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保护技术论文

2022-05-14

本文一共涵盖3篇精选的论文范文,关于《档案保护技术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摘要:本文从北京市档案保护技术工作状况、档案保护技术人才状况以及档案保护技术人才培养的情况阐述了北京市档案保护技术工作及人才的现状,从现状中分析档案保护技术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继而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四点对策。

第一篇:档案保护技术论文

关于中国档案保护技术发展趋势的研究

摘要:档案保护技术工作关系着档案的生命,档案保护技术管理影响着技术工作的实施效果。本文简述档案保护工作概念,通过阐述中国档案保护技术近年的发展趋势,达到提升档案保护工作水平的目的。

一、档案保护工作的定义

档案保护工作是指在档案保管期限内,延缓档案载体材料老化、退化、形变等现象,保证档案信息完整性、可读性和安全性,以最大限度延长档案寿命为目的进行的一系列行政、法律和科学技术活动。档案保护工作包括档案保护技术和保护技术管理两部分。

人们常提到的档案保护工作,通常是指微观层面的档案保护工作,称为档案保护技术工作,即以档案载体为保护对象,运用保护技术手段进行的一系列活动,如档案库房内的温湿度监测与控制、档案建筑设计、对光、灰尘和有害气体的隔离措施、防治有害生物、档案缩微拍照与复制、档案数字化与复制、档案抢救修复等。

档案保护技术管理是指在档案保护技术工作中对技术和技术人员的管理活动,包括政策、法规制定与执行、标准制定与执行、方案的制定、监督与评估、质量控制与保证、保护人员教育与培训、档案保护科研等。

二、中国档案保护技术发展趋势与展望

(一)档案保护对象方面

档案保护的对象从微观上讲就是档案实体本身,目前来看,中国档案保护的对象主要还是以纸张为载体的纸质档案,随着无纸化办公的呼声越来越响,电子文件将慢慢占据更多的空间,但是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纸质档案仍然是档案的主流形式,因此档案保护技术在纸质档案方面的研究仍会持续并会有更多的创新,不管是从纸张的材料方面入手,还是从记录材料入手,或是日后的保管利用等工作。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不管是对何种档案的保护,都已经把前端控制的思想深入进来了,前端控制的思想主要是针对电子档案在形成之初就对其进行全程把关,应用到纸质档案的保护中就是将档案保护中预防的环节更加提前了,提前到档案形成之前,也就是从对档案制材料的把关开始做起,如我们采用纳米技术制造出强度更高且不易被细菌、微生物等侵蚀的纸张,有效避免事后可能会出现的一系列档案受损现象发生。另一方面,从宏观上把握,档案保护不仅仅是对档案实体的保护,我们对档案实体的保护大部分情况下,归根结底是为了对其内容的保护,当然还包括对其原始性的保护。档案保护工作不仅致力于研究如何避免档案实体不会损害,同时也要创新出更多的保护档案内容不被损毁的方法,应该从档案的保管利用模式角度出发,全方位探讨如何更好地做好档案保护工作。

(二)档案保护人才方面

人人都要树立档案保护的意识,因此每个人都是档案保护工作者,与档案接触的每个人都有责任保护档案的完整与安全。在这个层面上说,就是人人都是档案保护工作者,一切与档案直接或间接接触的个人和群体都有保护档案完整与安全责任和使命。在实际工作中,与档案保护工作密切相关的几个群体包括档案形成者也就是档案先天条件的决定者、档案利用者和档案管理者也就是档案工作的主体。他们对档案形成者和档案利用者在档案保护工作中的指导、监督与检查,可以说直接关系到档案保护工作的正常开展,更与档案保护工作水平和效果息息相关。最大限度地延长档案的寿命,保护档案的完整与安全是所有档案保护工作者的最高目标和理想,实际的档案保护工作中仍然有许多不是令人满意之处,现代社会虽然人们的档案意识有所提高,但是普遍的社会档案意识还相对薄弱,档案遇到损毁的现象时有发生。

