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提高中等专业学校美术教学方式的思考

2024-04-21

关于提高中等专业学校美术教学方式的思考(精选9篇)

篇1:关于提高中等专业学校美术教学方式的思考

关于提高中等专业学校美术教学方式的思考

摘要:近十多年来,由于我国的美术专业教育越来越趋于高学历化,中等专业学校在美术教育方面遇到了强有力的生源竞争困境。如何提高中等专业学校的美术专业教学质量,提高中等专业学校在人才培养方面的竞争力,已成为中等专业教育的突出问题。本文从我国美术教育现状的角度,分析并提出了几种关于中等专业学校美术教学的方法,供相关同行参考和批评指正。关键词:中等专业;美术教育,教学方式 1前言

如果把人类对于地球的认识过程分为亚里斯多德的地球静止论→哥白尼的太阳静止而地球运动论→伽利略的地球椭圆运动论→牛顿的地球万有引力论,那么针对美术专业教育而言,中等专业学校的美术教育则相当于人类对于地球认识的第一阶段,也就是说,中等专业的美术教育是美术专业精英教育的初级阶段。

然而,随着各类大专院校关于美术教育教学的扩大,尤其是其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涵盖了中等专业学校美术教学的内容和知识点,这为中等专业学校的生源数量、教学质量等方面带来了挑战和困境。因此,改变中等专业学校的美术教学方式,提高美术教学质量是十分有必要的。否则,中等专业的美术教育将在我国美术教学大潮中消失殆尽,也势必将会影响到相关专业人士的美术入门教育和根基。2 中等专业学校的美术教学现状

2.1 美术教学的局部性

在大专高等院校扩招以来,为了提高我国中等学校教育的质量,我国于2005年颁布了《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等多项措施和法规,使得我国中等学校的美术教育教学质量得到了提高和发展。但是,中等学校的美术教学只是体现于局部专业,譬如服装设计、广告设计、室内装修、以及美术专业本身,并没有扩展到工科专业的教学范围之内。就作者的教学经历而言,中等学校的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电工电焊等专业,并没有美术课程的教学。

事实上,工科专业的学习,也离不开美术课程的教学和熏陶。众所周知,德国的工程师在工作方面的严谨性,是盛誉全球的。而德国的工程师之所以能得到如此高的荣誉,与其在工科专业学习过程中的美术教育有直接的关系。如下图1所示,是中国工程师和德国工程师在通信电缆布线方面的比较,有此图可知,德国工程师的布线外观有条有理,这样不仅利于后期的设备维护和升级,也能让人感到耳目一新。试想,能在工程领域把美术专业的优点发回的淋漓尽致,岂不是一件令人愉悦的事情。

(a)中国工程师

(b)德国工程师

图1 通信线缆布线的比较

2.2 美术教学缺少循序渐进性

鉴于大部分中等专业学校教学空间、教学设备和条件的不足,再加上中等专业学校的学生生源质量略差,容易导致大部分的美术专业教学老师失去教学的耐心和细致,往往忽略了美术教学过程循序渐进的重要性。因此,大多数的教师就直接选取一下较为优秀的美术模板,供学生临摹和学习。在这种教学过程中,缺少了详细的讲解、示范,缺少了身体力行的重要环节,久而久之将会导致学生的学习方法错误,并有可能进一步遏制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和创新能力。美术教学缺少循序渐进的特性,是与中等专业学校美术教学的宗旨背道而驰的。3 提高中等专业学校的美术教学方式

3.1 充分的教学准备

作为从事美术专业教学的教师,其首要完成的教学任务是充分的教学准备。教学准备主要包括教学材料的选择,教学方式的选取,教学过程的把握和教学效果反馈。一本高质量的教材,不仅可以使教师备课的过程便捷化,也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研究,这尤其针对思考能力和文化水平丞待提高的中等专业学校学生来讲。教师的教学材料需要尽量的丰富,并能够选取其中较为精华的部分进行课堂教学。教师的教学方式要通俗易懂,最坏的教学方式莫过于教师在课堂上讲的天花乱坠,而学生们听得是云里雾里。教学反馈也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因为通过教学反馈环节,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也为下一次的教学质量改进和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条件。

3.2 良好的教学质量和资源

近日,人类科学家们发现了引力波的存在。引力波的发现,不仅凝聚了人类科学家们的智慧,也与良好的硬件基础有着直接的关系。为了探索引力波是否存在,美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于上世纪90年代在路易斯安娜州利文斯顿和华盛顿州汉福德各建造了一个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LIGO),每个天文台都有两个长达4公里的测量臂,呈L型排列,并有来自加州理工学院、麻省理工学院等90多所高校的1000多名科学家参与LIGO的日常探测和研究,这项工程耗费了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试想,假如没有硬件条件和资金的自助,引力波是万不可能被发现的。因此,中等专业学校非常有必要对美术教学的硬件环境进行改善和投资,这也是我国中等专业教育发展的长久之计。

3.3 兴趣的培养

兴趣,决定了一个人在某一专业发展的是否长远,也决定着一个人是在该专业能否成功。有人曾讲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自有其深远的内涵和道理。中等学校的美术教育,不仅仅是培养学生成为一个技能型人才,更是要培养其在美学方面的兴趣和爱好,使其树立一种正确的心态面对工作和生活。只有在浓郁的兴趣爱好环境下,才能使学生们充分掌握所学的知识,达到融会贯通和举一反三,才能使学生们以一种轻松和美好的心态,面对工作和生活中的一切困难和挫折。所以,美术教学的意义不仅仅限于美术专业本身,更影响着美术专业人士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生活观。

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讲,兴趣是一种与情意和认知互相协调发展的动力,这种兴趣可以发展成为人对工作和生活的认知态度,而中等专业学校的美术教学,正是如此。因此,中等专业学校的美术教学质量,不是以教师讲了多少内容为标准,而是看教师的教学方法是否符合学生们的学习心理,是否培养了学生们对于美术专业学习的兴趣爱好。

3.4 鼓励学生的美术创新

一直以来,我们都在提“创新”一词。事实上,创新在各领域无处不在。针对美术专业而讲,只仅限于名画的临摹,是远远不够的,临摹只是美术教学的一种方式,假如把所有的美术教学过程都归结于临摹,那么就会忽视了学生们的个性和创新,也将会使美术教学失去其本身的意义。教师要从多角度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美术这一学科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条件,这样不仅紧密把握了中等专业学校美术教学的目的,也符合了当前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作为中等专业学校的美术教师,只有充分培养和促进学生们在美术专业学习过程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学生成为美术教学过程的主题,才能为学生们打开美术这门专业的艺术之门。4 结论

总而言之,良好的中等专业学校美术教学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们在专业学习和未来工作方面的情操,也为我国美学艺术的长足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条件。

