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人权宣言》的贡献与局限性研究

2022-09-12

人权是人应该享有的最基本的权利, 人权主要包括生命权、健康权、自由权、财产权、尊严权等。17、18世纪, 欧美的新兴资产阶级为了反对中世纪的神权和封建贵族以及僧侣的特权, 因而提出了以人权为内容的政治口号, 并把人权称为人的天赋的、基本的和不可剥夺的权利。“天赋人权”由此而来, 当时美国的《独立宣言》和法国的《人权和公民权宣言》都体现了这一思想, 马克思称《独立宣言》是第一个人权宣言, 但是人权问题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基本上都是属于国内管辖的事项。如美国的《独立宣言》、法国的《人权和公民权宣言》和英国的《人身保护法》等都是国内法, 他们强调的是国内的人权保护并没有涉及国际的人权保护[1]。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日本帝国主义和德意法西斯国家发动了侵略战争, 对人民进行肆意残酷地屠杀, 人民的生命安全和人格尊严受到了极大地摧残, 这些残酷的罪恶行径使得所有同盟国人民认识到:在国际范围内共同达成对人权保护一致性的紧迫性, 并提出尊重和保护人权是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的一个重要条件。人权不再是一个国内管辖且仅凭一国政府和人民就能保证的事情, 全世界人民应该共同努力制定一个人权的国际保护方面的准则。联合国于1945年6月25日正式签署了《联合国宪章》, 人权问题开始全面进入国际法保护的领域[2]。1948年12月10日, 联合国大会通过了《世界人权宣言》的表决, 对《联合国宪章》人权的内容做出了具体阐述。

从世界人权宣言诞生的整个过程来看, 不同意识形态、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国家对人权问题展开了充分的讨论, 力图从各自利益出发, 按照自己对人权的理解而创建的。所以, 尽管世界人权宣言规定的人权内容是比较全面的, 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在宣言中有体现, 公民的经济、社会文化权利也被规定在宣言中, 是一个相对比较完整的国际性人权文件[3], 但是, 实际上是各个不同的国家互相妥协的结果, 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为此, 本文从世界人权宣言的积极贡献及局限性做了探索研究, 并提出了一些完善措施, 谨供社会参考。

一、世界人权宣言的贡献

世界人权宣言虽然没有法律拘束力, 但它构成了联合国制定其他国际人权公约的理论基础, 对于国际和国内社会成员在人权领域的活动产生了重要的指导作用[4]。作为超越国别的第一个国际人权文书确立了在世界历史上应有的地位, 为随后的各类专门性国际人权公约和区域性人权公约进一步丰富和发展奠定了基础[5]。具体的贡献如下:

世界人权宣言促进了国际人权运动的蓬勃发展。世界人权宣言丰富了世界人权理论的内容, 并对其继续发展起了积极地促进作用, 对促进全世界人类的和平与安全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因为历史的教训告诉我们, 当国家成为侵犯人权的罪魁祸首时, 侵犯人权的行为就会与侵略战争联系在一起, 结果是对世界和平与安全的破坏, 对人权的侵犯往往是最为惨烈的[6]。在世界人权宣言制定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里, 由于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残酷统治和压迫, 世界上大部分的国家和民族是没有自己的人权的或者说他们的人权是受到严重摧残的, 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以及联合国的成立, 为人权发展历史上的一个大的转折点, 社会主义国家和新独立的民族国家醒悟到要依靠全世界的力量来维护自己的人权, 因此, 他们在制定世界人权宣言中充分地表达了自己的人权主张, 虽然宣言是一个主要反映资产阶级人权思想经过各方妥协的宣言, 但是, 发展中国家的基本人权观还是在宣言中有所体现的, 这使得世界人权宣言突破了一直占主导地位的西方人权观念的框架, 在内容和体系上具有了实质性的发展和进步性。因此, 可以看出一种人权的发展趋势, 即以世界人权宣言为标志, 人权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时期, 发展中国家人权观的形成与发展及一系列人权新概念的诞生, 推动了全世界人权运动的发展[7]。

