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经营外汇风险管理论文

2022-04-25

摘要:近年来,保险公司在保险业务、市场主体及服务对象等领域发展迅速,高速增长的保险费用和迅速扩大的保险市场使竞争越演愈烈。加之国内外金融市场变幻莫测,保监会出台相关政策加强监管,构筑“偿二代”监管体系,因此,建立符合监管要求且适合企业发展的有效风险管理体系成为保险公司亟待解决的问题。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保险经营外汇风险管理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保险经营外汇风险管理论文 篇1:

浅析汇率波动对中国进出口企业的影响及其应对策略

摘要:中国自2005年进行汇率制度改革以来,汇率波动对以进出口业务为主的企业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对不同行业其影响程度也不尽相同。本文总结中日应对汇率波动的各种策略,通过对比指出中国企业可以借鉴的地方。

关键词:汇改外汇风险风险管理金融衍生工具

0 引言

汇率制度改革对于长期处于盯住美元的稳定汇率环境下的中国企业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全新的挑战。中国企业即将面临的是长期的、难以预期的汇率波动,这将为企业的决策带来一定程度的困难。在浮动汇率这条道路上中国经验尚浅,仍有许多需要了解以及借鉴的地方。因此,本文旨在分析汇率波动对中国企业的影响,通过与具有丰富经验的日本企业的对比,提出可能的应对措施,为中国企业的决策提供一些可供参考的建议。

1 实证分析:以青岛海尔与中国东方航空有限公司为例分析汇率波动对企业的影响

1.1 汇率波动 自2005年央行实行了有管制的浮动汇率以来,人民币对美元的中间价不断变化,对于有进出口业务的企业来说,经营过程中面临的汇率波动给企业带来的风险较之前大幅度增加。下图反映了2002年至2009年4月的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变化情况。

根据图表表明,自新汇率制度实行以来,人民币对美元已经升值17.44%,如何消除币值变动对企业的经营成果的影响,是企业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1.2 根据青岛海尔(600690.SH)2004年至2007年年报数据,可得以下结论。(见表1)

1.2.1 2005年之前,由于人民币实行紧盯美元的汇率制度,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几乎保持不变,因此在2004年,企业并未产生汇兑损益,然而随着汇率制度的改变,自2005年起,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由于汇率变动产生的各种费用不断增加,汇兑损益在净利润中所占的比重也越来越大,已经从2005年的不到0.04%增加到2007年的5.6632%,而且在绝对数值上2007年的汇兑损益已经达到2005年的55.56倍。三年中,企业汇兑损益对净利润的变动幅度达到142倍,远远超过了人民币币值的变动程度,企业也由此遭受了经济上的损失。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汇率波动的不可预测性,企业必须主动采取措施,以避免受到汇率波动对企业产生的更深远的影响。

1.2.2 作为世界第四大白色家电制造商和中国电子信息百强企业之首的海尔集团,旗下拥有240多家法人单位,在全球30多个国家简历本土化的设计中心、只在基地和贸易公司,重点发展科技、工业、贸易和金融四大支柱产业,2005年事先全球营业额128亿美元。这样一个正在进行国际化道路的企业,对于面临的国外经营的风险,海尔采取了不同的应对措施:

①通过与国家开发银行合作,降低汇率风险。截止2004年9月国家开发银行已对海尔集团提供了累计32.5亿美元的出口买方信贷合作协议,共支持了海尔集团16以美元的机电产品出口。出口买方信贷是出口国为鼓励本国资本性货物出口,向外国借款人提供的一種中长期外汇贷款,其目的在于能够有效地帮助本国企业在商品出口后及时收汇,规避收汇风险。

②主动推行本土化战略,提升企业实力,规避汇率变动的风险。90年代末,海尔以“三位一体”的本土化模式开始在全球范围内创造其本土化品牌,并致力于在当地设计、当地制造、当地营销的探索。在推进本土化的进程中,海尔充分考虑了全球各个市场的不同特点,并首先在美国简历“三位一体”本土化的试验田。海尔通过低端商品实现了其“走出去、走进去”的目标,在例行本土化的同时,海尔更结合本地生活,经济状况坚持自己的“高端信仰”。最终靠不断创新的高端产品在不同的市场将自己打造成本土化的品牌。这样做对于海尔企业自身来说,不仅实现了它的本土化目标,更深远的意义在于实现本土化后,企业一来可以避免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对中国企业的反倾销行为,二来面对中国市场廉价劳动力、低成本的原材料优势正在消失的局面,以及企业正在遭受的人民币升值带来的压力,本土化模式成功的化解掉了这些危险。