篇2:关于提高中等专业学校美术教学方式的思考

作者:王丽萍来源:中国校外教育时间:2010-3-18 9:42:00点击:23

4[摘要] 2009年职业教育发展的关键点之一就是提高教育质量,随着中等职业教育的不断扩招,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已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作为中等职业教育中的重点传统专业之一的会计专业,如何突破原有的教学局限,改善教学效果,培养企业真实需要的会计人才,是中职会计教育面临的现实新问题。为解决上述课程建设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我认为必须进行新一轮课程改革。这次课程改革应强调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和发展能力,强调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以及动手实践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 中等职业会计专业课程改革

一、目前中职会计专业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传统的公共基础课过多,专业选修课偏少。

目前,中职会计专业各课程教学实际布置中,一般有35%左右的课时布置的是公共基础课,如数学、语文、英语、政治与经济等;其他65%布置的是专业理论课和专业实践课,基本上没有设置专业选修课。因此,所有毕业生所学的知识一摸一样,没有个体差异,使得就业过程中的竞争加剧。

(二)整个专业课程体系存在问题。

中等职业学校现在的专业课程体系犯了一个战略性的错误:即未从职业本质出发,而是从学科派生出来的。在我国,从事课程设置开发的主要来自教育界的专家、学者,来自企业界的人士很少,从而使课程设置与市场需求脱节,职业学校毕业生岗位胜任能力不强。同时,我国课程体系的改革也一直是知识添加型,我们课程改革的处方就是添汤加料。这种增加新课、改革老课的做法,使课程设置越改越多,原先的内容重复交叉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又增添了专业课比重过大,知识结构不合理,各门课程之间缺乏有机的联系与呼应等新问题。另外,课程体系中也未能发挥学生的特长,影响学生潜力的发挥,从而影响其人生的自信。因此,中职会计专业课程设置必须打破传统模式,不断创新,以培养符合社会用人市场要求的综合性会计人才。

(三)重理论、轻实践现场仍较普遍。

我国会计专业从课程设置上看,是以学科为中心的一个结构庞大的学科体系,强调学科的完整与系统,导致在课程编排上出现重理论课,轻实践课的倾向,使职教课程失去特色。结合我国自身的教学体会,我们目前的教学基本是以理论课程为主,通常要占到总学时的65%以上,而实践操作动手能力的培养通常在毕业前夕做模拟实习,最后半年的时间到单位实习。在校的模拟实习达不到真正的实习效果,好的学生能够从前到后的做上一遍,而有的学生就。

基本没有自己的实训基地,通常将学生推向社会,虽说要求学生开具实习证明和实

习单位意见,但假证明,假意见现象普遍。通过这种实践,学生动手能力和创造意识能

提高吗?

(四)课程考核方式单一

中等职业教育过程中,各课程的考核形式往往是笔试,没有其他一些灵活的考核方

式。然而,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多数来自中考的落榜生,这类学生通常理论学习能力不

强。在中等职业教育中继续沿用一成不变的笔试考核,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改革目前现状的思路

为解决上述课程建设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我认为必须进行新一轮课程改革。这次课

程改革应强调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和发展能力,强调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以及动手

实践和创新能力。为此,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重组课程体系,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公共基础课以“够用”为力度,坚持“少而精”,忌“多而滥”。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多数来源于普通高中入学考试的落选者,文化基础和认识水平相对较弱。对数学、语文、英语等公共基础课,应根据实际需要适当的降低教学要求,以学生“够用”为度,根据专业特点适当增减公共基础课课程内容。

专业课以“实用、实际、实效”为原则,适当增设专业选修课。为提高专业教学的效益性和经济性,体现培养人才的实用性,建议各课程教材内容进行合理整合,杜绝各

课程之间教学内容的重复现象。坚持“实用、实际、实效”的原则,使学生学会必须要

用的知识,同时又有时间和精力根据个人喜好选择专业选修课,提高自己的就业的筹码,更好的适应社会的需求。

(二)增加课程考核方式。

传统的课程考核方式比较单一,往往采取卷面笔试的方式,这不利于对学生进行综

合考核。因此,对学生成绩的评价应根据目标多元化、方式多样化、注重学习过程的考

核,采取卷面笔试和实际操作相组合、课内和课外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并应答应学生以

会计相关资格证书作为相应科目的考评成绩,以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职业资格考试,在毕

业时获得“双证”。

(三)以能力为本位,建立合理的专业课程结构。

在进行具体课程设置时,我认为应树立以能力为本位的课程观。作为职业院校,首

先要进行会计职业分类,制定出会计职业标准,并在对会计职业活动进行分析的基础上

编制出会计专业教学计划、教学媒体,然后结合国家对会计职业的鉴定、考核体系实施

培训、考核,使学生在毕业时取得会计专业相关资格证书(如会计从业资格证)。为此

应改变以教育专家和学校教师为主的职业教育课程编制方法,建立以行业和系统合作编

制校本课程的制度,吸收企业家、专业技术人员等进入课程编委会参与课程的编制,这

样所设置的课程能够满足企业用工的实际需要。具体设想是:以零基法来设计课程,不

以原有的课程体系作为根据和基础,一切从零为起点去考虑,推行具有我国特色的“宽

基础、活模块”课程。模块课程的实质是学习套件,即在学习的单元库中,根据特定的目的、学习者特定的需求选出合适的学习单元。不同的模块之间是可以自由组合的。模

块课程有三个相互联系的特点:开放性、具体性和激励性。同时在会计课程编制过程中

应增加会计人员职业分析、职责分析、任务分析等,每一分析的结果都与课程中一定的目标相对应,从而使职业教育课程模式由传统的知识本位型向知识与能力兼顾的方向发

展,使培养出的会计人员具有创造性与管理渗透性的知识结构。

(四)注重实践课程的教学效果,积极推行“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

中职教育教学工作的最大特点就是要突破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教学过程

必须面向岗位职业的需求,针对岗位职业的实际,在做中学,在学中做,边做边学,手、眼、脑并用,是教学面向生产实践。作为会计专业,实践课至少占1/2。同时应将理论

课程与实践课程进行有机结合,将有关专业设备和教学设备同置一室,将专业理论课与

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等实践性教学环节重新分解、整合,安排在专业教室中进行教学。

师生双方共同在专业教室里边教、边学、边做来完成某一教学任务,以达到看不出某节

课究竟是理论教学还是实践教学的最高境界。为此我们应该努力推行理实一体化的教学

模式。

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是从学生技能技巧形成的认知规律出发,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

机结合,这就要求要有与专业和规模相吻合的课程设置。具体体现为:教学计划、课程

大纲、教材,而课程是集中体现教育理念、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的载体。随

着科技进步,会计制度与国际会计的接轨,根据社会、企业对本专业人才提出的培养目

标,我们需要重新整合并设置专业课,实行模块化的课程设置。模块可分三大模块,分

别为文化基础课程模块,专业核心课程模块及技能强化训练课程模块。其中专业核心课

程模块实行理实一体化教学,结合财政部关于会计从业资格考试标准,初步会计师考试

标准的要求编入课表,阶段性完成教学。这种打破传统的专业课程体系,推行模块化的课程设置,着力构建能力为重点、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题的模块化课程

