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公司经营分析会

2024-04-16

保险公司经营分析会(共8篇)

篇1:保险公司经营分析会

保险公司上半年经营分析会领导讲话材料

同志们:

这次会议,是在全省系统业务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两天的会议,内容丰富,重点突出,高效务实。xx日上午,xxx总经理助理传达了集团公司、总公司和xx保监局上半年经营形势分析会精神,三大渠道分别做了下半年工作宣导;xx日下午,xxx副总经理就推进依法合规经营做了工作安排,企划部做了经营形势分析报告,财务管理中心对地市公司财务资源配置方案进行了宣导;今天上午,会议邀请了知名的企业文化专家授课。会前,相关的会议材料我都看过,各位分管总、各个部门对下半年各项工作的安排和部署,我都赞同。上半年,我们的各项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基本符合省公司党委、总经理室的预期,但从目前的发展态势来看,下半年我们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这要求全省系统务必坚定信心,全力以赴,把各项工作要求和安排落到实处,确保全面达成今年的各项任务目标。

下面,我代表省公司党委、总经理室讲三个方面的意见:

一、上半年工作回顾

(一)坚决落实积极进取的竞争策略,继续保持市场领先地位

截止6月30日,公司保费收入(含集团)xx亿元,市场份额达xxx%,较去年同期上升xx百分点。在行业发展整体放缓、主要竞争对手出现负增长的情况下,中国人寿成为扭转行业负增长格局的中坚力量。我公司自营保费收入为xxx亿元,同比增长xxx%,超过全国系统xx的平均增幅近x个百分点。同时,上半年保费收入占到全国系统的xx%,保费贡献度在系统内领先。其中新单保费xxxx亿元,同比增幅xx%,超过系统平均增幅xx个百分点,继续以xx%的贡献度领先兄弟公司。

(二)着力打造综合优势,推进三大渠道均衡发展

**年,我公司继续发挥个险、银保、团险三大渠道协同作战的综合优势,保障各条线均衡发展,基本达成了总公司下达的各项任务

指标。个险渠道突出核心销售渠道定位,在动态调整中有效推进业务转型发展。上半年共完成长险首年期交保费xx亿元,预算完成率达xxx%;10年期及以上业务xx亿元,完成总部下达预算的xx%,虽然进度暂时落后,但完成情况明显好于去年。同时,通过进一步提高基础管理水平,队伍产能得到有效改善。上半年,我们以不到系统一成的销售队伍,贡献了xxx%的短期险保费和xx%的意外险保费,两项指标均在系统内遥遥领先。银保渠道突出规模,兼顾结构,坚决巩固市场主导地位。受银保新政的不利影响,在网点驻点受到限制的条件下,银保渠道以销售组织、大单开拓作为传统驻点销售的有效补充,上半年共完成长险首年保费xx亿元,预算完成率达xx%;首年期交保费xx亿元,完成总部下达预算的xx%。上半年,在广东银保全行业出现xx%负增长的情况下,我公司的业务规模逆市上扬xx%,对公司的整体市场份额起到了保驾护航作用。团险渠道坚持以效益为中心,加快发展步伐。通过积极开拓大渠道、大行业团险业务,为团险业务转型提供有效的发展平台;同时重点发展银行对公、计生保险、信贷保险及旅游险等四个专项渠道业务。上半年,共完成短期险保费xx亿元,完成总部预算xx%,意外险保费xx亿元,完成总部预算xx%。无论从业务规模还是从同比增长、完成进度等多项指标看,公司意外险、短期险发展态势均为近年来最好水平。

(三)大力推进业务结构调整,加快发展方式转型步伐

在业务实现平稳较快发展的同时,我们进一步加大结构调整力度,总保费结构、新单结构和短期险结构进一步优化。一是续期拉动效果明显。上半年,公司续期保费xxx亿元,同比增长xxx%,占总保费的比例达到xx%,较去年同期提高xx个百分点。二是新单期交率领先行业。上半年的新单保费中,首年期交保费占比达到xx%,比去年同期提高了xx个百分点。新单期交占比继续高于行业平均水平,领跑本地市场。三是短期险效益稳步提升。上半年,意外险占短期险的比重达到xx%,较去年同期提升xx个百分点。同时,短期险迅猛发展为结构调整赢得了主动权,上半年综合赔付率较去年同期下降了xx个百分点,效益提升明显。

(四)着力激发基层活力,加快经营管理模式的创新探索

在加快业务发展的同时,省公司积极探索经营管理模式的创新,重点加强城区和四级机构建设,着力激发基

层的活力和动力,提升一线应对市场竞争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城区市场方面,通过加大资源投入,提高城区专业机构的经营能力,把资源重点投放到销售队伍建设、教育培训、客户服务等影响

城区竞争能力提升的基础性、关键性领域,推进城区市场竞争力的提升。重点推进城区专业化支公司整合建设,进一步优化城区专业化机构设置,切实提升城区市场竞争能力,全省城区专业化机构由xx家整合为xx家。在竞争激烈的广州、佛山、东莞和惠州等区域,组建四家新型营销服务部,探索公司化组织扩张模式。

四级机构方面,通过完善薪酬分配制度及绩效考核体系建设,加大资源配置的倾斜力度,按照“科学统筹,适度放权”的原则,率先在省公司个险部进行了竞聘、双选工作,精兵简政,人员下沉,进一步理顺省、市、县三级机构的销售管理职责,省市公司在加强基本法、团队组织架构和基础管理等领域的规范化、标准化运作的同时,着重给予四级机构在销售策划、业务推动、销售运营费用等方面的自主权。同时,加强对基层经营管理者的教育培训,从x月到x月,省公司先后组织举行了x期全省中高级管理干部培训班,着重培训了三四级机构班子成员,取得了显着效果。

上述成绩,是在上半年宏观经济增速放缓、通货膨胀压力加大、市场监管趋向严格的复杂环境下取得的,是全省系统同舟共济、迎难而上、奋力拼搏的结果,来之不易,必须予以充分肯定。在此,我谨代表省公司党委、总经理室,向全省系统干部员工和营销伙伴表示诚挚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篇二:在集团公司生产经营分析会讲话

坚定信心 应对挑战 强化管理 提升品质

确保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在2007年上半年生产经营活动分析会上的报告 2007年7月21日

各位领导、同志们:

我们召开这次会议,是为了分析上半年生产经营情况,认清形势,查找不足,正视问题,坚定信心,应对挑战,采取得力措施,提升管理品质,切实做好下半年各项工作,全面完成集团公司年初确定的各项工作目标。

一、上半年生产经营情况及分析

2007年是实施“三步走”战略第三步目标的开局年。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企业面貌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我们站到了新的发展起点上。上半年,在年初“四会”精神的统领下,集团全员扎实工作,奋发有为,各项工作取得了一定进展,但生产经营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市场开拓在部分区域有所增强,但全集团承揽总量大幅度下降。

2、生产形势相对稳定,但完成产值明显偏低。

3、经济效益稳步增长,但资金压力依然存在。

4、施工生产有序受控,但严峻形势仍未根本消除。

5、核心竞争能力进一步发育,但制约企业长远发展的深层次问题仍未有效解决。

回顾上半年的工作,可以说是“市场风云变幻,生存形势严峻”。3项主要经济指标完成不理想,项目亏损有所反弹,市场的残酷性表露无遗,生存的艰难再次显现。时代把我们推到了风口浪尖,市场不相信眼泪,适者生存是发展的必然。

二、面临的机遇、优势和考验

轻看成绩,深挖问题,是为更好更快发展;认知市场,准确定位,才能更好更快发展。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集团公司积聚了一定的实力,具备了较强的竞争优势。我们不能因为环境艰险而丧失斗志,不能因为遇到困难就失去信心,一定要认清形势,抢抓机遇,发挥优势,应对挑战,谋求发展。

四大机遇。一是当前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建筑市场容量仍然很大,国家支持企业“走出去”力度进一步加大,企业生存空间得到拓展。二是总公司启动股改上市,这是一场革命性的变革,给我们提供了自我扬弃、促进管理水平提升的机遇和载体。三是总公司第二次党代会确定了实现“四个转变”、培育“六大板块”的发展理念,为我们指明了发展方向。四是经过多年的积累,特别是“三步走”第二步目标的实现,企业经济实力大增,管理机制不断优化,班子建设进一步加强,人才总量持续增加,具备了较强的发展后劲。这些都为我们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发展提供了难得机遇。

四大优势。一是领导班子风正心齐、团结和谐,作风过硬,具备较高的政治觉悟和良好的精神状态,具有较强的责任意识,是集团公司改革、发展的坚强领导核心。二是企业管理体系初步形成,以“两个汇编、一套定额”为核心的管理办法在实践中得到较好的落实,形成了具有特色的管理机制和管理经验,具备了较强的综合实力和发展能力。三是经济结构更加合理,经营渠道初步拓宽。已在机械加工、医疗、教育、酒店、房地产和保险等方面形成了一定的产业优势,并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具备广阔的发展空间。四是干部公开选拔、项目评估和效能监察等制度的强力推行,主题教育和企业文化建设的稳步推进,为企业发展提供了制度保证和发展动力。

三大考验。一是经营承揽的考验。市场竞争残酷无情,信誉评价靠后,市场环境日趋恶劣,经营承揽面临严峻考验;投标压价、利润空间无限缩小、建筑市场的不公平性和不规范性严重损害企业的合法权益。二是工程公司建设的考验。新成立的工程公司受资质和实力影响,市场竞争能力和发展能力较差,化解风险能力较弱,资源整合能力受限,做实做强工程公司任重道远。三是项目管理的考验。从上半年情况来看,个别项目管理混乱、制度落实不力、亲属包工队屡禁不止;个别项目评估指标不落实,出现管理漏洞,告急文电不断,垫资干活,信誉受损;※、※等项目进度滞后,队伍积极性不高,这是典型的项目管理弱化的倾向。

