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有效课堂教学的反思与对策

2024-05-25

音乐有效课堂教学的反思与对策(精选11篇)

篇1:音乐有效课堂教学的反思与对策

音乐有效课堂教学的反思与对策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在全国扎实推进,我们发现课堂教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往的“你问我答”变成了“畅所欲言”,“纹丝不动”变成了“小组合作”,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教学气氛异常活跃。然而,反思让我们清醒,在热闹与自主的背后,也透射出放任与浮躁,折射出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如何提高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音乐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现就音乐课堂教学中存在的误区及提高有效性的对策分析如下:

误区之一

活动:重表现,轻体验 在音乐教学中,活动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教学形式。为了追求活动的效果,活动形式不能一成不变,适当花样翻新,有助于引起学生活动的兴趣。活动毕竟只是教学的一种手段,如果把手段当作目的来追求,势必导致为活动而活动,使活动的功效发生改变。这种活动刻意追求形式上的创新和突破,却忽视了对教学内容的正确把握,很少体会音乐形象,更少体会音乐要素和表现音乐形象之间的对应关系,从而导致活动华而不实,这种活动是缺乏意义和无价值的。

对策:那么,要将活动落到实处,我认为教师必须做到以下几点:l、在各课时要认真分析教材,把握教材的重点内容;捕捉教学切入点;认真分析学情;领悟课程理念,理性分析作品风格特色。

2、要预设学生音乐活动方式和要达到的教学目标,然后在深入教材和尊重教材的前提下,设计各种新颖的活动形式,使学生能够学得轻松。

3、活动要有利于学生学习音乐知识、发展音乐技能、提高音乐审美的能力。

误区之二

合作:重形式,轻实质。几乎所有的公开课上,我们都可以看到小组讨论式的合作学习。老师一宣布小组讨论,整个教室就沸腾起来。但仔细观察,就可以发现这样几种现象:有些学习小组的学生抢着各说各的想法,人人都急于表述自己的思想,结果导致谁也不在倾听;有些学习小组中,发表意见者往往只是一些优秀的学生,他们常常会为某个观点争得面红耳赤,而其他学生则端端正正地坐着,一言不发,冷眼观战。从上述现象中可知,教师尽管重视并提供给了孩子合作与交流的机会,但对孩子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显然重视不够,指导不够。

对策:合作学习之前,教师首先要有一个估测:提出的问题,有没有合作的必要。对于那些学生能独立解决的问题,就不需安排合作学习。只有那些一人不能独立解决的、并能最大限度发挥学生之间优势互补的问题,才有合作的价值。具体操作中至少应注意这样几点:l、分工明确。让每一个学生在小组学习中都有事可做,体验、记录、发言、总结、汇报等等都由不同的学生承担,使每人在小组学习中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让人人都成为小组学习的主人。

2、建立机制。必须有意识地强化“学习小组”的集体荣誉感,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别人的述说,尊重别人的意见,从而使组内出现“互动、互进”的局面。

3、适时引导。教师要成为学习小组的一员,参与学习活动,并通过提示、点拨、引导等形式,保证合作是为提高课堂效率服务。

误区之三

探索:重主体,轻主导

课改大力倡导探究性学习,强调学生的主体性,把时间还给学生。但教师在引导学生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往往是只要有疑问,无论难易,甚至是一些毫无探究价值的问题都要让学生去探索。一旦发现时间很多,就让学生“充分”探索来拖延时间;一旦发现时间不够,就匆匆走过场,往往是学生还没有进入状态,探

索就已终止。这是一种随意的、毫无组织的学习方式,失去的是教师智慧启迪、思维点拨的神圣职责。

对策:课堂上师生关系的转变应该是学生与教师一起探究、发现、设计和创造。教师先要让学生感受到问题的存在,将那些与学生生活联系紧密的、具有探究价值的问题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学会利用各种音乐要素去进行分析、思考,展开探索,提出问题,经过音乐实践体验,得出结论。教师还要为学生的知识建构提供充足的时间保障。因为在学生面对一个新问题时,必然先要求他们用自己的头脑独立思考,在有了一定的想法和努力方向之后,开始尝试用一些方法对该问题展开探索。根据实践体验后的结果,学生还需准备自己在小组中需要交流的信息,必要时要通过音乐展示。孩子们会十分乐于彼此进行交流、倾听、解释、思考他人的观点以及自己进行反思,从而更有效地完成教学内容的学习。

误区之四

评价:重结果,轻过程 为了有利于自己教学流程的顺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总是喜欢按照一定的预定目标来评价。而对于学生在音乐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思维、能力、情感与态度等具有启发性意义的方面缺少必要的评价。这种评价只注重评价的检查和督促作用。因此,我们只看到了课堂上廉价的表扬和变着法的检测和督促。显然,这种评价更多的只是注重评价的结果,而忽视评价的过程性和多元价值。

对策:对学生音乐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学习的过程。教师在教学计划或方案开始之前,运用诊断性评价对教学对象进行预测,知道学生的能力基础、知识储备和生活经验;教学中的形成性评价可以帮助我们对教学及时调整和解决,以追求最佳的效率。从评价策略上要善待学生出现的错误,一旦发现学生的教学结果与答案不符,一定要引导学生说出分析思路,然后才能作出相关的评价。对那些有错误,但又蕴涵创新思维的、不满足常规的想法,在指出不足的同时,也要充分鼓励、保护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新火花。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发展,提高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已经成了一个重要问题,这就要求每一位教师处理好潜心钻研,勇于探索,最终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

篇2:音乐有效课堂教学的反思与对策

——音乐学科专题总结

黄堡小学

唐媛媛

《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音乐课应发挥音乐艺术特有的魅力,在不同的教学阶段,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的心理特征,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新的教学理念告诉我们,一切学习方式都应该用符合儿童情趣的方式进行。教学时应注重学生的自主探讨,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注重和学生的交流与合作,体验共同学习的乐趣。那么,小学音乐的有效教学从哪里来呢?

一、从学生日常的游戏中来

作为一名有心的教师,笔者常常仔细观察学生们做游戏,发现他们在课间常常喜欢做一种拍手游戏。游戏时,他们边拍手边念口诀,如:“你拍一,我拍一,我们两个穿新衣„„”这是小学生在课间常念的一种游戏口诀。这些口诀朗朗上口,短小精悍,富有节奏,具有统一行动、便于记忆、提示动作等功能。于是,笔者想到将它们运用到音乐教学中来。如教学生记常见的八分音符以及附点四分音符时,把这些口诀和音乐中的节奏联系起来,有效地化解了枯燥的节奏训练和学习,学生一会儿就记住了,而且不容易遗忘。

二、从课堂的表演中来

学生天生爱表演,也善于表演,尤其是小学低中年级学生。当引导学生理解和熟悉一首新歌时,笔者总试着让学生在自由放松的气氛中,用身体动作、手势、表情、眼神自我表演,边唱边舞。或者,在教完一首歌曲时,让学生担当相应的角色,可以是童话角色,也可以是现实生活中的角色。这种即兴表演不但能使学生更快、更独立地记住歌词,而且对音乐的情绪也有了更深刻的体验。总之,只要有助于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只要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表演形式,都可引入到课堂中来。