体系,必将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技能型紧缺人才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杨汉东.中等会计专业模块化课程体系设计和教学构想职教论坛2004,(7)

[2]闵清.中国教职业学校会计专业课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中

国教育创新2009,(4)

篇3:关于提高中等专业学校美术教学方式的思考

关键词:职业学校教师,人文素质,途径

在当代经济社会,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拥有以自己的独特文化为标志的竞争能力, 以高新科技、人的创新和开拓精神为核心所凝聚的综合国力, 才能牢固地占据自己在国际上应有的位置。由于种种原因, 我国的职业教育尤其中等职业学校往往只重视学生技能的提高, 而忽略了学生其他素质的提升。而一个学校教师素质的高低恰恰决定了学生素质的水平, 目前我国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人文素质不容乐观的。

1 提高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人文素质的必要性

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 若离开教师素质问题的研究, 就无异于纸上谈兵。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本身来源不同, 学历和素质差异大, 在中等职业学校里, 可以说有很多人有无须学习就可以“对付”学生的思想, 在这种背景下, 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素质就可想而知了。因此要想培养一大批生产、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劳动者和实用人才, 必须先提高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人文素质, 进而保证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国际竞争力的增强。

2 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人文素质现状

一个学生人文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其国家民族观念、责任感和道德感, 他是否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有效地实现自身价值, 将自己的才华和学识贡献给国家和人民。但是我们有目共睹的是中等职业学校生素质普遍偏低, 这是一个勿庸质疑的事实。具体表现在人生价值扭曲, 价值观念金钱化和极端个人主义, 合作意识差, 道德水准下降, 功利主义严重, 国家与集体观念淡薄等, 这充分说明当前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工作忽视了教育的内在育人功能。究其原因, 可以说现行教育没有重视人文素质教育是造成学生人文素质便低的主要原因。

当然造成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人文素质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外部原因也有教师自身的原因, 市场经济下的社会浮躁使中职教师平时读书甚少, 甚至有人根本不读书;社会的不良风气对教育的侵蚀, 时下, 各地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在对所属教师进行鳞次栉比的种种教育培训正花样百出地开展, 这本是促进教师提高自身素质的绝好机会, 可由于种种原因, 往往变得流于形式, 教师为此整天忙碌不堪, 最后却未有收获;国家大力倡导的“素质教育”, 好象是基础教育的事情, 与职业教育也只是形式, 教育行政部门不够重视, 教师们则更只是敷衍。

3 提高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人文素质的途径

当前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人文素质现状并不令人乐观。毫无疑问, 必须改变这种现状, 只有教师具有较高的人文素养, 才能引导、帮助学生, 因为学生年轻, 需要教师的有针对性的启迪。那么, 如何提高教师的人文素质呢?

3.1 转变教育理念, 提高认识

一提到转变观念, 人们往往习惯于接受时下流行的观念、说法或者西方发达国家的理念, 其实这是偏执的。其实, 中国的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直至今日对全球都有深远的影响。我们现在提倡素质教育, 也应从中受点启发。孔子的教育主张是值得我们去学习继承的, 可从中国的传统教育思想获取精髓“天人合一”的理念。

其实, 一个健全的人格既应该具有专业知识与技能, 也应该具有包括人文素质在内的其他素质。许多人认识不到这一点, 往往将工具理性当作人的本质。同样, 应认识到人文素质也不可或缺。纠正对人文知识固有的偏见。注重人文知识潜移默化、由外及内塑造人的素质的作用。对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师来说, 提高审美情趣, 扩大人文知识的积累无疑是一条提高人文素质的重要途径。爱因斯坦曾说过:“如果没有早年的音乐教育, 无论哪一方面我都将一事无成”, 因为“从艺术中获得的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知识是有限的, 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 推动着进步, 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由于专业的限制, 很多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师不可能花大量的时间阅读人文方面的书籍, 但有意识地挤出一定的时间接触书籍中的精品, 了解和掌握一些基本的常识应该是可以做到的。现在许多学校给学生列出了提高素质的必读书目, 这其实同样适用于教师人文知识的拓宽, 不具备一定的人文知识, 人文素质很难提高。

3.2 提供支持, 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不可能一蹴而就。它需要全社会给以高度重视, 更需要得到教育决策部门的高度重视, 综合协调, 切实推进。教师不是自由职业者, 不仅需要一个正规、系统的职前培训, 还要经过严格的筛选和甄别。一个教师的成长不仅需要制度化的培训和选拔, 还需要制度化的再教育。

同时应在师生中加强优良传统教育, 教师应善于从我国的传统文化中吸取其精华, 应在全校范围内开设系列具有较强针对性的专题报告、演讲等, 集中进行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优良传统的教育, 让学生同时也应让教师从中陶冶情操, 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立志报效祖国和人民。

学校不仅重视教师的业务能力提升更应强化教师师德建设, 将师德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 无时无刻不通过教师的行为在教育实践过程中体现出来。它对学生所产生的潜移默化的作用宛如“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有的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把教学看作谋生的手段, 思想不稳定, 缺乏责任感, 得过且过, 伺机改行。试想, 这种局面不改变, 教师素质提不上去, 技工教育事业能获得好的发展吗?可以说, 加强教师师德建设以增强教师的职业归属感, 迫在眉睫。

通过社会宣传舆论工具, 引导全社会认识到:真正合格人才的标准, 其基本素质应当是全方位的, 应该具有良好的思想素质, 较强的专业素质, 全面健康的文化心理素质, 高尚的品德等等进而引起全社会对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视, 。要让全社会认识到, 要应付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 成为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合格人才, 倾向于功利性近乎专业化的教育是不行的。要转变全体社会成员的教育观念和人才质量观念, 为教育改革的顺利进行创造有利的社会环境, 为人文素质教育的成功实施提供可靠的保证。

总之, 人类面临的诸如生态危机、道德滑坡、消费异常等重大问题几乎足以威胁到人类生存, 经验证明, 一般性的措施已解决不了当今这些世界性问题, 必须靠呼唤与宏扬人文精神, 提高国民的人文素质来解决。而加强学校的人文素质教育, 既有利于提高学生对他人、国家、世界的社会责任感, 又有利于人与自然、社会和谐关系的建立和人与人之间的互助互爱关系的建立, 为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李林.高校教师人文素养的现状及思考[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

[2]许广盛.面向21世纪教师伦理道德建设的理论思考[J].汉中师范学院学报, 1999.

[3]黄绍丽, 黄萍.职业学校应加强人文教育[J].现代教育, 2003, 10, 11.

