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基础公开课教案

2024-04-18

计算机应用基础公开课教案(精选12篇)

篇1:计算机应用基础公开课教案

《计算机应用基础》公开课教案

时间:3月15日星期四上午第一节 班级:11学前1班 地点:机房2 主讲教师:赵浩然

教学课题: Excel工作表中的数据筛选 教学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数据的筛选方法(自动筛选及高级筛选),并能应用于实际工作中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重点:如何对数据进行筛选

教学难点:如何用高级筛选的方法对数据进行筛选 教学方法:演示法、实验法、任务驱动法 实验及教具:实例、多媒体 教学课时:第一学时 教学过程:

一、分组,测试FTP,下载上课材料(5分钟)

复习:完成总分和平均分计算,为新课准备数据。

(各小组长检查本组成员完成情况)

二、引入新课:(利用学生上学期学习成绩表)

如何在大量的数据中查找符合我们条件的记录呢?(展示课题“数据筛选”)

(一)自动筛选

1、教师演示(5分钟):请找出成绩表中的语文成绩大于85分或不大于70分的同学。

操作步骤:

第一、单击数据区域任何一个单元格

第二、单击“数据”菜单“筛选”命令的“自动筛选”项,数据表的每个字段名旁边出现下拉按钮“▼”,单击“语文”字段的下拉按钮“▼”,在出现的下拉列表中选择“自定义”,在对话框中选择“大于”,输入“85”;选择单选按钮“或”,在第二个条件框输入 “小于等于”,输入“70”,单击“确定”。很明显筛选后的结果远少于原先的记录。

2、学生操作,完成第一、二个任务,教师检查完成情况,进行点评。(10分钟)

任务一:请在成绩表中的查找出自己的成绩。

任务二:请找出成绩表中的计算机成绩大于70分且小于85分的同学。

(请学生自主学习并思考如何利用自定义自动筛选方式进行筛选数据,小组协作完成。)

(二)高级筛选

设问:当查找的条件比较多时,该用什么样的查找方式比较方便呢?(高级筛选)

1、教师演示:(6分钟)

请找出符合三好生条件的同学:各科成绩都及格,平均分在75分以上,语数英单科成绩在70分以上,操作等级为优,德育积分在90分以上。并在A50为左上角单元区域。

操作步骤:

第一、创造条件区域,在数据表后插入三个空行。所有的条件必须在其相应的字段列来输入。同时,条件值必须在同一行(如图-1所示的C48:S49区域即为创建的条件区域。

图-1 第二、单击数据区域任一单元格,单击“数据”菜单“筛选”命令的“高级筛选”项,出现如图-2所示的高级筛选对话框。

图-2 第三、将对话框进行设置,“方式”栏中选择“将筛选结果复制到其他位置”,在列表区域”栏中指定数据区域,可以直接输入“$A$1:$S$46”,也可以单击“列表区域”选项框的折叠按钮,然后在数据表中选定数据区域。用同样的方法在“条件区域”指定条件区域$C$48:$S$49,在“复制到”栏指定结果存放区域$A$51,如图-3所示,单击“确实”按钮,得到最后所要的筛选结果。

图-3

2、学生操作(学生分组讨论完成,教师完成情况,个别点评)(10分钟)任务三:请找出符合市三好生条件的同学:各科成绩都不低于70分,平均分在80分以上,语数英单科成绩在75分以上,操行等级为优,德育积分在90分以上。在原有区域显示结果

三、填写评价表(小组评议和个人评议)(5分钟)总结:(3分钟)

根据本节课得出结论,当筛选条件针对一个字段时,用自动筛选比较快,当筛选条件针对多个字段时,用高级筛选比较合适,在实际工作中碰到此类操作时认真考虑,选择合适的方法达到目标;当大家在使用高级筛选时,应注意条件区域的创建。并根据学生的具体表现,表扬突出,指出不足。

布置作业:

思考:如何用筛选查找出操作等级是优或良,平均分大于75,各科成绩都在70分以上同学。(比较自动筛选和高级筛选的操作)教学后记:

篇2:计算机应用基础公开课教案

教学目标: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历史及特点 教学重、难点:

1、计算机的发展过程;

2、计算机的特点;

3、计算机的分类;

教学工具:多媒体教室、投影、网络教学软件 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计算机的诞生与因特网的普及是21世纪人类文明史上最伟大的成就,计算机及因特网正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方式,推动着

世界各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越来越多的人已经认识到学会使用计算机的重要性,人们近切期望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以适应现代化社会发展的需要。我们也是同样。

新课教学:第1章 计算机的基础知识

一、计算机的发展过程

1945—1957年、第一代计算机、电子管计算机 1958—1964年、第二代计算机、晶体管计算68机 1965—1970年、第三代计算机、中小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

1971—今、第四代计算机、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 未来:智能化、网络化

通用计算机按功能和用途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的分类数字计算机按工作原理模拟计算机混合计算机巨型计算机大型计算机按性能和规模中型计算机小型计算机微型计算机单片机台式便携式

二、计算机特点  运算速度快  计算精度高  具有记忆功能  具有逻辑判断功能  高度自动化

二、计算机的分类

四、计算机的应用领域     科学计算 信息处理 过程控制

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和计算机辅助教学(CAI)

 人工智能

篇3:计算机应用基础公开课教案

关键词:微课,教学方法,计算机应用,信息化教育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高职院校各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 涉及面广、影响大, 它是传授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培养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入门课程。为高职学生熟练应用计算机办公软件进行常用的办公事务处理提供保障, 为后续课程学习提供知识储备, 为学生工作就业奠定基础。因此, 为学生提供优质高效灵活的教学服务是十分必要的。

1 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微课设计的意义

高职学生普遍存在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学习碎片化现象。传统的课堂教学具有系统性优点, 但结构化的课程体系与网络时代知识碎片化、学习碎片化、时间碎片化之间存在矛盾, 因此, 高职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极其容易受影响, 《计算机应用基础》这类实践性较强课程, 许多院校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在教学方式上采用“理论+实训”、“一体化”教学, 老师演示操作时, 学生或因走神、或因为自己曾经学过而满不在乎, 结果在某些操作细节疏忽了, 导致后面的操作不会做, 需要教师花费大量时间对学生课堂疏漏的知识点进行重复指导, 这在课时有限的正常教学中往往很难周全。许多院校由于学生要参加计算机等级考试, 教学内容上采用统一的教学内容, 在教学方法上主要是结合等级考试内容进行案例教学, 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能力较差, 缺乏知识的应用能力, 即使考试通过, 学生也难将知识灵活地运用到实际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因此, 如何让学生通过自学、互助学习所需知识, 弥补课堂缺陷很重要, 许多学校通过校园网、精品课程对学生进行课外延伸教育, 但这些课程通常需要较完整时间进行学习, 许多高职学生无法坚持, 造成资源的利用率较低, “微课”的诞生使得这个困惑了多年的问题得以解决。

