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湿性心脏病患者

2024-05-02

风湿性心脏病患者(精选十篇)

风湿性心脏病患者 篇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南阳市卧龙区第一人民医院自2008年9月至2008年8月共收治风湿性心脏病75例,男23例,女52例。治疗好转68例,无变化6例,死亡1例。

1.2 护理方法

1.2.1 心理护理

由于风湿性心脏病为慢性疾病,且易反复发作,往往患者对治疗信心不足,尤其出现严重心率失常及心力衰竭时,患者会产生一种恐惧感、濒死感,灰心丧气,情绪极不稳定,不能很好地配合治疗[1]。此时,我们更要耐心细致地做好思想工作,我们的一言一行都会对患者产生各种各样的效果。首先要聚精会神的倾听患者的陈述,针对其各种思想动态,以亲切和蔼的态度、诚恳的语言真诚地对待患者,分析解释病情,安慰、体贴、关心患者,及时转告有关病情好转的消息,鼓励他(她)们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如有一位37岁男患者,以活动后气喘、心悸十余年,加重伴咳粉红色泡沫痰1d急诊入院。当时患者极度紧张、恐惧,我们热情地接待患者,及时将他送入安静的病房,协助将其移至床上,给予半卧位,同时解释这种卧位是为了减轻心脏负担,主动作自我介绍并向患者介绍主管医师。使患者从心理上产生对医护人员的信赖,从而消除了患者的焦虑和无助感。

1.2.2 一般护理

1.2.2. 1 自身保健宣教

(1)要按医师的医嘱服药,并密切观察用药后的反应。(2)平时经常注意体温变化,尤其是温度的高低及持续时间,注意脉搏的变化,每次核对手表测量1min,观察脉搏细弱或不规则等变化。(3)保持口腔卫生,如有咽喉干燥或疼痛时,可用淡盐水漱口,2~3次/d。(4)天气变化时,注意保暖,防上受寒。(5)出汗较多时,鼓励多喝开水,并勤换内衣,保持皮肤干燥清洁。当患者出现严重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时,应绝对卧床休息,但应嘱患者适当翻身,肢体适当活动,以防栓塞及坠积性肺炎等并发症发生。重度心力衰竭患者可嘱其采取半卧位或坐位,以减少回心血量,改善呼吸困难症状。心力衰竭好转后可逐渐增加活动量,并注意保暖,防止受凉感冒或上呼吸道感染[2]。

1.2.2. 2 饮食

风湿性心脏病为慢性疾病,为了促进患者机体早日康复,鼓励患者多进高热量、维生素丰富、易消化的食物。但心力衰竭患者的饮食要清淡,宜软食或半流质,少食多餐,不能暴饮暴食,并限制钠盐摄入。严重心力衰竭患者,要准确记录液体的出入量,当出现水肿时,水的摄入量应控制在每日1500m L之内。

1.2.2. 3 输液时应注意滴速及药物反应

无心力衰竭患者滴速60~80滴/min,出现心力衰竭时根据心力衰竭轻重,一般在10~30滴/min,但要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随时调整滴速。对于强心利尿药的使用,要注意心率、心律、血压的变化及毒性反应,如复视、恶心、呕吐、二联律等。并注意有无困倦、虚弱、嗜睡等低血容量状态,一旦发现异常,要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

1.2.2. 4 氧气的使用

风湿性心脏病发作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缺氧。当发现心力衰竭时,缺氧症状明显,可采用鼻导管给氧,有肺水肿患者可给予50%~70%的酒精入湿化瓶吸氧;对长期慢性缺氧患者宜给予持续低流量吸氧,1~2L/min;严重缺氧而无明显二氧化碳潴留者,可给予间断高流量吸氧,4~6L/min。

2 结果

通过对75例风湿性心脏病患者精心护理,75例风湿性心脏病患者日常生活能自理,活动后不感心悸、气促,心率、血压、脉搏、呼吸正常。

3 结论

风湿性心脏病是一种较复杂的常见疾病,患者发病过程、临床症状轻重不一,病程长短不等,要求我们有较丰富的专业知识和边缘学科知识。对于患者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同情心,不断学习,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并且要有一定的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知识,掌握除颤方法,更好配合医师进行治疗,挽救各种风湿性心脏病患者。风湿性心脏病护理非常重要,应重视护理工作。精心的护理,对风湿性心脏病的治疗起着重要的作用。

摘要:目的通过对风湿性心脏病护理的探讨,达到对风湿性心脏病的治疗效果。方法对风湿性心脏病心理护理及一般护理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日常生活能自理,活动后不感心悸、气促,心率、血压、脉搏、呼吸正常。结论风湿性心脏病护理非常重要,应重视护理工作。

关键词:风湿性心脏病,护理

参考文献

[1]嵇月月.甲亢性心脏病43例临床分析[J].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01(8):42.

到底风湿性心脏病好治疗吗 篇2

风湿性心脏病好治疗吗?以下就是专家的介绍

1、风湿性心脏病的治疗方法有很多种有中医的方法西医的方法还有饮食疗法通常来说我觉得不管什么样的方法最主要还是靠自己的养。只要自己的饮食习惯各方面都注意起来了,那么他离疾病的痛苦就会很远很远。

2、当风湿性性心脏病发病比较急的时候,我们要先去医院通过医生,然后把病情稳定住。然后我们还可以通过中医的一些方法,例如吃一些中药或者结合一些中医的按摩等等使得风湿性心脏病越来越稳定。

3、对于治疗风湿性心脏病第三方面就是自己要在饮食方面注意起来,多吃一些水果蔬菜,然后不能抽烟不能喝酒不能喝一些刺激性的饮料等等。每天如果有条件的话适当地摄入一些钙片或者每天早上要进行一些缓和的运动等等。

