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德育理念范文

2022-05-24

第一篇:创新德育理念范文

创新办学理念,彰显德育特色

——河源中学实验学校德育示范校评估自评报告

河源中学实验学校于2005年9月创办开学,由河源中学与河源市天润投资公司合作创办,是市教育局直属的一所民办公助性质的全寄宿制管理的学校。2007年9月学校搬迁到现校区。

学校办学以来,经历了从“艰难起步”到“快速发展”的过程。创办初期,全校学生只有218人。随着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社会对学校的认同程度越来越高,学校规模不断发展。学校现有72个教学班,学生3449人,办学仅五年,学生人数增长了16倍。现有教师198人,其中高级教师11人,一级教师29人,硕士研究生2人,在读研究生课程班6人,专任教师本科学历达标率100%。教师大部分是国家重点师范大学优秀毕业生,部分是各省、市、县经验丰富的优秀教学骨干。

学校不断完善设施设备,努力创造优质教育教学环境。投资方投资2亿多元资金建设学校,不断完善各种设施设备,为学校办学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保障。校区按省一级学校标准建设,教学区、生活区、运动区、综合区梯次分布,规划科学,布局合理。校区功能场室齐全,有独立的图书楼、实验楼,配置了电脑室、语音室、心理咨询室、舞蹈室、绘画书法室、棋类室,专用的器材室、档案室、信息中心、报告大厅、公开课演示厅、教职工娱乐中心等场室;有标准的足球场、田径综合运动场、篮球场、排球场、羽毛球场、兵乓球场和游泳池。学校设施设备现代化,所有教室都配备了多媒体教学平台、语音系统和有线电视。师生餐厅宽敞、干净;学生宿舍舒适、卫生,配有双卫生间、空调,并供应冷热水,学生宿舍、饭堂使用闭路电视监控。

德育是教育的灵魂和核心。办学以来,学校始终坚持“德育为首”教育思想,努力探索新型管理模式,强化德育治校理念,认真研究新形势下教育教学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在德育内容和方法上努力探索、积极实践,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先后被评为河源市“文明单位”、河源市“安全文明校园”、河源市“语言文字规范化学校”。

学校的德育特色和显著成绩,有力地促进学校办学质量的提高和学校的发展,得到了上级领导的充分肯定,赢得了广大家长的充分信任和社会的普遍认可。现将我校德育各项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育人理念先进

我校根据《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要求,在创办初期,提出了“做人与生存并重”的德育理念和“德育为首,质量为本,能力为重”的办学思想。随着教育形势向前发展,同时结合办学实际,学校确立了“以人为本,和谐共进,自强不息,追求卓越”的办学理念和“面向全体,分类施教,全面发展,彰显特长”的教育理念,至此,学校的德育工作有了更加明确的目标和方向。

学校紧紧围绕教育理念全面开展德育工作,不断加强教师的师德学习,积极开展“以身立教、为人师表”师德建设主体教育月活动和“创先争优”活动,增强教师育人工作的紧迫感和使命感,让全体教师认识到“一个学生代表一个家庭几代人的希望”。要求教师根据初中生可塑性强,又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开始形成阶段的特点,做到“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不歧视后进生”。要求教师根据学生发展的差异性,深刻认识“成绩好不一定是好学生”、“成绩不好不一定是差生”,不断引导教师正确认识学生好与差的评价标准,走出文化成绩作为唯一评价标准的误区。在抓好教学工作的基础上,积极开展有益于学生全面发展的德育工作,挖掘潜质,突出特长。

学校根据学生“独生子女、富家子女、干部子女多”的特点,结合市场经济下商业性突出的社会现实,除了开展常规的思想教育外,还将以儒家思想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思想,列入学校思想教育的重要内容,构建具有特色的育人工程。

二、育人机构健全

学校把德育工作放在学校管理工作的首位,充分发挥党组织在德育工作中的政治核心和监督保证作用,成立了以校长任组长、分管德育工作的副校长任副组长的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学校设立德育处、团委、学生会,配备团委书记1名,心理健康专职教师3名,专职思想品德课教师10名,聘请了叶开明律师和黄瑞强警官为法制副校长,人员落实,职责明确,德育管理网络健全,全方位开展德育工作。

学校结合实际落实德育工作法规细则,落实上级布置的德育工作任务,每学年、学期制订德育工作计划,定期召开德育专题工作会议,专门研究德育工作的内容,德育处每月召开全校班主任会议,每周召开年级组班主任工作例会。德育各项工作做到制度化、规范化,确保管理工作运行正常。

三、育人措施到位

(一)环境育人,润物无声

学校积极创设良好的校园人文环境。校园布局科学合理,绿树成荫,环境清新。为落实学校育人理念,学校全面开展以儒家思想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思想教育。近年来,逐步丰富和完善校园文化内涵,投资130多万元德育专项经费,先后在行政楼、教学楼顶装置学校办学理念、教育教学理念大红漆铁字,教学楼、宿舍楼的各栋楼主墙镶上励志名言、道德规范为内容的钛金铜字,重新布置广场至校道的文化长廊,主校道两边设立古今中外科学家、思想家等名人头像和《弟子规》大理石刻书卷,广场的大石刻上校训、校风的文字,实验楼旁边建设人工湖及凉亭,小花园设立孔子铜像等。另外,精心布置各种宣传栏,完善了相关功能场室及各种器材设备。

