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教师职称评审咨询

2024-04-27

山西教师职称评审咨询(共6篇)

篇1:山西教师职称评审咨询

2013年山西省教师职称评审答辩考试题(数学)

一、课程标准与教材教法部分:

1.义教阶段的数学课程是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2.数学课标中指出要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空间观念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3.教材应体现分段实施,螺旋上升的原则,请你就函数部分谈一谈这一原则是如何体现的?

4.试分析学生在运算中出现(ab)2a2b2这一错误的原因,写出两种可以帮助学生解决上述问题的办法。

5.写出勾股定理一节的教学目标。

二、业务知识方面: 0、0.45.2。1.在3、、中,有理数是____________.2.ABC中,ABAC,A800则它的一条角平分线与一条高所夹的锐角

等于__________.3.证明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用两种方法)

4.四边形ABCD中,AC、BD交于点O,∠AOD=∠BOC=900,AC=BD,探究AD+BC的和与AC的关系。

5.把一个含有300角的直角三角板放在直角坐标系中(如图),P点沿A---O---B---A的路线运动,运动速度分别是1、3、2,已知OA=3,直线

EF 从X轴开始以

33的速度向上平移,分别与OB、AB交于点E、F,(1)求直线AB的解析式。

(2)设P关于直线EF的对称点为P,运动时间为t,求t为何值时,四边形PEPF是菱形。

篇2:山西教师职称评审咨询

各高校要根据省人社厅批复的事业单位岗位设置方案,按照“按需设岗、优化结构、保证重点”的原则从严掌握,严格按照本单位实际空缺职数申报,没有空缺岗位或不在岗的人员不予推荐申报。严禁非教学人员挤占教学人员岗位职数。

1、学历要求。凡申报教师、实验系列专业技术职务的人员必须具有相应国民教育学历。

本科高校教师晋升讲师职务须取得研究生学历或硕士以上学位证书。高职高专院校教师晋升(含转评)讲师职务,须具备研究生学历或硕士以上学位,或在读研究生证明(须提供参加全国统一组织的研究生入学考试或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入学考试全国联考录取通知书、原始学习成绩单或学费缴费收据)。

正常晋升教师高级职务:40岁(1971年12月31日以后出生)以下申报副教授、45岁(1966年12月31日以后出生)以下申报教授须具备研究生学历或硕士以上学位(以取得学历或学位证书为准)。从2012年起,正常晋升教授、副教授须具备研究生学历或硕士以上学位。具有副教授以上评审权的八所本科高校的学历要求必须要高于以上条件。对于教学或科研业绩特别突出的,可不受此限制。高职高专院校艺术类教师可适当放宽到在读研究生(须提供参加全国统一组织的研究生入学考试或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入学考试全国联考录取通知书、原始学习成绩单或学费缴费收据)。

教学业绩突出指:任现职以来,具备高于正常晋升教授、副教授应备条件规定的条件;或获省级以上教学名师;或获高职高专院校“双师型”教学名师称号;或获省教育工会和省教育厅联合举办的中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记功者称号;或获得省级以上教育、人社部门联合表彰的模范(优秀)教师。

科研业绩突出指:任现职以来,具备高于正常晋升教授、副教授应备条件规定的条件;或以第一人身份主持一项有经费支持的省级(省科技厅和省社科联)以上科研项目(需提供科研项目计划任务书)。

无论教学业绩突出还是科研业绩突出学术答辩成绩须达到优秀。

破格晋升: 所有高校教师破格晋升高级职务须具有博士学位(以取得学位证书为准),且答辩成绩为优秀。

2、任现职年限。申报专业技术职务必须是在聘的专业技术人员,任职时间从聘任时间算起。讲师晋升副教授、副教授晋升教授需任职满5年,即2006年底前聘任;任现职以来取得本科及以上学历的(至今不满5年),任职时间需满7年,即2004年底前聘任。研究生取得博士学位后申报副教授,要求从事本专业工作满2年,即2009年底前从事本专业工作。晋升讲师(含其他中级职务)的需助教(含其他初级职务)任职满4年,即2007年底前聘任;任现职后取本科学历的顺延两年,即2005年底前聘任。任职年限的计算,自本单位根据我省专业技术职务聘任有关规定下达聘任文件当年算起,实算至申报当年年底。

3、考核要求。学校要依照岗位职责和任务要求制定具体的考核办法,加强对专业技术人员的思想政治表现、职业道德、教育教学科研水平、工作业绩的考核。对教师的职业道德表现要按照教育部制定的《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进行考核,评定考核等级,考核结果良好以上才能推荐评审教师专业技术资格。对思想政治表现不好、违背教师职业道德且造成不良影响的申报对象,应根据有关规定实行一票否决。晋升讲师的要参加学校组织的公开讲课。没有参加教学考察、讲课或教学考察、讲课不合格者,不得参加晋升评审。任现职期内的年度考核、任职期满考核结果都在称职以上。破格晋升者近三年内至少有一个年度考核为优秀。

4、关于转评。凡由其他专业技术岗位转评高校教师职务任职资格的人员应先转评同级教师职务,须经过一年以上教育教学环节实践,经考核表明能胜任本专业教学工作并有1篇在高校教师岗位后发表的论文。转评以后取得的专业技术资格任职年限可与原任职年限连续计算。

5、外语条件。须提供任现专业技术职务以来参加全国职称外语考试取得的合格证书或合格成绩通知单;2010年度以来省级外语补考合格证书或合格成绩通知单。晋升教师高级职务要求职称外语考试A级,晋升教师中级职务要求B级。晋升实验系列高级和工程系列中级职务要求B级,晋升实验系列中级要求C级。根据原省人事厅《关于转发落实国家人事部<关于完善职称外语考试有关问题的通知>的通知》(晋人职字[2007]45号),可免试或照顾的范围如下: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晋升教师高级职务可以免试:

⑴工作期间参加WSK(全国外语水平考试)、WHO(全国卫生人员出国考试)成绩达到出国分数线或参加BFT(A)级(全国出国培训备选人员外语水平考试)考试合格的;

⑵具有国家认定的相应留学经历的;

⑶独立或作为第一作者出版过外文专著、译著,或用外文在有ISSN国际标准期刊号的外国学术期刊上公开发表过学术论文,经省人社厅按规定程序组织确认合格的;

⑷申报副教授时外语考试成绩达到国家A级标准,申报教授时可免考;

(5)研究生获得博士学位的;

(6)53岁以上晋升副高级、55岁以上晋升正高级;

