奖励设置的思考和建议

2024-05-06

奖励设置的思考和建议(精选6篇)

篇1:奖励设置的思考和建议

公司对员工提出好的想法和建议如何奖励.关键是看所提的建议,给公司的发展(或是效益)所带来的收效而设定.一般说来,可分为这么几个奖项:

一、生产效益奖

对有重大发明或是改革建议,公司审核实施后效果显著的,可给于提拔重用(或是利润的%比提成)奖。

二、制度革新奖

建议人的建议,使公司面貌、员工的精神状态发生了巨大变化的,可给予一定的固定奖励,如你所说的家庭用品等。

三、出谋划策奖

此奖项可以常搞。目的是提高员工为公司着想的积极性,奖品一般不用很大,10-30元的纪念品即可。

四、壮言豪语奖

此奖可每个季度搞一次。目的是奖励那些敢说敢做的员工。即使提的建议没被公司采纳,也要给予安慰性的奖励,笔记本、光荣花。奖状都可以。员工奖励制度

为了激励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工作效率,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一、奖励种类:

本制度规定奖励的种类为“岗位能手”、“岗位标兵”、特殊贡献奖、优秀员工奖、先进单位奖及全勤奖六种。

二、评选标准:

(一)、“岗位标兵”和“岗位能手”的评选标准:

1、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勤奋工作,敬业爱岗,遵纪守法,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关心集体、尽心尽责;

2、熟练掌握本岗位业务知识和技能,刻苦学习钻研本行业前沿性的知识,具有较高的业务水平和创新能力;

3、安全、优质、出色地完成本职工作任务,在本职岗位上有突出贡献,无任何责任事故;

4、开展技术创新、改造和设备维护等效果显著的。

(二)、特殊贡献奖,具备以下条件之一的员工可参加此奖项的评选:

1、敬业爱岗,努力工作,锐意进取,在本岗位上取得优异成绩,获得区、市级以上荣誉或奖励的;

2、有创新意识,提出合理化建议或措施;提供有效信息,并为公司采纳且产生明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或为公司防止或减少了重大经济损失,金额在1万元以上的;

3、以厂为家,厉行节约,在工作中想方设法为公司节约开支金额在5000元(含)以上者;

4、业务娴熟,通过合法合理的手段,为公司增创效益在2万元(含)以上者;

5、见义勇为,维护社会公德和社会治安,表现突出,获得区级以上见义勇为奖励的;

6、对提高本公司的声誉有特殊功绩者;

7、有其他特殊贡献的。

(三)、优秀员工奖的评选标准:

1、遵守党和国家的法律法规,遵守公司各项规章制度;

2、爱岗敬业、忠于职守,尊重领导、服从安排,团结友爱、群众威信较高;

3、严格遵守考勤制度,全年没有迟到、早退、旷工等行为;

4、全年未发生安全事故和较大的质量事故,没有因违反公司纪律受过任何处分;

5、工作表现突出,在员工具有代表性,足以为其他员工学习者。

(四)、先进单位奖的评选标准:

1、超额完成部门全年工作目标任务,工作业绩显著;

2、有高度的全局观念,整体意识强,能团结协作配合其他部门工作,注重工作效率,积极参与公司开展的各项活动;

3、严格执行公司制度,严守职业道德和员工守则,团队有良好职业素质的;

4、团队学习气氛浓厚,创新意识强,注意吸取先进的经营管理理念和技术,并融会应用于工作中,有过硬业务水平的;

5、消防安全意识强,能严格遵守公司消防及安全管理的规定,全年未发生安全事故。

(五)、全勤奖的评选标准:

凡本公司连续一年未缺勤的员工,经审查后授予全勤奖。

三、评选周期:

(一)、“岗位标兵”和“岗位能手”在每年的“五"一”劳动节前夕进行评选;

(二)、其他奖项均在每年的年终评选一次。

四、评选工作小组:

评选工作小组由人力资源部、办公室、工会的部门负责人组成,负责评选工作的组织、协调、监督和审核工作。

五、评选程序:

本着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进行评议,具体程序如下:

部门推荐,编写事迹材料评诜工作小组初评张榜公示

群众评议评选工作小组审定报公司领导审批公布结果

六、如有以下情况之一的,不得参加除特殊贡献奖之外的其他奖项的评比:

1、入司时间未满一年的;

2、未完成年度工作指标的;

3、出现重大工作失误;

4、违反员工手册被处罚的。

六、奖励标准:奖金及奖品内容根据企业当年度经营状况确定。

七、奖励办法:(一)、在公司表彰大会上通报表扬;

(二)、除“全勤奖”只颁发奖品外,其他奖项均颁发荣誉证书及奖金;

(三)、张榜公布。

篇2:奖励设置的思考和建议

各厂、部、室,各分会:

为了更深入持续地开展“我为公司献计献策”合理化建议和小改小革活动(以下简称“活动”),激发大家智慧,共谋发展,以及适时奖励和表彰在活动中取得成果的职工,制定日常奖励办法如下:

一、对在活动中取得成果的职工实行适时奖励,月度表彰。获奖者履行简约手续和程序后,可获得奖励金;每月上旬,工会牵头进行宣传表彰。

二、取得较重大成果的职工(或职工群体),除获得适时日常 奖励外,可申报评奖,申报程序按《“我为公司献计献策”合理化建议活动方案》执行。

三、日常奖励对象:

1、对生产工艺参数提出好的建议,采纳后效果明显的。

2、对设备使用、维修、维护保养提出建议,实施后效果良好的。

3、发现安全隐患,促使整改的。

4、因自己的建议,或及时发现,或紧急处置,而避免安全事故发生的。

5、对节能降耗提出建议,并产生良好效果的。

6、对质量管理提出建议,并产生良好效果的。

7、对环保提出良好建议的。

8、其他合理化建议和小改小革取得成效的等等。

总之,凡是对生产经营管理提出创新型具体建议,或采取创新型措施,并产生具体明显效果的,都属于日常奖励对象。

四、申报奖励程序: 位主管领导证实报公司工会 工会核实并简约评审定级到工会领取奖励金公布宣传。

五、奖励金等级设为“金点子奖”、“银点子奖”。奖励金分别为50元、30元。

六、评审小组成员部门为:工会办、企管部、财务部、生产部、科技部。

七、本奖励办法由公司工会负责解释。工会办提供相关咨询。联系电话:***陈明富(短码:61015)

***刘成伟(短码:63233)

湖南省湘衡盐化公司

湘衡盐化公司工会

篇3:奖励设置的思考和建议

关键词:高校,科技奖励

近年来, 我国经济快速发展, 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 其中高校一直以来都是国家科技发展和创新的主力军。但是高校科技奖励标准和奖励方式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制约了高校科技创新的进一步发展, 具体表现在对获奖科技者宣传力度不够大, 导致了获奖科技者未能充分感受到高校以及社会的尊重和承认, 也没有在高校乃至社会上产生应有的模范、榜样效应;同时, 我国高等高校科技奖励普遍存在奖金总额少, 奖金分配简单, 奖励人 (项目数) 多和个人奖励撒胡椒面的情况。其中奖励分配简单的问题尤为突出, 绝大多数高校都是奖金全部奖励第一完成人, 对于奖金的分配由第一完成人全权负责。由于在我国各级政府奖励和社会力量科技奖励中获奖人普遍存在领导, 名气大的专家排名靠前的情况, 这样一来在奖分配金时, 由于排名原因和项目负责人个人倾向等诸多因素的作用, 很多贡献大的科技工作者分配的奖金很少, 因此产生怨气, 引起纠纷的事情也时有发生。