1.3 东方航空公司(600115)公司的风险控制机制(见表2)

对于航空公司来说,由于业务性质的特殊性,企业运营过程中一直面临着巨大的风险,有数据显示航空公司一个月内流失其价值1/4的概率是其它世界500强企业平均值的5倍,航空公司的收益变化受环境变化影响十分明显,使得资本市场对投资航空公司的收益缺乏信心,航空公司的股票价值大打折扣,航空公司股票的市盈率仅是世界股票市场平均水平的1/3左右。从成本管理方面来说,由于航油价格受国际原油价格的直接影响,企业受到原油价格波动和汇率波动的双重影响,由于中国制造业的实力不够强大,购买飞机时往往由于汇率的波动也会造成企业实际支付金额与财务预算出现偏差;对于企业,无论购买燃油还是购买飞机,其成本都是巨大的,一旦出现了大幅波动,对于企业的经营业绩是有知名影响的。从收入方面来说,国际航线的开通势必导致外币收入,汇率的波动也造成了企业不同程度的收入波动。可以说,在航空公司经营过程的各个环节,企业都承受着各种各样的风险,如何采取合理的措施,最大程度的降低汇率波动对企业的影响,保证企业的正常盈利状况是企业必须思考的问题。同时,航空运输业自身的高危险性也是导致企业遭受巨大风险的原因。

经过多年的发展,航空业在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方面做出了各种努力,其中最为重要的手段就是航空公司引入了专业的风险管理工具,利用各种相应标的资产的金融衍生产品进行套期保值,在企业风险管理方面做出了长足的进步。东航航空公司自2004年以来,通过购买各种金融衍生产品对利率、汇率以及燃油价格进行套期保值,旨在通过利率互换减低市场利率波动的风险;通过外汇套期合约来降低因机票销售外汇收入及需以外汇支付的费用而导致的汇率风险,外汇套期主要为以固定汇率销售日元或买入美元;通过利率互换减低市场利率波动的风险,其中签订的利率互换是将与LIBOR相关的浮动利率转换为固定利率,减少利率波动的不确定性。

东方航空公司的年报数据表明,在2004年至2007年4年之间,东方航空公司由于外汇波动造成的汇兑损益净额变动幅度呈大幅度增加趋势,与此同时,汇兑损益在净利润中所占的比例也不断上升,说明企业仍然处于很大的外汇风险敞口之中。虽然这4年中企业的汇兑损益一直处于盈利状态,表明企业在外汇风险管理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于衍生产品自身的高风险性,如何平衡衍生产品的成本与收益是企业在运用衍生产品进行风险管理时必须谨慎考虑的问题。

总之,对于航空公司这类本身就处于高风险运营状态的行业,运用专业的风险管理工具对企业面临的风险进行管理是十分必要的。在风险管理的过程中,必须明确各项管理行为的目标并辅助企业的各种制度,在最大程度上降低衍生工具自身风险的基础上对企业面临的外汇风险进行管理。

2 如何管理企业面对的外汇风险

2.1 企业外汇风险管理的目标 企业经营均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为目标,因此,企业的各项决策均应以此为指导,对于跨国企业和以进出口业务为主的企业来说,必须对所面临的汇率波动采取相应的策略,以保证企业最小程度的受到其影响。企业的外汇风险管理不仅仅局限在外汇管理不受损失的角度上。作为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在制定外汇风险管理政策的时候,应从企业发展战略的角度对企业面临的汇率风险进行评估、分析并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

4.1.1 日本的产业政策 日本的产业政策主要包括产业结构政策和产业组织政策。产业组织政策主要是参与产业内资源配置的政策,其政策对象是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及市场成果,一般是通过法律和法规来建立及维护市场竞争的秩序。如限制资本及市场的过度集中,打击控制价格的行为,限制不正当交易,监督市场的公平竞争,鼓励其他新的企业的参与,以促进市场的有效竞争。另一方面,为了迅速提高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支持大企业的合并,并尽可能地抑制国内过度的价格竞争,在支持大企业发展的同时保护中小企业。

