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科技工业园规划

2022-08-25

第一篇:深圳科技工业园规划

深圳前海规划方案

前海规划方案全图:政绩重地与其受益楼盘作者:HOMER来源:(半求·房地内参)类型:项目及片区考评2010-6-24 14:29:49点击2699次导读:■新一哥政绩重战之地:前海中心

一、王荣,政绩可以放在哪里呢?

二、王荣的最大好:前海中心■深圳土地枯竭,前海在福田后担当二中心■18平方公里:前海是深圳目前最大未开发的区域■前海规划方案:未达到深圳一哥的要求■前海中心将区别于福田中心区■入选方案简介

一、7号方案(第一名):前海水城

二、6号方案(第二名):前海国际创意滨海城市

三、8号方案(第三名):前海城岸■前海中心受益楼盘罗列

一、位于南头半岛:

1、招商·兰溪谷(2期、国际公寓)

2、中海·阳光玫瑰园

3、宝能·太古城

4、大南山·紫园

5、振业国际商务中心

二、位于宝中:

1、鸿荣源·熙龙湾

2、高发·第5大道

3、玉湖湾

4、恒丰·财富港正文:■新一哥政绩重战之地:前海中心

一、王荣,政绩可以放在哪里呢?王荣2009年6月12日正式从苏州市委书记接任深圳代市长,2010年中有升任深圳市委书记,深圳前海规划方案。2009年8月份,王荣到前海中心区调研,当年11月份,王荣更要求深业集团与招商局集团一起参与到前海中心区建设中来,就组建前海开发公司进行了初步的探讨,这是以前所没有的思路。2010年6月23日,王荣又亲自率队调研前海。请你在看下文之前,先记住前海中心区这个名字。对于每一位领导人来说,政绩是最重要的价值评判和衡量。具体到城市市长一级,他们的政绩中,有形的、见效最快的主要体现在城市建设上,因此每任市长必然有自己关注的一个新片区。最早期的深圳市长们,将政绩体现放在罗湖建设上,到了前中期,就是深圳高新区,到了中期则开始提出福田中心区,到了中近期提出大学城建设,到了上一任市长则以申办大运会建设大运新城为政绩,到了当任的王荣,政绩可以放在哪里呢?

二、王荣市长的最大好:前海中心龙岗中心城、大运新城、大学城、宝中、龙中、南中这些片区都已经先后被各任市场作为体现政绩的场所而实践过了。如果我们仔细观察就会发现,现在留给王市长体现有形政绩的场所其实只有两处,那就是最前面提到的龙华新城与前海中心区。而其中,前海中心区处于发展前期,属于全新片区,因此是新老大做政绩的最佳之所。房地内参判断,深圳的资金、人力、物力等各方面的支持将在今年开始大规模地向前海中心区倾斜,并将在2013年也就是王荣掌管深圳的第四年达到高峰期。位于前海中心地域内的:

1、南头半岛的招商·兰溪谷(2期、国际公寓)、中海·阳光玫瑰园、宝能·太古城、大南山·紫园、振业国际商务中心;

2、位于宝中的鸿荣源·熙龙湾、高发·第5大道、玉湖湾、恒丰·财富港都有福了。■深圳土地枯竭,前海在福田后担当二中心30年的快速发展之后,深圳在全国率先进入城市发展的转型期。转型的直接诱因,是土地空间的严重短缺。根据2005土地利用更新调查数据,深圳陆地总面积195284万㎡。其中,农用地97060万㎡,占深圳总面积的49.70%,建设用地93864万㎡,占深圳总面积的48.07%,未利用地4360万㎡,占深圳总面积的2.23%。可以说,深圳正面临土地空间的短缺。为更好发挥优势,突出各区优势,深圳城市规划提出了"差异化"的空间发展策略,即在深圳划分为11个城市组团的基础上,通过组团的融合,逐渐演化为城市核心区(福田、罗湖、华侨城)、西部滨海区(宝安滨海区和除华侨城以外的南山)、中部地区(公明、光明、石岩、龙华、观澜)、东部地区(盐田及除大鹏半岛以外的龙岗其它地区)、东部滨海地区(大鹏半岛地区)等五个"差异化"的城市战略分区。正是"差异化"的空间发展战略下,深圳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提出,深圳将建立三级城市中心体系,包括2个城市中心、5个城市副中心,8个组团中心。2个城市中心即福田中心和前海中心。福田中心包括福田中心区、罗湖中心区,主要发展市级行政、文化、商业、商务等职能。前海中心,包括前海、后海和宝安中心区,主要发展区域功能的生产性服务业与总部经济。5个城市副中心即龙岗中心、龙华中心、光明新城中心、坪山新城中心、盐田中心,主要承担部分区域或城市分区范围内的综合服务职能。发展地区性商业、文化等公共服务职能,带动地区整体发展。8个城市组团中心,即航空城、沙井、松岗、观澜、平湖、布吉、横岗、葵涌,它们都是城市组团的综合服务中心。在强化福田中心深圳综合服务功能的基础上,推进前海中心的建设,积极承接区域性高端服务业的转移,构筑区域性高端服务业集聚区。逐步形成发展有序、功能互补、区域辐射功能强大的双中心结构。前海地区的规划与建设意义重大,在深圳城市转型和产业升级的背景下,它既是体现高效率的一个试验田,在区域合作上也具有示范意义,同时,它还能全方位体现深港合作,是香港高端服务业向内地市场拓展的起点,发挥着深圳走向世界和香港辐射内地的"双跳板"作用。■18平方公里:前海是深圳目前最大未开发的区域前海地区位于珠江入海口的咽喉要地,伶仃洋东侧,蛇口半岛西部,依山面海,土地及自然资源条件十分优越。根据区域发展战略,前海地区将规划建设成为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围绕创新金融、现代物流、信息网络、科技服务、专业服务、总部经济等重点领域发展高端服务业。前海是深圳目前最大未开发的区域,上世纪80年代,深圳一直把前海作为发展备用地。据房地内参资料,90年代深圳也曾研究过将其作为高科技园区或者经济适用房开发区,但最后都放弃。随着时间的推移,在深圳城市和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今天,这块土地显得尤为珍贵。市规划国土委去年12月启动了前海地区规划国际咨询工作,咨询范围为裕安路、新湖路、湖滨西路、宝安大道、月亮湾大道、妈湾大道及建设中的海堤岸线所围合的地区,总面积18.04平方公里。同时规划考虑周边辐射地区,包括蛇口半岛、后海中心区、宝安中心区、大铲港区、大铲岛、小铲岛和孖洲岛在内的陆域及海域范围等。咨询活动共收到来自国内外61家设计机构或联合体的报名材料。专家组通过审查筛选,确定西班牙胡安·布斯盖兹教授BLAU建筑城市景观事务所、荷兰OMA+中建国际+维思平+麦肯锡、美国James Corner Field Operations、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Ove ARUp、日本日建设计、荷兰高柏伙伴规划园林建筑顾问公司+深圳市筑博工程设计有限公司、丹麦BIG+Thornton Tomasetti、美国SWA Group等8家设计机构或联合体入围本次国际咨询。同时北京白林建筑设计咨询有限公司和美国NO2 Architecture p.C两家设计机构自愿参加咨询活动。■前海规划方案:未达到深圳一哥的要求6月19日,深圳前海全球借脑日前诞生阶段性成果,前海地区概念性规划国际咨询评审会在规划大厦举行。专家组经过三天的踏勘和评议,来自美国的7号方案最终得第一名。题为"前海水城"的这一方案提出,引进五条线性滨水走廊,将前海地区建设成为一个充满活力的二十一世纪新水城,规划方案《深圳前海规划方案》。 但房地内参得到的权威消息表明,深圳最高层对此方案并不是特别满意,后续优化工作将较为繁重,市规划部门将按照市委市政府对前海地区的发展要求,对获奖方案进行深化整合,形成一个科学而完善的最终方案。这或许是设计者的负担,但却是深圳的福音。前海地区交通便捷,这一地区地处深圳、广州、珠海、澳门、东莞、中山等城市一小时交通圈内,具备深圳最好的海陆空交通资源。规划中的深港机场快线从这里经过,并与三条轨道线接驳。该快线全长约40公里,20分钟车程。在这里,将可以直接办理登机手续,未来可在10分钟内抵达深圳机场、香港机场,半小时内抵达香港中环。此外,厦深铁路西沿线、机荷连接线、广深沿江高速公路、南坪快速路、海滨大道,以及穗莞深城际线、深港机场连接线、1#地铁和5#地铁、前海枢纽站都将在这会合。获得第一名的是美国James Corner Field Operations的7号方案,西班牙的BLAU建筑景观事务所(6号方案)获得第二名,荷兰大都会建筑事务所(OMA)与中国中建国际、中国香港的科进香港有限公司以及麦肯锡组成的联合体的8号方案获得了第三名。■前海中心将区别于福田中心区上世纪90年代福田中心区的功能规划设计过程,也是逐渐完善的,因此,前海地区的规划进行优化调整也是正常的。在福田中心区的规划过程中,随着地区实施的阶段不一样和深度的不同,国际咨询的方式做了多轮,最后形成了现在的福田中心区。目前,新的前海中心区在国际咨询上是第一轮,它没有福田中心区刚开始规划时的一些优良条件,前海还是一个在基础设施方面没有完全完成的建成区,按照深圳新一轮的城市总体规划,它将成为深圳的第二个城市中心区。前海中心区的职能与福田中心区不太一样,它将成为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围绕创新金融、现代物流、信息网络、科技服务、专业服务、总部经济等重点领域发展高端服务业。前海的发展会有一个过程,但是,以珠三角在中国大的布局背景下,前海的发展历程将对中国的城市化发挥重大影响。本次前海地区概念规划国际咨询,目的是指在通过咨询活动向国内外征集最具创意的概念性空间设计方案,以国际性视野、前瞻性的发展理念确定前海地区的空间发展结构,打造高标准的滨海城市中心地区。同时规划考虑一定的可操作性,为下一步规划工作提供系统性、框架性的设计指引。■入选方案简介