实际上,档案受到损害是从档案形成之初就开始的,档案可能受到的损害贯穿着它从形成再到利用和保管的整个过程,这个过程中的所有人员都会接触到档案,都会影响档案保护工作。我们可以把这类人划分為两个群体,即档案形成者、档案利用者和档案管理者。长期以来,关于档案管理者和保护工作的关系谈论得比较多,而档案形成者、档案利用者和保护工作的关系谈论得比较少,这样就影响了档案保护水平的提高。认真分析这两个群体与保护工作的关系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显然,不同的机关、组织和个人,他们在日常工作中都会有相应的文件及档案形成,这些工作中形成的文件材料办理完毕之后,仍然具有查考和利用的价值,那么,经过文书和相关档案业务部门的理后,文件进入立卷归档程序,从而实现办理完毕的文件转化为档案。因此,档案形成者对文件制成材料质量的关注程度将直接影响档案保护工作,档案保护工作的主体也由专门的档案保护工作者拓展到档案形成者、利用者以及所有与档案有关的人员。

(三)档案保护技术研究方面

总体来说,档案保护技术研究向着数字化、网络化、自动化、智能化方向发展,随着越来越多的新技术应用到档案保护技术中来,这些发展趋势也变得愈加明显。档案学界对如何修复破损档案研究出了若干方法,例如,纸浆补洞法以及丝网加固法等都是比较方便的方法。另外,中国辽宁省沈阳市档案馆专门研发了针对单页双面的文字档案以及底图档案的修复技术,这是传统的手工修复无法实现的。这项技术采用了热复合方法,把半透明的纸张和已经破损的档案相结合起来,以此来实现修复破损档案,并达到加固的目的。这项技术是单页双面字档案及破损的碎片档案和底图档案修复课题上的一次重大突破,它填补了档案修被技术中自动化的空白,是档案保护技术工作中机械化与自动化的创新之举。另外,数字化是计算机技术和电子文件问世以来档案工作发展的一个新方向,各地纷纷建立数字化档案馆,将海量的档案信息在互联网上实现整合和高度共享,大大提高了档案利用效率。最后,为将更多的人力从枯燥单一的手工劳动中解放出来,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以及生物仿真技术等研发出的智能档案盒和智能档案馆开始普及,这将档案保护的外部环境控制在最严格最科学的状态,且不会产生人力手动出现的失误。

目前,美国、英国、法国等发达国家均成立了文献保护技术评估机构,技术评估已经常态化。中国的档案保护虽然历史悠久,但一直没有成立专门从事评估工作的机构和开展类似工作,造成有些部门保护技术工作中技术实施的效果远离目标,资源不能得到有效利用,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档案保护技术相关工作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孙婷婷.新时期档案管理人员应具备的素质要求研究[J].科技风,2020(27):152-153.

[2]高慧.城市记忆声像档案工作新模式探索[J].城建档案,2020(08):36-37.

作者简介:黄轶劼(1989.12-),女,汉族,湖北武汉人,硕士,科员,研究方向:文学理论。

作者:黄轶劼

第二篇:档案保护技术人才的培养

摘要:本文从北京市档案保护技术工作状况、档案保护技术人才状况以及档案保护技术人才培养的情况阐述了北京市档案保护技术工作及人才的现状,从现状中分析档案保护技术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继而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四点对策。

关键词:档案保护人才培养

近年来我国频发的各种自然灾害以及人为因素,给档案工作带来重大损失,档案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被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而确保档案的安全,需要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和相应的技术方法,一方面改善档案的保管条件,防止或减缓各种有害因素对档案原件的损坏,另一方面对已经损坏的档案进行处理、恢复原貌,以便最大限度地延长档案的寿命,使其能够长久地保存下去。杨冬权局长曾指出:“在影响档案安全的各种因素中,人是决定性因素”,因此,档案保护技术人才是确保档案安全的关键。

一、北京市档案保护技术工作及人才现状

(一)档案保护技术工作状况

随着北京市各项建设事业的发展,各单位形成的档案数量快速增长,截至2011年底,北京市档案总量为67396047卷件,比前一年增长12.6%。尽管各个立档单位每年形成大量档案,但却不具备开展档案保护技术工作的条件和优势,而综合性档案馆作为永久保存档案的基地,其保存的档案形成时间早、价值高,也具有设备、人员和技术方面的优势,因而是开展档案保护技术工作的主体。

