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信贷风险管理

2024-04-10

非信贷风险管理(通用6篇)

篇1:非信贷风险管理

信用社(银行)非信贷资产风险分类分析报告

为了做好**农村信用社非信贷资产风险分类工作,确实提高非信贷资产质量,增强防范和化解风险资产的能力。根据中国银监会《关于印发<农村合作金融机构非信贷资产风险分类指引>的通知》和《省农村金融机构非信贷资产风险分类实施细则》以及《**市农村信用社非信贷资产风险分类实施细则》有关规定,县联社制定了《**县农村信用社非信贷资产风险分类实施细则》,《**县农村信用社非信贷资产风险分类工作组织机构》、《**县农村信用社风险分类工作估价小组》。按照文件精神,我们认真核对帐务,查找资料,严格审核,稳步推进此项工作,现将非信贷资产风险分类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截至2006年底,全县原非信贷资产总计**万元,合并抵销后资产总计**万元,其中:安全性非信贷资产**万元;风险性非信贷资产**万元。初分情况:正常类**万元(其中:正常类**万元,关注类**万元);不良类**万元(其中:次级类**万元;可疑类**万元;损失类**万元)。

二、风险分类结果如下:

(一)安全性非信贷资产共计**万元,包括现金**万元和准备金存款**万元,这两项资产都属于安全性非信贷资产依照账面价值直接划分为正常类。

(二)风险性非信贷资产共计**万元,其中:

1、专项央行票据**万元,2005年9月1日,根据人民银行银监

会精神,置换不良资产,其中置换不良贷款**万元,置换历年亏损**万元,到2007年9月到期,根据《实施细则》在兑付期内的专项央行票据直接划分为正常类。

2、存放同业款项**万元,是各社在县农行、县工行、市御河分社为了方便结算的款项,各行经营正常,财务状况良好,且能按期支付利息,按照《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划分为正常类。

3、入股联社资金**万元,是县联社入省联社清算中心的资金,为了方便资金结算,按照《实施细则》入股联社资金直接划分为正常类。

4、待处理抵债资产总计**万元,其中:(1)**信用社**万元,是**年依法起诉贷户**和**年起诉**而收回的抵债资产,分别是**作价**万元和**作价**万元;(2)**信用社** 万元,是**年依法起诉贷户**,以**抵顶,作价**万元;**年依法起诉贷户**,以**抵顶,作价**万元;**年依法起诉贷户**,以**抵顶,作价**万元;(3)**信用社**万元, 是**年依法起诉贷户**而收回的抵债资产——**,作价**万元。这些抵债资产不论是车辆、设备,还是厂房都已严重毁损、贬值,使用价值低,难以变现,持有年限最短的达5年多,最长的也达10年多,预计损失率都在90%以上,按照《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划分为损失类。

5、其他应收款共计**万元,其中:

(1)诉讼费共计**万元,包括**信用社共计**户**万元;**信用社共计**户**元;**信用社共计**户**元;**信用社共计**户**

元;**信用社共计**户** 元;**信用社共**户**元;**信用社共计**户** 元;都是起诉借款人而暂付给法院的执行费用,信用社经过多次催收(有的死亡,有的下落不明),都已无法收回,按照《实施细则》划分为损失类。而**信用社共计**户** 元的诉讼费,虽然账龄达7年,但是已经在*年*月*日将此暂付款收回,故划分为正常类。

(2)暂付食堂周转金共计*万元,包括**信用社**万元和**信用社**万元,都是为食堂垫付的周转金,虽然帐龄一个在1年内,一个达3年,但是已分别于*年*月*日和*年*月*日收回,故划分正常类。

(3)案件挂账共计**元,是倍加造信用社垫付的**年**挪用存款潜逃的案件款,此人至今下落不明,该案件公安机关正在侦破中,且账龄在2年以上,按照《实施细则》划分为损失类。

6、长期投资(**)共计**万元,包括**信用社**万元和**信用社**万元,都是由原**农行*年*月*日代买的**,本金已经全部归还,现在的金额是信用社计提的有关阶段的利息。因96年与农行脱钩,导致债权难以落实,存在法律瑕疵,且账龄达10年以上,确实无法收回,根据《实施细则》划分损失类。

7、固定资产共计**万元,其中:

(1)正常类**万元,此类放的都是能正常使用、无产权争议、无损失及已提折旧的固定资产。

(2)关注类**万元,此类放的是虽然能正常使用,也无产权争议,但是无产权证的固定资产(如房屋)和点钞机、微机、捆钞机等应列为低值易耗品的电子设备,却列为了固定资产进行管理。

(3)次级类**万元,此类放的是估价小组按现行市场价值采用可变现净值法,计算损失额度且预计损失率都在30%以下的固定资产。

(4)可疑类**万元,此类放的大部分都是七八十年代建营业用房,有的是年久失修已严重毁损且无使用价值,有的是估价小组按现行市场价值采用可变现净值法,计算损失额度且预计损失率都在30%——90%,损失较大的固定资产。

(5)损失类**万元,此类有的是因年久失修已经倒塌的房屋;有的是已被淘汰且无转让价值的电子设备;还有的是该项资产已经丢失,有账无实如摩托车,都是形成损失很大的固定资产。

8、未弥补历年亏损**万元,反映的是信用社历年亏损的状况,根据《实施细则》历年挂账损失直接划分为损失类。

三、分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收集原始资料困难。各社或多或少存在传票或原始发票找不到,主要原因是由于2004年5月份联社集中将1985年以前的传票销毁,加之以前信用社管理体制不健全,会计管理工作不规范,以及多年来信用社网点撤并,会计人员变动,导致许多原始资料搜集不全。另外,有些科目在帐务处理时,就形成附件资料不全,如其他应收款中的诉讼费支出,在入帐时就只有一张现金付出传票,没有法院收据,起诉时没有诉状,也没有法院判决民事裁定书。

2、认定困难。特别是对固定资产的认定,虽然县联社成立了估价小组,按现行市场价格采用可变现净值进行估价,但是与实际情况

还有一定偏差的。

3、这次风险分类时间要求紧、质量高,又是首次进行非信贷资产风险分类工作,信用社人员各方面素质较低,所以分类标准尺度也难以掌握,也给我们风险分类工作中带来了一定困难。

实施非信贷资产风险分类以来,一方面能够全面、真实、动态地揭示信用社非信贷资产总体质量状况,促进信用社树立审慎经营、风险管理的理念,识别和分析非信贷资产使用、管理、催收、处置、预警、监控等各个环节存在的问题,及时、快捷地发挥“晴雨表”作用,为各级领导决策提供翔实依据。另一方面又能为判断坏账准备、资产减值准备等提取是否充足及核销损失提供依据。同时,还能促使信用社自我加压提高素质。非信贷资产风险分类包含了具体的定性、定量分析和综合判断认定分析,专业化操作性较强,这对目前信用社职工素质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只有不断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培养全新的风险管理理念,掌握和运用包括法律法规、经济管理、会计原理、统计与分析等知识,才能确保分类认定的准确,使全员获得素质乃至于分析判断、风险识别能力的提高。

篇2:非信贷风险管理

第一部分

非信贷资产风险分类工作实施方案

根据省行《转发总行关于印发〈中国农业银行非信贷资产风险分类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农银鲁发[2005]53号)以及省行4月13日关于非信贷资产风险分类会议要求,市行决定在全行范围内开展非信贷资产风险分类工作。为确保首次分类工作顺利进行,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非信贷资产风险分类工作的意义和目的

实施非信贷资产风险分类,是建立现代商业银行制度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全面加强非信贷资产管理的重大举措,也是适应外部监管的需要。非信贷资产风险分类是非信贷资产管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对于真实、全面、动态地揭示非信贷资产风险程度,引导非信贷资产管理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具有重要意义。当前,银行业改革开放的步伐不断加快,农业银行的综合改革已经提上了重要议事日程。而要搞好农业银行股份制改造,首要的和最基础性的工作就是要摸清家底。如果底数不清,就没有办法制定改革方案,也无法争取国家的政策支持,更谈不上取得市场的信任,农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革就只能是纸上谈兵。根据总行、省行部署,我们这次在全行开展的非信贷资产风险分类工作,就是为了摸清家底,核实资产,澄清历史遗留问题,为股份制改造做好前期工作准备。同时,在同业竞争日趋激 烈的情况下,非信贷资金运用收益将成为农业银行至关重要的利润来源。加强非信贷资产的分类管理,将有助于实现全行收入的多元化。因此,不管是从农业银行改革的大局来看,还是从长远发展来看,实施非信贷资产分类都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农业银行非信贷资产风险分类管理办法》的核心是按照规定的风险分类标准,衡量非信贷资产的内在风险和真实价值,将非信贷资产按质量划分为不同档次。通过风险分类达到以下目标:

(一)真实、全面、动态地反映非信贷资产的质量,充分揭示非信贷资产的实际价值和风险程度。

(二)发现非信贷资产管理各环节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措施,加强风险管理,压降非信贷不良资产,化解金融风险。

(三)为判断全行资产减值准备、呆账准备是否充足以及认定、核销非信贷资产的损失提供依据。

二、非信贷资产风险分类工作的组织领导

为加强对非信贷资产风险分类工作的领导,确保分类工作的顺利进行,市行成立了非信贷资产风险分类工作领导小组,成员组成如下:

组 长:李长波 副组长:赵传敬

成员单位:资产经营部、公司业务部、机构业务部、个人业务部、房地产信贷部、农业信贷部、银行卡部、国际业务部、计算机管理部、计划财务部、信贷管理部、法律事务部、办公室、审计部、监察部、保卫部。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行资产风险经营管理部,办公室主任由资产经营部经理担任,办公室成员由各成员单位熟悉非信贷资产的业务骨干组成,专职负责非信贷资产的风险分类工作,成员 组成如下:李珺、张广春、陈秀和、刘金娥、韩朝晖、王 军(公司业务部)、任雷、王建国、范斌、万六宝、孔小勇、李强、王刚、王伟、张万宏、王真、王运才、孙东岳、齐明华、胡寿辰、王永山、洪兵。

三、非信贷资产风险分类工作的部门分工

为加强部门之间的协作,保证分类工作正常运行,现将部门分工明确如下:

(一)市行部门分工

1、资产经营部

(1)、负责牵头组织、指导、监督、检查非信贷资产风险分类管理工作,负责对所辖和本级分类申报部门报送的非信贷资产的初分结果提出审查认定意见并组织提交资产风险管理委员会审议;负责对超权限的非信贷资产组织上报上级行资产风险管理部门审查认定;负责对非信贷资产风险分类结果进行指导、监测、考核及检查。

(2)、负责报表汇总、审查、上报省行非信贷类资产风险分类相关资料。

2、计划财务部

(1)、负责市行本部银行存款、现金、贵金属、存放中央银行款项、存放同业款项、拆放同业、人民币存放联行款项、债券投资、委托贷款及委托投资、委托及代理资产业务和兑付国家债券本息款项、长期投资中正常性股权投资、买入返售证券、应收账款、待处理流动资产损失、固定资产净值、固定资产清理、在建工程、待处理固定资产损失、无形资产、递延资产、应付福利费垫款、待处理房改资产等项目的初分、汇总。

(2)、负责向办公室、科技科、保卫科、审计部、监察部、各支 行等有关部门提供有关数据资料。

(3)、负责本职责范围内的对下指导。

3、国际业务部

负责全行外汇资金、存放同业款项(外币)、外汇交易及外币债券投资、外币存放联行款项、委托贷款或委托投资垫款等外币非信贷资产项目的初分、汇总。

4、办公室

(1)、协助计划财务部对市行本部及城区直管营业机构范围内待处理流动资产损失、固定资产净值、固定资产清理、在建工程、待处理固定资产损失、无形资产、递延资产、待处理房改资产等项目的初分。

