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学困生教育的思考

2022-08-07

第一篇:对学困生教育的思考

对提高教育质量的思考

如何提高教育质量,是我到局里工作后经常思考的问题,每次到学校工作调研,我总是带着这个问题走进校园。农民抓粮,渔民抓鱼,教师抓教,本来天经地义,理所如此。那么,我们抓教,怎样抓出新意,抓出水平,抓出品牌,值得我们每一位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认真思考。下面,就如何提高教育质量谈谈个人的看法。

一、我县教育教学工作的现状 ㈠、教育教学的成绩有目共睹

1、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仅以2008年为例,我县共有603名高毕业生被普通高校录取,其中一本76人,二本123人,三本27人,专科377人,录取率达68.8%,比2007年提高了7.7个百分点。文科科平成绩在全市排名除外语第二名之外,语文、数学、文科综合均是第一名,理科各科平均成绩都进入市前三名。今年,我县组织学生参加全国英语、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知识竞赛,获国家级奖430余人次,省级奖520余人次,市级奖630余人次。

2、教研工作蓬勃向上。教研室作为指导全县教研教学工作的参谋部,深入一线,检查指导教研教学工作,了解教情学情,抓考纪考风,成效显著。今年来,组织开展县级教学比武课66节;参加市级教学比武课16节,省级汇报课2节;组织乡镇小学校际交流活动6次;组织参加各学科论文评选活动,获省级一等奖26篇,市级一等奖30篇;积极搞好教育课题研究与申报工作,申报省级课题3个,立项3个,申报市级课题5个,立项5个。在今年“湖南省教育教学改革发展优秀成果奖”评选活动中,《农村初中开放生物实验室与 1 生物园的实践研究》课题获省一等奖。与此同时,县电教馆和基教股还首次开展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三优联评”和艺术教育专业知识讲座和艺术教育观摩教学教研活动,由于形式新颖,参与度高,激发大家的热情,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㈡、教育教学的问题困难不容忽视

1、教育观念亟待更新。不少学校,从校长到教师,应试教育的思想仍占主导地位,他们屈服于升学的压力,除了对付考试、提高分数、争取升学以外,别无他想。他们热衷于在考场上争高低,在分数上论英雄。因而在教学工作中,集中表现为“七重七轻”;重应试教育,轻素质教育;重智育,轻德育;重教学,轻教研;重加班加点,轻课堂教学;重传统,轻改革;重教法研究,轻学法指导;重终端管理,轻过程管理。

2、教学方法因循守旧。沿袭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教学方法,钟情于“题海战术”,习惯于“填鸭式”、“满堂灌”,把学生当作装知识的“口袋”。从教学过程看,突出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教学准备不充分。教案过简(有的只写章节的标题,没有备教法、学法和教具,更不用说备全册、备单元,甚至有些教案一课时才几行字)、抄袭教案(不钻研教材,不分析学生实际,一味地照抄照搬教辅资料和备课手册)、没有教案(根本不备课,一本教课书和一支粉笔度过45分钟;我在某中学突击对教师上课情况检查时,就查到8个教师上课有5人没有教案)。二是课堂容量小、效益低。上课没有目标,随意发挥,熟悉的、感兴趣的内容就多讲,不熟悉的内容就少讲或不讲,讲到哪里算哪里,铃一响就下课;课堂容量小,简单一道题翻来覆去就一节课,没有练习,没有反馈,更没有补救,效益极低;只注重教,不注重学,从头讲到尾,基本听不到学生的发言;上课时只关注少数优等生,大面积的潜能生反而无暇顾及。三是作业辅导流于应付。作业布臵辅导没有针对性,随意性大;作业批改不及

2 时、不认真,为应付检查随性而为;作业没有反馈,存在的问题得不到解决,作业完全达不到“巩固和消化所学知识并使知识转化为技能、技巧”的目的。

3、教学手段安于现状。安于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张嘴的传统教学手段,对于现代教学手段或害怕麻烦或心存畏惧:因为害怕麻烦,实验开出率低,一些学校的实验室没有发挥作用,电教设备得不到利用;因为心存畏惧,对现代化教学设备敬而远之,安装的远程教学设备几乎瘫痪,电脑连开机都不会,更不说做课件、用课件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4、教学质量很不平衡。从地域上看,城镇与乡镇差距进一步拉大,生源往城区流动加大。从办学条件上看,存在教育质量、办学水平与办学条件、师资条件不成正比的现象:有的学校办学条件一般,教学质量却比较高;有的学校办学条件、师资条件都不错,教学质量却不尽人意。

5、教研教改后劲不足。教研工作在很多学校的工作中仍处于弱势地位,教研机构不设臵,教研队伍不健全,教研活动不正常。教研员队伍年龄老化,素质差异大,有的教研员自身政治思想素质、师德水平、业务素质亟待提高,与学科带头人,“掌门人”的要求有差距较大。

二、对提高我县教育教学质量的对策思考 ㈠、端正办学思想,转变教育观念。

1、端正办学思想。

①端正办学思想,首先要增强责任意识、质量意识。全体教育工作者要从对民族负责,对历史负责,对下一代负责的高度来树立质量意识,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作为自己工作的主题,把探索教学规律、提高教学效果作为自己工作的首要任务。

②端正办学思想,还要把素质教育贯彻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

3 要充分认识到课堂教学在实施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课堂教学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渠道和基本途径,在培养学生整体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上的作用是任何形式都不能替代的。把素质教育理解为课外教育,课外活动,社会是实践等都是片面的。教学中要面向全体,着眼于大多数。不要丢了基础抓提高,丢了全体抓“尖子”。只面向少数尖子,尖子不仅多不起来,反而会越来越少。只有面向多数,尖子才会越来越多。