三、下半年工作重点

下半年生产经营任务非常繁重,我们的工作思路是:“一条主线,三个着力点”,即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主线,以经营承揽、工程公司建设、项目管理为着力点,硬化指标,明确目标,坚决完成生产经营任务。

围绕工作主线,我们要分解目标,细化责任,在提高工作质量,完成指标上狠下功夫。

(一)以深度开发市场为重点,完成承揽指标的决心不动摇

受主客观因素影响,集团公司上半年信息少,中标率低,形势不容乐观。“千条理,万条理,完不成承揽没道理”,因此,各级要紧盯“生命线”,找准症结,重点切入,确保完成承揽目标。

明确主攻方向,抓好高端市场。1—6月份,全集团承揽5000万元以下项目10个,占承揽总数的35.7%,合同额总计2.24亿元,占总合同额的10.7%,付出的精力、成本与获得的收益是不相匹配的。各单位一定要算好经济帐,选准市场目标,将有效资源集中到大项目的跟踪上,重点开发客运专线、长大隧道、深水大桥、城市地铁等高端市场,既要承揽数量,又要承揽质量,双管齐下,改变被动局面。下半年,对前期跟踪良好,有较好市场基础的包西、海南东环线、南疆和拉日等铁路项目,要争取总公司支持,发挥集团优势,加大跟踪力度,一盯到底,务求取得实质性突破。— 4 —

5月10日,铁道部下发了《铁路基本项目投资控制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了项目投资管理,加强了过程控制,经营投标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各单位在铁路投标中,一定要理性经营,明确目标,报价实事求是,严禁低成本报价,未干而先亏。同时,要抓好海外市场。在经营好现有海外市场的同时,要积极稳妥地开辟马来西亚、泰国等新型市场区域,精选精揽,确保完成总公司下达的2亿美元海外承揽任务。

推进区域经营战略,健全经营网络。从整体来看,集团市场布局较为合理,以各工程公司机关驻地为中心,以优势项目为根据地,形成江浙、川渝、两广、两湖、陕甘为主体的经营区域。在这些区域中,经过多年精心培育,应该说具有一定的发展基础,占有一定优势,现在的关键是要加大力度,进一步深度开发,形成规模效应和品牌优势。各工程公司要找准主战场,严格执行《集团公司区域经营管理办法》,在既定区域内深度开发,要有2—3个站得稳、立得住、经营网络健全,竞争优势明显的市场区域,投入足够的人力、物力重点开发,一定不能满天飞,重陷“打游击战”的泥潭不能自拔。下半年,各工程公司一定要坚定信心,加强领导,自我加压,发挥自身优势,对接核心关系,诚信经营,寻求突破。

贯彻总公司第二次党代会精神,培育优势创效板块。总公司第二次党代会提出培育“六大创效板块”的发展理念。对于这六大板块,我们要根据自己的比较优势,择优培育具有特色的强势 — 5 —篇三:张子飞董事长、赵永峰总经理在公司三季度经营分析会暨四季度安全工作会上的讲话

工 作 督 导

(40)

神东煤炭集团公司综合办公室 2011年10月18日

按:现将张子飞董事长、赵永峰总经理在公司三季度经营分析会暨四季度安全工作会上的讲话和贺鹏副总经理作的经营工作报告下发,请各单位、各部门结合工作实际,认真抓好落实。

在公司三季度经营分析会

暨四季度安全工作会上的讲话

(2011年10月17日)

张子飞

同志们:

今天这个会议,是公司年底前召开的一次大型会议。会议的主题是:贯彻落实集团三季度经济活动分析会、和在神东召开的 集团安委会暨安全工作座谈会精神,对年底前重点工作进行动员和部署。

刚才,永峰同志对三季度工作作了总结,对四季度工作进行了安排;几位分管领导分别就安全、经营工作进行了强调和安排,希望大家认真贯彻执行,一步一个脚印抓执行,抓落实,抓成效,完成好各项工作任务。

下面,我再强调几点意见:

一、肯定成绩,查找不足,进一步增强抓好安全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

今年前三季度,公司认真贯彻落实集团年初工作会、半年经济活动分析会精神,并结合实际,细化目标、强化责任、突出重点、全力推进,将集团公司安排部署的每一项工作任务进行认真分解,制定针对性落实措施,生产、利润指标超额完成了均衡计划,在同口径下,均创出历史最好水平。

公司从长远发展角度出发,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下决心解决劳务工结构不合理、流动频繁、队伍不稳定,物资供应不及时,员工吃住洗紧张,部分工作机制不畅等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这些工作得到了广大干部员工的高度认同和支持,目前都在按计划推进。

各单位、各部门以创先争优活动为载体,紧盯世界一流企业建设目标,勇挑重担,攻坚克难,团结拼搏,为集团利益最大化 和公司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在肯定工作成绩的同时,更要清醒地认识到,我们在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一是安全基础管理不扎实。突出表现为前三季度发生4起伤亡事故,死亡6人,分别占集团煤炭企业事故次数和伤亡人数的29%和38%。仅三季度发生了2起伤亡事故,死亡4人,分别占集团煤炭企业事故次数和伤亡人数的29%和44%。特别是寸草塔煤矿“7.12”事故,造成3人死亡,结束了神华集团保持了12年无3人以上瓦斯事故的纪录。这起事故暴露出我们安全基础管理不扎实,工作中存在不严不细不实的问题。

二是安全管理水平不均衡。包括本安体系应用和质量标准化建设从公司到矿井,都是好的好,差的差,而且差距较大。

三是公司整体执行力还不够强,工作效率有待提高。一些工作布臵了进展缓慢、推动不力,工作落实停留在会议上、纸面上、口头上,甚至是公司领导亲自安排的涉及重大安全生产方面的工作,也存在讲客观,讲外部条件,得不到全面落实。公司在10月5日调度会上对布尔台煤矿综采工作面瓦斯治理措施落实不到位进行了通报,明确要求加强高瓦斯矿井和低瓦斯矿井高瓦斯区域的综采工作面采空区瓦斯抽放管理,取消回风顺槽抽排风机。但是,寸草塔二矿作为事故单位,不吸取事故教训,仍然对“一通三防”认识不够,在10月8日集团组织的巡查中被查出113综采工作面采空区仍使用抽排风机抽排上隅角瓦斯,还存在 一些其他问题,被集团责令停产整顿。特别是在集团夜查当天,公司领导还给矿上叮嘱要撤掉抽排风机,都没能落实。在此,对寸草塔二矿提出严厉批评,安监局要对相关责任人从严从重处罚,希望各单位引以为戒。还有,各矿井习惯性违章屡禁不止,一些零敲碎打事故一而再再而三地反复发生。这些都需要引起我们深刻反思。

四是部分管理人员工作作风不扎实,没有把心思真正用到工作上,表现为矿井领导跟班次数不够、存在弄虚作假现象;部分机关工作人员服务基层意识不强,存在衙门作风。部分管理人员在工作中思路不灵活,不求进取,无所作为,想问题、办事情依赖于惯性思维和经验主义,工作能力有待提高。

这些问题需要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否则,既不利于企业的发展,也不利于个人的发展。

四季度是完成全年各项工作任务的关键时期,也是承上启下的特殊时期。12日,集团召开了三季度经济活动分析会,在总结三季度工作,安排四季度任务的同时,对今年后80天安全工作进行了重点部署。喜武董事长在讲话中,一再强调集团完成全年经济指标指日可待,当前最不可控、最不放心的是安全生产,对神华事业最具颠覆性的威胁仍然是安全生产,安全生产是神华事业的“命根子”。玉卓总经理在讲话中强调了集团今年后80天安全生产的两条硬性规定:一是,煤矿发生死亡责任事故,矿长 就地免职;二是,各生产单位主要领导要靠前指挥,煤炭生产单位的董事长、总经理要保证每月下井10次以上。这两条规定要作为子分公司班子考核的重要标准。这次会议上,集团提出的安全目标是,从现在起到年底,下决心做到不死人,努力减少非伤亡事故;长远地,要实现无伤害。13日下午,集团在神东组织“9+1”公司主要负责人召开了安委会暨煤炭板块安全生产工作座谈会。刚才,荣明同志传达了会议精神。这次会议选择在神东召开,一是神东今年整体安全生产形势严峻,特别是发生了“7.12”瓦斯事故;二是因为在集团安全巡检中,存在重大隐患和质量标准化滑坡的问题。我个人理解,集团这次会议,在某种意义上,是警示我们各级领导班子要进一步增强抓好安全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务实的态度,扎实的措施,切实推动和促进神东今后的安全工作,扭转被动局面。对全面抓好安全生产工作是一次促动!安全工作是一切工作的基础,没有安全做保障,一切无从谈起。集团要求,要确保后80天不发生事故,从今天起,后75天的工作能否完成,关键看安全,安全出了事故,一丑遮百俊。因此,各单位、各部门一定要深刻领会集团的两次会议精神,充分认识安全工作的极端重要性,真正把安全放在各项工作之首,以高度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抓好落实,实现安全目标,为今年工作收好尾、明年工作起好步打牢基础。

篇2:保险公司经营分析会

中支班子成员XXXXXX,XXX,XXX室主任及以上层级干部、中支班各四级机构负责人、人事、财务、风控专员参加会议,培训部XXXX经理主持会议。

会上,财务室、人力部、分别作月度经营分析报告、运营作运营风控工作报告;营销一部、营销二部、银代部、团险部、收费分别作月度经营分析报告;各机构就3月业务预估及举绩、绩优进行盘点;XXXX总在听取银代渠道汇报后给予了点评。

XXXX总经理对各渠道、部门及中支的工作进行了点评,并作出四点重要指示:

一、提升出勤,落实工作。XX语重心长的分析:从1、2月经营的情况下,要迅速收心,各渠道认真盘活人力,提升出勤,提升举绩。银代提升人均产能及网点经营能力,管理干部要把核心网点经营好。