“微课”是一种与传统课堂教学不同的教学设计, 又有别于传统精品课程的教学课件, 是在传统教学课例等资源类型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教学资源, 由于其短小精悍、灵活高效的授课特点, 在方便学生们的学习的同时, 也提高了教学的效率, 确为教学一大利器。由于生源地域差别, 基础起点不同, 学生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公共基础必修课, 课程学习侧重点不同, 在课堂上的诉求也不同。要在满足高职学生的学习愿望, 必需为其提供丰富的教学内容、灵活多样的学习资源。因此, 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微课的制作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2《计算机应用基础》微课教学的可行性

2.1 微课的含义

微课之所以称之为“微”, 有两重含义, 时间之“微”和传授知识量之“微”。

1) 时间:“微课”的时长一般为几分钟左右, 最短时长不受限, 最长时长不宜超过10分钟, 以讲清楚一两个独立完整的教学知识点为最终教学目标。是内容短小、能集中说明一个问题的微型课程。也称之为“微课堂”。

2) 知识量:相对于内容较宽泛的传统课堂, “微课”所涉及的教学内容较单纯, 主题突出, 针对性强:“微课”主要是为了突出课堂教学中单个学科知识点 (如教学中重点、疑难点) 的教学, 或是截取课堂中某个教学环节、某个教学主题的教与学活动, 传统一堂课, 在45分钟内通常要完成连贯的较复杂的教学内容, 相对比“微课”的内容则更加精简, 因此又可以称为“微课程”。

2.2《计算机应用基础》微课设计制作的可行性

《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程操作性强, 与逻辑理论性强的演算课程不同, 学生光凭看书预习不进行实际操作, 即使书看懂了仍会操作失误, 无法熟练掌握。但由于办公软件类操作知识点能够独立分解,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已经发展成熟。因此, 为《计算机应用》微课程的制作提供了确实可行的途径。

3《计算机应用基础》微课教学设计

微课制作通用流程为:选题——课件文案编写——制作课件——教学实施与拍摄——教学反思——后期制作, 其中, 微课件是其核心。根据《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特点, 其“教学实施与拍摄”部分也有其鲜明特色, 具体教学设计简述如下。

3.1 如何设计高质量《计算机应用基础》微课

微课不是随意录制的教学视频片段, 而应是主题独立、目的明确、内容完整的一件“作品”, 制作中我们遵循了以下原则:

1) 设计核心——授课主题明确

微课的授课内容是微课制作最关键的核心环节, 为此我们收集了历年福建省等级考试试题, 选择了《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重点问题、难点问题, 或者带有普遍性、容易出错的问题。同时向学院各专业课程咨询《计算机应用基础》在其专业应用经常涉及的知识, 及学生中容易出错的问题。列出相关知识点表格 (如图1) 进行微课件授课内容筛选, 为制作课件做积累。

2) 制作原则——简洁、直观、有效

制作原则以学生为中心, 原则上要求:主题突出, 切入正题快, 教学直观明了, 不拖泥带水。以能很快地吸引学生, 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为目的。一节微课一般只讲授一两个知识点, 内容具体、简洁, 不必花哨的片头设计制作, 怎么直观、有效就怎么制作。至于课件的小结, 宜采用总结式收尾, 强化知识并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3.2《计算机应用基础》微课课件制作实施

微课程的核心内容是微课件。《计算机应用基础》微课件有三种主导类型:PPT式微课程, 其中计算机基础知识、计算机网络知识教学内容以此类型为重点;讲课式微课程, 以办公软件Word、Excel、Power Point的应用等教学内容 (操作演示较多) 以此类型为重点;情景剧式微课程, 电脑配置组装过程以此类型为主 (这部分内容占比例极少) 。

制作工具与软件:计算机、耳麦 (附带话筒) 为基本配置, 选用视频录像软件Camtasia Studio, Camtasia Studio能在任何颜色模式下灵活的录制屏幕动作 (屏幕/摄像头) :录制区域为全屏区域或自定义屏幕区域, 支持声音和摄像头同步, 录制后的视频可直接输出为常规视频文件或导入到Camtasia Studio中剪辑输出。是较为理想的微课建设软件 (也可以是屏幕录像专家等其他录编两用软件) 。

微课视频的后期处理:微课视频拍摄完后通常还需要进行后期剪辑和完善美化, 例如多段画面修剪调整、声音配制、字幕制作、片头片尾设计制作等, 视频录像软件Camtasia Studio能完成大部分功能, 并能转化成多种格式输出。这里建议, 制作时一次至少制作两种格式输出, 以免后期再次转换格式。

与该教学主题相关的微教案通常采用PPT格式 (字幕大、能控制播放速度) 、微练习应配有习 (试) 题库、微反思与小结一起设计。

对于教学中的重难点, 特别像办公软件Excel中的公式和函数, 仅有一两个案例, 不能帮助学生真正理解公式或函数的真正功能和应用, 例如If函数经常嵌套使用, Rank () 函数应用时通常采用绝对引用等, 因此, 理解Excel函数中各参数的功能、参数中绝对引用与相对引用的应用, 必须制作辅助动画字幕。

3.3《计算机应用基础》微课制作体会

制作过程中鼠标不要在屏幕上乱晃, 字体和背景的颜色要搭配好, 有文字部分最好以阅读形式出现, 操作时鼠标在屏幕上的速度不要太快, 关键点最好有标注提示。

不同于其他理论课程, 《计算机应用基础》微课结束后, 总结规律、发现问题和深入思考这类课后小结不宜太多太占时间。

4 应用小结

在当今的信息化时代, 微课已经越来越受到了教育界的青睐。微课作为传统课堂的辅助教学手段, 打破了学生在学习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 使学生能够随时随地进行个性化学习, 在我院实施过程中, 提高了学生参加省等级考通过率, 推动了教学模式的变革, 但它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1) 翻转教学课堂的实现要与任务式教学结合

传统课堂是先教后练, 教师先讲完知识点学生再练习, 是一对多的教学, “翻转教学课堂”, 是让学生先自学未讲的知识点 (预习) , 然后在课堂上直接练习, 教师指导。学生先练后学, 是一种新型教学理念, 它改变传统教学顺序。微课可以帮助师生实现翻转教学, 学生还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个性化、自主的按需学习。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由于实践性强, 必须动手操作实践才能验证学习效果。因此, 不能光是单向教学, 只有将其与任务式教学结合起来, 学生有目标有任务才能有效地完成完整的教学过程。

2) 微课程不能完全替代课堂

微课程具有教学时间短、应用性强、学习方式灵活的特点。也存在一些缺陷, 如, 课堂的教学互动在微课上难以实现, 在培养学生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方面、创新意识及团队协作能力方面微课程仍难以胜任, 需要在课堂上进行培养。另外, 学习过程的监控、学习成果的考核也是微课所不能完成的任务。

微课件资源容量较小, 方便上传下载, 使得教育由线下向线上发展, 学生将微课件下载保存到终端设备上, 就能将学生喜欢玩的手机变为学习工具, 实现课前预习、课后复习, 实现移动式学习、碎片化学习、网络化学习。但也要预防学生以此为沉迷手机找借口。对于《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程, 更建议将微课件导入一体化网络教室的服务器中, 既利用了计算机多任务运行功能, 又能及时演练操作、提升技能, 提高教学效率。让微课程与传统的学习方式更好地结合起来, 实现教学的内在价值。真正提高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胡铁生.微课的内涵理解与教学设计方法[J].广东教育:综合版, 2014 (4) .