截至2011年底,北京市档案馆和16家区县档案馆馆藏档案的总量为5215151卷件,其中解放前档案1015434卷件,需要抢救的檔案225236卷件。市和各区县档案馆普遍开展的保护技术工作包括:档案的安全检查、温湿度监控、疫情防控与施药以及档案防光、防火、防盗、防潮等预防性措施。近几年,北京市实施全面数字化战略,市和各区县档案馆都在加快推进数字化工作,以便进一步加强对档案原件的保护。

此外,市档案馆还开展档案消毒、去污、修裱、仿真复制、缩微复制等抢救修复工作。各区县档案馆中只有6家开展了档案消毒工作,7家能够进行简单的修裱或是由外包的数字化公司做简单的修裱,对破损严重的档案各区县档案馆采取如下三种处理方法:一是先做登记、放置以后再说:二是送到市档案馆进行修复;三是花钱请专业公司、图书馆等机构进行修复。

(二)档案保护技术人才状况

截至2011年底,北京市专职档案工作人员4142人,其中市和区县档案馆共有475人。市档案馆由保管处和技术保护复制处共同承担档案的保护技术工作,两处共有工作人员37人。16个区县档案馆中,均有专门的科室负责档案保护技术工作,但科室名称不尽相同,其中有14个区县档案馆称管理科、1个称保管科、1个称保管保护科,这些科室共有工作人员107人,其中科室人数最少的4人,最多的8人。市和区县档案馆从事保护技术的人员共计144人,占档案馆总人数的30.3%,占全市专职档案工作人员总数的3。48%。而区县档案馆相关业务科室并不只开展档案保护工作,其工作职责还包括档案接收、提供利用、鉴定等。

(三)档案保护技术人才培养的情况

1.档案专业院校培养

截至2011年底,全市专职档案工作人员中档案专业毕业的有566人,其中市和区县档案馆有83人,只占全市专职档案工作人员总数的2%。从学历层次看,83人中研究生学历的10人、本科学历54人、大专学历17人、中专/职高学历2人。这些人员,特别是本科以上学历的人员,在校学习过档案保护技术课程,参加过相关保护技术实验,但他们并不都工作在档案保护技术岗位上。

2.在职培训

(1)岗位培训

市档案局和各区县档案局每年均举办岗位培训班,共64学时,其中的4学时是讲授档案的保管与保护课程。通过岗位培训,使新上岗人员了解和掌握档案库房管理的基本内容和保护技术工作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以便他们能在工作中运用所学知识,确保档案的安全。

(2)继续教育培训

近几年北京市每年举办一期关于档案安全和保护工作的继续教育培训班,培训内容涉及到档案保护工作最新的理念、技术与方法,既有传统的档案保护技术,又涉及到现代信息技术,还有相关行业的经验介绍,聘请档案部门、博物馆、高校、保密局、地震局等相关单位的专家学者授课,对于档案工作人员提高档案保护技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具体情况如下表所示:

二、存在的问题

(一)全市档案保护技术人才分散、缺少合力

市和区县档案馆有一定的保护技术人才,但从总体上讲是分散的、缺少合力,一般只为本馆所用,没有形成一支稳定的人才队伍,因而不能对全市档案保护工作提供指导和技术支持。

(二)缺乏档案保护技术人才培养的规划

没有制定明确清晰的与建立档案安全体系相匹配的保护技术人才培养规划,缺少人才培养的目标、措施和具体方法,尽管近几年北京市加大了相关培训力度,但培训的内容往往限于应对新情况、新问题,具有滞后性。

(三)人才匮乏,特别是抢救修复技术力量薄弱

全市需要抢救修复的档案达22万多卷件,随着时间的推移,破损档案的数量还将持续增长。而能够完成破损档案抢救修复工作的,只有市档案馆的几个技术人员,他们以本馆的工作任务为主,也对各区县档案馆破损严重的档案进行抢救修复,人员少、工作量大、且主要靠手工完成,使得抢救修复所需周期较长。有的区县档案馆是请外包的数字化公司修裱破损档案,不仅带来信息安全方面的隐患,还可能因为工艺、所用材料等不符合要求而给档案造成新的损坏:有的区县档案馆请专业公司或图书馆修裱,但造价较高;还有的区县档案馆只能将破损档案搁置起来,造成问题的积压甚至破损更为严重。

