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家具企业发展

2024-05-24

深圳家具企业发展(精选5篇)

篇1:深圳家具企业发展

家具业:深圳家具模式辐射全国

今年以来,深圳家具行业协会会长黄伟业、秘书长侯克鹏一直频繁奔走于华东、西南、东北、华北等地区,步履匆匆的结果颇令人欣喜:明年4月,按“深圳模式”克隆的四大家具展会将在沈阳、西安、哈尔滨、济南四大城市依次拉开大幕。

25年成全国家具业龙头

来自市贸工局的资料显示,1979年,深圳家具厂成立,深圳家具业实现“零”的突破。25年来,依靠毗邻香港的地缘、信息、外资优势,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和相对国外较低的生产成本,深圳家具业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奠定了在中国家具行业的龙头地位。

截至去年底,深圳家具企业发展到1200多家,年产值达到380亿元,出口创汇14.76亿美元,占我国家具出口总量五分之一以上;年产值在10亿元以上的大型企业有11家,年产值在3亿-5亿元之间的中型企业有60多家;名牌战略取得初步成果,已诞生2个广东省名牌产品和1个中国名牌产品。目前,深圳已成为我国主要的家具研发中心,深圳家具在设计、造型、功能、舒适、适用等方面均走在国内前列,并引领着国内家具业的发展;深圳已经成为中国主要的家具生产基地,家具产业在产业规模、设计、人才、技术、设备以及产品质量、产值等方面均居全国大中城市首位;深圳已成为我国最大的家具出口基地,连续多年位居全国各大中城市出口额首位;家具业不仅为20多万人提供了就业机会,而且,对深圳会展业等其他相关产业及深圳周边地区均有较大的带动作用。

展会成就深圳家具业

业界资深人士这样说,深圳家具业之所以有今天,离不开深圳市政府的大力支持,离不开每年两届由家具行业协会打造的深圳国际家具展。通过展览,企业得以迅速进入关键客户群中;通过展览,企业得以与专业买家面对面沟通和交流;通过展览,企业得以获得大量订单,从而迅速进入快速成长期。

目前,深圳国际家具展已经成为最具参展规模和买家优势的亚洲第一展。深圳家具展举办18届以来,参观客商总计超过195万人次,现场成交额累计达到400亿人民币,出口订单近40亿美元。一年两次的深圳国际家具展总展览面积达到30万平方米,占据深圳展览业30%的市场份额,成为深圳展览名副其实的品牌之一。

“深圳模式”走向全国

市家具行业协会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我国家具生产的区域主要有:以珠三角为代表的华南地区,以长江三角洲为代表的华东地区,以北京为中心的华北地区。然而,对于依靠会展作为营销主渠道的家具业,依赖的会展却主要是广州家具展、深圳国际家具展、东莞名家具展、上海国际展等南方展会。这给北方地区留下了大量的市场空间。

推广办展经验、振兴民族家具产业,与北方各兄弟协会携手整合行业优势资源,实施“区域优势资源集成”战略,打造全国家具强势区域经济圈,成为深圳市家具行业协会的共识。今年4月,协会与山东家具协会联手在济南打造的第二届山东家具展及木工机械展览会获得空前成功,展览成为推广家具展“深圳模式”的开篇之作。

5月,黄伟业、侯克鹏分别带领大型考察团奔赴华东、西南、东北、华北等地区,进行了为期半个月的考察,最终与哈尔滨市家具协会、沈阳市家具协会、陕西省家具协会、山东省家具协会等四个北方家具协会达成合作联展的意向,“2006年4月北方家具联展”的合作战略开始启动,家具业的“深圳模式”迅速走向全国,由南及北一一“复制”。

深圳家具行业协会秘书长侯克鹏表示,联合培育北方家具展,为北方家具企业打造一个拓展市场空间,实施品牌战略,打造名品精品的良好平台,将使更多的北方生产和流通企业不必南下就可获取同样的效果和需求。在对当地家具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的同时,联合办展也将给深圳家具企业开拓国内市场创造契机,从而使家具业发展的“深圳模式”辐射、带动全国。

篇2:深圳市零售企业发展状况分析

深圳零售行业发展状况

在建立特区之前, 深圳尚无大型的商贸企业, 只有一些规模较小的零售商店, 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仅1.13亿元 (1979年) ;建立特区之后, 在经济快速发展带动下, 深圳零售商业开始发展壮大。由于没有历史包袱和传统束缚, 对外开放早, 临近港澳, 深圳零售企业从起步就开始吸收借鉴外资企业的经营模式, 并且与外资企业同台竞争, 在竞争中快速成长。1984年, 香港著名连锁超市百佳在蛇口开设了国内第一家连锁企业分支机构;1994年7月, 万佳百货在深圳华强北工业区开设全国最大的仓储式百货商场, 带旺了该区域的商业发展;1996年沃尔玛正式进入深圳, 其后家乐福、永旺、麦德龙等也纷纷进驻深圳;2005年沃尔玛将亚洲采购总部迁入深圳。零售巨头进入深圳, 把国际上最先进的经营理念、管理方式带进了深圳, 同时带来的竞争压力对深圳零售业起到很好的推动与促进作用。现代营销观念的普及, 生活水平的提高, 生活方式、购物习惯的改变促进了深圳零售业态多样化, 百货、超市、购物中心、专业店构成深圳零售业的“四驾马车”。一批以人人乐、新一佳等为代表的深圳超市零售商和以茂业、天虹等为首的主流百货商通过连锁经营, 对外扩张, 营销创新, 快速成长、壮大, 竞争力不断增强。2009年深圳有9家企业上榜“中国连锁百强”。依靠敢创敢拼精神, 深圳零售业实现了质的蜕变, 被业内誉为“深圳零售军团”。零售业强劲的增长态势, 为深圳经济增长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2009年深圳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2567.9亿元, 比上年增长12.8%, 高于当年GDP增速2.1个百分点 (见下图) 。零售业在金融危机背景下交出了一份满意的成绩, 为深圳经济抗击全球金融危机, 保持经济稳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深圳零售企业快速成长的内外因分析

(一) 经济快速发展, 居民消费的提高给深圳零售业发展提供了机会和动力。改革开放30年, 深圳经济快速、持续、稳定增长, 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 为消费市场的繁荣提供了充足的空间, 也给零售行业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平台。从1979年到2009年30年间, 深圳全市生产总值以年均25.8%的速度增长, 2009年达到8201.3亿元, 在全国大中城市中排第四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则由1985年的1914.8元增长至2009年的29244.5元, 人均消费性支出则从1985年的1790.4元增长至2009年的21526.1元。可支配收入的增长为消费者提供了多样性选择的能力, 消费的层级从最初的百元消费过渡到以冰箱、彩电、洗衣机等家庭耐用品为主的千元消费, 再过渡到目前的万元级以上的消费 (住房、汽车、电子产品、旅游休闲等) , 消费市场容量的增大使深圳商家有足够的空间做大蛋糕。

