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散文作文素材

2024-05-07

高中散文作文素材(通用12篇)

篇1:高中散文作文素材

朱自清老先生的《背影》以及他的一系列的散文,我都是虔诚地拜读的。他的文章,让我觉得似曾相识。

如果让我去看一些无聊透顶,小人书之类的,我一律拒绝——因为我宁可看朱自清的散文。小人书里让我学不到什么,朱自清的散文里可是满满的智慧。朱自清的散文,像蛛网,如蚕丝;密密的,环环相扣,情节跌宕起伏,让人为之入迷。

朱自清呵,我跟您老见面,足足有几十次了吧,咱们也算老熟人了吧?!不,还不算老熟人,我认识到的只是您的文笔,而不是您的内在......

如果让我来评定世界文学这个皇冠给谁,首先,朱自清一定是这个皇冠上最闪亮的把一颗宝石......

作文网专稿未经允许不得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棉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的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不愧是文豪!这段话慢慢化为眼前一片模糊,顺着脸颊往下滚。

记得小学里学过他的一篇散文,叫做《匆匆》。语言是如此的淡雅流畅,构思是那么的巧妙。或许让我隔十几年再背这篇《匆匆》,估计我也是思绪清晰的吧!

朱自清的情感非常丰富。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他从在写《给亡妇》和《背影》这两篇散文里就已经透露出来自己无法掩饰,无法禁住的伤感和感动了。朱自清的散文集,我拜读,应该有几十次了;每一个黑墨印刷的字都深深刻在心里;每一次看到《给亡妇》和《背影》这两篇文章,都要流一次泪。算来算去,朱自清的散文也真是让我百读不厌啊。他对他自己的情感是十分注重的。

可是,拜读了您的文章,我知道了您的性格、爱好,您的嗜好,这不也成老熟人了吗?

篇2:高中散文作文素材

1.从你的一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中,我读出了你的心胸之开阔,襟怀之豁达,志向之高远,我读懂了站在山顶上的身姿才是潇洒,把众山饱览于眼底的感觉才是快乐。于是从此我便有了凌云的志向,于是在我自己的心中,便有了一种充满了自信的豪爽。

2.当一句“忧端齐终南,澒洞不可掇”,一次又一次地浮现在眼底,我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个身着用怨恨织成的衣衫,用愁苦覆盖脸面的你.你的脚步里透着沉重,你的举止中饱含压抑,你的每一个表情都充满了对世道的无奈与不满.令你愁苦的不是自己的窘迫,而是百姓生活的艰难;令你担忧的不是自家的一日三餐,而是整个国家的危难.于是,在我心目中,“无私”与“伟大”两词已悄悄的跟定了你。我为你的才高八斗却不得重用感到惋惜,我因你的凌云壮志得不到施展而感叹;既然上帝塑造了一个才华横溢的你,又为什么让你在悲哀无奈中死去?既然你带着不凡的气质来到世间,却又为什么只因贫困就匆匆离开人世?皆大悲哀!

3.他的一生都被流亡,被生活放逐,又被苦难追赶。他甚至还不曾抓住盛唐的最后一缕余光,就被离乱的秋风,吹往落木萧萧的江畔。

皇帝和宫城已在侧身时渐次远去。十年客居,连同迟开的牡丹,一起被经年的雨水冲淡。当百姓的血泪最终融汇于战火,天地间只剩下踉跄的步履,辗转于破碎的山河。辗转于饥饿和病痛,展转于旅途的满目疮痍的忧愁。异乡的屋顶洒满月光和露水,露从今夜白,白发连着秋草。而秋草,秋草瑟缩于一个人的消瘦。

只有草堂在蜀中等他,这世间唯一的栖息地,将在宿命中迎来一个漂泊者的孤独灵魂。他不再是一个诗人,他只是一个丈夫,一个父亲,在妻子无助的泪眼里,承受着稚子新亡的巨大哀伤。

并承受着命运,或被命运摆弄的结局。一个用身躯支撑着王朝的人,却被堂上坠落的瓦片击伤,一个一生热爱祖国的人,始终被祖国遗弃。

没有什么再能够拯救,包括笔端的千万间广厦,也将注定坍倒。所有的泪水朝向一个褴褛者滂沱

但他已无法看见一个时代的辉煌。最终依赖于歌吟,也最终于湮没于歌吟。

4.当读罢你的《春夜喜雨》,我发现,原来在你的人生中还有愉悦欢乐,是啊,你是热爱生命的,热爱自然中的一点一滴,但黑暗的社会世道偏偏摧毁了你平静的心,世道不允许你有快乐,战争不同意你活得洒脱,一切的一切切断了你与快乐之间的绳索,更是悲哀至极。

篇3:浅谈高中作文应注重素材积累

一、观察积累, 做生活的有心人

生活是写作材料的源泉, 观察是写作的门径, 只有热爱生活并且善于观察的人, 才能从生活中发现很多素材, 并产生强烈的写作欲望;只有细心的观察、冷静的思考、合理的联想和想象, 才能让写作内容真实、理智而生动。高中生的生活虽算不上丰富多彩, 但只要你留心就会发现许多可观的写作素材。自然界的万事万物都有其发展变化的规律, 有其微妙之处、可爱之处。只要我们善于观察, 善于采集必定会让他们成为我们写作的优良素材。比如我们要写莲花, 如果你连莲花最基本的形态、习性、特征都不知道或者不清楚, 试问你要怎样去写你心中的莲花?更何谈寄寓自己的情感, 阐述深刻的哲理。再有, 假如我们要想展现真情动人的画面, 可是对于生活中哭泣的情景, 拥抱的感动, 争吵的愤怒……从不关注的你又怎能将其真实动人的细节展现出来, 又怎能达到真实动人的效果?所以, 我们要有意识的观察生活, 积累生活。当然, 观察要有顺序, 要抓住特点, 要细致入微, 同时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 这样会使文章更加生动, 更能使读者产生共鸣。

