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作业答案

2024-04-28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作业答案(共8篇)

篇1: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作业答案

一、填空题 认识世界、社会交往和生活中展开 1.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是研究2 .狭义的学前儿童语言教育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研究任务有哪些?

1.对学前儿童语言发展状况的评价(目标达成情况、对幼儿参与活动程度)。

儿童语言发生发展的现象、规律及其训练和教育的一门科学。2.学前儿童语言的研究方法主要有科学实验法、自然观察法、调查法。3.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功能主要有文化功能、社会功能、发展功能。1.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目标的分类结构是倾听行为培养、表述行为培养、欣赏文学作品行为的培养 和 早期阅读行为的培养 四大类。2.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评价的作用有 反馈作用、诊断作用、增效作用。3.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评价的方法有自由叙述评价法、观察评价法、综合等级评定法。1.言语活动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其中说、写被称为表达性言语,听、读称为印入性言语。2.语言发生的生物基础是 音听觉系统 的成熟和大脑神经中枢 的成熟。3.影响学前儿童语言学习的社会因素有社会生活环境 的影响、成人的语言观念的影响和对待儿童的态度的影响。4.语阶段阶段、言语发生阶段和 基本掌握口语阶段。5.儿童的前言语阶段是一个在语言获得过程中的语音核心期。6.掌握本民族的全部语音。3-4岁以前儿童的语音发展呈现扩展的趋势,之后,趋势逐渐趋向收缩。7.推广普通话的核心任务是解决我国各地区方言中的语音问题,即推广以北京语音为标准的普通话。8.学前儿童语言学习是指个体通过有目的的教学活动而掌握某种语言的过程。

二、名词解释题 1.广义的学前儿童语言教育 0—6岁学前儿童的所有语言获得和学习现象、规律以及训练与教育作为主要研究的对象,对0—6岁儿童加强听说读写的训练。注重儿童的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提高儿童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也就是说,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应当在以3—6岁儿童语言发展与教育为研究对象,即为幼儿能早期掌握母语(第一语言的习得)的听说进行训练和教育 3.语言 语言是人类社会中客观存在的现象,是社会人们约定的符号系统。语言是一个体系:是以语音或字形为物质外壳。以词汇为建筑构建材料,以语法为结构规律而构成的体系。语言以其物质化的语音或字形而能被人所感知,它的词汇标示着一定的事物,他的语法规则反映着人类思维的逻辑规律,因而语言是人类重要的交际工具而产生和存在。4.言语 言语是人运用语言材料和语言规则所进行的交际活动的过程。也就是人们说出的话和听到的话,又叫“话语”。言语交际的具体过程,实际上就是言语产生和言语理解的过程,是在社会交往中运用语言的过程 1.示范模仿法 示范模仿法是指教师通过自身的规范化语言,为儿童提供语言学习的样板,让儿童始终在良好的语言环境中自然地模仿学习,有时也可以由发展较好的儿童来示范。2.练习法 练习法是指有意识地让儿童多次使用同一个语言因素(如语音、词汇、句子等)或训练儿童某方面言语技能技巧的一种方法。3.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评价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评价即收集教育活动系统各方面的信息,并依据一定的客观标准对学前儿童语言发展黄匡和儿童语言教育过程、内容、方法、效果等作出客观的衡量和科学的判定的过程。4.自由叙述评论法 自由叙述评论法是将对教育活动的意见、反响、判断等自由地说出来或写下来,通过口头语言或文字叙述的形式对教育活动加以评价的方法。

三、简答题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方法主要有哪些? 1.示范模仿法。2.视、听、讲、做结合法。3.游戏法。4.表演法。5.练习法。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主要是提供普通话的语言环境,培养儿童正确说普通话,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培养儿童语言交往的习惯,提高儿童语言交往的能力;发展幼儿语言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积极引导与提高儿童倾听和欣赏儿童文学作品的能力,引发儿童对阅读与书写的兴趣、习惯和能力;为儿童入学后的继续学习做好准备。

2.学前儿童语言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简单音节阶段连续音节阶段学话萌芽阶段

单词句阶段双词句阶段

初步掌握口语阶段目标口语初步发展阶段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终期目标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1)倾听部分。(2)表述部分。(3)欣赏文学作品部分。(4)早期阅读部分。

专门的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内容是什么?

主要包括学说普通话、谈话、讲述、听说游戏、文学作品学习和早期阅读等方面。3.学前儿童语言学习的特点有哪些? 1.语言学习是儿童语言主动建构的过程; 2.语言学习是儿童语言个性化的过程; 3.语言学习是儿童语言综合化的过程; 4.语言学习是儿童语言循序渐进、逐步积累的过程。

3.学前儿童语言的本质是什么?

1、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1)语言不是自发产生的。(2)语言符号系统具有地域的、民族的、阶层的差异性。

2、语言是一种信息系统。

3、语言是一种交际和思维工具(1)语言对思维过程有一定影响

①儿童对客观事物的感知和记忆受语言的影响 ②人类的高级心理机能离不开语言

(2)思维的结果需要借助语言才能存储和传递(3)语言为人们提供大量的间接认识材料

4、语言是学前儿童学习的对象(1)听说轮换,及时反馈(2)词的应用(3)构成词句

4.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评价的内容主要有哪些? 2.对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活动的评价(活动的目标、内容、组织形式、过程以及环境)。

3.对幼儿教师的评价(教师的言语素质、教师与儿童的互动情况)。

5.什么是综合等级评定法?

是语言教育活动的一种评价方法。这一方法是从纵向和横向两个维度确定评价指标的,既对活动的各种因素进行分析和评价,又对活动的各种状态进行分析与评价,从而能够得到综合的评价信息。

1.如何保护学前儿童的发音器官?

1.培养儿童良好的卫生习惯;2.要注意儿童说话、朗读以及唱歌时声带的保护。

2.谈话活动设计和实施的基本结构是什么?(1)创设谈话情境,引出谈话话题:教师要营造一个宽松自由的谈话氛围、采取多种方式创设生动、有趣的谈话情境

(2)围绕话题运用已有经验自由交谈:教师要给儿童充分的自由讲述内心的真实感受并注意自由交谈中的个别差异。

(3)围绕中心话题拓展交谈内容(4)教师隐形示范新的谈话经验

3.语言中枢的成熟水平导致儿童语言能力有哪些差异?

开口说话的月龄不同;发音的清晰度不同;对周围语言刺激的敏感性不同;语言内容不同;语用方式不同;语言的兴趣点不同。

4.学话萌芽阶段儿童语言发展的特点是什么?如何进行语言教育? 语言发展的特点:(1)不同的连续音节明显增加,近似词的发音增多;(2)开始真正理解成人的语言;(3)语言交际功能开始扩展。教育:(1)丰富婴儿的生活内容,提供丰富的语言环境;(2)鼓励婴儿掌握新的语音,并反复进行练习强化;(3)在行动中伴随着语言刺激,让婴儿学说话;(4)开展早期阅读,初步培养婴儿良好的阅读习惯。

5.单词句阶段儿童语言发展的特点是什么?如何进行语言教育? 语言发展特点:(1)理解语言迅速发展;(2)会给常见的物体命名;(3)继续讲“小儿语”,常用省略音、替代音和重叠音。教育:(1)帮助婴儿掌握新词,扩大词汇量;(2)

