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微创新实践成果

2024-04-30

德育微创新实践成果(精选6篇)

篇1:德育微创新实践成果

恩平市鳌峰中学

“传统礼仪及现代交往艺术”进课堂

成果总结

一、背景分析

我校是城区内一所普通初级中学,自2010年9月份开始实行全寄宿管理,现有寄宿生1160多人,分22个教学班,学生生源是经过我市两间重点初中选拔后剩下的城区地段生。由于学生素质一般,多数家长又不能为孩子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家庭教育,因此学生文明礼仪观念淡薄。

在现实社会中,随着信息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人们对礼仪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但是,当前的教育更多的着眼于“眼前利益”——考试成绩,而忽视了学生终生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因此,把礼仪教育作为学校培养学生与社会接轨的一门课程来考虑有其必要性和重要性。过去,学校在礼仪教育方面也作过探索,但做法都是零散的,未能形成系统化,效果较差。2010年12月起,我校开设了德育教育校本课程——“传统礼仪及现代交往艺术”。我们每年都从七年级开始,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文明交际礼仪教育,培养学生文明礼仪风范,目的是使之将来无论走到哪里,都能得到人们的认同,受到人们的欢迎,从而顺利地打开局面,发展事业,推动自身的发展。

二、实施理念

教育必须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学校的教育是为学生生存、发展和创造做好准备。

三个原则:

(一)坚持“三贴近”原则。三贴近就是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科学规划教育内容,使各阶段教育内容互相衔接、循序渐进,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寓教于乐,增强传统礼仪及现代交往艺术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坚持知行统一原则。在教育学生学习传统礼仪及现代交往艺术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在生活中不断体验和感悟,并主动践行,把传统礼仪及现代交往艺术的要求内化为个人修养和行为习惯。

(三)坚持“两结合”原则。两结合就是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传统礼仪及现代交往艺术教育,不仅需要学校全体师生员工共同努力,同时还需要社会和家庭等各方面力量的协同配合,形成合力和良好氛围,实现教育的最佳效果。

三、实施目标

1、让学生认识祖国是具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礼仪之邦,礼仪文化源远流长,从而懂得文明礼仪是当代公民必备的基本素质,是做人的基本要求。

2、让学生了解文明礼仪的基本内容,懂得文明礼仪是个人文化、艺术、道德、思想等修养的表现形式,是人们完善自我、与人交往的行为规范与准则。

3、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谈吐、举止、服饰等个人礼仪,以及在家庭、校园、公共场所等社会生活领域的交往礼仪,养成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做优雅大方、豁达乐观、明礼诚信的合格公民。

4、培养学生说文明话、办文明事、做文明人的意识,自觉参加交际实践,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完善个人素养。

5、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形成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

四、实施过程和成效

(一)广泛宣传,制定《恩平市鳌峰中学传统礼仪及现代交往艺术教育进课堂实施方案》。学校通过各种渠道加强礼仪教育宣传,让全体老师全面领会“传统礼仪及现代交往艺术教育进课堂”活动的意义和要求,各班级根据方案积极开展工作。

(二)通过教学使学生全面了解礼仪的相关知识。学校高度重视,每周每班都安排一节课,精选上课老师。授课内容为“进校礼仪”、“校园礼仪”、“课堂礼仪”、“家庭礼仪”、“青少年社交礼仪”、“公共场合礼仪”等内容,并将平时的讲课内容汇编成校本课程。

(三)通过学校日常管理强化学生文明礼仪意识。结合学校日常管理,引导学生从身边小事做起,注重文明礼仪,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四)通过教师模范行为引领文明礼仪。学校老师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抽烟的改掉抽烟的习惯、改掉随手丢烟头的不良习惯,平时谈吐讲文明礼仪,树立良好的师表形象。

(五)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营造文明礼仪氛围。学校定期组织学生观看传统礼仪教育及现代交往艺术相关影视教材,由政教处、团委定期出宣传板报,定期举办个人礼仪、交往礼仪讲座和报告会,请新黄埔青少年军校朱校长到学校开展文明礼仪教育讲座,向学生讲解、示范文明礼仪等方面的行为规范;请市公安局交警大队宣传股的同志到我校上文明法制课,让学生明白文明礼仪的重要性;请市教育局关工委的同志到学校作文明礼仪教育的巡回演出,让学生通过喜闻乐见的通俗节目感受到文明礼仪教育就在身边。

(六)通过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践行文明礼仪。有效整合社会资源,创新载体,结合公益劳动、社区服务、志愿服务等社会实践活动,充分利用文化馆、纪念馆、博物馆、福利院、旅游景点等场所开展文明礼仪教育,使学生在实践中

感受文明礼仪,践行文明礼仪。

(七)学科渗透。除每周一节礼仪课外,各科教学继续渗透文明交际礼仪知识教育。

五、基本经验

(一)学生“传统礼仪及现代交往艺术”进课堂活动是一项长期系统的校本工程,需要花大量的时间、人力和物力,需要统筹安排、周密安排,合理部署,政教、团委、教导、后勤等部门要密切配合,共同开展工作。

(二)在开展“传统礼仪及现代交往艺术”进课堂活动的过程中,我校结合实际情况,把礼仪教育同学校一日常规紧密结合起来,明确提出教师礼仪、学生礼仪的基本内容,从内部因素入手,师生通力协作,创设良好的礼仪教育氛围。对学生的礼仪从到校礼仪、上课礼仪、课间礼仪、集会礼仪、卫生礼仪、保护公共财物礼仪、离校礼仪、待客礼仪、活动礼仪、家庭礼仪、同学间礼仪、进办公室礼仪、其他礼仪等提出明确要求。

(三)在开展“传统礼仪及现代交往艺术”进课堂活动的同时,要开展校园丰富多彩的活动。学校政教处根据德育工作计划,开展系列文明礼仪教育,让学生普及性参与活动体验,在活动中受教育,规范文明行为,使条教的礼仪教育生动化、形象化,学生易接受,教育效果更持久。如开展的 “我身边的不文明行为”调查活动帮助学生初步掌握了学生的文明礼仪状况。让他们牢记文明礼仪就在他们平时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中。让他们意识到礼仪不是抽象的概念,他存在于我们身边,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是一个人乃至一个国家文化修养和道德修养的外在表现形式,是做人的基本要求。开展“问好”主题教育,让学生懂得最起码的基本规范礼仪。学生养成了不管是在校内外,见到同学、老师、领导、来宾(统称客人),都主动问好的文明习惯。通过制定