以中华传统文化为核心内容的校园文化,让影响中国数千年的儒家思想无声的融入学生的成长,达到了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现在,学校的校园环境更加优美,文化氛围浓郁,充分展示了我校的人文精神和师生的精神风貌。

(二)健全制度,面向全体

为贯彻实施学校“面向全体,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确保德育工作落到实处,学校制定了一系列德育工作制度。先后制订《“先进教师、先进班主任、优秀教师、名教师、突出贡献教师”评选方案》、《十大师德标兵评选方案》和《十佳教师评选方案》,对每位教师工作进行公平、公正的评价;制订《教师积分奖励方案》和《教师教研成果奖励方案》,以激励教师不仅关注教学,更要重视方法和过程的研究;制订《学生德育量化管理方案》、《文明班评比方案》、《十大阳光少年评选方案》、《十大孝顺孩子评选方案》、《生活之星评选方案》等学生管理制度,强化教师的育人意识,端正教师教育教学工作态度,引导部分家长纠正以学习成绩作为评价学生唯一标准的错误观点。

学校全面、系统的德育工作管理体系,冲破了传统“以学习成绩论好坏”的误区,有力推动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实现了学生群体优化和群体自律目标的达成,收到了教育人、引导人、激励人的良好教育效果。

(三)合力育人,事半功倍

1. 全员参与。学校建立全员育人制度,落实教职工岗位育人职责,力求做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以课堂教学为德育工作基本阵地,要求全体教师明确“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每一节课都是德育课”的内涵,将德育工作渗透到各个学科教学工作中。结合校本教材《儒家经典伴我行》作为语文辅助教材,有机地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发挥课堂教学的德育功能。明确职工、教官的岗位育人职责,要求职工文明服务,发现学生不文明行为要敢于批评指正;要求教官在管理过程中,既要硬性的纪律要求,又要软性的循循引导。

2.引导学生自主管理,营造校园和谐氛围。河源中学实验学校的教室不仅有学校统一布置的国旗、班风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眼保健操、名人名言,每一个班都有学生自己制定的班规、自己设计的班徽、班刊、班级奋斗目标、各类宣传栏、读书角„„在教室环境的创设上营造温馨的浓浓的进取向上的班级文化氛围,塑造班级精神。学校的值日工作也离不开学生的自主管理,教学区、宿舍区、饭堂等学生活动的主要场所都能见到值日学生的身影。各项大型活动都有学生做的主持人„„学生在自主管理活动中增强了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培养了诚信与团队精神、激发了创造潜能,展现了自身才华。“服务同学,奉献校园”、“人无我有、人有我优”、“我可以,我能行”等充满自尊、自信、自豪的崭新理念净化着学生的心灵,从“要我做”变为“我要做”,从“他律”变为“自律”,从“被动”变为“主动”,增强生生之间、师生之间和谐关系,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新的更广阔的空间。

3.家校合作。我校建立学校、家庭、社会各方沟通的德育网络,形成德育合力,发挥德育的整体功能。成立家长委员会,定期召开会议,共同商讨孩子的成长、学校的发展;成立家长学校,定期召集家长开展“如何与孩子沟通”、“如何让孩子学会学习”等探讨活动;每学期召开家长会,通报学生在校的情况和学校的要求;定期举行“感恩晚会”和评选“十大孝顺孩子”等亲子活动;规范落实《家访制度》,开展形式多样的家访、电访和约访,及时、有效且有针对性地开展家校互动工作。

为丰富家校共同教育内容,学校致力于探索家校沟通的有效途径,《学生成长历程》和《倾心关注,共同探讨》是我校一直坚持的书面交流手段,并已成为我校德育工作的一个亮点。《学生成长历程》是记录学生三年成长过程的原始材料,也是家长、学生、班主任每周书面沟通的平台。《倾心关注,共同探讨》通过故事或事例,将学生的焦点问题和学校的观点呈现给每位家长,倾听家长对问题的看法,适时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育人观,家校双方共同探讨,达成共识,从而在家长的大力支持下,顺利实施学校的育人措施。《学生成长历程》和《倾心关注,共同探讨》深受家长好评,已呈现为我校德育工作一大亮点。

通过几年来的家校紧密联系和教职工紧密合作,学校营造出一个内容丰富、充满活力的育人环境,学校德育工作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合力,育人工作效果更加明显。

(四) 优化机制,狠抓落实

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是学校教师培训工作的重点。学校制定了《班主任工作指引》、《班主任考核办法》、《河源中学实验学校评优评先方案》、《河源中学实验学校班主任工作职责》、《河源中学实验学校班主任量化评价方案》等规章制度和激励机制,使班主任工作有章可循,充分发挥班主任德育工作主力军作用。利用专题会议和师德专题讲座,学习贯彻《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法律法规,使教师牢固树立“以身立教,为人师表,以德育人”的思想。定期召开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会,每天检查班主任早读、晚修到位情况,将班会课落实情况直接与班主任工作津贴挂钩,每学期评选“先进班主任”等,不断完善、优化评价机制,激励班主任从细节抓起,从每一个学生抓起,强化了班主任管理业务学习和互通,提升了班主任的管理能力和威信,促进了学校德育工作不断取得实效。