(2)、负责车辆等固定资产的初分。

5、法律事务部

(1)、负责非信贷资产风险分类的授权审查。(2)、负责对权属不清的项目提供法律指导。

(3)、负责待处理经济纠纷案件垫款、垫付诉讼费的初分、汇总。

6、监察部

(1)、负责对非信贷资产风险分类工作中违规责任的处理。(2)、负责本部门职责范围内待处理案件垫款的初分。

7、保卫部

(1)、负责本部门职责范围内待处理案件垫款的初分。(2)、协助计划财务部对市行本部及城区直管营业机构监控设备的初分。

8、计算机管理部(1)、负责非信贷资产风险分类的技术系统支持及维护。(2)、协助计划财务部对市行本部及城区直管营业机构相关固定资产项目(电子设备等)的初分。

9、审计部

(1)、负责对全行非信贷资产风险分类工作的真实性、合规性进行审计。

(2)、负责对非信贷资产风险分类中损失类非信贷资产进行责任认定。

(3)、对损失类非信贷资产作出审计结论。

(4)、负责对《中国农业银行非信贷资产风险分类认定表》签署(出具)审计意见,并签字盖章。

10、信贷管理部、机构业务部、公司业务部、个人业务部、银行卡部负责各职责范围内的对下指导。

(二)支行部门分工

1、计划财务部

(1)、负责牵头组织非信贷资产风险分类管理工作。

(2)、负责支行辖属银行存款、现金、贵金属、存放中央银行款项、存放同业款项、拆放同业、人民币存放联行款项、债券投资、委托贷款及委托投资、委托及代理资产业务和兑付国家债券本息款项、长期投资中正常性股权投资、买入返售证券、应收账款、待处理流动资产损失、固定资产净值、固定资产清理、在建工程、待处理固定资产损失、无形资产、递延资产、应付福利费垫款、待处理房改资产等项目的初分、汇总。

(3)、负责向办公室等有关部门提供有关数据资料。

2、资产经营部

(1)、负责指导、监督、检查非信贷资产风险分类管理工作,负责对所辖和本级分类申报部门报送的非信贷资产的初分结果提出审查认定意见并组织提交资产风险管理委员会审议;负责对超权限的非信贷资产组织上报上级行资产风险管理部门审查认定;负责对非信贷资产风险分类结果进行指导、监测、考核及检查。

(2)、负责报表汇总、审查、上报市行非信贷类资产风险分类相关资料。

3、办公室

(1)、协助计划财务部对支行及营业机构范围内待处理流动资产损失、固定资产净值、固定资产清理、在建工程、待处理固定资产损失、无形资产、递延资产、待处理房改资产等项目的初分。

(2)、负责车辆等固定资产的初分。

4、信贷管理部

负责待处理以前担保及信用证垫款的初分、汇总。

5、机构业务部

负责本部所辖客户应收利息的初分工作。

6、公司业务部

负责本部所辖客户应收利息的初分。

7、个人业务部

负责本单位所辖客户应收利息的初分。

四、非信贷资产风险分类的对象、范围、方法及有关说明

(一)分类工作的对象及范围

非信贷分类工作的对象是全辖各级经营单位,范围是2004年12 月31日时点的全口径非信贷资产项目。

(二)分类方法

对照《中国农业银行非信贷资产风险分类管理办法》,将非信贷资产划分为三大类,一是可直接认定为“正常”类的资产,如现金、存放中央银行款项等科目。

二是可直接认定为“损失”类的资产,如待核销呆账利息、待处理流动资产损失、待处理固定资产损失、待处理抵债资产损失、未弥补亏损和应付福利费垫款等科目。

对以上两类直接按科目抄列清单,直接认定,无须有关背景资料。三是存在多个风险类别的资产,须逐笔抄列清单,重点认定,并须相关背景资料。

(三)有关说明

1、清理核对。对非信贷资产按会计科目进行逐项清理,检查业务处理的合规性。即资产项目是否有对应的会计科目进行反映和记录,有无在账外记录未并入账内现象;是否按规定对非信贷资产进行核算和反映,有无故意违反会计制度、隐瞒资产性质乱用会计科目的现象;有无未经审批随意列账或进行违规处臵等现象;各类非信贷资产账账、账表、账款、账实、账据是否相符。

2、收集整理档案资料,检查手续的完备性。按照相关资产项目的管理规定,检查要素是否齐全,手续是否完备,档案是否完整。对应实行风险分类的资产全面收集整理、补充完善档案资料,并按项目或户建档,撰写背景资料。对缺少证明资产合法性和形成不良的文件资料的,要查明原因,并做出特别说明。

3、对需要确定可变现净值的实物资产完成尽职调查,在市场调查、交易管理机构咨询等方式中选取最优途径确定资产的可变现净值,确定损失率。

4、按照《中国农业银行非信贷资产风险分类管理办法》规定的分类方法进行非信贷资产风险分类。认真填制工作底稿、分类认定表,按户逐笔进行认定。要注意对损失类资产逐笔研究审定,分析损失原因,坚持标准,真实反映。

5、背景资料的填写。要分不同资产类别填写资产基本情况、风险分析及初分结论。对某些资产,如“存放同业款项”和“拆放同业”中的“待处理同业拆借垫款”,“应收及预付账款”中的“(表内)应收利息”、“其他应收款”、“待处理案件纠纷垫款”,“长期投资”中的“股权投资”、“固定资产清理”,“其他非信贷资产”中的“待处理抵债资产”、“待清理信托资产”、“待清理接收资产”等各种大类项目,在逐笔分类的同时,还要有总体评价和处臵建议。

五、非信贷资产风险分类的工作步骤及时间安排

全行非信贷资产风险分类工作分为动员与学习、初分认定、审查审批、台帐报表汇总、总结上报五个阶段进行,实施时间为4月21日至5月15日。

(一)动员与学习。

4月21日,市行召开非信贷资产风险分类动员实施大会,由市行领导作重要讲话,4月21日至22日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学习总行分类办法、市行分类工作实施方案,参会人员:市行非信贷资产风险分类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负责人及领导小组办公室成员,各支行分管财务的副行长,计财部、资产经营部经理。

(二)初分认定。

1、归集整理档案资料。各部门、各支行及各城区直管营业机构要按照本办法的规定,收集、整理业务档案资料,做好初分准备工作。

2、核对会计核算科目。分类人员要会同会计人员核对每笔业务的实际核算科目,核对总账与分户账、账账、账表等,并经财务会计部门盖章确认(在工作底稿上盖章)。对需要确定可变现净值的实物类资产进行调查,对背景资料进行分析。

3、初分。在归集整理档案资料和核对会计核算科目的基础上,进行风险分析,估算预计损失率,撰写背景资料,填写分类工作底稿,确定初分结果,同时填写《风险分类认定表》,明确分类理由和依据。

各部室以资产项目管辖确定具体分管部门,实行条条管理,按科目汇总核对数据,搜集整理初分资料和认定表,分资产项目按部门分科目汇总后,报资产经营部(支行)初审。

4、初分时间为4月23日至4月28日。

(三)支行初审、审查、审议、审批、上报。

1、初审。各分工部门分别资产项目将分类认定表、背景资料和附件材料送资产经营部初审。资产经营部对资料分类准确性进行审查并签署意见,报资产风险管理委员会审议。

初审不同意,资产经营部签署意见后将申报材料退回申报部门。申报部门应按照初审意见,对不符合分类要求的分类资料和信息进行补充完善。

初审时间为4月29日至4月31日。

2、支行审议。审批权限内的分类认定,由资产风险管理委员会按照议事规则及时对资产经营部提交的审查意见进行审议。审议未通过的项目,发回审查部门、申报部门补充资料后复议。

审议时间为5月1日至5月3日。

3、支行审批。对权限内的分类认定,由行长或经授权的主管副行长在分类认定表上签署审批意见。

审批时间为5月4日至5月5日。

4、上报上级行。对超本行权限的上报上级行审查、审批。上报时间为5月7日。

(四)审计

审计部门进行真实性、合规性审计,出具审计结论、责任认定及处理意见,审计时间为5月8日至5月11日。

(五)市行审查、审议、审批

市行资产经营部对市行本部及超支行权限的进行审查,审查时间为5月8日至5月11日。5月12日市行资产风险管理委员会审议,审批。经有权审批人审批后,下达批复。

(六)台帐、报表汇总(5月13日-15日)。

各级行非信贷资产经营管理部门要根据审批结果和上级行的批复,确定分类结果,及时登记台账。并将《中国农业银行非信贷资产风险分类汇总表》及本单位的总结分析一并上报市行非信贷类资产风险分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七)总结上报。

5月16日至20日,市行风险分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对全行非信贷资产风险分类工作进行汇总整理,撰写总结分析,上报省行。同时,针对分类中发现的问题,拟定措施,加强管理,化解风险,全面提高非信贷资产管理水平。

六、非信贷资产风险分类权限

1、风险类别为正常、关注类的资产,由经营行直接认定。

2、风险类别为次级、可疑类的资产和损失金额在500万元(含)以下的损失类资产,由市分行认定。

3、损失超过500万元的上报省行审批。

七、工作要求

(一)严格按照《中国农业银行非信贷资产风险分类管理办法(试行)》的有关标准及操作规程规范操作、稳步实施,不得违规或逆程序操作,不可自定标准、自定办法。

(二)及时将分类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及出现的情况向市行非信贷资产风险分类领导小组办公室反映。

(三)如实反映分类结果,不得瞒报或随意调整分类结果。

(四)加强分类档案资料管理,做好分类数据的保密工作。

第二部分

理顺对非信贷资产管理的认识

要做好非信贷资产风险分类工作,必须首先弄清非信贷资产的概念,统一对非信贷资产的认识,理顺非信贷资产的管理。

一、统一对非信贷资产的认识

(一)找准问题,认清差距。长期以来,由于历史、管理和习惯等原因,银行对信贷资产以外总量巨大、性质各异、内容繁杂的一大块资产一直未形成一个统一的称谓,也未实现统一的管理,非信贷资产管理状况既明显落后于信贷管理,也不符合我行改革发展的需要。从我行非信贷资产的管理现状看,目前认识上的主要问题是突出表现为 “乱、散、差”三方面:首先,认识比较“乱”。①概念乱,提法多,称谓不统一。信贷资产之外,“其它资产”、“待清理资产”、“待处理资产”、“非生息资产”、“接收资产”、“投资性资产”、“抵债资产”等各种概念和提法都有,难以区分,容易混淆;②内容乱,项目多,种类杂。非信贷资产犹如一个大筐,数量巨大、种类繁多、内容复杂,我行全口径统计项目有18类,高风险统计项目有12类;③资产形态乱。现金、贵金属、银行存款、存放款项、应收账款、投资、买入返售证券、抵债资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递延资产、待清理资产等各种形态均有,且有形和无形、实有和递延兼备。其次,管理比较“散”。①业务散。存放类、拆借类、应收类、投资类、回购类、以资抵债类、接收类、待清理类等各种业务均有,且涉及多个部门;②科目散。业务散必导致科目散,如按2004年银监会要求核查统计,非信贷全口径18类及高风险12类所归属之一、二级会计科目分别多达百个以上,业务散乱及科目零乱可见一斑;③信息“散”。业务散、资产散、科目散必带来信息散,因为无统一、规范的会计科目体系,无科学、合理的信息管理系统,必缺少强有力的电子化支撑,必造成信息采集方式差、处理成本高、使用效益低的不利局面;④管理散。职责散则必带来业务散,必导致“群龙戏水、各司其务”的局面,必带来“资产散”的结果。非信贷资产既有认识上的“迷点”、“乱点”,必存管理上的“盲点”、“盲区”。一是从管理现状看,缺乏集中、统一。非信贷资产管理的确是目前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和急需加强的内控部位;二是从操作方式看,需要严格、规范。第三,质量比较“差”。①全行非信贷资产中,不良资产主要集 中在“应收账款”及诸多“待清理资产”、“待处理资产”、“抵债资产”等项目。且损失比较大。需要指出的是:近年来,我行为提高资产质量和经营效益,加快向现代商业银行转轨,逐步注重和加强对非信贷资产的管理,努力压缩无效资金占用,优化资产结构,降低经营风险,减少资产损失。2003年初,总行(资产负债管理部)下发《中国农业银行非生息资产管理试行办法》(农银发[2003]149号),将资产负债表中信贷资产以外“不直接产生收益,在业务经营活动中占用资金的资产”明确为“非生息资产”,基本涵盖了除投资类生息资产以外的其它非信贷资产,对管理对象、管理原则、职责分工、核算科目、分类指导、组织实施及检查考核等方面做出规定,对“合理非生息资产”和“不合理非生息资产”分别确定“总量控制,优化结构”和“清降压缩,实时消化”的管理原则,并开展了系统清理并制定了压降计划。虽然我行对非信贷资产管理的有关措施,与银监会监管要求及目标还存在较大差距,但该办法的出台标志着我行在非信贷资产管理方面向前迈进了一步。(二)明确概念,统一认识。

