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金融产品营销方案

2024-05-06

银行金融产品营销方案(共11篇)

篇1:银行金融产品营销方案

银行贷款客户产品营销方案

一、执行概要和要领

坚持以加快存款发展作为主题,加深了解客户的需求。抓住机遇,加大存款营销力度,壮大我行的存款市场份额。

二、背景分析

一季度是银行最需要存款的时候,多种渠道可以拥有客户存款。拥有客户拥有我行产品越多,流失的可能性就越小。只有充分了解客户的需求,才能通过满足客户需求来把握住客户的存款。因而,制定一个完善而有效的营销策略成为当前最为迫切的前提,一个好的营销方案将会成为扩充市场、延伸品牌度的有效手段。

三、营销目标

以信用卡营销的方式,对本行现有的1000户住房一手楼贷款客户进行电话营销,深度了解客户目前对银行业务的需要,深层次了解客户从事什么行业等基本情况,并邀约客户来我行面谈。

四、营销策略

(一)以信用卡营销为手段

通过向本行现有的1000户住房一手楼贷款客户进行信用卡营销,简单了解客户对信用卡的需求情况,为充分了解客户对本行的业务需求做铺垫。

(二)以了解客户需求为目的

通过向客户咨询事先设计好的相关问题,深入了解客户的家庭、事业状况,尤其要了解客户的财务状况。这样可以大概了解客户的需求情况,以便开展存款营销。

(三)以把握客户存款为核心

通过以上两种策略的开展,充分了解客户对于本行的业务需求,为客户设计产品或服务,进而达到提高业务粘性、稳定并增加我行存款的目的。

五、营销使用问题简要介绍

(一)信用卡营销问题的重心 1.介绍我行信用卡业务的优势; 2.询问客户对信用卡的需求等。

(二)对客户需求的深入了解(在客户感兴趣的基础上)1.了解客户家庭的基本情况; 2.了解客户事业的基本情况;

3.了解客户对我行业务的需求情况(可以在了解客户对信用卡业务需求时提及)等。

(三)邀请客户来我行面谈

诚恳地邀请意向客户来我行面谈,可提及我行的在营销活动期间的优惠等。

六、营销手段与方法

因为此次营销的主要意图并不在信用卡业务上面,在营销的过程中要有明显的侧重,所以营销的技巧很重要。在有限的营销时间段内合理把握营销内容的重心,尽可能了解客户对本行业务的需求,并邀请意向客户来本行面谈。

(一)落实营销环境

首先,按照惯例,将营销策略落实到二类支行、相关部门负责人,要负责人引起高度重视,借以调动客户经理们存款营销积极性,树立起“抓存款就是抓效益,提高资金自给能力就是提高资产创立能力”的观念。其次,组织参与此次营销活动的客户经理,认真学习营销活动方案,围绕任务目标统一全员思想,使大家从全局和长远的角度牢固树立服务客户、加快发展的意识。从营销环境上要落实从营销负责人到一般员工,人人坚守“团结激发活力、团结激发智慧、团结激发斗志、团结创造奇迹”的信念。

(二)落实营销人员:

虽然,此次营销活动的主要有本行客户经理们负责,但在开展营销活动之前仍然需要落实营销人员,确保每位参与营销活动的客户经理都能在活动期间内在岗工作,不可拖延整个营销活动的进度。

(三)制定考核办法,建立激励机制,使存款营销工作目标明确,责任落实到人,将存款任务的增长与二类行全体员工、营销部门人员的绩效工资挂钩。并落实二类行和营销部将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到每位员工,及时下发存款营销情况通报,激励先进、督促后进。每旬由综合业务部对此次活动进行效果评价,活动的策划方案实施情况如何,活动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客户对活动的反映如何等等详细地进行评估。

策划人:

时间:

篇2:银行金融产品营销方案

活动范围:小区及周边地区

时间:2010.10.29

参加人员:

主打产品:我行发售的理财产品及卡产品

活动目标:大力宣传我行最近发售的理财产品,吸引新客户到我行开户并办理相应业务。

活动安排:

1、前期宣传。与小区居委会负责人沟通好宣传方式,通过在小区居民大会上宣布活动时间及地点进行前期初步宣传,并在小区宣传栏中张贴海报和横幅。

2、营销活动中,大力派发宣传单页,并请客户留下联系方式和理财需求,同时现场解答客户对于理财产品的疑问,对于留下联系方式的客户赠送扑克牌一副,目的在于可在后期通过电话等方式对其进行二次营销及深度挖掘。

3、活动完毕后可告知客户我行近期将在支行开展理财讲座,邀请客户来行参与,让客户更多的体会到水果湖支行完善的金融服务。

篇3:银行金融产品营销方案

一、商业银行营销的特点

于蓉 (2000) 认为“商业银行的零售业务主要是面向小企业和家庭, 为其提供金融服务”。

钱用道 (2000) 分别从市场细分、市场调查、银行产品开发与定价、市场促销等方面对商业银行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究。得出商业银行营销过程一般包括产品开发、市场调研、产品定价以及售后服务、信息沟通和反馈等过程。

彭雷清 (2002) 在研究中得出商业银行应该按照市场环境的变化和市场需求的变化设定金融产品的开发和定价策略, 并相应地调整自己的营销策略。另外, 彭雷清还研究了在互联网时代和金融全球化时代下的网上银行营销模式。

