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国教育现状的思考

2022-11-11

第一篇:对中国教育现状的思考

对当前中国物价的现状分析与思考

对中国物价上涨及稳定物价的一个深度思考

前言

我国物价水平步步高升,CPI指数连创新高,百姓感到生活成本在迅速增加。发改委连发文稳定物价。我国物价上涨的根源何在,目前的政策对稳定物价有实际意义吗?如何解决我国物价上涨问题。

10月CPI同比增长4.4%, 创两年来新高。与此同时,受燃料价格上涨影响,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也高于预期,10月同比上涨5%。消费物价指数中涨幅最大的是食品,也是近两个月来CPI超预期背后最主要的因素,其中10月食品价格上涨更是贡献了名义CPI月度增长的74%。蔬菜、水果在这一轮食品价格上涨之中增长最快,上一轮通胀周期中兴风作浪的肉类价格则仅温和上升。值得关注的是交通通讯类消费品价格也开始止跌回升,油价上调的影响显然不容忽视。此外,居住类和衣着类消费品价格环比增速也有所加快,部分反映了上游生产成本提升的影响。统计局公布的宏观经济数据显示:11月CPI为5.1%、PPI为6.1%,创28月新高。11月份,居民消费价格环比上涨1.1%,其中,城市上涨1.0%,农村上涨1.3%;食品价格上涨2.0%,非食品价格上涨0.6%;消费品价格上涨1.5%,服务项目价格下降0.2%。分类别看,食品价格环比上涨2.0%,其中鲜菜环比下降1.9%;烟酒及用品类价格环比上涨0.2%;衣着类价格环比上涨1.6%;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价格环比上涨0.4%;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类价格环比上涨0.7%;交通和通信类价格环比持平;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价格环比下降1.0%;居住价格环比上涨1.8%。工业品出厂价格环比上涨对中国物价上涨及稳定物价的一个深度思考

1.4%。其中采掘工业上涨14.6%,原料工业上涨9.8%,加工工业上涨4.7%;生活资料出厂价格上涨3.3%,其中食品类上涨6.2%,衣着类上涨2.7%,一般日用品类上涨3.1%,耐用消费品类下降0.7%。11月份,工业品出厂价格环比上涨1.4%。

面对当前严峻的经济形势,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把稳定物价提到了最关键的位置。从多方经济数据来看,当前物价上涨的最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次债危机之后美国实行货币量化宽松政策,美联储大量发行货币,导致美元持续贬值。美元是国际货币体系的中心货币,美国通过贸易逆差向全球输出大量美元,这就使得全球范围内发生通货膨胀,国际大宗商品主要以美元标价,不断贬值的美元使得大宗商品的身价相对上升,尤其是能源、农产品、原材料、贵金属的价格涨得很厉害。

二:世界经济将继续强劲增长,加大了全球通胀压力。鉴于今年上半年全球经济的良好增长势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7月25日将今、明两年世界经济增长预测从今年4月的4.9%上调到5.2%,美国在第二季度已经重拾增势;日本经济复苏形势良好,有望进入正常的增长轨道;欧元区经济上半年明显好于预期;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经济继续快速增长,其中中国、印度和俄罗斯的增速尤为突出。在全球经济持续强劲增长的情况下,供应限制因素增强,通胀风险增大。

三:人民币升值预期升温,世界范围内的货币供应过多导致流动性泛滥,并且我国对热钱缺乏管制的情况下,国际热钱不断流入我对中国物价上涨及稳定物价的一个深度思考

国市场,主要流向股市、期货市场以及房地产等行业。在国际热钱的炒作下,我过农产品价格一步步走高,今年上半年,绿豆、大蒜、棉花等都出现了价格上涨,棉花每吨涨到了3.3万元,根据wind数据显示:郑州交易所11月8号棉花期货一天成交300多亿元,大大超过了正常范围,换手率很高这是很明显的热钱炒作。

四:我国经济处于高位运行,今年我过GDP指数赶超日本成为全球GDP总量排名第二。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刺激社会总需求上升,推动物价上涨。

五:我国货币发行过量,市场上货币流动量飙升,促使物价上涨,通货膨胀。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后,中国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增加货币发行量,货币供给增加,而货币需求并没有相应增加,这就导致了物价的上涨。

六:价格上涨的另一面—上市公司集体补货。许多公司老总认为:多买原材料就等于赚钱。招商证券三季度的统计数据显示:可比上市公司存货达25239亿元,同比增长38%,存货总量创历史新高,各行业的存货数据如下:房地产行业存货6876亿元,同比增长35%;建筑施工存货3581亿元,同比增长38.9%;石油石化存货2656亿元,同比增长22.48%;钢铁存货2165亿元,同比增长18.2%。

七:全球性的原材料价格上涨,推动我国物价上涨。近两年来,随着国际市场能源资源性产品价格的持续大幅上涨,制造业的生产成本不断抬高,使得价格上涨开始从上游向下游传递。与此同时,国际商品市场价格上涨也开始向各国国内传递,特别是能源和农产品价格对中国物价上涨及稳定物价的一个深度思考

大幅上涨对各国消费价格指数逐步产生明显的上升推动作用。 八:不法商人炒作,进一步推动价格上涨。发改委称种种迹象表明,游资炒作和不法经营者采取欺诈、串通、哄抬、囤积等不正当手段操纵相关商品价格,是直接推手。国家发改委价格司副司长周望军曾表示,目前市场上的流动性相对充裕,在楼市降温、股市低迷的情况下,社会上的游资容易把目光投向农产品。

通货膨胀,物价上涨,受害最大的始终是老百姓。CPI的持续高涨导致我国的负利率趋势日益严重。通货膨胀对中低收入者有刻骨铭心的更直接的打击,事实是他们的 生活水平 正在迅速下降。一些退休老人已经三餐不济,眼前还只是菜篮子空空,今后还有水、电、煤气、房租一起涨,看病、子女上学费用等越来越贵等等。老百姓对通货膨胀完全没有抵御能力,所以他们只能是完全的受害者。所以,稳定物价形势,稳定消费价格总水平,切实保障群众基本生活已成为一项紧迫任务,具有重大意义:

一是有利于保障民生。重视并改善民生问题,是政府一贯重视和大力倡导的,稳定物价的举措正是重视并改善民生问题的具体举措,特别是针对低收入群体,政府更是应该以多种方式给予关心和照顾,稳定物价的举措可谓是“对症下药”。

二是有利于维护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当前我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期,社会问题较多,如,收入差距过大,居民的就业及住房问题不尽如人意,义务教育、社会保障、公共卫生水准较为低下等等。由此引发的社会矛盾呈多发态势。如不及时稳定物价,保障中低收入者利益,极对中国物价上涨及稳定物价的一个深度思考

易造成社会矛盾爆发,不利于和谐稳定。

三是有利于改革的顺利进行。改革是为了发展,是为了更好的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稳定物价水平也是为了更好的保障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与改革具有相同的目的,有利于健康、稳定、持续地推行医疗制度改革、教育领域改革、住房制度改革以及社会保障体制改革等一些列改革举措。

四是农村物价水平波动对农民收入增长起到了负面作用,前期物价水平的上涨对农民增收有利,但同期的物价水平上涨对农民收入增长存在危害。物价水平的持续上涨会导致通货膨胀,农民实际收入水平反而降低。农民增收是我国“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目标之一。要实现到202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要比2008年翻一番的目标,仍然任重道远。增加农民收入意义在于它不仅有利于直接提升农民的生活水平和消费水平,而且有利于缓解目前过大的城乡收入差距,促进国民经济整体健康和谐发展。

那么面对当前物价急剧上涨的形势,我过政府做出了怎样的应对措施,以及取得何种成效?

中国政府出台的16项抗通胀措施,迄今已转化为以下三方面的行政措施:

i) 稳定食品和农产品供应

■自年中以来,国家开始出售玉米、小麦和水稻储备。近期,有关机关也举行了国储食用油、大豆、食糖和猪肉拍卖,以通过增加供给来控制价格压力。 对中国物价上涨及稳定物价的一个深度思考

■近日,中国农业部表示,计划将今冬明春全国的蔬菜种植面积由2010年增加7%,并将2011年的蔬菜产量增加7.5%。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银监会)已指示银行业增加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信贷,并通过加大对物流和运输企业的信贷扶持,保障食品运输流畅高效。此外,银监会还要求银行业发放特殊贷款,促进玉米、棉花、食糖和水稻生产。

■为保障国内化肥供应和减少出口量,中国政府自2010年11月至2011年年中对尿素和磷肥征收110%的“旺季”关税。一般情况下,在2月至6月的旺季执行110%的税率,在“淡季”执行7%的税率。 ■为抑制棉花价格暴涨,铁道部和新疆经济贸易委员会要求将棉花装车量提高到300车/日,以确保疆棉外运。交通部也发布命令,从2010年12月1日起,全国公路收费站对运输鲜活农产品的车辆免收车辆通行费。摩根大通认为,由于自2008年雪灾以来大部分收费公路已实施类似政策,此次政策对收费公路行业影响甚微。 ii) 增加对社会弱势群体的补贴

■继国务院发布要求地方政府保障群众基本生活的指示后,中国民政部也指导地方政府制定针对低收入群体的临时补贴计划,以协助其应对食品通胀。

■各级地方政府正采取措施为低收入人群及其他弱势群体提供帮助。例如,北京市政府计划在11月内将100元的一次性补贴范围扩大至223,000名低收入人群。据报道,包括重庆市和陕西省之内的其他地方政府也已提高了大学生伙食补贴。 对中国物价上涨及稳定物价的一个深度思考

■通知要求,各级地方政府建立低收入人群的最低生活保障与消费物价指数挂钩的联动机制,并逐步提高基本养老金、失业保险及最低工资水平。据报道,截至2010年10月,享受最低生活津贴的人数已超过7,400万人次。

iii) 全面打击投机炒作和囤积行为

中国政府部门指出,农产品价格暴涨主要归咎于投机活动,以及生产商和交易商在价格增长预期的刺激下囤积农产品。11月22日,政府明令禁止囤积食用油和煤炭,地方发改委也接到“严查投机活动”(近日,发改委点名批评了包括大型食用油国企下属地方单位在内的六家公司)的指示。此外,中国银监会也表示将制止利用信贷资金进行农产品投机活动。

■近期,国家发改委指出,今年棉花、柴油和大豆市场价格暴涨源于投机活动。然而,农民囤积行为的影响也不容忽视。根据中华粮网近期发布的一份报告,在河南省主要的小麦和玉米产地,价格继续上涨的预期引发许多农民惜售的现象。此外,农民也认识到政府将逐步上调小麦最低收购价格。近几年来,由于非农工就业机会增加,农民无需急于出售粮食变现。

■根据大连商品交易所、郑州商品交易所及上海期货交易所的消息,政府已下令提高农产品和金属期货交易的手续费。为抑制投机活动,大连商品交易所将于11月29日收盘结算时起,将涨跌停板限制由5%提高至6%,最低交易保证金由7%提高至10%。大连商品交易所的交易品种包括大豆、豆粕、豆油、玉米、棕榈油和聚乙烯等。 对中国物价上涨及稳定物价的一个深度思考

发改委在限制主要商品价格上涨方面已取得初步成功,其将成功的原因归结为严厉打击投机及操纵市场、国际商品市场价格调整以及投机商获利回吐。11月25日,发改委详细说明了主要商品期货价格的跌幅,表示棉花期货价格已由11月份的高位回落约24%,期铜价格下跌10.9%,小麦及大豆期货价格则平均下跌6.9%。截至11月19日止一周,商务部追踪的18种蔬菜批发价格几乎全部回落,整个蔬菜篮子价格下跌近4%。然而,水果价格仍未出现掉头迹象,肉类价格也保持活跃。

尽管我国在抑制物价上涨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现状却不容乐观,我们不能满足于现状。发改委的以上措施都是从行政手段出发的,实际上说白了,就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价格管制。那么我们应该怎样从本质上看清我国的经济结构以及政策导向,在此基础上看清物价上涨的本质以及制定更有效的政策呢?以下是本人在了解了部分经济学家的部分观点后总结出来的一些观点。

一:首先,我们应该反思我国经济发展模型,首要的是我国GDP的增长模式,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的一个基本公式是:GDP=消费+投资+净出口(如果愿意的话可以加上政府部分)。根据中国公式,我过经济是怎样增长的呢?打一个比喻,经济增长有“三驾马车”这架跑不动了让那架跑,出口不行了就靠投资,像去年,政府大规模增加投资。现状投资不管用了靠什么?靠消费,增加国内需求。从凯恩斯理论来看,经济增长要靠增加内需,特别是通过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刺激总需求。我再打个比方,如果需求不足了,根据凯恩斯理论的建对中国物价上涨及稳定物价的一个深度思考