世界人权宣言是对联合国宪章人权条款的权威解释。联合国宪章对人权的保护只是一种倡导性的规定, 正如著名国际法学家詹宁斯和瓦茨所言:“宪章没有明文规定各国遵守人权和基本自由的法律义务。在宪章这样基本性的宪法文件中, 大概是不允许做下面这样的推论:虽然联合国的宗旨之一是促进对人权和基本自由的尊重, 但是联合国会员国却没有尊重和遵守人权和基本自由的义务[8]。”世界人权宣言是第一个由联合国大会决议并且全体通过的国际人权文书, 可以看作是对联合国宪章中关于人权保护规定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其具体内容是对联合国宪章中有关人权规定的权威性解释, 从而使得联合国宪章确立的“促进并激励对于全体人类之人权及基本自由之尊重”的宗旨更加明确和具体。

世界人权宣言已经成为国际习惯法的一部分。尽管世界人权宣言本身不具有法律约束力, 但是, 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国家公开诋毁其进步性指导意义, 有的学者还推崇其为“国际习惯法的一部分”[9]。长期的国际法实践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例如, 前苏联不允许其国内重要人员自行离开其国内的行为就是违反了世界人权宣言关于迁徙自由的人权的保护, 因此, 联合国决议建议前苏联撤销了那些违反人权的措施[10]。再如, 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在1963年12月4日的决议中认为, 南非的种族隔离政策违背了其“作为一个成员国的义务及世界人权宣言的规定”[11]。

国际法院的判决经常援引世界人权宣言的相关规定, 如:联合国国际法院在有关美国在德黑兰的外交和领事人员一案的判决中, 特别地强调了基本人权的根本性, 认为美国不正当地剥夺他们的人身自由的行为明显地违反了世界人权宣言所阐述的人权保护的基本原则[12]。因此, 作为权威性的人权目录, 世界人权宣言已经成为国际习惯法的基本组成部分, 不仅对联合国会员国, 而且对所有的国家都有约束力。

二、世界人权宣言的局限性及完善

世界人权宣言是特定历史阶段的产物, 作为一个共同遵守的宣言, 需要与会各方都能做出让步和妥协, 更需要平衡各方的观点并反映大多数国家的人权要求, 但是, 宣言没有做到这一点。尽管宣言制作的过程有折中或妥协但是宣言仍然不可避免地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局限性[13]。世界人权宣言的局限性及丰富完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 世界人权宣言没有明确宣告集体人权。世界人权宣言是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占主导地位的情形下制定的, 因而主要反应的是西方国家的人权政治观。然而西方国家一直倡导的是“天赋人权”, 认为人权是个人反对国家干涉和压迫的政治工具, 是维护个人的权利和自由的一种手段, 也是凌驾于国家主权之上的一种不可剥夺的权利。以这种人权观制定的宣言必定是否定集体人权的存在的, 宣言大量的篇幅倡导的个人权利正是西方国家这种人权观的反映。

1966年通过的《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国际公约》把民族自决权作为主要内容, 可以说这是对世界人权宣言的修正和补充。我们应该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世界人权宣言, 联合国应该在国际人权保护的实践中发挥积极作用, 对于《世界人权宣言》不能及时满足国际人权保护的需要时, 应与时俱进地发展世界人权宣言或制定一系列国际公约来补充宣言的不足。

其次, 世界人权宣言不可能有统一的人权标准。世界人权宣言能否制定一种适用于所有国家的人权标准呢?西方资本主义发达国家主张其应该制定统一的人权标准。但是, 发展中国家则认为, 人权是与人类社会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相联系的, 宣言不可能制定出适用于每个国家的人权标准。如果以某个国家和某一类国家的情况为依据来评价他国的人权状况, 那么任何一个国家都可以认为别国侵犯了人权而任意加以干涉, 甚至出兵动武干涉内政。因此, 应结合本国具体情况考察人权状况。世界之大, 国家之多, 各国的具体情况又如此不同, 怎能有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人权模式?如果说国际上有公认的国际人权标准的话, 那么这些标准就应该是由一系列国际公约所构成的, 而不是哪一个国家自己随意确定的[14]。