二、阅读积累, 博采众家之长

要想写出好的文章, 只有不停地去积累素材, 不停地阅读, 不停地从书本或者生活的经验中找到对自己有用的写作素材。我们这里说的积累包括教师指导学生有意识的阅读和学生自主的无意识的阅读。教师指导学生有意识的阅读是指教师授课过程中指导学生阅读, 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同时布置课外延伸阅读, 拓宽知识面, 以备写作使用。学生自主的无意识的阅读是指学生会无意识的对某些文学作品、文学刊物感兴趣。这种阅读无疑就是一种积累。有了这些积累, 我就可以踏在前人的肩膀上写作, 写出成功而精彩的文章。比如《屈原》的学习中,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了解了屈原的生平、事迹、精神、品质、追求, 然后教师还可以布置、引导学生学习更多的有关屈原的材料。那么, 在以后的写作中如果遇到爱国方面的主题的, 学生就可以举屈原的事例等等。另外, 高中的学生已经有了许多自己的阅读兴趣, 比如有的学生很喜欢读历史小说等, 这些对他们的习作都有很多帮助。所以, 在这方面教师和家长要做适当鼓励和引导, 为其创造阅读的空间, 为习作积累素材。

三、信息积累, 关注各种媒体

随着信息现代化的发展, 信息传播的手段愈来愈多, 信息传播的速度与日俱增。除了纸质的书刊, 电视、电脑等现代信息传播手段夜以继日的传播着丰富的信息。这些信息传播手段有声音、有画面, 立体感强, 对学生更具吸引力。比如, “焦点访谈”栏目中每个事件都可以是我们写作时最有说服力的例子;“玲玲星友会”中那些明星鲜为人知的感人的一面, 更是我们可以学习的;在看电视剧时, 我们也同样可以从中获得写作素材。比如《三国》里面的人物、故事等等, 都有其意义和价值, 都是我们写作的极好的素材。所以, 家长应不要管得太紧。另外, 高考作文命题总是与当时的时事、热门话题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就要求教师有效引导学生留心时事, 注意热门话题, 让学生跟上时代, 跟上形势。比如, 历年的“感动中国十大人物”“CCTV体坛人物”“CCTV中国十大经济人物”等, 这些人物身上, 往往都凝聚着某种足以感动人的精神, 闪烁着时代的光芒。同时, 教师要帮助学生提高自控能力, 克服纯消遣趣味性收视倾向。

四、活动积累, 努力创造素材

积极地参加各种活动创造素材, 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好方法。为了达到这一目的, 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创造一些活动, 学生也可以有意识地参加一些活动。因为让学生自己亲自经历了, 他的感受才最真切, 感悟才最真实。其中的喜怒哀乐、酸甜苦辣才能得到最真实的展现。比如运动会, 不仅增加了班级的集体意识、竞争意识, 而且使每一位学生都有了一次由行动到情感, 由情感到思想认识的感悟。试想这样的活动怎会不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学生又怎会不想把它变成文字, 让他人与自己共同分享这份深刻?那么作为语文教师, 就可以组织一些课本剧汇演、朗读比赛、演讲比赛等高中生喜爱的形式, 丰富其生活的同时, 积累写作素材。当然我们还可以让学生走出校园, 走上社会, 比如参加社会实践等等。总之, 通过活动, 学生可以更好的把自己的真情实感表达出来, 使文章声情并茂。

五、动笔积累, 要有一双勤快的手

常言道, 好记性不如烂笔墨, 所以要勤于动笔。这里的动笔包含三方面的内容。一是指, 在阅读时, 遇到好的语段把它摘抄下来, 比如名言警句、优美语段、经典故事等等, 这样就为以后的写作作了语言积累。二是指, 在平时多做练笔练习。比如写日记、写读后感、写书评等。以便以后写作时留作参考。三是指, 做有目的性的习作练习。为养成好的写作习惯, 非多做不可。因为习作不仅仅是技术, 而且应该是艺术。只有美好的事物才可以称为艺术, 所以要想让自己的文章无论写什么都会给人美好的感觉, 就需要不断地练习写作的技巧、写作语言, 以其更好的传达情感。可见, 要想提高习作能力, 动笔积累是不可忽视的。

六、背诵积累, 熟能生巧

我国古代早就有“熟读唐诗三百首, 不会做诗也会吟诗”的说法。学生在高考写作时要完全靠学生自己独立完成, 要完全从他们的大脑资料库中筛选信息, 组织材料, 这就要求学生必须有丰富的素材积累, 学生平时记忆素材就是显得尤为重要。董必武曾教导自己的女儿:“语言每课至少读十遍, 有些课文要背诵”。高中生是记忆的最佳时期, 古诗文、名篇名句、名言警句、成语、歇后语等的背诵会丰富学生的头脑, 在习作中的恰当运用会使学生的作文增色许多。比如古诗文、文言语句的运用会使文章显得具有知识的厚重感;名言警句的运用会使文章更具说服力;俗语、歇后语的运用会使文章变得活泼幽默等等。因此, 教师应指导学生做好背诵积累, 为习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篇4:高中作文素材积累方法