[2]向华.微课在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课程中的应用[J].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6 (3) .

篇4:计算机应用基础公开课教案

关键词: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课堂效果提升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2)01(a)-0000-00

在世界著名学府哈佛的某门课堂上,一位瘦小、其貌不扬的教师站在讲台,侃侃而谈,课堂下成百上千的哈佛学子鸦雀无声;就是网上公开课的点击率他也是名列前茅。他有何种魅力竟具备如此吸引力?

1 从网易公开课获得的启示

1.1 分层次的教学目的

以往,每门课程都会有一个教学目的,即“教学过程结束时所要达到的结果,或教学活动预期达到的结果。”这个目的是单向地从教师的角度指向学生。如果在课程设计上采用双向的教学目的或许会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即“学生能从这门课程中获得什么?这门课结束时能让学生实现什么?解决哪类问题?”所以教学目的应该分两个层次,一个是从教师的教学角度,一个是从学生的实用角度。

1.2 要将学生引入到你的教学世界,教师的口才至关重要

此时的教师更像是名演讲家。网易公开课的若干讲授者在课堂中不乏幽默和调侃,但又不影响正常的教学,这正是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师应该学习的教学方法,毕竟这门课程本身没有文学课、历史课那么有魅力。所以这就更需要教师具有很好的口才,而讲授计算机基础课程的老师大多是毕业于计算机专业的理工科专业,幽默和诙谐以及语言的很好利用恰恰是我们的薄弱环节。

1.3 给予学生极大的信心

能否在课堂上给予学生以学好这门课的信心对于他们最终能否很好地掌握相关知识至关重要。以其中的一门计算机专业编程课为例,第一堂课,教授告诉同学们,这课程是针对一点儿编程经验没有或者有一点点编程知识的同学而设置的。这样会给同学们以极大的信心,不会被“编程”吓到。反思我们的教学方式,一般对于重点和难点的知识我会告诉学生,“这部分知识很难,希望大家认真学习。”可想而知学生将会如何“享受”接下来的教学过程。

1.4 板书的教学仍旧不可或缺

网易公开课让我们看到,即便是世界级名校还仍旧采用多媒体教学与板书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现代化的高等教育要求我们不仅要掌握好科学技术为我们提供的便利,同样也要求我们不要忘记传统的教学模式亦有它的可取之处。

2 提高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课堂效果的方法探究

2.1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课堂教学的特点

目前,大学计算机基础课是各大高校针对非计算机专业开设的必修公共基础课,这门课程涉及计算机的基础知识、概念和基本操作技能。开设这门课程的目的在于使现代大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利用计算机进行信息的获取、处理、传递及应用的基本技能,进而提高大学生的计算机文化素养、动手能力和计算机应用水平,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和应用计算机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3]

2.2 现状分析

(1)目前的教学方法

目前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大多采用理论和实践分开的教学模式:一部分是理论知识在教室讲授,采用幻灯片教学;一部分是实践知识在实验室完成,学生动手操作、教师进行辅导。即便采用这样的多样化教学模式仍旧无法摆脱众多学者普遍认为的高校教学方法存在“单一、枯燥、守旧、灌输式、缺乏启发性和创新性”等问题[1]。

从教师的角度,教师对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不太苛求,习惯于“一言堂”、“唱独角戏” [1],教师在讲台讲、学生在下面听和记,没有留给学生太多的提问环节。以计算机基础课程的课堂教学为例,为了实施教学计划,给学生思考和提问的时间很少;而在实验环节,教师又规定了新的教学任务,学生很难有独特的创造性思考和实践的机会。而网易公开课中某哈佛教授却提倡在课堂上“安静几分钟”,这是我们目前的教学方法中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从学生的角度,目前上课只是被动接受,平时记好笔记、期末“点灯熬油”,而忽视了真正技能方面的熟练掌握。正如某哈佛的某位教授提到的,现代教育模式是“将一个本来空空的容器(如同学生们的思想),存储上科学信息,当容器填满了也就意味着毕业了,越多的信息、越多的数据越好。”这也正像是我们大学目前教学方法的现状。

(2)目前的教学效果

教育家Neil Postman曾经说过,“孩子进校时像问号而毕业时像句号。”这句话很好地回答了高校目前的教学方法所取得的教学效果。

2.3 探究新的教学方法

我们现在应该思考的不仅仅是如何按部就班把教学计划完成,也不是向某些教育机构那样每天思考如何讨好或取悦我们的学生们,而应该是思考一个很简单的问题:“如果我是个本科生,希望计算机的基础课程怎样上?”

综上,本文提出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的方法:第一,转变知识的传授方式,从一个“教授者”变成一个“学习者”,从学生的角度来备课;第二,实现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实验室教学方案——计算机基础课程的理论教学部分也放在实验室进行,同时需借用屏幕控制软件,学生可以真正实现“边学边做”,教学效果更佳;第三,高校教师应经常接受心理学课程的学习,特别是教育心理学,学会与学生的交流方式,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读懂学生的心思,以期更好地实现双向的教学效果;第四,教师不应受限于教学计划中的条条框框,要把现有知识与目前的前沿潮流带入到学生的视线,注重本学科前沿知识的学习与关注,特别是学生关注的和计算机相关的知识;第五,校园网的建设不能只局限于远程教育,应把校园网开辟成课堂教学的第二阵地,学生课下预习和复习的园地。

大学,应该是自由的,让学生们在掌握了基本的学习技能的同时,又能从多方面多角度给予其探索新知识的起点,让他们在大学校园这个自由的空间自由驰骋,真正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參考文献

[1] 任平.高校教师教学方法运用现状调查[J].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5).

[2] 齐景嘉.关于金融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的思考[J].经济研究导刊,2010(15).

[3] 熊丽丽.大学计算机基础课课堂教学评价研究[J].长春师范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10(6).

篇5:机械基础公开课教案

任教学科:机械基础

任教班级:18综合

任教老师:

机械技术学校

1-1 机器的组成

课时:1 教学目的

(一)、知识目的

1、机器的特征。

2、机器的组成部件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3、机器的组成及每一部分的作用。

(二)、技能目的

1、了解机器的特征。

2、对每一部机器能够判断各部分的运动关系,并知道每一部分的作用。

(三)、情感目的

1、通过本节内容,让学生对机器有所了解,并掌握其组成。

2、使学生能够判断一个物体是否属于机器。

教学重点

1、机器的组成及每部分之间的关系。

2、机器每一部分的运动。

教学难点

1、机器各个组成部分的关系。

2、机器的判断。

教学工具 多媒体

教学方法

1、口述法

2、举例法

3、提问法

4、讨论法

教学过程 I、新课导入

展示一组图片

师:下面给大家三分钟的时间思考一下以上图片中哪些会是机器。

生:(学生思考回答)师:大家回答的都很对。

II、新课讲授

1、机器的特征

师:给大家两分钟的时间讨论一下,从组成运动和功能的角度看,机器有哪些特征? 生:(讨论)