可见,日本的产业政策分别通过产业间的、产业内的资源配置扶植和帮助新兴或衰退产业,提高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在日元迅速升值的非常时期,日本政府仍不忘坚持其一贯实行的产业政策,一方面对钢铁、有色金属、造船、石油化学、纤维和造纸等消耗能源较多的产业进行设备更新和产品换代;另一方面将电子、能源、生命科学、新材料、宇宙和海洋开发等作为重点扶持的产业,大力推动这类产业产品的生产和出口,现在看来取得了很大成效。

4.1.2 加速日元国际化 日元国际化的进程从60年代就已经开始了,1964年日本正式成为IMF第八条款成员国,开始承担日元自由兑换的义务。1980年12月,日本政府修改《外汇法》,日元经常项目基本上实现了可兑换,对日元资本项目的可兑换,也由原则上限制兑换过渡为原则上放开管制,这是日本金融国际化的一个阶段性标志。1970年日本出口中以美元计值的交易占绝对优势,比率高达90.4%,日元计值比率仅为0.9%,1980年《外汇法》修改以后,日元计值比率上升到28.9%,到1988年升至34.3%,同时期美元计值比率从66.3%下降到53.2%。出口贸易中本币计值比率的增加,可以减少汇率波动对出口数量和金额的影响,说明与日本经济基本面的发展相匹配,日本企业在贸易货币选择方面的谈判能力和金融视察发展的完备程度,增强了日本企业抗御风险的能力。

4.1.3 互补型对外投资 1979年,日本政府对《外汇法》及《外资法》进行了全面的修订,形成了《新外汇法》。根据该法有关规定,日本对外投资政策由“严格管制”转变为“原则自由”,一亿日元以下投资项目已完全放开。这项举措无疑促进了日本企业的对外投资。

1970年,日本对外直接投资总额仅为9亿美元,1973年超过了30亿美元,此后逐年增加,1981年达到约90亿美元,1984年突破100亿美元。1985年广场协议后,日本对外直接投资更是急剧增加,1986年到1988年3年时间对外投资累计1028亿美元,超过了战后1951——1985年35年累计对外投資总额的837亿美元。1989年日本对外直接投资为441亿美元,超过了美国的368亿美元和英国的352亿美元,首次跃居世界第一位,2001年日本对外直接投资累计325亿美元(以平均汇率折算)。

此外,由于日元大幅升值等因素的影响,日本企业大多由商品输出转变为资本输出。这就使得日本对外贸易的互补性显得尤为突出。比方说,日本向美国和欧洲国家投资的主要目的是绕开NAF-TA和EU的贸易壁垒,而对东亚国家投资的主要目的是降低生产成本。这就相当于是利用东亚国家廉价的劳动力以及其他成本生产商品,再将其出口到欧美国家。这样做,扩大了日元升值为企业带来的收益,同时由于成本低,增强了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4.2 日本企业自身的外汇风险管理策略 日本企业应对汇率波动除以上提到的各种策略外,还有:

4.2.1 日本的许多大型跨国企业在海外设立自己的金融运营公司,通过对冲和债权债务的调整,对整个公司的外汇资产进行调整,以期达到平衡。但这种方法并不普遍,因为只有大型的跨国公司才有条件实施,而对中小企业并不适用。

4.2.2 对于既有进口业务也有出口业务的企业,可以通过企业内部重心的调整达到规避外汇风险的目的。当本国货币升值时,可适当减少出口,增加进口;而当本国货币贬值时,反之。