【关 键 词】 素材积累;作文;高中

中学生写作文,最常见的两大问题一是素材的缺乏,二是不会运用所积累的素材,从而导致表达观点时心有余而力不足。朱熹曾说“谓有源头活水来”,作文离开了素材只能是空中楼阁,行而不远。所以作为语文老师,应该帮助引导学生有意识地积累素材,教会学生合理恰当地使用素材。怎么积累和使用素材呢,经过几年的尝试和操作,我琢磨了些许方法,现和大家交流分享一二。

一、立足课堂,高效利用教材

作为阅卷老师来讲,他更愿意也更希望看到学生们能把课本内学到的东西运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去,写作也不例外。学生在作文中能用好教材上的素材,说明他已经具备了较好的迁移能力,这样的作文,哪位老师不喜欢看到呢?

刚进高一时,应该要求学生们每人准备一个课内素材积累本。因为语文课本其实是作文素材的无尽宝藏,三年高中语文课程下来,按现行高中语文课本统计,共有60多篇,如果再加上《语文读本》,共有200多篇。如果认真挖掘课文内涵,我们会发现,从时代背景、作者介绍、文本解读到课下注释、单元主题,都是可供无限挖掘的素材资源。如何让这些浩瀚海洋中的贝壳成为自己作文的点缀,我们需要一个有意识的训练过程。

二、观察生活,注重课外素材的积累

生活中蕴含着许多的哲理,如果能够做一个有心人,随手拾起散落在我们周围的“贝壳”,既可以作为我们的作文素材,又可以指导我们的生活。但只是在嘴上说要学生做有心人而没有实际的指导和操作性,这就是空谈。我在这方面采取了一个这样的做法:每节课增加一个课前五分钟演讲。演讲的内容进行规定:必须是针对时事热点问题或者历史上的事件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评论。演讲当场老师就进行点评并给出等第,点评的过程一方面梳理学生提到的事件,一方面对他的观点进行引导,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观念和审美。

这个演讲要完成,学生必将关注一些社会问题或历史事件,再在课堂上和老师、同学发生互动,这能让他们对这些素材的印象更深刻。

正如之前一名学生的演讲中提到:有媒体报道,在如今的“终南山”还居住了5000多名隐士,他们过着与现代文明、与世隔绝的生活。有同学就在下面喊道:“他们是在炒作,想走终南山捷径,趁机出名”。我意识到这些想法很危险,甚至很有代表性:怀疑一切,否定一切,不再相信任何干净纯净的东西。我觉得有必要适时引导,我问同学们,对于这些隐士大家是羡慕还是敬佩,还是不以为然?大家都说如果是真的,还是很敬佩。为什么不相信是真的呢?因为难得,因为自己做不到。因此我在此时趁机引导,不能因为自己做不到就主观地认为别人也不会做,别人也做不到。没有人要求我们一定要高尚,但是我们不要轻易怀疑他人的高尚,要相信这个世界终有看淡名利的人,终有高风亮节的人,终有舍生取义的人。我们可以敬佩,可以仰视,但不要动不动就质疑。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趁机回顾了王维的《终南山》,理解了“终南捷径”这个成语,也懂得了去敬佩和仰视高尚。对于学生而言,这无疑是一次宝贵的生活反思和素材积累。

三、扩大视野,关注热点素材

试想一下,如果考场作文所用材料全是李白、杜甫、辛弃疾,一定会造成阅卷老师的审美疲劳。因此,我们在作文时,如果关注热点素材,写出对生活的感悟,它或许能在林林总总的考卷中脱颖而出。而热点素材的积累,学生们既需要扩大视野,更需要对材料进行有价值的深度思考。

2014年,冰桶挑战颇为盛行。学生们即使没有接受过挑战,但在这个网络铺天盖地的时代,每天也能听闻到众多的名人参与冰桶挑战的新闻。一时之间,“某某名人今天在哪儿接受了冰桶挑战”成为了同学们的饭后必然的谈资,但对于何为冰桶挑战,名人们为什么要参加挑战却不甚了然。基于此,我们特意利用两节作文课的时间为大家介绍了有关冰桶挑战的前因后果,在讲解的过程中,学生的热情和参与度相当高。果然,在接下来的作文训练中,我们发觉有一部分同学开始在有意识地运用这个材料了,并且一般都能挖掘出这个活动的正面价值。

其实,类似的热点素材很多,几乎每天都能在报纸上、网络上见到。现在摆在我们面前的难题是如何教会学生们在没有人引导的情况下,独立去读出这些材料的写作信息。

四、学会一材多用

一篇文章,它所传达的主题往往不是单一的,可以多角度地深入挖掘,如果遇到相关主题的作文就可以有效利用了。

如学完《跨过百年的美丽》后,我就请学生思考:这篇文章可以诠释出哪些道理?经过一番思考和讨论,大家得出以下想法:

1. 居里夫人不看重外表的美,更看重执着的工作态度和科学精神,这也是她成功的关键。

2. 居里夫人能够抵抗外界的诱惑,内心坚定,这也是科学研究者最宝贵的品质。

3. 容颜的美丽只是暂时的,居里夫人的美可以跨越百年千年,不是她的美貌而是她为人类做出的伟大贡献和留下精神财富。

4. 容颜、个体甚至物质终将过去,唯其精神才能永恒,永远不会过去。

这样总结一番,学生知道在诸如此类主题下:执着的工作态度和科学精神是成功的关键;内心坚定、抵制诱惑是成功的必经之路;外表总是一时的,内在美才能永放光彩;物质是短暂的、易逝的,精神才能永恒。我们都可以使用到居里夫人的材料。

