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优良文化氛围,促进企业稳定发展

2024-05-16

营造优良文化氛围,促进企业稳定发展(共11篇)

篇1:营造优良文化氛围,促进企业稳定发展

通过~年的平稳运行,XXXXX高速公路有限公司进入了平稳运营的~年。XX公司作为XX省交通集团营运试点规范继续推进的一年。新的一年,对XX公司的长远发展而言,依然关键。企业文化作为现代企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营造健康向上的企业文化对现代企业的兴旺发展尤其显得重要。作为基层项目公司,由于当前营运发展一切都处于开创局面阶段,自身的企业文化运作机制的有效健全,有效保障了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顺利开展。按照国内外成功企业运作经验,工会组织或领导者在凝集职工集体智慧,参与企业事务管理,促进企业改革发展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企业文化、精神文明建设、对外宣传等工作都属于工会组织统筹的范畴,作为基层项目公司,工会组织的建立和发展,一定程度上保证了自身优良、向上、健康的企业文化的营造和构建。通过一段时间的探索,我们初步摸索出一套符合自身实际的企业文化经营理念。首先,在工会组织的领导下,努力提高公司员工的队伍素质,把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凝聚到企业的发展当中,切实调动好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推进公司理论创新、体制创新、工作创新。XX高速作为刚刚起步的高速公路,主要是结合营运的形势和企业经营发展的工作方针,平时主要是推出围绕中心、贴近生产、贴近员工、共谋发展的活动和做法。如劳动竞赛、岗位练兵活动。有效团结和动员了广大员工,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为企业经营发展作出积极贡献。第二,在工会的带动下,教育和帮助员工提高思想道德水平,提高员工队伍整体素质,打造一支具有先进阶级理想、社会主义道德、现代文化科学知识和严格组织纪律的员工队伍。主要是结合集团公司及各级机关的政策导向,学习理论,学习文件,使员工思想紧密团结在公司发展大业的周围。第三,在公司及工会组织的带动下,广泛深入地开展学习教育活动。开展形式多样的有特色的学习活动,鼓励员工参加各种形式的再教育,再学习,使学习活动深入广大员工之中,促进员工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提高员工的理论修养。引导各单位建立学习读书制度,将员工的学习活动变为自觉行为。员工都能根据自身的实际,在业余时间,选择一门或多门技术、技能进行学习。第四,健全文体设施,XX高速作为山区高速公路,绝大部分站、所属于位置比较偏僻,生活比较不便。因此,公司本着以人为本,从员工的实际生活和工作特点出发,完善企业文化娱乐设施,在硬件设施上给予投入。为员工创造良好的活动空间,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激发员工爱岗敬业、奋发向上的工作热情,增强职工的团队协作意识。第五,定期开展健康有益的公司层面的文化、娱乐、体育活动,丰富员工生活,提高员工身体素质。以企业文化理念为核心,开展的各项文化慰问活动,如:生日的祝福、节假日的慰问、对生病职工的慰问等,营造奋发向上、和谐团结的工作氛围。另一方面也从实际出发,解决困难员工的实际问题。引导员工立足岗位,爱岗敬业,争创佳绩。增强公司的凝聚力、吸引力、号召力。第六,加强载体建设。作为项目公司,精神文明创建思路是营造氛围,打造品牌,塑造形象。主要是围绕“争创青年文明号”、“争创巾帼文明示范岗”加强爱岗教育的主题,使文明优质服务和精神文明建设有实实在在的内容,从而有效强化营运管理。第七,树立先进,激励后来,达到共同提高。公司通过定期举办劳动技能竞赛活动,评选“月度、季度收费无差错个人”,树立榜样,并给予一定奖励,提高员工荣誉感。使广大员工不断掌握劳动技能,提高自身劳动娴熟程度。第八,定期与省内、市内电视、广播以及报纸在内的新闻媒体的联系,通过媒体对公司的创新举措进行宣传报道,通过对外宣传,提高企业文化蕴涵,弘扬正气,提升企业的社会知名度。第九,引导公司员工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将社会实践作为展现公司文明服务、规范管理的重要窗口。通过定期组织员工参观其它高速公路企业文化建设情况,考察其它成功企业的经营活动状况,学习先进经验和管理方法。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提高了职工的工作能力,鼓励青年员工参与公司的发展创新,促使公司企业文化活动达到一定的水平,促进公司精神文明建设和宣传活动的发展。总之,作为项目公司,构建和谐、健康、向上的企业文化,关键在于领导和带动。高速公路是一个年轻的群体,年轻人的活跃与热情决定了企业文化充满朝气和活力。活跃的企业文化氛围势必带动营运管理的全面发展。

篇2:营造优良文化氛围,促进企业稳定发展

按照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的总体部署,硝酸厂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结合自身特点,以宣贯公司理念和员工职业道德规范为主线,创新工作思路,采取多种形式,开展教育活动,营造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践行公司理念和强化职业道德建设的良好氛围,在全厂范围内形成企业文化感染员工,员工的行为丰富企业文化内涵的良性循环。

一、扎实开展视觉形象展示,推进企业文化建设

企业文化视觉形象展示,是宣贯公司理念,并将理念转化为员工行为习惯的重要措施,也是美化企业环境,使员工产生荣耀感、树立自豪感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我们把视觉形象展示作为推进企业文化建设的重点,从策划到实施,全力以赴,投入极大的精力。有关部门对厂内的主干道、装置区、员工主要活动场所应该设置什么内容的企业理念,创造什么样的环境氛围等问题,都做了认真考察和研究,对每个部位的展示墙、宣传栏、宣传板的尺寸、款式,制作出示意效果图,并且在实施过程中反复斟酌、几经修改、最终敲定,从而取得比较理想的整体效果。我们在遵循公司视觉形象展示实施方案的基础上,结合厂办公区域和生产装置的具体情况,重点突出了“醒目、简洁、美观”的总体效

1果。比如办公楼门厅设置了公司经营思想展示墙,厂部门前左侧空旷处设置了中国石油企业精神栏,办公楼对面设置了公司理念展示墙,调度会议室、综合会议厅悬挂各种理念展示板。这种醒目、简洁的布置,与厂区环境和谐统一,突出了公司企业文化的视觉形象展示。此外,为提升企业的凝聚力和感召力,推动和谐企业建设,我们建立了“荣誉教育展览室”,利用文字、图片、数据、实物等形式,直观、全面地反映了几年来,经过员工不懈动力,企业翻天覆地的发展变化。实践证明,企业文化视觉形象展示搞好了,对员工工作、学习、生活都会起到一种警示、督促、激励作用,对内可以增强凝聚力,对外可以树立企业良好形象。

二、大力宣贯企业文化,增强企业凝聚力

企业文化是企业创新和发展的灵魂,是企业在长期生产管理活动中形成的理想信念、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等诸多因素的综合反映。它是企业的群体意识和精神风貌,也是企业员工价值观的集中体现。为使公司确立的企业文化能够在员工心中扎根,在宣贯过程中,我们采取了行之有效的措施开展思想教育,凝心、聚力。我们首先把公司《企业文化手册》下发到每个员工手中,组织员工利用班前班后会以及副班时间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公司企业文化的内涵和精神实质。其次利用厂门户网页开展宣传教育,把公司企业文化的核心价值观渗透到每个员工的心目中。再次利用先进的电子屏幕,开设企业文化建设宣传专栏,把《企业文化手册》的内容向员工反复宣讲。用文化的力量凝聚人、引导人、激励人、塑造人。与此同时,我们还创办了《硝酸动态》,以积极、客观的态度反映员工思想倾向,及时为员工释疑解惑,为企业营造昂扬向上,团结奋进的良好氛围。《硝酸动态》成为我们宣贯企业文化的有效载体,成为加强领导与基层沟通的桥梁,成为展示硝酸人精神风貌的平台。此外,我们借推进企业文化建设之机,夯实基础管理,厂对各车间、科室的基础台帐、管理规定进行了全面的修订,并对人员上岗着装,员工行为和精神面貌都提出了严格的要求,进一步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加强了队伍建设,提高了员工素质。营造奋发向上的精神氛围,鼓励员工用新的理念、新的价值观规范自己的行为,践行自己的岗位职责。