2、转变教育观念。

①作为“领头羊”的校长应率先转变观念。首先,校长要强化“教学意识”。现在我们有些校长抓日常事务多了,抓教学少了,应酬各种关系多了,深入课堂教学少了,研究其它工作多了,讨论教学工作少了。教学在一些校长的头脑里逐渐淡化。我每到一个学校,当与校长谈起教学工作时,校长们总是说,这事已安排副校长和教导主任去抓了。要其谈谈教学情况时,总是以教导主任通报情况为主,校长掌握一线的教学情况不扎实。作为一校之长处理日常事务多,不要求像教师那样去上课,但校长要听课、评课、兼课,给教师上示范课。只有校长不脱离教学工作,强化教学意识,才能领导教师搞好教学。实践证明,校长教学意识强,亲自兼课,深入课堂,学校教学质量就上得去。其次,校长要具有“超前意识”。要按照“三化”抓好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教育思想现代化,注重能力培养,注重素质教育,注重让学生主动、生动活泼地发展;教育手段现代化,要装备好各种科类实验室,如语音室、电脑室、劳技室、艺术专用室、卫生室,要加强实验教学;教学方法现代化。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主动地学习,不仅要注重研究教法,也要注意研究学法。最后,校长要树立“依法治教”观念。校长要有法律意识,带头学法、知法、守法,要按照有关法规和原则,建立健全学校内部各项规章制度,完善常规管理,在教学工作中严格执行教学计划,教学大纲。

4 另外,还要带头用法、执法,执行教育行政部门的各项规定,要运用法律武器处理好各种关系,维护学校安全,维护教师合法权益,确保正常的工作秩序。

②作为教学主力军的教师更要转变观念。首先,要树立新的师生观。教师不仅要做“春蚕”,而且要师生共同发展,师生生命价值共同体现。其次,树立新的教学观。教师不仅要“传道”、“授业”、“解惑”,而且要在“传道”的基础上,借助于课堂环境和自身行为综合渗透“道”的要求;既要“授业”,更要“授渔”;既要解学生之“惑”,更要激疑,引导学生自主解决问题。再次,教师要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教师的角色不再是单一的知识传授者,还是研究者,要拿起研究的武器,改进教育教学实践,提升自身专业水平;教师不再是单一的课程实施者,还是课程的开发者,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学科知识要求、自身的教学风格等吃透教材,开发教材,进行教学设计,形成适宜的教学方案;教师不再是单一的教学者,还是学习者,要通过不断学习,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开阔自己的视野和胸襟,把学习力作为教学力的支撑。

㈡、实行“五个强化”,提高教育质量

1、强化德育工作。一是着力创造德育工作的良好社会环境。建好家长学校,把校内有序的德育工作与基地、教材、家庭、社会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大德育工作网络。要在县委、县政府的协调下,与公安、司法、文化、工商等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共同抓好德育工作。并对德育工作进行指导、检查、督促,形成抓德育工作的社会合力。二是致力于德育管理制度,德育工作系列化建设。在管理上要有强干的德育工作队伍,有切实可行的德育工作计划,有明确的德育工作实施方案,对教职工、学生的思想教育有不同层次的具体措施,形成对德育工作定期检查、汇报、总结制度。要按照形势发展和学生各个阶段身心发展的特点,有的放矢,有针对性地、有计

5 划地进行。与此同时,要加强德育教研,实施好德育评估方案。三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优化育人环境。学校是塑造人类精神文明的特殊场所,良好的教学、生活环境,既有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提高教学效果,又有利于陶冶学生情操,净化学生的心灵。校园文化建设要以育人为宗旨,以创进净化、美化、绿化的校园和营造团结、民主、和谐、敬业、好学、文明、守纪的氛围为基础,以树校风、铸校魂,树教风、铸教魂,树学风,铸学魂,塑造良好的学校形象,教师形象,学生形象。要以打造奋发进取的校园精神为核心,加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三大文化环境建设,做好校园整体规划,强化卫生管理,创建文明宿舍,搞好食堂管理,加强安全保卫,健全纪律制度,培育良好校风、教风、学风。

2、强化教学管理。严格有序的、科学的管理,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保证。学校教学管理着重抓好两个方面:一是推行教学目标管理,逐步建立新的教学管理体系。各学校要建立符合本校实际的目标体系,确定教学奋斗目标,然后把目标层层分解,落实到教研组、年级组,落实到每一位教师。把学校教学工作目标定为教师的任期责任,学年结束,对教师的工作进行考评,作出判断,实行奖优罚劣。二是严格教学常规管理。除了做好教学程序、教学环境、课外教育教学活动、教学设施和财务、学籍、教师、实验员、图书资料员、教学资料档案这些管理外,特别要做好与教学质量直接相关的教学环节的管理。校长、教导主任及教研组长,要确立起向备课要质量、向课堂要质量的观念,要在备课和课堂45分钟上大做文章。教学质量的检查重点也要放在教师的备课和45分钟的教学效率上。

3、强化教学研究。健全县、乡、校三级教学指挥系统和教研网络,提高教研工作的整体效益。各学校要健全教研机构,选聘一批有较强事业心和责任感,有系统、扎实的学科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

6 有一定的教育科学理论素养和丰富实践经验,有较高的教学指导水平和组织管理能力,年富力强的教师为兼职教研员。同时,制订必要的教研员常规及工作制度,明确分工,明确职责,使教研网络围绕提高教学质量这个中心正常运行起来。在这当中,局教研室作为教研网络的龙头,统帅部,要充分发挥教学研究和教学指导职能、教学业务和教学行政的管理职能,重大教学问题决策的参谋职能。送教下乡,要突破常规,“送”出特色,“送”出质量,“送”出效果。要致力于深化教育教学思想、内容、方法、手段的改革和实验,教学研究过程中造就一批学科带头人,一批教学骨干,一批青年教学新秀。

4、强化教育督导。实行教育评估、检查、督导制度是对我县教育实施宏观管理与指导的一个重要手段,也是促进学校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变升学竞争为办学水平竞争以及促进学校依法办学按规治教的有效措施。要根据我县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出不同的教学质量标准和评估指标。要把综合督导与专题督导结合起来,把定期督导与经常性抽查结合起来,充分利用评估结果促进学校教育质量的提高。

5、强化激励机制。每年教师节,评选、表彰一批具有敬业精神、创业精神、奉献精神和开拓精神的优秀教师并形成制度。同时利用新闻媒介宣传优秀教师无私奉献的事迹和精神。建立全县教学成果奖励制度,对在教学实践中通过创造性劳动取得教学成果的集体和个人给予精神奖励的同时,给予物质奖励,并在职称评聘、考察学习、业务培训、疗养等方面给予倾斜、优惠。