议是有政府补贴或增加货币的发行量,一次刺激大家多消费。实际看来,我国政府是切实实行了凯恩斯的建议的,从中国近几年的货币发行量和上文的中国抗通胀的16条政策就可以看得出来。现在看来,我国经济为了“保八”却付出了严重的通货膨胀的代价。至此,我们是否应该重新审视我们的经济发展历程。在此我积极响应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张维迎的呼吁—回到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回到亚当·斯密的市场理念,放弃凯恩斯的短期政策。

二:战后五十年,德国从战败国发展为欧盟领袖。德国成功经验告诉我们:中国需要走出以GDP为纲的增长模式,逐步变成以CPI为纲的发展模式。德国依靠尖端的机械制造业发展出口外贸赚取了大量的外汇储备,最后透过藏汇于民缓解外汇压力,最终页达到了藏富于民的目的。实际意义的藏富于民使得德国成功地实行以CPI为纲而非以GDP为纲的发展模式,在全国范围内控制通货膨胀,从而保证德国马克的真实价值。中国与德国的出口额不相上下,同样赚钱了大量外汇储备,然而我国的外汇储备积累越多,人民币发行量就越多,最终形成严重的资产泡沫化,打个比方,中国赚一百块美元就换成七百块人民币,赚的美元越多人民币的发行就越多,最终促使通货膨胀。

三:对比欧美各国的物价,为何我过物价如此高涨?本质原因是没有藏富于民。重庆模式一度成为我们热呼学习的榜样,“重庆模式”的核心灵魂在于加大保障房的建设,同时放宽商品房的管制。只要老百姓都有房子住,商品屋价格该上涨就上涨,第一次在实际操作中实现了双轨制。另外,在保障房的分配上实行宽进严出。公租屋住对中国物价上涨及稳定物价的一个深度思考

满五年后,才可以购买下来,而且卖掉的话也只能用经适房价格卖给政府。郎咸平表示:“我个人认为在目前的房地产形势下,只有重庆模式才能拯救中国房地产。如果推动重庆模式,将会使我国房地产市场逐渐稳定,我们的股票市场也将慢慢水涨船高。”股票市场的本质作用就是:财富的再分配。股票市场健康发展的直接效果就是:最终达到藏富于民。透过重庆模式能够有效的控制房价与物价,最终控制通货膨胀。

第二篇:对中国汽车业现状的几点思考

李永钧

入世10年,中国汽车业发展速度之快,为世界汽车发展史所罕见;但与此同时,许多积聚的问题和深层次矛盾逐渐凸现出来,再次拷问中国汽车产业。

思考一:“盛世危机”决非危言耸听

有人说,目前中国汽车业“盛世危机”,正处在一个关键的时代,又处于一个危急的时刻!套用狄更斯在“双城记”中的一句名言,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有业内人士不敢苟同,认为这是危言耸听;但笔者认为,此话实在,决非危言耸听。

所谓“关键年代”, 是指改革开放30年,中国汽车产业结构性的主要矛盾从产业内部转移到产业外部,汽车产业在从国家的短板成为长板的同时,将能源、环境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领域转变为短板。中国汽车产业的未来仍面临一些不甚明朗的问题,今后汽车产业的发展不能像原来那样只顾自己,必须要兼顾汽车与经济、与社会、与环境的协调发展。但这些问题目前还没有解决,中国汽车业究竟向何方去?所以正处在中国民族汽车工业发展的关键时刻。

所谓“危急时刻”, 是指面对世界汽车产业格局的变化,中国本土汽车正在遭遇生存危机。在入世10年后,跨国公司在中国完成了三大转变,产品从中低端向中高端转变、市场由一线城市向全国延伸、盈利从整车向全产业链推进。如今,在产业环境发生转变的时刻,跨国公司的动作更加迅速,他们的新的中国战略已经进入实施阶段。中国本土汽车产业正越来越处于“边缘化”。

改革开放30年是中国汽车业快速发展的时期。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汽车业确实赶上了“最好的时代”,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中国车市的强势表现已经引来全球汽车厂商的无限觊觎,世界汽车发展的重心正向中国转移。与此同时,由于世界汽车强国的“重重包围”日趋紧迫,全球没有哪一个市场,像中国这样竞争得那么厉害。欧美日韩的品牌,在中国已经牢牢站稳了根基,而我们的自主品牌份额却在不断蚕食、下滑,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汽车业遭遇“最坏的时代”。

笔者十分赞同“盛世危机”的观点,也就是说,中国民族汽车工业既有“危”也有“机”,而且发展的机会绝对大于危险。

从品牌到市场、从技术到人才、从整车到全产业链,尽管中国汽车已经有了巨大的进步,但依然没有摆脱对跨国公司的依赖。引领中国汽车市场发展的是众多国际品牌,不是自主品牌。中国汽车产业的主力企业,特别是国有汽车企业,几乎无一例外地要依靠合资企业中的外方产品和技术赚取利润,刀把子攥在别人手里,这不是“危机”是什么?

中国人口和市场之庞大,确实是为任何一个跨国公司、任何一个品牌所羡慕的。作为中国自主品牌,要在中国市场扎下根,为中国消费者提供优良的产品和服务,这个市场确实给了我们一个重要的机遇。过去两年,我们的汽车市场在全球排名第一位,说明中国汽车市场的重要性,更说明中国的经济和人民的收入已经进入了高速成长期。这应该是一次通向成功的希望,期待中国本土车企在创业之后各自闯出一条创新之路。

对于中国汽车30年的发展,我们要看到它的成绩和进步,不能妄自菲薄。因为我们30年走过的历史,可能是西方花了上百年走过的历史。但“盛世”中必须保持头脑冷静,看到问题,正视危机,这也是我们面向未来发展的信心和基础。其实,汽车产业面临的这些问题和挑战,是任何一个行业,以及人类发展过程中必然面临的问题。因此,大可不必忌讳“盛世危机”,相信人类能够以他的智慧解决这些问题,正确引导汽车产业健康地发展。

思考二:其选择乐观,不如选择审慎

今年以来,车市在持续几个月的煎熬之后,从制造商到经销商们,都迫不及待地需要一轮销量增长,减少满仓的库存,也顺带修饰下难看的财务报表。或许他们可以从中汽协公布的4月份销售数据中寻找到一 1

些好消息。中汽协数据显示,4月国内乘用车共售出127.60万辆,环比下降8.85%,同比增长12.46%。从数据上明显看出,4月国内乘用车销量重现两位数同比增速。于是,业内有人判断:4月份销量显现汽车市场已经复苏,5月份预计还将继续回暖。

不过,笔者觉得,这种判断是一种经验型的判断,因为在井喷的车市发展中,这种规律是存在的,但值得注意的是,从2009年开始,中国车市已经开始掉头向下,所以在一个存在衰退可能的市场中,对于这种盛世的经验是不是可以沿袭到下滑的市场,只能打一个大大的问号。

笔者以前也是这种经验型判断的支持者,入世后这几年,中国汽车市场似乎印证了这一点。当时,即便再有先见之明的预言家,也无法预知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消费国。既然中国车市的高增长出乎所有人的预料,那么未来市场的突然变化,也同样可能出人预料。2001年以前,人们总是低估中国车市的潜力,之后,大家又走到另一个极端,以为中国车市是一个永远挖不完的金矿。

近几年发生的事实开始慢慢模糊了笔者的判断,在豪迈地登上1800万辆、跃居全球第一大汽车市场之后,我们有幸见证了可能是有生之年最深远的一场经济危机。中国车市增长乏力,连续两年都没有如行业预料的那样跨越2000万辆大关。与此同时,在前几年车市高增长的巨大数字背后,是汽车数量快速增长下带来城市的诸多问题——交通负荷拥堵、环境污染、能源短缺等越来越成为城市发展的“瓶颈”。无怪乎就有悲观人士称:“灾难性的后果将慢慢显现!”

也许我们被太多的中国市场可以免疫的论断迷惑,但是急转直下的局面让决策者和我们普通人一样目瞪口呆。特别是今年,不仅普通品牌持续低迷,连一贯爆发式增长的豪华品牌日子也颇不好过,虽然销量增幅还是很迷人,但是终端价格体系几近崩坍。实事求是地说,世界上没有一个可以永远增长的市场。波动,甚至是不可思议的波动,这才是真实的市场。面对无法预知的市场,应该冷静下来,与其选择乐观,不如选择审慎。

其实,对于今年中国车市的真正走向,现在谁都无法给出明确的判断。我们的经济学家和决策者,几乎没有在衰退环境下发展和腾挪的经验。但无论心态是悲是喜,谨慎的布局和行动是市场回归理性的体现,也是企业稳健发展的前提。今年以来市场环境变化快,不确定性增加。2012年,应该是中国车市的一个转型年,高增长已经是过去时,从此,车市上演的是残酷的份额大战。对汽车企业来说,重要的是要加强建设风险管理能力,促使认真、有效地实施转型,以应对宏观环境大变量中求生存、求发展,多点心眼看市场,防范于未然,总是好的。

思考三:新能源车的春天到来了吗? 今年4月,历时数载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终获通过。在前不久举行的以“创新、跨越”为主题的2012北京国际车展上,88辆新能源汽车高调出现在观众的面前,几乎所有的参展车企都推出了自己的新能源汽车,包括纯电动、混合动力、增程式等等,车展俨然成为新能源汽车的热身舞台。

车展外的不争事实是:我国加快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无疑有着自身的现实压力。一方面是能源压力。随着我国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长,汽车燃油消耗量不断上升,预计2020 年将达到2.5亿吨,石油对外依存度不断提高,预计2030 年将达70%;另一方面是环保压力:中国政府承诺到2020 年中国单位GDP CO2 排放比2005 年下降40%~50%,从这个意义上看,新能源汽车势在必行。

《规划》指出,要以纯电驱动为汽车工业转型的主要战略取向,当前重点推进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业化,推广普及非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节能内燃机汽车,提升我国汽车产业整体技术水平。业内人士认为,《规划》的推出,为我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确立了清晰的战略路线图,使相关政策更加明朗,打消了汽车生产企业的顾虑,统一了行业思想,为产业下一步的整装上阵开启了机遇之门。

《规划》为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列出了时间表,根据这个时间表,未来中长期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目标为,争取到2015年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累计产销量达到50万辆,到2020年超过500万辆。

不过笔者对此表示担忧,认为实现这个目标并不乐观。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不完全统计,一季度汽车整车企业生产节能与新能源汽车8626辆,其中,纯电动汽车1655辆、混合动力汽车1300辆、代用燃料汽

车5671辆;销售新能源汽车10202辆,其中,纯电动汽车1830辆、混合动力汽车1499辆,代用燃料汽车6873辆。按照目前的产销状况,如果没有各地政府的大力推动,实现上述目标有一定难度。

笔者坚持认为,目前我国混合动力的产业化条件比较成熟;纯电动车是未来发展方向,但鉴于技术差距,“十二五”只是起步阶段,“十三五”期间才会有较快发展。因此,目前两者应齐头并进。从“十二五”开始,中国的新能源汽车总体进入了导入期,这个时期具有两个特征,一是企业成为研发的主体,二是上升为国家新兴产业战略高度。但要真正完成导入期,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对于中国而言,新能源汽车是一场汽车产业变革。它的变革之大,可能远远超过乔布斯的“苹果”。因此包括政府和企业,切不可浮躁与急于求成。

对于《规划》提出的极具针对性的多项重点工作,许多业界人士认为,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要想跨越式发展,在产业化未到来前,国家必须强力扶持,因此紧随《规划》之后,应该就是内容的细化实施。并出台配套的实施细则,防止低水平盲目投资和重复建设。此外,发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不能光靠政策支持,关键要靠企业自身能力,努力突破核心技术,解决新能源汽车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思考四:中国汽车出口“内忧外患”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2012年5月发布的《中国汽车工业产销快讯》,2012年4月,中国汽车生产企业完成汽车出口87437辆,同比增长29.50%,其中,汽车企业出口乘用车48716辆,同比增长31.79%;出口商用车38721辆,同比增长26.73%。今年1~4月,我国汽车企业累计出口汽车278940辆,同比增长23.75%。其中,乘用车出口量为155311辆,同比累计增长26.01%;商用车出口量为123629辆,同比累计增长21.03%。