通过推进企业文化建设,进一步促进企业内部管理,从而使企业外部形象及内在素质提升到一个新的阶段,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使命感、归属感和自豪感不断加强,真正达到凝聚人心,统一意志的作用。通过开展教育活动,进一步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感召力。真正把企业理念根植于全体员工心中,成为员工共同的信仰,共同遵守的准则,并转化为引导、推动员工立足岗位,努力工作的动力,为企业稳定、发展、壮大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

三、深化职业道德建设,提升员工综合素质

中国石油职业道德规范是所有员工在职业活动中必须遵循的行为准则。为深化员工职业道德建设活动,厂党群工作部按照公司要求,制定了详尽周密的学习计划,把学习活动与日常的干部理论学习紧密地结合起来,采取有步骤、分层次学习的方法,扎实有效地推进学习,在全厂形成了全员学习规范、培养职业道德的良好局面。

厂党政领导以身作则,带头学习。他们利用中心组学习时间精读原文,深刻领会手册、规范的精神实质,认真做好读书笔记,同时把自己学习的心得体会采用报告会的形式向员工进行宣讲。厂中层干部在熟记职业道德规范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围绕“立足岗位模范遵守职业道德规范”这一主题进行专题研讨,进一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各基层支部采取多种方式加大对职业道德规范的宣贯力度。他们按照2008年企业文化建设工作要点的要求,组织开展《谁是最可爱的员工》读书活动,细读书目、撰写体会、交流思想。他们还召开班组座谈会,结合职业道德规范,深入细致座谈、讨论,畅谈学习心得。

厂党群工作部为进一步加深员工对职业道德规范内容的记忆,将职业道德规范的十条要点制作成电脑桌面,要求全厂所有工作电脑都要换成这一桌面,同时制作了职业道德规范卡片,全厂员工人手一份,方便广大员工熟知熟记,以此来规范自己的职业行为。为使学习活动开展得更加深入,厂党群工作部还结合职业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编写了问卷答题挂在厂门户网页上,组织员工认真答题,开展培训工作。通过多种形式的宣贯、培训,员工对职业道德规范的内容和内涵有了较为深刻的认知和理解。树立了良好的工作理念,提升了思想业务素质。厂党群工作部根据员工对职业道德规范内容掌握程度,适时进行了测试,合格率达95%以上。

通过深入宣贯企业文化,开展员工职业道德建设,教

篇3:营造优良文化氛围,促进企业稳定发展

一、重评课文化, 营造评课的教研氛围

在以往教研活动中, 课后评价大家往往是“你好, 我好, 大家好”。针对这种状况, 我们在实施“课内比教学活动”中, 要求执教者预先把导学案发到每位听课人手中, 每位听课者在课前要浏览导学案, 带着思考走进课堂。课后, 我们把个人与组内互动、现场互动有机结合, 深入剖析教学成效。评课老师们有的对课堂整体的把握加以评价;有的对课堂教学中精彩的细节加以讨论;有的指向教师教学行为中出现的问题, 而且提出了行为背后的教学理念, 同时提出改进的具体建议。

我认为如果每位教师都这样用研究的眼光去看待每一堂课, 抱着学习的态度去听每一堂课, 让评课回到常态之下, 让评课帮助自己改进教学实践, 那么, 评课就会有深度, 有实效, 就能达到研讨的目的, 就能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二、重协作文化, 打造和谐的教研团队

长期以来, 由于种种原因, 学校少数教师之间存在不良竞争和相互排斥的心理。这种心理于学校和教师都是不利的, 学校应倡导合作的教师文化理念, 树立合作意识, 形成相互支持的教师团体。

在教研组的人员配置上, 我们尽量根据教师的工作意向, 力求把有同样研究志向的教师安排在一个教研组中。为了形成教研组发展的共同目标, 每学年的学科发展计划, 我们都规定由教研组每一个成员参与讨论、制订, 使教研组的整体发展与教师的个体发展融为一体。

三、重学习文化, 让每位教师成为研究型教师

为了真正让学习成为教师自主、主动的一种意识和能力, 成为教师的一种习惯, 我们通过培训使教师明白学习的重要性, 尝到学习的甜头, 为教师自身成长提供有效的帮助。

1. 让学习成为一种习惯

为了让每位教师把学习当作一种习惯, 我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 副校长为副组长, 教导室主任、学科教研组长为成员的校本教研管理小组, 加强对校本教研工作的领导, 把营造教研文化氛围、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学质量作为学校的中心工作。我校初中部撤并后, 年龄大的教师比例大, 不易接受新理念、新方法, 学校要求每位教师积极参加“高效课堂研究课”的活动, 并且要写课后笔记, 开展“日随笔、周反思”活动, 从而促进教师自我反省、思考、探索, 以迅速适应新形势下教学的需求。教师相互之间的切磋、合作、交流, 很快形成了和谐宽松的教学环境和开放的教研文化氛围。

2. 培养自我超越意识

自我超越指教师拓展个人业务的能力, 并不断进取, 实现自己的目标。学校为教师搭建了平台, 如教学竞赛、教研组评课等教研活动, 同时鼓励教师写教学日记、教学案例, 归纳自己的教学经验, 并不断拓宽延伸, 形成新经验、新方法, 从而不断超越自我。

此外, 我校还健全了教师外出学习回校汇报交流制度, 让更多的教师能分享到新的成果, 学习到新的理念。

3. 以实践为载体

学校教师学习习惯的养成, 需要有效的途径来实现, 更需要以实践为载体, 我们组织多种学习方式, 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学校开展“课后思”“月考思”“期末思”等反思活动, 在具体的活动中提高教师的反思能力, 使教师经常与自我专业保持对话, 保持教学理念的与时俱进。

学校倡导校本教研要形成一种氛围, 即教师的发展需要自由的空间, 需要领导的关注, 更需要学校教研文化的支持。教研要有实效, 教师要有合作意识, 学习主动, 学校的教研活动就能落到实处, 就能形成先进的教研文化, 就能最大限度地促进教师专业的发展, 不断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摘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治校之本、动力之源, 是学校工作的核心。近几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和深入, 农村教师的职业生涯时刻受到来自学生与课程方面的压力。采取营造教研文化氛围、大力开展校本教研等措施, 有效地促进了教师专业发展, 促进了学校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篇4:营造优良文化氛围,促进企业稳定发展

[关键词]思想政治;企业文化;建设;基层

在基层文化建设中,员工的素质和精神风貌是关系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积极营造和谐向上的文化氛围,全面提高员工综合素质,有效激发员工爱岗敬业、积极向上的工作热情,是基层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几年来,采油二队坚持从大处着眼,从点滴小事入手,努力打造站队特色文化,积极营造出团结、凝聚、和谐的发展氛围。