综上得出, 商业银行营销就是专门向个人和家庭或企业为单位的客户提供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 包括市场调查、产品开发等过程, 是一种比一般零售企业更为复杂的营销模式。

二、我国商业银行在金融产品营销中存在的困境

佟翠玲通过与银行有关业务人员谈话、登录银行网站查询信息等辅助的调查方式, 总结出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在营销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技术主创性产品和名牌产品奇缺;

2.营销渠道结构不够合理;

3.缺少促销组合决策;

4.从事银行金融产品营销的业务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服务质量有待改善。

商业银行是经营货币商品的特殊企业, 其分销渠道也是特殊的, 这体现在银行主要通过自身营业网点直接面向消费者销售金融产品和服务。总的来说, 商业银行里重要的市场资源便是营业网点, 实现分销网络的健全可以使整个市场上大部分现实的和潜在的客户都能体验银行产品和服务, 从而使银行金融产品或服务的销售达到最大化。实际上, 随着各方面营销环境的变化, 银行营销网点这种比较传统的分销渠道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若银行不采取措施调整营销网点的战略性结构, 这种分销渠道资源的价值将会严重退化, 银行也会失去一条获得利润的重要渠道。

三、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营销战略研究

常雯 (2007) 通过比较国内外商业银行金融产品营销业务发展现状, 从理财产品、服务客户的定位、市场环境等方面探析了我国商业银行进行产品营销业务的欠缺。据此, 提出以下几点建议和思路:1、找准市场定位;2、尝试建立完备的客户关系管理制度;3、丰富金融产品的种类;4、尝试制定创新品牌策略。

田丽媛 (2007) 认为商业银行是第三产业, 作为典型的服务型行业, 其产品或服务具有同时性和无形性的特征, 使得商业银行在金融产品营销与提供服务之间相互影响, 甚至是互为一体。据此提出“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 调整并改造业务流程、组织架构和管理模式, 在组织上和制度上使商业银行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快速高效的完成银行金融产品和服务的营销业务。

陈美芸 (2007) 分析了影响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的因素, 指出影响其发展的外部因素包括环境限制、渠道局限和空间局限这三方面;银行内部制约因素包括:认识局限性、人力局限性、品种局限性、科技局限性等方面。

毛瑜、许慧帽 (2007) 基于价值创新的角度研究了银行零售业务的发展问题, 提出经过成本优先和差异化可以帮助提升客户价值和零售银行价值, 从而在竞争中占得一席之地。

四、结论

根据上述研究人员所提出的策略, 我国商业银行应该根据自身的条件和市场情况, 针对以上金融产品营销中存在的问题选择适当的营销策略:

(一) 打造理财品牌及形象

商业银行的信誉度可以通过一个成功的金融品牌得到有效地维护。香港银行在争取金融产品服务的对象目标时十分重视建立和推广品牌形象, 通过宣传口号和服务名称来建立形象。

(二) 开拓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和服务营销的分销渠道

新技术对个人理财业务未来发展的促进作用是不可小觑的。银行在金融产品和服务营销时, 除了利用营业网点这种比较传统的分销渠道外, 还应在金融服务中加入新技术元素, 加速向电子化银行的转化, 利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带动互联网金融的进步。可以借鉴北上广地区在这方面所做的努力和创新, 不断提升和完善我国商业银行的服务系统。

(三) 完善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和服务营销的组织体系

在银行内部营销方面, 要以“市场为导向”进行分配营销资本, 重新整合各部门的业务, 建立一个优化的金融类专职营销单位。其次, 各部分要做好分工, 总行营销机构要以开发新的产品为主线, 从战略的高度分析市场的需求, 进行市场的细分, 使开发的金融产品更具针对性。基层银行、分行网点的理财中心和营销部门以服务营销的方式为主, 针对不同的顾客, 采取更具针对性的个性化营销方式。

(四) 重点增强网点的员工培训

为了给客户提供更加方便快捷的服务, 国外商业银行十分重视在设计个人理财业务的过程中对网点员工业务能力的强化培训。而我国商业银行也可以适当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 加强对个人理财业务相关从业人员的资格认证, 创立一支具有高水准的理财团体。此外还要提高员工的个人综合素质, 作为服务行业人员, 要以客户为中心, 树立客户是上帝的服务理念, 维护好银行在客户心目中的形象, 这也对培养客户对银行业的信赖度有促进作用, 从而可以更好的发展个人理财产品的营销业务。

参考文献

[1]钱用道.商业银行文化构建的误区与对策[J].新金融, 2000, 10:41-43.

[2]佟翠玲.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营销策略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 2010.

[3]常雯.中外银行业个人理财业务发展比较分析[J].合作经济与科技, 2007 (1) .