三、从学生的“已知”中来

教育小学生的一种基本方法是从他们的“已知”、“先知”入手,引入到“未知”、“后知”中来。让学生从已经掌握的知识本领中去进一步探索将要学习的新知识。

比如,在三年级的音乐教学中,新增加了一种乐器——排笛。在这之前的音乐课中学生从没有接触过,都感到很开心,拿到手就用自己想的方法,“演奏”着谁也听不懂的旋律。在刚开始的两周,笔者没有让孩子带乐器进课堂,而是引导他们认真复习了以前课堂中熟悉音符的位置和时值。与此同时,笔者还准备了一些简单的节奏,给音符找家,这样,简单的旋律就产生了。孩子们把自己已经学过的知识整和起来,学习吹奏自己创编的旋律,学得可带劲了,个个都争当班级的“排笛之星”。

四、从激发学生的兴趣中来

“激发孩子对音乐的兴趣,这是把音乐的魅力传递给他们的必要条件。”这是音乐教育家卡巴列夫斯基的名言。因此,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对培养学生的音乐素质,健全审美心理是有着重要作用的。

比如,教学一年级《有趣的声音世界》这一单元,在教会孩子们演唱一些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关于声音的歌曲后,笔者神秘地让孩子们闭上眼睛,用耳朵倾听老师是在模仿什么声音,是用哪种打击乐器模仿的,比比谁的小耳朵最好!笔者在钢琴的一角拿出事先准备好的打击乐器,分别模仿雨声(沙球)、马蹄声(双响筒)等。孩子们为自己能够听出乐器声音而雀跃不已。笔者又趁热打铁,让孩子们想想这种打击乐器还可以怎样去演奏,如铃鼓除了敲击它的鼓面还可以摇一摇,等等。笔者把多种打击乐器都摆在桌子上,让孩子们选出最合适的打击乐器为学过的歌曲伴奏。小小的打击乐器被笔者和孩子拿来在课堂上大做文章,发挥了它的最大教学力量。孩子们越学越开心,越玩越热闹。这些刚入小学的孩子们通过这堂音乐课的学习,通过这些叮叮当当的打击乐器,一下子爱上了小学的音乐课。

五、从教学后的及时评价中来

教学评价是指挥棒、是导向。我们的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要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因此,对学生音乐学科成绩的评价应注重其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表现及学习态度的评价,要给予及时有效的评价。及时有效的评价与表扬,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非常注意对学生平时课堂学习情况的分层评价,让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来获得不同程度的成功喜悦。对学生评价的内容不仅涵盖课堂上的音乐基础知识(学生对音乐情感、速度、力度、节奏等的把握情况),更多地关注学生对音乐以及音乐课的兴趣、爱好、情感反应、参与的态度和程度(如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参与过程中配合程度等)。对个人或集体(小组)评价奖励的形式有小红花、红五星、小红旗、小印章等,采用自评、互评、他评等评价形式相结合进行定性评价或定量评价。在乐器教学中,笔者选出每月的排笛之星来担任本组的小组长,负责组里成员的排笛课后学习、指导的考核等,再由教师在课堂上抽测。在评价中,充分考虑用不同层次的标准来衡量不同层次的学生,体现出差异性、及时性和激励性。

六、从及时反思中来

一堂音乐课结束了,接下来就是教师的教后反思。教师对反思结果若能及时处理,对教学效益的提高将十分有益。教师通过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反思,及时、有针对性地组织训练,教学效果就一定能得到提高。教师通过对教学中各个环节的反思,有助于及时发现自己在语言组织水平或音乐素质等方面的不足之处,若能进行自主训练,就一定会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有更好的提升。

在未实施“反思性教学”前,我们总以为每节课的效果都很好,而实施了“反思性教学”后,才发现教学中漏洞百出。“反思性教学”改变了原来从教师的主观感受出发进行教学的弊端,使教师能够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的教学工作,不断反思自身的缺点,反思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在实施“反思性教学”的过程中,笔者深刻体会到“反思性教学”的效果。“反思性教学”最大的好处是让不同起点的学生和教师得到不同的发展,因为它呈现了一个“实施一反思一实践”的过程,它所发挥的效果是螺旋式上升的。相反,对于一个从不反思的学生和教师来说,他的发展一定是缓慢的。

篇3:音乐有效课堂教学的反思与对策

关键词:农村小学,顶岗实习,走教,一专多能

改革开放三十年, 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 伴随着经济规模的壮大, 我国的教育状况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农村, 由于九年义务教育的实施, 小孩上学有了保障。但是, 在进步的同时, 我们看到农村小学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水平依然落后, 与城市相比, 不管是设备还是师资, 都有很大差距。以笔者就读的小学为例, 八十年代初, 该所小学有2名师范学校全日制毕业的教师, 然而二十多年过去了, 该所小学反而没有师范学校全日制毕业的教师!这样的例子很多, 可见, 农村小学与城市相比, 距离是在拉大。

我国是农业大国, 农村小学生的数量非常庞大, 以河源市为例, 全市有小学生2 7 0 3 9 7人, 其中就读城市小学的有3 8 0 6 2人, 占总数的1 4.1%, 在农村小学就读的有2 3 2 3 5人, 占总数的8 5.9%, 再来看阳江市, 全市有小学生184517人, 其中就读城市小学的有3 9 0 4 9人, 占总数的2 1.2%, 在农村小学就读的有1 4 5 4 6 8人, 占总数的7 8.8%。我国最新的教育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重点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扶持困难群体, 根本措施是合理配置教育资源, 向农村地区、边远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倾斜, 加快缩小教育差距。教育公平的主要责任在政府, 全社会要共同促进教育公平。

因此, 任何一个有社会责任心的教育工作者, 都应该来关注农村小学的教育!

由于农村小学教育水平整体落后, 音乐教育的形势就更加严峻了, 由于没有能教音乐的教师, 新的国家音乐课程标准对于农村小学来说, 简直用不上, 成了多余的音乐教育理念, 新的音乐课本也基本派不上用场。针对这种情况, 有的音乐教育工作者作了调查, 并提一些出对策, 但调查的结果往往是埋怨政府或者学校, 提出的解决措施也缺乏高度。

本文基于当前农村小学音乐教育的状况作出反思, 并提出对策, 旨在音乐教育界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反思一:我们培育的小学音乐教师怎么成了语文或者数学教师?