一、企业发展,文化是魂

采油二队非常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坚持从企业长远发展的高度来认识文化建设工作。在2006年就根据公司要求制定了《采油二队企业文化示范区建设规划》,不断修订完善了《采油二队企业文化建设方案》。确定了以文化引领战略为指导,以提高员工队伍素质为核心,突出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建设,积极探索培育采油二队特色企业文化,努力打造精品班组,切实推动采油二队企业文化示范区建设,为全面完成各项工作提供有力思想保证的文化建设指导思想。明确了通过一到两年时间全面深入的企业文化建设,努力把采油二队建设成吉林油田企业文化建设示范区,24号井组建设成为吉林油田企业文化班组级示范区,18号、20号、30号井组建设成松原采气厂特色文化班组示范区;塑造出特色文化带头人十至十五人,全队企业文化建设达到标准统一、发展均衡、水平一流的工作目标。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和严格的保障措施,深入开展了“六建”活动,严格落实文明礼仪规范塑造员工文明行为,突出学习型班组建设提高个人素质。广泛征集和精心提炼出符合采油二队实际的文化理念体系。扎实有效的文化建设,为采油二队的发展源源不断地注入了生机和活力。

二、文化建设,小事不小

制度管人、文化管心。好的文化形成不单单是靠管出来的,而是通过点滴小事培养,取得了大家认同,逐渐形成的。采油二队以“小练兵、小演讲、小文化角、小厨房、小绿化、小药箱”为载体的“六小”文化建设,就是让员工在小事中磨练,在细节中养成,自觉提高素质,努力完善自我,形成一种文化。

一是突出严格检查与具体指导相结合。在开展班组“六小”建设过程中,更新和配备了大量生活和文化用品。如何管好使用好这些物品、发挥最大功能是我们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首先,我们从落实物品管理使用制度入手,建帐立卡,明确责任人。同时按要求规范摆放、保持清洁、经常维护。通过经常性的严格检查及时发现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考核的同时给予有针对性的具体指导,来加以解决。在以往检查中发现有的井组冰箱使用过程中箱体热,经观察是由于冰箱下垫泡沫造成的,就及时做了整改。有的井组的花总是养不好,就让养花有经验的资料员在下班后给大家讲各种花的习性和怎样去养好它,经过一段时间的相互交流,提高了花的成活率。个别井组卫生总有死角,保持的也不好,就采取给全井组同志开现场会的方法,指出存在的问题,并要求大家要积极协助资料员搞好并保持好井组卫生。经过加强管理和细心指导,在“六小”建设活动开展过程中物品管理水平和卫生清洁程度逐步得到提高。二是把注重改变环境建设与加强教育引导相结合。在各级领导的关心和部门的努力下,井组的门窗得到了更新、小厨房设施更加完善,设立了情感小药箱、配备了一应俱全的家用电器、打了生活水井、更新了被褥、建立了小文化角、添置了花草等等。井组生产、生活条件产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有的同志感慨地说“井组现在的条件比家里都好。”在员工看到变化同时,我们加强宣传、注重思想引导。宣传厂里把用于装修办公楼的资金节约下来改善一线员工生产、生活条件的做法,让员工能够正确认识和理解各级领导坚持以人为本、关心员工生活、提高员工素质的思想,从而调动员工学业务提素质的自觉性,激发爱岗敬业的奉献精神。三是把打造特色“家”文化与塑造员工文明行为相结合。“六小”建设活动的深入开展,使井组的面貌发生了根本的转变。现在每个井组物品都能严格按照要求整齐地摆放、被褥整洁、窗明几净、花木茂盛,处处给人一种干净、温馨的感觉,这些都是井组员工日常精心呵护的结果。虽然刚开始大家对加强井组规格化管理有些不理解,被动地按照制度要求去做,但在看到经过自己精心维护而创造的整洁环境后,对制度要求更加理解。正是从这些小事开始,员工的行为逐步从被动接受转变成自觉行动,进而养成了良好习惯、逐渐形成了好风气。班组的“情感小家”建设也在我队蔚然成风,大家合力打造着这种“家”的文化,感受着“家”的温暖,肩负着“家”的责任。

三、文化聚心,小中见大

“六小”活动的开展,让人在改变环境的同时,也在重新塑造着自我。采油二队员工的精神面貌,思想行为也在潜移默化中发生着深刻变化,以前不注意行为细节的人,逐渐感觉到自身有些不良行为与所处环境的不和谐,悄悄地改变自己。以前不爱学习、不爱看书的同志,受其他同志的影响,也能在工作之余通过学习来充实自己。有的同志上井回来感冒了,资料员主动从小药箱拿出感冒药递过去,使员工之间的关系更为融洽。

经过几年来坚持不懈的特色文化打造,营造出良好的文化氛围,员工学技术、讲奉献的的热情日益高涨。全队上下形成了团结奋进、人人向上、健康和谐的良好氛围,有力推动了采油二队各项工作任务的完成。原油生产任务连年超额完成,实现安全生产无事故;油、水井资料全准率达100%,生产时率达98.3%,班组建设达标率100%,各项管理指标均达到厂一类水平;成本控制和基础管理等工作水平得到大幅度提升。采油二队先后被团中央授予“青年文明号”,被国资委授予“中央企业学习型红旗班组”,被中油集团公司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同时还先后被评为“吉林省青年安全生产示范岗”,“全省职工职业道德建设先进班组”,油田公司“金牌队”、“明星站队”;连续多年获公司基层建设标杆站队和“班子建设示范站队”,多次荣获“油田公司先进党支部标兵”称号。

篇5:营造优良的家庭氛围

据专家调查,有四种类型的家庭:民主和睦型、专制矛盾型、放任自流型、兼备型。其中,产生品学兼优学生比率最高的是民主和睦型的家庭。这是因为民主和睦的家庭爱心浓郁,人际关系和谐,人人都是主人,孩子不仅有幸福感、安全感,而且还有归属感、自豪感,孩子做事、求知郁有一种良好的情绪,忧虑少、紧张少、烦躁少,自然有利于培养良好品质与习惯,有利于踏踏实实地搞好学习。

我们这个题目主要是针对那些期望家庭温馨和睦,有一定爱心基础的家庭。有的家庭已经相当温馨和睦,我们祝愿他们更自觉地强化这种氛围,再上一层楼。个别家庭矛盾极为尖锐,严重缺乏爱心基础,则应该首先解决家庭的基本问题。

当前,社会上正在大力提倡家庭美德建设,这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一个家庭,就是社会的一个最基础的细胞,温馨和睦的家庭越多,我们的社会就越美好,我们就有再多的下一代获得优良的家庭环境,健康成长。

温馨和睦的家庭氛围是怎样形成的?怎样表现出来?