针对以上问题, 个人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进行改善。

1强化奖励的权威和声望, 减少奖励数量

科技奖励要严格控制授奖的数量和获奖人数的多少, 关键是提高科技奖励的声誉度。目前, 国外政府科技奖励项或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奖项都坚持“少而精”的设置原则, 每届奖励人员仅为数人, 有的甚至在某学科领域仅奖励1名科学家, 从而保持奖励的高水准和荣誉度。使得这些奖励在科技界声誉高、影响大, 真正使得通过奖励一个人, 达到激励一大片的目的。同样, 我国国家级科技奖励也强调“少而精”的原则, 每年“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和“国家科技进步奖奖励”的项目约300项, 最高科学奖励每年奖励人数不超过2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合作奖每年不超过10名。各国家部委和省市政府设立的科技奖励励也开始注意减少奖励人数和成果数量。目前我国各高校的科技奖励仍然存在奖励人数过多, 奖金撒胡椒面的情况, 行政人员排名靠前的情况。下一步各高校在完善科技奖励制度时需要对奖励人员有严格限制, 本着宁缺毋滥的原则评奖。通过减少授奖的数量、提高授奖规格的手段提高奖励的稀缺性, 提高奖励的重要性和竞争性, 从而更能突显获奖者的荣誉感, 这样一来更能起到激励科技工作者的作用。由于授奖数量的减少, 在颁奖时可以让每一个获奖者都由高校主要领导或受邀领导、嘉宾颁奖, 进一步提高获奖者的荣誉感, 进而更有效的调动高校科技工作者从事科研的热情。

2强化精神奖励并采用灵活的物质奖励方式

考虑到我国各高校的实际情况, 相比较起发达国家各种奖项、我国国家级科技奖励以及有影响的社会力量奖动辄上百万, 少则几十万的奖金, 我国高校很难提供如此大量的奖金, 因此要重点发挥精神奖励的作用。在国外设立的科技奖励中, 非常重视精神奖励, 突出荣誉感的奖励很多。如英国政府设立的“女王奖”、法国设立的“国家科研中心年度金奖”、巴西政府设立的“大十字勋章”和“骑士勋章”都没有奖金, 只是授予获奖者奖章或奖牌。但是这些奖项都是这些国家政府给予的最高荣誉奖励。这说明, 科技奖励励的地位和影响并不仅仅由奖金的多少来决定。因此我们可以通过重视颁奖形式, 从精神层面给予获奖者满足, 实际上对于获得高校科技奖励的个人进行宣传不仅能让获奖者获得精神上的满足, 另外一方面对各高校奖项也是一种宣传。现在, 国内外都十分重视颁奖形式, 特别是在国际上有重大影响的获奖成果。前文提到的我国最高科学技术奖和美国总统奖就是非常好的例子, 再比如诺贝尔奖, 每年的诺贝尔奖期间, 颁奖仪式强大的宣传声势迅速在世界各国的多种媒体上传播, 不仅让世界大众认识了那些科学家, 了解了获奖成果中科学技术知识极其重大的意义, 也强化了诺贝尔奖本身在全球公众的极高声望。这些都对激励科学家的创新热情, 激起民众对科学技术的关注和支持, 起到极其重要的意义。

因此, 高校要改变现有的对于科技奖励励宣传方式, 注重颁奖形式。高校要加大对获奖科技工作者的宣传力度, 高校领导要高度重视高校科技奖励颁奖, 不仅要亲自参加, 更要主动邀请各级领导、有影响的学者专家和媒体参加高校的科技奖励颁奖活动。在颁奖仪式结束后, 安排一系列的与科学研究有关的活动, 通过这些活动在高校内掀起一股学习科学、崇尚科学、尊敬科技工作者的热潮。高校领导首先要积极地参加这些活动, 如果受邀各级领导, 各类专家和媒体也能参与其中, 就更能提高活动的影响力。高校要通过媒体对这些活动进行大量的、全方位的报道, 真正地让全校师生认识到科学研究的重要性, 培养师生崇尚科学的意识, 认识到科研工作者不仅仅是高校的财富, 更是全社会的宝贵财富, 让科技工作者充分感受到高校的重视、高校教职工的尊重以及个人荣誉感, 这样才能真正促进高校的科技发展。同时, 通过对科技工作者奖励的示范作用, 激励和引导青年科研精英和优秀学生投身科学研究。从更广的社会范围看, 重视科学、尊崇科技工作者的社会氛围能更好的促进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 从而改变我国高校科技工作者从事科研更多是为了个人生存和发展的现状。

