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产业发展规划

2024-04-16

深圳市产业发展规划(共6篇)

篇1:深圳市产业发展规划

深圳市生命健康产业发展规划(2013— 2020年

健康是促进人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生命健康产业关乎民生幸福与社会和谐,为改善和提高人的 身心健康水平提供全面解决方案。当前,全民健康需求迅猛增长,生命科学、生物技术、信息技 术取得重大突破,商业模式创新和产业融合不断加速,新产品、新应用、新业态层出不穷,生命 健康产业将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新动力。抢占高端、面向未来,加快发展生命健康 产业,是培育未来经济增长点、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重大举措,是加快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创 造深圳质量、促进民生幸福的战略行动,是全面贯彻落实“三个定位、两个率先”、转变发展方 式、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路径。

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 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深圳市国民经济和 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和 《深圳国家创新型城市总体规划(2008-2015 》 等, 编制 《深 圳生命健康产业发展规划(2013-2020年》。

本规划所述生命健康产业包括生命信息、高端医疗、健康管理、照护康复、养生保健、健身 休闲等领域的生命健康服务业以及为其提供支撑的生命信息设备、数字化健康设备和产品、养老 康复设备、新型保健品、健身休闲用品等生命健康制造业。

一、发展基础和面临形势(一发展基础

产业支撑条件优越。近年来,深圳在全国率先出台系列规划和政策,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 新兴产业,为实现有质量的稳定增长、可持续的全面发展提供了优质增量。作为全球重要的电子 信息产业基地,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优势突出, 超级计算、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能力国内领先, 为发展生命健康产业提供了强大的信息技术支撑。作为国家首批生物产业基地,生物产业规模全 国居前,生命科学研究和生

物技术研发不断突破,深圳国家基因库建设有序推进,为发展生命健 康产业提供了坚实的科研基础和技术储备。生物与信息技术不断融合,孕育和催生了健康新服务 和新模式,为发展生命健康产业创造了良好的产业生态。

优势行业引领全国。当前,我市生命健康制造业率先发展,生命健康服务业蓄势待发,生命 信息、高端医疗等行业具有全球竞争力,在全国处于引领地位, 2012年我市生命健康产业规模约

250亿元。新一代测序能力与超大规模生物信息计算与分析能力位居世界第一, 无创产前基因检测、疾病筛查等示范应用有序推进,华大基因已成为世界最大的基因组研发与科技服务机构。干细胞 和肿瘤免疫细胞治疗、基因治疗等生物医疗产业发展基础较好,部分领域处于国际领先地位,北 科生物建成亚洲最大的综合性干细胞库群和全球首个通过美国血库协会(AABB 认证的综合干细 胞库群,涌现赛百诺、博泰生物等一批知名企业。营养保健起步较早,健康管理不断突破,中医 养生独具特色,健身休闲快速发展,拥有健康元、第一健康、中航健身会等一批龙头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较强。深圳创新发展环境较为优越,自主创新体系日益完善,自主创新能力不 断提升, 2012年全社会研发投入占 GDP 比重达 3.81%, PCT 国际专利申请量占全国的 40.3%。截至 2012年底,深圳在生命健康相关领域拥有国家、省、市级重点实验室 118家,工程实验室 57家, 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33家,孵化器 20家。以深圳大学、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清华大学深 圳研究生院、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华大基因研究院等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为主体的生命 科学研究与技术研发支撑体系初步建立。深圳国家基因库基础性支撑作用日益完善,国家超级计 算深圳中心建成并投入运营,肿瘤基因组临床应用关键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化学基因 组学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等创新载体的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在下一代基因测序及生物信息分析、基因组学、生物治疗、超级计算、云计算等领域掌握了一批核心技术。

产业发展环境良好。深圳地处珠三角地区,岭南养生文化历史悠久,养生保健氛围浓厚,随 着经济发展水平日益提高,公众生命健康意识不断增强,生命健康产业市场需求旺盛。深圳毗邻 香港,开放合作空间广阔。深圳是我国南部美丽的滨海城市,山

海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越,具 备发展生命健康产业的良好自然条件。深圳是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在政策上具有独特的先 行先试优势,率先出台了《深圳国家创新型城市总体规划(2008-2015》、生物和新一代信息技 术等产业振兴发展规划及配套政策,为生命健康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整体而言,深圳生命健康产业发展环境较为优越,发展基础比较扎实,但仍面临着产业规模 与发展水平尚需提升,产业服务能力与全民健康需求存在较大差距,企业梯队建设与产业集群发 展有待完善,技术突破和模式创新仍需增强,政策突破及先行先试任重道远等突出问题,急需在 发展过程中着力加以解决。

(二面临形势

技术突破和模式创新孕育生命健康产业新机遇。进入新世纪,生命科学研究、生物技术发展 不断取得重大突破,全基因组检测与基因治疗、干细胞治疗、3D 细胞打印技术等有望率先实现产 业化,并将为新阶段人类生命健康需求提供新手段、新途径。信息技术继续保持加速发展态势, 云计算、超级计算、大数据等技术水平不断提升,为发展生命健康产业提供了强大的信息技术支 撑。随着生物技术与信息技术相互渗透融合、体制机制不断创新突破,基因检测、远程医疗、个 体化治疗等生命健康服务新业态和新模式层出不穷, 生命健康产业将迎来蓬勃发展的战略机遇期。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带来生命健康产业新需求。随着经济水平的逐步提高、健康意识的整体 增强、生活方式的全面改进以及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速, 人们对健康产品和服务的需求急剧增长。当前,美国、法国和德国的健康消费支出占 GDP 比重均超过 10%,英国、日本、澳大利亚在 10%左 右。与发达国家相比, 我国健康产业规模仍然较小, 占 GDP 比重不足 5%, 健康需求正由 “温饱型” 向“小康型”加速转变,生命健康产业在我国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生命健康产业成为全球未来竞争新领域。生命健康产业正在成为全球备受关注的焦点,世界 主要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体纷纷部署发展生命健康产业,从战略层面强力推动生物经济与健康产 业发展。欧盟、美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制定相关战略规划、行动计划, 推动生命健康产业发展, 提升国民健康水平。我国“十二五”规划

明确提出实施“国民健康行动计划”,发布《“健康中 国 2020”战略研究报告》,制定 10项直接相关行动计划。近年来,国内诸多省市也竞相开展生命 健康产业战略布局,努力抢占发展先机。