(二) 善学习、重创新为企业提供可持续发展动力。深圳零售企业能在与国外零售巨头同台竞技中赢到较大的市场份额, 关键就在于善学习, 重创新。善于将国外先进的经营理念、经营模式与本地消费习惯相结合, 针对不同阶段消费者的需求变化, 调整、创新经营业态。除标准的百货店、专业店、杂货店、超级市场、便利店、精品店、专卖店、仓储式商场外, 深圳零售企业还将这些业态互相渗透、重新组合, 催生新的商业模式, 如天虹、岁宝的百货加超市, 华润万家的便利店超市, 茂业的地产加百货等, 深圳已成为全国零售业态的创新之城。

深圳零售企业的创新意识同样体现在服务理念上。针对2008年下半年暴发的世界性金融危机所引起的销售市场疲软, 购买力严重不足, 茂业百货在深圳首创了“买赠活动”, 不但带动了整个行业的促销活动, 也拉升了百货零售业的销量, 2009年全市商品销售总额比上年增长16.1%, 交出了一份亮丽的成绩单;随着经济的逐步复苏, 这种利润率极低的盈利模式不再适合行业的良性发展, 各商贸企业又纷纷寻求服务手段的创新, 如:定期举办各种会员活动, 提供会员交流平台等更有附加值的服务种类, 以此吸引更多的消费人群。

(三) 连锁经营、异地扩张和并购整合实现规模效应。规模经济是大型零售企业经营效益之所在。深圳零售企业通过连锁经营, 异地扩张和并购整合等方式, 不断扩大经营规模实现规模效益, 保障利益最大化。华润万家、人人乐、新一佳、天虹、茂业、海王星辰、顺电、百佳华等一批在深圳本土成长的企业, 已经纷纷实现跨地区连锁经营。2005年茂业并购了成商集团, 借助于成商在四川的领头羊地位, 茂业集团很快在四川境内站稳脚跟并成为业界龙头;2009年5月, 华润万家并购无锡当地最大的零售商永安, 迅速占领无锡市场。2009年,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布的“中国连锁百强”中深圳有9家企业上榜, 其中, 华润万家以680亿元的销售规模居百强第五位, 位列全国超市企业榜首。海王星辰连续三年荣登中国连锁药店榜首。并摘得中国连锁百强企业医药零售行业销售额、门店数量两项第一。

(四) 深圳政府的支持为零售行业的发展提供坚实的后盾。零售业是市场化程度较高的行业, 由于深圳市改革开放比较早, 提供了一个相对充分竞争的环境, 这使得深圳的零售业可以在市场规律的作用下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对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瓶颈难题以及经济危机, 政府又给与了适时的鼓励支持。

2002年深圳出台《关于大力发展现代商贸流通业的意见》, 明确了“十五”期间, 深圳要形成较为完善的现代商贸流通体系、打造商贸龙头企业、连锁业要成主体、创造名牌会展、催生现代物流企业五项措施;2003年遭遇非典, 深圳政府与零售协会等单位携手举办“第一届购物节”, 促进市场消费;2007年为加快商贸流通业的创新和发展, 提高商贸流通业的服务水平和对外辐射力, 出台了《深圳市商贸流通业发展资金管理办法》, 对商贸企业给予资金支持;2008年出台《关于加快总部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 深圳零售连锁30强总部或区域性总部皆在本地, 此政策加大了对总部经济资金的扶持力度, 在企业总部的设立、办公用房、激励机制等方面都予以支持, 对零售行业企业总部发展遭遇瓶颈的难题给予了政策支持。

(五) 行业协会对促进行业健康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作为深圳零售企业共同利益的代言人, 深圳市零售商业行业协会在行业协调、自律, 地区交流合作, 维护企业合法权益, 沟通政府、企业和公众关系, 促进行业健康发展等方面都发挥了积极作用。对于各商厦消费者的维权问题, 协会与工商局协商, 在每一个商厦派驻专门维权人员, 既及时解决了商家售后出现的各种问题, 又减轻了消费者委员会的办公压力。针对近年来出现的过度低价促销行为, 协会积极与企业沟通, 鼓励企业探索改变盈利方式, 减少恶性竞争。

零售商贸企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

(一) 过度降价促销使买卖双方利益受损。市场疲软、营业额不理想时零售企业常常采用促销降价活动来吸引消费者, 促销让利也的确会在一定程度上提升销售成绩, 使商家成功度过市场危情。但降价促销幅度过大会使供应商利润大幅下跌, 为实现利润供应商只能提高商品标价;同时促销拉低了购买者的价位预期, 使消费者仅对超低折扣的商品产生购买欲望, 不降价就不购或少购商品, 这使得供货商恢复价格的阻力增大。在物价上涨的压力下, 供货商只能通过降低原材料的品质来维持较低价位, 这样一来消费者更加感觉商品价格虚高, 降低了购物欲, 使得商品和资金周转速度下降, 商家为减少积压不得不继续降价促销, 造成整个行业的恶性循环。从长远看过度降价促销直接损害了零售商和供应商的利益, 侵害了消费者利益, 影响了企业品牌形象, 也使整个行业陷入了低端的价格战, 不利于零售行业良性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二) 物流配送跟不上零售业的发展速度。从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 连锁企业实现规模化必然要求建立采购中心或物流中心, 例如零售巨头沃尔玛可以宣称永远比对手多2.5%的利润, 就得益于其拥有先进的采购中心和配送中心, 高效的分销管理可以为企业大量节省成本。但目前深圳的实际情况是, 企业对配送基地建设的需求得不到满足, 虽然2002年深圳政府出台的《关于大力发展现代商贸流通业的意见》中已经明确, 深圳将加强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 全面展开笋岗—清水河、盐田港区、机场航空、前海湾、平湖、龙华六大物流园区的建设, 完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网、物流信息平台, 为仓储理货、采购分拨、商品配送的发展提供优良基础条件。但直至目前, 深圳六大物流园区建设完成程度不一, 企业与物流园匹配信息不明确, 急需建立配送基地的企业不符合物流园区的准入条件, 且从整体看, 物流园区仍然严重不足, 不能满足企业的需要, 制约企业的长远发展, 许多零售企业不得已只能到外地去建立配送基地。