一、7号方案(第一名):前海水城作为获得第一名的优胜者,7号方案为前海地区构想了一个充满活力的二十一世纪新城,这个新城密集紧凑,丰富多样,遵循可持续的原则,并环抱着这个城市最重要的资源之一--水。方案认为,前海地区的一大机遇就是将水融入城市,并用水来赋予鲜明的区域特征。这一特征不仅是一个经典的明信片式的的港口照片,而且是一个对于基地和港口内的水体进行净化和改良的大胆构想,注重采用生态创新技术,并同时创造出类型多样的滨水都市环境,遍布整个18平方公里待开发地区。前海地区的开发将凭借品质、个性和独具特色的城市形象、经济模式和文化特质,为深圳跻身于悉尼、香港、温哥华等世界知名滨海城市的行列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机会。该方案的设计者认为,基于这一设想,前海规划方案不应该落入常规开发的俗套,应重视空间环境多于景观环境,或是重视基础设施多于生态保护。反之,出色的城市规划应该提出纲领性的发展策略,整合上述各个城市组成系统,以创造出一个强劲的、适应性强的城市机制,使之不断地发展、变化和自我更新。7号方案的整体设计为实现这一整合提出了一个令人印象深刻、富于创意和切实可行的方案。方案利用并拓宽现状流经基地的河流和排水渠,引进五条线性滨水走廊,将大尺度的基地划分为一系列易于管理且特色鲜明的都市亚区(sub-district),并且将周边的城市地区与海岸区域连接起来。这些线性滨水走廊将创新的水利基础设施和独具特色的公共空间完美结合,即净化和改善水质,同时又增大了沿水的开发面积,创造了一系列公共开放空间,起到组织和构架前海的区域开发的重要作用。此外,每个开发亚区的城市机理在沿用典型的深圳街区尺寸基础之上,引进次一级的路网和公共空间走廊,将其进一步细致划分,以鼓励步行活动,避免超大街区造成的隔绝性,并且在各个亚区创造出一系列丰富多样的城市邻里单元。设计将会带来一个高密度、注重生态的城市环境,它提供了一个标志性的海岸线、多样的建筑形式和文化娱乐场所,以及一系列方便到达又别具匠心的公共活动空间。方案提出,各个亚区的商业活动都集中布置在各自的区域中心综合体附近,这些综合体将公交设施、大型公共活动与休闲设施以及类型广泛的商住综合开发整合于一体,为各个亚区提供了一个21世纪的新型都市场所。这些中心成为各个区域人口密度最高、活动最密集的部分,也成为反映区域活动特征的典型代表。此外,这些区域中心包含深圳前海车辆段用地,港深西部快速轨道和平南铁路都穿过基地,同时提供私用与公交相关的机动车路网。一个面积充裕、连续的公共活动平台覆盖在区域中心设施之上,面积从8万㎡到16万㎡不等。在这个公共活动平台之上,座落着标志性的、超级功能复合的中心建筑综合体。五个亚区的各类的活动和地产开发从区域中心向周边辐射,在前海内部将各个亚区连接起来,并延伸至深圳其他地区、香港以至珠三角地区。

二、6号方案(第二名):前海国际创意滨海城市方案提出九大设计策略:包括:

1、给前海湾赋予创造性的优美形式;

2、前海将成为珠三角地区的重要节点;

3、独一无二的亚洲城市港湾;

4、充满活力的中心区和强有力的滨海空间;

5、前海作为深圳"高密度景观城市"的重新诠释;

6、设计结合自然,创建绿色手指;

7、城市规划平面;

8、规划一个清晰的格网系统;