生命健康产业成为深圳科学发展新举措。在推动我市新一轮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迫切 需要抢抓未来产业发展先机,及早启动生命健康产业培育计划,掌握发展主动权,打造可持续的 产业发展竞争力,实现超越、持续、创新发展。健康关系千家万户幸福,生命健康产业具有知识 密集、技术先进、绿色低碳、前景广阔等特点,大力发展生命健康产业是实现我市经济由内需和 外需共同拉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的重要路径,是满足社会公众日益增长的 健康需求、建设美丽幸福深圳、促进社会和谐的必然选择。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

把握生物和信息科学融合发展新趋势,研究全球生命健康产业新态势,着眼促进全民健康和 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 以前沿生命科学发现为基础, 以先进生物技术、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为支撑, 充分发掘深圳国家基因库生物信息资源,有效利用国家超级计算深圳中心大数据处理能力,强化 健康制造基础作用,培育健康服务新兴业态,广聚优质创新资源,完善产业空间布局,积极探索 先行先试,促进科技引领、产业发展与普惠民生良性互动,将深圳打造成为国际一流的生命健康 产业基地。

(二基本原则

立足民生,着眼长远。立足全民健康需求与构建和谐社会,着眼提升全民健康素质和水平, 把握科技和产业发展新方向,全面提升社会幸福水平。

创新引领,突出特色。完善体制机制,推动政产学研资介合作,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实施差 异化发展战略,做大做强优势行业,做优做精细分领域,促进产业快速发展。

开放合作,广聚资源。优化合作环境,积极吸引国际领先技术、专业人才等高端要素集聚, 引进国际新型健康服务业态,构建开放共赢的产业生态。

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有效发挥政府规划引导、政策激励和组织协调作用,完善体制机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激发社会活力,不断增加健康服务供给。

优化布局,协同发展。整合空间资源,引导企业聚集,优化产业布局。强化产业分工,推动 企业协作,形成协同发展、创新高效、竞争力强的产业集群。

(三发展目标

到 2015年,产业发展环境较为优越,产业支撑体系初步构建,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高,综合 实力不断增强,基本建立覆盖全生命周期、内涵丰富、结构合理的生命健康产业体系 , 成为国际知 名的生命信息和高端医疗服务中心,国内重要的健康管理和养生休闲服务中心,努力将我市打造 成为我国生命健康产业发展的领先城市。

——产业发展:重点发展领域实现快速增长,优势特色领域不断拓宽,龙头企业引领示范作 用日益增强。产业规模超过 500亿元,年销售收入超十亿元的龙头企业 3-5家,超亿元企业 50家 以上。

——创新能力:培育发展若干自主创新能力强、在国际上具有科技引领作用的知名企业和研 究机构,国家基因库一期建成,新建一批国家、省市级创新载体。在生命信息、个体化治疗、数 字化健康管理等领域实现技术研发和产业化的重大突破。

——空间布局:整合空间资源,依托深圳国际生物谷、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和深圳国 际低碳城等区域,进行生命健康产业“一核、两区、多中心”的规划布局。

——示范突破:争取国家在我市先行先试一批产业扶持政策,在基因检测、干细胞治疗等领 域率先实现突破,大力推广生命信息、高端医疗、健康管理、照护康复、养生保健、健身休闲等 示范应用。

到 2020年,产业体系基本完善,将我市建成全球重要的生命健康产业基地,国际领先的生命 信息和高端医疗服务中心,国内知名的健康管理和养生休闲服务中心。

三、重点领域与主要任务(一生命信息领域

主动把握后基因组时代战略机遇,充分开发和利用深圳国家基因库人类遗传资源及基因信息 大数据,整合产学研资力量,着眼前沿科学研究,突破核心关键技术,提升生命信息大数据的采 集、挖掘、整合、分析、应用能力,支持研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生命信息采集、计算、分析等 关键设备与产品,增强对生命健康产业的基础性支撑作用。重点推进新一代生命信息测量技术、分析技术与现代专业服务的深度融合,支持发展生命科学合同研发服务等新业态,提供基因组、蛋白质组、代谢组等跨组学生命信息服务,全面实现生命信息服务科学化、规范化、专业化、规 模化发展。

(二高端医疗领域

以技术、政策、资本和人才的有效整合为核心,重点发展干细胞治疗、肿瘤免疫治疗、基因 治疗等个体化治疗和第三方医学检测等领域的高端技术、新型服务、新兴业态,支持生物医药、医疗器械企业向高端医疗服务领域拓展延伸,鼓励企业参与和承担制定技术标准、管理规范及政 策法规,加快建设高端医疗技术公共服务平台,打造以个体化治疗技术为核心的国际高端医疗产 业集群,提供个体化、规范

化、高质量、一站式的高端医疗技术服务,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 样化的医疗需求。

1.个体化治疗

支持基因诊断与靶向治疗相结合的高端个体化治疗产业化发展,研究制定有利于国际先进医 疗技术快速落地转化的产业政策,积极培育创新医疗服务模式,在全球个体化治疗技术产业化进

程中发挥引领示范作用,鼓励企业引进和转化国际先进的个体化生物治疗技术,把深圳建设成为 集个体化治疗、养生、休闲、旅游等功能于一体的高端医疗服务中心。

2.第三方医学检测

支持新型第三方医学检测技术开发和服务模式创新,培育第三方医学检测机构,优化配置医 学检测技术、设备以及人员等资源,提高检测的稳定性、先进性和精确性,健全深圳市医学检测 报告互认制度, 加强医学检测数据管理, 促进第三方医学检测行业规范化、标准化、市场化发展。(三健康管理领域

鼓励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相结合,推广应用移动健康终端产品,构建数字化、网络化的生命 健康信息平台,实现本地和远程相结合的健康信息管理,培育差异化的健康管理服务项目,逐步 推广应用分级式的健康管理服务模式,不断提升产业层次和服务质量,推动健康管理产业向新型 化、个体化、网络化、社会化发展,促进优质医疗资源纵向流动。

1.个性化健康管理

面向社会公众日益增长的多层次、个性化健康管理需求,探索集预防、评估、跟踪、随访、干预、指导、教育与促进为一体的新型健康管理服务模式, 培育一批以个性化服务、会员制经营、整体式推进为特色的健康管理企业,发展家庭医

生、个性化体检、疾病筛查、保健指导、健康干 预、慢病管理、心理健康咨询等特色健康管理服务,不断提升产业层次和服务质量。

2.数字化健康管理

充分发挥健康大数据的基础支撑作用,加快发展数字化健康管理设备和产品,鼓励开发和应 用健康管理软件,建立数字化健康信息系统,整合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实现本地和远程的健康信 息管理互联互通,提升健康管理服务水平。