篇4:论村镇银行的金融营销

2006年12月21日,中国银监会印发了《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更好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村镇银行按照“先试点、后推开,先中西部、后内地,先努力解决服务空白问题、后解决竞争不充分问题”的原则在我国逐步推开。自2007年3月我国第一家村镇银行四川仪陇惠民村镇银行的挂牌开业以来,截至2010年末全国共设立村镇银行349家,覆盖全国30个省(市、区)。作为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村镇银行运行态势良好,业务规模迅速扩大,但是在金融营销方面还是存在一些问题。

村镇银行金融营销现状

营销理念存在误区

金融营销并不是关于金融产品之争,而是金融观念之争,但是村镇银行显然把金融营销简单的认为只要推出符合市场需求的金融产品就可以了。为了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在业务创新上村镇银行确实做了一定努力,很多业务品种都是根据客户的需求特色开发的。但是,这些业务品种在推向市场时并没有进行足够的宣传,对于产品的介绍、营销的手段又过于专业化,而村镇银行面對农民金融知识匮乏、农村信息通讯不畅的金融环境,最终导致村镇银行推出的很多业务品种在服务“三农”的效用上大打折扣,甚至投入市场后就石沉大海。

业务能力有限

传统银行业务主要包括资产业务、负债业务和中间业务。当前村镇银行主要业务范围集中在资产和负债业务方面。然而由于村镇银行大多设立于我国广大的农村贫困地区,受当地经济水平限制再加上村镇银行的结算功能不健全,因而限制了村镇银行储蓄存款的增长。另外,虽然很多农民具有从村镇银行贷款的强烈欲望,但是村镇银行作为独立的企业法人,出于降低金融风险的考虑,村镇银行常常要求贷款农民用自己的一些财产作抵押,但是农民很难拿出有价值的抵押品,从而限制了贷款业务的发展。对于风险相对小、成本低、效益高的中间业务,村镇银行由于设立时间较短,更是处于劣势。

营业网点少,缺少与农民联系的渠道

村镇银行办行的宗旨是服务“三农”,因而就应该深入农村,与广大的农民群众建立直接的联系,积极为人民群众服务。但是当前阶段村镇银行大多将自己的营业网点设在县城,而乡镇却没有任何村镇银行的营业网点,这就给老百姓带来了很多不便。所以老百姓自然更愿意就近选择邮政储蓄的营业网点以及农村信用合作社等金融机构。

村镇银行金融营销发展策略

树立正确的营销观念,实行整合营销

营销是根据市场需求生产一定的产品,并利用各种有效的手段就行宣传销售。因而仅仅拥有产品是不够的,如果不进行合理的产品宣传那么“酒香也怕巷子深”。所以村镇银行必须树立正确的营销观念,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推出符合农村市场需要的金融产品。并且要实行整合营销,让银行所有的部门都参与到金融营销的工作上去,利用各种有效手段,向客户宣传银行的经营理念,介绍银行的金融产品,加深客户对银行的了解。

完善村镇银行业务

在吸收存款方面,村镇银行要健全自身的支付结算功能,随着营业网点的增加以及跨行汇款手续费用的降低,可以方便外出务工者向居住地汇入存款。另外,要逐步增加办理代扣代缴税金的业务,从而可以留住一部分乡镇企业的存款资金。在发放贷款方面,村镇银行由于先天具有决策链短、贷款流程简便的优点,因而在贷款业务上相对其他金融机构具有很大的优势。因而村镇银行应该根据农村市场的实际情况,本着为“三农”服务的宗旨,适当降低贷款的门槛,为小微贷款者及时提供需要的资金。在中间业务方面,村镇银行一方面要争取向农村客户多发放一些信用卡,另一方面要向一些有实力的储户积极开展对应的咨询服务。

增加营业网点,拓展营销渠道

多年来企业一直倡导“渠道为王”的理念,营销渠道已经替代产品成为企业核心的竞争资源。然而顾客是渠道的核心部分,只有了解顾客需求,才能保证自己的产品拥有广阔的市场,从而实现企业的价值,创造企业利润,所以对于渠道终端的调整就要求企业更接近顾客。当前村镇银行一般只在一个区域内的县城建立一家营业网点,但是在接近农村客户的乡镇却没有任何一个网点,从而限制了客户数量的增加。因而村镇银行有必要根据区域内市场条件,在一些经济状况较好的乡镇建立营业网点。对于条件较差的乡镇村镇银行应该尽可能的拓展营销渠道,比如可以定期组织一部分银行员工下乡流动服务,方便客户的需求。

(作者单位:安徽大学经济学院)

篇5:银行理财产品营销案例

为何银行理财产品在营销过程中纠纷、质疑不断?为何有的投资者会直呼“坑爹”?目前国内理财市场处于“爆发性”增长阶段,在理财产品的销售过程中,银行方面往往忽略了给投资者的风险提示,而单纯向其强调潜在收益,这样会误导投资者选择一些与自身资产、风险不匹配的产品,从而诱发投资风险,造成客户与银行的纠纷。

有分析就认为,银行在销售过程中存在夸大收益,掩饰风险,信息披露不充分,推销产品不分对象等问题,从而导致纠纷不断。

其实,银行在销售理财产品时,要综合考虑客户所属的人生周期以及相匹配的风险承受能力、客户投资目标、投资期限长短、产品流动性等因素,为客户推荐适合的产品。此外,银行从业人员应客观地向客户说明产品的各种要素,让客户在购买产品前对产品类型、特点、购买方式、投资方向、收益预期、市场风险等有全面的了解。

篇6:银行保险营销的产品策略

银行保险的产生及发展,是近年欧美金融服务领域的一次重大变化。简言之,银行保险是指银行和保险公司通过共同的销售渠道,为共同的客户群体,提供兼备银行和保险特征的金融产品的一种金融服务模式。由于银行保险具有机构上、业务上以及资金上的协同效应,因而无论对保险公司还是银行来说都颇具吸引力。上世纪来。银行保险传入中国并取得了较为迅速的发展,但总体而言,国内银行保险发展仍不成熟,在营销策略特别是产品策略方面还有许多需要改进之处。