第二篇:《对我校学困生转化教育研究》调查问卷分析报告

根据“以人为本”的教育宗旨,我们必须更加关心“学困生”这个特殊群体的成长,有义务关注他们,给他们更多的关爱,呵护学困生心灵,使学困生能愉快地学习课程,学好课程,并由学困生转化为合格生甚至优秀生。

为了了解我校学困生形成的主要原因,切实开展好“对我校学困生转化教育研究”这一课题,深入、真实地了解我校学困生的情况,以及学生有什么实际的需求,我们还应该在今后的课题研究过程中如何改进不足,真正地找到学困生的成因,并为他们找到通向成功大门的一把钥匙。为此,课题组对我校部分学生进行了抽样调查。

一、编写学困生调查问卷表

在编写时,我首先认真分析了学困生形成的几大要素,主要是家庭环境因素、社会因素、学校因素、学生自身因素四大方面。于是我就从这四个方面分别进行编写,家庭环境方面的主要设计了反应家长的知识水平等题目;社会因素方面主要设计了大学生不包分配,就业难,读书无用论等题目;学校因素方面主要设计了教师的授课方法、教育观念、人格魅力等题目;学生自身因素方面主要设计了反应学生学习习惯、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的题目。在编写的过程中,力求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深度挖掘学生内心深处。

二、调查问卷的基本情况 1.被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本次抽样调查的对象是:七年级10名学生,八年级10名学生,九年级10名学生,共30名学生,发放调查问卷30份,收回有效问卷30份,问卷回收率:100%。

2.调查问卷内容基本情况

新课程理念强调指出:要关注学生学习的心理过程、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现代意义上的“学困生”, 即学习困难的学生,指的是智力正常,但由于学习习惯不好,或由于方法不当、或由于社会、家庭环境的影响,不能适应普通学校教育下的学习生活,造成学习效果低下,能力目标、知识目标均不能达到教学大纲或课标基本要求的学生。我对有效问卷进行了认真统计,其结果如下:

(1)家庭环境对学困生形成的影响

1.独生子女 大( 13.3% ) 一般( 30% ) 小( 56.7% ) 2.家庭意外变故 大( 23.3% ) 一般( 6.7% ) 小( 70% ) 3.父母的期望值过高而无法实现 大( 30% ) 一般( 46.7% ) 小( 23.3% ) 4.家庭其他成员过分溺爱 大( 16.7% ) 一般(26.7% ) 小( 56.7% ) 5.父母在管教方面放任自流 大( 26.7% ) 一般( 20% ) 小( 53.3% ) 6.父母教育方式简单粗暴 大( 16.7% ) 一般( 23.3% ) 小( 60% ) 7.家庭经济条件优越 大(6.7% ) 一般( 60% ) 小( 33.3% ) 8.家庭经济条件困难 大(6.7% ) 一般(66.7% ) 小( 26.7% ) 9.家庭学习环境差(父母关系不和、经常赌博、酗酒、品行不端)大( 20% )一般(6.7% ) 小( 73.3% ) 10.繁杂的家庭劳动 大(13.3% ) 一般( 40% ) 小( 46.7% ) 11.家长对学生评价观念滞后 大( 16.7% ) 一般(46.7% ) 小( 36.7% ) 12.家长素质不高导致学习困难 大(20% ) 一般( 26.7% ) 小(53.3% ) 13.其他

(2)社会因素对学困生形成的影响

14. “经商潮” 和“拜金主义” 大(13.3% ) 一般( 30% ) 小( 56.7% ) 15.大学生不包分配,就业难 大( 23.3% ) 一般(46.7% ) 小( 30% ) 16.社会分配不公及“新的读书无用论” 大(23.3% ) 一般(26.7% ) 小( 50% ) 17.经常光顾网吧、录像厅以及观看不健康的影视、小说 大(26.7% ) 一般( 3.3% ) 小( 70% ) 18.经常参与赌博 大(20% ) 一般(3.3% ) 小( 76.7% ) 19.参与拉帮结派,结交一些不良朋友 大(23.3% ) 一般(0% ) 小(76.7% ) 20.其他

(3)学校因素对学困生形成的影响

21.教师的教育方式简单粗暴 大(26.7% ) 一般(13.3% ) 小(60% ) 22.教师的教学方式陈旧、不当 大(16.7% ) 一般(13.3% ) 小( 70% ) 23.教师的业务能力低 大(23.3% ) 一般(20% ) 小(56.7% ) 24.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低下 大(26.7% ) 一般( 10% ) 小( 63.3% ) 25.教师对学生评价不公 大(23.3% ) 一般(16.7% ) 小(60% ) 26.片面追求升学率 大( 10% ) 一般(56.7% ) 小( 33.3% ) 27.学校、班级管理不严 大(16.7% ) 一般(40% ) 小( 43.3% ) 28.学校班额过大,教师无暇顾及个体学生大(23.3%) 一般(13.3%) 小( 63.3%) 29.学校频繁考试、排名 大(16.7% ) 一般(36.7% ) 小(46.7%) 30.课业负担重、学习压力大 大(26.7% ) 一般( 53.3% ) 小( 20% ) 31.课程“繁、难、偏、旧”学习兴趣不高大(26.7% ) 一般( 33.3% ) 小( 40%) 32.学习风气不正 大(23.3% ) 一般(23.3% ) 小(53.3% ) 33.统一的教材、相同的进度、统一的评价要求 大(13.3%) 一般(50%) 小( 36.7%) 34.学习资源单一,不符合自己的学习需要 大(16.7%) 一般(26.7%) 小(56.7%) 35.其他