文明礼仪知识学习计划,开展“美在文明,爱在礼仪”——自我成长活动,引发学生对生活中的文明礼仪现象的思考,逐步在心中形成一种文明礼仪的认识观。并通过对生活礼仪、家庭礼仪、社会礼仪、校园礼仪等的学习实践,把语言文明、行为文明积淀成为学生的人格文明。“用眼看礼仪”摄影比赛,不仅丰富了广大同学的课余生活,加强素质教育,提高同学关注文明礼仪,提高对美的观察能力和摄影水平。“文明礼仪伴我行”征文比赛活动,是学校德育教育工作的展示与延伸,对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我最尴尬的” 采访活动方案让学生在活动中对不文明现象的表里有更深入的了解。促进学生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向不文明行为告别,提高自身文明素养。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意识,锻炼培养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能力。“礼仪之星”评选活动为进一步加强对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教育,规范学生的礼仪,努力提高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通过对全体学生行为规范的考核及“礼仪之星”的评选,激励学生,树立榜样,促使学生健康成长。

(四)家校互动是最好的教育平台,学校教育离不开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另外,家长的榜样作用同样重要,我校一直坚持家校联系制度,班主任定期进行面访、电话访,及时了解学生在家里的表现,及时通报学生的在校情况,班主任和家长经常交流教育经验和方法。

六、成果评价

通过一年多开展“传统礼仪及现代交往艺术”进课堂教育活动,讲文明、懂礼仪在我校蔚然成风,学校纪律井然有序,突破了寄宿学校纪律管理、卫生管理困难,学生习惯养成困难,学生之间容易发生矛盾等的难题。培养了学生知礼仪、懂礼貌、讲文明的良好日常行为习惯,提升了学生的文明礼仪素质。师生关系和谐融洽,礼貌谦让随处可见。学生上下课自动站排、不打闹已养成了良好的习惯,学生上下楼梯井然有序,受到领导和家长好评。学生不乱扔、乱倒、乱吐、乱画,养成了把纸屑、果皮、包装袋放到垃圾桶和随手拾废物的好习惯,学生衣着整洁、大方、得体,能自觉爱护校园环境、遵守学校规章制度、遵守课堂纪律、服从教师管理,形成了“自主合作、勤学苦练”的浓厚学风和“文明、勤奋、活泼、向上”的优良校风。学生在各种德育主题比赛如演讲、征文比赛中都获得了好成绩,多人次获得市表彰,我校也多次被评为恩平市德育工作先进单位。

七、存在问题及努力方向。

经过一年多的探索,我们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我们深刻地认识到礼仪教育不是一校问题,而是全社会的问题,我们必须更新教育观念,站在重视学生实现全面、可持续发展这个高度来思考礼仪教育问题。礼仪教育是我校在如何实现学校教育与社会需要接轨方面作出的尝试,目的是实现学而有用。我们希望以此打破当前教育的“新八股”问题。

篇2:德育微创新实践成果

早恋就像是青苹果,涩涩的,它会给人带来痛苦;成熟的感情就像红苹果,丰收的季节才能采摘。早恋是一朵带刺的玫瑰,我们常常被它的芬芳所吸引,然而,一旦情不自禁地触摸,又常常被无情地刺伤。

一、早恋具有以下特征:

第一种是自然型。学生从进入初中起,在心理和生理上都发生了变异。就生理方面而言,第二性征开始在这一时期出现,于是对于异性的吸引和爱慕的心理特征也就随之出现。加上多数学生在此阶段并未接受这一方面教育引导,使他们将这种变异特征同成年人的恋爱简单地结合起来,进入“心里恋爱”。一般是心里爱慕,而表现出来的则只是对对方的特殊“留心”,并未真正提出来。

第二种是逆反型。有些学生的“恋爱”,是被某些老师、家长或其他同学硬逼出来的。常有一些老师和家长见异性学生在一起、或有来往,便不问青红皂白,将“早恋”的帽子扣在俩人的头上。而实际上,他们并非真的在谈恋爱,但他们受不了老师和家长的训斥,受不了同学们的讥笑,只好两个人“团结”起来,形成真的“恋爱”关系。第三是虚荣心的满足。某些学生认为围着自己的异性朋友越多,越能表现出自己的魅力或风度。

第四是寄托型。有一部分学生的家长是典型的封建专制型,还有一部分学生父母离异了。这些学生中多数得不到理解和关心,心灵上

有一定的创伤。于是便到外面去寻找自己的知音,寻我自己的精神寄托。由于“同病”使这样的学生自然地“相怜”了起来,进而彼此间由同情向“恋爱”转化。

第五是成熟型。这样的学生一般都生活在相当民主化的家庭中,他们的性格开朗、乐观,与父母没有太深的鸿沟。这些学生多爱好文学艺术。由此,他们的情感较同龄人有显著的成熟的特点,对“爱情”也有比较深刻的认识,而且也能正确看待“恋爱”与学习的关系。这一类型的学生是极个别的。

二、早恋的危害:

1、影响学习和生活

有的中学生错误地认为:“只要两个人志同道合,谈恋爱不会影响学习”,或者认为:“相爱产生动力,促进两人学习”,这些都是极不客观的。实际上,早恋者往往以恋爱为中心,以对方为航向,感情为对方所牵制,学习没有不分心,成绩没有不下降的,许多早恋者两人交往虽然很隐蔽,之所以最终还是被家长、老师发现,主要的原因就是学习成绩下滑引起家长的注意,追问之下,道出实情。

2、早恋更容易使人受到伤害

青少年态度还不稳定,恋爱中容易产生矛盾,心理上不成熟、脆弱且耐受力差,容易在感情的波折中受到伤害。有的青少年因早恋受挫怀疑人生,怀疑是否有真正的爱情,给自己的感情生活投下阴影,影响成年后的婚姻生活。

3、“早恋”极难成功

由于早恋的盲目性和不成熟性使早恋者极少走向婚姻的殿堂。父母、学校的干预,两人感情的裂痕,升学、转学、工作等太多的因素都使早恋这个不健康的婴孩中途夭折。早恋是青春期或青春期之前的少男少女所产生的过早恋爱的现象,一般发生于20岁之前。这个时期,由于年令局限、涉世不深,缺乏必要的思考能力,而更多的是跟着感觉走。

早恋是青春期性萌动的结果,异性相吸本无可厚非,但是没有成熟的果子。中学生早恋的危害性是显而易见的。从生理上说,他们正处于青春发育期,从心理或思想上来说都属于尚未成熟的成长期。中学生思想敏锐、求知欲强、记忆力好,正是增长知识、开发智力的黄金时期。早恋常会占去不少学习时间,使学生精力分散,影响学习和进步。早恋也常使学生的思想和情绪处于波动状态,给中学生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许多不良影响。

三、解决的方法:

1、理解学生的“自然”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爱情是“个人内心世界圣洁的情感”,认为它对人的道德面貌的形成和进步、对新的道德品质的培养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于该生的.早恋,我没有批评、指责,而是“珍视它、爱护它”。