学校严格实施督查机制,重视学生“六不准”定期排查工作,强化学生的纪律观念和行为规范,对违反规定的学生及时进行批评教育和处理,确保学校纪律的严肃性。

(五)突出重点,破解难点

1.后进生转化工作是我校德育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也是亮点。转化后进生是每一个教师不可推却的责任,我校在“一个孩子关乎一个家庭几代人的梦想”、“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的思想指引下,把后进生转化工作放在德育工作举足轻重的位置。建立了教师个别辅导制度,制订了《后进生转化考核方案》,把后进生转化工作作为班主任工作和教师教学工作量化考核重要条件,明确班主任、科任教师对每个后进生负责。建立后进生档案,及时反馈、定期汇报转化情况和总结转化成果。

学校不仅对后进生转化工作进行方法指导,而且更重视转化过程和结果的评价。开设以“关爱后进生”为主题的教育论坛,由转化后进生成绩突出的班主任作经验报告;开展“育人能手”评选活动,让每位教师肩负转化后进生的责任,积极参与育人工作。开设论坛和开展评选活动,进一步提高了全体教师的育人思想认识,明确了转化工作的目的意义,为教师树立了育人榜样,为育人工作提供了有效方法,激发了教师育人工作的信心。几年来,我校转化工作效果突出,后进生转化率达到90%以上。

2.学生宿舍管理工作是我校德育工作的又一个重点、难点和亮点。我们制定了《文明班评选办法》、《“六不准”规定》、《学生德育量化管理方案》、《学生宿舍管理规定》等管理制度,明确了学生应遵守的最基本的道德行为规范,约束了学生违纪行为的发生,帮助学生养成遵纪守法的意识和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

学生宿舍采取班主任和教官共同管理方式,教官负责学生日常生活管理,班主任负责学生思想工作引导,宿舍内务、卫生等项目达到了准军事化管理标准。男女生宿舍都有闭路电视监控,并安排教官全天24小时值班,确保学生安全。同学之间偶尔发生的矛盾,因有教官和班主任的密切关注,这些矛盾都能及时得到化解,处在叛逆年龄阶段的三千多名中学生集体居住在学生宿舍,三年来没有发生严重违纪行为。

(六)内容丰富,寓教于乐

学校围绕“分类施教,彰显特色”的教育理念,积极开展形式多样各类专题活动,潜移默化,寓教于乐。开展“安全教育月”系列活动,利用每周晨会、班会、宣传栏、广播站开展安全宣传教育活动,组织学生进行紧急逃生演练;聘请法律专家、律师对学生进行法律法纪教育、禁毒教育;开展“庆国庆”、参观烈士纪念碑等爱国主义教育,开展“建军节”双拥活动、参观科技馆等活动;开展为地震灾区捐款、与兄弟学校贫困学生“手拉手”等活动。每三年举办一场“感恩晚会”、两年一届学校运动会,每年举办一次新生军训、诗歌朗诵比赛、演讲比赛等各种文体活动;定期开展“十大孝顺孩子”、“十大阳光少年”、“十大生活之星”等评选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教育活动,不仅活跃了学生校园文化生活,而且极大地促进了学校育人工作,营造了良好的校风。

(七)以人为本,科学引导

疏导学生的心理压力,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提高学生应对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能力是我校心理辅导与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办学初期,学校就明确了德育工作方向,探索切实可行的辅导模式,完善心理辅导体系,建立高素质的教师心理辅导队伍,并尝试形成德育特色。开设了心理健康课,由专业心理健康教师上课,根据学生年龄特征,有针对性进行心理辅导和心态教育;设立心理咨询室,每天接受学生电话、信件、网络、面谈等方式的心理咨询疏导;开发校本教材《中学生心理健康》,并列入常规课程,丰富心理辅导内容;成立年级心理协会,定期举办“考前心理辅导”、“青春期教育”等专题讲座;重视教师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培训,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心理健康C证”培训,定期组织班主任、任课教师和学生干部进行心理辅导交流学习,开展各种形式的心理康乐活动,把思想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目前,我校专职心理教师3人,取得心理培训A证1人,B证12人,C证149人,初步搭建完成学校的心理辅导和健康教育工作架构。心理健康教育系列工作,有效地加强了学生心理的科学引导,排除了学生许多心理障碍和困惑,调整了学生的学习心态,增强了学生的信心,为学校落实“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活”的培养目标发挥了重要作用。

四、育人效果显著

(一)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高

1.学生品行得到优化。以“学会做人”为中心任务的育人工作,凸现了我校突出的教育质量,为学校的快速发展起到非常重要作用。三年来,我校法纪教育成绩显著,“文明学生”、“三好学生”占80%以上,全校学生的操行评定优良率达99﹪,一直保持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率为零的纪录,形成了文明有礼、遵纪守法、好学上进的良好校风。 2.学业成绩全面提高。中考成绩辉煌:2008年中考,源城考区前10名我校占8名;2009年中考,源城考区前10名我校占9名;今年中考,全市前10名我校占4名,全市前50名我校占18名。连续三年中考,我校总分平均分达550分以上,超出全市平均分150分以上。学科竞赛成绩优异:近三年来,学生获得国家级奖114人次,省级奖58人次,市级奖213人次,连续几年学生参加全国英语、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竞赛均获佳奖,各科成绩都排在全市各县前列。其中,杨慧文同学参加全国英语口语比赛荣获国家金奖,钟佩珊同学参加广东省中学生现场作文比赛获一等奖,欧阳满等4位同学获全国数学竞赛一等奖,刘奇聪等5人获全国物理竞赛一等奖,曾彦淞等3人获全国化学竞赛一等奖,蒋芊芊等14位同学获全国中学生英语能力竞赛一等奖。