为强化科技奖励励力度, 起到更好的激励效果。高校可以通过多种方式给予获奖人奖励, 不仅仅是提高奖金一种手段。可以适当考虑给这些科技工作者提供更多的科技资源, 如场地、仪器、人员等。对高校而言, 这样能更为有效的发挥高校科技资源的作用, 促进高校的科技发展方向和发展水平。对个人而言, 能让他们进一步深入科学研究, 取得更多的优秀科研成果。相反要适当减少那些获得很多项目资助却没有取得突出科技成果的科研人员占有的各种科技资源, 对于其中影响大的可以考虑给予一定的警告或者惩罚。同时高校可以通过让获奖者分享成果 (如专利, 技术等) 转化带来收入的方式达到奖励目的, 高校在专利、标准的转让的收入分配中采取鼓励政策, 将技术发明专利、标准等转让收入按一定比例分配给高校和发明人。

参考文献

[1]刘泽芬, 周正.国外科技奖励制度[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 1989.

[2]骆品亮.相对绩效评估与综合绩效评估的激励效率比较分析[J].中国管理科学, 2005 (6) .

[3]郑绍濂, 骆品亮.分成制与相对绩效评价机制及其效率研究[J].管理科学学报, 1998 (1) .

篇4:奖励设置的思考和建议

1.典型事故回放

事故一:2011年10月28日下午14:09,重庆市渝北区银鑫花园国际公寓商业楼1#电梯发生1名乘客死亡的事故。事故的经过是这样的: 2011年10月28日14:09分左右,该电梯处于1楼平层位置开门(层门、轿门)状态,当第16位乘客进入时,电梯轿厢开始向下溜车,在溜车过程中,有2位乘客迅速离开电梯轿厢,第三位乘客在离开电梯轿厢过程中,被下溜的轿厢挤压在电梯轿厢门楣与1楼层门地坎之间,在轿厢内其他乘客和1楼大厅人员的帮助下,伤者于14:35左右被救出,经医院抢救无效死亡。

事故二:2013年5月15日,深圳市罗湖区长虹大厦1号电梯发生一起安全事故,电梯下行至3楼,深圳某医院实习护士王某拟走出电梯时,电梯门突然关闭并下行,造成其被夹死。事故的经过是这样的:2013年5月15日11时30分许,在深圳市笋岗东路长虹大厦1号电梯内,一名鹏程医院的实习护士搭乘电梯时,因运行电梯出现故障,在护士王某即将迈出电梯时身体被电梯门夹住,随后被电梯拖行至死,事发时电梯处于下行状态,电梯里有十几个人,当电梯抵达3楼时,电梯门打开后,该女子便往外走,但刚把头和脚探出去,电梯门就突然关闭了,当时该女子手上拿着手机,可能因为太专注没注意到电梯门关闭,头就被夹住了,然后电梯就直接降到负一楼,当时该女子一直悬在半空中。

2.事故原因探讨

事故一的原因探讨,通过现场检查,事故电梯制动轮与制动闸瓦之间有明显的油污。由此分析该起事故的直接原因是事故电梯曳引机制动器的制动力不足,没有足够的制动力使事故发生时的电梯轿厢保在持静止状态,从而没能避免开门溜车事故的发生。再就是在事故调查中发现该电梯的平衡系数偏小,但笔者认为这不是造成人员死亡的主要原因。