然而,在这漂亮的数据背后,由于一系列“瓶颈”的制约,中国汽车出口正处于摆脱“内忧外患”窘境的重要关口。

受到我国汽车主要出口市场贸易壁垒抬头、出口“门槛”提升以及国内车企加快海外产业布局等多重因素影响,今年以来我国汽车出口增速明显放缓。以一季度为例,出口增速较去年同期回落46.1个百分点;据统计,一季度一般贸易占比提升,加工贸易出口大幅减少,所占比重由去年同期的14.6%下降至6.4%。

2011年,巴西曾是我国汽车最大出口市场,但自2011年12月15日起,巴西正式将进口汽车工业产品税上调30%,致使我国汽车在巴西市场上的进口成本大幅上涨25%至28%,这极大地抑制了我国汽车对其出口。今年1季度,我国对巴西汽车出口量净减少1.7万辆,拉动我国汽车整体出口增速下滑10.8个百分点。

此外,震后日本汽车业加速扩张海外市场,对我国汽车市场空间形成挤压。2011年日本地震与海啸之后,日本重要零部件供应短缺使全球市场供应格局发生转变,但随着恢复工作的展开,日本车企纷纷开始大幅增产。去年8月份日本汽车产量震后首次出现同比上升。不仅如此,日本企业更加大把整车、供应链转移到海外的步伐,在东南亚和南美市场的表现突出。相关数据显示,2011年泰国和印尼汽车产量分别为146万辆和84万辆,其中约90%为日本企业生产。同时,日本车企对墨西哥和巴西的投资也加速扩张,建立了面向整个南美大陆的供给体系。这些均为我国汽车出口的主要市场,日本车企全球化产业链布局加速,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我国汽车在上述地区的竞争压力,挤占了我国出口市场份额。

抛开外界环境这个因素不谈,质量偏低、强势品牌缺乏困扰中国汽车出口业;我国汽车出口目的地集中于北非、南美、中东等欠发达地区或新兴市场,出口企业相互之间的竞争仍局限在低成本、低价格、低利润的层面。随着我国汽车出口环境进一步的复杂和恶化,国内车企贸易风险正逐步积累。此外,我国汽车产品同质化比较严重。由于产品差异性小,大部分企业主要通过价格战手段进行竞争;而且有时由于价格战打得过于激烈,导致企业的研发、售后、品牌建设能力不断削弱。这不利于行业的长期发展。笔者认为,透过中国汽车出口的表面繁荣,我们需要更多的思索,更多的警惕。中国汽车要真正走出国门,任重而道远。

思考五:60亿节能车补贴能激活车市吗?

在日前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决定安排60亿元支持推广1.6L及以下排量节能汽车。会议指出,扩大节能产品消费既能稳定增长、扩大内需,又能促进调整结构、节能减排。但业内人士认为,此次补贴

力度不及2009年每年100亿元的补贴力度,缩水较多;且购车、用车环境已经不及2009年,更可视为一种鼓励信号,提振消费信心的作用大于实际的补贴力度。

从理论上讲,今年车市增长低迷,而1.6L以下车型表现尤其较差。因此60亿节能车补贴,应该是能够促进节能车消费和车市增长的一项针对性很强的政策。尤其有利于改善微型轿车严重负增长的车市结构性危机。但在高额的技术升级投入面前,国内大多数汽车企业却兴奋不起来。

按照现行规定,工信部从去年10月1日开始,将纳入补贴范围的节能汽车“门槛”提高,百公里平均油耗从6.9L降低到6.3L,并于2011年10月19日公布了仅有49个车型的第七批节能汽车推广目录。这就意味着,如果百公里平均油耗不能做到低于6.3L,那么就意味着购买该企业产品的消费者将拿不到政府3000元/辆的补贴。

对于国内大多数汽车企业来说,技术升级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特别是自主品牌技术升级压力更大。现在做一台好发动机的投入差不多占整车投入的三分之一,假如一辆车5万元,基本上发动机成本要在1.6万元左右,且要两三年之后才能上市。从第七批节能汽车目录的车型比例上便可明显看出,共49个车型中,合资企业31个车型占比超过六成,而自主品牌共入围18个车型,仅占37%。

较为严格的油耗标准对于合资企业同样是一道“紧箍咒”,近期排量在1.6L以下车型节能车审核明显加严格。自从2011年9月中旬开始明确提高油耗标准,各企业开始加速新车的油耗目录的申报,从申报效果看,去年11月1.6L以下排量的新车申报中符合新标准的车型占总量的58%,12月突破到73%,但从今年1月开始的申报达标比例明显下降,2月仅有34%的车型达到新的补贴标准,3月更是低到23%。惨淡的车市对汽车企业盈利能力是较大考验,利润下滑对于技术研发的投入比例自然会降低。

值得一提的是,即便目前仍然享受政府节能补贴的汽车产品,在低迷的车市环境中,也未必一片坦途,1~4月1L以下车型实现15%负增长,未出现好转迹象。更何况目前车市终端价格战愈演愈烈,动辄几千甚至上万元的降价比比皆是,数千元的官方补贴在实际拉动销量方面的作用十分有限。即便政府没有补贴,汽车厂商也会给消费者让利,决定销量的还是产品的口碑以及品牌知名度。

与此同时,笔者对中国汽车产业过度依赖政策的现状表示担忧,认为目前的汽车市场陷入低速增长,是对于以往高速增长的一种正常回调。过去几年,救市政策刺激下的高速增长,实际是对于未来需求的透支,造成了汽车生产储备不足,产能仓促扩张,产品品质下降,产品价格抬升,供求关系严重失衡,最终导致未来许多企业生产规划趋于过度乐观,以至于造成未来产能过剩。笔者认为,政府过度干预市场会破坏市场自身的生理机能,如消费潜能被过度透支、企业肆无忌惮地扩充产能等,刺激汽车消费的重点应该是改善消费环境 。

思考六:汽车上市公司业绩分化加大

最近公布的汽车类上市公司一季度报显示,受销售不畅、燃油价格上涨的影响,超过六成的公司在第一季度出现业绩同比下滑。但在低迷中亦不乏亮点,有近四成的公司业绩上升,汽车类公司业绩分化加大,体现出各公司产品竞争力的差异。

据统计,24家汽车整车企业在今年第一季度合计实现营业收入2163.08亿元,同比增长9.18%;实现净利润104.94亿元,同比下滑了1.04%。不过,仍有8家整车公司由于销量稳定增长而实现业绩的同比增长。

17家净利润均下滑的上市车企中,一汽轿车、曙光股份、中航黑豹和亚星客车均出现亏损。其中,一汽轿车受市场竞争压力,一季度实现利润总额-4,240.46万元,同比减少109.30%;净利润-1,086.16万元,同比减少102.77%。除四家亏损的企业以外,长安汽车、江淮汽车、海马汽车、东风汽车、金龙汽车、中国重汽、比亚迪和ST金杯今年第一季度净利润降幅均超六成,净利率均在2%以下。

其中,长安汽车净利润下降近八成;比亚迪净利润下降九成。

8家净利润上升的上市整车企业中,净利润增长最快的是福田汽车,一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225.6%;不过,仔细分析发现,福田汽车净利润主要是靠营业外收入得来,其营业利润(4.87亿元)实际较去年同期(4.93亿元)略有下降。受益于SU V市场的快速增长,长城汽车业绩取得了较快增长。长城汽车营收和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25.6%和24.9%。上汽集团和一汽夏利净利润均以个位数增长。其中,上汽集团营收增长13.7%,净利润增长7.0%;一汽夏利净利润增长6.6%。

而市场占有率较高的中通客车和宇通客车业绩保持稳定较快的增长。。而其他客车企业却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业绩下滑。

上述车企一季度业绩走势显示,企业分化明显,各家企业盈利能力与收入同步变化,收入增长较好的企业盈利能力保持得也相对较好,甚至有一定增长,而收入下滑的企业盈利能力亦处于下滑。此外,产品竞争力强、谱系结构合理的企业收入增长大幅超越行业,而部分渡过产品密集投放期、车型结构老化的企业收入下滑明显;收入、盈利、竞争能力的多重作用加剧了行业内企业的业绩分化。

零部件公司受影响

受整车销量下滑影响,据统计,具有可比数据的55家汽车零部件及汽车服务业上市公司在今年第一季度合计实现营业收入524.58亿元,同比下滑了6.96%;实现净利润40.20亿元,同比下滑了23.62%。其中,仅有17家零部件公司在一季度实现净利润的同比增长,而由于拥有向外资和合资车企大批量配套的优势,精锻科技的业绩增幅居汽车零部件类公司之首。公司在第一季度营业总收入超过1亿元,同比增长27.30%;实现净利润2877.60万元,同比增长68.50%。

零部件类公司业绩分化的主要原因,则是其下游整车厂商是否保持着销售的增长。预计,随着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今年汽车类上市公司业绩分化还将继续下去。

思考七:经销商上市融资孰凶孰吉

日前,筹谋上市已久的经销商集团——永达集团已成功通过港交会上市委员会聆讯,不久后有望正式登陆H股市场,业内人士预计,永达集团将借此融资约31.54亿港元至37.85亿港元。

据了解,目前除了联拓集团选择在美国上市外,庞大集团(601258.SH)、亚夏汽车(002607.SZ)、中进汽贸(600335.SH)、物产元通(600704.SH)、中升控股(00881.HK)及正通汽车(01728.HK)等经销商集团,都已经登陆了A股或H股,而现在,除了永达集团即将登陆资本市场之外,惠通陆华、内蒙古利丰、山东润华等经销商集团,也都在谋划上市融资。

国内汽车市场目前正处于调整期,经销商应当积极转型和创新,合理布局营销网络,择机低成本进行收购、重组、扩张等行为,而这些扩张行为势必带来资金难题,上市融资也就变得十分必要了。

长期以来,经销商在库存、价格等方面均受到整车厂的制约,尤其在市场形势不理想的情况下,经销商相对较弱的话语权势必会给他们带来较大的生存困境,因此,对经销商而言,只有继续做强才能增加自己的话语权,以便在与整车厂的对话中,争取到更多的谈判条件。资金保障是汽车经销商做大做强的必然需求,而上市就可为经销商提供稳定的融资渠道,引得汽车经销商趋之若鹜地奔向资本市场。

不过,也有许多业内人士质疑,上市融资这条路对汽车经销商而言究竟有多大帮助,这一问题至少从现在来看并不乐观。

去年4月28日,庞大集团正式登陆国内A股市场,但上市当日,其股价便从发行价45元暴跌至34.58元,在跌破发行价的同时,大批投资机构也被深度套牢。此后,庞大集团将募集来的资金大量用于经销商网点建设、支付购车款、支付银行保证金、偿付银行贷款等方面,但由于汽车市场整体走势不佳以及在与整车厂家的合作中缺乏话语权等因素,庞大集团经营业绩越来越低迷,整个2011年,净利润锐减了56%,并计提坏账4.1亿元。

更为严重的是,中国汽车市场的整体走势一直未见好转,这导致庞大集团今年第一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下降了33.26%。与此同时,截止到5月16日,庞大集团股价在一年多的时间里从发行价45元一路狂泻至7.28元,股价缩水幅度达到了83.8%。

更何况,今年前4个月出现利润下滑,在汽车产销情况整体委靡以及股市投资环境不佳的情况下,经销商集团的上市前景已经笼罩在一层阴影中。经销商急于圈钱的形象以及已上市经销商不佳的市场表现,让众多投资者的心态较之前更加谨慎,因此,今后上市的汽车经销商将会遭遇更严峻的投资市场考验。而对于永达上市后的前景,还是要看其发行股价以及上市时机,今年前几个月的市场利润下滑、进口车市场库存增加等情况都将影响投资市场对此类股票的看法。

笔者认为,尽管融资之路注定不平坦,但这丝毫不会阻挡汽车经销商大步迈向股票市场的决心。由永达集团开启的新一轮经销商集团上市局面,掀起了行业里对经销商发展模式的广泛探讨,经销商们显然还

是希望以一种更积极的心态去面对不断变化的中国汽车市场,“重金之下必有勇夫”。

思考八:零部件何以“破茧成蝶”

入世10年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留下的不足之一是对零部件产业重视不够,零部件发展滞后于整体汽车工业发展,与我们1800万辆的年产销量、世界第一的宝座很不搭调,汽车零部件已经成为中国汽车业的最大软肋。