(7)取得外语专业大专以上学历并从事本专业工作,申报职称有第二外语要求的。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晋升中级职务可以免试:

①符合上述晋升高级可免试的条件之一者;②参加BFT(I)级考试或国家六级以上外语水平考试合格者;③ 50岁以上者。

免试需提供相应证明材料。由其他系列申报同级高等学校教师系列的,原外语考试合格级别必须与转评相应职称外语要求的级别一致。

6、计算机应用能力要求。申报评审教师、实验和工程系列中级职务须有全国专业技术人员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合格证书三个模块,申报高级职务人员须有四个模块(可在中级职务三个模块基础上加考一个即可;晋升副教授考过四个模块的晋升教授时不需再考)。根据省人事厅晋人职字[2005]118号文件规定,下列人员可免考:①具有博士学位的研究生;②近3年从省外引进的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和从国外引进的留学人员;③计算机应用专业及相近专业毕业现从事计算机应用教学的教师;④ 50岁以上者。

7、实行教师岗位分类管理。教师申报晋升专业技术职务,要以本人实际担任的教学课程和承担的教学任务,由学校教务处、人事处确定申报类型。各学校要严格把关,按照评审条件中对各类型教师的规定执行。担任专业课教学的教师应按教学科研型或科研教学型申报,不得按教学型教师申报。

8、答辩。凡参加我省高等学校晋升(含转评)教授、副教授(含高讲过渡副教授)、实验系列高级实验师,不论学校有无评审权,一律参加全省当年统一组织的高校学术答辩。答辩有关规定按《山西省高等学校教师、实验系列晋升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学术答辩规则》(见省教育厅网)执行。实行答辩论文评判及专业答辩命题匿名制、现场答辩公开进行的办法。专业组答辩综合结果要严格把握,优秀比例不得突破30%,差的比例,即应淘汰比例不得低于10%。否则专业组答辩结果不得提交评审委员会。参加上年度答辩未通过者,再次答辩时须提交新发表的论文,否则不予接收答辩材料。

各学校要把申报答辩和今年下半年将要进行的推荐评审统筹考虑,严格控制参加答辩人员,对无相应空缺职数或今年没有可能推荐出来参评的人员不予推荐参加答辩。高讲过渡副教授教师参加答辩要经省教育厅职称办进行资格审查后再报材料。

报送材料地点:山西教育宾馆。联系人:刘文军;联系电话***。

9、关于学术论文和专著。凡晋升讲师、副教授、教授和实验系列职务者无论何年发表在增刊、专刊、特刊上的论文一律不算。被SCI、EI收录的论文要提供有资质的检索机构出具的收录证明。被CSSCI(南京大学编,下同)、《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揽》(北京大学编,下同)收录源期刊要附论文发表时间段的收录检索页,由学校人事部门审核后盖章。

参评人员提交的论文、专著必须与本人从事的专业一致,以第一作者或独著身份在省级以上本专业学术性刊物和出版社发表、出版。专著要有统一书号(ISBN),刊物必须有刊号(标有国内统一刊号CN和国际统一刊号ISSN)、公开出版、发行。用稿通知和清样一律不算。对于发表在非专业(学科专业包罗万象)、非学术性刊物上的论文一律不算。

为杜绝个别申报人员为评职称而拼凑条件,突击发表学术水平低、无学术价值的文章,在评审条件规定的篇数内,下列文章只计算一篇:⑴发表在同期同刊学术刊物上的文章;⑵申报当年发表的本专业非课题研究文章(无具体科研、技术项目内容的文章);⑶同篇文章多次发表或被多次转载、引用,一律以最高刊物一次性对待。

论文集上发表的论文,不论刊物级别一般只作参考。如果是专业性较强的论文集,同一期中不论篇数多少,只按一篇计算。

发表在非法出版物(包括非法出版社)上的论文一律不算。发表在非学术性刊物、论文集、习题集、学习方法性刊物(读者对象为学生的)、市(地)级报纸上的论文不能作为参评条件。论文一般不能少于2000字。获奖的论文也必须是公开发表。

在高等学校学报发表论文,其学报等级不能低于本校层次,即本科高校申报者发在专科学校学报上的论文视为不符合条件,具有副教授以上评审权学校的申报者在其他本科高校学报发表的论文视为不符合条件。

凡申报提供的学术论文刊物和学术著作全部实行网上检索。学术论文通过“中国知网”、重庆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检索、验证。著作通过“中国新闻出版信息网”进入CIP数据中心检索。为了确保检索的真实性,由人事处负责检索并在检索页上盖章。未经网上检索、验证和没有人事处审核盖章的不予受理。

晋升教授提供的学术专著(独著)实行外审,凡已外审不合格的不再送审。外审的专著,请于2011年6月8日前一式两本交省教育厅职称办,逾期不候。

10、坚持公示制度。学校在推荐人选之前要按照公开、公平、公正、民主、择优的原则认真进行三次公示,充分发挥民主监督作用。即将上级部门评审文件规定、岗位空缺职数、单位对个人量化考核推荐排名情况和个人提交的申报材料在全校公示。申报人员的基本情况包括本人填写的评审表、授课时数、学历学位证书、教师资格证书、现任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证书、职称外语和计算机考试合格证书、业绩成果获奖证书及论文著作等。公示期不能少于7个工作日。报送材料时要将学校最后一次公示原件一同上报,未经公示的申报材料一律不予受理。对公示中反映的问题,各高校要及时查处,确保上报材料不存在争议。

篇3:山西教师职称评审咨询

关键词:评审,咨询,重要性,质量保证

0 引言

在大量土木结构实现社会价值的同时,人们逐渐关注到设计人员的设计水平和施工质量,但很少有人会关注评审对土木结构的贡献。

评审,对于设计来说,是指为了确定设计结果是否达到规范要求而进行的有组织地、系统地、全面地、有效地评议审查活动,对设计文件的评审是保证设计质量的有效手段。

1 评审设计的重要性和作用

一般来说,评审专家组主要由若干未参与设计的同行专家组成,同行专家一般有多年实际经验和较高理论水平。由这样的一组理论水平高、实际工程经验丰富的人员参与对工程设计的评审,会使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难题得到有效解决,对于一些可能被忽视的环节和实际操作起来比较棘手的环节,能够引起设计方的重视,解决问题的效率会大大的提高。

