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计算机基础知识教案

2024-04-18

1计算机基础知识教案(精选8篇)

篇1:1计算机基础知识教案

计算机基础知识教案

第一课时 硬件基础

时间:2012年9月5日 地点:微机室 授课人:黄春菊

计算机系统由主机、显示器、键盘、鼠标组成。具有多媒体功能的计算机配有音箱和话筒、游戏操纵杆等。除此之外,计算机还可以外接打印机、扫描仪、数码相机等设备。电子计算机还在向以下四个方面发展:巨型化、微型化、网络化、智能化。

键盘:键盘上有很多的按键,各个按键有着不同的功能,按键每受一次敲击,就给计算机的中枢神经系统送去了一个信号,计算机就是根据这些信号的指示来办事,执行一个又一个任务。键盘的使用比较简单,实际操作一下,您很快就会熟悉的。为了提高打字速度,十指应分工负责不同的按键,这就是“指法”。

鼠标: 鼠标(看起来小小的身子拖着一条长尾巴,满不起眼的,可你千万别小瞧它,它和键盘一样是给计算机的中枢送信号、下指令的。鼠标一般有左键、右键、中键,底部有一个小球。你只须握住它,使它底部的小球滚动,这时,屏幕上就会有一个箭头样的“光标”移动,当光标停在屏幕上你要执行的命令位置时,根据具体情况按动左键、右键或中键,计算机就会执行你下达的操作命令。现在,有的鼠标表面还带有滚轮,增加了特殊的功能。

音箱和话筒 :计算机的音箱有一对,个头一般不大,上有音量旋钮,放在显示器的左右两边。有的音箱没有电源线,只要和计算机相连,打开计算机,也就给音箱通上了电,叫做无源音箱;有的音箱备有自己的电源线,叫做有源音箱,这个“源”字就是指的电源。

硬件的概念: 外部设备的连接:连接计算机各部分设备的电缆两端各有两个接头,分别与机箱和设备连接。各接头对应的接口是惟一的,不正确的接头插不进接口,因此您可以放心按以下步骤连接。

⑴ 将键盘插头插入机箱背面串并口区的键盘插口。⑵ 将鼠标插头插入机箱背面串并口区的鼠标插口。

⑶ 将显示器的电源线一端与显示器相连,一端连到机箱背面电源区的显示器电源插口,或者直接接到电源上(显示器电源与主机相连,打开主机,显示器同时被打开;显示器直接接电源,则须单独按下显示器开关才能打开显示器)。⑷ 将显示器的数据线连接到机箱背面的显示卡接口上。⑸ 将音箱插头连接到声卡露出的SPEAKER插头上。

⑹ 如果有打印机,根据打印机类型,将其接头连到并口LPT1或串口COM1上。⑺ 将主机电源线一头连到机箱电源插口上,另一头接电源。至此连接完毕。

中央处理单元(CPU): CPU这三个字母是英文“Central Processing Unit”的缩写,中文意思是“中央处理器”。计算机之所以能够在二十几年中在全世界迅速普及,主要原因是它功能的强大、操作的简便化和价格的直线下降。而计算机功能的每一次翻天覆地的变化都是由于CPU功能的大幅度改进。我们常说的286、386、486到今天的586、Pentium Ⅱ都是CPU的型号。CPU的主要生产厂商Intel公司用“80X86”系列作为自己生产的CPU名称,例如,486就是80486的简称。90年代以后,由于其他CPU厂家的CPU型号也是用486、586来表示的,这就使很多人误以为凡是标明为486、586的CPU都是Intel公司的产品。为了与其他厂家区别开来,Intel 公司将自己的586改名为“Pentium”,中文译为“奔腾”。近年来,Intel公司又相继推出了Pentium MMX和Pentium Ⅱ。CPU每一次技术的革新,都带来相应的名称变化和计算机速度的大幅度提高。目前,著名的CPU生产厂家除了Intel公司外,还有AMD公司、Cyrix公司等,他们的CPU性能也不错,同等档次的产品价格较Intel公司的低一些。软盘与光盘:

软盘和光盘是电脑中数据运输的得力助手。计算机电源:

计算机内部所需电压不超过12V,而市电电压是220V。计算机电源相当于一个变压器,把220V电压转化为计算机内硬件设备所需的电压,并向各部件供电。

第二课时 软件基础

时间:2012年9月12日 地点:微机室

程序: 计算机本身只能完成一些很简单的基本操作,如加法、减法、传送数据、发控制电压脉冲等,这些简单的基本工作叫做计算机指令。一台计算机不过几十条指令,把它们合起来叫计算机的指令系统。计算机无论做多么复杂和高级的工作,都是靠着用指令适当地排列成一个序列,逐条地执行指令,最后完成整个工作。这种把指令排列成一定的执行顺序并能完成一定目标的工作的指令序列,就叫做程序。

软件 :计算机的程序“附着”在计算机内存或外存上,软件就是一大段程序,具有专门而完善的功能。比如我们熟悉的字处理软件WPS和Word,就具有完善的文字编辑功能。人类的著作用墨汁印刷在纸张上呈现给我们看,音乐录制在磁带上给我们欣赏,软件则是存贮在软盘或光盘上供我们使用。所以,软件并不是软盘或光盘,只是以它们为载体而已。

软件分类: 软件包括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为了方便地使用机器及其输入输出设备,充分发挥计算机系统的效率,围绕计算机系统本身开发的程序系统叫做系统软件。如我们使用的操作系统(常用的有DOS、Windows、Unix等)、语言编译程序、数据库管理软件。应用软件是专门为了某种使用目的而编写的程序系统,常用的有文字处理软件,如WPS和Word;专用的财务软件、人事管理软件;计算机辅助软件,如AutoCAD;绘图软件,如3DS等。驱动程序: 给计算机安装声卡等新硬件时,只把它们与计算机其他硬件连接起来是不够的,必须把新硬件“驱动”一下,它才能工作。行使“驱动”任务的就是硬件的驱动程序。驱动程序是设备与操作系统的接口,硬件与其他部件连接后,必须在操作系统下安装该硬件的驱动程序,安装完成后,该硬件才能被计算机系统承认,允许它工作。声卡、显卡、光驱、打印机、扫描仪等硬件在出售时都附带装有该硬件的驱动程序的驱动盘,不同型号的设备有不同的驱动程序。