说到小学音乐教育, 很多人会说, 小学缺乏专业教师。其实, 中等师范学校培养了不少的音乐教师, 但他们毕业后, 很多并没有从事音乐教育。以广东老隆师范9 4届音乐班毕业生为例, 该班有6 5位学生, 2 0 0 8年他们开同学会统计, 担任专职音乐教师的只有8人, 兼有音乐课的1 3人, 其他的都在从事跟音乐无关的工作。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笔者于2 0 0 9、2 0 1 0年带队到农村实习, 有机会实地了解音乐教育环境。2 0 0 9年带队到紫金黄塘中心小学实习, 该所小学有5 0 0多学生, 有2名音乐教育专业毕业的教师, 全校每周有2 0多节音乐课, 然而, 这2名教师并没有成为专职音乐教师。他们的课程大部分是语文或数学课, 兼上几节音乐课。针对这种状况, 笔者向该小学的校长了解原因, 原来, 他们的教师编制是按班级配的, 即一个班配1.3个教师, 在这种情况下, 不管什么专业毕业的教师, 首先得把语文, 数学课分完, 最后才考虑其他科的教学任务。由此看来, 农村小学的编制比例不改变, 大专院校分专业培养的努力将是瞎折腾, 农村小学在使用教师时根本不是对号入座。

学音乐课变成唱歌课, 笔者刚踏上工作岗位时, 也认为唱歌课太简单, 和城市小学音乐课相差甚远。经过多次调研和探讨, 得出的结论是:唱歌课是农村小学音乐教育最可行、最实用、最有效的上课模式。其实, 当今世界上影响较大的音乐教育体系之一的柯达伊教学法, 就是以集体唱歌为主要教学形式, 柯达伊教学法产生的背景是:作为匈牙利的著名作曲家和音乐教育家, 柯达伊看到国家经济落后, 人民生活贫困, 教育水平较低。在这样的艰难条件下, 要使学生学习音乐, 只有通过不需要什么设备的歌唱, 这就促使柯达伊确认只通过声乐训练的形式来进行音乐教育的原则。现阶段, 我国大部分农村小学不管在硬件还是在软件方面都还很落后, 并且在短时间内不会有太大的改变。举个例子, 近年来, 乡镇中心小学配置了电脑室, 然而, 电脑室却成了摆设, 原因说起来很简单, 就是电脑室用电比较多, 而学校办公经费有限, 学校供不起。电费都供不起, 就更别指望添置音乐教学设备了。因此, 柯达伊立足现实的教育模式非常适合我国农村小学音乐教育。那么现在的关键是, 学生应该唱些什么歌, 以什么样的歌唱形式来进行。

反思三:小学生为什么不太喜欢唱课本的歌曲

时下, 很多学生喜欢音乐, 特别是流行音乐, 但不喜欢音乐课, 小学生也是如此, 这是值得音乐教育工作者研究的课题。

学生喜欢流行音乐, 原因大致有几点, 一是流行歌曲反映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或思想较接近, 学生容易产生共鸣。二是流行歌曲节奏普遍比较明快, 比较张扬, 符合学生的个性。三是旋律接近说话, 比较好唱。四是流行歌曲的制作注重专业化和商业化, 推广强调网络化, 很容易吸引学生。相反, 我们的音乐课在以上几方面都没有优势。就拿革命歌曲来说, 我们认为是优秀的歌曲, 但由于学生学角度来看, 学生还缺少有关革命的表象, 还不能进行很好的想像。如果上课有比较形象生动的课件, 可能会帮助学生激起学习的兴趣, 如果单靠老师范唱, 学生一定会觉得枯燥。

看来, 学生不喜欢音乐课的现象, 应该多从教的方面找原因。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 特别是音乐课程标准的颁布, 音乐的教育思想和教材也有了很大的改变。由于农村小学的落后, 新的音乐教育思想和音乐教材在农村小学很难发挥作用。农村小学音乐教育的出路在何方?有什么对策?笔者认为, 要改变农村目前的音乐教育状况, 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大专层次的师范专业要培养一专多能的教师。

据调查, 已经退出师范教育历史舞台的中等师范教育模式, 在培养小学教师方面, 有很多经验值得学习, 中等师范教育最大的特点就是强调各科知识、技能全面发展, 强调培养多面手, 在小学岗位上, 能胜任各科的教学, 因此, 在中师教育阶段, 所有有课程一样重要, 包括音乐, 美术, 体育等, 任何一科不及格, 均不能评为“三好”学生。更重要的是, 音乐, 美术, 体育课不会走过场, 不仅开足三年 (有些学校, 到了第三学年美术、音乐选修) , 而且要求严格, 每周安排2-3次课外视唱训练, 中师毕业生除极个别外, 大部分都能准确地唱谱, 有些还学会弹简单的歌曲伴奏, 这种毕业生到了农村小学, 就是绝对的主力, 不仅能教好语文, 数学, 还能上好音乐课。我国幅员辽阔, 农村的居住分散, 乡村小学人数有限, 100多人甚至不足1 0 0人的小学占了多数, 这种状况, 根本就不可能配专职的音乐教师, 因此, 一专多能, 能胜任各科教学的全科型教师是农村小学的希望, 也是音乐教育的希望。资料表明, 发达的国家, 如英国的小学音乐教育通常也由非专业人士任教, 但评级结果却非常高。

二、农村小学音乐教师的培训要

当地的师范院校举办小学音乐教师培训班, 笔者认为教育局这一措施非常必要, 应该坚持, 并努力把这种培训班办好。现在的问题是这样培训的班的效果不是很好, 原因很多, 但主要有一下几点:

1. 培训的目的, 要求不明确。

本次培训的目的是什么?有哪些要求?包括对培训对象的要求, 培训的文件往往没有具体规定定, 因此, 小学校长会随便派出老师参加培训, 应付教育局, 比如, 2 0 0 9年河源市市教育局曾委托我院举办小学音乐教师暑假培训班, 该培训班有4 0人, 有8人是我院或兄弟院校毕业的学生, 如果说他们需要提高的话, 那就应该到更高一级的培训班去。有5人超过4 6岁, 举办一次培训班不容易, 应该把机会留给年轻人, 让培训的成果开更多的花, 结更多的果。

2. 培训的课程过多。

暑假培训的时间本来就很短, 但开设的课程, 一般会包括弹, 唱, 跳, 视唱等, 要知道, 我们培训的是在职教师, 他们会根据自身的专长和学校的需要, 有选择的进行学习, 不可能面面俱到。

3. 培训内容的缺乏实用性。

很多授课老师对这种短期培训缺乏经验, 又没有根据小学的需要认真备课, 写出培训方案, 有些老师就把针对全日制学生上课的内容进行简单的归纳, 这样, 学员很可能觉得上课内容与自身的水平或实际需要有距离, 从而出现应付式的学习现象。

因此, 要把小学音乐教师培训办成功, 必须要做到:

1.目的明确, 要求具体。每次培训, 应该有明确的培训目的和要求下发到有关小学, 笔者认为, 这种面对农村小学的短期培训班, 培训的目的, 主要是提高非音乐专业毕业而现在又在上音乐课的教师的音乐教学能力。

2.联系实际, 内容实用。短期培训时间有限, 应该开设小学音乐课最需要的内容, 前面所述, 唱歌是农村小学音乐课的基本形式, 那就应该把培养他们两方面的能力, 即视唱能力和唱歌能力, 当然还要学点音乐教学法。视唱以小学的歌曲为主。

3.专题培训。比如鼓号队培训、少儿舞蹈编导培训, 这主要针对有条件的学校开设。据调查, 农村小学在鼓号队训练、少儿舞编导方面的师资几乎是零, 但实际上有些校长还是期望在元旦、六一等节日有这方面的表演。有些较大的村小也有这方面的设备和需要, 如紫金县黄塘腊石第二小学, 在我们的实习生离校时, 还组织鼓号队欢送, 场面十分感人。

三、充分发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 促进农村小学音乐的发展。

农村小学的音乐师资问题, 不可能在短时间内解决, 可采取下面两种进行弥补:

1. 采用顶岗实习的方式。

即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到农村小学实习。顶岗实习其实是个系统工程。首先, 高校要重视此项工作, 实习前要针对农村小学的实际需要, 组织练兵, 即“校内综合实训”, 要求学生认真钻研小学教材, 设计教学方法, 准备好教学内容等, 其次, 要派出教师进行指导和跟踪, 学生虽然经过练兵但实际情况会比设想的复杂得多, 比如小学生的兴趣、接受能力等, 派出指导老师, 一方面是指导自己的学生解决问题, 另一方能使高校老师对农村小学的教学情况和小学生的心理状况更加了解, 有利今后的实习指导工作。再次, 要与小学沟通, 安排教学时间。顶岗实习不可能象在编教师一样, 从开学初上到学期结束, 为了充分利用顶岗实习的时间, 实习期间可要求学校增加音乐课的周课时量, 小学都有一定的自习课, 这完全可以做到。

2. 采用“走教”的形式。

近年来, 很多镇中心小学都有了专职的音乐教师, 由于现在村村通了公路, 村之间的交通时间大为缩短。因此“中心”不仅要发挥“中心”的优势, 还要发挥“带头”作用, 音乐专业老师要帮扶附近的村小, 兼上附近村小的音乐课, 即“走教”。笔者就这个问题和一个中心小学的校长探讨过, 我提出以“走教”的形式解决村小的音乐师资问题, 他认为不可行, 主要是老师觉得经常这样走, 不方便, 我再提出, 可不可以分时段排课, 比如1-9周在甲村, 1 0-1 8周在乙村, 当然, 这涉及经费问题, 该校长觉得这是个办法, 可先期试点。

四、现阶段农村小学, 需要农村版的音乐教材。

新版的音乐教材, 有器乐实践这一内容, 但在农村小学根本不可能完成这样的教学任务。还有歌曲的数量问题, 据调查, 农村小学不可能一学期学唱十多首歌曲, 另外欣赏方面, 很多小学的录音机有限, 一般满足英语教学的需要, 没几年, 也坏了, 要更新, 经费有限很难落实, 农村小学的欣赏部分也是很难完成的。为了使农村小学音乐教育落到实处, 应该以现在教材为基础, 编写一套适合农村小学使用的教材。

编写时要注意:

1. 教学任务不宜多, 就歌曲来说, 每学期有5-6首

即可, 目的不是要学生学很多新歌, 而是要学生唱歌, 在唱歌的过程中感受到美。

2. 歌曲的形象生动, 易唱, 易记, 现在音乐课本有

些歌曲看起来, 结构短小, 音域不宽, 节奏也简单, 但不好唱, 不容易上口, 小学生很难提起兴趣去唱。

3. 整个小学阶段的教学任务和内容要有规划, 比如低年级以齐唱为主, 高年级可唱些简单的轮唱、合唱等。

4. 基本的音高和节奏训练要有一定的量。

现在, 新课程标准提倡以审美为核心的教学理念, 但这个审美并不是简单的唱唱, 听听了事, 假如基本的音高和音长概念都没有, 又谈何美?今年, 笔者带队在东源船塘李田学校实习, 期间, 为了“六一”节日, 我主动组织排练齐唱《歌声与微笑》。排练过程中, 我发现学生根本没有音高节奏概念, 到了“明天明天这歌声, ……”这段, 学生就会失去音高方向, 张口就来, 不管歌谱中的音高。既然是教育, 就应该让学生实实在在练点基本功, 其实, 音乐的美无处不在, 组织得好, 唱音阶也是一种美, 学生也乐意唱。不要因为新的课程极准, 产生纠往过正的现象。

5. 把歌曲制V C D, 形象生动的画面有助于把学生的学

习主动性调动起来, 不仅提高学生唱歌的兴趣, 更提高了学生上音乐课的兴趣。

结论

我国农村小学数量非常大, 每所小学配音乐专业教师是不现实的, 其实小学音乐师资并不一定要音乐专业毕业的学生来承担。要提高农村小学的音乐教育水平, 应该以培养多能一专的师范生为切入点, 通过在职培训等途径, 解决农村小学的音乐师资问题。农村小学的音乐教育模式, 应遵循简单、实用、可行的原则。在新的教育发展规划纲要的影响下, 农村小学的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 在此背景下, 农村小学的音乐教育势必会迎来新的机遇。

参考文献

[1]谢嘉辛郁文武.音乐教育与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2]《中国音乐教育》杂志社.音乐教育的国际对话[C].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7

篇4:音乐有效课堂教学的反思与对策

关键词:高中;语文;有效教学

当前阶段,高中语文教师需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还原语文课堂教学的本色,坚守课堂教学的根本原则,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进一步促使高中语文教学的健康发展。为此,笔者在文中充分结合实际课堂教学情况,对当前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教学问题,提出了与之对应的提升教学有效性的措施。

一、高中语文课堂教学面临的困局

1.语文教师的教学水平存在不足,教学模式单一陈旧

当前阶段仍然有许多高中语文教师将教学重点放在学生高考的具体分数上,尖子生的人数上,却严重缺乏教学课程的专业教学素质。大多数语文教师则是以应试为教学目标的设定前提,这一举动必然会造成对于语文教学内容的不科学分割,进一步诱发课堂教学内容与课堂教学时间之间的矛盾。还有一部分语文教师为了追赶课堂教学的进度、不断缩减学生的思考时间、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也随之被不断忽视,语文教材中的许多内容都是由语文教师一带而过。教师错误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极大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2.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严重忽视学生的差异性

高中阶段的语文学科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具有密切联系。学生现实生活中的诸多经历同样也可以反映于教学内容中。但是,现阶段高中生一天中的大多数时间都是在学习中度过,与现实社会的接触机会比较少,严重缺乏语文实践经验,对于语文学科的学习并没有一个完整的系统认知。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并没有重视学生群体间存在的差异性。在教学语文学习内容时,不同学生会产生不同的想法,因为学生思考问题的方式不同。但是,教师并没有重视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教师只是将一部分比较贴近的答案作为衡量标准,使问题不断简化,甚至一笔带过,进一步造成了学生无法彻底理解教学内容,课堂教学质量也必然得不到有效提升。

二、高中语文有效教学的策略

1.高中语文教师必须及时优化创新自身的教学方式

当前阶段,语文教师如果只是以一种呆板枯燥的教学方式来进行教学,课堂教学的质量必定差强人意。学生不乐于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中,语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也会出现一些问题。教师不仅不能够将教学内容全部教给学生,还进一步诱发了学生的学习厌烦心理,出现严重偏科问题。为此,语文教师必须及时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不断创新自己的教学方法,并充分结合班级中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进一步调整教学进度。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经常提出一些有启发性和趣味性的问题,不断吸引班级中学生的注意力,进而从根本上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例如,教师在教学“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这一课时,“今天我们要来学习一篇关于奥斯维辛的新闻。这篇新闻报道是作者罗森塔尔参观奥斯维辛集中营博物馆后写的。他明明写的是一篇新闻,但题目是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为什么作者说奥斯维辛没有新闻,既然没有新闻,那么作者写了什么呢?”学生带着自己的疑问进行阅读。教师需要再次启发性提问。“这篇新闻像不像一篇新闻?更像什么?”在学生的深入分析和教师的知识引导下,学生充分理解了无论多么残暴的力量也阻止不了生命的进程,正义是邪恶镇压不了的,自由与光明之花,人性与生命之花必将灿烂开放。语文教师需要在课堂教学一开始就设下疑问,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进而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语文教师需要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高中也需要紧跟时代的发展,将多媒体教学技术充分融入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语文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技术自身的教学优势,进行科学合理的语文课堂教学。例如,教师在教学“荷塘月色”这一课时,“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就是现代散文的特征之一。”由此可见,要热爱生活,用心体验生活就能写出好文章。我们今天要寻找怎样一段感情、怎样一幅美景呢?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荷塘月色”。语文教师需要运用多媒体技术将与教材内容中相关的声音、图像、影像一一展现在学生面前,不仅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通过动态的影像也更加加深了自身对于教学内容的理解,进而有效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沈万凤.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有效课堂教学策略研究[J].苏州大学,2013(56):32.