2、以诚相待

知道了该生有了早恋现象之后,我从那天几乎每天课外活动都和她拼在一起。有时候是做做运动,但我的目的是开导她,她也明白。

我和她谈人生,谈她的优势,谈她凭借自己的潜力,未来肯定很美好。路还很长,现在不是恋爱的时候。她被我的执着所感动。

3、心理沟通

作为班主任平时要多抽点时间,像朋友一样和孩子交谈,走进孩子的心理世界,改变自已的心理,用正确的心理来引导教育孩子,关心他们的成长,解决成长中遇到的所有困惑。

4、理想教育

在和小昕谈话中,我问他“你有理想吗?有些什么理想呀?”“如果你保持现在这种学习态度和精神状态,这些理想会实现吗?”“为什么?”“从现在开始你应该怎样做?”等等。

5、事例说服

空洞的道德说教,不仅会扼杀在个别学生的心灵里刚刚萌发的爱的幼芽,而且会使他们对爱情产生错误的认识。处于空洞说教下的孩子,精神世界是空虚的、狭小的。我及时运用身边事例来说服早恋的危害。

6、让该生科学地自我调整。

现在是学习的黄金时期,光阴一去不复返,而谈情说爱,等有了一定成就再说,那时才会知道什么样的人最适合我。当前是任务是学习。把注意力集中到学习上去,多参加集体活动,充实自己的生活内容,迁移情感的注意力。用坚强的意志克制自己情感的流露。对自己爱慕的同学,也像对其他同学一样,落落大方,一视同仁。时间一长,这种感情就会逐渐消失淡化。

篇3:德育微创新实践成果

一、当前中职院校德育教育工作现状分析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树人的根本是意识提升与道德教育,因此,德育教育是教育工作的首要内容。虽然德育教育是几乎所有教育机构和学校的根本内容,但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中职院校的德育教育所取得的成绩却并不能令人满意,究其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教师队伍专业性缺乏。由于中职院校在师资力量及教育资源方面的欠缺,导致德育教育工作一直无法被放在十分显著的重要地位,开展德育教育的教师团队也多为普通高校毕业生,在个别学校里,进行德育教育的老师并不具备基本的德育教育资质及教学经验,致使教育活动与实际需求相去甚远、毫无实际作用,甚至因为教师本身素质偏低,还会给学生带来不必要的负面影响,完全丧失了德育教育的作用。

2.中职教育的教育理念偏差。德育教育是为了塑造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塑造健康的心理与健全的人格。但由于德育教育不被重视,研究活动缺乏以及教师队伍的质量低下等原因,德育教育形而上、教条主义等问题非常严重。授课活动中也多为枯燥乏味的说教和脱离实际的背书,无法就学生、教师乃至整个社会上遇到的消极和不良问题做出正确解释与积极解惑,从而让学生们丧失了德育学习的积极性,甚至还会因为德育课程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去甚远而让学生对德育教育产生不信任与轻蔑之感。

3.德育教育体系化程度较低。许多中职院校由于自身条件有限、教育资源匮乏等原因,使德育教育失去了应有的连贯性与递进性特点,每年的德育教育内容陈旧、大同小异、毫无新意。而且,离开了德育教育的课堂,德育教育的影子便消失在校园内和社会上,从而削弱了德育教育的力量,让德育教育成为零散的、无体系的、孤立的课程,难以发挥更大范围内的教育作用。

4.中职院校教育活动过于功利。中职院校近年来受重视程度不断提高与企业及社会对技术型专门人才的重视程度密切相关,但许多时候,企业及社会用来评判人才优劣的最主要标准是实际生产技术和个人能力,对人员道德品质与思想素质不甚看重,这不仅导致学校在课程安排方面更多地倾向于技术性课程教学而忽视了思想品德和道德教育,同时也让学生产生对道德教育的轻视。因而,德育教育被放在了可有可无,甚至毫无意义的劣势位置。

二、“微时代”及德育教育

1.“微时代”的含义。“微时代”的“微”是指微博、微信、微商等,是网络信息传播的演进,是在140字条件下信息传递的改革与转变。“微时代”的主要特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微时代”的网络信息传播具有快速的特点,一条明星微博可以在短短几分钟之内达到评论与转发过万的惊人数量,“微时代”下的信息传递速度已经不能用传统模式来定义,其突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人们只要浏览网页,便可以在瞬间接受不计其数的各类信息。其次,“微时代”的来临,改变了人们接受信息的方式,从信息化网络化初期的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转变为平板电脑、手机甚至更小的信息接受设备,而小设备所带来的便携性特点也逐渐成为信息传播的主流,甚至许多人远离了电视、报刊、杂志以及大型电脑,一部手机便能满足日常绝大多数的工作、学习、生活及娱乐需求。再次,“微时代”的信息传播特点以及无限制性,也催生出一种信息传播“无权威”状态。只要拥有一个网络账号,便可以对所看见、所听见以及别人转载的任何内容发表自己的观点与看法。“无权威”状态虽然是言论自由和民主意识发展的必然,但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信息真伪分辨的难题。

2.“微时代”下的德育教育。前文就当前国内中职院校德育教育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与讨论,德育教育必须走出课堂、摆脱已有僵化模式、增添新鲜内容、活跃教育气氛等已经成为教育界的共识。但在“微时代”下,德育教育将何去何从仍然是人们应该关注的重点。加强“微时代”德育教育的力度,提高教育质量,首先,就要明确“微时代”给我们的德育教育带来了哪些新问题。

“微时代”下,人们面临着信息传播的无限性、无权威性及与生活更紧密贴合的特点,同时,年轻一代的学生也更具有意识的自主性和群体性,尤其是中职院校的学生,她们本身的思想意识与人格塑造尚处于不稳定阶段,所接受的信息又是过去的许多倍,这导致想通过教育来巩固她们的正确认识、回避消极影响的难度也加大了许多。

三、“微时代”中职德育教育路径创新

“微时代”的来临给中职院校的德育教育提出了许多新问题,但也应该看到其特殊性,并积极利用现有条件和微时代的特点来寻找德育教育新途径。

1.加强教育队伍建设。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适应新时期德育教育、促进教育质量提升的根本前提。学校应该在重视德育教育的基础上加强德育教师的筛选,严格选择具备德育教育资格与教学经验的成熟教师,同时加强教师队伍的在岗培训,提升其专业技能水平,特别是要结合“微时代”特点,加强教师在新时期教育工作中的适应力与创新能力培养。