(4)学生自身因素对学困生形成的影响

36.孤僻、自卑、悲观的个性 大(23.3%) 一般(30%) 小(46.7%) 37.懒惰、缺乏意志、毅力,自信心不足 大(23.3% ) 一般(43.3% ) 小(33.3% ) 38.在初中阶段,学习适应能力差 大(16.7% ) 一般(50% ) 小(33.3% ) 39.学生承受挫折的能力差 大(16.7% ) 一般(53.3% ) 小(30% ) 40.义务教育阶段学习基础差 大(20% ) 一般(40% ) 小(40% ) 41.“不会学” 大(26.7% ) 一般(50% ) 小(23.3% ) 42.自控能力差 大(23.3% ) 一般(50% ) 小(26.7% ) 43.学习目标不明确 大(30% ) 一般(53.3%) 小(16.7% ) 44.缺乏竞争意识,上进心不强 大(26.7% ) 一般(53.3% ) 小(20%) 45.不能按时完成作业 大(16.7% ) 一般(23.3% ) 小(60% ) 46.缺乏学习反思 大( 33.3% ) 一般(23.3% ) 小(43.3% ) 47.依赖心理强,坐等坐待老师的讲解和答案,缺乏积极思考 大(40%) 一般( 40%) 小(20% ) 48.心理波动大,学的好一些就忘乎所以,学的差一些就情绪低落,思想开小差 大(23.3% ) 一般(40% ) 小(36.7% ) 49.付出得多而效率低、效果差 大(26.7% ) 一般(30% ) 小(43.3% ) 50.不能正确处理与异性朋友之间的关系大(20% ) 一般(23.3% ) 小(56.7% ) 51.不能正确处理师生之间的关系 大(13.3% ) 一般(43.3% ) 小(43.3% ) 52.不能正确处理与家庭其他成员之间的关系 大(13.3%) 一般(30%) 小(56.7% ) 53.其他

三、从调查问卷中的启示

1.家庭环境对学困生形成的影响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是孩子人生的第一所学校,是学校教育的重要补充。我校属于农村撤并乡镇中学,师资较差,没有教学楼等,学生流失严重。家长重视的,都把孩子送到条件较好的县城学校;家长不重视的,要么放任自流;要么直接都外出打工,把孩子留给爷爷奶奶照看。爷爷奶奶的文化程度普遍不高,大部分是文盲,当学生在学习上有困难时,他们辅导不了,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 从调查问卷来看,父母的期望值过高而无法实现、父母在管教方面放任自流、家庭学习环境差(父母关系不和、经常赌博、酗酒、品行不端)、家长素质不高导致学习困难等都超过了20%以上,家长的素质不高确实令人担忧。由此我们也可以教育学生特别是学困生,要更加好好学习,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质,为以后自己的子女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如果以后自己和父母一样,辅导不了自己的孩子,让孩子说道“你是大人都不会,我小孩就更不会了”,多么难看呀!你还想和自己的父母一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吗?他们不舍得吃,不舍得穿,拼命的干活,为了什么呀?就为了让我们吃得好一点,穿得好一点,而自己却不舍得花钱,一毛钱都能攥出汗来,如果我们不好好学习,对得起他们吗?知识改变命运,命运就掌握在我们自己的手中......对学困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起到的教育效果可能会更好。

2. 社会因素对学困生形成的影响

社会对学生的影响有积极的方面,也有消极的方面。在这个游戏、网络盛行的时代,它们给人们带来了快乐和便捷,同时也对那些自控能力差的学生产生了不良的影响,使其沉迷,造成学生厌学、弃学等。学校有很多学生拿手机挂QQ聊天,玩QQ空间,晚上到深夜不睡觉,势必影响明天的学习,更有甚者利用QQ谈起了恋爱。学校三令五申不准学生拿手机上学校,却总也有一部分学生偷偷的拿手机。

从调查问卷来看,大学生不包分配,就业难、社会分配不公及“新的读书无用论”、 经常光顾网吧、录像厅以及观看不健康的影视、小说、参与拉帮结派,结交一些不良朋友等方面都超过了20%以上。加上学校、家长未给予及时正确地引导。“读书无用”论又在悄然地地影响着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3.学校因素对学困生形成的影响

学校教育作为一种有计划、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在中学生的成长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起主导作用的又是教师。教师是科学知识的主要传播者和学生迈向正确人生道路的引领者。他们的师德和业务素质,直接影响着学习效果和学生的成长。教师职业的辛苦、清贫以及“经商热”的高涨等,致使部分教师不安心本职工作,不进行必要的政治业务学习,讲课敷衍了事,教法单调、乏味,内容安排上缺乏层次,没有充分照顾学困生这一弱势群体;不注意学法指导和兴趣培养,对学生的了解,渗透着个人的意识偏向,以教师自己的认知、情感、意向和个性特征去认识学生,致使部分教师产生心理偏差,出现体罚、讽剌、挖苦学生的现象,严重地挫伤了这部分学生的自尊心和学习积极性。

从调查问卷来看,教师的教育方式简单粗暴、教师的业务能力低、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低下、教师对学生评价不公、课业负担重、学习压力大课程“繁、难、偏、旧”学习兴趣不高、学习风气不正等方面都超过了20%以上。只有在师生和谐、快乐的配合下,只有在学困生自身努力、认真听讲、永不言弃的前提下,学校教育才能绽放绚丽的花朵。

4.学生自身因素对学困生形成的影响

大多数学困生学习方法策略运用不当,他们的预习和复习工作极差,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上进心,自控能力差,上课不能专心听讲,甚至违反纪律,学习不能持之以恒,作业好拖拉,平时贪玩,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考试屡考屡败,长期处于班级的“底层”,内心深处一般都很自卑,缺乏学习信心,心理上敏感、脆弱、易形成挫折感。

从调查问卷来看,孤僻、自卑、悲观的个性、懒惰、缺乏意志、毅力,自信心不足、义务教育阶段学习基础差、“不会学”、 自控能力差、学习目标不明确、缺乏竞争意识,上进心不强、缺乏学习反思、依赖心理强,坐等坐待老师的讲解和答案,缺乏积极思考、心理波动大,学的好一些就忘乎所以,学的差一些就情绪低落,思想开小差、付出得多而效率低、效果差、不能正确处理与异性朋友之间的关系等方面都超过了20%以上。长期以来,他们养成了等待、依赖的坏习惯。学习不积极主动,学习情绪很低调,大多数学生在课堂上不积极开动脑筋思考,觉得老师的问题和自己不相关,常常做一些和学习无关的事情,久而久之产生知识脱节,成绩自然下降。

四、转化措施及建议

1.每学期召开一次家长会,通报学生在校的表现、学习情况及了解学生在家的情况(如果仅开学困生家长会可能会招致家长的反感)。让家长与孩子和老师进行多交流沟通,留下家长的联系方式如座机或手机号码,有问题及时联系。