篇5:音乐有效课堂教学的反思与对策

有效故而高效

——关于音乐课堂上有效提问的反思

在多年的音乐课堂教学活动中,我们免不了的是对学生的提问,而在提问的同时,不知你是否关注过提问也是很有艺术的。在音乐课堂上,教师应该注意提问的方式,那么,我们首先应该明确提问的作用。通过提问,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主动思考问题的习惯,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通过提问,调动学生的注意力,变相监督那些注重力不集中的学生。通过提问,反馈教与学的信息,使得教师可以通过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了解学生对知识把握的情况以便及时调整教学的进度和方法,促进教学双向互动。

既然提问在课堂教学中占有如此重要的作用,那么在音乐课堂中,教师在提问时要注意哪些方面呢?经过反思与总结,我认为,问题的设计要有效,提问的方式要有效,当然,有效的提问会使我们的音乐课堂变得高效。下面我就结合平时课堂中的一些教学经历,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提问要面向学生全体。

许多老师在提问时会忽视一个问题,那就是我们同文的目的动机何在,是为了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还是为了单独要点拨一下某个不注意听讲的学生,还是为了显示自己的伟大或是音乐知识的难度或是音乐艺术的高雅,令人难以接近。我建议,在问题提出以前,先不要急于把学生叫起来,而是面向全体学生进行提问,给全体流出一定得思考空间,然后在进行检查,如此一来,所有的学生都在思考你提的问题,让全体学生都掌握得分目的就可以达到了。反之,叫起一位同学,再提问题,那么剩下的学生就等着看这位同学的了,而放弃了自己的思考,提问的目的和作用就不乐观了。因此,能够面向全体学生的提问才是有效地提问。

二、提问时要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

音乐是一门激发人想象的艺术,如果教师在提问时就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如:“这首音乐好听吗?”那么学生就只会根据老师的提问(暗示),顺着教师的思路机械地考虑问题,他们的答案也是很单一。相反,如果教师在提问时给学生思考空间,如:“通过音乐,你感觉到了什么?”学生便可以从欣赏的音乐中、画面中、甚至在所欣赏乐曲的音乐要素或画面时所想到的一些问题等等来回答老师的提问。这样的问题充分体现学生自主性、主动性。

三、提问时要注意学生对音乐的感受体验。

如果课堂教学的内容是用不同的乐器演奏同一首乐曲,让学生感受乐器音色的产别。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很多老师喜欢在让学生欣赏音乐之前提问一些问题,如:“这是由不同乐器演奏的同一首乐曲,你能听出它们区别在哪儿吗?”这样学生在课堂上往往关注老师播放一首乐曲会要求我们干什么?而不会太关注乐曲本身,或者学生在欣赏不同乐器演奏的同一首乐曲时,他们往往注意到乐曲的区别,对于乐器音色的区别学生即使能够意识到,但却不能够用语言表达出来。而如果教师从学生的感受体验入手,如:“这首乐曲由不同乐器演奏出来,你更喜欢哪一首?为什么?”学生在回答问题的时候,不知不觉中说出了两种乐器音色的不同,这样不仅使学生区分两种乐器不同的音色并表达出来,而且由个别学生回答问题的时候,其他学生也积极参与其中,不断在头脑中回忆分析两种不同乐器在演奏这首乐曲时的区别。如果再次欣赏这首乐曲时,学生对这两种乐器的音色会更为关注、印象会更深。因此,这样的提问方式能够激活了他们的思维,激起学生从音乐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以达到我们学习音乐的目的。

四、提问是要深入浅出。

在很多的音乐课堂上,当学生欣赏完一首歌曲时,老师就问“歌曲好听吗?想学吗?”学生就机械的回答,“好听,想学”,这样的问题没有一定的深度,没有意义,这样的提问方式激不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教师牵着学生走,学生很被动。而听完歌曲后,如果老师问:“有什么感觉?”这个问题就比较广了,学生可以说出自己多方面的感觉:游戏,歌曲„„这是教师跟着学生走,学生比较主动,当学生谈到“歌曲好听”时,教师就顺着学生的思路提出“好听在哪儿?(为什么好听)”这个问题有一定的深度,能够激活学生思维向更深层次去考虑问题,同时把学生思维引导到歌曲上来,学生能够在思考问题,回答问题时,不知不觉对歌曲进行了分析:节奏欢快,歌词好听„„从而激起学习这首歌曲的兴趣。

五、提问要有价值。

我听过许多的公开课和讲课比赛的课,不知是否巧合,最近听到的最多的一种提问方式是:你觉得哪个地方还很难?你认为哪个地方还没有唱好?你哪个地方还不会等等。我认为,要是让学生说出内心的真实感受的话,就凭老师的这番设计,如果所有的地方都很难的回答一出现,老师必定晕倒。但学生就是学生,大多数还没有在公众场合勇敢发表自己意见的,所以造成了上述问题的出现。我们在进行教学时

篇6:《音乐与情感表达》的教学反思

音乐语言与要素在音乐中的作用是很大的,不同的节奏结合和旋律的进行,表达情感是不一样的。学习音乐要素,了解其在音乐中的表现手法,会使我们更深刻地理解音乐,并从中得到更多美的享受。

本模块教师以音乐为本,以音乐本身所特有的要素来分析作品,从而使学生更好的理解作品,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尽管职中生的音乐基础比较薄弱,但老师运用巧妙的方法来引导学生由浅入深,鼓励学生运用音乐语言与要素来进行作品分析与学习,让学生主动的去鉴赏音乐,从而对音乐作品形成既有共性又有个性的理解,效果良好。

通过本模块的教学,我们已经把悲伤、欢快、急切、惊讶……情感通过音乐的合理表达,明白了不同的音乐给人的感觉是不一样的.,音乐它同时又给了我们更多的想象空间,并从音乐语言的各方面(节奏、速度、旋律、乐器、人声、风格)进行了研究。

篇7:音乐与影视教学反思

盐城市第四中学 陈晓艳 接触高中音乐课时间不长,但其中的很多课题都深深吸引着我,如《梨园百花》、《通俗音乐》„„美不胜收。

看过很多电影,常常被其中的音乐所感动;听过很多歌曲,常常被其中的画面所震撼。《音乐与影视》这一课题对于刚刚接触高中教材的我来说,是既陌生又熟悉的。于是,抱着极大的热情开始研究教材,研究教法,研究学生,研究教案。课件中材料的选择、文字的描述以及教学目标、教学过程的设计,都走过了艰辛的磨合过程。设计了引起兴趣→体验→探讨→创作的教学程序,采用了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的手段,目的在于通过教学,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并逐步具备独立欣赏影视音乐的能力。现仅就教学过程谈谈个人的体会。