一、我国银保产品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品种单一,结构失衡

我国的银行保险基本以寿险产品为主,健康险、意外伤害险及财产保险等非寿险产品只占银保市场的很小部分。而寿险业务中,98%以上又为分红及固定收益产品。促使银行保险集中在分红产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居民的投资需求。自1996年以来,人民银行连续七次下调存贷款利率,使得众多储户不得不将部分银行存款分散投资于其它收益率更高的金融产品,分红寿险便是其中的一种。另外,国内保险公司与银行的合作力度不够、创新能力不足、相关管理经验欠缺也是造成银保产品品种单一的重要原因。

银保产品品种单一化不利于银保市场的健康发展。首先,严重同质化的银保产品不能满足消费者多层次和不断变化的需求。

其次,由于片面强调收益率,固定收益型银保产品的保障功能被弱化,而与银行的一些本源业务形成竞争替代关系,降低了银行保险的协同效应。

(二)缺乏创新,产品低端化

如上文所述,我国的银行保险产品主要为分红保险等一些与银行产品形成替代关系的产品。而在欧美国家,银行保险则更注重开发一些与银行产品互补的产品,如贷款抵押保险、信用卡保险等,以满足客户多层次的理财融资需求。这充分体现了银行和保险公司在产品开发方面的合作和创新能力。

而目前。我国银保合作大多停留在浅层次的“代理协议”模式(即银行仅作为保险公司推销其产品的一个渠道,以获取手续费为其利润来源)和“多对多”模式(即一家保险公司同时与多家银行合作,一家银行也同时代理销售多家保险公司的产品)阶段。这种模式不利于产品创新:银行由于缺少与保险公司的共同激励机制,而缺乏产品创新的动力:保险公司之间又竞相抬高手续费以争夺银行的网点资源,因而很少把精力放在产品开发上面。所以,国内银行保险产品低端化,主要是由银行与保险公司的合作模式不适应银保的发展而造成的。

(三)销售手段单一,销售渠道不匹配

为不同的产品提供与之匹配的销售渠道是欧美银行保险成功的经验之一。而在我国,大多数保险公司只看重银行的网点资源和柜台销售能力,从而忽视了对其他销售手段的运用,例如电

话营销、网络营销、客户经理等。另外,国内的银行保险销售渠道与产品形态的匹配程度也不高。使得销售效率低,并造成渠道资源的浪费。

二、我国银行保险的产品策略选择

(一)细分市场,根据不同需求设计产品

保险公司应与银行联合开发和利用客户信息资源,并进行市场细分,根据不同需求层次的客户设计相应的险种。具体来说,银行与保险公司可以根据以下标准来细分市场:

(1)银行产品的消费群体

即对银行现有的客户按照其消费银行产品的不同层次特征来进行细分。对大多数普通银行网点客户而言,一般的保障和储蓄类产品便可满足其需求。对信用卡客户则可以提供一些信用保险类产品,另外,个人意外险也因投保方便而适合对持卡用户利用ATM机进行销售,以降低销售成本。对于银行的高端客户而言,集银行、保险、投资为一身的一揽子产品会受到他们的青睐。

(2)收入水平

客户的收入水平会直接影响到他们对银行保险产品的需求。一般来讲。一揽子型理财产品比较符合高收入者的胃口。中等收入者则更偏好信贷类保险产品和一些税收优惠的保险产品。而对低收入者而言,保障功能强、有固定收益的产品则拥有更太的需求。

(3)地区差异

在经济发达地区。居民的富裕资金多,理财意识较强,对带有投资功能的银行保险产品的需求量相对较大。而在贫困地区。消费者对银行保险产品的保障功能则更为看重。在一些农村地区,还可以推出与农业保险相关险种,将农村信贷和农业保障结合起来,不仅增大了银行保险的需求,还可以推动当地农业的发展。

(二)加强保险公司与银行的合作,促进产品创新

首先,要充分利用银行的品牌优势(banks brand equity),设法将保险产品整合到银行的产品组合中。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银行在金融产品的知识、理财建议的客观性等诸多方面较保险公司更胜一筹,因此恰当利用银行品牌具有的先天优势来整合和销售保险产品不仅有利于最大程度发挥银行保险的业务协同效应,同时还可以将不同公司的产品通过银行的品牌效应区别开。如英国的Lloyss TSB、和Hall-fax银行,在收购保险公司后,都把银行网络作为其金融服务的主要渠道,提供银行、保险、理财等全方位的服务,其产品和服务都是使用银行的品牌。其次,应该在产品设计环节加强银保合作。在一些有着成功经验的国家及地区。随着银行与保险公司股权的相互渗透和影响,银保融台已经不仅停留在销售合作层面上,而演化成一种包括股权融合、产品设计、营销、管理等多层次全方位的合作模式。例如,香港汇丰银行将保险纳入自己的银行产品链中,无论是在产品设计、营销还是售后服务的过程中都将保险产品完全视作银

行主业来经营和运作。在产品设计环节加强银保合作,不仅可以最大程度解决目前国内银行保险与银行主业相互竞争的问题,还可以为客户提供真正“一站式”的金融服务,有助于金融创新。