再如学习《秋水》时,笔者以为这篇文章较为浅近,学生理解上的障碍不大,不如稍深入了解一下庄子的思想,作为一次作文素材的积累。于是我补充了关于庄子的几篇文章,帮助学生理解庄子的思想和为人:超然于物外,逍遥自得的思想境界。那么这也是一个很好的写作素材:在物欲横流的今天,如庄子一般寻找一片属于自己的精神世界;如庄子一般,宁曳尾于涂中也不愿做供起来的神龟,不愿去追求功名利禄;当遭遇困难和打击时,如庄子那般云淡风轻,坦然面对。

可喜的是,三年下来,学生的素材积累本丰富了不少,从中我们知道,多角度地深入挖掘文本,既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主题,又可以有效积累素材,充分高效地利用好教材。更重要的是,这个过程可以培养学生利用教材积累素材的意识和方法,这才是最大的收获。

五、分类整合所搜集素材

学生经过一定时间的素材积累,已经有了量的积累,但此时如果不教会他们分类整合,这些素材在他们的脑中就都是零散的,不利于他们在作文中合理使用。所以,老师应该适当地对所积累的材料进行分类梳理。

如我们利用四周的时间,给学生提供了四个专题,让他们对自己积累的材料进行分类整合。第一周:搜集并整理关于“立志、信念、尊严、荣辱、苦乐”的写作材料;第二周:搜集并整理关于“谦逊、诚实、守信”的写作材料;第三周:搜集并整理关于“自信、奋斗、机遇”的写作材料;第四周:搜集并整理关于“好学、惜时、勤奋、刻苦”的写作材料。通过这样的梳理整合,学生们积累的材料不再零散,而成了一个系统有序的素材库。

素材的积累是一个系统工程,它需要学生们有意识地,循序渐进地进行训练。从这里我们应该看到,“积累素材”不是一句高屋建瓴的空谈,而是有章可循的实践过程。

【参考文献】

[1] 蒋大年. 高中作文素材的积累与运用[J]. 考试周刊,2016(15).

[2] 郭素艳. 浅析高中作文素材的积累与整合[J]. 考试周刊,2016(1).

篇5:高中散文作文素材

锁定思维 着眼冲关

1.思想精华

爱情是人类永恒的情感。古往今来,文人骚客都对它通过不同的意象抒发自己的独特感受。现代人具有丰富多样的审美情趣;写爱情中苦苦相思的《蛇》,求爱而不得的《预言》《窗》,热烈歌颂爱情的《你的名字》,对传统爱情观“反思”的《神女峰》,无论是成功的爱情,还是失败的爱情,都抒发了一种发自内心的真诚和对爱情的尊重,都表现了爱情诗创作“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传统。爱情的态度首先源自个体价值的独立,彼此尊重,才能携手同步。

2.说事悟理

傍晚下班,在我家楼下,发现住我对门的老李,独自坐在花台边沿。老李的腿脚不好,走路一瘸一拐的,上下楼很不方便,可每天傍晚,他仍然坚持出来走一走,等到回家时,他就坐在这楼下的花台边,等着老婆来扶他回家。

知道老李是在等老婆扶他回家,于是我自告奋勇,走到老李面前,想做一回好事,把他扶上楼去。

老李一摆手,硬是不肯答应。我只好坐在他的身边,和他聊着。

时间很快过去了十几分钟,老李的老婆还是没来。我终于忍不住了,笑着问他,你为何要等老婆来扶你回家呀?我帮你一下不就可以了吗?真想不到,你都这么大年纪了,还寸步不离老婆。

老李听了,笑道:没别的,就等她来扶我。

就等她来扶你?她扶你与我扶你有什么不一样吗?我好奇地问。肯定不一样。老李憨笑着,接着说:其实,这都是我被她“宠”的。

你被她宠的?我差点笑岔了气,说:老李啊,你这把年纪了,还要她宠?不料老李还是肯定地点了点头,说:真的,我老婆很勤快,家里的事,基本上都是她一手“包办”。不过,我老婆也有一个“毛病”,你也许觉得不可思议,那就是她虽然喜欢吃苹果,但她从来不自己削皮。她想吃苹果了,就会吩咐我去削皮,然后让我递给她,她才肯吃。

老李说,她这个“毛病”,从我们结婚时就有了,快三十年了,一直未改。我笑着说,你老婆肯定是觉得,吃你削的苹果,她才觉得香甜。

老李哈哈一笑,又点了点头,说:是啊,在家里,我和孩子们都离不开她,可她也离不开我。离开我,她连一个苹果也吃不上。

我突然醒悟,这个坐在花台边的老李,为何不愿让我扶他回家。他只等他的老婆来扶他上楼,他是想让她知道,任何时候,他是离不开她的,就像她离不开他一样。

篇6:高中作文素材:高中考场作文素材

小店的主人,也许是从木心先生的诗里走出来的,守着黑暗无人的小巷里如豆的灯火和蒸腾的雾气,丝丝甜香慢下路人的脚步,让行色匆匆的人们感受味蕾真实的滋味。

味蕾需要时间,所以今天的豆浆更甜美;生活更需要时间,所以悠然的步伐踏出更深刻的足迹。从前慢,慢的不仅是车、马与邮件,还有在等待中默默酝酿的心。一封薄薄的信,装着一份炽热的情,翻过山淌过水送至一生唯一的爱人手中,信上的折痕都是那么饱含爱意。而那杯被时间催促着落肚的豆浆,味蕾还未与其好好地打声招呼,二者便擦肩而过,也无怪学生尝不出那个中滋味。