其一,虽然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盈利水平全球最高,但在全球汽车零部件100强上都看不到中国企业的名字。目前上汽、一汽、东风三大汽车企业的销量可以进入世界整车前十的行列,但世界汽车零部件100强中没有一家中国企业。

其二,中国汽车零部件工业缺少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关键技术。汽车关键零部件大都是在华的外国独资企业和中外合资企业生产的。在汽车电喷系统、发动机管理系统、ABS、微电机、安全气囊产量中,外资企业所占比例分别为100%、100%、91%、97%和69%。极大地制约了汽车工业的自主创新和自主开发。如果说过去中国零部件与国际差距有20年,现在则是25年。

其三,目前全球排名前100位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中有70%已来华开展业务,在中国大陆进行汽车零部件生产的外资企业超过1200家,在中国汽车零部件市场已经占到60%以上的份额。中国本土汽车零部件企业越来越被“边缘化”。 据不完全统计,国内本土零部件企业共有2万多家,其中规模以上汽车零部件企业近8000家。然而中国零部件企业始终无法突破技术壁垒,在国际上无法确立话语权,这是失守半壁江山的重要因素之一。

面对国内零部件行业的先天弱势和国外零部件大鳄的咄咄逼人,汽车配件企业该如何“破茧成蝶”,跟上快速发展的中国汽车产业呢? 笔者认为,中国汽车零部件发展的战略要有系统的规划和设计。对汽车零部件产业必须要有高度的重视,要导入国家政府的资源予以大力的扶持。此外,必须重新审视整车和零部件的关系,整车企业特别是自主品牌的企业要用战略的眼光来扶持零部件企业的发展,同时呼吁更多有眼光、有抱负的企业进入零部件产业,尽快突破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面临的技术研发、产品结构、质量和成本控制等几大“瓶颈”的制约。

与此同时,汽车配件企业要“破茧成蝶”,还需要加大自主研发力度,产出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产品。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不仅有利于企业竞争能力的增强和效益的提高,而且有利于缩小行业与国外先进水平的差距,优化产业结构,保证行业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只有这样,中国汽车零部件才能摆脱“生产上、技术上、技术研发上被越来越边缘化”的局面,并努力进入国际汽车零部件采购体系。

当前世界汽车零部件产品的生产供应方式已发生革命性的变化,这对国内零部件企业提出了更高的系统集成技术能力的要求。汽车配件企业要加快企业的重组和升级,形成规模效应,在激烈的竞争中有一席之地。

总之,是追求扩张和盈利水平,还是从规模转向技术导向,中国汽车零部件该何去何从?这是摆在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面前一道待解的题。(责任编辑石荣)

本文在2012年8月份《汽车工业研究》杂志发表

第三篇:对加强小学生中国传统美德教育的一些思考

一、充分认识加强小学生传统美德教育的必要性

中国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长期发展过程中凝聚起来的民族精神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民族精神则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在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中

华民族在创造灿烂中华文明的同时,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

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和传统美德。然而,由于曾经的极“左”和极“右”思想干

扰,孔孟为代表的传统道德信条被不加选择地全部斥之为“糟粕”而遭到了唾弃。这种对传统美德的全盘否定而导致的历史虚无主义,给中国社会的发展带来了极为不利的影响。

缺乏诚信、见利忘义、损人利已、好逸恶劳、贪图享受、个人利益第一等现象成为当今中国社会思想道德现状的反向折射。整个社会思想道德的不良现状在心智未成的小学生中也

有所反映,多年来,尽管学校也在不断做出努力,但小学生中出现的如不关心国家大事、学习缺乏正确动力、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弄虚作假、追求享受、追求“名牌”用品

等问题仍无法消解。要解决小学生思想品德方面的问题、纠正其错误倾向、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大抵只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堵”,即用“守则”、“规范”、纪律去规范

与处罚。而另一种方法就是“导”,用正确的观念、标准去教育引导。而用以作“导”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中华传统美德。正因为如此,中共十六大才提出“必须把弘扬和培育

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在中宣部、教育部制定的《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实施纲要》中,提出“要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

,以中华传统美德和革命传统教育为重点”。因此,在小学生中,按照“古为今用”的原则,加强中国传统美德教育,为中国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道德基石,为小学生一生奠定

做人的基础,有着十分现实的意义。同时,对中国传统美德教育宜早不宜迟,古人所谓“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孔子也提出“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的观点。因此,从某种

意义上讲,重视并加强对小学生的传统美德教育比一个学生成长的其他任何阶段都来得更为重要。

二、小学生传统美德教育内容的选择

对小学生的传统美德教育,首先要解决的是,应确定哪些内容向小学生进行教育,应如何结合当今的社会现实、针对小学生的生活实际,提炼与设计一个新的德目体系,

实现中华传统美德的现代转化,使它既溶于社会现实,又易于为小学生所接受,这是成功进行小学生传统美德教育的基础与前提。

我们可以先对照共同文化背景之下,东亚、东南亚的一些国家和地区的中小学传统德育。在台湾,小学的《生活与伦理》所遵循的德目,是民国初年孙中山先生提出的“

八德”:忠、孝、仁、爱、信、义、和、平。在香港,中国传统道德教育的德目取于中国宋明理学,即: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在新加坡,其小学生德育课教材,是

《好公民》。其重点内容是按照:个人修养、个人与家庭、个人与学校、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国家和世界,强化学生的家庭、邻里、学校、社区、国家、世界的意识。课文的内容

采用东方主要是中国的传统故事。从这些国家或地区中,我们可以看到,传统美德教育的共同德目都是“忠、孝、诚、信、礼、义、廉、耻”,并以此为基础,进行再加工、再转

化。因此,我们在进行了小学生的中国传统美德教育中,应该借鉴这些经验。

就中国大陆现状来讲,目前也有了相当不错的现实可用的教育内容设计。1993年为落实中共中央《关于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的精神,教育部编辑出版了《中国传统

道德》巨著。1997年,教育部又编写了《中国传统道德》的中小学读本,采用连环画讲故事的方法,将传统美德古奥的文字表达和深刻的道理化为小学生喜闻乐见的浅显形式,使

他们在娱乐的同时也受到了必不可少的美德熏陶。其德目排列从学生熟悉的身边事物开始,体现了由浅入深、由近及远的道德教育特点。小学读本目录是:1.孝敬父母 2.尊师敬

老 3.友爱助人4.谦恭礼让5.诚实守信6.勤劳勇敢7.俭约爱物8.见利思义9.勤奋苦读10.热爱祖国11.奉公守法12.坚守气节13.砺志自强14.严己宽人15.自律改过。对

照前述国家或地区的教育科目,这种的选择与科目编排还是比较科学可行的。

三、进行小学生传统美德教育的方法

和任何学习活动一样,进行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必须讲求方法,赋予丰富的信息,多种的载体,去充实、吸引、教育学生,以收到良好的效果。在教育方法上,应注意做

好三个结合:

一是与德育序列内容结合。对小学生进行中华传统美德教育不是权宜之计,而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必须长期渗透。因此,在制订学校的德育序列时,应该把传统美德教育

列入到计划中。不同年级,突出不同重点,提出不同层次要求,逐步深化。

二是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对传统美德的学习,如果一味讲古人、不讲今人,对小学生是没有号召力的。在学习过程中,应注意对传统美德赋予时代的内容,结合体现时代

精神的典型事例,用丰富的信息去充实学生。如在讲“孝”字时,结合讲青岛女孩杜瑶瑶的故事,讲“仁”字时结合讲学雷锋、讲希望工程;讲“勤”、“忠”字时,结合当年郎

平放弃国外优越生活回国执教等……使小学生认识到传统道德的光芒仍辉映在我们身边的人群之中。

三是与素质教育相结合。在开展素质教育活动中进行传统美德教育。如电脑兴趣班充分发挥信息网络的优势,指导学生运用多媒体网络进行上网浏览相关内容,接受传统

美德的教育。美术兴趣组每次开展活动,辅导老师都注意结合传统美德的内容指导学生进行练习画画和书法,用色彩鲜艳的图画描绘我国优良的传统美德和书写中华传统美德格言

等。

根据上述三个结合原则,在开展小学生传统美德教育中应采取以下多种方法:

(1)传统美德教育课程化 将中华传统美德作为一门学科纳入小学生教学计划后,用每星期1学时完成各学段规定的教学内容。采用讲授、讨论阅读、交流、视听、角色扮演和实际锻炼等教学方法,

注意调动小学生的主体积极性,创造各种条件让小学生在参与互动之中体悟、深化,逐步形成自身的道德行为与习惯。同时要实现各学科的渗透。传统美德教育内容在各学科教学

中力争有所体现,既讲求实效,又避免牵强附会。如语文课培养小学生语言的实感和尊重中国语文的态度,文学性的教材也要挖掘道德教育价值,可结合一些有代表性的课文,如

《桂林山水》、《狼牙山五壮士》等进行热爱祖国和为祖国而献身的高尚品德教育。如:周恩来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夏明翰的“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孔子的“学

而不厌,诲人不倦”;韩愈的“业精于勤,荒于嬉”等名言以及孝亲观念,敬长行为,节约美德。数学课则通过数学能力的培养,形成科学、合理的生活态度,提高道德判断能力

。音乐和图画课,一方面培养学生欣赏美和创造美的情操,另一方面 ,艺术家们的坚韧不拔的奋斗精神及对生活、对艺术的执着追求,会引起学生的崇敬和模仿,发挥出比抽象的

说教大得多的道德力量。因此,各学科的教学已注意到根据不同教学内容特点,有意识地进行传统德育渗透,发挥 综合教育作用。要对任课教师在教学中如何渗透美德教育通过每

学期检查备课笔记,征求学生意见等情况,作为教师考核内容。

(2)校园文化建设

为了使学生更直接地领悟中华传统美德,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要突出传统美德教育的氛围,从校训展牌、板报、专栏、广播到文化长廊和展室,处处发挥着潜移默化的教育

作用。还可以通过建设“传统美德长廊”等形式,张挂孝敬亲人、尊敬师长、文明有礼等内容,进一步达到洗涤小学生心灵,启迪智慧,培养情操的教育效果。另外,可以组织“国

旗下讲话”等方式,每月安排1-2次的国旗下讲话宣讲传统美德内容,提高小学生对传统美德的认识,进一步巩固学习传统美德的氛围。

(3)课外活动或训练 小学生的中国传统美德教育的效果最终体现在小学生能够躬行实践,自觉笃行上。传统美德教育不能缺少实践的环节和具体的行为训练及指导。指导可以与示范性结合起

来,包括:基本行为规范,即怎样作到文雅端庄,礼貌大方,平易谦容;人际交往规范,即怎样才算信友、孝亲、隆师、助人;处事规范,即怎样遵循秉公道、讲效率、会协作、

能始终的原则和方法。大力推进礼仪教育和“孝心献父母”活动,加深对中华传统美德的理解。

(4)家庭与社会配合教育

学校传统美德教育不能封闭,只有开放才能有实效。学校的传统美德教育,必须与“家庭美德教育”、“社会美德教育”三者配套联动:一是要把教育的目标和内容用公

开信的方式通知学生家长,每学期召开家长会,要求家长参与中华传统美德实验,善于结合家庭生活实际,“遇物则诲”、“遇事则行”,配合学校开展教育。二是结合传统美德

教育内容,定期组织学生到基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了解本地悠久的历史文化,为学校教育创造了有利的社会环境。

(5)引入经典诵读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美德经典。传统的孔孟伦理道德,虽然已经过了2000多年,但是其中许多有关做人行事的基本原则和观点,依然熠熠生辉、光照后世。如果我们的小学生

从小就知道并践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古训,社会上坑蒙拐骗的行为就会少一些;如果能够理解“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的内涵,青少年就不会经不起挫折、坐享其成;如果理解“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道理,社会就会充满关爱;如果懂得“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就能有错即改;如果能够做到“吾日三省吾身”,贪赃枉法、为人不讲诚信的现象必定会减少……通过组织诵读经典,使孩子们从小就在这种浓郁的文化氛围中成长,必定会对

他们的品德修养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近年来,已经有不少小学开展了中国古典诵读活动,每天让小学生学习和背诵《论语》、《三字经》、《千字文》等传统名篇,这些著作生