篇4:关于提高中等专业学校美术教学方式的思考

关键词:中等专业;美术教育;教学方式

如果把人类对于地球的认识过程分为亚里斯多德的地球静止论→哥白尼的太阳静止而地球运动论→伽利略的地球椭圆运动论→牛顿的地球万有引力论,那么针对美术专业教育而言,中等专业学校的美术教育则相当于人类对于地球认识的第一阶段,也就是说,中等专业的美术教育是美术专业精英教育的初级阶段。

一、中等专业学校的美术教学现状

(一)美术教学的局部性

在大专高等院校扩招以来,为了提高我国中等学校教育的质量,我国于2005年颁布了《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等多项措施和法规,使得我国中等学校的美术教育教学质量得到了提高和发展。但是,中等学校的美术教学只是体现于局部专业,譬如服装设计、广告设计、室内装修、以及美术专业本身,并没有扩展到工科专业的教学范围之内。就作者的教学经历而言,中等学校的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电工电焊等专业,并没有美术课程的教学。

(二)美术教学缺少循序渐进性

鉴于大部分中等专业学校教学空间、教学设备和条件的不足,再加上中等专业学校的学生生源质量略差,容易导致大部分的美术专业教学老师失去教学的耐心和细致,往往忽略了术教学过程循序渐进的重要性。因此,大多数的教师就直接选取一下较为优秀的美术模板,供学生临摹和学习。在这种教学过程中,缺少了详细的讲解、示范,缺少了身体力行的重要环节,久而久之将会导致学生的学习方法错误,并有可能进一步遏制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和创新能力。美术教学缺少循序渐进的特性,是与中等专业学校美术教学的宗旨背道而驰的。

二、提高中等专业学校的美术教学方式

(一)充分的教学准备

作为从事美术专业教学的教师,其首要完成的教学任务是充分的教学准备。教学准备主要包括教学材料的选择,教学方式的选取,教学过程的把握和教学效果反馈。一本高质量的教材,不仅可以使教师备课的过程便捷化,也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研究,这尤其针对思考能力和文化水平丞待提高的中等专业学校学生来讲。教师的教学材料需要尽量的丰富,并能够选取其中较为精华的部分进行课堂教学。教师的教学方式要通俗易懂,最坏的教学方式莫过于教师在课堂上讲的天花乱坠,而学生们听得是云里雾里。教学反馈也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因为通过教学反馈环节,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也为下一次的教学质量改进和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条件。

(二)良好的教学质量和资源

近日,人类科学家们发现了引力波的存在。引力波的发现,不仅凝聚了人类科学家们的智慧,也与良好的硬件基础有着直接的关系。为了探索引力波是否存在,美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于上世纪90年代在路易斯安娜州利文斯顿和华盛顿州汉福德各建造了一个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LIGO),每个天文台都有两个长达4公里的测量臂,呈L型排列,并有来自加州理工学院、麻省理工学院等90多所高校的1000多名科学家参与LIGO的日常探测和研究,这项工程耗费了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试想,假如没有硬件条件和资金的自助,引力波是万不可能被发现的。因此,中等专业学校非常有必要对美术教学的硬件环境进行改善和投资,这也是我国中等专业教育发展的长久之计。

(三)兴趣的培养

兴趣,决定了一个人在某一专业发展的是否长远,也决定着一个人是在该专业能否成功。有人曾讲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自有其深远的内涵和道理。中等学校的美术教育,不仅仅是培养学生成为一个技能型人才,更是要培养其在美学方面的兴趣和爱好,使其树立一种正确的心态面对工作和生活。只有在浓郁的兴趣爱好环境下,才能使学生们充分掌握所学的知识,达到融会贯通和举一反三,才能使学生们以一种轻松和美好的心态,面对工作和生活中的一切困難和挫折。所以,美术教学的意义不仅仅限于美术专业本身,更影响着美术专业人士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生活观。

(四)鼓励学生的美术创新

一直以来,我们都在提“创新”一词。事实上,创新在各领域无处不在。针对美术专业而讲,只仅限于名画的临摹,是远远不够的,临摹只是美术教学的一种方式,假如把所有的美术教学过程都归结于临摹,那么就会忽视了学生们的个性和创新,也将会使美术教学失去其本身的意义。教师要从多角度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美术这一学科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条件,这样不仅紧密把握了中等专业学校美术教学的目的,也符合了当前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作为中等专业学校的美术教师,只有充分培养和促进学生们在美术专业学习过程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学生成为美术教学过程的主题,才能为学生们打开美术这门专业的艺术之门。

三、结论

总而言之,良好的中等专业学校美术教学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们在专业学习和未来工作方面的情操,也为我国美学艺术的长足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条件。

参考文献:

[1]胡知凡.谈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J].课程·教材·教法,2008(12).

[2]钟启泉.美术教育展望[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邓玉湘.创新中专美术教学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J].企业家天地:理论版,2007(4).

篇5:关于提高中等专业学校美术教学方式的思考

1中等职业会计教育存在的问题

二十年前国家为了推进经济快速增长,快速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劳动技术人才,将职业教育提到了一定的高度。中等职业教育得到空前的发展。机床、电气焊、汽修等传统专业成为中职学生们的首选专业。但是二十年后的.今天,随着国家大力发展高等教育,中等职业教育遭遇了发展的瓶颈,存在着诸如师资队伍不稳定、生源严重不足、学生水平参差不齐、课程设置不能满足市场需求等亟待解决的问题。会计专业作为中等职业教育专业中的有机组成,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问题。

1.1课程体系重点不够突出:中职学校会计专业的课程体系主要是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实践环节共同构成。做为职业教育理所应当把岗位实践作为重点实抓实干,但是现状却是重理论轻实践,学校搞得所谓岗位实践只不过是对会计专业知识、理论的再次讲解,将平时写在笔记本、试卷上的作业再次搬到账册、凭证上,搞得学生们眼高手低,只会“纸上谈兵”。

1.2师资队伍缺乏专业素养和实践经验,不能有效的指导学生:目前来看大多数中等职业学校都存在着师资短缺,尤其是专业学科教师缺乏的现象,为了弥补教师人员上的不足,大多数中等职业学校中都选择从基层选拔一些教师进行补充。这就无法保障教师的专业素质程度,因为他们中有很大一部分是中学甚至小学的语文、数学学科教师,根本没有相应的专业理论,更没有实际会计、审计工作经历。为了完成教学任务他们只能是照搬书本上知识,书本上有什么就讲什么,没有的也不知道补充,使得学生们三年下来学到的知识非常有限。

1.3学生学习过于散漫,缺少良好的学习习惯:现阶段的中职学生大部分都是初中三年级分流出来的那部分生源。他们之所以选择职业教育学校就是因为他们中小学阶段缺失良好的学习习惯而导致学习成绩不太理想,对自己的未来学业失去了希望。他们抱着混时间、混毕业证的念头走进中职课堂,等到真正走进课堂的时候,他们因缺少目标与动力所以根本不想认真去学习,使的教师的课堂教学成了“自说自话”场面甚是尴尬。

2对改进中职会计课的一些思考

作为一线教师我们既然意识到了问题的症结所在,就应该通过改变自己的知识体系、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改变学生的学习习惯等行为来促进该中职会计专业课程的持续发展。