事故二的原因探讨,通过现场检查,事故电梯制动轮与制动闸瓦之间也存在明显的油污。由此分析该起事故的直接原因是事故电梯曳引机制动器的制动力不足,没有足够的制动力使事故发生时的电梯轿厢保在持静止状态,从而没能避免开门溜车事故的发生。第二个原因是电梯轿门和层门在未关好时,电梯启动了,说明该电梯门连锁也存在故障。

以上两个事故的直接原因在于电梯制动系统和门系统:电梯制动轮与制动闸瓦之间存在油污导致电梯曳引机制动器的制动力不足,从而造成电梯开门溜车的情况发生而带来事故。不同的是第一个事故是人员进入,电梯内的重量增加,电梯未关门而走梯,第二个事故是人员向外走时电梯突然关门,而门未关好电梯运行了,说明电梯门连锁故障也是本次事故的原因。

3.创新设计建议

经过事故原因分析发现,造成这些事故的主要原因是电梯制动器制动力不足,制动力不足的原因是电梯制动轮与制动闸瓦之间存在油污,那么这些油污又是从何而来呢?电梯作为一种机电产品,它由机械和电气两部分组成,为了让电梯能够正常工作,机械部分必须要有良好的润滑系统,电梯上使用的曳引机、减速机、各种轴承等都需要进行良好润滑,而在设计上电梯的制动器与这些润滑点的距离都较近,导致了电梯制动器会被油污污染而降低了电梯制动效果。这就要求电梯维修保养人员在对电梯维修保养时勤检查电梯制动器,如果维修保养不到位,就会酿成事故。

目前在电梯曳引机的设计上进行了改革,减少电梯制动器被油污污染的机会,但是要想完全杜绝在电梯制动轮和制动闸瓦上污染油污几乎不可能,因为存在许多不可见因素和偶然因素,电梯使用时间较久,清洁卫生没有跟上,或者是由于其他原因污染了电梯制动器等。故我们可以考虑增加安全装置的设置来弥补人为因素的不足。

通过以上事故分析和从事特种设备多年工作的经验来看,电梯事故造成人员死亡的案例中主要表现均在制动系统和门系统上,因此笔者提出如下创新设计,拟达到电梯更加安全运行,更好的保护好人们的生命安全。

设计建议:一是电梯制动系统采用两套独立的制动轮和制动闸瓦。机械部分两套相对独立,电气控制系统相互连锁,也就是机械部分任何一套装置负荷要求,电梯均能可靠制动,电气系统任何一套装置出现故障,电梯就不能运行;二是设立两套独立的门连锁系统。机械部分相对独立,一套锁钩出现故障,电梯厅门不能自由开启,必须将两套锁钩打开后才能开启电梯厅门,电气系统由原来的主副触电变为两套主副触点,但只要其中任何一个触点故障,电梯就不能运行,确保电梯在安全状态下运行。

4.预期效果分析

通过对电梯安全系统的设计变更,会大大提高电梯运行的安全性,但带来的影响是两个方面的。一方面是积极的一面,提高安全性,减少对电梯乘客的伤害,特别是可以有效减少死亡事故的发生,两套制动系统同时被污染的可能性极小,只要平时加强维保和检查,可以杜绝两套制动系统同时被污染,加上电气系统也同步增加保护触电,电路不通制动器不打开,可以有效地起到保护电梯乘客的效果;另一方面是消极的一面,一是增加电梯维保人员的工作量和工作责任心,维保电梯时必须仔细检查电梯两套制动系统和门系统,特别是电气触电的清洁必须保证,不然电梯就不会运行,二是电梯的故障会增加,只要有电气触电被污染,电梯就会保护性停梯。

篇5:奖励设置的思考和建议

【法规标题】国务院关于修订发布《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进奖励条例》的通知

【发布部门】国务院

【发文字号】国发[1986]59号

【批准部门】

【批准日期】

【发布日期】1986.06.04 【实施日期】1986.06.04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行政法规

【法规类别】科技成果鉴定奖励

【唯一标志】38501

国务院关于修订发布《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进奖励条件》的通知(国发〔1986〕59号)