从前的慢,寥寥数百字可在一对有情人手里不知厌倦地被读上百遍,而如今一天一句“爱你”也填不上人与人之间深深的沟壑。阿尔卑斯山路上的一句话,人们惊为天人争相传诵。可若是在城市街头劝人慢行,只怕会被当做宣传交通安全而一笑了之。那学生何其有幸,能在一勺一勺的品味中尝到真滋味。慢,不只是慢在脚步,为极致风景驻足片刻转身又匆匆离去,而是给自己足够的时间,去等待收下一封来自远方的信。

水流加快,里头的船也不由自主随波而去,想在涛涛江水里慢下来,绝不是件易事!那么,亲爱的人,请不要让今天快速流淌过去的冲刷走从前悠悠的慢。走得无论有多远,我们总要回头看看,想想为什么而出发,在思考中,自然也就慢下来了。

慢,是为了看到更多的真实,倘若一味驻足不向前展望,过去的终将腐朽。不如,像三毛里中的那棵树,一半深深根植于泥土,慢慢吮饮大地的乳汁;一半肆意张扬在风中。与泥土共生,让时间慢慢流过根系;与风声为伴,让从前的慢为迅疾的风打下牢固的基础。

仔细的品味也许倡导不仅是甜美,还有绵绵的苦。但苦却也恰恰凸显了甜,也将现实呈递到眼前,不为过眼繁华迷醉和烦恼,也不为逝去的美好而哀悼,让人注视着眼前。

我希望,会有一天,一叶落地而知天下秋能出现在每个人的心底。

高中考场作文素材:学会变通 精彩人生

古语云:穷则变,变则通,通则达。王静在没有其他解决办法的前提下选择搭乘直升机攀登珠峰,穿越了因雪崩而无法穿过的地段,以变通达成了登顶的目标,这是非常智慧的选择。其实,现实生活中,人生漫漫长路不可能畅通无阻,遇到阻碍,当无法穿行的时候,灵活面对,学会变通,就能豁然开朗,在另一条路上继续去创造自己的精彩与辉煌。

打破传统,不亦勇乎?要想学会变通,首先需要有勇气打破既有的成规陈说,敢于挑战权威。中外历史上这样的事例并不鲜见。马丁路德敢于把斗争矛头直指教皇,使人人都有接触和阐释《圣经》的权利,打破了天主教会的精神独裁,使《圣经》深入人心;张居正在众多权贵阻挠的情况下勇于坚持变法,打破旧制,为明朝注入新的血液,出现了短暂的中兴局面;哥白尼勇敢指出教会“地心说”的错误,提出“日心说”,为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无数事实证明,有勇气打破传统,是学会变通的第一要义,是能够进行变通处理好事情的前提。

推陈出新,不亦智乎?有了打破传统的勇气后,就需要智慧地找到一种新理论,新方法来为变通后人生之路助跑。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指导人类解放的有力武器,但新民主主义革命早期,中国共产党人只是照搬,并未能与中国国情相结合,因此,付出惨痛的代价。直到毛泽东打破机械局面,提出“工农武装割据”理论,才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陈出新,使中国革命形势转危为安。看来,****僵化理论后要有一个很好的新思路指导实践,才能把变通之后的路走得更好。由此可见,推陈出新是学会变通后的关键,是走向精彩人生的阶梯。

墨守成规,不亦悲乎?生活中,总有很多人走不出陈规成说,固步自封,处处碰壁,甚为可悲。中华帝国繁盛千年,却因清王朝二百年的闭关锁国,落后于世界。嘉庆皇帝,在社会最适于变革的时候却选择了坚守祖业,墨守成规,压抑了社会新事物的成长,也为满清王朝的灭亡埋下祸根。因此说来,正是因为清朝统治者的固步自封,因循守旧,才使清王朝走向灭亡。看来“萧规曹随”这一理论如果不适于时代,就变为“郑人买履”的笑柄。

礼记曰:“苟日新,又日新,日日新”。变通创新是社会进步与发展的动力。那么就让我们从现在开始,鼓起打破陈旧传统的勇气,脚踏推陈创新这一重要阶梯,为时代发展与社会进步增加助力。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复兴进程中,我们亦需要这种变通精神,为中华民族崛起而助力。而对于每个人来说,变通是人生之路上必备的做事原则,人生因变通创新而精彩,生命因变通革故而辉煌。学会变通,我们势在必行!