(三) 零售行业自有品牌比重较低, 更多的是充当“二掌柜”。深圳市大部分零售企业都是采取联营、引厂进店及向供应商收取各种“进场费”的经营模式, 主要依靠供应商的销售返点和收取名目繁多的“入场费”获取利润。而在发达国家, 零售商会根据消费者的需求向厂家提出要求, 厂家再按照零售商提出的性能、规格、质量、包装等要求从事生产, 生产的商品打上零售商自己的品牌上架销售。在英国主要超市30%以上的商品为自有品牌, 最高者达54%;美国超市中40%以上的商品为自有品牌;日本20世纪80年代末就有近40%的大百货公司开发了自有品牌。但深圳零售企业自有品牌比重占比较低, 在企业利润构成中, 自有品牌经营大概只占10%左右, 这种只是靠提供场地服务、靠“联营扣点”和出租柜台获取利润的“二掌柜”盈利方式从长远看不利于企业做大做强。

(四) 市场定位比较粗放, 同业态间差距较小。目前, 深圳零售行业各种业态差异并不显著, 同业态卖场不仅装修雷同, 包括店内品牌、布局、促销方式等都几乎千篇一律, 这种比较粗放、流于形式的市场定位已经让消费者感觉乏味。虽然同在零售行业, 各商家面对的目标客户群体会有重合, 但对消费群体准确、清晰而有特色的定位能将市场细分, 形成自己的优势消费群。而深圳的商家目前还只是将市场定位流于表面, 没有形成真正的“差异化经营”, 这也是竞争白热化的原因之一。

(五) 深圳零售企业整体品牌形象没有完全建立起来。品牌建设对于任何一个企业来说都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经途径, 零售商品牌同样影响消费者的购物选择。沃尔玛、家乐福等巨头之所以能在世界任一角落落地生根并得到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 与企业自身强大的品牌号召力有关。尽管“深圳珠宝”、“深圳服装”等已经在全国打响招牌, 但深圳的零售企业在全国的知名度仍不高, 更多的是在某些城市有一定程度的话语权。比如人人乐在西安, 茂业百货在四川。而这些都更多得益于企业的早期向外拓展, 当时市场竞争尚未白热化, 站稳脚跟相对较容易。但如今行业竞争激烈, 进入门槛低, 当地又有自己的龙头企业, 外地商贸企业进驻早已不像几年前那么容易, 深圳零售企业在全国范围内树立品牌越显困难。因此目前深圳大部分零售企业对全国消费者的影响力还较弱, 比如北京地区知道物美、京客隆, 但未必知道人人乐、新一佳。因此深圳企业仍然需要加快品牌建设道路, 这样才会有能力与巨头企业同一平台对话, 拥有更多的话语权与定价权。

(六) 人才储备与管理能力与企业发展速度不匹配。社会的发展, 消费方式的改变, 促使零售企业的经营理念和管理方式不断创新, 迫切需要具备创新能力和相应知识的管理人才, 科技的普及使得各种零售业态都开始利用IT技术与供应商、厂商展开合作, 降低物流成本, 新技术的利用也离不开人才。虽然经过几年的发展, 零售企业从业人员学历低的状态得到有效改善, 但由于培训、激励机制不足, 人力资源配制不合理, 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缺口较大, 企业的扩张速度远大于公司内部及市场上相应的人力资本增长速度。同行业间挖角频繁, 中高层管理人才容易流失, 人才缺乏成为零售企业扩张的瓶颈问题。

(七) 网络购物对传统商贸形成冲击。网络购物以品种丰富, 价格低廉已迅速融入消费者生活, 目前大量的网店如春笋破竹之势在成长, 巨大的网购发展空间, 将会对传统的购物形式造成冲击, 但深圳大型零售商仍未意识到这一市场的巨大空间, 在网络购物这一领域鲜有建树。

意见及建议

(一) 摆脱“过度降价促销”恶性竞争, 回归商业理性竞争。深圳商家“过度降价促销”的出现有其特定的形成环境, 是为了在经济不景气时刺激市场消费, 但从长远看, 这种方式无异于饮鸩止渴, 会损伤消费者、零售商、供应商三方利益。事实上, 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或选择商家时, 价格只是考虑因素之一, 消费者更看重的是商品的购买成本 (包括货币成本、时间成本、精神成本、体力成本) 以及所获得的价值, 如产品价值、服务价值、形象价值和个人体验感知等。因此, 零售企业应摆脱单一低价促销的营销方式, 以消费者为中心, 加强对消费者心理、行为研究, 借助多种营销手段、促销方式和服务渠道, 优化产品、服务、销售业务流程, 降低消费者购买商品的货币和非货币成本, 提高产品和服务的总价值, 提升顾客在消费过程中的体验感知, 增加其购物的乐趣和主动性, 利用理性竞争将行业引向良性发展道路。

(二) 加快物流园区的建设力度, 满足更多企业对配送基地的刚性需求。配送中心是流通社会化、现代化的产物, 是连锁经营必备的物流设施, 没有统一的商品配送中心, 就没有实际意义的连锁经营, 配送是连锁经营的关键, 对物流起优化作用。零售企业渠道为王, 要依靠发展信息流以提高效率降低管理成本, 发展物流以提高商品周转速度降低配送成本。建议企业加强对配送信息系统的投入力度, 可与专业化程度较高的物流企业协作, 使配送链条管理更加专业化和效率化;政府有关部门也要尽快落实配送中心规划, 制定针对不同物流园区不同特点的企业准入标准, 尽量将企业需要与物流园资源配置匹配优化, 满足企业对配送中心用地的需要。

(三) 扩大自身经营的比重, 促进盈利模式转型。零售企业是销售渠道的终端, 对消费者的需求有更直接的把握, 企业有能力回归通过自采商品以降低成本, 加速周转而盈利的传统经营方式。自有品牌是零售竞争的一大利器, 也是零售利润的新增长点。深圳零售企业应针对自身的经营特点规划定位, 适当提高自身经营的比重, 以满足消费者和最终用户的需求为中心, 经营活动范围从流通领域扩展到生产领域, 发挥着引导、组织生产, 甚至创造消费需求的主导功能, 使零售商业的商流、物流组织由批零分开向批零一体化、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高度组织化转变。

(四) 从特色化服务上做文章, 实现“差异化”经营。深圳密集的商业布局给顾客带来方便的同时, 市场竞争也更加白热化。购物者的购物趋向多数选择就近原则, 因此企业要根据自身战略部署, 结合自身经营特色, 对区域环境居民购物偏好做调研, 分析周边环境, 确定目标市场, 找准市场定位, 从“同质化”中脱颖而出, 实施差异化营销战略, 错位发展, 克服实质相同、格局相似、缺乏特色的顽症, 通过提供与众不同的产品、专业的优质服务, 树立有特色的品牌形象, 建立和维持顾客的忠诚度, 获取竞争优势。

