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提供有力保障, 为全面开展档案信息资源的网上检索咨询服务创造有利条件。

篇4:中亚水资源的困局

与其说中亚地区缺乏水资源,倒不如说中亚国家间缺少统一的协调机制,缺少互利共赢的合作精神。

水是人类生活的重要资源,人类文明的起源大多都在大河流域。中亚五国位于欧亚大陆中部,其东部帕米尔高原和天山山脉的丰沛雪水,使中亚形成了以阿姆河和锡尔河为主干的两河流域,滋养了辉煌灿烂的中亚文明。随着苏联时期耗水型农业在中亚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高速增长,中亚开始出现局部和短期的水资源短缺问题。苏联解体,中亚五国独立,使原本并不突出的水资源问题日益激化,各国之间在水量分配、水电开发、生态保护等问题上产生了难以调和的矛盾,导致中亚国家陷入了“水资源困局”。

中亚属轻度缺水地区

中亚地区的水资源总量比较丰富,淡水资源总蕴藏量在1万亿立方米以上,但大部分淡水都以高山冰川和深层地下水的形式存在,可用的水资源主要是地表水、地下水和回收水。较大的河流有阿姆河、锡尔河、伊犁河、额尔齐斯河和塔里木河等,大部分发源于高山,冰雪融水为主要水源。阿姆河和锡尔河是中亚最主要的两条河流,两条大河孕育了河中地区的辉煌历史。这两条大河是中亚南部最主要的水源保障,最终都流入成海,河水主要靠高山冰雪融水和上游山区冬春降雨补给。中亚北部主要有额尔齐斯河与伊犁河。伊犁河是亚洲中部的一条内陆河,又是流经中国和哈萨克斯坦的国际河流,水资源相当丰富,也是巴尔喀什湖最主要的水源,对于该湖近年来生态环境的好转具有重大价值。中亚的东北部有楚河、塔拉斯河、塔里木河、伊塞克湖等。目前,中亚地区每年人均耗水量为2800立方米,远低于7342立方米的世界平均水平,也低于3000立方米的缺水上限,总体上属于轻度缺水地区。

水资源分布不均是矛盾根源

水量不足是客观现实,但导致中亚国家间争水的根源在于水资源分布的不合理。中亚地区可用的地表水分布极不均衡,主要水源位于塔吉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两国境内:处于上游的塔吉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两国拥有的地表水资源超过整个中亚地区的2/3。以塔吉克斯坦为例,其境内集中了中亚地区55.49%的水流量以及60%以上的冰川,因此也被称为“中亚水塔”。从国土面积上看,塔吉克斯坦居世界第85位,但从水资源蕴藏总量上看,塔吉克斯坦居世界第八位,在独联体国家中仅次于俄罗斯居第二位。如果按人均水资源拥有量计算,塔吉克斯坦位居世界榜首。

处于下游的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三国,地表水资源的总和仅占中亚地表水资源总和的1/3。在哈萨克斯坦,河流年均供水量仅为两万立方米,在独联体国家中排倒数第二位。哈萨克斯坦境内的水资源分布也不均匀,中部和南部灌溉区的水资源尤为紧缺。在盛产石油的士库曼斯坦,向来有“水比油贵”的说法,该国人均水资源量仅为217立方米。乌兹别克斯坦为702立方米。这两国的人均水资源量都远远低于联合国水资源危机的临界线——人均年占有水资源量1000立方米的标准,属于严重缺水国家。苏联时期的不合理开发留下

矛盾和隐患

苏联虽然国土辽阔,但大部分处于寒冷的高纬度地区。而中亚地区则有充足的阳光和丰沛的水资源,正好是棉花、稻谷的最佳产区。早在沙俄时期,就梦想着在中亚地区开垦荒地、扩大水浇地种植棉花,以解决棉花依赖进口的问题。为了开发新垦区种植棉花、稻谷、蔬菜等,苏联决定加强对锡尔河的利用。1937年,苏联兴建了全长220公里的大费加拉运河,用来浇灌棉花田。1954年,利用阿姆河水源的卡拉库姆调水工程正式开工,工程目标是将阿姆河和锡尔河天然水道改道,引人士库曼东部和乌兹别克中部,以扩大水浇地面积。特别是修建了卡拉库姆列宁运河,该运河把阿姆河的水从上游截出,经过土库曼首府阿什哈巴德向西延伸,总长达1400公里。

两条新运河建成后,在上世纪60年代,成千上万的移民来到阿姆河、锡尔河及新运河流域,开垦和灌溉了660万公顷的水田和棉田,使该流域成为新的粮棉生产基地。调水工程建成后,该地区棉花丰收,水稻高产,农业出现连年跃进局面,农作物年产量比调水工程兴建之前提高四倍。至1980年,苏联棉花年产量达996万吨,占世界总产量的20%,其中95%产于该地区。当时,全苏联40%的稻谷,25%的蔬菜、瓜果(包括32%的葡萄)也产于该地区。农业生产的丰收促进了该地区经济的发展,人口也迅速增长,由上世纪20年代的700万人猛增到3600多万人。

然而,农业生产的丰收并没有持续多久,而生态环境却遭到了极大的破坏。成海是一个内陆湖泊,当锡尔河、阿姆河的入湖水量急剧下降的时候,咸海的水位也急剧下降。据实际观测,1971年至1975年,锡尔河、阿姆河入湖水量分别为每年53亿立方米和212亿立方米,而1976年至1980年,分别下降为每年10亿立方米和110亿立方米。1981年至1990年,锡尔河、阿姆河的人湖水量总计仅为每年70亿立方米。当1987年水浇地发展到730万公顷时,阿姆河和锡尔河已基本上不能再为咸海输水,咸海水面下降15米,水域面积从6.6万平方公里缩小到3.7万平方公里,海岸线后退150公里。现在,成海水面面积缩小了90%,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的破坏,带来了令人难以想象的巨大的生态灾难。