高中考场作文素材:回归生活的本色

浩瀚的大海,离不开水流的奔腾不息;美好的春天,离不开小草破土生长。曼妙精彩的未来,离不开万事万物的滋润。我们相信,有付出就有收获的前提是——回归生活的本色。

回归生活的本色,自强不息,是开创大业的基石。越王勾践春秋时期,吴王夫差在与越国交战中大败越王勾践。越国君臣在吴国为奴三年,饱受屈辱,终被放回越国。从此,勾践回到原点,回归生活的本色,立志复仇雪国耻,暗中训练精兵,每日晚上睡觉不用褥,只铺些柴草(古时叫薪)又在屋里挂了一只苦胆,他不时会尝尝苦胆的味道,为的就是不忘过去的耻辱。最终励精图治,成功复国。正是因为他回归生活的本色,勾践才得以成为春秋时期的新霸王。

回归生活的本色,乐于助人,让爱心洒满人间。比尔盖茨,他在事业成功之余,也不忘回归生活的本色,投身于慈善事业。他和他的妻子Melinda已经捐赠了34。6亿美元建立了一个基金会,支持在全球医疗健康和教育领域的慈善事业,希望随着人类进入21世纪,这些关键领域的科技进步能使全人类都受益。到今天为止,盖茨和他的妻子MelindaGates建立的基金已经将17。3亿美元用于了全球的健康事业,将9亿多美元用于改善人们的学习条件。由此可见,比尔盖茨回归生活的本色,用慈善之心温暖自己,感动别人。

回归生活的本色,重头再来,重塑新自我。唐朝高僧鉴真,六次东渡,五次失败,历时十二年,在双目失明之后,仍以惊人的毅力完成使命。十年期间先后六渡日本。最后一次,才获得成功。前面五次,他不都是回到原点,回归生活的本色重新开始吗?如果就此止步,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又怎会在日本得以广为流传呢?

篇7:高中作文素材:考场作文素材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人说富贵由天定,半点不由人,有人说命里该有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也有人说没有比腿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有人说事在人为……对这些说法你有何看法?

以谋事与成事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标题自拟,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听与不听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一场激烈的足球赛鏖战方酣,蓝方后卫突然带球插上,离对方球门25米处拔脚怒射球门。赛后总结会有人肯定了他插上助攻很有创意,有人则说他没有贯彻教练的战术意图,破门也是偶然的。

其实,社会生活中类似的事情还很多,你对这样的事情如何看?请以听与不听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标题自拟,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花一定要香吗?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作文。

爷孙俩正在山上赏花。

爷爷,为什么那个花不香?不知何时,小孙儿扯住爷爷的衣袖,不停地摇动,他的另一只小手指着一束红艳的杜鹃。

爷爷愣了一下:那个花?不,它是好看的,不用香。

花都应该香的`嘛!小孙儿不服气,不满地噘起了小嘴。

小孙儿的话缭绕在我的心头,久久不散:花都应该香的吗?孩子的话究竟有没有道理?大自然如此,现实生活中我们不也常常遇到这样类似的情形吗?

请以花一定要香吗?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标题自拟,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在一位画家的屋里,我见到墙上挂着一张非常特别的画。那是一张被装裱起来的白纸,在中间偏左的位置,有一块黑渍。我不明白这块黑渍到底算什么生花的妙笔,被画家挂在墙壁正当中最为显要的位置上,我琢磨了很长时间,头脑里仍是一片空白。我向画家请教。画家说:

《高中作文素材:考场作文素材 最新话题作文一百篇31》由我们猜您可能喜欢以下文章: 小学生英语演讲稿:I LOVE ENGLISH演讲稿格式:英语演讲稿的基本格式英语成绩不理想 花钱买成绩趋普遍雅思备考:解读英语写作中的负迁移现象最新励志英语演讲稿怎样写好英语演讲稿英语专业学生如何选择出国留学小学六年级英语教学计划“双录取”是英语薄弱的中国学生 申请海外名校的县中学英语教研组教学工作计划 高中作文素材:考场作文素材 最新话题作文一百篇31

篇8:高中作文素材积累教学方法探究

关键词:高中作文,素材积累,方法

古人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一篇词义通达、文采飞扬的高质量作文需要优质的词汇、语句有机组合而成, 这些词汇和语句就是所谓的素材资料。积累充足的素材资料, 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对于高中学生来说是十分必要的, 因为目前的高中学生作文常常出现内容空洞、言之无物的问题, 影响了学生的创作质量以及作文得分, 因此, 素材积累是作文创作的关键, 必须培养学生的作文素材积累能力, 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作文创作水平。

一、扩大阅读量, 广泛涉猎

良好作文素材的积累源自广泛的阅读, 教师应该培养学生积极的阅读兴趣, 拓展学生的阅读面, 扩大学生的阅读量, 提倡多读好书, 丰富而广泛的阅读才能为作文素材积累打下物质基础。因此, 教师要善于将阅读教学同作文教学联系起来, 鼓励学生广泛涉猎高质量的阅读精品材料, 用这些精品材料充实学生的思想, 武装学生的头脑。

1.组织学生熟读并掌握课内学习资料的同时, 广泛阅读一些适合高中生的精品课外资料, 可以是世界名著、经典散文、知名小说等等。例如:《围城》、《平凡的世界》、《红楼梦》等近现代优秀文学作品, 以及一些优美精致的散文, 组织学生采撷散文中众多精美的语句, 形成散珠碎玉聚集在学生精美的笔记本或聪慧的脑海中, 形成作文素材。

2.优选一些经典名著, 科学地指导阅读方法, 截取经典名著中一些经典的段落、小节, 让学生重点赏析或玩味, 并写出读后感, 做好读书笔记, 鼓励学生写出自己的读书感想, 这一过程不仅伴随着素材资料积累, 同时也是对学生作文能力的训练与培养, 能够达到一举两得的教学效果。