动畅达、琅琅上口,对孩子的文学修养很有裨益。当然,孔孟之道中的一些封建糟粕,如男尊女卑、等级制度、压抑个性、愚忠等应坚决剔除、批判。

第四篇:对中国死刑制度的思考

内容摘要:中国的死刑问题,历来就是一个敏感而复杂的问题,死刑的多寡与存废、野蛮与文明、残酷与人道,所涉及的远不只是个法律问题,更不单纯是个刑法问题。死刑政策、死刑制度、死刑观念、死刑的理论与实践,蕴含着一个国家深刻的文化背景,体现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对生命价值的认知态度。本文试图对我国的死刑问题作一深层次的反思和探讨。以期国人能对死刑问题有一全面的、深刻的、正确的认识。关键词:死刑立法存废死刑是剥夺人生命的刑罚方法,包括立即执行与缓期二年执行两种情况。由于死刑的内容是剥夺犯罪人的生命,而生命具有最宝贵的、剥夺后不可能恢复的价值,死刑即成为刑罚体系中最为严厉的刑罚方法,故被称为极刑。

一、历史的回顾作为一种最古老的刑罚方法,死刑的历史几乎可以和人类的法律史一样久远。中国历史上死刑名目之多、执行方法之残、死刑范围之广、受刑人数之众,则为世界各国所罕见。从古至今,死刑之名和死刑之法有:诛、族、戮、夷、焚、烹、炮烙、腰斩、生埋、定杀、沉渊、枭首、弃市、凌迟、具五刑、绞、枪杀等三十余种。历代统治者虽然无不标榜儒家的“仁义道德”,高唱“德主刑辅”的赞歌,而实行的却是血淋淋的暴政。在推行暴政、践踏人权、窒息真理、扼杀民主的专制主义统治中,死刑的作用被一再强化,以致扮演了极不光彩的角色。一部中国死刑的发展史,对于今天的每一个中国人来说,都是一部难以忘却又不堪回首的沉重历史画卷。这一画卷所展示的不仅仅是一种刑罚制度和刑罚死刑的历史轨迹,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社会由愚昧走向文明、由专制趋向民主的艰难历程。

二、新中国的死刑立法纵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死刑立法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79年刑法典颁布时始至1981年我国第一部单行刑法颁布之前。1979年刑法将死刑作为一个独立的刑种规定在刑法典之中,但是,规定了许多限制其适用的条件。体现在:(1)死刑适用罪种上,规定只能适用于罪大恶极的犯罪分子;(2)死刑适用对象上,规定犯罪的时候不满18岁的人和审判的时候怀孕的妇女不使用死刑。已满16岁不满18岁的人,如果所犯罪行特别严重,可以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3)死刑适用程序上,规定死刑除依法由最高人民法院判决的以外,都应当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4)规定了死缓制度,它的设立可以说是1979年刑法的最大贡献。用今天的眼光来考察,1979年刑法对待死刑的态度比较适中,规定了比较全的死刑限制条件。但是,还有某些地方不够理想。主要表现在:(1)对未成年人适用死刑的问题上规定有矛盾之处。死刑缓期两年执行也是死刑的一种,对未成年人不使用死刑即包括不使用死缓的刑种。(2)死刑适用的具体章数和罪名相对较多。1979年刑法分则总共就有8章,规定可以判处死刑的就有4章,占总章数的50%;1979年刑法的罪名总共只有114个左右(1979年刑法采用的是暗示式的罪名立法方法,因此其罪名数量的统计难以有一个精确的数字),判处死刑的有28个,占罪名总数的25%。一部有一半分则章节极25%的罪名的刑法典,这个比例应该说是惊人的高。刑罚重重刑,重刑重死刑的死刑立法思路自始初现端倪。第二阶段是从1981年第一部单行刑法颁布时至1997年刑法出台之前。自从1981年颁布了我国第一部单行刑法——《关于惩治军人违反职责罪暂行条例》之后,截止刑法修订以前,立法机关总共颁布了23个单行刑法,增加的可判处死刑的犯罪已达46种,从1981年到1991年十年间,平均每年增加4.2个死罪,这23个单行刑法使我国的死刑立法朝着更严厉的方向进一步发展。主要表现在:(1)死刑适用程序放宽。1981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颁布的《死刑案件核准问题的决定》和1983年《人民法院组织法》对死刑核准权作了重大修改,将部分死刑案件的核准权下放到高级人民法院。(2)出现了以死刑作为绝对确定刑的法定死刑条款。如1991年《关于严惩拐卖、绑架妇女、儿童的犯罪分子的决定》第一条规定的拐卖妇女、儿童罪,第二条规定的绑架妇女、儿童罪,绑架勒索罪等罪的死刑。(3)适用死刑的章数和罪名明显增多。随着23个单行刑法的陆续颁布,适用死刑的章数由1979年刑法的4章扩大到6章,增加了破坏社会主义经济秩序罪和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单行刑法对46个罪名规定可以适用死刑,从而这一时期刑法规定的死刑罪名数达到74个,占罪名总数的26%。总之,这一阶段的死刑立法急剧膨胀,死刑的适用普遍增加。1979年刑法体现的刑罚重重刑,重刑重死刑的立法思路得到了进一步的体现,刑事立法和刑事司法都出现了一股泛死刑化的危险趋势。第三阶段是1997年刑法出台至今。1997年刑法对旧刑法中的有关死刑犯罪的规定作了一些修改。(1)修改了适用死刑犯罪的规定,将1997年刑法规定的死刑只适用于“罪大恶极”的犯罪分子修改为“罪行极其严重”的犯罪分子。(2)修改了死刑适用对象的规定,删除了1997年刑法中“已满16岁不满18岁的人,如果所犯罪行特别严重,可以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的规定。(3)修改了死缓变更条件。1997年刑法将死缓减刑条件由1979年刑法规定的死缓确有悔改或确有悔改并有立功表现修改为没有故意犯罪,将死缓期满立即执行的条件由抗拒改造情节恶劣变更为故意犯罪。(4)修改了分则罪名适用死刑的条件,一是提升死刑适用条件,如故意伤害罪、贪污罪、受贿罪;二是明确了死刑适用的标准,如盗窃罪、强奸罪、抢劫罪、集资诈骗罪、金融票据诈骗罪和信用卡诈骗罪。(5)死刑罪名比例发生变化。1997年刑法的死刑罪名是68个,与以前的74个相比,在量上似乎有所下降。但是,这种变化纯属形式上的变化,并不是死刑罪名的实际减少。总体来说,1997年刑法的实质死刑罪名数与旧刑法基本一致,纯粹量的减少是立法技术的变化所致,在实质上并无大的变化。仔细研究1997刑法关于死刑立法的修改变化,充分体现出其主导方向是限制死刑:(1)对死刑适用对象的修改,彻底实现了对未成年人不适用死刑的国际社会上的通行做法。(2)对死缓变更条件的修改,大大缩小了死刑的实际适用范围。与确有悔改或确有悔改并有立功表现的减刑条件相比,1997年刑法规定的没有故意犯罪的死缓减刑条件无疑宽松的多。(3)对分则罪名适用条件的修改,也缩小了死刑的实际适用范围。如故意伤害罪和盗窃罪两种常见多发犯罪,以往他们判处死刑的条件较松,因而其在整个死刑案件中占相当高的比例,多数中级法院审理的因盗窃几辆摩托车、几辆汽车而判处死刑的案件比比皆是。1997年刑法虽未能废除它们的死刑,但是通过严格限制这两种罪的死刑适用条件,大幅度的减少了死刑适用范围。强奸罪、抢劫罪亦然。(4)摒弃了死刑化与犯罪化同步进行的既往做法。虽然1997年刑法的死刑罪名数在实质上并没有减少,但是,1997年刑法比1979年刑法新增了100多个罪名的情况下,已经很不容易了。没有增加死刑罪名本身就是一种进步,它充分表明了1997年刑法限制死刑的态度,并彻底扭转了死刑立法的进一步扩张的趋势。

三、《公民权利与政治权利国际公约》对我国死刑制度的影响1998年10月5日,我国签署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人权公约:《公民权利与政治权利国际公约》(以下简称《公约》)。该公约的签署,充分说明了中国愿意与世界各国一道在平等和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就人权这个敏感的话题开展合作与对话,为促进人权事业的发展而不断努力。《公约》第6条第1款规定:“人人有固有的生命权,这个权利应受法律保护。不得任意剥夺人的生命权”。第2款规定:“本条约的任何缔约国不得援引本条的任何部分来推迟或阻止死刑的废除”。《公约》并没有明文规定其所有的缔约国现阶段必须一律废除死刑,但是,纵观第6条的规定,无不蕴含了限制死刑并逐步废除死刑的目标,而不仅仅是在保留死刑的情况下限制其适用。我国1997年刑法在总则和分则方面对死刑作了比1979年刑法更严格的限制,如进一步明确了死刑的条件,放宽了死缓减刑的条件、明确了一些分则条文适用死刑的标准,这是我国刑法在限制死刑方面作出的重要改革。通过对1997年刑法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我国现行刑法的死刑立法与《公约》对待死刑的基本立场是相一致的,《公约》设定的绝大多数死刑国际准则我国都得到了遵行。《公约》所要求的是一条渐进式的死刑废止道路,即各保留死刑的缔约国都应在其原有死刑立法的基础上进一步抑制死刑,通过一步步的限制,最终消灭死刑。我国死刑立法的大方向也是朝着限制并逐步消灭死刑的目标前进而不是相反。但是,在《公约》严格的监督机制之下来看我国现行刑法的死刑立法,我们还不能太乐观具体分析现行刑法的死刑立法,还有许多值得反思的地方。

(一)死刑核准权问题突出。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死刑核准权应由最高人民法院核准。在中国历史上,死刑历来是由最高司法当局掌握的。封建统治者深知滥施刑罚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因而鼓吹“恤刑慎杀”,并且采取各种措施,如“三复奏”、“五复奏”,“三司推事”、“九卿会审”、“朝审”、“秋审”,力避死刑案件出现差错。从世界上其他的国家对死刑适用的情况来看,各国对死刑的适用都十分重视,死刑案件的最终确认权一般都是归属于最高法院。⑴第二,死刑核准权存在矛盾和冲突。1983年9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将《人民法院组织法》第12条修改为:“死刑案件除由最高人民法院判决的以外,应当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杀人、强奸、抢劫、爆炸以及其他严重危害公共安全和社会治安判处死刑的案件的核准权,最高人民法院在必要的时候,得授权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高级人民法院行使”。随后,最高人民法院将杀人、强奸、抢劫、爆炸以及其他严重危害公共安全和社会治安判处死刑的案件的核准权,授予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高级人民法院和解放军军事法院行使,后来又将毒品犯罪判处死刑的案件的核准权,授予毒品犯罪严重的几个省高级人民法院行使。上述《人民法院组织法》第12条的规定,是由全国人大常委会修改的,而新刑法和新刑事诉讼法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后者的效力应高于前者;《人民法院组织法》修改在前,新刑法和新刑事诉讼法的公布在后,新法应当优于旧法。第三,死缓执行的规定还有待完善。1997年刑法规定,死缓的执行“可由高级人民法院判决或核准”。死缓是死刑的一种执行方式,不是一个独立的刑种,而刑法已经规定死刑的核准权属最高人民法院,死缓的执行似乎不应例外。因而,为了更好的履行《公约》规定的死刑适用的国际准则,我们应该及时修改相关规定,将死刑核准权统一收归最高人民法院行使。

(二)经济犯罪和财产犯罪适用死刑罪名过多。在1997年刑法修改之前,不少学者即对经济犯罪和财产犯罪是否应该设置死刑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不少学者主张废除这类犯罪的死刑,广泛适用罚金刑、财产刑等刑种。⑵学者们进一步指出,现阶段如果不能做到废除死刑,至少应该减少经济和财产犯罪的死刑。⑶然而,令人遗憾的是,1997年刑法中经济犯罪和财产犯罪不但未能做到减少死刑,死刑罪名反而增加。这可以说是我国死刑设置上的一个最需检讨之处。以经济犯罪为例,1997年刑法只有一个死刑罪名即贪污罪,随后的单行刑法中增加到14个(它们分别是走私罪,投机倒把罪,贩毒罪,盗运珍贵文物出口罪,生产、销售假药罪,生产、销售有毒食品罪,伪造货币罪,集资诈骗罪,金融票据诈骗罪,信用证诈骗罪,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伪造或出售伪造的增值税专用发票罪,受贿罪,贪污罪。),1997年刑法更是增加到19个(它们是走私武器、弹药罪,走私核材料罪,走私假币罪,走私文物罪,走私贵重金属罪,走私珍贵动物、珍贵动物制品罪,伪造货币罪,票据诈骗罪,生产、销售假药罪,生产、销售有毒食品罪,集资诈骗罪,金融凭证诈骗罪,信用证诈骗罪,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伪造、出售伪造的增值税专用发票罪,用于骗取出口推税、折扣税款发票罪,走私、运输、制造毒品罪,受贿罪,贪污罪)。在经济犯罪和财产犯罪中设置过多的死刑罪名,有悖于罪刑相适应的原则和死刑的适用条件。对经济犯罪和财产犯罪适用死刑虽然能取得有限的预防、威慑效果,但社会将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允许国家对经济犯罪适用死刑,将为社会树立国家为了经济利益可以合法的杀人的坏榜样,贬低人的生命价值,瓦解人的生命尊严至高无上的观念;同时也会窒息宽松、和谐的社会经济环境,削弱市场活动主体的积极性,制约市场经济的发展。⑷这种无形的社会代价和有形的经济代价,将远远超过适用死刑可能产生的一时的、有限的预防、威慑作用。