3.学生综合能力得到提升。朱迪妮同学代表河源市参加广东省中学生“我为青春承担责任”演讲比赛荣获一等奖,学生集体舞表演队参加市直学校“校园集体舞比赛”获得三等奖,张敏、廖聪煜两位同学参加全市小主持人比赛并列获得第一名,学校民乐队获得市直比赛第一名,学校舞蹈队的歌舞节目多次被市政府、团市委选派参加大型庆典活动演出。此外,连续几年,学生参加国家、省、市各级绘画、书法、摄影、手工、舞蹈等各种比赛,都获得较高的荣誉。

(二)教师师德高尚,铸就良好师风师魂

1.教育工作成绩突出。三年来,先后有319人次被评为学校“先进班主任”、“先进教师”、“首届十佳教师”、“首届师德标兵”、“首批优秀老师”,12人次被评为“市先进班主任”、“市先进教师”、“市先进教育工作者”。2009年,张定红荣获“全国优秀教师”称号和“全国中小学优秀德育课教师”称号。2010年,李伟红被国家语言文字委员会评选为“全国百佳语文教师”,胡绍军参加全市的班主任能力大赛获得全市第二名。

学校在组织师生参加各类竞赛活动工作中成绩突出,先后获得广东省中小学生“知荣明耻我们在行动”主题系列活动“优秀组织奖”、河源市中小学德育论文评选“优秀组织奖”。

2.科研成果累累。三年来,全校教师共撰写学习心得体会1800多篇,发表教育论文192篇,教学论文500多篇。先后有30篇教育论文、154篇教学论文在国家、省、市级获奖;有27人次获得校级优质课、课堂教学大赛奖励,10人次在市级、省级教学研讨会上示范课,26人次获得省、市优质课例奖励。其中,崔燕的作文课堂教学课例获省优秀课例一等奖,刘巧云的英语课例获省优秀课例一等奖,王婉琳的生物课例获省优秀课例一等奖,柯神龙的心理体验活动课例获省三等奖;李伟红、芦玉霞的“三优作品”评选获国家级奖励,谢有志等六位教师获名著阅读教学案例、课堂教学设计省级

二、三等奖。此外,有63人次辅导学生参加国家、省、市级各类竞赛中分别获金、银、铜奖和优秀指导奖。

学校积极落实国家级、省级、市级的课题的研究。参加广东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十一五”规划课题《初中语文校本教研区域协作研究》的子课题《山区初中学校名著阅读教学专题研究》顺利完成了既定研究任务,省教育厅教研室已批准结题并颁发了结题证书;推动市级课题《创办绿色生态教育特色,促进优质学校建设研究》的研究,目前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今年,学校被授予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教育部规划课题《初中英语网络教材有效模式的研究》子课题实验学校。

(三)德育特色彰显,社会普遍认可

在先进育人理念指引下,学校通过实施一系列的育人措施,教育工作效果明显。校园内同学之间、师生之间文明有礼,互敬互爱,课室、宿舍、饭堂处处干净整洁,同学们个个性情活泼开朗,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得到培养和规范,学习方法和生活常识得到不断丰富,生活能力得到锻炼和逐步提高。家长普遍认为,孩子进了实验学校后,文明礼仪、行为习惯、思想品质等方面有了较大的转变和进步。家长的口碑成了学校的活广告,家长的赞语成为学校快速发展的“催化剂”。办学仅五年,学生人数增长16倍,这就是家长认同、社会认可最有力的证明。

由于家长的宣传,我校已有部分学生是从深圳、惠州、东莞、珠海等市转来读书的。同时,也不断有省、市兄弟学校的领导到我校来参观学习,从2007年开始,陆续有东源县柳城中学、东源县船塘中学、东源县实验中学、和平县实验中学、紫金县乌石中学等二十多所学校德育线的主要领导来我校交流学习。2010年4月广东教育学院林英典教授带领广东省第三十期校长培训班学员到我校学习交流,让我校的德育工作经验在广东省的兄弟学校得到推广,林教授在总结发言时说:“„„河源中学实验学校是民办教育的一个奇迹,很多经验值得在座的校长们学习和借鉴,尤其是德育工作更值得我们去思考。”

对照《广东省中小学德育工作评估指标》,我校的自评分为308分,达到广东省德育示范校的评估标准。当然,我们在工作中还欠完善,在全员育人方面做得还不够细致。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加强学校的德育规范化、制度化建设,加强学习,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整体水平,不断研究新时期学校德育工作的艰巨性和复杂性,认真总结经验,积极探索,创新思路,使学校的德育工作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和时代要求,以更优异的成绩感谢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