以2003年银监会成立后对四大国有独资商业银行非信贷资产管理的专项核查及现场检查为标志,对商业银行非信贷资产的认识真正得到统一。去年以来,各行高度重视非信贷资产管理,极为关注非信贷不良资产的清理处臵,特别是为了加快股份制改革及上市步伐,纷纷加大对损失类非信贷资产的拨备核销力度,加快非信贷不良资产的清理处臵步伐,提升非信贷业务的整体管理水平。

目前,银监会的规范提法是:按照资产的性质,将银行全部表内资产 划分为信贷资产和非信贷资产。即资产负债表中,除了信贷资产以外,其余资产全部归入非信贷资产范畴,一律统称为“非信贷资产”。据此,非信贷资产是商业银行总资产的有机组成部分,非信贷资产管理及风险监控成为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重要内容。

二、目前全行非信贷资产管理现状及主要存在问题(一)全行非信贷类资产管理的规章制度建设情况。

2004年2月之前,全行非信贷资产管理基本上处于“分散管理,各自为政”的局面,资产负债管理部、财务会计部、国际业务部、信贷管理部、资产风险管理部、法律事务部、审计局、保卫部等有关部门在认真执行国家和监管部门有关政策规定的同时,根据各自管理需要,先后制定了非信贷资产有关项目的规章制度,据去年核查时不完全统计,累计有80多项,内容涵盖了非信贷资产的大多数项目。主要制度概述如下:

1、在非信贷资产的集中管理方面:总行(资产负债管理部)制定《中国农业银行非生息资产管理试行办法》,将资产负债表中信贷资产以外“不直接产生收益,在业务经营活动中占用资金的资产”明确为“非生息资产”(基本涵盖了除投资类生息资产以外的其它非信贷资产),并对“非生息资产”的管理对象、管理原则、职责分工、核算科目、分类指导、组织实施及检查考核等方面做出了规定。近期,总行资产负债管理部建议:将《中国农业银行非生息资产管理试行办法》与我部积极制定下发的《中国农业银行非信贷资产风险分类管理试行办法》合并,将非生息资产管理移交资产风险管理部管理,为实现全行非信贷资产的统一管理创造条件,也使全面加强非信贷资产风险管理成为 可能。

2、在非信贷资产的财务管理方面:总行(财务会计部)制定《中国农业银行财务管理制度》,对资本金、现金资产、证券资产及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及其他资产(递延资产)、资产多缺处理等非信贷资产作出明确规定;制定《中国农业银行现金业务操作规程》、《中国农业银行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中国农业银行车辆管理暂行规定》及《中国农业银行基建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现金、固定资产及在建工程管理等操作程序;下发《关于金融企业住房改革若干财务问题的补充通知》,对待处理房改资产作出补充规定。

3、在资金营运管理(含现金和银行存款、存放中央银行款项、存放同业、存放联行款项、拆放同业等)方面:总行(资产负债管理部)制定《中国农业银行资金营运管理制度》、《中国农业银行(人民币)资金营运计划管理办法》、《中国农业银行资金调度调剂管理办法》,对全行资金营运管理(含存放同业、拆放同业等)作出规定。此外,总行(国际业务部)制定《中国农业银行外汇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及《中国农业银行外汇交易操作规程》,加强对外汇资金及外汇交易的管理。

4、在应收账款管理方面:除了认真执行《财政部关于调整金融企业应收利息核算办法的通知》和《财政部关于缩短金融企业应收利息核算期限的通知》,总行(财务会计部)制定《中国农业银行应收账款融资业务管理办法》、《中国农业银行应收利息核算办法》、,规范了应收利息的管理;总行(法律事务部)制定《中国农业银行经济纠纷案件管理制度》,加强经济纠纷及案件管理诉讼案件管理,严格执行经济纠纷案件报告制度,对垫付的诉讼费实行台帐管理并加强检查。

5、在投资管理方面:总行制定《中国农业银行财务管理制度》、《中国农业银行外币债券投资管理暂行规定》及《中国农业银行准备金管理办法》,规范对资本金、证券资产及投资、投资收益、外币债券投资及准备金等管理。

6、在担保及信用证业务管理方面:总行(信贷管理部和国际业务部)制定《中国农业银行国内担保业务操作规程》、《中国农业银行对外提供外汇担保管理办法》、《国内信用证结算办法》,加强境内外担保和信用证业务管理。

7、在抵债资产管理方面:总行(资产风险管理部)制定《中国农业银行抵债资产管理办法》,规范了抵债资产的接收、管理和处臵工作程序。

8、在委托贷款及委托投资管理方面:总行制定《中国农业银行委托贷款管理办法》,总行(财务会计部)制定《中国农业银行代理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销售业务会计核算办法》、《中国农业银行代理银行间债券市场买卖会计核算暂行办法》及《中国农业银行代理黄金交易资金清算业务会计核算办法》等,加强对委托贷款及委托投资业务的核算管理。

9、在非信贷资产的内部控制方面:总行(审计局)制定《中国农业银行内部控制综合评价办法》、《中国农业银行稽核审计工作暂行办法》、《中国农业银行审计处罚处理暂行规定》,总行(法律事务部)制定《中国农业银行员工违反规章制度处理暂行办法》,总行(监察部)制定《中国农业银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实施办法》,总行(保卫部)制定《中国农业银行安全保卫责任制暂行规定》,规范内部控制工作 程序,加强内控管理成效。

10、在非信贷资产损失核销方面:总行(资产风险管理部)制定《中国农业银行呆账准备提取及呆账核销管理办法(试行)》,总行(财务会计部)制定《中国农业银行经济损失核销管理办法》。(二)目前全行非信贷资产的管理分工。

1、资产负债管理部门:负责全行(人民币)资金营运管理(含现金、贵金属、银行存款、存放中央银行款项、存放同业款项、拆放同业、买入返售证券等)及投资管理(负责全部债券投资管理和正常类股权投资管理)等项目管理;参与未弥补亏损的消化。

2、财务会计部门:负责现金、银行存款、存放联行款项、待处理流动资产净损失、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递延资产管理、待处理房改资产、应付福利费垫款等项目管理;参与未弥补亏损的消化及应收账款管理;参与非信贷资产损失的核销。

3、国际业务部门:负责外汇资金、外汇交易及外币债券投资的管理;负责世行、亚行等委托贷款的管理;负责世行、亚行等委托贷款垫款及外汇担保、信用证垫款的清收保全;负责对境外机构非信贷资产风险管理的管理和指导。

4、信贷管理部门:负责待处理担保及信用证垫款管理,参与应收账款中应收利息等管理。

5、农业信贷部门:负责对人行及农发行划转的专项贷款本息的管理。

6、机构业务部门:负责代理类业务的管理。

7、资产风险管理部门:负责风险性股权投资、地方企业债券投资(职 责有,目前暂为正式接管)及自办实体投资的清理处臵;负责待处理抵债资产的接收、管理及处臵;参与应收账款中应收利息等清收处臵;负责非信贷不良资产形态认定及办理损失核销。

8、法律事务部:负责应收账款中待处理案件纠纷垫款项下的“垫付诉讼费”项目的管理;负责涉及非信贷资产的经济纠纷案件管理及提供必要的法律支持。

9、监察部门和保卫部门:负责待处理案件纠纷垫款中“待处理案件损失”的项目管理;负责 经济案件中抓追逃、抓结案、抓挽回损失的工作。

10、审计部门:负责对全行非信贷资产管理的真实性、合规性、有效性及执行非信贷资产风险分类情况进行审计。(三)我行非信贷资产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概括起来,我行非信贷资产管理中目前存在“重信贷资产管理,轻非信贷资产管理;重部门分散负责,轻全行统一管理;重正常资产的常规管理,轻风险资产的清理处臵等现象。

1、去年自查时发现、总结的问题。在去年上报银监会的《自查报告》中,归纳、总结了以下问题:①缺乏明确的政策、制度及统一管理。由于监管部门及我行非信贷资产管理政策制度的缺失及管理不到位,我行对非信贷资产的认识水平、清理摸底、监测分析、有效处臵及评价考核方面存在不足。②风险管理薄弱。全行的非信贷资产风险预警及化解意识急需加强,缺乏对非信贷资产风险管理的系统研究,缺乏非信贷资产风险分类标准及风险形态认定、调整的申报、审批机制,非信贷不良资产的系统清理和清收处臵明显滞后。③会计核算问题。尽管总行对非信贷资产有关项目的会计科目及核算有明确规定,但境内一些分支机构中较多存在会计科目使用不准确、不统一等现象;境外机构会计科目设臵及核算尚未统一,境内外并表尚有困难。④电子化建设问题。非信贷资产管理与信贷管理的电子化建设相比差距较大,风险分类及电子化建设的基础工作有待加强。⑤内控机制还很薄弱,责任未落实,处罚不到位。主要是缺乏规范的制度约束和内控机制的薄弱,也集中反映了非信贷资产的审计制度需要进一步健全完善,非信贷资产的专项审计的密度、频率和质量有待提高。

2、银监会现场检查查出的问题。银监会在去年对我行进行了现场检查,归纳起来,有以下几方面问题:①损失较大。②内控制度和管理不完善。③违规问题较多。④抵债资产问题较大。⑤对历史遗留问题不重视,清收不落实。⑥固定资产管理不严,账实不符,账外资产未及时清理。⑦待处理房改资产反映不真实。

三、非信贷资产风险成因分析

(一)宏观层面分析。从国家政策、市场环境及农行体制改革看:我行非信贷资产风险形成的主要原因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受历史原因和国家宏观调控等政策的影响形成的风险。随着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和改革开放的深入,农行作为一家对新中国经济发展有深远影响并做出重要贡献的老牌国有商业银行,经历重大的角色转变,即从国家计划经济的政策调控枢纽之一,逐渐转化为以市场机制为导向、按现代企业制度规范运作的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国家每一次经济政策的调整,都在农行留下一道又一道深刻的历史痕迹,形成越来越沉重的历史包袱,多年积淀下来各种政策性风险必然在农行的非信贷资产中得到集中反映。如农行在改革开放前及作为国家专 业银行时期发放的不少政策性支农贷款形成不良,农发行及人行划转的专项贷款几乎全额形成不良,人行资金市场及融资中心撤销后未归还的会员基金及未偿还的农行拆借款形成一些风险,因国家整顿金融秩序而关闭的大量非银行金融机构给农行造成较多不良,职工住房分配体制改革后承担了待处理房改损失,上述因素不仅严重影响了农行信贷资产质量,也衍生了大量的非信贷资产风险,形成了较多挂账待处理资产,给农行带来较大损失。