同时,由于设计的评审工作是由多人参与、多人研讨、集思广益,因此可以有效的避免因为一时疏忽、考虑欠佳的情况发生。

2 存在的若干问题

2.1 评审时机的选择要合理

GB/T1 9001—2000标准这样规定:在适宜的阶段,对设计进行系统的评审。适宜的阶段是进行设计评审的重点。按照一般的做法,设计的评审活动是在设计基本完成的时候进行的。这样做是因为那时各方面的资料比较完全,方便评审人员对整个设计有个比较全面的了解,便于提出合理的、充分的意见和建议。但是这样做带来的风险是一旦业主催设计进度,减短设计时间,这会使得设计评审的时间很靠后,修改的时间就更短,结果就是设计人员没有完全按照评审意见修改,或是留到下一个设计阶段再修改,造成评审效果打折扣,达不到预期结果。如果在早期也进行设计评审,效果会大不一样。现在有些公司在进行方案设计时,就进行设计评审。这样评审人员就只需要对某一个方案进行研究探讨,大大提高了评审的效率。

2.2 对待评审的态度要端正

现在目前仍有些领导对设计评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够,尤其对于那些小项目或是简单项目,认为没有必要进行设计评审。其实小项目和大项目都需要评审,只是侧重点不同。对于项目比较大、科研成分较多或是涉及机密的项目,有些设计人员担心与会专家或各方代表会泄露技术秘密,降低单位的竞争力,对设计评审存在排斥心理。在设计评审过程中,有时会出现评审人员责权不明的情况,严重影响评审时的积极性,这些都是我们应该引起重视的。

2.3 评审的目的要明确

设计评审是指为了确定设计结果是否达到规范要求而进行的有组织地、系统地、全面地以及有效地评议审查活动。如何进行有效地评审,就需要评审人员对评审的目的有个明确的了解。每条公路具体情况不一样,每条公路每段的具体情况也不一样,在不同的设计阶段,侧重点也不一样,因而不可一概而论。这就要求有针对性的选择评审专家,提前通知评审专家此次评审的目的,要解决什么问题,到达到何种目的,同时评审专家对评审项目要很熟悉,针对不同的评审项目提出不同的意见和建议。

2.4 评审的准备工作要完善

为了使评审工作发挥其功效,就要求设计方把预审、正式评审和评审结果的处理落实到具体事项,尤其是正式评审,一定要做好其准备工作。在进行正式评审前,设计部门的负责人要认真编写设计项目的设计文件,做好技术报告、原始资料、路线、计算方法和数据结果的审查和复核,上报设计部门领导审批。技术报告和相关资料都要提前递交给评审人员,并针对不同评审人员提出的所需不同文件做具体递送安排。

2.5 评审的工作要注重整体和个别的结合

所谓整体性,是指对整个工程、每个阶段都应进行设计的评审,对设计成果的安全性、可靠性、经济性,维护社会功能和寿命等进行评价,尽量做到无一遗漏。个别性是指对其中某个项目需进行特别的重视,例如某些重点项目,采用新技术或是技术攻关项目,社会影响重大的项目等。

2.6 对评审的控制要科学

科学的控制设计评审,是保证设计评审切实有效的有效途径。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对评审组成员的业绩考察。特别是那些把设计评审流于形式的单位,更需要对评审成员的业绩考察。

2.7 评审意见的落实要彻底

彻底的落实评审意见,是保证评审效果的一个很重要方面。如何有效的落实评审意见是现阶段评审管理体系中的重点和难点。由于种种原因,评审意见往往出现不被重视或是拒不执行的情况。对此,控制的重点是利用逐项说明,跟踪检查的方法来解决。如遇不予执行的意见,应有足够的理由,并书写成文,由原评审专家复查同意。

3 实例分析

一次成功的设计评审,对设计的指导意义是重大的。对整个工程来说,意义是长久的,也将带来可喜的经济效益和明显的社会效益。

长沙至重庆公路通道湖南省吉首至茶洞高速公路起于吉首市乾州,接在建的常德至吉首高速公路,止于花垣县茶洞花垣河(湘渝界),接在建的洪安至酉阳高速公路,主线全长64.629km,桥梁18 909.7m/50座、隧道4 448m/11座、互通式立体交叉4处、分离式上跨桥421m/8座、下穿3座、天桥9座、服务区1处(茶洞)、停车区2处、收费站4个、观景平台2处。全线采用四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建设,设计速度为80km/h,路基宽度24.5m,行车道宽度2×7.5m,桥面净宽2×11.05m,桥涵设计汽车荷载为公路-I级。

本次评审是“两阶段施工图设计”评审,评审由评审团和施工公司工作人员组成。参加评审的一共15人,其中专家9名,包括2位教授、1位教授级高工、6位高工。施工公司工作人员由项目负责人,项目总经理和副总经理组成,以及省直有关领导也出席了此次评审。本次评审专家均有着多年的实际工程经验和扎实的理论基础,而且几位专家均性格耿直,要求严格,对待工程一丝不苟,在业内受到普遍好评。

几位专家在评审前7天就接到了项目的相关资料,经过专家独立及集中审查后,提出了专家综合评审意见。其中部分意见如下:

评审认为,施工图设计平纵面采用的技术指标符合“标准”、“规范”的规定,技术指标运用基本恰当,适应沿线复杂地形、地物的变化,平面顺适,纵面均衡,平纵组合良好。

但是,树耳1号隧道(K8+855~K9+185)进出口段存在一段为明挖,边坡无钻孔控制资料,也未进行稳定性分析评价。该隧道存在偏压问题,勘察报告进行了一定的分析评价,提出了处理措施建议,并在施工时应进一步跟踪和完善治理方法。

在意见落实的时候,成立了专门的意见复核小组。经调查复核,设计单位大部分做到了贯彻执行专家意见,对于没有执行专家意见的地方,设计单位给出了充足的理由,并形成了相关文本,递交给了上级部门。此次专家意见大小一共194条,专家同意设计单位的修改方案一共135处,按专家意见修改一共47处,按专家意见补充的设计文件11处,根据重新实地勘察资料,专家修改意见1处。

通过本次评审,解决了设计中存在的一些疑难点,使施工图设计更合理,可靠性和经济性等指标更高。同时专家意见复核小组的成立,更加保证了专家意见的落实,实现了设计的合理性和优越性。

4 结论

本文通过对设计文件评审的分析讨论,从侧面论证了设计评审对于设计的重要性,使设计文件更合理、结构更安全、更环保、降低了造价等,并结合实际的工程进一步的论证了设计评审对于优化设计的重要作用,对工程设计评审和咨询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曹云生, 袁钟, 许国斌.浅谈海域工程设计评审[J].海洋技术, 1999年04期.