9、规划策略是一个"开放系统",由此来创造一个独一无二的不断变化的实体。方案认为前海地区的城市构想是要定义前海城市发展的支持系统,它由一系列要素组成,基于这个系统前海可以顺利发展,并称之为"基于现实的乌托邦":用开放的胸怀,和理性而非诗意的态度来寻找乌托邦式的城市雄心。在"自然绿色手指"之间的三个片区里,城市形态被理解为一个优化的平台,开发强度的要求是固定的,在同一的强度下,片区的形态可以发生变化。通过单元形态构建的相关模型研究,形成3个具有不同密度的城市片区:中心区、高密度市区和港口园区。其共同点是其中的广场和街道被很好地定义为开放空间,以保证都市生活的质量。项目在各区布置了关键项目,这些节点的开发强度较大、周期短,同时对整个地区的发展起到强有力的支持作用。它们需要在建筑设计方面非常出色。城市格网的组织形式使它们在未来的运行中可以被修改和改变,同时摆脱树状结构带来的交通拥挤和堵塞。

三、8号方案(第三名):前海城岸在面对前海复杂的现状条件时,该方案并非试图在新的发展中抑制隔绝这些使用,而是考虑他们形成新的城市身份特征的潜力。"分层"和"环带"是方案提出的核心策略,方案通过水平方向的条带带来差异性和多样性,环带提供凝聚力和连接性。分层:基地被组织成一系列东西走向的平行分层,形成一系列在建筑类型、密度和景观上不同的并置空间,试图避免任何单一特定城市结构的集中。在此框架下,前海各功能内容相互紧密编排,创造出丰富多样的组合,找到自己最恰当的位置并在整体中保持和谐。环带:以一个直径3.4公里的环带界定前海,该环包括快速路、空中列车和绿化带三层,将几条主要的快速路进行重新导向,以保证中心的连贯性,并包含一个广阔而连续的公园。基地内现有的情境将被策略性地利用,以进一步连接层次。新的轨迹被同时引入,纵向尽可能有效地贯穿分层,有效地连接条带。在此基础上,方案构建了一个有机的整体框架,为前海的未来发展提供充分的灵活性。■前海中心受益楼盘罗列

一、位于南头半岛的:

1、招商·兰溪谷(2期、国际公寓):西依大南山、东眺深圳湾,地处深圳蛇口传统的豪宅片区,紧邻发展中的海上世界金融区,山海相伴,繁华与宁静、世俗与生态同时相随,同时,还是享有锦园公园和大南山郊野公园的双公园物业。

2、中海·阳光玫瑰园:紧邻深圳名校深大附中,拥有青青世界、月亮湾公园、大南山郊野公园、前海湾海景等稀缺的自然景观资源。项目周边有多条公交线路经过,随着地铁1号延长线和5号线的开通,片区交通的便利性会得到极大提升。

3、宝能·太古城:由17栋高层住宅、10万平米SHOppINGMALL为主体构成,占地66112.37㎡、总建筑面积43万平米,是深圳湾口岸片区内,占地亚军、建面冠军,是片区唯一综合体、片区内唯一地铁连体物业、唯一的双站口物业、深圳唯一拥有立体连廊的项目。

4、大南山·紫园:位于南山沿山路29号青青世界旁、由21栋别墅组成,周边自然景观资源丰富,有大南山郊野公园、月亮湾公园、青青世界等生态公园环绕,为环大南山的纯别墅、特区内唯一的新纯墅区、唯一的前海核心别墅,是深圳罕见的"公园物业+山景物业+地铁物业+别墅物业"的别墅项目。

5、振业国际商务中心:北临前海公园、中山公园;西侧可观前海海景;东南可远眺南山区城市景观;近处俯瞰星海名城内28米宽大绿洲,视野开阔,景观资源优越,为片区内首座甲级写字楼,建筑高度为130米是前海中心新高度。

二、位于宝中的:

1、鸿荣源·熙龙湾:东临深圳实验学校,南接规划中的小学,西邻宝安中心区规划中的景观轴,北连规划中的商业中心区,其中包括鸿荣源地产的大型购物公园。本项目扼守着珠江入海口的东岸最关键位置,在宝安中心区是一线海景物业中的第一大盘,项目南侧、西侧有山、海、公园、岛屿等永久性景观资源。

2、高发·第5大道:项目位于创业一路、裕安路、兴华路、罗田路围合处的地块,是宝中最后的纯大户高层豪宅、2010最大的纯大户供应,涵盖了两个别墅项目、高层豪宅、中户型等产品,是整个宝中区域内,面积最大、居住人口最多、档次最高、覆盖产品线最全人居板块,同时是深圳唯一紧邻大型体育中心的纯大户新盘。

3、玉湖湾:项目位于宝安西乡碧海中心区西北部,银田路与兴业路的交汇处,南靠规划中的滨海大道,西面为碧海湾公园、碧海高尔夫球场,东面为西乡体育中心、中小学、酒店及商业区。是深圳唯一同时具备"一线GOLF+一线海景+超高赠送+500米地铁圈+纯中户+多级道路的网中央+不高于2.5的豪宅级容积率+3万平米以上集中大型园林+位于中心区地段"的项目。

4、恒丰·财富港:位于宝源路、海城路交汇处,是深圳西岸---宝安中心区(宝中包括滨海中心、碧海中心)区域内目前唯一集商务、商业、酒店、公寓为一体的城市综合体,区域内有4条地铁、8个地铁站穿越,交通便捷,同时是所有中心区中实际售价最低、性价比最高的小户。前海中心本次规划地域第一名:《前海水城》方案模型,来自美国的七号方案获得第一名第二名:六号方案第三名:八号方案示意图

第二篇:村级科技副职任职规划

**镇**村***

**镇**村位于**镇中东部,北接刘陈,东临溪桥,南靠常周,西临姚王。由西

1、西

2、石堡三个自然村合并而成,分布于大赛中沟两侧,共21个生产小组,总人口3079人,耕地面积2310亩,是典型的农业村。为进一步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锻炼和培养自己的工作能力,服务村级经济发展,2010年5月份在市组织部门的关怀和支持下,我被推荐到**镇**村挂职副支部书记,到村工作1个多月以来,在镇、村领导的支持和配合下,经过深入调查研究,走访部分农户、广泛了解情况,我对**村社会经济发展的总体情况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为使今后的工作更卓有成效,现将我两年任期的目标规划如下:

一、加强学习,注重调研,迅速转换工作角色

到村工作以后,要迅速实行角色转换,使自己从一名专业技术人员转变成一名带领农民致富创业的村官。因此,加强学习显得十分重要,不仅要学习党的农村政策,法律法规,更要提高自己宣传贯彻落实政策、法律法规的能力,不仅要向身边的村组干部学习,更要积极主动地向有经验的农民、能人学习, 1

学习他们一些好的工作方法,发展理念和先进的生产经营模式,不断丰富完善自己,才能更好地为广大农民群众服务。其次要认真做好调研工作,和基层干群打成一片,体察民情,当好群众的贴心人,从而为更好地在实际工作中帮助挂职村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奠定基础。

二、促进村级现有特色产业迅速发展

从**村的实际情况出发,与村委一班人一道研究制定村级发展规划,做优培强现有特色产业:

1、进一步培强农业示范园的蔬菜产业,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在品种、技术、市场等环节给予一定的技术支持,突出标准化、精品化、安全高效的生产,并力求高效蔬菜栽培技术向全村及周边地区普及辐射,提高全体村民对高效农业的认知度。

2、帮助建设300亩果园基地,促进葡萄园和桃园建设成为优质果品生产基地,针对果园建设初期效益较低的状况,在布局上帮助实施一些高效的间套种模式,从而提高果园建设初期的效益。

3、帮助规划好石堡100亩生态园建设,帮助收集其它生态园成功建设的经验、模式,从而更好地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高效生态示范园。

三、发挥特长,为全村农业产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村工业经济基础相对薄弱,为典型的农业经济村。因此任职期间,要发挥部门优势和自身专业特长,帮助解决生产实际中遇到的技术难题,努力使全村农业生产水平上台阶:

1、积极引进名特优新品种,如泰花系列花生、黑花生、优质蛋白

玉米、鲜食甜糯玉米、果蔬型山芋、苦荞、超高产大豆、黑豆、糯小麦、优质粳稻、特色小杂粮等新品种,在示范种植的基础上,向全村及周边地区推广应用,逐步淘汰低产低质的农家种、自留种,提高种植业的比较效益。

2、推广应用农业新技术,致力推广群体质量栽培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无公害病虫草害控制技术、地膜覆盖栽培技术、轻型栽培技术、农作物全程质量控制技术、保护地反季节栽培技术等,逐步提高广大农户科学种田的水平和安全标准化生产的意识。

3、积极招引人才,上争项目,在高效农业生产领域,积极为村招引相关专业技术人才,并以三大园区建设为契机,配合村里开展相关项目的申报,争取上级政策和资金方面的扶持。

4、在蔬菜、果品、粮食作物生产、养殖业等领域指导村级成立相关经济合作组织,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和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四、开展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素质

针对当前我市农民整体科技素质偏低的现状,任职期间要把开展农民科技培训,提高农民素质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采取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农民开展专题讲座、发放科技手册、明白纸、深入田间地头现场指导等形式普及科技知识,向农民传递致富信息,确保农户学得了、记得住、用得上,同时力求通过自己的努力,培养一批科技示范户、种养大户,使他们成为含有一定科技含量的土专家,从而在农业生产过程中更好地发挥辐射带动作用。

五、加强基层组织建设

到村工作后,我将服从镇党委和村党组织的领导,严格按照工作分工,认真履行工作职责,引导村里的党员干部解决思想、更新观念。在村级事务中多想办法,多出点子,做好参谋助手作用,主动加强与其他村干部的交流,促进基层干部不断创新工作思路,提高工作效能。同时积极协助村里健全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不断促进村级组织的规范化建设。

二○一○年七月

第三篇:银行科技工作规划

一是要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落实科技专业化分工布局。要做好科技管理、规划和政策制定,实现央行科技工作的可持续发展;做好应用系统开发、测试,为金融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技术保障;做好人民银行网络和信息系统的运行维护,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做好金融信息化研

究,夯实理论基础。

二是要加强科技统筹协调,发挥整体优势。对内要继续贯彻人民银行全国科技一盘棋的工作理念,积极拓展各单位之间共享资源、协调配合的工作渠道。对外要加强与相关部委、金融监管部门以及金融机构的沟通协调,搭建常态化、科学合理的金融信息化协调工作机制。

三是重视基础环境建设,落实业务信息化保障措施。要确保人民银行办公秩序、业务处理和对外服务的正常运行。要继续加强信息系统的应急演练,真正提高科技工作的应急处置

能力。

四是做好重点性突破,开创“十二五”科技工作良好开端。积极实施金融标准化战略,提升金融业竞争力。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开展标准的研制和发布,加速完成金融统计、电子支付、移动支付等系列标准的制定,形成制定一批,储备一批的可持续发展机制。加大金融标准的贯彻实施力度,引导和支持若干重点领域金融标准的实施。建立金融标准化市场运行机制。开展重点课题研究推进数据管理和共享。加快建立金融认证体系,提升金融服务质量。进一步完善金融信息安全协调管理工作机制,建立健全金融业信息安全事件报告机制。

五是切实加强科技队伍建设,为提升央行科技水平夯实组织基础。要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坚持在实践中发现人才、锻炼人才、培养人才,加强科技干部交流,拓展知识面,增强科技队伍能力。要加强对干部队伍的反腐倡廉教育和党风廉政建设,保证科技队伍健康成长。

贯彻“以技术手段完成技术管理”的原则,全行建成涵盖边界防护、网络准入、身份鉴别、外联控制、入侵检测、审计监控、终端管理等技术内容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科技队伍建设、科技创新、辖区金融业信息化服务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要做好网络与信息系统的安全保障工作,常抓不懈;

第四篇:科技发展规划纲要

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

中广网北京4月4日消息 国务院2月9日发布《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确定到2020年,全社会研究开发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到2.5%以上,力争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0%以上,对外技术依存度降低到30%以下,本国人发明专利授权量和国际科学论

文被引用数均进入世界前5位。

《纲要》共分十个部分,分别为序言,指导方针、发展目标和总体部署,重点领域及其优先主题,重大专项,前沿技术,基础研究,科技体制改革与国家创新体系建设,若干重要政策和措施,科技投入与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人才队伍建设。《纲要》指出,今后15年,科技工作的指导方针是: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纲要》指出,到2020年,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总体目标是: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国家安全的能力显著增强,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研究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取得一批在世界具有重大影响的科学技术成果,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为在本世纪中叶成为世界科技强国奠定基础。

《纲要》指出,未来15年,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总体部署是:一是立足于我国国情和需求,确定若干重点领域,突破一批重大关键技术,全面提升科技支撑能力。二是瞄准国家目标,实施若干重大专项,实现跨越式发展,填补空白。三是应对未来挑战,超前部署前沿技术和基础研究,提高持续创新能力,引领经济社会发展。四是深化体制改革,完善政策措施,增加科技投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为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提供可靠保障。相关链接:特别策划——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

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要点

重点领域及其优先主题

1.能源

(1)工业节能 (2)煤的清洁高效开发利用、液化及多联产 (3)复杂地质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利用 (4)可再生能源低成本规模化开发利用 (5)超大规模输配电和电网安全保障

2.水和矿产资源

(6)水资源优化配置与综合开发利用 (7)综合节水 (8)海水淡化 (9)资源勘探增储 (10)矿产资源高效开发利用 (11)海洋资源高效开发利用 (12)综合资源区划

3.环境

(13)综合治污与废弃物循环利用 (14)生态脆弱区域生态系统功能的恢复重建 (15)海洋生态与环境保护 (16)全球环境变化监测与对策

4.农业

(17)种质资源发掘、保存和创新与新品种定向培育 (18)畜禽水产健康养殖与疫病防控 (19)农产品精深加工与现代储运

(20)农林生物质综合开发利用 (21)农林生态安全与现代林业 (22)环保型肥料、农药创制和生态农业 (23)多功能农业装备 与设施 (24)农业精准作业与信息化 (25)现代奶业