2.打破课堂模式,创新教育场所。“微时代”的德育教育本身就存在着不受重视、方法陈旧、内容脱节等问题,所以在教育活动中必须主动出击、积极适应,打造新的德育教育场所。首先,要寻找学生感兴趣的方向及网络平台,建设自己的宣传教育主阵地,如开通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官方主页、官方微博等,在形式上先吸引住学生的眼球,激发他们关注的兴趣。其次,要学习成功经验,学习如何在教育宣传的同时让方式更加活跃有趣,如学习某些微博大V的行为方式,力争形式和话语活泼生动、内容和道理严谨周密,这样不仅能让学生感觉耳目一新,也能有效避免为了追求活动生动而让德育教育失去原有的理论基础与严谨态度。

3.坚持学生主体地位。学生主体地位不仅仅存在于口号里,更要践行于实际中。坚持学生主体地位,首先要明确学生所思所想,了解当前教育工作的主要方向和应该达到的主要效果。同时,要尊重学生的看法和需求,以学生的兴趣点和疑惑来指导人们开展具体教育工作,如通过网络公开征集教育课题、定期对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进行答疑解惑等,加强针对性,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同时让教育教学工作真正能够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增强学生的信任感与支持度。

4.打造大德育教育结构,提升德育教育地位。大德育教育结构是指不仅仅在课堂上,也不仅仅存在于专门的网络教育途径中,而是要将德育教育贯穿于整个中职院校内乃至企业和学校联合办学进行人才培养的体系内,从而提升德育教育根本地位,获得学生关注、校领导重视和企业经营者的支持,只有这样,微时代的德育教育才能取得真正的成绩。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中职院校的社会地位有所提升,其教学质量也逐渐成为人们热议的焦点。而中职院校在强化学科教育和技术教育的同时,德育教育却长期以来处于一个尴尬的境地,教学过程中的形同虚设和形式主义较为严重。基于此,从中职德育教育现状分析入手,结合“微时代”的发展大背景,简要探讨如何在“微时代”寻找中职德育教育新途径,从而提升教育工作质量。

关键词:微时代,中职教育,德育教育

参考文献

[1]邱兴海.试论新时期中职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与优化对策[J].时代教育,2015(12).

篇4:班级微电影德育的实践与研究

【关键词】微电影 德育 班级 实践 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8-0076-02

作为一个新鲜事物,关于微电影的话题也越来越多,它在故事中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彰显了独特的魅力,通过微电影这种喜闻乐见的形式,比教师苦口婆心的言传更让人接受,并且更加的深刻传神。而如何在班级中,利用微电影开展德育工作,是值得班主任深思和探讨的话题。

一、微电影的特点

对目前流行诸如《七色花》、《三克的梦想》等几部微电影进行细品,可总结出微电影具有以下的几点特征:

1.微时间

一般来讲,微电影的时间都在三十分钟内,和普通电影相比,有较短的观看时间。学生因为大部分时间都花费在学习上,上网、看电影和电视的时间,则是非常有限。微电影对于学生而言,无疑是非常合适的一种形式。

2.微话题

微电影有着涉猎广泛的题材,和普通电影相比,其话题与真实生活更加的贴近。“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是德育的根本路径,而微电影恰恰吻合德育的教学理念。

3.德育教育功能

一些微电影尽管短小精悍,却又不露痕迹,能极好的诠释生活的酸甜苦辣,让人更深刻的体味,而微电影的这些特点,又恰恰契合了班级德育教育,在班级的德育工作中,犹如一股新鲜的血浆,为德育工作注入了活力。不单单能真正触动学生的心灵,而且还将传统的班级德育教育无趣和陈旧的模式进行了改变,带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二、班级微电影与德育的契合

如何发挥微电影德育教育的功能,使其更深刻的触动学生的心灵,使学生在体验的过程中,更好的生活和学习,并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促进自身的健康成长。本文作者在长期工作实践中,通过不断的总结经验,逐渐的摸索出一些经验。

1.鉴别微电影的内容

市场经济环境下,很多微电影并非适合小学生观看,所以必须认真挑选电影内容,由班主任严格把关,可遵循以下原则来选择微电影:

一是由微电影内容决定德育主题。根据微电影的内容,选择那些与学生生活贴近,而又值得讨论的话题,如珍惜拥有和快乐生活等,尽管从表面看,这些都是较大的话题,但经过微电影的演绎之后,却变得有声有色、能够触摸。利用微电影,将班级德育教育的视角向现实生活转化,对儿童构建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学生能够更好的珍惜当下,并且能展望未来。

2.确定播放微电影的时间

对微电影进行观看和评论的最佳时间,应选择在班会课上。如果学生集体表现出色,那么作为对学生的一种奖励,也可在其他活动或者是利用午餐后的时间进行播放,这种意外带来的惊喜,会使学生特别的喜欢,在观看微电影的时候,也会非常的投入。

三、班级微电影德育的实践

微电影是生活場景的浓缩,与生活实际相契合,围绕微电影开展德育工作,可帮助学生从学习课堂知识向日常生活延伸。而如何在学生的德育生活中,使微电影能够以一种立体的形式存在?可进行系列的延展活动,使微电影的德育途径对学生产生更加深远的影响。

1.写观影心得

在班级微电影德育实践中,所开展的第一项延伸活动,就是让学生立足于喜欢的视角,记录心得,也就是写影评。影评的形式不必拘泥,可从多个角度去写,如微电影的呈现方式、主题、人物和内容等等。

首先,培养学生对微电影的兴趣,当越来越多的学生喜欢上微电影之后,就会尝试对微电影剧本的创编,因为微电影的素材遍布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有待于学生去发现和挖掘,这样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创编微电影,而享受实践的过程。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美感,同时还在创编剧本的过程中,进一步陶冶了学生的情操,使微电影的德育功能,得到了进一步的发挥。

2.走进生活,拍摄微电影

出于对微电影的喜爱,目前,有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对自己的微电影进行拍摄,对自己的微生活进行演绎。通过微电影,他们对自己的生活状态进行显示,处处去寻找生活中的真善美、抨击假丑恶。通过观察,借助微电影的形式,更好的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理解。

班级微电影具有一定的德育功能,它以一种震撼心灵的力量感染着学生,引导学生走向一种有意义、有价值的生活,让学生学会感恩和思考。

参考文献:

[1]聂伟,吴舒. 微电影:演变、机遇与挑战[J].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4)

[2]张晞.微电影的“花样年华”[J]. 销售与市场(评论版). 2012(06)

[3]陆昊菁.病毒营销的社会化媒体传播动力挖掘[J]. 今传媒. 2012(04)

[4]刘丹.公益微电影:“创意长广告”的蜕变——从《爱的联想》谈起[J]. 电影新作. 2012(02)

篇5:实验中学德育创新成果总结报告

——咏诵传统明礼诗文,创建国学氛围校园

满城县实验中学 申龙 田振冀 周杨 杨永珍

德育创新成果总结报告

——咏诵传统明礼诗文,创建国学氛围校园

一、背景分析:

我校是县城内一所重点初级中学,现有在校学生2000多人,学生大多来自城镇,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都很高,但多数家长不能为孩子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家庭教育,文明礼仪观念淡薄。学校有教职工140多人,教师们能尽职尽责,但课程育人观念薄弱。教师多缺乏深入挖掘传统文化以滋养学生优秀品质的意识。面对这种现状,结合我校实际情况,本着“为学生的道德提升提供动力,为教师的师德修养拓展途径”的原则,决定在校内实施“咏诵传统明礼诗文,创建国学氛围校园”的课程育人尝试,将诵读经典诗文作为我校创建国学氛围校园的突破口,努力实现“国学校园,人文课堂,涵养教师,儒雅学生”德育目标。

二、实施理念:

一个追求:植根经典土壤,实现德育渗透,提升师生品位,创建礼仪校园。

三个原则:

①重视面向全体学生,坚持全程参与,对学生进行分层次要求。

②对所背诵的古诗文能达到理解,即本着:“直面经典、但求背熟、咀嚼回眸、终身受益”的方针指导学生读经诵典。

③实现“读有所获,诵有所悟,悟有所得,得有所为”的课程育人原则。

五条途径:

听:班级播放古诗文录音,让学生听。

看:我校设计了传统文化氛围,如《弟子规》、《三字经》的明理墙,五常“仁义礼智信”图腾柱等,重在陶冶学生情操。

读:我们筹集了古诗文诵读方面的教材,学生可以在早读课前5分钟,和睡前10分钟进行朗读吟诵。

讲:利用早读课,教师可以在学生背诵的基础上,让学生讲解诗文大意。

赛:每学期,全校和班级组织不同级别的古诗文背诵大赛。

三、建设目标:

1、进一步加强学校传统文化环境建设,使阅读特色和校园文化建设有机相融。

2、围绕“读圣贤书、立君子品、做有德人”这样一个主题开展读书活动。

四、任务和措施:

1、开展好古诗文诵读、讲演等活动。古诗文诵读教材,学生天天诵读。教师带头诵读,不断充实自己文化积淀。

2、利用故事会、报告会等活动。巩固渗透传统礼仪文化,提升道德思想建设。

五、具体实施过程:

1、学校层面

学校通过升旗仪式上的讲话,积极宣传诵读中华古诗文的意义,并定期举办大型诵读汇报会,来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

2、学生层面

(1)指导学生诵读。利用语文阅读课让学生诵读、背。根据课标及学校的要求,认真落实下达的背诵内容。通过指导,提升学生审美品味。

(2)汇报展示。采取学校集体、年级集体、班级等形式组织学生进行不同形式的朗诵比赛,心得展示,营造传统文化氛围。

经过一年多的实施,现在教师和学生精神品位得到升华,文明礼仪修养大大提升,走进校园同学人人会用礼貌用语,走进课堂人人会诵经典诗篇,校风校貌品质积极提升。冰冻千尺,非一日之寒,所有成绩的取得,与我校一年来,实施“咏诵传统明礼诗文,创建国学氛围校园”的课程育人尝试是分不开的,与德育教育的创新是分不开的。

为了使我校德育工作取得更大的进步,我们将不断的完善和改进工作制度、方法、途径,不断总结创新开发新成果,创造新业绩。

篇6:班级微电影德育的实践与研究

关键词 班级

微电影 德育价值

摘要:班级微电影德育价值研究,是指借助于微电影的形式探索德育工作的新途径,在班级内以引领学生拍摄主题微电影的方式,提高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通过角色塑造等手段促进学生的个人成长。通过把新媒介与班级管理的结合的方式,探索班主任专业成长的新途径。

一、创意背景

我第一次从网络上看到台湾屏东科技大学学生拍摄的一部关于毕业的微电影《三个傻瓜》时,我就萌生了把微电影和班级管理结合起来的念头。

想法:第一次看到这个微电影的时候正值学生毕业前夕,我当时就想可不可以去翻拍这部微电影。当时的想法就是这么的简单。

行动:我是个行动派。当我确定想做一件事情的时候,我就很快的进行论证。主要是两件事,其一是技术方面的,其二是主题内容方面的。我了解了一下该创意中使用的是定格动画这门技术,定格动画是通过逐格地拍摄对象然后使之连续放映,从而产生仿佛活了一般的人物或你能想象到的任何奇异角色。大家熟知的《西游记》及动画片中的特技镜头均采用了此技术。后期用专门的视频编辑软件进行制作。之后,我就试着做了几个作品,如片中的穿墙术,效果还不错,技术问题大体解决。随着对问题研究的深入,我定格动画只是电影制作的一门技术,我对电影及视频的制作也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很多问题当你深入研究的时候,你会发现很多副产品)第二个问题,主题内容的选择。我在百度上以“毕业”、“创意”、“微电影”为关键词进行搜索,百度强大的搜索提示功能为我们提供很多的备选内容。三类题材的微电影引起了我的关注,“毕业”、“励志”、“爱情”,期间我观看大量的微电影。如南京田家炳中学《放梦》,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每个人都会为这个梦想而努力。一个身残志坚的孩子,他的梦想是什么? 三年来,学校,老师,家长给予他怎样的关爱?

南京外国语学校学生转变自导自演的《伫在年少的尾巴上》,反映了四位学霸紧张的高三学习生活。

南京一对年轻夫妇的真实版的《南京爱情故事》,反映当今年轻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以及过程中对父母的体谅和祝福。从效果来看,这些微电影都有很好的教育意义。更加坚定我了拍班级微电影的决心。

二、实践过程

这些装备工作做好后。我必须为自己的想法寻找一个更好的行动的时机。(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如果没有充足的时机,那么我的行动可能就是冲动的,盲动的。就像我们看到别人一个很好的做法,想拿到自己班级来用一样,如果不经过一番深入细致的论证,那么最后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达不到我们的预期。这也是我们普通老师经常遇到的困惑,学习别人好的做法时经常会发现“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也就是说别人的做法用到自己身上不管用。

因而我问了自己这么几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做一部微电影的目的是什么。定格青春,充实生活。让毕业变得有序,第二问题是什么时候做。时机的选择。当时正值毕业,适于从事此项工作。别人没有做过,学生也未曾经历过,那么这件事就会产生很好的首映效应。

第三个问题是怎么做。因为是第一次尝试,所以主要工作,从方案的制定,到人员的安排及视频的后期处理都是由我来操刀。

下面通过一则案例进行详细的阐释,供大家参考。案例1:

明天你是否还会想起同桌的我

—— 纪一次独特的毕业设计

毕业前夕欢天喜地去照一张班级全家福,毕业典礼上等待着老师颁发毕业证书,似乎急切地盼望长大。小学如此,中学如此,大学亦如此。

工作若干年后,我时常会去回忆过往的求学生涯。我只能凭借一张发黄的照片和一张陈旧的毕业证书去努力地思索,记忆是那么地模糊,我已经想不起来那么多的细节。

我找不到可以帮我回到“梦里老家”的那张地图,我有些许的悲凉。

而今,我做了老师而且还是个班主任,我将送走我的第一届毕业生。在她们毕业的季节里,我想我应该为她们做点什么,好使她们在若干年后来回忆这段求学生涯时不至有和我一样的遗憾。

我首先想到了要把这几年来拍摄的视频围绕一定的主题去做一个整理,如“我的一天”,“运动会”、“那一年我爱上了跑步”、“我的同学们”,因为有的视频不全,有的视频拍摄的效果不够理想,因而就需要重新补拍。谁都希望视频里里能够展示的是自己最美好的一面,基于此,学生的思想工作就好做多了。老师提出的各种要求也比较容易得到学生的认同。

为了把这个事件做的精致一点,我做了系统的规划,以青春纪念册为中心做了很多的配套工作。既然要去拍故事,就要有真实的故事做素材,我们不能为了拍故事而拍故事。所以我们要好好的去梳理,这些年来学生在方方面面做的比较好的地方,套用时髦的词语,“重走长征路”。最后一个学期伊始,我拟定了一份“有秩序毕业推进表”,表中按时间节点安排了毕业前需要完成的具体事务。由于有了事先的规划和严格的落实,我们的毕业工作平稳而有序。

我们开展了“值日班主任”德育体验活动。活动之初,我们设计了“班主任工作标准化流程表”并挑选两批同学做了预演,两批同学的示范及流程表的有章可循使得我们的这项活动十分成功。

德育体验活动为下面的主题征文活动也做了一个很好的铺垫工作,一方面提供了极好的写作素材,一方面也为我提出新要求打下了很好的心理基础。接下来,我则隆重推出了“与母校的那些往事”主题征文活动,我有意通过文字把那些过往的细节给记录下来,不至让这些故事在我们的记忆中逐渐淡化。此次活动开展的非常顺利,我们先后完成了5万字的“我眼中的班主任”、13万字的“我眼中的同学”、6万字的“我的中专三年”及20份“个人成长报告”。当我把同学互写的文章打印出来时,同学们感动了,我也从学生那三十多篇文章中感受到了那份浓浓的师生情。文字让那些陪伴我们成长的往事定格了下来,我们也因此感受到了一份厚重。一位同学给我的留言中说道,“我是一个十分重感情的人,感谢你把我们成长的足迹描摹的这么清晰,让我们若干年后还能够知道‘回家’的路。”

毕业那一天,我事先准备好了学士帽,为每位同学举行了一个简朴而庄严的毕业仪式。仪式过后,我播放了我精心制作的毕业纪念册,三个小时的视频过后,同学们久久不肯离去。

临行之前,我把制作好的毕业纪念册一一送交到同学们的手中。有一位同学塞给我一本毕业留言册,说是特意为我准备的,说比她为自己准备的那本都要精美。留言册上记录下了很多精彩的瞬间,她们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记录了一个老师的成长。

但愿我今天所做的事情在将来看来是有价值的。我的教育理念:

教育是有很多的关键期的,学生也期待我们老师能够在关键期里有所行动。很多时候学生在意的不是我们做的好不好,而是我们做没做。

教育就是用心灵去塑造心灵,当我们的爱没有得到回馈的时候,那一定是我们不会爱。案例2:

第二次试验的时候,我选择了元旦迎新这个时间。这次我也想尝试着把主动权交给学生,同时也是解放自己,锻炼学生。也开始尝试不同的风格,尝试艺术创作的风格。鉴于以往的元旦迎新活动,大多是以文娱节目为主,吃吃喝喝,蹦蹦跳跳,活动结束还要制造一大堆的垃圾,活动过程是那么的热闹,而活动结束后却显得杂乱不堪。除旧迎新本是一个很好的教育时机,是学生与旧我作别,与新我相拥的时刻。所以,我就在筹划,可否换一种形式,做点不一样的内容。当时,我就与商量的语气和同学们商量(目标的设置很低,期望值也很低,没有志在必得的想法),“可不可以试着拍几部微电影”。说来也怪,学生并没有太多的诧异。因为这个班级是中途接手的,是另外两个班级各分流出一部分学生组合的新班级。在班级管理之初,我就注重和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第一次见面的时候,我就送给每位同学一颗棒棒糖,并期许她们有个甜蜜的开始。我尽可能的挖掘她们身上的潜力,我们克服新组合集体的各种困难,在一个月的时间里,把主要的注意力放在成人高考的复习应考上,(事后很多学生表示找到中考应考前的感觉),我们取得了全校第一名的好成绩,并遥遥领先。分班的第一次战役的胜利极大的鼓舞了同学们的积极性,紧接着我们又取得了跑操精品班的称号,常规管理第一名的好成绩。这些铺垫工作作为我提出这个大胆的想法做了很好的配套支撑工作,所以学生大多是愿意去尝试一下的。当时对我来说是一片空白,对学生来说也是一片空白,但是事后证明学生的潜力真的是无穷的,就看我们老师能否去激发他们的潜力了。

我与他们商定了主题,“青春,励志,迎新”,把全班分为八个组(应学生的要求最后又组合成四个大组,适当的妥协),准备的时间为一周(从拍摄到制作,其实最后总共大概拍摄时间为2天,制作时间也是2天,四部作品全部由一个同学完成制作)《当末与未相遇》、《回家的诱惑》、《坚持自我》、《锦城》。元旦那天,我们邀请了部办的老师,模拟电影节首映式的形式召开了首届班级微电影首映式,并为导演和演员颁了奖,整个活动既轻松愉快又环保健康。电影制作的过程及电影本身的内容都起到了很好的教育作用。

第二次的活动前后延续了一年,跨度两个学期。尝试了三个主题,节日,班级小团体,参赛。基本上是利用业余时间完成,每一期以一周为制作周期。相应的配套准备了三次班级微电影首映式,基本上实现了学生自主制作,也培养了学生诸多品质,也挖掘了部分同学的优秀品质,并把微电影打造成班级的一张名片。