篇4:呼唤教师职称阳光评审

在当下的现实中,类似职称评审过程中的不公平现象绝非个案。在某些地方,不少教学业务水平较为突出的一线教师,连续数年参与高级职称申报评审都无法通过;相反,一些业绩平庸的教师却能轻而易举获得教师高级职称。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样的结果?原因有多样,其中职称评审不够公开透明是重要原因之一。

中小学教师职称涉及广大教师的工资收入,关系到教师的切身利益,教师职称评审过程一旦滋生腐败,将直接影响整个教师队伍的思想稳定。因此,必须要在教师职称申报评审程序上坚持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严格按照相关的政策规定,全程接受监督,确保职称评审阳光透明。

第一,要做好个人自荐与单位推荐相结合。学校在职称申报的过程中是否严格把关、能否把优秀人才推荐出来,对于保证评审质量具有基础性的意义。专业技术人员的业绩、水平、能力怎样,其所在的单位最了解,因此,学校在推荐教育教学业务优秀人才的过程中,必须严把质量关,坚持审议小组共同审议的原则,不搞“一言堂”,坚持民主、公正、公平。

第二,要做到推荐环节公开透明。在实际操作中,教师职称申报评审定职的过程要做到每个环节都公开,接受广大教职员工的监督。学校应主动公开申报岗位职数、职称政策、推荐程序、申报人员名单等相关评审材料,增加申报和推荐工作的透明度,自觉接受本单位职工的监督。

第三,要做到评审过程公平、公正。要不断建立完善职称评审制度,确保评委会的权威性和社会公信度。同时,规范评审程序,严格评审条件,严肃评审纪律,坚持评审标准,做到评审条件面前人人平等,体现以能力、业绩为重点的评价导向。对弄虚作假的个人和材料,实行“一票否决”制。评审结果出来后,要把通过评审人员的基本情况进行公示,接受社会监督。

第四,要落实好职称申报评审责任追究制度。对申报人员实行真实性保证书制度,真实性保证书必须由本人和单位领导共同签字、共同负责,共同保证申报材料的真实性,实行谁审核、谁签名、谁负责。凡违反规定者,视情节轻重给予处分。凡被实名信访举报的,要逐一调查核实,一旦查证确实存在弄虚作假行为的,由上级主管部门提出明确处理意见,并对有关负责人进行通报批评。

教师职称评审需要规范程序,注重业绩,体现公平。只有严格执行相关政策制度,辅之以有效的监督机制,才能确保评审结果客观公正,令人口服心服。(作者单位:玉林市北流市六靖镇那排小学)

(责编 欧金昌)

篇5:山西教师职称评审咨询

一、课标部分(20分):

1、填空题(10分)

(1)高中数学课程应建立--------------、------------的评价体系,评价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的结果,也要关注他们数学学习的----------------,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也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

(2)高中数学课程目标要提高学生-----------------------、--------------------------、-------------------------、---------------------------、-----------------------等基本能力。

2、《课程标准》教学建议中指出:“要实现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的目标,教师是关键。”

(1)你认为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把握好哪几个方面?(6分)(2)你是如何理解教师在课改中的角色和作用?(4分)

二、教材教法(40分)

3、请你画出《数列》这一章的知识结构图,并写出本章中掌握的知识点(10分)。

4、对于“函数的单调性”这一节课的教学,你是如何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帮助学生理解这一概念的?请你结合你自己的教学实践,写出这一过程(10分)。

5、比较用单位圆定义的三角函数与原来定义的优劣之处,并举例说明(10分)。

6、请你写出“圆的一般方程”这一节中推导圆的一般方程的教学设计(10分)。

三、专业知识(40分)

7、填空题(16分)

(1)、2012北京理科11

(2)、2012安徽文9

(3)、概率题

(4)、2012浙江理12

8、数列题(8分)(1)、求通项公式

(2)、错位相减法求前n项和

9、(8分)2012辽宁文18

篇6:山西教师职称评审咨询

(2012-09-09 23:29:32)标签: 职称改革 山西省 中小学 教育 方案 分类: 相关文件 附件1:

山西省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 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名单

长:牛仁亮(副省长)

平(副省长)

副组长:张

健(省委组织部副部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厅长)

李东福(省教育厅厅长、省高校工委书记)成员:王云龙(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副厅长)

张卓玉(省教育厅副厅长)

任在刚(太原市常务副市长)

刘志宏(晋中市常务副市长)

常建忠(运城市副市长)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办公室主任:王云龙(兼)

办公室副主任:薛春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处处长)

东(省教育厅人事处处长)

附件2:

山西省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 改革试点过渡办法

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关于印发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扩大试点指导意见的通知》(人社部发【2011】98号)精神,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教育厅制定了《山西省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为落实好实施方案,积极稳妥地开展试点市中小学教师职称过渡,尽快在我省建立健全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体系,特制定本办法。

一、建立统一的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

(一)改革原中学和小学教师相互独立的职称制度体系,将我省现行的中学和小学教师职务系列统一并入新设置的中小学教师职称系列。教师职务分为高级职务、中级职务和初级职务。

(二)统一后的中小学教师职称系列为正高级教师、高级教师、一级教师、二级教师、三级教师。其职务等级是:正高级、副高级、中级、助理级、员级。其中正高级和副高级为高级职务、中级为中级职务,助理和员级为初级职务。

(三)统一后的中小学教师职务,与现行的中学和小学教师职务的对应关系是:原中学高级教师职务对应高级教师;原中学一级教师和小学高级教师职务对应一级教师;原中学二级教师和小学一级教师职务对应二级教师;原中学三级教师和小学二级、三级教师职务对应三级教师。

(四)统一后的中小学教师职务名称为:山西省中小学正高级教师、山西省中小学高级

教师、山西省中小学一级教师、山西省中小学二级教师、山西省中小学三级教师。

(五)统一后的中小学教师职务分别与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等级相对应:正高级教师对应专业技术岗位一至四级,高级教师对应专业技术岗位五至七级,一级教师对应专业技术岗位八至十级,二级教师对应专业技术岗位十一至十二级,三级教师对应专业技术岗位十三级。