(四照护康复领域

满足不断增长的照护康复需求,加快推进传统手段与现代技术的集成应用,培育一批具有高 科技含量的照护康复服务企业,创新商业模式,加强行业规范,完善管理体制,重点发展养老服 务、专业母婴护理、康复服务等适应不同人群需要的护理服务,提高相关设备和产品研发制造能 力,推进试点示范和应用推广,推动照护康复专业化、市场化、规模化发展。

1.养老服务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建立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充分发挥我市区位和自然环境等综合优 势,培育一批社会化、综合性养老服务机构,完善老龄健康支持体系,立足本地、服务周边、辐 射全国,推进老龄用品的研发与制造,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积极创建全国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 试点城市。

2.专业母婴护理

针对我国家庭结构小型化的趋势,满足多层次母婴健康服务的需求,发挥我市专业母婴护理 行业的先发优势,重点开展专业化、一体化的母婴护理服务和女性产后修复服务,充分整合服务 资源,加快制订行业标准,建立健全服务监管体制,强化专业人才培训,促进专业母婴护理行业 快速发展。

3.康复服务

整合康复医疗资源,鼓励民营机构进入康复服务行业,建设专业化、规范化的康复咨询、治 疗、辅导等服务机构,加强专业护理人才教育与培训,提升服务品质,支持特定群体康复、专业 康复等新型康复服务的产业化发展。

(五养生保健领域

开展生命理学模型、特色养生保健的新技术和新理论研究,建立健全养生保健标准和规范, 推动在高校和职业院校中开展人才培养和专业培训, 完善产业配套服务体系, 重点发展中医养生、医疗美容、亚健康人群保健及相关产品制造业,探索发展养生保健新业态,全面推进养生保健行 业发展。

1.中医养生

以中医药理论为基础,发挥中医预防保健特色优势,大力推广中医传统疗法,发展中医营养 饮食、按摩保健、调理保健、慢病预防等特色养生服务,支持零售药店提供中医坐堂诊疗服务, 繁荣中医养生文化,加强对外交流合作,推动中医养生行业科学、健康发展。

2.新型保健品

充分发挥岭南特有动植物资源、我市先进生物和现代农业技术等综合优势,建设一批技术创 新和产业化平台,积极推广先进的生产管理规范,完善国际认证体系,大力推进新型保健品研发 和应用,优化产品结构,引导行业集聚,促进新型保健品行业规范化、品质化发展,推动保健品 行业实现转型升级。

3.医疗美容

以安全可靠和政策法规允许为必要前提,发展以个性化订制为特色的医疗美容项目,支持开 发和应用医疗美容新材料、新仪器、新技术,探索医疗美容保险服务,培育一批医疗美容硬件设 备制造和特色服务企业,提高市场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

(六健身休闲领域

为满足市民日益增长的健身休闲需求,充分利用我市丰富的自然资源、都市型体育健身和休 闲娱乐的良好基础,重点发展体育运动设备、健身器械研发制造和健身休闲服务,促进健身休闲 与医疗、养生、美容等产业的互动协同发展。

1.体育健身

充分发挥我市体育健身行业紧跟国际前沿、引领国内潮流、品牌知名度高、时尚氛围浓郁的 特点,鼓励各类大型综合健身俱乐部开展多元化的健身服务项目,支持企业承办商业性的高水平体育赛事,积极拓展新兴都市体育健身项目和特色体育运动培训,大力发展高科技、高品质、高 附加值的体育用品制造,培育服务新模式、新业态。

2.健康休闲

充分利用我市丰富的山海资源,整合养生保健、文化、体育健身等优势资源,大力发展运动 体验游、养生文化游、山水休闲游等休闲旅游服务,建设集娱乐、健身、文化、自然体验等于一 体的多功能健身休闲区,促进健康休闲产业科学化经营和规范化发展。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统筹协调,确保规划落实

深圳新兴高技术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全面统筹协调我市生命健康产业发展工作。建立、健全主 管部门负责制,切实做到组织到位、责任到位、工作到位,保障各项任务顺利完成。组建生命健

康产业专家委员会,为产业发展提供决策咨询。鼓励行业协会等机构参与生命健康产业发展的研 究咨询、标准制定、平台建设、技术和产品推广等工作。

(二争取国家支持,开展先行先试

积极争取国家支持我市先行先试, 借鉴国际成熟的管理体系与符合国际标准的质量认证体系, 开展新型医学检测技术和生物治疗技术的临床研究与应用,争取放宽境外医、护等专业人士在我 市的执业许可,积极试点“医师多点执业”等。进一步推进将民办医疗机构纳入医保定点范围。争取国家相关部门对大型医疗设备、检测设备等进口给予快速审批、关税减免等支持。率先建立 健全生命健康产业的行业监管体系。探索将健康检测、健康促进等服务纳入医保覆盖范围,支持 发展商业健康保险,推动深圳医疗保障制度率先向健康保障制度转变。

(三完善人才梯队,强化智力支撑

将生命健康产业专业人才纳入我市人才管理体系。与现有国家、省、市人才引进计划相衔接, 引进具有持续创新能力的一流科研团队和高层次人才。鼓励与国际知名院校、研究机构合作,加 快培养生命健康产业创新人才和复合型人才。支持建设相关领域特色学院和研究机构,争取国家 支持赋予特色学院学位授予权。支持设立博士后流动站、工作站和创新实践基地。鼓励院校及培 训机构开设相关专业或课程,提供职业培训和创业辅导,加快培养照护康复、养生保健、体育健 身等专业技能人才。

(四加大资金投入,增强发展动力

设立未来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加大财政支持,建立健全政府购买生命健康公共服务的机制。积极引导社会资本投入生命健康产业,创新生命健康产业利用外资方式。鼓励创业投资机构和产 业投资基金投资生命健康产业项目,鼓励、引导金融机构支持生命健康企业发展,支持信用担保 机构对生命健康企业提供贷款担保,鼓励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贷款。鼓励商业保险机构在生命健康 领域提供创新型产品,支持生命健康企业利用资本市场融资。

(五整合优势资源,完善空间布局

加强统筹规划,整合空间资源,打造“一核、两区、多中心”的产业布局。“一核”,依托 深圳国际生物谷,重点发展生命信息、高端医疗、健康管理等产业,打造深圳生

命健康产业发展 的核心引擎。“两区” , 在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引进一批国内外生命健康企业和机构总部, 打造生命健康产业总部集聚区;在深圳国际低碳城规划布局一批生命健康设备与产品的研发及产 业化项目,推进生命健康服务示范应用,打造绿色低碳生命健康城。“多中心”,结合城市规划 和功能布局,对接市民需求,科学布局一批内容丰富、层次多样、各具特色的生命健康产业服务 和制造中心。