一、互尊互爱。

人与人之间互有爱心、互相尊重是关系和谐、融洽的前提和基础。光有爱心,没有尊重是不行的,因为缺乏尊重的爱心有可能走向偏执,反而损害人际关系。不论在夫妻之间,还是在两代人、三代人之间莫不如此。

让我们想一想,溺爱和娇惯是怎样产生的?缺乏对施爱对象的人格尊重是一个重要原因。严厉苛责和讽刺挖苦是怎样产生的?同样是缺乏对人的尊重。一位著名教育家说过:我们应尽可能多地要求一个人,更应尽可能多地尊重一个人。

一个初一的男孩子对他的班主任说:“我觉得我妈妈太不尊重我了,我考试成绩好些,她就抱住我亲个没完没了;我考试成绩差点,她又歇斯底里大发作。我真受不了。”在父母与孩子之间,“爱”并不缺少,问题往往出在“尊”上,请您想一想。

二、共同活动。

家庭是一池活水,她的恬静与美丽,跟她的流淌与律动分不开。家庭的温馨和睦生长并存在于家庭成员的丰富多彩的共同活动中。一起做饭、做菜,一起打扫、布置房间,一起庆祝节日、生日,一起走亲、访友,一起郊游、参观,一起交谈、争议……在共同活动中,互相了解,互相磨合,互相影响,互相学习,良好的氛围自然形成了。

有的家庭,生活过于死板,除了工作挣钱、吃饭睡觉之外,没有更多的内容。每个成员都感到生活特别累,生活没什么情趣。这样的家庭应该尽快行动起来,提高生活的精神质量。

三、同甘共苦。

人与人能够同甘共苦是一种优秀品质,在家庭中反映尤其强烈。人们都知道,“同甘”容易“共苦”难。在人们普遍重视物质利益的今天,“同甘”也变得不那么容易了。有的家庭钱多了,条件好了,于是有的成员“节外生枝”,把共同创业的艰难忘得一干二净,重又把“甘”变成“苦”——精神上的苦。此种现象屡见不鲜。说到底是素质不高,眼光短浅所致。

家境寒苦,最能考验人。许多家庭经济不富裕,甚至相当清苦,但是成员之间患难与共,照样营造出温馨和睦的心理氛围。

我在70年代认识一家人,夫妻俩带两个孩子,两人的工资除了吃饭之外,买衣服都很困难。有时候孩子生了病,大夫开了药方却无钱买药,只好把稍微能卖点钱的文具或用品送到委托商行去。然而,他们精神生活充实,一起读书,一起散步,一起走访亲友,一起交流知识信息。孩子健康成长,现在早已大学毕业,成了有用之才。

四、互相激励。

人们常说,家庭是每个人的安全的避风港。在这个港湾里,人不仅能“避风”,而且能得到前进的动力。许多人面对困境的时候,是家庭给了他战胜困境的动力和勇气。

著名作家刘绍棠曾被错划为右派,下放农村劳动改造。他的妻子是位华侨,在家庭处在逆境的情况下,这位妻子真正地理解丈夫,一有时间,就风尘仆仆地跑到农村去看望刘绍棠,夫妻的恩爱有增无减。刘绍棠平反之后,回忆起那段时光,特别感谢妻子的爱心、支持和激励。也因为此,他们的孩子也学有所成。

篇6:营造探究氛围促进学生发展

一、利用好奇,激发探究欲望

小学生对自然事物有着与生俱来的好奇心,而这种好奇心恰恰是进行科学探究的起点和原动力,学生由好奇而产生的探究欲望,也会在教师的引导下由不自觉到自觉,由感性到理性,逐步变成学生自己的科学素养。

首先,教师要善于创设有效情境。只有能让学生感动并为之投入的情景设计,才能使学生对当前所研究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他们对科学探究活动的欲望。

例如,在执教《大脑》一课时候,我是这样激发学生探究欲望的:同学们,我们一起做个有趣的小游戏,游戏的名字是“看谁反应快”,游戏的规则是:老师发出一些动作指令,大家要做出与指令相反的动作。例如,我说“起立”,同学们就做出“坐下”的动作;我说“抬头”你们就做出“低头”的动作……游戏结束后,让学生想一想,在刚才的游戏中,听到口令后,是什么器官在指挥你做出相应的动作?大脑为什么可以指挥我们做动作呢?今天让我们一起来探索大脑的奥秘吧。此时,学生已经对大脑引起了足够的探究欲望,学习起来当然就是兴趣盎然了。

其次,教师要精心准备活动材料。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学生有了强烈的探究欲望,他们在头脑中会形成无数个为什么,并且急于寻求答案。此时我们应提供充足的探究材料,让学生积极、投入地去进行探究活动,从而在探究中获取知识,培养能力。

例如,在教学了解紫甘蓝试剂的特性“紫甘蓝水遇到酸性物质会变红,遇到碱性物质会变绿,遇到中性物质则不会变色”时,课前我准备好紫甘蓝试剂和喷洒过醋或碱水的多层白色的纸制花瓣,在开课的时候,为了营造学生探究的欲望,我告诉学生,老师会“变魔术”了。一听说变魔术,学生们的注意力一下子就集中起来了,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此时我再用紫甘蓝水喷洒在课前做了特殊处理已经喷洒上醋和碱水的纸制花瓣上的时候,原来是白色的花瓣这时有的变红了,有的变绿了 , 学生们发 出惊呼。“同学们也想像老师这样做出变色花吗?”教师向学生揭示紫甘蓝水的性质特点,最后让学生分组动手做验证性试验———用紫甘蓝水验证物质的酸碱性,然后再揭示紫甘蓝水的性质特点。这种探究活动可以突破时空的限制,再现科学家探究的过程,我们在课堂上重复这些实验,可以在短时间内启发学生了解科学家成功之处,快捷地获取前人积累的知识财富。

二、亲身体验,经历探究过程

“我听说了,就忘了;我看见了,就领会了;我做过了,就理解了。”这句名言突出了“做”的重要性,深刻地揭示了“探究的意义在于经历”。科学探究要注重学生的“探究过程”。学生只有在参与探究过程中去深刻体验成功,体验挫折,体验合作,体验质疑,体验挑战,才能真正探究了科学,真正实现了动手更动脑,即使探究失败了,对学生来说也是一笔丰厚的财富,同样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使学生体会到“原来科学研究这么不容易,科学家真了不起”。

例如,在执教《心脏和血液循环》一课时,为了让学生直观感受到心脏不停跳动的状态和作用,在教学时不是教师自己进行演示实验或者利用课件直观播放的形式,而是引导学生们进行自主探究。学生先猜测心脏的工作状态是怎样,然后分组分工进行模拟实验,利用提前准备好的空塑料瓶和装满水的水槽,让小组里的每一个学生都经历一遍挤压水瓶能给水瓶装满水的过程,同时要求小组其他学生要仔细观察给水瓶加水的现象和水的变化。最后学生想象把塑料瓶看成心脏,盆中的水看成血液,学生通过做一做、看一看、想一想的亲历过程,一下子就明白了心脏收缩时的作用和工作的状态了。

三、联系实际,提高探究能力

在科学学习中经常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收集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实验材料,使科学教学内容源于生活实际又服务于生活实际,会让学生更容易理解抽象的科学知识。

例如,在执教《大脑》一课,要研究大脑的重量,光告诉数值学生不会太有印象。我让学生称出同重量的水果,让他们掂掂这个重量,延伸了演示的过程,让学生参与探究体验;在了解大脑形状功能时,告诉学生我们常吃的核桃仁很像我们的大脑,然后出示核桃仁,通过观察核桃仁的特点来进一步了解大脑,最后再揉搓报纸演示,让学生自己主动思考,得出大脑长得凹凸不平是增加大脑的表面积,也就增加了大脑的功能。这样的教学,采用了水果、核桃仁、报纸等作为探究材料,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不仅易于理解,也逐步让学生学会用科学家的眼光去看待周围的世界。