二、试点市中小学教师职称系列过渡具体办法

(一)过渡范围

太原、晋中、运城市属普通中小学、幼儿园、教学研究机构、教师进修学校、特殊教育学校、工读学校和校外教育机构中已取得中小学教师职称(职务)的在职人员。

(二)过渡办法

改革前已经取得中小学教师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并已聘任的教师,按照原中小学教师职称(职务)与统一后的职称(职务)对应关系,直接过渡到统一后的职称(职务)体系。

改革前已经取得中小学教师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但未被聘任的人员,其已经取得的任职资格依然有效,按照改革前后职称(职务)对应关系,可先过渡到相应的任职资格,待相应岗位出现空缺时,按照新的岗位聘任程序择优聘用。

(三)过渡程序

过渡工作在山西省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扩大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由试点市、县(市、区)及所属中小学校(单位)统一组织办理。民办学校教师职称(职务)过渡按照学校所在地组织实施。过渡工作具体程序是:

1、个人申请。教师本人填写《山西省中小学教师职称过渡考核登记表》(以下简称过渡考核登记表)。

2、学校(单位)考核审查。学校根据岗位设置情况、人员聘用情况进行统一登记,并结合教师师德和教书育人实绩认真组织教师过渡考核。登记和考核结果在学校公示一周无异议后,填报《山西省中小学教师职称过渡情况统计表》(以下简称过渡情况统计表)。

3、审核备案。按照隶属关系,各学校(单位)将过渡情况统计表、个人过渡考核登记表分别报试点市、县(市、区)教育部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审核备案。过渡情况统计表和个人过渡考核过渡表统一格式,实行全省统一编号(编号办法附后)。经试点市、县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教育部门审核后联合发文公布。

4、上报归档。试点市各学校(单位)过渡情况统计表(含电子版)逐级上报至省教育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过渡考核登记表审核盖章后装入教师个人档案。

(四)过渡时间

2012年9月至10月底个人申请、学校考核审查;11月审核备案;12月上报归档。

三、中小学教师职称过渡有关要求:

(一)提高思想认识。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试点,是贯彻落实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的重要举措,对于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吸引和稳定优秀人才长期从教具有重大意义。中小学教师职称(职务)过渡是重要的基础性工作,试点市、县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教育部门及中小学校务必提高认识,高度重视,扎实做好过渡阶段的各项工作。

(二)加强组织领导。各试点市、县(市、区)要成立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及办事机构,选调思想素质好、业务能力强、熟悉职称工作的同志具体负责,明确分工,落实责任,保证过渡工作顺利开展。

(三)学习宣传政策。各试点市、县(市、区)、各学校要组织广大中小学教师认真学习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的有关政策,切实做好教师的思想工作,使广大教师充分认识改革的重大意义,全面了解职称过渡的政策规定,积极主动地参与职称改革工作。

(四)严格审查资格。各试点市、县(市、区)、各学校要认真做好过渡人员的资格审

查工作。对任职资格、聘任情况等必须认真查验核对,防止弄虚作假、突击聘用、超岗位聘用等问题发生。如有问题,一经查实,将对有关责任人严肃处理。

(五)确保改革稳定。中小学教师职称(职务)过渡工作时间紧、任务重、政策性强,涉及人员多,各试点市、县(市、区)、各学校要严格按照实施方案和过渡办法的要求,周密部署,精心安排,稳慎实施。要充分认识改革的复杂性,妥善处理好过渡工作中的矛盾和问题。要按照时间要求,集中精力,抓紧实施,确保中小学教师职称过渡工作顺利完成。

附:山西省中小学教师职称过渡统一编号办法 对全省现有中小学教师,按照新设置的中小学教师职称系列和对应关系,通过考核过渡到新的中小学职称系列,并统一全省职称过渡编号。2012年由三个试点市先行进行,其余各市和省直学校全面实施时进行。

具体编号是前两位为市的代码,第三位为学段代码,第四位为职务等级代码,第五位为学科代码,最后六位是证书的顺序号码。具体要求是:太原01、大同02、朔州03、忻州04、吕梁05、晋中06、阳泉07、长治08、晋城09、临汾

10、运城

11、省直12。学段分别为:高中A、初中B、小学C、幼儿园D。职务等级代码为:正高级教师A、高级教师B、一级教师C、二级教师D、三级教师E。学科代码为:语文01、数学02、政治03、外语04、物理05、化学06、历史07、地理08、生物09、体育

10、音乐

11、美术

12、信息技术

13、综合实践

14、思想品德

15、科学技术

16、电教

17、仪器

18、招生

19、教管20、督导

21、其它22。初级职务由各县(区)和学校组织统一过渡,中级职务由市和学校组织统一过渡。教师只需核对本人信息填写过渡考核登记表确认。例如,太原市某初中美术二级教师,编号应为01BD120000x。

山西省中小学教师职称过渡考核登记表

县(区)

时间 姓名

工作单位

性别

身份证号

毕业院校及学历(位)

参加工作时间

任教学段

任教学科

原任职资格名称

任职资格通过时间

现任职资格名称

任职资格过渡时间

职称过渡统一编号

是否在岗

本人简历

任期内师德、教书育人考核情况及学校意见

主管部门意见

人社部门意见

此表存入教师本人档案

山西省中小学教师职称过渡情况统计表

县(区)

时间: 姓名

工作单位 任教学段 任教学科

编号

附件3:

山西省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 改革试点评审办法

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关于印发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扩大试点指导意见的通知》(人社部发【2011】98号)精神,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教育厅制定了《山西省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为落实好实施方案,顺利开展新制度体系下试点市、县(市、区)的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工作,特制定本办法。

一、评审范围

太原、晋中、运城市属普通中小学、幼儿园、特殊教育学校、工读学校、教学研究机构、教师进修学校和校外教育机构的在职教师。驻省城的省教育厅直属中学符合条件人员可参加正高级教师评审。

二、评审职级

中小学教师职称系列为正高级教师、高级教师、一级教师、二级教师、三级教师。其职

务等级是:正高级、副高级、中级、助理级、员级。其中正高级和副高级为高级职务,中级为中级职务,助理和员级为初级职务。

三、评审程序

试点市中小学教师各级别新的职称评聘工作,按照《山西省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确定的个人申报、考核推荐、专家评审、学校聘用等基本程序进行。

各学校应成立聘任委员会,按照我省及各市、县中小学教师水平评价标准,采取说课讲课、面试答辩、专家评议、民主测评等多种评价方式,对中小学教师的职业道德、学术成果、业绩能力进行有效评价,确定本校拟推荐人员,并予以公示。公示无异议的拟推荐人员,由学校按管理权限报政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教育部门。各级政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教育部门对所属学校报送的推荐人员进行审核,报相应专家评审委员会评审。各级专家评审委员会对推荐人员进行评价评审。评审结果公示无异议后,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教育部门审核确认,发文公布。

