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经济特区建设规划

2024-04-10

深圳经济特区建设规划(精选6篇)

篇1:深圳经济特区建设规划

文章标题:经济建设规划院经济规划处处长竞职报告

竞聘经济建设规划院经济规划处处长演讲稿

今天我在这里竞聘经济规划处的处长。

首先要感谢各位同事和院领导对我的信任,感谢我们规划所的全体同仁对我的支持,让我有机会站在这里向大家汇报我们在过年的两年中的工作情况和对未来两年的设想。

其次我要表达一个意思,支持和理解院领导关于处室负责人竟聘上岗的改革措施,因为这一举措能够充分发挥每个人的积文章来自http://极性,发现人才,鼓励人成才,正是因为支持和拥挤这一改革措施,我才站到了这个讲台上。今年是第一年,作为规划院的老同志,我应该带个头,希望下一次有更多的人站出来,那个时候我便能跟大多数人一样坐在下面来当裁判了。

下面我先汇报一下过去两年的工作情况。

首先,实现了业务的快速增长。

2002年虽然只增长了20左右,但我们都很努力,因为,这一年,傅总调到院里任全职副总,对处里的影响是很大的,高级职称人员一下子下降了一半,到年底才破格恢复到两人。今年的业务增长更快,达到了50左右,可以说是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

第二,业务结构进一步优化,主导产业得到加强。

在工程咨询和城市规划业务额稳步上升的同时,经济规划的比例大幅增长,从2001年的不到10上升到去年的20,今年达到39,两年翻了两番。业务领域的演变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规划院的发展趋势。

经济规划类项目的影响也在逐年增大。从规划对象看,以前不少是小镇的规划,现在有很多是区域性的和地市级的;从合同额看,2001年时经济规划的平均单项收费为6万元,今年上升到18万元,增加了200。可以看出,正在走向“有影响、有地位”,正在接近“谋划全省”。

第三、职工队伍建设得到加强,人员结构不断优化

总量扩张―――人员从2001年的11位发展到今年的14位。

结构优化―――专业结构上增加了经济类的人员,学历结构上,平均学历有所上升,高级职称人员从1人增加到3人。

学习气氛浓郁―――鼓励岗位学习,三人次通过学习在学历上比以前上了一个台阶,有二位正在进行研究生课程学习。

以上取得的成绩首先要归功于处里年轻的处员们,在这里要向他们表示感谢,特别要感谢周世锋同志,他不仅承担了大量的管理工作,也具体承担了大量的项目工作,没有他的配合和帮助,我们处的工作是不可想象的。也要感谢其他处室的大力配合和支持,包括办公室、综合处、开发处和各业务处室,我们与一处、二处、研究所都有很好的项目合作。也要感谢院领导,特别要感谢傅总,他任规划处长多年,给我们创造了一个非常好的基础,即使是在离开规划处以后,还是在各个方面给我们以帮助,我想我们的处员们都是能感受到的。

第四、存在问题

城市规划业务没有大的起色(跨行业经营,受行业歧视;机制不够灵活;努力不够)

内部管理和对同事的关心上做得很不够。

这是对前两年处室工作的简单回顾,下面谈一下今后两年工作的设想。总体上可以以“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来概括,就是以发展为中心,以事业和效益为基本点。

首先,是以院的定位为指导,实行一体两翼发展,以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为主体,以城市规划和工程咨询为两翼,做大、做强、做优主体,丰满两翼。

经济规划:要做出几个在省内有影响的精品。国家正在进行规划体制改革,十一五规划改革的一个方向就是在原有规划的基础上增加空间规划的内容,我们处可以在这方面有所作为。

城市规划:能够在省内做出规划的特色,扩大影响,新开辟一到二个根据地。

工程咨询:巩固阵地、提高质量。

第二是实现业务量的稳步增长。

由于国家宏观政策的作用,用地紧张、园区控制,业务上会有一些影响,我们要克服困难,积极寻找新的增长点,实现业务的稳步增长。

可能的方向是经济规划与城市规划的结合点,一是区域规划,二是城市的战略规划。

第三是加强队伍建设。

适应业务发展的要求,继续引进高素质人才。特别是区域规划和经济规划方面的人才,并考虑人才的适应性。

进一步发挥现有人员的作用,使每个人都能得到最大发挥,实现自我价值。

根据我们处现有人员的特点,不主张每个人都能独立做好一个项目,而是强调专业化分工,培养团队精神,让每个人都成为某一方面的专家,这样,形成一个项目组,便能做出好项目来。

第四是加强内部管理。

篇2:深圳经济特区建设规划

首先,实现了业务的快速增长。

20xx年虽然只增长了xx%左右,但我们都很努力,因为,这一年,xx总调到院里任全职副总,对处里的影响是很大的,高级职称人员一下子下降了一半,到年底才破格恢复到两人。今年的业务增长更快,达到了50%左右,可以说是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

第二,业务结构进一步优化,主导产业得到加强。

在工程咨询和城市规划业务额稳步上升的同时,经济规划的比例大幅增长,从20xx年的不到zz%上升到去年的xx%,今年达到xx%,两年翻了两番。业务领域的演变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规划院的发展趋势。

经济规划类项目的影响也在逐年增大。从规划对象看,以前不少是小镇的规划,现在有很多是区域性的和地市级的;从合同额看,20xx年时经济规划的平均单项收费为xx万元,今年上升到xx万元,增加了xx%。可以看出,正在走向“有影响、有地位”,正在接近“谋划全省”。

第三、职工队伍建设得到加强,人员结构不断优化。

1、总量扩张。人员从20xx年的xx位发展到今年的xx位。

2、结构优化。专业结构上增加了经济类的人员,学历结构上,平均学历有所上升,高级职称人员从1人增加到3人。

3、学习气氛浓郁。鼓励岗位学习,三人次通过学习在学历上比以前上了一个台阶,有二位正在进行研究生课程学习。

以上取得的成绩首先要归功于处里年轻的处员们,在这里要向他们表示感谢,特别要感谢周世锋同志,他不仅承担了大量的管理工作,也具体承担了大量的项目工作,没有他的配合和帮助,我们处的工作是不可想象的。也要感谢其他处室的大力配合和支持,包括办公室、综合处、开发处和各业务处室,我们与一处、二处、研究所都有很好的项目合作。也要感谢院领导,特别要感谢傅总,他任规划处长多年,给我们创造了一个非常好的基础,即使是在离开规划处以后,还是在各个方面给我们以帮助,我想我们的处员们都是能感受到的。