(五) 加强规划引导, 扩大深圳商圈的影响力和辐射力。根据城市各区域发展目标做好商业发展规划, 整合商业资源, 加强华强北、东门等老商业区改造升级, 积极培育发展市中心区、南山商业文化中心、特区外中心城区等新兴商业区, 增加综合服务功能, 降低营商成本, 营造良好的商业氛围, 加强媒体的正面宣传和推广, 集合全体商家影响力, 打造深圳商业强势品牌, 扩大深圳商圈的影响力和辐射力, 使深圳成为珠三角乃至全国、全世界的游客、客商来采购、消费、休闲的目的地。零售商也要做好发展规划, 不应盲目追求开店数量, 而要做实、做精、做专, 保证每一家店面的单店经营规模化, 通过良好的经营业绩、诚信和服务, 提高知名度。

(六) 完善人才保障机制, 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为适应零售企业快速扩张需要, 必须完善人力资源引进、培养、激励、发展的保障机制, 采取以市场化为特点的激励与约束并重的薪酬管理体系, 吸引人才, 留住人才, 合理配置人力资源, 提供人才再培训和激励晋升平台。通过良好的企业文化、工作环境和职业发展空间增强人才对企业的荣誉感和忠诚度, 激发其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创新能力。鼓励新的管理理念和营销方式的革新, 积极学习国外成功的管理经验, 通过本地化来实现传统经营模式的跨越发展。

(七) 充分利用电子商务, 构建网络营销渠道。顺应时代潮流, 加快电子商务发展, 政府行业主管部门尽早制定相关法例和标准, 鼓励百货公司、连锁超市、专卖店开展网上零售业务, 打造“网络商都”。零售企业应加强对网络消费者的需求和行为研究, 有针对性地拓展网络业务, 依靠消费者对品牌店、对实物购物的信任, 将网络购物的价格、信息、时空优势与实物店的优势结合起来, 构建网络营销渠道, 完善网络购物的配送和售后三包服务, 为消费者提供更为便捷的服务。如开办网络旗舰店, 在网络上出售规格、型号齐全的商品, 克服实体店因店铺空间有限造成的品种不全问题, 给消费者更多选择余地。也可在网络发布商品资讯及贵重商品性价比专业评价信息、促销信息, 吸引消费者到品牌实体店选购;在网络上举办商品的团购优惠活动, 增加大宗消费顾客的购买欲等。

篇3:社群,家具企业的良药?

究其原因,我们发现,虽然家具企业受制于大环境的影响,整体规模增速放缓,但结构性调整一直在持续,能够及时把握时代脉搏站在风口上的企业,都有不俗的表现。多数传统家具企业的成功,是受益于中国改革开放的红利,在总体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的环境下,实力和理念不足的企业可以浑水摸鱼,获得一定的收益,但当退潮的时候或者潮水方向发生改变的时候,必然淘汰一批没有尽早练好内功和跟随时代转型的企业。

目前,在结构性调整中受益的新兴企业,主要是迎合了从B2C到C2B的商业变迁趋势,借助了高效的互联网工具;而传统的家具大佬们,也在不断练内功,强化产品创新和管理创新能力,注入互联网思维。活下来的企业,注定是这两类:要么是内功和底蕴深厚,要么是创新进取重塑游戏模式。而对于大多数具有一定实力又想弯道超车的企业来说,找准风向把握趋势,创新模式迎头赶上是目前应考虑的重点。

经过趋势扫描,我们发现,除了定制化、O2O、互联网金融、工业4.0等产业浪潮外,社群经济正在成为下一个热点,一大波机会正在靠近。

社群,社交红利时代的商业驱动力

在今天市场被无数个要素切割的时代,我们发现找到自己的目标客户越来越难,企业似乎越来越难以取得消费者的信任;而消费者也发现,企业营销手段越来越高明,虽然网络给了我们更多的信息量,却也增加了更多的误导,实在没有那么多精力和成本去了解透某个企业或者某个产品。在这种情形下,消费者的主要购买行为特征是“多点触及、一点成交”。

缺乏信任感是目前整个社会的大背景,因此,信任就成了稀缺资源。而建立信任感,正是营销的核心功能之一。无论是做好产品本身,还是把产品包装、广告推广、品牌塑造、专家或明星背书、大众点评等作为营销重点,都是以建立信任感为核心。那么,如何才能有效建立消费者信任呢?时代制造的难题,也给出了时代的答案,那就是社群。

社群是消费者基于彼此间的信任所形成的群落,是一个两两相交的网状关系,而由此信任关系所延伸出来的商业经济形态就形成了社群经济。社群是一种群落,在群里的人往往是基于某种共同的特征标签,如地域、爱好、职业、学校等。在群里的人,往往由于有共同语言而产生信任感。其实,社群也不是新鲜事物,中国人常说的圈子就是一种社群,只不过在互联网时代,圈子有了新的经济特征,被赋名为社群,对营销和商业模式产生了重要影响。

我们先来看一个著名社群的力量。

2013年“罗辑思维”首次试水付费会员制,在6个小时内罗振宇便从粉丝的口袋中“掏”出了160万元,在第二次会员招募中募集800万元也仅仅用了一天。2014年“罗辑思维”主讲人罗振宇出版了一套图书包,499元每箱限量发售8000箱,箱子里的东西不告知、不打折、不预热,就一个微店,仅通过6月17日早晨的“罗辑思维”公众号发出一条语音告知,一经推出便在“罗辑思维”的社群中引起巨大反响,并且在一天之内全部售罄。随后的活动,如求包养、现场活动、会员罗利、社群征婚、霸王餐、失控儿童节、头采茶、C2B定制、众筹定制等一系列创新玩法让行业内外目瞪口呆。

三夫户外、摇篮网等建立社群的企业,向来十分重视社群的发展和维系;小米手机通过“米粉”,很容易对产品线进行延伸;而酣客公社、品质生活社区等,更是对社群经济进行了创新,展开了企业化运作、商业化运营。

也就是说,品牌和产品如果能形成或者借力于相应的社群,可以高效向目标客户进行传播,并且基于信任能更有效地促进成交转化。

传统模式下,多数企业和顾客仅仅是单纯的交易关系,虽然有很多企业建立了会员管理系统,但因为缺乏情怀注入或者没有对会员体系进行有效运作,会员同企业之间以及会员群体之间缺乏互动和信任,形不成群落,社群营销和社群经济也就很难发展。

对于企业而言,只有当你的客户变成用户,用户变成粉丝,粉丝变成朋友的时候,才算得上是社群,而基于朋友的信任关系,所形成的社群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是可以自我运作的。对传统商业而言,社群经济是任何时代、所有商业都在追求的终极目标,但只有在移动互联时代借助微信这样的高效工具才能得以有效实现。

那么,作为低关注度的耐用消费品,家具企业如何借力社群模式实现突破呢?