四、评审委员会

为努力实现对中小学教师业绩、能力的有效评价,确保评价结果的客观公正,山西省中小学高级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委员会分设中小学正高级教师评审专家委员会、中小学高级教师评审中学专家委员会和中小学高级教师评审小学专家委员会,负责试点市正高级教师、小学高级教师(副高级)和全省中学高级教师的评价评审工作。评委会成员由我省教育领域知名教授、专家和中小学高级教师担任,不少于35人,其中中小学领域的专家不少于3/4。评委会成员由各有关市、各有关高校推荐,省教育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协商确定。各试点市负责中小学高级教师的推荐和一级及以下教师的评审,按照职责权限分别组建本地中小学一级及以下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委员会。评委会成员由各市教育领域知名专家、学者、具有高级教师以上职务的中小学一线教师担任,不少于25人。

五、评审条件

中小学教师专业技术水平评价标准是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的重要基础和主要依据。根据国家和我省实施方案的要求,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教育厅制定了《山西省中小学教师水平评价标准条件》,确定了试点市中小学正高级教师和高级教师的评价试行标准。中小学一、二、三级教师的评价标准由试点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教育部门细化量化。新的评价标准要适应实施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要求,充分体现中小学教师的职业特点,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注重师德素养,注重教育教学工作业绩,并体现对农村教师的适当倾斜。

六、评价办法

中小学教师职称(职务)评审工作坚持社会和业内双重认可的原则,在中小学各级教师评价评审中,继续完善说课讲课、以考试代答辩、学科组评议、专家委员会评审等多种评价方式,加强廉洁评审教育,健全廉洁评审办法,全面推行评价结果公示制度,增加评审工作的透明度和公信力。

七、职数使用

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应结合中小学岗位聘用工作,在核定的中小学各级岗位结构比例内进行。从事小学(幼儿)教育的教师按新的评价标准条件晋升小学高级教师(副高级)时,由试点市、县级人社部门和教育部门在我省实施方案确定的岗位设置比例内,根据学校和教师的发展,统筹考虑、合理规划,分使用职数。2012年首批职数使用不超过当地小学教师总数的1%。

八、有关说明:

1、根据我省实际,经研究确定,2012年各试点市中小学正高级教师、小学高级教师(副高级)按照新的水平评价标准推荐、评审,均不受理破格晋升;试点市中学高级教师(含“小

中高”)既可按照新的水平评价标准推荐、评审,也可执行我省原评审条件。中学高级教师从2013年起统一按照新的水平评价标准评审,“小中高” 从2013年起取消。

2、试点市中小学正高级教师专业技术水平评价标准没有区分中学和小学岗位,符合条件的中小学教师可以申报,试点市在国家和省下达的指标范围内进行推荐。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人社部函【2012】214号批复,结合我省实际情况,2012年各试点市的推荐指标为各市所辖县(市、区)数。推荐时要注意保证教学一线教师和县区以下中小学校教师的比例。试点市中小学高级教师专业技术水平评价标准中,中学和小学标准有所不同,中学教师须按照中学标准申报,小学教师须按照小学标准申报。

3、中小学教师第一学历符合《教师法》规定并取得教师资格,在专业技术职务评审时,不受所学专业与任教学科限制。在评聘专业技术职务后,又取得高一级学历的,后取学历的专业应与任教学科一致或相近。因中小学课程改革、学校布局调整、教师支教、教师交流等情况出现所学专业与任教学科不一致的,由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出具对参评教师的情况说明,并征得同级人社部门同意后,可申报参评。否则按破格申报参评。

4、中小学教师职称聘任时间应从取得相应职称任职资格后,学校聘任(兑现岗位工资)时间开始计算。任职资格时间和聘任时间不一致的,不能按照任职资格时间计算。聘期满的具体计算如下例:2007年1月至12月底前聘任的,到2012年可按满5年聘期计算;2008年1月1日后聘任的,则不满5年。其它以此类推。

试点市民办中小学校教师可参照本办法参加职称评审。

附件4:

山西省中小学教师专业技术水平评价

标准条件

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关于印发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扩大试点指导意见的通知》(人社部发[2011]98号)和《山西省深化中小学职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精神,为适应实施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新要求,充分体现中小学教师职业特点,引导教师立德树人,爱岗敬业,积极进取,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制定本标准条件。

一、基本条件

中小学教师必须拥护党的领导,胸怀祖国,热爱人民,遵守宪法和法律,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具备相应的教师资格及专业知识和教育教学能力,在教育教学一线任教,切实履行教师岗位职责和义务,身心健康。

二、师德条件

遵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牢固树立爱与责任的意识,爱岗敬业,关爱学生,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任期内各师德考核均为合格以上,并至少有1次优秀(正高级教师2次)。凡有违反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行为、违法违纪受到党纪政纪处分或刑事处分、违反规定进行有偿家教、在校外组织、参与办学办班或违规代课,乱发滥印学习资料、教学中出现严重事故、在各级考试中作弊和职称评审中徇私舞弊、弄虚作假,伪造学历、资历,剽窃他人成果、无正当理由拒不承担各级教育部门组织的业务活动(包括不履行支教义务的)等严重影响损害教师形象和声誉行为的,实行一票否决,不得申报。

三、继续教育条件

任现职以来,按照《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的要求,结合所从事的教学与科研工作需要,完成规定的培训进修任务和其他继续教育任务,达到规定的要求。

四、计算机应用能力条件

符合省人社厅晋人社职字[2010]41号文件规定的条件,并能根据教学要求制作和运用教学课件。

五、中小学正高级教师标准条件(试行)

具有崇高的职业理想和坚定的职业信念,师德高尚,教书育人成果突出。长期工作在教育教学第一线,对所教学科、课程系统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教学经验丰富,教学艺术精湛,教学效果显著,有很强的教学能力,形成独到的教学风格。能对本学科、课程的教育教学方法进行开创性的改革,在当地有较高知名度,在全省本学科领域的教学科研中起示范带头作用。

(一)资格、资历标准条件 具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取得中学高级教师任职资格,受聘中学高级教师岗位5年以上。

(二)专业理论条件

具有所教学科、课程系统坚实的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系统掌握教育学、心理学和本学科教材教法的基础理论知识。