(六创造良好环境,促进产业发展

完善促进生命健康产业发展的相关法规。给予生命健康产业土地规划、市政配套、机构准入、执业环境等政策扶持和倾斜。制定、推行技术标准和行业规范。完善监督机制,加强政府监管、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加快建设诚信服务制度。加大生命健康领域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完善生命 健康产品和服务价格形成机制。积极开展产业发展调查统计研究。加强健康教育, 注重宣传引导, 积极营造良好的健康消费氛围。强化生物医药、医疗器械等对生命健康产业的基础支撑作用。广 聚国内外优质资源,形成发展合力,推动我市生命健康产业快速发展。

篇2:深圳市产业发展规划

讨论修订会会议议程

一、会议时间:2011年4月13日(星期三)下午2:30-4:30。

二、会议地点:深圳市卫生和人口计划生育委员会二楼会议室。

三、主持人:廖利平

四、参会人员:

1、各区卫生局,光明、坪山新区公共事业局分管局长。

2、市、各区中医院、市二院中西医结合分院、深圳平乐骨伤科医院、深圳五洲中西医结合医院、深圳福华中西医结合医院院院长及本单位“十二五”规划主要起草人员1名。

3、我委中医处、规划处有关人员。

五、会议议程:

1、中医处武肇玲汇报《深圳市中医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内容。(20分钟)

2、各单位结合本单位实际及“十二五规划”,对我委中医处草拟的《深圳市中医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提出修订意见和建议。(各区局发言5分钟,各医院发言10分钟。按照福田、罗湖、南山、盐田、宝安、龙岗、光明、坪山区局、市中医院、福田区中医院、罗湖区中医院、宝安区中医院、龙岗区中医院、市二院中西医结合分院、深圳平乐骨伤科医院、深圳五洲中西医结合医院、深圳福华中西医结合医院顺序发言。)

3、规财处领导讲话。

4、许四虎副主任讲话。

篇3:深圳市产业发展规划

根据公报, 深圳市政府自今年起连续3年, 将集中财力支持半导体照明产业发展。重点扶持中高端半导体照明产业核心技术研发及终端产品销售及市场拓展;政府行政办公用品、政府投资项目中, 需采购半导体照明终端产品的, 将优先采购本地企业产品。

而老百姓将通过一个个半导体照明“示范工程”的实施感受照明灯具升级换代带来的改变。

篇4:深圳市产业发展规划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智慧教育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6)03-0010-05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教育信息化工作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为抢占教育信息化发展制高点,推进教育信息化重点工作,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提升教育信息化先进性,实现以教育信息化引领教育现代化,深圳于2015年5日出台了《深圳市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2015-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及6个配套文件[1](包括2项工程,即深圳市教育云建设与应用工程、深圳市智慧校园建设与应用工程和4个行动计划,即深圳市中小学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建设与应用行动计划、深圳市教育管理信息化行动计划、深圳市师生教育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行动计划、深圳市教育网络环境优化行动计划)。笔者作为《规划》的组织编制者,在本文中首先分析了当前国内外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背景,接着依据实证调研数据,对深圳教育信息化现状进行分析,最后从发展思路、发展目标、主要任务、配套工程和行动计划及主要特点等方面对《规划》进行了解析。

二、国内外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背景

1.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是世界各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基本战略

近年来,信息技术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人们的工作方式、学习方式、思维方式、交往方式乃至生活方式。教育信息化通过在教育领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为教育教学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表征形式,改变了学习者的认知方式和学习形态,从而促进教育观念、教学方式、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等的变化,促进教育改革和发展。

世界各国纷纷制定了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的发展战略。美国在2010年发布了美国国家教育技术计划, 提出“变革美国教育,技术给力学习”[2];英国制订了2010-2012年发展战略,强调云计算、绿色IT以及ICT的能力规划[3];韩国2011年推出智能信息化推进战略,提出2015年全国中小学全部使用电子课本,同时引入云服务,推进教育变革[3]。

2.国家对教育信息化提出了新的发展要求

《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4]从国家层面对今后十年教育信息化工作进行了整体设计和全面部署,对我国教育信息化总体发展提出了“三基本两显著”的新目标。2012年9月5日,国家召开了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时任国务委员刘延东同志提出了“三通两平台”的建设任务[5]。《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6] 明确指出要“构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的有效机制,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差距”。

3.国内主要大中城市在教育信息化方面纷纷推出新的举措

北京出台了《2006-2020年首都信息社会发展战略》 、《北京市中小学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2-2014年)》等,关键任务是加大优质教育资源建设力度。上海制定了《上海市教育信息化“十二五”发展规划》、《上海市教育信息化重点工作(2013-2015年)》等,重点推进基于“人人通”和数据共享平台的教育信息化顶层设计,以应用为导向促进教育信息化向“主战场、大规模、常态化”发展。广州围绕“智慧广州”战略,先后印发《广州市教育信息化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广州“数字教育城”建设规划纲要(2010-2014年)》等,加快对构建智慧型教育体系,以及信息技术环境下教育教学新模式、新方法和新途径的探索。武汉出台了《武汉市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2012-2015年)》、《武汉市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2012-2015年)实施方案》等政策文件,重点推进国家教育云试点工作。

综上比较,深圳教育信息化的相关文件、制度等更多地规范某一具体业务领域的建设和应用,缺少对全市教育信息化的统一规划和顶层设计。因此,制定深圳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规划,从市级层面谋划深圳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未来蓝图,明确方向和任务,成为深圳教育信息化工作当前急待解决的问题。为此,深圳市教育局组织专家成立编写组,开展了深圳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

三、深圳教育信息化现状分析

为更好地掌握深圳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情况及发展需求,做好深圳教育信息化整体规划和顶层设计,编写组在全市集中开展了教育信息化专题调研。

1.数据来源

调研分为问卷调查和实地调研两种方式。其中,问卷调查包括基础网络环境、数字教育资源建设、信息化应用、能力建设等方面,面向10个区(新区)和15所市局直属学校,共发放调查问卷25份,回收调查问卷25份,有效问卷25份,回收率100%;实地调研是到有代表性的区(新区)和学校开展实地查看,共到4个区(新区)、9所学校进行了座谈交流和参观考察。

2.数据分析

(1)教育城域网使用情况统计和分析

调研发现,目前100%的区(新区)和市局直属学校已经实现网络“校校通”,部分区甚至实现了有线和无线的双网覆盖,但随着信息技术发展及信息化应用在学校的深入,现有的网络环境仍无法满足应用需求。调研发现,有70%的区(新区)和60%的市局直属学校反馈目前的教育城域网无法满足应用需要,对于教育城域网的升级最迫切的需求是加大带宽和增加稳定性。