比水更缺的是合作的态度

灌溉农业导致的中下游水资源匮乏在苏联解体后迅速上升为国家间的纷争。在苏联时期,中亚五国之间已经建成了一个统一的能源网络:位于水源上游的吉尔吉斯和塔吉克油气资源匮乏,但它们可以从乌兹别克、哈萨克和俄罗斯得到用于发电、取暖的石油、天然气和煤炭供应,因而其境内水利设施的主要职能是蓄水,供下游的乌兹别克、土库曼和哈萨克灌溉大量耕地。但是苏联解体后,上游国家获得的补偿性能源供应大大减少,或者价格明显上涨,无法享受当年的“内部价”,致使塔、吉两国热电厂无法正常运转,居民的日常用电以及冬季取暖得不到保障。2008年的寒冬曾导致塔吉克斯坦大面积停电,甚至新生婴儿在医院被冻死。这迫使上游国家开始将水库的功能进行调整,将主要用于蓄水改为更多地用于发电,特别是在用电需求急剧增加的冬季,但发电排水导致下游被淹。而到了夏季,由于上游国家需要储存冬季发电用水,导致灌溉用水大量减少,使下游的耕地面积减少、农作物产量下降。苏联时期的统一调度网络在中亚已经基本瘫痪,2009年乌兹别克斯坦和哈萨克斯坦都宣布退出中亚统一电力网络,特别是作为调度中心的乌兹别克斯坦的退出,使中亚国家间的“换电”模式走向瓦解。这种做法更坚定了塔、吉两国独立发展水电的决心。塔吉克斯坦坚决修建罗贾水电站,在无法获得外部资金的情况下,政府号召全民捐款,每个家庭至少要购买700多美元的股份。两个国家都提出了“水电兴国”的发展思路,追求绝对的能源独立性。

篇5:供求规律配置资源的主要规律

供求规律是一个很特殊的`规律,人们并不否定它的存在,但是它的作用和要求又似乎捉摸不定.在当今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殿堂中,尚没有供求规律明确的位置.现代经济学大作供求规律文章的时候,我们关于供求规律的研究似乎还是禁区.为了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彻底搞清楚供求规律已成为不容拖延的重要理论课题.

作 者:石在伦 李长林 作者单位:石在伦(黑龙江行政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00)

李长林(黑龙江大学,黑龙江,哈尔滨,150076)

篇6:人力资源主要的工作职责

1、负责公司的关键岗位招聘、绩效薪酬、员工关系、行政等人力行政的日常管理事宜;

2、负责公司内外综合事务的统筹管理和协调,优化和完善行政、人力资源相关管理制度及工作流程;

3、负责营造积极的企业文化,组织公司员工活动实施计划,提升员工总体的满意度;

人力资源主要的工作职责2

1、立足集团战略发展框架基础上,负责子公司人力资源体系各个模块的搭建,管理制度的执行及优化;

2、全方面配合集团发展需求,细化子公司人才招聘流程并实施,解决核心岗位招聘难题;

3、根据集团的培训体系要求,组织、开展培训计划,并收集、分析培训数据,提出优化方案;

4、开展子公司日常行政工作的落实及检验;

5、针对子公司运营及部门配合实际情况,提出合理的建议及方案;

人力资源主要的工作职责3

1、根据招聘计划,开展招聘工作,负责办理人员的入离职、转正、调岗、晋升、任免、离职等各项人事手续及人事档案管理;

2、协助上级建立健全公司各项管理制度、梳理工作流程、工作计划及其实施;

3、根据公司发展的阶段性要求,适时提出整改建议,组织流程体系的优化工作;

4、向公司管理决策层提供人力资源、组织机构等方面的建议,提高综合管理水平,控制人力资源成本;

5、根据公司的发展规划做好培训部门的培训计划并组织实施;

6、负责制定公司的绩效考核方案,建立和维护绩效考核体系,组织实施绩效管理;

7、负责制定及完善公司薪酬体系,定期开展行业内薪酬福利调查,为公司调薪方案提供合理的依据;

人力资源主要的工作职责4

1、熟悉人力资源各个模块,善于统筹、完善部门各项工作;

2、完善招聘体系,拓展招聘渠道,提高效率,保证各部门需求人员的及时到位;

3、制定绩效、员工关系等人事工作的规划,并做好落实或监督落实工作;

4、建立健全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和工作机制,为重大人事决策提供建议和信息支持;

5、安排行政日常相关工作,处理好相关部门的工作要求,保持良好的政企关系;

6、适应公司快速发展的需求,及时调整工作计划,做好人事行政工作的服务功能。

人力资源主要的工作职责5

1、定期与部门负责人沟通了解人员需求情况,制定相应的招聘计划;

2、根据岗位需求,不断完善岗位职责体系,发布招聘信息,负责每个岗位的面试及到岗跟踪;

3、对新进员工进行及时的跟踪反馈测评;

4、针对入职___个月、___个月、___个月的员工进行面谈,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5、根据公司需求组织开展新员工入职培训;

6、根据阶段性的需求,安排阶段提升的培训课程;

7、每月末进行该月度绩效考评工作,并汇总各店面考评分数作为该月度绩效工作评定依据;

人力资源主要的工作职责6

负责集团各项人力资源政策在区域内的落地实施,并就实施过程发现的问题或优化建议,进行及时反馈;

了解业务部门的业务状况和团队运作状况,能够预测或识别业务部门存在的人力资源方面问题,并制定有效的解决方案,保障业务顺畅运行;

协同业务部门,编制人力资源规划,并根据规划,组织实施人才招聘,满足业务运行的人员需求;

掌握行业人才信息,完善招聘渠道和人才库建设,为业务发展提供充足的人力资源支持;

能够基于业务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岗位需求,进行人才画像,并运用于招聘实施;

定期对区域内招聘数据进行分析,发现招聘过程中症结所在,并制定有效性的招聘解决方案;

运用专业的理论和工具,为业务团队的发展提供全方位、高质量的人力资源专业支持,包括培训、绩效、员工关系等人力资源工作;

完成直线经理安排的其他工作任务。

人力资源主要的工作职责7

1.

公司各部门所需人才的社会和校园招聘

2.

员工的绩效考核管理、五险一金的办理

3.

人力资源相关制度的编写、更新、监督执行

4.