四、促进合作,培养探究伙伴

按照建构主义的教学论,学生是按照自己的方式来建构对事物的理解,由于已有经验、文化背景的特殊性,学生对事物的理解会各不相同。合作学习能使学生看到问题的不同侧面,对自己和他人的观点进行反思或批判,从而建构起新的和更深层次的理解,易于生成新的问题,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集体观念和合作意识。所以,在科学探究前先建立合作小组,将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兴趣、性别、个性不同的学生分配在同一组内,组成4人或6人的小组,促使合作学习小组形成“组内互助合作,组间相互竞争”的氛围。在科学探究活动中,各组进行制订计划、实验和调查、研讨和综合意见等合作学习,共同经历成功或失败,资源共享,共同提高。但同时也应注意,合作小组内的成员必须注意男女生合理搭配,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等方面也要进行协调,以防出现自认为“我能行”的学生越来越行,自认为“我不行”的学生越来越差的现象,不但合作意识没有培养好,反而出现了探究结果、探究能力上的两极分化。

篇7:营造优良文化氛围,促进企业稳定发展

关键词:教研文化;校本教研;习惯

近年来,我校采取了营造教研文化氛围、大力开展校本教研等措施,有效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促进了学校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一、重评课文化,营造评课的教研氛围

在以往教研活动中,课后评价大家往往是“你好,我好,大家好”。针对这种状况,我们在实施“课内比教学活动”中,要求执教者预先把导学案发到每位听课人手中,每位听课者在课前要浏览导学案,带着思考走进课堂。课后,我们把个人与组内互动、现场互动有机结合,深入剖析教学成效。评课老师们有的对课堂整体的把握加以评价;有的对课堂教学中精彩的细节加以讨论;有的指向教师教学行为中出现的问题,而且提出了行为背后的教学理念,同时提出改进的具体建议。

我认为如果每位教师都这样用研究的眼光去看待每一堂课,抱着学习的态度去听每一堂课,让评课回到常态之下,让评课帮助自己改进教学实践,那么,评课就会有深度,有实效,就能达到研讨的目的,就能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二、重协作文化,打造和谐的教研团队

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学校少数教师之间存在不良竞争和相互排斥的心理。这种心理于学校和教师都是不利的,学校应倡导合作的教师文化理念,树立合作意识,形成相互支持的教师团体。

在教研组的人员配置上,我们尽量根据教师的工作意向,力求把有同样研究志向的教师安排在一个教研组中。为了形成教研组发展的共同目标,每学年的学科发展计划,我们都规定由教研组每一个成员参与讨论、制订,使教研组的整体发展与教师的个体发展融为一体。

三、重学习文化,让每位教师成为研究型教师

为了真正让学习成为教师自主、主动的一种意识和能力,成为教师的一种习惯,我们通过培训使教师明白学习的重要性,尝到学习的甜头,为教师自身成长提供有效的帮助。

1.让学习成为一种习惯

为了让每位教师把学习当作一种习惯,我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副校长为副组长,教导室主任、学科教研组长为成员的校本教研管理小组,加强对校本教研工作的领导,把营造教研文化氛围、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学质量作为学校的中心工作。我校初中部撤并后,年龄大的教师比例大,不易接受新理念、新方法,学校要求每位教师积极参加“高效课堂研究课”的活动,并且要写课后笔记,开展“日随笔、周反思”活动,从而促进教师自我反省、思考、探索,以迅速适应新形势下教学的需求。教师相互之间的切磋、合作、交流,很快形成了和谐宽松的教学环境和开放的教研文化氛围。

2.培养自我超越意识

自我超越指教师拓展个人业务的能力,并不断进取,实现自己的目标。学校为教师搭建了平台,如教学竞赛、教研组评课等教研活动,同时鼓励教师写教学日记、教学案例,归纳自己的教学经验,并不断拓宽延伸,形成新经验、新方法,从而不断超越自我。

此外,我校还健全了教师外出学习回校汇报交流制度,让更多的教师能分享到新的成果,学习到新的理念。

3.以实践为载体

学校教师学习习惯的养成,需要有效的途径来实现,更需要以实践为载体,我们组织多种学习方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学校开展“课后思”“月考思”“期末思”等反思活动,在具体的活动中提高教师的反思能力,使教师经常与自我专业保持对话,保持教学理念的与时俱进。

学校倡导校本教研要形成一种氛围,即教师的发展需要自由的空间,需要领导的关注,更需要学校教研文化的支持。教研要有实效,教师要有合作意识,学习主动,学校的教研活动就能落到实处,就能形成先进的教研文化,就能最大限度地促进教师专业的发展,不断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作者单位 湖北省当阳市半月镇龙台小学)

篇8:营造优良文化氛围,促进企业稳定发展

(一) 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单从字面上似指校园内存在的文化现象和文化问题, 实则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 在学校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共同价值观、精神、行为准则, 以及在其物质设施、规章制度、行为方式中的外在表现。教育部高职高专校园文化建设研究课题组对“校园文化”的内涵作了这样的定义:即在大学特定的文化氛围里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主导, 在校内外从事各种活动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风格, 一种校园精神与环境及所创造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是培养学生素质的重要举措, 也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和保障。高职校园文化的核心目标是:培养什么样的人, 如何培养这样的人。

(二) 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企业精神, 是凝聚、激励企业各级经营管理者和员工归属感、积极性、创造性的人本管理理论, 更是企业的灵魂和精神支柱, 是企业的无形资本。企业文化囊括了除设备、资金、人力等有形资本以外的所有企业资本。所以, 企业文化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最终体现。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生产经营实践中逐步形成的, 为全体员工所认同并遵守的, 带有本组织特点的使命、愿景、宗旨、精神、价值观和经营理念, 以及这些理念在生产经营实践、管理制度、员工行为方式与企业对外形象的体现的总和。

二、企业文化对高职校园文化的渗透

校企文化的对接是企业文化对校园文化的渗透, 是高职院校为适应企业需求而主动吸纳企业文化。我们要通过校企联合办学、订单培养、产学结合的载体, 搭建校企文化对接的平台, 实现企业文化的渗透。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立法”, 在“全球品牌网”上的论述中, 企业文化大体有六类现象, 即: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行为准则、习惯氛围、工作作风、人际关系。重中之重是习惯和环境氛围。这些企业文化的实现, 需要整个团队的配合协作, 需要对其员工进行严格的培训和引导。

为满足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要求, 高职院校建设校园文化的过程中, 也应具有自己的特点, 突出“高职性”、贯通“企业性”、围绕“市场性”, 把相关企业文化整合到校园文化中, 校企合作共同构建高职校园文化。

建设校企文化的最终目的就是优化育人环境, 要营造职业环境, 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一种职业氛围。在精神方面, 教师要注重强化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责任意识和团队合作意识等, 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重视各个方面之间的有机联系, 进行整体设计、合理安排, 才能使校园文化建设系列化、特色化、经常化、规范化, 才能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综合功能和整体育人效益。

三、搭建高职学院与行业企业之间的文化融通桥梁

校企合作不仅要搭设校企间知识技能的桥梁, 更要搭建校企间文化融通的桥梁, 这也是校企合作的关键所在;而学校与企业之间的文化融通应包括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只有建立良好的企业合作伙伴关系, 才能发挥企业的指导作用, 使学生今天在学校学习的方式与未来工作的方式保持一致, 以提升校企合作的层次, 实现校企文化融通。

实训基地是营造企业文化氛围的关键场所, 我们通过在旅游系、信息系的实践, 充分挖掘校企合作潜力, 将企业文化有效地融合于实践教学中。例如旅游系的酒店管理专业已与张家港国贸酒店、桃园度假村酒店建立紧密型实训实习基地, 学生在校学习专业课过程中, 利用校内实训基地, 将企业真实环境与文化氛围展现到实践场所, 使学生在校内如同企业一样并得到同学认可;信息系将企业请进来, 目前已与江苏微软、苏州天平先进数字科技有限公司、苏州微缔软件有限公司等签订长期合作关系, 并将公司部分设计 (软件专业、平面设计专业) 工作嵌入教学体系, 与江苏微软合作于2010年招收微软冠名班, 2013年将再招“天平”冠名班, 使企业技能与专业教学体系融合, 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融通。