二、XXXX大截点做好,各机构做好全面动员,银代、团险也得跟上个险节点节奏,营造紧张、紧急业务氛围。

三、加强合规管理工作。吴总指出:各管理者要常抓“治乱打非”,治乱打非工作一刻也不容松懈,各机构、各渠道全面做好产说会双录、课件等培训资料合规自查工作。

四、业务是生命线,XXXX总强调大家打起精神、百倍努力,尤其明天个险节点要打出新高点,XXXXX更要紧密布置,XXXX总最后强调,各部坚定信心,积极行动,全员自信努力冲刺起来。

XXXXX

篇3:保险公司经营分析会

关键词:外资保险,中资保险,竞争,本土化

外资保险公司, 是指经中国保险监督管理机构批准设立的中外合资保险公司、外商独资保险公司、外国保险公司分公司。1980年, 我国开始允许一些外国保险公司设立代表处。1992年中国人民银行颁布《上海外资保险机构暂行管理办法》, 拉开了外资保险公司进军中国的序幕。其间, 外资保险公司机构数量、业务规模得到迅猛发展。但根据中国保监会和普华永道近几年数据显示, 外资保险公司所占市场份额却呈下降趋势, 经营状况并不乐观。基于此, 拟围绕外资保险公司当前经营展开分析。

一、外资保险公司在中国经营状况

中国保监会发布数据, 2005年到2010年, 外资寿险在中国的市场份额从8.9%下滑到5.1%, 外资财险和意外险的市场份额从1.3%降低到1.0%。同时, 普华永道发布的2010年《外资保险公司在中国》显示, 外资保险公司高管预测外资市场份额在未来三年内不会上升, 寿险公司预计市场份额到2013年将继续维持在目前5%的水平, 而财险和意外险公司的份额预计将停留在1%左右。由此分析, 外资保险公司业务经营中反映出的现实状况是:市场份额下降且相对偏低, 业务发展缓慢。

二、外资保险公司当前经营状况之原因分析

(一) 外部原因

1. 中国对外资保险公司监管严格

目前, 外资保险公司将业务扩展到任何一个中国城市前, 必须先获得许可证, 这一程序令其难以迅速扩大规模。中国美国商会在发布的2010年《美国企业在中国》白皮书中称, 外资保险公司在分公司申请审批过程中相对中资保险公司将面临更长的等待。在保险需求非常强烈的中西部地区, 外资保险公司也很难进入。同时, 外资公司在业务拓展上也面临严格监管。《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规定, 中资保险公司经保监会批准, 可以从事交强险业务。这意味着占财险市场70%的车险业务没有对外资保险公司放开。

2. 中资保险公司产品创新和业务拓展能力不断增强

无可否认, 外资保险公司在产品创新、经营理念等很多方面存在优势。但中资公司不断学习和进步, 提升自己的产品创新能力。同时, 中资公司不断巩固和发挥着自己优势, 利用自身对本地市场的深度熟悉与了解, 不断扩张分支机构, 深入到市场最基层, 挖掘客户资源, 拓展市场空间。中资保险公司的不断创新与发展, 使得外资公司在业务进程中面对强大竞争压力。这也成为当前制约其业务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

3. 银行业进入保险市场

自2009年下半年, 部分商业银行得到国务院特批可以投资保险公司。当年9月, 保监会批复交通银行收购中保康联人寿51%股权。其后, 中国银行、北京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工商银行逐渐完成向保险行业的渗透。

随着银行不断参股保险公司, 驱动着保险市场发生重大变化。在过去几年里, 银行是很多保险公司的主要分销渠道, 有的保险公司甚至新保费收入中有一半或更多源于银行保险渠道。但伴随银行保险业的这种发展变化, 参股保险公司的银行必然会首选自己产品。近期, 保监会又对银保渠道进行整顿, 将与银行合作的保险公司限制在3家以内。显然, 市场竞争更加激烈, 外资保险公司业务发展面对更大压力。

4. 金融危机的冲击

目前, 全球经济已经回暖, 但长期来说经济增长仍面临考验。这样的形势下, 中国国内出口减速、物价上涨, 使得作为外资保险公司主要客户的外资企业受到较大影响, 抑制了保险需求的增长。另一方面, 外资保险母公司的全球战略也因金融危机而进行调整, 影响了其对中国市场的支持力度, 一定程度上减缓了外资保险公司的业务增长规模。

(二) 内部原因

1. 外资保险公司的业务特长难以完全发挥

外资保险公司除了在传统保险业务经营方面经验丰富之外, 一般都在特定领域具备专长, 如健康保险、养老保险等。目前, 中国的医疗、养老在推进商业化改革, 但外资保险公司面临很多制约因素, 自己的业务特长尚难发挥。如医疗保险需要医疗数据库作为支撑, 要求相当熟悉本地市场。参与关系国计民生的社保, 需要处理与政府的关系。在这些方面外资公司都不具备优势。

2. 外资保险公司业务规模较小, 导致利润波动较大

虽然中国保险监管政策某种程度上限制了外资保险公司的规模扩张, 但从其自身公司经营策略来讲, 在机构设立方面稳健谨慎, 坚持以利润为导向, 注重效益, 并不盲目追求扩展规模。而这种规模小、营业网点少的状况, 就会造成风险的集中, 特别是产险业务受自然灾害等地域性突发事件的影响更大, 往往造成外资产险公司利润的较大波动。同时, 规模较小也使得公司成本无法得到有效分摊, 综合费用率相对较高, 最终影响业务开展。

三、外资保险公司推动业务发展的措施

由于在中国市场经营状况的不乐观, 一些外资保险公司开始收缩在华业务。

恒康天安人寿的外方股东加拿大宏利金融选择退出, 加拿大永明金融对光大永明所持股份从50%降为20%。但更多外资保险公司选择继续坚守, 毕竟中国保险市场规模巨大且不发达, 具有十分明显的吸引力。那么, 应该怎样才能发挥自身优势、扭转市场局面呢?其根本是外资保险公司必须要融入中国市场, 坚持本土化经营策略。

(一) 人才的本土化

人才的本土化是基础。本土人才熟悉本土文化, 不论是在业务拓展、市场推广, 还是经营管理等方面, 他们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因此, 外资保险公司必须坚持本土人才的培养和合理使用, 如重视本土员工的培训, 给予本土员工在决策经营中更多参与权和发言权。这将是外资保险公司本土化经营的一项核心工作。

在实际工作中, 外资保险公司已经认识到这一点。有的保险公司与高校密切合作, 为公司做本土人才储备, 如中大—友邦精算考试中心、南开—光大永明精算考试中心等项目。有的保险公司致力于培养一支本土化团队, 如友邦的一线销售人员全部是当地引进, 中英人寿、中意人寿、信诚人寿等外资寿险公司的销售团队也以本土员工为主。

(二) 经营理念的本土化

一些外资保险公司在经营过程中, 常常封闭于外资的小圈子里, 进行自我隔离, 以以前经验作为经营基础, 出现问题不深入考虑所处市场的特点, 只是片面指责中国市场的不足。对这些外资公司而言, 要在中国市场谋求发展, 必须先摒弃在国外市场获得成功的固有思路, 切实深入到本土市场中, 做到主动了解中国市场、中国消费者的真实需求, 逐渐形成本土化经营理念。

(三) 业务的本土化

从目前来看, 很多外资保险公司进入中国市场后, 首先开拓本国在中国设立的企业和相关业务。这是一种聪明的做法, 但不是外资公司长远经营的灵丹妙药, 想凭其获得长足发展不太现实。因为随着中国经济结构的深入调整, 今后很难再出现以前那种大规模引进外资的情况。如果单纯依赖与本国投资相关的业务, 其发展的速度会逐渐递减乃至萎缩。由此分析, 外资公司拓宽经营领域, 逐步加大中国本土业务并提升其对公司整体收入的贡献率, 才是业务经营之策。

(四) 产品与技术的本土化

保险产品的生存必须依赖于一定的社会和市场, 必须适应这个社会和市场特有的文化、法律、资本市场等环境。外资保险公司进入中国市场以后, 在产品开发设计上需要更多文化上的磨合及在此基础上的改造与提升, 而不是简单的模式移植。一种保险产品和服务, 一定要符合当地人的需要以及他们的思想观念, 才能取得很好的发展。这是外资保险公司必须一直重视的一点。

目前, 虽然外资保险公司出现业务发展缓慢、市场份额下降的局面, 但其拥有先进保险理念和管理经验, 售后服务完善, 具备着强大竞争优势。因此, 随着外资保险公司立足中国市场, 调整业务发展策略, 其发展潜力巨大, 这在不久的未来会体现出来。

参考文献

[1]巴曙松, 华中炜, 王琳璘.外资金融机构进入中国市场的现状评估和政策开放趋势[J].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公共政策研究网, 2006-11-8.

[2]吴定富, 中国保险业的对外开放和改革发展[J], 2007.

[3]外资保险公司本土化的8大问题.中国保险报, 2010-04-07.

[4]普华永道.《外资保险公司在中国》, 2010.

[5]中国保监会网站.

