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管理服务育人示范

2023-04-17

第一篇:学院管理服务育人示范

工商管理学院示范团支部评比活动策划书

序言:一学期以来,工商管理学院组织部的工作在各班团支部的鼎力支持下顺利进行,在学期结束之际,应学院领导要求,对表现良好的班级团支部给予表彰,既是对其之前工作的认同更是对今后工作的勉力。

评比标准:根据各班级班团支部本学期团日活动开展情况,团支部在本学期院、校活动中取得的成绩,辅导员对班级的评价等方面进行评比。

目的:为体现优秀团支部昂扬的精神风貌,为全院团支部树立学习榜样,特设此奖。

评比时间:暂定

评比对象:工商管理学院所有非毕业班团支部

奖励方法:每个年级选出一个优秀团支部,颁发证书及100元现金奖励。

每个年级选出一个示范团支部,现金奖励50元和颁发证书。

评分标准:

团日活动开展30%

本学期各班级团日活动开展情况及总结由组织部和分团委书记打分 辅导员评价20%

辅导员就各班级本学期实际工作情况打分及评语

团支部获奖情况10%

本学期班级获得院级、校级奖励给分(无论集体或个人)。院级每个3分,校级

团支书会议出勤情况20%

班团例会和团支书会议各班团支书考勤情况。

PPT展示20%

根据每个班级的PPT展示给分

评分方法

每项满分100分。每项所得分数乘以每项所占百分比,再把三项的结果相加即该班的总分。

例如1班团日活动得分80,辅导员评价得分90,获奖情况得分30,会议出勤得分100,则该班得分80*40%+90*30%+100*20%+30*10%=8

2活动开展

组织部做好各班团日活动总结的整理工作

印发评选标准提高透明度

各班级获奖情况、团支书会议出席情况进行统计

与辅导员、分团委书记进行讨论

各班级收集好本班材料,做好PPT

奖励方法

优秀团支部奖励奖金100元,并颁发证书

第二篇:包印学院实践育人工作经验材料

社会实践是学生了解理论价值和人生意义的重要条件,是激励和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的动力源泉。实践可以很好地解决社会需求与学校教育脱节的现象。因此,实践教育是创新人才培养过程中贯穿始终的、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一部分 实践育人的模式与探索

一、高度重视准确定位,社会实践纳入思政教育体系

学院非常重视实践育人,在思想政治教育和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坚持“快乐实践”理念,以“寻实践育人规律之真,务实践育人效果之实”的原则,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学院整合资源、科学规划,增强社会实践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力求社会实践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建设,确保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社会实践的全过程。

二、拓展领域不断创新,积极探索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 在长效机制建设中,学院高度重视管理组织机制建设、实践基地建设机制和考评激励机制建设。

1.建立健全学生实践教学工作管理和组织机制

学院借助三种形式在教学中贯彻实践育人。第一,校外教学指导委员会。学院在2010年成立了由企业、事业、行业协会、科研单位等专家组成的院级校外教学指导委员会,有25家行业内中坚企业参与创立。学院依托企业优势资源为学生实习参观创造了条件。学院聘请企业高工教授《印刷机械》课程,实践与理论的结合赢得学生的高度评价。第二,菁英计划。基于全国印刷包装行业知名高校和企业的

产学研项目的“菁英计划”,2011年在我院正式启动,为今后人才培养提供了强大的行业支撑。6位企业高管分别被聘为学校客座教授和学生职业指导顾问,他们为学生带来了精彩的行业最新技术发展。第三,学术讲坛。学院分层次打造学术讲坛引领学术氛围,以研究生为主讲人的研究生讲坛每周开展一次,截至目前已经开展了19场;以行业知名专家为主讲人的专家讲坛和新技术讲坛已经全面开讲。