二是受市场竞争和自身财力限制的双重挤压形成的风险。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国家逐步实施改革开放政策,金融业务逐年放开并逐步以市场化运作,使农行日益感到金融竞争的严重压力,农行必须加大必要的投入才能改变形象(如门面装潢、微机、电子网络的投入),与轻装上阵的股份制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全面展开激烈竞争。但由于农行处于国家银行向专业银行、商业银行的转轨阶段,国家的宏观监管和农行自身财务管理都不可能很快与金融市场竞争的要求相适应。在双重挤压下,农行要生存和发展,必然要加大基础设施的投入,必然会形成相应的财务包袱。随农行的管理不断规范和逐年消化,这种财务包袱形成的非信贷资产需经过多年的发展才能逐步加以消化。

三是由于自身不规范经营、帐外经营、违规违法经营形成的风险。伴随着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农行也经历了一个从幼稚到成熟、从弱到强的成长过程。特别是改革之初~宏观调控前的一段时期,由于对改革政策的理解偏差,受社会不正常经济现象的误导及盲目跟风,对自身经营效益的过分追求,或片面顾及农行及信用社职工的收入,不少基层分支机构通过大办自办经济实体、大兴高息融资拆借、大搞违规 及账外经营形成了大量呆账,转化为非信贷资产风险。同时,还有少数农行员工经不住市场经济的考验,道德沦丧,腐败变质,为谋取个人私利,臵农行利益于不顾,大搞违法违规经营,发生了不少经济案件,给农行造成了较大损失。

四是由于社会信用环境劣化及信贷资产质量下降衍生的风险。由于农行历史上一直扮演国家政策性银行角色,也承因此接了大量的老企业的贷款,随着社会经济结构的变革,社会公众的信用意识及诚信建设未能与社会经济结构的改变协调发展,加之目前诚信机制及监管主体的缺失,致使当前的社会信用环境处于一个相对劣化状态。尤其表现在一些企业借改制之机悬空、脱壳,逃废银行债务,不少地方政府甚至包庇、纵容及支持企业的逃废债行为。农行为了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必须通过依法诉讼清收保全信贷资产,或通过采取以资抵债等变通的方法清收贷款本息。由于种种原因,“执行难”已成为困扰社会的一大顽症,赢官司不赢钱已司空见惯,银行被迫垫付大量诉讼费,以及通过以资抵债方式接收不少欠贷企业的劣质资产,衍生出新的非信贷资产风险,也潜在着更大的处臵损失。

五是由于农行历次体制变革形成的风险。①农行历史上经过多次与人行的分合变换,由于管理和交接衔接的原因,一些原始资料不尽齐全,形成非信贷资产的风险,最早的可追溯到改革开放前。如委托放款由于经过多次分合,委托款项来源、定向、全权委托性质均难以查考,尤其是人农两行分家,从人行划入的老委托放款部分借据不全等。②1994-1999年的经历的“分、撤、脱、剥”改革(指农发行分设,系统信托公司撤销,信用社与农行脱钩及向长城资产管理公司剥 离不良资产),衍生出新的非信贷资产风险。如农发行划回的专项贷款,几乎全额转为不良;系统信托公司撤销,形成的“待清理信托资产”全额为可疑类以上;信用社与农行脱钩,形成为数较多的“待处理同业拆借垫款”及“诉讼费垫款”;剥离不良资产过程中及行司之间的经济纠纷,又衍生“未剥离表内利息”、“有问题”剥离项目、“投资划转退回项目”及“已剥离债权的诉讼费垫款”等新的非信贷资产风险。

(二)微观层面分析。从业务操作情况看:除了一些纯粹的非信贷资产项目风险由自身形成外,还有不少非信贷资产则是由于信贷资产发生风险及表外业务发生事实垫款风险后转移而来。

1、内生性风险。一些纯粹的非信贷资产项目风险均属自身形成。

2、转移性风险。一些与信贷资产及表外业务有关的项目则是由信贷资产及表外业务的风险转移而来。①信贷资产风险转移项目:应收账款中的“表内应收利息”、“待处理案件纠纷垫款”;其他非信贷资产中的“待处理抵债资产”、“待清理接收资产”。②表外业务风险转移项目:“待处理以前担保及信用证垫款”、应收账款中的“待处理案件纠纷垫款”。

第三部分 银监会的主要监管要求

一、监管目的。全面掌握国有独资商业银行非信贷资产的总量、结构和风险状况,摸清底数,进行监测考核提供依据,督促各行加强 对非信贷资产的内部控制和管理,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

二、监管内容。按照《银监会关于对国有独资商业银行非信贷资产及其损失情况进行检查的通知》(银监通[2003]1号)及《银监会关于报送2004年有关统计报表的通知》(银监发[2004]2号)要求,主要监管以下内容:

(一)非信贷资产总量、结构和预计损失情况。

1、非信贷资产总量、结构和地区分布情况。

2、评估非信贷资产的风险状况及预计损失。

(二)非信贷资产管理的内部控制情况。监管各行非信贷资产管理的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性、有效性、审慎性以及执行情况。

1、是否按《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要求,制定了涵盖境外机构的非信贷资产尤其是非信贷风险资产的管理规章、制度和办法;

2、各行总行的非信贷风险资产监测是否涵盖了境内外分支机构,并明确划分了内部管理部门承担的非信贷资产管理职责;

3、是否制定了新增非信贷风险资产进账审批办法;

4、是否制定了对垫款、其他应收款项等各类挂账、待清理资产进行检查、清理、处臵的办法和措施;是否制定了有关非信贷资产损失消化计划,执行情况如何;

5、内部审计对非信贷资产的审计范围和充足性如何;

6、是否存在内部控制关键环节上的漏洞;

7、各项内部控制制度在操作上是否得以有效执行;

8、对因违法、违规、违纪行为造成非信贷资产损失相关责任人是否追究责任。(三)非信贷资产相关业务处理的合规性。

1、是否所有的非信贷资产项目均有明确的对应账户进行反映和记录,有无仅在账外记录未并入账内现象;

2、是否按规定对非信贷风险资产进行核算和反映,有无故意违反会计制度、隐瞒资产性质乱用会计科目、账外核算的现象,有无未经审批随意列账或进行违规处臵等现象;

3、各类非信贷资产账账、账表、账款、账实、账据是否相符。

三、统计要求

(一)报表内容。根据《银监会关于报送2004年有关统计报表的通知》(银监发[2004]2号)规定,今年起,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的非信贷资产情况统一按“[542]表”填报。

总行在《关于执行2004年银监会统计制度等有关事项的通知》(农银办发[2004]81号)中,明确了“报表形式、报表内容、指标说明及填报部门”。

(二)数据来源。来源于基础的业务状况表,并于资产负债表保持高度一致。

(三)会计科目。按照财政部及各行总行规定的会计制度和会计科目核算。

四、分析方法

银监会在2003年《国有独资商业银行非信贷资产检查实施方案》中,对非信贷风险资产质量提供了具体分析方法。

(一)分析方法。按照非信贷风险资产的特性不同,对十二类高风险非信贷资产质量可采取以下不同分析方法:

1、直接认定法:指对已经发生且确认无法收回,应计入而未计入当年损益,仍以资产形式存在的部分,直接认定为损失的分类方法。

2、权益法:根据投资方享有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份额的变动情况,对投资损失进行估算的方法。主要用于投资类资产,在无法及时获得投资单位有关经营信息时,结合使用风险分类法。

3、风险分类法:以风险为基础,同时参照高风险非信贷资产账龄及其他相关信息进行分类的方法。主要是对有交易对手、存在信用风险的非信贷资产,根据交易对手的财务状况、现金流量等相关指标进行量化分析,结合其履约意愿、信用记录、偿还的法律责任和银行资产管理等非财务因素,分析其履约能力和意愿及其他信息,从定量和定性方面综合评价其风险状况和预计损失程度,合理划分风险类别。

十二类高风险非信贷资产划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和损失五类,其中正常类垫款预计损失率为0,关注类垫款预计损失率为2%,次级类垫款预计损失率为25%,可疑类垫款预计损失率为50%,损失类垫款预计损失率为100%。其中后三类合称为不良非信贷资产。

正常:在可预见的将来,没有足够理由怀疑资产会发生损失。

关注:尽管资产目前没有发生损失,但存在一些可能造成损失的不利因素。

次级:资产可能形成一定损失,但损失较小,预计损失率小于30%。

可疑:即使采取措施,资产也肯定要形成较大损失,预计损失率为30%(含)-90%(含)。

损失:在采取所有可能的措施或一切必要的法律程序之后,资产 或权益仍然全部损失或只能收回极少一部分,预计损失率90%以上。

4、可变现净值法:指以高风险非信贷资产账面价值,扣除其可变现净值后的差额部分作为预计损失的分类方法。可变现净值大于账面价值时预计损失为0。可变现净值是指以高风险非信贷资产估计售价减去估计的处臵费用以及相关税金后的金额。

5、专家判定法:是指以高风险非信贷资产实际情况为基础,经过综合研判确定预计损失的方法。(二)各种分析方法的适用范围。

1、采用直接认定法的项目:包括已批准或确认为损失但尚未核销的非信贷损失挂账项目,如2000年以前存量表内应收利息、待处理房改损失、未分配利润亏损挂账、应付福利费红字垫款、待处理以前并账亏损挂账、待处理城信社资产与负债差额等各类损失。这类项目均按账面余额的100%确认预计损失。

2、采用权益法的项目:包括待清理长期投资、委托持股(非剥离债转股)等有关股权投资项目或委托投资垫款等。

3、采用风险分类法的项目:包括待处理案件纠纷垫款、待处理其他应收款、待清理拆放同业、待处理以前担保及信用证等业务垫款、待清理债券投资、委托贷款垫款,以及待清理城信社信贷资产和人行转来企业贷款本金等有交易对手的项目。

4、待清理城信社信贷资产、待清理信托资产和待清理自办公司资产或其他非信贷资产项目中,涉及贷款、借款、股权投资、债券投资等不同性质的资产,分别采取对应分析方法,按对应前述有关分类标准确定预计损失。

5、采用可变现净值法的项目:主要涉及抵债资产中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土地使用权、计算机软件等)和其他实物资产。

6、上述1至5以外的某些项目,若情况复杂、资料不全、信息有限,不能直接认定或采用权益法、风险分类法等确认损失的,采用专家判定法,经过综合分析研判确认预计损失。

五、监测考核

根据《银监会关于加强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不良资产监测和考核的通知》(银监发[2004]7号)中《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监测和考核暂行办法》,作如下监测考核。(一)主要内容。包括不良资产的监测、分析、考核,数据、资料来源及分析、考核报告的上报时间,不良资产管理及监管责任等。(二)考核评价。主要指标是“商业银行非信贷资产质量进步度”,且既有“进步度横比”,也有“进步度纵比”。

第四部分

中国农业银行非信贷资产风险分类管理办法

(见文件)

第五部分

全行非信贷资产风险分类需要统一的几个问题

一、部分项目的界定或认定。

1、帐外固定资产;除781、782科目外,在其它科目列支购臵的固定资产。包括递延资产中未经批准列支购臵的固定资产。认定时一 律按实物现状或帐内固定资产认定标准认定。