(三)学生管理工作条件

具有丰富的班主任、学生管理工作经验,从教以来担任过班主任、学生辅导员或年级组长(主任)5年以上,并积极承担课外活动小组、学生社团指导教师等学生管理工作,为促进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发挥了指导者和引路人的作用,所带班级、课外活动小组等获得过市级及以上教育行政部门表彰奖励,或个人获得过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授予的优秀班主任、优秀辅导员称号,或在学生管理工作中有较大创新成果、在县域及以上范围产生很好影响和推动作用、经省高评委认可。没有班主任岗位设置的教育事业单位可不作要求。

(四)教学工作条件

1、能出色完成本学科、课程各年级的教学(及教学指导)工作,能按照新课改要求和学科特点,为学生(或指导教师)开设相应的选修课程(中学开设两门以上、小学开设一门以上),能独立指导学生开展实验、实习、研究性学习和社会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等项目获得省级以上奖励或经省高评委确定达到较高水平),能积极开发地方或校本课程,取得较好效果,在当地有较大影响(参评者须附相关业绩材料)。

2、完成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规定的教学工作量,教学质量优秀。任现职期间平均周课时在10课时以上,每年听评课在40节以上。其中校长须完成专任教师规定教学工作量的1/4,每年听评课在30节以上;副校长须完成专任教师规定教学工作量的1/3,每年听评课在60节以上(附近一个学年的教案或学案)。

3、教育教学理念先进,教风严谨认真,教学实践经验丰富,教学成绩显著,教师评议优秀率须达到85%以上。近三年所代班级成绩优秀,教育教学质量评估在本县、市或本校同层次班级中位居第一或进步率第一(教育教学质量评估由所在学校提供,包括德育工作、学科教学质量、学生评教、班主任工作、学生全面发展等综合情况,由县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负责人签署意见)。

4、专职从事教科研工作的人员,在基层第一线从事教学工作累计不少于5年,在现任岗位从事教科研工作不少于10年。任现职以来,在县(市、区)级及以上范围开设教学示范课、研究课、观摩课或专题讲座年均不少于6次,其中至少3次在市级及以上范围开设。善于总结推广课改经验,对本学科的教研、科研与指导有独创之处,积极策划与组织本学科的教育教学研究活动,引领并推进本学科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对提高本学科教学质量做出显著成绩,每年听评课在80节以上,当地教师测评满意率在80%以上。

(五)教科研工作条件

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教科研能力,掌握教学改革和发展的最新动态。任现职以来,在

教育管理、课程改革、教学方法等方面取得创造性成果,并广泛运用于教学实践,产生良好效应。

1、在省级及以上教育或学术正式刊物上独立或作为第一作者发表高水平、有创见的本专业教育教学研究论文或学术论文3篇以上(专职教科研人员5篇以上),其中至少有2篇在核心刊物上发表(专职教科研人员至少有3篇)。

2、主编、参编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委员会审定通过的教科书(以在教科书上署名为准),或参加编写省级教材审查委员会审定通过的地方教材、校本教材、教师教学参考用书,本人主持撰写一个章节以上。未经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参与编写的商品性教学资料者不作为晋升职称的论著。

3、主持或作为课题组核心成员参加过省级及以上教研科研课题1项以上,通过成果鉴定并结题。专职从事教科研工作的人员须主持或作为课题组核心成员参加过国家级教研科研课题1项以上,通过成果鉴定并结题。

(六)专业示范条件

1、任现职以来,在县(市、区)级及以上范围开设教学示范课、观摩课或学术讲座年均不少于6次,其中至少2次在市级及以上范围开设(提供讲座稿),并获得好评。其中校长在县级及以上范围进行教育教学和学校管理讲座每年不少于3次,在教学管理方面取得突出成绩或在县域范围产生较大影响。

2、任现职以来,有组织、有计划地指导过3名以上的青年教师,并有专门的指导记录和同行评价,被指导教师在思想政治素质、业务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方面取得显著进步,其中至少有2名获得省、市级教学能手或学科带头人称号。具有领导和组织本学科教学和科研的能力,能指导其他高级教师进行教育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在培养、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方面做出一定的成绩。兼职担任县级以上教研员,兼职承担市级及以上本专业的教学科研学会工作或为市级以上学科中心组成员。

(七)荣誉条件

须具有下列称号之一:全国模范教师,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山西省特级教师。

六、中小学高级教师标准条件(试行)

(一)资格、资历标准条件

1、获得博士学位后,取得中小学一级教师(含原中学一级、小学高级,下同)任职资格并受聘中小学一级教师岗位2年以上。

2、获得硕士学位、学士学位或大学本科毕业后,取得中小学一级教师任职资格并受聘中小学一级教师岗位5年以上。

3、大学专科毕业,取得中小学一级教师任职资格并受聘小学、初中一级教师岗位8年以上。

(二)学生管理工作条件

具有较丰富的班主任、学生管理工作经验,从教以来担任过班主任、学生辅导员、年级组长(主任)5年以上或担任过课外活动小组、学生社团指导教师等学生管理工作10年以上,为促进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发挥了指导者和引路人的作用,所带班级、课外活动小组或个人等获得过县级及以上教育行政部门的专项表彰奖励。没有班主任岗位设置的教育事业单位可不作要求。

(三)支援农村学校(薄弱学校)条件

城市(地级以上城市)学校教师须有1年以上在薄弱学校或农村学校任教经历,受援学校所在地的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出据对支教教师的考核评价意见。在乡镇以下学校或教学点任教的教师,在同等条件下,可以优先评审。

(四)教学工作条件

1、对所教学科具有系统、坚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掌握所教学科的课程标准,胜任本学科各年级的教学,形成一定的教学特色,教学业绩显著。其中,中学教师从教以来承担过一次大循环(初一至高三)或两次小循环(初一至初三或高一至高三)的教学工作,或连续承担三届以上毕业班的教学工作。小学教师必须能够承担并胜任小学一至六年级本学科教学工作。任职期间能够根据课程改革需要开设选修课,积极开发校本课程,独立指导学生开展实验、实习、社会实践和研究性学习。

2、完成规定的教学工作量。担任校长、副校长的授课时数分别不得少于本学校专业课教师标准工作量1/

4、1/3,并提供近一学年的规范教案(学案)。农村学校因课程计划、学校规模等原因课时较少的,任课教师应有其他教学工作量作为补充(由学校及上级教育部门出具原因证明)。