3.要求学生背诵, 作文素材积累不是无来头的走马观花, 而是要形成记忆、切实吸收, 教师必须鼓励学生背诵一些经典篇章, 领悟一些名人名言中的内涵。例如:古代经典文言文《赤壁赋》、《滕王阁序》等等, 达到对语句资料熟练掌握、灵活运用的程度,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驾轻就熟地利用这些名篇名句, 在自行创作时灵感大发, 能够暗流涌动、自然成文。

二、回归生活, 灵活训练

艺术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 作文就是一种特殊的艺术作品, 也就是说作文素材的源头活水就是人们的现实生活, 现实生活看似平淡无奇, 事实上每天都有新鲜的事发生, 很多经典的文学作品往往就是对现实生活的艺术性塑造, 在一些文学作家的思维与文笔下显得熠熠生辉, 而且来源于现实生活的文学创作更易于接近读者, 能走进读者的内心。因此, 高中作文教学也应该回归现实生活, 善于从现实生活中截取素材资料, 让学生灵活地运用这些素材资料编辑故事、阐明观点、发表评论, 让学生结合生活素材资料灵活展开作文训练。

1.要引导学生善于观察、发现现实生活中的事件、新闻等, 可以为学生订购报纸, 每天一报, 学生能够凭借报纸了解天下大事, 进而能够时刻掌握一些时下热议的新闻事件, 形成作文的素材积累。

2.善于观察并积累生活中的语文现象。例如:精美绝伦的广告策划标语、商家活动宣传标语、优秀影视作品精彩片花等等, 这些都可以成为支撑学生作文创作的词汇素材资料。

3.要求学生每周记3-5篇日记, 记录下发生在身边的感人事迹, 或者对自己内心深处有所震撼和启迪的人或事, 鼓励学生在日记中针对这些人或事发表感想或评论, 自由表达自己的想法。

可以说生活中到处都有素材, 学生只有善于观察、积累、积极思考, 最终才能收获积极的感想。教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能力, 让学生能够依托现实生活找到资料, 打造出属于自己作文的创作作品。

三、实践体验、作文训练

作文素材积累并非局限于一些已经发生的生活事件或者前人经典名作的积累, 最重要的作文素材积累还是应当源于实践体验, 因为只有亲身经历过才能获得最直接的感受, 才能产生最深刻的感想, 才能获得最真实的体验, 从而内心萌生最真实的想法, 将这些想法表达出来就是一篇带有真情实感的优秀作文, 教师要善于组织学生走入生活, 积极进行实践体验, 从实践中收获最真实的感受。

例如:每逢节假日,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成旅游小组, 到市内的一些名胜古迹、旅游景点等进行参观考察, 可以是一些历史遗迹, 也可以是风景秀丽的景观等, 这些都可以成为学生实践体验的素材基地, 学生一边游历景观, 一边听取专业导游人士的讲解, 感受历史气息, 收获最真实的感受与感想, 同时受到强烈的历史文化的熏染, 从而产生最直接、最真实的内心体验与感受, 在学生感情迸发、激情澎湃之时, 教师可以让学生写下内心感受, 从而形成一篇篇带有真情实感的作文作品。

这就是经历了实践体验后得出的作文素材, 这些素材可以作为学生作文创作的依据, 能够为学生未来的作文创作提供思想源泉。

四、总结

篇9:高中作文素材的积累探究

关键词:写作;素材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24-096-1

一、在课本中寻找

在学校,学生接触最多的是课本,而语文课本也是丰富的写作资源。很多学生一边在感叹素材的缺乏,一边对身边的“宝藏”(课本)却视而不见,这是很多学生常犯的毛病。教材选编的课文,或是结构清晰,或是语言优美,或是构思独特,天文地理、古今中外、名人轶事、凡人琐事、名人名言等无所不有,对学生写作素材的积累非常有帮助。成天忙碌的学生没有那么多时间去涉猎和加工浩如烟海的作文材料,那么,教师就应该引导学生就近取材,充分利用语文课本的丰富资源。

我梳理了高中语文课本(以苏教版为例),发现了丰富写作素材。

1.理想志向。

(1)毛泽东主席在《沁园春·长沙》中表现他在青年时期就有伟大的理想,“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正是他当时的写照。(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2)司马迁为了实现他的理想——完成历史巨著《史记》,他勇敢地选择了宫刑而活了下来,最后完成了使命。(司马迁《报任安书》)

2.恒心毅力(逆境成才)。

(1)当代著名作家史铁生在双腿瘫痪的厄运降临后,他曾彷徨,但最终凭着顽强的毅力战胜了病魔,战胜了自己,成为一名著名作家。(史铁生《我与地坛》)

(2)“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司马迁遭宫刑而成《史记》。(司马迁《报任安书》)

3.热爱祖国。

(1)屈原忠心爱着自己的国家——楚国,他虽遭楚王的疏远,但他还是不忘为国尽忠而远走他国。(屈原《离骚》)

(2)刘和珍、张静淑、杨德群等能为中国的前途欣然前往政府请愿,最后她们英勇牺牲了。(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4.崇高母爱。

(1)史铁生的母亲在儿子陷入双腿瘫痪的困境时,她承受了最大的心理压力,她凭借伟大的母爱让史铁生重获新生。(《我与地坛》)

(2)“儿寒乎?欲食乎?”母爱就表现在生活的细节中。(归有光《项脊轩志》)

5.胸怀豁达。

苏轼虽因“乌台诗案”被贬到荒凉的黄州,但他仍唱出了“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词句。(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6.仁义英勇。

(1)烛之武凭借他的智与勇,说退秦军。(《烛之武退秦师》,选自《左传》)

(2)刘邦明知去鸿门赴宴有生命之忧,但他义无反顾赴宴了,最终凭着胆识和机智得以在鸿门宴上脱身。(司马迁《鸿门宴》)

以上是我简单的对语文课本中蕴含的写作素材的梳理,还不够全面。但不可否认的是语文课本大量古今中外的名家名著,那一段段优美的文字、那一幕幕感人的情节、那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那一位位各具特色的作家……多年来他们正以默默的持久的力量,改造并提高我们的精神境界,净化着我们的灵魂。我们何不从中选取写作素材呢?