(三)新刑法关于死刑绝对法定刑的规定有欠妥之处。第一,刑法总则部分关于死刑适用对象的限制和刑法分则部分绝对法定死刑有矛盾。第49条规定:犯罪的时候不满18周岁的人和审判的时候怀孕的妇女,不适用死刑。第121条规定:(劫持航空器)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航空器遭受严重破坏的,处死刑。第239条规定:(绑架罪)致使被绑架人死亡或者杀害被绑架人的,处死刑,并处没收财产。如果不满18周岁的人或者怀孕的妇女实施了刑法第121条、第239条所规定的必须判处死刑的行为,法官又该如何审判?第二,绝对法定刑的设置有悖于刑法罪、责、刑相适应的原则。大千世界,各类案件林林总总,不胜枚举,同一罪名的案件又有这样那样的情形,在处理案件中应该具体案件具体分析,方能实现刑法的原则:罪、责、刑相适应。“劫持航空器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航空器遭受严重破坏的”,和“绑架罪致使被绑架人死亡或者杀害被绑架人的”的行为固然可恨,但不论具体情节就规定如此重的法定刑——死刑,缺少一定程度的缓冲,生死之界限,理应慎重。

(四)没有规定死刑犯的赦免权。《公约》第6条第4款规定:任何被判处死刑的人应有权要求赦免或减刑,对一切判处死刑的案件均得给予大赦、特赦或减刑。可见,要求赦免或减刑,是《公约》规定的死刑犯的基本人权。为尽快和国际社会接轨,减少国际上对中国人权问题过多的责难,刑法应将要求赦免或减刑规定为执行死刑前的最后一个程序。我国规定了死刑减刑制度,即死缓制度,这是有中国特色的死刑执行制度,得到了国际社会的赞赏。但是,我国刑法没有规定死刑赦免制度。增加死刑赦免制度,不仅是因为《公约》规定了死刑犯无条件要求赦免权,而且还有以下好处:第一,可以增设一道防止错杀的防线。我国法律规定的死刑复核制度,与古代的“三复奏”、“五复奏”相比,仍有不及。增设死刑赦免制度,能进一步贯彻我国“慎刑”政策。第二,我国审判制度与大多数国家一样,采用合议制进行评议,而且是采用多数票决定的方法,对没能全票通过处以死刑的案件规定死刑犯赦免请求权,可以留有余地,保留纠错的可能性。死刑赦免制度的具体规定,可以在现行刑法特赦的基础上加以补充、完善。

四、对死刑制度的评价剥夺生命和心理威慑,是死刑所固有的两大主要功能。前者意味着用简单、最经济的办法,从肉体上消灭犯罪人,彻底铲除重新犯罪条件;后者则意味着用执行死刑所产生的恐怖效应,阻止欲犯罪者走上犯罪之路。自从意大利刑法学家贝卡利亚提出废除死刑的主张以来,对于死刑的评价已经争论了200多年。人们大多是围绕人的生命价值、死刑是否具有威慑力、是否违宪、是否人道、是否符合罪刑相适应原则、是否助长人们的残忍心理、是否符合刑罚目的、是否容易错判、是否容易改正、是否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等方面评价死刑的。其中一部分人得出应当保留死刑的结论,一部分人得出应当废除死刑的结论。⑸可以肯定的是,废除死刑是一种必然的趋势,因为社会的发展决定了刑罚的惩罚性由重到轻是一种历史的必然。在这个意义上来说,保留死刑与废除死刑之争,实际上是应当何时废除死刑之争。我国新旧刑法都规定了死刑,刑法理论也赞成现在保留死刑、暂时不废除死刑。因为在现阶段,手段极为残忍、方法极为野蛮、后果极为严重的犯罪还大量存在,一些犯罪分子气焰相当嚣张、屡教不改,只有保留死刑,才有利于抑止这些极为严重的犯罪,保卫国家安全、维护社会治安、保护公民法益;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形势明显好转,但社会治安状况没有根本好转,不安定因素还大量存在,保留死刑有利于警戒社会上的某些不稳定分子以身试法;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期阶段,人们传统的生命价值观念、法律观念要求保留死刑,符合社会心理的需要。国外确实有一些国家废除了死刑,但离开中国的国情盲目照搬国外废除死刑的做法,并不可取。对死刑的评价不能离开本国国情。我们既不能立足中国的国情指责他国废除死刑,也没有必要因为有人立足他国国情或假借人权之名指责我国保留死刑,便对保留死刑产生抵触感或不安感。但是,保留死刑决不意味着可以滥杀、错杀。坚持少杀、防止错杀同样既是国家一贯的死刑政策,也是人们的共识。因为我国对犯罪人一贯采取惩罚与教育改造相结合的方针,大量适用死刑违背社会主义国家的性质;我国刑罚的目的是预防犯罪以至最后消灭犯罪,而不是简单的从肉体上消灭犯罪;死刑的大量适用,不利于尊重人的生命、人权保障等价值观念的形成和增强;犯罪现象错综复杂,犯罪原因多种多样,大量适用死刑并不能充分抑止各种犯罪;死刑存在消极作用,过多的适用死刑会引起恶性案件的增加。孟德斯鸠讲过:“在俄罗斯抢劫和杀人的刑罚是一样的,所以抢劫者经常杀人。他们说:死人是什么也不说的。”孟氏的话虽不是醒世警语,但也值得我们深长思之。如果对具有从宽处罚情节的故意杀人犯一律判处死刑,那么某个人基于某些特殊原因故意杀人后,他便成为“自由人”,因而往往连续杀人。另外,由于死刑是剥夺人的生命的刑罚,生命一经剥夺便不可能恢复,故必须杜绝错杀,而少杀、慎杀也有利于防止错杀。从废除死刑的道路上来说,一般是先减少死刑条款,减少死刑的执行,最后从法律上与实际执行上完全废除死刑。现阶段,废除死刑虽不可能,但是改进死刑立法,严格死刑适用各项条件,减少死刑罪名,进一步限制死刑的适用,则是我们应当而且能够做到的。注释:⑴参见朱建华:《论死刑核准权规定的法律冲突》,《现代法学》1999年第1期⑵参见梁根林、张文:《对经济犯罪适用死刑的理性思考》,《法学研究》1997年第1期;赵秉志等:《中国刑法修改若干问题研究》,《法学研究》1996年第5期⑶储槐植:《刑罚现代化:刑法修改的价值定向》,《法学研究》1997年第1期⑷参见梁根林、张文:《对经济犯罪适用死刑的思考》,《我国当前经济犯罪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⑸张明楷:《刑法学》,法律出版社,2003年第2版赵芙蓉

第五篇:对中国核电安全发展的思考

化工知识

当前,中国核电发展总体形势良好,虽然存在一些安全风险,但不能因噎废食。

福岛核事故的发生,将核电安全推至舆论焦点,安全问题也成为核电发展关键。福岛核事故一周年之际,我国核电安全所面临的挑战有哪些?又需采取什么措施予以应对?国务院研究室综合司副司长范必提出了他的观点。

一、确保核电安全必须采用先进技术

从表面上看,福岛核事故的起因是九级特大地震引发的海啸,是不可抗力造成的。但国际原子能机构认为,任何事故都是可以避免的,关键是要采用先进技术与进行科学的管理。因此,对核事故原因分析,不应停留在自然灾害层面,而应当从核电站安全系统技术特点等方面进行深刻反思。

造成这次福岛核事故,有企业应急措施迟缓、政府监管和反应不力等原因,但从根本上看,能动型安全系统失灵是主因。按照核电站的运行规则,出现事故后首先要实现停堆,然后将堆芯余热导出,这是确保核电站安全最关键的一步。如不能及时导出余热,就会发生堆芯熔化,严重的会引发爆炸、泄漏。在解决余热导出问题上,有两种技术路线,一种是能动型安全系统,一种是非能动型安全系统。能动型系统主要依靠外部电网或备用电源驱动,一旦全厂失电,冷却系统即告失效;非能动系统不依赖电源,而是依靠重力、对流、蒸发、凝结等物质固有的自然规律来带出余热。福岛核电站使用的是能动型余热导出系统,地震后反应堆实现了自动停堆,并利用柴油机驱动冷却系统工作。然而一小时后,海啸摧毁了柴油发电系统,导致其后一系列严重事故。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全球开发的核电站,包括压水堆、沸水堆、重水堆、石墨堆等,使用的都是能动型安全系统,这些电站占世界在役核电站的绝大部分。核电界早已认识到,“能动型”安全系统在失去电源时存在“不能动”的隐患,虽然出现的概率很低,但必须予以解决。前苏联切尔诺贝利和美国三哩岛事故后,美国和欧洲分别制定了核电用户要求文件(URD和EUR),明确要求新建核电站堆芯熔化概率和大量放射性物质向环境释放的概率,要比原有核电机组降低两个数量级,以预防和缓解严重事故。符合这一标准的核电技术被称为三代核电技术。

经过长期探索,科学家对能动型安全系统作了很大改进,有的新建机型达到了三代标准,如法国的EPR。同时,科学家开发出了不依赖电力的“非能动”核电技术,极大地提高了核电站的固有安全性,成为第三代核电技术的重要发展趋势。目前,具有代表性的机型有美国西屋公司开发的非能动先进压水堆AP1000,以及GE与日立联合开发的经济简化型沸水堆ESBWR,俄罗斯开发的半非能动型压水堆等。中国在第三代核电招标中,经过多方比选,引进了AP1000机型。一旦发生事故,可以在72小时内无需电源和人工干预而自动冷却,遇到类似日本这次自然灾害能够避免发生重大核事故。同时在抵御恐怖主义、人为破坏核电站方面也有相当优势。这次事故表明,以非能动技术代替能动技术将是核电发展的主要方向,我国应当统一技术路线,坚持引进消化吸收AP1000技术,并自主开发新的机型。

一些人士担心,AP1000虽然安全理念先进,但最早也要在2013年建成发电,在首堆没有建成、其它国家没有运行经验的情况下,我国批量建设AP1000是否可行。经专家研究认为,这是完全可行的。因为AP1000的核蒸汽供应系统(除主泵外)都是基于二代的成熟技术,AP1000与二代的差别主要是安全系统。AP1000的非能动安全系统已在美国经过严格的台架实验验证,获得了美国核管会的审查批准,二代技术能动型安全系统也是采用同样的方法进行验证。所有的核电安全系统,不论是传统的能动型的还是新的非能动型,都无法进行事故实况下的破坏性试验。即便AP1000运行若干年,对验证非能动的安全系统也没有实质意义。国际上以往推出的新机型,都是在首堆建设的同时梯次推进、批量化建设。如法国的EPR,在芬兰首堆建设的同时,在法国、中国、美国、印度进行批量化建设。我国AP1000依托项目一次建设4台,事实上已开始批量化。目前,美国已有6台AP1000项目签订了EPC总包合同,14台正在申请建造许可证。随着主泵耐久性实验的完成,AP1000进行批量化建设时机已经成熟,条件完全具备。

二、我国核安全面临的挑战

经过长期努力,我国建立了符合国际标准、比较完善的核安全管理和核事故应急体系,核电建设和运行总体上保持了安全稳定。但是对安全问题仍然不能掉以轻心。近年来,我国核电呈快速发展态势。与日本相比,我国在役机组数量较少,但在建、拟建机组数量较多,安全质量控制压力持续加大,核电发展配套能力、核安全监管和应急体系亟待加强,长期安全隐患不容忽视。