构建黏性社群

社群的初始形成是因为喜爱,而社群的黏性在于消费者从参与社群中获得了某种利益和情感,家具企业在构建社群时必须结合自己的资源和能力展开思考,如何把顾客变成粉丝,进而再通过经营粉丝构建社群。这方面,宜家在第一层面即凝聚粉丝做得还不错,但也尚未上升到社群运营阶段。

首先,企业要打造某个定位下的极致产品。家具企业应形成对产品的极致研发和制造态度,并进而形成一种文化和管理体系,否则,互联网的高效传播就是把双刃剑,靠忽悠炒作很快上位但也会很快被衰落和淡忘。“罗辑思维”之所以能借助社群力量快速起来很重要一点在于有料有货有态度,小米手机崛起也是因为性价比足够高,而类似于某某煎饼果子或者成人用品店,注定无法走得长远。如果产品体验不好,基于社群所形成的信任关系就难以维系。

其次,让客户感受极致的服务体验,远超用户预期。海底捞的产品力不是很高,但服务力足以震撼对手,要想占领消费者心智并促进传播,就要让用户尖叫。互联网时代,企业不仅仅是卖产品,更要卖体验和服务。家具定制显然是大势所趋,但定制的高效和精准,也让很多没有准备好的家具企业大伤脑筋,发现别人的利益区对自己却是个陷阱。

nlc202309011909

最后,产品要注入情怀。情怀要小而精,互联网时代长尾效应明显,少即是多,要成为某种情怀的代表,并通过相互链接形成自我社群的人格。锤子手机的老罗,就是以情怀吸引了众多眼球和注意力,可惜产品力和服务力还没有成型;宜家家居,曾经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是小资的代表。情怀是一种态度,是吸引用户和黏连用户的灵魂,通过情怀吸引忠诚的粉丝,忠诚的粉丝会形成意见领袖,正所谓“无情怀不粉丝,无粉丝不社群”。

利用社群进行精准推广

自建社群,是一个慢变量。家具企业在逐步培育自己的社群体系时,也应借力社会上已经初步形成的社群力量,展开精准推广。目前,多数家具企业的营销体系还是建立在经销商渠道上的,因此,在利用社群进行精准推广方面,需要在企业层面和经销商层面同时展开。

企业层面的工作是指引、服务、提炼、传播。

企业首先要对各类社群进行收集和分析,找到合适的合作模式,给经销商以指引。比如,林氏木业借助的是阿里巴巴的社群;某红木家具企业借助的是五星级酒店和珠宝企业的社群;齐家网、我爱我家网、高老庄吧等也有自己的用户社群;企业需要对第三方的平台体系和异业联盟方面展开思考,对比如房屋中介、银行、房地产公司、物业公司等形成合作层面的方法论。其次,企业要对经销商提供必要的素材服务,比如合作方案、拓展技巧、物料道具、文案设计等。另外,企业层面还应对各地经销商开展的系列活动进行提炼并将有关经验传播给全国经销商,提升经销商伙伴对社群利用的效率。

经销商层面,更多的是落地实践和优化。

在传统店铺成本日益加大、集客成本日益升高的今天,商家应积极走出去,走到客户常去的地方。笔者曾经见过一个家具经销商,专门成立了两个部门,分别是网络推广部和线下团购部。网络推广部的重要工作是在各大装修论坛混圈,寻找意向顾客并邀约线下体验,在这个过程中,尽可能通过优惠设计、个人信任拿到意向顾客的微信号(根据不同产品定位,未必仅仅是在装修论坛混圈,儿童家具企业肯定要考虑母婴频道比如摇篮网);线下团购部重点是参与各类平台组织的线下活动。同时,还可以针对某类社群,开展针对性的优惠活动,其中要设计好社群意见领袖的利益反馈机制。

让消费者自发分享和传播

定制时代,很多企业都在推行定制化服务,但更多是基于顾客选择了某个品牌之后展开,并且缺乏必要的精神共鸣,更多是基于物理层面展开,比如长宽高、颜色、款式等。但消费者选择这个商品时还会有很多心理活动,比如这个品牌怎么样、这个系列怎么样、这个材质怎么样、这个价格高不高、这个企业的服务好不好、我选择的这款使用体验怎样等等,消费者希望自己的社群伙伴们能够给自己一些信息,并把自己的设计感展现出来。家具企业可以利用社群经济,采用以下方案:

方案一:定制化设计方案的分享。

我们常说,在营销中的最适宜境界,不是征服消费者让消费者下跪,也不是万般迎合讨好消费者跪求购买,而是要和客户成为小伙伴,感情类似于传说中的“发小”。定制化的服务过程,我们就要给顾客这种感觉。

我们可以从某一个准顾客开始,让其描绘自己对产品的诉求,结合其展示的基本材料和实际测量,帮其勾勒出草案供其选择,然后我们让顾客留下微信号,发产品草案让他预览,这是定制家具的基本流程,与传统模式没有什么区别。但是下一步,重要的社群营销创新措施来了,我们发给顾客的不仅仅是产品草案,更要是个微信传播草案,这个草案可以有以下标题,“大家看看我设计的这款产品怎样?”“我也是个家具设计大师哦,你想参与吗?参与有惊喜!”等等,让消费者十分方便地进行朋友圈分享。这样,消费者或许就能得到有过类似经验的朋友反馈信息,助其决策,而对企业来说,则让品牌进一步得到了传播。

方案二:产品定制完成后的实物分享。

目前,多数企业都希望顾客在消费后能够对外分享,但由于没有对社群经济给予足够重视,导致在方案的设计上缺乏分享点而无法引起消费者兴趣。那么,企业可以这样告诉顾客,如果分享到了朋友圈并截图,会有抽奖、赠送小礼物、再次购买优惠等奖励,或许你认为这样做效果不会很大,但如果我们再配合上另外一件事呢?那就是给每一个定制化的产品配一张微信版的说明书,对材料、工艺、配件等给予说明,并对个性化的地方给予突出,这样顾客就会感兴趣分享。或许你认为这样有难度,可是我们都能给每一个顾客定制化产品了,会有软件可以实现这个功能的。