师:有几点大家归纳的很不错,下面我来总结一下。机器的共同特征有:(1)、是人为的实体组合。

(2)、各部分实体之间具有确定的相对运动。

(3)、能够转换或传递能量,代替或减轻人类的劳动。注:同时具有以上三个特征的实体组合,称为机器,缺一不可。师:根据机器的特征,请同学们想一想,你日常生活中还见到过哪些机器? 生1:(正确回答)师:回答正确。生2:(错误回答)师:不对。

2、机构构件以及零件的定义。(1)、机构

机构是由构件组合而成的,各构件之间具有确定的相对运动,例如凸轮机构(模型展示)。

师:大家在这里要注意一下机器与机构的区别和联系。区别:机器能完成有用功或转换机械能,而机构只能完成传递运动,力或改变运动形式的实体组合。

联系:机器包含着机构,它有一个或多个机构组成。(2)、构件

构件是有一个或多个零件组成的,这些零件间没有相对运动,例如轴、键以及齿轮构成的整体。(3)、零件

所谓零件,就是一个个独立的实体。师:螺钉是零件吗? 生1:是。

师:回答完全正确。师:一个弹簧是的吗? 生2:是。

师:正确,非常棒!

讨论:机器、零件、机构、构件之间的关系。师:总结如下:零件→构件→机构→机器 从以上的关系中,我们可以看出,零件是机械制造的基本单元,构件是机械运动的基本单元。

(展示气缸图片)

讨论:请大家讨论以上图片中哪些是零件构建机构以及机器?

5、机器的构成

(1)、原动力部分(动力装置)。把其它能源转换成机械能。师:前面我们说到汽车是机器,那么它的动力源是什么? 生1:内燃机、电动机。

师:回答正确。除此以外,台钻中的电动机也是台钻这部机器的动力源。

(2)、执行部分(工作部分),直接完成工作任务的部分。师:汽车的哪一部分是执行部分呢? 生2:它的车轮。师:回答完全正确。(3)、传动部分

把原动机的动力源传给执行部分,用于驱动执行部分工作。师:汽车的哪一部分是传动部分。生3:变速箱。师:真棒,完全正确

(4)、操纵或控制部分,用于显示或控制机器的状态或位置。师:机器的哪些部分是操纵或控制部分? 生4:电子装置,机械装置以及电气装置:。

随堂练习:

1.下列属于机构的是()

A.机床 B.纺织机 C.千斤顶 D.拖拉机

2.机床的主轴是机器的()部分。

A.原动机 B.执行 C.传动 D.自动控制 思考:

1、原动机部分与执行部分能否组成一部机器?

2、原动机部分、执行部分以及传动部分能否组成机器?

III、小结

今天我们主要学习了机器、机构、构件、零件的定义,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我们还学习了机器的组成。

IV、布置作业:

1、一部完整的机器有哪几部分组成的呢?

篇6:园林设计基础公开课教案(点)

主创 黄太平

“情境任务测试驱动教学法”在纯理论课中的应用教学案例

主创 黄太平安化县职业中专2011年下学期教学比武决赛

《园林设计基础》公开课教案

教学课题:第三章 园林艺术构成 第一节平面造型要素

一、点。教学目的:(1)知识目的:掌握“点”的基本概念、类型、造型艺术原理、视觉感受。

(2)情感目的:激起同学们对园林设计课程的浓厚兴趣。

(3)能力目的:能运用“点”的相关原理,对实例进行分析。教学重点:点的分类。教学难点:虚点。

教学方法:“情境、任务、测试”驱动教学法。教学准备:搜集相关图片和视频素材,制作动感课件。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欣赏二年级C202班学生的园林设计作品,激发求知欲望。

二、任务驱动:

任务一:平面造型要素主要包括哪些?几何上的点与造型上的点有何异同点?

任务二:怎样理解点的大小程度是相对的?(举例说明)

任务三:

1、点有实点和虚点之分,试举例说明实点的特点及其在园林设计中的作用。

2、什么是虚点?虚点在园林中有何作用?虚点的类型有哪些?

3、试举例说明透视灭点、视觉中心点、小环境的几何中心点

“情境任务测试驱动教学法”在纯理论课中的应用教学案例

主创 黄太平的含义。

任务四:试举例说明单点的视觉感受;两点的视觉感受;多点(序列点、等距离排列点、自由动感点)的视觉感受。

三、自学与讨论:

1、阅读课本P49至P55内容,完成上述四个任务。

2、老师与同学们一起讨论上述任务中提出的问题,共同完成任务。讨论一:平面造型要素主要包括哪些?几何上的点与造型上的点有何异同点?

分析:平面造型要素主要包括点、线、面三要素。几何上的点只有位置,没有大小、形态、颜色等;而造型上的点不但具有位置,还具有形态(形状、色彩、质感等)和大小。

讨论二:怎样理解点的大小程度是相对的?

分析:点的大小程度是相对的,与它所在的环境、视觉的距离有关。如下面的动画,小圆相对于大圆是点,大圆是面,但大圆相对于正方形则是点。(动画见课件)

讨论三:

1、点有实点和虚点之分,试举例说明实点的特点及其在园林设计中的作用;

2、什么是虚点?虚点在园林中有何作用?虚点的类型有哪些?

3、试举例说明透视灭点、视觉中心点、小环境的几何中心点的含义。

分析:实点是园林环境中具有位置、形状、大小、色彩、质感等特点的实体要素。实点的特点:有位置、形状、大小、色彩、质感等特征。点具有活跃园林空间的作用。虚点是指人们对环境进行观察时的视觉焦点。具有控制视线、吸引人们认识空间的作用。类型有透视灭点、视觉中心点、小环境

“情境任务测试驱动教学法”在纯理论课中的应用教学案例

主创 黄太平的几何中心点。透视灭点是指人们通过视觉感知的空间物体的透视汇聚点。主要作用是突出园林空间的整体性和方向感,增强园林景观对游人的吸引力。视觉中心点是指在空间中制约人的视觉和心理的注目点。包括空间注目点和标志点。人们在游园时,随着观景方向和角度的转变,视线经过搜索最后会停留在可注目的点上,这个点就是视觉中心点。小环境几何中心点是指局部空间布局的中心,中心点维持了空间的存在,使小环境保持了内聚性,且小环境具有向心力的作用。

讨论四:试举例说明:单点的视觉感受;两点的视觉感受;多点(序列点、等距离排列点、自由动感点)的视觉感受。

分析:画面中只有一个点时,这个点具有很强的吸引力。两个点大小不同时,观察者首先会集中在较大或较艳的一方,然后再转向较弱的一方。序列点,可以使人感知到线。等距离排列的点,容易使人感知到面。自由动感点,给人的视觉感受是节奏与韵律。

四、测试与总结

1、测试(知识应用)(利用随机抽取器点名)

(1)园林设计作品中的点一般具有的特征有()。A 位置 B 大小 C 颜色 D 质感(2)试指出右图中透视灭点的位置。(3)请认真观看视频,回答下面的问题:(视频见课件)

①视频中介绍了多少个景点?