篇4:保险公司经营分析会

关键词:混业经营;分业经营;保险公司

中图分类号:F8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1428(2007)11-0063-03

收稿日期:2007-07-10

作者简介:何祺(1960-),男,上海交通大学博士研究生,现供职于安联财产保险中国分公司。

随着金融环境的变化,保险公司也不再局限于经营单一的保险业务,逐渐涉足更为广泛的领域,混业经营也随之成了一些大型保险公司的经营方式。对于保险公司来讲,究竟混业经营、分业经营两种经营方式孰优孰劣?学术界一直未有具体的实证分析。本文运用实证研究方法,对全球140多家保险公司的经济数据进行了分析,深入研究了这一问题。

一、原始数据的采集与使用

本文中实证分析所需的数据均来自于位于全球各地148个公司的历年年报,共收集了535组不同年份的原始数据,剔除一些数据不完整的公司信息后,得到了428组数据1。本文根据保险公司经营模式的不同,首先把原始数据划分为采取混业经营公司或分业经营公司两组。在此基础上,利用SPSS软件对保险公司经营评价的经济效益指标进行了计算。为了保证数据的有效性,在数据收集与整理过程中遵循了如下原则:

(1)统计口径的统一性。

由于所处地区与环境的不同,不同公司的统计口径会有差异,有些公司把赔付费用也记入了管理费用中。本文管理费用的统计口径是指包含公司的运营成本和管理成本。

(2)数据多样性。

所采集的数据来自全球不同地区、不同国家的140多个保险公司,公司的经营特性各不相同,所处的经济环境也大相径庭,这样,所选数据既全面、又多样,确保统计结论具有普遍意义。

(3)数据有效性。

针对单个公司选用了不同年份的数据,并对同一公司的数据进行了筛选,剔除了一些经济指标明显异常年份的数据,这样,保证所采用的数据可以比较客观地反映公司的经营状况、降低突发事件的影响程度。

(4)数据分类的合理性。

本文将各保险公司划分成了混业经营组与分业经营组两大组。正如前文所提及的,保险公司的混业经营是指保险公司不但经营保险业务,同时,从事其他的金融业务(证券、银行、投资等)。因此,在收集数据时根据保险公司的实际业务范围把保险公司分为混业经营、与分业经营两类。同时,部分公司尽管有着非保险类的金融业务,但如果这些非保险业务所占的比例较小,其经营成效对整个公司的影响可能是微乎其微的,决策层进行战略决策时对这些业务的关注程度也就极低,因此,从实际经营状况看,这类公司事实上只能作为分业经营保险公司。考虑到这一点,结合大部分混业经营保险公司的实际收入结构情况,本文假设保险收入占总收入比例高于85%的同时经营多种金融业务的保险公司可以划入分业经营组。事实上,在我们的统计分析过程中可以发现这样分类统计结果具备一定的可靠性,因此,可以认为这一分类比例是比较合理的。

二、混业经营保险公司与分业经营保险在某些财务指标方面的差异

根据所采集的数据,首先,我们对所有样本进行了一些简单的统计分析。下表列出了两类保险公司的一些财务指标的平均值:

表1 混业经营和分业经营保险公司的经营平均值

(单位:百万美元)

对我们所收集的所有保险公司来讲,其平均总资产达到了83,037百万美元,可以看出一般保险公司的规模都相当大,显然这是由保险公司的性质所决定的——保险公司是资本运作型企业,必须具备相当的资金规模才可以从事保险行业。这些公司的平均保费收入占平均总收入的比例为70%,意味着相当数量的保险公司都经营了保险之外的其他业务。

此外,从上表中我们也可以看到从全球范围来看混业经营公司的规模远大于分业经营的保险公司,同时,从收入方面来看,无论是保费收入、还是公司总收入,混业经营的公司都远高于分业经营的公司。因此,不妨提出如下假设:保险公司规模较大时更易采取混业经营的策略。

三、混业经营保险公司与分业经营保险在经济效益指标方面的差异

1、保险公司经济效益指标。

经济效益是指从经济的角度衡量保险公司经营成效,主要衡量指标有保险公司的资产收益率、股东收益率、偿付能力充足率及保费增长率四个指标组成。

(1)资产收益率 = 净利润 / 资产总额

显然,该指标越高,表明企业资产利用效果越好,说明企业在增加收入和节约资金使用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否则相反。这个指标反映了公司管理层的努力程度。

(2)股东收益率 = 净利润 / 股东权益

净资产收益率是衡量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重要指标,是指利润额与平均股东权益的比值,该指标越高,说明投资带来的收益越高。

(3)偿付能力充足率 = [ 认可资产 - 认可负债 ] / 最低偿付能力额度

偿付能力是考察保险公司经营情况最重要的指标之一,它直接关系到公司持续经营能力的高低。全球各国、各地区根据自己的经济状况与法律、法规等制定衡量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中国保监会也一直把偿付能力监管作为保险监管工作的重点,颁布了有关保险公司偿付能力额度及监管指标管理规定,明确规定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的计算标准。

本文采用了偿付能力充足率来反映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情况,计算公式采用中国保监会发布的“保险公司偿付能力额度及监管指标管理规定”(二OO三年三月二十四日)中的计算公式。

(4)保费增长率=(当年保费-上年度保费)/上年度保费

为了反映保险公司的财务收入稳定程度,对保险公司经济效益的考察范围中本文加入了保费增长率。

2、统计结果分析及研究结论。

本文对所采集的原始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如表2所示。

表2 混业经营保险公司与分业经营保险

在经济效益方面差异的统计结果

表2列出了两类保险公司在经济效益指标四个子指标的平均值和标准差之间差异的比较结果。在此基础上又进行了两样本T检验,由于篇幅限制,检验结果不在此列出。本文对表2的统计结果进行分析得到如下研究结论:

(1)混业经营保险公司的资产收益率要高于分业经营的保险公司。

从表2中可以看出,在资产收益率方面,混业经营公司的状态要比分业经营保险公司的状态要好很多。混业经营保险公司资产收益率均值为15.82%,分业经营保险公司资产收益率均值为1.59%。而且,在可靠度为0.9的时候也基本通过了检验,因此,我们可以得到混业经营保险公司的资产收益率要高于分业经营的保险公司的结论。

(2)混业经营保险公司与分业经营保险公司在股东收益率指标上没有明显差异。

从表2的数字中可认为在股东收益率方面,混业经营公司的平均状态与分业经营保险公司的平均状态有一定差异。混业经营保险公司股东收益率均值为7.19%,分业经营保险公司股东收益率均值为5.49%。但是,由于其差异性检验值为0.9859,因此,不能拒绝原假设,也即尽管从混业经营的保险公司其股东平均值高于分业经营保险公司的股东平均值,我们仍然不能认为两者在这一指标上有所差异,即混业经营保险公司与分业经营保险公司在股东收益率指标上没有明显差异。

其原因可能是混业经营的保险公司一般规模庞大,以实现投资与理财的规模效益,但由于此庞大资金中自有资金仅占很小的比率(以安联保险集团为例,其自有资金比例仅约25%),因此,尽管资产收益率较高,但在股东收益率方面,相对分业经营保险公司的优势却并不明显。

(3)混业经营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充足率要高于分业经营的保险公司。

几乎各国政府都对金融行业,特别是银行业,都在偿付能力方面进行了严格的控制,因此,从事其他金融业务如银行业务的保险公司在偿付能力方面表现更好。表2的数字对这一观点进行了显著性检验并得到了证实,正好说明了这点,即混业经营保险公司偿付能力充足率均值为501.14%,分业经营保险公司偿付能力充足率2均值为79%,因此,我们可以得到混业经营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充足率要高于分业经营的保险公司的结论。

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由于各国政府对混业经营保险在偿付能力方面要求较高。这一点也可以从原始数据中直接观察到:偿付能力充足率异常高的几个公司,如澳大利亚联邦银行(5年内均值为17847%)、荷兰金融发展公司(均值为4749%)、GMAC INSURANCE(均值为600%)、Nationwide(270%)、Berkshirehathaway(493%)、JNL(2534%)等几个公司都是混业经营的金融企业。

(4)混业经营保险公司的保费增长率要低于分业经营的保险公司。

表2中可以看出,分业经营的保险公司其保费增长情况要好过混业经营的保险公司,混业经营保险公司偿付能力充足率均值为11.72%,分业经营保险公司偿付能力充足率均值为20.65%。对这一观点进行了显著性检验并得到了证实,因此,我们可以得到混业经营保险公司的保费增长率要低于分业经营的保险公司的结论。

显然,由于分业公司集中从事其保险业务,在保险业务上的投入十分专注,也因此导致分业经营保险公司的保费收入增长较为明显。相对而言,混业经营的保险公司可能在其他业务上投入较大,相形之下,保险业务的增长性在混业公司可能更不明显。此外,相对混业经营的保险公司而言,更大部分的分业经营保险公司处于成长型市场中,这些市场本身的增长就非常明显,因此,这些保险公司的业务增长也十分迅捷。

四、结束语

本文对混业经营保险公司与分业经营保险公司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采取混业经营的保险公司与采取分业经营的保险公司之间尽管有着明显的差异,但两者在不同方面具有不同的优势,无法就两者之间孰优孰劣得出明确结论。换言之,一个分业经营的保险公司采取混业经营策略不会一定有明显的经济效益方面的提高。因此,当保险公司面临混业/分业的决策问题时必须结合其自身的状况及所处的经济环境,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公司的经济效益不受损害。

参考文献:

[1]Barton, Sidney L. Diversification Strategy and Systematic Risk: Another Look.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1988, Vol. 31, No. 1, 166-175

[2]王国言.论金融分业、混业问题.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论文,2001

[3]王明丽.中国金融控股公司集团模式研究与设计.同济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1

篇5:地产公司经营分析

财务会计报告

目 录

一、公司基本情况、会计核算前提及会计政策

1、公司基本情况

2、会计核算前提及会计政策

二、财务报表基本面分析

1、资产负债表

2、损益表

3、比率分析

①偿债能力分析②获利能力分析③资产管理效果分析

④现金流量分析

三、营业收入及毛利率分析

1、各户型在收入中的比重

2、销售收入分析表

3、各户型对收入、毛利的贡献

四、成本分析

1、七项成本分析(将利息支出资本化)

2、甩项分析---10项比重

3、单位成本分析表

五、费用分析

1、管理费用月度曲线,与年初计划是否控制到位?