篇7:人力资源部长岗位的主要职责

2.协助人力资源总监对企业人力资源战略规划工作,提出方案并具体实施。

3.主导拟订和完善本部门归口管理工作的制度及流程,并贯彻落实。

4.审核人资各项计划和费用及方案。

5.主导、监督开展人才盘点、人才测评等工作。

6.监督及审核公司内部人员晋升及调岗,确保人岗匹配。

7.审核、检查集团在益单位组织结构及编制管理工作。

8.督促每年度向人社局申报不定时工时和综合工时制。

9.主导员工各项重要调查、座谈会议。

10.精通最新劳资政策,法律法规等相关知识,提交管理建议。

11.接受客户、劳动稽查人员及其他单位的社会责任审查(EICC、CSR)并提前做好审核部署。

12.处理好与外部有关各政府部门、业务单位的关系。

13.督促员工满意度调查、汇总、分析,并主持会议形成改善意见,追踪执行结果。

篇8:企业人力资源审计的主要内容浅析

人力资源审计是一种确保企业管理中与人力资源有关的受托经济责任全面有效履行的专门控制机制。表现为审计人员对企业管理当局人力资源核算和人力资源效益等与人力资源有关的受托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进行监督、评价和鉴证, 委托人就此对管理方偏离受托经济责任的行为发出纠偏指令, 企业管理当局进而采取纠正措施, 从而完成整个控制活动。

企业人力资源审计的主要内容理应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全流程的各项工作内容相一致, 分布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各个子系统中。从人力资源管理职能角度谈企业人力资源审计, 主要包括以下八个方面:

(1) 审计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战略与策略:企业人力资源发展战略与企业发展战略的符合程度评价;企业各项人力资源管理政策企业内外环境符合度评价。 (2) 审计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的:分析企业人力资源规划过程, 评估企业现有人力资源状况, 企业近远期人力资源需求以及人员资源发展计划。 (3) 审计企业人力资源招聘:企业人员招聘的方法和程序评估;招聘成本评估;招聘工作效率评估。 (4) 审计企业人员配置:企业工作流程分析;企业组织分析与企业工作分析过程及其结果分析;企业人岗匹配性分析;工作标准化过程分析;企业整体工作效率评估。 (5) 审计企业人力资源培训开发:对培训的目标与组织目标的匹配程度进行评估;对培训内容进行分析;对培训的形式进行分析;对培训的员效果和效率进行评估。 (6) 审计企业人员绩效考核:对现行绩效考核方法进行评估;对绩效考核的过程与结果进行评估。 (7) 审计企业薪酬与激励机制:企业薪酬制度中薪酬体系、薪酬水平与薪酬结构评价;企业福利制度分析;激励制度与企业目标的匹配程度评估;激励制度作用评估。 (8) 审计企业员工关系管理:诊断企业内部社会心理环境;企业领导方法类型分析;组织文化评估;安全生产管理分析;评价组织中员工职位提升系统。

人力资源审计的总目标包括三个方面:公允性目标、合法性目标、效益性目标。由此所决定的人力资源财务审计的总目标是:人力资源财务报告或财务报告中与人力资源有关信息的公允性, 人力资源合法性审计的总目标是与人力资源有关经济活动的合法性, 人力资源管理审计的总目标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效益性。人力资源审计的内容可以总体上分为三类:人力资源报表审计、人力资源管理审计和人力资源合规性审计。

一、人力资源报表审计

人力资源报表审计是对包含人力资源这一要素而专门编制的财务报表进行的审计, 具体包括对企业人力资源的资产审计和权益审计。资产审计的主要内容包括:人力资源资产在特定时间的存在, 人力资源资产的余额以及与人力资源有关的现金流量, 完整的人力资源资产增减变动记录, 人力资源资产的估价和分摊, 人力资源资产在会计报表上的揭示和披露。权益审计的主要内容有:有关评估机构对企业人力资源作价的评估, 完整的企业人力资源权益的增减变动信息, 会计报表对企业人力资源权益的揭示和披露。

具体到企业会计报表的相关元素, 人力资源报表审计的具体内容包括: (1) 体合理性:全部人力资源核算是否合理有无重要错报。 (2) 所有权:公司对所列人力资源是否有所有权, 所列人力资产和负债是否归自己所有。 (3) 分类:所列人力资源分类是否恰当。 (4) 估价:企业人力资源作价是否由有资质的评估机构给出, 人力资源账面数量与人力资源实有数量是否相符。 (5) 披露:报表中是否恰当反映人力资源账户余额和相应披露的要求。 (6) 截止:接近资产负债表日, 人力资源交易是否记录恰当期间。 (7) 机械准确性:人力资源各个项目的总计数和总账是否一致, 账户之间的勾稽关系是否正确。 (8) 完整性:所有人力资源是否均已计入人力资源总额, 所发生的金额是否已包括。 (9) 真实性:资产负债表日, 全部人力资源记录是否存在, 金额是否正确。

二、人力资源管理审计

人力资源管理审计是指通过定量或定性分析, 审查评价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活动并提出改进意见建议, 以促进企业绩效改善的审计过程。人力资源管理审计的重点是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运营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审计分两个层次进行:

第一个层次, 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作为一个内部服务单位, 考察其为其他部门提供人力资源管理服务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经济性指的是, 比较实际人力资源投入与预计人力资源投入, 是节约还是超支。效率性指的是, 实际人力资源投入实际所得相比, 获利状况。效果性指的是实际人力资源所得与预计所得相比结果是否理想。这一层次人力资源管理审计, 评价方式是顾客满意度审计。

第二个层次:在企业整体框架内, 考察人力资源管理对企业整体绩效的作用和影响。关注的重点是, 人力资源管理这一管理方式在企业中是否得到充分运用, 是否正确地发挥了作用, 是否呈现出最佳成本效益关系。由于很难全面获得有关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绩效的量化信息, 而且很难定量分析人力资源管理活动对企业绩效的贡献程度, 因此通常采用一种依赖定性分析、将顾客的主观评价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顾客满意度审计方法。

人力资源管理审计的内容主要包括:培训机制审计、利用效益审计、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审计、人力资源资产保值增值审计、人力资源的效益审计、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审计、评价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工作绩效、人力资源管理者的责任审计

三、合法性审计

合法性审计的重点是企业遵守劳动法律法规的情况, 目的是规避雇佣关系中的法律风险。企业管理者在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中, 面对不断变化的环境和日益复杂的法律条文, 必须考虑避免因人力资源管理不当而产生的高昂法律诉讼成本和因败诉导致的法律诉讼损失等问题。