(三)整合销售渠道

随着人们消费观念的变化,服务差异正在逐渐取代产品差异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因此,对实现这种服务的销售渠道进行整合管理就显得十分重要。就国内的银行保险而言,首先是要拓宽销售渠道,在保留原有柜台销售的基础上,发展专家顾问、薪金代理人、网络销售、电话销售、ATM机销售等多种销售手段。

其次,国内的银行保险还应对不同的销售渠道进行整合、管理。整合渠道应按以下标准来进行:一是要尽量以客户的需求为标准;二是充分利用银行现有的销售平台:三是要提供与产品形态相匹配的销售渠道。其中,提供与产品形态相匹配的销售渠道尤为重要。一般来说产品的复杂程度与销售手段的复杂程度是正相关的。对简单、标准化的产品可以进行柜台销售;而一些兼备投资功能的产品则需要通过理财顾问销售:对于信用保险、个人意外险等产品进行直销和电话行销比较合适。

三、制定产品策略需考虑的几个关键要素

银行保险产品策略的制定除要汲取国外的成功经验以外还必须考虑一些客观的因素。首先,银行必须考虑到其已拥有的客户群,制定产品策略时既要保证不丢失已有的客户,又要争取吸

篇7:银行老总营销产品讲话学习心得

在7月11日-13日召开的2011年零售银行市场营销实战培训班上,零售金融总部刘建军常务副总裁作了题为《营销在零售业务发展中的重要意义》的重要讲话。为我们顺利完成营销任务提供了可借鉴的营销方法,并指出在今后营销工作所要掌握的能力及努力的方向。在马招行营业部领导组织下,我们对刘总讲话进行了深入学习,我感触颇深,受益良多,我的心好象被触动了,虽然我做的还是和以前同样的工作,但自从学习了领导的讲话后,我就以不同的高度、不同的视野、不同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努力去做好每一件事。下面是我结合日常工作淡一谈个人的几点学习心得,不足之处,请领导及同事指正。

一、加强市场的分析与调研。通过晨会,集思广益就如何来细化指标分析来引导优化结构,如何为一线和客户服务来稳定存款基础,如何调动行内资源和对公客户经理积极性来拓展市场空间等等,谋计策、想办法。通过列会统一思想,引导办理对公业务人员树立抢市场、快发展的营销思路,紧紧围绕我行营销重点,对所属人员开展竞赛与绩效考核来加快营销的进度,并在继续扩大结算账户规模的同时,增加存款、金融理财、网上银行、中间业务收入的总量,有效促进我行经营发展的稳步提升。同时,通过认真分析经营环境,挖掘客户资源,细分客户种类,根据客户的金融需求开展有针对性的对公客户扩面营销。

二、主动出击,全面展开营销攻势。利用我行的产品优势和人力优势,合理组合资源,全力出击,打好每季度末的营销战。首先,营业部、客户部通力合作,发挥各自专业优势,加强与行业管理单位(如城投集团、工投集团、市重点局等)的沟通,取得这些单位的信任与支持,借助行业管理单位的行业信用做好新开户工作,并以点带面拉动其他相关业务的发展。其次,通过为企业提供适合其业务发展的金融服务方案、结算产品套餐将其吸引到我行开立对公账户。并进一步优化客户结构,为业务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客户基础。

三、立足创新,为营销保驾护航。一是创新服务产品。充分利用现有的政策资源,针对客户不同需求,灵活组合产品,强化我行业务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充分利用我行各种产品的优势,争取新客户,通过捆绑推广新产品或重点产品(如亲友计划等)、让客户体验招行的全方位服务。二是创新服务模式。开辟结算账户业务的绿色通道,配备对公结算账户专管员,扎实做好客户咨询、客户开户、日常维护等方面的工作。并通过对公新开户捆绑相关营销业务,简化操作流程,上门服务指导客户使用网上银行办理各项业务,使其体会到招行方便、快捷、周到的一条龙服务,提高客户对我行的认知度。

四、提供优质服务,力促增收渠道多元化。通过观察了解客户的资金流量,与客户进行近距离的交流,从中掌握他们的生产经营情况和资金流入流出情况,进而发现和识别潜在的优质客户。

总之,刘总的讲话,是对我们内心的一次洗礼,很多话都是需要

篇8:银行金融产品营销方案

一、金融产品创新与银行营销模式创新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一) 现状分析

自从改革开放以后, 我国的经济得到了飞速的发展, 银行体系也越来越健全。但随着外资银行的进入, 我国银行的市场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特别是在外资银行优质服务的条件下, 很多有钱的客户会毫不犹豫的选择他们的金融产品, 这种现象对我国银行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但开放的市场竞争才有利于我国银行的进步, 才利于社会的发展, 毕竟, 相对发达国家来说, 我国银行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 与外资银行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所以, 对于外资银行的进入, 我国银行要积极面对, 发现别人的优点, 找出自己的不足, 从而更好的对自己的金融产品和营销模式进行创新, 提升自己的市场竞争力, 让更多的顾客购买自己的产品。

(二) 问题分析

对于金融产品的创新, 主要存在着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

首先, 银行内部人士在对自己的金融产品进行创新时, 没有注重顾客的需求。一方面, 由于自身对营销观念的缺乏, 他们在开发自己的金融产品前, 不懂得对自己的受众群体进行科学的调查和分析;在产品开发出来之后, 不懂得针对不同的客户售卖不同的金融产品, 导致自己金融产品的销量一直处于较低水平。另一方面, 银行在对金融产品进行创新时, 仅从自己的利益出发, 不注重客户对金融产品的体验和感受, 导致产品无法吸引客户目光, 产品没有吸引力, 顾客也就没了购买欲望。