(四)档案技术人才培养的手段单一

没有形成一种人才选拔、培养和使用的机制,单纯依靠举办培训班的形式,培养人才的手段较为单一。而且培训的内容不够系统深化,讲道理多,可操作性差,学员没有场地和设备进行实验,所以培训之后仍不会或不敢操作。

三、保护技术人才培养的对策

(一)成立全市性的档案保护技术中心

由市档案馆牵头,成立一个专门从事规划、研究、指导与服务的档案保护技术中心。该中心主要职责为:通过对档案永久保存中存在的威胁、风险、需求及技术条件的综合研究,制定全面系统的长期保护规划;负责对全市档案的保护技术工作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评估,从全局、全流程、综合防治的层面上进行科学部署,配备相应技术力量、组织实施优先保护措施、制定工作规范等;对各区县档案馆和市属各立档单位提供保护技术咨询、解决方案及技术培训等。

成立档案保护技术中心,有利于将全市的保护技术人才凝聚起来,一方面便于专业系统内的统筹协调,形成上下联动的合力,提升全市档案安全保护技术水平的整体实力:另一方面可以拓宽档案部门的服务领域,充分发挥人才队伍的专业优势,为档案工作开创新的发展空间,增强档案行业的服务能力和社会影响力。

(二)制定人才培养规划,充实专业技术队伍

开展调查研究,摸清全市档案以及保护工作开展的状况,根据现状制定保护技术人才培养的规划,明确人才培养的目标和方向、人才队伍的层次和规模、人才培养的措施和方法等,并以此为指导,扎实稳步推进保护技术人才培养工作。

人才的培养要采取引进、培训、使用等综合措施,首先就是要引进配备人才,充实专业技术队伍。档案保护技术工作所涉及的知识领域广泛,涉及到档案、化学、生物等多个专业,因此要建立一支结构合理的专业技术队伍。档案保护技术工作有大量繁复的手工操作,往往是终日埋首旧文件堆,因此,要选择那些耐得住寂寞,又能经受得住清贫,具有强烈的责任心和细致耐心的人员进行培养。

(三)深化保护技术人才的培训

培训是人才培养的主要方式。2010年,国家档案局在全国档案安全体系建设工作会议上提出:“要经常开展档案安全培训,通过办培训班,搞演练等形式,对有关人员进行全面培训,提高档案安全技能和水平,培养造就一支责任意识强、技术水平高、业务素質好,能确保各环节档案安全保密的专业队伍,为档案安全提供人才支撑。”

开展好培训,一是按照人才培养规划,合理确定培训班次,分专题分类别地安排培训内容、满足不同层次档案保护人员的发展需求;二是在师资队伍上,广泛聘请国内外档案、古籍、文物保护方面的专家授课,使学员及时了解档案及相关领域保护前沿理论和技术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培训质量;三是在培训方法上,利用档案保护中心这一平台,学员之间相互探讨、相互学习,从而达到提高技术、技能的目的:四是在办学方式上,采取走出去的方式,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中央档案馆、历史档案馆等单位的合作,选派年轻同志到这些单位去进修,让专家们手把手地带、一点一滴地教,使他们尽快成长为既懂理论又会实践、见多识广、经验丰富的档案保护技术专家。

(四)保护技术人才的使用

1.在实践中锻炼

档案保护技术需要在工作中不断摸索和实践,才能提高技术水平。笔者在调查中了解到,有几个区县档案馆曾派人到市档案馆学习过档案修裱技术,但学过后没有实践,时间长了,就更不敢动手操作了。而四川省档案学校的学生们,积极参与了北川、汶川等地灾后档案的抢救修复工作,这给他们提供了一个极好的学习与实践的机会,一大批学生在这项工作中得到了锻炼和提高。所以,档案部门的领导要给保护工作人员压担子、交任务,只能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和学习,人才才能培养出来。