(2)教育资源使用数据统计和分析

目前有50%的区(新区)和67%的市局直属学校建有自己的资源平台,100%的区(校)能使用市级平台的资源,资源存储总量达到80081G。资源主要的来源集中在教师自制资源、使用网上免费资源和自行购买资源三个方面。

(3)信息化系统应用情况统计和分析

统计发现,10个区(新区)中,有8个区(新区)建有自己的信息化应用系统,占比80%。两个新区成立时间短,目前正在进行信息化应用系统建设。调研的15所市局直属学校都已经建设了信息化应用系统。

(4)教师应用能力统计和分析

目前,全市学校信息技术管理人员100%获得省级培训考核合格证书,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培训普及率100%,90%以上教师能够熟练掌握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技术。近三年来,承担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十二五”规划课题29项、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教育信息技术研究专项课题33项。

3.现状分析

(1)教育信息化建设和应用发展水平不均衡

区与区之间,特别是老区和新区之间发展不均衡。部分老区教育信息化建设和投入比较到位,都已经建好或正在建设覆盖全区的公共服务平台,信息化基础设施和应用水平都比较高,能够较好的支撑教育教学应用需要。而一些新区由于刚成立,在信息化建设投入和应用方面基本空白,信息化基础设施和应用水平都比较薄弱。

学校间信息化发展不均衡。区属学校特别是民办学校及新区学校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和应用水平比较薄弱,校园网的出口带宽少,无法满足教育教学的需求。而市局直属学校在信息化建设和投入到位,信息化基础设施和应用水平较高,可以较好的满足教育教学方面的需求。

(2)信息化网络环境有待提升

各区(新区)和学校近年来在信息化基础网络环境方面的建设和投入都达到了一定的水平和成效,但是随着信息化应用在教育教学领域的不断发展和深入,网络带宽越来越成为信息化应用的一个瓶颈。

(3)教育管理系统需要整合并提供统一服务

目前,全市各区(校)已陆续开展各类信息化应用。综合应用现状,各区(校)开展的教育信息化应用侧重点有所不同,部分具有重复的功能,且基础数据和资源尚不能整合与共享。在调研过程中,许多区(校)提出在整合的基础数据基础上,为全市提供统一的教育管理服务,包括一卡通、办公、学籍、人事、资产、教学、校务等信息化管理服务。

(4)对优质教育资源平台建设呼声很高

学科教师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不仅迫切,而且需求更加细化。受访的区(新区)和学校都普遍反映近年来通过多种途径建设了资源库,但更新困难,利用率低。

(5)信息技术队伍专业化建设问题仍然突出

各区(新区)和学校信息技术人员队伍管理渠道有差异,加上信息技术在学校属于小学科,常常得不到重视。同时,近年来学校设施设备、功能场室不断增加,信息技术维护等工作量加大。相对其他学科教研队伍,信息技术学科的教研和培训活动相对缺乏,在评优评先中得不到足够重视,影响到专业队伍建设。

四、《规划》内容解读

在国家加速推进教育现代化的背景下,教育信息化面临新的发展机遇与战略需求,未来六年将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规划》是新阶段的发展蓝图,其核心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1.以可量化目标指引教育信息化未来发展

《规划》根据《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智慧深圳规划纲要(2011-2020年)》、《深圳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等文件的要求,结合深圳教育信息化现状,制定了一系列科学的数据指标,通过可量化的目标指引全市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使未来六年的教育信息化工作看得见,摸得着(详见表1)。

2.以能力体系建设为核心转变发展方式

依据《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的发展思路,未来的教育信息化体系建设不再是一个单纯的基础设施的概念,而是一个能力体系的概念,强调总体协调运行的体系,而非单一要素。它不仅包括硬件基础设施,还包括应用软件系统、数字教育资源、管理信息系统、人才队伍、保障制度等,要从 “以硬件为中心”引领的思路转变到“以解决实际问题应用和促进人的发展为核心”引领的思路。

为此,《规划》围绕打造“智慧深圳”的战略要求,提出要打造“智慧教育”的发展思路。“智慧教育”是一个多方要素协调发展的系统工程,核心是师生的智慧发展,重点是实现六化,即:

(1)资源多样化。打造“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资源环境,构建形式多样、品质优秀、机制健全、主动推送、体验先进的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为师生提供优质资源服务,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2)教学个性化。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构建智能教学系统,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需求进行个性化的教与学。

(3)师生智慧化。提升师生教育信息化应用能力,培养智慧型师生,提高教学质量,推动教育改革创新。

(4)管理智能化。建设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形成覆盖全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基础数据库,实现教育管理的智能化,提升教育管理与服务水平。

(5)环境泛在化。采用云计算、无线网络等技术,突破物理空间与时间的限制,构建师生随时随地随需的泛在教学环境。

(6)发展可持续化。坚持技术创新与机制创新相结合,促进教育信息化的可持续化发展。

3.以六大任务助力破解教育发展难题

我国信息化建设虽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目前仍然主要停留在信息技术课、应付学校达标、评比和检查上,信息技术基本上处于教育的边缘位置,对教师的教学方式、教育行政人员的管理方式、学生学习的方式等都没产生本质性、持续性的影响,缺乏进一步发展的需求和动力。为此,教育部杜占元副部长在2015年全国电化教育馆馆长会议上提出“教育信息化工作思路的核心就是一句话:‘围绕重大问题,全面深化应用’”,即教育信息化要努力推动技术成为在实际教育过程当中的关键性因素,直面和解决教育发展的战略性问题,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到的教育公平的问题、减负的问题、素质教育问题、教育管理科学决策的问题等等。

针对国家的要求,《规划》提出六大发展任务,着重从教育发展的角度,阐述能够用技术助力破解哪些疑难问题,包括: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建设与应用,缩小数字鸿沟,促进教育公平;推动信息化教育模式创新,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师生信息化应用能力,促进教与学方式变革,促进人的发展;构建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促进教育治理现代化、决策科学化、服务网络化,提升教育管理水平;优化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服务教育大局,满足我市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创新教育信息化的体制机制,主要是实现教育信息化的可持续发展。

4.以工程和行动计划推动具体任务的落实

《规划》围绕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配套出台了6个附件,包括2项工程和4项行动计划,目标是以重点项目和行动计划为抓手,推动具体任务的落实。

(1)深圳教育云建设与应用工程

深圳教育云是云计算技术在教育领域中的创新应用,通过应用云计算技术充分整合市内外优质教育资源,实现集约化教育服务,有效节省政府的投入成本,有力促进深圳教育的均衡化、优质化发展。重点建设内容包括教育云基础设施、教育云支撑平台、教育云应用服务、教育云管理与运营体系、教育云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等。