2、销售费用

六、量本利分析

1、盈亏平衡点分析

2、敏感性分析

七、目标成本分析

1、与项目初期指定的成本目标比较

2、各施工单位支付工程款控制目标比例

八、税金分析

1、营业税、城建税、教育费附加、土地使用税、土地增值税、个人所得税、印花税、房产税、企业所得税等实现情况及缴纳情况

2、公司人均纳税贡献3、2009年的税收筹划经验

九、基于财务分析,对地产行业经济形势的判断

通过对所开发的房地产的房型毛利分析、各项成本分析,结合本地房地产市场的分析,将上述财务分析提供给公司领导,为领导决策提供财务支持。

十、**地产主要财务指标在地产板块及所有上市公司中的位置

篇6:公司年度经营分析报告

20xx年,我公司在分公司党委总经理室的领导下,以“严管控,防风险,抓队伍,促发展,优结构,增效益”的十八字方针为指引,很抓业务发展,和公司文化建设,公司和各项工作均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将公司20xx年度的分析报告上报:

一、业务完成情况分析:

从柱状图上分析,我公司20xx年的各项业务指标除短险外,均出现了大幅度的增长,其中增幅较大的为:总量全年实现xxxx万元,增幅为18.9%,首年新单实现xxxx万元,增幅为xxxx,首年期交实现xxxx万,增幅达到xx%,趸缴业务实现xxx万,增幅达到xx%。

但是短险业务令人感到惋惜,出现了负的增长,短险全年实现xxx万元,这是公司业务发展上的一个名显的不足,也是公司影响公司长期发展的`一个短板,我公司将在今年的工作中,克服这一不足。公司短险赔款xxxx万,培付率为xxx%。

二、公司费用完成及执行情况

费用提取情况

费用支付情况

从费用提取和支付情况分析公司的经营情况,公司今年亏损xx万元,但今年公司短险仅只完成xx万元,公司提取费用为xx万余元,若公司短险多发展xxx万元,在赔付率不变的情况下,公司经营就可以实现不亏的状态。因此公司在新的一年中要正确规划好自已的短险目标,为公司经营扭亏为盈打下良好的基础。

从公司的工资性及统筹来分析,公司今年为xxxx万元。而20xx年为xxx万,增长了xxxx%,其中工资xxx年为xxxx万,20xx年为xxxx万。增长了xxx%,社会统筹保险费20xx年为xx万,20xx年为xxx万,增长了xxx%。在公司发展的同时,让全体员工享受到发展的成果。

三、人力发展情况分析

公司人力去年也呈现出明显的增长的态势,总人力达到xxx人,较去年增长了36%,其中个险xxx人,增长了24%,中介xxx人,增长了470%,实现了中介队伍的大发展。

在和同业队伍的比较上,我公司尽管在数量上仍占优势,但我们仍然感到压力,下同是同业人力的饼状图;从图上我们可以分析出,其它同业的发展也快,我们只有时刻保持对市场的警醒态度,敢于拼搏,千万不可麻痹大意,以老大自居,否则我们很快就会落后。

四、个险业务发展及队伍现状分析

1、业务发展月线状图

从线状图上分析个险业务的发展,表现在月发展上极不均衡,3月份,6月份的业务呈高峰状态,而4月,7月,10月份的业务发展又表现为低谷,反映出业务发展的不均衡。分析其原因在于业务的发展依赖于公司推动,团队自主发展的意愿和建立良性的业务发展循环系统是我们必须重视的问题。

2 、个险业务佣金及津贴柱状图

从柱状图上分析,我公司直接佣金和津贴的绝对值不是最多的,但其增长率在全区却是最高的,分别达到18%和52%,反映出公司全体伙伴在致富的路上又迈进一步。

篇7:保险公司经营分析会

全球性金融危机这一被前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称为“百年一遇”的大危机,牵动着全球的神经。中国保险业在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金融环境中,也受到了冲击和不利影响。众所周知,保险业对我国的经济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保险产品能够提供风险保障,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发挥财务稳定器的功能,减少人为群众的后顾之扰,保险资金可以直接参与基础设施投资,对拉动经济增长起着积极作用。但在当前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作为开放力度较大,市场化程度较高的我国的保险业,在这次金融危机之中难以独善其身,也受到了冲击和影响。金融危机使我国保险业发展的不确定因素增加,使我国的保险公司以及保险监督机构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为应对金融危机,必须防范和化解保险风险,努力维护保险市场稳定;转变保险公司经营理念,积极推动保险业结构调整;进一步完善现代保险监管体系;支持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和重点领域改革,积极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一、金融危机概述

金融危机又称金融风暴(The Financial Crisis),是指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与地区的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标(如:短期利率、货币资产、证券、房地产、土地价格、商业破产数和金融机构倒闭数)的急剧、短暂和超周期的恶化。

2007-2009环球金融危机又称金融海啸、信用危机及华尔街海啸等,是一场在2007年8月9日开始浮现的金融危机。自次级房屋信贷危机爆发后,投资者开始对按揭证券的价值失去信心,引发流动性危机。即使多国中央银行多次向金融市场注入巨额资金,也无法阻止这场金融危机的爆发。直到2008年,这场金融危机开始失控,并导致多间相当大型的金融机构倒闭或被政府接管。2008年3月,美国第五大投资银行—贝尔斯登濒临破产,摩根大通银行获批收购贝尔斯登。2008年9月,众多金融巨头轰然倒地:美国两大住房抵押贷款机构—房利美和房地美损失超过140亿美元,美国政府宣布提供注资并接管这两家公司;美国第四大投行—雷曼兄弟公司申请破产保护;美国第三大投行—美林公司被美国银行收购;美国最大的保险集团—AIG(美国国际集团)国有化:美国政府在提供850亿美元紧急贷款的同时,获得了公司79.9%的股权。与此同时,包括欧亚、乃至中国在内的全球主要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以及保险业,均参与了美国次级房贷衍生产品的投资,金额巨大,使得危机发生后影响波及全球金融系统。

受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华尔街金融危机所产生的蝴蝶效应迅速弥漫全球。在其漫长岁月中,这将成为金融危机的代名词,正如上世纪三十年代经济危机一样。人们在感受这场风暴的强大威力的同时,不得不直面各自周围硝烟四起的现实,作为金融领域最重要组成部分———保险业,同样不能幸免。不仅如此,金融危机的形成和利益关系链条中,保险公司不仅充当了次级债券的重要投资者,成为次贷市场资金的重要来源之一;而且通过其提供的按揭贷款保险、单一风险保险和信用违约掉期等产品,大大增强了市场和投资者的信心,成为金融危机形成中的重要一环。

同样,我国的保险业作为开放力度较大、市场化程度较高的行业,在这次金融危机之中难以独善其身,也受到了冲击和影响。面对这样的情况,中国政府、保险业协会以及相关的管理机构也都提出并实施了一系列的措施来解决和降低这次全球性的经济危机给我过保险业带来的冲击。

二、金融危机下我国保险业的现状

据保监会最新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全年保险业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111372989万元,是2002年以来增长最快的一年。其中,财产险业务原保险保费收入28758335.46万元;寿险业务原保险保费收入74574384.39万元;另外,中国保险市场主体、保险专业中介机构、兼业代理等保险机构也在不断的增加;保险行业在优化资产配置,化解投资运作风险,保障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虽然我国的保险业一直在蓬勃的发展,但毕竟我国保险业才刚刚起步。与世界上其它国家相比,就综合实力来比,我国明显还很落后。根据对我国保险业的研究,我国保险业现状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中国的保险市场需要进一步规范

我国保险业在国家的政策引导下飞速发展,一批新的保险机构相继设立,一些新的保险业务从无到有,保险中介市场、再保险市场稳步发展,保险资金运用渠道逐步拓宽,资产管理能力不断增强,初步形成了多种组织形式、功能相对完善、分工比较合理的保险市场体系。但现在的保险市场还存在一些较为严重的问题。如,一些保险公司不按常规出牌,利用一些不道德或不合法的行为来欺骗被保险人,及其严重的扰乱了市场的正常秩序。如果诸如这样的一系列问题不能得到有效的解决,影响的不只是人民大众,还可能给整个行业带来不利的影响。

(二)保险的服务水平和保险产品的创新能力需提高

随着保险业迅猛发展,人们对保险的认识在不断的提升,对保险公司的服务业更加看重,而现在的服务明显需要随着社会的进步而提高。社会在高速的进步,人们迫切需要一些新的保险产品和服务的出现,来更好的服务大众。而现在产品结构单一,缺乏产品开发体系。险种开发无论从速度、数量还是从质量上都不能满足市场需求。我国保险的覆盖面不宽,难以为投保人和被保险人提供全方位的增值服务。另外在保险服务质量上经常出现销售误导和理赔难等问题。虽然2009年推出的新《保险法》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销售误导和理赔等问题,尽可能的保障了消费的利益。但因为一些对保险法不了解的或不知道的人还是会受到这方面的影响。为了保证保险业正常稳定的发展,保险行业应警惕寿险退保风险、保险投资风险、偿付能力不足风险等。

(三)监管体系仍需进一步完善

由于起步晚,基础薄弱,与快速发展的保险业相比,与日益复杂的风险防范任务相比,保险监管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当我们要在监管和发展之中选择一项时,我们常常放弃监管。也正应为当前一些比较普遍的违法违规问题,如假保费、假赔案、假批单、假数据屡禁不止的问题就是很好的说明。当投保人和保险人利益发生矛盾时,监管机关轻易出现偏袒保险公司的倾向。例如对于费率的治理,信息披露的治理,我们都有屈从保险公司而忽视投保人权益的嫌疑。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其根源就在于我们对保险监管的定位不清,保险监管的职责不明确。

三、金融危机对我国保险公司经营的影响

从全球金融业损失看,截至2009年3月末,世界金融机构次贷及其衍生品投资损失高达1.47万亿美元,接近我国2008年服务业总产值;从GDP变化看,世界主要经济体经济增速深幅下挫,2009年第一季度美国GDP年率下降5.5%,创近25年来最大降幅,2008年第四季度欧元区GDP年率下降5.9%,创历史最大降幅;对世界各国经济金融运行都产生了较大负面影响,中国也不例外。

金融危机对中国金融保险业的传导主要有六种方式:一是通过跨国金融保险集团中资机构或中资参股机构传导;二是通过直接投资次贷及其衍生品的国内金融保险机构传导;三是通过持有遭受次贷及其衍生品损失的机构股权或债权的国内金融保险机构传导;四是通过加大国际分保压力传导;五是通过国际金融机构信任危机跨境传导;六是通过引发中国经济持续下滑间接传导。其中,前四种方式是直接传导,后两种方式属于间接传导。