其次, 在对金融产品的创新上还只停留在对别人产品的模仿上, 缺乏自主创新能力。和市面上的其他很多产品一样, 银行的金融产品也存在着严重的产品同质化现象, 这种“中国制造”形成了我国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从某种程度上来说, 它不仅没有遭到国人的反对, 反而受到很多人的追捧, 这其中主要存在着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这些模仿的金融产品成本较小, 它直接根据样本进行制造, 不需要人们进行大量的脑力活动, 节约了时间和精力。二是我国的相关制度不太健全, 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 相关部门人士并不是特别重视。很多商业人士为了赢取暴利, 钻法律漏洞, 大量抄袭他人作品, 严重损害了原创作者的利益。另外, 对于市面上出现的以营利为目的的抄袭行为, 很多法律部门的人士不仅不查处, 还纵容他们继续犯法, 实在有些可恨。三是民众对法律意识的缺乏。很多原创作者明知自己的作品被他人抄袭, 却不管不问, 不懂得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从而催生了更多的犯罪者。还有那些利用他人知识产权进行营利的商人, 以及那些购买盗版产品的许多普通人士, 他们不知道自己可能会因为触犯法律而坐进监狱。

至于银行营销模式创新问题, 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方面, 银行没有做到合理运用关系营销模式。关系营销是一种新型的营销方式, 但这几年, 社会上出现了大量“请顾客吃饭, 给顾客回扣”的现象, 银行也不例外。为了让更多的顾客把多余的现金存入自己的银行, 或者是购买自己的理财产品, 或者到自己的银行办理贷款业务, 他们运用所谓的关系营销来达到拉拢客户的目的。这并不是真正的关系营销, 是一种变相的销售, 不具有价值意义, 不能维持客户的稳定。

另一方面, 银行在服务营销模式上还有待改进。如今是一个物质产品丰富的社会, 可供人们选择的产品类别极多, 曾今那个物质严重匮乏, 厂家生产什么, 民众就买什么的年代早已不复存在。人们在挑选商品时, 不仅会看中产品的质量, 还会反复比较卖主的服务水平, 所以银行若想更好地占领市场, 就必须对自己的服务营销模式加以创新。但是,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 银行的服务营销模式还存在着诸多问题。首先, 银行的营销人员为了完成销售任务, 一味的向客户献殷勤, 没有做到从客户的角度出发, 真诚的为客户排忧解难, 为了把一些理财产品销售出去, 他们有的甚至欺骗客户, 夸大一些理财产品的升值潜力。其次, 银行在服务营销模式上还只停留在简单的零促上面, 缺乏市场定位理念。服务营销首先需要银行的营销人员对市场做一个详细的调查, 在对客户喜爱的营销模式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 做出一套完整的服务营销方案, 再按照目标有步骤, 有计划的实行阶段性营销。

二、金融产品创新与银行营销模式创新的建议

首先, 银行在对自己的金融产品进行创新时, 一定要加强对营销人员营销观念的培养, 一定要结合顾客的需求, 针对不同的目标客户, 自主研发出他们乐于购买的金融产品。

其次, 银行在对自己的营销模式进行创新时, 要正确理解关系营销和服务营销, 在保证自己产品实力的情况下, 与客户处理好关系, 提升自己的服务质量, 从而促进银行的发展和进步。

三、结束语

对于银行营销模式创新, 还有其他类似于网络营销以及品牌营销等模式的创新, 另外, 银行金融产品创新与营销模式创新在一定程度上还受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影响, 在这样的情况下, 银行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 结合外部环境, 针对不同形势, 采取相应措施, 积极、灵活应对。

参考文献

[1]马蔚华.我国商业银行营销现状与发展趋势[J].中国金融, 2009 (4)

篇9:银行理财产品营销话术陷阱

银行间理财产品的收益率比拼,往好处说,可以促进商业银行努力研发产品,从而提升客户服务质量。可是,看似简单的银行理财产品背后却也暗藏玄机。消费者在选择银行理财产品时,除了预期收益率,还有不少需要警惕的地方。

首当其冲的,是收益率本身的不确定性。目前大多数银行理财产品都能以大概率实现预期收益,但仍有部分产品类型的预期收益难以兑现,比较典型的就是挂钩类结构性理财产品。这类产品通常承诺保本,收益率则存在两至三种情况。最终实现哪一种收益率,取决于其挂钩的股票、外汇或黄金的价格走势。

以某银行一款产品为例,该产品收益率有0.3%、3%和8%三种,实行哪一种收益率取决于挂钩的四只股票的走势,这导致难以判断实现高收益的概率。招商银行“多款结构性产品没有实现预期收益”便印证了这一点。对于不了解股票、外汇等相关市场走势的消费者,建议谨慎选择这一类产品。