2.建立健全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建设机制

学院积极搭建专业课的社会实践教学平台,整合教学资源和师资力量,拓展更多稳定的专业实习基地。特别是学院注重发掘校内资源,2011年与信息化办公室签署协议共建校内数字出版实践基地,即培养锻炼学生,又为教师编写实用教材提供素材。目前有09级15名学生实习。学院现有校外专业实习基地35个。2011中国包装行业产学研及人才交流大会上,由我院教师指导学生完成的“气室结构缓冲性能、设计及稳定性评价”项目被评为“2011中国包装行业产学研合作”20个优选项目之一。学院思政教育实践基地6个,分为公益服务基地、创业创新基地、勤工助学基地等类型。还有2个待签。

3.建立健全大学生社会实践考评激励机制

学院正在建立科学合理的社会实践质量监控体系,包括网络反馈、电话督查等,对大学生社会实践运行情况进行跟踪监控,及时反馈问题。同时学院强化过程和结果相结合,动机和效果相结合,实事求是评价学生社会实践成绩。目前出台了《包装与印刷工程学院本科生第二课堂学分管理暂行办法》,在2011级学生全面试点,作为对学生进行考评、评定奖学金、评选先进、确定入党积极分子、推荐研究生和择业就业的依据之一,以多种方式督促和激励大学生投身社会实践。同时,针对学生党员和支部制定了《党员互相监督对照表》,督促党员引领了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积极性。

三、立足基层真情投入,搭建学生成长成才的个性平台 社会实践活动既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又是教学实践活动,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育人理念。学院依照“按需设项、据项组团、双向受益”原则,紧扣育人目标,促进品牌活动,将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实践分成6个项目模块。

1.爱国教育实践模块。以朱颖班建设为旗帜,突出“诠释朱颖精神,唱响时代旋律”的时代新要求,以“朱颖精神宣传月”为载体,以朱颖悼念纪念日、网络朱颖班建设、实体竞评朱颖班、朱颖精神践行活动全方位,焕发朱颖精神的生命力。目前有十三届朱颖班,有超过2000人次的学生直接参与其中。

2.低碳环保实践模块。2011年6月,学院与河西环保局共建了“生态文明实践基地”,成立了天津市第一个“大学生志愿环保宣讲团”。依托专业优势,践行环保理念,充分利用瓦楞纸板特有的材质特性,制作了新颖别样的组合纸质家具,取名为“精纸生活”,并分别在校园内、河西区创意文化展上予以展示。在校园内外引起了强烈反响。

3.公益服务实践模块。学院为塘沽阳光启智家园、津南区小站镇实验中学、河西区柳林街道办事处3处实践基地提供制度化的志愿服务和公益募捐。学院注重利用重要的节庆日和纪念日,依托志愿者协会、对接班级和党支部为参与主体,走进弱势群体、走进社区、走进学校开展公益实践服务,成为学生了解社会的一个窗口。目前,近三年来有超过960余名学生参与其中,志愿服务累计时长超过22300小时。侯宝新和杨帅分别于2009年2011年获天津市优秀志愿者。

4.民生热点调研模块。社会调研是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重要形式。学院用心落实学工部每年一度的“情满滨海”大型社会调研活动,调动社团、班级、党支部的积极性,以撰写精品调研报告为目标。连

续五年,上报篇调研报告近30篇,获奖12篇,4名优秀指导教师,超过160名学生参与。

5.学术创新实践模块。学院以学生专业工作室为依托,以专业学术竞赛、挑战杯大赛、节能减排大赛、全国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等国家级和实验室开放基金、知行科技节、创意报纸大赛等院级学术竞赛为载体,进行人才培养的良性发展机制。参加全国曼罗兰印刷专业奖学金获奖情况、全国“科印杯”数码印刷作品大奖赛新秀奖、意大利印刷技术奖中国项目、2008印前及CTP有奖知识竞赛 、2009中国包装艺术大赛入围奖等国家级专业大赛累计25人次。

6.职业认知实践模块。依托学院的科技协会、学生职业导航协会两个学生社团,以“模拟招聘会”、“简历制作大赛”和“学长关怀计划之对话精英学长”三个主打品牌,对学生进行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 近三年,三年级学生暑期实习实践率超过70%,就业指导活动月学生参与率超过90%。