(2)深圳市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与应用工程

“智慧校园”建设与应用,是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重点是开展智慧型校园环境建设、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实践、信息技术支持下学校管理模式、智慧型师生的素养培养模式和策略、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与应用标准指引制定等探索。

(3)深圳市中小学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建设与应用行动计划

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建设与应用是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同时也是深圳市教育信息化战略发展的重要内容。内容包括智能化教育资源云服务平台建设、优质丰富教育教学资源库创建、以应用导向的共建共享机制构建、数字教育资源评价标准和管理办法制订等方面,目标是以建设、共享和应用优质数字教育资源为抓手,促进教育均衡、优质发展。

(4)深圳市教育管理信息化行动计划

教育管理信息化行动是充分利用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新兴信息技术,整合全市教育管理资源与基础数据,实现覆盖全市数据的互联互通和对教育系统人财物事的智能管理,提升教育管理服务水平。其主要内容包括:建设教育基础数据库、构建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教育管理公共服务门户、建设教育人财物事管理应用系统、建设教育决策支撑服务系统和建立教育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5)深圳市师生教育信息化应用能力提升行动计划

师生教育信息化应用能力提升是以信息技术促进教育教学变革,着力提升我市广大师生获取、处理、应用信息的能力,推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重点包括教育信息化“十百千”培养行动、教师教育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建设、教育信息技术队伍能力提升、学生信息素养提升等方面。

(6)深圳市教育网络环境优化行动计划

深圳教育网络环境建设是深圳市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项目,包括升级完善深圳教育城域网、构建深圳教育云数据中心、提高网络和数据中心的安全、推进无线校园网建设与移动终端配备,构建泛在学习环境、改善民办学校信息化环境等。

五、《规划》的主要特点

1.构建深圳未来教育信息化发展的“1+6”架构

1个规划体现了国家、深圳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精神,符合“智慧深圳”建设的要求,明确了未来深圳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目标、发展思路和主要任务。

6个配套文件确保了各项工作落实。其中,以2个重点工程为抓手,从市级层面通过大项目推进全市教育信息化建设发展,增强规划的可操作性,有效推动规划各项任务的具体落实。通过4个行动计划,分步、有序、科学地推进各项工作,增强规划的可实施性,确保规划既定目标的完成。

2.围绕打造“智慧教育”的核心目标,提出要实现“六化”

参考美国《新媒体联盟地平线报告:2014基础教育版》、《2014上海基础教育信息化进程蓝皮书》等,结合当今信息技术发展的新趋势,《规划》在发展思路中围绕打造“智慧教育”的目标,提出了要实现“六化”,使“智慧教育”的目标更具体、更形象。

3.探索信息化建设新机制,重视发挥深圳企业优势

《规划》重视发挥深圳企业优势,注重机制创新,积极探索企业投资建设,政府购买服务的信息化建设新机制,解决目前教育信息化建设发展存在的问题,并助推我市成为全国教育信息化产品研发、孵化、推广应用基地和成果交易中心,借助 “深港同城化”,打造教育信息化特色。

六、结束语

《规划》的出台,为深圳未来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谋划了蓝图,明确了方向,理清了思路,必将对深圳教育信息化发展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深圳将以《规划》为契机,继续加强统筹整合、突出重点、开拓创新,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促进深圳教育均衡优质发展,使教育信息化成为深圳教育坚持做“有使命感的领跑者”的加速器,为深圳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深圳市教育局.关于印发《深圳市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2015-2020年)》的通知[EB/OL].http://szeb.sz.gov.cn/xxgk/flzy/tzgg2/201505/t20150513_2875902.htm.

[2]何克抗.关于《美国2010国家教育技术计划》的学习与思考[J].电化教育研究,2011(4):8-23.

[3]杨宗凯.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展望——未来教室、未来学校、未来教师、未来教育[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1(9):14-15.

[4]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的通知 [EB/OL].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3342/201203/xxgk_133322.html.

[5]把握机遇 加快推进 开创教育信息化工作新局面——刘延东国务委员在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EB/OL].http://www.ncet.edu.cn/html/news/leader/201211193486.html,2013-11-12.

[6]新华社.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J].前线,2013(12):5-19.

[7]易庆竑.2014 年度地平线报告基础教育版核心内容研究述评[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4(13):46.

[8]佚名.《2014上海基础教育信息化趋势蓝皮书》发布[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4(5).

篇5:深圳市信息化发展“十二五”规划

总体目标:到2015年,信息基础设施全面提升,信息资源有效整合,核心信息技术创新取得突破,信息产业国际竞争力持续增强,信息技术应用深化普及,信息安全保障水平大幅提高,信息化环境显著提升,信息化成果充分惠及民生,加速向充满活力的信息社会迈进。

着力打造智慧深圳,通过新一代信息技术改变政府、市民、社会、自然环境之间的交互方式,提高实时信息感应能力及处理与响应速度,增强业务弹性和连续性,促进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全面和谐发展,构建面向未来的智慧型现代化城市。

具体目标:

——建成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实现随时、随地、随需的宽带接入。全市家庭宽带普及率达到90%,光纤到户达到200万户,基本实现100Mbps家庭宽带接入能力,移动通信带宽达到20Mbps以上,无线宽带网络覆盖率达到99%。信息安全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

篇6:深圳市产业发展规划

为贯彻落实《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深圳市综合配套改革总体方案》、《民政部深圳市人民政府推进民政事业综合配套改革合作协议》和《关于进一步发展和规范我市社会组织的意见》(深办〔2008〕66号,促进我市社会组织的培育发展和规范管理,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工作要求(一政社互动。

结合我市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及事业单位改革,建立新型的政社关系,完善公共治理结构,创新社会治理方式,构建公共产品的多元供给体系。新增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事项,凡可委托社会组织承担的,向符合条件的社会组织购买服务;将政府各职能部门不再行使和可交由社会组织承担的职能事项,转移或委托给社会组织承担;将事业单位可由社会组织承担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事项,转移或委托给社会组织承担。

(二突出重点。

根据社会组织的活动领域及其功能作用,有计划、有重点地培育和发展一批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中能够发挥积极作用的社会组织。我市社会组织近期发展的重点领域为工商经济、社会福利、公益慈善类社会组织和社区社会组织,以及非公募基金会。

(三培育发展。

加快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的步伐,为社会组织的发展创造空间;创新社会组织登记管理体制,降低登记门槛;完善政府和社会组织沟通协调机制;加大政府投入,创新财政扶持社会组织的方式;构建社会组织公共服务平台;完善支持社会组织发展的法规和政策,为社会组织发展和发挥作用提供法律和政策保障。