方案三:通过众筹平台让个性化产品批量化。

对于某些创新型的家具产品,可以考虑在众筹平台上开展众筹活动,一方面可以迅速提高销售规模,降低研发生产成本,另一方面也可快速传播品牌,这相当于把个性化的设计利用众筹平台进行社群化了,可以理解为社群化定制。

方案四:消费者和家具设计师互动的平台模式。

行业新锐丽维家提出,要做“互联网木匠,定制生活极致之美”,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构想,如果某个企业不仅仅是可以定制化自己的产品,还可以根据顾客提供的产品图片进行定制化加工,那么顾客的可选择范围就可以放大很多;如果把家具设计师品牌化和平台化,那就会吸引很多家具设计师晒自己的设计作品,形成设计师自己的小社群;如果喜欢某个设计师的作品,消费者就可以加入这个小社群进行更加深入的个性化定制。据研究,国外的houzz网站做的事情就类似于此,不过他们涉及的范围更大,是家居装修概念。

对于传统家具企业来说,社群经济的兴起无疑为企业的转型与发展提供了一条崭新路径,但社群的背后不仅是基于用户兴趣的简单聚集,更多的是基于人的经营,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要形成良性社群经济的生态系统任重道远,需要更多企业的摸索和实践。

(编辑:绳 娜 snn0001@126.com)

篇4:深圳家具企业发展

当下北欧家具在中国发展旺盛, 但笔者仅以两家最为典型的家具为例, 分普通民众消费和奢侈消费两个方面探讨北欧家具在当今中国的发展状况, 分别适合普通民众的消费和上流阶层的消费水准。

1.1 宜家家居

瑞典的宜家 (Ikea) 是一间跨国性的私有居家用品零售企业, 目前是全世界最大的家具零售企业。它把北欧的设计理念贯穿于产品中, 推广到全世界。Ikea的口号是“形式, 功能, 价宜”, 这三个词包含了宜家家居设计的基本的全部的精髓思想。

宜家家居的卖场中大到橱柜、床, 小到杯子、花盆, 无不是简约、自然、匠心独具、既设计精良而又美观实用。在材质的使用上, 宜家一直追寻天然材料的感觉。如木制家具中经常出现的桦木等木材是瑞典地区常见的树种。即使在有些设计中, 为了节约成本而使用刨花板这种复合型板材, 宜家也一定采用仿桦木、仿山毛榉木这些贴面来达到类似的效果。其他追求自然材质的设计如宜家的纺织品, 它们几乎都以纯棉为主, 人们还能在宜家买到正宗的羊毛、羊皮制品, 感觉特别朴实温馨。在色彩的运用上也比较丰富自然, 宜家产品使用的色彩和北欧地区独特的自然风景就相辅相成, 宜家许多产品的基本颜色选择都包括白色和褐色的漆, 白色就像北欧严寒地区皑皑的白雪, 而褐色则象征着辽阔深沉的大地。还有些产品则干脆不使用任何有颜色的漆, 而呈现出其材质本身的颜色。

1.2 希尔巴赫家居

Schelbach-home是德国希尔巴赫家族创建的家居品牌。Schelbach-home的家具在中国价格多数都过万, 它相对高档, 北欧风味更纯正, 家具简约而不简单。这个品牌下的家具都是实木家具, 以橡木和胡桃木为主。“自然”在家具中的体现相当鲜明:少加修饰的木纹理, 给予体验者自然的视觉和触觉享受。

在颜色上, Schelbach的家具能自成一个黑白灰系列, 木色作为灰色系再搭配黑白色系的皮质家具, 又或者和深色地板, 白色墙面搭配, 都会形成不错的视觉美感。尤其是木色的自然变化使灰色这个层面变得丰富。

这两个例子旨在说明部分国人的对家具外观上的喜好趋向。

2 北欧家具设计中的理念

北欧家具的市场证明它的确有实力说服人打动人。这源自北欧家具的设计理念:

2.1 人情味

欧洲现代家具兴起时, 造型上采用简单的几何形, 显得呆板简单和冷漠, 曾让人怀疑现代家具能否被人接受, 然而, 现在北欧家具却集现代化和人情味为一身。在风格上, 吸收各自民族的传统风格已是北欧家具设计的传统, 是本国人民甚至他国人民倍感亲切, 必然产生具有民族传统特点的、丰富多彩的北欧现代化家具;在用材上, 北欧地区森林覆盖率很大, 木材是北欧家具所偏爱的材料, 此外皮革、藤、棉布织物等天然材料都在现代家具中被赋予新的生命。虽然如今新材料也被大量运用于北欧家具, 但其和天然材料的结合也非常自然。天然材料对比人造材料优越的亲和力是北欧家具别具人情味的原因之一;在手工艺上, 在现代家具中采用机械加工的同时, 有些家具还部分用手工艺加工, 这是北欧家具加工精湛、难以模仿的原因之一。人的劳动成果总是最有价值的那部分, 手工凝结了技术和人情味。

2.2 独创性

北欧家具设计崇尚独创精神, 一些有水平的设计人的信条是“不重复自己的作品, 更不抄袭别人的作品”。这种独创精神使得新设计, 新思路层出不穷, 不论好坏, 但结果是北欧家具风格独特而又经得起推敲。相对于“后现代”、“髙技派”等流派异想天开, 标新立异的设计, 北欧家具坚持自己的理念风格, 获得成功。

2.3 生态性

表面上看, 北欧家具运用了大量实木, 但是他们对于木材的利用和节约工作做得非常精细。在同样好的设计中, 环保节能的家具更受欢迎;林木的砍伐要对应种植;传统手工艺的使用也体现其环保节能。

2.4 科学性

北欧家具有相关的科研机构和检测中心, 这些机构保证了家具的研发和生产是科学的。

不难发现, 北欧理念和中国传统家具有很多想同之处, 但相对比北欧对家具设计理性化的归纳, 中国现代的家具就显得鱼龙混杂, 对于家具设计本身的考量不足。

3 中国本土家具发展的前浪

作者以两个中国本土家具品牌的实例做对比, 它们在设计理念和本土文化的结合中与北发扬了北欧理念。

1) “半木”由上海本土设计师吕永中创立, “半木”的取意来自“取半舍满”———去掉任何不必要的东西, 回归到属于每个人内心的本真状态。以下是半木的家具展示, 不管大件或是小件, 我们都能从中看到中国的传统元素的运用, 这种运用不是生搬硬套, 而是抽象和精简。这种独具特色的本土家具乍一看极具“中国式”的感性, 再看则都是欧式的简约, 精致。