四、及时总结巩固成果,推动社会实践活动的深入开展 学院在坚持实践育人的过程中,也收获了丰硕的果实。不仅仅是荣誉和数字,还包含了内化的精神收获。

1.坚定了学生的社会主义信念。理想和信念的建立单靠“灌输”教育,学生会感到空洞乏味,使受教育者难以接受。而社会实践活动恰恰表现得具体生动,由教育者设置教育环境给受教育者以影响,最大程度地发挥了隐形教育的作用。

2.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大学生容易以书本知识简单地衡量复杂的现实生活,而不知道如何将这种对改革的热情与自身现实的活动结合起来,往往把自己置于社会之外。而社会实践恰恰弥补了这一点,大学生会亲眼目睹社会实际,亲自聆听普通民众的反映,现实也会让学生感受到自身的缺点和不足,利于激发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3.树立了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一部分大学生把追求金钱、权利、地位看作是人生最重要的内容,把金钱的多少、地位的高低、权利的大小作为决定一个人价值大小的尺度,这部分大学生的思想变化反映了大环境对高等学校教育的影响。只有把大学生置身于有针对性的教育环境中,才能得以正确的引导。

4.克服了轻视劳动的偏见。大学生一般对创造物质财富过程中必须遇到的各种困难与优虑,对现实理想境界应付的劳动抱有一定的浅薄、轻率错误的认识,自觉地滋长了一些轻视劳动、蔑视体力劳动者的错误思想。例如学校坚持了十几年的义务打扫公厕使大学生以普通劳动者的身份,直接参加社会财富的创造活动,通过亲身体验认同了尊重劳动成果、热爱劳动的思想情感。

学院连续四年获得天津市大中专暑期社会实践示范队,四人获社会实践先进个人。

第二部分 实践育人中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大学生社会实践教育取得了显著成效,但还亟需解决诸如工作机制不健全、评价方法不科学、社会支持系统不完善等问题。

1.大学生对社会实践的认识不足。部分学生对社会实践重要性认识不够,态度不够端正。学生把参与活动仅仅视为教学环节一部分,只是简单地去完成任务,或为综合测评加分,存在着这样心理的学生不在少数。

2.社会实践的工作机制不健全。大学生社会实践从整体上缺乏齐抓共管、分工协作的工作机制。在实际工作中出现一般性号召多,实质性指导少;运动式社会实践活动多,目标管理速率跟不上等特点,

制约了大学生社会实践向纵深发展。

3.社会实践的评价方法不科学。对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考核往往是交一篇实践报告或相关材料,根据材料评选社会实践先进个人和优秀团队。这种评价方法重结果、形式,轻过程、内容,影响了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容易助长不良学风,扭曲社会实践的初衷。

4.社会对社会实践支持系统不完善。许多参加社会实践的大学生缺乏社会为其社会实践提供岗位、发布信息等有效信息的掌握。部分家长出于安全考虑或其他原因,不支持子女独立参加社会实践。

建议:把社会实践活动纳入学校正规教学计划,把社会实践经费纳入人才培养成本,把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纳入必修课之中,并且要占一定的学分,对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制定严密科学的教学实践计划,提出相应的教学大纲要求,明确时间、任务、目的和要求。积极探索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实行“占学分”的工作思路,并且控制在5-8学分的范围内,相当于两门重要必修课的学分份量。

第三部分 实践育人精品案例

以第十三届朱颖班为案例,分析090641班从一个普通班级成长为朱颖班的历程。

【对朱颖精神阐释】爱,是朱颖同志传承给我们的一种宝贵精神;爱是路标,我们沿爱一路走来:“爱自己、爱集体、爱社会”。

【思想教育/学风建设】

1.100%都递交了申请入党,积极分子达17人,3名预备党员。 2.全班有70%的人参加了社团,9人担任主席或副主席职务,有7人担任学校和学院社团骨干。

3.积极参加学术竞赛,获得的个人奖项荣誉多达40余个。 4.实施了互帮互助的学习方式——组建学习兴趣小组,“一帮一”辅导,期末集中帮扶复习,早自习相互监督。30人通过英语四级,通过率为91%,有11人通过英语六级,通过率30%。学年及格率为98.5%,大一学年里,我班有十人获得奖学金,占专业校奖学金总人数的60%以上。