2、房改资金和买断工龄垫款;房改资金垫款主要指交房改办未返还的部分;买断工龄指未消化的部分。认定标准统一按帐龄划分,凡超过181天至360划分为可疑。

3、递延资产。总行办法第二十三条第三项规定:递延资产中应摊未摊的部分,至少划分为可凝。但未规定摊销期是否满,在认定中难以把握,因此统一规定:应摊未摊的部分全部认定为可凝。

二、扎差科目的认定。

扎差科目主要涉及存放联行、委托投资及委托贷款、应付福利费垫款、亏损挂帐、其它非信贷资产。认定时按资产方余额全额认定。

三、统计口经。

汇总表帐面余额以2004年底本外币合计会计报表数为准,凡涉及扎差科目汇总时,只统计后三类,正常和关注不作统计。如后三类大于报表数的另附说明。

四、关于错用科目问题

此次分类前暂不作调整,待分类结束后按规定该调整的调整,对超权限或规定的不能调整的,以二级分行为单位写出专题报告,报省分行会计处集并研究答复。

五、关于长期国债投资科目中存的问题

对长期国债科目中,已到期国债,本息省分行已全额下划,仍有垫付的,必需组织力量彻底查清。

六、建立台帐问题。

分类结束后,经营行和管理部门都要按规定建立台帐。要求:可参 照信贷五级分类台帐的建立。

七、需上报材料、报表及要求

1、汇总表(总行格式)。要求本外币合并数据。另外需上报一份扎差前汇总表(即基础表)。

2、分类报告。内容;①分类前后非信贷资产状况,包括总量、结构、占比。②对照分析,具体到每类或每个项目,说明其升降原因。

3、损失类报告。(附认定材料、风险委员会投票结果、会议纪要及其它有关附件材料)要求:对形成损失的原因要认真分析,一是要从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进行宏观分析;二是要从管理和操作风险进行深刻剖析;三是要从能力风险和道德风险两方面进行分析。

篇3:非信贷风险管理

(一) 地区社会融资规模产生的背景及概念

2010年12月,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要“保持合理的社会融资规模”。此后, 人民银行开始加强对社会融资规模的研究, 2011年, 人民银行建立了从全国到地方的社会融资规模统计体系和监测框架, 按季度发布全国数据。2012年, 为了认真落实人民银行工作会议精神, 进一步推进和完善社会融资规模统计工作, 满足各方需要, 人民银行总行开始要求各分支行统计地区社会融资规模数据和相关情况并进行上报。

为了统一社会融资规模上报和发布工作, 人民银行总行在文件 (银调发[2012]18号) 中专门就地区社会融资规模作了统一定义:地方社会融资规模是指一定时期内 (每月、每季或每年) , 一定区域内实体经济从金融体系获得的资金总额。具体指标构成为:省 (自治区、直辖市) 社会融资规模=人民币贷款+外币贷款折合人民币+委托贷款+信托贷款+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企业债券+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保险公司赔偿+投资性房地产+其他。

(二) 区域非信贷融资产生的背景及概念

自2009年以来, 金融机构业务、金融工具创新力度不断加大, 对实体经济的支持方式和手段日趋多元化, 贷款外融资的总量逐年扩大, 而且正逐渐取代贷款, 成为实体经济融资的主渠道。单就某个区域而言, 贷款已远远不能代表金融机构为地方实体经济发展提供的融资总量, 地方政府也正在转变观念, 不再将贷款作为衡量金融机构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唯一指标。在此背景下, 非信贷融资成为了除贷款外, 能够全面、准确反映地方实体经济融资状况的重要指标, 并且得到了各地方政府的认可。

对于非信贷融资, 目前全国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和范畴。在本文中, 非信贷融资是指通过在某区域 (省、市或者县区等) 设有网点的金融机构办理或参与, 注册地在当地的非金融企业、个人、机关、团体等非金融组织获得的除贷款和贴现以外的所有融资, 具体包括理财融资、租赁融资、银行承兑汇票、信用证融资、结构化融资、债券融资、股票股权融资、委托贷款融资以及其他融资等等。

二、地区社会融资规模和区域非信贷融资的比较

(一) 相同点

1. 均是在金融创新力度不断加大的背景下产生。

从背景角度看, 地区社会融资规模和区域非信贷融资概念的提出与近年来金融业务和金融工具创新力度持续加大息息相关, 特别是金融机构资产类创新产品更趋多元, 且表内资产表外化、表外业务复杂化趋势增强, 对贷款的替代效应日益明显, 对货币供应量统计以及货币政策传导也产生一定影响, 而且金融创新支持实体经济的手段不仅更多样化, 而且总量逐年攀升, 部分地区出现超越信贷支持的趋势, 一方面造成新增人民币贷款已不能完整反映金融与经济关系, 另一方面使得地方政府对于金融机构在如何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等方面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无论在政策层面还是实践操作层面都需要能全面、准确反映地区金融与经济关系的更大口径统计指标。

2. 都需要金融业综合统计来有效支撑。

地区社会融资规模和区域非信贷融资指标对于全面掌握区域内实体经济融资情况和研判金融形势具有独特的意义, 然而这两个指标都是高度概括的统计指标, 既涉及到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统计, 又涉及到企业通过金融市场筹集资金的情况;既涉及到融资产品的提供者, 又涉及到融资产品的持有者;既涉及到从存量计算流量, 又涉及到用流量估算存量, 其需要一个系统的、有机的、全面的统计体系作为支撑, 而且这个体系必须涵盖银行、证券、保险业金融机构以及金融市场, 当前仅有金融业综合统计体系能够做到这一点, 也只有这个体系, 才能确保地区社会融资规模和区域非信贷融资统计工作的长期性、构成的科学性、数据质量的可靠性以及数据来源的稳定性。

3. 都能够多角度反映金融对不同实体经济部门的支持。

由于地区社会融资规模和区域非信贷融资均是从资金供给方出发进行统计, 因此这两个指标都可以从分行业、分部门、分来源等等多个角度更全面地反映金融对不同实体经济部门的支持。以晋城市为例, 我们可以统计出不同行业的融资规模分布情况, 2013年前三季度, 晋城市融资投向呈现“重采矿业和房地产业、轻制造业”的特征, 前9个月晋城市社会融资和非信贷融资投向采矿业的资金均超过百亿元, 成为获得融资额最多的行业。此外, 我们可以比较出不同金融机构对不同实体经济部门的支持情况。例如, 2013年前三季度, 晋城市晋煤集团财务公司、农行和兴业银行为实体经济提供非信贷融资最多, 这三家机构占比合计超过60%。

(二) 不同点

1. 组成部分不同。

地区社会融资规模和区域非信贷融资的组成部分既有相同点, 又有不同点。如这两个概念组成部分中都包含银行承兑汇票、委托贷款和债券融资, 而除此之外, 地区社会融资规模还包括本外币贷款、小额贷款公司贷款、保险公司赔偿等, 这些科目由于归属表内信贷或由非银行业金融机构提供, 因而与区域非信贷融资统计范畴存在差异 (见表一) 。

2. 基本统计存在差异。

一是基本统计原则存在差异。地区社会融资规模的基本统计原则主要包括五个方面:即居民原则、金融原则、合并原则、增量和计值原则和可得性原则, 而区域非信贷融资的基本统计原则主要包括属地原则、金融原则、合并原则、可得性原则和包容性原则。可以看出, 地区社会融资规模和区域非信贷融资存在共同点, 比如都包含金融原则、合并原则和可得性原则, 但也存在差异, 比如地区社会融资规模采用的是居民原则, 即社会融资规模的发行部门 (即贷款人或债权人) 除境内金融性公司外, 还包括住户和非金融性公司。但区域非信贷融资采用了属地原则, 即发行部门 (即贷款人或债权人) 仅仅是当地设有网点的金融机构, 不包含住户部门。

二是基本指标统计存在差异。地区社会融资规模是增量概念, 为期末、期初余额的差额, 或当期发行或发生额扣除当期兑付或偿还额的差额。而区域非信贷融资在指标统计上既包括存量统计, 还包括流量统计, 如晋城市非信贷融资统计就包括了余额、较年初增加额和累计提供融资额。

3. 地区社会融资规模较区域非信贷融资更具可比性。

当前, 地区社会融资规模统计与发布是统一按照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口径进行编制, 统计口径上与全国社会融资规模一致, 具备较强的可比性。而非信贷融资目前在全国层面尚缺乏统一的定义和范畴, 各地方仅仅是试探性、创新性地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编制本区域非信贷融资口径进行统计, 由于编制口径差异较大, 因而缺乏可比性。如杭州地区非信贷融资统计口径不包含银行承兑汇票和信用证业务, 而晋城地区非信贷融资统计口径则将银行承兑汇票和信用证业务均包含在内。

4. 区域非信贷融资是地区社会融资规模的重要补充。

作为反映实体经济从金融体系获得的融资规模的主要指标, 社会融资规模在统计上具有权威性和统一性, 其标准和范围采用统一标准。但对于地方经济而言, 按照社会融资规模的口径无法全面涵盖金融单位为实体经济提供的融资, 如理财融资、租赁融资、结构化融资、信用证融资等。因此区域非信贷融资统计既是对地区社会融资规模统计的重要补充, 能更加全面、准确地反映一定区域内实体经济的融资状况, 又可以真实、完整反映一定区域内各银行业金融机构支持当地经济发展的情况。

三、地区社会融资规模和区域非信贷融资变动的主要特点及趋势——以晋城市为例

(一) 晋城市社会融资规模和非信贷融资逐年递增, 均明显高于贷款增量

近年来, 晋城市社会融资规模和非信贷融资呈逐年递增态势。2012年, 晋城市社会融资规模和非信贷融资分别为312.67亿元和162.9亿元, 较2011年分别多增113.57亿元和3.3亿元。2013年前三季度, 晋城市社会融资规模达上年全年的67%, 非信贷融资已超过上年全年79.25亿元。此外, 与贷款增量比较来看, 晋城市社会融资规模和非信贷融资均远远高于同期贷款增量。特别是2013年前三季度, 晋城市社会融资规模和非信贷融资分别是同期贷款增量的3.2倍和3.7倍, 分别高于同期贷款增量144.82亿元和176.1亿元。

图一晋城市社会融资规模、非信贷融资及贷款增量比较图

(二) 晋城市非信贷融资发展迅猛, 已成为全市实体经济融资主渠道, 且增量超过社会融资规模

近年来, 晋城市各银行业金融机构非信贷融资发展迅速, 满足了实体经济多元化的融资需求, 日益成为信贷之外金融服务经济的重要手段。2013年前三季度, 在各金融机构的大力推动下, 晋城市非信贷融资发展尤为迅猛, 并已成为实体经济融资的主渠道, 而且增量超过了社会融资规模。2013年1-9月, 晋城市非信贷融资增量达242.15亿元, 多于社会融资规模31.28亿元, 近三年来首次超过社会融资规模。从趋势看, 随着晋城市金融创新服务实体经济力度的不断加大, 非信贷融资的方式将更加多样化, 理财融资、租赁融资、信用证融资和结构化融资等未列入社会融资规模统计口径的融资渠道和手段将越来越受到企业青睐, 其规模和增量也将呈现爆发式增长的态势, 预计未来晋城市非信贷融资无论从增量方面还是受关注度方面将会更明显高过地区社会融资规模。