第四、存在问题。

1、城市规划业务没有大的起色。(跨行业经营,受行业歧视;机制不够灵活;努力不够)

2、内部管理和对同事的关心上做得很不够。

这是对前两年处室工作的简单回顾。

今后两年工作的设想:总体上可以以“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来概括,就是以发展为中心,以事业和效益为基本点。

首先,是以院的定位为指导,实行一体两翼发展,以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为主体,以城市规划和工程咨询为两翼,做大、做强、做优主体,丰满两翼。

1、经济规划:要做出几个在省内有影响的精品。国家正在进行规划体制改革,十一五规划改革的一个方向就是在原有规划的基础上增加空间规划的内容,我们处可以在这方面有所作为。

2、城市规划:能够在省内做出规划的特色,扩大影响,新开辟一到二个根据地。

3、工程咨询:巩固阵地、提高质量。

第二是实现业务量的稳步增长。由于国家宏观政策的作用,用地紧张、园区控制,业务上会有一些影响,我们要克服困难,积极寻找新的增长点,实现业务的稳步增长。可能的方向是经济规划与城市规划的结合点,一是区域规划,二是城市的战略规划。

第三是加强队伍建设。适应业务发展的要求,继续引进高素质人才。特别是区域规划和经济规划方面的人才,并考虑人才的适应性。进一步发挥现有人员的作用,使每个人都能得到最大发挥,实现自我价值。根据我们处现有人员的特点,不主张每个人都能独立做好一个项目,而是强调专业化分工,培养团队精神,让每个人都成为某一方面的专家,这样,形成一个项目组,便能做出好项目来。

第四是加强内部管理。随着处室规模的扩大,内部管理的任务会越来越重,越来越复杂。在院的制度框架内,考虑出台一些配套政策,强化激励机制,使每个人都有压力和动力,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人的积极性。让每个人在手头有项目时千方百计地把项目做好,在手头暂时没有项目时,千方百计地找项目,千方百计地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

篇3:深圳经济特区建设规划

1.针对我国农村产业结构不合理即第一产业尤其是种植业比重大, 二、三产业相对不发达, 农产品加工转化增值率低这一问题, 需要做出相应调整。具体做法为调整农业——种植业与二, 三产业的相对比例。要在保证粮食面积相对稳定、总产量逐步增加的前提下, 大力发展发展以二, 三产业为主的新型农村企业, 如观光农业、休闲农业、生态农业等。

2.要全面优化农产品品种, 普遍提高农产品质量。不管从事哪类农产品的生产, 都要把优化品种、提高质量和增加效益作为重中之重。回顾历史, 由于经济技术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 我国生产出的农产品在数量和质量上同发达国家相比均处于明显的劣势, 由此导致我国农产品的价格在国际市场上一直处于较低水平。目前, 我国农村主要农产品供求中的数量矛盾已基本解决, 我们有条件讲究质量问题了, 因此应该提出这么一个要求——宁可少一点, 但一定要好一点, 以免白白浪费资源, 浪费农民的人力、财力和物力。

3.笔者认为国家应在每个乡村都扶持成立一个新农村建设发展公司。众所周知, 现阶段困扰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人才匮乏, 而新农村公司就是一个立足农村, 以专业人才为核心, 优化农村资源配置, 积极研究开拓市场, 实现农业产业化和可持续发展的经营机构。

(1) 公司应立足农村, 鼓励农民以资金或土地使用权等形式入股经营, 以公司加农户的方式在农林牧副渔等多方面进行合作。因地制宜, 针对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 大力推广特色农业。对土地实行集中管理集中经营, 实行大面积机械化耕作, 从而降低单位成本的投入。公司还应大力推广订单农业, 提高经济效益。

(2) 公司应依托农村的资源优势进行招商引资, 特别是要注重引进外资。将我国农村生产出的高质产品推向国际市场, 打造成国际知名品牌, 更好的与世界接轨。招商引资能够极大地增加农村人口就业率, 增加农民收入, 推动农业产业化进程, 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公司还可以通过各种渠道, 鼓励和吸引城市居民 (特别是企业下岗职工) 来农村进行投资和合作经营;鼓励和吸引有一技之长的专业人才和大中专院校毕业生来农村创业, 加大城乡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实现城乡间的优势互补。

(3) 公司应设立劳动力培训部门, 组织安排公司员工定期接受文化素质和技术培训, 切实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同时, 公司还可组织农村留守人员中的闲余劳动力成立家政等劳务组织, 为因外出打工家中缺乏照料的农民工家庭提供帮扶服务。既增加了就业机会, 又解除了外出务工人员的后顾之忧。

总之, 新农村建设发展公司是一个以人才和技术优势扶贫济困, 力求减少和消除经济发展中的贫富差距, 实现共同富裕, 和谐发展的协作组织。

(4) 必须要提出的一点是在大力发展农村经济的同时, 我们绝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 即一定要坚持走可持续农业的道路。

就我国农业而言, 一方面由于人口众多, 而且又处于经济高速发展、城乡人民生活显著提高的阶段, 对多样、安全、优质农业及其加工产品的需求大幅度增长;另一方面, 人均水、土等自然资源缺乏, 生产力水平相对较低, 生态环境, 自然资源与农业发展矛盾日益突出。此外, 作为我国经济转型时期的特殊产物乡镇企业, 曾经在20世纪80年代得到迅速发展。但由于农村环境污染以至政府不得不强制关闭许多工厂, 大批农工重新回到田间, 农村出现了返贫群体。由此可见, 我国目前和未来的农村生态环境状况实在令人担忧。以上我国的“农情”突现了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紧迫性。因此, 在大力推进农村经济建设的进程中, 更特别关注环境污染问题。要把农业作为绿色产业加以保护和扶持, 有效防止污染从城市向农村的转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是党中央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 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 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战略举措。

新农村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 涵盖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建设新农村, 必须坚持以发展经济为主体, 在符合农民意愿、带给农民实惠、得到农民拥护的基础上扎实稳步地推进农村经济改革, 促进农村经济的腾飞。在此基础上逐步缩小城乡贫富差距, 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乃至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奠定坚实的基础!