(相关资料: 部门规章25篇 地方法规24篇 裁判文书2篇 相关论文3篇)

一九八二年三月十六日国务院发布的《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进奖励条件》业经修订,现发给你们,请照此执行。

一九八六年六月四日

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进奖励条例

(一九八二年三月十六日国务院发布

一九八六年六月四日国务院修订发布)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鼓励职工积极提合理化建议,推动技术进步,改善经营管理,增强企业内部活力,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特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所称合理化建议,是指有关改进和完善企业、事业单位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方面的办法和措施;所称技术改进,是指对机器设备、工具、工艺技术等方面所作的改进和革新。

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进的内容是:

(一)工业产品质量和工程质量的提高,产品结构的改进,生物品种的改良和发展,新产品的开发;

(二)更有效地利用和节约能源、原材料、以及利用自然条件;

(三)生产工艺和试验、检验方法,劳动保护、环境保护、安全技术、医疗、卫生技术、物资运输、储藏、养护技术以及设计、统计、计算技术等方面的改进;

(四)工具、设备、仪器、装置的改进;

(五)科技成果的推广,企业现代化管理方法、手段的创新和应用,引进技术、进口设备的消化吸收和革新。(相关资料: 部门规章2篇 地方法规1篇 相关论文1篇)

第三条 对提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进者的奖励,实行精神鼓励怀物质奖励相结合的原则。

第四条 本条例适用于全民所制企业、事业单位。非全民所有制单位可以参照本条例执行。

第二章 奖励的标准和方法

第五条 职工(集体或者个人)提出的合理化建议或者进行的技术改进,必须经过试验研究和实际应用,并在企业、事业单位的生产或者工作中取得成效,方能获得奖励。

第六条 对被采用的、可以直接计算经济效益的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进项目,奖励分为五个等级:

对借鉴已经应用的科技成果,在本单位提出合理化建议或者进行技术改进取得显著经济效益者,应当降低一个等级奖励。───┬─────────────┬─────────────┬────

奖励│

年节约或创造价值

金 额

│荣誉奖

等级│

───┼─────────────┼─────────────┼────

一 │

一百万元以上

二千五百元至四千元

│ 奖状

───┼─────────────┼─────────────┼────

二 │ 五十万元以上一百万元以下 │ 一千五百元至二千五百元 │ 奖状

───┼─────────────┼─────────────┼────

三 │ 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 │

五百元至一千五百元

│ 奖状

───┼─────────────┼─────────────┼────

四 │

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

三百元至五百元

│ 表扬

───┼─────────────┼─────────────┼────

五 │

一万元以下

三百元以下

│ 表扬

───┴─────────────┴─────────────┴────

本条所称“以上”,含本数;所称“以下”,不含本数。(相关资料: 部门规章2篇)

第七条 对被采用的、不能直接计算经济效益的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进项目,根据其作用大小、技术复杂程序和推广范围,参照本条例第六条规定,评定相应的奖励等级。

第八条 被采纳的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进项目,经评审确定作为技术储备的,采纳项目的单位应当按照本条例第六条的规定,在第五等级的限额内的酌情给予奖励;如作为技术储备的项目以后投入实际应用,应当按照应用后的经济效益大小,评定相应的奖等级。实际应用后增发奖金时,应当剔除已发放的奖金额。

第九条 被采用的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进项目节约或者创造的价值,自采用之日起,按十二个月为计算单位,并经采用单位财务部门审核。

第十条 工程技术人员、管理干部在完成本职工作前提下提出的,与本身职责虽有直接关联,但有创新的项目,采用见效后可以按照本条例奖励。厂级干部的奖励,报上级主管部门审批。

第十一条 获奖项目不得重复得奖。一个合理化建议或者技术改进项目符合两个以上奖励条例时,应当按照奖金额较高的条例奖励;一个合理化建议或者技术改进项目经再次评审提高了奖励等级,再次发放奖金时只补发差额部分。

第十二条 集体取得的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进项目的奖金,按照各人贡献大小合理分配。第三章 审查和处理