我校地处农村,家长的素质偏低,还要对家长进行适当的如何进行教育孩子的培训,要求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切忌:(1)体罚。一些父母仍存在“棍棒底下出孝子”、“不打不成器”等封建主义的教育观点。孩子成绩考不好,轻则训斥,重则用棍棒。有时父母不顺心也拿孩子出气。在这种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下成长的孩子,很容易形成一些不正常的心理特点。这些孩子对父母不是唯唯诺诺,就是有对立情绪,或者当面一套,背后一套。(2)溺爱。一些父母过分宠爱和照顾自己的孩子,把自己的孩子(特别是独生子女)视为掌上明珠。孩子说什么是什么,要什么给什么,要星星不敢给月亮,心中只有“我”字,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关心别人。(3)护短。有的父母对孩子的缺点错误不敢理直气壮批评,更不允许别人说他孩子的缺点。特别是当学校教师批评他孩子时,便显出很不高兴的样子,有的当孩子的面骂教师,有的还领着孩子到学校找老师“评理”,帮助孩子掩盖错误,对孩子的缺点错误采取“不承认主义”,这样做的结果,只能助长孩子的缺点越来越大,到头来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4) 苛求。一些父母望子成龙心切,过严地要求孩子。行为上强求孩子循规蹈矩,唯命是从,学习上要求过高过急,不切实际,拔苗助长,门门考试100分,得了99分也要挨打受罚。这些父母平时不准孩子看电视,不准孩子玩,不准孩子参加社会活动,整天在作业、“题海”中度日。这样做忽视了孩子的年龄特点和身心特点,其结果往往适得其反,损伤了孩子的身心健康。(5)放任自流。一些父母受“读书无用论”、考上大学也找不到工作的的影响,让孩子在学校也就是长长身体,对孩子说一些泄气的话,如就是考上大学也不让上,上学不如早打工挣钱说媳妇盖屋等。对孩子在校的表现及在家时的学习情况不闻不问,漠不关心。当孩子在学习上有困难时,也不帮助;取得较好的成绩时也不鼓励。久而久之,孩子渐渐地就对学习失去了兴趣和耐心,成绩肯定好不到哪里去。

教育家长应该对孩子进行多表扬、多鼓励,不要打击孩子的积极性,当孩子在学习上有困难时要尽量帮助,做孩子的贴心朋友和知己;当孩子成功时一起和他分享。和孩子一起制订学习目标,对孩子的目标不可定得过高,要让他跳一跳才可摘到桃子,要一步步去实现。一定要记住,“好孩子是夸出来的”,但绝不是体罚、“溺爱”、护短、苛求与放任自流。

2. 社会对孩子的影响无形又深远,很多工作是平凡弱小的我们心有余而力不足的。但是,我们要尽量去做,老师们自觉走上街头,宣传不良社会现象对孩子的危害,去触动家长的心灵。老师、家长、学生拧成一股绳,勇敢抵制社会不良现象对孩子们的毒害,呼吁学生远离网吧、录像厅以及不观看不健康的影视、小说,杜绝网瘾,到网吧、舞厅等去做调查研究,呼吁他们不要让未成年人进入。

教育学生不要模仿有些打打杀杀的电视剧,不拉帮结派,更不要结识社会上的不良青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把更多的精力用在学习上,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水滴石穿的故事等等。争取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为学生营造较为纯净的学习环境。

3.教师要不断地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论,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不断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方法,以适应新的教育教学形式的要求。否则,落后就要挨打、就要被被淘汰,就不会被学生所接受。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切忌填鸭式教学和满堂灌,教师的教育方式忌简单粗暴。对待学生要一视同仁,一碗水要端平,千万不要喜欢好学生,歧视学困生。

教师要加强个人修养,培养感情,尊重、爱护学生,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建构良好的师生关系。师生关系是学校教学中最主要的人际关系,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在理智、情感、行为诸方面进行动态的人际交往过程,建立良好的师生人际关系是教学成功的保证。而教师与学困生的关系尤为重要,一位耐心体贴、循循善诱、诲人不倦的教师,肯定为学困生所尊敬;而尊敬老师的学困生往往又会喜欢这一科。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当学生对学习充满渴望,产生浓厚兴趣,学习才有可能成为他成长和发展的内在驱动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创设适合学生学习水平的游戏、问题、作业等,通过不断积累的小成功逐渐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对学习充满了信心,使教师、家长的“要我学”变为学生自身的“我要学”,让学习成为他们的内在需求。

教师还要加强学生学法指导,促进学习能力的提升。方法比知识更重要,学习方法是否科学、正确,直接影响学习效率的高低。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不失时机地创造机会,指导学生如何学习,使他们不但能“学会”而且能“会学”。 对于学困生来说,在学习中好的学习方法相对缺失,对学习方法的探求也同样缺失,如果教师不注意学习方法的指导,调动他们探求学法的积极性,长期以往必定影响他们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发展及学习成绩的提高。平时的教学中,我们要变课后辅导为课前指导、课内点拨、课后补差等方法。从而使他们按照老师的指导,掌握适合自己特点的科学学习方法,借助自主学习,学会学习,夯实“终身学习”的基础,更有效地做到成功地转化。

要想完全消除学困生是不可能的,只有把好学困生的脉,才能对症下药,根据不同学困生的形成原因,采取正确的方法、有效的措施,最大限度地缩短差距,才能做到成功地转化。作为老师来说,教育是个良心买卖,只要我们尽心尽力的去做了,便问心无愧。

第三篇:对未来美术教育的思考

我对美术教育思考

尉氏县第一职业高中

王保收

内容摘要:本文通过对美术教育的思考,抨击了传统美术教育的弊病,提出科技时代的美术教育应以激活学生的灵感核能力,让学生自己去创造,避免手把手的传承技巧。同时提出未来的美术教育应与现代化工业和人类生活密切结合。

关键词:美育中的美术素质

美育中的科学素质

激活

创作冲动

材料

亲自体验

现代工业

人类生活

我谈的美术教育,不是专业的美术教育,而是基础教育和各个层次教育里面涵盖的美术教育。他具有义务性、基础性、全面性、和全民性。为什么要谈这个话题呢?因为我们知道,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人才,美术教育的根本目的也是培养人才,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他们应具有知识技能手段、开拓创新精神、竞争进取意识、精诚专业思想、协同合作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以及关心社会关心他人的主人公意识。我们在实施美术教育的过程中应始终考虑如何通过美术知识的掌握来开发智力、挖掘潜力、让学生具备多元化的知识结构和能力以及与未来相适应的文化素质、艺术修养,最终达到培养人才的目的。