2.1加强教师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培训,提高中职会计教师团队的整体素质。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这话虽然强调的是学生的个人努力,但是我认为也不能忽视其中教师的引领作用。那么教师要想完成引导、释疑的使命,必须要学高超的专业技术技能。为此,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学校要坚持加强本校教师队伍的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的培训,要支持教师们参加中专职业教师资格考试,消除目前普遍存在的职岗不符现象;要组织教师积极参加专业学科的网络培训和上级部门组织的各种培训活动;鼓励教师参加会计师、注册会计师、资产评估师等社会职业资格考试,丰富理论知识;鼓励教师每学期或每学年都申报本专业的课题研究项目,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活动,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专业水平,实现教学、研究的双赢;鼓励教师多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多到企业中观摩锻炼,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和实践环节教学能力。

2.2树立“以学生职业发展为本”的宗旨,创建适合学生发展的中职会计专业课堂教学模式,改变学生厌学的现状。现在的中职课堂上学生的表现是强差人意。究其原因是他们缺乏学习动力,不喜欢教师讲授的内容和教学的方式。针对这样的情况,我们中职教师教应该在根源上进行改变。首先我们要树立起正确的学生观,要心中有学生,不管是教学还是其他活动都要以学生发展为宗旨和目标;其次教师要积极创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堂教学形式,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参与课堂的意识,建立民主平等和谐互动友好的课堂氛围。教师要用多种方法和手段进行教学,如快乐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多媒体、分层次教学,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引导学生对专业的热爱与向往。第三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阳光向上,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积极开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真实岗位锻炼活动,让学生在真是的工作岗位中体会到会计专业的魅力所在。

2.3认真实行“国家+地方+校本”的课程体系,发挥校本课程的作用。新课改以后教育部一直在大力提倡“国家+地方+校本”制度。作为中等职业学校我们要在认真落实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同时,根据本地区本学校的实际情况积极开发校本课程。比如会计专业就可以针对本地区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将本地区的国有企业、大型民营企业、私营企业以及微小企业的运营等情况编入教材,让学生觉得会计理论是看得见、摸得着的。

2.4积极推进岗位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专业素养。学习理论就是为了更好的工作,理论掌握得怎么样需要在实践中加以检验。中职学校尤其是会计专业的学生们应该多一些与企业领导、员工接触交流的机会,在接触中了解会计专业涉及到的各项业务的工作程序和流程。总之中职教育尤其是会计专业要发展需要学校领导与教师们群策群力,只有按照教育发展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一切以学生的职业发展为出发点进行改革,我们才能培养出合格的会计人才。

参考文献:

[1]陈学元.浅谈中职学校会计专业教育教学改革.科学咨询,2009,(16).

篇6:关于提高中等专业学校美术教学方式的思考

21世纪是信息时代,信息时代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计算机在各行各业中的广泛应用。办公自动化、计算机绘图、计算机辅助教学、广告设计、影视后期处理、程序设计、网站制作等等无一不与计算机技术息息相关,可以说,计算机改变了人们的学习方式、工作方式、娱乐方式甚至生活方式。“不懂计算机就是21世纪的文盲”这句话早已深入人心。计算机将同语文、数学一样成为一种“通用智力工具”,是一个人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计算机专业也成为中等职业学校的一个必开专业和重点专业,而且其它专业也都要开设计算机作为基础课。因此计算机专业教学质量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中等职业学校专业众多,从市场需求、课程设置、实习设施等各方面都各有其特点,因此在一所中等职业学校里面对各个专业不能千篇一律,应根据各自特点和规律,有的放矢地组织教学。就计算机专业而言,实习条件较为单一,主要是由达到一定配置的计算机,不象其它专业那样需要各式各样的实习设备和耗材。但就其课程内容来讲,可以说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教学内容也在不断变化。本人在中等职业学校从事计算机专业教学多年,积累了一些经验,现叙述如下:

一、根据市场需求灵活设置教学内容,学生根据学习基础和兴趣选择学习内容。

计算机专业内容范围很广,软件、硬件、网络、多媒体、数据库等等,有的方面还需要具备一定的基础。象软件设计需要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英语基础。而平面设计则需要具备一定的美术基础。因此,我们在学生入校后,首先进行计算机基础部分的学习,主要学习Windows、Office、网络、多媒体等计算机基础知识,使学生对计算机这个专业有个初步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我们打破常规,不再按人数进行分班,什么课程都开,什么都学不精的常规方法。而是根据市场需求,实行了分模块教学,我们设置了高级商务办公、网站与平面设计、软件设计三个模块,由学生根据自身基础和实际情况选择所学内容,由于他们已具备了一定的计算机基础,所以大都能做出正确的选择,这样学生的兴趣和针对性就大大地增强,成才的机率也大大提高。

二、重视师资建设和教学研究,全面提高教学技术与教学艺术。

学高为师。教师的素质是影响教学质量最重要的因素之一。由于计算机专业自身的特点,更新发展很快,很多刚刚毕业的大学生踏上工作岗位时,大学里所学的内容很多都已过时,更不用说一些老的计算机教师和一些改行过来从事计算机专业教学的教师。因此,必须高度重视计算机专业教师知识的更新换代。首先,我们利用寒署假期间派一些优秀青年教师外出培训学习,回来后再把所学的知识和经验传授给大家。其次,我们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为教师专门准备了一个电子备课室,并联上了宽带网,用于计算机专业教师的教学备课和教学研究使用。另外还订阅了《电脑报》、《中国电脑教育报》等优秀报纸,购买了许多CAI光盘,每周定期举办一些教研活动。通过多种形式,形成一种良好的教研氛围,教师的积极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我们还根据课程设置将教师队伍分组,这样使教师队伍业务上更加专业化,我们对教师业务的要求原则是:一专多能,精益求精。

三、课程设计科学规范,采用项目教学法,全面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与职业素养。

在教学设计上,我们借鉴了省内外著名计算机培训机构的成功经验并结合自身实际,提出了“浅化文化理论,淡化专业理论,强化操作技能”的教育教学指导方针,在具体操作中采用了“项目教学法”,所有的课程及内容都围绕着项目进行,所有的教学内容和知识点都通过案例和项目贯穿为一体。通过完成各阶段的项目,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实践经验,以便尽快适应实际工作的需要。同时,要将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贯穿于学习的始终,使学生充分意识到自学的重要性,并教会学生如何去学习,做到“授之以渔”,而不是单纯地“授之以鱼”。在讲授完基础知识后,鼓励学生自己去创新,当遇到问题时,鼓励学生通过上网或讨论交流等多种方式自行寻找解决方案,这样对于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整体素质都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