我们热热欢迎评估小组和专家对我校进行评估,并诚恳接受、认真领会评估组的意见。

第二篇:全国中小学德育班主任创新理念与心理健康教育(保定市)高级研修班邀请函

中 国 教 师 发 展 研 究 院 关于举办“全国中小学(含中职)班主任德育工作创新理念与心理健康教育

(保定市)高级研修班”邀请函

各有关教育局培训部门:

班主任是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重要力量,在学校管理、人才培养和教育教学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国家《教育规划纲要》,关于“以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感染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考核、聘任(聘用)和评价的首要内容”的要求,为进一步提高以推动学校德育工作的创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我院研究决定2014年5月23日—25日在河北(保定市) 举办“全国中小学(含中职)班主任德育工作创新理念与心理健康教育”高级研修班。本次培训将邀请全国优秀班主任与各知名专家帮助参加研讨会的学员解决工作中的疑难问题、提升校长、班主任实际管理能力。

一、参加对象:各地教育行政主管德育、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及教研员;中小学校长、副校长;德育处、专(兼)职心理教师、班主任及骨干教师。

二、研修内容:

1、新时期班主任工作新科学、新智慧、新魅力;

2、走近心灵一如何进行民主教育;

3、追求富有人性的教育,真正用爱关注孩子;

4、班主任心理健康辅导技巧与师生沟通艺术;

5、新视野下学校德育工作的反思与创新;

6、班主任治班方略与新课程背景下班级文化建设;

7、主题班会课的设计、组织与实施;

8、班级团体心理辅导与家、校沟通的有效途径;

9、新时期单亲家庭、留守儿童教育问题;

10、教师职业倦怠的深层次解析与应对;

11、学校领导在班主任队伍建设中角色意识;

12、如何做好问题学生的心灵导师;

13、德育工作的育人能力和水平提升;

14、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课程开展的任务迫切性、针对性、实效性的阐释与解读;

115、加强学校信息环境建设、网络自律与道德、网络心理以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三、特别提示:

本次讲学特别开展优秀班主任论文评选活动。参会代表可提交班级管理方面的论文,文章要求突出观点性和案例研究,切忌空洞。论文文本正文请以“4号宋体、单倍行距、四边距均为2.5㎝”格式排版,标题用2号黑体,作者单位和姓名排在标题下,用A4纸打印,一式两份。组委会将评出特等奖和

一、

二、三等奖。优秀论文将由本单位颁发《全国中小学教师教研成果奖证书》,评审费另付。请将评选材料直接带到现场交会务组。

四、主讲专家:

迟希新:北京教育学院教授、全国著名教育专家,教育学博士,教育部“国培计划”专家库专家,教育部“知行中国—中小学班主任教师培训项目”班主任学科培训专家,北京各高校特聘教育专家。

刘晓明:国家基础教育实验中心心理教育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心理学会心理专业委员会委员,国培心理健康教育首席专家、博士生导师。

陈宇:国内最知名的班主任之一,南京师范大学班主任研究中心“班主任沙龙”主持人,电视栏目《万家灯火》主持人。班主任远程培训特聘专家,国内最知名教育博客《老板老班的博客》被媒体誉为“网络明星教师”。

田丽霞:全国著名优秀班主任,全国优秀德育科研先进教师,教研成果“阶梯学习法”被各地广泛用于教学。她探索总结完善的管理方法—“田丽霞班主任工作法”被推广教育教学中,得到教育专家的肯定。

杨敏毅:全国著名心理健康教育专家,特级教师,上海七宝中学心理辅导中心主任,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十佳教师,教师心理成长工作坊模式的创始人和应用、推广的领军人物,特别擅长团体心理辅导与培训,被誉为中学心理健康教育一线的临床专家。

段惠民:中学高级教师,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河南省师德先进个人、河南省最具智慧力班主任、河南省十大教育新闻人物;全国十佳班主任,《优秀的人生导师——著名班主任是这样练成的》一书所载22位全国著名班主任之一。

郑丹娜: 全国优秀班主任、北京魅力女教师,北京垂杨柳中心小学教师。

全 艺:北京市中关村第一小学教师,北京市班主任学科带头人,获首届全国十佳优秀班主任、北京市优秀班主任等多项区、市、国家级荣誉。

五、时间、报到地点:

1、时间:2014年5月23-25日(23日全天报到);

2、报到地点:保定市(会前一周按照报名先后顺序发详细报到通知);

3、发证:学习结束,全程参加的学员,由主办单位签发培训学时证书。

六、报名说明:会议费:380元∕每人(含资料费、专家费、场租费、证书工本费);各老师凭入场卷进入会场;食宿可协助安排,费用由各单位报销。

七、报名方法:请认真填写报名回执表并将回执发送到电子邮箱:ZGJSFZYJY@163.COM

为了便于安排参会教师座位和掌握会议规模,使会议能够按时有序的召开,凡参会单位

务必将中小学(含中职)的参会人数于2014年5月16日前报组委会秘书处;参会会务费于报到当日在报到处缴付,并领取入场券。

八、联系方式:

组委会秘书处 :电话/传真:010—52981339邮箱:zgjsfzyjy@163.com

联系老师: 张老师:18701278858/18701607897

中国教师发展研究院

2014年4月16日

附件:全国中小学(含中职)班主任德育工作创新理念与心理健康教育高级研修班报名回执表(可复制)