那么,美术教育与社会发展有哪些联系呢 ?我想首先举两个例子:

一、前苏联1957年首次发射人造卫星成功,美国朝野非常震动,要求从教育上寻找落后的原因。有些学者认为美国艺术教育落后于前苏联,培养出来的科技人员缺乏必要的文化素养和艺术修养,影响了科学水平的提高。导致空间技术在竞争中失败。哈弗大学教育研究生院于1967年立项研究艺术教育对科技竞争的作用的课题,并探讨艺术教育的模式。项目研 1

究的发起人奈尔森.古德曼认为:艺术知识和技巧应同时作为一种重要的认识能力和手段来学习,艺术教育在人才培养和人类的智力开发方面有科学教育无法替代的作用。另一个例子是由普洛普民意测验公司和博泽尔环球广告公司联合在美国纽约进行的一次对世界各国制造的产品评价的民意测验结果是日本名列第一,据悉这与日本的美术教育无不相关,日本教育界很早就提出提高国民美学素质服务经济发展。人的价值观也开始重视文化,朝着‘创造美感’的方向过渡。从这两个例子可以看出美术教育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第一个例子是美术教育在培养人们感受美、理解美、创造美的能力的同时使人们智力得到发展,我们把这样的教育称美术素质教育。第二个例子是人们把美术与工业相结合创造美的工业产品,我们把这样的教育称科学素质教育。美术教育中发展人的美术素质和科学素质同等重要,不能有所偏废。

从人的左右半脑的功能上来分析。人们以前只认为美术教育是形象思维的科学,是培养学生右半脑功能的科学。而美术教育中培养学生理性思维、抽象、逻辑的左半脑功能具有得天独厚的功能这方面被忽略了。例如:达﹒芬奇,他通过美术训练是自己在科学方面有着独特的见解,所以他又是一位科学家。因此,我认为绝对的偏执某一种教育思潮而排斥另一种教育思潮都将对美术教育发展带有明显的局限性。中国的第一位美术教育硕士尹少淳在总结这种情况是说:“美术教育应建构在科学与艺术的品质相结合的基础上”。

美术教育中美术素质的培养应该分为注重“表现”和注重“写实”两种,应该说“客观的”科学知识系统的逻辑思维的训练对于学生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同理,客观描绘外部事物的能力对于学生或者说是将来从事自然科学或技术科学的学生来说也是必要的。 2

但在进行这种内容上相对客观的教学过程中,不要将学生的情感与冲动压抑掉,调动学生与生俱来的创造灵感与创作冲动,将其转化为为学习的积极性;尊重学生在全部学龄前时期获得的人生体验、形成的交往与表达模式;尊重他们幼小的但已形成的基本人格和人生态度,教师加以正确引导。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关系才从根本上说是融洽和建设性的。

相对的,注重“表现”的美术教育引导学生将内心世界的感受变成可见得,从而强化了他们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观照,并通过美术教育对他们的心灵进行指导,引导学生理解他人﹙的创作灵感及情感表达方式﹚,通过鉴赏和艺术批评建立起宽容的良好人际交往模式,学习到坚持己见、说服他人、容忍不同意见和进行“妥协”的种种技巧。我相信这种教育将使学生在未来的建设和社会生活中不仅有更高的创造性和进取精神、也更容易正视现实、面对竞争﹐承受逆境,有良好的适应感和判断能力,也多一些正常的宣泄手段和幽默感。

总的说来,强调“表现”的美术教育对于学生人格的培养有两个方面;首先针对学校知识教育的科学内容,它给予学生艺术的训练,使学生智力得到发展的同时,情感方式、表达方式也得到相应地发展。它还配合了更直接的品德教育展示。使学生的人格发展更完整、更全面。其次,对于学生心理卫生和心理健康,它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美术教育中对科学素质的培养主要是与现代工业相结合。设计已成为现代人素质的一个必要组成部分,它既为人体人格中的审美与实利、情感与理智搭上相通的桥梁、又是直接对社会培养设计人才和公民设计素质的几乎唯一途径。

设计艺术包含了很多关于技能的内容,如对事物的观察、记忆、操作,尤其是在操 3

作活动中,对材料的把握有一个从生疏到熟练的过程。在构成形体的过程中如何达到构思的理想状态,也是一个技能问题。在包豪斯的课程中技能的学习是通过学生亲自对材料的接触、感悟和反复练习形成的,特别避免手把手对模型的教习和模仿。包豪斯更为注重的是对人的创造潜力的发掘 ,它认为人生而具有表现的本能。教育应引导其本能向造型方面发展。教师的任务是刺激并激活学生与生俱来的能力和感觉。并给予启发以促进其活动、指导其方向。

在设计艺术的教学中,应首先注重学生的自我体验,避免现成技术的传习,通过学生自己对材料进行反复探索、把玩实现创作的。教师鼓励学生对材料从不同角度进行试验,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另外还要引导学生内在体验;如:在律动的学习中,让学生体验风中柔软纸条的舞蹈,中原学生可体验麦浪的起伏,幷把这些动感画在纸上。其次注重学生对结构特征把握的同时,让学生去创造东西,避免模仿实物。例如:面对现成的材料木头,不让学生做已见过的书架或箱柜,而是给要求学生“使用最少分量的木头,创造出坚固而容积最大的形体”。在了解物质材料属性的基础上,最大程度的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再次、注重学生对情感的主观表现。如果期望学生表现情感的话,必须唤起学生的情感。非得使这种情感能遍及并渗透到全身各个部位方可进行创作。同时人的气质因人而异,允许学生自由选择适合自己气质的课题,自由表现自己的主观感受。

在未来的美术教育中,我们应清醒的认识,那种只讲空灵、神韵而脱离社会、脱离生活的艺术、那种躲在象牙塔里的浅酌低唱,跟中国百年屈辱的现实、跟中国仁人志士要求救亡图存的感情、跟振兴中华民族的愿望格格不入,中国的美术教育有待改革。未来的世纪是提高科技的时代,各国之间综合国力的竞争集中体现于人才素质的竞争,而 4