合法性审计采取全面排查法, 对企业在防范与劳动法律法规相关的风险方面所做工作作出评价。合法性审计涵盖法律法规对企业劳动关系的所有规定, 需要逐项评价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各项活动的合法性, 识别可能引起法律诉讼的各种风险因素;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形成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合法性评价报告。

内容具体涉及两方面:一是, 企业的劳动关系政策, 包含建立和解除劳动关系的政策、薪酬政策、劳动纪律等方面;二是, 企业的劳动关系实践, 包含雇员操作手册、招聘和选拔程序、工作说明、绩效评价以及相关的雇员招聘、使用、培训、辞退和后续管理等实践活动。

参考文献

[1]戚振东, 段兴民, 吴清华.国外人力资源审计发展现状及启示[J].外国经济与管理, 2007.7

[2]肖惠海, 张新兵, 郝小非.现代人力资源审计及其方法探究[J].河南科技, 2006.12

[3]王海霞.人力资源管理审计中的计量技术[J].价值工程, 2007.1

篇9:中亚的主要自然资源

关键词:中亚;水资源;危机;周边安全

中图分类号:D815.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25-0071-02

一个安全稳定的中亚,对于我国,尤其是对于我西部地区的发展与稳定是极其重要的。中国经济利益的扩展,以及中国西部地区的安全与稳定,都需要一个安全稳定的周边环境。人们一般认为,影响中亚地区安全稳定的因素不外乎领土争端、民族矛盾、宗教纠纷、大国干涉、恐怖主义,以及跨国犯罪等因素,水资源危机这一因素往往被忽视。水资源危机将导致国家间争端,同时伴随民族矛盾和宗教纷争,在不稳定的局势下,恐怖主义、跨国犯罪将沉渣泛起。这样的安全环境,显然对我经济利益扩展和我西部地区的安全稳定是不利的。

事实上,在中亚地区,水是中亚国家的生命线。水资源的短缺,再加上中亚地区跨界河流的普遍存在,中亚国家间近年来因为争夺和控制水源导致的冲突屡见报章,这导致了中亚国家间的紧张局势,直接威胁着中亚地区的安全与稳定。“水已经成了引发中亚地区紧张局势的又一重要诱因”[1]。联合国在2015年3月20日发布的年度报告中警告称,如果世界各国再不采取任何措施,世界将陷入水资源危机,而首当其冲的自然是本身就已经遭遇干旱问题困扰的国家[2]。

一、中亚地区水资源危机成因

(一)自然因素

中亚地区地处欧亚大陆腹地,气候炎热干燥,降水稀少而蒸发量大,该地区沙漠面积占该地区总面积的四分之一,是个水资源严重不足的地方。该区域内主要的淡水资源来源于两条主要河流——阿姆河和锡尔河。但是,由于过度开发,这两条河流的状况实在堪忧。最为典型的就是曾是世界第四大湖泊——咸海的变化。近几十年来,由于上述兩条河流以及其他补给河流被截流灌溉,使得注入咸海的水量急剧减少。到2003年,咸海的湖面面积缩小了约三分之二,湖水咸度增加了6至12倍,海岸线后退了100至150公里[3]。再加之气候变暖,冰川消融速度逐年加快,都在不断加剧中亚地区的水资源危机。

(二)人为因素

中亚地区的水资源危机的形成,更多的是人为因素。

一是水资源分配不均。“中亚水资源危机不是量的危机,而是一种分配危机”[1]。由于中亚各国均是苏联的加盟共和国,在苏联的框架下,统一进行水资源的开发和调配使用。苏联解体之后,中亚地区的各加盟共和国相继独立,各自为政,水资源利用的统一调配体系被打破,继而各国由于跨境河流水量分配问题而引发纷争。这一矛盾在相关流域内的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和塔吉克斯坦等国之间最为严峻。其中,哈萨克斯坦平原较多,在中亚各国当中灌溉面积最大,且绝大部分灌溉用水来自跨境河流,使其用水不得不受制于上游国家。吉尔吉斯斯坦曾在2000年中断向哈萨克斯坦的供水,造成两国关系紧张。在2008年的上海合作组织峰会上,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就曾公开表示对中国加大在额尔齐斯河与伊犁河取水量的不满[4]。

二是水资源浪费严重,加剧水危机。塔吉克斯坦有着丰富的水资源,但实际利用率不高,实为另一种形式的浪费。哈萨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等国缺水,其水资源利用率也不高。这些国家的农业是典型的灌溉农业。在干旱的农业环境中,大量种植棉花,且又不提升改造灌溉系统,一直在粗放式经营,导致水资源浪费严重,进一步加剧了水资源危机。即使现有的水利设施,也因为苏联的解体、资金匮乏而导致年久失修,严重损坏,这也造成了水的无端流失和损耗。

三是水污染严重。在水资源量一定的情况下,水质的污染将导致可利用水资源的减少,这会对水资源危机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多年来,中亚国家在过度开发水资源的同时,也在滥用农药与化肥,对水资源造成严重污染。联合国世界水资源委员会曾在1999—2000年的报告中指出阿姆河和锡尔河已被污染。

四是国际性河流问题导致竞争加剧。中亚地区河流的特点是国际性,包括阿姆河、锡尔河两条主要河流在内,不少河流由两个国家共享,其中阿姆河甚至由三个国家共享,分别为阿富汗、塔吉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在这样的情况下,多国在国际性河流水资源的问题上展开竞争。除取水外,水电的建设也成为关注焦点。例如巴基斯坦支持塔吉克斯坦在阿姆河上游修建水电站,以缓解巴基斯坦能源危机,但这项工程遭到阿姆河下游国家的反对。中亚地区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显得困难重重。

二、中亚地区水资源安全的重要性

水资源虽然从来不是唯一的和主要的引发冲突的原因,但是它却能恶化局势,尤其是与国家之间固有的一些民族矛盾、宗教冲突、领土纠纷等因素交织在一起时,水资源与国际关系、国家安全之间的关系就更加紧密[5]。换句话说,水资源安全的重要性就在于其能引发连锁反应,如果处理不好,将会引发一系列的国际、社会、民族、宗教,甚至恐怖主义等问题,其后果将会非常严重。