联系电话:18701278858/18701607897联系人:张老师

第三篇:学校德育管理工作理念

灵川县灵田初级中学:甘艺锋

21世纪是竞争的世纪,全球化进程加速,要求教育培养的人是具有独立意识、独立个性和创新精神的人。学校教育要真正视学生的发展为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把握社会发展和教育现代化的脉搏。德育是教育之“魂”,传统德育理念和模式长期束缚和阻碍着人的德性的全面发展,广大的德育工作者越来越深感到必须面对德育现状进行理性的反思,以深人研究科学的德育,培养具有健全人格的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行,促进了新德育课程的研究和实施。进一步要求德育工作者应当从原来的“教书的”转变为“教育研究者”、“学生品德养成指导者、参与者、支持者、合作者”。学校德育工作不再只是一成不变的常规管理,而是要坚持德育行动研究工作,在德育实践活动中反思、分析、再实践、再研究,通过定期的交流座谈、共同学习等方式,逐渐学会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行动,用发展、开放的眼光来观察和分析德育的现状,思考和研究新的德育课程。

一、树立现代德育理念,深刻反思现状

社会的变革、未来的挑战、个性的解放、教育的民主,越来越要求我们以科学的态度重新审视现行的学校德育模式。现行的德育之所以实效低下,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传统德育理念的拘囿。传统德育的理念是一种单向的、强制的、封闭的教育模式,是与现代开放社会和现代德育理论背道而驰的。因此,现行德育在理念上还存在着“道德

约束论”、“德育模式论”等限制学生个性发展、全面发展的落后理论,使广大教师长期实施“灌输式”的品德教育。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在文化多元的时代,它必然显示出不适应性。学生精神生活的丰富,迫使学校德育必需确立起现代的德育理念。

1.开放的德育

面对日益开放的社会,德育不能再走传统的封闭式教育之路,而应面向社会、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逐渐向社会化、生活化、个性化转型。教育者不能再按照“理想模式”去塑造学生,而应当针对社区、学校特色、教师特长、学生特点、家庭层次,注重针对性、实效性,探索构建具体化、特色化、可操作的学校开放德育实施系统,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个性化、社会化、创新型的人打下坚实的基础。

2.互动的德育

德育的对象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我们不能只看到道德的约束性、规范性,而忽略道德的主体性、发展性特征,忽视人的理性和创造性,不能排除个人的理性在道德中的参与。因此,德育要发挥其实效性必须使德育系统内各要素之间、德育系统与其他系统之间建立互动的关系(包括它与智育等其它各育之间应建立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和谐统一关系),激发学生主动、积极地进行自我教育。教师在德育中应明确自己的角色是辅助者和指导者,而不是指令者和领导者,这样才能在德育系统中成为互动的桥梁和催化剂。

3.科学的德育

德育方法应具有科学性,这是增强德育实效性的基本条件。现在,越

来越多的学校改变了以前的事务性德育的方式,而形成科研带常规,常规促科研的德育工作格局。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组织者、管理者、实践者,必须不断学习德育理论及方法论等系列教育理论。一方面,学校建立学习制度,在理论的基础上实践,才能不断上台阶,尤其是青年教师,理论与实践都较缺乏,但有创造精神和一定的创造能力,为了增大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尤其应抓紧学习理论与勇于实践,在学习中创新。学校德育工作要坚持以不同形式进行合作性的课题研究工作,在常规工作中围绕课题,大胆尝试,深人钻研,将经验与问题进行细致的分析和研究,寻找科学的德育方法,改进自己的德育工作,形成科学的德育体系。各课题可从不同的切人点人手,全面投人研究工作,不断优化德育方式,使德育研究走向合作性互动的良性轨道。

二、科学管理出特色

德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影响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只有充分利用科学管理的手段协调多种关系,发挥各方面优势,才能取得最优的系统功效。管理是一个使组织成员一道去实现既定目标的过程。管理的对象是人,因此,学校管理者都应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分析本校的教师和学生的特点,找到不同的切人口,制定不同的组织管理、制度管理、质量管理的办法,实施学校特有的管理模式,一是以常规管理为重点;也可以科研管理为重点,或侧重德育师资管理;或侧重班级、年级纵横管理;或侧重深人研究并实施“三结合”的立体管理网络;或侧重研究目标管理等,不管是怎样的管理模式,还是将几种管理有机结合,只要具有一定的针对性、适应性、实践性和实效性,

它就是科学的。以科学的特色管理就能创出学校德育特色。

第四篇:中小学德育新理念

纵观古今中外发展史,德育的每一次深化改革,都首先要更新德育观念。

一、生活的德育

这里的生活概念是意义上的“生活世界”。自从胡塞尔提出“生活世界”这一概念之后,狄尔泰、海德格尔、赫勒、哈贝马斯等人又从多个角度阐发了传统对生活世界的遗忘和当代人回归生活世界的迫切性。生活的德育观把世界看成是一个动态的、活生生的人文世界,而不再是一个抽象的、以僵死凝固的知性逻辑为基础的、纯粹科学的客观世界。生活世界是基础性的、本源的,同时也是真实的,具有无限的丰富性与复杂性。任何试图脱离生活世界的德育的努力,都将在抽掉人性之丰富性的同时,也抽掉了德育自身的生命力。因此,德育要从纯粹的理性世界和理想世界中走出来,回归丰富多彩的日常生活世界,构建生活的德育。