人才素质的竞争取决于教育水平的竞争。美术教育是国民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它与人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紧密相联。我们期待未来的美术教育从“小艺术品、小的知识、小的技能的教授转向大艺术品——与人类生活相结合”。

参考文献

《关于学校中的艺术科》

《美术及其教育》

《国民素质忧思录》

丰子恺 尹少淳 谢思忠

第四篇:对教育的再认识 对岗位的再思考

对教育的再认识

对岗位的再思考

平阴县北山小学

邵祥梅

认真学习了领导推荐的《学校教育的新主张》《在角度转换之间》《对副手的几点建议》等几篇文章,自觉对教育工作方面有了一点新的认识与提高,仿佛有种打开窗子看见外面世界的感觉,同时,几篇文章也促使我审视自己的位置,反思自己:作为一名中层领导,我尽职了吗?我有需要改进的地方吗?下面,我就两个方面,向各位领导汇报我的学习体会,认识方面若有偏颇,恳请指正。

一、对教育的再认识

1、要发自内心的爱每位学生。曾有人说:“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教师就是要爱每一位孩子,而且要发自内心真真切切地爱。教师这一职业就要求我们教师去做“神”。对学生的“爱”是我们工作的不竭动力,是我们职业幸福的快乐源泉,是我们人生价值实现的需要。要让学生懂得“爱”,那教师不懂爱怎么能行?所以,既然从事了教育职业,就应毫无理由,毫不犹豫地尝试去爱每位学生,因为“只有懂爱的老师才会教出懂爱、会爱的学生”,教育的“以人为本”也才会真正落实。让我们的教育放慢脚步,多聆听学生的声音,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只有在熟悉学生、了解学生、理解学生的基础上,教师才更容易引导、启发和教育他们。

2、学校要让孩子爱上学、主动学,。 学校教育对孩子来说不应成为一种负担,更不要给孩子过多的压力。要让孩子愿意去,高兴去。上海市协和双语学校校长卢慧文的《做一所有机的学校》文章中,提到了一个多元课程选择的问题,其中有一句:“如果学校有30种不同的课程可供选择,那么就可能有接近70﹪、80%,甚至90%的学生获得很好的自信。”这就是素质教育所要的,是我们目前教学所缺失的。特别同意文章中“我们希望学校与社区、学校与家庭、学校与国际资源之间都能有一个很好的结合,而不是把学校仅仅孤立成为教授单科科目以帮助学生应考的机器。”这样,教育不再是孤立的教育,打通了学校的围墙,综合了各个学科课程,我想每个孩子都愿来上学,都愿从中选到自己喜欢的课程,也就自然主动探索自己感兴趣的东西,那么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等多种能力的培养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3、学校教育要紧紧围绕教育教学规律,科学从教

到今天,教学改革形式多样,让我们无所适从。通过学习,我悟出:万变不离其宗,科学的教学规律就是教改的根。任何所谓的教学改革,都应以培养学生成长为最终目标,都应紧紧抓住教育教学的规律来前行。教育教学的规律是不能违背的,只要抓住这一点,就可分辨形形色色的改革,哪些是科学的,哪些是形式主义,就不会在教学征程中迷惘。

二、对岗位的再思考

中层在学校管理中的地位比较特殊,除了履行上传下达的管理职能外,还要不遗余力地宣传校长意图、落实组织计划,不断“深化、优化、细化”各项工作,对基层进行规范化、具体化管理。中层管理者是校长与教师之间的纽带和桥梁,是增强工作执行力的关键所在。通过学习,我有了更深的感悟,也进一步明确今后工作的重心与方向 。

1、做教学业务上的精兵强将

一个学校的中层业务领导,如果在教学业务上成为学校里的精兵强将,是老师的楷模,那么,胜任中层的角色会游刃有余。所以,我一直与老师们一起,并肩于教学的前线,一起学习,一起钻研,不敢有丝毫的松懈。此外,我需要抽出很多时间参与学校的事务管理,或参与校长的决策,制定学校相关的计划,进行各种各样的检查评比、组织校内的各项竞赛活动,检查落实学校教师的考核评比工作,听课评课等教学教研活动。既要带好一个班级,教好一门学科,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又要处理好安排好学校教学教研工作,其紧张忙碌可想而知。这就更加需要一个业务上精干的中层,一方面能协调好上下级关系,创造性地开展各项工作,取得群众的信任。另一方面,业务上过硬了,就能带好一班人,影响一批人,对一线教师的成长起引领作用,工作中就更具凝聚力和向心力,个人魅力就更大了。

2、要“掌握行情,顾全大局”。作为中层业务领导必须和学校一起同舟共济,必须站在学校的立场看待、理解问题;必须在所有的场合,尤其是在教师场合发表与自己身份相符的言论,要树立大局意识,出于公心,为了学校和学生的发展做工作。同时作为学校管理队伍的重要成员,中层干部同样必须掌握“行情”,它包括:教育的发展现状、同行的发展状况、学校的发展状况、先进管理办法以及激励下属的有效措施等等。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学校各项重大决策,才能把工作目标与学校的总体目标一致,才能产生恒久的激励作用,从而从大局考虑自觉地执行学校所分配的任务计划,真正实现“全校一盘棋”。

3、准确把握中层管理者的角色,完成赋予职责。

作为学校的业务管理者,我认为在做好业务管理工作的时候,一是避免出现“缺位”,自己职责范围内的事情没有做好;二是避免出现“错位”,做了业务岗位职责以外的事情;三是避免“越位”,越俎代庖,应立足于实施,更应该立足于组织,避免替代普通老师做应该他们做的事情,只有克尽职守、兢兢业业才会得到校长与老师的肯定。

4、必须拥有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心态,才能时时有为,处处有位。

作为学校中层管理者,既要与学校管理保持一致,又需要和教师队伍打成一片。与学校管理保持一致才能真正得到校长的支持,不断接受到与自己岗位职责相符的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断强化自己的角色意识,时时有为;与教师队伍融合于一体,才能使自己的工作得到源源不断的支持,并且在教师队伍中获得不断创新与前进的动力,带领团队破浪前行,在前进的过程中树立威信,时时有位。

5、要“吃透上情,有效执行”。首先必须全面正确地理解来自学校决策层的各种指令,充分领会其精神实质,努力将组织意图转化为自己的自觉行为,才能向下传达有效信息。否则,执行决策就会走样,甚至使决策流产,从而不能实现预定的目标。作为一个中层管理者,虽不必事事亲力亲为,但在为布置工作前,非常重要的任务就是能正确理解上级的意图,并将目标细化,拆分和最终执行。

不断学习,不断思考,不断改进,在教育征程中,前行!