4.2.3 从长期上来说,企业可以利用本国货币升值带来的优势,积极拓展海外事业,形成多边贸易,这样就可以在无形中增强对汇率波动的抵抗能力。

5 分析比较

通过对我国和日本在应对汇率波动策略上的比较,笔者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我们借鉴:①企业应力图开发新技术,降低成本,加快产品的更新换代,以增强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积极开拓新的生产领域。②借鉴日本企业将多种金融衍生工具与有效的管理方法相结合的避险策略,但也不要一味地为了避险而滥用金融手段。应结合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最合适的方法,若无明显效果的方法时,甚至可以实施任何应对策略,在制定策略时应灵活应对,不能盲目照搬。③应对人民币升值可灵活采取进口业务延后兑换付款,出口业务提前结汇兑换,出口业务可选择非美元结算货币。这样就可以有效减少因为人民币升值而造成的损失。④积极开拓国内市场,适度发展海外市场。日本的许多大型跨国企业都是利用日元升值的机会大举进入海外市场的,而只有企业到达一定的规模才有可能实现多边贸易,对冲外汇风险,或从企业内部进行调整。

参考文献:

[1]《中国民航学院学报》2004-02第22卷第一期张晓全,张永莉航空公司风险管理.

[2]《汇率安排与经济稳定探讨》作者:郑群妮.

[3]加藤寛編『産業と政府の済政策』、勁草書房、1978年、3—10頁;小宮隆太郎など『日本の産業政策』、東京大学出版会、1984年、2—4頁.

[4]《日元国际化之路》陈虹——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

作者:刘 杨 李馥玮

保险经营外汇风险管理论文 篇2:

我国保险公司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研究

摘要:近年来,保险公司在保险业务、市场主体及服务对象等领域发展迅速,高速增长的保险费用和迅速扩大的保险市场使竞争越演愈烈。加之国内外金融市场变幻莫测,保监会出台相关政策加强监管,构筑“偿二代”监管体系,因此,建立符合监管要求且适合企业发展的有效风险管理体系成为保险公司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A集团的风险管理体系,发现其存在的问题,提出重构风险管理体系,增设集团资本资源分配委员会和集团产品风险限额委员会,结合IT技术,构建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及数据库等建议。

关键词:保险公司 全面风险管理 组织结构

一、问题提出

自国内保险业务恢复以来,我国保险公司发展迅猛,但对自身的风险管理意识淡薄,缺乏对风险管理战略性、全局性和系统性的意识,形成以保费增长为目标的粗放式发展模式。为了强化保险公司自身风险防范能力,从公司治理结构、市场监管等多角度提高保险公司的风险管控能力,保监会颁发了关于公司治理结构、审计、合规等方面的文件,2007年出台《保险公司风险管理指引(试行)》,2008年出台《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管理规定》,建立动态偿付能力监管标准和监管机制,2010年出台《人身保险公司全面风险管理实施指引》,提出全面风险管理的四道防线,2012年底发布《中国第二代偿付能力监管制度体系建设规划》,2016年一季度起,偿二代监管体系正式实施。

由此可见,在国际全面风险管理盛行、国内保险业竞争环境激烈的大趋势下,加之国家出台相关政策加强对保险公司的监管,建立符合监管要求且适合企业发展的有效风险管理体系成为保险公司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拟通过案例分析的方法讨论一般保险业全面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并对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后提出改进方向。

对于保险公司全面风险管理的定义,不同学者和研究机构的界定虽有差异,但内涵大致相同。COSO委员会在《全面风险管理——整合框架》中提出,“全面风险管理是一个过程,它由一个企业的董事会、管理当局和其他人员实施,应用于企业战略制订并贯穿于企业各个经营活动之中,目的是识别可能会影响企业价值的潜在事项,管理风险于企业的风险容量之内,并为企业目标的实现提供保证”。苗强(2013)认为保险企业风险管理是一个将复杂的数学计算和人的行为、专家的判断整合在一起的复杂框架。张琴等(2009)认为全面风险管理包括全面风险观、整体化风险管理理论以及ERM框架体系三部分,并提出,企业之所以进行风险管理,是因为人们的安全需求、通过降低风险及成本的方式来增加公司价值、外界对风险管理的要求,即风险管理可以为公司创造价值。笔者认为,无论是研究机构还是学者对全面风险管理概念界定,都揭示相同的ERM本质,即对企业所面临的全部风险进行管控,从而提高公司的价值,实现企业的战略目的。