多跟孩子交谈,提供语言模仿的榜样;(3)自制或购买图书,促进婴儿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的提高;(4)鼓励婴儿多开口,成人要耐心地倾听并予以回答;(5)开展多种形式的语言游戏。6.双词句阶段儿童语言发展的特点是什么?如何进行语言教育? 语言发展特点:(1)能理解的词汇数目和种类“与日俱增”;(2)语言理解逐步摆脱具体情境的制约,词语理解能力不断提高;(3)喜欢提问,语言上出现“反抗行为”;(4)掌握新词的速度突飞猛进,处于“词语爆炸”阶段;(5)处于双词句为主阶段,双此举增长速度加快。教育:(1)为婴儿提供良好的言语榜样和言语示范;(2)主动告诉婴儿一切问题,对婴儿的提问和讲述要正确对待;(3)倾听文学作品,观看儿童美术片或动画片;(4)继续开展早期阅读指导;(5)在游戏中进行词语练习。

7.初步掌握口语阶段儿童语言发展的特点是什么?如何进行语言教育? 语言发展特点:(1)基本理解成人所用的句子;(2)语音逐渐稳定和规范,发不出的语音逐渐减少;(3)能运用多种简单句句型,复合句也初步发展;(4)疑问句逐渐增多;(5)语言常常使用结尾策略。教育:(1)让婴儿多看、多听、多说、多练;(2)鼓励婴儿同班之间的自发模仿和相互交谈;(3)随时随地地帮助婴儿使用规范语言;(4)在游戏中练习讲话;(5)组织多种形式的语言教育活动。8.目标口语初步形成阶段儿童语言发展的特点是什么?如何进行语言教育 语言发展特点:(1)词汇量迅速增加,对新词感兴趣;(2)能抽象句子规则,常表现出系统整合的语言内化能力;(3)能说出完整的句子,出现了多词句和复合句;(4)说话不流畅,表达常有 “破句现象”;(5)言语功能呈现出越来越丰富、准确的趋势。教育:(1)提供丰富的语言学习环境,丰富婴儿的语言经验;(2)欣赏文学作品,重复和理解作品内容;(3)组织婴儿进行谈话活动;(4)在听说游戏活动中发展婴儿的语言;(5)开展早期集体阅读活动。

9.学前儿童语音教育的基本内容有哪些?(1)培养学前儿童辨析性的听音能力(2)教会学前儿童正确发音(3)培养学前儿童的言语表情(4)培养学前儿童言语交往的文明修养 10.学前儿童语法发展的特点有哪些? 1.句型从不完整句向完整句发展。(1)从简单句到复合句;(2)从陈述句到非陈述句;(3)从无修饰句到修饰句。2.语句结构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之中。(1)句子结构从混沌一体到逐步分化(表达内容的分化、词性的分化、结构层次的分化);(2)句子结构从松散到逐步严谨;(3)句子结构从压缩、呆板到逐步扩展和灵活。3.句子的含词量不断增加。

四、论述题

1.确立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内容的依据是什么?

1.依据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目标。具体表现为: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目标是培养儿童的语言能力。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目标分为倾听、表述、欣赏文学作品、早期阅读四大块,每个部分都包含认知、情感与态度、能力与技能三个方面。根据语言教育目标确定教育内容,是把教育目标中的各部分、各方面要求转换为儿童学习语言的内容,使儿童通过多种多样的学习获得语言经验。2.依据学前儿童语言发展的特点。这里的语言特点指的是从非言语交际向口语交际转换,从口语交际向书面语言学习转换。这两个转换并不是截然分开的三个阶段,而是互相交叉的。因此在确定语言教育内容时,也须针对儿童语言发展特点,既有交叉又有侧重。3.依据不同活动领域的特点。

5.早期阅读活动设计和实施的基本结构是什么?

(1)阅读前准备性活动(2)儿童自由阅读(3)师生共同阅读:师生一起阅读---围绕阅读重点开展活动---归纳图书内容(4)儿童讲述阅读的主要内容

1.文学教育活动设计和实施的基本结构是什么?

(1)学习文学作品内容(2)理解体验作品经验

(3)迁移作品经验(4)创造性想象和语言表述

讲述活动设计和实施的基本结构是什么?(1)感知和理解讲述对象(2)运用已有经验自由讲述(3)引进并学习新的讲述经验

4.听说游戏活动设计和实施的基本结构是什么?

(1)创设游戏情景,引发儿童兴趣(2)交代游戏规则,明确游戏玩法(3)教师指导儿童游戏(4)儿童自主游戏

2.为什么在其他领域教育活动中要进行随机语言教育?要注意哪些问题?

在实际教育工作中,幼儿教师往往会错误地认为儿童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是语言教育活动的重头戏,其他领域的教育活动无须过多考虑语言能力的培养。儿童的语言学习仅仅靠专门的语言教育活动和日常生活中的语言教育还远远不够,还必须将儿童语言能力的训练随机渗透到其他领域的教育活动中。如在数学教育活动、科学教育活动、音乐教育活动、美术教育活动、体育教育活动中随机语言教育。注意事项:(1)通过计划-操作-回忆的活动程序为儿童提供交流的机会;(2)要避免语言教育的喧宾夺主,影响其他领域教育目标的实现;(3)鼓励儿童同伴之间的合作与交流;(4)为儿童提供规范的言语示范,鼓励儿童积极表达。1.语言和社会的关系是什么样的?

语言与社会的关系表现在以下方面:语言产生于社会、存在于社会、发展于社会以及依存于社会。

0-3岁儿童语言教育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1.充分了解婴儿个体语言发展的差异性 2.处理好专门的语言教育活动和渗透的语言教育活动的关系

3.要充分注意婴儿语言的“输入”和“输出” 4.处理好语言模仿和语言创造的关系

学前儿童词汇教育的内容和途径是什么?1.丰富学前儿童词汇。(1)为学前儿童提供的新词应以实词为主;(2)学前儿童通过与成人或同伴的自然交往来学习新词。2.帮助学前儿童正确理解词义。(1)让词和词所反映的事物同时出现;(2)借助有关材料为学前儿童提供词汇的直观信息;(3)引导学前儿童联系上下文或根据自己已有经验理解词义。

3.帮助学前儿童正确运用词汇。(1)经常为学前儿童提供正确用词的典范;(2)针对学前儿童经常错用或误用的词汇及时反馈;(3)为学前儿童创设适宜的环境,鼓励他们大胆使用已理

解的词汇。

2.有关儿童语言获得理论有哪几个流派?各流派的代表人物和主要观点是什么?