篇2:1计算机基础知识教案

【课题】计算机操作入门 【课时】3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够对系统进行正常的启动与退出操作;

2、能够正确使用键盘的键符输入数据和字符;

3、会打开教师指定的指法训练软件进行练习。

【教学重点、难点】

1、键盘的指法训练。(重点)

2、键盘指法循序渐进练习中的心理情感的调整。(难点)【教学过程】

板书:

一、计算机开机与关机

(一)开机

1、冷启动

接通计算机电源而开始的启动。① 接通总电源。② 打开显示器开关。

③ 打开主机电源开关(POWER)。

2、热启动

在主机已接通电源的情况下的启动。

同时按下键盘上的CTRL+ALT+DEL键

3、复位启动

在热启动无效情况下的启动。按下主机上复位按钮RESET

(二)关机

1、退出所有运行的程序。

2、关闭主机电源。(开始 关闭计算机 关闭)。

3、关闭显示器开关。

4、关闭总电源。

二、计算机键盘指法练习

(一)键盘的构成

由功能键区、字符键区、光标控制键区、数字键区构成。

NUMLOCK(数字锁定指示灯):它亮时表示可以使用右边数字键区的数字功能。

CAPSLOCK(大写锁定指示灯):它亮时表示按字母键可输入大写字母。SCROLLLOCK(滚动锁定指示灯):它亮时表示屏幕滚动锁定。

(二)键盘的使用

1、字符键区

①空格键:从左到右把空格送给计算机,同时将光标所在字符涂掉。②shift键(上挡键)大小写转换:同时按下shift键和其它任意一个字母,小写转换为大写,大写转换为小写。

输入上位字符:同时按下shift键和双字符的键,能输入上位字符。

③Caps LOCK键(大写锁定键):将字母锁定为大写状态。④Back space键(退格键):从右到左删除光标前的字符。⑤Enter键(回车键):告诉计算机开始执行或结束某项工作。⑥Tab键(制表键):能将光标移动一个制表位置。⑦Ctrl键: 单独使用无意义,与其它键组合实现各种功能。

⑧Alt键:

2、功能键区

①F1—F12键:不同的软件,具有不同的功能。②Esc键:取消当前操作或退出程序。

③Pause键(暂停键):暂停正在执行的命令和程序。

④Print Screen键(屏幕打印键):单独使用能复制整个屏幕。与shift键组合,能把屏幕上显示的内容打印出来;与Alt健组合,能复制当前窗口。

3、光标控制键区

①Insert键:改变插入与改写状态。② Delete span>键:

删除光标位置上或其后的一个字符。

③Del键:

④(光标移动键):将光标上下左右移动一个字符位置。

4、数字键区

按下Num lock键时,上位数字起作用。

(三)键盘的的操作

1、正确的姿势

2、正确的键入指法 <1>基准键位与手指的对应关系

①基准键位:位于字符键区26个字母中的第二行,除G、H键外共8个键位。即:

F D S A,J K L;②手指的对应关系 <2>键盘指法分工

除空格键用双手大拇指来控制外,其余八个手指负责三排字母键,各指从基准键位向上或向下移动按键。各指分工如下:

①严格遵守分工原则。

②每一手指到上下两排击键后,一定要习惯地回到基准键位。

③手指击键,一定要依靠手指本身的灵活运动,不要靠手腕,甚至整个手臂的运动来击键。

④按键不要过重。

⑤按步练习,一开始要一个手指一个手指地练。

(四)练习软件

五笔打字

【教学小结】

本节讲述了计算机的开机和关机顺序,以及计算机键盘的使用和操作方法。

【作业布置】

1、通过上机能正确的开机和关机;

篇3:1计算机基础知识教案

一、当前《计算机基础知识》教学遇到的问题

80年代末, 全国各高校先后在计算机专业的课程中加入了《计算机基础知识》课程, 为学生学习其他专业课起到了一个奠基作用。随着30多年的摸索和讨论, 各学校都有了自己相对稳定的教学体系模式, 与此同时, 随着计算机的大众化程度的不断加深, 使得目前《计算机基础知识》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也彰显出来。

(一) 理论教学与实际运用脱离

《计算机基础知识》课程是一门对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结合有更高要求的课程, 需要二者相辅相成。很多学生能听懂课堂上老师所讲的内容, 可是一旦自己操作时就不知道从哪下手, 也就是说学生不能把课堂上所学的内容和上机操作相结合, 表现为实际应用和动手能力差。

(二) 忽略了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

中国各地区教育发展差异很大, 所以造成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差别大。我们高校《计算机基础知识》课程如果采用“一刀切”的教学方法, 就会造成出现两个极端的局面, 一方面是基础好的学生“吃不饱”, 报怨《计算机基础知识》内容太浅显, 学习没有积极性;另一方面, 基础较低的学生“吃不了”, 对所学课程产生恐惧感, 从此自暴自弃。这种情况势必会阻碍学生对计算机的学习兴趣。因此, 在今后的教学改革中, 应该针对基础不同的学生分别采用一些适合他们本身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让他们都能“吃得好”。

(三) 教学内容滞后于科技发展

近几年来, 计算机科学不断发展, 计算机在软件硬件方面的更新速度非常快, 而我们的教学内容的更新没能跟上计算机发展的速度, 导致教学内容陈旧, 这样就造成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浓。

二、《计算机基础知识》教学方法改进

由于上述诸多因素, 造成了《计算机基础知识》课程教学看起来很容易, 可是实际的效果却差强人意的情况。针对上述这种情况, 国内的一些教育教学组织机构以各种研讨会的方式, 大家在一起探索和论讨新时期我国高等院校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知识》课程教学的先进教学思路和方法;同时教育部计算机基础教学指导委员会, 就新时期怎样做好该课程教学也提出了指导性的意见。可见, 《计算机基础知识》教学改革大势所趋。