再次, 世界人权宣言没有处理好人权与国家主权的关系。在涉及保护个人权利方面, 可能会存在人权的国际保护与国家对其人权事务的国内管辖权发生冲突的问题, 大多数西方国际法学家认为人权的国际保护是所有国家都应坚守的, 当某一个国家国内发生侵犯人权时, 国际组织可以介入国内的人权保护事务, 而不需要征得主权国家的同意, 即国际人权高于主权。有的国际法学家认为, 人权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只能是国内管辖。例如:美国学者比尔德指出:“一般来讲, 国际人权法和整个国际法一样, 主要地和直接地适用于民族国家而非个人[15]。”前常设国际法院法官安齐洛蒂也认为, 国际习惯或条约表面上似乎赋予个人义务, 实际只是命令或授权国家禁止或处罚某项个人的行为, 或只是命令或授权国家给予个人某项权利;个人所接受的权利或义务不是从国际法接受而来, 而仍是从国内法接受而已[16]。人权是否在本质上属于国内管辖之事件, 世界人权宣言和其他有关国际条约都没有明确地肯定或否定。

尽管存在上述一些争议, 但不可否认, 人权的国际保护和尊重国家主权是辩证统一的。一是, 世界人权宣言必须承认人权的国际保护有特定的内容和范围, 凡对国际社会安全和平与发展造成威胁和损害的行为, 国际社会对受害者的权益应给予保护。二是, 人权的国际保护并不排斥和否定国家主权, 而应在国家主权范围内相互合作并承担义务。世界人权宣言应具体地确定国际人权保护的范围和国内管辖的范围, 将人权的普遍性原则与各国的具体情况相结合[17]。

综上所述, 《世界人权宣言》作为人类第一部协调各国在人权方面的基本认识的国际文书, 促进了国际人权的蓬勃发展, 也给国际和各地区法律、法规提供了一些有效的原则和指导, 它的制定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不失为国际人权活动史册中光辉的一页。但是, 在人类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前提下, 它必然存在着诸多的局限性, 需要不断地补充丰富和完善。人们需要在现有的基础上, 按照国际惯例和各国普遍需求, 以发展的眼光看待世界人权宣言, 才能更好地促进人类人权事业的进步完善和发展。

摘要:世界人权宣言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极度地践踏人权的背景下产生的, 它对人权获得国际性保护产生深远影响, 但它是各种不同形态的国家相互妥协的产物, 局限性是不可避免的。本文从世界人权宣言的制定背景入手, 阐述了它对人权发展的贡献, 并对其局限性做了一定探究, 提出了相应的完善措施。

关键词:世界人权宣言,贡献与局限,各国共性需求,丰富完善

参考文献

[1] 王献枢.国际法[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12:275-276.

[2] 陈志尚, 黄楠森.<世界人权宣言>的重大贡献及历史局限[J].北京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98, 6 (35) .

[3] 刘连泰.<国际人权宪章>与我国宪法的比较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 2006:7, 9-11.

[4] 江国青.国际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253-254.

[5] 梁西.国际法[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2013:262, 268.

[6] 白桂梅.国际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0.27.

[7] 张晓玲.<世界人权宣言>与中国的人权观[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 1998 (3) .

[8] 同[3].

[9] 同[5].

[10] R.詹宁斯, 王铁崖等.奥本海国际法[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98.15.

[11] 约翰·汉弗来, 庞森.国际人权法[M].北京:世界知识产权出版社, 1992:150.

[12] 国际法院报告集 (1980) 第42页以下第92段.

[13] 同[7].

[14] 王献枢.国际法[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12:287-289.

[15] Richard B.Bilder, “The Status of International Human Rights Law:An Overview”, in James C.Tuttle, ed., International Human Rights Law and Practice, 1978 (1) :6.

[16] 周鲠生.国际法[M].北京:商务印书馆, 1981.63.

[17] 邵津.国际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8:365-366.

上一篇:前列地尔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临床研究下一篇: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人才模式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