儿童语言获得理论有三个流派:后天环境论,先天决定论,先天与后天相互作用论。后天环境论可细分为模仿说、强化说和中介说三种。

(一)模仿说。模仿说认为,儿童是通过对成人语言的模仿而学会语言的,成人的语言是刺激(S),儿童的模仿是反应(R)。可分为机械模仿说和选择性模仿说。机械模仿说,最早是由美国心理学家阿尔波特于1924年首次提出。它把儿童的语言看作是其父母语言的翻版,忽视儿童掌握语言过程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选择性模仿说在20世纪20-50年代很流行,对其进行系统论述的是怀特赫斯特和瓦斯托。他们认为当儿童对某一语言现象具有一定的接受能力时,就会对这种语言现象进行选择性模仿。

(二)强化说。主要代表人物是斯金纳。斯金纳提出了“自动的自我强化”和“强化依随”的概念。

(三)中介说。代表人物是汤勒曼、莫勒、斯塔茨等人。在行为主义传统的刺激-反应联结中加入了“传递性刺激”和“传递性反应”的中介。斯塔茨认为在外显的刺激和反应中间,有一系列因联想而引起的隐含的刺激和隐含的反应所构成的中介体系,这个体系说明了刺激和反应的传递性。

二、先天决定论。较有影响的理论主要是先天语言能力说和自然成熟说。

(一)先天语言能力说。主要由乔姆斯基提出的。他认为决定儿童能够说话的因素不是经验和学习,而是先天遗传的语言能力,这里的语言能力是指语言知识,即普遍语法知识。

(二)自然成熟说。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勒纳伯格提出的。其基本主张如下:第一,语言能力的先天性;第二,语言能力的自然成熟;第三,语言发展的关键期。

三、先天和后天相互作用论

以皮亚杰为代表的先天和后天相互作用论主张从认知结构的发展来说明语言的发展,认为儿童的语言能力仅仅是大脑一般认知能力的一个方面,而认知结构的形成和发展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

(一)认知说。以皮亚杰为代表,认知说的基本观点是:第一,语言是儿童许多符号功能中的一种,符号功能是指儿童应用一种象征或符号来代表某种事物的能力;第二,认知结构是语言发展的基础,语言结构随着认知结构的发展而发展;第三,个体的认知结构和认识能力是不断发展的,它来源于主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第四,儿童的语言结构具有创造性。

(二)规则学习说和社会交往说

规则学习说提出者和赞同者主要有布朗、弗拉瑟、伯科等学者。认为儿童具有理解母语的先天处理机制,但这种机制主要是一种学习和评价的能力,儿童学习母语是一个归纳的过程。儿童用先天的语言处理机制,通过对语言输入的处理归纳出母语的普遍特征和个别特点。社会交往说主要是布鲁纳、贝茨等学者的理论主张。他们认为语言获得不仅需要先天的语言能力,也需要一定的生理成熟和认知发展,更需要在交往中发挥语言的实际交际功能。他们还认为社会交往几乎可以看作是儿童的一种天性。

篇2: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作业答案

填空题:

1.幼儿园数学教育的任务有教给幼儿一些初数学初步知识、发展幼儿的智力、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培养幼儿良好品德和学习习惯。

2.幼儿园数学教学的内容一般包括

单选题:

1、10以内加减法的教学内容应该安排在大班进行。

2、演示法教学方法强调的是教师的操作。

判断题:

1、游戏法的运用数量并非是随着幼儿的年龄的增长而增多的。

2、在幼儿园教给幼儿的数学知识不是越多越好。

简答题:

1、在幼儿园数学教学中为了更好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应注意:

(1)提供条件使幼儿有更多的操作机会,从而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

(2)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创设问题情境,使幼儿的注意力和思维处于积极状态,激励幼儿渴望去学习新知识。

(3)善于运用启发式进行教学,不要把知识或操作结果直接灌输给幼儿,注意启发幼儿思考、操作、探索学习过程。

(4)及时肯定和鼓励幼儿学习上的进步,提高幼儿学习的信心。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作业答案二

填空题:

1.教幼儿学习比较两组物体多少的主要目的是使幼儿学会使用对应比较的方法来辨别物体数量的多少,培养幼儿的初步比较能力。

2.排序是按物体的某种特征或按一定规则来排列物体,后一种排序现在也叫做模式排序。单选题:

1.按物体用途分类是大班的教学要求。

2.在小班 不要求幼儿按数字排序。

判断题:

1.、进行物体分类、排序、比较多少的活动有助于幼儿积累感知集合、对应的经验。

2、在小班开展比较两组物体多少的教学应要求幼儿用实物来进行比较。

简答题:

1、在日常生活中组织幼儿进行物体分类、排序的练习活动的基本方法:

(1)分类、排序的活动有助于幼儿积累感知集合及对应的经验,有助于培养幼儿观察、比较、归类或分析推理的能力。

(2)除了有计划的教学活动,教师应注意结合日常生活活动和游戏活动组织幼儿进行分类、排序的练习,如在进餐或游戏环节,要求幼儿把餐具或玩具按类别摆好放整齐,在户外活动时可以要求幼儿按由矮到高的顺序排队,或者按男孩、女孩的性别特征排队。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作业答案三

填空题:

1.基数、序数是自然数的两个含义,一个数当用来表示集合中元素的个数时叫做基数;一个数当用来表示集合中元素的排列次序时叫做序数。

2.幼儿对基数的认识,主要是通过计数 活动来实现的。

3.幼儿形成初步数概念的标志有认识10以内数的实际意义、认识10以内相邻数的关系、掌握10以内数的组成。

单选题:

1.幼儿数概念的发展是从计数开始的,计数能力发展的顺序是口头数数→按物点数→说出总数→理解数的守恒。

2.认识相邻数、数的组成都是大班的教学内容。

判断题:

1.数的守恒指的是一组物体的数目不因其体积大小排列形式的改变而改变。

2.按物点数的教学 中药注意通过让幼儿数多种食物,逐步抽象出数的概念,使幼儿初步体会到一个数可以代表相同数量的任何物体的个数。

简答题:

1、认识“1和许多”的教学方法与步骤:

(1)教幼儿通过观察和比较初步认识“1”和“许多”,区分哪些物体是1个的,哪些物体是许多的。

(2)教幼儿运用各种感官感知“1”和“许多”。

(3)教幼儿通过分与合的操作活动,初步理解“1”和“许多”的关系,知道“许多”可以分成“1、1、1…”,“1、1、1…”合起来是“许多”。

(4)通过寻找物体的活动,加深幼儿对“1”和“许多”的认识。寻找的方式有:①让幼儿在已准备好的环境中找一个物体和许多个物体;②引导幼儿在自然环境中寻找“1”和“许多”;③引导幼儿用记忆表象寻找“1”和“许多”。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作业答案四

填空题:

1.幼儿10以内加减法的教学要求是使幼儿初步理解加法和减法的含义;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认识认识加号、减号和等号;学会解答简单的口述加减法应用题,培养初步的分析问题的能力。

2.利用自然物做计量工具,教幼儿进行直接测量的方法叫自然测量。

单选题:

1.小班几何图形的教学要求是认识圆形、正方形和三角形,中班几何图形的教学要求是认识长方形、梯形和椭圆形。

2.认识“昨天、今天、明天”是中班 的时间教学内容,认识“白天、晚上、造成、黑夜”小班的时间

教学内容。

判断题:

1.平面图形的教学中经常让幼儿通过操作巩固认识,“数图形和分割图形”是中班教学中常用的操作法。

2.幼儿空间方位的教学内容应遵循“上下→前后→左右”的先后顺序,从自身为中心过度到以课题为中心。简答题:

1、教大班幼儿学习二等分的方法:

(1)教师以一种等分方法演示讲解“二等分”的含义;

(2)引导幼儿观察比较二等分后部分与部分、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3)提供材料让幼儿操作,启发幼儿尝试及探索“二等分”的各种方法;

(4)检查幼儿操作情况,帮助幼儿归纳“二等分”的各种方法,进一步理解“二等分”的含义及物体二等分后整体与部分、部分与部分之间的关系;

篇3: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作业答案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们开始重视个人素养的提升,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也就成了一个热点。艺术是让儿童感受美、发现美和创造美的重要方式, 在艺术教育活动中儿童还可以抒发情绪情感, 产生人与人, 人与物的良好互动, 激发其想象力、创造力。2001年教育部颁布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试行) 》, 艺术教育作为幼儿教育五大领域的组成部分之一, 连这些年的实践中得到了良好的发展, 儿童在艺术教育中的主体地位越来越受到重视。