四、走出去、请进来, 拓展性地吸纳企业文化

校企合作中, 学校不能原封不动或者死搬硬套地引进企业文化, 而是要对适宜学校发展需求的企业文化进行适当的检选和拓展, 让其更好地为“我所用”。

校企合作必须建立在双赢的基础上。但仅仅为了“经济效益”的双赢而合作十分脆弱。校企之间深层次地交流与渗透, 最终达成文化层面的相互交融和相互依恋, 这样的合作才是长久的、有生命力的。校企合作中, 两种文化的交融, 既是促进校企融合, 加强校企紧密合作的途径和载体, 又是双方在校企合作中的一个受益内容。校企双方都应该加强对客体文化的筛选, 主动、理智地吸纳客体文化, 促进本体文化的良性流变, 带动和促进本身的进步和发展。

旅游系酒店专业的学生通过在酒店实践过程 (工学交替) , 积极参与酒店员工的文化活动, 体会企业文化、企业精神, 感受企业文化给员工的鼓励及凝聚力, 例如在桃园度假村酒店实训的学生对他们企业文化影响最深的是: (1) 企业理念:企业精神“携手同行、追求卓越”; (2) 主人翁思想“桃园是我家、发展靠大家”; (3) 服务理念“细微周到、成就完善”; (4) 服务宗旨“让宾朋好友舒心、顺心、放心”; (5) 同事关系“相互理解、相互关心、相互协作、相互支持、相互监督”等, 这些文化融入校园也会使学校文化得到提升。

微软公司的企业文化是强调“激发个人潜能、实现企业潜力”;信息系与江苏微软合作, 在教学与实践课程中, 拓展性地吸纳企业文化, 如微软企业文化的核心是“勤奋工作、技术至上、Service Camp的幸福生活”, 培养学生理解计算机专业特点与工作环境;微软的公司价值是“正直向上、公开尊敬、直面挑战、充满激情、勇担责任、严格自律”, 以此培养学生对今后工作价值的认同感。

五、体现行业文化, 培育专业文化, 彰显职教特色

高职院校开展的是职业性教育, 与普通高等教育的最大区别在于教育内容与生产实际的紧密结合, 所以校园文化必须带有强烈的职业性特征,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必须加强与行业联系, 体现行业文化特色, 将行业优良道德传统和行业规章制度充分融入学校的教育教学中, 突出行业职业道德教育。

在校园环境建设方面, 充分体现行业特色, 让行业文化、企业文化和专业文化得以充分物化, 形成视觉冲击力, 营造培养职业人的浓厚氛围。如学院实习基地环境设计, 充分展示企业特征, 既体现了行业特色, 又寓意深刻。

实训基地、实验室建设由企业合作方直接参与并指导, 按一定比例完全仿照企业真实工作环境设计, 同时融入一块教学环境区, 完善“厂中校、校中厂”的实训、实验环境构建, 使学生能快速熟悉企业基本情况, 知晓企业对合格员工的素质要求, 调整心态规范行为, 转换身份;在实训内容设置、考核要求中必须严格依照企业文化教育模式, 促使员工 (学生) 形成组织观念、团队协作能力、执行力以及吃苦耐劳的作风, 按明天企业的要求做好今天的功课。

六、注重人文素养, 凸显校企文化, 促进学生长远发展

企业文化在一定意义上也是一种管理文化。我们可以将学院的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相融合, 汲取优秀企业的管理经验和文化内容。如进入实训工作室, 刷卡登记, 严格实训操作规程;实习、实训环节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特别注意培养与企业员工相同的行为规范。督促学生遵规守纪、按章操作、令行禁止、训练有素。强化学生的日常生活行为规范;严格执行按时作息制度, 不迟到、不早退, 增强学生对学校纪律的认同感, 使他们自觉养成严谨的学习生活习惯。学生作为企业的“准职业人”, 在学校内感受到浓厚的企业文化熏陶, 接受具有企业化的校园文化教育, 领悟到企业的严格管理, 这样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意识和职业行为习惯。

参考文献

[1]叶鉴铭, 周小海.试论“校企共同体”的共同因素及其特征[J].学术交流, 2010.3.

[2]孙蔚.建构立体结构的高职校园文化.合肥工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6.5.

篇9:营造良好英语氛围,促进学生发展

一、营造校园学习氛围,促进学生的发展

学生的学习时间主要是在学校里渡过的,营造宽松、和谐的英语文化氛围,对促进学生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教师不仅要在课堂上营造一种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而且在课外也要尽可能地创造各种情境,让学生能充分地感知英语,尽情地说英语。我觉得应从以下几方面做的:

1、营造良好的教室环境氛围

教室是学生学习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学生的学习、生活紧密关联。为此,我把黑板正中大的地方留做课堂教学用,黑板的右侧为Two Minutes’English 板块 ,每星期教师把本周所学的重点句型、单词用漂亮的书法写在上面,便于学生欣赏和随时随地朗读,为此学校把上课的铃声每节课提前了两分钟,由任课教师组织,领读员领读或拼写。别小看这两分钟,积攒起来也是很可观的,教师普遍感到课堂上省了不少的力气。黑板的左侧可设计成两个区域:上面是天气预报 Weather Report专栏每天由学生轮流填写。下面是问答专栏 Ask and Answer 鼓励学生勇于思考,敢大胆提问的习惯。教室后面的板报板让学生在每期都设有英语专栏,给更多的学生展示的机会。教室的各个角落都有英语的标志或警示语。如OUR LIBRARY,ENGLISH CORNER ,Be quiet , please. No pains, no gains...

2、造和谐的课堂环境氛围

课堂教学是引导学生认识英语、掌握英语、运用英语的重要途径。我们应很好的利用这一主要的战场。

(1)利用课前热身活动营造英语学习的氛围

优美的英文歌曲和韵句的欢快节奏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课本中提供了许多的英文歌曲和朗朗上口的韵句,上课时让学生演唱歌曲,或让学生边拍节奏边读韵句,使学生在轻松愉悦中进入新课程的学习,而且通过唱歌和读韵句还能帮助学生记忆单词和句子。和谐的氛围让学生很快进入英语学习状态 。

(2)利用多样的教学情景营造学习氛围

课堂上学生们对形象、生动,色彩鲜艳的图片总是非常感兴趣。可利用各种图片进行单词教学和句型操练,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他们的有意注意,能够使学生加深对单词的理解,以帮助他们更好地记忆。不仅如此,教师还应用实物、多媒体等为学生创设真实有效的语言环境,让他们在真实的环境中主动地、积极地进行探究性学习,全面的提高听说读写能力 。

(3)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营造英语氛围

英语课外活动与课堂教学有着密切的联系,它与课堂教学的目的是一致的,是英语教学必不可少的辅助形式。我校每周开展校本课外兴趣活动活动。结合学校的要求,我组织学生开展了以下活动:(1)开展海洋知识的学习。因为学生多生长在海边,对大海有独特的感情,我就教他们许多海洋动物和海洋植物的说法,如sea star ,sea cucumber...学生兴趣很高。(2)英语歌唱表演。让学生唱一唱自己爱唱的英语歌曲,既巩固了英语知识也陶冶了情操。(3)定期观看英语的动画片,影片,拓展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4)每学期结束时,我都和学生用本学期学过的知识编排一些小短剧,歌曲,儿歌等,让学生展示,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让他们由过去的“让我学”变成“我要学”。