摘要:本文主要针对目前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提出了一些改进方法和建议。希望能够通过完善农村产业结构, 优化农产品质量, 成立新农村建设发展公司等途径, 进一步加快我国农村经济建设的发展。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农村经济建设

参考文献

[1]鲜祖德:《中国农村经济调研报告》中国统计出版社2003

篇4:浅议经济法与经济法治建设

关键词:经济法;法治建设;建议;措施

中图分类号:DF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117(2012)02-0010-01

在改革开放这三十年里,尤其在中国加入WTO后,为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节奏,人大和国务院以加速度的步伐删除和修改了我国多部重要的市场经济法律法规,比如《公司法》、《合伙企业法》和《商业银行法》等,在中国市场经济发展突飞猛进时,为满足市场的需要和解决一些存在的问题,人大制定了一系列重要的市场经济法律,比较受关注的,有《物权法》、《反垄断法》和《劳动合同法》,这样我国市场经济法体系大致上就此形成。

一、经济法的渊源

有经济并不一定有经济法,经济法的源头来自于活跃的市场经济。市场经济的出现,首先要建立新的社会关系,为此在适应社会的刚性发展,就需要要打到一批现存又阻挠社会进步的社会关系,这样就在市场经济的基础上,重新塑造了一批新的社会经济秩序和经济、社会安全秩序。所以,在此基础上,为了建立强有力的社会规则——法,就这么产生了,而市场经济的发展,政府干预经济的失败,就造就了调整经济关系的职能的经济法就此产生。从前面的推论可得,现代的经济法是市场经济改革的产物,它是社会改革的发动机,而同时,经济发的发展和兴盛,也加强了现有资本体制的牢靠和进步。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一切法学理论来自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和科学发展观,通过这些理论武装指导我国现在的经济法理论研究的发展方向,并且做到经济法的研究和进步发展是我国思想解放的动力,促进构建我国和谐社会的发展和国民幸福指数的提高。在21世纪的今天,每一人都是“社会经济动物”,经济生活活动已经与个人、组织、社会和国家密切相连,这种程度历史上的任何时期,都无法与其相比。同时,人们为了方便在经济活动中有所方便,都能遵守它,此时,法就成为对经济关系调整的最为社会公众认可的行为准则。在这一方面,中国也不例外。中国是一个经商兴盛的国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为适应我国经济环境的现状,人大和政府制定了许多、直接调整经济关系的法律和政策,成功建立了我国计划经济制度,特别是在1978年改革开放,全民经商的浪潮中,冲击了我国固有的农村自然经济和计划经济制度,市场经济逐步建立和发展,在中国加入WTO后,我国更是加大了对经济立法、修法的力度,形成了我国的经济法制。

二、经济法治建设的重要内容

依法理讲,经济法治所要求的核心内容就是民主与法治,这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要素。这些在我国经济法中是得到的最佳、最集中体现。可以看出,我国经济法和中国的经济法治建设已有着难以割舍的关系。學界通说,市场经济的原本就是法治经济,市场经济存在的核心就是对经济法治有着内在的需要,所以我们要立志维护我国市场经济健康发展和正常运转,就必须加强经济法治建设。我们的市场经济的本质是要求实现经济集中和经济民主的统一发展,就目前而言,我国现在的经济体制改革,所需要急需解决的问题就是在一个“在保持必要的经济集中的前提下,恢复和进一步发扬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民主和法治的过程”。就法理而言,所有的法律都有对责任进行细分和规划,所以,要加强经济法治建设,就必须要求经济法以社会责任为本位思想,对国家利益和组织利益、个人利益和整体利益进行和谐协调,这样才能够保障公权力更有效的实施,同时又能维护现有合法权利的真正有效的实现和发展。市场经济的发达的繁荣,必会推动经济法的完善,而经济法的发达必然是民法的显达,这样也会推动公民社会的建设,经济法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民法的繁荣,同时又通过自身的价值优势弥补了民法功能上的不足,从而实现了对市场秩序的有效保护和调整。

三、中国经济法治建设的困境

我国经济法治方面的障碍有众多因素,首先在立法及其指导思想方面,从法制定的过程中,需要力争利益的群体都没有被吸纳到法中去。即使我们现在采取了通行的公布法案采集意见、召开听证会和专家论证会等比较好的方式,而我国的立法者也会因利益的考量往往不能站在大多数人长远利益的高度取舍、集中各方意见,而是照着自己的意思考量。其次,我国现有政府的角色定位缺失,我们是一个充满角色社会的一份子,每人要把自身的角色演好、做好,尤其对于哪有许多的机构及其工作人员组成的政府来说,正需要对其准确定位,使得其角色不会出现错位、利益没有冲突、人人都可问责(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对于那些不守规矩、不讲诚信的政府角色扮演者要依法承担不利的后果。最后,执法或司法不够力度。几千年的中国历史,就是一部人治史,不管盛世还是乱世,都以人治为基础,看人不看法,已成为习惯。

四、完善我国经济法治建设

经济法治的建设是个系统工程建设,它需要各种不同的零部件,不管内部还是外部因素都需要协调发展来推动着工程整体的进步,同时,就像开快车一样,车速快了,也能带动各个零部件能良好运转,使其发挥到最大利益。市场经济发展和不断完善,加速经济法治水平不断提高,这也就意味着我国在市场经济领域中不断深入和提升,同时,哪些比较有规范性的法律已陆续出台,并颁布实施,此时我国的经济立法、经济执法和经济司法的能力有很大的发展和提升,促使我国的经济民主也已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我国在经济法治品味的逐步提高,已经表明我国在经济法律面前以得到了人们可以接受的普遍遵守的程度,这样不仅是人类的经济生活的提高,也是我们法律观念的深入到我们日常生活中。,由此可以得出,这种素质上的变化,将极大地改善我国法治建设的道路,有利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取得成功。我相信,经济法的这种质的变化会增强我国经济法学者对此研究的信心和决心,促使他们继续勇敢的挑起重担,不断地推动我国经济法的理论建设。

作者单位:华中科技大学文华学院

作者简介:何淑潇,女,华中科技大学文华学院人文学部08级法学专业学生,研究方向:经济法。

参考文献:

[1]孙国华,朱景文主编.法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73,74.

[2]周德义.我在何方-一分为三论[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2.