一、学前儿童艺术教育中的“人本性”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中的“人本性”主要体现在两方面。第一,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的目的中蕴含着“人本性”。成人艺术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知识和技能的获取, 而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的目的则在于儿童的发展, 注重艺术的教育功能, 主张艺术能力是儿童自然发展的结果, 强调通过艺术促进儿童的发展。《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试行) 》明确指出:艺术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 应充分发挥艺术的情感教育功能, 促进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要避免仅仅重视表现技能或艺术活动的结果, 而忽视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态度的倾向。[1]而人本主义的主要观点即以人为本, 尊重人的价值, 注重人的发展, 强调完整人的培养。可见,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的目的中蕴含着人本主义的理念, 有其“人本性”。第二,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的过程中蕴含着“人本性”。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的过程是让儿童参与到创造性的艺术活动中, 并注重这个过程中儿童个人的体验和感受。这个过程中有两个关键词, 一个是“创造性”, 另一个是“体验”。人本主义主张重视人类的独特性, 例如选择性, 创造性等。而学前儿童艺术教育也强调对儿童创造性的激发和保护。人本主义主张重视“体验着”的个人, 人本主义心理学在研究人的时候首先要关注人的体验, 其次是理论解释和对外显行为的观察。而学前儿童艺术教育也强调儿童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从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的过程来说, 它与人本主义又不谋而合。

二、人本主义对于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的指导意义

(一) 在艺术教育的过程中注重创造性潜力的保护

人本主义重视人的创造性, 认为创造性人皆有之, 或者说创造性潜能人皆有之;创造性没有等级、好坏之分, 学生发明一种新游戏同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一样都是创造性的活动。艺术是形象思维的过程, 在学前儿童艺术教育活动中, 可以充分地调动儿童的创造动机, 激发儿童的创造力。首先, 教师应该无条件地接受每个儿童的个人价值, 相信每个儿童都有其独特的创造性, 只有儿童感受到了这种态度, 他们才会成为他们自己, 不伪装粉饰, 释放真实的自己, 不循规蹈矩, 以新的、自我的方式发现自己, 进而向创造性迈进。其次, 教师应该提供一个没有过多外部评价的环境。罗杰斯有一个基本观点, 即“当我们停止从我们自己的评价着眼点去对其他人作出评价时, 我们就在发展创造性”。他认为:“评价总是一种威胁, 总是会使人产生—种提防, 这就会拒绝某些经验, 就会迎合他人的要求, 无疑这些东西对创造性是十分有害的。相反, 如果没有依赖于外部标准而作出的评价, 那么, 我们自身就能对我们的经验更加敞开, 就能认识到我自己的好恶、活动材料的性质以及我对它们更加敏锐的反应。我开始能认识到自身的评价点。因此我正在迈向创造性。”[2]但是罗杰斯又指出, 停止评价别人并不是连对这个人作出反应都不允许了。事实上, 任何人都可以毫无拘束地对他人“反应” (reaction) 。保护儿童的创造性潜能是引导儿童表现出内心的想法, 而不是放任儿童。因此, 在学前儿童艺术教育中应该淡化评价的意识, 但并不意味不需要教师的引导, 教师可以通过一种平等地“反应”回应儿童的艺术表现。如“我喜欢这边这些颜色, 但是我不喜欢那边。”

(二) 在艺术教育的过程中注重完整人格的培养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的“教育理想”是培养完整的人, 实际上是指“躯体、心智、情感、精神、心灵力量融汇一体的人”, 情知合一的人, 能从事自发的活动, 并对这些活动负责的人, 能理智地选择和自定方向的人。因此, 在学前儿童艺术教育中, 应大力加强人文教育。学前儿童艺术教育应该遵循学前儿童特有的生理, 心理特点, 在艺术教育的过程中注重儿童完整的人格发展和培养。具体来说, 首先教师应该在教育活动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儿童的情操, 做到身教重于言教。其次, 应在艺术教育活动实践中要穿插人文教育, 具体来说包括儿童对社会、儿童对自然、儿童对他人、儿童对自己的基本态度。同时, 通过参与艺术教育活动, 培养互助、合作及容忍, 倾听别人意见的态度,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如在一次以“人类的好伙伴———狗”为主题的艺术活动中, 通过观看以狗为主题的动画片、电影, 以及多种多样狗的图片, 欣赏以狗为主题的绘本, 聆听狗叫等。让儿童对狗有全方位、多角度的了解, 让儿童亲身感受到狗是人类的好朋友。随后组织儿童用唱、舞、画、表演等各种艺术形式进行交流, 再现情境, 在这个交流过程中, 他们需要学会合作、互助。在这个活动中, 充分给予了儿童人文精神的熏陶, 不仅触发了儿童爱护动物之心, 而且促进了儿童之间的沟通、交流与合作。

(三) 在艺术教育的过程中鼓励儿童内在天性的表达

在大多数人本主义理论的观点中, 人类的内在天性包括基本需要、情绪, 以及中性或积极善良的能力。马斯洛的理论认为儿童具有积极向上的、善良的内在天性, 我们应该鼓励它们的释放和表达, 而不是压制它们。因此, 引导儿童发展的目标就是鼓励儿童内在天性的表达, 而艺术则是儿童释放自我, 表达自我的重要形式。艺术活动有利于幼儿积极情感的发展和自我的释放。学前儿童的艺术活动, 享有充分的自由空间, 儿童的绘画可以随心所欲, 自由涂鸦;儿童的跳舞可以联声起舞, 边唱边跳;学前儿童的故事可以发挥想象, 自编自讲。因此, 儿童在艺术活动中, 能够充分表现他们自然、真诚、积极、向上的原始情感和情绪。具体来说, 对于学前儿童, 特别是早期的学前儿童要给予他们一个宽松的心理环境, 提供给他们多样的材料, 让他们在自由涂鸦中用无序的线条、缤纷的色彩满足自己需要, 在随意哼唱中表达自己的天性, 抒发自己的情绪。

人本主义以“真诚”、“接纳”、“理解”为核心, 认为教育的目的是让儿童学会自由和自我实现, 要为儿童的发展提供空间, 在一定范围内给予儿童选择的自由和权利, 让儿童学会自由是一个不断体现潜能的过程, 也是一个在和谐氛围中不断发挥潜能的过程, 这个过程是不断变化和提高的。说明教育不仅要考查儿童现已具备并表现出来的能力, 更要注重通过教育过程中的各种活动培养、开发处于萌芽状态的能力。虽然人本主义的观点存在某些局限性, 比如过分地强调自我实现和自我选择, 但是其中的精华部分对我们开展学前儿童艺术教育活动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试行) , 2001, 7.

[2]罗杰斯.罗杰斯著作精粹[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6, 10:87.

[3]车文博.人本心理学[M].浙江教育出版社, 2004, 6.

[4]彭云石.走向生命的巅峰——马斯洛的人本心理学[M].湖北教育出版社, 1999, 5.

[5]郑三元.人本主义课程论与学前课程决策[J].学前教育研究, 1999, 5.

[6]王任梅.试论改革开放以来儿童艺术教育价值取向的变迁[J].幼儿教育, 2012, 9.

[7]石胜钱.幼儿园艺术教育活动对儿童天性的违背与顺应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 2011, 6.

[8]许卓娅著.学前儿童艺术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 10.