四、采用现代化教学方法,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过去,由于受经济条件限制,实习设施不够完善,“教室里学种地,黑板上开机器”,曾是职业学校重理论轻实践的形象写照。现在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和加大投入,职业学校也越来越重视学生操作技能的培养。对于计算机教学而言,教室即机房,而且机房大多需要安装苏亚星、赛思等多媒体网络教室软件,教师用专用教师机上课,所讲授的内容和实例演示每台学生机都能看到,同时教师也要自主设计生动形象的多媒体课件来辅助教学。每次上课前教师都要进行电子备课,准备整理上课所需的教学实例和素材及课件,并在上课时将学生所需要的材料通过多媒体网络教室软件分发到学生机器上。此外,互联网上有大量的教程,市场上也有许多精彩的CAI软件,这些我们都应该借鉴使用。总之,我们一定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采用现代化教学方法,全面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篇7:关于提高中等专业学校美术教学方式的思考

【摘要】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理念,结合21世纪教育教学对于培养学生能力素质的要求,重新思考新的教学方法和采用新的教学设计开展教学对教学质量的提高是至关重要的。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能力素质教学资源教学评价体系

关于现代教育技术的概念,不同的专家和学者给出的定义会有所不同,甚至区别较大,但是不管专家们给出的定义如何,教育理论、教育理念、科学技术、信息技术、教学资源和评价体系等几个名词在概念中是频繁出现的。例如,下面有一个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定义:

“现代教育技术是指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教学过程和教学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评价和管理,以实现教学优化的理论和实践。”

在这个概念中就提到了教育理论、信息技术、教学资源、评价等几个关键词,其实我们可以这样理解现代教育技术:现代教育技术包含两个内容,一个是教育,另一个是技术,教育指的是现代的教育理论和教育理念,技术是现代的科学技术,主要是指现代的信息技术。现代教育技术要以现代的教育理论和现代的教育理念为依据,依靠现代的科学技术(信息技术)作为载体来实施和执行,在实施过程中强调的是教师对教学过程和教学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评价和管理,更加强调教学过程和教学质量是否得到优化。

可以说以现代教育技术为核心的新一轮教育教学变革对我们每一个学科、每一个教师、每一个学生的影响都是非常彻底的,因为教育理论、教育理念、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评价等核心环节在这一轮的变革中都有了新的含义。作为一名从事职业教育多年的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师,对于现代教育技术形势下中职学校专业课程教学的变革有着自己的一些见解,希望能够给大家一点启发。

第一点:在现代教育技术形势下,最根本的一点是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要发生彻底的转变,不管是新课改中的普通中小学教师还是职业学校的专业课教师。

在中等职业学校,教学最重视的是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我们也非常赞同把专业技能放在教学核心地位的做法,因为学生专业技能的高低决定了将来的就业水平,也关乎着学校的办学命脉。但是在新的教育理念中,对于受教育者而言,教育教学的最终目的不再是以“能力”的提高为核心,而是以“能力素质”的提高为核心。对于“能力”这个词汇,大家都非常熟悉,例如,在普通中小学,能力基本上指的是考试分数,在职业学校,能力指的是专业技能水平的高低。而对于“能力素质”这个词汇,大家可能不常使用,所以会略显陌生。

在现代的教育理念中,受教育者在接受教育阶段,应该将重心从“能力”的提高转变到“能力素质”的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也应该从培养“高分学生”和“高技能学生”上转变到培养学生的基本学习技能、信息素养、创新思维能力、人际交往与合作精神、实践能力上。在中职的专业课程教学中,教师的教学理念该如何转变呢?我觉得作为专业课程的教师,更应该注重对学生进行学法的指导,注重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注重通过一些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人际交往能力,并最终达到实践能力的提升,而不是单单的追求高技能。

第二点:在现代教育技术形势下,,中职学校专业课程的教学设计应围绕“能力素质”进行,而不是单纯的专业技能的提高。

在以“能力”为中心的教学中,教师最注重的是最后一个环节:作业完成的较好,或是学生完成的作品比较满意,说明教学效果就不错,基本完成教学任务。现在我们要抛开这种教学观念,要将能力素质的培养渗透到各个教学环节中,基本做法如下:

学习技能:注重学习方法指导,轻视学习内容指导,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给学生提出问题的空间。信息素养:包括信息的搜集、处理、应用等,教师善于要“保留”一些信息,让学生自己去发掘,提高信息素养。创新思维能力:通过探究型学习,拓展问题,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人际交往与合作能力:通过设计综合问题,让学生分组学习,增加学生之间交流学习的机会,培养团结协作精神。实践能力:强调每个人的动手能力,通过设计接近实际应用的案例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这个教学设计中,教师着重问题的创设,提供氛围,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发现问题,着手解决问题,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则成为学生的“协作者”,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锻炼能力素质。

第三点:在现代教育技术形势下,中职学校专业课程的教学,要求教师必须要有更丰富和更灵活的教学方法完成教学过程。

现代教育技术强调教师对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运用各种媒体、载体、设备来辅助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能创设“声、色、光、电”俱全的教学情景,加大教学信息的容量,扩大教学的“空间”,延长教学的“时间”,教学的设计和实施都要比传统的教学要复杂的多,教师要完成教学过程,应用的媒体、载体、设备是多样的,完成教学目标也是复杂的(能力素质是多样的),要达成这些目标,单纯的教学手段是难以实现的,任何一节简单的课堂教学都可能涉及到多种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例如计算机课程的教学是“利用计算机学习计算机”,并且是理论与实践结合很紧密的教学,能力素质的要求在这个学科上体现的非常明显,研究性学习、探究型学习、协作学习、一体化教学、项目教学法、分组教学等教学手段都需要适时、灵活的运用到课堂中,以解决不同的问题,完成不同的教学目标。

第四点:在现代教育技术形势下,中职学校专业课程的教学,要求教师必须要准备更充足的教学资源为教学过程服务。在现代的西方教育理念中,教学资源是一个频繁出现的词汇,‘很多教育专家认为,教育的关键不在于老师教给了学生多少,而是学生学到了多少,学生学到了多少的关键(转283页)(接281页)不是老师讲了多少,而是老师准备了多少教学资源供学生学习,由此可见教学资源在现代教育中的重要地位。Internet给了大家很多方便,同时它也给我们的办公、生活和学习进行了重新的定义,这个定义取消了时间、空间的限制,只要有一台可以连到Internet的计算机,我们就可以进行办公、生活和学习。对于教师而言,它给了我们办公的方便,同时也给我们出了一道难题:如何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信息量和知识面?随着Internet在一般家庭的普及,学生和家长都可以利用它接受更多的信息,在信息量方面,学生会有明显的分层,在某些方面,甚至在专业知识方面学生都很有可能比老师了解的还多。计算机学科是“利用计算机学习计算机”,很多计算机教学资源也是最早被搬上Internet的,到现在计算机学科的教学资源在Internet也是最丰富的,学生的信息是比较充分的,提出的问题也有可能是最多的,教师如果不准备充足的教学资源,教学过程可能无法顺利完成,教学目标也将无法达-到。我想,其它学科的教师在教学中也会遇到这样的`问题,所以教师要顺利完成教学过程,必须要准备比其它学科教学更为充足的教学资源。