风湿性心脏病患者 篇3

【关键词】风湿性心脏病;心力衰竭;多巴胺;硝酸甘油;呋塞米

【中图分类号】R541.6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2-0313-02

风湿性心脏疾病在临床上属于比较常见的一种心脏类疾病,如果不及时就治会造成多种炎症粘连和钙质沉着以及纤维化现象,引发其它多种的并发症现象,最终就会出现心力衰竭等明显临床反应,这样就势必严重地影响到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1] 。为探讨研究采用多巴胺联合呋塞米及硝酸甘油在临床治疗风湿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的效果,该研究使用药物巴胺联合硝酸甘油与呋塞米,对于该院2011年8月—2013年7月期间收治的风湿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的患者进行系统急救治疗,效果非常理想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研究资料选取该院收治风湿性心脏疾病的患者共62例进行回顾性的分析。所有患者在住院治疗以前都经过心脏彩超检查并确诊。按照随机原则并征得患者或者家属同意,将其分为观察组和治疗组各31例。观察组女13例,男18例,患者的年龄在26~67岁之间,平均的年龄是(49.2±4.7)岁,患者的病程是3~12年,平均病程为(5.2±2.5)年。该组患者合并的疾病有:糖尿病共16例,高血压共29例,腹水共8例,心房颤动共23例。对照组中女12例,男19例,患者的年龄在25~67岁之间,平均年龄是(48.5±4.7)岁,患者的病程是2~15年,平均病程是(5.4±2.6)年。

1.2 主要临床表现

该两组患者都伴随有不同程度的胸闷和呼吸困难、水肿以及发绀症状,并且出现有尿量减少和无瓣膜血栓等现象。经过对全部患者心脏彩超的系统检查,可以发现存在单一的主动脉瓣或二尖瓣病变,或者合并有多瓣膜病变症状,并且还存在着有不同程度的左心与右心体积增大的现象。通过给予心电图检查,可以发现患者心房颤动和窦性心律在ST-T段出现明显改变,且心功能等级均降低为3~4级。

1.3 治疗方法

对于对照组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在入院以后,都安排患者卧床休息,对于患者给予口服药物利尿剂和洋地黄静脉注射,持续性给予吸氧治疗,并进行抗感染治疗,及时纠正患者的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状况,积极控制患者的心律失常状态。而对于观察组患者,则在对照组使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另外使用多巴胺(剂量为40~80 mg),呋塞米即速尿(剂量为10~20 mg),硝酸甘油(剂量为5~10 mg),3种药品加入到500 mL的葡萄糖液体中进行静脉滴注,滴注速度维持在10~15/min滴之间,1次/d,每个疗程定为7 d。在患者治疗的过程当中,要密切注意观察患者的血压以及心率的变化状况,如果出现了头晕或者头痛等明显不良反应,则应当立即减小硝酸甘油的使用剂量,并减慢滴注补液的速度。如果患者产生低血压状况,则可以适当地增加多巴胺的使用剂量,而如果患者出现有明显低钾血症的状况,可以在补液中再加入氯化钾(浓度为10%),剂量为10~15 mL。

1.4统计方法

全部研究资料都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通过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采用多巴胺联合呋塞米、硝酸甘油进行为期1周的治疗以后,显效患者共28例,有效患者共2例,总有效率为96.8%,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80.6%),该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意义(P<0.05)。

在观察组患者中,有两例在给予药物治疗以后出现了低热和面部潮红等不良反应症状,不良反应发生率是6.5% ,之后经过调整补液的滴入速度以后,症状快速消失。对照组患者中,共有3例在治疗以后出现了心悸和头痛等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是9.7%,该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心力衰竭现象属于风湿性心脏病患者最终的发展结果,同时又是引起该类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所以针对于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在早期及时诊断并采用正确科学的急救治疗方法,能够有效地提高临床的治愈率。目前对于该类疾病的治疗,医学界大都主张通过积极地预防患者链球菌的感染,并且认为只有在控制风湿活动与感染性心内膜炎症状的基础上,才能够更加有效地预防或者推迟心力衰竭的出现。在通常情况下,如果患者已经出现有水肿或者呼吸困难等一些临床现象时,就应当首先考虑到是否出现心力衰竭的前兆,而进行必要的治疗准备。

综上,对于风湿性心脏病心力衰竭患者采用多巴胺联合呋塞米及硝酸甘油来进行治疗,有着疗效好、安全性高的优点。能够为今后的手术治疗创造了更为有利的条件。并且费用也非常低,对于没有经济条件的患者,又提供了多种药物的治疗方法选择。所以,该种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使用。

参考文献

[1] 樊剑,岩温龙,高咏梅,等.多巴胺速尿硝酸甘油合剂在风湿性心脏病心力衰竭中疗效分析[J].云南医药,2011,32(1):73-74.

风湿性心脏病患者78例护理体会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风湿性心脏病患者78例, 男32例, 女46例, 男女比例为0.69∶1;年龄11~73 (35.1±14.4) 岁;病程7~23年, 平均58年;住院时间2~2472 (282.3±39.5) h;农村患者48例, 城市患者30例;高中以下文化47例, 高中以上文化31例。

1.2 护理方法

1.2.1 心理护理:

风湿性心脏病为慢性疾病, 易反复发作, 不少患者由于缺乏医学知识, 对治疗缺乏信心, 尤其是出现了心律失常及心力衰竭的患者, 会产生极大的恐惧感, 心理压力很大。同时, 不少患者对医院环境不适应, 有些患者家庭经济困难, 这些因素都严重影响着患者的情绪和身心健康。因此护理工作者要想办法疏导患者, 使其正确对待自己的疾病, 从而缓解其焦虑、紧张情绪[3]。

1.2.2 一般护理:

风湿性心脏病患者伴有心功能不全或风湿活动时应卧床休息, 限制活动量;科学合理的饮食对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具有重要作用, 给予患者低热量、高维生素饮食, 少量多餐, 禁烟酒;护理人员应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测量生命体征并记录;遵医嘱及时准确测量并记录尿量, 并注意叮嘱患者勿用力排便, 保持大便通畅;患者应持续吸氧3~4L/min, 急性左心功能衰竭时立即予鼻异管给氧 (氧流量为6~8L/min) , 病情严重者可应用面罩呼吸机加压给氧;控制输液速度, 20~30滴/min;病情稳定后可鼓励患者做下肢自主活动或下床行走, 避免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呼吸道感染, 病室要阳光充足、空气新鲜、温度适宜, 防止因呼吸道感染引起风湿活动而加重病情;心功能不全者应控制水分的摄入, 饮食中适量限制钠盐, 切忌食用盐腌制品;对出院患者, 及时给予指导, 嘱其注意保暖, 平时适当锻炼, 增强体质, 防止上呼吸道感染等, 避免诱发因素, 按时服药, 定期复诊[4]。