(一)对周边国家间关系产生负面影响

中亚地区国家间对水资源进行争夺,且没有一个良好的互动解决机制,将不可避免地恶化国家间的关系,造成局部紧张局势。在苏联时期尚可看作是内部问题,可以统一协调,而现今则上升为国际问题,协调解决难度更大。1998年吉尔吉斯斯坦停止给哈萨克斯坦的供水就是一个例证,此次停供水仅10天,就导致哈萨克斯坦国内经济的波动,造成两国关系紧张。

篇10:矿产资源勘查开采存在的主要问题

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矿产资源勘查不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地勘投入严重不足,从而直接影响了地勘工作的深入开展,一部份潜在优势矿产勘查程度低,部份矿产资源储量的消耗远远大于新增资源储量,供需矛盾日益突出。产业结构不合理,大部份矿山开采规模小而分散,集约化程度低,矿产资源利用方式粗放。凉山州矿山开采普遍存在生产技术落后,采选回收率低,综合利用差;大矿小开,一矿多开的情况仍然存在,矿山生态环境变差或恶化面积大幅度下降,重大矿山地质灾害得到治理,矿山生态环境显著好转。

西部大开发和国内矿业重心向西转移给矿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从政策、资金、资源开发利用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加大对西部地区支持力度。省委、省政府对攀西高度重视,把攀西地区作为全省区域经济的重点,定位为四川经济发展的后劲所在和资源综合开发区。随着全国矿业及其原材料工业重心向西部转移,我州的矿业必将呈现新的生机与活力。

篇11:人力资源主任的主要工作内容

1、负责本医院人力资源中长期战略规划及制度体系建设工作

2、负责本医院年度预算编制及组织发展工作

3、负责本医院招聘管理及人才库管理工作

4、负责本医院人才发展计划及培训管理工作,协助及参与集团培训项目工作开展

5、负责本医院薪酬福利政策制定及执行监控工作

6、负责本医院各医院绩效激励方案制定及执行工作

7、负责本医院人力资源风险防范工作

8、负责本医院和辖区内人力资源从业者的日常管理及各模块的指导工作

9、负责人力资源信息化系统中本医院的相关操作及信息审核

10、负责监督、指导所辖各分支机构(县级医院/门诊部)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包括核心人才引进、绩效奖金方案设计等。

11、负责领导临交办的其他工作

要求:

1、根据医院的发展战略,制定医院人力资源长、中、短期规划

2、做好医院人力资源的合理引进、调配与充分利用,提高人均创收能力

3、制定合理且有效的医院薪酬绩效方案,并予以实施落地,保障员工工作积极性

4、确保人力资源信息化系统内医院相关信息维护的及时性、准确性

篇12:人力资源助理的主要职责范围

1、办理入职、离职、转正、调动等异动手续;

2、员工档案整理及保管;

3、劳动合同及各类证明的盖章;

4、人员信息及时录入,并定期整理数据;

5、协助招聘组进行电话邀约面试及面试安排;

6、上级领导安排的其他工作。

岗位要求:

1、全日制大专及以上学历,对人力资源管理六大模块知识有一定的认知;

篇13:中亚的主要自然资源

人力资源战略与经营计划、成本预算、产品营销、新品研发一样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职能战略。企业任何经营目标的达成, 都离不开人力资源战略的配合。江泽民同志在2000年—2001年在经济组织非正式会议上也两次提出“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可见, 人力资源越来越成为经济发展的关键和核心资源。同时如何最大限度的、科学的运用好人力资源, 也是企业管理者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在此我提出以下几点:

二、外部引进人才的措施

(一) 科学发展要以人为本, 引进人才重在识人、用人

外部人才来企业的动力和目的, 主要是用人单位是否能提供更多发展机遇、更大发展空间和更好的精神、物质待遇。因此, 用人单位要努力做到事业留人、诚信待人、保障到位, 使他们对企业产生认同感、归属感, 并竭尽全力发挥个人才华和能力, 最终使这一人力资源成为企业的竞争资本。

(二) 完善机制, 拓宽渠道

为了吸引人才, 企业应在机制上效仿国家为吸引海外高层人才而采取的灵活多样, 特事特办的方法, 为引进本行业、本领域发展急需和紧缺的领军人才提供更加便利的条件, 并且, 制定实施专项计划。在引进渠道上要有标准、有方向, 并不是名气大、身份高就有利于本企业。渠道要宽, 眼光要远, 但是一定要找适合本企业发展需求的人才, 要使引进投资产生最大的经济回报。

(三) 抓住机遇, 发展人脉

每个人都或多或少的有一个人际关系网, 也就是人脉。而越是具有一定能力的人, 他的人脉也就越具有开发价值。当一个企业在引进人才的同时也许就开发了一个又一个的人脉资源, 使企业的无形资产悄悄增值。积极准确的掌握引进人才所带来的人脉信息, 发展利用这一资源也是企业发展的一个良好途径。这也是人力资源为企业经济发展带来的益处之一。比尔·盖茨的两句话如此概括了人力资源和人脉的作用。“在我的事业中, 我不得不说我最好的经营决策是必须挑选人才, 拥有一个完全信任的人, 一个可以委以重任的人, 一个为你分担忧愁的人”。“一个人永远不要靠一个人花100%的力量, 而要靠100个人花每个人1%的力量”。

三、企业内部人力资源的管理策略

(一) 建立科学、系统的培训体系

一个企业的长久发展, 健康成长和全体员工的素质高低关系密切。因此一个与企业战略目标紧密联系, 由企业高层团队指导, 在企业各业务部门支持下运作的培训体系是不可或缺的。企业必须培养自己的培训师, 开发针对提高本企业员工心理、技能、知识、创新等多方面素质的对口课件。为辅助企业实现经营目标, 增强行业竞争力, 能随时调整推出新的培训方案。

另外, 培训要与绩效、人才梯队的建设相结合。要求企业全员参与, 包括管理层和高级职员。建立继续教育制度, 针对各层次进行相应的培训, 通过素质测评和绩效考核分析优劣差异, 找出不足。这样不仅可以给高层职员带来一定的压力, 促使其不断提高自己不至落伍, 而且也给中、低层员工带来进取的动力。与此同时, 企业通过经常性的考核、沟通、分析, 可以总结出有利于人才梯队建设的员工和阻碍企业发展的员工。如不认同企业价值观又没有能力的员工, 需要毫不犹豫的让其离开;认同企业价值观但能力有限的员工, 应珍惜其对企业的忠诚, 根据他们的能力调整岗位或对其进行培训教育, 尽量提高他们的能力;不认同企业价值观但有能力的员工, 这类员工可以在企业提供的激励机制下, 与企业保持互利合作的关系, 但缺乏信任;既认同企业价值观又有能力的员工, 这类员工是企业的中流砥柱, 是企业依靠的主要力量, 一旦发现这类员工就要重点提拔使用, 委以重任, 提供更大发展空间, 发挥其才华和能力。