四、结论

地区社会融资规模和区域非信贷融资都较好地弥补了传统总量指标难以反映金融创新的缺憾, 对于中央和地方全面了解掌握实体经济融资状况都具有重要意义。但从实际情况看, 区域非信贷融资较地区社会融资规模更能够全面、准确反映地方实体经济融资状况, 更容易得到地方政府的认可。因为, 社会融资规模的提出最初的出发点是站在国家层面, 可以能够较完整地反映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 为我国货币政策提供一个更广阔的监测分析指标和调控的中间变量, 同时也可以为加强金融宏观调控、实施逆周期宏观审慎管理提供新的指标, 不仅是我国金融宏观调控市场化的有益探索和创新, 而且符合近期国际金融危机后各国宏观管理的发展趋势, 因而社会融资规模对全国的意义不言而喻。但是站在地方角度而言, 地区社会融资规模由于要满足全国统计口径一致性的要求, 就难以统计到诸如理财融资、租赁融资、信用证融资、结构化融资等融资方式对实体经济的支持, 因而就不能全面、准确反映一个地方实体经济的全部融资。在此情况下, 对地方而言, 区域非信贷融资较地区社会融资规模显得更具实际意义, 也更容易得到地方政府的理解和认同, 比如晋城市政府部门对晋城市非信贷融资的关注度就明显胜过社会融资规模, 特别是晋城市政府还以文件形式将非信贷融资作为对晋城市金融机构支持地方经济发展业绩评价的重要考核指标之一。

摘要:对一个地区而言, 地区社会融资规模和区域非信贷融资都能够较好地弥补传统总量指标难以反映金融创新的缺憾, 对于中央和地方全面了解掌握实体经济融资状况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重点对地区社会融资规模和区域非信贷融资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对比研究, 并结合晋城实际, 分析了其变动特点及趋势, 进而得出了一些结论。

关键词:社会融资规模,非信贷融资,地区,比较

参考文献

[1]盛松成, 吴培新.中国货币政策的二元传导机制.经济研究, 2008 (10)

[2]盛松成.社会融资总量的内涵及实践意义.金融时报, 2011年2月18日

[3]盛松成.社会融资规模是符合金融宏观调控市场化方向的中间目标.金融时报, 2011年3月8日

[4]盛松成.社会融资规模概念的理论基础与国际经验.中国金融, 2011 (8)

[5]盛松成, “社会融资规模与货币政策传导”, 《金融时报》, 2012年1月16日。

[6]陈利平.货币理论.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3

篇4:非信贷风险管理

5月28日,刚刚成立不久的银监会,便以“银监通[2003]1号”文发出了对四家国有独资商业银行非信贷资产及其损失情况进行检查的通知。外界对银监会出手的第一招评议纷纷,对为何选择非信贷资产这个平时并不十分引人注意的题目下手也存在诸多猜测。其实,万事都有一个开端,这只是银监会快速步入监管正轨的一个开始罢了。如果有什么含义的话,我想它要表达的含义便是:非信贷资产并非不重要。

说起银行资产,绝大部分人会想到银行贷款,即信贷资产。但人们或许不知,除信贷资产外,银行还有一大块非信贷资产。非信贷资产种类繁多,即使是银行界人士,也很少有人能准确、全面地讲清楚它到底包括哪些具体内容。

从风险管理的角度,非信贷资产按其风险常态可分为非风险性非信贷资产、风险性非信贷资产。非风险性非信贷资产指无风险或风险很低的非信贷资产,包括现金及银行存款、存放中央银行款项、存放联行款项、固定资产净值、无形资产、递延资产、在建工程、其他非风险性非信贷资产等8项。

风险性非信贷资产指有风险或风险程度较高的非信贷资产,包括存放同业款、拆放同业、应收账款、短期投资、委托贷款及投资、买入返售证券、待处理流动资产损失、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清理、待处理固定资产损失、其他风险性非信贷资产等11项。

仅从上述分类,大家已经感到非信贷资产的复杂性。事实上,几乎每一项非信贷资产又可细分为若干子项,大部分非信贷资产背后都有无数个故事可讲。这就难怪少有人能把非信贷资产讲个明明白白,真真切切。这其中当然与非信贷类资产分项错综复杂有关,也与长期以来人们对其不够重视有关。总认为它不是资产管理的主流,也不是监管部门关注的重点,银行多年积累的一些呆坏账和待处理损失都放在非信贷资产损失内,使其成为银行资产的垃圾袋。

银监会这次对非信贷资产检查,有助于促进非信贷资产的规范管理和发展:

一是有利于摸清家底。银监会要求四家银行查实非信贷资产的总量和结构分布情况,检查各项非信贷资产是否按正确会计科目进行反映和核算。经过此次检查,可以摸清非信贷资产家底。

二是有利于评估损失。这次重点检查目前风险较高的各类挂账、垫账、待清理资产的数量和损失情况,主要包括12类风险性非信贷资产:表内应收利息、待处理房改资产、待处理同业拆借垫款、待处理案件纠纷垫款、待处理以前年度担保及信用证垫款、待处理其他应收款、待处理抵债资产、待清理投资及自办实体资产、待清理接收资产、应付福利费垫款、历年亏损挂账、其他风险性非信贷类资产等。这里边既有家丑、也有黑洞,还有打不完的官司,理不清的纠纷,过去谁也不愿去理它,资产流失严重。通过此次检查,可以正确评估损失程度,为相关决策提供依据。

三是有利于挖掘潜力。近年来,为低降不良资产,监管部门和各行围绕信贷资产想尽了办法,做足了文章,较为充分地挖掘了潜力,使四家银行不良资产绝对额和不良资产比例出现了双下降。但任何事情都有一个限度,不良贷款降到一定程度,剩余的都是硬骨头,要再大幅度降解已相当困难。此时,把非信贷资产纳入到检查范围,可以扩大空间,挖掘潜力,有利于不良资产降解工作取得新成效。

四是有利于促进发展。银行资产的垃圾袋远不是非信贷资产的本来面目。非信贷资产是银行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管理规范,不仅可以带来巨大收益,还有助于银行资产的多元化发展。在信贷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一些管理科学、市场意识高的商业银行,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了非信贷资产管理的重要性,一些行的非信贷资金运用收益占其总收益比例已越来越高,成为重要的利润来源。这也是今后银行资产业务多元发展的一个方向。

面对非信贷资产这个棘手难题,银监会没有回避和退缩,显示其敢于碰硬的务实作风;面对非信贷资产这座等待开掘的金矿,银监会着力进行清理和引导,显示其超前意识和宽阔视野。

篇5:非信贷风险管理

农村信用社非信贷资产风险五级分类工作,此项工作对我们来说是个新事物、新课题,为了将全区农村信用社非信贷资产风险五级分类工作顺利完成,便于各级农村信用社对非信贷资产进行分类,确保分类结果的准确性和真实性,我们结合银监会《农村合作金融机构非信贷资产风险分类指引》和《内蒙古农村信用社非信贷资产风险五级分类实施细则》制作了相关分类工具表。现就操作步骤、现金、业务周转金类资产、同业债权类资产、投资类资产、固定资产类、在建工程类相应工具表的填制讲解如下:

操作步骤

一、各信用社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农村合作金融机构非信贷资产风险分类指引》、《内蒙古农村信用社非信贷资产风险五级分类实施细则》和《##农村信用社非信贷资产风险五级分类实施细则》;

二、核对账务、收集有关资料;

三、编制工作底稿

1、资产项目:填列资产所属会计科目名称;

2、资产名称:填列具体资产名称;

3、编制内容应具体包括:资产形成时间及原因、资产现状、具体分类理由及依据、分类结果。

四、填制工具表

现金类资产、存放联行款项等(附表1-1)

在填制工具表前必须按分类程序在广泛收集资料的基础上,填制工作底稿确定分类结果,然后按分类结果填制认定工具表。

1、现金资产、存放联行款项、存放中央银行款项属于安全性非信贷资产,由于风险很低或无风险,风险分类时可直接依照账面净值法认定为正常类。分类前应收集如下资料:

(1)分类日期的现金日记账(复印件);(2)日报表(复印件);(3)对账单(复印件)。这些能较全面的证明这些资产的状态,当然针对一些特殊的情况,分类社要多收集一些与之相关的证明材料。但在实际分类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历史问题,出现存放中央银行款项等不能划分为正常类的情况,比如前些年有的信用社在人民银行融资中心的钱,现在融资中心取消了,但这部分资金就不应该仍放在存放中央银行款项科目核算,而应根据资金的性质调整到相应的科目。

填这张表时在填报说明中要注意第二项,现解释如下:合规性里的“内容栏”是指是否按照规定正确使用会计科目,选填“合规”、“违规列账”、“违规使用会计科目”、及“其他违规行为”。“金额栏”是指违规列账金额,如果全部正确则不填。

2、对专项央行票据进行分类要看其是否在兑付期内: 在兑付期内为正常类;

在延长兑付期内认定为关注类;

因为,兑付期可以看作账龄,兑付期内无风险,超过兑付期意味着这部分资产面临着风险,到期后可能会出现不予兑付的情况。

同业债权类(附表1-2)

一、序号按资产顺序号填列;

二、交易对手:债权、债务交易对方名称;

三、核算科目:具体核算科目;

四、账面金额:按账面实际金额填列;

五、形成时间:每笔业务形成的具体时间;

六、债券名称:此栏只有“买入返售债券”资产填列具体债券名称;如:国债0601、国开0605;

七、操作风险

1、合规性:(1)有拆借合同、调剂合同、存放其他同业的账、债券质押交割单,填列“合规”,金额不用填写;(2)不合规:拆放银行业、金融性公司及调剂资金没有合同;存放其他同业没有相应凭证;买入返售债券无债券质押交割单,填列“不合规”。

金额:填写具体违规金额。

2、准确性:选填准确、不准确。

按“六相符”内容填列,都相符填列准确,金额不填写。

3、完备性:

(1)有无协议:填列“有”或“无”;

(2)协议合法性:

如各相关手续完整、有融资合同,应选填合法合规; 如农村信用社将资金拆放给证券公司,从事股票交易合同不完备,应选填“不合法”;

如农村信用社向其他金融机构超比例拆放资金,合同不完整,应选填“不合规”。

(3)凭证齐全性:相关交易合同、协议均有属于齐全;

八、信用风险

1、交易对手经营状况;

2、逾期天数(转让是否受限制):填列“未逾期、逾1-90天、逾91天以上”;

3、诉讼情况:选填“未、诉讼中、执行中、终结”,如交易对手违约需要付诸于法律时具体填写;

4、诉讼时效:选填“内、失”;

5、市场风险: 如对该笔资产进行处置,预计账面价值低于市场价值的差额数;

九、预计损失额:农村信用非信贷资风险分类工作领导小组依据市场情况判断填列。

十、预计损失率:(预计损失额÷账面价值)×100%

十一、备注:如有损失的在备注中说明,或前面项目没有包括在内在的其它重要事项;

十二、初分意见:由初分社人员依据分类结果填写所对应的五个分类级次之一;

十三、初审意见:由非信贷资产风险分类工作小组初审并认定;

十四、认定结果:由旗县联社非信贷资产风险分类领导小组依据标准认定;

同业债权主要采用风险分类法并结合《实施细则》中风险分类标准进行分析分类。

存放同业款项案例:

某县联社在农行存放款项共2笔,金额合计:175万元,第一笔资金系行社脱钩前形成的,金额为75万元,由于脱钩时产权不明,一直存在争议,但农行能按期结息。第二笔资金系2007年3月20日存放农行,金额100万元,约定期限为30天,但由于前笔款项的原因,该行到期后至今未归还此笔款项,现对此项资产进行分类:

工作底稿:由于第一笔资金是行社脱钩时形成,产权不明,存在争议,但由于该笔款项能按期结息,根据风险分类法至少划分为次级类。

第二笔款项由于到期未能支付,应根据核心定义视风险程度进行分类,如果到6月19日此笔款项仍未支付,逾期天数超过30天至少划分为可疑类资产。

拆放银行业案例:

某家法人信用社于2004年3月10日,拆借给某城市信用社100万元资金,期限一年,期间由于该社经营恶化,支付出现风险,资产负债率为135%,经银监部门批准同意其市场退出,并履行了法定清算程序,经清算组清算后能还拆借款10万元。

分析:由于此笔借款属于拆放银行业的范筹,根据风险分类法进行分类,由于交易对手依法宣告关闭,且停止经营活动,债权无法落实,初分认定此笔资产为损失类。

投资类资产(附表1-6)

投资类资产指债券投资、各种股权性质的投资。主要按照风险分类法和成本与市价孰低法进行分类。附表1-6填制方法:

一、序号:填写顺序号;

二、投资类型:“国债、金融债、企业债、其他” 如:财政部发行的为国债;国家开发银行、农业发展银行、进出口银行发行的债券为金融债;企业债是银行间债券市场内批准的企业发行的短期融资券。

三、项目名称:为具体投资名称;

如在农业银行管理期间信用社对企业的投资,是什么项目就具体填什么内容;

四、核算科目:填写分类时的具体核算科目;

五、账面金额:截止分类时的账面实际金额;

六、债券发行单位:填列发行债券的单位名称;如果是股权投资不需要填写。

七、债券信用等级:结合发行债券机构的对外信息披露和评级情况进行填列;

八、操作风险(与同业债权认定表填制相同)

九、信用风险

1、转让是否受限制:选填“是、否”;

如投资购买的长期债券,在没有到期时发行企业由于违规被人民银行取消参与银行间债券市场资格,这种情况下该笔债券转让肯定受限制;

2、被投资单位经营状况:选填“正常、亏损、关停、破产”;

主要是针对被投资企业的经营情况,按具体情况填写。

3、诉讼情况、诉讼时效、市场风险(同上表)

十、预计损失额:农村信用社非信贷资风险分类工作领导小组依据市场情况判断填列。

十一、预计损失率:(预计损失额÷账面价值)×100%

十二、备注:如有损失的在备注中说明,或前面项目没有包括在内的其它重要事项;

十三、初分意见:由初分人员依据分类结果填写所对应的五个分类级次之一;

十四、初审意见:由非信贷资产风险分类工作小组初审并认定;

十五、认定结果:由旗县联社非信贷资产风险分类领导小组依据标准认定;

同业债权主要采用风险分类法并结合《实施细则》中风险分类标准进行分析分类。

实例:

1992年某信用社、政府、土产公司共同出资兴建一座酒楼,建筑面积580平米,三方协议书上明确信用社投资价格为20万元,经查传票入账时间为1993年1月,占股38%,该酒楼因种种原因至1998年一直未能对外营业,由于该楼年久失修漏雨严重,1998年8月18日经三方代表协商此房减值52.7%,信用社投资金额减少为105400元。

该酒楼1998年经政府重新装修开业并对外出租至今,由于此房土地属政府投资所有,产权不明,信用社与政府多次协商,政府答复为:该酒楼对外出租后一直处于亏损状态,无分红能力。根据成本与市价孰低法结合实际情况,认定为损失类。

固定资产分类认定表(附表1-8)

固定资产的分类,只针对未提足折旧的固定资产确定是否存在价值变动迹象,主要采用可变现净值法的分类标准,结合核心定义和固定资产实际情况进行综合分析,确定分类结果,在充分做好工作底稿的基础上,按固定资产明细账逐项填列。

一、序号:按顺序填列。

二、项目名称:选填“营业用房、非营业用房、汽车及机械设备、电子设备、交通设备、其它”。

三、资产名称:按固定资产明细账上的相关名称如(办公楼、库房、运钞车等内容)填列。

四、原值:是指固定资产取得时的账面价值或重估后的入账价值填列。

五、累计折旧:此项按实际提取的累计折旧额填列。

六、形成时间:就是固定资产取得时的入账时间或重估后入账时间,如××信用社在1992年自建办公室一处,建造价值5万元,1994年对该固定资产重新进行了评估,增值1万元,重估后该固定资产价值为6万元,入账时间则为1994年。

七、操作风险:

1、合规性,内容栏选填“合规、违规列账、违规使用会计科目及其他违规行为”如果合规填“合规”二字,金额不必填写;如果不合规,填不合规的内容,如“违规列账”、“违规使用会计科目”等,金额栏填列不合规内容中反映出的差额部分。

2、准确性,反映会计核算的准确性。内容栏选填“相符”和“六相符”中不相符的内容。如果未违反“六相符”原则,就填“相符”;如果不相符就填违反“六相符”核算中的具体违反项,如“账实不符”“账表不符”“内外账不符”等。金额栏反映不符内容的差额部分。

3、完备性,第一栏“有无权属证明”,权属证明内容主要包括“产权证”、“土地使用证”、“购买合同”“车辆行驶证”等相关手续。根据具体情况,选填“均有、有产权证、有土地使用证、有购买合同、均无”等内容;第二栏“账、卡、薄完整性”选填“齐全,无账、卡、薄,缺账”;第三栏“计提折旧准确性”主要是针对不同性质的固定资产应采取不同的折旧方法和是否按规定的时间提取。根据实际情况选填“准确”、“不准确”;第四栏“折旧计提规定年限”,按财务会计核算的相关规定填列相应固定资产折旧计提的规定年限,如汽车则填“5”年。

八、市场风险:

1、完整性:选填“完好、有缺陷、严重毁损、有账无物”等;

2、使用情况:选填“自用、出租、闲置、出借”等;

3、使用价值”:反映账面价值与市场价值的差额,选填“增值、净值相当、贬值、将淘汰、已淘汰、无转让价值”等。

固定资产类案例

如XXX信用社现有营业用房两处,一处是营业楼,另一处是营业部,均是通过协议购买的,另有小轿车一辆是用自有资金购买的;首先搜集该信用社固定资产相关资料,经查实该信用社营业楼无任何相关权属证明;营业部相关权属证明(房屋产权所有证、购房协议书)齐全;小轿车权属证明(行驶证、购车发票)齐全,但行驶证以个人名义办理,在权属证明上存在一定的瑕疵。

其次根据固定资产账卡簿等相关档案资料撰写工作底稿。具体案例分析如下:

案例1:XXX信用社营业楼:建成于1993年,占地面积1000多平方米,主营业楼建筑面积2513平方米,原值165.41万元,1994年重估价值174.54万元,于1994年10月1日投入使用,因种种原因至今未办理土地使用证、准建证、房屋产权证等相关产权证明。截止2006年末,累计折旧116.46万元,账面净值5.76万元,按现市价计算,价值约380万元,已使用13年,属信用社资产无事实上的争议,但存在一些可能造成资产及收益损失的不利因素即该营业楼无相关产权证明,有“潜在缺陷”,初分认定为关注类资产。

例2:XXX路分社:2004年4月19日通过协议的形式购入XXX房产111.6平方米,价值39万元,并办理了房产转移手续,相关产权证齐全,截止2006年末计提折旧5.2万元,账面净值33.85万元,按市价计算价值约39万元,现正常使用,无产权争议,初分认定为正常类资产。附:购房协议复印件、房产证复印件

例3:某信用社于2003年12月18日,购买桑塔纳轿车一辆价值17.5万元,凭证、证件齐全。截止2006年末,计提折旧10.5万元,净值7万元,目前正常使用,权属证件齐全,无产权争议,但在办理行驶证时为节省费用,以个人名义办理了行驶证,虽然是信用社职工,但对信用社来说存在造成损失的不利因素,有一定的风险性,因此在初分时认定为关注类资产。附:购车发票复印件、行驶证复印件

在建工程分类认定表(附表1-9)

在建工程主要以专家判定法为主,结合市场情况、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分类。附表1-9表填制方法:

一、序号按资产顺序号填列,例如:

1、办公楼工程;

2、电子化建设资金等;

二、资产名称:按工程具体名称填列;

三、账面金额:填写在建工程账面数;

四、形成时间:不论是单笔或多笔形成的,均填写第一笔入账时间;

五、操作风险

1、合规性:(1)法律手续齐全,运行正常,填列“合规”,金额不用填写;例如:某信用社营业用房在建工程有土地征用手续、上级批复、工程预算、施工合同并在正常建设过程中;(2)不合规:按填表说明内容填,不属于在建工程科目核算在建工程内容,属于违规使用会计科目;

未经上级部门批准,工程没有预算手续、超出批准范围等情况属于违规列账;

其它不合规情况,不符合有关制度的填列其他违规,其它违要在工作底稿中具体说明;

金额:填写具体违规金额。

2、准确性:按“六相符“内容填列,都相符填列相符,金额不填写;不相符按不符内容填写如账实不符、账账不符等;金额填写不相符金额。

3、完备性:

(1)产权合法性选填合法、不合法;

权属证明明晰不存在争议,施工合同符合国家法律法规要求,为合法;

没有相关权属证明并存在一定争议,没有与施工单位签订施工合同或合同签订有漏洞存在明显瑕疵容易产生法律纠纷,为不合法。

(2)凭证齐全性

如有土地使用证、规划许可证、预算说明书、上级批文、建筑施工合同,填写“齐全”;

没有土地使用证、规划许可证、上级批文填写:“重要凭证缺失”;

其他为“一般凭证缺失”;

任何相关证、文都没有为“无凭证”

4、审批人(机构),填写有或无

5、其它:前三项不包括在内的重要事项,填入此栏,同时应在工作底稿中说明具体情况;

六、市场风险

1、资产现状

完整性:填写完整、有缺陷(指一般损坏现象)、严重毁损、有账无物

使用情况:填写自用、出租、闲置、出售

使用价值:填写增值、净值相当、贬值、将淘汰、已淘汰、无转让价值

七、账面价值高于市场价值的差额

填写账面价值-市场价值的金额,(市场价值由非信贷风分类工作小组参考市场进行确定)即账面价值与市场价值比较得出相关结果,如果低于或等于不填写。

八、预计损失额:由农村信用社非信贷资产风险分类工作领导小组依据市场价值分析判断填列,也可聘请社会中介机构和有关专家评估判断。

九、预计损失率:预计损失额÷预计价值×100%

十、备注:如有损失的在备注中说明,或前面项目没有包括在内的其它重要事项;

十一、初分意见:由分类人员依据分类结果填写所对应的五个分类级次之一;

十二、初审意见:由非信贷资产风险分类工作小组初审并认定;

十三、认定结果:由旗县联社非信贷资产风险分类领导小组依据标准认定;

在建工程分类案例:

1998年某信用社与房地产开发商协议购买一商用底店拟设立一分社,信用社与开发商签订了房屋购买合同,并支付购房款30万元,在在建工程科目核算,由于房地产开发商所征用的土地存在法律纠纷,迫使工程长期停工,截止2006年末,仍未交付使用。

根据认定表情况按照非信资产风险分类核心定义及分类标准,划分为损失类资产。

直接认定为损失类(附表1-12)

按资产科目直接填报,判断理由要包括是否符合财务列账要求及列账数据的准确性,其中1631待处理流动资产净损失、待处理固定资产净损失,3121历年亏损挂账直接认定为损失类资产。

1531固定资产清理按分类标准:按可变现净值法分析填列。

划分为损失类非信贷资产超过10万元填列(附表2)具体填列抵债资产、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固定资产、在建工程五项中拟认定为损失类单笔10万元(含)以上资产必须逐笔填制本认定表,在填制时根据分类认定表以及工作底稿直接填列。

在进行非信贷资产风险分类过程中,要注意以下两条特别规定:

(一)未准确核算的项目,或由于分类所需的资料不全,导致风险分类判断困难的项目,至少划分为关注类;

(二)违反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非信贷资产的有关制度规定的,除已划分为损失类的,分类结果要下调一级。

篇6:非信贷风险管理

(XXX农信办发〔2007〕52号 2007年4月17日)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全面加强XXX省农村信用社非信贷资产风险管理,明确部门职责、理顺工作关系、规范经营管理、监控风险状况、提高资产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及有关规定,结合XXX省农村信用社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非信贷资产是指资产负债表内除信贷资产以外的各类资产。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非信贷不良资产是指按风险分类为次级、可疑、损失类的非信贷资产。

第四条 XXX省农村信用社按照“统一管理、分工负责、规范操作、科学分类、审慎经营”的原则,加强非信贷资产管理,防范经营风险。

统一管理是指XXX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以下简称省联社)统一制定非信贷资产经营管理的各项内控管理制度,实行省联社和县(市、区)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农村合作银行(以下统称县联社)分别对所辖非信贷资产的统一管理;

分工负责是指各相关职能部门在规定的职责范围内对非信贷资产经营和管理负责; 规范操作是指非信贷资产的经营管理严格执行省联社制定的各项制度;

科学分类是指根据资产风险状况和损失程度对非信贷资产进行风险分类,确保非信贷资产风险得到充分揭示;

审慎经营是指非信贷资产的经营要体现风险与效益原则,并及时足额计提减值准备。第五条 本办法适用于省联社(含清算中心、办事处)以及所辖县联社。

第二章 非信贷资产归口管理部门

第六条 会计财务部门负责现金、业务周转金、准备金存款、存放联行款项、专项央行票据、存放其他同业款项、存放联社款项、应收利息、其他应收款、待处理财产损溢、固定资产、固定资产清理、在建工程、无形资产、递延资产、未弥补历年亏损。

第七条 县联社业务发展部门、省联社清算中心负责调出调剂资金、拆放银行业、拆放金融性公司、买入返售债券、委托及代理资产业务、短期投资、长期投资、入股联社资金。

第八条 风险管理部门负责待处理抵债资产。

第九条 涉及多个部门的非信贷资产由牵头经营管理部门统一负责经营管理,相关部门协助配合。牵头经营管理部门牵头负责相关管理制度制订;初步分析非信贷资产的风险状况,对非信贷资产的正常与否作出初步判断;风险分类初分结果的统计、资产质量分析的汇总等管理工作,并统一对口风险管理部门。

各项非信贷资产管理详细分工见《非信贷资产归口经营管理对照表》。

第三章 非信贷资产风险管理职责

第十条 省联社和各县联社的风险管理委员会是非信贷资产风险管理的决策与协调机构,风险管理部门、会计财务部门、业务发展部门、科技信息部门、稽核审计部门、监察部门、法律部门等相关职能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承担相应的责任。

第十一条 风险管理委员会负责辖内非信贷资产风险管理的决策与协调,审议重大方针、政策、管理制度、发展规划,负责对权限内非信贷资产的风险分类认定工作和责任认定追究工作,负责决定非信贷资产风险管理的其他重大事项等。

第十二条 业务经营部门(业务发展等部门)职责:

业务经营部门是职责范围内的非信贷资产规范经营和管理的归口责任部门。

(一)负责起草和完善职责范围内的非信贷资产经营管理的内部控制制度及具体操作管理规程,对制度的有效性、合规性、合理性负责。

(二)负责根据职责范围内非信贷资产种类的特点、性质和风险状况,配合风险管理部门起草具体的风险分类标准、操作管理流程。

(三)负责起草或配合起草归口管理的非信贷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标准和管理办法。

(四)负责按风险分类标准和程序收集真实、准确、完整的分类基础材料,进行初步风险分类,提交风险管理部门审查,并按最终审批结果及时更新非信贷资产风险分类统计信息。

(五)对所辖信用社的非信贷资产经营管理进行业务指导、检查和监督。

(六)对本级职责范围内的非信贷资产按规定的格式建立专项台帐,准确、及时、真实地记录非信贷资产现状,并与会计部门及时核对帐目,确保台帐数据与会计核算数据准确一致。

(七)负责按季填制非信贷资产有关报表,并对质量变化情况进行分析,向本级风险管理部门提交报表和质量分析报告。

(八)对职责范围内的非信贷资产建立专项档案的保管、查阅等管理制度,收集、保管有关的基础材料、重要的法律文件、交易和会计凭证复印件以及分类材料,按有关规定归档、装订、保管、查阅、移交和销毁等,并对档案资料的完整性、真实性负责。

(九)负责本部门业务管理范围内有交易对手类非信贷资产重大风险事项的调查核实;撰写并向同级风险管理部门报送重大风险预警报告;指定专人落实重大风险中有关风险防范的措施,并将落实情况及时反馈风险管理部门。

(十)对内、外部门检查发现的职责范围内的非信贷资产经营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并将整改结果报送风险管理部门。

第十三条 风险管理部门职责:

风险管理部门是辖内非信贷资产风险管理的牵头管理部门。

(一)牵头起草全省农村信用社非信贷资产风险管理制度,组织督促相关部门起草职责范围内非信贷资产种类的经营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二)牵头组织相关部门根据职责范围内非信贷资产种类的特点、性质和风险状况,根据银监部门要求,拟订非信贷资产风险分类标准、操作管理流程。

(三)研究拟订非信贷不良资产下降计划及其考核办法,有计划、有步骤、有目标的提高非信贷资产质量。

(四)负责定期组织非信贷资产的风险分类工作,并对初分结果进行认定,超权限的需组织材料提交风险管理委员会认定审批。

(五)负责牵头起草损失类非信贷资产核销的有关制度、操作规程,明确报批程序和报批条件。

(六)负责对权限内的损失类非信贷资产核销进行审批,对超权限的按有关规定负责组织上报有关机构。

(七)负责损失类非信贷资产的台帐和专项档案的建立合管理,确保数据准确、及时,材料完整、有效。

(八)负责对辖内非信贷资产风险分类的真实性、准确性、及时性进行监督和检查,分析其风险状况,研究存在的问题,制定相应的解决措施。

(九)负责收集、核查非信贷资产有关数据和资料,建立非信贷资产风险监测、分析、预警和报告制度,并负责向监管部门报送非信贷资产风险变动情况及分析报告。

(十)组织辖内非信贷资产风险管理的业务培训和交流。

(十一)负责督促辖内信用社对内、外部门检查发现的违规行为进行认真整改,并追踪检查。

(十二)负责指导、督促和检查相关部门有交易对手类非信贷资产重大风险预警的管理工作;组织上报重大风险预警报告,并及时发送相关部门落实有关要求。

(十三)本部门职责范围内的非信贷资产的经营和管理职责适用本办法第十二条的规定。

第十四条 会计财务部门职责:

会计财务部门是非信贷资产的综合会计财务管理部门。

(一)负责按照财政部、人民银行和银监会有关规定,合理、科学设置各类非信贷资产会计科目,及时、准确进行帐务处理,真实、全面、准确地反映非信贷资产科目核算情况。

(二)负责制定非信贷资产会计核算制度,组织会计核算,实施会计监督。

(三)负责起草坏帐准备计提标准和管理办法;参与制定损失类非信贷资产核销的有关制度、操作规程。

(四)负责对非信贷资产会计核算真实性与准确性的监督、检查。

(五)负责配合各业务部门进行资产管理,根据需要向业务部门提供相关明细账页,协助业务部门查阅相关会计凭证。

(六)负责研究、制定未弥补历年亏损的消化措施。

(七)本部门职责范围内的非信贷资产的经营和管理职责适用本办法第十二条的规定。第十五条 科技部门职责:

科技部门是非信贷资产管理的科技技术支持部门。负责非信贷管理相关软件的开发、培训、优化升级等技术性工作和系统维护、管理和技术支持;

第十六条 稽核审计部门职责:

负责对非信贷资产内控管理的规范性、风险分类的真实性、减值准备计提的合理性进行稽核审计检查并督促整改。

第十七条 监察部门职责:

对责任认定部门的责任认定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监督,并按照责任认定部门的责任认定意见牵头进行责任追究工作。

第十八条 法律部门职责:

负责对非信贷资产管理、处置和消化提供法律支持,归口管理非信贷资产诉讼工作。

第四章 非信贷资产监督与管理

第十九条 建立非信贷资产定期风险分类制度。每季后5日之前,各职能部门完成所经营管理的非信贷资产风险分类初分工作,登记台账,并将风险分类初分结果及相应资料移送上级或同级风险管理部门;每季后10日之前,风险管理部门完成权限内的非信贷资产风险分类认定审批和超权限的非信贷资产报送至有权审批认定的风险管理委员会或上级部门认定审批工作,并将最终认定审批结果及时向上报单位反馈;每季后13日前,各联社完成对非信贷资产风险分类认定工作,并负责按有关规定向办事处报送汇总报表和资料;15日前,各办事处和省联社各业务经营管理部门向省联社风险管理部门报送辖内各联社和省联社本级的汇总报表。

第二十条 对非信贷资产风险分类形态为正常或损失类,如基本情况未发生变化的,原则上半年进行一次风险分类审批认定;非信贷资产如遇重大风险事项,应实时分类,并按有关分类流程按季重新进行审批认定。

第二十一条 建立非信贷资产预警监测制度。风险管理部门在非信贷资产出现质量下降、损失扩大等现象或发生重大风险事项时,应及时出具预警通知书,要求经营部门采取必要措施,防止资产质量进一步恶化或损失扩大。对有额度控制的非信贷资产,还应提出调整有关授权意见,从额度控制上规避非信贷资产风险。第二十二条 建立非信贷资产风险分析报告制度。业务经营部门应按季分析职责范围内非信贷资产客户(有交易对手)的基本情况、市场及业务经营的变化情况等风险现状,并向风险管理部门提交非信贷资产风险状况季度分析报告;风险管理部门按季撰写非信贷资产总体风险状况分析报告,及时提出防范化解风险的措施和建议,统一对内对外报送。

第二十三条 建立和完善非信贷资产现场检查和稽核审计制度。风险管理部门对非信贷类资产风险分类的真实性、准确性进行现场检查;业务经营部门应根据相关制度对非信贷资产的经营管理进行日常检查和指导;稽核审计部门对非信贷资产进行专项审计。对现场检查和审计中发现的违规操作、管理不善、高估或低估风险等问题,检查部门应及时对被检查单位提出整改措施,责成其限时整改,并进行后续追踪。

第二十四条 风险管理部门牵头组织相关部门对非信贷不良资产进行责任认定工作。业务经营部门负责提供职责范围内需进行责任认定的项目名单,组织责任认定所需的有关资料并提出初步认定意见;风险管理部门审核并提出认定意见,报风险管理委员会最终审批;监察部门对责任认定的过程进行监督,并牵头进行责任追究工作。

第二十五条 省联社设立非信贷不良资产额下降考核指标,将非信贷不良资产的清收管理工作纳入不良资产考核中。具体考核指标为:

实际下降额=上年末非信贷不良资产余额-本年末非信贷不良资产余额-当年已在财务中消化了的非信贷不良资产(含核销和营业外支出消化两部分)-当年在联社内部账务转出的非信贷不良资产(含应收利息转催收利息)非信贷不良资产额下降实际完成率=实际下降额/计划下降额×100%(非信贷不良不降反升,则非信贷不良资产下降实际完成率统一规定为0%)

第五章 附 则

上一篇:《爱因斯坦成功的秘诀是什么?》读后感下一篇:DS方向申请信息总结(世毕盟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