2 结 果

经过医护工作者的共同努力, 风湿性心脏病患者病情多数得到了有效控制, 治疗好转72例, 无变化5例, 死亡1例。

3 讨 论

风湿性心脏病在我国部分地区仍是一种多发病、常见病, 约占我国心脏外科疾病的30%, 多发于冬春季节, 寒冷、潮湿环境下, 初发年龄多在青壮年时期。风湿性心脏病为慢性疾病, 易反复发作, 患者可出现劳力型心慌、气促, 身体耐受力下降, 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 生活质量明显下降。预防风湿性心脏病的有效方法为防治链球菌感染和劳逸结合, 适当的运动和体力劳动可增加心脏的代偿能力, 未出现呼吸困难等症状的患者可照常工作和生活, 但要避免剧烈的运动和重体力劳动;要稳定心神, 宽心平气, 淡泊宁静。风湿性心脏病的护理是康复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 科学的护理能更好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袁勇, 张建青, 贾满雷, 等.中心静脉置管留置时间与其引起感染之间的关系[J].岭南心血管病杂, 1997, 3 (21) :27-28.

[2]王本毅, 沈春生, 黄丽纯.心脏瓣膜置换者健康教育需求与指导[J].中华护理杂志, 2003, 38 (3) :229-230.

[3]苏应衡, 郭兰敏.实用胸部外科学[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6:165.

风湿性心脏病患者 篇5

【关键词】风湿性心脏病;心力衰竭;倍他乐克;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541.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5)01-0200-01

风湿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的临床症状和疾病机理均较为复杂,日益对人们健康造成严重威胁。风湿性心脏病是发展到一定的程度,就会出现炎症粘连、纤维化、钙质沉着等现症状,从而引发全心脏炎。其中以心肌炎和心内膜炎尤为严重,会导致心脏单个甚至多个瓣膜功能受损,显著改变血流动力学,从而引发更多并发症,进而使患者临床出现心力衰竭的症状。本研究对我院于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66例风湿性心脏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和分析,详细诊治体会记录如下:

一、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中的病例主要源自于我院于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66例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其中有男性患者32名,有女性患者34例,最小年龄为23岁,最大年龄为69岁,平均年龄为34岁,体重在50至70公斤之间,此66名患者均通过心脏彩色B超,诊断为风湿性心脏病,主要有如下几种:单一的二尖瓣病变、主动脉瓣病变、合并多瓣膜病、左心、右心大等,X线检查测心胸比在0.6至0.9之间,所有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双下肢水肿,有18例患者合并房颤,有8例患者合并腹水,所有患者在治疗前的心功能在3至4级之间,都具有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没有形成瓣膜的血栓形一级风湿活动症状,有7名患者合并高血压。

1.2方法

對所有患者进行强心、利尿、扩血管、抗血检等常规性治疗,待患者治疗前存在的胸闷、气急、体液储留等症状得到一定缓解后,加用具有选择性的β1受体阻滞剂倍他乐克,刚开始的服用剂量为12.5毫克,一天两次,若在两周之内患者没有出现不良反应,则加倍剂量进行治疗.,以50至72.5毫克为目标剂量,若患者无法达到目标剂量,那么选择患者能耐受的最大剂量坚持服用。

1.3随访观察

住院期间按患者的护理级别不同进行区别观察,且在患者出院后安排专人进行随访,15天随访一次,每一次随访要求对患者的心率、血压等指标继续拧详细检查,按照6分钟步行实验法或者NAHY法进行心功能分级,本实验按照NAHY法进行心功能分级,如果患者心功能恢复恢复至两级及以上几为显效,三级为有效,四级则为无效。

二、结果

本次研究中的所有病例经过半年的追踪随访,在此66例心力衰竭患者中,有6例的心功能恢复至一级,30例恢复至二级,15例恢复至三级,10例为四级,死亡5例,治疗有效率达79.2%,其中有一名患者死于急性脑血管栓塞,有三名患者为心力衰竭恶化所致。详细结果分析如下表一:

三、讨论

目前,我国基层医院心力衰竭患者的主要原因即为风湿性心脏病,虽然早在成人慢性心力衰竭诊断与治疗指南中,β1受体阻滞剂已经被用于治疗心力衰竭,是此病的标准药物之一,但由于风湿性心脏病引起的心力衰竭,其解剖结构和病理生理变化等与其他原因所致的心力衰竭相比具有一定区别。风湿性心脏病导致心力衰竭具有三个始动因素,一是二尖瓣狭窄导致左心室充盈受损,开始时出现心室舒张功能不全的现象,晚期则会出现严重的心肌收缩功能障碍;二是二尖瓣狭窄部分出现关闭不全导致心脏减少了每博输出量;三是风湿性心脏病晚期往往会伴发快速型心房纤颤,因此心房收缩总是处于无序状态[1]。所以“强心、利尿、扩血管”等常规性治疗无法获得治疗于风湿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的好疗效,即使心力衰竭症状得到控制,这种控制也只是暂时的,极易反复发作。本次研究中,对所有患者进行强心、利尿、扩血管、抗血检等常规性治疗,待患者治疗前存在的胸闷、气急、体液储留等症状得到一定缓解后,加用具有选择性的β1受体阻滞剂倍他乐克。研究中选择使用β1受体阻滞剂倍他乐克就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一是此药有针对性的作用于心力衰竭的三个始动因素,并通过以下机制发挥治疗作用:此药具有降心率的效果,有效延长心室舒张期,以此改善心室充盈,对伴有快速型心房纤颤的患者尤为有效[2]。二是倍他乐克起到扩血管、降压的效果,讷讷够有效减轻心脏的后负荷,从而降低二尖瓣反流,增加了心脏每博输出量;三是倍他乐克它具有上调β1受体密度的效果,使心肌对儿茶酚胺的敏感性得到提升和恢复,一定程度上对心肌收缩功能进行改善,三倍他乐克是田受体阻滞剂,能够对交感神经活性进行有效控制,并对循环中儿茶酚胺的过量释放现象进行有效的控制,从而上调心肌细胞的β1受体密度,心肌细胞对儿茶酚胺的敏感性得以恢复,患者对儿茶酚胺的反应性处于平衡状态,从而使心率以及心肌耗氧量均得以控制,心肌能量代谢亦随之得以改善,降低心律失常的发生率[3]。

综上所述,以抗心力衰竭常规治疗为基础,加用倍他乐克片,不仅可以对心力衰竭时过量释放的儿茶酚胺引发的心肌损伤和坏死现象进行有效控制,而且使得心脏β1受体密度得以提升,交感神经系统随之恢复其对心力衰竭心脏的支持作用,不仅能对患者的心室重塑和发展具有显著效果,而且能够有效控制患者的病死率,有利于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后倍他乐克是治疗风湿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的有效方法。

参考文献

[1]倪锦辉,郭翠艳.风湿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的临床治疗分析[J].中外医疗,2013,18:71-72.