篇5:深圳经济特区建设规划

《深圳经济特区建设工程施工招标投标条例》经深圳市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

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于2001年12月20日修订,现予公布,自2002年3月1日起施 行。

深圳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2002年1月17日

(1993年11月10日深圳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 2001年12月20日深圳市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通过)

--目 录--第一章 总 则

第二章 招标范围和方式 第三章 招标 第四章 投标

第五章 开标、评标和中标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七章 附则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建设工程施工招标投标活动,保护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和施工招 标投标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保证工程质量,提高投资效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 投标法》及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深圳经济特区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依照本条例规定必须进行施工招标的新建、改建、扩建、重建的建设工程的施 工招标投标活动适用本条例。

本条例所称建设工程,是指土木工程、建筑工程、市政基础设施工程、线路管道和 设备安装工程及装修工程。

第三条 建设工程施工招标投标活动应当遵循公开、公平、公正、择优和诚实信 用的原则。

第四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将必须招标的工程化整为零或者以其他任何方式规避招 标。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征地、拆迁、设计、垫资和介绍建设用地等为条件,或以供 水、供电、供气、通讯、消防等专业为理由,要求工程发包人将建设工程发包给其指定 的单位或者个人承包。

第五条 深圳市人民政府(以下简称市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对全市建设工程施工招 标投标活动进行监督管理和指导。

区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按建设项目管理权限对建设工程施工招标投标活动进 行监督管理。

市政府交通、水务等有关行政管理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分工,对有关专业建设工程 的施工招标投标活动进行监督管理。

第六条 对违反本条例的行为,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向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者行政监察 部门投诉,接到投诉的部门应当在十五日内书面答复。第二章 招标范围和方式

第七条 建设工程发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必须进行招标:

(一)一次发包工程造价在20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

(二)一次发包工程造价在100万元人民币以上200万元人民币以下,但工程总造 价在200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

第八条 下列建设工程是否实行招标发包,由投资者自行决定:

(一)全部由外商或者私人投资的;

(二)外商或者私人投资控股的;

(三)外商或者私人投资累计超过50%且国有资金投资不占主导地位的。

通过发行彩票、募捐等形式募集的社会公共资金进行工程建设的,比照国有资金进 行招标。

本条例所称控股是指投资占50%以上。

第九条 建设工程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经区以上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有关行政管理部 门批准,可以不进行施工招标:

(一)停建或者缓建后恢复建设的建设工程,且承包人未发生变更的;

(二)施工企业自筹资金建设的房屋建筑工程,且该施工企业资质等级符合工程要 求的;

(三)房地产开发企业开发建设的房屋建筑工程,该企业有直接控股的施工企业,且资质等级符合工程要求的;

(四)在建工程追加的与主体工程施工不可分割的附属小型工程或者主体加层工程,且承包人未发生变更的;

(五)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十条 经市政府依法确认涉及国家安全、国家秘密、抢险救灾的建设工程和经市政府 市长办公会议批准的应急建设工程,不适宜进行公开招标的,可以邀请招标或者不进行 招标。

第十一条 招标方式分为公开招标和邀请招标。

公开招标,是指招标人以招标公告的方式邀请不特定的施工企业投标,并按本条例 规定程序选定中标人的招标方式;邀请招标,是指招标人以投标邀请书的方式邀请特定 的施工企业参加投标,并按本条例规定的程序选定中标人的招标方式。

依照本条例规定必须进行施工招标的工程,全部使用国有资金投资或者国有资金投 资占控股或者主导地位,一次发包工程造价在20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应当公开招标; 其余工程可以邀请招标。

第十二条 依照本条例必须进行施工招标的工程,未实行施工总承包招标的,招标人应 当将未列入招标范围的专业工程按本条例规定另行组织招标。

提倡对分包工程实行招标发包。分包工程的招标工作由施工总承包单位负责。

第三章 招标

第十三条 施工招标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已按规定办理计划立项手续;

(二)已按规定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三)有满足施工招标需要的设计文件和其他技术资料;

(四)建设资金已经落实,建设工期不足一年的,到位资金不得少于工程造价的50 %,建设工期超过一年的,到位资金不得少于工程造价的30%。建设单位应当持有银 行出具的资金到位证明或者财政部门出具的资金落实证明。第十四条 依照本条例规定必须进行施工招标的工程,应当进入建设工程交易服务中心(以下简称交易中心)进行招标投标活动。

交易中心是市政府批准设立,为工程发包与承包活动提供场所、信息和咨询服务的 不以营利为目的的法人。交易中心应当接受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和指导。

交易中心不得代理组织招标和参与评标定标活动,不得从事与提供场所、信息和咨 询服务不相一致的行为。交易服务的收费标准和办法由市政府制定公布。对未进入交易 中心招标的工程,不得收取交易服务费用。

交易中心工作人员应当遵守有关交易规则,对交易所涉事项负有保密的义务。

第十五条 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和机构应当在交易中心为建设单位办

理施工招标备案、合同备案、工程质量监督、施工安全监督以及施工许可证核发等手续。

除依照本条例规定必须进行施工招标的工程以外,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和机构不得因 某项工程未在交易中心招标而影响其办理有关手续。

第十六条 依照本条例规定必须进行施工招标的工程,招标人可以自行办理施工招标事 宜,也可以委托具有相应资格的工程招标代理机构代理施工招标。招标人自行办理施工 招标事宜的,应当具备国家规定的条件。

招标代理机构应当按其招标代理资质从事招标代理业务,禁止招标代理机构从事同一 工程的招标代理和投标咨询,禁止转让招标代理业务。

第十七条 招标人应当在发布招标公告或者发出投标邀请书的7日前,向建设行政主管 部门或者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备案,并报送下列材料:

(一)本条例第十三条所列条件的证明材料

(二)招标公告或者投标邀请书;

(三)招标人自行办理招标事宜的,需提交符合自行招标条件的有关证明材料;

(四)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材料。

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发现备案材料有违反法律、法规内容的,应当在收到备案材料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责令招标人改正。

第十八条 采用公开招标的,招标人应当在交易中心信息网发布招标公告,招标公告连 续发布应不少于3个工作日。招标人也可以在其他媒体上发布招标公告,但公告内容应 当与在交易中心发布的一致。

采用邀请招标的,招标人应当向3个以上符合资质条件的施工企业发出投标邀请书,同时将招标信息在交易中心信息网公布。

第十九条 招标公告或者投标邀请书应当载明下列主要内容:

(一)招标人的名称和住所;

(二)招标工程的性质、规模、地点;

(三)工程投资来源;

(四)工程承包方式;

(五)投标人的资质条件要求;