案例3:导演自述 当末与未相遇

人生有很多事情是无法后悔的,这个世界上唯一无法用金钱获得的就是后悔药。如皋现在开始回想,你有多少后悔,又有多少的遗憾。就像我们的这部微电影一样。

我们曾因为繁重的学习,从未认真的欣赏过我们被称为园林校园的学校。我们曾没有不相信过自己不去与别人相处。

我们曾厌不想学习,放任自己去做当时也许并不是最重要的事。我们曾因为春春期的叛逆而嫌弃父母的唠叨。我们曾因为害怕失败而从未去尝试。………………

如果给自己一个可能性,我们不可能像哆啦A梦一样乘着时光机回到过去,所以,我们能做的只有,伸出双手去把握未来。

把自己想做的,未完成,后悔的都去完成吧。

不用害怕失败,因为我们还年轻,我们应该学会如何去接受失败。当末与未相遇,忘掉所有的预言,做自己的预言家,梦想从新开始。

若是说道拍摄这部微电影的目的,其实最初的目的不过是完成老师的任务,但是渐渐的在拍摄和制作中我找到了,真正的目的。

这部微电影并不是原创,只是一个小小的翻版,虽然是翻版却包含了我的新的期望,这个世界没有如果,也没有也许,只有去做,只有结果,为了让我们能不后悔,为了能让同学们认识到我们也能拍出微电影,我拿起了简陋的相机,完成了它,希望它的正能量能传递给更多的人。

三、总结与反思

若你知道你要到哪里去,全世界都会为你让路(首先要明确做一件事的目标)校园微电影的预期教育目标近期目标

班级管理 远期目标

师生成长 实际成效分析

(一)班级管理方面(面向全体,面向个体)

1、面向全体

(1)、狄德罗效应。18世纪法国有个哲学家叫丹尼斯。狄德罗。一天,朋友送他一件质地精良、做工考究、图案高雅的酒红色睡袍。狄德罗非常喜欢,可他穿着华贵的睡袍在家5 里寻找感觉,总觉得家具颜色不对,地毯的针脚也粗的吓人。于是为了与睡袍配套,旧的东西先后更新,书房终于跟上了睡袍的档次,可他却觉得很不舒服,因为“自己居然被一件睡袍胁迫了”。后来,狄德罗把这种感觉写成一篇文章,题目是“与就睡袍离别的痛苦”。

200年后,美国哈佛大学经济学家朱丽叶施罗尓在《过度消费的美国人》一书中,把这种现象称为”狄德罗效应”,亦成为“配套效应”。人们拥有了 一件新的物品后,会不断配置与其相适应的物品,以达到心理平衡。狄德罗已经形成了关于环境与服饰如何搭配的认识,在狄德罗的意识中,高雅的睡袍是富贵的象征,应该与高档的家具、华贵的地毯、豪华的住宅相配套,否则会感到很不舒服。这种“配套效应”为整个事物的变化提供了动因,当其中任何一部分发生变化时,其他部分随之变化以便与其配套,从而促进周围事物的变化发展和更新。

在以毕业为主题的活动设计中,我就为学生准备了青春纪念册这件狄德罗的睡袍。以此为中心引导学生梳理几年来做的好的地方,让她们挖掘自身的教育资源实现自我教育。这个主要体现在值日班主任这个主题活动中。活动结束后的总结和反思也是一个很好的配套工作,这个配套工作要达到效果,也要掌握好时机。因为我们这个活动抓住了毕业这个时间,并有了前期值日班主任的体验做准备,首先从内容上来说是有素材可写的,加之德育体验活动的情感上的体验也为文章注入了真挚的情感。最后我们还准备了一个特别的毕业仪式。组合拳的威力,师生共同的参与,体验与反思的结合远比教师一个人的付出效果要好。

(2)、班级凝聚力

列夫托尔斯泰说,天下的幸福的家庭是一样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同理,天下优秀的班级的一样的,问题班级各有各的问题。但是,所有问题最终都归结为缺乏班级凝聚力。班级凝聚力是学生们为了实现班级群体目标而团结协作的程度,从情感上表现为对班级成员。活动和目标的信赖感,归属感和依从感。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了集体,团结了集体,加强了集体,之后,集体本身就会成为一股强大的教育力。”如果班主任能够加强班集体建设,形成强大的凝聚力,班主任的工作就高屋建瓴、势如破竹了。

(3)、模仿学习,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不妨在梳理榜样之后,对榜样进行奖励,让学生了解到行为的“好处”,从而表现出相应的行为。

(4)、自己人效应,老师,您是自己人,我们听您的。常言道:“是自己人,一切好商量,不是自己人,一切按规矩办。”同样一个观点,如果是自己人说的,接受起来比较容易,倘若是自己厌恶者之口,就会产生本能的抵制和抗拒。在生活中,很多人不知不觉在利用自己人效应跟别人套近乎,试图建立亲切友好的关系,然后说出所求之事,好让对方欣然接受。6 班主任向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要求时,需要让学生觉得老师是他们的自己人。

2、面向个体(积极关注)

(1)、人们把由于受到额外的关注而引起绩效或努力上升的现象叫做霍桑效应。霍桑效应启示我们,作为学生生活中的重要他人,老师的关注对学生的心态和努力是很有影响的。

(2)、皮革马利翁效应,罗森塔尔效应,积极、良好的期望给他人带来重要的影响。有一句话耐人寻味:一个孩子能不能成为天才,关键是家长和老师能不能像对待天才一样的爱他,期望他,教育他。

(3)、角色效应,给我一个好角儿,我会做好人。

(4)、标签效应,贴什么就是什么。当一个人从外界得到对自己的某种评价时,会更倾向于使自己的行为符合这种评价。教师给予学生的一句鼓励,一声表扬,一个微笑都是一枚阳光标签,能够照亮学生的内心世界,使他们用更积极的眼光看待自己,激发起向上的动力。人性中最深刻的禀赋是被赏识的渴望。

案例分析4:(《当末与未相遇》中某一个角色的自述)

这个角色就是现实中的我,改变前非常没有耐心,越做不好越会生气,摔门而走的动作我真的有做过,后来真的有改变一点,至少练下了一首完整的曲子。微电影制作完后,我每看一次都觉得要更努力,当我没耐心时,我就想到影片里改变前的样子,我不想变回那样,所以我现在不断的向前跑,这是一场没有终点的比赛,对手便是自己,我只知道不管烈日寒风如何阻挡都不要停!