3、营造轻松的校园氛围

为了使学生在哪都能接触英语、感受英语、时时,事事,处处看到英语,听到英语,使用英语,我校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1)成立英语广播站,每周进行两次英语广播,由各班学生轮流担任,利用中午休息的时间,向全体学生播放英语歌曲,故事,格言,学习体会,身边的好人好事等,因为是学生感兴趣的,学生的积极性都很高。

(2)树立开口说英语的习惯。鼓励学生在校见到老师和同学用英语问好,用英语问好,在班级中能用英语的词句都用英语,久而久之学生养成了开口说英语的习惯。

(3)每月评一次班级英语明星,英语小博士,全校展出他们的作品,张贴他们的照片,学生很有成就感,都能刻苦练习争取下一次的机会。

(4)定期举行各种英语竞赛,如单词竞赛,演讲比赛,书法比赛等。

(5)营造全校老师学习英语的氛围。全校老师每周进行一次英语口语培训,向他们讲授常用的课堂、生活用语。分批进行考试,不及格的进行补考。

(6)营造校园处处见英语氛围,张贴英语格言,英语卡通人物,设置英语展板,向学生介绍外国的风俗人情。

二、努力营造家庭学习氛围,促进学生发展

俗话说孩子的学习,在校靠老师,在家靠家长。作为家长,更要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学习环境,充分调动孩子学习英语的积极性,让孩子主动学习。为此,我要求学生家长给予必要的配合。

1、建立家长教师联系薄

家长对学生英语的学习越来越注重,他们关心孩子的英语学习,所以我们把家长也发动起来。在每学期的开始我都召开家长会,介绍这个本子的用法。所以他们每天都能如实地做好记录,积极主动地每天都能督促学生的学习英语,训练口语,也有助于学生英语学习习惯的养成。我也经常向家长反馈学生学习的情况,家长了解学生在英语课堂中的表现,及时鼓励帮助自己的孩子,创设有益的家庭氛围,促进课堂教学。从运用这个本子开始,学生的自觉性有了很大的提高,家庭作业本上的字也漂亮多了,从课堂上的对话看出,学生的口语也有了较大的提高。

2、努力营造英语家庭氛围

对于孩子的英语学习,家长会不会英语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家长能与教师密切合作,在家庭中营造一个良好的英语环境,培养孩子的兴趣。学生在学校里一直有良好的英语氛围伴随,但如果回到家中,就只能面对纯母语的环境,那么学生对英语的接受程度就会大打折扣。我们就开展了“家庭英语环境创设”的活动,给学生推荐一些原版视听材料,鼓励他们和家长一起收看;鼓励学生和家长一起给家中的物品张贴标签,父母用汉语贴标签,孩子用英语写标签;举行家庭培训计划,孩子做老师教父母一些简单的日常用语,以促进家庭双语学习的氛围。通过这些活动,更加优化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环境,效果是显而易见的。

篇10:营造优良文化氛围,促进企业稳定发展

一、开展“三全” (全员、全方位、全过程) 管理

1.全员参与

班级管理不是班主任和辅导员两个人的事, 也不是少数班干部的事, 归根结底是大家的事, 这是本班的核心理念之一。本人将企业文化的四个重要特征维度运用到班级管理中:①“成员同一性”。要求全班同学主流观念同一, 这样大家容易沟通, 也容易达成行为一致;② “团体重要性”。强调团队精神与力量, 如通过学习小组、学习研讨会的集体智慧来提升学习效果;③“对人的关注”。就是关心、尊重、理解和信任每名同学, 充分挖掘每名同学的潜力;④“单位的一体化”。实行班级管理有分工, 但更多的是协作或相互依存的运行机制。通过上述举措实现了“班级是大家的事”这一核心理念, 每名同学都把班级当作自己的家, 全员参与班级管理。

2.全方位之6S管理

(1) 整理。

首先, 要求宿舍里寝具、卫生用具、物品定置化管理, “被子一边叠、鞋子一条边、书本一边倒”;然后, 基于本班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专业的特点, 实训操作工厂化要求, “工具摆放一条线、配件零件摆放一条线、材料摆放一条线”。

(2) 整顿。

主要是使实训室物品放置方法符合“安全”“保持质量”“高效”的原则。

(3) 清扫。

养成宿舍卫生每天清扫、教室卫生不制造清扫、实训结束立即清扫的习惯。

(4) 清洁。

即进行彻底的整理、整顿、清扫, 在抓好学生日常行为管理的基础上定期、定人检查, 确保宿舍、教室、实训室全面清洁。

(5) 素养。

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素养、学习素养、行为素养、人文素养、职业素养, 倡导学生做文明人, 行文明事。

(6) 安全。

安全无小事, 重点抓好实训安全、公共安全、教室和宿舍设施安全、财产安全。

3.全过程管理

(1) 从质量管理的角度出发, 企业产品的质量是通过过程控制实现的, 同理, 大学毕业生的质量也是通过学习过程塑造的。大一上学期是学生从高中向大学过渡的学习转型期, 此阶段重在调整学生的学习心态、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 使之迅速适应大学的学习环境;大一下学期和大二全学年是知识和能力的积累期和拓展期, 此阶段学生已经适应了大学的学习生活, 重在为未来的职业储备足够的专业素质;大三上学期是职业初期能力的成长期, 学生即将进入企业, 可通过中高级工培训与考核、参加职业技能竞赛等手段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以实现企业期望的毕业生零距离就业, 即能“下得去, 用得上, 留得住, 上手快”。基于专业教师的身份, 本人针对班级进行了全过程的专业和职业引导。

(2) 按照“计划→实施→检查→总结”即PDCA循环的模式工作, 持续改进工作质量, 提高工作效率。大到班风、学风建设, 小到每次主题班会, 概莫如此。例如, 本班组织了形式多样的活动, 既有激情昂扬的“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研讨会, 也有多姿多彩的集体生日、圣诞晚会等文艺活动;既有更高、更快、更强的篮球比赛, 也有同学情深的包饺子活动等。曾两次代表机械系参加学院主题班会观摩展示, 在班干部带领和全班同学全员的参与下, 一次比一次办得好, 从活动策划、方案设计、条件准备、彩排检查、细节推敲、组织实施到最后总结, 充分体现了活动的全过程性, 同时也全方位锻炼了同学们的能力。

二、创新班干部管理

1.引入班干部“招聘”制度, 强化学生责任意识

(1) 在班干部竞选时设置了自述、提问、投票、任命四个程序, 把竞选会开得像人才市场的招聘会一样。在第一次班干部竞选会上, 先由每名意愿担任班干的同学进行陈述, 值得一提的是, 本人根据参加竞选同学的具体情况, 为每个人都设置了一两道题目, 同时允许其他同学也积极提问, 以考察他们的综合素质。经过全班同学民主投票, 选举产生了第一届班委成员, 最终根据选举情况宣布任命结果。事实证明, 脱颖而出的第一届班委整体能力突出, 在整个大学期间起到了班级中流砥柱的作用。