5.制造业

(26)基础件和通用部件 (27)数字化和智能化设计制造 (28)流程工业的绿色化、自动化及装备 (29)可循环钢铁流程工艺与装备

(30)大型海洋工程技术与装备 (31)基础原材料 (32)新一代信息功能材料及器件 (33)军工配套关键材料及工程化

6.交通运输业

(34)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与养护技术及装备 (35)高速轨道交通系统 (36)低能耗与新能源汽车 (37)高效运输技术与装备 (38)智能交通管理系统 (39)交通运输安全与应急保障

7.信息产业及现代服务业

(40)现代服务业信息支撑技术及大型应用软件 (41)下一代网络关键技术与服务 (42)高效能可信计算机 (43)传感器网络及智能信息处理 (44)数字媒体内容平台 (45)高清晰度大屏幕平板显示 (46)面向核心应用的信息安全

8.人口与健康

(47)安全避孕节育与出生缺陷防治(48)心脑血管病、肿瘤等重大非传染疾病防治 (49)城乡社区常见多发病防治 (50)中医药传承与创新发展 (51)先进医疗设备与生物医用材料

9.城镇化与城市发展

(52)城镇区域规划与动态监测 (53)城市功能提升与空间节约利用 (54)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 (55)城市生态居住环境质量保障

(56)城市信息平台

10.公共安全

(57)国家公共安全应急信息平台 (58)重大生产事故预警与救援 (59)食品安全与出入境检验检疫 (60)突发公共事件防范与快速处置(61)生物安全保障 (62)重大自然灾害监测与防御

11.国防

重大专项

确定重大专项的基本原则:一是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培育能形成具有核心自主知识产权、对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具有重大推动作用的战略性产业;二是突出对产业竞争力整体提升具有全局性影响、带动性强的关键共性技术;三是解决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瓶颈问题;四是体现军民结合、寓军于民,对保障国家安全和增强综合国力具有重大战略意义;五是切合我国国情,国力能够承受。

前沿技术

1.生物技术

(1)靶标发现技术 (2)动植物品种与药物分子设计技术 (3)基因操作和蛋白质工程技术 (4)基于干细胞的人体组织工程技术

(5)新一代工业生物技术

2.信息技术

(6)智能感知技术 (7)自组织网络技术(8)虚拟现实技术

3.新材料技术

(9)智能材料与结构技术 (10)高温超导技术 (11)高效能源材料技术

4.先进制造技术

(12)极端制造技术 (13)智能服务机器人 (14)重大产品和重大设施寿命预测技术

5.先进能源技术

(15)氢能及燃料电池技术 (16)分布式供能技术 (17)快中子堆技术 (18)磁约束核聚变

6.海洋技术

(19)海洋环境立体监测技术(20)大洋海底多参数快速探测技术 (21)天然气水合物开发技术 (22)深海作业技术

7.激光技术 8.空天技术

基础研究

1.学科发展

(1)基础学科 (2)交叉学科和新兴学科

2.科学前沿问题

(1)生命过程的定量研究和系统整合 (2)凝聚态物质与新效应 (3)物质深层次结构和宇宙大尺度物理学规律 (4)核心数学及其在交叉领域的应用 (5)地球系统过程与资源、环境和灾害效应 (6)新物质创造与转化的化学过程 (7)脑科学与认知科学

(8)科学实验与观测方法、技术和设备的创新

3.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基础研究

(1)人类健康与疾病的生物学基础 (2)农业生物遗传改良和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科学问题 (3)人类活动对地球系统的影响机制

(4)全球变化与区域响应(5)复杂系统、灾变形成及其预测控制 (6)能源可持续发展中的关键科学问题 (7)材料设计与制备的新原理与新方法 (8)极端环境条件下制造的科学基础

(9)航空航天重大力学问题 (10)支撑信息技术发展的科学基础

4.重大科学研究计划

(1)蛋白质研究 (2)量子调控研究 (3)纳米研究(4)发育与生殖研究

科技体制改革与国家创新体系建设

1.支持鼓励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 2.深化科研机构改革,建立现代科研院所制度 3.推进科技管理体制改革 4.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建设

若干重要政策和措施

1.实施激励企业技术创新的财税政策 2.加强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 3.实施促进自主创新的政府采购 4.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和技术标准战略 5.实施促进创新创业的金融政策6.加速高新技术产业化和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 7.完善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机制 8.扩大国际和地区科技合作与交流 9.提高全民族科学文化素质,营造有利于科技创新的社会环境

科技投入与科技基础条件平台

1.建立多元化、多渠道的科技投入体系 2.调整和优化投入结构,提高科技经费使用效益 3.加强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 4.建立科技基础条件平台的共享机制

人才队伍建设

1.加快培养造就一批具有世界前沿水平的高级专家2.充分发挥教育在创新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 3.支持企业培养和吸引科技人才4.加大吸引留学和海外高层次人才工作力度 5.构建有利于创新人才成长的文化环境(据新华社北京2月9日电)

解读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2006年01月12日来源:光明日报

编者按:制定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是全国人民社会生活中的大事。如何选择我国的科技发展战略,对科技发展作出前瞻性、战略性和全局性的部署,将直接影响我国现代化建设,以及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小康社会的进程。为此,我国自2003年开始启动这项工作,并围绕我国经济、社会和科技发展中的20个重大战略问题,进行了深入的专题研究。此项研究工作历时一年多时间,各专题研究组开展了大量深入的调查研究工作,取得了一批研究成果。12日,光明日报科技周刊推出特刊,介绍部分专题研究情况,敬请读者关注。

抢占科技经济竞争的制高点——访战略高技术与高新技术产业化研究组组长路甬祥

战略高技术是对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安全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高技术,是当今国家科技创新能力的集中体现,是新产业革命和新军事变革的重要技术基础,也是国际科技和经济竞争的制高点。未来我们着力发展战略高技术,究竟有什么重要的意义?战略高技术国际发展呈什么特点?就这些问题我们采访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战略研究》战略高技术与高新技术产业化研究组组长路甬祥。

记者:高技术产业发展日益成为决定一个国家国际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发达国家为保持其经济和科技的领先地位,都把夺取未来15年高技术的制高点作为科技发展战略的目标。我国发展战略高技术的意义是什么?