②视频中介绍的这些点,从大小方面来分析,说明了点的什么特性。

“情境任务测试驱动教学法”在纯理论课中的应用教学案例

主创 黄太平

2、总结(知识结构)“

一、点

(一)如何认识点

1、几何学上的点

2、造型上的点

(二)点的形态

(三)点的分类

1、实点

2、虚点

(1)透视灭点(2)视觉中心点(3)小环境几何中心点

(四)点的视觉感受

(1)单点(2)两个点(3)多个点”

五、作业

在校园内找出三种虚点类型实例。

篇7:八年级计算机公开课教案)

第19周 八年级 信息技术 主讲人:孙一红

课题:体验顺序结构程序设计 教学目标:

1.2.3.4.5.学会表达问题分析过程 建立算法的概念

了解变量的概念及如何进行变量说明。了解赋值语句格式及作用。学会用文本框输入及输出信息。

教学重点: 分析问题,创建算法,建立起程序设计思维架构。

教学难点:如何将这么多的学习内容有机结合在一起,让学生能够接受。教学过程:

(一)导入

通过上节课电子钟的设计,我们已经有了制作软件界面的基本能力,我们能够运行程序,能够将程序转换为机器能够直接运行的EXE程序文件等等。

在我们七年级上学期数学课本中有一个“计算三支球队净胜球数”的问题,大家还记得吗?

(二)讲授新课

1.如何创建引导层。

⑴新建一个FLASH文档,图层1命名为“金鱼”;

⑵单击“文件”菜单下的“导入”,在弹出的“导入”窗口框中,选择一幅图片,然后打开,导入后将该图片转换为图形元件,名称为“金鱼”;

⑶拖动时间轴上的滚动条找到100帧,按F6键插入关键帧;

⑷右击第1帧,创建运动补间动画;

⑸单击“时间轴”面板左下方的“添加运动引导层”按钮;

⑹单击“引导层”图层,单击“铅笔工具“,在舞台上绘制一条运动曲线;

⑺单击第1帧,用“箭头工具”选中“金鱼”的中心圆点,并拖到运动曲线的起始位置,让“金鱼”的中收圆点与曲线的起始点吻合;

⑻单击第100帧,将“金鱼”拖到曲线的终点位置,同样也要注意让“金鱼”的中收圆点与曲线的终点吻合;

⑼回到第1帧,按Ctrl+Enter看动画效果;

⑽单击“金鱼”图层第1帧,在“属性”面板中勾选“调整到路径”;

⑾按Ctrl+Enter看动画效果。

课堂练习:

(1)、制作一个地球绕着太阳转的动画;

(2)、制作蝴蝶在花丛中飞舞的动画。2.如何创建遮罩效果

⑴新建一个FLASH文档,单击“属性”面板中“550×440像素”按钮,在弹出的“文档属性”窗口中调整舞台大小为550×100像素;

⑵单击“文本工具”,输入“FLASH中的遮罩效果”,用箭头工作选中文本,连续按Ctrl+B键,分离文字,用“颜料桶工具”填充七彩色;

⑶插入一个新图层,单击“椭圆工具”,在舞台左侧画一个圆,并让圆的高度超过文字的高度,颜色不限;

⑷在图层2的第40帧插入关键帧,并将圆拖至最右侧,回到第1帧,在“属性”面板的“补间”项中选择“形状”;

⑸右击图层1的第40帧,并插入普通帧;

⑹右击图层2,在弹出的菜单中选择“遮罩层”

⑺按Ctrl+Enter看动画效果。课堂练习

以文字做遮罩层,以七彩背景为被遮罩层,制作一个移动着的不断变化颜色的文字动画。

七、教学反思:

篇8:计算机应用基础公开课教案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基础,高职高专,微课建设

微课是现代化课堂教学中的一种新型教学手段, 通过多媒体技术平台中的视频方式, 把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技能集合起来一同讲解, 让计算机课程教学具有生动性、直观化, 在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同时, 还能让学生了解并掌握教学的知识点与技能, 巩固所学的知识内容。此外, 微课制作主要以《计算机应用基础》为教学导向, 能够充分讲解知识点与技能点, 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 高职高专《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现状

近年来, 伴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与发展, 信息技术科日渐普及且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当前, 高职高专学生的计算机知识已不再是零基础了, 但是因为计算机课程不属于中考、高考科目, 各个学校教学要求与教学水平发展不均衡, 导致学生进入学校后计算机基础存在明显差距[1]。在《国务院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 (2005年) 》中明确规定, 高职高专计算机教学应倡导“以服务为宗旨, 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方针政策, 这就要求高职高专摒弃传统的计算机应用教学理念, 以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综合性人才为目标, 提升《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在高职高专教学中的作用。但是在当今社会, 高职高专中《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已无法满足时代发展需求, 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 教学模式相对单一、枯燥, 导致学生产生厌学心理, 难以吸引学生注意力; (2) 教学内容和实际情况背离, 教学知识内容混乱, 没有突出教学重点与难点; (3) 在教学过程中, 运用“示范—模仿”教学模式, 不利于现代学生的创新和改革[2]。

2 高职高专《计算机应用基础》中微课应用的重要性

2.1 有助于辅助教师教学

在计算机课堂教学过程中, 教师利用微课的方式进行教学, 不会占用较多的课堂教学时间, 还可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为学生学习提供方便[3]。例如在“演示文稿”教学过程中, 为了防止课堂操作带来的教学失误, 确保教学质量, 教师可先把演示文稿具体操作方式制作成微课视频, 上课时播放给学生观看, 然后让学生按照操作方法进行实践, 通过亲自操作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演练, 教师要适当解答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这样不仅有利于辅助教师教学, 避免教学失误, 还可节约教学时间, 为课堂教学有序进行提供方便。

2.2 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

对高职高专学生学习来说, 由于计算机能力不同, 如果在计算机课堂教学活动中, 对全班学生进行同一内容的教学, 那么就会限制已掌握操作技能的学生学习新的教学内容, 而微课通常是围绕同一个知识内容、主题来讲解的, 这一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学习自主性的同时, 还可避免这一问题的产生[4]。例如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活动中, 教师可以共享全部的微课视频, 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巩固所学知识点, 同时选择自已喜欢的内容进行学习, 或者是复习已学过但没有掌握的内容。另外,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 还可重复观看自己难以理解的知识点, 并提出疑问, 满足学生学习需求。微课教学融入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还可让学生自主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提高学生思考能力与自主学习能力。

2.3 有利于集中学生注意力

传统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堂教学, 难以吸引学生注意力, 达不到高效教学的目的。而微课的融入, 虽然教学时间较短, 但是能够将教学重点、难点制作成教学视频进行播放, 快速集中学生注意力, 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 为学生学习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5]。

