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促使区县教研员专业化发展的有效机制研究

2022-09-13

在任何一个系统中, 机制都起着基础性、根本性的作用。有了良好的机制, 能够使一个组织系统逐渐地接近于一个自适应系统, 即在外部条件发生不确定性变化时, 该组织系统能自动而迅速地调整预设的方案和策略, 达成优化的目标。

“机制”一词最早源于希腊文, 原指机器的构造和工作原理。机制是“事物的有机联系和工作系统” (商务印书馆辞书研究中心编:《应用汉语词典》, 商务印书馆2000年1月版第564页) ;机制是“指其内部组织和运行变化的规律” (百度“百科名片”) 。

我们认为机制是以一定的运作方式把事物的各个部分联系起来, 并使其协同运作而发挥积极作用的合规律的制度, 简单地说, 机制就是使制度能够正常运行并发挥预期功能的配套制度。

影响教研员专业化发展的因素比较多, 而体制机制不健全是其中的主要因素。因此, 建立教研员发展机制能够有效地促进教研员专业化发展。课题组在长期调研、深入研究的基础上, 提出应当建立教研员专业化发展的规划专业发展、培养敬业精神、支持终身学习、明确机构编制、保障教研经费、互联教研工作、实施考评激励、建设教研文化机制等有效机制。

一、建立规划专业发展机制

一个专业人员的专业发展规划是其专业发展的“顶层设计”, 医生、教师等其他专业的发展都有比较明确的生涯规划即专业发展规划, 然而, 教研员由于国家至今没有一个专业的标准, 其专业发展规划问题基本被大家忽略。因而, 许多教研员的专业发展处于高原缺氧状态, 很难产生教研工作的成就感。所谓教研员的专业发展规划是根据教研员的专业特点和教研员的自身的实际, 为自己量身定做的职业发展计划。教研工作研究是基础, 指导是职责, 引领是前提, 服务是宗旨。不要将研究、指导、引领、服务之外的职能强加给教研科研人员, 从而影响教研科研人员本职工作职责的履行和职能的发挥。搞好教研员专业发展系统科学的规划可以减少教研员专业发展执行中的盲目性, 节省人力、财力和物力的投入。除了教研员应制定个人专业化发展的三至五年规划外, 教育主管部门要站在更高的角度, 制定教研员专业化发展的三至五年规划, 明确教研员专业化发展的发展目标、工作思路、具体措施和保障机制, 为教研员的专业化发展搭建平台。

二、建立培养敬业精神机制

是否具有强烈的敬业精神是衡量一个教研员是否对教研工作产生的强烈认同感、投入感和积极性及献身教科研事业的核心指标。教研员是履行教学研究、教学指导、教学服务和教学管理等重要职责的专业人员。为履行教学研究职能:教研员要当好教学工作的研究者、终身学习的践行者、课程资源的开发者、理论实践的反思者、教研制度的设计者、教研方式的创新者、教研文化的建设者;为发挥教学指导职能:教研员要干好教学工作的指导员、教育思想的传播者、教师发展的促进者、课程改革的推动者、教育科研的引领者;为实现教学服务职能:教研员要做好教学工作的服务员、教学信息的传递员、科研成果的推广者、教育决策的好参谋。如果教研员对事业缺乏足够的热爱, 没有意识到教研工作的重要性, 也就不对正确理解教研工作的艰巨性, 就可能对教研工作敷衍塞责。若敬业精神不够, 则职业惰性有余, 甚至会产生职业倦怠感。

三、建立支持终身学习机制

当今制约教研员专业化成长的瓶颈, 不是经验、技巧, 而是教育思想贫乏、欠缺。如果能在教师教育中, 增加提升教育思想的内容, 如教育家思想的讲座、研讨, 必将有助于教师的成长, 有助于新课程的深层推进, 有助于形成一大批“教育家”。

一是要积极参加上级组织的培训。要出台教研员自身参与继续教育的有关制度, 落实教研员继续教育的培训周期、培训时间、培训内容、培训经费、质量要求。二是要精心组织自我培训。教研员自我培训的内容重点关注两个方面:一是自身角色的反思与建构, 形成从事教研员职业的教研情意、教研精神和教研使命、教研文化。二是教研素养的反思与建构, 提高指导教改实践、服务学科教师和学校发展的教研能力、教研水平、教研艺术。反思是教研员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培养教师的反思能力, 最终养成反思习惯是教研员专业发展的最有效最重要的途径之一。

四、建立明确机构编制机制

我国各级教研部门的编制问题, 各级政府没有明确的文件规定, 导致教研机构的人员规模存在很强的人为性和随意性, 这样就造成了很多区县教研机构的教研员数量不足, 不少教研员都是兼任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学科教研工作, 这极不利于教研员的专业化发展。教研机构相对于普通中小学人员基数比较小, 因而在岗位设置问题上往往比较亏。教研机构作用很大, 但是地位却被边缘化, 教研机构应该成为提高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的“秘密武器”。解决教研员的编制和设岗问题, 分学科来设置编制, 适当参考学生人数。原国家教委1990年《关于改进和加强教学研究室工作的若干意见》明确的职责已不适应新的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形势。根据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新形势, 教育部应及时修订颁布《关于改进和加强教研科研机构工作的若干意见》, 重新明确其职能定位, 明确规定教研人员的编制。