2) 梵几是由国内设计师古奇高创立的独立家具品牌, “梵”是净空与安静的意思, “几”是家具, 意为净空安静的家具, 同时梵几的谐音是“凡几”———平凡的家具, 梵几希望做些实实在在被生活所用, 并且自然的融合在生活当中的家具。和半木不同的是梵几在细节处的弧线运用使得人情味更浓厚。

这两个品牌都具有独创性, 文化底蕴, 和简约的审美观念。因此不失为中国本土家具的一条良好发展之路。

4 总结

说到传统, 中国的家具文化源远流长, 中国的传统文化必然有它值得借鉴发扬的东西。下图是汉斯·威格纳设计的被誉为“设计史上最漂亮的古典椅”的中国椅。显而易见, 中国明代圈椅是他这件作品的原型。虽然经他如此改造, 原本的中国文化内涵名存实亡, 但这种“拿来”手法也是值得借鉴和思考的。

汉斯·威格纳 中国椅

像半木和梵几这两个本土独立设计品牌, 显然走出一条了属于自己的发展之路, 其功能和美学设计上很大程度上借鉴了北欧理念。首先, 遵循着简洁朴素、功能至上的原则。这种不浮躁的态度是很多习惯于中国市场的设计者达不到的;其次, 在现代家具之中继承本土文化, 这对设计者的综合能力要求很高;再次, 在材料和细节的设计上给人以人情味, 木质的优越性得到体现, 同时也呼应了传统木质家具;最后, 精致的做工, 充分体现家具的档次。

作者认为, 中国本土家具的发展不光需要我们去理解深究中国传统文化, 了解现代家具发展史, 具有相当深厚的家具专业知识, 更重要的是, 需要从外来的成功的案例中吸取精华, 创造出有说服力和影响力的中国本土家具。文中举例的“半木”、“梵几”也许只是中国本土家具发展道路的一条, 但至少说明了外来理念给中国家具带来的发展。

摘要:艺术来源于生活。家具是人们生活中的基本物品, 与人关系紧密。家具的发展不仅仅是体现人的生活水平提高, 也体现社会科学、技术、艺术等方面的发展。当今北欧家具以其简约外观, 实用功能被中国广大人群接受。它是北欧历史长期孕育的一个产物, 深深植根于北欧自然地理、种族、文化以及社会体制等条件中。但是, 近年来北欧家具却占据了中国家具市场一个较大的份额, 且对中国本土的家具设计及生产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因此, 北欧家具设计的一些特点对于我国家具设计的发展具有可借鉴的意义和价值。

关键词:现代家具,文化,本土化

参考文献

[1]李清玉著.北欧人这样过生活.旅游教育出版社.

[2]胡景初, 方海, 彭亮编著.世界现代家具发展史.中央编译出版社.

[3]刘文金, 唐立华著.当代家具设计理论研究.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7.

[4]北欧现代设计丛书.丹麦卷 (家具与室内设计) , 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5]杨海娥.时尚家居新概念.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2.

[6]米米.浪漫简洁的现代派宜家家居.观察与思考, 2003.

篇5:深圳家具企业发展

1. 夏商周时期

夏商周时期是中国奴隶社会逐步形成和成熟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孕育期, 也是中国家具的初始时期, 在这一时期主要以石制和青铜制抬盆和案俎家具为主, 并且其家具的主要职能是一种祭器, 所以在造型上运用对称, 规整的格式和庄严的直线来体现威严、庄重之感。另一重要的家具就是早期床的雏形——席子, 在这一时期人类的起居主要在席子上, 席子是坐具也是卧具。

2. 春秋战国时期

春秋战国时期人们的起居方式仍是席地而坐, 但是家具出现更多的形制, 如:凭几、衣箱、席子。并且木构梁柱结构已初步完善。但在造型上仍以矮型样式为主, 装饰纹样上多以龙凤云等为主题。

3. 秦汉时期

秦汉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第一个鼎盛时期, 这一时期已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组合形式的家具系列, 床在这一时期成为人们室内起居的最主要依托, 基本所有的室内活动都在床上。在家具造型及工艺上仍以矮型家具为主, 并同时出现了玉制家具, 陶制家具, 竹制家具和漆木家具。

4. 三国两晋时期

三国两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民族大融合时期, 也是中国家具发展史上一个过渡时期, 在这一时期各民族的文化和经济的交融产生高型家具, 这也使得人们早期席地而坐的起居方式发生了变化, 逐渐垂足坐, 并与之相配套的桌椅也开始出现, 但从整体上讲, 这一时期的矮型家具仍占主导地位。

5. 隋唐时期

隋唐时期是高型家具的一个发展期, 在这一时期高型家具被广泛使用, 椅、凳、桌、案成为室内起居的主要依托, 床也慢慢由多功能的家具逐渐变成功能性单一的卧具, 在工艺制作上和装饰意匠上开始追求清新自由的格调, 摆脱了在这之前的古拙特色, 取而代之的是华丽、圆润、端庄的美感。

6. 五代时期

五代时期高低家具并存, 高型家具普及的时期, 椅、凳、桌、案的日渐成熟, 其家具的工艺风格在继承唐代的基础上不断发展, 各种家具的功能性分工明确, 在装饰和形制上追求一种简朴的韵味, 抛弃了唐代的圆润和富丽, 在家具的陈设方面已出现比较稳定的陈设格局。

7. 宋辽金时期

到了宋代“垂足坐”已成为人们的起居方式, 在这一时期高型家具基本定型, 并慢慢普及到一般家庭, 而且出现多种典型的形制, 如:太师椅, 抽屉厨等。总体来讲, 这一时期家具在装饰和工艺方面, 多以朴质的造型为主, 少有过多的装饰, 多为局部点睛刻画, 加以点缀, 给人以温雅之感, 庄严之味较多。

8. 元代

元代是一个尚武的时代, 这与蒙古族的生活方式有关, 其社会环境反映在家具的设计中, 多表现为形体厚重粗大, 雕饰较多, 追求一种豪放, 华美的艺术风格。

9. 明清时期

明代时中国古典家具的鼎盛时期, 其中硬木家具最为人们推崇, 在这一时期家具的种类繁多, 各种家具分类精细, 在用材方面比较讲究, 一般多选用坚硬细腻、强度高、色泽纹理美得硬质木材, 并且装饰较少, 多以简洁精巧的工艺取胜。清代家具的工艺将家具的设计推向了又一个高峰, 在吸收前人家具的同时吸收外来文化, 使其在装饰手法上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在工艺中注重雕刻和装饰, 以过多的装饰为美, 其家具的陈设而已已基本定形。

二、中国家具的文化内涵

中国为什么在早期和日本、韩国一样是一个传统的“席地坐”的民族呢?为什么到后来却变成了“垂足坐”呢?为什么家具到了宋代才基本定型?为什么明清家具对现代家具产生深远的影响?