【实践活动亮点】

1.2010年以09级木材准也为主体积极组建了一支“爱心授课志愿队”。“爱心家教”作为木材专业的一项传承活动,得到社区工作人员的大力支持和学生家长的好评。

2.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组建了“木之艺”家具工坊,制作出了精美的瓦楞纸家具。参加了第十二届全国大学生“挑战杯”竞赛,并参与天津市级评奖。通过这次比赛不仅使同学专业技能得到提高、动手能力得到锻炼,生态环保、物美价廉的瓦楞纸家具也向社会展示了我校的环保理念。

3.与天津市河西区环保局在我校举办“树立环保意识 ,传播生态文明”大会,我班因此被授予“大学生宣讲团”旗帜,这是天津市第一个大学生环保宣讲团。会后,河西区环保局的领导们,还在我们解说员的带领下,参观并试用了我们的家具。

以上活动不仅在校内取得了重大影响,在校园网有多篇新闻对它进行了报道。同时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本次活动得到了包括中国广播网、天津网、天津日报、渤海早报等多家媒体的争相报道。

总之,作为高校的思想教育工作者,我们有义务、有责任,既要有改革精神,又要有大智慧,只要我们坚定正确的大方向,把大思路变成长远整体的规划,把规划变成若干具体目标,把目标变成各个可行的实施方案,找准突破口,先易后难,扎实推进,完全能够开创大

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局面,为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做出更大贡献。

第三篇:理学院“三育人”工作制度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加强理学院德育建设,调动全院教职工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以下简称“三育人”)的积极性,构建全员育人的有效机制,营造全方位大德育的工作氛围,促进“三育人”工作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三育人”的主要工作对象是学生、青年教师。“三育人”的最终目的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高质量地完成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任务,培养造就“政治坚定、师德高尚、作风优良”的合格教师。育人是理学院一切工作的中心,是全院各部门和全体教职工的神圣职责。

第三条 教职工是“三育人”工作的主体。全体教职工要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做到政治立场坚定、思想作风过硬、道德品质高尚,热爱本职工作,积极参与外语系以育人为中心的各项工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贡献力量。

第四条 理学院党组织和领导必须高度重视“三育人”工作,加强领导,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认真落实有关制度,采取有力措施,把育人贯穿于教学、科研、管理和服务等理学院工作的各个方面,形成全方位育人格局,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使“三育人”工作取得实效。

第二章 教书育人

第五条 教书育人是“三育人”工作的重点。教师是教书育人的主体,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基本职责。每位教师都要充分认识教书育人的重要性,增强教书育人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中肩负起自己的责任。

第六条 教书育人是指教师在教授专业业务知识的同时,将科学的政治理论和理想信念渗透到课程和学科之中,将德育寓于专业课教学中,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受到思想道德方面的教育。教书育人的核心是端正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认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七条 教书育人的基本要求:

(一)教师必须具备人民教师应有的素质,具有坚定的政治信念、高尚的职业道德、文明的行为习惯、渊博的专业知识,注重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为人师表,给学生做出榜样。

(二)严格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全校的教学计划,努力钻研业务,履行教师职责,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把传授专业知识与进行思想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把德育渗透到学科领域,渗透到教学全过程。

(三)关心爱护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思想品德、专业学习和心理体能等各方面健康发展。

(四)关注学生的思想政治进步,经常深入教室、宿舍,了解学生,帮助学生解决思想上、学习上、生活上的实际问题,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五)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

第三章 管理育人

第八条 理学院党政领导及工作人员是管理育人的主体。

第九条 管理育人是指管理工作者在立足本职、以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做好管理工作的同时,牢固树立育人意识,围绕理学院育人的总目标,发挥管理工作的育人职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第十条 管理育人的基本要求:

(一)管理工作者要注重提高政治思想和道德修养,树立严谨、踏实的工作作风;要有强烈的责任心和奉献精神,刻苦钻研本职业务,不断提高管理水平。

(二)管理工作要服务和服从于育人这一根本目标,积极为教学科研服务、为基层服务、为师生服务。管理工作者要做到既懂得管理规律,又懂得教育规律,创造性地做好管理工作,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三)处处严以律己,模范地遵守校纪校规,以正确的思想引导学生,以高尚的情操感染学生,以模范的行为带动学生,以出色的工作影响学生,将育人工作贯穿于言传身教之中。

(四)关心爱护学生,对违反校纪校规的学生,要及时进行严肃的批评教育,并严格按有关规定处理。做到严格管理与耐心教育相结合。

(五)要正确处理思想教育与管理的关系,把思想教育贯穿于严格管理之中。在工作中广泛接触了解学生,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和思想动态,使管理工作对育人更有针对性。加强和学生的沟通了解,增强与学生的感情交流,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第十一条 直接与学生接触的管理工作者,必须深入学生,开展深入细致的育人工作;其他管理工作者应立足本职,积极做好育人工作。

第四章 服务育人

第十二条 服务保障部门的工作人员是服务育人的主体。

第十三条 服务育人是指服务人员以出色的工作、良好的形象,通过为学生提供优质服务,帮助学生解决思想、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和困难,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第十四条 服务育人的基本要求:

(一)忠于职守、爱岗敬业、吃苦耐劳,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水平,自觉地把服务与育人有机地结合起来。

(二)把服务育人落实到工作中,贯穿于言传身教中,通过严谨的工作作风和良好的言谈举止,影响教育和培养学生勤俭节约、爱护公物、讲究卫生、热爱劳动、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

(三)树立为教学服务、为师生服务的思想,服务热情周到,积极为师生提供优质服务。

(四)不断改善教学、生活、学习设施和条件,提高服务质量,加强场所管理,为学生创造舒适优雅的生活、学习环境。

(五)及时了解学生的要求,帮助解决各种困难,并将学生中存在的各方面问题及时反映给有关部门,共同做好育人工作。

第十五条 直接为学生服务的员工,要深入学生、关心学生,做好深入细致的育人工作;间接为学生服务的员工,要立足本职,搞好服务。

第五章 考核

第十六条 “三育人”工作要列入教职工考核内容,其业绩作为晋职、晋级、评优的重要依据。不认真履行“三育人”职责的教职工,考核不能评优;造成严重后果的,理学院将视情节给与批评教育、行政处理或纪律处分。

第十七条第十八条

第七章 附则

本制度由理学院“三育人”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解释。 本制度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理学院党总支

第四篇:理学院“三育人活动”工作总结

开展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活动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实际行动,也是我院根据自身组织特点,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发挥理学院职能主要内容和形式。它把理学院的思想政治工作同每个工作人员的本职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围绕这一主题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教书育人是基础:深化大学生教育改革,努力提高大学生培养质量。

大学生的培养质量是我院教育工作的生命线,为此我们采取以下措施:

1、进一步深化大学生教学改革。确定创新型实验教学改革项目,大学生重点课程建设项目。这一工作的开展对促进我校大学生教学改革、课程建设特别是对教育大学生培养质量的提升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2、启动大学生教育创新创业工程:一是推进基地建设;二是加强不同校同专业教师学生的交流:请外校著名学者来我院讲座,送优秀的教师到国内著名高校学习进修等;三是加强学院教师学生交流论坛的建设,使之成为我院教师、学生思想交流和争鸣的场所。