[2]雷刚.风湿性心脏病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法及治疗效果分析[J].当代医学,2013,26:129.

风湿性心脏病患者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该院自2008年1月至2012年10月收治的风湿性心脏病合并左心房血栓患者76例, 76例患者均确诊为风湿性心脏病并经食管超声心动图 (TEE) 和 (或) 心脏超声心动图检查合并左心房血栓。随机分为A、B两组, 每组各38例, 其中A组38例, 男21例, 女17例, 平均年龄 (43.8±14.2) 岁, 平均病程 (3.7±3.3) 年, 血栓发生情况组成:13例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患者未做手术, 10例人工机械瓣置换手术后, 10例二尖瓣置换术 (MVR) 手术后4年, 5例MVR手术后1周。其中B组38例, 男20例, 女18例, 平均年龄 (42.9±14.7) 岁, 平均病程 (3.7±3.6) 年, 血栓发生情况组成:14例风湿性心脏斌合并二尖瓣狭窄患者未做手术, 11例人工机械般置换手术后, 9例二尖瓣置换术 (MVR) 手术后4年, 4例MVR手术后1周。两组患者的男女比例、平均年龄、平均病程、病情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实施心力衰竭治疗, 给予血管紧张转化酶抑制剂、利尿剂等基础治疗, 快速心房纤颤患者应用地高辛控制心室率, 同时口服阿司匹林, 治疗首日300 mg口服, 治疗3 d后改为100 mg口服, 每日一次, 华法林3 mg, 每晚口服, 低分子肝素0.4 m L, 进行皮下注射。在此基础上, A组患者每日服用氯吡格雷进行治疗, 首次服药剂量150 mg, 每日一次, 次日剂量调整为75 mg, 每日一次。其中华法林的应用剂量应有个体化差异, 定时为患者检测凝血指标, 使用国际标准化比值 (INR) , 首次用药3 mg, 每日一次, 连续服药3 d后对INR进行复查, 及时调整华法林剂量, 服药3 d后再次进行复查, 通过调整华法林的使用剂量直至INR维持在2~3, 服药期间每周保持2~3次复查。两组患者的治疗1个月为1个疗程, 连续接受治疗6个疗程。服药过程中, 在第1、3、6个月时积极对患者进行随访复查, 复查内容主要包括:经食管超声心动图 (TEE) 和 (或) 心脏超声心动图及INR值观察左心房血栓消失情况、患者的相关凝血指标变化, 观察并记录患者出现牙龈、黏膜、皮肤、消化道、颅内出血或瘀斑, 消化不良、皮疹等不良反应的出现。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栓消退情况, 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主要观察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中的消化道出血、消化不良 (恶心、呕吐、腹泻等) 、牙龈出血、皮疹、颅内出血、皮肤黏膜出血的发生情况。1年后患者的病情复发情况。凝血指标主要观察部分凝血酶原时间 (PT) 、凝血酶原活动度 (PA) 、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 (APTT) , 血小板聚集率 (PAR) 。其中PT、PA、APTT用凝固法测定, PAR用而磷酸腺苷作为诱导剂, 比浊法测定。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0.0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分析, 组间进行χ2检验、t检验, 以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栓消退情况对比:

A组38例患者接受治疗后血栓消失23例 (60.5%) , 血栓缩小10例 (26.3%) , 血栓缩小不明显5例 (13.2%) ;B组患者接受治疗后血栓消失18例 (47.4%) , 血栓缩小12例 (31.6%) , 血栓缩小不明显8例 (21.0%) 。A组患者接受治疗后血栓消失率显著高于B组患者, P<0.05, 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注:*P<0.05

2.2 两组患者服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1年后复发情况对比:

两组患者1年后病情复发各发生1例, 复发率同为2.6%。A组患者服药期间出现消化道出血1例、消化不良2例、牙龈出血1例、皮疹1例、颅内出血0例、皮肤黏膜出血1例, 总计发生6例, 发生率为15.8%;B组患者服药期间出现消化道出血1例、消化不良1例、牙龈出血1例、皮疹1例、颅内出血0例、皮肤黏膜出血1例, 总计发生5例, 发生率为13.2%。A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B组患者, 但差异不显著, P>0.05, 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N=38, 例)

注:*P>0.05

注:组内治疗前后比较*P<0.05, 治疗后组间比较#P<0.0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凝血指标及血小板聚集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PT、PA指标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不显著, P>0.05, 治疗后组件对比差异不显著, P>0.05, 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APTT、PAR指标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显著, P<0.05, 具有统计学意义, A组患者PAR治疗后指标显著低于B组患者, P<0.05, 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3。