3 高职高专《计算机应用基础》微课应用的具体方法

3.1 微课的制作

在录制《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微课时, 教师可将课堂教学内容划分成5个单元, 即计算机基础知识、网络应用、Word2010、Power Point2010和Excel2010, 然后再详细分解每个单元[6]。例如Word2010单元, 教师可将其划分成以下子单元: (1) 界面、组成; (2) 文档创建、保存和简单文档排版; (3) 制作通知、表格、个人简历表、海报、图文混排及毕业论文排版; (4) 最后将已被分解的子单元内容制作成微课视频进行教学。但需要注意的是, 由于《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操作性较强的课程, 因此, 必须使用Camtasia Studio8录屏软件和Power Point2013自带录屏功能进行录制, 而对于讲授内容制作应使用Power Point2013、耳麦、思维导图i Mind Map7、Video Scribe及Focusky, 然后使用Edius6.01及AE CS4进行后期编辑。另外, 因为讲解过程需要在计算机平台上进行, 导致录制结果极易受录制环境的影响, 如果教师教学动作太大, 可能会让录制的视频换面产生卡顿的问题, 降低视频质量。而教师语速太快, 会为理解能力差的学生带来一定难度。所以, 教师在计算机微课制作过程中应确保教学动作幅度适中, 注重教学语言规范性和语速稳定性, 以此提升教学质量。

3.2 微课的字幕与时长

在完成微课视频的制作工作后, 还需要完成视频的后期制作, 适当增加教学字幕, 目的主要是为了避免因为教师讲述语言不规范, 增加学生理解难度。在增加字幕过程中, 应利用文字方式着重解释讲解不到位和视频难以展示的知识内容, 弥补微课不足, 这就要求教师在增加字幕之前必须浏览一遍录制的视频, 对视频制作不到位的知识点进行标注, 为增加字幕提供方便。此外, 在后期制作微课视频过程中, 还要限制微课时间, 在有限的时间里将教学重点内容融入其中, 一般情况下, 教师需要将微课时间控制在5~8min, 如果时间太长, 就会难以集中学生注意力, 给学生学习质量带来影响[7]。

3.3 微课的配套资源

微课自身具有的短小精悍的优势决定微课视频展示不能添加过多的文字, 而是通过图表和现场实践操作方式来展示教学内容, 这样可以在节约讲解时间的同时, 延伸知识点[8]。例如在“电子表格”教学过程中教师只需要讲解关于Excel表格的基础知识内容即可, 关于Excel表格的具体操作, 教师需要在现场演示给学生观看, 让学生按照操作步骤进行实践, 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掌握具体操作技能与方法, 还可节约讲解理论知识的时间, 充实微课内容。另外, 在微课教学中, 教师不能使用过多的语言讲解, 因为对学生而言, 在学习新的知识点过程中, 对教师教学语言已产生依赖性。因此, 在微课教学中应适当增加教学语言, 但又不能过度依赖教学语言, 可重点讲解关键知识点, 为学生学习提供暗示, 帮助与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 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4 案例分析

在Excel微课课堂教学中, 按照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 将自动筛选及高级筛选作为教学重点、难点进行学习, 针对教学难点微课设计如下: (1) 教师先讲解微课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和切入点; (2) 播放高级筛选的具体操作步骤, 并一一讲解操作步骤; (3) 针对本次教学内容, 教师按照高级筛选具体操作步骤进行示范与演练, 让学生按照演示步骤进行实践; (4) 教师对本次教学知识点进行总结归纳, 着重讲解本次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然后设计提问环节, 让学生进行互动学习。另外, 在录制Excel数据微课过程中, 教师需要重视语言表达能力, 在讲解时, 学生可能会过度关注鼠标移动, 为了避免这一现象出现, 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 教师在制作过程中, 应将鼠标放在执行菜单命令上停顿片刻, 并设置声音提示, 这样不仅方便学生了解鼠标的动作,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还可让学生通过交流, 解决提出的问题, 提升学生思考能力, 掌握本次教学知识点。

5 结语

综上所述, 在高职高专《计算机应用基础》中应用微课进行教学时, 要想提升教学效率、质量, 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需要教师立足于教学实情, 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 充分考虑学生学习需求, 集中学生注意力, 在有限时间内制作出符合学生需求的微课视频。另外, 在制作微课课件的过程中, 为了能够引导学生充分了解课程教授内容, 掌握教学知识点, 必须充分利用微课配套资源, 限制微课播放时间, 并适当添加教学字幕, 以补充视频无法展示的内容, 让学生学习更加高效, 提高计算机知识的吸收效果。

参考文献

[1]刘焱.高职高专《计算机应用基础》微课建设的研究与应用[J].高教学刊, 2016 (7) :227-228.

[2]付琳.微课在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 2015 (19) :152.

[3]马清.微课在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J].亚太教育, 2016 (10) :131.

[4]梁力.高职高专计算机基础课微课的设计与制作[J].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 2015 (6) :52-54.

[5]冒培培.“微课”在职高《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的应用[J].西部素质教育, 2015, 1 (10) :56.

[6]刘磊, 龚少卿.“微课”在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的应用[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 2014 (11) :166.

[7]陈琳, 邹承俊, 雷静, 等.微课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改革中的应用与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 2015 (28) :11.

篇9:《计算机应用基础》课教学探析

关键词: 计算机应用基础 计算机教学 教育教学

一、课程分析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学习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相应办公软件的操作应用能力,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为学生的职业发展和学习奠定基础。具体教学目标:一是使学生掌握计算机软、硬件的基本知识,提升计算机操作水平,解决学习、工作、生活中的计算机应用方面的常见问题。二是使学生能结合专业岗位需要,学会利用计算机获取、处理、分析与发布数据信息。三是使学生学会利用常用办公软件解决工作中实际应用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教学内容上要注重实用性。

二、理论教学

1.注重学习兴趣的培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探索的原动力。首先根据每个专业的特点,介绍一些计算机在该专业领域的应用,然后可以将计算机的各种硬件向学生展示,并在学生的注视下将这些硬件组装成一台完整的PC机,并演示相应的应用软件,使学生知道计算机只是一台机器,通过自身学习,也能组装计算机,消除对计算机的神秘感。让学生坚信自己只要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也完全能让计算机为我们的工作、学习、生活服务。其次,根据学生所学专业的特点,介绍一些计算机在其专业领域的应用和取得的成果,从而培养学生学好计算机知识的浓厚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

2.注重教学内容的选择。

计算机应用知识的更新换代比较快。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的教学中要对教学内容有选择性地教学,注重知识的广泛应用性和学生能力培养,突出以下几个方面的教学。

(1)汉字输入法训练。强调键盘指法练习的重要性,重点讲解几种常用输入法,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输入法加以重点练习。

(2)操作系统。可选取用户最多、操作最简便的WindowsXP操作系统加以重点讲解,并对逐步推广的Windows7.0操作系统做讲解。

(3)文字处理软件。以目前国内较为流行的文字处理软件Word为重点讲授内容,只要学生能够熟练地掌握Word的使用,其他文字处理软件也就很容易掌握了。

(4)电子表格软件。以Excel为重点讲授内容,因其集强大的电子数据表、图表、数据库等功能于一体而被广泛使用。但由于函数众多,因此要有选择性地讲解一些常用函数的用法。

(5)幻灯片的制作。PowerPoint电子幻灯片软件由于其制作简单、操作方便等特点,因此被广泛应用。教师在讲解相关内容时,可以有意运用PowerPoint制作课件,用各种特殊效果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3.改进教学方法,进行创新性教学。