(二) 建立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

企业建立一个多样化, 健康和谐的文化环境是增强凝聚力, 激励员工士气的基本前提。企业有怎样的管理者对人力资源的精神激励非常重要, 管理者一定要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 对企业具有强烈的责任感, 在员工中具备一定的威信和亲和力。良好的管理者和企业一起创建以人性化管理为基础, 以实现企业价值观为目的的企业文化, 不断的规范员工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 及时纠正企业员工的不良习惯。充分的肯定、信任、尊重员工, 积极认真的对待每一位员工的创新成果, 不因创新的微小而忽略它的创造者。乔布斯曾说:“微小的创新可以改变世界”。这里再引申一下, 叫持续的微小创新, 也能改变世界。因此不要低估任何一次微小的创新, 管理者和企业应激励员工的创新意识, 大力嘉奖做出成果的员工, 使其对企业产生归属感、责任感, 忠诚的将自己的价值和荣誉与企业紧紧联系在一起, 进而激发其他员工的主动性和竞争性。改变枯燥的工作环境, 营造亲切、融洽的内部气氛, 倡导团队精神。企业的精神文明规范, 不仅针对员工, 也要针对管理者, 要做到公平相待、一视同仁、奖罚分明、适时激励, 让员工确实感受到职业生涯的成败是与自己的能力、努力、观点、理念有直接关系的, 工作对员工就有了重要意义, 实现梦想、发展前途的事业雄心便油然而生。将人的梦想与企业融为一体, 共同发展这一理念。日本的一家叫“天边”的餐厅就将这一理念注释的很精彩。餐厅要求职员把自己的梦想贴在墙上, 并且一定要写上实现这个目标的截止日期。餐厅的创始人是一个35岁的年轻人, 他说:“天边对于顾客来讲, 是一家餐厅。但是对于每一位职员, 这里是一座修炼场”。所有的员工都从早到晚拼命的干活, 并且始终做到对客人保持微笑。有人询问是否是因为薪水很高, 他们说:“薪水虽然并没高于别处, 但是, 如此努力工作是因为我们有梦想”。现在已经有十几名员工光荣的实现了自己的目标, 其中有的人开了其它风格的餐厅, 有的人开了“天边”的分店, 生意红火。这些人的奋斗经历, 激发着每一位员工的斗志。可见, 一个良好的、人性化的企业文化和精神激励机制可以使企业拥有一个有助企业经济发展, 推动企业迈进战略目标的蓬勃向上的员工群体。

(三) 物质激励和制度约束相结合。

物质需求是人的基本需求, 是人们参与一切社会活动的原始动机, 所以物质激励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另一个重要途径。它包括:工资、奖金、劳保、福利、利润分享、员工持股以及经济处罚等多种方式。企业应制定一个细致、公平的激励机制, 并公示出来, 长期坚持依制治企的原则。建立科学合理、公平透明的薪酬体系, 真正发挥物质激励对员工的作用, 对员工的努力工作给予肯定和补偿, 对不守纪律、违反制度的员工实施制裁和处罚, 决不因犯错者的身份、职务有所通融。这里提到的公平并不是平均主义, 而是根据不同岗位和员工间的差异建立相应的薪酬结构, 使员工获得与其贡献成正比的薪酬数目。因为物质激励不仅仅是员工心目中的劳动所得, 也是对自身价值的一个衡量以及企业对自己工作的认同。合理的薪酬差别, 多样化的物质激励机制是留住人才、吸引人才、激发员工发奋工作, 主动竞争的重要策略。而严明的奖惩制度和末位淘汰制度同样在制约员工的同时激发着员工为维护自身利益和名誉而认真工作。这就是运用物质激励与制度约束给企业管理人力资源创造出的“双赢”效益。

四、结语

篇14:影响我国的主要自然灾害简介

1.气象灾害

气象灾害有20余种,主要有以下种类:

(1)暴雨:山洪暴发、河水泛滥、城市积水;

(2)雨涝:内涝、渍水;

(3)干旱:农业、林业、草原的旱灾,工业、城市、农村缺水;

(4)干热风:干旱风、焚风;

(5)高温、热浪:酷暑高温、人体疾病、灼伤、作物逼熟;

(6)热带气旋:狂风、暴雨、洪水;

(7)冷害:由于强降温和气温低造成作物、牲畜、果树受害;

(8)冻害:霜冻,作物、牲畜冻害,水管、油管冻坏;

(9)冻雨:电线、树枝、路面结冰;

(10)结冰:河面、湖面、海面封冻,雨雪后路面结冰;

(11)雪害:暴风雪、积雪;

(12)雹害:毁坏庄稼、破坏房屋;

(13)风害:倒树、倒房、翻车、翻船;

(14)龙卷风:局部毁灭性灾害;

(15)雷电:雷击伤亡;

(16)连阴雨(淫雨):对作物生长发育不利、粮食霉变等;

(17)浓雾:人体疾病、交通受阻;

(18)低空风切变:(飞机)航空失事;

(19)酸雨:作物等受害。

2.海洋灾害

海洋灾害主要有如下种类:

(1)风暴潮:包括台风风暴潮、温带风暴潮;

(2)海啸:分遥海啸与本地海啸2种;

(3)海浪:包括风浪、涌浪和近岸浪3种,就其成因而言又分台风浪、气旋浪;

(4)海水;

(5)赤潮;

(6)海岸带灾害:如海岸侵蚀、滑坡、土地盐碱化、海水污染等;

(7)厄尔尼诺的危害。

3.洪水灾害

(1)暴雨灾害;

(2)山洪;

(3)融雪洪水;

(4)冰凌洪水;

(5)溃坝洪水;

(6)泥石流与水泥流洪水。

4.地震灾害

(1)构造地震;

(2)陷落地震;