二、生态的德育

所谓生态德育,是一种生态教育活动,一种新德育观,主张不仅要构建生态道德“规范”,更要转变以往的世界观、宇宙观、人生观,教育者从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和睦相处的生态道德观点出发,启发、引导学生为了人类的长远利益,从小树立一种崭新的人生观、自然观,养成保护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的思想意识、觉悟及相应的道德行为习惯,正确理解和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有意识地控制人对盲目破坏行为。生态德育的这样一种追求已经成为21世纪道德发展的新境界。

三、关怀的德育

关怀伦理学是当代西方伦理学中的重要理论,它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是强调人与人之间的责任、情感、关系以及相互关怀的一种伦理理论。大量实证研究资料证明,德育实效性的前提条件之一,是教师对学生的关怀。教师要把关怀作为德育的内在要求,去关注学生的生命,关注他们的情感世界。

四、智慧的德育

完整的德育应该是智德统一的,而不能分离,智德分离的德育,责权利就无法统一。智德分离的德育,是一种被动的、盲从的德育,是一种弱者的德育。这种德育导致行善的人,不能保护自己,不敢创造,也不能承担责任。智慧的德育是追求智德统一的德育,它有丰富而独特的学校文化,是尊重和张扬师生个性人格的德育。这是一种充满创造性的德育,是生机勃勃的德育,是使学生成为生活主人的德育。它既注重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清醒的理性能力,对公正、正义的判断能力,也注重对内心情感体验能力的培养。

第五篇:创新工作理念.

创新工作理念 精心组织活动 完善制度建设 政法经济系学生工作稳中发展,取得显著成果

————政法经济系2007学生工作创新奖申报材料

在过去的几年中,政法经济系学生工作组积极响应学工处和团委号召,开展了大量活动,已形成了比较成熟有效的工作机制,能迅速快捷地将学生活动在全系组织起来。政法经济系一直思考如何在活动的开展中更贴近学生、指导就业、形成特色,致力于在工作理念、活动组织、制度建设中寻求创新。现将我系学生管理工作创新材料汇报如下:

一、创新学生工作理念

我系学生工作长期以来坚持在“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理念指导下,提出了我系学生工作的目标是要让大一的学生明白“大学是什么”,大二的学生明白“学习是什么”,大三的学生明白“社会是什么”,大四的学生明白“工作是什么”。大一新生着重进行学院教务文件、学工文件、团委文件、政法经济系学生管理条例的学习和教育,让学生管理政策内化在每位学生心中,引导学生尽快的适应大学生活。在大一下学期乃至大二要在班上和全系创造良好的学风。要求同学们在学好专业课的同时,要恰当选择一个“小专业”,即自己的主攻方向。例如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鼓励选择管理、营销、国贸代理等方面知识。大三在对专业已有了解的基础上,要引导学生结合专业前沿和社会需求反思自己的缺陷和不足,多去接触未来就业形势和现状,从而破除自己的个人迷信和思想误区。大四的中心任务是就业,一切为了就业。要对所学专业的行业知识和就业门槛有清醒的认识,进一步了解该行业已有企业等实体的运作情况和具体排名。从而对自己所具备的就业前景和就业倾向性做出符合现实的评估。 这种分进行培养的理念,志在以学生发展为主旨,以学生的美好未来为目标,让他们对大学学习和生活作好合理规划,珍惜当下的美好时光和学习机会,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培养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过硬的社会竞争力,为了自己的美好未来、社会的繁荣发展、国家的振兴富强而奋斗。

二、精心组织活动

工作理念的创新只是理论方面,还只是一种虚拟的状态,如何使好的理念由虚走向实。我系根据长期的学生工作经验和教训,认为通过精心组织的活动是落实工作理念的最佳途径。政法经济系现有思想政治教育、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法学、行政管理、电子商务、市场营销七个专业,我系学生活动在学工处和团委每月活动主题的总体布局下,结合专业,力争做出特色。

1、计划周密,准备充分。我系在每周一的晚上召开学生干部常委会议,听取常委汇报其分管的各个股活动进展情况,确定每周的工作计划和工作重点。在周二和周四团支书、班长签到时及时将通知下到团总支学生会办公室的宣传栏上。在每月的第四个星期,召开一次包括辅导员、各班班主任、系干、各班班长、团支书的大型工作例会,将本月的工作进行总结,并对相关班级做出表扬或批评。同时上交月底工作总结和下月工作计划各一份。另外,班级管理的另一重要补充是每月的第三周的周三晚上和周四晚上,各班班长团支书向辅导员就本班情况进行汇报,并要查阅相关文字材料。完善的工作例会制度和工作汇报总结体系使我系的学生活动的开展从学工处、团委——系——班上下保持畅通,并可随时掌握运作过程。做到每一项活动事前有计划事后有总结,不临时抓人或补充人,要求有问题及时反馈,做到活动为工作理念和学工处每月工作主题服务。

2、鼓励大众参与,少搞精英活动,并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寓于活动之中。我系2007年十五届艺术周以大众参与活动为主,组织了辩论赛、趣味篮球赛、“我的精彩我做主”晚会—我最喜爱的文艺节目评选、寝室风采大赛、踢毽子比赛、安全文明知识竞赛,以上每项活动都历时一个月,0