一、教学导入 突出音乐的艺术性

这一环节,我设计过好几种方案,考虑到教学目标中要体现音乐在影片中的作用,而音乐感受力是一种以形象思维活动为主的情感判断力,于是导入先从《泰坦尼克号》无声影片中进入,然后再加进主题音乐欣赏,让学生从直观比较中了解影视音乐的定义和作用。使学生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自觉自愿地学习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积极地参与、体验音乐,享受音乐的美感,整体地把握音乐的表现形式和情感内涵,领会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为音乐所吸引、所陶醉,与之同时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和对音乐审美的敏感。

二、过程设计 突出音乐的实践性

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采用了聆听为主、视听结合、演唱感受、讨论分析、创作体验等教学方法,音乐活动形式力求生动活泼、新颖多变。注重以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将音乐审美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并将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有机地渗透在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之中。

1、欣赏《辛德勒的名单》童声合唱中,我设置了四个环节,即让学生一看二听三唱四感受,通过四个步骤培养学生听辨、感受、读谱、分析、交流等能力以及加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在强烈的视听比较后让学生了解到 “音画对位”的表现手法,以及人类对和平的祈盼、对人性的尊重,产生心灵的震撼。

2、欣赏《夜盗》这一场中,我把它分成两块来学习:第一主要了解场景中使用的乐器和表现手法;第二让他们感受并学习节奏,为影片配音击打节奏以激发兴趣。力求将音乐的双基教学融合在听、唱、动等教学环节中,使学生在审美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学、愉悦地学。但由于学生平时没有做过这种左右手的配合练习,再加上当时教室中座位拥挤,个子高大的男生手脚不好伸开,动作做得不够标准,节奏打得不够精准,没有达到我预想中的要求。课后思考认为,这一环节训练时间如果再多一点,把节奏的强弱、快慢整齐划一地敲击出来,配音的效果会更精彩。

3、在活动与探究这一环节,我让学生通过聆听和观看,为自己的校园图片配乐,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面对着学生真诚欢娱的目光,感受着他们参与的热情,看到他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尽情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我感到前所未有的激动与满足。

这节课讲到音乐在影片中的“抒情作用”这一知识点时,我把原本设计让学生律动这一块临时删掉了,很想让孩子们在影片主人公的情绪的感染下动一动,跳一跳,把心中的愉快心情表达出来。主要是因为对学生还不完全了解,平时读书时间太多的这些大孩子在这么多听课老师面前能否放开,他们的心理有没有做好准备,因课前接触较少,没有进一步放开,觉得不能跳出来就说出来也一样好,些许遗憾吧。

篇8:音乐有效课堂教学的反思与对策

案例描述:

新课导入完成后, 进入下一个环节“认识琵琶”。在课前, 我事先安排曾学过琵琶弹奏的蒋楠带来她的琵琶, 在课上进行实物展示。蒋楠抱着她的琵琶坐在同学们面前。在我的邀请下, 蒋楠先为同学们演奏了一首大家都很熟悉的《茉莉花》, 让大家对琵琶有了一个初步了解, 然后我为大家出了一个题:“今天我们就请蒋楠做一次讲解员, 大家可以自由对她提问, 一起来了解琵琶。”说完, 我坐到了蒋楠的位置上。蒋楠很腼腆地笑了。面对着自己熟悉的同学, 教室里的气氛涨起了一些, 可是却没有一个人提问。过了一会, 突然一个声音冒了出来:“琵琶是用什么弹的?”顿时教室里一片哗然, “当然是用手指弹了。”“这么笨的问题也在问。”“是用手指弹的, 可是不同的手指弹奏, 不同的弹奏方式所产生的音响效果是不一样的。”蒋楠清脆的声音一下就把大家的嘈杂给驱散了, 教室里又安静了下来。“这是‘弹’, 用食指弹, 这是‘挑’, 用大拇指弹, 一般用来演奏最基本的音型。”“这是‘轮指’, 是一种重要的指法, 白居易的‘大珠小珠落玉盘’就是描绘的这种声音, 它一般用来表现声音的延长, 强弱的控制非常灵敏。”“这是划、拂、扫、撇, 是几个音一起发音的指法, 发音量较强, 易于做出激烈而有力的表现, 节奏性强, 是乐曲高潮部常用指法。”她一边演示着一边讲解着, 同学们听得如此专注, 不时还互相交流一下, 有的还模仿着不停动着自己的手指。等蒋楠讲解完毕, 我站起来告诉大家:“不要小看你的任何一点发现, 大胆提问, 你会获得更多的知识。”教室里热闹开了, “琵琶面上那一根根小木块是什么?”“弹琵琶疼不疼啊?”“看来琵琶挺难弹的。”…由于时间的原因, 在五分钟之后, 我就终止了大家的提问, 可同学们意犹未尽, 还有许多问题想提。

案例反思:

音乐欣赏在音乐教材内容中占得比率相对是较高的, 而在教学实践中发现, 学生对于所欣赏的内容感兴趣的程度并不高。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 一直都是音乐教育者们探讨的话题。本节课《十面埋伏》的教学应该说是达到了预期的目标的, 学生对中国传统音乐的态度由开始的不太感兴趣转变到有了一定的兴趣, 并在此基础上对中国传统音乐有了新的认识, 从而能够较为自主地欣赏器乐曲。这节课之所以成功, 究其原因在于使用了“发现式”教育模式。总结这节课, 我感觉到“发现式”教学模式是音乐教学中非常有效的一种教学方式, 主要理由为:

一、“发现式”教学模式中学生成为主动的探索者, 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

发现式教学模式中, 学生是在教师的暗示和指导下通过自己的观察、探索去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 最终掌握教学的内容。在这过程中,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以个体或小组为中心, 以探索发现为主要形式, 获取知识。学生的学习过程应该是在教师的引导下, 在探索中不断地给自己置疑, 带着问题继续探索, 寻求答案, 经过自己循环往复的努力, 真正获取知识, 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与能力, 这对于正处于求知渴望强烈的中学生来讲, 是符合他们的年龄特征的。在本节课教学过程中, 我利用这一特征, 设计了学生充当讲解员的环节, 通过生生之间的互动, 达到使学生了解琵琶基本结构, 基本演奏方式及其产生的音响效果的教学目标。

二、“发现式”教学模式中学生与知识的关系为直接关系, 有利于促使学生自主的学习

在传统的音乐教育中, 教师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纽带, 好的教师能给学生铺设一条光明大道, 蹩脚的教师则会在有意无意中为学生的学习设下了许多绊脚石。如果教师采用强行灌输的方式, 教学的效果就是学生获得了一堆死知识, 才会出现学生喜欢音乐却不喜欢上音乐课的不良现象。在“发现式”教学中, 教师成为引导者, 成为了与学生携手共同探索知识的同路人。这样学生与知识之间就形成了一种直接的关系, 不再是教师填充知识的口袋。正由于与知识是一种直接的关系, 学生获取知识的积极性才会被提高, 才会真正做到自主的学习。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 理解乐曲《十面埋伏》, 掌握琵琶知识等教学目标的完成, 都不是通过教师讲解完成, 教师只是在适当的时候进行总结、引导, 所有知识与技能的掌握都是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完成的。

三、“发现式”教学模式中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发自内心的, 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动力