2.在工作中创新

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以及档案损毁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保护技术工作需要继承发展,不断创新。例如,北川档案抢救修复工作中有许多技术创新,包括制止受损档案霉变、腐烂的冷冻技术,防止形成档案砖的真空干燥技术,防治多种霉菌、致病细菌和病毒、档案有害昆虫生长、蔓延的高效、无二次污染的环氧乙烷消毒技术,为预防灾难研发的档案无氧充氮密封设备以及用于档案抢救、修复的专用设备和工艺等等,为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难度最大的档案抢救修复工作的成功完成提供了技术保障。在档案抢救修复过程中,人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得以充分调动,能力大大提升。

3.开展技能展示与交流

技能展示是培养和锻炼人才的一种好方式。北京市已连续举办了四届档案馆日活动,档案修裱工作展示成为档案馆日活动的重头戏,参观者普遍对这两项技术抱有浓厚的兴趣,并纷纷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动手体验。在展示技能、弘扬档案文化的过程中人才的能力也会进一步提升。定期开展与图书馆、博物馆等行业的横向交流,了解他们的古籍、文物保护与抢救修复工作,学习和借鉴先进经验,提高自身的技能。

保护好档案是一切档案工作的基础,各级档案部门都要舍得在档案保护上投入,特别是对保护技术人才的培养上,真正担负起保存并传承社会记忆的神圣职责。

作者:王海燕

第三篇: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电子档案信息安全保护

摘 要:21世纪属于信息化的时代,电子档案信息的安全保护有着重要的意义,需要不断借助现代化的手段来完善信息安全建设。区块链技术最早起源于比特比行业,而且他被国家档案局纳入科技立项的选题之中,借助其独特的優势,能够让电子档案信息安全建设进一步完善。基于此,本文从电子档案信息概述入手,首先分析电子档案信息安全保护中应用区块链技术的优势,然后探究电子档案信息安全保护中应用区块链技术的挑战,希望可以借此给电子档案信息安全保护的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区块链;电子档案;信息安全

1 电子档案信息概述

当前社会的信息记录较多,用纸质档案已经无法满足发展的需求,因此电子档案应运而生。电子档案是以二进制的代码形式来记录各类信息,它能和计算机技术紧密结合,具有易复制、易管理和易更改的特征。但是电子档案的信息在使用存放和开放的过程中很容易造成泄漏,因此为了有效保护电子档案信息的安全,需要从技术层面和管理层面来共同守护,打造出安全防护体系,这样才能更好的预防风险。

2 电子档案信息安全保护中应用区块链技术的优势

当前社会科技飞速发展,快速崛起的物联网技术、大数据技术和云计算技术等都给人们的生活提供了极大便利。但是这些技术也给传统的档案信息安全带来一定的挑战,因此现代化的电子档案信息安全要采用更为先进的方式。区块链技术有效结合了共识机制、密码学和存储数据技术,能够安全地储存数据和共享数据,可适用多种场景的数据储存,因此它可为现代化的电子档案信息安全保护提供支持。具体而言,电子档案信息安全保护中应用区块链技术的优势主要体现如下:

(1)恢复能力和容错能力较强。区块链技术采用的是去中心化结构,每个底层都是点对点网络,而且节点之间是对等关系,因此每个节点都存在区块链副本,它们共同承担着储存数据的任务,当单个节点发生故障或者受到攻击时,不会影响到整个系统的功能发挥。也正是由于区块链技术的去中心化结构,能够使数据储存更加安全和有效,提升了其数据储存的容错能力。特别是大数据时代到来后,每天都有海量的数据需要储存和检索,采用区块链技术能够更好的保障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而且每个节点连接时会相互验证,这样能够进一步保障原数据储存的可靠性。