二、管理育人是保障:继续加强制度化、规范化建设。

1、根据国家、学校的有关规定,修订了《理学院学生手册》,来规范本学院学生培养的过程及有关工作。

2、进一步规范大学生培养各环节。通过定期考核、检查等对大学生培养的各环节进行进一步规范。

三、服务育人是落实育人工作的思想武器:理顺管理体制和运作机制,切实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在院党总支的领导下,院团总支一年来以结合我院具体情况,锐意创新、努力实践,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学院文化建设、学生素质拓展、团组织建设等方面作了大量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目前,我院已初步建立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网络,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已逐步开始纳入全院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轨

道。以校党委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切实加强党建工作。

2、开展了各种主题教育系列活动。系列活动包括:由悉尼大学王勇博士主讲、理学医学相结合的“多模态医学图像分析研究”主题讲座、增加全院凝聚力促进团结的“理学院第二届趣味运动会”、发挥理学专业特色的“电脑小助手”活动等。

3、加强组织与引导,促进大学生学风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一是积极筹划、发起 “理学院师生交流论坛”,二是组织了多项社区服务活动,三是组织部分大学生赴西部电子商务等公司进行为期一个月的暑期挂职锻炼;

近年来,我院工作人员在院领导的正确领导下,敬业爱岗,勤奋工作,积极投身于学院大学生教育教学改革之中,我院“三育人”活动蔚然成风,实践中形成全员育人的良好氛围,同心同德,开拓进取,为实现我院的发展目标作出更大的贡献。

理学院

第五篇:艺术设计学院李波“教书育人”先进事迹

“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这是艺术设计学院多媒体专业07级毕业生在毕业之际送给李波老师的赞语。李波老师,男,1960年出生,副教授,大连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数字媒体系系主任。在多年的教学工作中,李老师以春泥护花的工作热情,俯首为牛的实干态度,三尺讲台,三寸舌,三寸笔,孕育三千桃李,十年树人,十载风,十载雨,造就十万栋梁。真正做到了学高为师,身正为笵。

玉壶冰心,朱笔师魂

李波一九八七年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现任辽宁省流行色协会会员、大连装潢设计委员会理事、大连美术家协会会员。在艺术领域造诣颇深,作品《高山族风情》发表于《辽宁画刊》,《三个捂人的思辩》参加“中国艺术节油画展”,《吹向远运的风》参加省级油画作品展,《那山的回忆》系列作品发表于《大连国际艺术博览会作品集》,《东方伊甸园》系列作品发表于《大连国际艺术博览会作品集》。《中国问题》系列作品获第九届中国广告节优秀奖。可以说,最近几年,正是李波老师韬光养晦之后厚积薄发的学术和艺术创作的高峰时期,但是由于大连工业大学和艺术设计学院学科和专业建设的需要,在全球技术进入到以计算机为平台的数字化时代的背景下,艺术设计学院成立相关专业已成水到渠成同时也是迫在眉睫之际,而这个具有重大意义和充满了挑战的任务就落在了李波老师的身上。说有重大意义,是因为,数字媒体艺术系以及相关专业的建立,不仅丰富和拓展了艺术设计学院的专业领域,同时也为整个大连工业大学的立体化多层次学科建设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不仅扩大了艺术设计学院的影响和招生规模,同时也为大连工业大学向建设综合性大学的目标迈进作出了应有的贡献。说是充满了挑战,是因为,在2003年,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本身就是一个全新的专业,在国内其他学校并没有十分完善和成熟的经验可以借鉴,而对于艺术设计学院本身来说,生源,设备,师资以及教学体系设计都需要从头开始。在刚开始担任数字媒体艺术系主任的时候,对于李波老师来说,最重要的挑战就是如何实现从艺术专业教师向一个数字媒体艺术系主任这样一个领导的身份的转变。面对这样的困难,李老师迎难而上,一方面,不辞辛劳的到上海,广州,北京