情感出自兴趣, 对某事物产生兴趣, 必然乐此不疲, 在无数次的循环往复中, 必然产生情感, 达到孔子所说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的境界。在传统教学中, 学生学习兴趣的调动完全依靠教师的调动和引发。教师调动地好, 学生学习的兴趣浓厚, 学习的动力强;反之学生学习的兴趣就不高, 学习的动力自然减弱。“发现式”教学模式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结果时, 会感到一种由衷的喜悦和兴奋, 这就是学生学习的收获与回报, 这时的学习兴趣不再需要教师附加的调动和激发。“发现式”教学本身所产生的兴趣, 以及一旦获得所产生的愉悦, 是其他任何手段也无法替代的强大动力, 这也必将影响到学生学习其他知识与技能的情绪, 使之真正成为一名“好之者”。

现代的音乐教育是“以音乐审美体验为核心, 使学习内容生动有趣, 丰富多彩, 有鲜明的时代感和民族性,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实践, 尊重个体的不同音乐体验与学习方式, 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 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发现式”教学观所体现出来的教学理念, 所带来的教学实效从教学实践中证明是具有符合当前教育改革的要求的, 值得音乐教师不断的实践探索。让我们乘着“发现”的翅膀, 带领着孩子们一起在音乐中尽情翱翔。

参考文献

[1]《音乐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高长风.《新课标解读与教学案例设计——初中体育与健康、艺术、美术、音乐》.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篇9:音乐有效课堂教学的反思与对策

关键词:农村;小学;音乐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3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绝大多数,农村小学生的人数又占农村学生的大多数。在义务教育阶段,音乐教育对小学生的成长具有独特的功能,提高农村小学的音乐教学水平,对我国整体艺术教育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国于1990 年推行的新教育模式中提出多类学科平衡发展,至此农村的许多小学逐渐加大了音乐课程的教学力度,农村小学音乐教育已得到了广泛的普及。但由于种种条件的制约,我国城市与农村教育的差异仍然比较明显,现实状况令人担忧,农村小学音乐教育的发展任重道远。

1 农村小学音乐教学落后的原因

1.1 软件、硬件条件均跟不上

农村小学中,没有城市学校所具有的各种教学设备,架子鼓、古筝等器具的缺乏,以及有限的多媒体教学设备全部用于其他科目的教学中,给农村小学教师的音乐教学和学生的学习造成了很大的困难。除了硬件上的不足,学校的师资力量也是一个制约。很多农村小学至今没有一个正规院校毕业的专门的音乐教师,大部分由语文、数学老师担负了音乐教师的中坚力量。这样在音乐教学中,经常出现钢琴弹奏走音、教学知识错误等问题。这也为农村学生的音乐教学埋下了不好的伏笔。

1.2 教师的认识和教育理念未转化

有些教师,在教育观念上还停留在原始的定格中,他们始终认为音乐只是一门“豆芽科”,语数外才是重要学科。所以,这些教师充分利用时间来攻他们所谓的“主科”以提高教学成绩,而忽视他们眼中的“豆芽科”——音乐,甚至把学生的音乐课也作为他们提高教学成绩的一个“主阵地”和“主战场”。这样,本应是让学生充满快乐的一节课就变成了做不完、老师讲不完的“题海”课。

1.3 教学内容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

在大多数农村小学的音乐课堂上,授课内容无法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密切结合,教学模式比较单一甚至过时,与当代小學生的实际情况有很大的差距。学生由于对课堂内容缺乏兴趣,因此无法理解和掌握课程的实质。而农村小学的音乐老师几乎都是以统一授课的方式完成教学,单独辅导的现象非常少。这远远不能满足学生对学习音乐的需求,热爱音乐的学生也很少有机会获得更多的音乐知识,所以农村小学音乐课无法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热情。

2 关于农村小学音乐教育的出现问题的对策

2.1 完善基础教学设施

良好的现代化教学设备是完成教学任务的必备条件。政府应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和支持力度,农村小学应尽可能引进一些与音乐课程相关的教学设备,改善整体的教学环境。例如,建设标准的音乐教室,增添钢琴、风琴、二胡、竖琴等多种乐器,购买一些相关专业的音乐书籍、音乐杂志、音像资料等,对于乐器和教学设备要定期检查,并对损坏的要及时维修,请专业的调琴师对乐器定期进行调音等,并把这些实际行动逐渐规范化、制度化。

2.2 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

相关部门要对农村小学的音乐教学给予高度的重视,加大对该课程的投入力度,从而使学校、家长、学生对音乐课都有重新的认识。相关工作人员要深入农村小学进行实地考察调研,关注音乐课程的进展情况。各农村小学也要改变教学理念,将音乐课程真正有计划地列入实际教学体系中。学校领导及教师要端正态度,正确对待音乐课,严格执行教学大纲的要求。

2.3 重视课堂教学

音乐课堂教学不能满足以教唱几首流行歌曲为目标,不能让流行歌曲牵着鼻子走,应结合实际,探索农村小学音乐教育新途径。农村小学音乐教育要发展,更重要的是要靠每一位教师的重视与努力,要正视音乐教育现状,有针对性地积极探索和创新适合农村音乐教育实际的教育方法。一是采用灵活多样的、学生喜闻乐见的、易于接受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欣赏教育和音乐训练,让学生得到音乐美的熏陶;二是在一定的范围内进行适当的竞赛,比如校与校、班与班、组与组之间的唱歌比赛、表演比赛,以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最终达到音乐教育的目的。

2.4 树立学生的自信心

音乐教学是歌唱教育、音乐欣赏以及音乐实践活动的结合。单独的传唱教育不能充实学生的需求。音乐教学应当由新的教学模式将传统的教学模式彻底取缔。教师教、学生唱的音乐课堂不应该在现在的音乐教学中出现,学生可以边唱边跳或者你跳他唱,充分展示自己。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参与音乐实践活动的机会,让学生明白一个道理:“相信自己一定能行。”教师要相信学生的能力,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帮助他们发现潜能,发挥个人特长,让他们将自己的思想、情感表达融入到音乐形式中去,在音乐课堂上尽可能地展示自己。

2.5 采用顶岗实习的方式

即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到农村小学实习。顶岗实习其实是个系统工程。首先,高校要重视此项工作,实习前要针对农村小学的实际需要,组织练兵,即“校内综合实训”,要求学生认真钻研小学教材,设计教学方法,准备好教学内容等,其次,要派出教师进行指导和跟踪,学生虽然经过练兵但实际情况会比设想的复杂得多,比如小学生的兴趣、接受能力等,派出指导老师,一方面是指导自己的学生解决问题,另一方能使高校老师对农村小学的教学情况和小学生的心理状况更加了解,有利今后的实习指导工作。再次,要与小学沟通,安排教学时间。顶岗实习不可能像在编教师一样,从开学初上到学期结束,为了充分利用顶岗实习的时间,实习期间可要求学校增加音乐课的周课时量,小学都有一定的自习课,这完全可以做到。

我国农村小学数量非常大,每所小学音乐专业教师是不现实的,其实小学音乐师资并不一定要音乐专业毕业的学生来承担。要提高农村小学的音乐教育水平,应该以培养多能一专的师范生为切入点,通过在职培训等途径,解决农村小学的音乐师资问题。农村小学的音乐教育模式,应遵循简单、实用、可行的原则。在新的教育发展规划纲要的影响下,农村小学的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在此背景下,农村小学的音乐教育势必会迎来新的机遇。

参考文献:

[1] 杨瑜艳.浅谈农村小学音乐教育现状之思考[J].才智,2014,( 26) : 154.