第一,采用能动安全系统的二代核电机组上得过多。在这一轮核电发展中,从2005年至今,国家已核准核电机组34台,装机容量3702万千瓦,其中28台是二代机型。另有16台机组已批准允许开展前期工作,其中12台是二代机型。其它上报国家能源局待批项目也大部分采用这类机型。这些二代机组经过改造,与大亚湾最早使用的原型堆M310相比,安全性有所提高,但仍无法解决全厂失电后会出现的严重安全事故。这些机组开工时间晚,运营周期可长达40—60年。如果在2020年建成,要到2060—2080年才能退役。在这期间,不仅二代核电已经被淘汰,三代核电技术也会逐渐落后,第四代具有固有安全性的核电技术将成为主流,甚至第五代可控核聚变核电技术也可能投入使用。由于世界各国现役二代机组大都在未来20年左右退役,之后的40—50年中,我国将成为世界上核电安全风险最大的国家。

第二,核电安全状况与最先进的标准仍存在差距。今年3月16日,国务院第147次常务会议决定,要按照最先进的核电安全标准进行检查。这一标准应当是国家核安全局发布的《核动力厂安全设计规定》(简称HAF102)以及相关的19个导则。该标准与国际原子能机构和欧美现行的核电安全标准同步。对照HAF102,除已开工建设的4台AP1000和2台EPR机组外,其它所有的核电机组均不同程度地存在差距。在正常条件下,大部分机组能够实现安全运行,但需要持续加强监督管理,区别不同情况进行处理。

第三,核电研发、制造、建设和监管力量跟不上。由于近年核电发展较快,容易造成安全隐患。主要是,有限的核电研发设计分散,影响了先进安全技术的标准化和推广应用。既使是二代加机组,也存在技术标准不统一,产品质量不稳定的问题。一些工程建设和装备制造企业安全意识不够强,质量保证体系不健全,重大质量问题时有发生。高端人才和专业人才不断稀释,有经验的技术和管理人才陆续退休,新人成长需要较长时间。乏燃料后处理能力薄弱,把过多的乏燃料储存在核电站,会面临福岛第一电厂4号机组乏燃料池放射性泄漏的潜在风险。尤其是核安全监管能力严重滞后,国家核安全局和国防科工局从事安全监管的人员数量不足,监管人员待遇远低于核电站工作人员,增加了吸引人才、稳定队伍的难度。

三、当前面临的紧迫任务

从核电发展历程看,每一次重大核事故都带来了核电技术的升级,日本福岛核事故也完全可以成为开发应用更安全、更先进核电的动力和契机。当前,中国核电发展总体形势良好,虽然存在一些安全隐患,但不能因噎废食,应当坚持“十二五”规划确定的“在确保安全的基础上高效发展核电”的方针,坚决贯彻落实国务院第147次常务会议决定精神,按照安全第

一、质量第一的原则,用最先进的标准对所有的核电设施进行安全评估,加强核电设计、建设、运营的全过程管理,消除一切隐患,确保万无一失。

第一,合理控制核电发展规模和节奏。经过这几年发展, 核电在建和核准项目规模已突破2006年制定的规划,核电企业争厂址、争项目的现象十分严重。各方面对2020年核电装机规模的预期普遍超过7800万千瓦,大多数核电业主和配套企业是按照装机1亿千瓦以上制定自身发展规划。即使在福岛核事故后,国务院常务会决定暂停核电审批的情况下,有的核电企业仍在策划继续大上二代项目,这种做法有违核电安全发展的方针。在目前国家编制核电安全规划与调整核电中长期规划中应当明确,核电发展中应当把安全放在第一位,而不是把规模、速度放在第一位。“十二五”期间应当集中力量建设已经核准和开展前期工作的项目,不再批准开展新的前期工作项目。“十三五”期间再视情况决定是否恢复审批,防止过多过快上马核电机组带来长期安全风险。

第二,用最先进的标准对核电站进行安全审查。我国核电最先进的标准应当是《核动力厂安全设计规定》(HAF102)及相关19个导则,这一标准与国际上最先进的标准是一致的。对核电安全的评估,除了运营安全和建设安全外,更重要的是对核电站的设计进行对标审查,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摸清核安全家底。对于存在严重隐患的核设施,应当立即停建或关闭;存在一定隐患,可以改进的核设施,要限期整改。此外,应对在役、在建、拟建核电站厂址发生极端灾害事件的概率进行评估,提出应对措施。

第三,适时调整未建成核电项目的机型。为了从整体上提高核电安全水平,应当对所有未开工的核电项目进行一次评估。只要条件允许就要坚决改用AP1000机组,这类机组估计有十多台。今后新开厂址和现有厂址的后续项目,均应采用非能动安全AP1000系列机组。同时,加强大型先进压水堆重大专项研发和示范工程建设力度,尽快批准CAP1400开展前期工作。

第四,强化核电配套能力建设与核安全监管。统筹考虑核电发展规划与人才、燃料、制造等方面的关系,促进核电装机与相关产业的协调发展。充实国家核安全局力量,使其成为具有权威性的监管机构。加快核电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核事故应急系统与核电日常管理工作应当在机构和人员上统一起来。定期开展应急演练,确保所有应急对策与措施始终处于有效状态。总结这次事件中日本的经验教训,结合我国实际情况,修订完善《国家核应急预案》。

知不足者勇,知不足乃安全管理工作之大幸。

安全管理要知不足,既是一种自律,又是一种自觉。安全管理工作切忌自我感觉良好,不能孤芳自赏、自以为是,更不能盲目乐观。抓好日常安全管理工作的关键是要树立居安思危的管理理念,对存在的问题要看得清、敢面对,还要改得了、能战胜。 为此,各级管理者必须把安全管理责任举过头顶,把搞好安全的困难踩在脚下,把本质安全之心装在心中,时刻牢记安全管理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的客观规律。

古人云:“志之难也,不在胜人,在自胜也。” 安全管理知不足就是:以安全先进单位为镜,照差距;以各类隐患为例,看不足;以事故教训为依据,查过错。安全管理工作不怕有过错、有不足,就怕错过了知错、纠错,知不足、改不足的机会。

Domain: 3M电子氟化液 More:sfhbsaw 安全管理知不足,才会不断完善管理措施、调整工作节奏、把握操控能力,逐渐形成安全管理工作全方位、多角度的良性互动和科学对标,最终实现安全管理工作的自我管理和自主管理,确保单位和个人的本质安全。

一种果实长在田园,它的期待是收获;一种果实画在纸上,它的期待是赞许;一种果实长在心田,它的期待是种子。安全管理工作最需要的就是有一颗健康和谐的“本质安全之心”,把“本质安全之心”的种子植入到每一名干部员工的心里,我们的安全管理工作才能结出丰硕的安全果实。

知不足者勇,知不足乃安全管理工作之大幸。

安全管理要知不足,既是一种自律,又是一种自觉。安全管理工作切忌自我感觉良好,不能孤芳自赏、自以为是,更不能盲目乐观。抓好日常安全管理工作的关键是要树立居安思危的管理理念,对存在的问题要看得清、敢面对,还要改得了、能战胜。

为此,各级管理者必须把安全管理责任举过头顶,把搞好安全的困难踩在脚下,把本质安全之心装在心中,时刻牢记安全管理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的客观规律。

古人云:“志之难也,不在胜人,在自胜也。” 安全管理知不足就是:以安全先进单位为镜,照差距;以各类隐患为例,看不足;以事故教训为依据,查过错。安全管理工作不怕有过错、有不足,就怕错过了知错、纠错,知不足、改不足的机会。

安全管理知不足,才会不断完善管理措施、调整工作节奏、把握操控能力,逐渐形成安全管理工作全方位、多角度的良性互动和科学对标,最终实现安全管理工作的自我管理和自主管理,确保单位和个人的本质安全。

一种果实长在田园,它的期待是收获;一种果实画在纸上,它的期待是赞许;一种果实长在心田,它的期待是种子。安全管理工作最需要的就是有一颗健康和谐的“本质安全之心”,把“本质安全之心”的种子植入到每一名干部员工的心里,我们的安全管理工作才能结出丰硕的安全果实。

知不足者勇,知不足乃安全管理工作之大幸。

安全管理要知不足,既是一种自律,又是一种自觉。安全管理工作切忌自我感觉良好,不能孤芳自赏、自以为是,更不能盲目乐观。抓好日常安全管理工作的关键是要树立居安思危的管理理念,对存在的问题要看得清、敢面对,还要改得了、能战胜。

为此,各级管理者必须把安全管理责任举过头顶,把搞好安全的困难踩在脚下,把本质安全之心装在心中,时刻牢记安全管理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的客观规律。

古人云:“志之难也,不在胜人,在自胜也。” 安全管理知不足就是:以安全先进单位为镜,照差距;以各类隐患为例,看不足;以事故教训为依据,查过错。安全管理工作不怕有过错、有不足,就怕错过了知错、纠错,知不足、改不足的机会。

安全管理知不足,才会不断完善管理措施、调整工作节奏、把握操控能力,逐渐形成安全管理工作全方位、多角度的良性互动和科学对标,最终实现安全管理工作的自我管理和自主管理,确保单位和个人的本质安全。

一种果实长在田园,它的期待是收获;一种果实画在纸上,它的期待是赞许;一种果实长在心田,它的期待是种子。安全管理工作最需要的就是有一颗健康和谐的“本质安全之心”,把“本质安全之心”的种子植入到每一名干部员工的心里,我们的安全管理工作才能结出丰硕的安全果实。

知不足者勇,知不足乃安全管理工作之大幸。

安全管理要知不足,既是一种自律,又是一种自觉。安全管理工作切忌自我感觉良好,不能孤芳自赏、自以为是,更不能盲目乐观。抓好日常安全管理工作的关键是要树立居安思危的管理理念,对存在的问题要看得清、敢面对,还要改得了、能战胜。

为此,各级管理者必须把安全管理责任举过头顶,把搞好安全的困难踩在脚下,把本质安全之心装在心中,时刻牢记安全管理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的客观规律。

古人云:“志之难也,不在胜人,在自胜也。” 安全管理知不足就是:以安全先进单位为镜,照差距;以各类隐患为例,看不足;以事故教训为依据,查过错。安全管理工作不怕有过错、有不足,就怕错过了知错、纠错,知不足、改不足的机会。

安全管理知不足,才会不断完善管理措施、调整工作节奏、把握操控能力,逐渐形成安全管理工作全方位、多角度的良性互动和科学对标,最终实现安全管理工作的自我管理和自主管理,确保单位和个人的本质安全。

一种果实长在田园,它的期待是收获;一种果实画在纸上,它的期待是赞许;一种果实长在心田,它的期待是种子。安全管理工作最需要的就是有一颗健康和谐的“本质安全之心”,把“本质安全之心”的种子植入到每一名干部员工的心里,我们的安全管理工作才能结出丰硕的安全果实。

知不足者勇,知不足乃安全管理工作之大幸。

安全管理要知不足,既是一种自律,又是一种自觉。安全管理工作切忌自我感觉良好,不能孤芳自赏、自以为是,更不能盲目乐观。抓好日常安全管理工作的关键是要树立居安思危的管理理念,对存在的问题要看得清、敢面对,还要改得了、能战胜。

为此,各级管理者必须把安全管理责任举过头顶,把搞好安全的困难踩在脚下,把本质安全之心装在心中,时刻牢记安全管理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的客观规律。

古人云:“志之难也,不在胜人,在自胜也。” 安全管理知不足就是:以安全先进单位为镜,照差距;以各类隐患为例,看不足;以事故教训为依据,查过错。安全管理工作不怕有过错、有不足,就怕错过了知错、纠错,知不足、改不足的机会。

安全管理知不足,才会不断完善管理措施、调整工作节奏、把握操控能力,逐渐形成安全管理工作全方位、多角度的良性互动和科学对标,最终实现安全管理工作的自我管理和自主管理,确保单位和个人的本质安全。

一种果实长在田园,它的期待是收获;一种果实画在纸上,它的期待是赞许;一种果实长在心田,它的期待是种子。安全管理工作最需要的就是有一颗健康和谐的“本质安全之心”,把“本质安全之心”的种子植入到每一名干部员工的心里,我们的安全管理工作才能结出丰硕的安全果实。