在构建保险公司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方面,学者们从不同角度做了大量研究,存在着不同观点。COSO委员会强调从目标、风险管理要素和管理层次三个维度构建ERM体系。苗强(2013)认为平衡计分卡(BSC)和ERM在管理流程、理念、实施的时间点上有共同之处,ERM需要全面的系统绩效评估框架来支撑管理,可以将两者进行整合。袁志军(2010)提出保险公司应该建立有分支机构、总公司的职能部门、合规管理和风险部门以及内部审计部门这四道防线的多层次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刘洪渭(2009)提出建立由警源、指标体系、辅助支持系统、预案体系和管理系统五部分组成的全面风险预警系统,并应遵循全面风险预警与重点风险预警结合、与经营管理协调一致、与成本控制相适应的原则。杨树东等(2009)用因子分析的方法构建了一套包含风险管理和偿付能力的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由此可见,不同学者对ERM体系构建的侧重点不同,但都包括了具体方法、组织结构、原则等内容。

保险业作为自身经营风险的特殊行业,全面风险管理是实现企业战略目标的基础及保证,对于管理决策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须建立有效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防范和利用所面临的风险,而如何构建ERM体系则值得进一步探讨。虽然有学者从不同角度论述了ERM体系的构建,但面对具体情况以及偿二代体系出台后究竟如何构建却较少提及。本文将以A集团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为例,讨论一般保险企业全面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探究如何建立符合企业发展及监管要求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并希望其他公司能从中得到启示。

二、A集团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及存在问题

(一)A集团基本情况

1.基本情况。A集团是我国第一家股份制保险企业,至今已发展成为融保险、银行、投资三大主营业务为一体、核心金融与互联网金融业务并行发展的个人金融生活服务集团之一。其中,保险业务是A集团的核心业务。经过多年的发展,公司由经营单一财产保险业务,逐步建立了以寿险、财产险、养老险和健康险四大子公司为核心,向客户提供全方位保险产品和服务的完整业务体系。2015年A集团保费收入两千多亿元,其中寿险保费收入占93.9%的比重,个体寿险占98%,团体寿险和银行保险所占比重较小,且业务价值和比重也有所下降。

2.组织结构。2010年起,A集团重构集团架构,将董事会下设的审计委员会改为审计与风险管理委员会,董事会执行委员会下设投资管理、预算管理、投资者关系管理、风险监控和保险资产负债管理四个管理委员会。2011年,A集团持续优化内部控制体系,设稽核执行官,加强“合规管理、风险管理、稽核检查”三个模块职能的分工与协作,强化工作衔接与信息共享以及“事前、事中、事后”的三位一体风险管控机制。发展至今,A集团形成如上页图1组织结构,董事会下设战略与投资决策、审计与风险管理、薪酬和提名四个专业委员会。其中,审计与风险管理委员会负责审阅和监督公司的财务报告程序、审查公司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并进行风险管理。执行委员会下设立了投资管理、风险管理、信息化工作委员会等7个管理委员会。由此可以看出,A集团的内部控制体系在逐渐完善中,组织结构也越来越清晰合理。

作者:高雨萌

保险经营外汇风险管理论文 篇3:

论保险公司成立资产管理公司的必要性

摘要:随着保险承保业务的快速发展,保险公司对资产管理业务的依赖程度也逐渐提升,投资收益对保险公司内涵价值贡献和偿付能力的影响逐渐提高,这对资产管理业务在投资决策、风险管理、内部控制等多方面提出更高的目标及标准,因此,成立资产管理公司已经成为提高投资管理专业化水平,拓宽保险资金投资渠道,提高保险资金投资收益和分散投资风险,推动资产管理业务快速健康发展的客观需要。

关键词:保险 资产管理 设立

保险资产管理公司是专门管理保险资金的金融机构。主要业务是接受保险公司委托管理保险基金,包括保险公司的各项保险准备金、资本金、营运资金、公积金、未分配利润等资产。目标是使保险基金保值、增值。一般由保险公司或保险公司的控股股东发起成立。

受委托之后,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可以管理运用其股东的保险资金或股东控制的保险公司的资金,也可以管理运用自有资金。