第五点:在现代教育技术形势下,中职学校专业课程的教学,要有更合适的教学评价体系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作热情。

总结这几年的计算机课程教学经验,最大的成就不是取得的教学成绩,不是积累的丰富的教学资源,而是总结出一个道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作热情不需要靠教师去刻意激发,只要我们抓住学生的学习心理,拿出合适的教学评价体系来合理评价学生的学习,学生基本都能够以教师的要求为中心开展自己的学习。通过观察和了解,我们发现导致学生不能积极主动去学习的原因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1、不知道学什么好,所以什么都不愿意学;

2、不知道该怎么学,所以学不好,想放弃;

3、我觉得这样学挺好,但是老师总认为我做得不够好,所以不想学下去;

4、我感觉自己一直在进步,老师好像并不知道,是不是只是我自认进步了,实际上还是很糟糕,想放弃;

5、我只是这次考试没有发挥出水平,老师就没有给我评优秀,真不公平,学习真没意思;

6、自己基础比较差,总是跟不上,没有什么信心,得过且过吧;

由以上几点可以看出,除了第1、2点是由于学生缺少教师对他们的引导,导致没有学习的方向和兴趣外,第3至6点都是由于教师在评价学生学习的时候出现问题,导致学生的学习动机不足、兴趣不强。由此可见,合适的评价体系对于引导学生的学习是多么的重要,很多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都来自于教师对他的评价。

总之,在现在教育技术形势下,中职专业课程的教学务必要进行重新思考,传统的讲授法是肯定不行的,即使是现在比较流行的“讲练结合法”,甚至是强调专业技能的实训教学环节的加强也不能完全提高专业课程的教学质量,我们必须在充分了解现代教育形式下对学生能力素质的要求,设计出合适的教学过程,准备丰富的教学资源,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完成教学过程,对于学生学习的评价也要走出传统的能力至上的原则,更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特殊能力的评价。这个变革,不仅是技术上的变革,更是学生学习的变革和教师教法的变革,这个变革要体现出从重能力培养到重能力素质培养的彻底变化。

参考文献

[1] 教育技术培训教程祝智庭

篇8:关于提高中等专业学校美术教学方式的思考

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不仅要求中职学校的专业设置围绕市场的需求, 教学也要围绕企业的需求。市场营销专业人才需求量, 近几年始终排行在各专业人才需求的前列。中职学校市场营销专业的开办, 正迎合了市场的需求。但在人才培养的规格方面离市场对人才的需求还有很大的距离, 要缩短这段距离, 关键在于我们职教工作者。我们必须在加强对市场的调研, 加强对企业的了解的基础之上, 转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 人才培养模式, 甚至是专业管理模式, 逐步缩小学校人才培养与企业人才需求的差距。

二、理顺课程设置, 整合教学内容, 动态适应市场对人才的需求

课程设置是决定专业人才培养方向的重要工作, 课程设置要遵循基础课够用、专业基础课有用、专业课适用的原则, 全面考虑科学设置。中职营销专业的学生主要的工作去向是商业零售企业, 从事营业员、推销员、收银员及营销管理等工作, 因此课程设置首先要与毕业生的实习就业岗位对接。其次, 要与中职升高职专业技能考核大纲、省市专业设置标准要求及各级别学生技能大赛项目对接。再次, 要与中职学生目前的实际素质、学生的兴趣相对接。以保证学生就业适应岗位, 升学获得好专业成绩, 学生学习有兴趣。

我校在校领导的引领下, 教务科与教研室专兼职教师反复研讨, 确立了营销专业应掌握的主要技能, 并重新进行了营销专业的课程设置, 其中增加了网络营销、汽车与房产营销两门课程;整合了推销技巧与广告实务两门课程, 实行双课合一, 并由一位教师主讲, 有效地防止了学科间内容的重复, 促进了两门学科间的有机衔接;加大重点专业技能课程的课时比例, 如市场营销学、推销技巧等;精选与营销相关的财会课程;加强学生的职业素养, 整合基本礼仪、职业道德、就业指导、心理健康等课程, 减少不相适宜的基础课, 并让其更好地为专业课服务。

课程设置确定后, 坚持以能力培养为核心, 对每门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重新的整合, 做到教学内容既通俗易懂又切合实际, 以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能力。这就要求每位任课教师仔细研磨教学内容, 使教学内容真正与岗位技能、大纲要求、竞赛规定相吻合, 突出技能训练。例如商品知识课主要讲授与商品推销有关的部分, 并按照省推销演示技能标准向学生传授食品、日用品、文教体育品三大类30个品种的商品知识。而推销训练即主要进行推销演讲训练和30种商品的推销技巧训练。市场营销基础知识主要突出学生营销策划能力培养的内容, 而营销实战则通过案例, 综合训练学生的营销策划能力。财经应用文写作主要选择招聘启事、销售海报、销售合同、销售计划与销售总结等工作中密切相关的内容进行训练, 培养学生的书写能力。

通过课程及内容的整合, 使营销专业特色更加突出, 教学针对性更强。

三、加强实训室建设, 探索灵活教学方法, 为学生适应岗位奠基

教学内容需要通过教师采用一定的教学方法来向学生传递, 而采用何种教学方法直接影响教学效果。所以任课教师在精心选择教学内容之后, 一定要对专业学生的学习特征进行研究, 然后结合教学内容, 深入探索适合营销专业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完成教学任务。例如经过试验研究, 我校《经济地理》课采用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新的教学方式, 即教师精讲单元知识理论, 然后提出任务要求, 学生自主探究, 再进行各组单元任务交流及检查, 教师总结评比各组学习状况, 最后学生向教师置疑问题, 教师详细解决的教学方法, 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提高了学习效果。《商品零售实务》课是我校根据学生就业岗位的实际需要而开设的一门课改课, 教学内容完全根据商业企业的实际进行选择, 教学中教师主要采用模拟实训、案例分析、企业考察、教师讲解等相结合的方式, 用零售企业的各个环节工作应掌握的主要技能对学生进行全面训练, 使学生尽快适应未来岗位的需求。再如营销专业的主要专业课——商品推销, 教师除了向学生介绍与推销有关的基本理论外, 更主要的是通过分组推销演讲训练和现场模拟推销训练的形式进行教学, 训练时教师可组织学生分组训练, 然后每组选派代表进行推销演讲和模拟推销, 各组学生互评, 最后由教师点评和总结, 效果较好。收银实务的点钞和POS机使用则以训练和逐一过关的形式来进行教学。

开展学生专业技能赛, 搭建学生自我展示的舞台。每学期专业课结束后, 均可开展学科技能竞赛, 如推销赛, 礼品包装赛、点钞赛、POS机操作赛、网络营销赛、CIS设计赛等, 从而促使学生专业能力的提升。

营销专业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使用, 是提高营销专业教学水平的关键。各专业教师可结合学科教学内容充分利用课件演示、教学软件、教学光盘等先进手段进行教学, 以增加教学的鲜活性和生动性。学校还可以建立营销与财会专业共享的沙盘实训室, 让学生在电子沙盘和实物沙盘的模拟操作中, 全面提升企业经营能力。