其次,要关注起息时间。通常情况下,银行的理财产品会有一个募集期,以3至10天最为常见,募集期内一般按照活期利息计算收益。所以,如果购买理财产品的起息日离购买日较长,即使产品收益率较高,也可能得不偿失。举个例子:A产品年化收益率5.6%、期限41天,当天募集期结束且马上起息;B产品年化收益率5.8%、期限41天,3天后开始起息。假如投资10万元,按照A产品年化5.6%的收益率,每天收益15元。按照41天计算,与年化收益率高0.2%的B产品相比少赚了22元。但B产品却在投资期限上浪费了45元,因此选择A款产品更合适。

因此,建议消费者在同等条件下优先选择起息日较早的理财产品。

第三,留意到期时间点。银行在设计理财产品期限时,以月底、节假日来临前到期较为常见,好处是可以帮助银行月末冲时点金额,但容易和消费者利益产生冲突。

以2014年节假日为例,消费者要注意1月31日至2月6日是春节假期,现在买临近节日前几天(比如1月28日至31日)到期的产品会存在一些不确定因素。一方面,节前几日人们往往忙于各种事务,容易忘记产品到期续做理财或没时间理财;另一方面,1月28日再买理财产品,起息日可能会在节日之后,因此耽搁的时间会很长。2013年春节放假前夕,就出现过不少消费者无暇顾及银行理财,白白给资金也放了一个长假。

第四,需要考量到账速度。目前多数理财产品支持到期当天到账,但是也有些产品是1至3个工作日才到账。同时要明白一个工作和一个自然日有差别,如果和节假日相遇那可能就是明显的差别了。比如某银行一款产品是2014年1月31日到期,到账时间为T+1,那么实际2月7日才会到账。因此,在购买理财产品时,消费者务必要确认好到账速度,同等条件下优先选择到账快的产品。

第五,警惕销售提前结束风险。现在的信息传播途径多、速度快,哪家银行要是出来一款高于其他银行的理财产品,往往会吸引大量资金涌入。由于每一款产品都有销售额度的限制,一旦申购金额超过募集金额,就会出现提前销售结束、有钱买不到的情形。部分银行工作人员抱着“先吸引来再说”的心态,无视提前销售结束的风险,只宣传收益、不提示购买不到的风险。消费者最好在打款前和银行客户经理确认产品募集规模、销售进度及提前销售结束的可能性大小,防止白忙活一场。

总之,以上因素都会影响产品的最终收益和投资效果。消费者需明辨银行营销话术中的玄机,才能避开陷阱。

篇10:银行金融产品营销方案

前段时间,承蒙各位领导的关照和培养,我跟随老师学习明发商业广场个人住房贷款和“商户通”的产品营销。几趟跑下来,感受颇深。

首先,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孙子兵法》曰: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产品销售如同行军打仗,不能盲目草率地出击。在一开始就应该做好物质上和精神上的双重准备。否则,只能是劳而无功,白费力气。所谓物质上的准备,就是事先把这次营销所需要的各种材料准备齐全。我们中国银行业务办理审批向来认真严谨,因此需要的各种材料也很丰富。例如,办理个人一手住房贷款需要

;办理“商户通”需要准备个人开户申请单、商务通申请单等各种材料让客户填写,并需要客户提供营业执照、法人代表身份证明复印件等。我们上门营销,应该事先把这些东西分门别类地准备齐全,准备充分,切不可马虎大意,挂一漏万。否则,等到和客户洽谈成功,需要请客户填写、提供相关材料时,发现带来的材料不齐,再亡羊补牢,不免为时已晚,就会给自己和客户带来双重的麻烦。所谓精神上的准备,就是事先了解、熟悉自己要推销的产品。我要推销的产品是什么?功能或者用途是什么?与市场上他行推销的同类产品相比有什么特点?收费标准(偿贷利息)是什么?需要提供的材料有哪些?这些问题答案,我们都要烂熟于心,这样就能够胸有成竹、得心应手地向客户进行营销了。

其次,一定要多开口。营销是个具有挑战性的工作。我们作为主动的一方,理应踊跃大胆地开口向潜在的客户进行产品推销。这样做的好处有三:其一,能够最有效的提高成功率,相比守株待兔似地坐等客户上门询问,主动出击最能够发现客户的需求,快速锁定潜在客户,提高销售成功率。其二,只有在与客户互动交谈过程中,才能够发现自己存在的疏漏之处,比如在明发广场,我在与客户洽谈过程中,当客户提出他每月应还利息到底是多少的疑问时,我才发现关于这点自己不太清楚,于是我连忙请教师傅才顺利回答了这个问题。只有遵循寻找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道路前进,我们才能不断进步。其三,多开口能够提高我们的口才,增强我们的自信心,养成良好的营销习惯。正如梁主任在晨会上说的那样:“我们每天至少要开口五十次,这样才能够激发自己的潜能,自然而然地就把产品卖出去了。” 只有敢开口,勤开口,会开口,在失败中获得教训,在成功中汲取经验,在一次次的开口营销中树立信心,我们才能逐步掌握营销的真谛,切切实实地做好营销工作。

篇11:银行保险营销方案

(一)银行保险销售模式是指银行保险人综合利用多种销售渠道所形成的稳定的销售方式。欧美的银行保险人在多年的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三种基本的销售模式:

一、综合模式

综合模式是指通过现存的银行营业点来销售保险产品的一种销售模式。以欧洲为例,保险产品都是通过银行分支机构销售给客户。理论上,银行提供一站式服务并且为其员工提供多方面的专业培训。经过培训后,银行员工应熟知他们所销售的保险产品。此外综合模式还包括电话销售及通过邮寄宣传广告来销售保险产品。