3 讨论

左心房血栓多见于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导致左房扩大引起, 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膜患者在疾病发展过程中发生症状栓塞的概率很高, 经研究发现, 左心房自发性回声现象的出现, 抗凝血酶Ⅲ活性降低, NO分泌减少, 血清溶血磷脂酸水平升高等都是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左心房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作为一种临床常见获得性心脏疾病, 同时左心房血栓又是该病的一种常见并发症, 血栓脱落后极易会引发患者全身动脉栓塞的危险, 也是使患者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 抗凝治疗对该病显得尤为重要, 应引起广大医护工作人员的重视[3,4,5,6,7,8]。该研究通过联合用药对风湿性心脏病合并左心房血栓积极进行抗凝、抗血小板治疗,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该研究对风湿性心脏病合并左心房血栓患者的治疗除实施心力衰竭治疗外, 同时应用阿司匹林、华法林、低分子肝素联合应用氯吡格雷进行治疗,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华法林作为一种新型的抗凝药物, 目前已经被广大的医护工作者作为口服抗凝血药在临床使用, 同时该药经循证医学研究已经成为当今抗凝的首选药物, 多种疾病的抗凝治疗。最近很多学者及医护工作者报道了华法林的溶栓作用, 但是该药在临床应用于溶栓治疗起效较慢, 常常需要在3~6个月溶解率最高。华法林是香豆素类药物, 可以通过多种途径, 包括抑制凝血因子Ⅱ、Ⅶ、Ⅸ、Ⅹ及作用于抗凝蛋白位点等抑制多种凝血过程达到延长凝血时间的目的[9,10,11]。临床应用华法林时应定期检测INR, 华法林的使用剂量应坚持INR指标维持在2~3, 并每周检测2~3次INR指标。低分子肝素较普通肝素与血浆蛋白和内皮细胞结合率低, 同时低分子肝素血浆半衰期长达3.3~5.0 h, 较普通肝素半衰期时间大为提高, 从而可以更好的预测抗凝效应。并且低分子肝素能有效降低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 从而控制临床出血并发症。阿司匹林是一种历史悠久的解热肿痛药、抗风湿药物, 同时还是一种广泛应用于临床的抗血小板聚集药物。该药通过使血小板激活剂血栓素A2合成所必须的环氧化酶失活, 从而抑制血小板激活素A2诱导的血小板糖蛋白受体生成减少, 达到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 但是血小板聚集过程还可以通过其他途径发生导致血栓。氯吡格雷是一种高效的抗血小板药物, 该药作用机制不用于阿司匹林, 主要通过不可逆的选择性地与血小板表面腺苷酸环化酶耦联的二磷酸腺苷受体结合, 有效阻断纤维蛋白原和血小板结合, 阻止血小板聚集。氯吡格雷通过选择性地阻断血小板表面的ADP受体, 达到抗血小板聚集的目的, 阿司匹林通过不可逆地抑制血小板环氧化酶活性抑制血小板聚集, 两种药物作用机制不同, A组患者采用联合用药治疗方法, 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同时应用具有协同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12,13,14]。

风湿性心脏病患者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科室2010年8月-2012年6月收治的风湿性心脏病心力衰竭患者18例,其中男11例,女7例,年龄26~65岁,平均45.8岁。患者中有6例单一的二尖瓣狭窄者,主动脉瓣或合并多瓣膜病变患者8例,阵发性房颤4例。伴有不同程度的左房扩大,18例患者心功能分级:Ⅱ级7例,Ⅲ级11例,对患者实施心脏彩超可发现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50%。并选择18例采用常规治疗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无统计学差异。

1.2 方法

对患者均采用β受体阻滞剂、洋地黄等一般治疗,对18例患者采用硝酸甘油、多巴胺、速尿合剂治疗,主要成分为5~10 mg硝酸甘油,40~80 mg多巴胺,10~20 mg速尿;合剂注入到500 m L的5%葡萄糖中,一天一次采用10~15滴/min的速度进行静脉滴注,连续7天。而常规治疗组患者采用了雷米普利5 mg/d治疗,并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情况。

1.3 疗效判定标准

患者疗效判定标准:显效:患者的新功能得到改善,达到Ⅰ级或新功能进行≥2级;有效:患者新功能进步1~2级;无效:患者心功能进步无好转变化甚至恶化或是心功能进步<1级。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5.0软件构件数据库,并进行患者数据资料的统计分析,采用t检验计量资料,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

2 结果

经治疗后,患者的心功能均呈现显著改善,提升1~2级,患者尿量增加,全身不适感消除,有效改善了呼吸困难状况,水肿、腹水症状明显改善,睡眠质量得到显著改善,胃纳增加。治疗效果如表1所示。

3 讨论

心力衰竭引发的主要病因为风湿性心脏病,以往主要以β受体阻滞剂、尿剂等为主要治疗方式[2]。临床症状主要为二尖瓣病变,常出现二尖瓣狭窄表现,同时会造成结间束和窦房结等纤维化。风湿性心脏病并心力衰竭的治疗原则为“强心、利尿、扩血管”,即改善缺氧状态,改善心脏血液循环,促进心肌收缩的提升,使患者生命恢复平稳[3]。

注: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硝酸甘油具有舒张小动脉平滑肌、全身动静脉的作用,对肺毛细血管压较低作用显著,可有效减轻心脏前后负荷,不用避光、护理方便。不过有部分患者在应用硝酸甘油过程中会出现体位性低血压、头痛现象,应降低硝酸甘油应用剂量,放慢速度。

多巴胺剂量不同,作用也不同。大剂量能有效激动静脉α受体,促进血管收缩;中等剂量能有效增强心肌收缩力,增加心率和心排血量;低浓度剂量能够有效缓解肾动脉、肠系膜动脉冠状动脉扩张状况,降低体循环动脉血管阻力,提升肾血流量中度。本组采用中等剂量浓度。

淤血水肿心衰患者均可应用利尿剂[4]。速尿是一种强有力且作用迅速的利尿剂,即便是肾功能不全、肾小球滤过率低,应用其他利尿剂无效状况下依然具有利尿作用。临床应用可依据患者的反应情况适量增减剂量,对于难治病例采用静脉注射更有效。

风湿性心脏病是心功能衰竭的第一病因,女性患者并发率较高,风湿性心脏病是一种渐进的病程发展病症,会造成不可逆转的瓣膜结构破坏,采用药物治疗能够有效缓解病症,便于实施手术治疗。采用硝酸甘油、多巴胺、速尿合剂治疗能够有效改善心功能状况,提供了手术治疗有利条件,适合在基层医院推广使用。本组18例患者实施硝酸甘油、多巴胺、速尿合剂治疗,患者总有效率高达94.4%,常规治疗组患者的有效率仅为66.7%,两组患者治疗情况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综上所述,采用硝酸甘油、多巴胺、速尿合剂治疗风湿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症状。

摘要:目的 探讨风湿性心脏病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治疗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科室2010年8月-2012年6月收治的风湿性心脏病心力衰竭患者18例,对患者先采取一般治疗,在此基础上对患者实施硝酸甘油、多巴胺、速尿合剂治疗,并比较采用雷米普利治疗的患者情况。结果 患者的心功能均提升ⅠⅡ级,尿量增加,全身不适感消除,有效改善了呼吸困难状况,水肿、腹水症状明显改善,睡眠质量得到显著改善,胃纳增加。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采用硝酸甘油、多巴胺、速尿合剂实施风湿性心脏病心力衰竭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症状,提供手术治疗良好条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风湿性心脏病,心力衰竭,临床治疗

参考文献

[1]郭丽泉.40例风湿性心脏病心力衰竭临床治疗分析[J].吉林医学,2012,33(18):3940-3941.