第十三条 企业、事业单位应当建立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进项目评审委员会或者评审小组,由行政负责,吸收工会等有关部门的人员参加,负责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进项目的评议审定工作。

第十四条 各企业、事业单位的有关科室或者管理人员,应当及时对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进项目做出采纳或者不采纳的结论,并连同作结论的说明以书面形式送给主管建议工作的机构或者人员,提交评审委员会或者评审小组审批。

有关单位对已采用的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进项目,应当根据规定及时实施奖励;对未采纳的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进项目,必须向建议人说明未采纳的原因。

第十五条 对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进项目奖励等级的确定,由采用单位审查批准,其中:

一、二等奖励项目采用单位批准后报上级主管部门备案。

第十六条 奖金由采用单位支付。企业单位支付的奖金,计入生产成本;事业单位支付的奖金,在事业费或者收入提成中列支。

第十七条 对经济效益较高而本单位无法实施的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进项目,应当报上级主管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经济委员会(计划经济委员会)处理;对经济效益显著的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进项目,也可以通过技术市场进行有偿转让。

第十八条 对提高工效和降低物质消耗的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进项目,对原定额可以给予六个月至一年的保留期。

第四章 监督检查和争议的解决

第十九条 企业、事业单位的工会和职工代表大会有权监督本条例的执行情况,可以对项目的处理、实施、奖励等问题有关部门提出质询。

第二十条 上级主管部门应当对所属单位的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进监督、检查,并负责协调解决所属企业、事业单位在项目评审工作中发生的争议。

第二十一条 对弄虚作假骗取荣誉者,应当由授奖单位撤销其荣誉称号,扣回其所得奖金;情节严重的,由其所在单位给予行政处分,并追究其经济责任。

第五章 附则

第二十二条 本条例由国家经济委员会负责解释。

第二十三条 国家经济委员会根据本条例制订实施细则。各企业、事业单位根据本条例和实施细则,制订具体实施办法,并报上级主管部门备案。(相关资料: 部门规章1篇)

篇6:奖励设置的思考和建议

面对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决定在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类别下增设全科医学领域,并同意部分高等院校开始招收全日制研究生的形势下,本文对设置在职申请临床医学全科医学领域硕士专业学位的必要性进行探讨,并提出思考与建议,以期通过多种途径加快对高层次应用型全科医生的培养。

【关键词】全科医学;专业学位;在职培训

在职申请硕士专业学位是我国专业学位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审议通过的《临床医学专业学位试行办法》为在职临床医生申请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开辟了渠道,缓解了当时社会对高层次临床应用型人才的迫切需求。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越来越高,为了进一步健全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国务院提出了完善我国全科医生培养方式,加快建立全科医生制度,为此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决定在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类别下增设全科医学领域(以下简称“全科医学专业学位”),并同意部分高等院校20开始招收全日制研究生攻读全科医学专业学位。

由于我国对高层次应用型全科医生的培养刚刚起步,现阶段招生仅限于全日制研究生,但是面对高层次应用型全科医生供需矛盾的日益凸显,我们应加快研究相关政策,以满足在职人员申请全科医学专业学位的需求。

1 对专业学位和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的认识

专业学位是现代高等教育发展的产物,是针对社会特定职业领域的需要,培养具有较强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能够创造性地从事实际工作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而设置的一种学位类型。

我国1991-陆续开设了18种专业学位,期间各类专业学位累计招生61万多人,其中主要以非全日制在职教育为主,这对加快人才的培养、提高国民素质、实施人才强国战略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我国又将专业学位类别增设至38种。

至此,我国专业学位教育经历了从无到有、规模不断扩大、类别不断完善的过程。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是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临床医学专业学位试行办法》后,于正式设置。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试行办法》规定,对符合条件的临床医学研究生和在职临床医生授予临床医学硕士、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

上一篇:排队守序接力文明作文下一篇:二年级家长会班主任兼数学老师发言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