(六)招标工作时间安排;

(七)获取招标文件的办法。

投标邀请书还应当载明邀请的投标人名称。

第二十条 招标人可以根据招标工程的需要,对投标申请人依法进行资格预审。资格预 审办法由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另行规定。

不采用资格预审方式的,符合资质条件报名的投标申请人均可参加投标。实行资格 预审的,招标人应当在招标公告或者投标邀请书中载明资格预审的条件以及获取资格预 审文件的办法。第二十一条 资格预审文件一般应当包括:

(一)资格预审申请书格式;

(二)申请人须知,其中必须明确规定资格预审的程序、评审的标准和方法;

(三)需要投标申请人提供的企业资质证明;

(四)在建工程、以往工程或者类似工程业绩证明材料;

(五)拟投入本工程的技术装备清单;

(六)财务状况证明材料;

(七)拟派出的项目经理与主要专业技术人员的简历、业绩等证明材料。第二十二条 禁止以不合理条件限制或者排斥潜在投标人参加投标。

招标人提出的资格预审条件使合格的潜在投标人少于6名的,视为不合理条件,但 符合资质条件的潜在投标人不超过6名的除外。

第二十三条 资格预审合格的投标申请人均可参加投标。资格预审合格的投标申请人数 量过多的,招标人可通过随机抽取或者其他公开公正的方式从中选择7至11名参加投 标。

第二十四条 资格预审结束后,招标人应当作出资格预审决定,并书面通知所有投标申 请人,同时告知资格预审合格的投标申请人获取招标文件的时间、地点和方法。

招标人应当将资格预审结果在交易中心公示3个工作日。

第二十五条 招标人应当根据招标工程的特点和需要,参照招标文件示范文本编制招标 文件。招标文件应当包括下列主要内容:

(一)投标须知,包括工程概况,招标范围,资格审查条件,工程资金来源或者落

实情况,标段划分,工期要求,质量标准,现场踏勘和答疑安排,投标文件编制、提交、修改、撤回的要求,投标报价要求,投标有效期,开标的时间和地点,评标的方法和标 准,投标担保和履约担保要求,合同授予条件等;

(二)招标工程的技术规范要求和设计文件;

(三)工程量清单(无法提供工程量清单的特殊工程除外);

(四)投标函和投标报价表的格式及附录;

(五)拟签订合同的格式及主要条款;

(六)招标所需的其他材料。

第二十六条 招标文件中对评标方法和标准的规定应当详细、具体,能够满足评标的需 要。

第二十七条 招标人应当在招标文件发出的同时,将招标文件、资格预审报告(采用 资格预审的)、合格投标申请人名单报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备案。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发现备案材料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应当责令 招标人改正。

第二十八条 招标文件一经发出,招标人不得擅自变更其内容或者增加附加条件;确需 变更的,应当在投标截止日期7日前以书面形式通知所有投标人,同时报建设行政主管 部门或者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备案。

第二十九条 投标截止日期7日前,根据需要,可以由招标人组织投标人踏勘工程现场 及其环境、解答招标文件的疑问并形成纪要作为招标文件的补充,送达所有投标人,同 时报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备案。

第三十条 招标文件发出之日至提交投标文件截止之日一般不得少于20日,一次发包 工程造价1000万元人民币以下的,不得少于10日。

第三十一条 招标人对于发出的招标文件可以收取工本费。

第四章 投标 第三十二条 投标人应当具备承担招标工程的能力,具有相应的施工企业资质,并在市 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办理登记手续。

未办理前款登记手续的,投标无效。

第三十三条 投标人应当按照招标文件的要求编制投标文件,对招标文件提出的实质性 要求和条件作出响应,并对投标文件的真实性负责。

招标文件允许投标人提供备选标的,投标人可以按照招标文件的要求提交替代方案,并作出相应报价作备选标。

第三十四条 投标人应当根据招标文件的要求,以综合单价的形式自主确定投标报价。第三十五条 投标人拟在中标后将工程依法进行分包的,应当将拟分包工程在投标文件 中载明。

第三十六条 在提交投标文件截止时间前,投标人可以对已提交的投标文件进行补充、修改或撤回,并书面通知招标人。补充、修改的内容为投标文件的组成部分。

第三十七条 投标人应当在提交投标文件的同时向招标人提交由银行、保险公司或者专 业担保公司提供的投标担保。

投标担保可以采用投标保函或者投标保证金的方式,担保金额一般不得超过投标总 价的2%,最高不得超过80万元人民币。

第三十八条 投标人应当在提交投标文件的截止时间前,将投标文件密封送达投标地点。招标人收到投标文件后,应当向投标人出具标明签收人和签收时间的凭证,并妥善保存 投标文件。

在开标前,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开启投标文件。在提交投标文件的截止时间后送达 的投标文件,为无效投标文件,招标人不得接收。

提交投标文件的投标人少于3个的,招标人应当依法重新招标。

第三十九条 投标人不得相互串通投标,不得排挤其他投标人参与公平竞争,不得损害 招标人或者其他投标人的合法权益。

投标人不得与招标人串通投标,不得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或者他人的合法 权益。

禁止投标人以向招标人或者评标委员会成员行贿等手段谋取中标。

第四十条 投标人不得以低于其企业成本的报价竞标,不得以他人名义投标或者以其他 方式弄虚作假骗取中标。

第五章 开标、评标和中标

第四十一条 开标由招标人主持,并邀请所有投标人参加。

开标应当在提交投标文件截止时间的同一时间公开进行;开标地点应当为招标文件 中预先确定的地点。

第四十二条 开标应当按照下列规定进行:由投标人或者其推选的代表检查投标文件 的密封情况。经确认无误后,由招标人当众拆封,宣读投标人名称、投标价格和投标文 件的其他主要内容。

招标人在提交投标文件截止时间前收到的所有投标文件,开标时都应当当众予以拆 封、宣读。

招标人应当记录开标过程,并存档备查。

第四十三条 投标文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无效:

(一)未按照招标文件的要求予以密封的;

(二)投标函未经投标人的法定代表人或者其委托代理人签署,并加盖投标人印章 的;

(三)委托代理人没有合法、有效的授权委托书的;

(四)投标人未按照招标文件的要求提供投标担保的;

(五)组成联合体投标的,未附联合体各方共同投标协议的;