在计算机教学中,要注意教学方法的改进。计算机与其他学科相比,知识更新速度快,若计算机教学只注重知识传授,不注重学生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就会使学生缺乏自主学习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因而教学的注重点应从“教”转向“学”,逐步改变知识灌输式的教学模式,有步骤、有计划地过渡到“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即以学生为认知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能动性和创造性,主动建立知识和能力结构的教学模式上。指导学生运用所学解决工作、学习、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提高学习质量,进一步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把他们培养成为创造性人才。

三、实践教学

上机实验是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提高学生应用能力的重要环节。在实验课的教学中可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法。任务驱动式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模式,教师通过巧妙地设计案例任务,将所要讲授的知识和技能蕴涵在任务中,使学生通过完成具体任务达到掌握知识和技能的目的。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从而真正掌握相关知识与技能。教师在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主要是起到启发、引导和交流作用。同时,任务结果的呈现可增强学生的自豪感。

在具体每项知识点的学习与操作掌握上可以案例任务为入手,以任务完成为目标。采取“教、学、练一体化”的教学方式,通过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操作过程,提高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在上实验课时需注意:一是采用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对上机实验进行详细讲解、演示,然后让学生及时进行操作,巩固所学知识点。二是加强巡回指导,帮助学生分析发生错误的原因,及时解决操作中遇到的问题。

总之,随着计算机网络信息时代的不断发展,《计算机应用基础》课所涉及的内容也在不断升级,对于《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的教学方式方法也应根据知识内容的更新不断调整,以适应职业教育发展的需求。

参考文献:

[1]王津.计算机应用基础(第2版)[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2]吴慧.关于中职生《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现状的分析及改进对策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2.

[3]徐继红,沈军彩,娜日,周玲玲,李先桂.“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和课改方向[J].计算机教育,2009,10:24-25,36.

[4]李小林.《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探析[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4,30:7122-7123.

篇10:计算机网页与动画_公开课教案

[教学课题]:第十五章 FLASH在网页中的应用实例制作

[教学课型]:实验课 [教学目的]: 知识目标——了解AS代码的作用,掌握应用外部文件到FLASH制作当中,熟练动画制作的界面和制作步骤。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能够听老师演示一次就大致能够按课件的制作步骤说明制作出动画成品。

3.德育目标——培养学生制作动画的的创造性思维,探究能力。[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学生按照课件的步骤制作出动画作品 2

教学难点:动画的原件命名以及AS代码部分

教学关键:讲解步骤清晰,一步一步制作,教师巡堂解决疑难。[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法? 演示法

[实验及教具]:包含完整的硬软件资源的多媒体计算机 [教学课时]:1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已制作了相应的网络版教学课件,内容完整,包括简介,教学设计,步骤,效果,感想等。可供学生任何时候学习。并准备了若干张本班级的JPG格式照片,供学生动画制作时使用。

做好了教学站点(http://192.16.9.254)的建设工作,包括课件的网络访问配置,文件上传模块的制作,自动生成动态网页观看学生作品模块的制作等。

学生学习的主页面快捷方式已经放在学生机桌面,名字是“06软件计机网页制作学习全记录” 双击打开即可学习。

引入新课:(_2_分钟)

1、讲述:FLASH动画设计是伴随着计算机互联网络的产生而形成的视听设计新课题,同时也是网页设计者以所处时代所能获取的技术和艺术经验为基础,依照设计目的和要求自觉地对网页的构成元素进行艺术规划的创造性思维活动,表面上看,它不过是关于版式编排的技巧与方法,而实际上,它不仅是一种技能,更是艺术与技术的高度统一。本次教学实例运用FLASH8设计制作了当今网络上十分流行的一些动画效果,采用ACTIONSCRIPT2.0和FLASH8的发布格式,最后以网页格式将案例集合到同一平台上(http://192.168.9.254)。观看时安装了FLASHPLAYER9.0或者以上版本以便在网页上显示。

2、讲述:本次课程我们将学习制作漂移效果的动画作品。并把做好后把动画文件作为作业上传到教师机上。

教学演示(__8_分钟)

1、讲述:学生可打开教学页面“点击开始学习”按照课件步骤进行制作!

2、演示步骤:打开多媒体教学系统,进行广播教学:

(1)<下载素材>打开教学页面,点击“素材下载”,选择保存,选择桌面,确定,在桌面上解压缩文件“picture”可得到动画制作的素材。

(2)<导入图片>打开FLASH8,创建新文档,设置属性大小为980×590,背景为黑色,ctrl+L打开元件库,保存文档为自己学号如:48.fla,然后ctrl+f8新建图形元件命名为“1”,这时要求把给出的图片用PS改成自己选择的照片,覆盖掉给出的101至109.jpg图片。然后ctrl+r导入桌面上的图片文件101.jpg,在弹出的窗口选择“否”,以此类推,把102至109.jpg一张一张分别导入到图形元件2至9当中。

(3)<制作影片> ctrl+f8新建图形元件命名为“b”,画一个无边白色矩形。ctrl+f8新建影片元件命名为“mcb”,拖元件b进舞台,分别在3,6,9,12帧处按f6,在属性里的ALPHA分别设置为80,60,30,0.在13帧处点击按f7,添加“stop();”动作。

ctrl+f8新建影片元件命名为“mc1”,拖元件1进舞台,在第二帧按f5,插入图层二,在图层二的第二帧按f7,拖元件mcb进舞台,修改属性的大小与位置与元件1一样(即覆盖图片),插入图层三,在第一帧添加“stop();”动作。

以此类推ctrl+f8新建影片元件命名为“mc2”,mc3至mc9,分别拖图形元件2,3至9到舞台当中。新建图层二,在图层二的第二帧按f7,拖元件mcb进舞台,修改属性的大小与位置与元件2,3至9一样,插入图层三,在第一帧添加“stop();”动作。这时完成了所有影片的制作工作。

(4)<添加代码>ctrl+f8新建影片元件命名为“mcall”,分别拖影片元件“mc1”至“mc9”进舞台,分别把属性栏里的“实例名称”改为“m1”至“m9”,各个影片元件稍微相连在一起。插入图层二,点击第一帧,把桌面上的文本文件“课件AS代码.txt”里面的文本全部复制粘帖到这一帧的动作里面。

(5)<保存上交> 返回场景一,拖影片元件“mcall”进舞台,插入图层二,用文字工具写上“06软件班(学号)如48号(姓名)如姚明”,大小为36,白色。『选作这一步:插入图层三,ctrl+f8新建影片元件命名mc,ctrl+r导入音乐mp3文件,在图层三第一帧拖音乐mc进舞台。』 文档保存到桌面如48.fla,ctrl+enter运行得到48.swf生成目标文件。重新打开教学主页面,点击“浏览”选择48.swf,点击“上传”,等待15秒完成。

课堂练习(_25_分钟)

题目:按照课件步骤动手制作自己的照片的漂移动画效果。

要求:用自己的照片,加上名字学号,声音模块选做,做好上交作品。

这时教师巡堂与学生互动,解决学生的与提问疑难。

课堂小结(_5_分钟)

篇11:人民币的简单计算公开课教案

执教:尚晓惠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和简单的加法计算。

2、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和简单的加法计算。

教学难点:人民币间简单的加法计算。教学准备:课件及气球学习用品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口答

1、我们买东西要用(),人民币的单位有()。2、1元=()角 1角=()分

10角=()元

10分=()角 80分=()角

50角=()元

3、课件出示指名认钱

二、谈话导课,揭示课题

聪聪是一个可爱懂事的好孩子,这周星期天。他在家里吃过饭,看妈妈忙着接电话,就主动帮妈妈收拾好碗筷,还帮妈妈泡了一杯茶,妈妈高兴的奖励他一些钱,你能帮他算算吗?