篇4: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研究

关键词:幼儿园;语言教育;能力培养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幼儿期正处于学习使用语言的最佳时期。幼儿园的语言教育,应该以言语教育为手段,以一日生活为途径,利用一切积极因素和机会,灵活、随机地引导幼儿的语言活动。使他们乐意地运用语言进行交往,帮助他们积累运用语言的技能,培养幼儿初步的听说能力以及交往技能,进而使幼儿在品德和思维等方面都得到一定的发展。

一、幼儿语言教育的含义及重要性

幼儿园的语言教育活动主要通过谈话活动、讲述活动、听说游戏来培养幼儿听和说的能力的教育活动。因此,幼儿的智力开发重点在于给灌输一些有用的东西,发挥记忆力好的特点,只要记住就行,不需要理解,幼儿智力开发的主要途径是语言教育。家庭教育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首先是针对性强,由于长期的共同生活、亲子间感情亲密、互相信任,在熟悉的环境中孩子能真实地表现自己。其次,家庭语言教育具有灵活性与随机性、教育内容的全面性和丰富性。家庭语言教育中家长教学具有特殊的权威性,孩子更容易听从,但家庭教育的局限性存在缺陷。幼儿园儿童语言教育的主要是提供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培养儿童语言交往的习惯,提高儿童语言交往的能力;同时引导与提高儿童倾听和欣赏儿童文学作品的能力;为儿童入学后的继续学习做好准备。这些优势比如固定的环境、专业性是家庭无法提供的。因此本文选取了幼儿园的语言教育作为研究对象,希望通过研究幼儿园的语言教育存在的问题并予以解决,从而为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提供对策。

二、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一)幼儿园语言教育观念落后。首先,是部分幼儿园和教师受惯性思维的影响,习惯对儿童进行统一授教,没有充分意识到孩子间的个体差异。其次,语言教育的观念仍是在语言教育中由教师主导,忽视幼儿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一些教师教学观念陈旧,单纯以填鸭式的教学,不注重创造幼儿主动说话的情境。另外,一些幼儿园对新观念采取排斥的态度,不能利用幼教新的研究成果和方法对幼儿进行全面的语言教育。

(二)内容的选择脱离实际。“语言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和社会实践中发展起来的。”在开展幼儿语言活动时,很多教师为每个阶段的幼儿组织安排的活动内容与实际生活相脱离,没有充分挖掘幼儿生活、环境中熟悉的且可以被利用和展开的语言资源,造成幼儿理解困难,幼儿语言能力没有得到相应的提高。

(三)方法的运用不切实际。“在教育实践中,不同的活动内容可以选择相同的活动方法,同一个活动内容也可以选择不同的活动方法。”但我们的幼儿教师往往忽略活动内容及幼儿的实际特点,从而没有运用适当教育方法开展语言活动,不能正确地引导幼儿获得语言的发展。

(四)活动的整合与迁移不够。卡洛.乌尔福克和伦奇的四范畴理论反映了有关儿童语言学习的整合观,Odlin认为:“迁移是指目标语和其他任何已经习得的或者没有完全习得的语言之间的共性和差异造成的影响,”教师组织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时,缺乏整合的意识,在这方面没有考虑到或者是考虑到了但是却没有做到。

三、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的培养策略

(一)宏观上要改变传统语言教育理念。新的幼儿教育观必须适应相关要求,幼儿园要想设计一个完善的语言教育活动,就要选择教育内容真正体现教育目标,并能够促进幼儿语言的发展,教师一定要遵循:根据语言教育目标选择内容,根据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选择内容和在幼儿的新旧语言经验间建立联系的原则。因为幼儿的语言学习是在教师引导下,幼儿自主进行的语言学习。学习必须以幼儿的经验、自我、实际需要为核心。教学和教育的技巧和艺术,就在于使每个儿童的潜能发挥出来,使他们享受到学习成功的乐趣。

(二)为幼儿创设宽松和谐的语言环境。在发展幼儿语言的过程中是否考虑到了语言环境的因素,是发展幼儿运用语言交往能力的首要前提。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的语言时刻都是幼儿模仿的对象,这时,教师使用的教育语言就要用易于被接受的正确的儿童化语言。例如教师在课上提问、做小结,用词要准确,句型要简单。语言环境作为学习、理解、积累、运用的基础,因此,并不能仅局限于在语言课上讲故事、读诗歌,可以选择在在午餐前和午休前,给幼儿朗诵有品质的诗歌,让幼儿体会诗歌中优美的语言和细腻的情感。通过不断地积累,幼儿能够学会在不同的情境中运用。

(三)培养孩子阅读的兴趣。学龄前是培养孩子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的关键阶段。首先应幼儿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有的放矢地为幼儿提供大量的、有具体意义的、形象的、生动的阅读材料,并摆放在幼儿容易拿到的地方,让幼儿自主地选择阅读材料,自主地进行感知、体验、探索。其次需要父母的正确引导。作为孩子的第一任教师,要跟孩子建立起共同阅读的互动关系,有意识地培养孩子阅读的兴趣。第三,好的语言教育活动也是促进幼儿语言领域能力的发展的重要环节。来自于幼儿自身及日常生活的内容,通过老师的合理组织和引导,加以整理组织成较规范的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

(四)注意培养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重点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因为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是思维的表现方式,人类的思维成果正是靠语言的帮助得以巩固、发展和传递的。比如:丰富幼儿的词汇量,鼓励幼儿说完整话等。幼儿期是学习语言最敏感、最关键的时期,也是储存词汇最迅速的时期。因此,幼儿期语言的训练值得重视,幼儿园语言教育工作刻不容缓。

(五)发展语言能力应渗透到各种活动之中。一是,在音乐课的活动中渗透。音乐是陶冶情操的一种艺术,凭借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充分感受音乐,理解、体验音乐形象的基础上进行。如:可让孩子欣赏一段优美动听的音乐后,对孩子进行提问。不仅能提高幼儿对音乐的理解能力和欣赏能力,更能使幼儿根据不同的音乐性质用相应的语言来表达。二是,在美术活动中渗透。幼儿的世界到处充满着美的色彩,他们爱画、爱玩、爱制作,教师可抓住幼儿这一特点,让幼儿对自己作的画进行讲述。如:在孩子作完一幅画后,请孩子把画面内容讲出来,再请小朋友给画中的小动物说句话等等。这样,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既培养了幼儿的绘画能力,又发展了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三是,在计算活动中渗透。在上计算课时,可采用游戏的形式,让幼儿在玩玩说说中学会计算知识。

【参考文献】

[1]吴晓玲.当前幼儿园语言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校外教育,2012(17)

[2]杨玲,肖华锋,田晓雨.试论幼儿园语言教育[J].教育教学论坛,2012(15)

篇5: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作业答案

(三)语言教育实践篇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学前儿教育目标具有一定可供分析的结构,一般从纵向的角度可分为(A)

A层次目标和分类目标;B语言教育终期目标和年龄阶段目标;C活动目标和分类目标; 2,从儿童语言能力的构成、语言教育的作用和语言教育目标本身的角度来进行语言教育目标的分类,可以分为四大类(C)

A.辨析性倾听行为、表述性行为、欣赏行为和早期阅读行为;

B.倾听行为、文学作品、阅读行为和表述行为:

C.倾听行为、表述行为、欣赏文学作品行为和早期阅读行为;

3、幼儿园小班倾听行为的年龄阶段目标应达到(B)

A、愿意听普通话,喜欢与老师。同伴及成人交谈:知道在集体面前要大声发言:会用简单的语言回答问题:

B、乐意听老师和同伴谈话;能听懂普通话:能保持安静,不打断别人的说话;

C、能有礼貌、集中注意倾听他人说话:能区别普通话和方言的发音:

4、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方法有(C)

A、视听讲做结合法、游戏法

B、示范莫方法、练习法、表演法

C、示范莫方法、视听讲座结合法、练习法、表演法、游戏法:

5、学前儿童文学作品内容的选择(C)

A形象鲜明生动;结构简单,情节单纯而有趣

B语言浅显易懂、具体生动;形象鲜明生动:结构简单

C题材以儿童熟悉的生活为主:形象鲜明生动;结构简单,情节单纯而有趣;语言浅显易懂、具体而生动

6.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活动中,教师的提问方式主要有(B)

A、针对儿童记忆系统的提问,针对情感识别与匹配的提问,针对细节的提问,针对生活原型与作品形象进行比较的提问

B针对儿童记忆系统的提问,针对情感识别与匹配的提问,针对作品的整体结构形式的提问针对生活原型与作品形象进行比较的提问

二、判断题

(×)1儿童文学作品是指那些浅显的诗歌,小说、散文、剧本等

(√)2文学作品作为艺术品,首要的事审美的价值,其次才是其他的认识价值、娱乐价值等。

(√)

3、文学欣赏是通过儿童想想将作品的语言材料转换成她们头脑中的视觉、听觉的表象(画面)的过程.(×)

4、复述和朗诵是背书式的重复,经常进行练习可提高儿童的记忆能力和语言的直觉敏感性.(×)5.仿编是通过想象和联想,对原作的某写部分进行扩充.(×)6.扩编要求幼儿仿照某一作品的框架或某一阶段,编出自己的文学作品或段落.(×)7.在谈话活动中,教师不能忘记自己组织者的身份,要直接对孩子的语言进行指导。(×)

8、教师在创设谈话情境时,应多用摆设。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启发引导幼儿进入谈话话题。

(√)

9、在谈话活动中,教师要做示范,给幼儿一些提示,及时纠正幼儿说话时用词造句的错误。

(×)10.为更好的掌握谈话技能和规则。在谈话活动中,要让幼儿反复练习某一交往技能吗,还可以让幼儿将某些交往词语背诵下来。

(×)11.在谈话活动要求幼儿使用的是独白语言,是培养锻炼幼儿独白语言的特别途径。(√)

12、“有趣的中心话题”往往包含了三个特性:经验性、新奇性、趣味性。

(√)

13、讲述的语言要求比谈话的语言要求高。并且建立在一般交谈的语言基础之上。(√)

14、讲述活动为幼儿提供的是一种相对正式规范的语言运用场合。

(×)

15、实物讲述应在熟悉实物的基础上进行,所以教师首先要花大量的时间让幼儿认识实物。

(×)16.听说游戏是由儿童自发组织,教师利用游戏中儿童的兴趣而进行听说教学的游戏。(×)

17、听说游戏主要为了吸引幼儿愉快的参与活动,一般没有明确的语言教育目标。(√)

18、早期阅读活动主要是为学前儿童提供阅读图书的经验,包括早期识字和早期书写的经验。

(√)

19、早期阅读环境包括精神环境和物质环境两个方面。

(√)20、阅读区具有以下三种功能,提高儿童的阅读水平、为有计划的阅读活动做准备、培养幼儿对读书的兴趣。

三、简答题:

1、试述文学教育活动设计与实施的基础结构。P159-162

答:

一、专门的语言教育内容:1.学说普通话

2、谈话

3、讲述

4、早期阅读

5、文学作品学习活动

二、渗透的语言教育内容:

1、日常生活2.人际交往。3.游戏活动

4、学习活动

2、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主要有哪些途径?P166-169

答、一、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的语言交往;

(一)在日常交往中指导儿童学习语言;

(二)通过常规主题活动发展儿童的语言;天气预报员、周末趣闻、小小广播站等;

(三)通过区域活动发展幼儿的交往语言;利用图书角和语言角进行语言教育;在活动中随机指导儿童的语言交往。

3、在其他领域教育活动中进行语言教育时要注意哪些问题?P175-176

答:1.通过计划——操作——回忆的活动程序为儿童提供交流的机会。教育活动是儿童主动获得过程。教育活动的主题是儿童,教师要在教育活动中帮助货引导儿童自己计划活动进程没在儿童自主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为儿童提供充分的语言交流机会。例如:科学教育活动中《认识南瓜》的内容。教师请儿童自己决定活动步骤,并指导他们用语言说出自己的计划。教师还知道儿童就自己在活动过程中的观察结果自由表达。在活动结束时,又请儿童讲述活动过程以及在活动中过的的知识经验。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教师尊重儿童的自由表述,鼓励他们将自己独特的感受表达出来。这就使儿童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既互相交流了认识经验,又联系了语言表达。

2.要避免语言教育的“喧宾夺主”,影响其他领域教育目标的实现,其他领域教育活动的存在都有其独特的价值,在出尽儿童身心和谐发展方面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不能为强调语言教育而忽视其他教育领域的教育,有时语言教育并不占据主要地位,不能为出尽儿童语言发展而使其他领域的教育活动“本末倒置”这是幼儿园教育活动中所应注意的问题。

4、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评价有哪些原则?P251

答;

一、客观公正性原则

二、连续全面性原则

三、诊断有针对性原则

四、参照性原则

四、论述题

1.试述文学教育活动设计与实施的基本结构。P192

答题要点:1学习文学作品内容2理解体验作品经验3迁移作品经验4创造性想象和语言表达;请结合实际举例说明。

2.试述谈话活动设计与实施的基本结构。P210

答题要点:

(一)创设谈话情景引出谈话话题1营造一个宽松自由的谈话氛围

2、创设生动,有趣的谈话情境

(二)围绕话题运用已有经验自由交谈

1、给儿童充分地自由讲述内心的真实感受

2、注意自由交通中的个别差异

(三)围绕中心话题拓展交谈内容

1、中心话题的拓展是逐步进行的2正确的看待谈话技能、态度和规则的学习

(四)教师隐形师范新的谈话经验;

请结合实际举例说明。

3.试述讲述活动的设计与实施的基本结构。P218

答题要点:

(一)感知理解讲述对象

(二)运用已有经验自由讲述

(三)引进并学习新的讲述经验;

请结合实际举例说明

4.试述听说游戏活动的设计与实施的基本结构。P223

答题要点:

一、创设游戏情景,引发儿童兴趣

二、交代游戏规则,明确游戏玩法

三、教师指导儿童游戏

四、儿童自主游戏

5.试述早期阅读活动的设计与实施的基本结构。P233

答题要点:

一、阅读前准备性活动

二、儿童自由阅读

三、师生共同阅读

四、儿童讲述阅读的主要内容

6.试述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评价的内容。P252

答题要点:

一、对学前儿童语言发展状况的评价1.对幼儿目标达成的评价2.对幼儿参与活动程度的评价

二、对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活动的评价

1、活动的目标2.活动的内容3.活动的组织形式4活动的过程

5、活动的环境

篇6: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作业答案

一、单选题(共 15 道试题,共 30 分。)1.数的守恒教育一般安排在()进行。A.小班

B.小班到大班 C.小班到中班 D.中班。

——————选择:D 2.____是教师把实物、教具或幼儿的学具展示给幼儿看,或者通过示范的动作,经过选择的范例来说明所要介绍的知识、技能和规则,使幼儿明确应该做什么以及怎样做的一种方法。A.操作法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答案 B.讲解法 C.演示法 D.试验法。