路甬祥:情况和你说的一样,现在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战略高技术的发展。从国际上看,战略高技术及高新技术产业日益成为国际竞争的焦点。未来15年甚至更长时间内,我国面临经济全球化竞争、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国家安全和资源环境约束等四大战略挑战。发展战略高技术并实现产业化可以说是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的必由之路。发展战略高技术将极大地提升产业竞争力,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也是保障国家安全、维护国家主权的需要;是化解资源环境约束,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需要;最后,发展战略高技术也将极大地推动科学和技术的整体进步。

记者:既然发展战略高技术的意义如此重大,那么我们有什么明确的发展思路并预期实现什么样的战略目标?路甬祥:我们发展战略高技术的指导思想概括起来就是“一个坚持,两个面向,两个加强”。即坚持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面向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国家安全的战略需求,面向世界科技发展前沿;加强关键技术创新与系统集成,加强前瞻性战略高技术前沿探索和创新研究和布局。

不同的战略高技术、不同的技术发展阶段拟采取不同的发展战略、体制和机制。我们的目标是:在2020年前后,形成国家战略高技术创新体系;逐步形成与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高新技术产业化的运行机制;具备以自主技术为主导解决全面协调与可持续发展重大科技问题的综合实力,形成与我国经济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相适应的产业结构优化和国际技术竞争力持续提升;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加快推进现代化起到重要的支撑与带动作用。在信息、生物、关键材料等领域重点突破,实现技术和产业的跨越发展,进入这些高技术领域的先进国家行列;在航天、核、激光、微纳米及战略能源等领域达到世界先进技术水平,为实现新军事变革、保证国家安全提供技术基础,形成新的产业生长点。

记者:看来,我们发展的思路和战略目标都很明确,那么,发展战略高技术确立的重点任务是什么?

路甬祥:我国战略高技术的选择原则是:打破国际垄断、保障国家安全,显著提升我国科技实力和综合国力,对相关产业与技术跨越具有带动作用,可能引发技术或产业的变革,以及在重要国际技术前沿进行探索与创新。依据上述原则,确立了战略高技术重点领域,从众多高技术领域与方向中凝练出重大专项。

记者:从目前看,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化主要面临哪些问题?

路甬祥:高新技术产业化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科技宏观管理与决策机制改革还不到位;片面追求科技资源的自我循环和单位局部利益,削弱了产、学、研合作的基础和动力;当前投融资体制与高技术产业化需求不适应;高新技术产业化尚未充分释放就业潜力;高新技术产业化过程中系统集成能力不足,合作动力不足。记者: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提出了哪些建设性的政策建议?

路甬祥:我们提出的政策建议归纳起来有十个方面:建立国际技术发展趋势动态监测与预见体系;加强战略高技术研发基地与平台建设;启动“兴业计划”,促进高新技术成果工程化;完善以政府为主导的战略高技术研究投资机制,构建以企业为主体、政府政策引导的高新技术产业化投融资体系;建立经济、科技部门信息共享机制;实

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加速国家标准的制订、推广与国际化;注重文化和体制创新;积极展开自主国际合作,提升自主创新起点和效率;完善科技企业创新孵化体系,突出区域比较优势,培育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和增长极;重视并充分发挥高新技术产业的就业潜力,关注并积极应对高技术发展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

为科技创新提供基础性支撑

——访科技条件平台与基础设施建设研究组组长孙枢

记者:请先介绍一下科技基础设施的内涵?

孙枢:科技基础设施包括用于科技研发的各种硬件(实验材料、仪器、设备、设施等)和软件(计算机软件、数据、文献等),及其技术支撑、服务与研究空间等物质条件和信息条件。近年来国内对科技基础设施的一些方面和一些设备的集成及其外延使用“科技条件平台”概念强调其共用性。

记者:如何评价我国的科技基础设施现状?

孙枢: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实施了重大科学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等工程,使我国的科技基础设施不断改善。研究实验与观测支撑能力得到增强,但仪器设备水平和自主开发能力仍有待提高,大型科学设施和高水平综合型研究基地缺乏;自然科技资源保存与服务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收集不全面、主权保护不力、评价不足、保存设施落后、共享服务差;网络科技环境建设开始起步,科技信息资源存量有所增长,但信息资源仍明显不足,共享水平低;计量、技术标准与检测工作多方面取得进展,但探索性、持续性和系统性研究缺乏,整体技术水平滞后,重要关键技术受制于人。共享环境建设近年来开始得到重视,但部门分割、重复建设、一些资源利用效率低下的局面没有得到根本性扭转。

记者:战略研究组提出了怎样的科技基础设施发展思路和目标?

孙枢:未来,我国科技条件平台的建设,应坚持“统筹规划、分步实施”,“政府主导、多方共建”,“优化配置、开放共享”,“制度先行、强化管理”原则,采取“优化整体布局、实施共享战略、调整投入策略”三大战略措施,实现如下目标:

到2010年,我国应初步建成与科技发展和创新需求相适应的科技条件平台与基础设施,有关的共享机制和相应服务系统基本形成,培养和造就相关的专业化人才队伍;到2020年,建成与跻身科技大国相适应的资源丰富、布局合理、规模适度、技术先进、功能完备、运行高效的科技条件平台与基础设施,为广大科技工作者提供创新条件和优质服务,为原创性研究工作的开展、产业技术的进步、国家安全关键技术的突破、国际竞争能力的提高、全民科技素质的增强提供基础性支撑。

记者:应采取哪些措施保障上述目标的实现?

孙枢:为实现预期目标,应采取如下保障措施:修改、制订相关法律法规;加大投入,理顺渠道,实行预研究、建设、运行的全周期预算;鼓励多方投资,形成多元化投入格局;加强投入决策的科学性,健全监督机制;强化科技条件平台与基础设施建设与运行的总体协调;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推进共享;建立合理的人才评价与激励机制;加大人才的培养力度,提高队伍素质;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充分利用国际资源加强我国科技条件平台与基础设施建设;正确处理引进与自主创新的关系,加强科学仪器研发。

“定量”描绘城镇化前景

——访城市发展与城镇化科技问题研究组组长叶如棠

记者:城市发展与城镇化专题的一个重要成果就是对未来18年以至更长时间中国的城镇化趋势作出了定量预测,这可是一个关系国家发展全局的数据。

叶如棠:是这样的。根据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进程,考虑到今后城镇化速度适度加快的趋势,专题组研究认为我国城镇化水平预测按年均增长1个百分点较为妥当。据此预测2020年的城镇化水平将达到57%左右,城镇总人口8.28亿。以此推算,我国城镇总人口从2002年至2020年将增加3.26亿人(包括城镇人口自然增长约0.37亿人在内),折合年均增加城镇人口约1811万人,其数量是十分巨大的。专题组认为年增1个百分点的方案比较合适。

记者:有专家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大的挑战和压力来自城镇化和农村人口转移带来的就业问题。本专题对此有什么分析?

叶如棠:今后18年城镇总人口将增长3.26亿,农村向城镇移民3亿人左右,年均转移约1660万人。这是一项规模巨大的社会工程,它所涉及的主要方面包括:一,农村富余劳动力的产出和流动。我国城镇人口增长的主要来源是农村人口向城镇的转移。据农业部统计,到2002年底,我国农村劳动力总量约4.8亿人,富余劳动力1.5亿人。在18年内,还将产生新的富余劳动力。总的趋势是: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速度在加快;在城镇就业的农村劳动力比例在增长;跨省流动就业的比例也在提高。预计在2020年前,农村人口继续往城镇转移的大趋势不会改变。二,城镇的接纳能力主要取决于就业岗位的提供。当前城镇的就业形势仍然比较严峻,到2020年前,年均安排新增人口1811万人所需的就业岗位约800万个,这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为此,必须进一步发展

二、三产业(包括新型的劳动

密集型产业),加速调整经济结构,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

提升科技人才创新能力

——访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研究组组长方新

记者:根据我国国情和国际经验,未来20年我国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的战略目标是什么?