[2]樊剑,岩温龙,高咏梅,等.多巴胺速尿硝酸甘油合剂在风湿性心脏病心力衰竭中疗效分析[J].云南医药,2011,32(1):73-74.

[3]罗西川.多巴胺速尿硝酸甘油合剂治疗风湿性心脏病伴心力衰竭的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导刊,2012,14(11):1932-1933.

风湿性心脏病患者 篇8

关键词:妊娠合并风湿性心脏病,心功能状态,妊娠结局

风湿性心脏病作为常见临床疾病, 于女性妊娠期发病率较高, 而给予妊娠合并风湿性心脏病患者手术治疗, 能通过改善患者的心功能状态影响妊娠结局。本文就此对妊娠合并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心功能状态对妊娠结局的影响进行分析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7月至2012年7月间的妊娠合并风湿性心脏病患者90例, 其中采取心脏手术治疗的患者有42例, 占46.67%, 患者年龄段在21~36岁, 平均年龄为 (27.5±3.6) 岁, 其中经产妇有4例, 初产妇有38例, 采取双瓣置换手术治疗的患者有6例, 采取二尖瓣换瓣手术治疗的患者有32例, 采取二尖瓣扩张手术治疗的患者有4例, 患者所使用的置换瓣为机械瓣, 并且手术结束后均进行华法令药物口服治疗进行抗凝。未采取手术治疗的妊娠合并风湿性心脏病患者有48例, 占53.33%, 患者年龄段在22~37岁, 平均年龄为 (28.3±2.6) 岁, 其中经产妇有6例, 初产妇有42例。接受手术治疗与未手术治疗的妊娠合并风湿性心脏病患者的性别比例、年龄阶段与心功能分级情况均无显著差异。

1.2 方法

在对所选妊娠合并风湿性心脏病患者进行心脏病疾病诊断以及心功能分级时, 经心外科、心内科、产科, 根据患者的疾病史、生命体征、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心电图以及心功能酶学检查等对患者的疾病进行诊断以及心功能分级, 必要时对患者进行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以及胸片检查。在对患者的心功能情况进行分级时, 采取1964年纽约心脏病协会所定制的分类法进行, 其中Ⅰ级是指患者无明显症状且活动不受限制, Ⅱ级是指若患者在进行较重体力活动后出现疾病症状且活动一定程度受限, Ⅲ级是指患者在进行轻微的体力活动后出现较为明显的疾病症状, 在休息后疾病症状有一定的减轻且活动受限, Ⅳ级是指患者于安静的休息状态下有较为明显的疾病症状, 活动完全受限。

1.3 数据处理

使用SPSS18.0软件包分析数据, 采用均数±标准差 (±s) 、例数 (n、%) 表示, 采取t检验、χ2检验进行数据检验。P<0.05, 则数据比较有意义。

2 结果

由表1中数据可知, 心功能等级在Ⅰ~Ⅱ级的妊娠合并风湿性心脏病患者的孕周较长, 通常能够维持妊娠状态至足月。在对妊娠合并风湿性心脏病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后患者的心功能情况有较为明显的改善, 使得心功能为Ⅰ~Ⅱ级的患者更多, P<0.05, 有较好的临床意义, 见表1。并且由相关数据资料可知, 心功能分级为Ⅰ~Ⅱ级的患者有68例, 其中分娩方式为剖宫产的患者有58例, 阴道分娩的患者有10例;心功能分级为Ⅲ~Ⅳ级间的患者有22例, 其中分娩方式为剖宫产的患者有22例, 无阴道分娩患者。

3 讨论

风湿性心脏病作为临床常见心脏病种类, 于女性患者分娩期、妊娠期以及产褥期加重患者心脏负担易导致出现心力衰竭情况, 从而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因此在对妊娠合并风湿性心脏病患者进行疾病治疗时应给予一定的重视[1]。而随着心脏外科的发展, 对妊娠合并风湿性心脏病患者给予手术治疗, 术后妊娠概率有一定升高, 有积极临床意义。

对于风湿性心脏病患者, 无论是否给予手术治疗, 均以患者的心功能情况衡量患者是否能够妊娠, 其中心功能等级为Ⅰ~Ⅱ级则可安全度过其孕产期[2]。在对妊娠合并风湿性心脏病患者给予手术治疗时, 临床上常规给予双瓣置换手术治疗、二尖瓣换瓣手术治疗以及二尖瓣扩张手术治疗等, 均有一定的临床治疗效果。而给予妊娠合并风湿性心脏病患者瓣膜置换术后需给予患者长期的抗凝治疗, 并且所替换的瓣膜的耐久性有限, 再次手术率较高。因此若使用生物瓣膜给予患者换瓣术治疗最好2年后妊娠, 而使用机械瓣给予换瓣术治疗最好经2年以上时间后妊娠[3]。

妊娠合并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常出现的并发症为心力衰竭, 尤其是左心衰竭, 二尖瓣狭窄的患者更易出现, 且二尖瓣狭窄情况越严重, 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则越为明显, 人身危险性更大, 易导致出现早产和围生儿发病[4]。而由本次实验所得数据可知, 相较于心功能等级为Ⅲ~Ⅳ级的妊娠合并风湿性心脏病患者, Ⅰ~Ⅱ级的患者平均孕周更长, 能够维持妊娠至足月。对于妊娠32~34周心功能Ⅰ~Ⅱ级的患者, 在对患者进行产前检查时应对患者的新功能变化给予一定关注, 若患者心脏负荷加重易出现心功能状态改变, 应及时终止妊娠。另一方面于患者心功能状态相同时无论是否给予患者手术治疗, 患者的孕周、新生儿体质量等情况无明显差异。但在给予患者相应的手术治疗后其心功能有较为明显的改善, 且妊娠后心功能较为稳定, 围生儿结局较为良好[5]。

综上所述, 给予妊娠合并风湿性心脏病患者一定的手术治疗, 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心功能状态, 从而改善患者的妊娠结局, 有较好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吴玉琼, 黄琦.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妊娠45例心功能状态与妊娠结局的关系[J].福建医药杂志, 2009, 31 (4) :16-18.