中国早期的人类文明大多出现在黄河流域, 和韩国、日本一样地处亚洲地区, 环境比较干燥, 气候环境允许当时人们席地而坐, 再有当时生产力水平有限, 人们也只能“席地坐”。席的概念也在这一时期就产生了,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席”的概念就更加明确了, 并出现了“主席”一词, “席”字概念也一直被人们所继承, 如现代词汇中“出席”“席位”。因为起居方式的原因, 在这一时期家具的发展也同样是与席地相符的低矮型家具占主导地位, 并逐渐发展成熟。随着东汉少数民族与中原民族的大融合, 他们也同样把他们的少数民族的文化和生活方式带到中原, 一种叫“马扎”也叫“胡床”的东西开始出现在中原地区人们生活中, 并开始赢得人们的喜爱, 这也让人们开始尝试垂足坐的生活方式。此时家具发展的需要, 与胡床相配套的渐高家具也开始出现, 并且一直延续到唐代。总的来讲, 从东汉末年胡床的出现到唐代末年是中国起居方式改变的一个过渡期, 虽然这时期渐高家具已大量出现, 但因中原人还未完全适应垂足坐的起居方式, 所以出现盘腿坐在椅子上的现象。这一点, 我们在《韩熙载夜宴图》中可以得到证实。直到宋代垂足坐才完全取代席地坐的起居方式, 高型家具也成为家具的主要形式, 这也促进了家具的成熟, 其基本形制大都已经形成。宋代文化的发达对家具的造型和用途有了更高的要求, 而且各种不同类型的家具也派生出各种不同的款式, 宋人崇尚以文治天下, 其文化气息也致使宋人在家具设计方面非常重视家具的外观尺寸和结构与人体的关系, 工艺严谨, 造型优美, 如符合人机学的C、S型的太师椅靠背。

元人崇尚游牧文化的豪放不羁和雄壮华美的审美趣味, 反映在家具形制上一改宋代的简洁隽秀的风格, 而喜厚重粗大, 装饰喜华美。中国古代美学思想在明代进入新时期, 在审美和艺术中表现出一种推崇自我、崇尚独创之风, 崇尚“自然之为美”, 主张化古为美, 文人的艺术观和理想是淡泊明志, 平凡淡雅, 所以简练、质朴、的家具造型是明人所推崇和喜爱的, 明代经济的繁荣和文化的交流也为其家具的制作提供了优良的材料基础, 紫檀、黄花梨、鸡翅木等硬质木料从海外传入中国, 再加上工艺的进步, 也就使明式家具成为我国古代家具的一个巅峰, 此时的家具可称之为科学性与艺术性的完美结合, 与现代家具的设计理念有着相通之处。清代社会经济的繁荣, 社会的奢靡之风大起, 致使家具的风格由简朴转向雍容华贵, 在装饰设计中也追求富丽堂皇, 华贵气派, 雕镂, 镶嵌, 彩绘等各种工艺手法大量运用。

三、中国古代家具设计对现代家具的影响

我国古代家具的发生, 发展, 成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演变过程, 我国每个时期家具的形制都是当时社会形态的写照。质朴神秘的商周家具、浪漫激昂的楚式家具、圆润华美的大唐家具、饱含文人质朴的明式家具、雍容华贵的清式家具, 都体现了中国古人的审美设计倾向和思想内涵。

现代家具的设计多以明式和清式家具为蓝本, 明式家具的形式和功能的完美结合, 是以功能性为主要设计原则, 对现代家具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在世界家具设计史上也清晰可见明式家具的影子, 其简练的造型、精而不繁的装饰充分展示了明式家具的时代特征。1943年, 丹麦设计师汉斯.威格纳设计的圈椅, 其基本型就是明代的圈椅, 继承了明式圈椅在扶手和靠背上的曲线设计。

清式家具繁琐堆砌的装饰与西方洛可可艺术风格的产生和发展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在中国古代家具的设计多是为社会上层或者贵族服务的, 所以在设计时多遵守“以人文精神为本”的设计原则, 在很多时候舒适性都让位于尊严, 如皇帝的宝座等象征性意义强的家具。现代家具的设计多遵从“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 其服务对象多为普通大众, 多追求功能性和舒适性, 摒弃了奢华的雕饰, 提炼了抽象的造型。在19世纪工业革命后, 木器手工艺家具的历史已基本结束, 家具的生产和制作进入了机器生产的时代, 随着时代的进步, 现代家具几乎涵盖了所有的环境产品, 城市设施, 公共空间和工业产品, 在家具的内涵与外延空间上不断扩大, 功能更加多样, 造型千变万化, 更加日起完美, 成为创造和引领人类新生活与工作方式的物质器具和文化形态。

现代家具的设计在遵从“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的同时, 除具有功能特征外, 应注重民族风格和传统文化的融入, 赋予设计更多文化内涵和精神内涵, 在色彩的选择和装饰方面应更具民族特色和民族文化元素的融入, 在充分展示在多元文化背景下, 体现“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这一设计趋势。

现代科技的发展, 家具的制作材料空间非常大, 我国在设计中运用新材料的同时应考虑不同材料给人的感官刺激和心理影响。现代家具结构模式上比较灵活, 种类繁多, 在组合方式上继承清代家具的同时再融入了现代的简洁和趣味性家具, 更显文化内涵。在工艺上, 现代技术推动了家具的加工工艺的发展, 引领家具设计走向又一种潮流, 在具有功能性的同时展示现代工艺之美感。

四、结语

中国古代家具设计是中国传统文化和能工巧匠才华技艺的综合展现。不仅为人们的日常生活提供了便利, 促进人类的进步, 而且美化了生活环境, 对世界家具设计产生了重要影响。同时也为子孙后代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继承中国古代家具设计中的精华并不断发扬光大, 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利用现代先进科学技术, 设计出更具民族特色和审美情趣的家具, 是当代设计师孜孜追求的目标。重振中国古代家具设计的雄风, 再铸中国现代家具设计的辉煌, 是当代设计师需要不懈努力和奋斗的方向。

参考文献

[1].尹定邦《设计学概论》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杨先艺.《论中国古代家具的设计演变》国外建材科技.2002.23 (4)

[3].蒋绿荷《家具与民族文化之研究》.家具与室内装饰2002. (6) .

上一篇:参观农业嘉年华作文下一篇:关于做好2012年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工作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