等地已经开办相关专业的院校进行实地考察,博采众家之长,总结其他院校成功的经验,吸取其他院校某些失误环节的教训。一方面,李老师翻阅和研读了大量的新媒体艺术方面的相关书籍,和其它相关专业的老师交流和研究,逐步总结出了一条以艺术设计为平台,以数字计算机技术为基点,以当代媒体艺术为美学向导的发展之路,为大连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数字媒体艺术系这个“新生儿”找到了一个准确的定位和明确的发展方向。同时,相关课程的设置也逐步清晰起来,以“形态课”为艺术基础专业课,以平面,三维以及后期剪辑等软件作为技术基础课,以“影像发展史”,“新媒体美学”作为艺术美学基础课,使得数字媒体艺术系的同学能够通过4年的本科学习,既能掌握相关的艺术设计基础原理,应用各种媒体软件,同时也具备新媒体美学的理论素养,用李老师自己的话说,那就是“只要学生具备了相关的软件实践能力,又有了足够的理论和美学素养,那么,我们数字媒体艺术系的学生就能够在竞争激烈的媒体艺术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李波老师自参加工作以来,在完成教学和管理工作的同时,一直坚持担任班导师的工作。这也就和同学有了更多的接触的机会,在同学们的眼里,李老师是有些沉默的,是有些严厉的。李老师的沉默,表现在李老师并不是总是跟在学生身边耳提面命,喋喋不休,而是更多的通过自身的实际行动来潜移默化的影响和引导学生,因为李老师知道,对学生最好的教育方式就是把自己树立成他们的榜样,正所谓“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李波老师的严厉,表现在李老师对学生学习,生活都要求极为严厉,因为李老师深切的知道严师出高徒。在2003级毕业生的毕业设计指导过程中,每一次检查学生的完成情况的时候,李老师总是对同学们的毕业设计提出很多看起来十分苛刻和难以回答的问题,经常让即将离校的同学们有些不知所措,不知道如何面对在学校里的最后一次考验,感受到巨大的压力。但是当毕业答辩当天,经过李老师“特训”的同学们对答辩组老师提出的问题回答的游刃有余的时候,当他们把经过反复修改的毕业作品展现在大家面前并获得热烈赞扬的时候,同学们都理解了李波老师的良苦用心。对于同学们来说,“谆谆如父语,殷殷似友亲”是李老师最好的写照。

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李波老师现在的工作岗位是艺术设计学院数字媒体艺术系的系主任,我们只要看一下数字媒体系的变化就可以清晰的知道李老师在这几年里为学校和院里和学生们做了多少实际的踏踏实实的工作。在数字媒体艺术系成立之初,系里共有三位专业老师,两个机房, 50台左右的PC机,20名学生,经过短短的几年,现在的数字媒体系已有10位专业教师,6个机房, 90台PC机,两个苹果机房,一个后期视频和音频工作站,一个抠像工作室,学生达到200多名。这些最实际和显著的数据的变化,无可辩驳和显而易见的把李老师这几年勤勤恳恳,不辞辛劳,殚精竭虑为数字媒体艺术系所做的工作展示了出来。即使这样,很多不为人知的辛苦和操劳还是我们所无法想象的。更为可贵的是,李老师虽然有着这样大量的繁重而琐碎的行政工作,但是他还是一直奋斗在教学第一线,由于数字媒体艺术系现在的专业教师还是相对较少,而且还有一些新老师,所以李老师一方面花费大量时间和经历与新教师交流,帮助新教师尽快适应学校的教学工作,另一方面,李波老师自己更是亲力亲为,每学期都承担着超过正常教学课时一倍以上的教学任务。我们很难想象,已过不惑之年的李老师看起来比这些刚刚参加工作的二十多岁的新老师还要精力充沛,活力十足。大连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有着“师徒制”的传统,李波老师目前已有多名 “徒弟”,李老师白忙之中经常抽出时间和他们讨论数字媒体艺术系的学科建设,前沿的媒体艺术现象,在专业知识和理论素养上给了他们很大的帮助,同时,对于在做人方面也给予很多的指导,他是一个高风亮节的标竿。《诗经·子罕》里面的一段话最能准确的描述李老师,那就是“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未由也已”。

艺术设计学院

2007年7月4日

上一篇:校园管制刀具排查方案下一篇:学院党委中心组发言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