虽然由于我国保险市场国际化程度相对较低,此次金融危机对中国保险业的影响相对有限,但在美国金融市场持续动荡,金融危机迅速蔓延的背景下,我国的保险业也无法完全“独善其身”,这场金融危机对中国保险业的直接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保险公司投资的重要影响

美国金融危机对我国保险业投资的一个最重要的影响就是,受美国金融危机影响,全球股市持续低迷,我国保险业投资收益和各保险公司净利润大幅下降。根据保险公司2008年年报,A股三大保险巨头净利润较2007年出现大幅缩水,平均减幅高达73%。2008年,中国人寿(601628,股吧)实现净利润100.68亿元,同比下降64.19%。对于利润的大幅下降,中国人寿认为原因主要是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资本市场的深度下调,使得2008年投资收益出现了大幅下滑。

(二)大型保险公司强者恒强

金融危机会通过改变消费者风险意识和金融市场环境等,使市场竞争格局朝“强者更强、弱者更弱”的方向发展。一方面,金融危机极大增强了中国保险消费者投保风险选择意识,主动规避一些海外关联度较高以及规模较小、管理薄弱、市场竞争力不高的中小型保险企业,有的还会要求退保,转而选择信誉高、规模大、管理严、竞争力强的大型保险企业;另一方面,面对动荡加剧、不确定性较高的金融市场环境,中小型保险公司受制于自身资本有限、人才匮乏、风险管控体系尚不完善等因素,整体抗风险能力较低,难以有效抵御金融危机间接冲击,而大型保险公司竞争优势更加突出,可以较好化解金融危机带来的多方不利影响。

此外,最新数据表明,全球金融机构次贷损失暴露在2008年第四季度达到高峰后,今年第一季度开始快速下降,全球并购时机开始逐步显现,而大型保险企业并购成功的基础和条件都远优于中小型保险企业。

(三)经营模式将回归保险主业

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全球金融保险监管日趋严格,中国保险监管机构因势利导,把“防风险、调结构、稳增长” 确定为今年监管目标,把防范保险风险、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作为今年两大重点任务;中国保险企业也积极按照保监会部署和要求,努力做到趋利避害,化危为机,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

在转变保险经营理念方面,金融危机促使中国保险业深刻认识到回归保险主业、发挥保险保障功能才是保险业发展的根基和根本,粗放式经营、偏离主业经营、过度跨领域经营蕴藏着巨大风险和潜在危机,内涵式发展、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日渐成为行业主要发展方向。

在优化保险业务结构方面,保监会于年初发文,要求境内外上市保险公司对同一交易事项采用相同的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这意味着寿险业将重点围绕风险保障型保险产品等展开竞争;同时,保监会还督促全行业大力发展风险保障型、长期储蓄型业务,强化投连险风险管控。金融危机以来中国寿险行业结构出现了可喜的变化,传统寿险和分红险快速发展,投连险和万能险销售逐步走弱,重回保险保障特征十分明显,这将对中国寿险业长期健康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在加快保险队伍建设方面,受金融危机影响,就业形势严峻,给保险企业吸收年纪轻、学历高的新生力量,打造新型高绩效销售团队带来了较好的机会,为提升全行业营销队伍素质、优化营销队伍结构创造了重要条件;同时,也给保险企业“引得来、用得好、留得住”海外高端金融专业人才带来了难得的机遇,为我国保险业增强国际市场竞争力提供了人才基础。

(四)保险需求有所降低

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等影响,中国经济金融运行压力增加,直接影响到国民保险需求。首先,金融危机由国际蔓延到国内,由发达国家蔓延到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由金融领域蔓延到实体经济,引致我国经济增速减缓,失业率增加,居民当期收入减少和收入预期下降,市场保险需求有所降低;同时,受金融危机影响,全球金融市场动荡,中国货币市场利率持续下行,股票市场震荡加剧,保险业资产价值趋降,对投资业绩十分敏感的投连和万能等新型保险产品市场需求有所下降。例如,2008年9月金融危机爆发后,寿险业保费收入快速下降,由2008年前三季度同比增长60%以上,降至2008年全年的48.27%和2009年一季度的9.5%,创10年来第一季度最低水平。

(五)我国保费收入的增幅放缓

尽管金融危机对中国保险业的直接影响较小,但其引发的全球性经济衰退、金融市场动荡、股市深幅下探、货币市场利率大幅走低以及社会公众信心缺失等,对中国经济发展、金融市场运行和投资者心理预期等都产生了较大间接影响。

自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我国GDP增速下滑较快;央行连续4次下调存款利率、5次下调贷款利率、4次下调了存款准备金率,1年期存款利率、贷款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累计分别下调了1.89个百分点、2.16个百分点和4个百分点,直接下拉了货币市场和债券市场收益率水平;去年全年股市深幅下挫65.4%,其中第四季度降幅达20.6%,促使以固定收益投资为主的、以权益投资为辅的保险投资收益大幅下挫,行业偿付能力面临较大挑战。

2008年中国保险业投资收益约680亿,收益率2.03%,与2007年保险业投资收益2700亿元,投资收益率9.3%相比,缩水75。今年以来,特别是今年一季度以来,伴随中国经济逐步企稳,股市持续活跃,债市运行平稳,中国保险业投资收益趋于好转。

(六)给经营带来三类风险

金融危机通过减缓实体经济增长、加剧金融市场动荡、拉低金融产品收益率等,为我国保险业经营带来一定风险,比较突出的有三类。

一是利率风险。为应对金融危机,央行多次降息,利率持续低位运行,会对保费收入、投资收益和行业利润等产生多方面不利影响。二是投资风险。金融市场波动性加剧,在创造新的更多投资机遇的同时,也对保险业资金运用能力带来了更大挑战,掌控不好,可能带来较高投资风险。三是资产负债匹配风险。

(七)对保险投资业务冲击较大

这次金融危机对保险行业冲击最大的就是保险投资业务。受到国内资本市场和国际金融环境的影响,保险资金在资本市场的投资损失较大。例如在2007年,中国财险曾凭借40多亿元的投资收益,在弥补了承保亏损后仍实现了近30亿元的净利润。而2008年上半年由于A股市场的震荡走低,导致交易类金融资产的投资收益大幅减少。2008年上半年,中国财险已实现及未实现的投资净收益为6.68亿元,较2007年同期的28.36亿元减少了21.68亿元,投资收益同比减少了76.45%。从公告看,人保总投资收益28.56亿,即利息、股息和租金收入21.88亿和已实现及未实现的投资净收益6.68亿元之和。从投资组合看,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债券类证券与去年同期相比变化不大,但权益类证券变化很大,为81.51亿元,而去年同期为169.78亿元。对于整个保险业,截至O8年11月底,我国保险资金在银行存款和各类债券上的投资已经占比达86%,股票和基金占比则回落至I1.7%,全行业实现投资收益930多亿元。而2007年底,保险资产配置固定收益产品和权益类产品的比例,分别占总资产的76%和23%,全年实现投资收益2792亿元。特别地,平安保险受美国金融危机的影响最大。据中国平安2008年1O月6日公告,公司拟在2008年三季报中对富通集团股票投资进行157亿元减值准备,并终止其投资富通投资管理公司50%股权的协议。金融危机导致我国证券市场低迷,与资本市场密切相关的投资连接保险亏损巨大,在一些地方产生了退保风潮。生命人寿等多家保险公司遭遇集中投诉、退保等危机事件,个别投连险退保率达50%。信任危机对我国保险业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此外,O8年10月以来,央行连续下调存款利率,利差损风险的加大。特别地,由于投资收益减少,个别公司连年亏损,偿付能力难以得到根本改善,存在偿付能力不足风险。

四、我国当前保险公司经营存在的问题

保险公司的发展历史来看,在量的指标上,可以说突飞猛进,与世界各国相比,保险业也是个增长速度相当快的一个行业,但如果全面衡量这个市场,有“五多五少”的现象。及共性产品多,特性产品少,综合公司多,专业公司少,价格竞争多,服务竞争少,人员流动多,人储备少,机构附设多,市场培育少,这样的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和我国的用保费,用市场份额作为衡量产业和公司发展的重要指标有关。保费不是反应保险业增长的唯一指标,它不能反应保险一个保险市场的发展的程度和深度,何况我国对保费这一单一指标过于重视冲突,保费本身是负债,并不是保费多了,产业发展就一定好了,保费少了,就发展不好,要看保费发展的状况是什么。

目前我国保险业的风险管理状况总体来说水平低下,管理体制不成熟,表现在以下各方面:

(一)风险管理意识不够,理念薄弱

很多公司一味追求保费收入,缺乏风险管理理念,只注重速度、规模而不是质量。目光短视,理赔不到位,重视内生经营而忽略外部环境,这些必然会造成巨大的风险隐患。

由于保险公司特别是寿险公司持有大量长期负债,金融危机以来,伴随利率持续下滑,债券和协议存款等收益率出现较大幅度下滑,以10年期固定利率国债为例,收益率从危机前的4.41 %下降至目前的3%左右,且浮息债发行规模又出现了较大幅度萎缩,加大了资产负债匹配风险。四是退保风险。国际金融危机直接影响被保险人对遭遇危机金融机构在华机构的信心,加上部分保险产品收益低于被保险人预期,退保风险增加。如,友邦保险受其母公司AIG事件牵连,退保数量明显上升。五是定价风险。金融危机以来,中国基准利率变动频繁,金融市场波动加大,尽管到目前为止,保监会没有进行定价假设的调整,但保险公司在进行长期投资收益率、费用率等假设时都面临更大的不确定性,加大了定价风险。

(二)管理水平低,管理方法有限

保险公司大多还停留在传统风险管理阶段,只注重单个实质风险的管理,而缺乏全面的整合性风险管理理念。事后控制多于事前管理,风险控制和融资方式有限,防灾防损技术也有待提升。