(2)保护边缘设备。区块链技术采用共识机制,只有在链上的内容和操作才会被整个网络系统认可,其他的操作则会受到整体的抵抗。因此要想实现对区块链技术的攻击,必须要攻击超过51%的节点,这就需要超级强大的算力,往往这些代价会超过链上数据本身的价值。区块链技术的这一优势能够有效的保护边缘设备,利用共识安全机制来阻挡对数据的恶意修改,这样就能让系统档案信息的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如图一所示,是档案系统数据上链示意图,上传到链上的数据,收到多方共同保护,这样就能避免数据泄露,

(3)信息安全的多重保护。区块链技术采用了公钥加密、数字签名和哈希算法等多种加密技术,能够保护电子档案的安全性,确保档案数据不被篡改。而且区块链上的数据,每一个区块都会相互验证,这样也可以进一步的抑制篡改行为,保障电子档案信息的安全性。除此之外,只有拥有秘钥者才能解密档案密文,其他人即使截获了信息也不能有效的转化。

(4)透明执行环境遏制越权行为。区块链技术还包含着智能合约技术,能够根据定义来执行计算机的逻辑程序,整个环境是开放和透明的,不需要再依赖其他中心结构,只需达到触发条件就可执行。因此在档案信息管理时,用户能够和档案机构建立智能合约,遏制其中存在的越权行为,让各合约执行更为客观和透明,避免档案数据在流传中出现安全风险。

3 电子档案信息安全保护中应用区块链技术的挑战

区块链技术应用于电子档案信息安全保护有着独特的优势,但是从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电子档案信息安全中应用区块链技术也存在一定的挑战,主要体现如下:

(1)密码学技术失效。密码学技术在区块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很多密码学算法存在失效的可能,电子档案格式及载体的变化等都可能使密码学技术失效,最终造成档案的丢失。另外,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很多密码学技术也逐渐被人们所掌握,因此其被破解的风险也不断提升。在这种环境下,要将区块链技术运用于电子档案信息安全中。需要进一步的保障密码学技术的有效性,同时注重技术之间的配合,这样才能用多种保护的方式来保障电子档案信息的安全性。

(2)共识风险。区块链技术的共识机制虽然能更加甄别恶意操作,同时保护边缘设备,但是在电子档案信息安全的应用中也存在一定的局限。如果区域链中超过51%的节点被攻破,这时数据就可能被恶意篡改和盗取。而电子档案对原始信息的安全性要求较高,因此相应的共识机制要进一步改善,这样才能更好的应用于电子档案信息安全保护领域。

(3)应用环境不理想。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从当前我国实际情况来看,关于电子档案信息安全的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善,也缺乏标准的行业准则,因此区块链技术很难发挥出本身的优势。而目前国内电子档案信息领域中区块链技术大量滥用,并没有形成标准化的体系,所以导致各类问题较多。

4 结语

区块链技术能够为电子档案信息安全提供有效的支持,借助共识机制、智能合约等打造现代化的电子档案信息安全体系。但是从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区块链技术在电子档案领域的应用仍然缺乏经验,目前都处于初步尝试的阶段,所以在后续的应用中要加大管理,不断创新,探索新的应用方案,这样才能更好的规避安全风险。

参考文献:

[1]焦丹琼.试析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电子健康档案安全建设[J].办公室业务,2020(14):191-192.

[2]户胜南.基于区块链的电子家谱档案集成平台安全保障的适用性探究[J].山西档案,2019(04):94-98.

[3]金泳,曾智.基于区块链的终身学习电子档案安全共享研究[J].湖南安全与防灾,2019(08):49-53.

[4]吉建功,李洪,史依心. 区块链技术应用于电子档案长期安全存储的探索研究[A].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档案局.新时代档案工作者的使命:融合与创新——2018年全国档案工作者年会论文集[C].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档案局:中国档案学会,2018:6.

作者简介:

王欣 男,1973年10月出生 汉族,高校讲师,硕士研究生,信息安全工程师,高级信息资源管理师;主要从事《网络安全与形势》、《计算机网络与通信技术》及《数据库技术》等课程的教学。主要论文有:《解析量子密钥分配中量子LDPC码的应用》、《信息安全技术在智能电网中的运用》及《无线局域网动态频道分配算法研究》等。

(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信息工程系 广东 广州 510000)

作者:王欣

上一篇:电力负荷管理论文下一篇:在线监测技术论文