(四规范管理。

建立健全政府各职能部门的分工合作机制,形成市、区、街道联动的监管体系,监督社会组织依照法律、法规、规章及其章程规范运作,明确社会组织作为独立民事主体的责任。

(五分步实施。

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和人民群众的需要,对社会组织进行整体谋划,按照分类、分批、分步实施的原则科学推进。

二、目标与措施

(一构建明晰的责任体系。

工作目标:优化社会组织管理体制,明确政府各职能部门职责和社会组织责任。具体措施: 1.市、区民政部门是社会组织的登记管理部门。负责社会组织的成立、变更、注销登记;对社会组织开展的活动进行日常监督和检查;对社会组织的违法行为视情节依法给予警告、责令改正、限期停止活动、撤销登记等行政处罚;对非法社会组织依法予以取缔;负责直接登记的社会组织的党建工作。

2.市、区相关部门是社会组织的业务主管单位,由民政部门直接登记的社会组织对应的部门为业务指导单位。业务指导单位应将社会组织纳入行业管理,通过提出建议、发布信息、制定导向性政策等方式对社会组织进行指导;通过转移职能、资金扶持、购买服务等方式支持社会组织发展;协助登记管理部门及其他有关部门查处社会组织的违法行为;会同有关部门指导社会组织的清算事宜。业务主管单位除履行上述职责外,还应负责社会组织成立、变更、注销登记前的审查;负责社会组织检查的初审;负责社会组织党建工作。

党政领导干部原则上不得兼任社会组织(包括分支机构和境外社会组织领

导职务,因工作需要兼任者,先按干部管理权限审批,再依有关程序办理兼职手续。

3.相关部门在规定职责范围内承担对社会组织的监督管理责任: 公安消防部门依法承担社会组织的消防监督管理责任。公安部门依法承担社会组织的治安管理责任。

市场监管部门依法承担社会组织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价格监督检查责任。财政部门依法负责监督管理社会组织财务制度的执行情况。

税务部门依法负责检查监督社会组织贯彻执行国家税收法律、法规和规章的情况。

统计部门依法负责社会组织的统计监察管理工作。

国家安全部门、公安部门依法负责对社会组织涉及国家安全的活动进行调查、防范、制止。

外事部门依法负责社会组织涉外交往活动的审批备案和规范监督管理工作。其他职能部门按照各自职责范围承担对社会组织监督管理责任并实施监督管理。

4.社会组织是独立民事主体,依法承担独立民事主体的相关责任。应建立健全以章程为核心的内部管理制度,依章程规定的宗旨和业务范围进行活动;按照规定接受检查和办理变更登记;不得侵占、私分、挪用组织资产或所接受的捐赠、资助;不得违反国家有关规定收取费用、筹集资金或者接受、使用捐赠、资助;不得从事营利性经营活动;加强对分支机构、代表机构的管理。

(二深化登记管理制度改革。

1.建立社会组织直接登记制度。

工作目标:对工商经济、社会福利和公益慈善类社会组织实行直接登记。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逐步扩大社会组织实行直接登记管理的范围。

具体措施:(1除法律法规、政策文件规定须由政府有关部门在登记前进行前置审批的社会组织外,工商经济、社会福利类和公益慈善类社会组织的申请人可直接向登记管理部门申请登记。登记管理部门接到申报材料后,可向有关业务指导单位征

询意见,也可委托专业机构提出评估意见,有关意见可作为审批的依据,并在规定期限内作出准予登记或不予登记的书面决定。

(2社会组织不得危害国家统一、安全、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不得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以及其他社会组织和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得违背宪法、法律法规和社会道德风尚。严格控制以特定人群为主体或业务宽泛、不易界定的社会组织。

2.启动社会组织备案制度。

工作目标:启动社区社会组织备案制,逐步形成布局合理、覆盖广泛、服务到位、满足人民群众不同需要的社区社会组织体系。

具体措施:(1出台《深圳市社区社会组织登记和备案管理暂行办法》,对街道(或社区范围内由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社会组织自愿组成,并在街道(或社区范围内开展活动,但尚不具备登记条件的社区社会组织实行备案管理。社区社会组织申请人在具备活动场所和章程草案的情况下可自愿向备案管理部门申请备案。

(2区民政部门是社区社会组织的备案管理部门。备案管理部门在收到申请人全部有效材料后,在规定期限内出具同意或不同意备案的意见书。

3.探索开展异地商会、基金会、跨省区行业协会商会的登记工作。

工作目标:规范异地商会的登记工作。根据国家有关部门的授权,探索开展基金会、跨省区行业协会商会登记管理试点。

具体措施:(1出台《深圳市异地商会登记管理暂行办法》,并规范异地商会的登记工作。(2启动基金会的登记管理试点工作,发挥现有公募基金会的作用,大力培育非公募基金会,探索开展在深涉外基金会的登记工作,制定相关登记管理细则。

(3探索开展跨省区行业协会商会的登记试点工作。通过备案,允许我市登记的行业协会商会根据行业发展的需要,在自愿的基础上,吸收跨省区会员并开展跨省区活动。

(4加强深惠莞行业协会的合作交流,建立跨区域、多层级合作交流机制。开展深惠莞三地信息交流和互通,建立登记管理部门的联席制度和同行业组织的联盟。

(三探索培育发展新模式。1.发展支持型社会组织。

工作目标:整合社会资源,建立支持型社会组织体系,对社会组织予以能力建设、资源和智力支持,培育社会组织发展,引导社会组织提供公益服务。

具体措施:(1发展服务支持型社会组织,提供场地、项目策划和管理等支持;通过福利彩票公益金购买公益项目,探索公益创投运作模式,鼓励服务支持型社会组织开展促进中小型社会组织成长、为从事公益事业的社会组织提供服务以及其他有利于公益事业发展的活动、进行促进公益慈善事业可持续发展的交流、合作工作。

(2发展资金支持型社会组织,推进基金会特别是非公募基金会的发展,鼓励其支持社会组织开展公益活动;引导基金会申请公益捐赠税前扣除资格;研究制定基金会资金募集、使用、监督适度分离又有效衔接的制度,推进基金会规范化建设。