1 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的发展现状

自2004年4月保监会出台《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管理暂行规定》以来,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截至2005年底,保监会批准了第一批次的5家中资保险资产管理公司,2006年又相继批准了4家专业国有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和1家外资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在我国建立并开展业务,逐步形成了国内9家国内资产管理公司以及1家外资资产管理公司的9+1行业格局,即国寿、平安、人保、太保、华泰、中再、新华、泰康、太平等9家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以及美国友邦保险设立的外资保险资产管理中心。保监会数据显示,目前业内9家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管理若全行业80%以上的资产,超过70%的保险公司设立了独立的资产管理部门,其中有10多家公司采取资产管理中心模式。

2010年12月,生命人寿获批筹建资产管理公司,成为第一家允许成立资产管理公司的中不险企,打破了持续多年的9+1格局,据悉该公司已于今年7月正式开业。目前还有多家保险公司正在筹划成立资产管理公司。从2004年至2010年8月,保险机构共实现投资收益8859.9亿元,年均投资收益率超过5%。此外,保险资产管理行业集中专业化经营体制的建立,也使得保险资产管理队伍不断壮大,七年间规模增加了十倍,从200多人增至2000多人。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在实践中形成了具有保险特色的投资文化和稳健审慎的投资风格,因此无论在保险资产委托管理或保险资产管理产品的开发上均取得了较快的发展。

在各公司的受托资金量稳步增长、保监会颁布的保险资金运作范围逐步放宽以及保险公司业务扩大影响力不断增长的宏观环境下,国内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的发展前景相当乐观。

2 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的业务范围不断扩大

我国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不仅可以投资股票、债券及基金市场,更可以将业务拓展到重大国家项目的股权债权投资中,加大外汇,期货交易的数量,逐步向国际领先的资产管理公司靠拢。保监会也明确鼓励保险资金投资符合国家发展战略计划并且关系民生和社会效益的项目。这意味着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不单是要实现受托资金的增值,更要利用好充裕的保费资金投入到有价值的实体经济中,比如扶助绿色能源项目,为有远景但融资困难的课题、工程提供投资,在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同时提高公司在社会责任心方面的品牌知名度。

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传统的业务领域主要是面向保险机构客户,近年来随着投资型保险产品的发展,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开始逐渐曲线参与到公募性质产品的开发和管理当中。例如,参与具有公募性质的寿险公司投连险产品的开发和管理,非寿险公司带有理财功能的保险产品的开发和投资管理。从发展的空间上看,在受托管理保险资金的基础上,拓展第三方机构理财业务,直至最终进入公募理财市场将是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发展的大趋势。

从投资领域、开展业务所遵循的信托原则、发展的方向等方面考虑,虽然目前业务的侧重点不同,业务领域在监管方面也还存在一些壁垒,但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具有与基金管理公司和信托公司基本相同的金融属性,所从事的业务从实质上来说是基本相同的,并且从趋势来说发展的方向也是一致的。

3 保险公司成立资产管理公司的必要性

随着保险承保业务的快速发展,保险公司对资产管理业务的依赖程度也逐渐提升,投资收益对保险公司内涵价值贡献和偿付能力的影响逐渐提高,这对资产管理业务在投资决策、风险管理、内部控制等多方面提出更高的目标及标准,因此,成立资产管理公司已经成为提高投资管理专业化水平、拓宽保险资金投资榘道、提高保险资金投资收益和分散投资风险,推动资产管理业务快速健康发展的客观需要。

3.1 提高资产管理业务专业化水平的要求

提高资产管理业务专业化水平,既是保险公司发展对资产管理业务的要求,也是资产管理业务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

近年保险市场经历了平稳快速的发展。作为保险公司重要业务之一,保险资产管理业务的发展对保险公司承保业务发展和整体利润贡献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进而对公司未来整体发展产生深远影响。随着中小保险公司各项业务的快速发展、资产规模的不断扩大,迫切需要专业化的资产管理提供稳定、丰厚的投资收益回报,为保险公司的平稳发展创造条件。

在保险公司发展初期,公司内设资产管理部门的模式能够满足公司业务发展的需求。但随着资产规模的扩大、金融市场的深化发展及竞争程度的加剧,原有的模式已经不利于保险资金运用专业化水平的提高,不利于实现在控制风险基础上提高保险资金收益率的要求。相比而言,成立专业化的资产管理公司后,在组织架构、风险控制、投资决策机制、人事制度、激励约束机制等方面更加专业化,有利于资产管理业务制度化,规范化和高效化运作,从而为提高资产管理业务核心竞争力提供支持。