——————选择:C 3.基数的教学是安排在()。A.小班

B.小班到大班 C.小班到中班 D.中班。

——————选择:B 4.____是幼儿学习数学的基本方法。A.操作法 B.讲解演示法 C.游戏法 D.试验法。

——————选择:A 5.小组活动形式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有____。A.对教师有较高的要求

B.幼儿之间很难更多的交往和学习机会

C.幼儿很难有充分的机会选择与自己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材料进行学习D.教学目标上的整齐划一。——————选择:A 6.____是指幼儿在教师引导下,有目的地感知物体的数、量、形的特征的一种方法。A.观察法 B.游戏法 C.演示法 D.比较法。

——————选择:A 7.在教师指导下,幼儿独立选择活动内容,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学习活动形式的是____。A.集体活动形式 B.小组活动形式 C.集体与小组结合的活动形式 D.个别活动形式。——————选择:B 8.()是幼儿数学概念形成的源泉 A.现实生活 B.操作活动 C.教学活动 D.交往活动

——————选择:A 9.分类教育一般安排在()进行。A.小班

B.小班到大班 C.小班到中班 D.小、中、大班。——————选择:D 10.幼儿数学教育活动往往没有从()角度提出相应的目标 A.数学经验 B.认知能力 C.动作技能 D.情感态度

——————选择:D 11.幼儿计数能力的发展顺序是:()。

A.按物计数→口头数数→说出总数→按数取物 B.口头数数→按物计数→按数取物→说出总数 C.口头数数→按物计数→说出总数→按数取物 D.口头数数→按物计数→按物取数→说出总数。——————选择:C 12.幼儿学习数学的基本方法是()A.游戏法 B.操作法 C.比较法 D.讲解演示法

——————选择:B 13.幼儿数学教学活动名称的取法有两种,其中可以使人们从名称上了解活动的内容或要求的取法是____。

A.根据活动目标定名称 B.用数学术语定名称 C.用生活的语言定名称 D.根据活动过程定名称。——————选择:B 14.数的组成中两个部分数之间存在()关系。A.互换 B.互补 C.函数 D.等差。

——————选择:B 15.____是学前儿童数学概念形成的源泉。A.现实生活

B.儿童自己的活动 C.教学 D.实践。

——————选择:A 福师《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在线作业一

二、多选题(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1.下列属于感知集合教育的有____。A.物体分类的教育

B.认识“1”和“许多” C.比较物体的相等和不相等 D.10以内初步数概念的教育。——————选择:ABC 2.学前儿童数学教学活动具有以下特点____。A.一般都采用集体活动的形式进行

B.一般都以一定的方式进行,如教师先激发儿童兴趣等 C.一般都采用个体活动的形式进行

D.活动过程就是幼儿学习的过程,也是幼儿游戏活动的过程。——————选择:ABD 3.幼儿数学教育活动的方法一般包括____。A.操作法 B.讲解演示法 C.游戏法

D.观察比较法。

——————选择:ABCD 4.数学的特点包括____。A.明显的抽象性 B.严密的逻辑性 C.高度的精确性 D.广泛的应用性。

——————选择:ABCD 5.下列属于认识时间时钟教育的指导要点的有____。A.认识时钟及用途

B.利用直观教具,认识钟面的主要结构运行方向和运转规律 C.讲解演示,认识整点和半点

D.利用多种形式巩固对整点或半点的认识。——————选择:ABCD 6.幼儿数学教学活动设计一般包括如下几部分____。A.活动名称 B.活动目标 C.活动准备 D.活动过程。

——————选择:ABCD 7.教师在指导幼儿操作活动时,应注意____。A.为幼儿提供合适的、充足的操作材料

B.在幼儿活动前,要向幼儿作必要的介绍,使幼儿了解做什么,怎样做 C.在幼儿操作后,对幼儿活动中的表现和结果进行反馈 D.对自己的指导进行反思。——————选择:ABC 8.下列属于幼儿数学教育内容的项目及范围的有____。A.感知集合教育 B.10以内的数 C.10以内的加减法

D.简单的几何形体知识。——————选择:ABCD 9.在运用讲解演示法时,要注意____。

A.演示、示范、范例的方法必须与讲解法配合运用

B.教师应充分运用实物、教具产生的情景氛围,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C.有时围绕教学内容和幼儿的学习情况,提出问题引导讨论

D.演示、示范所用的教具、学具和范例应准确反映教学内容和数学概念的本质属性。——————选择:ABCD 10.下列属于认识平面图形教育的指导要点的是____。A.感知图形的基本特征

B.通过比较来掌握新的图形特征及名称 C.加深和巩固对图形的认识 D.突出重难点。

——————选择:ABCD 11.在小组活动中,教师的指导要求包括____。A.教师不能用同一标准去要求、评价幼儿 B.目标要统一

C.观察是教师了解幼儿发展状况的主要手段 D.要给予儿童必要的指导。——————选择:ACD 12.下列属于幼儿数学教育内容的项目及范围的有____。A.量的初步知识 B.空间方位初步知识 C.时间初步知识

D.10以内的乘除法。——————选择:ABC 13.量的等分教育的注意事项包括____。A.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 B.采用的材料应适合于等分

C.使用的实物和工具要卫生和安全 D.要诱导幼儿寻求不同的等分方法。——————选择:ABCD 14.下列属于幼儿数学教育活动目标的表述特点的有____。A.目标表述具体 B.操作性较强

C.对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提出目标

D.对幼儿兴趣、情感和态度方面的发展提出相应的目标。——————选择:ABCD 15.从儿童学习知识的顺序和方式来看,至少有三层阶梯,分别是____。A.行为把握 B.概念把握 C.图象把握 D.符号把握。

——————选择:ACD 16.量的比较的教育的指导要点包括____。A.运用各种感官感知和比较物体的量 B.寻找和描述物体的量 C.游戏练习D.排序练习。

——————选择:ABCD 17.渗透性的数学教育活动主要包括____。A.生活活动 B.游戏活动 C.其它教育活动 D.数学区活动。

——————选择:ABCD 18.教师在选择学习经验时应考虑____。A.所选的经验是否是数学学科的知识内容

B.所选的经验是否是幼儿能理解、并能得到满足的 C.所选的经验是否能对幼儿发生多种作用的

D.所选的经验是否是达到同一目标的各种不同的经验。——————选择:ABCD 19.认读阿拉伯数字的指导要点有____。A.结合基数教学分散进行

B.利用熟悉的事物进行形象比喻帮助幼儿记住字形 C.把字形、读音和意义联系起来 D.区分形近数字。

——————选择:ABCD 20.集体活动形式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有____。A.教学目标上的整齐划一

B.忽视幼儿在发展上的个体差异 C.很难给个别幼儿以帮助和指导 D.难以集中地实现教学目标。——————选择:ABC 福师《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在线作业一

三、判断题(共 15 道试题,共 30 分。)1.数学教学活动中的游戏与幼儿平时玩的游戏是不同的,数学教学中的游戏是为完成一定教学目标而设计或选用的。A.错误 B.正确

——————选择:B 2.用数学术语定儿童活动的名称更符合幼儿教育的特点。A.错误 B.正确

——————选择:A 3.在采用比较的方法进行教学时,要在同一标准下进行比较。A.错误 B.正确

——————选择:B 4.分类是计数的必要前提,能促进幼儿分析、综合等思维能力的发展。A.错误 B.正确

——————选择:B 5.通过实物演示可以使幼儿对物体在数、量、形等方面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有清楚的感知,同时可促进幼儿观察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A.错误 B.正确