(一) 修正陈旧教学内容, 重新安排课程体系

第一, 建立起适应当代计算机专业的教学模式。

在课程内容的安排上, 要根据计算机专业的特点进行设置, 加大上机操作课的比例, 比如网页、互联网介绍、办公软件这三部分内容的课时安排, 上机操作至少应该占到全部课时的40%, 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 形成并提高自己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解决问题的基础上理解计算机的思想和注重计算机应用能力, 为今后学习其他课程打下基础。

第二, 要合理安排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是由许多课程按照一定的组织结构形成的, 具有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功能的统一整体性。《计算机基础知识》教学应该把注重培养学生计算机思想和计算机实际操作能力作为目标, 课程体系安排应该充分考虑《计算机基础知识》教学面临的新趋势, 以培养新时期人才为目标, 要不断调整教学计划和完善教学大纲, 把能够反映计算机领域新的科技成果及其应用水平的内容反映到课程体系中来, 使学生在接受计算机新知识的同时, 提高利用计算机满足实际需要的能力。在讲授过程中结合《计算机基础知识》教学的特点, 对教学内容进行大胆的符合实际的改革, 对过时的、没有实用价值的教学内容进行删减, 形成一个完美、灵活、多样的《计算机基础知识》课程体系, 这样可以满足各个层次学生的要求。

第三, 解决好教材问题。

在教材选用上要杜绝教材内容陈旧、使用周期比较长的情况, 应该多使用一些能够体现计算机先进知识的教材, 并且降低教材的使用周期。如果现行教材不能完全满足教学需要, 我们可以大胆地对现行教材进行改编, 挑选出对自己教学有益的部分, 编写有个性的、带有自主特色的教材 (讲义) , 如此一来, 课堂教学更能够和学科前沿的发展紧密地结合起来。

(二) 《计算机基础知识》教学与专业知识相结合

对于计算机专业学生来说, 《计算机基础知识》课程仅仅是一门入门课, 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课程的目的是实际应用, 并为今后学习其他计算机专业知识打基础, 因此我们做为教师应把教学内容的重点放到实际应用上。要少讲多上机操作, 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大量的上机实践机会, 使他们在上机实践中学习计算机的基础知识, 学会计算机的操作技能, 从而提升他们的专业素质和创新能力。比如讲到Internet那一部分时, 让学生知道以后不论是专业知识难题还是日常困难, 绝大部分都可以在互联网上找到答案。同时针对程度不同的学生, 安排不一样的教学案例, 让学生通过案例教学, 使他们亲身体验学习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 这样就可以培养出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创新精神, 还可以为学生的自学创造条件, 做到真正学有所长和学有所用。

(三) 充分利用网络化教学平台

学生进入大学时, 在计算机基础知识方面存在很大差异, 如果课堂学习的内容是一样的, 学习效果难尽人意。所以, 积极推广网络化教学平台, 拿出一套符合《计算机基础知识》课程教学特点的教学方式, 来满足不同学生学习的需要, 这是全国各高校《计算机基础知识》教学要达到的目标之一。《计算机基础知识》课程网络化教学平台可以让学生主动去学习, 学生通过网络化教学平台能查到大量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关的知识, 并且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自主学习, 这样可以达到比较好的教学效果。实施《计算机基础知识》课程的网络化教学, 增加了学生教师之间的交流, 打破传统课堂教学模式, 给学生提供了更深层次的教学内容, 这样学生会主动去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 在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 也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探索、发现和解决问题。因此, 网络化教学是传统教学所不能比拟的。

网络化教学主要利用网络辅助的教学方法。把经典教学方法和网络化教学手段组合起来, 一部分采用经典教学方法, 另一部分让学生利用网络教学化平台学习。网络学习可以利用互联网和学校内网来建立学习网站, 教师把模拟试题和自己做的课件及相关知识的解答等放在网上给学生参考。这样学生就可以做到课前预习、课后复习, 给学生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提供更有效的指导。

(四) 增加课外实践, 培养学生团队精神

因为课堂教学课时有限, 对那些和计算机有特殊感情的学生, 更应该对他们进行单独培养和指导。所以, 我们应该有计划地安排一些由动手能力强的学生组成的课外兴趣小组, 让学生有具体的事情做, 比如建立有关数据库 (数据库管理, 数据库应用) 、程序设计 (JAVA程序设计, VB语言, c++) 、图形图像 (动画设计, Photoshop) 等课外兴趣活动, 并将课外实践活动和一些比赛相结合, 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让学生知道计算机专业的很多事是靠团队来完成的, 不是一个人能做到的。这对培养学生学习计算机知识的兴趣和计算机思想、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以及遇到困难时的心理素质的培养等方面, 都是非常有好处的。

三、结束语

提高计算机的应用水平, 是国家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战略, 是我们社会发展的需要, 也是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知识》教学是引导学生学习其他计算机学科的基础, 同时对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和培养计算机团队精神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我们要改变观念, 加快深化改革, 建设科学的课程资源, 利用先进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郝兴伟, 柳秀丽, 龙世立.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计算机教育[J].中国大学教育, 2003, (1) .

篇4:卫视基础知识浅谈(1)

我们通常所说的卫星电视接收,实际上即是接收卫星电视广播信号。卫星电视广播是利用地球同步卫星将电视信号传输到用户端的一种电视广播形式。通常是由设置在赤道上空同步轨道中的地球同步卫星接收由卫星电视广播地球站发射的电视信号,然后再将其转发到地面上的指定区域,或者由地面有线电视台把接收到的电视信号经转换之后传送到各个用户家中,或者由广大集体用户和个体用户直接使用卫星天线进行接收的。前者称为转播方式,是点对点的信号传输,多用于C波段,其特点是转发器功率较小,一般在50W左右,需要使用大天线接收,主要适用于各有线电视台。后者称为直播方式,是点到多点的信号传输,多用于Ku波段,其特点是转发器功率较大,一般在50W以上,可用较小的天线接收,同时可以提供直接到户的授权与加密管理,适用于集体和个人用户。我们在这里讲的主要是针对个人用户接收卫星电视信号的相关知识。

由于卫星电视广播使用了地球同步卫星来转发电视信号,故其具有以下几个主要优点:

覆盖面广

虽然我国电视的人口覆盖率非常高,达到了86%以上,但因为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复杂、人口分布密度非常不均匀,从整个国土的覆盖率看,我国的电视覆盖率还很低,特别是一些老小边穷地区,难以被地面电视广播所覆盖。而卫星电视广播则不受地理环境的影响,只要利用一颗大功率的电视广播卫星,就能同时获得100%的人口覆盖和国土覆盖。

可靠性高

目前被广泛应用的地面有线电视,由于要经过漫长的传输路径,其中某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就有可能影响到整个链路的信号传输,轻则信号损失,重则信号中断,所以可靠性并不高。而卫星电视广播可以直接被地面接收,其传输通路相对简单许多,信号经过的转接少,且通过路径为宇宙太空,受干扰的因素也少,不会受到地面自然灾害的影响,所以信号比较稳定,可靠性要高出有线电视很多。

费用较低

如果是利用地面有线电视进行覆盖的话,在当前条件下每将人口覆盖率增加一个百分点,就需要可能大概成十亿元的投入,在一些特殊的环境下,所需费用还要更高。而卫星电视广播虽然其卫星转发器使用费用比较昂贵,但由于可进行点对多点广播,通信成本与通信距离无关,且可利用压缩编码和动态复用等技术以获得较大的系统容量,当需要进一步扩大覆盖面积时,其费用由众多用户分担之后基本与地面有线电视设备相当,甚至还要更低。

建设快速

卫星电视广播系统在建设过程中不必担心山峰、树林、沙漠等地形的影响,与组建庞大而冗长的地面有线电视网络相比,它的建设速度要快得多,其运行、管理和维护所动用的人力也比较少。至于普通用户端只需要使用卫星天线、高频头和卫星接收机等设备即可正常接收电视信号,设备安装也都十分方便简捷。

这里顺便提一句,目前我们所说的卫星电视广播主要为卫星数字电视广播。而在卫星数字电视广播领域,当今世界主流的系统主要有:美国的Direc TV、日本的Perfec以及欧洲的DVB-S等。其中最成功的当数欧洲的DVB-S,被大部分卫星数字电视广播系统所采用,我国的卫星数字电视广播系统也选用了该标准。DVB-S系统是一种传输数字电视的信道编码和调制系统,它的适用范围十分广泛,既适用于一次分配,通过标准的DVB-S数字接收机直接向个人用户家中提供标准清晰度的数字电视(SDTV)或高清晰度数字电视(HDTV)的数字电视业务,也就是所谓的直播到户(DTH)服务;又适用于二次分配,即通过调制进入地面公共电视系统,由电视台使用有线等方式向用户传输标清或高清的数字电视业务。由于DVB-S标准主要规范了发送端的系统结构和信号处理方式,而对接收端则是开放的,所以各厂商可以各自开发自家相应的DVB-S接收设备。

卫星转发系统相关

在实际接收卫星电视广播信号之前,还有一些卫星转发系统的知识需要我们了解。

卫星电视广播使用地球同步通信卫星来转发电视信号,每颗同步通信卫星都处在赤道上空离地面高度为35786公里的圆形轨道上绕地球运行。由于其角速度和地球自转的角速度相同,且绕行方向一致,故与地球是相对静止的,这样分布的目的是为了使每颗卫星都能覆盖自己指定的服务区。各国发射的同步通信卫星由于位于赤道上空,所以其纬度都是0°,经度则以该卫星与地心之间连线同赤道交点(即星下点)的经度表示,通常东经简写为E,西经简写为W。

电视广播卫星一般由星体、转发器及其接收与发射天线、太阳能电源系统、姿态控制与轨道控制系统、遥测与遥控系统等部分组成。其中星体是整个卫星的骨架;转发器及其天线是电视广播卫星的核心;其它部分则提供一些必要的辅助功能,以保证转发器可靠工作。卫星转发器作为空间中继站,具有很强的转发电视广播信号的能力。它其实就是一部高灵敏度、宽频带和大(中)功率的收发信机,以最低附加噪声和失真来实现电视广播信号的放大、变频及转发,它在将地球站发射上来的电视广播信号用星上天线接收之后,经过一些必要的简单处理,再经星上天线转发给地面上指定的覆盖接收区域。转发器性能的好坏是决定卫星电视广播质量的关键。

电视广播卫星使用无线电波来传送电视信号,这些电波信号的参数主要有下行频率、EIRP、极化方式、符码率和前向纠错FEC等。

国际电信联盟(ITU)和世界无线电行政大会对电视广播卫星的下行频率有着明确的规定,主要应用在L、C、Ku、Ka波段。其中,L波段(1GHz 左右)主要用于军事通信、移动通信和电视广播节目传输业务;C波段(3GHz~6GHz)应用历史最长、技术最成熟,因而应用最广泛,它主要用于地面微波通信和卫星通信,电视信号同样作为通信信号的一种来传输;Ku波段(11~14GHz)的应用也十分广泛,这一频段主要用于通信和电视广播传输业务,由于该频段远离地面无线电中继频段,因而卫星电视地球站与地面微波中继站之间同频段信号的干扰问题比较少发生,同时因为该频段波长短,天线增益高,因此降低了接收系统的成本,非常适用于电视广播节目的传输业务;而Ka波段(20~30GHz)虽然电波传输损耗大,特别受雨及大气中的水汽凝结物的影响严重,但由于可用频带宽,仍然受到许多国家重视,投入了很多资金开发。目前的卫星数字电视广播主要使用C波段和Ku波段,其中C波段上行频率是6GHz,下行频率是4GHz,带宽500MHz;而Ku波段上行频率为14GHz,下行频率为12GHz,带宽已由800MHz得到进一步扩展。两个波段各有其自身的特点:C波段受雨衰的影响小,通信质量稳定;而Ku波段天线增益高,受雨衰的影响则相对于C波段来说要大一些。

篇5:中职计算机基础教案授课1-2

教学课题:第一章 信息技术与计算机 1.5-1.8 认知目标:理解计算机使用道德规范,计算机安全操作,计算机病毒概念及其特点,计算机病毒的分类、传播途径和防治措施,达到“领会” 层次。

能力目标:熟练掌握计算机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教育目标:培养学生善于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和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计算机安全操作,计算机病毒概念及其特点,计算机病毒的分类、传播途径和防治措施;