从2009年初开始,保监会正式启动分类监管,根据保险公司偿付能力、公司治理、资金运用、业务经营、财务风险等五大类指标,将保险公司从优至劣依次分为A、B、C、D四类。在保险公司良莠不齐、监管资源十分有限的情况下,推行分类监管无疑是一个正确方向。虽然如此,但我们还要在加强执行力,注重行业“合规文化”的培育和提高科学性方面努力。

(三)风险管理体制不完善,信息系统不健全

目前的大多数保险公司缺乏严谨的风险管理体制,风险管理一般都由单个人来组织,风险管理部门并不多。有效的风险信息系统没有完全建立起来,使得保险经营决策面临一定的风险。

我国寿险公司业务核保不完善,承保风险还很突出,主要是重业务发展轻业务质量,重规模轻效益的现象还很突出;核保制度不健全,核保管理不完善;核保人员素质差;核保队伍建设不足;道德风险日益严重,投保人或被保险人欺骗或隐瞒已存在的某种风险或故意编造保险事故的现象经常发生。

(四)风险管理理论滞后,管理人才少

国内风险管理还处于初级阶段,有关风险管理的研究很少,开设此专业的高校更少。相关的理论滞后,保险公司缺乏风险管理人才。我国保险业目前的风险管理水平远远落后于其他发达国家,而发达国家在此次金融危机中尚且受到严峻地重创,那么金融论文我国的保险业又怎能独善其身呢?虽然,我国因为目前开放程度低,受到的影响还小,但是全球化的趋势不得不给予我国保险业巨大的警示,保险业风险管理水平的提高刻不容缓。

当前我国保险业主要面临四种风险。一是运营风险,表现在经营不规范,内部管理不到位。二是市场风险,金融市场以及需求的变化直接影响保险投资和产品定价。三是道德风险,公司职员以及被保险人的诚信问题关系到保险公司的信誉和长期发展;四是政策风险,国家法律政策的调整会改变保险业的宏观环境,特别是利率的变化则关系到保险经营的赢利或亏损。

五、金融危机下我国保险公司发展的机遇与对策

相对于发达国家,金融风暴给我国保险业带来的影响既有挑战也有机遇,其影响不完全是消极的。一方面,金融风暴造成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加剧,全球经济增长明显放缓,国际经济环境中不确定性不稳定性明显增多,给我国保险业的发展带来一定的挑战;另一方面,我国经济良好稳定发展的基本态势没有改变,这又为我国保险业在国际保险市场占据更有利位置提供了一个较好的发展机遇。那么针对我国保险业的现状,如何化解危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提高保险业风险管理技术水平

保险业应采用现代风险管理方式,从对实质损失的控制过度到ERM、IRM,通过风险优化、风险组合、风险套期以及风险转移等方式达到企业价值最大化。用SWOT分析、事故树分析(FTA)、流程图、德尔菲法等进行风险识别;在风险评估时,定量与定性结合,由VAR值进行资本风险匹配。加强对投资市场、宏观经济数据的收集,建立风险预警系统。另外对显性风险、隐性风险;内生风险、外生风险;实物风险、文化风险都要重视,推动保险业的全面风险管理。

(二)以管理为目标,提高公司经营管理整体素质和水平

保险公司的组织结构是保证公司各部门和总分支公司各司其责、有序结合、分工明确和有效运作的组织保障,合理的组织管理结构可以把分散的、单个的力量聚集成为集中的、强大的集体力量;可以使保险公司每个员工的工作职权在组织管理结构中以一定形式固定下来,保证保险公司经营活动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有利于明确经营者的责任和权利,避免相互推诿,克服官僚主义,提高工作效率,克服办事拖拉的弊端;可以确保公司领导制度的实现,公司各级领导只有依靠一套完善的组织管理机构才能有效地行使自己的权力。围绕风险控制和增进效益两个目标,保险公司应该如何加强内部控制管理水平,增强竞争能力,在日渐市场化和日益开放的经营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一是应建立起高效的风险管理机制,以风险管理为核心,严格控制经营风险,保证其业务收益的稳定,满足被保险人日益增长的保险需求;二是运用高新技术手段和先进方法对风险变动趋势进行科学的预测,有效地进行公司经营风险的控制和管理;三是完善保险风险内部控制机制,对经营风险实行严格的监控,建立科学的风险监测反馈系统,提高公司经营效益;四是完善公司内部控制管理制度,用制度管人、管机构、管业务、管经营,并接受保险监管部门的指导和检查。

(三)完善我国保险监管体系

这次危机暴露了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金融监管体系中的很多问题。这次危机爆发的实质,是美国的金融监管出现了漏洞,美国监管机构崇尚的放任自由的监管模式,存在着过于放任自流的弊端,它使金融机构有机会利用金融衍生产品的信息不对称来欺诈和误导客户,最终造成金融风暴。

看到美国监管机构的弊病,我国保险监管部门必须从宏观层面对保险企业的经营管理行为进行密切监管,加强风险的前期控制。从此次危机看,市场处于快速发展时,往往容易掩盖大量的经营风险和金融风险。鉴于保险市场与资本市场的联系日益密切,有必要加强保监会、银监会和证监会的三会协同监管,确保保险企业稳健经营。另外,监管机构不仅要尽可能地完善已有的监管体系,还应该使这一体系反应更加灵活,覆盖更为全面。目前我国有很多业务如责任保险、农业保险、银行保险都属于新业务范畴,监管机构必须针对这些新业务的特殊性制定特殊的监管规则,并跟踪和分析新业务市场出现的问题,及时采取相应的调整措施加以解决。只有这样,细小的问题才不会累积形成系统风险,确保保险公司的稳健经营。

面对我国保险业的现状并着眼于我国保险市场的长远发展,为顺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总体趋势,我国保险监管的发展应该牢固树立市场的观念,充分发挥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在保险市场调节之中的作用。对于可以通过市场自发调节的,就不要进行行政干预。还要不断健全保险监管法律制度,不断提高保险立法水平,与此同时,我们要提高执法水平,果断做到公正、严明、高效。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和网络技术,改善保险信息披露制度,提高保险监管的透明度,使保险业充分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从而提高保险业的社会公信度。最后就是要借鉴国际上先进保险国家的监管经验,结合我国保险业发展的实际状况和阶段性目标,逐步建立一个符合国际惯例的保险监管体系。

(四)培养保险业风险管理人才队伍

提高国民风险管理意识是首要前提,各界应大力宣传风险管理理念和方法。高校和风险管理研究部应该致力于风险管理人才的教育,加大对风险管理人才培养的投资。通过国外先进理论与技术的引入,强化我国风险理论与学科建设。

深化国有保险公司用人制度改革,加强对国有保险公司高级管理人员的考核,逐步建立高级管理人员经济责任审计和离任审计制度。完善人力资源管理方式,探索市场化的职业经理人选聘机制。六是建立科学的从业人员考试制度,促进学习型行业的形成。要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推进保险业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将保险从业人员考试职能逐步向行业协会或学会转移,通过发挥协会、学会的作用,建立科学的从业人员考试制度,继续完善强制性保险从业人员考试和资格核准程序,支持建立资格认证考试制度,建立保险从业人员继续教育制度。

总之,国际金融危机提供给我国保险公司一个发展契机,我国保险公司要抓住这个机遇,变危机为商机,以危机拉动保险。中国保险公司应该加大力度,推进结构调整,加强监管,改变保险业务的风险构成,化解和防范风险,有利于保险公司在困难时期度过难关;更重要的是,可以增强业务发展的稳定性,突出保险行业优势,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对于金融危机中暴露出的我国保险企业风险管理的盲点,我们要予以足够的重视,并加以控制与改进。同时,也应抓住这场**带来的有利契机,实现自身的突破发展。【参考文献】

[1]陈志国.风险管理讲义[Z].西南财经大保险学院,2008

[2]刘玉霞.美国金融危机的成因分析及对我国的启示[J].商业文化,2008

[3]李硕.我国保险也风险管理现状及对策[J].哈尔滨商业大学金融学院,2008

[4]李雷.关于金融危机下加快我国保险业发展的思考.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

[5]朱厚勤.保险业风险管理浅谈[J].保险研究,1995

金融危机对保险公司经营的影响分析

资料采集:成丽 邵琦 王博书

资料完善:张静 于博 王誉桦 论文排版:陈浦 李响 隋冯龙

篇8:机动车辆保险经营风险分析

随着我国汽车保有量的增长, 汽车保险的地位越来越重要。1988年我国车险保费收入超过20亿元, 此后, 汽车保险一直保持高增长率, 2005年我国车险保费收入达855亿元。麦肯锡公司预计2010年中国汽车保险费用将增长至2400亿。虽然机动车辆保险市场不断发展壮大, 各个保险公司开展激烈竞争。但是机动车辆保险经营风险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没有采取相应措施控制保险经营风险的发生。造成为拓展业务, 不计成本, 盲目竞争的局面, 导致机动车辆保险的赔付率过高, 使财产保险公司面临亏损, 甚至破产和被保险人得不到应有的保障。因此机动车辆保险经营风险是一个亟待研究的问题。

2 机动车辆保险

2.1 机动车辆保险含义

(1) 机动车辆保险 (简称汽车保险) 是以汽车本身及其相关利益为保险标的一种不定值财产保险。这里的汽车是指汽车、电车、电瓶车、摩托车、拖拉机、各种专用机械车、特种车。

(2) 汽车保险是财产保险的一种, 也称为机动车辆保险, 是以汽车本身及其第三者责任为保险标的的一种运输工具保险。

2.2 机动车辆保险分类

汽车保险分为《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 (简称“交强险”) 和《机动车辆商业保险》。2006年7月1日实施的《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将机动车辆保险分为机动车辆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和机动车辆商业保险两种类型, 其中机动车辆商业保险又可以分为机动车辆损失保险、第三者责任保险、其它主险和附加险。