二、在课外阅读中寻找

读书与作文的关系,古今中外都有许多名人名言。比如唐代大诗人杜甫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老一辈语文教育大家张志公先生也曾说:“读和写之间,读是写的基础,必须在多读的基础上进行写的训练”。以上这些话,包含了他们深刻的人生体验和写作经验,应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课本上的知识是毕竟是有限的,要拓展知识,课外进行阅读是一条很重要的途径。老师在教授某种文体的课文时,可在教会学生独立阅读后,向学生推荐同类文体的文章,以达到课内得法,课外受益的效果。对于高中生,应该引导学生大量阅读,品味语言凝练、内涵丰富的古诗词、歇后语、格言等等,领略不同的朝代、不同地域、不同社会背景下的风土人情和自然风光。

三、在生活中寻找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我们身边每天都发生着不计其数的新鲜事,可惜,有些学生对此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可见,无材可写的根源是不善于观察,仅做生活的旁观者。因此,我们必须引导学生做生活的主人,鼓励学生参加各种有益活动,扩大学生的生活面。同时,必须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体验生活,主动获取写作素材。中学生要随时随地地汲取生活中的给养,用眼、用心、用耳去感知生活的美、自然的美,看花开花落,日圆月亏,听自然万籁,秋风落雪……把世界的美写得淋漓尽致,把罪恶与丑陋批驳得无地自容,把一个鲜活的年轻的心灵描绘得绚丽多彩。

篇10:思念的夜散文高分素材作文

今夜,微风、细雨,凉透纱窗,略有些冬意,却是秋意。思念柔然而生。

思念,是因为失去吗?而梦,是因为思念吗?既然梦见你,那是不是因为已经失去你,我却不了然,更不敢深究。

“秋晚雁来空自寒,夜阑酒尽不胜悲”这句出自陆游的诗句,写尽了秋的意,做足了秋的文章!秋有那么多的体现,秋天的凉风,秋天的落叶,秋天的夜雨,都敌过秋天的思念。不知道是因为喜欢才和你斗气,还是因为你讨厌而来气我。有时一阵茫然,更不敢深究。

一阵秋雨一阵寒,伤感的,孤独的韵味。一个漆黑的秋夜,一个寂寞的男人,正在独自固执的借着这场秋夜雨敛去惆怅,听着窗外的悲凉的雨声我越感孤独,只因在思念着……

少年不识愁滋味。很多人都说我我是怎么怎么的逍遥,怎么怎么样快活。其实不然,我也有愁,愁不是写在脸上,而是深深的印在心里,为自己的未来而发愁,整日碌碌无为而发愁,为了守护自己心灵的港湾而发愁,为了自己心爱人的健康而发愁,更为了能在惊涛骇浪中能够有一丝的宁静而发愁。

面对着纷繁复杂的世事,变幻莫测的环境,用自己的双肩努力的扛着,可以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谢,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看时光从指缝中悄悄的溜走,匆匆忙忙的穿梭于来来来往往的人群中。一个人,不伤悲。因为我心中扣着一个苹果是跳动着的红色。

人生几叹惜,光阴似箭飞。流水似无情,情从此中生。叹人生几多愁,惜生命之短暂。青春不虚度,白发不悔恨。

篇11:高中散文作文素材

订婚仪式 It all begins with the engagement.Traditionally, a young man asks the father of his sweetheart for permission to marry her.If the father agrees, the man later proposes to her.Often he tries to surprise her by “popping the question” in a romantic way.Sometimes the couple just decides together that the time is right to get married.The man usually gives his fiancée a diamond ring as a symbol of their engagement.They may be engaged for weeks, months or even years.As the big day approaches, bridal showers and bachelor’s parties provide many useful gifts.Today many couples also receive counseling during engagement.This prepares them for the challenges of married life.

篇12:高中散文作文素材

Chinese calendar.People always eat rice dumplings and watch dragon boat races to celebrate it.[来源:学科网]

The festival is best known for its dragon-boat races,especially in the southern places where there are many rivers and lakes.Ití?s

very popular.[来源:学+科+网]The rice dumpling is made of glutinous rice,meat and so on.You can eat different kinds of rice dumplings.They are very delicious.And Dragon Boat Festival is for Qu Yuan.He is an honest minister who is said to have committed suicide by drowning himself in a

river.Overall, the Dragon Boat Festival is very interesting!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高中散文作文素材】相关文章:

散文800字作文高中04-20

高中作文议论性散文04-22

高中游记散文05-12

过客高中散文05-16

高中散文课文范文05-27

高中经典散文阅读07-02

愚者愚心高中散文04-09

有趣的高中散文04-14

冬高中的散文04-18

高中散文阅读题型04-24

上一篇:谈判者的语言艺术下一篇:《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代入法)》教学评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