(3)矿山地震;

(4)水库地震等。

5.农作物生物灾害

(1)农作物病害:主要有水稻病害240多种,小麦病害50种,玉米病害40多种,棉花病害40多种及大豆、花生、麻类等多种病害;

(2)农作物虫害;主要有水稻虫害252种,水麦虫害100多种,玉米虫害52种,棉花虫害300多种,及其它各种作物的多种虫害;

(3)农作物草害:约8000多种;

(4)鼠害。

6.森林生物灾害

(1)森林病害:2918种;

(2)森林虫害:5020种;

(3)森林鼠害:160余种。

7.森林火灾

除了以上七类,与我们日常生活关系密切的灾害还主要包括:

1.地质灾害

自然变异和人为的作用都可能导致地质环境或地质体发生变化,当这种变化达到一定程度时,所产生的诸如滑坡、泥石流、地面下降、地面塌陷、岩石膨胀、沙土液化、土地冻融、土壤盐渍化、土地沙漠化以及地震、火山、地热害等后果,会给人类和社会造成危害。将这种现象称为地质危害。地质危害也包括派生的灾害。

(1) 泥石流。泥石流是在山区沟谷中,因暴雨、冰雪融化等水源激发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

泥石流的形成:必须同时具备以下三个条件:陡峻的便于集水、集物的地形地貌;丰富的松散物质;短时间内有大量的水源。

泥石流按期物质成分可分为三类:由大量粘性土和粒径不等的砂粒、石块组成的叫泥石流;以粘性土为主,含少量粘粒、石块、粘度大,成稠泥状的叫泥石流;由水和大小不等的砂粒、石块组成的叫水石流。

泥石流的危害:对居民点的危害;对公路、铁路的危害;对水利、水电工程的危害;对矿山的危害;

(2) 滑坡。滑坡上的岩石山体由于种种原因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的软弱面(或软弱带)整体地向下滑动的现象叫滑坡。俗称“走山”“跨山”“土溜”等。

滑坡的条件:斜坡岩、土只有被各种构造面切割分离成部连续状态时,才可能具备向下滑动的条件。

滑坡的活动强度:主要与滑坡的规模、滑坡速度、滑坡距离及其蓄积的位能和产生的动能有关。

滑坡的活动时间:主要与诱发滑坡的各种外界因素有关,如地震、降雨、冻融、海啸、风暴潮及人类活动等。

(3) 崩塌。崩塌也叫崩落、垮塌或塌方,是陡坡上的岩体在重力作用下突然脱离母体崩落、滚动、堆积在坡脚(或沟岩)的地质现象。

按崩塌体物质的组成,崩塌可分为土甭和岩崩两大类。

崩塌的活动时间:崩塌一般发生在暴雨及较长时间连续降雨过程中或稍后一段时间;强烈地过程中;开挖坡脚过程中之中或稍后一段时间;水库蓄水初期及河流洪峰期;强烈的机械振动及大爆破之后。

崩塌的地域性:西南地区为我国崩塌分布的主要地区。

(4)地面下沉。地面下沉是由于长期干旱,使地下水位降低,加之过量开采地下水等导致的地壳变形现象。

(5)地震。地震是一种破坏力极大的自然灾害。除了地震直接引起的山崩、地裂、房倒屋塌之外,还会引起火灾、水灾、爆炸、滑坡、泥石流、毒气蔓延、瘟疫等次生灾害。

2.洪涝及其它灾害

(1) 雨涝。雨涝是指大范围的暴雨或特大暴雨所造成的山洪暴发,江河水位陡涨,洪水泛滥,致使农田、房舍、人畜及交通设施等遭到淹没的洪涝灾害,以及低地积水难排,造成作物减产失收的渍涝灾害。

(2) 洪水。洪水灾害是指水流脱离水道或人工的限制并危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现象。

(3) 凌汛灾害。凌汛灾害是因冰凌对水流产生阻力而引起江河水位明显上涨并引起灾害的现象。

(4) 地震灾害。地震水灾是指因地震而诱发的滑坡堵塞河流或震垮堤坝造成的洪水灾害。

3.大风灾害

风力达到足以危害人们的生产活动、经济建设和日常生活的风,成为大风。大风的危害:危害性大风主要指台风、寒潮大风、雷暴大风、龙卷风。根据大风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可归纳为机械损伤、风蚀、生理危害、影响农牧业生产活动等几个方面。台风在大风危害中的破坏力最为突出。

4.热带气旋灾害

热带气旋是一种发生在热带或副热带海洋上的气旋性涡旋。强烈的热带气旋伴有狂风、暴雨、巨浪、风暴潮,活动范围很广,具有很强的破坏力,是一种重要的灾害性天气系统。我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受热带气旋严重影响的国家之一。

5.冰雹灾害

冰雹是从发展强盛的积雨云中降落到地面的冰块或冰球。据冰雹大小及其破坏程度,可江宝还分为轻雹害、中雹害和重雹害三级。我国是世界上雹灾较多的国家之一。

6.海洋灾害

(1) 风暴潮。来自高纬地带的冷空气与来自海上的热带气旋通过交互影响,使沿海大风与巨浪接连发生,因此形成风暴潮。西太平洋是生产风暴潮最多的地区。

风暴潮的类型:台风型;冷高压配合黄、渤海气旋型;横向冷高压型;强孤立黄、渤海气旋型;强蒙古低压型;

风暴潮灾害的空间分布。我国的风暴潮遍及沿海各地,但主要集中的地段从北到南是:莱州湾;江苏小洋河口至浙江的德海门;温州、台州、沙埕至闽江口;广东汕头至珠江口;雷州半岛东岸及海南岛东北部沿海。

(2) 灾害性海浪。在海上引起灾害的海浪叫灾害性海浪。

灾害性海浪的形成:由台风、温带气旋、寒潮等天气系统引起并在强风作用下形成的。

灾害性海浪按天气系统类型:冷高压型(也称寒潮型);台风型;气旋型;冷高压与气旋配合型。

(3) 海冰。海冰是有害水冻结而成的,也包括流入海洋的河冰和冰山等。海冰是极地海域和某些高纬度区域是突出的海洋灾害之一。

海冰造成的灾害。推倒海上石油平台,破坏海洋工程设施、航道设施,或撞坏船舶造成重大海难;阻碍船舶航行,损坏螺旋桨或船体,并实施其失去航行能力。海冰封锁港湾,使港口不能正常运作或大量增加使用破冰船破冰引航的费用;使渔业休渔期过长和破坏还是养殖设施、场地等,造成经济损失。