为了重塑自己,我制定了未来的规划,所以每当休息的时间就是我奋斗的时间,中午三十多度的高温,同学们在吹电扇午休,我在琴房练琴,晚上找些舞蹈视频学习,周六周日钢琴课、给小朋友的舞蹈课当助教、乐理课、成人舞。每当忙碌的时候我觉得一天又充实了,同学们对乐理只是比较缺乏,所以我将我学到的东西教给大家,也希望我们整个班都有进步!一年的改变我想我收获的不仅仅是三张证书,内心的成长,班级里也算是个骨干了吧,明年我会完善改变后的我,我为自己喝彩

(5)、登门槛效应,先得寸,才能进尺。阿拉伯故事《骆驼进帐篷》心理学家认为,在提出某个较大的要求前,可以先提出一个小 要求,如果某个人先接受了那个小要求,为了保持形象的 一致性,他就有可能接受那项重大的本来并不满意的要求。

案例分析5:

初试牛刀——跑操活动由起初的表现一般发展到成为班级的一张名片 活动背景: 跑操活动是学校常规管理中的一项重点工作,学校每天都会组织检查评比,而班级中总是有部分同学找各种理由来逃避跑操活动,即使是参加的同学也因为服装不整齐等原因导致班级被扣分。在尝试了多种方法效果不显著的情况下,决定尝试应用登门槛效应、行为塑造等技术从正面实施管教。

活动策略:

对照评分标准,从容易做到的地方入手对学生提出一项具体的要求,在一项要求完成的基础上给予及时的肯定与奖励并提出新的要求,如此重复,直至达到最终目标。

活动综述:(班级体委执笔)

每一次的跑操,我们班同学好多人都会找各种各样的理由来搪塞班主任,以获得不跑操的资格,就是我们剩下的人,校裤不穿校牌不戴,就连身上仅穿着的校服还有人竟然没有拉链,跑操时还有人说话,脚步也不整齐,就连口号也喊的不好,每次老师都把这个事交给我来督促,可是我尝试过,每次都没用,所以我也不想再去管。

这个学期事情出现了转机。老师一开始也没有对我们要求太多,没有要我们穿戴整齐,只是叫我们在跑操时注意着步伐整齐,所以每次跑操我都用耳朵去辨别班级的步伐是否整齐。几周下来,我们班级的跑操质量有了显著改观,最为明显的就是我们的步伐越来越整齐了。

后来被别的班级夸了我们班级步伐整齐后,老班就说,“你们看你们的表现被别人称赞了,如果你们的口号也可以喊的再响亮再有气势一点你们会更好的。”我们班人得到鼓励之后,当然满足了老师这个小小的要求了。第二天,我们班人立刻就不一样了,每个人几乎都努力的扯着嗓子喊口号。由于我们跑操是绕学校式跑操的所以其他班都可以看到,当我们班跑过了别的班级时,我们都听到了别人的赞扬,“这个班的步伐好整齐啊,这个班的口号喊的真响,虽然全是女生组成的班级,但声音一点也不比男生逊色呢!”

当我们散队时走向班级时大家都很开心,班主任特地跑到班级,当场就表扬了我们,他说:“你们很棒,希望你们继续保持,在即将要来的跑操比赛好好加油。”

在准备全校比赛的期间,老师要求我们穿戴整齐了,不知道为什么,现在我们班同学都变的很听话,可能是因为有了竞争的压力了吧,我们忽然不把这当作是一场跑操,而是去上战场,而且个个都是好战士,因为每个人都想跑,不想缺席,突然大家都喜欢上了跑操,越是有了压力我们越是表现的更好,每个人都努力的卖力的喊着口号,在跑操比赛中,我们班拿到了第一名的好成绩。

是什么让原本一个懒懒散散的班级变的像现在这样一个个个有着强烈的集体荣誉感的8 班级呢?

我想,班主任是聪明的,他得到“得寸进尺”的妙处,他会把目标分解为更小的容易达成的目标,然后实现他的终极目标。他知道一下子让我们去接受那么多的要求是不可能的,所以他从最简单的要求开始,来让我们一步步的去接受更难达到的要求,循序渐进的一步一步达到要求。

3、学生成长

学生成长培养系列优良品质走向市场,培养创新能力发挥团队协作能力增强自信心 着眼于成长,着手于习惯和能力的培养

微电影与我(学生自述)

以前一直觉得离微电影制作是很遥远的一件事,甚至是想都没有想过,直到去年的期末,老师给我们布置了每组一部微电影的任务。当时大家都不可置信觉得以我们的实力能完成一部微电影简直就是不可能的,由于听到了是小组竞赛,我的好胜心一下子就被激发了,从前自己就接触过视频制作,所以既然有这次的机会那就不如表现一下,与其交给别人不如自己来比较安心,抱着这种心情我接下了这个任务。

很快一个星期不到就拍摄并且制作完成,接着就不停地有同学来求助,突然在一夜之间,班级的首次微电影首映仪式似乎所有的影片都变成是我做的了。

如果要是说微电影的制作给了我哪些改变,也许就是我有了我能去做的事,也拓宽了视野,以前没有给班级制作微电影之前看到有什么微电影都是简单一瞥,甚至都不会多看一眼,自从自己也需要制作之后,对微电影这三个字似乎敏感一样,只要是相关,就会一点会仔仔细细的从头到尾一字不落的看一遍,也是因为微电影,在拍摄的过程中和同学不知不觉的就关系融洽了起来,我并不是那种会主动交友的人,也许是因为微电影为我的人际交往搭设了一个桥梁。

渐渐的,它似乎成为了生活中的一个部分,有时候不去拍它反而会难过,随着做的数量越来越多,质量也在渐渐的变化着,也渐渐的觉得自己能做的渐渐变小了,于是就去了解更多的新的软件,然后去尝试。

现在再去看看几个月前制作的就会找出不少的瑕疵。

感谢老师给了我那么一次发掘自己的机会,虽然以后并不会朝着这条路去发展,但是至少那几部微电影给我的青春留下了重重的一笔,十年后无数个十年后,我都不会忘怀。:

4、教师成长

突破思维定式,制度化

只要用心,每个人都能成为最好的班主任。在学生心中最好的班主任,同时也是最好的自己。教育成全了学生,也成全了一个又一个最好的班主任。培养教师钻研一个问题的能力,培养教师做在实践中逐步形成自己的特色。

打磨好一件新式武器

练武的人都有一件自己钟爱的兵器,关公的刀,赵云的长枪,张飞的长矛,吕布的方天画戟,而且他们每天都会花费一定的时间在自己的这项技能的练习之上。最近一段时间,我时常问自己一个问题。我有自己钟爱的武器吗,读到王晓春老师书中提到了“教育诊疗”这件新武器的时候,我就在想我是不是也该给自己找一件新武器。在班级微电影的创意中,我较为熟练的掌握了配套效应、登门槛效应及积极关注等心理学的技术,为我的班级管理提供了很好帮助。如我曾经模仿陈宇老师让学生佩戴团徽的做法,我首先在班级发了一份问卷调查,设置了几个问题,问同学们有没有佩戴过团徽,佩戴团徽意味着什么,现在愿不愿意佩戴团徽。当我为大家准备好团徽之后,学生们佩戴的情况出奇的好,仅仅只在刚开始的时候安排团支书检查大家的佩戴情况,之后基本上没有检查过。但是学生们竟然在全校没有班级佩戴团徽的大环境中坚持佩戴了一年,这一点真的超出了我的想象。也足见这些心理效应的妙处

上一篇:医务工作者入党申请下一篇:高中白夜行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