[2]王妍, 杨孜, 张龑, 等.455例妊娠合并心脏病患者不同心功能状况对妊娠结局的影响[J].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 2009, 10 (6) :430-432.

[3]李艳秋, 余艳红, 周俊, 等.妊娠合并风湿性心脏病125例分析[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2010, 30 (2) :308-310.

[4]王娟, 周颖玲, 张莹, 等.风湿性心脏病并肺高压妊娠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其妊娠结局[J].广东医学, 2008, 29 (2) :302-304.

风湿性心脏病患者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3年1-12月收治的60例风湿性心脏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临床上对于风湿性心脏病的诊断标准: (1) 无精神病史或智力障碍; (2) 无沟通能力障碍; (3) 对临床分组无异议, 愿意积极配合临床调查。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30例。观察组30例患者中, 男16例, 女14例, 年龄33~67岁, 平均 (50.3±3.8) 岁;对照组30例患者中, 男19例, 女11例, 年龄34~65岁, 平均 (51.3±2.7) 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干预, 具体情况如下, (1) 健康教育:大多数患者对于自身的疾病了解并不充分, 这样一来, 易忽略日常生活中某些诱病的危险因素, 增加病症的发作率。因此, 在患者入院时, 护理人员应及时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 让患者了解自身的病症。通过宣传讲座及发放健康宣传手册等措施, 向患者宣讲与风湿性心脏病相关的知识, 包括致病原因、发病机制、诱病因素等, 让患者能够对自身疾病有所了解[3]。 (2) 心理护理:对患者进行一定的心理护理。出于多种原因, 大多数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并不高, 认为只要通过某些药物的服用就可以缓解病症, 而坚决杜绝通过手术法或其他治疗治疗方法进行病症的治疗, 认为会在经济上造成一定的浪费, 且会增加家庭的负担, 影响正常的工作与生活。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 告知患者, 此类病症的危害性, 同时也向患者保障, 在治疗过程中会从患者的具体经济状况进行考虑, 并严格遵守医师的职业道德, 让患者减缓内心的压力, 提高治疗依从性。 (3) 饮食干预:有些患者不注意饮食, 忽略了饮食作用对病症的影响。护理人员应对患者进行饮食干预。告知患者在日常饮食中, 患者需调理饮食结构, 应限制每日蛋白质、脂肪的摄入量, 控制食物的整体热量, 避免热量过高对病症造成的影响。同时, 患者在日常饮食中应避免对心脏产生刺激性的食物, 如浓茶、咖啡、辣椒等。患者应注重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的摄入[4]。

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进行焦虑状态专项护理干预, 具体情况如下, (1) 护理人员培训:每位护理人员需经过相关的心理知识培训, 能够掌握与患者的沟通技巧, 保证在沟通过程中, 不会伤及患者自尊, 不会触及患者底线[5]。在与患者的交谈过程中, 护理人员能够起到指引作用, 让患者对其产生亲切感, 而不是排斥感及陌生感。 (2) 专项护理:护理人员可从患者的入院资料入手, 了解患者相关的职业、生活习惯等, 也可从患者家属方面了解患者的家庭经济情况。医护人员首先尝试与患者进行沟通, 看患者是否愿意向护理人员讲解内心的想法。若患者对护理人员有抵触心理, 护理人员不可着急, 可耐心地向患者讲解自己的来意, 并从日常护理中让患者能够感受到护理人员的用心, 拉近护患之间的距离。而后在逐渐拉近的关系中去倾听患者内心的想法, 让患者能够敞开心扉, 说出内心的感受, 舒缓内心的压力。 (3) 针对性的心理干预:笔者所在医院了解到, 患者出现焦虑心理的主要原因包括担心会增加家庭的经济负担及对于疾病所产生的烦躁心理。对于有经济负担的患者, 护理人员应安抚患者, 安心接受治疗, 向患者介绍院内的相关优惠政策, 同时鼓励患者家属与患者进行沟通, 让患者家属告知患者不要担心治疗费用, 安心接受治疗。对于对疾病产生烦躁的患者, 护理人员应安抚并告知患者目前的治疗近况, 让患者了解到自身病症情况, 鼓励患者积极接受治疗, 减少抱怨心理, 安心休养, 促进康复[6]。 (4) 亲人的劝导:相对于护理人员而言, 患者家属与患者之间更为亲近, 因此, 在对患者进行焦虑状态专项护理中, 患者家属具有重要责任。护理人员应对患者家属进行一定的沟通培训, 避免在沟通过程中让患者家属出现急躁心理, 让家属能够对患者起到鼓励作用, 从各个方面对患者进行优质的照顾, 减少患者内心的压力。同时, 家属经常性的陪伴也可让患者减少内心的焦虑状态, 舒缓内心的压力[7]。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SAS评分进行观察比较。SAS为焦虑自评量表, 是临床医学上常用于测评患者焦虑状态的一类测评量表, 该量表共包括20道选项内容, 患者将通过对量表内容进行自我勾选, 然后通过勾选情况对总得分进行一定的结算。其中, 得分在50分以上的患者即伴有不同程度的焦虑状况, 得分在50分以下的患者无明显焦虑状况, 且得分越低, 内心焦虑状态改善越明显[8]。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比较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护理前的S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经护理后, 两组的SAS评分均明显低于护理前, 且观察组的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3 讨论

风湿性心脏病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类心脏疾病。该类疾病可对患者的正常生活、工作产生一定的不良影响, 进而增加患者内心的压力, 让患者产生强烈的焦虑感。而强烈的焦虑感可让增加病症的发生频率, 如此循环下去, 对患者的病症恢复具有明显的阻碍作用。因此, 如何缓解患者的内心焦虑状态, 减少患者的内心压力, 是临床上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

*与护理前比较, P<0.05;△与对照组比较, P<0.05

焦虑状态专项护理是临床上较为新颖的一类护理模式, 该类护理模式具有针对性, 即只对患者的焦虑状态进行干预。同时, 该种护理模式又具有独到性, 其可对患者产生焦虑的原因进行独到的分析, 并通过“对症治疗”的模式帮助患者缓解内心压力。