(六)招标文件明确规定无效的其他情形。

第四十四条 评标工作由招标人依法组建的评标委员会负责。评标委员会由工程技术、经济等方面的专业人员组成,总人数为五人以上单数。评标委员会三分之二以上的成员 应当由招标人从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有关行政管理部门的专家库中随机抽取。专家 库中的专家不能满足评标需要的,经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有关行政管理部门批准,招 标人可另聘专家。

与投标人有利害关系的人员不得担任评标委员会成员。评标委员会成员名单在中标 结果确定前应当保密。

第四十五条 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对进入专家库的专家组织有 关法律和业务培训,对其评标能力、廉洁公正等定期进行综合评估。对不称职或者违法 违规的评标专家,要取消资格。被取消评标专家资格的人员不得再参加任何评标活动。

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应当根据本条例规定,制定评标专家管理 办法。

第四十六条 评标委员会成员应当客观、公正地履行职务,对所提出的评审意见承担责 任。

评标活动实行封闭式管理,在中标结果公布前,禁止评标委员会成员及招标人的工 作人员以任何方式私自接触投标人。

第四十七条 评标委员会对投标文件中有疑问的部分,可以要求投标人解答或者作出书 面澄清,但解答或者澄清内容不得对投标文件作实质性修改。对于不符合招标文件实质 性要求的投标文件,评标委员会应当不予评审。

第四十八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该投标人的投标作废标处理:

(一)投标人以他人的名义投标、串通投标、以行贿手段谋取中标或者以其他弄虚 作假方式投标的;

(二)投标人的报价可能低于其成本,该投标人又不能合理说明或者不能提供相关 证明材料的;

(三)投标人资格条件不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和招标文件要求,或者拒不按照要求对 投标文件进行澄清、说明或者补正的;

(四)投标人的投标未能在实质上响应招标文件提出的所有实质性要求和条件的;

(五)设有标底时,投标人的报价高于标底的;

(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评标委员会根据前款规定否决不合格投标或者界定为废标后,因有效投标不足三个 使得投标明显缺乏竞争的,评标委员会可以否决所有投标。投标人少于三个或者所有投 标被否决的,招标人应当依照本条例重新招标。

第四十九条 评标应当优先采用经评审的最低投标价法。采用该方案确定的中标人的投 标应当能够满足招标文件的实质性要求,并且经评审的投标价格最低,但是投标价格低 于其成本的除外。采用其他评标方法评标的,中标人的投标应当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招 标文件中规定的各项综合评价标准。以评分方式进行评标的,对于各种评比奖项不得额 外计分。

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及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可以根据本条例制定具体的评标规则。第五十条 标底是招标人控制工程造价的最高限价,标底应当在投标截止日期3日前同 时向所有投标人公开。

一个招标工程只能编制一个标底。

第五十一条 按本条例规定必须实行施工招标的建设工程,应当根据规定的工程量计算 规则及招标文件的要求编制标底。标底应报造价审查机构审查。招标人对标底审查结果 有异议的,可以申请复审。标底审查、复审工作应当在投标截止日期3个工作日前完成。第五十二条 评标委员会应当严格按照招标文件中规定的评标程序、评标标准和方法评 标。

评标完成后,应当向招标人提出书面评标报告,推荐不超过两名有排序的中标候选 人。

第五十三条 评标报告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并由全体评标委员会成员签字:

(一)评标情况。包括评标委员会的产生过程、组成人员名单、评标委员会对投标 文件的综合评审意见;

(二)评标结果。包括对投标人的排序、推荐的中标候选人或者按照招标人的授权 确定的中标人;

(三)评标过程中评标委员会各成员的原始评标资料等附件。

第五十四条 招标人根据评标委员会提出的书面评标报告和推荐的中标候选人确定中标 人。

全部使用国有资金投资或者国有资金投资占控股或者主导地位的工程,招标人应当 按照中标候选人的排序确定中标人。当确定中标的中标候选人放弃中标或者因不可抗力 提出不能履行合同的,招标人可以依序确定其他中标候选人为中标人。招标人也可以授 权评标委员会直接确定中标人。

第五十五条 招标人应当在投标有效期截止时限30日前确定中标人。

在确定中标人前,招标人不得与投标人就投标价格、投标方案等实质性内容进行谈 判。

第五十六条 招标人应当在确定中标人之日起7日内向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有关行政 管理部门提交招标投标情况书面报告,同时将中标结果在交易中心公示3个工作日。

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有关行政管理部门自收到招标投标情况书面报告之日起5个 工作日内未提出书面异议的,招标人可以向中标人发出中标通知书,并将中标结果通知 所有未中标的投标人。

第五十七条 招标人和中标人应当自中标通知书发出之日起30日内,按照招标文件和 中标人的投标文件订立书面合同,中标人的投标报价为合同价;招标人和中标人不得另 行订立背离合同实质性内容的其他协议。

订立书面合同之日起7日内,招标人应当将合同送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有关行政 管理部门备案。

中标人将工程分包的,应当自订立合同之日起7日内,将分包合同送建设行政主管 部门或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备案。

第五十八条 中标人应当在签订工程承包合同时向招标人提交由银行、保险公司或者专 业担保公司提供的履约担保,履约担保数额不得低于合同价款的百分之十。采用经评审 的最低投标价法中标的,履约担保数额不得低于合同价款的百分之十五。

招标人应当同时向中标人提供由银行、保险公司或者专业担保公司出具的与履约担 保数额等额的工程款支付担保。

未提供履约担保或者工程款支付但保的,不予颁发施工许可证。

工程担保的具体实施办法由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另行规定。第五十九条 出现下列情形之一的,招标人应当在7日内退还投标人的投标担保:

(一)中标通知书发出,中标人签署了工程承包合同;

(二)招标过程因正当理由被招标人宣布中止;

(三)招标失败需重新组织招标;

(四)投标有效期满而投标人不同意作出延长。

第六十条 投标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招标人有权取消其投标或者中标资格,并没收其 投标担保,给招标人造成的损失超过投标担保数额的,对超过部分可以要求赔偿。

(一)在投标有效期内撤回投标文件;

(二)中标后拒绝与招标人签订合同;

(三)中标后未提交履约担保。

第六十一条 招标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双倍返还投标人的投标担保,造成损失的,还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一)招标文件发出后,无正当理由中止招标;

(二)确定中标人后拒绝与其签订工程承包合同

第六十二条 中标人应当按照合同约定履行义务。不得向他人转让中标工程,也不得将 中标工程肢解后分项转让。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六十三条 招标人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责令改正,并按以下规定给予 处罚:

(一)应当招标而未招标、将招标工程化整为零或者以其他方式规避招标,或者应 当公开招标而未公开招标的,处工程合同价款百分之一以上百分之二以下的罚款;

(二)未依本条例在交易中心进行招标的,处工程合同价款千分之五以上千分之十 以下的罚款;

(三)未办理有关备案、报告、批准、确认手续的,处一万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的罚 款;

(四)泄露应当保密的招标投标事项的,处十五万元以上二十五万元以下的罚款;

(五)在中标候选人以外确定中标人的,或者在所有投标被评标委员会否决后自行 确定中标人的,处工程合同价款百分之一以上百分之二以下的罚款;

(六)不按照招标文件和中标人的投标文件与中标人订立合同的,或者订立背离合 同实质性内容的协议的,或者拒绝与中标人签订合同的,处工程合同价款百分之一以上 百分之二以下的罚款;

(七)以不合理条件限制或者排斥潜在投标人的,处三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

(八)与投标人串通招标投标的,处工程合同价款百分之一以上百分之二以下的罚 款。

(九)未按照本条例规定的期限招标的,处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十)未按照本条例规定开标的,处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十一)未按照本条例规定组建评标委员会的,评标无效,处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 下的罚款。

第六十四条 招标代理机构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 得,并按以下规定给予处罚:

(一)未取得招标代理资质而以招标代理机构名义从事招标代理业务的,处5万元 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

(二)超越资质等级承接招标代理业务的,处3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

(三)转让招标代理业务,或者从事同一工程招标代理和投标咨询的,处3万元以 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暂停其工程招标代理业务6个月。

工程招标代理机构在工程招标代理过程中发生本条例第六十三条规定违法行为的,按本条例第六十三条对招标人的处罚规定处罚;情节严重的,暂停其工程招标代理业务 一年,并可报资质审批机关吊销其工程招标代理资质。

第六十五条 投标人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者,责令改正,并按以下规定给予 处罚:

(一)相互串通或者与招标人串通投标,或者向招标人或者评标委员会成员行贿谋 取中标的,处工程合同价款百分之一以上百分之二以下的罚款,并暂停其投标资格3 个月以上6个月以下;未中标的,处10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的罚款。

(二)以他人名义投标、允许他人以自己名义投标或者以其他方式弄虚作假投标的,处工程合同价款千分之五以上千分之十以下的罚款,并暂停其投标资格3个月以上6 个月以下;未中标的,处10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的罚款。

(三)将中标工程整体或者肢解后转让给他人的,转让无效,处转让工程合同价款 百分之一以上百分之二以下的罚款。

第六十六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以征地、拆迁、设计、垫资和介绍用地等为条件,或者 以供水、供电、供气、通讯、消防等专业为理由,要求招标人将建设工程发包给其指定 的单位或者个人承包的,所签承包合同无效,对承包人及供水、供电、供气、通讯、消 防等部门各处工程合同价款百分之一以上百分之二以下的罚款。

第六十七条 评标委员会成员收受贿赂、私自接触投标人或者泄露应当保密的招标投标 事项的,没收其收受的财物,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并取消其评标资格,禁止参加任何招标工程的评标。

第六十八条 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有关行政管理部门、造价审查机构、交易中心的工作 人员徇私舞弊、滥用职权或者玩忽职守、泄露秘密的,应当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十九条 依照本条例给予单位罚款处罚的,对该单位法定代表人和直接责任人员分 别处单位被罚款数额百分之十的罚款,属于国家工作人员的,由行政监察部门给予行政 处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七十条 依照本条例必须进行招标的工程,因违反有关法律法规及本条例规定中标无 效的,招标人应当依照本条例规定重新确定中标人或者重新进行招标。

第七十一条本章规定的行政处罚由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有关行政管理部门按照职责 权限作出。

第七章 附则

第七十二条 依照本条例规定可以不进行招标的工程,建设单位可参照本条例进行招标,但应当在工程招标或者直接发包5日前报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备 案。

篇6:经济建设与经济体制改革

这一讲主要涉及以下一些基本问题:

一、坚持科学发展观

二、坚持五个“统筹”,推进全面发展

三、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五、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和国有企业改革

六、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

七、“三农问题”与农村改革

八、健全现代市场体系

九、宏观调控与政府职能转变

十、扩大就业与就业体制改革

十一、分配制度与社会保障体制改革

一、坚持科学发展观

1.传统发展观及其主要特征

传统的发展观注重物质财富的增长而忽视人的全面发展,把经济增长简单地等同于经济发展而忽视社会的全面进步,相应地把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作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标尺而忽视人文的、环境的指标,把自然界单纯地看作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索取对象而忽视自然界首先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2.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

科学发展观是以人为本的发展观,是全面的发展观,是协调的发展观,是可持续的发展观。

二、坚持五个“统筹”,推进全面发展 1.统筹城乡发展

我国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城乡二元结构。建设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

没有农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小康,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谈不上中国的现代化,没有农村市场的开拓,扩大内需就没有持久的动力和坚实的支撑。

2.统筹区域发展

一方面,继续发挥经济发达地区的优势,保持快速发展势头,率先实现全面小康和现代化,增强对中西部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

另一方面,积极支持中西部地区加快发展,坚定不移地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继续有效发挥中部地区地发展优势,支持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加快调整、改造,促进区域经济合理布局和协调发展,逐步缩小地区发展差距,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3.统筹经济社会发展

只有统筹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切实关注即解决诸如失业、贫困、教育、医疗、公共卫生以及社会公正和反腐败等社会问题,才能保证经济持续发展,达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目标。

4.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 破坏自然、掠夺自然,就是破坏自己、掠夺自己。

• 要关注人,也要关注自然。

• 要满足人的需要,也要维护自然的平衡。

• 要关注人类当前的利益,更要关注人类未来的利益。

5.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在互相尊重、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大力发展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之间的经济合作、文化交流,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符合全人类的利益;也是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客观需要。

三、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1.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含义

我们要走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就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体现时代特点、符合我国国情的工业化道路。

主要有以下内涵:

• 一是科技含量高;

• 二是经济效益好;• 三是资源消耗低;

• 四是环境污染少;

• 五是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发挥。

2.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意义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加快实现我国工业化、现代化的重大战略部署,是走经济建设新路子的根本指导方针。具体来说,其意义体现在:

• 第一,是全面总结国内外工业化经验教训作出的重要决策。

• 第二,是顺应世界科技经济发展大趋势的必然选择。

• 第三,是充分考虑我国基本国情所得出的正确结论。

3.大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要努力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具体来说:

• 一是优先发展信息产业,在经济和社会领域广泛应用信息技术。

• 二是积极发展对经济增长有突破性带动作用的高新技术产业。

• 三是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大力振兴装备制造业。

• 四是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 五是发展现代服务业。

4.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要处理好三大关系

• 一是高新技术产业和传统产业的关系。

• 二是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关系。

• 三是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系。

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为此要做到以下两点:

1.加快科技进步和创新

• 一是要根据世界科技发展趋势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努力实

现生产力的跨越性发展。

• 二是要加大能够支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的研

究,提高整个产业结构的技术含量和竞争力。

• 三是要加强基础研究,增强科技持续创新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

• 四是以体制创新推动科技创新。

2.加快发展教育事业

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育人才的基础。

1.一是要扩大教育规模,构建终身教育体系。

2.二是要推进教育改革,提高教育水平。

3.三是要加大对教育的投入,鼓励社会力量以各种形式办学和助学。

4.四是要大力吸引海外各类人才和智力,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服务。

五、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和国有企业改革 1.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和原则

• 一是坚持国家统一所有。

• 二是由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分别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

• 三是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实行权利、义务和责任相统一,管资产和管人、管事相结合。

2.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深化国有企业改革

• 一是要建立健全国有资产管理和监督体制,坚持政府公共管理职能和国有资

产出资人职能分开。

• 二是要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规范公司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营管理者的权责,完善企业领导人员聘任制度。

• 三是加快推进和完善垄断行业改革,改革的重点是自然垄断和行政垄断重合在一起的行业垄断。

六、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

1.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

从所有制与所有制实现形式的关系来看,一种所有制形式可以有多种实现形式;推行公有制的多种实现形式可以消除传统经济体制下公有制的弊端;实行多种实行形式是发展市场经济的要求。

2.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

股份制是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是企业赢得市场竞争优势的一种有效组织形式和运营方式。

要大力发展国有资本、集体资本和非公有资本等参股的混合所有制经济。

七、“三农问题”与农村改革

1.完善农村土地制度

土地家庭承包经营是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核心,是农村政策的基石,也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根本保证,必须长期稳定并不断完善。

具体来说:

• 一是要稳定和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关系,依法保障农民对土地承包经营的各项

权利。

• 二是要完善土地流转办法,解决农民在承包期内可依法、自愿、有偿流转土

地承包经营权。

• 三是要按照保障农民权益、控制征地规模的原则,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

度。

2.健全农村社会化服务、农产品和对农业的支持保护体系

要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及时有效的、低成本的各种服务,引导农民有组织地进入市场,提高农业的竞争力。

要积极培育农产品市场体系,建立健全各类农产品的产地市场、销地市场、批发市场、零售市场以及某些大宗农产品的期货市场等网络。

考虑到农业生产具有重要的社会效益,有承受着市场波动和自然灾害的双重风险,政府要对农业实行必要的支持和保护。

3.深化农村税费改革

主要内容包括:取消乡统筹费、农村教育集资等专门向农民征收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集资;取消屠宰税;取消统一规定的农村劳动积累工和业务工,调整农业税和农业特产税政策;改革村提留征收使用办法。

总的指导思想和要求是:总结经验,完善政策;全面推进,分类指导;巩固改革成果,防止负担反弹。

4.改善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环境

重点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 一是取消对农民进城就业的各种限制性规定。

• 二是改革城乡分割的就业制度,逐步统一城乡劳动力市场。

• 三是深化户籍制度改革,促进农村人口平稳有序向城镇转移。

八、健全现代市场体系

1.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必须进一步培育和完善现代市场体系,继续推进经济市场化,在更大程度上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基础性作用。

2.加快培育和完善现代市场体系

要在继续发展商品市场的同时,着重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 一是消除市场障碍,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市场。

• 二是大力发展生产要素市场。

• 三是努力创造各类市场主体平等使用生产要素的环境。

• 四是积极发展现代流通方式。

3.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

形成以道德为支撑、产权为基础、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建设现代市场体系的必要条件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治本之策。

九、宏观调控与政府职能转变

1.搞好宏观调控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本质要求

宏观调控是指一个国家的中央政府通过调节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以保持经济总量平衡、促进经济健康发展、推动社会全面进步。

2.完善国家宏观调控体系

3.转变政府经济管理职能

一定的政府经济管理职能是与一定的经济体制和生产力水平相适应的,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和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必须加快转变政府的经济管理职能。

1.一是要进一步减少行政审批。

2.二是要加强中长期规划的研究和制定。

3.三是要完善政府重大经济社会问题的科学化、民主化、规范化决策程序。

我国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是: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十、扩大就业与就业体制改革

1.扩大就业是我国当前和今后长时期重大而艰巨的任务

就业是民生之本,多渠道扩大就业,是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的主要途径,关乎人民福祉,既是重大的经济问题,也是重大的政治问题。

2.千方百计扩大就业

坚持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和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实行促进就业的长期战略和政策,采取多种方式做好就业工作,保持相对较低的失业水平,维护社会稳定。具体来说:

• 一是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以扩大就业总量。

• 二是统筹考虑结构调整以不断拓展就业渠道。

• 三是鼓励支持创业以广辟就业门路。

• 四是完善就业培训和服务体系,提高劳动者就业技能。

• 五是扶持劳动就业弱势群体,解决就业困难。

• 六是规范企业用工行为,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

3.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深化分配制度改革讲围绕以下几个重大展开:

• 一是调整和规范国家、企业和个人的分配关系。

• 二是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 三是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 四是整顿和规范分配秩序。

十一、分配制度与社会保障体制改革

1.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深化分配制度改革讲围绕以下几个重大展开:

• 一是调整和规范国家、企业和个人的分配关系。

• 二是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 三是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 四是整顿和规范分配秩序。

2.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主要的任务是:

• 一是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 二是健全失业保险制度。

• 三是继续完善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

• 四是全面落实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

• 五是探索建立农村和小城镇社会保障制度。

• 六是充实社会保障基金。

3.不断改善人民的生活,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上一篇:抒怀抒情散文下一篇:南郑县人代会政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