五、建立保障教研经费机制

教研机构是全额拨款的事业性单位, 据调查, 在很多财政状况不好的县, 几乎没有专门划拨教育教学研究和教育科学研究的专项经费, 教研员的教研活动经费, 特别是专业化发展的经费几乎没有单列, 甚至基本上就没有这笔预算。重视教研科研工作的实质是确保教研科研经费的落实, 可是, 不少区县教研机构的教研人员工资和业务支出经费一是来自区县财政支出, 二是靠编印一些学习检测资料的收入。在这样的窘况之下, 区县教科研机构很难开展教研科研活动, 其职能发挥就会受到影响。

六、建立互联教研工作机制

从国际国内大背景看, 教育教学研究正在从“封闭发展”走向广泛合作、互通有无、共同发展的新时代。建立互动教研和联动教研工作新机制。首先, 加强与一线教师互动促专业化发展。建立学科中心教研组、学科教改课题组、名师工作室、学科骨干教师QQ群、博客群组等互动平台。其次, 加强与教研员同行之间的互动促专业化发展。建立跨区县和省市教研员发展共同体、跨区县和省市教研员博客群组, 定期开展区县教研员论坛。其三, 要根据服务对象的需求和教育改革和发展形势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和教育科研服务:多开展订单式培训活动、多开展主题性研究活动、多开展菜单式教研活动、多开展网络教研活动和双向视频教研活动。一切以是否能够满足基层学校和教师的业务指导需要以及教育教学质量提高为教研科研工作的宗旨。在互动的基础上, 还应该注重建立教研联动机制, 实施区域教研联动、教研资源共享、教研质量大幅度提升战略。

七、建立实施考评激励机制

现代教育人力资源理论认为, 教育人力资源是社会的战略性资源, 也是社会发展的最关键因素, 而激励是教育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内容。区县教研机构应该纳入市政府的综合督导范围。现在对区县教研员的考评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 在评职时, 教研员也是参照普通小学教师的条件进行, 这不便于开展教研员考评工作, 很多区县开展教研员考评, 也存在比较大的随意性。科学的考评机制有利于引导教研员的专业化发展。由于职责不明, 再加之监督不到位, 这样, 干好干差都一个样, 教研科研人员的工作状况不容乐观。教学研究和教育科研工作是一个开创性的工作, 要以人为本, 多从研究成果、服务实效等方面给教研科研人员定指标, 多创造有利于教研员专业化发展的软硬环境, 多运用激励性评价, 激励教研员不断地提升专业发展的水平。

八、建立建设教研文化机制

一流的企业拼文化, 一流的学校比文化, 一流的教研机构也应该比拼文化。教研文化的的本质是对传统教研文化的继承和创新, 是对新时期教育改革的创新与发展。区县教研机构应该努力积淀传统的教研文化、弘扬优秀的教研文化, 以促使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应着力挖掘并传承优秀传统教研文化基因, 植入现代教研文化芯片, 培育当代教研文化土壤, 实现教研文化共建共享战略、全力创造教研文化品牌, 构建起特色鲜明、作用巨大的先进教研物质文化、教研制度文化、教研精神文化、教研环境文化、教研行为文化、教研活动文化。

教研物质文化要注重凸显教研人文特色;教研制度文化要体现组织优化、制度健全、开放互动等特点;教研精神文化要彰显教研思想先进、教研理念科学、教研目标清晰、教研风气浓厚等特点;教研环境文化要尽力办好突出求真求美精神的教研网站、学术刊物等教研文化载体;教研行为文化要有利于提升教研文明素养、有利于培养教研员良好的行为习惯、有利于增强教研员与基层教师的人际沟通和交往;教研活动文化要突出研究目标明确、研究主题鲜明、研究内容充实、研究过程扎实、研究方法朴实、研究实效明显等等特点。

摘要:在任何一个系统中, 机制都起着基础性、根本性的作用。机制是以一定的运作方式把事物的各个部分联系起来, 并使其协同运作而发挥积极作用的合规律的制度。影响教研员专业化发展的因素比较多, 而体制机制不健全是其中的主要因素。因此, 建立教研员发展机制能够有效地促进教研员专业化发展。课题组在长期调研、深入研究的基础上, 提出应当建立教研员专业化发展的规划专业发展、培养敬业精神、支持终身学习、明确机构编制、保障教研经费、互联教研工作、实施考评激励、建设教研文化等一系列的有效机制。

关键词:专业化发展,教研员专业化,机制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N], 《中国教育报》2001年7月27日第2版。

[2] 张志勇:《关于尽快实施中小学教研员国家建设工程的建议——2010年全国“两会”建言之八》[EB], 驻马店市教育局网站 (2010/03/11/) 。

[3] 原国家教委:《关于改进和加强教学研究室工作的若干意见》 (教基〔1990〕013号) 1990年。

[4] 贾美华:《19市区教研员学科联动促进教研员专业发展》[J], 《北京教育 (普教版) 》2010年第7期。

上一篇:骨肿瘤化疗的综合护理下一篇:声色画卷,呈现不一样的精彩——电子白板在幼儿园诗歌教学中的有效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