篇10:音乐有效课堂教学的反思与对策

摘 要:网络系统、广播电视系统、多媒体系统进入全国绝大多数的小学已多年了。多媒体信息网络系统运用于教学已经成为现实,并且成为未来的趋势。它在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或者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起着很好的引导作用,它可以引导学生欣赏美、想象美,并能发展他们创造美的能力,使品德受到陶冶。关键词:信息技术;音乐教学;整合;实践;思考

一、传统式的小学音乐教学中一些难以克服的缺陷 1.很难打破时空的局限,对教学内容进行丰富的构建与重现 一些教学曲目涉及的是异地异国,或者是历史久远的内容。对于这些内容,传统的教学方法只是从语言上进行描述,很难把曲目涉及的一些细节给重现出来,因此学生没有视听的感受,对曲目也就没有丰满的感觉。

2.传统的小学音乐教学手段重理论与技能训练,忽视了人文教育与思想教育,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统的小学音乐教学多是“一架琴”“一块板”“一张嘴”“一台机”的“四个一”的教学模式,即课堂上使用一架风琴或者是一架钢琴,用一块黑板写写有关乐理知识,老师一张嘴进行领唱或者范唱,条件好的学校会配上一台录音机放一下范唱。久而久之,学生会对枯燥的模式,单纯性的技巧技能训练及枯燥的乐理知识产生厌倦。3.传统的音乐课教学方式单一,很难融入多种教学方式,机械呆板

传统的音乐课中,因为教学模式的限制,学生只能与老师之间进行互动,与同学之间进行互动,在课堂上进行互动。除此之外,很难采用其他方式进行互动式的教学或者是学习,因而使教学方式显得机械与呆板。

二、信息技术与小学音乐教学整合的实践

1.利用多媒体突破时间与空间的局限,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

小学音乐教学作为审美教育的一种,应该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为中心。外在客观的审美体验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达到学生人格与品质的提升。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在音乐课中创造良好的情境,就显得尤为重要——因为良好的情境犹如阳春的初绿,可以把学生带入美的情境世界中,并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热情。

例如,欣赏《春江花月夜》时,我在学生欣赏音乐的同时配以画面,打破时间的限制,回到古代的空间——皓月当空,微波粼粼的江面上泛一兰舟,文人骚客行吟船头„„学生不禁沉浸在民族乐曲展示出的清远舒雅的意境中,从而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音乐当中去,提高了教学效果。

2.利用多媒体展示作品背后的人文思想内涵,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小学音乐课除了承担审美教育的功能外,还有一个重要功能就是思想品德教育。教育的本质与最终目的就是把学生培养成一个具有

高尚情操与高贵品格的人。因此,小学音乐课一定要重视这方面的教育,并且也只有重视体现教育的这一功能,学生才会对音乐课有更大的兴趣。

例如,在《二泉映月》的教学设计中,我做了一个短片,简介了阿炳的一生——如何从一个浪荡公子成长为一个饱经沧桑、思想沉重的民间艺术家;创作《二泉映月》的社会历史背景。虽然只有短短的几分钟,学生却深深地理解了阿炳的情怀,明确了音乐具有传承思想、感怀人生思绪抱负的功能。学生在理解阿炳音乐的基础上,也知道了做人当持重,从艺需刻苦的道理。3.利用信息整合技术,灵活构建音乐教学活动

单一的教学方式,容易使学生产生审美疲惫。而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与注意力,从而提高教学效率与效果。例如,在学习《动物狂欢》时,我会选择到网络教室上课,让学生用电脑自带的画板画出其想象的有关场景。通过想与画,学生发展了想象能力与创造能力,心灵得以净化,情操得以陶冶。再如,学习与器乐或声乐有关的内容时,我发现班级当中有很多学生在声乐或者是器乐方面很有天赋。于是我布置他们自己到网上寻找与要学习的内容有关的材料,拿到课堂上来展示。他们有的找到了演奏或者是歌唱的教程,有的找到了表演视频,有的找到了要学习的内容的背景材料„„孩子们展示得有声有色,兴趣盎然。除了展示的学生积极外,他们还带动了其他孩子学习音乐的热情与兴趣。

三、对信息技术与小学音乐教学整合过程中一些问题的反思 1.信息技术与小学音乐教学要很好地整合,要求老师的“外功”要扎实

为了更好地实现信息技术与小学音乐教学的整合,教师除了音乐专业基本功(这是内功)必须扎实之外,还必须对现代化的教育教学设备熟练掌握并使用(这是外功)。如老师应该熟悉多媒体计算机的使用;会运用powerpoint制作幻灯片;会比较熟练地使用flash,3dmax等软件;除此之外,还应该会熟练地上网下载视频资料,并对视频的播放格式进行处理转换及剪接加工——因为有时我们只使用某个视频的特定片断。2.不能把音乐课搞成花哨的展示课

部分小学音乐老师在整合过程中,过分注重信息技术的作用,多媒体展示的比重过多,搞成了花哨的展示课。尤其是一些公开课更容易犯这方面的错误。为了课堂热闹,过分地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渲染,忽略了学生的技能、乐理、审美、德育等方法训练与培养,本末倒置。

3.切忌用多媒体掩盖教师基本功的不足

教学实践中,确实发现部分老师本身基本功不扎实,于是利用多媒体代替范唱,代替范舞,代替钢琴伴奏等,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久而久之,学生会把教师看成“绣花枕头”,对其产生疏远感,课堂也会变得索然无味。老师哪方面的基本功暂时欠缺,应该在刻苦的练习中慢慢提高。这样学生才会基于教师的“德艺双馨”而亲师

乐学。

篇11:有效教学的实践与反思

新课程走近我们已有多年的时间了,多年的教学经历使我受益匪浅,收获丰厚,感触很多,今天聆听了 聆听青市教研主任马淑玲《再读高效课堂》的学习,通过学习使我加深了对课标的理解与体会,我进一步认识到了学习课标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教学中忽视了学生自主探究和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一些本该让学生自己去动手作、试验、讨论、归纳、总结的内容却被老师取而代之;一些学生经过自己的深思熟虑形成的独特见解和疑问,往往因为老师的“就照我教的来”而扼杀。在新课程下,教师应当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造性,为学生提供从事活动的机会,构建开展研究的平台,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课标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要求学生扩大知识面,要求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等,我将根据新的实践系统,致力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努力给学生创造一个有利于素质教育的空间。对于小学音乐教学来说,既要转变教的方式又要转变学的方式, 培养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这两个转变中,教的方式转变是主要矛盾,教的方式一转变,学的方式也随之转变。学的方式转变可以理性地在课堂中呈现,证明教的方式转变,证明教师新理念的真正树立。课改实践告诉我们,没有坚定的新课程理念,真正意义上的教与学方式的转变是不可能的。把课标学习与教材教法研究结合起来;要钻研 教材、理解和把握 教材,用好 教材;要重视教学反思、个案研究和收集;要牢记验证课标和检验教材的实验任务。

上一篇:毕业前最后一次班会下一篇:圣诞礼物作文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