1、教学例5 如果他想把这些钱都换成一角的,好分几次花,你能帮他换成多少个1角的?说说你的想法?

出示例5的课件,提问:“这是几元几角?”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1元2角。接着问:1元可以换成多少个角?1元2角是多少角?你是怎样想的?

学生试回答后,教师再做说明:1元是10角,1元2角就是10角加2角等于12角。板书1元2角=12角。

2、练习

出示18个一角的让学生换成()元()角,重点说清怎么换的 课件出示3元8角学生认后换成一角的并说出想法 3.教学例6(1)同学们喜欢玩气球,今天老师带来了两种气球,你想玩吗?想玩就要用钱来买哟,要会计算,你会买吗?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人名币的计算,(揭示课题)

(2)出示两种不同颜色,大小不同的气球,让学生看每种的价钱,指名说每个多少钱? 小结:告诉学生在商场和超市常用小数表示商品的价钱,小数点前面的数表示几元,小数点后第一位数表示几角,第二位表示几分。

(3)让学生用模拟人民币买气球,并说说怎么列式,怎么计算,重点说算法,三.小结:计算人民币时要列算式时一定要写上单位,在计算时元和元加,角和角加,计算时还要细心。

四、巩固练习:

1、填空(抽生口答,课件出示题目)

2、做一做,全班齐练,做完后集体订正

五、本课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学会了什么?

篇12:分数应用题复习课公开课教案

陈海艳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 经历整理、分析、编题的过程,强化分数应用题 “单位‘1’×对应分率=对应数量” 的结构特征;

2. 学会正确、熟练地解答分数应用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丰富分数应用题的解题策略;

3. 通过现实的有挑战性的问题,提高学习的自信,让每一个人获得成功的体验。【教学重难点】

经历整理、分析、编题的过程,强化分数应用题 “单位‘1’×对应分率=对应数量” 的结构特征;

学会正确、熟练地解答分数应用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丰富分数应用题的解题策略; 【教学过程】

一.自主准备,注重学生已有的学习起点。展示学生数学复习小报,分析重难点。

1.同学们,今天我们要来复习分数的运算,之前我们做了调查,同学们都写出了自己觉得“最简单的分数应用题”和“最难的分数应用题”,不同的同学写出不同的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讨论。

二.知识梳理,注重知识之间的联系 1. 出示条形统计图(见右图)

请同学们说说从图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哪些含有分率的信息? 55 女生是男生的

男生比女生少

女生比男生多

3板书:男生是女生的2. 出示两条信息:男生:30人;女生50人。

男女(回答中可追问:① 你能看出男生有几份?女生有几份?② 谁为单位“1”?)提出学习要求:请选择其中任意几个信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编成一道应用题,并列式。(学生独立完成)3. 小组交流编题的结果

交流要求:

⑴ 小组交流:说出自己编写的不同题目,在相同的题目上做记号,并试着解答别人编写不同题目;

⑵ 整理记录:在编写最多的这张纸上进行整理补充,做好记录; ⑶ 准备汇报:以记录最完整的这张为发言稿。

(出示小组交流要求后,要求学生默看半分钟后,教师可做小小的提问,使学生明确交流要求。)4. 小组反馈交流结果

(先大致了解编写题目的个数,从最少的小组开始进行汇报,教师进行补充。)5. 教师出示本学期所学分数应用题类型

⑴ 看看老师编的题目中有你们没有的题目吗? ① 男生15人,男生比女生少② ③ ④ ⑤ ⑥

22,女生几人? 30÷(1-)5522女生25人,男生比女生少,男生几人? 50×(1-)

5522男生15人,女生比男生多,女生几人? 30×(1+)

3322女生25人,女生比男生多,男生几人? 50÷(1+)

3333男生15人,男生是女生的,男女生共多少人? 30÷+15

5555男生15人,女生是男生的,男女生共多少人? 30×(1+)

33⑵ 这些就是本学期主要学的几种分数应用题的类型。学了这么多的分数应用题,你发现它们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吗?说说看。

⑶ 得到分数应用题的最基本结构 单位‘1’×对应分率=对应数量(以上面6题中的任意两题为例来理解正向、逆向应用题的不同处)

三.方法多样,注重解题策略的指导 问题:小红看一本书,第一天看了多少页?

1. 请你用自己的方式来解答。

2. 提出要求。(如果有一位同学不会,他看了你的解题过程就明白了,所以每一个人都要把自己想的过程写完整,要求能将解题过程讲给不会做的同学听。)

3. 学生反馈。(学生可以通过线段图、对应关系、解方程(方程是数量关系的正向思考)、草图等方法进行解题)

1,第二天看了50页,还剩下一半没看完。这本书共有3(预设:学生会提出“用方程这么麻烦的”,教师可以顺便提一下“方程是数量关系的正向思考”,在复杂和较复杂的解题过程中会比逆向思考更容易理解。)四.多层训练,注重学生的不同发展。

(事先请同学们写出一道你认为最简单的分数应用题和你认为最难的一道分数应用题,教师进行收集整理后形成A、B两组练习)请同学们自己有选择的进行练习。

1. A组题

4,六年级有多少人? 92⑵ 水果店共运来一批水果,其中梨700千克,已知苹果是梨的,苹果和梨各多少千

5⑴ 石室佳兴小学五、六年级共有学生360人,其中五年级占克? B组题

(3)一个桶里盛23的油漆,连桶共重3千克;如果盛了的油漆,那么连桶共重4.255千克。这个桶重多少千克?(教师出示算式,学生自行批改)2. 教师小结:

今天,通过复习,我们从简单的信息中,却发现了那么多新的信息,又从新的信息中得到了这么多类型的题目,但在归纳中,我们却又发现其实分数应用题就是这么一个简单的结构。我们在平时的解题中,要学会灵活运用这种结构来进行解题。五.有机拓展,注重综合素养的提高。

黄豆2千克,绿豆比黄豆少上的信息,提出问题,并列式。

 每种豆各有多少千克?  哪种豆最多?

 绿豆是青豆的几分之几?

 当黄豆多少千克的时候,绿豆和青豆一样多?  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板书设计】

分数的应用题复习 单位‘1’×对应分率=对应数量

111千克,红豆比黄豆多,青豆比黄豆少,请你根据以5553 55 女生是男生的 男生是女生的52 女生比男生多 男生比女生少

【教学反思】

上一篇:小学德育工作计划模版下一篇:市场营销部工作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