方新:今后一个阶段我国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在规模适度增长的同时,重点是调整结构、全面提升创新能力和水平,关键是要搞好人事制度改革,使人尽其才。为此,我们提出到2020年我国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战略目标是:建设一支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科技人才队伍;建立政府调控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高效率的科技人才资源开发机制,开创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新局面;全面提升我国科技人才的创新能力与水平,为国家现代化建设提供科技人才智力保证。

记者:怎样实现这一目标?

方新:基本思路是:以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为重点,以体制机制改革为动力,以优化人才成长环境为根本。重点任务是:第一,根据不同类型人才成长规律,抓高层次人才培养。例如,对于从事基础性、公益性研究的拔尖人才及优秀科研团队要给予相对稳定的支持,鼓励自由探索;对于高层次工程技术人才要结合重大国家任务和工程项目,通过产学研联合,立足实践培养;对于科技管理人才关键是要使其职业化;而优秀的科技成果推广人才和科技企业家是在市场拼搏中脱颖而出的,政府要切实落实知识要素参与分配等各项相关政策,保障成果推广与科技创业人员的合法权益。第二,抓关键体制机制改革,建设建立市场基础作用与政府宏观调控相结合的人才资源开发体系。第三,抓政策导向调整,营造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环境。人才培养要从重学历向重能力转变;人才引进要从补助性政策向建设性政策转变;人才成长要从选拔向创造公平竞争环境转变;人才评价要向个性化评价和社会化评价机制转变;分配政策从总量控制向充分体现科技人才创新价值方向转变。

建立多元化科技投入体系

——访科技投入及其管理模式研究组组长贾康

记者:在未来几十年的发展中,我国如果想从科技创新边缘国家转变为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科技大国,我们需要确定什么样的科技投入体系?

贾康:我国科技投入的宏观架构是,建立市场经济下的多元化科技投入体系。在该体系中,应树立政府引导型全社会科技投入新方略,并在政府直接投入部分体现加大力度、适当超前、重点支持的方针。

在多元化科技投入宏观架构中,需要实现政府、企业、金融体系、第三部门在市场资源配置基础机制之上的科技投入合理分工和协调配合。政府在纯公共产品领域以直接拨款方式为主担当投入主体;在准公共产品领域以直接拨款、税式支出、政府采购和政策性金融支持等多种方式参与投入并做政策引导;在私人产品领域,政府一般不提供资金,主要职责是维护完善的公平竞争市场环境并施以合理政策引导。对企业、商业性金融、非营利机构的投入潜力,应积极鼓励,引致为现实投入,并形成多方面合力。

记者:在这个多元化科技投入体系中,政府科技投入管理的责任与基本思路是什么?

贾康:在该体系中,政府科技投入管理的责任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解决市场资源配置机制不能有效解决的基础科研和公益科技为主的投入问题;第二,解决为赶超战略所需的重点倾斜投入特别是战略性重点和大项目支持问题,并以科学、民主的决策机制和规范的预算制度作为其保证。

记者:为扮演好这个角色,政府科技投入管理需要创新的重要事项包括哪些内容?

贾康:这些重要事项包涵的内容很丰富,具体有:深化经费投入管理方面的改革,提高公开性、透明度和公正性,发展完善监督体系与问责制度;强化投入成果的资源共享;调整科技预算科目,完善科技经费预算管理;改进政府科技投入统计体系;建立并逐步完善政府科技投入绩效评价体系和公共选择程序;加强政府科技投入成果管理;积极发展健全政策性融资体系,使科技投入由“政府直接投入为主型”向“政府引导投入为主型”转变。

建立和完善区域创新体系

——访区域科技发展研究组组长孙海鹰

记者:今后区域发展的趋势怎样?

孙海鹰:我国未来15-20年,区域将成为我国产业技术的主要支撑和整合各种资源、促进发展的主战场,成为参与国际竞争的“本垒”。从今后发展来看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中心城市在区域经济科技发展中的主导作用日益增强。同时,全国有望形成几条联结东中西的经济协作带,这将构成我国区域经济和科技发展的新格局。第二,合理的产业分工和生产力布局将逐步形成。第三,中小企业成为区域经济发展和技术创新的主力军。第四,产业集群正成为提升区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我国参与全球产业分工、提高国际竞争力和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记者:请问你们提出的“以建设区域创新体系、提高创新能力为主线,实施四大战略”的涵义是什么?

孙海鹰:实施加强区域产业技术体系建设战略:建立产业技术体系是当务之急。通过建设各具特色的产业技术中

心、平台和网络,进而集成为以企业为主体的产业技术体系,支持企业关键技术的突破。实施中心城市科技创新辐射带动战略:进一步提升中心城市的创新能力,使其真正成为区域知识生产和知识服务中心、科技创新和应用技术产业化基地,同时形成区域中心城市、城市群构架的“点、线、面”结合的科技网络体系,辐射带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实施集群创新战略:建立企业共性技术研发和服务平台,培育学习与合作竞争的集群创新文化,大力推动各具特色的产业集群、知识集群和技术集群发展,增强国际竞争力。实施科技促小康战略:立足中西部和农村发展、生态环境建设等实际需求,从科技布局上加强中西部地区科技创新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基本创新能力,发挥资源和国防科技优势,发展特色产业。

记者:区域科技发展的战略重点任务是?

孙海鹰:区域科技发展的战略重点任务是:建立区域产业技术创新平台;建立区域农业创新体系;推进知识集群和产业集群建设;构建信息服务和知识服务体系;建设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科技示范服务体系;建立区域公共安全科技保障体系。

以制度创新促进科技进步

——访科技发展法制和政策研究组组长罗玉中

记者:在推进我国科技法制和政策环境建设应明确的任务之中,您提出的“清理现有制度存量”是什么涵义?罗玉中:清理现有制度存量,是指为构建中国特色科技政策法律环境,我们应建立经常化、专门化的制度监测、评估、清理机制。当前,为排除科技发展的制度障碍,应对现有的中央和地方科技政策法律文件逐一加以审查、甄别和归类,使之成为内容和谐统

一、符合当前实际需要、具有可操作性的完整体系。

记者:您提出应为我国科技领域确立基本法律的设想,能就此作些介绍吗?

罗玉中:现行《科学技术进步法》建议由全国人大通过并且更名为《科学技术基本法》,使之确立为科技领域的基本法律,从而以此为龙头形成相对完善完备的科技法律体系。在立法内容上,修订的要点包括:一是将新时期我国科技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方针和科技发展战略以法律形式加以确定;二是及时地将成熟的科技政策上升为法律;三是为科技引起的重大社会问题提供法律解决方案;四是增强法律的规范性、可操作性、可诉性,明确规定相关法律责任及制裁措施。其中,需要重点修改和补充的内容有:国家科技宏观决策体制和管理机制、可考核的科技投入产出机制、现代科研院所制度、企业技术创新机制、农村科技进步机制、国家科技计划制度等。

记者:加强我国科技政策法律环境建设,应采取哪些具体措施?