更重要的是,随着资产管理能力的提升,资产管理公司可由初期以管理发起设立的保险公司委托资金为基本业务,逐渐发展成为吸收其它保险公司及机构的委托资金,在资产负债管理和专业化投资运作中逐步树立品牌,成为具有国内一流投资管理能力的资产管理公司。

3.2 拓宽投资领域,提高投资风险管理水平的要求

金融企业从本质上讲都是在经营风险,因此资产管理业务一方面是体现在投资能力上,另一方面则体现在控制风险能力上。对于保险公司而言,这体现在对资产与负债匹配管理和风险管理的要求较高,特别是资金的安全性、流动性和收益性之间的平衡。保险资产管理业务的核心就是要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提高投资收益水平,这也构成了保险资产管理业务的核心竞争力。如果保险公司的资产管理水平高,是有可能填平以往由于投资渠道窄。管理水平低造成的“利差损”,也就是保险资金

投资运用收益率低于有效保险合同的平均预定利率而造成的亏损。过去的十几年里,该损失达几百亿。

目前保险业的投资渠道已经逐步放开,可投资范围由原有的银行存款、债券、基金等品种,已经扩展到股票、股权、不动产等投资领域。投资渠道的放开,有利于具有长期负债属性的保险资金分散化配置,资产配置的分散化有利于投资收益的提高,更重要的是能够实现风险分散,满足保险资金安全性的需求。保险公司要拓宽投资领域,需要各个方面的投资管理人才,迫切需要通过成立资产管理公司以建立专业化的管理运作平台。增强各领域的投资管理能力,通过拓宽资产投资渠道来分散投资风险,从而与公司承保业务发展形成互相促进、良性发展的格局。

3.3 构建有竞争力投资团队的要求

保险资产管理业务面对的是资本市场,与基金公司、证券公司,信托公司等金融机构同台竞争,各机构之间的竞争以人才,技术、管理经验为主,其中,尤以人才竞争最为激烈。技术可以引进,管理经验可以借鉴,但好的投资管理人才与团队的培养却不是短时间可以实现的。优秀的投资管理人才需要良好的投资文化氛围和合理的激励机制来吸引和挽留,这就迫切需要通过成立资产管理公司逐步理顺保险公司承保业务与资产管理业务的关系。解决现有的人员编制、绩效考核及薪酬设计等诸多方面存在的问题,建立独立、专业化的运作模式,培育优秀的投资文化,以便更加有效地发挥投资团队的积极性,为资产管理业务未来持续、稳健发展奠定基础。

综上所述:随着国内保险业和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中国保险业面临着巨大挑战和新的发展机遇,因此有必要成立资产管理公司,提高资产管理水平,提升资产管理业务整体运作效率,创造更加稳定和优异的投资收益。

此外。监管部门也提出支持符合条件的中小保险公司设立公司治理完善,股权结构合理、市场化运作的保险资产管理公司,推进保险资产管理专业化建设,还将研究探索设立专业化保险资产管理机构,提高投资效率,满足创新业务和另类投资的需要。在政策的放宽下,新的资产管理公司或将破茧。

相对于发展比较成熟的证券资金等市场,我国保险资产管理公司起步不到十年,公司发展尚面临不少不确定的经营风险,主要包括潜在的信用敞口、市场不确定性带来的市场风险、投资组合变现能力不足产生的流动性风险等等。一旦可以自己操盘,有着一定民营背景的中小保险公司是否会走上激进之路,这值得担忧。但也要积极地看到目前国内保险资产管理行业仍处于规范化发展的初始阶段,保险资产管理行业如何抓牢市场机遇,在现行的制度框架下实现投资渠道的多样化,将是决定行业未来定位和走向的关键。“十二五”期间,国内的保险行业定将稳健成长,而随着受托资产规模的扩大,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将会有更大的用武之地。

作者:杨玮晶

上一篇:劳动合同法违约金探讨论文下一篇:医学科技伦理综合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