教学难点:计算机安全操作;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

学情分析:学生对计算机只有兴趣,没有努力学习的精神。教学内容与步骤:

复习总结:教师针对上次课学生设计当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

导入新课

新课:1.5 计算机软件及其使用

1.相对计算机硬件而言,如果没有好的软件,计算机是不能做什么的。本节承接前面4节内容,通过计算机的启动和关闭以及对计算机使用多个软件的探索,进一步认识计算机在信息社会中的作用。

2.完成过程

本节讲授4层意思,第1层通过任务完成教材表1-7提出的操作;第2层通过“什么是软件”的问题,学习关于软件的几个概念;第3层进一步解释软件分类的概念;第4层描述计算机软件开发中的发展。

首先,给学生提出使用计算机的任务。按教材表1-7对计算机进行操作,在操作时要求学生对照教材表1-8填写问题的答案。然后,请学生阅读相关知识,并针对本节关于软件的概念提出清晰明确的问题,这些问题的答案应该围绕教材内容。最

后,让学生了解程序设计语言的3个发展阶段。

1.6 汉字输入方法

1.本节介绍了4种汉字输入方法,共两层内容。

第1层内容:对区位码、全拼和双拼输入方法作了一般性的介绍。第2层内容:重点介绍了五笔字型的输入方法,按五笔字型的特点讲述了5个方面的问题(见教材)。

2.完成过程

本节教学在机房完成,教师使用投影机讲解常见的输入方法。按中等职业学校的职业特点,重点是五笔字型的输入方法。在讲解五笔字型拆分方法时,可以选取几个有代表性的汉字用Flash做成拆分动画,教师随着动画演示叙述。

1.7 多媒体技术简介 1.本节由3个基本常识组成。

第1个基本常识介绍多媒体技术的几个基本概念,讲了4个问题。第1个问题介绍多媒体的定义。第2个问题进一步指出多媒体技术的含义。第3个问题介绍多媒体计算机(MPC)系统的硬件组成。第4个问题介绍多媒体技术的特点。

第2个基本常识介绍了多媒体的6种关键技术。第3个基本常识介绍了多媒体开发和创作工具。2.完成过程

在本节教学中,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建立计算机系统的基础上,围绕多媒体计算机的组成特点讲解。

首先,按教材讲清多媒体技术与多媒体计算机的有关概念,提出“MPC(多媒体计算机)与一般的PC有什么不同之处”的问题,通过教材图1-20讲解。然后,过渡到多媒体技术的特点,根据这些特点,引出多媒体系统有几个关键技术的问题,重点讲授音频和视频数据压缩技术。

讲清音频卡的三大功能:产生数字音频,即模拟信号与数字信号的转换,并对声音信号进行压缩,生成后缀为“.WAV”的声音文件格式;合成声音,即FM合成和波形表合成;MIDI与音效,即不同厂家电子乐器与计算机连接的方案及设备数字接口的传输协议,使声音产生回声、混响、和声等悦耳的效果,MIDI的文件格式为“.MID”。

简单介绍MP3的发展以及与传统音频格式文件的关系。

讲清视频卡3种压缩格式:JPEG静止压缩图像,用于CD-ROM、彩色图像传真和图像文件管理,生成的文件格式为“.JPG”;MPEG运动压缩图像,生成的文件格式为“.AVI”;H.261影像和声音的双向传输标准,用于可视电话和电视会议。

在讲授视频时,要注意区别动画与视频的概念,从表面上看它们都是一幅幅图像的连续播放,并且连续播放既指时间上的连续,也指图像内容上的连续,即播放的相邻两幅图像之间的内容相差不大,而且动画也可以用“.AVI”文件格式存储。但是它们的根本区别在于图像生成方法的不同。动画是由一幅幅静态页面生成的。计算机视频图像可来自录像带、摄像机等视频信号源。这些视频图像使多媒体应用系统功能更强,更精彩。但由于视频信号的输出大多是标准的彩色全电视信号,要将其输入到计算机中,不仅要有视频信号的捕捉,将其由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而且还要有压缩、快速解压缩以及播放的软件、硬件设备的配合等过程。

其次,在讲授“多媒体开发和创作软件工具”时,建议将《计算机应用基础上机实习指导》中配套光盘的软件界面演示给学生看,在演示中讲清它们的功能、作用、特点。

最后,小结现在MPC广泛使用的平台是Windows98/2000/XP等,为教材第2章讲授及应用多媒体工具作铺垫。

1.8 数制与编码

1.数制与编码对于中职学生是一个难点,但该知识内容又是教育部等级(一级)考试的重点。本节在任务设计中通过提出3个问题,让学生理解二进制、数值型数据和非数值型数据的运算以及数据在计算机中的存储方式。

2.完成过程

本节有3层内容:

第1层内容介绍“逢N进一”的特点、规律。

首先,从如何表示十进制的展开式为例,定义什么是基数、位权,过渡到如何表示二进制数的位权及其展开式,然后小结任何一种进制数的位权展开式。

其次,讲述电路是如何处理二进制数的。以电灯的开和关的演示描述计算机中的逻辑电路的两种状态。由于计算机只使用这两种状态,所以电路设计简单、稳定可靠。用反证法表明电子电路为什么只能用二进制表示,而不能采用其他的进位制。

最后,列出表1-3,讲述4种计数进位制的形式,让学生从表中比较各种进位制的规律。可以列出这样的一些问题:

●各种进制的进位特点如何反映在各种进制数的排列上? ●十六进制数的“E”表示多少?