——————选择:A 6.幼儿辨别形状最关键在于“指认”。A.错误 B.正确

——————选择:A 7.幼儿数概念的发生是从对集合的笼统感知开始的,集合概念的发展是幼儿数概念形成的必要的感性基础。A.错误 B.正确

——————选择:B 8.幼儿感知集合的教育是指在不教给集合术语的前提下,让幼儿感知集合及元素,学会用对应的方法比较集合中元素的数量,并将有关集合、子集及其关系的一些思想渗透到整个幼儿数学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中去。A.错误 B.正确

——————选择:B 9.幼儿教育活动目标的表述中,只能以幼儿作为行为主体,用幼儿的行为变化来表述。A.错误 B.正确

——————选择:A 10.数学知识是一种逻辑知识,儿童通过自己的活动主动建构数学概念。A.错误 B.正确 ——————选择:B 11.在多数的情况下,活动目标的表达中都未列出主体的名称。A.错误 B.正确

——————选择:B 12.比较的形式可以有对应比较和非对应比较。A.错误 B.正确

——————选择:B 13.规则、形式、指导是数学操作活动的组成要素,但评价不是。A.错误 B.正确

——————选择:A 14.教育目标可作为教育评价的重要基础,是教育目标的功能之一。A.错误 B.正确

——————选择:B 15.教师在制定儿童活动目标的时候必须要将所有的方面都一一列出。A.错误 B.正确

——————选择:A

篇7: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作业答案

一、名词解释

1.佝偻病

p142.传染源

p131

3.学前儿童体育教学活动

p187

4.队列队形练习

p177

二、填空题

1.病原体必须离开传染源经过外界环境才能传播,它的传播方式有()、()、()、()、()、()。p132

2.学前儿童体育中徒手操的动作分为()、()、()、()。p177

三、判断题(要求先判断正误,错误的要予以改正。)

1.传染病就是流行病。×

2.钩虫的成虫形似细小绣花针,寄生于人体的小肠及十二指肠。√

四、简答题

1.如何预防学前儿童佝偻病?

p146

2.简述学前儿童体育游戏在不同年龄段的特点。

p178

3.简述学前儿童体育对儿童走的基本要求。p174

五、分析论述题

1.我国儿童龋齿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普及口腔卫生知识乃当务之急。请论述引发儿童龋齿的病因以及需要采取的预防措施。p151~p152

2.学前儿童的早操往往是学前儿童在园一日生活的开始,对儿童身体健康和培养良好的习惯都有重要作用。请结合幼儿园活动实际谈谈早操活动的设计过程。p181~p182

六、活动设计题

篇8:农村学前留守儿童的教育

留守儿童是指父母一方或双方外出打工而被留在农村老家的儿童, 学前留守儿童是指0~6岁的留守儿童。

由于学前留守儿童多由祖辈照顾, 父母与孩子聚少离多, 因而对儿童的全面健康成长会有不良影响, 易使其在性格、心理等方面出现一系列问题。

1. 学前留守儿童的亲情缺失。

学前留守儿童长期不能和父母生活在一起, 因此得到父母的关爱就少之又少, 久而久之, 就导致其亲情观念日渐淡薄, 造成“情感饥饿”等问题。此外, 有的学前留守儿童缺少父母的关爱和沟通, 容易造成心理障碍, 导致形成孤僻、胆小、自卑、自我保护意识特别强的性格缺陷。

2. 学前留守儿童的性格缺陷。

学前留守儿童由于长期和父母分离, 在正常的家庭心理环境缺失、农村教育环境不完善的影响下, 形成了典型的个性特征和性格缺陷, 主要表现为任性、自卑、暴躁、敏感、孤独、胆怯等。这些孩子在幼儿园常常表现出不合群、孤僻, 不能与老师和小朋友友好相处, 具有攻击性行为。从性格方面看, 这些儿童缺少亲情和关爱, 有一定的心理障碍。这是因为, 0~6岁的幼儿正处在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 如果此时缺乏关爱、沟通、教育和引导, 就会使其产生许多不良行为。

二、教育措施

笔者认为, 农村学前留守儿童的教育需要社会、家庭、幼儿园三位一体的共同努力。首先, 要加大力度创办乡镇幼儿园, 让孩子有学可上, 有师可教, 有伙伴可玩, 能让孩子们在幼儿园接受良好的教育, 从而使其身心健康发展。其次, 父母要考虑到子女教育的重要性, 要意识到把孩子托付给长辈照顾的不利因素, 尽最大努力加以消除, 不能把孩子交给长辈就“万事大吉”, 要抽出时间多陪伴孩子, 从亲情上、教育上给予孩子更多的关爱和关注。再次, 幼儿园要更多地承担起外出务工家庭子女教育的责任, 给他们以更多的关爱。同时, 幼儿园和监护人之间要畅通联络通道, 可通过开设家长学校、召开家长会、学习家庭教育文章等方式, 帮助隔代家长更新教育观念, 了解一些教育学、心理学常识, 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 为教育好小辈打下一些基础。作为教师, 应当想方设法让孩子经常保持乐观、稳定、愉快、积极的情绪, 让他们获得爱的鼓励, 从而使其在学校、家庭都能快乐地学习和生活。

为了做好农村学前留守儿童的教育, 笔者觉得可以做以下有益尝试:

1.定期召开留守儿童家长会, 帮助树立家长科学的教育观念。

农村有些家长的教育观念淡薄, 重养不重教, 而祖辈又出于对孙辈的疼爱, 常包办孩子的一切。因此, 很多留守儿童都形成了自私、任性或胆小怕事的性格。对于这些孩子, 我们更要关注他们的心理需求和心理健康, 通过定期召开家长会, 向家长宣传科学的教育理念, 从而帮助家长树立科学和正确的育儿观, 家园共育, 共同促进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

2. 不定期开展亲子活动, 促进良好的亲子关系。

亲子活动是儿童活动的一种重要形式, 不仅有益于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情感交流, 而且能使儿童在活动中学会对待事物的态度、方式和方法。良好的亲子关系是所有人际关系的基础, 但在农村留守儿童的隔代教育中, 祖辈们因为没有时间或不屑的缘故, 往往让孩子单独游戏, 从没有或极少参与孩子的游戏;家长以物质关怀代替两代人日常的心灵沟通与交流的现象比较普遍, 亲子关系由此出现不同程度的裂痕。针对这种情况, 笔者认为, 老师应帮助家长和幼儿开展各种类型的亲子活动, 有效地弥补家长和幼儿之间的裂痕, 加强他们的情感交流。

3. 经常开展“校信通”活动, 架起亲子的桥梁。

在农村, 学前留守儿童与父母的联系仅限于一般的电话联系。电话中, 父母也是只关心生活冷暖, 很少过问孩子精神上的需求。为此, 建议开展“校信通”活动, 以短信交流为纽带, 沟通孩子与远方父母的情感联络。孩子可以通过老师给在外务工的父母发短信, 汇报自己的学习、生活和思想情况, 从而加强与父母的亲情交流和心灵沟通, 化解远方父母的担心和忧虑;老师也可以通过短信方式接收在外打工的父母的信息, 读给孩子听, 以此加强留守孩子与父母的联系, 让他们做到虽然不见面, 仍可以心贴心。

上一篇:前曹镇中心小学开学自查报告下一篇:《9加几》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