二、专家模式

专家模式是通过保险公司的雇员或代表等专业人士销售投资型及其他较为复杂的保险产品。银行柜台人员帮助保险专业人士识别潜在客户。这种方式对银行柜台人员而言不需要过多的培训,而且可以收取较高的介绍费。这种模式并不能满足所有客户的需要,但它弥补了银行销售保险产品险种单一的缺点,延长了银行保险的产品线。

三、金融计划模式

金融计划模式是唯一的完全协作式方式。这种模式研究每个客户及潜在客户的需求、风险容忍程度及所处的生命周期阶段等特征,并根据客户各自的特征为其提供一整套金融计划。

银行要想有效地运用这种金融计划模式,首先要让银行的销售队伍学会如何寻求潜在客户,并且以适当的方式接近客户或潜在客户。银行保险计划只是整个金融计划的一部分。在美国,银行保险人还必须对联邦法律及银行所在州的法律十分了解。

银行作为保险人的合作伙伴必须要学会如何发现现有存款人或借款人的消费动机。人们生活中重大事件的发生往往预示着保险需求的出现。银行雇员不仅要将客户的需求与银行产品联系起来,同样也要与保险产品相联系。例如,一个年轻的存款人提供他要提取部分储蓄用以购买一辆新车。获知信息后,银行雇员应立即考虑该客户是否会需要车辆损失保险及人身意外伤害保险。这时银行雇员可以以金融服务顾问的身份向该客户提出此项建议以满足其现在及将来的保险保障需要。

总之,任何一种销售模式都要在合适的环境中才能发挥作用。关键在于销售模式一定要与银行的客户基础及保险公司的营销策略目标协调一致。欧洲银行保险人的经验表明金融计划模式是最有效的模式。

银行保险营销方案

(二)银行保险的市场营销策略是由一系列的决策和行动方案组成的统一体,其目的是利用银行和保险公司双方的资料来完成经营目标。总结欧美银行保险的经营经验,营销策略的制定会受到银行品牌、销售渠道等四大要素的影响,忽视任何一个要素都会导致策略的失败。这四个要素对我国银行保险的发展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一、品牌资产

银行保险的市场营销策略应该充分利用银行商誉对顾客的影响。客户普遍认为银行在咨询服务及专业知识等方面均优于保险代理人。合理的银行保险策略会充分利用银行良好的商誉,银行保险人将保险商品纳入到银行提供的产品中,并通过银行基本的通路进行销售。在欧美国家,银行的许多销售渠道都是依靠银行良好的品牌支持才得以畅通。对于顾客来说,银行是金融服务的提供者。它不仅提供传统的银行服务,还提供个人风险管理服务。

二、销售渠道

银行保险的销售模式应该完成以下目标:首先,该模式能充分调动有关银行人员的积极性。第二,该模式能满足银行客户的金融服务要求。第三,该模式能够有效地利用现存的银行经营点。第四,该模式能充分利用银行的其他销售渠道所提供的多种销售机会。最后,该模式能依据保险产品特点选择销售通路,使二者协调一致。

银行保险最突出的优点是有效利用银行现有的销售点,节约经营成本。银行保险的经营使得每增加一个客户所带来的边际成本是可以忽略不计的。银行保险人削减了传统保险人因招募、精选、培训代理人所引起的巨额成本。这部分减少的成本可以通过降低保费使客户获益,从而增强银行保险人的竞争力;也可以保持保费不变而直接提高银行保险人的收益率。因为寿险市场的保险产品的需求价格弹性不大,因此银行保险人往往采取后一种决策。

三、技术

欧美的银行保险人均运用一定的技术来收集、分析银行数据库中的客户信息,并以此发掘客户的需求,开发出交易简便的保险产品。

通常银行所掌握的客户资料都隐含有客户购买习惯、经济地位及理财经验等重要信息,但这些宝贵的资产是许多银行,包括大型的经验丰富的银行都没能有效利用的。运用某种技术来处理这些有关客户经济行为的信息可以为保险产品的设计和销售提供有价值的线索。例如,客户通过向银行按揭贷款购买一套房屋,这一行为就与许多保险产品相关。就传统的保险人而言,有关保单持有人的个人行为信息是难以获得的。即使获得也只能通过其代理人,而代理人可能为了自身的经济利益而阻挠保险人与客户的直接接触。

此外,银行保险人还通过技术尽量简化保险产品的购买程序,从而使得客户通过银行购买保险产品完全不同于传统方式购买保险产品,这个过程让人感觉更加愉快、轻松。用传统方式购买保险产品意味着频繁与代理人接触,经历繁复的承保过程,而这些过程在银行保险都可以省略。对于保险这种无形商品,购买过程本身就是产品十分重要的一部分。银行保险人应充分发挥技术的作用使购买过程更加简便、流畅。

四、企业文化

银行与保险公司不同的经济利益引起了企业文化的冲突,而银行保险的市场营销策略会反映出这种冲突。保险公司的经营策略中如果缺少银行的承诺,那么任何银行与保险的合作计划都将失败。要使得银行承担义务,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让银行分享保险公司的经营获利。因为保险公司的经营会影响银行利润,这就有效地激励银行积极参与和支持保险公司的经营策略。

上一篇:学生学习方式的研究下一篇:自考怎么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