2.3 机动车辆保险的功能

基本功能是组织经济补偿和实现保险金的给付。机动车辆在使用过程中遭受自然灾害风险和发生意外事故, 是通过保险转嫁将风险及风险损失在全社会范围内分散、转移。

3 机动车辆保险经营风险分析

机动车辆保险经营中面临各种各样的风险。从风险的可控性来看, 机动车辆保险活动中的风险分为内在风险和外在风险。

3.1 内在风险

内在风险主要是保险公司经营管理不善、经营决策失误和逆选择等因素造成的保险企业损失的风险。机动车辆保险经营的内在风险有以下几方面。

(1) 产品设计风险。保险行业内基本条款统一后, 开发新险种成为保险公司增强自身的竞争力的主要手段。但是, 新险种开发很复杂, 它包括资料收集、信息反馈、最后推向市场检验等多个过程, 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的失误, 都将导致险种策划定位失败。例如, 某地一场大雨导致数以万计的机动车遭水淹, 其他保险公司不赔付水淹车, 唯有XX保险公司赔付水淹车, 结果损失近1亿元。

(2) 承保风险。承保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1) 忽视风险责任控制, 随意降低费率, 放宽承保条件, 采取高额退费等进行破坏性竞争; (2) 超能力承保, 任何一家保险公司承保能力都是有限的, 如果超过自身的承保能力和承保技术, 盲目接受风险, 必然会导致财务的不稳定性; (3) 保险单证、保费收据等管理混乱, 为保险欺诈提供了机会。

(3) 理赔风险。保险企业在理赔过程中缺乏有效的核赔手段和对各种骗赔行为的鉴别手段就可能产生理赔风险。理赔风险产生的原因有两个方面: (1) 内部理赔风险。首先, 保险企业缺乏健全理赔机制, 为虚假理赔提供机会, 公司信誉度降低;其次, 保险理赔人员素工作不负责, 不及时赶赴现场查勘损失原因和损失程度, 为保险理赔带来困难;再次, 有些理赔人员缺乏相关专业知识, 不能科学地定损和准确地计算赔偿金额。内部考核机制不科学, 不考虑业务质量, 导致承保了大量“垃圾业务”, 保险公司就会存风险隐患。 (2) 保险欺诈风险。保险欺诈是不法分子以欺诈手段伪造损失或夸大损失来获取不合理的保险赔款的违法行为。保险欺诈的原因有很多, 但最主要的是保险企业内部管理不够规范, 缺乏有效完善的理赔机制。

(4) 车辆消费贷款保证保险操作不规范。车辆消费贷款保证保险潜在风险不可低估, 特别是货车的贷款逾期额度较大。单证管理不严、承保异地业务、资信调查流于形式、发生欠款催收不力等现象在少数公司比较严重。

(5) 附加险、摩托车保险等效益险种增长较慢, 险种结构未能优化。

3.2 外在风险

(1) 人为风险。关于驾驶员的风险因素, 可以分为以下几种因素: (1) 年龄因素。不同年龄人员驾驶机动车辆发生事故的概率不同。按照年龄分组表明:25岁以下年龄组的青年人, 活力激情, 喜欢开快车, 往往容易导致恶性交通事故;50岁以上年龄组的老年人, 驾车速度相对较慢, 反应相对迟钝, 也容易导致交通事故, 一般均为小事故;25岁至50岁之间年龄组的中年人, 具有一定的驾驶经验, 分析和判断能力较强, 同时具有稳健的心态和较强的责任感。 (2) 性别因素。交通肇事和性别有密切的关系。男性驾驶员的重大事故的肇事概率较女性要高。在饮酒肇事事故中男性的比例明显高于女性。 (3) 心理和生理因素。人的心理状态是不断变化的, 感觉、意识、行动等都是相当不稳定的。驾驶员的行动特性、身高、习惯、视力等也是影响事故发生频率的重要因素。 (4) 学历因素。驾驶员的文化素质高低与事故发生率成正相关。一般而言, 素质高、修养高的人开车遵守交通规则, 礼让他人;低学历者驾驶违规者居多。所以, 高学历的驾驶员的风险比低学历的驾驶员的风险小。 (5) 职业、婚姻、驾驶经验。首先, 职业会影响人的情绪和体力, 同时也可能影响其心理, 机动车辆驾驶员的职业与肇事率有很大的关系。其次, 已婚驾驶员的肇事记录低于未婚驾驶员的肇事记录, 因为已婚驾驶员有家庭督促会小心驾驶, 故其肇事率较低;而单身家庭, 由于无牵无挂, 稳定性不如已婚人士, 其肇事率比已婚驾驶员要高。最后, 驾龄越长, 肇事概率相对要低;驾龄越短, 肇事概率相对要高。

(2) 环境风险。环境风险因素可分为地理环境因素和社会环境因素。

第一, 地理环境因素。 (1) 地形与地貌。平原地区由于地势平缓、视野开阔, 行车比较安全。山地则因地势高低不平, 道路曲折, 路面较窄, 而且, 隧道和桥梁较多, 易发生交通事故, 特别是恶性交通事故。 (2) 气候。我国各地域在不同的季节, 对车辆构成的风险也有很大的区别。东部与南部雨水较多, 车辆水浸的现象较多, 导致车辆容易锈蚀;雨季较长, 长期路面泥泞, 事故也会增多。西部与北部则因冬季气候寒冷, 降雪较多, 路面较滑, 在冬季事故则明显增多。 (3) 路面交通状况。路面状况通常是按道路的等级来划分的, 路面状况较好的地段, 车辆的事故率则相对要低些;路面状况较差的地段, 车辆的事故率则明显要高些。一般说来, 交通量大、情况复杂的路段事故发生率高, 如交叉路口高于路段, 城市道路高于公路, 出入口繁忙路段高于一般路段, 而重大的交通事故主要发生在郊区。

第二, 社会环境因素。 (1) 法制环境。法制环境对于机动车辆风险的影响主要有两个方面:被保险人和驾驶员的法制观念。法制环境良好的地区被保险人和驾驶员的法制观念均较强, 在经营和驾驶上均能够自觉遵守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法制环境良好的地区, 一旦发生交通事故, 对于事故的处理无论是在法律依据和程序上均具有较高的确定性和透明度, 从而使保险人与被保险人的利益均得到比较充分的保障。 (2) 市场环境。机动车辆保险市场情况可以分为市场监管情况和行业自律情况。无序和恶意的竞争加大整个保险市场的风险。通过监督和管理可以建立一个良好的约束机制, 形成良好的市场秩序。

(3) 车辆风险。车辆风险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厂牌车型。不同的厂家生产的车辆的特点不同。安全性能好的车发生交通事故时受损的财物就少, 车辆风险小, 反之, 安全性能差的车出险时受损就严重, 辆风险大。

(2) 排气量。排气量所体现的是汽车的动力性能。排气量越大, 汽车的能力性能就越好, 也就意味着速度会越快, 相对而言, 也意味风险越高。

(3) 使用性质。营业用车辆使用频率高, 车辆磨损率及事故概率要比非营业用车辆高, 因此, 营业用车辆的风险要高于非营业用车辆。

(4) 驾龄。驾龄是指最初车辆购置之日起至投保之日的年限, 年限以12个月日历年限为标准。车的使用年限越长, 车辆的磨损与老化程度就越高, 从而导致车况越差, 那么发生车辆事故的概率也同步上升。

4 机动车辆保险经营风险的防范和控制

4.1 加强内控建设, 提高风险防范能力

内控建设是否科学完善, 对于保险公司安全运行和稳健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保险公司内控机制还缺乏有效性。内控机制遵循一项业务从发生到完成的全过程, 不由某个职工或部门单独处理, 所以能够有效地防范经营风险。

(1) 建立以利润指标为主的经营目标考核机制, 创造有利于控制经营风险的内部环境, 同时要将控制赔付率的指标量化到每个支公司、每个业务员, 并与个人的薪酬挂钩, 保证利益与责任的一致。

(2) 严格车险授权。各级公司根据其下级公司车险经营管理水平、内控制度执行情况对其承保、理赔权限进行动态管理, 随时调整。绝不允许对公司以外的任何单位和个人授予承保权和理赔权。

(3) 控制主要经营指标。首先, 建立对车辆保险经营进行风险警示的指标体系。其次, 建立未决赔款估损报告制度。所有的车险赔案建立完整的理赔数据库。最后加强对应收保费的管理。

(4) 控制机动车辆消费贷款保证保险风险, 促进消费贷款业务的健康发展。机动车辆消费贷款保证保险业务要实行集中管理, 省级分公司成立省级消贷管理中心, 实行有专门业务部门管理, 做到出单、核保、承保、理赔资料集中。

4.2 完善信息共享系统

我国机动车辆保险的核保水平不高的主要原因是核保时信息资料缺乏。如通过计算机网络为各保险公司提供机动车辆保险的核保、理赔、产品开发等相关信息共享系统, 就能提高核保水平。

(1) 加强数据积累, 建立和完善机动车辆保险行业数据库。建立和实行数据分级管理制度, 对数据按若干风险等级进行分类, 使数据库系统有序, 便于操作。充分利用机动车辆保险数据库, 逐步建立各个区域的机动车辆保险危险保费制度, 确定具体的行业基准费率。

(2) 加强信息共享, 建立信息共享系统。保险系统的信息共享机制可以有效的减少汽车保险经营过程中的风险。许多信息都可以通过共享系统来查询。据统计, 中国人保财险、太平洋财险、平安财险现在都已经有信息共享系统, 但是很多小保险公司还没有建立。建立信息共享系统不但可以有效的遏制一车多保、假承保等保险诈骗行为的发生, 增加各保险公司之间的交流, 共同与保险诈骗作斗争。

参考文献

[1]赵长利.汽车保险与理赔[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 2007.

[2]李景芝.机动车辆定损实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6.

[3]孙祁祥.中国保险业矛盾、挑战与对策[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 2000.

上一篇:论图书馆员的职业道德下一篇:学校百日安全活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