7、0

6、05级共27个班全部参与,班上每位同学都找到了自己可以参与的项目。另外,辅导员、班主任在艺术周期间重点关注平时交往有困难的学生。在“我的精彩我做主”晚会上,辅导员特意将新生报到时因病休学两个月的两位同学安排坐在自己身边,与之谈心,晚会完后与班主任、该班班长一起送该生回寝室,并备送了水果看望。 事后,该生慢慢消除了对班上同学的恐怯和抵触心理。

三、完善制度建设

好的制度能使系里特色活动得到沉淀,成为系里的品牌工作。例如我校社会调查活动于1984年发源于我系,并由我系逐步推广普及到全校,至今已经有23年的历史,早在1988年就受到共青团中央、中共中央农村政策研究室、中华全国学生联合会等部门的表彰。它一直被视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达到管理建设制度化、规范化,融调查于实践,把科研与调查紧密结合起来,将调查与专业和就业结合起来。每年寒暑假,政法系都要组织大二大三法学专业学生到黄石港区人民法院、西塞山区人民法院、人本律师事务所等单位实习,通过法律实习,使书本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得到完美结合,系还组织法学专业学生深入社会,到黄石市看守所、司法、社区开展普法活动,免费接受黄石市民的法律咨询,及时帮助市民解答法律上的疑问。政法经济系围绕政教专业,经济学,法学,行政管理等专业,有针对性的开展一系列的社会调查。2003年暑期,政法系组织学生开展了黄石城市外来务工人员生存状况调查;2004年暑期,政法系在黄石市青山湖社区等10个社区开展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专题调研;2005年暑期,政法系在黄石市区组织开展中低收入者住房状况调查;2006和2007年暑期,为了贯彻落实党中央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方针,政法系在学工处的资助下,在大冶市保安镇开展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专题调查,在还地桥镇开展农村“三项制度”的调查,并得到了黄石市委农村政策研究室的高度评价。

另外,我系的宣传工作已进入了制度化建设阶段。过去的一年里,团总支宣传股在搞好本系网站和系刊的同时,还积极向由学工部主办的刊物和网站上投稿,把握每一个宣传平台,注重学生工作的内外宣传。迄今为止,我系在学工处网站上的投稿数量为174篇,排名第二。稿件涉及的内容也相当广泛,有通讯、散文、诗歌、小说等,点击率也比较高。我系学习股主办的传统特色 “辩论赛”多次活动在《湖师团讯》上刊登。《政法经济系开展学习十七大系列活动》材料汇编点击率达到了2600多次,排在2007最热门文章第四位,并在宣传部网站上以通讯稿的形式获得报到,这在所有系部属于首次。另在《湖师院报》、《湖师心语》和《湖师青年》上也有我系学生发表的多篇文章:比如《天有点冷》(院报)、《裁谁,不能裁了沙和尚》(《湖师青年》)、《真爱无言》(《湖师青年》)。

在我系对内宣传方面:我们主要针对院里的一些重大集体学习任务,在各班以主题班会的形式进行宣传,例如“迎评促建”期间开展的“迎评促建”主题班会;今年党的十七大期间“学习十七大精神”的主题班会等等,对全系同学统一思想认识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四、创新工作的具体内容和实际效果

(一) 居安思危,戒骄戒躁——社调成果再创新高。

当前,各系都在重视社会实践,活动开展得也是有声有色。我系通过专题调查与普及调查、日常调查相结合、学生自己摸索与专业教师指导相结合、调查活动与科研活动相结合的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科研能力等多方面的能力。为了进一步了解党的方针政策在农村的落实情况,07年暑假,我系专调队组织了对大冶市还地桥镇关于“农村民主管理制度、土地承包制度、医疗保障制度”的调查。我系欧玲、邹朝、师巍等同学的社调报告在院获奖。另有8名同学在全国大学生回乡调查中获奖。

(二)创新无极限,服务无极限——青服大队“活动创新月”受到媒体关注 我系青年志愿者积极响应团结友爱、无私奉献的号召走进社区,走进中小学校园,走进中老年中心,走进残疾康复中心,阵地化、规范化、长期化开展了一系列不拘泥于形式的、意义重大的、影响深远的志愿者活动。如“节能环保谨记心中”、“带上温暖走进福利院关爱老人”、“预防疾病、珍视健康”、“我与湖师共奋进、美化校园我先行”、“感谢大众、心怀感念”等,号召各个班级带领本班学生积极参加这些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让“志愿服务”四个字深入人心。尤其是在11月份青大队组织“活动创新月”中,更是涌现了许多优秀、创新的志愿服务活动。我们的志愿者将爱心播撒到了黄石的各个角落。这一系列的活动既锻炼了学生的能力,也赢得了社会的普遍赞誉,受到了黄石媒体的关注。

总之,推进高校学生工作创新,不仅在理论上,更要在实践上有所突破。这就需要我们全体学生工作人员以及辅导老师恪尽职守、共同努力、无私奉献。为了广大同学能够早日成才,我们将全力以赴,做永不疲倦的耕耘者……

政法经济系

2007年12月

上一篇:诚信的读后感范文下一篇:财务会计合同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