第2层内容讲述对参与的字符型(非数值)数据的编码方法,分别介绍国际通用信息交换标准代码制(ASCII码)和编码方法。

①讲清西文字符编码:每一个字符有一个编码,主要有ASCII码,常用字符有128个,编码从0~127,控制字符编码从0~32及127,普通字符有94个。每个字符占一个字节,实际上只用7位,最高位为0。

②讲清汉字编码的主要种类:汉字输入码包括国标区位码、全拼、双拼、微软拼音、五笔字型等。

③讲清汉字内码:它是汉字在设备或信息处理系统内部最基本的表达式,每个汉字占两个字节,机内码的最高位为1。

最后,介绍数据在计算机中的存储方式。

第3层内容以提示方式介绍数制间的转换(对于要求不高的学生可以作为选学内容)。

(1)r(任何)进制转换成十进制数(2)十进制数转换成二进制数 ●整数部分:除以r取余数,直到商为0,第一位的余数从右(低位)向左(高位)排列。

●小数部分:乘以r取整数,第一位整数从左(高位)向右(低位)排列。1.9 数据安全和管理

1.本节介绍信息安全和知识产权保护两层内容。

第1层内容,保护数据安全首先要正确操作计算机,要求学生针对他们听到的,讨论哪些原因容易造成计算机数据的损坏和丢失并讲述计算机病毒知识。可分4个问题来讲述。

第1个问题中信息系统安全是指:完整性、保密性、可用性。

第2个问题概括指出了信息安全的内容和为保护信息安全,世界各国都很重视用法律控制计算机犯罪的情况。

第3个问题介绍了最常见危害信息安全的计算机病毒:什么是计算机病毒、计算机病毒的危害、计算机病毒的种类。

第4个问题讲述计算机病毒的防治:计算机是如何被传染的、如何判断计算机感染了病毒及如何防治、检测和清除计算机病毒。

第3层内容以知识产权保护为主题,讲了3个问题。

第1个问题首先介绍为什么要对知识产权进行保护,知识产权保护的范围及特征,再简要介绍WTO与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意义。

第2个问题介绍了知识产权保护是世界各国都应遵守的游戏规则,要加入世界大家庭,我们也有义务遵守这些游戏规则。简单地讲述知识产权的国际保护特点。

第3个问题首先介绍我国保护知识产权的立场,然后介绍侵犯知识产权法律法规惩罚条款的内容。

2.完成过程

首先,介绍数据安全与维护的意义: 数据是一种重要资源。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也是以数据的形式存放在磁盘

上的,因此在使用计算机中的信息时有保证数据安全与维护数据的义务。

告诉学生:在计算机中,硬盘不是绝对可靠的;误操作会破坏数据;计算机病毒会破坏数据。

由此过渡到教材“信息安全的内容和法律法规”知识的介绍。其次,介绍危害安全的几种因素、种类及防治方法:

①计算机病毒:计算机病毒是一种人为设计的危害计算机系统和网络的计算机程序。主要特性是传播性、破坏性和潜伏性。

②计算机病毒种类。

●系统型病毒:感染硬盘的主引导区、硬盘分区和软盘的引导扇区。启动时进入内存。

●文件型病毒:主要感染COM和EXE程序文件,执行它们时进入内存。●复合型病毒:具有系统型病毒和文件型病毒的特点。③病毒的传染途径、预防和清除。●途径:通过软盘、硬盘和网络传播。●预防:不要用来历不明的磁盘或软件。

●清除:先用清洁的启动盘启动计算机,再用杀毒软件清除病毒。最后,通过一些教学材料或实例以及课堂讨论让学生理解在我国进行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这里让学生建立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是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计算机使用道德和价值取向的重要途径。

篇6:1计算机基础知识教案

教学内容:网络体系结构与网络协议基础。教学目的:了解网络体系结构与网络协议基础。教学重难点:网络参考模型各层的功能划分。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OSI参考模型。

ISO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OSI是Open System Interconnect的缩写,意为开放式系统互联。一般都叫OSI参考模型,是ISO(国际标准化组织)组织在1985年研究的网络互联模型。该体系结构标准定义了网络互连的七层框架(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

划分原则

ISO为了更好的使网络应用更为普及,就推出了OSI参考模型。其含义就是推荐所有公司使用这个规范来控制网络。这样所有公司都有相同的规范,就能互联了。提供各种网络服务功能的计算机网络系统是非常复杂的。根据分而治之的原则,ISO将整个通信功能划分为七个层次,划分原则是:

(1)网路中各节点都有相同的层次;(2)不同节点的同等层具有相同的功能;(3)同一节点内相邻层之间通过接口通信;

(4)每一层使用下层提供的服务,并向其上层提供服务;(5)不同节点的同等层按照协议实现对等层之间的通信。分层功能

第7层应用层:OSI中的最高层。为特定类型的网络应用提供了访问OSI环境的手段。应用层确定进程之间通信的性质,以满足用户的需要。应用层不仅要提供应用进程所需要的信息交换和远程操作,而且还要作为应用进程的用户代理,来完成一些为进行信息交换所必需的功能。它包括:文件传送访问和管理FTAM、虚拟终端VT、事务处理TP、远程数据库访问RDA、制造报文规范MMS、目录服务DS等协议;应用层能与应用程序界面沟通,以达到展示给用户的目的。在此常见的协议有:HTTP,HTTPS,FTP,TELNET,SSH,SMTP,POP3等。

第6层表示层:主要用于处理两个通信系统中交换信息的表示方式。为上层用户解决用户信息的语法问题。它包括数据格式交换、数据加密与解密、数据压缩与终端类型的转换。

第5层会话层:在两个节点之间建立端连接。为端系统的应用程序之间提供了对话控制机制。此服务包括建立连接是以全双工还是以半双工的方式进行设置,尽管可以在层4中处理双工方式 ;会话层管理登入和注销过程。它具体管理两个用户和进程之间的对话。如果在某一时刻只允许一个用户执行一项特定的操作,会话层协议就会管理这些操作,如阻止两个用户同时更新数据库中的同一组数据。

第4层传输层:—常规数据递送-面向连接或无连接。为会话层用户提供一个端到端的可靠、透明和优化的数据传输服务机制。包括全双工或半双工、流控制和错误恢复服务;传输层把消息分成若干个分组,并在接收端对它们进行重组。不同的分组可以通过不同的连接传送到主机。这样既能获得较高的带宽,又不影响会话层。在建立连接时传输层可以请求服务质量,该服务质量指定可接受的误码率、延迟量、安全性等参数,还可以实现基于端到端的流量控制功能。

第3层网络层:本层通过寻址来建立两个节点之间的连接,为源端的运输层送来的分组,选择合适的路由和交换节点,正确无误地按照地址传送给目的端的运输层。它包括通过互连网络来路由和中继数据 ;除了选择路由之外,网络层还负责建立和维护连接,控制网络上的拥塞以及在必要的时候生成计费信息。