由此次调查结果分析得知, 风湿性心脏病患者产生焦虑的原因主要有两类, 一类来源于对疾病的无助与愤怒, 一类来源于对增加家庭经济负担的愧疚感。针对这一情况, 笔者所在医院受过专项训练的护理人员对其进行一定的劝导与帮助, 最大限度缓解患者内心的焦虑感, 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也就是说, 焦虑专项护理可从患者产生焦虑的根源入手, 帮助患者缓解内心的不良情绪, 提高治疗依从性, 改善心理状态[9]。

由此次调查结果可知, 在进行焦虑专项护理后, 观察组患者的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由此可见, 焦虑专项护理对改善风湿性心脏病患者的不良情绪具有积极作用, 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同时, 焦虑专项护理也可改善患者对于医护人员的排斥感, 拉近医患之间的关系, 彼此通过不断地理解与沟通, 逐渐缓解患者的病症, 稳定患者的情绪。

总之, 对风湿性心脏病患者进行焦虑专项护理, 可有效缓解患者的内心焦虑情绪, 促进患者的身心健康。该种护理模式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以帮助更多患者受益。

参考文献

[1]汤爱红.焦虑状态专项护理在风湿性心脏病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 2012, 18 (19) :17-18.

[2]刘英华.焦虑状态专项护理在风湿性心脏病患者中的应用观察[J].中国伤残医学, 2014, 22 (14) :269-270.

[3]王青, 王启船, 程明芝.对风湿性心脏病患者护理的分析[J].中外医疗, 2012, 31 (27) :137-138.

[4]王萍.对风湿性心脏病患者护理的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 2010, 8 (5) :139-140.

[5]陈波辉.风湿性心脏病的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 2012, 10 (17) :633-634.

[6]邓仕仙.风湿性心脏病病人护理分析[J].按摩与康复医学 (下旬刊) , 2012, 3 (6) :135.

[7]郑月星, 陈晓燕.风湿性心脏病围手术期焦虑状态的护理干预[J].现代医院, 2010, 10 (4) :111-113.

[8]杨玉荣.老年风湿性心脏病的护理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 2014, 12 (23) :95-96.

风湿性心脏病患者 篇10

【关键词】曲美他嗪; 比索洛尔; 风湿性心脏病; 心力衰竭

【中图分类号】R562.2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2-0388-01

风湿性心脏病俗称“风心病”,是由于风湿热等活动导致的心脏结构病变,引起瓣膜口狭窄或關闭不全。心力衰竭是风心病病程进展的晚期阶段,长期心衰控制欠佳是导致风心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1-2]。传统方法应用洋地黄及利尿剂等药物治疗心力衰竭,虽然能有效控制患者的临床症状,但对患者远期生存期及瓣膜损伤无改善。

本研究采用曲美他嗪联合比索洛尔治疗风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旨在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防治心脏瓣膜恶化,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现将研究成果汇报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均为我院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我院内科收治的86例风心病心力衰竭患者。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均经心脏彩超确诊为风湿性心脏病,并进展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②所以患者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且心功能为Ⅱ~Ⅲ级;③排除存在比索洛尔使用禁忌症,如哮喘、Ⅱ°或以上房室传导阻滞等患者;④排除合并糖尿病或严重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所以患者年龄为36~70岁,平均年龄(43.8±7.29)岁,男性39例,女性47例,心功能Ⅱ级48例,Ⅲ级38例。采用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3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及心功能等资料经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性(P>0.5)。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按《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治疗指南》指南进行强心、利尿、ACEI类药物等常规治疗。对照组患者加予比索洛尔起始剂量每天1.25mg口服,逐渐过渡为2.5mg维持,疗程6周。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用曲美他嗪片20mg,po,tid,疗程6周。

1.2.2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1)疗效判定标准:显效指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基本缓解,心功能指标恢复至Ⅰ级,超声提示胸腹水均基本消失。有效指治疗后患者症状、体征较前缓解,心功能亦恢复至Ⅰ级,超声提示胸腹水较前减少。无效指患者症状、体征无明显缓解,或者病情出现恶化。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2) 观察治疗前后患者左室收缩末内径( LVESD) 、舒张末内径( LVEED) 、左室射血分数( LAEF) 指标值的变化。(3)通过6min步行距离试验评估患者活动耐力情况。

1.2.3统计学方法 检验水平α=0.05,应用SPSS17.0版统计学软件分析,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3 讨论

心力衰竭的传统治疗主要在强心、利尿、扩血管基础上,并逆转心室重构为主。常规的地高辛、利尿剂及ACEI类药物均能较好缓解患者症状。但由于风湿性心脏病所致的心力衰竭具有一定特殊性,患者的心肌结构重塑及瓣膜损害均引起左心室收缩功能障碍的一系列复杂病理生理反应,导致了治疗效果欠佳。

比索洛尔作为具有选择性的β1受体阻滞剂,具有较强逆转心肌重构功能,并抑制交感神经的兴奋,具备防止儿茶酚胺在心肌中产生毒性,降低猝死率。同时能通过减缓心率,降低心肌耗氧量,提高心脏舒张期顺应性及充盈值。而曲美他嗪具备降低血管阻力,改善冠脉及周围血管循环,具备改善心肌代谢,同时还抑制自由基对心肌细胞的进一步损害,有效防治心肌缺血、缺氧。

本研究应用曲美他嗪联合比索洛尔治疗风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两药起到协同作用,共同逆转心室重塑,改善心肌代谢,使患者病情得到更好控制。由研究结果得知,曲美他嗪联合比索洛尔组的临床总有效率、心功能各项指标指标、活动耐力情况均优于对照组患者,具有统计学差异性(P<0.01)。

综上所述,风湿性心脏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应用曲美他嗪联合比索洛尔治疗的疗效确切,能显著改善患者心功能,延缓病情进展,增加活动耐力以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宋卫民. 比索洛尔, 依那普利和螺内酯联合治疗风湿性心脏病慢性心力衰竭的效果[J]. 中国实用医药, 2013, 7(31): 166-167.

上一篇:法律的性别下一篇:非真实性话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