3、教学态度认真严谨,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效果好,在教学质量评估中成绩良好,在学校及上级教育部门组织的教学比赛中名列前茅。所教学生对其教学评价良好,教师评议优秀率须达到70%以上,是学校和当地公认的教学骨干。

4、专职从事教科研工作的人员,在基层第一线从事教学工作累计不少于5年,在现任岗位从事教科研工作不少于5年。任现职以来,在县(市、区)级及以上范围开设教学示范课、研究课、观摩课或专题讲座不少于6次,其中至少2次在市级及以上范围开设。对提高本市学科教学质量做出显著成绩,当地教师测评满意率在70%以上。专职从事电教、装备、招生、督导等工作且评聘中小学教师职称的人员参照此条执行。

(五)教科研工作条件

积极参加各级教育学会、教研、科研部门组织的课题研究、教改实验等活动,主持(含主要参加者)过县级以上研究项目,通过成果鉴定或有项目结题。

1、从事教学工作的中小学教师,对任职以来发现的本校(地)教育教学中存在问题及其探索过程、解决方法、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方面产生的作用有着独立思考和见解,并形成材料。提供的材料(教育教学案例、经验总结、课题研究报告、教改实验报告等)不少于3篇,其中必须有1篇所教学科教学案例,1篇所教学科专业性文章(2000字左右)。教学案例是教师与学生就某一具体教学过程相互作用的叙述,是以教学情景中出现的事实为基础所展开的课堂讨论载体。教学案例须经省高评委审查达到合格以上。经验总结、课题研究报告、教改实验报告须经省高评委进行审查评价,确认对所从事的教育教学工作有借鉴和参考作用。

2、在乡镇以下农村中小学工作15年以上的教师,任期内学生入学率、巩固率、毕业率高,教育教学业绩感人,深受当地学生和家长爱戴的,可提交1篇虽未发表但有实际价值的文章,并经省高评委鉴定达到中小学高级教师水平。

3、教育事业单位的非一线教师,或破学历条件的中小学一线教师,须在省级以上学术刊物上发表教育教学论文2篇;或市级学术刊物上发表教育教学论文4篇(均为独撰或第一作者,不含论文集和增刊以及相关学科各级各类学术会议的交流材料,所发表文章必须与本人所从事的学科或专业相关);或有专业论著、译著,正式出版发行且本人撰写2万字以上;或受聘参加县级及以上教育部门组织的乡土教材、选修教材、活动课教材、教学参考书、教师培训教材的编写工作,本人撰写在2万字以上,编写的教材在县级及以上范围内推广使用或正式出版。

(六)专业示范条件

1、任现职以来,在校级以上的教学研究课、示范课或学科讲座不少于5次,并至少有1次在县级及以上范围进行;校长在校级及以上范围进行教育教学和学校管理讲座不少于5次,并至少有1次在县级及以上范围进行,且获得好评(提供教案或讲稿,课堂教学评价表

和县区及以上教研部门的证明等原始材料)。

2、任现职以来,胜任教育教学带头人工作。经学校安排,有计划地指导过2名以上青年教师,被指导教师在教育教学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绩(提供能反映指导青年教师过程的原始材料,近两学年的指导小结)。

(七)荣誉条件

小学教师须具有下列称号之一:省级及以上劳动模范、省优秀教师、省优秀教育工作者、省优秀班主任、省优秀辅导员、省师德先进个人,省特级教师,省教学能手,省学科带头人。

乡镇以下农村小学教师须具有下列称号之一:市级及以上劳动模范、市优秀教师、市优秀教育工作者、市优秀班主任、市优秀辅导员、市师德先进个人,市级教学名师、市教学能手、市学科带头人。

七、中小学一级教师标准条件

(一)资格、资历标准条件

具备博士学位;或者具备硕士学位,在二级教师岗位任教2年以上;或者具备学士学位或者大学本科毕业学历,在二级教师岗位任教4年以上;或者具备大学专科毕业学历,在小学、初中二级教师岗位任教4年以上。

(二)学生管理工作条件

具有正确教育和管理学生的能力,能根据所教学段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思想实际,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有比较丰富的班主任、辅导员工作经验,能较好地完成任务。

(三)支援农村学校(薄弱学校)条件

城市(地级以上城市)学校教师须有1年以上在薄弱学校或农村学校任教经历,受援学校所在地的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出据对支教教师的考核评价意见。在乡镇以下学校或教学点任教的教师,在同等条件下,可以优先评审。

(四)教学科研条件

1、对所教学科具有比较扎实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掌握所教学科的课程标准、教材、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教学经验比较丰富,有较好的专业知识技能,能结合教学开展课外活动,开发学生的智力和能力,教学效果好。教过中学两届以上毕业班或教过小学一届以上毕业班,学校师生评价教育教学成绩优良。

2、具有一定的组织和开展教育教学研究的能力,并承担一定的教学研究任务,在素质教育创新实践中积累了一定经验。

3、在培养、指导三级教师提高业务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方面做出一定成绩。中小学教师中级职务的具体评价标准条件,各试点市可结合当地实际,对教育教学科研等方面的要求进一步的量化。

八、中小学二级教师标准条件

(一)资格、资历标准条件 具备硕士学位;或者具备学士学位或者大学本科毕业学历,见习期1年期满并考核合格;或者具备大学专科毕业学历,在小学、初中三级教师岗位任教2年以上;或者具备中等师范学校毕业学历,或者取得相应教师资格,在小学三级教师岗位任教3年以上。

(二)学生管理工作条件

比较熟练地掌握教育学生的原则和方法,能够胜任班主任、辅导员工作,教育效果较好。

(三)教学科研条件

1、掌握教育学、心理学和教学法的基础理论知识,具有所教学科必备的专业知识,能够掌握所教学科的教学大纲、教材,正确传授知识和技能,教学效果较好。

2、掌握教育教学研究方法,积极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和创新实践。

九、中小学三级教师标准条件

(一)资格、资历标准条件

具备大学专科毕业学历,在小学、初中教育教学岗位见习1年期满并考核合格;或者具备中等师范学校毕业学历,或者取得相应教师资格,在小学教育教学岗位见习1年期满并考核合格。

(二)教育教学条件

1、基本掌握教育学生的原则和方法,能够正确教育和引导学生。

2、具有教育学、心理学和教学法的基础知识,基本掌握所教学科的专业知识和教材教法,能够完成所教学科的教学工作。

上一篇:安全生产大检查领导小组下一篇:气管支气管异物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