第2层数据链路层:在此层将数据分帧,并处理流控制。屏蔽物理层,为网络层提供一个数据链路的连接,在一条有可能出差错的物理连接上,进行几乎无差错的数据传输(差错控制)。本层指定拓扑结构并提供硬件寻址;

第1层物理层:处于OSI参考模型的最底层。物理层的主要功能是利用物理传输介质为数据链路层提供物理连接,以便透明的传送比特流。

数据发送时,从第七层传到第一层,接收数据则相反。上三层总称应用层,用来控制软件方面。下四层总称数据流层,用来管理硬件。除了物理层之外其他层都是用软件实现的。

数据在发至数据流层的时候将被拆分。

在传输层的数据叫段,网络层叫包,数据链路层叫帧,物理层叫比特流,这样的叫法叫PDU(协议数据单元)

二、TCP/IP网络协议。

TCP/IP协议不是TCP和IP这两个协议的合称,而是指因特网整个TCP/IP协议族。

TCP/IP协议模块关系

从协议分层模型方面来讲,TCP/IP由四个层次组成:网络接口层、网络层、传输层、应用层。

网络接口层

物理层是定义物理介质的各种特性:

1、机械特性;

2、电子特性;

3、功能特性;

4、规程特性。

数据链路层是负责接收IP数据包并通过网络发送,或者从网络上接收物理帧,抽出IP数据包,交给IP层。

常见的接口层协议有:

Ethernet 802.3、Token Ring 802.5、X.25、Frame relay、HDLC、PPP ATM等。

网络层

负责相邻计算机之间的通信。其功能包括三方面。

处理来自传输层的分组发送请求,收到请求后,将分组装入IP数据报,填充报头,选择去往信宿机的路径,然后将数据报发往适当的网络接口。

处理输入数据报:首先检查其合法性,然后进行寻径--假如该数据报已到达信宿机,则去掉报头,将剩下部分交给适当的传输协议;假如该数据报尚未到达信宿,则转发该数据报。

处理路径、流控、拥塞等问题。

网络层包括:IP(Internet Protocol)协议、ICMP(Internet Control Message Protocol)控制报文协议、ARP(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地址转换协议、RARP(Reverse ARP)反向地址转换协议。

IP是网络层的核心,通过路由选择将下一条IP封装后交给接口层。IP数据报是无连接服务。

ICMP是网络层的补充,可以回送报文。用来检测网络是否通畅。Ping命令就是发送ICMP的echo包,通过回送的echo relay进行网络测试。

ARP是正向地址解析协议,通过已知的IP,寻找对应主机的MAC地址。

RARP是反向地址解析协议,通过MAC地址确定IP地址。比如无盘工作站还有DHCP服务。

传输层

提供应用程序间的通信。其功能包括:

一、格式化信息流;

二、提供可靠传输。为实现后者,传输层协议规定接收端必须发回确认,并且假如分组丢失,必须重新发送,即耳熟能详的“三次握手”过程,从而提供可靠的数据传输。

传输层协议主要是:传输控制协议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和用户数据报协议UDP(User Datagram protocol)。

应用层

向用户提供一组常用的应用程序,比如电子邮件、文件传输访问、远程登录等。远程登录TELNET使用TELNET协议提供在网络其它主机上注册的接口。TELNET会话提供了基于字符的虚拟终端。文件传输访问FTP使用FTP协议来提供网络内机器间的文件拷贝功能。

应用层协议主要包括如下几个:FTP、TELNET、DNS、SMTP、NFS、HTTP。

FTP(File Transfer Protocol)是文件传输协议,一般上传下载用FTP服务,数据端口是20H,控制端口是21H。

Telnet服务是用户远程登录服务,使用23H端口,使用明码传送,保密性差、简单方便。

DNS(Domain Name Service)是域名解析服务,提供域名到IP地址之间的转换,使用端口53。

SMTP(Simple Mail Transfer Protocol)是简单邮件传输协议,用来控制信件的发送、中转,使用端口25。

NFS(Network File System)是网络文件系统,用于网络中不同主机间的文件共享。

HTTP(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是超文本传输协议,用于实现互联网中的WWW服务,使用端口80。TCP/IP结构对应OSI关系图

三、、总结。

篇7:计算机一级基础知识讲义1.8

计算机网络提供资源共享的功能。资源包括硬件资源、软件资源以及数据信息。2.数据通信

(1)信道。信息传输的媒介或渠道,信道可分为有线信道和无线信道两类。(2)数字信号和模拟信号。

(3)调制与解调。将发送端数字脉冲信号转换成模拟信号的过程称为调制;将接受端模拟信号还原成数字脉冲信号的过程称为解调。(实现这两种功能的设备称为调制解调器Modem)

(4)带宽与传输速率。带宽表示信道传输信息的能力。数据传输率:bps 比特/秒 3.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按网络覆盖的地理范围进行分类有广域网(WAN)、局域网(LAN)和城域网(MAN)。4.网络的拓扑结构

星型、环形、总线型、树形和网状型。5.网络硬件

计算机网络系统由网络软件和硬件设备两部分组成。

常见的网络硬件设备有传输介质、网络接口卡、集线器、交换机、无限AP.网络互联设备有网桥和路由器。6.网络软件

通信协议是通信双方都必须遵守的通行规则,是一种约定。

TCP/IP参考模型将计算机网络划分分四个层次:应用层、传输层、互联层、主机至网络层。7.无线局域网。

有线网路维护费用高,难度大。无线局域网可以解决这些问题。

因特网基础

1.因特网的概念

因特网是通过路由器将世界不同地区、规模不一的网络互相链接起来的网络,是一个全球性的计算机互联网络,因此也称为“国际互联网”,是信息资源极其丰富的世界上最大的计算机网络。2.TCP/IP协议

TCP/IP协议是用于计算机通信的一组协议,TCP/IP是重要的两个核心协议。TCP/IP由网络接口层、网间网层、传输层、应用层等四个层次组成。其中,网络接口层是最底层。面向硬件;应用层面向用户,提供一组常用的应用程序,如电子邮件、文件传输等。2.因特网中的客户/服务器体系结构