(2) 在《班级管理制度》中对每名班干的职责划分较细, 也很具体, 使他们有充分的用武之地。尤其特别的是, 每学期结束, 要求班委成员利用寒暑假对自身履行班干职责的情况进行认真总结, 并于下一学期初召开班干述职测评会。班干述职测评会设置了述职、测评、公布三个程序, 首先由班干按照姓氏笔画顺序依次述职, 然后由全班同学对他们进行民主测评, 对每名班干从工作主动性 (20分) 、团结同学 (20分) 、带头作用 (20分) 、服务意识 (20分) 、管理能力 (10分) 、工作成绩 (10分) 六个方面进行量化打分, 最后公布民主测评结果和班干任免决定。这种像企业领导干部年终述职测评的做法, 对班干既是一种无形的压力, 又会激发他们强烈的责任意识, 从而充分挖掘他们的工作潜力, 锻炼他们的工作能力。

2.优化工作方法

仿照过去的企业经验, 本人倡导了如下班干工作指导方法:①牢固树立服务意识, 一切工作的出发点是为班级服务, 是为全班同学服务, 最终是要代表着全班同学的根本利益的。②班委的运作机制及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 有分工有协作, 提倡头脑风暴法, 重在形成合力, 集思广益。③按照“计划→实施→检查→总结”即PDCA循环的模式工作, 持续改进工作质量, 提高工作效率。④制订工作计划和完成工作任务要围绕五“W”—“H”, 即: (Why) 何目标? (What) 何任务? (When) 何时间? (Where) 何地点? (Who) 负责人? (How) 何措施?⑤班级活动要“精”, 每组织一次活动都能让同学们从中受益, 都能让同学们得到锻炼。

平心而论, 班级各方面表现优异, 学风、班风建设成效显著, 与建设了一支素质较高的班干队伍是分不开的。

作为一所高职院校, 学生必须接受企业文化的熏陶。我们班的管理融入了很多企业的思想, 如班干竞选会像企业招聘会, 每次开会都要求形成会议纪要, 强调团队精神与合作等, 这些想法都来源于企业, 将企业文化充分渗透到了班级中, 这对全班同学迅速适应企业环境很有好处。经过大家共同的努力, 本班2010年获得“扬州市先进班集体”、学院“文明班级”和“五四红旗团支部 (标兵) ”等光荣称号, 学生现已进入中国石化金陵石化公司、中国核工业混凝土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等国内知名企业工作, 不但协议就业率高达98%, 就业质量也很高。最终实现了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双丰收。

参考文献

[1]张娟.关于高职班级管理中渗透企业文化的探析[J].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 (5) .

篇11:营造优良文化氛围,促进企业稳定发展

教育的灵魂乃是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培养。语文学科作为基础教育的一门主要学科,同创造的关系十分密切。那么,怎样在语文课堂上营造创新教育的氛围,进而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呢?

一、建立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是营造创新教学课堂氛围的首要因素

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心理的安全和自由是促进创造能力发展的两个主要条件。在心理安全和自由的环境中,学生心情轻松愉快,无压抑感,在与周围环境的不断交互作用中,容易形成创新人格。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就要最大限度地发挥民主教学思想,创设民主、平等、自由、和谐、主动探讨和大胆质疑的教学氛围,为学生提供较多的“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

在日常教学中,我常常鼓励学生要敢于发表自己独立的见解,不迷信老师和课本,敢于向老师、向课本质疑,做一个“开放”型的学生。在课堂上,我尽量站在与学生平等的位置上,用热情、真诚和友善的态度与学生进行交流。

从某种意义上讲,教学的民主程度越高,学生在课堂上自觉学习的热情就越高,创造性也就越强。全国著名特级教师魏书生老师在教学民主方面堪称我们的典范,他不光班级管理依靠民主,讨论问题发扬民主,就连每节语文课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习方法也要与学生共同商量,甚至连公开课上学什么、学多少、学到什么程度,仍然跟学生商量。他的这种教风,给了学生充分的自主权,让师生真正处于平等的地位,在这样一种和谐的氛围中,教师不再是期望、权威的代表,而是激发学生创造欲望的良师益友,学生真正体会到了与教师平等相处学习时,思想上“安全与自由”,从而无所顾虑地充分表达自己的创见,不时闪现出创新思维的火花。教师的意愿化为了学生自己的意愿,在这种环境中,学生以主人和高度责任感自觉学习探索。试想,“主人”们一旦自觉学习,主动探索起来,思维岂能不活跃、创新意识的火花岂能不迸发?

二、宽容的教师风范是形成民主化的讨论方式,营造创新教学的课堂氛围的重要因素

“创造力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陶行知语)要设法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教师应发扬教学民主,为学生禀赋和潜能的充分开发营造一种宽松和谐、心理相容的良好气氛。只有我们肯定学生潜能开发的可能性,才会发现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闪光点”。

教师要鼓励学生勇于向老师、同学、教材提出疑问、异议甚至批判。教学中要多给学生畅所欲言的机会,对有独到见解的学生给予鼓励,对错误的看法要及时纠正,对不完善的提议要引导补充。

我始终把发挥主体地位作为核心。无论是班级、小组活动,还是个别活动,都鼓励全体学生参与思考、讨论、评价,从而培养学生的参与感、责任感。课上问题和课外作业都应针对不同学生因人而异,作出必要的“弹性设计”,提出“弹性要求”,并尊重学生的选择,鼓励他们从事独立学习。允许和接纳学生的学习错误,让学生正确认识错误,坦然面对错误。在学生有问题或失败时,不动辄就责备或惩罚,以避免学生的挫折感、降低学习兴趣和自信,失去克服困难的勇气。

三、打破思维定势和传统观念的束缚,实行多元的、开放性的教学,是营造创新教学课堂氛围的必要条件

我在讲读《始得西山宴游记》一文时,设计下列步骤:(1)学生自由诵读课文,品味文中精美词句的描写。

(2)推荐自己喜欢的语句,并简要分析喜欢的理由。

课堂讨论热烈。有的学生说:“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此句语气急促,并运用顶针的修辞手法,即后一句的第一个字与前一句的末一字相同,强 调“到”、“醉”、“卧”、“起”等动作,造成一种单调、无味的效果,表现出以往的游览大多心不在焉,未能真正投入其中,也没有形成真正的精神上的共鸣,并照应了前文的“施施而 行,漫漫而游”。

语文教学要发挥自己的优势,发展学生的创造个性,使他们有创造的动机和热情,不迷信书本,不盲从教师,能独立钻研,富于批判精神,勇于探新求异,提出创造性见解。求异思维是创造思维的开始。首先要激发学生从多角度、多方面去认识问题。如果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好好引导,就会大大开阔学生的思维。

四、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巧妙的课堂提问方式、科学的教材处理艺术和善于发现“突破口”、打准“聚焦点”,是营造创新教学课堂氛围的最重要的直接原因

我有几点体会:

1.教法要因人、因课、因时、因地而多变,尤其是反对“满堂灌”、“传送带”式的教法,运用启发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其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要给学生尽量多的自由时间去激发和运用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

2.课堂提问要多一些开放性的、没有单一答案的问题,题目和答案均不必完全局限于教材,但必须以学生的知识经验为基础。问题要有多样化的类型,除常用的陈述型以外,多采用列举型、比较型、组合型、想象型、类推型等。要由易及难逐层提问,并要对学生不完整的答案作进一步探讨。问题提出后要允许学生有时间思考,不要害怕沉默,必要时可提供一些激发性情境,灵活运用各种教学媒体,诱发他们的创造力。

五、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是促进创新教学课堂氛围形成,提高教学效率的动力

上一篇:边塞诗歌高三示范课下一篇:银行营销工作总结体会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