知不足者勇,知不足乃安全管理工作之大幸。

安全管理要知不足,既是一种自律,又是一种自觉。安全管理工作切忌自我感觉良好,不能孤芳自赏、自以为是,更不能盲目乐观。抓好日常安全管理工作的关键是要树立居安思危的管理理念,对存在的问题要看得清、敢面对,还要改得了、能战胜。

为此,各级管理者必须把安全管理责任举过头顶,把搞好安全的困难踩在脚下,把本质安全之心装在心中,时刻牢记安全管理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的客观规律。

古人云:“志之难也,不在胜人,在自胜也。” 安全管理知不足就是:以安全先进单位为镜,照差距;以各类隐患为例,看不足;以事故教训为依据,查过错。安全管理工作不怕有过错、有不足,就怕错过了知错、纠错,知不足、改不足的机会。

安全管理知不足,才会不断完善管理措施、调整工作节奏、把握操控能力,逐渐形成安全管理工作全方位、多角度的良性互动和科学对标,最终实现安全管理工作的自我管理和自主管理,确保单位和个人的本质安全。

一种果实长在田园,它的期待是收获;一种果实画在纸上,它的期待是赞许;一种果实长在心田,它的期待是种子。安全管理工作最需要的就是有一颗健康和谐的“本质安全之心”,把“本质安全之心”的种子植入到每一名干部员工的心里,我们的安全管理工作才能结出丰硕的安全果实。

知不足者勇,知不足乃安全管理工作之大幸。

安全管理要知不足,既是一种自律,又是一种自觉。安全管理工作切忌自我感觉良好,不能孤芳自赏、自以为是,更不能盲目乐观。抓好日常安全管理工作的关键是要树立居安思危的管理理念,对存在的问题要看得清、敢面对,还要改得了、能战胜。

为此,各级管理者必须把安全管理责任举过头顶,把搞好安全的困难踩在脚下,把本质安全之心装在心中,时刻牢记安全管理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的客观规律。 古人云:“志之难也,不在胜人,在自胜也。” 安全管理知不足就是:以安全先进单位为镜,照差距;以各类隐患为例,看不足;以事故教训为依据,查过错。安全管理工作不怕有过错、有不足,就怕错过了知错、纠错,知不足、改不足的机会。

安全管理知不足,才会不断完善管理措施、调整工作节奏、把握操控能力,逐渐形成安全管理工作全方位、多角度的良性互动和科学对标,最终实现安全管理工作的自我管理和自主管理,确保单位和个人的本质安全。

一种果实长在田园,它的期待是收获;一种果实画在纸上,它的期待是赞许;一种果实长在心田,它的期待是种子。安全管理工作最需要的就是有一颗健康和谐的“本质安全之心”,把“本质安全之心”的种子植入到每一名干部员工的心里,我们的安全管理工作才能结出丰硕的安全果实。

知不足者勇,知不足乃安全管理工作之大幸。

安全管理要知不足,既是一种自律,又是一种自觉。安全管理工作切忌自我感觉良好,不能孤芳自赏、自以为是,更不能盲目乐观。抓好日常安全管理工作的关键是要树立居安思危的管理理念,对存在的问题要看得清、敢面对,还要改得了、能战胜。

为此,各级管理者必须把安全管理责任举过头顶,把搞好安全的困难踩在脚下,把本质安全之心装在心中,时刻牢记安全管理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的客观规律。

古人云:“志之难也,不在胜人,在自胜也。” 安全管理知不足就是:以安全先进单位为镜,照差距;以各类隐患为例,看不足;以事故教训为依据,查过错。安全管理工作不怕有过错、有不足,就怕错过了知错、纠错,知不足、改不足的机会。

安全管理知不足,才会不断完善管理措施、调整工作节奏、把握操控能力,逐渐形成安全管理工作全方位、多角度的良性互动和科学对标,最终实现安全管理工作的自我管理和自主管理,确保单位和个人的本质安全。

一种果实长在田园,它的期待是收获;一种果实画在纸上,它的期待是赞许;一种果实长在心田,它的期待是种子。安全管理工作最需要的就是有一颗健康和谐的“本质安全之心”,把“本质安全之心”的种子植入到每一名干部员工的心里,我们的安全管理工作才能结出丰硕的安全果实。

知不足者勇,知不足乃安全管理工作之大幸。

安全管理要知不足,既是一种自律,又是一种自觉。安全管理工作切忌自我感觉良好,不能孤芳自赏、自以为是,更不能盲目乐观。抓好日常安全管理工作的关键是要树立居安思危的管理理念,对存在的问题要看得清、敢面对,还要改得了、能战胜。

为此,各级管理者必须把安全管理责任举过头顶,把搞好安全的困难踩在脚下,把本质安全之心装在心中,时刻牢记安全管理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的客观规律。

古人云:“志之难也,不在胜人,在自胜也。” 安全管理知不足就是:以安全先进单位为镜,照差距;以各类隐患为例,看不足;以事故教训为依据,查过错。安全管理工作不怕有过错、有不足,就怕错过了知错、纠错,知不足、改不足的机会。

安全管理知不足,才会不断完善管理措施、调整工作节奏、把握操控能力,逐渐形成安全管理工作全方位、多角度的良性互动和科学对标,最终实现安全管理工作的自我管理和自主管理,确保单位和个人的本质安全。

一种果实长在田园,它的期待是收获;一种果实画在纸上,它的期待是赞许;一种果实长在心田,它的期待是种子。安全管理工作最需要的就是有一颗健康和谐的“本质安全之心”,把“本质安全之心”的种子植入到每一名干部员工的心里,我们的安全管理工作才能结出丰硕的安全果实。

知不足者勇,知不足乃安全管理工作之大幸。

安全管理要知不足,既是一种自律,又是一种自觉。安全管理工作切忌自我感觉良好,不能孤芳自赏、自以为是,更不能盲目乐观。抓好日常安全管理工作的关键是要树立居安思危的管理理念,对存在的问题要看得清、敢面对,还要改得了、能战胜。

为此,各级管理者必须把安全管理责任举过头顶,把搞好安全的困难踩在脚下,把本质安全之心装在心中,时刻牢记安全管理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的客观规律。

古人云:“志之难也,不在胜人,在自胜也。” 安全管理知不足就是:以安全先进单位为镜,照差距;以各类隐患为例,看不足;以事故教训为依据,查过错。安全管理工作不怕有过错、有不足,就怕错过了知错、纠错,知不足、改不足的机会。

安全管理知不足,才会不断完善管理措施、调整工作节奏、把握操控能力,逐渐形成安全管理工作全方位、多角度的良性互动和科学对标,最终实现安全管理工作的自我管理和自主管理,确保单位和个人的本质安全。

一种果实长在田园,它的期待是收获;一种果实画在纸上,它的期待是赞许;一种果实长在心田,它的期待是种子。安全管理工作最需要的就是有一颗健康和谐的“本质安全之心”,把“本质安全之心”的种子植入到每一名干部员工的心里,我们的安全管理工作才能结出丰硕的安全果实。

知不足者勇,知不足乃安全管理工作之大幸。

安全管理要知不足,既是一种自律,又是一种自觉。安全管理工作切忌自我感觉良好,不能孤芳自赏、自以为是,更不能盲目乐观。抓好日常安全管理工作的关键是要树立居安思危的管理理念,对存在的问题要看得清、敢面对,还要改得了、能战胜。

为此,各级管理者必须把安全管理责任举过头顶,把搞好安全的困难踩在脚下,把本质安全之心装在心中,时刻牢记安全管理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的客观规律。

古人云:“志之难也,不在胜人,在自胜也。” 安全管理知不足就是:以安全先进单位为镜,照差距;以各类隐患为例,看不足;以事故教训为依据,查过错。安全管理工作不怕有过错、有不足,就怕错过了知错、纠错,知不足、改不足的机会。

安全管理知不足,才会不断完善管理措施、调整工作节奏、把握操控能力,逐渐形成安全管理工作全方位、多角度的良性互动和科学对标,最终实现安全管理工作的自我管理和自主管理,确保单位和个人的本质安全。

一种果实长在田园,它的期待是收获;一种果实画在纸上,它的期待是赞许;一种果实长在心田,它的期待是种子。安全管理工作最需要的就是有一颗健康和谐的“本质安全之心”,把“本质安全之心”的种子植入到每一名干部员工的心里,我们的安全管理工作才能结出丰硕的安全果实。

知不足者勇,知不足乃安全管理工作之大幸。

安全管理要知不足,既是一种自律,又是一种自觉。安全管理工作切忌自我感觉良好,不能孤芳自赏、自以为是,更不能盲目乐观。抓好日常安全管理工作的关键是要树立居安思危的管理理念,对存在的问题要看得清、敢面对,还要改得了、能战胜。

为此,各级管理者必须把安全管理责任举过头顶,把搞好安全的困难踩在脚下,把本质安全之心装在心中,时刻牢记安全管理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的客观规律。

古人云:“志之难也,不在胜人,在自胜也。” 安全管理知不足就是:以安全先进单位为镜,照差距;以各类隐患为例,看不足;以事故教训为依据,查过错。安全管理工作不怕有过错、有不足,就怕错过了知错、纠错,知不足、改不足的机会。

安全管理知不足,才会不断完善管理措施、调整工作节奏、把握操控能力,逐渐形成安全管理工作全方位、多角度的良性互动和科学对标,最终实现安全管理工作的自我管理和自主管理,确保单位和个人的本质安全。

一种果实长在田园,它的期待是收获;一种果实画在纸上,它的期待是赞许;一种果实长在心田,它的期待是种子。安全管理工作最需要的就是有一颗健康和谐的“本质安全之心”,把“本质安全之心”的种子植入到每一名干部员工的心里,我们的安全管理工作才能结出丰硕的安全果实。

知不足者勇,知不足乃安全管理工作之大幸。

安全管理要知不足,既是一种自律,又是一种自觉。安全管理工作切忌自我感觉良好,不能孤芳自赏、自以为是,更不能盲目乐观。抓好日常安全管理工作的关键是要树立居安思危的管理理念,对存在的问题要看得清、敢面对,还要改得了、能战胜。

为此,各级管理者必须把安全管理责任举过头顶,把搞好安全的困难踩在脚下,把本质安全之心装在心中,时刻牢记安全管理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的客观规律。

古人云:“志之难也,不在胜人,在自胜也。” 安全管理知不足就是:以安全先进单位为镜,照差距;以各类隐患为例,看不足;以事故教训为依据,查过错。安全管理工作不怕有过错、有不足,就怕错过了知错、纠错,知不足、改不足的机会。

安全管理知不足,才会不断完善管理措施、调整工作节奏、把握操控能力,逐渐形成安全管理工作全方位、多角度的良性互动和科学对标,最终实现安全管理工作的自我管理和自主管理,确保单位和个人的本质安全。

一种果实长在田园,它的期待是收获;一种果实画在纸上,它的期待是赞许;一种果实长在心田,它的期待是种子。安全管理工作最需要的就是有一颗健康和谐的“本质安全之心”,把“本质安全之心”的种子植入到每一名干部员工的心里,我们的安全管理工作才能结出丰硕的安全果实。

知不足者勇,知不足乃安全管理工作之大幸。

安全管理要知不足,既是一种自律,又是一种自觉。安全管理工作切忌自我感觉良好,不能孤芳自赏、自以为是,更不能盲目乐观。抓好日常安全管理工作的关键是要树立居安思危的管理理念,对存在的问题要看得清、敢面对,还要改得了、能战胜。

为此,各级管理者必须把安全管理责任举过头顶,把搞好安全的困难踩在脚下,把本质安全之心装在心中,时刻牢记安全管理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的客观规律。

古人云:“志之难也,不在胜人,在自胜也。” 安全管理知不足就是:以安全先进单位为镜,照差距;以各类隐患为例,看不足;以事故教训为依据,查过错。安全管理工作不怕有过错、有不足,就怕错过了知错、纠错,知不足、改不足的机会。

安全管理知不足,才会不断完善管理措施、调整工作节奏、把握操控能力,逐渐形成安全管理工作全方位、多角度的良性互动和科学对标,最终实现安全管理工作的自我管理和自主管理,确保单位和个人的本质安全。

一种果实长在田园,它的期待是收获;一种果实画在纸上,它的期待是赞许;一种果实长在心田,它的期待是种子。安全管理工作最需要的就是有一颗健康和谐的“本质安全之心”,把“本质安全之心”的种子植入到每一名干部员工的心里,我们的安全管理工作才能结出丰硕的安全果实。

上一篇:电子前沿讲座学习心得下一篇:对证卷公司的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