在因特网的TCP/IP环境中,联网计算机之间进程相互通信的模式主要采用客户/服务器(Client/Sever)也简称C/S结构。3.因特网IP地址和域名的工作原理(1)IP地址

IP地址是TCP/IP协议中所使用的网络层地址标识。IP地址的长度为32位,分为4段,每段8位,用十进制数字表示,每段数字范围为0~255,段与段之间用圆点隔开,例如159.226.1.1。根据地址的第一段分为5类:0~127为A

128~191为B类;192~223为C类;D类和E类留做特殊用途。

(2)域名

域名(Domain Name)的实质是用一组字符组成的名字代替IP地址,为了避免重名,域名采用层次结构,各层次的子域名之间用圆点“.”隔开,从右至左分别是第一级域名(或称顶级域名),第二级域名,„„直至主机名。其结构如下:

主机名.„„.第二级域名.第一级域名

第一级域名采用通用的标准,它分为组织机构和地理模式两类。

组织机构

地理模式

COM 商业组织

CN

中国 EDU 教育机构

JP

日本 GOV 政府机关

KR

韩国 MIL 军事部门

UK

英国 NET 主要网络支持中心 ORG 其它组织 INT 国际组织

机器的标准名称包括域名和主机名,也采取多段表示方法,各段之间用圆点分开。例如:

D)jp “19”根据域名代码规定,域名为toame.com.cn表示网站类别应是()。A)教育机构)国际组织 C)商业组织 D)政府机构

篇8:1计算机基础知识教案

1 精心选择常用化学软件

现今的化学化工软件有很多, 主要包括化学绘图软件、化学数据处理软件、化学图谱分析软件。由于基础化学课是一门化工类的基础课, 与本门课程有关的化工类的软件主要是化学绘图软件和化学数据处理软件。在讲有机化学的内容时, 我们讲解化学绘图软件, 例如:Chem Draw、ISIS/Draw。它可以满足化学化工专业工作者绘制各种化学化工图形的需要, 比如在文档中插入一些化学图形, 如分子结构式、化学反应式、化学实验装置图、化工工艺流程图等。在讲解分析化学时, 我们讲解化学数据处理软件, 例如:Excel、Origin。它可以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线性和非线性拟合等数学处理, 得到二维或三维图形, 从而分析实验结果, 得出结论。我们讲授这部分知识时, 以项目化教学的方式, 通过具体的例子, 先实践再讨论。

1.1 常用化学绘图软件Chem Draw、ISIS/Draw

学习有机化学就要画分子式, 写反应方程式, 而Word中没有这样的功能, 这就要学习化学绘图软件。目前最常用的化学绘图软件主要是ChemWindow、ChemDraw、ChemSketch、ISIS/Draw。这四个常用化学绘图软件都能完成化学结构式、化学分子式、化学反应方程式、化学轨道以及化学反应装置图等的绘制。它们在功能和特点上有很多相似的地方, 但是又各有特点。由于课时少的原因, 我们选择Chem Draw和ISIS/Draw来讲解。

ChemDraw是美国Cambridge soft公司出品的重要产品ChemOffice的一个组件。它能够绘制和编辑高质量的化学结构图。在讲解这部分内容时, 我们先给同学们软件及简单的操作说明, 要求他们先画几个简单的分子式, 然后课堂上分组让同学们演示自己是如何画出这些分子式的, 逼着同学们课前预习, 通过纠正错误来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然后我们进一步讲解软件的各种重要的功能, 课后通过作业, 让同学们真正掌握这个软件。在学习ChemDraw后再简单介绍ISIS/Draw, 这个软件无注册费无使用期限, 具有丰富的模板及画图工具, 通过几个例子来演示, 使同学们了解这个软件。

1.2 常用数据处理软件Origin

在讲解分析化学实验时, 化学实验因为条件不同, 会产生不同的结果, 为了以形象直观的方式反映出影响因素, 我们让学生学习Origin软件。这个软件能绘制出多条曲线的实验结果图, 从而快速的找到我们需要的实验结果。我们选择吸收光谱、酸度或pH值试验来讲解这部分的内容。仍然是课前先给同学们软件和常用的操作说明, 让他们试着将一组给出的光谱吸收数据绘出吸收光谱图。课上分组让同学们演示, 并讨论绘图中遇到的问题, 然后再进一步讲解将多条曲线绘在同一图上的方法和进行一元线性回归分析。课后由学生自己运用Origin处理实验数据, 加强知识和实践的结合。

2 Internet上化学化工信息检索

我们的生活已经离不开网络, 通过因特网检索各类化学资源已经成为化学工作者获取化学信息的重要手段。同学们学习中要查找一些标准、物性数据 (分子量, 颜色, 溶点, 沸点等) , 这些东西通过网络一般都能找到, 所以我们选择一些常见的网站教同学们去使用, 例如:中国标准化信息网、中国化工网、Chemnet、化工市场七日讯、中国试剂网、ACROS等。

3 结语

在基础化学教学中引入与化学有关的计算机知识, 不仅丰富了课堂教学, 而且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使同学们学以致用。由于课时的限制, 我们讲授的内容比较简单, 都是围绕具体的基础化学内容来讲解。学生学完这部分内容都感到计算机很重要, 希望增加课时多教些东西, 我们也感到基础化学教学中应该引入与化学有关的计算机知识。

摘要:现代各种专业的学习已经离不开计算机, 作为基础课的基础化学教学中也应该引入与化学有关的计算机基础知识。我们选择了与基础化学关系比较密切的化学绘图软件ChemDraw、ISIS/Draw和化学数据处理软件Origin。另外我们还简单介绍了, 如何在Internet上检索化学化工信息。通过这样的学习, 使学生们很快适应信息化时代的化学专业的学习方法。

关键词:基础化学,计算机教学,高职

参考文献

[1]刘淑琼.Internet上的化学化工信息资源[J].胶体与聚合物2003, 21 (1) .

[2]黎新.化学软件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 2008, 27 (5) .

上一篇:班费倡议书下一篇:加国留学时需满足的申请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