(3发展智力支持型社会组织,联合科研机构,整合学术资源,开展多种形式的学术交流和研讨活动,加强对社会组织理论和实践研究,指导社会组织专业化管理和队伍建设。

(4发挥深圳市社会组织总会的综合平台作用,承接政府部门和事业单位委托的关于社会组织的法规起草、政策研究、专业评估等事项,开展社会组织孵化、培训和能力提升等工作。

2.建设和完善社会组织孵化基地。

工作目标:启动“社会组织孵化实验基地”,探索运行机制和孵化模式。推进 社会组织孵化基地项目建设。具体措施:(1启动“社会组织孵化实验基地”,以场地、资金、能力建设等优惠政策方式 吸引社会组织入驻,提供后勤保障服务、管理咨询服务以及信息、网络、培训等 支持。重点对支持型社会组织以及工商经济、社会福利、公益慈善类社会组织和 社区社会组织中具有发展潜力的组织进行孵化,统一管理、统筹资源、优化流程。社会组织在孵化实验基地内,接受为期一年的指导、相互交流、承接政府及社会 项目、培育领军人物,扶持品牌建设,期满后迁出孵化实验基地自行发展;加快 “深圳市社会组织孵化基地”项目建设;总结、完善并复制实验基地的运作模式,打造社会组织的公共服务平台。(2优化社会组织孵化流程。建立规范的“接受申请——筛选评估——入壳 ——孵化——出壳——跟踪辅导”六阶段孵化程序,提供一站式、人性化、便捷 化服务。3.培育社区社会组织综合服务机构。工作目标:在具备条件的社区进行试点,取得经验后逐步推广。具体措施:(1探索建立依托社会组织管理社会组织的新模式,增强社区社会组织自治 能力,逐步形成有效的社区社会组织自治网络。(2鼓励成立或改造整合一批社区社会组织综合服务机构,为社区社会组织 提供培育、发展、服务、评估、预警等综合性服务,如活动指导、政策咨询、党 建、人力资源管理、培训业务咨询等。(3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将社区社会组织备案咨询收件、信息反馈及 数据统计工作等社会管理职能交给社区社会组织综合服务机构,协助政府对各个 领域的社区社会组织进行精细化管理。(四完善配套发展政策。1.完善各项扶持政策。

工作目标:全面落实《关于进一步发展和规范我市社会组织的意见》(深办 〔2008〕66 号。完善促进社会组织发展的配套政策。具体措施:(1民政部门牵头出台《关于支持社会组织在人才工作中发挥作用的若干措 施》,通过委托、授权、购买服务等多种方式,探索社会组织在人才工作中发挥 重要作用的途径。建立健全社会组织人才培养体系。拓展培训渠道,党校、行政 学院、高等院校及其他社会培训机构等面向社会组织开展专项培训;人力资源保 障部门会同民政等部门,进一步完善适应社会组织及其专职人员特点的人员流 动、入户、职称评定、档案管理、人才招聘、职业能力建设、权益保障等政策,形成有利于社会组织人才培育的发展和激励机制,促进社会组织人才队伍职业 化、专业化。(2税务部门整理相关税收政策,落实与社会组织相关的税收优惠政策;加 大对已有税收优惠政策的宣传和普及工作;让社会组织了解税收政策,配合税务 管理。(3财政、民政部门出台《深圳市行业协会商会发展专项经费管理使用暂行 办法》,大力资助行业协会开展公共服务、人才培训和合作交流,承接政府委托 的各种工作。2.促进社会组织依法参政议政。工作目标: 努力争取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中增加社会组织代表比例、数量。探索社会组织依法参政议政渠道,扩大社会组织对公共事务的参与。具体措施:(1积极探索社会组织参政议政的新渠道,争取在党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协 委员中增加社会组织的比例和数量。(2探索建立重大行业决策征询行业协会商会意见的制度及重大公共决策社 会组织参与和利益表达机制。(3在行业协会商会试行建立行业发言人制度,发布相关行业涉及公共利益 的重要信息,成为政府发言人制度的有益补充,扩大行业协会商会影响力。

(五健全监督管理机制。工作目标:全面建立社会组织等级评估制度。初步形成监管主体多元化、监 管措施多样化和监管程序规范化的社会组织监管机制。健全社会组织自律机制,提高社会组织的自身能力和社会公信力。具体措施: 1.全

面开展社会组织等级评估,建立科学的评估指标和完善的评估体系,加 强对社会组织的激励和监督。建立评估机制,将评估结果作为政府向社会组织购 买服务的重要依据。2.打造社会组织阳光工程,建立健全社会组织自律机制,提高自我约束能力。社会组织应普遍建立规范运作、诚信执业、公平竞争、信息公开、奖励惩戒、自 律保障等六项机制; 建立以章程为基础的约束机制和行为准则;完善内部治理结 构;加强财务收支、社会捐赠、服务收费和使用等制度建设;切实落实涉外活动 报告制度;通过培训、持证上岗等多种方式加强社会组织专职人员队伍建设,加 强社会组织内部的党群组织建设,树立社会形象,提升公信力。3.完善社会监督机制。建立社会组织信息公开制度,接受社会监督:社会组 织的事务,涉及公众利益的,要在新闻媒体公告;其他重要事务,要在登记管理 部门指定的网站公开;内部事务,要在社会组织内部公开;建立公众监督机制,强化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规范社会组织的行为;允许和鼓励公民、特别是 捐赠人对社会组织的章程、组织机构、活动情况和财务管理等相关情况进行监督。4.建立由登记管理部门、业务主管单位、业务指导单位以及相关职能部门组 成的联席会议制度;建立民政、税务、市场监管、人事劳动、公安、外事、银行 等相关部门的社会组织法人数据库信息共享系统,形成协同监督、齐抓共管的责 任机制;将年检工作与日常监督、绩效管理、信用建设、执法查处结合起来,加 强对社会组织的检查报告书审核,委托专业机构对社会组织的财务状况进行 抽样检查,提高社会组织年检效力;业务主管单位、业务指导单位会同登记管理 部门共同制定不同类型社会组织的行业标准; 登记管理部门制定社会组织分类指 导目录和分类章程示范文本,促进社会组织健康发展。

三、保障机制(一加强领导,逐级落实。

成立由主管副市长任组长的登记管理部门、业务主管单位、业务指导单位及 相关职能部门的会商制度,研究制定我市社会组织发展的战略方针,决策社会组 织发展的重大事项,协调和监督社会组织管理体制改革工作的开展,加强社会组 织管理队伍建设。(二明确职责,加强协调。本实施方案涉及的市、区各职能部门要制定所负责工作的具体实施计划,做 到领导到位、责任到位、资金到位、协调到位、落实到位。(三公众参与,各界联动。鼓励和支持公众参与有益社会组织发展的行动,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定期邀请人大、政协

上一篇:X职场:三招让你在职场上脱颖而出下一篇:事业单位考核自我评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