罗玉中:现阶段,要重点抓好五项举措:第一是建立国家权威性的科技决策机制;第二是加强科技计划运行的政策法律机制;第三是加强科技政策法律制定的能力建设;第四是加强科技政策法律的实施力度;第五是加强兼具科技、法律知识的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建设国家科技政策法律研究基地。

营造激发创新的文化环境

——访创新文化与科学普及研究组组长王渝生

记者:你们提出的未来创新文化建设和科学普及工作的方针原则是什么?

王渝生:未来创新文化建设的方针原则:“更新观念,倡导创新;完善制度,保障创新;打造团队,引领创新。”未来科学普及工作的方针原则:“以人为本,公平普惠;转变机制,多元投入;强化基础,提高能力。”记者:未来的15年,创新文化建设和科学普及工作的战略重点和主要任务是什么?

王渝生:创新文化建设的战略重点和主要任务是:通过树立以人为本的科技进步观,树立开放协作的竞争观,树立正确的风险意识,扭转“速胜论”的价值取向,凝聚文化特色,振奋民族精神,从而构建和倡导创新文化的价值体系;通过营造适合创新的制度环境,确立多元互动的创新机制,建立有利于创新的评价体系,从而培育激发创新活力的制度文化;通过形成布局合理的人才结构,建立协调有效的激励机制,建设开放流动的工作平台,完善科研道德约束机制,从而确立创新机构的组织规范和文化风格。

科学普及工作的战略重点和主要任务是:适应市场经济要求,改革科普体制机制,努力形成政府积极引导、全社会广泛参与、市场有效推动的科普工作新格局;服务于国家发展战略,配合重大科技项目和工程项目的实施,积极开展相关领域的各类科普活动;大力加强科普场馆建设,对现有场馆积极进行以强化科普教育功能为主的改造,建设国家科普信息网络平台,加强各种大众传媒的科普宣传力度,培养职业化、专业化的科普工作者队伍,有效提高我国的科普能力;推进科技教育改革,尽快完成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延长受正规教育年限,夯实国民科学素质基础。

第五篇:医院科技发展规划

改革开放政策为科技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邓小平同志关于“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强化了“科技兴国”的观念。也为传统中医药的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近年来,我院积极倡导科技兴院,十分重视医院内涵建设,突出中医特色,抓好人才培养,推动重点专科发展,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医院建设和发展取得明显成效。今年是“九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为进一步提高我院的医学科技水平,推动医院科技进步,特制订XX-~医学科技发展规划。

一、加强重点专科建设,促进医疗技术水平提高

加强医院的重点专科建设,逐步形成优势和特色,增强医院的综合实力,是医院生存发展的必由之路。我院确立了肛肠科、口腔科、中西医结合肿瘤科为重点建设专科,目前已初具优势,到~年,各重点专科将建成融医疗、科研、教学、预防为一体,在市内及周边县享有较高声誉的特色专科。今后5年,医院将在人、财、物等方面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优先满足重点专科发展的需要。

1、优先安排重点专科人员外出进修和学术交流,鼓励和支持学科带头人外出考察,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使他们了解本学科国内外最新进展和学术动态。

2、优先满足和培养重点专科人才,根据重点专科梯队需要,对跨世纪学科带头人,在进修、深造、科研等方面给予优先安排,为他们掌握高尖技术创造良好环境。定期邀请省中医院、省口腔医院、省肿瘤医院的专家教授来我院会诊、手术、讲课。明确要求重点专科的医疗骨干充分掌握本学科中、西医最先进的诊疗技术,熟练解决本学科的疑难病症。

3、优先考虑重点专科设备配置,在一定的资金范围内,首先保证重点专科设备的更新,添置。今后5年,医院准备添置新一代ct,800max光机,进口自动生化分析仪以及现代分子生物学pcr等新技术、新设备,为重点专科提供新的检测手段。口腔科装备6台先进的全电脑控制的连体式牙科综合治疗机、铸造机、烤瓷炉、种植机、光固化机、超声波洁牙机等系列国产、进口成套的配套性设备,中西医结合肿瘤科配备介入治疗肿瘤所需要的各种设备,肛肠科购置肛门压力仪、肠镜、多功能微波治疗仪等先进设备,为开展各种高难度专科医疗服务提供可靠保证。对重点专科房屋进行改造、装修,待医院新建的综合楼下半年投入使用时,我院的重点专科条件将得到进一步改善,努力开创一种“院有重点,科有特长,人有专长“的欣欣向荣的新局面。为医院技术水平的提高增添活力。

二、积极培养人才,努力提高全员素质

人才是科学技术的载体,市场竞争、科技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科技兴院,关键是提高医务人员的素质,积极为科技人员的成长创造良好环境。在人才培养和提高全员素质方面,我们将采取以下具体措施:

1、注重继续教育,继续教育是一项关系到提高医院各级人员整体素质和医疗技术水平的重要工作。我们将根据我院卫技人员的现状和业务特点,分层次地制定全院继续教育实施规划。对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卫技人员、各科主任,继续教育的重点放在使他们了解国内外最新进展和动态,重点安排他们参加各类学术活动和参观考察,对于各科中青年业务骨干则有计划有目的安排外出进修学习,以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并由医院承担外出进修人员的工资和其他福利待遇,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对学历层次较低的卫技人员,医院鼓励他们参加成人高考和自学考试,以提高他们的素质。

2、抓好业务人员的基础培训。对中青年卫技只员从抓基本素质入手,通过举办基础授课,专题讲座、操作练习、书面考试等方法,强化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护理部门每年组织护士进行中、西医26项技术训练,定期组织“三基本”考试,通过组织“三基本”学习,训练和考核,巩固医务人员的基础理论,提高他们实际操作能力。进一步落实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内容和要求,较快地提高中青年医技人员的业务水平,使优秀人才尽快脱颖而出。

三、重视科学研究,促进科技兴院

科学技术是医院发展的根本动力,医院间的竞争最终是技术和质量的竞争。今后5年,我院将加大对科研的投入和管理力度,使科研工作得到发展。各科跨世纪学科带头人要具有较强的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能够独立设计完成科研课题,制定完善《关于论文奖励的规定》《关于科研管理的规定》,对在各级刊物上发表论文的第一作者分别给予100至300元奖励,对有科研课题并取得科研成果者,将给予重奖,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使科研管理制度日臻完善,调动全院卫技人员积极性,促进我院科研工作的发展。

在我们走进二十一世纪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步完善,医疗保障制度进一步深入,给我们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我们将不断的解放思想,积极进取,认真贯彻全国卫生工作会议及全国技术创新大会精神,依靠科技进步,努力将我院建设成为具有中医特色和优势的现代化综合性中医院。

上一篇:数控铣技术工作总结下一篇:饲料场管理制度汇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