第五篇:对中学生诚信教育的思考

邮编 061800吴桥县职教中心 王文彬 联系电话 0317-73652

51近年来,诚信日渐成为当今中国社会的一种正在流失的资源。由于社会发展进程中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发展的不均衡,导致了社会上诚信危机的出现。青年学生耳濡目染种种不诚信的现象,给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尚未形成的他们造成了严重影响,如何加强对中学生的诚信教育,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境地。

新课标的基础任务之一就是如何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诚信是人文精神中极其重要的方面。中共中央《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明确每个公民应该遵守的基本道德规范——“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爱、勤俭自强、敬业奉献”,其中“诚信”占有重要的地位;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则突出强调了对未成年人进行诚信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教育部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诚信教育的通知》,对中小学的诚信教育作了具体的要求,凸显了对中小学进行诚信教育的紧迫性。胡锦涛总书记关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讲话中也提出了“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由此,我们认识到对青年学生进行诚信教育是国家与民族存亡的大事,是关系到国运昌盛的要务,因此,作为学校在新课标下加强对中学生的诚信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一、加强对诚信的认识

1、诚实守信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什么是诚信?诚,即真诚,诚实;信,即守承诺,讲信用。诚信的基本含义是守诺,践约,无欺。通俗地表述,就是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

哲人的“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诚信是为人之道,做人之本。孟子说:“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民间的“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这些流传了千百年的古话,都形象地表述了中华民族诚实守信的品质。

孔子在《论语》中的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其中的“友谅”,就讲作为朋友或交朋友,要交诚实守信的人。明初著名学者宋谦借书的故事,清朝苏州吴县商人蔡磷字据存心中的故事,都是流传至今关于诚信故事的典范。(载于八年级《思想品德》53页,陕教版)。

2、诚信,是公民道德的一个基本规范

- 1 -

《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第14条规定:诚实守信,言行一致,答应他人的事要做到,做不到时表示歉意,借他人钱物要及时归还。不说慌,不骗人,不弄虚作假,知错就改。第48条规定:按时完成作业,考试不作弊。这就要求我们中学生从日常学习,行为习惯中养成诚实守信的品德。

加强诚信教育是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的需要。07年9月18日胡总书记在人民大会堂会见全国道德模范时发表了重要讲话,提出了要以道德模范为榜样,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评选出的“十大诚实守信模范”就是全国诚实守信的楷模。

3、诚信是成功创业的根本。

张瑞敏掌航的海尔集团成功史,百年老店冠生园的破产悲剧,都最好的证明了诚信是发展事业最宝贵的资本。山东寿光“中国蔬菜之乡”的创业人,全国十大诚实守信模范——王乐义常说:“无论从事什么职业,都要自觉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多年来,王乐义始终把诚信作为立身之本,用诚实劳动获取财富,把自己的事业扎在了社会主义的新农村。

二、加强对中学生的诚信教育

1、“诚信教育”讲“三进”(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思想政治课堂是对中学生进行诚信教育的主阵地,实施诚信教育的主渠道,政治教师要担当起重任。现行教材中关于诚信教育的内容非常丰富,教师要凭自身的人格魅力、学识魄力,借鲜活的教材之力,让诚信教育的内容入脑、入心,让诚实守信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

2、师表垂范,作榜样

教师要让学生讲诚信,教师必须是诚信的典范,要做到以诚育人,以诚待人,以诚服人,逐步确立诚信意识和行为的形成。教师的一言一行要处处讲究“诚信”,以高尚的诚信人格影响学生、感染学生,作好诚信的表率和楷模。对待学生,教师要做他们的长者、朋友,理解他们的苦衷,同情他们的处境,宽容他们的过失,保护他们的天性,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要先做到,在与家长交流过程中,教师要做到把微笑留给家长,用真诚对待家长,用爱心打动家长,还要自我约束,明礼诚信,言出必行,取信于家长,不请家长办私事,不搞有偿家教,不乱征订教辅资料,不接受家长宴请等。

3、让校园拥有“诚信”的清泉

有人说学校应该是一个精神特区,,用时也应该有“诚信”的清泉。学校要以灵活多样的方法、丰富多彩的形式为载体,让诚信文化充满校园,如观看优秀电视片,

听先进人物报告会,举办以诚信为主题的演讲比赛、故事会、班级辩论会,师生实话实说讨论会、征文竞赛等,寓教于乐,使学生在具有趣味性、吸引力的活动中潜移默化把接受教育、自觉培养诚实守信的品质。例如我校就发生过这样的事:06-8班的张悦同学在校外拾到1200元现金交还给了失主,该学生并未声张,当失主的感谢信送到学校,我们方才知道。我们利用这一次机会,利用身边的事例,开展了一系列学习张悦拾金不昧的精神,并加以拓展,开展了做一个诚实的好孩子的大讨论会,针对学生中“考试作弊”“作业抄袭”“说慌话”三种现象,在学生中展开辩论,提出克服的具体办法,组织学生观看2007年全国道德模范颁奖晚会,这些都在学生中引起很大的反响。

三、把诚信教育向纵横延伸

学校要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走向社会、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军事训练、科技发明等社会实践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习惯,实践是第一的观念,在活动中培养学生诚信品质。组织学生走上街头,清扫街道,到福利院献爱心,植爱心树的活动,可以使他们的身心在奉献中得以陶冶。通过组织学生以不同的方式走出校门为社会服务,当学生自己的劳动成果得到承认,极大的培养了学生们的责任意识。同时教师还要教育学生在家做一个诚信的好孩子;在学校做一个诚信的好学生;在社会也要做一个诚信的好公民。

诚信,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诚信是立身之本,是我们受用终身的人生名片。今天,它象一股清泉,滋养社会,它又像一缕清风,拂过田野,吹开人们的心扉,让我们对人守信,对事负责,做诚实的人,让我们共铸诚信,把诚信播撒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扎根在我们生活的沃土之中。

上一篇:大学生必备十大证书下一篇:大学放飞梦想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