四、改革学生成绩考核方法, 科学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考试、考核是检验学生学习成绩的一种手段, 多年来学校经常采用以期末闭卷考试为主, 平时考核为辅的考核办法, 省时、省力也易操作, 但不能全面考核学生的学习效果, 因此必须探索学生成绩科学有效的考核办法, 使考核不流于形式。为此, 营销专业的教研活动应把研究、探索各学科的考试方法作为重要的研究内容之一。每门学科任课教师都要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学习的状况采取灵活多样的学科考核办法。能实际考核的就不试卷考核, 能开卷考核的就不闭卷考核, 能口试的就不笔试, 能上机考核的就不在教室考核。如果某些学科可采取现场考核, 也要创造条件加以实施。

五、重视专业学生的班级管理, 协助专业知识技能的学习

篇9:关于提高中等专业学校美术教学方式的思考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 专业培养目标 技能训练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10(a)-0232-01

随着信息时代的降临以及知识经济的初见端倪,经济环境日趋复杂,经济业务丰富多变,社会对人才能力的要求和结构的要求也有了变化。现有的中职专业教育目标在定位方面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难以满足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

1 中职培养目标的显著特征

1.1 以技能训练为主线

目前我国绝大多数中等职业学校各专业都将培养目标的落脚点定为“培养能在企事业单位从事实际工作的德才兼备的应用性专门人才。”以技能训练为主线设置课程是中职教育的特色所在。但是如果将其作为中职的培养目标恐怕很难符合知识经济的要求。按照这样的目标对学生进行教育很容易造成在教育中只重技能训练,忽略素质的培养。这种试图将中职学生训练成一出校门就能直接从事某种职业的急功近利的想法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从保持中职教育旺盛的生命力,使中职毕业生不仅就业有技术,更要发展有后劲,不断适应与时惧进的规则变化的长远目标是背道而驰的。业内人士预测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专业教育的产品已经或将要发生很大的转型,某些专业毕业生,经过训练后掌握的熟练技术很可能未出校门就已落后淘汰了。知识经济要求职业人员具备数字环境下职业所要求的素质,需要对新技术非常敏感,自学能力和逻辑分析能力较强,具有全球观念和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等多方面素质的人才,不仅仅是掌握单一技术的专门人才。要想通过中职三年的训练,达到从事实际工作的德才兼备的应用性专门人才这样的目标几乎是不可能的。

1.2 以专门人才为落脚点

片面强调人才的专门性和职业性是中职教育目标的显著特征。从实践看,过于强调学科的专门教育,不适应知识信息社会对人才通用型应用型的要求。中职教育应该适当强调综合性、人文性等通才教育的特征和要求。“专才教育”不利于学生工作选择且工作适应性欠佳。由于强调专业学习,在经济环境不断变化,环境及工作不断演变的现实中,专才教育狭义得使学生难以满足市场对工作者的要求。从数字化的进程来看,专业毕业生就业的行业变化很大。在各行业中传统的业务大部分已由或将由计算机所代替,专业人员更多的工作是从事非传统的业务和非经常性的业务。毕业生不再是“专门人才”而是“通用人才”。他们不仅要胜任传统的由专业人员担负的工作,还需要承担原先不是由专业人员承担的工作。因此,这就需要专业的毕业生具有较开阔的知识面,对各种新技术新思想有较强的接受能力,能将新技术及时应用到自己工作中去。教育的目标应该是为社会培养具有从事专门工作的基本素质,他们应是基础扎实、知识面广,分析能力强的综合性初级人才。

2 中职培养目标的定位思考

中职教育目标的制订必须与当前以及将来所面临的环境变化、市场需求情况相适应,即中职教育目标既要体现即时性的特点,又要兼顾前瞻性的发展趋势。制定中职教育目标,必须充分考虑客观经济活动的变化及其对职业工作的影响。

在现实的教育过程中,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孰轻孰重很难把握,并且各人的认识不同,造成了教育目标定位的摇摆。如在美国,长期以来认为会计教育的目标应该是使教科书中包含未来会计师所具备的所有知识,并因此不断的增加课时。其结果导致会计教材越来越厚,课时越来越长,门数越来越多,却仍然难以跟上社会与经济的发展变化,学生毕业后遇到的新的知识与问题仍然不会解决。美国会计师协会(AAA)中的会计教育改革委员会(AECC),在20世纪90年代初经过调查后得出如下结论:以知识传授为主导的会计教育模式已远不能满足快速发展的社会经济和企业管理的需要,会计教育的目标不应该也不可能传授给学生所有的会计知识,而应该是培养其获得会计知识和管理知识的能力,即由“知识传授型”向“能力培养型”转变。AECC在1990年第一号公报《会计教育的目标》中将会计教育的目标论述为,“学校会计教学的目的不在于训练学生在毕业时即成为一个专业人员,而在于培养他们未来成为一个专业人员应有的素质。”再者“会计教育最重要的目标是教导学生独立学习的素质。教育应是提供学生终生学习的基础,使他们在毕业后能够以独立自我的精神持续地学习新的知识。”1989年,八大会计公司在他们出版的白皮书中指出:“必须把重点放在培养全面能力上,只有这样才能支持一个人一生在执业上的成功。”

由此可以看出,在如今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社会与经济不断发展的前提下,教育应更加注重未来职业人员能力的培养,由知识灌输型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能力。约翰.W.加德纳(John W.Gardner)指出:“我们从传授已经过时的东西,转向那些长期影响人们理解能力和操作能力的东西,越来越重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教学方法。对许多学科来讲,意味着更加注重基本原理,而不是注重眼前的‘实际’用途。”于玉林强调以素质教育为指导思想,实行通才教育基础上的专才教育。市场经济对专业人才的要求是在精通专业知识的基础上熟悉相关学科的知识并具有开拓创新精神和开放式思维,善于捕捉管理世界和相关领域的最新知识,并运用新知识、新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要想满足市场经济对人才的需求,中职学校教育必须实现四个转变,专业培养目标从知识传授型向能力培养型转变,教学的组织形式从传统式向创新式转变,教学方式由单一化向多样化转变,教育内容从专才教育向通才教育转变。以素质教育为指导,实现通才教育基础上的专才教育,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中职教育的要求。综上所述,为适应现代经济对人才的需要,中职教育目标应定位为:专业基础理论知识适度,必要的多元化知识结构,具有多方面的素质与能力,德才兼备的应用性的初级人才。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是中职教育的根本,造就技能型应用性实用人才,是中职区别于大学教育的特色所在。

参考文献

[1]杨周南.计算机信息处理环境对会计理论与实务的影响及对策研究[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

[2]朱建国.会计教育[M].立信会计出版社,2000.

[3]于玉林,李端生.会计基础理论研究[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264-265.

上一篇:图管会换届大会演讲稿下一篇:在我心中真爱像启明星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