海冰灾害主要出现特点:我国冬季易于结冰的渤海、黄海北部和辽东半岛沿海海域,以及山东半岛部分海湾。

(4) 海啸。海啸主要是太平洋沿岸国家遭受的由于猛烈的地震所引起的海洋灾害。

海啸形成的条件:引起海啸的海底地震震源较浅,一般要小于20公里至50公里;震级一般在里氏震级的6.5以上;必须有海底的大面积垂直运动;发生海底地震的海区要有一定的水深,尤其是横跨大洋的大海啸,一般水深都在1000米以上。

海啸的危害:海啸在滨海区域的表现形式是海水陡涨,骤然形成向岸行进的“水墙”,并伴随着隆隆巨响,瞬时侵入滨海陆地,吞没良田和城镇、村庄,然后还海水又骤然退去,或先退后涨,有时反复多次,对人类造成生命财产的巨大损失。

(5) 赤潮。赤潮的概念:赤潮是因海水中一些微小的浮游植物、原生动物或细菌,在一定地环境条件下突发性的增值,引起一定范围内在一段时间中的海水变色现象。

赤潮的危害:引起海洋异变,局部中断海洋食物链,威胁海洋生物的生存;有些赤潮生物的体外排泄或死亡后分解的粘液,翻盖海洋动物滤食和呼吸,从而使其窒息死亡。或赤潮生物所含毒素被海洋动物摄食后造成鱼、虾、贝类等中毒死亡。有的还会使脊椎动物和人类在食用后中毒死亡;在以下几节中,我们将对几种常见的,危害面积大的自然灾害进行介绍,同时介绍一些防灾救灾的措施。

7.其它灾害

除了地震、洪水、台风、瘟疫等灾害严重影响了我们的生活乃至威胁我们的生命以外,我们对雷电、大雾、冰雹等其他灾害也要不断提高防范意识,加强防范能力。

雷电

雷电的形成:

伴有雷声和闪电现象的天气,气象上成为雷暴。雷暴天气时,当云层与地面之间的电位差达到一定强度时,就会发生放电想象,闪电击到地面或击中某些物体就造成雷击。据研究,雷击的电流强度通常可达几万安培,温度可达摄氏两万度,如此强大的电流和高温,其危害程度可想而知。

预防雷击的措施 :

(1)在雷雨天,人应尽量留在室内,不要外出,关闭门窗,防止球行闪电穿堂入室。

(2)尽量不要靠近门窗、炉子、暖气炉等金属的部位,也不要赤脚站在泥地或水泥地上,脚下最好垫有不导电的物品坐在目椅子上等。

(3)不要在河里游泳或划船,以方雷电通过水介击中人体。

(4)在野外遇雷雨时,尽快找一低洼或沟渠蹲下,不要在孤立的大树、高塔、电线杆下避雨。

(5)一旦有人遭到雷击,应及时进行抢救,救护方法同触电急救相同,及时作人工呼吸和体外心脏按摩等,同时急送医院。

防浓雾

在近低层空气中悬浮大量小水滴或冰晶微粒,使人的视线模糊不清,当事人的水平能间距离下降到1000米以下时,就称雾。雾有等级之分,能间距离小于1000米大于500米时称为轻雾;能见距离不足500米时称为大雾;能见距离不足200米时称为浓雾。

雾灾的防护措施:

(1)尽量不要外出,必须外出时,要戴上口罩,防止吸入有毒气体。

(2)尽量少在雾中活动,不要在雾中锻炼身体。

(3)行人穿越马路要当心,应看清来往车辆。

(4)驾驶车辆和汽车要减速慢行,听从交警指挥,乘车(船)不要争先恐后,遇渡轮停航时,不要拥挤在渡口处。

冰雹

冰雹的概念:冰雹是从发展强盛的积雨云中降落到地面的冰块或冰球。

冰雹的危害:根据冰雹大小及其破坏程度,可将雹害分为轻雹害、中雹害和重雹害三级。冰雹对农作物的危害相当大,我国是世界上雹灾较多地的国家之一。

我国冰雹的地理分布特点 :

(1)多雹区:青藏高原多雹区、北方多雹区、南方多雹区。

(2)少雹区:我国的少雹区主要分布在大平原、大沙漠、大盆地。

(3)冰雹的时间分布特征:我国降雹集中的季节主要是春夏季早秋时期。根据各地降雹季节的变化特征,可分为以下四种类型:春季多雹型、夏季多雹型、春末夏初多雹型、双峰型。降雹日变化主要有几种类型:午后多雹型;夜雹型;中午多雹型;多峰型

等。

冰雹的强度特征 :降雹范围大小,冰雹的大小及重量,降雹持续时间及堆积厚度。

冰雹的预测和防御 :

1.冰雹是比较难以预报的灾害性天气,气象台以天气雷达、气象卫星监测和天气图等大量实时气象信息对冰雹天气进行追踪和外推预报。民间也有许多预报经验,如“旱年多冰雹”“春季多陡风,夏季多冰雹”“乌云宝塔形,下边泛红云,冰雹到眼前”等,总结起来预测的方法有六点:

(1)感冷热;(2)辨风向“不刮东风不天潮,不刮南风不下雹”;(3)看云色;(4)听雷声;(5)识闪电;(6)观物象。

2.冰雹的防御:

(1) 避雹;(2)防雹;(3)抗雹;(4)消雹 。

避雹是一般人可以做到的,而后三项则需要专门的部门和人员来进行,如今随着技术的进步,人工消雹已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3.冰雹来时的应对:

(1) 得知有关冰雹的天气预报,应将人畜及室外的物品都转移到安全地带。

(2) 冰雹来时尽量不要外出,不得已要出门时,应注意保护头、面部。

(3) 若冰雹来时你正在室外,应马上寻找可以躲避的地方,最好是坚固的建筑物。

(4) 若你正在驾驶汽车,或在车内,应立即将车停在可以躲避的地方,切不可贸然前行以免受到不必要的伤害。

上一篇:渺小的近义词下一篇:送年会领导致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